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汇总17篇)

2023年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汇总17篇)

时间:2023-10-12 12:46:34 作者:HT书生 2023年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汇总17篇)

合理安排岗位职责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冲突和重复。品质控制岗位职责范文,帮助您了解品质控制岗位职责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一

内心满是惆怅,我迷失在人生这场旅行中,看不见你的`身影怎找得到幸福的方向与终点。

1.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3.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四首其二》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5.蝴蝶为花醉,花却随风飞,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6.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8.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0.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11.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4.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5.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17.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18.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19.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20.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2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24.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2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6.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27.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2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9.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0.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1.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3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3.蝴蝶为花醉,花却随风飞,花舞花落泪,花哭花瓣飞,花开为谁谢,花谢为谁悲。

3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35.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3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3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38.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39.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40.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1.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3.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4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5.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两汉乐府《悲歌》

4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47.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48.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4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50.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二

古代诗人写冬至的诗句大家知道有哪些呢?不妨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代诗人写冬至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

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理郡无异政,所忧在素餐。

徒令去京国,羁旅当岁寒。

子月生一气,阳景极南端。

已怀时节感,更抱别离酸。

私燕席云罢,还斋夜方阑。

邃幕沉空宇,孤灯照床单。

应同兹夕念,宁忘故岁欢。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阑干。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日近山红暖气新,一阳先入御沟春。

闻闲立马重来此,沐浴明年称意身。

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渚芳迎气早,山翠向晴多。

推往知时训,书祥辨政和。

从公惜日短,留赏夜如何。

三旬一休沐,清景满林庐。

南郭群儒从,东床两客居。

烧烟浮雪野,麦陇润冰渠。

班白皆持酒,蓬茅尽有书。

终期买寒渚,同此利蒲鱼。

清斋独向丘园拜,盛服想君兴庆朝。

明日一阳生百福,不辞相望阻寒宵。

异乡冬至又今朝,回首家山入梦遥。

渐喜一阳从地复,却怜群沴逐冰消。

梅含露蕊知迎腊,柳拂宫袍忆候朝。

多少故人承宴赏,五云堆里听箫韶。

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

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

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

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

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冬至虽云远,浑疑朔漠中。

劲风吹大野,密雪翳高空。

泉冻如顽石,人藏类蛰虫。

豪家应不觉,兽炭满炉红。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冬至日光白,始知阴气凝。寒江波浪冻,千里无平冰。

飞鸟绝高羽,行人皆晏兴。荻洲素浩渺,碕岸澌崚嶒。

烟舟忽自阻,风帆不相乘。何况异形体,信任为股肱。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结交非贤良,谁免生爱憎。

冻水有再浪,失飞有载腾。一言纵丑词,万响无善应。

取鉴谅不远,江水千万层。何当春风吹,利涉吾道弘。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三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明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结这种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到安史之乱以后有了更为深刻的发展。在《喻襄溪乡旧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写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关系的变化。

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今来游襄乡,襄人见我惊。我心与襄人,岂有辱与荣?襄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他这种喜欢接近人民,不喜欢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合未曾嗔。”(《假日小园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广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时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舂陵行》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人民伤亡疲敝的情形:

诗中谴责了官吏们的严刑苛敛,也表现了自己宁肯讳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诗末说,“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说明他是有意为民请命的。《贼退示官吏》一首,语意更为沉痛: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他不仅指责那些强迫地方官横征暴敛的朝廷使臣比盗贼还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宁愿弃官,绝不肯“绝人命”以博得统治者的宠爱。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热情地称赞了他这两首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其他如《忝官引》、《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诗,也都富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他的山水诗如《石鱼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写得比较真朴自然。

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乾元三年,他编了一本《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有影响。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又是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德宗时官秘书郎。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于茅山。

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

囝生南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唐代闽中官吏常取闽童做阉奴,顾况这首诗,揭发了闽吏这种残害人民的罪行。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农民稼穑之苦;《采蜡》一章讽刺统治者的享乐生活,同情采蜡者的悲惨遭遇,也是为现实而发的。这些诗形式上模拟《诗经》四言体,但能自立新题,描写时事。他效法《诗经》“小序”体例,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并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了白居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他学习古乐府写的《公子行》、《弃妇词》也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顾况的新乐府诗没有元结的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但他在诗体上比较多样,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点,语言也较通俗流畅。他的《竹枝词》更是直接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结、顾况之外,戎昱和戴叔伦也写过新乐府。戎昱(740—787?)颇多边塞之作。他的《苦哉行》写唐王朝借回纥兵镇压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咏史》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讽刺肃宗的和亲政策,也表现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伦(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这一时期新乐府的佳作: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午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诗中以典型的事例,显示了安史乱后壮丁稀少、民生雕敝的农村面貌。另一首《屯田词》出写出了农民在旱灾、蝗灾威胁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生活情景。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四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五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对雪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雪梅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六

1.三曹——苍凉雄健。

2.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3.陈子昂——其诗开一代诗风,其中《登幽州台》最为出名,抒写不遇之悲怆,蕴含自信自负,情怀壮伟,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之伟大孤独。

4.张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王昌龄——诗歌具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

6.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岑参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写人物豪情奔放。

7.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表现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平和心境。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其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更多见的是融诗情画于一体而清逸雅致、表现物即我、我即物的庄禅境界的山水诗。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8.李白——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其诗抨击时政,愤世嫉俗,表达怀才不遇、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歌具浪漫主义色彩,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想象瑰丽而变幻莫测;乐府和歌行写得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其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有时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

9.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诗写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诗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的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诗风平白清新。

12.杜牧——咏史诗的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13.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14.贾岛——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15.张九龄——委婉蕴藉。

16.韦应物——清新典雅。

17.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18.元稹——诗风艳丽浅近。

19.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20.李煜——词风伤感细腻。

21.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

22.范仲淹——词风苍凉悲壮。

23.苏轼——旷达豪迈,开拓豪放派词风。

24.柳永词风——缠绵悱恻,开拓婉约派词风。

25.黄庭坚——词风自然流畅。

26.秦观——词风情真意切。

27.李清照——词风婉约凄切,表现闲适与愁苦。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8.杨万里——词风新鲜活泼。

29.陆游——诗风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一生“位卑未敢忘国忧”。也有爱情诗和悼亡诗传世。

30.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一生力主抗金,成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

31.姜夔——词风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七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洛阳附近)人。早年入长安应试不第,曾经历过一段“耕艺山田”“与丐者为友”的生活。天宝十二年登进士第。安史之乱,曾率邻里一起逃难。肃宗乾元二年,由苏源明推荐,召入长安,上《时议》三篇,陈述兵势,遂擢山南东道节度参谋,后拜道州刺史。

元结是一个“尝欲济时难”的诗人。他曾多次上书,指责朝廷宫吏,陈述民生疾苦,提出了“救世劝俗”的政治改革主张。他在文学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淫靡诗风。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二风诗论》),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系乐府序》)的政治目的。这正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先声。

元结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悯荒诗》写于天宝五载,《系乐府十二首》写于天宝十载,是盛唐时较早的新乐府诗。《悯荒诗》是诗人见了淮阴一带水灾,便托言采录“冤怨时主”的隋代民歌,谴责帝王的穷奢极欲。诗里有云:“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这种愤怒情绪和大胆思想在当时是少见的。又如他《系乐府》里的《贫妇词》:

谁知苦贫夫,家有愁怨妻。请君听其词,能不为酸嘶?所怜抱中儿,不如山下鹿。空念庭前地,化为人吏蹊。出门望山泽,回顾心复迷。何时见府主,长跪向之啼。

写出了贫妇在封建官府压榨下的痛苦心情。《去乡悲》写人民离乡背井的逃难生活,《农民怨》写农民在灾荒年月的哭诉无门,也都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刻同情。

元结这种同情人民、批判现实的精神,到安史之乱以后有了更为深刻的发展。在《喻襄溪乡旧游》里,他以痛苦不安的心情写出自己作官前后和人民关系的变化。

往年在襄溪,襄人皆忘情。今来游襄乡,襄人见我惊。我心与襄人,岂有辱与荣?襄人异其心,应为我冠缨。

他这种喜欢接近人民,不喜欢作官吏的心情和杜甫“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合未曾嗔。”(《假日小园散病》)的思想基本一致。广德二年他作道州刺史时写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舂陵行》形象地描写了战乱之后道州人民伤亡疲敝的情形:

诗中谴责了官吏们的严刑苛敛,也表现了自己宁肯讳诏待罪也不愿逼迫人民鬻儿卖女的高尚感情。诗末说,“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词”,说明他是有意为民请命的。《贼退示官吏》一首,语意更为沉痛: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他不仅指责那些强迫地方官横征暴敛的朝廷使臣比盗贼还不如,而且表示自己宁愿弃官,绝不肯“绝人命”以博得统治者的宠爱。因此,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热情地称赞了他这两首诗:“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其他如《忝官引》、《酬孟武昌苦雪》、《喻常吾直》等诗,也都富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他的山水诗如《石鱼湖上醉歌》、《矣乃曲》也写得比较真朴自然。

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乾元三年,他编了一本《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这些都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对白居易新乐府有影响。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又是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

顾况(727—815?),字逋翁,苏州人。至德二年进士。德宗时官秘书郎。李泌做宰相时,他迁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鸥咏》一诗嘲诮权贵,被贬为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于茅山。

顾况与元结同时而略晚。他也是一个关心人民痛苦的新乐府作者。作诗能注意“声教”而不仅仅追求“文采之丽”(《悲歌序》)。他根据《诗经》的讽谕精神写了《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都是讽刺劝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现实的,如《囝》:

囝生南方,闽吏得之,乃绝其阳。为臧为获,致金满屋。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郎罢别囝,吾悔生汝。及汝既生,人劝不举。不从人言,果获是苦。囝别郎罢,心摧血下。隔地绝天,乃至黄泉,不得在郎罢前。

唐代闽中官吏常取闽童做阉奴,顾况这首诗,揭发了闽吏这种残害人民的罪行。其他如《上古》一章同情农民稼穑之苦;《采蜡》一章讽刺统治者的享乐生活,同情采蜡者的悲惨遭遇,也是为现实而发的。这些诗形式上模拟《诗经》四言体,但能自立新题,描写时事。他效法《诗经》“小序”体例,取诗中首句一二字为题,并标明主题,如“囝,哀闽也”、“采蜡,怨奢也”,开了白居易新乐府“首章标其目”的先例。他学习古乐府写的《公子行》、《弃妇词》也是富有现实意义的作品。

顾况的新乐府诗没有元结的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但他在诗体上比较多样,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点,语言也较通俗流畅。他的《竹枝词》更是直接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元结、顾况之外,戎昱和戴叔伦也写过新乐府。戎昱(740—787?)颇多边塞之作。他的《苦哉行》写唐王朝借回纥兵镇压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咏史》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讽刺肃宗的和亲政策,也表现了民族自尊心。

戴叔伦(732—789)的《女耕田行》也是这一时期新乐府的佳作: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作泥。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疏通畦陇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日正南冈午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诗中以典型的事例,显示了安史乱后壮丁稀少、民生雕敝的农村面貌。另一首《屯田词》出写出了农民在旱灾、蝗灾威胁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生活情景。

刘长卿(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大历中,官至鄂岳转运留后,为观察使诬奏,系姑苏狱,后贬南巴尉。终随州刺史。

刘长卿“以诗驰名上元、宝应间”(《唐诗纪事》)。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他集中也有少数反映现实的诗,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用很简炼浑括的诗笔,写出安史乱后荒凉雕敝的景象: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干。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此外,如《疲兵篇》、《送李中丞归襄州》等诗,或写久戍边塞不得归家的兵士,或写被罢归乡里的老将,也令人深感同情。

他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其代表作如《寻南溪常山人山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中写他寻访道人,在南溪山中一路所见的幽静景色,洗炼清新,颇饶风致。结尾写空寂的禅意,思想感情却是消极的。又如《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僻幽静的别墅,无人肯到,皇甫侍御独远来相访,欣慰之情,不言而自见。他的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历来传诵的名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雪夜投宿山中贫寒人家所见的情景,只短短几句话就刻画烘托出来,让人感到含蓄亲切。

他还写过一些怀古伤今的作品。这些诗往往和他自己受贬谪的失意心情融合在一起。如《长沙过贾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托古喻今,寓情于景,写得很浑成深厚。三四两句,于写景中融入贾谊《鹏鸟赋》的词语和意境,尤见艺术功力。

但是,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较狭窄,因此诗境也缺乏更多的变化。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说他的诗“大抵十首以上,语意稍同”,很能切中他诗歌艺术上的弱点。

韦应物(737—790?),长安人。天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永泰时任洛阳丞,转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

他的生活道路经过颇为曲折。他少年狂放不检的生活在晚年写的《逢杨开府》等诗曾有所回忆,中年以后,思想性格有较大的变化。从他多数的诗篇来看,他的思想是进步的。如《睢阳感怀》、《经函谷关》等诗写安史之乱,颇露壮怀。他在历任官职中都想努力作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他叹息京兆百姓:“兵凶久相践,徭赋岂得闲?”对江州百姓的流亡更感同情:“斯民本乐生,逃逝竟何为?旱岁属荒歉,旧逋积如坻。到郡方逾月,终朝理乱丝。……岂待干戈戢,且愿抚恂嫠。”他《杂体五首》的二、三两首,态度尤为鲜明:

古宅集袄鸟,群号枯树枝。黄昏窥人室,鬼物相与期。居人不安寝,搏击思此时。岂无鹰与颤,饱肉不肯飞。既乖逐鸟节,空养凌云姿。孤奉肉食恩,何异城上鸱。

这里不仅斥责了危害人民的奸邪官吏,而且对那些身当肃清奸邪重任而失职的官吏也给以辛辣的讽刺。

这里对比“寒夜女”的劳苦和贵家姬妾舞女的奢侈无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更为真切。他的乐府诗和《采玉行》写被官府征逼在深山绝岭中采玉的劳动人民的痛苦。《夏冰歌》写凿冰人的辛劳。《长安道》、《贵游行》讽刺豪门贵族奢华享乐、醉生梦死的生活。都是白居易所说的“才丽之外,颇近兴讽”(《与元九书》)的作品。

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过去批评家把陶、韦并称,王、孟、韦、柳并称都是根据这类诗歌。但是,他和王、孟毕竟不同。由于“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的生活体验,他的田园诗并不仅仅是寄托洁身自好、乐天知命的思想,而且还流露对农民劳苦的关怀。如《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比王维《渭川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更接近劳动人民的感情,生活气息也比较浓厚。

韦应物的山水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白居易《与元九书》),形式多用五古,如《寄全椒山中道士》:

内容远离现实,趣味也过于孤寂。但艺术上却值得注意,诗中有人,语无虚设。虽然比不上陶诗那样淳淡浑厚,却能作到锤炼而近于自然。又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平常的宦游中思念亲人的心情,却借江上暮钟烟雨、独鸟归飞的独特景色饱满地表现出来,绝不令人感到雷同单调。他的五律也颇有佳作,如《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双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既是严格的五律,又写得象行云流水一样的灵活自然。他的山水诗中也有一些流传的佳句。如“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幽居》),意境比谢灵运“池塘生春草”更丰富新鲜,饶有生意。其他如“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同德寺雨后寄元侍御李博士》)等,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也别有会心。他的七绝《滁州西涧》也很有名: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他不仅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得优美如画,而且传达出行人待渡的怅惘心情。

“大历十才子”,根据《新唐书·卢纶传》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翔、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讳、夏侯审、李端。他们的诗歌很少反映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疾苦,大多数是唱和、应制之作。歌颂升平,吟咏山水,称道隐逸是他们诗歌的基本主题。他们在艺术方面都有一定修养,擅长五言律诗,但大都缺乏鲜明的艺术特色,有形式主义的倾向。《四库全书总目钱仲文集提要》说:“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这个批评是恰当的。其中仅钱起、卢纶的一些小诗艺术上尚有一定成就。

钱起(722—780?),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老,曾和王维、裴迪等人唱和。诗风也略似王维,以“体格清新,理致清淡”(《中兴间气集》)为特色。如“牛羊下山小,烟火隔云深”(《题玉山村叟屋壁》),“孤村凝片烟,去水生远白”(《登胜果寺南楼雨中望严协律》)等诗句就是例证。他的《省试湘灵鼓瑟》颇为前人称道。末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不仅点明环境气氛,而且能引起对曲终人杳的惆怅。

卢纶(748—800?),在十才子中,诗风较为雄壮。《和张仆射塞下曲》两首最有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两首诗都是歌颂将士英勇的,第一首暗用李广故事,写出边塞射猎生活的片断。第二首写轻骑雪夜追击敌人,更充满战争生活的气息。他还有一首《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也是边塞绝句中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曾北游河朔,为幽州刘济从事,居边塞十余年。太和初官至礼部尚书。

李益比十才子时代略晚。他的边塞诗多写于建中、贞元时期。他的《从军诗序》说:“吾自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因为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后人往往把他和王昌龄相提并论。但是,他从军所到的幽州河朔,中唐时代已成为藩镇割据的地方。这里的边塞士卒们,迫于连年不断的内外战争,卫国立功的英雄气概已黯然消失。李益诗:“今日边庭战,缘赏不缘名。”(《夜发军中》)清楚地说明这种军心士气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士卒们对战争厌倦不满是很自然的:“寝兴倦弓甲,勤役伤风露。来远赏不行,锋交勋乃茂。未知朔方道,何年罢兵赋。”(《五城道中》)李益的边塞诗,主要抒写战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并不是偶然的。例如: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从军北征》

胡风冻合辟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寒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暖川》

这些诗里已经没有盛唐边塞诗那种乐观豪放的情调,即使和王昌龄《从军行》中描写“边愁”的诗相比,也有凄凉感伤和雄浑悲壮的差别。这个差别虽然不只是诗人风格不同的问题。但他这些绝句在艺术上成就很高。形象的完整丰富,韵味的含蓄深长,音韵的和谐宛转,语言的精炼自然,都接近王昌龄。据史传说,他的绝句一类的诗,“每作一篇,为教坊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而“回乐烽前”一篇,更是“天下以为歌词”的名作。

李益在其他诗体上,也偶有佳作。如《从军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视殇辞》,杂用屈原、李白的浪漫主义手法写出为阵亡将士招魂的长歌。他的七律如《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也是比较好的边塞作品。此外,他的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虽非边塞诗,也颇为人所传诵: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语简情深,非经历离乱生活的人写不出。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八

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的诗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

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咏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赋水仙花》

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晚兰荪,高标摧冰霜。

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朱熹的名言

1、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朱熹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

5、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朱熹《四书集注》

6、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朱熹《近思录》

7、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朱熹《朱子语类》

8、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熹《朱子全书》

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朱熹

10、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朱熹

11、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

1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14、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朱熹

15、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朱熹《范纯仁语》

16、存天理,灭人欲——朱熹

17、蹉跎莫谴韶光老。——朱熹《四时读书乐》

18、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20、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朱熹《近思录》

2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23、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朱熹

24、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朱熹

25、心统性情者也。——朱熹《近思录》

26、“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朱熹《四书集注》”

27、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朱熹《朱子全书》

2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3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31、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

32、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

33、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朱熹

34、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35、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朱熹

36、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朱熹

37、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朱熹

38、十年浮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39、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朱熹

41、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朱熹

42、礼即理也。——朱熹

43、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朱熹

44、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朱熹

45、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朱熹《近思录》

47、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朱熹

48、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朱熹

49、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朱熹

50、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朱熹

51、为学读书,须是耐烦。——朱熹

5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朱熹

53、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朱熹

54、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朱熹《论语集注》

55、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朱熹《朱文公集》

56、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朱熹

57、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

58、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朱熹

59、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九

成就综述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就数量之多,体制之备,题材之广说,王昌龄的诗实不如李白、杜甫和高适、岑参,但他的诗质量很高。边塞诗可并高适、岑参而三,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此时岑参11岁,高适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后人依次考证称王昌龄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

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其诗歌意境开阔,语言圆润蕴藉,音调婉转和谐,耐人寻味,在发情、造景、写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诣。而王昌龄的宫怨诗可与李白争胜,且其诗用意之深、写景之妙、比兴之切、造语之奇,都有独道之处。王昌龄闺怨诗以悲天悯人的精神书写那些久闭深宫的妃殡宫人的悲情哀怨,以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地展现她们的生活和感情世界,揭示她们在残酷的宫殡制度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客观上批判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这种思想倾向奠定了其作品的健康基调,洗尽六朝宫廷诗浮艳色情之污秽,有力地扭转了齐梁歌咏的不良文风另一方面,就艺术表现而言,王昌龄又发扬了六朝华美艳丽、精雕细琢的表现手法,继承了其形式美。因此王昌龄被誉为是成功地用七言绝句写宫词的第一人。

诗歌形式

五古之严

王昌龄的五古,基本上都写得严正肃然,高古劲健,颇有风骨。在他有生之时,就正是以这样的诗歌风格驰誉于盛唐诗坛。王昌龄的五言古诗中也却不难看出:特点鲜明、风格多样,呈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其一,劲健奔放,雄浑豪迈。其二,清丽幽秀,超逸旷放。胡应麟《诗薮》曾将唐初至盛唐的五古发展划分为两大流派,即所谓“古雅之源”和“清澹之派”,并把王昌龄等归入前者。其三,悲怆惨恻,深沉苍郁。雄浑豪迈的图景渐次而为清幽超逸以致沉郁苍凉的画面所代替,这与王昌龄的人生经历、身世遭际是密切相连的。而这深沉悲怆的风格特点也正突出体现于诗人所描写的目睹边幕的苍凉、黑暗和仕途的蹭蹬、坎坷的诗歌之中。其四,清新活泼,自然明朗。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虽所谓“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因而抑郁忧伤。但是,诗人也并未时时陷于痛苦,永远沉于郁闷,而是不时脱略事务、摆落苍凉,从而也创作出一些颇具清新自然、活泼爽朗风格的五古诗篇。

七绝于美

初唐七绝仅七十七首,盛唐四百七十二首,其中王昌龄七十四首,几乎占了六分之一。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是唐朝诗人中较早大量写作七绝并获得优异成就的“七绝圣手”,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中唐、晚唐七绝数量之多,仅仅次于五律。吴乔《围炉诗话》卷二指出:“王昌龄七绝,如八股之王济之也。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由此可见,七绝至王昌龄而体制大定,表现手法完全成熟,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诗歌内容

题材综述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在内容上可分三类,这三类都自有特色。而其中以边塞诗第一、闺怨诗第二。

第一类是沿用乐府旧题的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人历来以高适、岑参为首。两人又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的壮志和“已报生擒吐谷浑”(《从军行七首》之五)的胜利喜悦,也有沙漠风前、长城月下怀念亲人的离愁,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亮,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第二类是抒写宫女思妇怨情的闺怨诗和宫词。王昌龄在《宫词》、《闺怨》诸作中从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刻画封建制度下妇女内心情感的高度艺术才能。从外表上看,宫廷生活是那么静谧迷人:“西宫夜静百花香”(《西宫春怨》)、“芙蓉不及美人妆”(《西宫秋怨》),但在绮丽的情景中,诗人却细腻入微地摹写了她们深刻的内心痛苦,她们对幸福的憧憬,她们的失望,在失望之中仍交织着希望的复杂心理。这些作品文笔之龙丽,语言之凝炼,情韵之深刻,都使后来作者难于争胜。

第三类是送别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多么需要亲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他也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一生写了四十多首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他的送别诗,在表现手法上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用不同的艺术构思,表现诚挚而深厚的友情。二、打破送别诗常规,不重在写当前的离别,却着意在写别后的情景。三、不写伤离,而以慰别为“主意”四、无恭维、无应酬,以抒情、写人见长。

边塞称世

王昌龄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并在后代以边塞诗称世。而王昌龄边塞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其一,王昌龄善于采用心理描写,表现细腻多变的感情。王昌龄在诗中较早地抒写征夫心灵的一位诗人,为宋词对人物心理进行细腻刻划打下了基础。他或通过瞬间征夫的心理变化,描写他们跳动的心曲;或通过营中的歌舞声,对征夫的内心痛苦进行抒写;或者借助边关的特有的生活场景,写征夫内心的忧愁;或者借战争,写守边将士捍卫国家尊严的英雄气概。可以说感情的.抒发非常细腻、真实。

其二,王昌龄诗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王昌龄去过边塞,真正看到了边塞的大漠、雄关、孤城、长云、雪山、烽火、羌笛等景象,因而在他的边塞诗中,组成了一幅非常壮美的自然景物的群体图。这些意象的上面附着了边塞将士的情与意,是特定环境中的特定物,即自然的物与将士的情两相交触,诗人还借助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构成了王昌龄边塞诗的情景妙合,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他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其一,选择某些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强烈的主观情感,促使景与情水乳交融,真善美高度统一。其二,既采用赋体,描写实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蕴无穷的言外之意。其三,以苦心与孤诣,展开形象思维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使意境十分深蔚。其三,王昌龄诗内容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王昌龄的边塞诗,非常讲究语言的精炼,真正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蕴无穷。或简洁、或明快、或含蓄,让读者回味无穷。另外,王昌龄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对每一句都精心地加以处理,没有闲笔,绝句的起句往往是骤响易彻,以雷鸣般的声势打开一个局面,如:“秦时明月汉时关”、“大漠风尘日色昏”、“青海长云暗雪山”、“琵琶起舞换新声”等等,都是单刀直入,开门见山,不过最妙的地方还不在于起句,而是在第三句。绝句一般的都要在第三句另辟新境,翻出新意,所以首二句要平缓些才便于翻上一层。王昌龄调既已高险,还能在第三句上就势一振,把思想感情再深入一步,实在是需要高超的艺术技巧。

表现手法

诗歌意境

在艺术风格上,王昌龄的七绝以委婉含蓄为主要特色,表现曲折,意境深远。其中不少是用比兴、寄托手法,抒写了诗人对现实的揭露和幽怨,因而与屈原的《离骚》在精神上有一致之处。王昌龄诗亦善用典故。其《诗格》提出“诗有六式”,第五就是“用事”:“谓如己意而与事合。”王诗用典不多,但往往用得巧妙而贴切,不露迹象。王昌龄很重视诗的境界,他的《诗格》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他反对意与景的分离:“若一向言意,诗中不妙及无味。景语若多,与意相兼不紧,虽理通亦无味。”他很重视情与景的结合,认为:“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

语言风格

王昌龄的诗歌从语象选择、句式运用到语句组合三方面都体现了诗人对典雅劲健的语言艺术风格的追求。在语象选择方面,王昌龄多选用大的数词、有力度的动词、准确的形容词来表现有气势的大场景或有气魄的大胸怀,体现出了语言的力量美、气势美。在名词选择方面,王昌龄选择的是典雅的、典型的语象。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修辞技法

一、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王昌龄善于运用层层深入的手法,反复渲染气氛,为突出主题服务。如《长信秋词五首》。

二、典型情景画面生动,王昌龄极善于捕捉和概括典型情景,给人以真切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感,如《从军行》,王昌龄以边塞为题材的七绝,其画面皆色彩浑厚,凝重,笔触粗犷。而在宫怨、闺怨诸作中,王昌龄则转变了画风,且不在是油画,而是工笔重彩的仕妇图与金壁辉煌的界画的组合。

三、善用比兴深于寄托善用比兴,深于寄托,代表作如《长信怨》。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作品流传于世的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与杜甫齐名,称“李杜”。学过的诗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善于即景会心,写出真实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成就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三。学过的诗《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自称“四明狂客”。诗富于感情,不拘一格,挥洒自如,体现豁达性格。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南宋著名女作家。南宋词坛婉约派主要代表。

王勃(650—767)唐代诗人。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称为“初唐四杰”。四杰中,其成就最高。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一

1.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3.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4.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5.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9.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0.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1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3.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4.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二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三

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

清真居士---周邦彦

六一居士---欧阳修

东坡居士---苏轼

四明狂客---贺知章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赞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以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早春景色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此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诗家天子: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天子”。

寒酸夫子: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格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

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扬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祁鱼虾: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诗句,被诗人王渔洋称为“祁鱼虾”。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四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陶诗今存125首,计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陶文今存12篇,计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

陶渊明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说来,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

陶渊明的诗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2、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读者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五

陆游的十大经典名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

1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六

南京夫子庙前,有一座文德桥。听老辈人说,每逢冬月十五月亮当头的时候,站在桥头朝水上看,倒映在水里的月影子刚好分成两半:桥这边半个,桥那边半个。圆圆的月亮影子,为什么会分成两半呢?这里有段故事。

传说唐朝大诗人李白,有一次到金陵(即今南京)来,在文德桥旁边的一座酒楼上歇脚。这天碰巧是冬月十五,到了晚上,他就独自坐在酒楼上赏月,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作赋。李白生平最喜爱月亮,说月亮又干净又好看。这天晚上,他抬头看见天上的月亮洁白滚圆,心里非常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到了半夜,李白趁着酒兴,下楼走到文德桥上。他刚走上桥,一低头,忽然看见月亮掉在水里了,河水一动,洁白的月影上就添了几条黑纹。

李白这时喝得醉醺醺的,只当是月亮给河水弄脏了。他靴子也顾不得脱,张开双手就跳下桥去捞月亮。谁知这一跳,月亮没捞着,却把水里的月亮震破了,顿时分成了两半儿。故事就这样传下来了。后来人们在文德桥旁边修了个"得月台",据说那里就是当年大诗人李白赏月的地方。

杜甫曾经以卖药维持生计

杜甫在35岁左右时到达当时的京城长安,在那里他遭到奸臣李林甫政治阴谋的打击,没有考中,经济上一无比一天困窘,为了维持生活,他便设法找到了一个副业——卖药:以送药的方式,作为接受别人帮助的条件,这内含的苦心也实在难言了。

杜甫第二次卖药是在甘肃。公元759年,他48岁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生活更加困难。他的诗中出现采药、制药、卖药的句子更多了。如"秦州杂诗"二十首中便有"晒药能无归,应门亦有儿"之语,可见此时连杜甫的妻子也参加制药了。他辛勤地灌溉培育着各种药草,同时也和以前在长安一样,不时派人将药送到城里,换取"药价"。

诗人最后一次卖药就显得更其凄惨。公元770年,杜甫59岁,穷得连陆上都没有安身住所了,只得住在船上。在湘江下游的潭州,老弱多病的杜甫在渔市上摆着药摊,以维持一家生活。这一年的冬天,这位伟大的诗人便与世长辞了。

从杜甫卖药的历史,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到,天才的诗人在旧社会里,命运是多么悲惨!

古代诗人生平事迹简介及经历篇十七

古今诗人的雅号还很多,如诗仙、诗圣、诗佛、诗祖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及风格,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在形容自己的诗艺时,杜甫曾说过:“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的确,杜甫的七古、五古、七律、五律在唐代都是一流的,古体的七言诗在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在他手里变了格调,在“温柔敦厚”外另开“沉着痛快”一派,五律,杜甫以前用来写艳情、写山水,他却用来写广大的实在的人生,拓宽了诗歌领域。他的五律最多,差不多穷尽了这种体制的变化,七律精于组织,富于变化,七绝虽直抒胸臆,但颇有清新刻画之句。他不大做乐府,但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源于乐府。

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两宋诗之冠冕的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宗都以杜甫为祖、金、元、明之诗坛巨擘都是杜甫为之开先。

正是因为杜甫推崇儒家思想,再加上其诗歌的影响,才被后世称为诗圣."圣"在古代是对儒家人物的神化评价和称号.

摩诘,河东人。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宝末,为给事中。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赠秘书监。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在孟郊的一生中,“春风得意”的日子非常的短暂。他一生几乎都贫困潦倒,连死后的丧事也是韩愈等友人集资操办的。虽然他生活贫困,仕途短暂,但正是这样的生活困境,才铸就了他阴郁、冷峭、朴重的诗风,成为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

诗多不平之鸣,用字追求“瘦”、“硬”。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称之为“诗囚”。 有。被人们称为“高天厚地一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

他的诗精炼含蓄,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他在远谪湖南、四川时,接触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并受到当地民歌的一些影响,创作出、诸词,给后世留下“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的民俗画面。至于“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地道的民歌风味了。他在和白居易的《春词》时,曾注明“依《忆江南》曲拍为句”,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依曲填词的最早记录。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避家讳,不得应进士举,终生落魄不得志,二十七岁就英年早逝。他的诗作想象丰富,立意新奇,构思精巧,用词瑰丽,也有伤感情绪的流露,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