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通用16篇)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通用16篇)

时间:2023-10-14 20:43:46 作者:翰墨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通用16篇)

在撰写提纲时,可以突出并概括重要的观点和结论,使读者一目了然。如何制作一个合理的提纲是每个写作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常见主题的提纲,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思路和结构。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力求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交流,在学习过程中主动获得面积的概念。

1.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做数学。

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土豆开始,让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接着课堂中摸一摸书封面、桌面、黑板面……,感受“物体的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使学习成为一种自然生发与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亲历经验的积累,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2 .强化数学的体验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索过程,为了使学生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真正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将学生引入重重矛盾之中,使他们经历了从观察——重叠——拼剪——拼摆——用统一的标准来摆——面积单位的建立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在兴奋中思考、探索,知识的学习成为了自我需要,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3.在实践活动中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经历应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首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使其能更自主地进行探究。教学中,我虽然很注意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但还有一些引导得过多过细之处,应该做到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来说,比如在引出面积单位时,方格大小不同不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完全可以设计得更开放些,让同学说一说,看到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结论,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其次,在理解面积的含义和教学面积单位时,有点过高的估计了学生,还应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在触摸的经历中获得关于物体表面大小的经验,在量一量的活动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有助于它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另外,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探究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的关系时,我先出现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学生很容易说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分米=10厘米时,就让学生猜一猜在这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过猜测,再根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0厘米来计算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得出的结果是:猜测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里可以摆100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就是100平方厘米)与计算边长10厘米的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相等。从而得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用同样的方法得到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再根据以上两个算式推导出: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在本课时的教学过程中,面积单位名数的改写是不作新授知识来探究的,只是在面积单位间进率新授后的做一做中出现,直接让学生各自练习,但本人在让学生尝试进行名数改写时,有的学生只知道结果,说不出为什么;有的学生只会做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反之就不会做。所以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了把高级单位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名数与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补充例题教学。这样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在名数改写应乘进率与除以进率的问题,我想至少帮助了一部同学对这方面知识的巩固。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1、钻研文本,精心准备。

在上课之前,我先研究了数学书上的教学内容和参考书上的分析,我觉得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课教学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部分。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但学生对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的理解也是一个难点。基于以上考虑我多次设计教学过程,多次与同事商讨之后多次修改。并且根据教学过程自己制作了课件,还利用大量的时间自作教具和学具。

2、悬念开头,思想教育。

我始终坚信: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之伊始,我创设了:这一天,巴依老爷想用极低的价格买阿凡提的院子,阿凡提为了惩治贪财的巴依老爷就和巴依老爷签了这样一份契约:“将自己院子的60米,以10个铜币卖给巴依老爷。永不反悔,特此证明。”当阿凡提接过巴依老爷的10个铜币,哈哈大笑,巴依老爷这才明白上了当。同学们,你们知道巴依老爷上了什么当吗?让学生讨论,对问题有初步的了解,也是用这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习动机。最后在课堂结尾再出示这个契约,问:你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吗?根据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回答上,给他们成功的喜悦,另外他们也会感到学习数学真有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思想基础。

3、学生探究,获得成功在认识面单位之前,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比较了4组图形,从观察法到重叠法到割补法,直到最后的摆图片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多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同时,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比较面积大小时统一标准的重要性,从而引出面积单位。

4、制造矛盾,引导探究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巧设悬念,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解决矛盾,把知识和能力溶为一体,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如:先在小方格同样大的情况下比较图形的大小,得到方格多的面积就大,然后又出现小方格大小不一样的,这时出现了前后矛盾,学生再次出现冲突,从而很自然地感悟出用摆图形的方法比较面积时小方格同样大的必要性,这样引出面积单位就显得顺理成章,通过不断扩充和完善比较的方法,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

1、课堂上我觉得聆听不够。在课堂上一个孩子在演示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时说对了,而我没有听清又让这个孩子按我的思路又说了一遍。这一瑕疵给本节课留下了遗憾。

2、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课堂,释放了学生,考验着老师。这节课的小组活动,出现了一些“混乱”场面,有的学生不知所措,有的学生参与感不强,有的学生在交流时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这方面的组织与调控我还要继续努力。

3、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时方法过于单一。如果这里不仅仅让他们找找周围物体表面上找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还让他们比划比划或者拿笔画一画。方法多了学生学起知识更容易更有兴趣,而且会加深理解有利于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学生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欲望。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面积单位后,在做填上合适的的单位时,孩子们会出现该填面积单位时,填成了长度单位,该填长度单位时,填成了面积单位。说明孩子们虽然在课堂上明白了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不同,但在实际的做题中,往往忽略了题目所描述的是物体的长度还是面积,在选择单位时出了错。

我反思了整节课,其主要原因是这节课只顾关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的区别,而相对应的填上合适的单位题目练习较少,导致学生在选择单位时出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讲练结合。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六

有人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数学教研中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在这“遗憾的艺术”中,我也收获了不少,静下心来反思了课中的所得所失。

1、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概念比较抽象,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形成概念的正确表象,借助表象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和推理。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摸数学课本封面、桌面、手掌心的面,感知物体的表面,体验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学中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

3、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个小笑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也让学生在反思中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

2、重点的知识点没有讲细、讲透,让学生带着很多疑问。只教授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内容太过单薄,应加强联系,多估一估。

3、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

4、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活动缺乏实效。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七

一节课下来,我有这样的几点思考与感悟:

现代社会的变化已经使教育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育不在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的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教学中,1平方厘米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在活动体验中,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中先告知1平方厘米有多大,拿出1平方厘米的学具,看一看这个学具,想一想你身上或教室里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闭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同桌合作摆一摆信封上贴邮票处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体验,让学生的思维潜能得发充分释放,积极活动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的概念。

学习中,学习者往往对结论给予极大的关注,常常忽视事物产生的条件和变化的过程,常常是利用已知去演绎而缺少从已知迈入未知的意识,我们的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过程,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去经历,去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这个几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用多种方法比较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过程,初步感受到用小方块摆比较方便;第二层次,在交流中质疑讨论:为什么不选择圆形或三角形,从而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去思考作为比较标准,圆边是圆,不容易布满空间所以也不合适。三角形大小也不一样,形状不同无法比较。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第三层次,比较两个图形有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操作,质疑,讨论活动,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知识的形成过程,也体会建立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原比以前教学直接告诉学生选择正方形去摆更有价值。

在板书设计上,应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板书定义时学生受我横着写的影响,都用“和”来连接,故物体的表面与封闭图形分开两行写。

教学面积单位时可以从1平方分米开始讲,因为1平方分米大一点,好讲一点,可以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

最后一道练习“一本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1()”学生怎么也说不出来,所以这时应稍微复习一下长度单位,让学生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分别有多长。

在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学生有讲到用周长去比较面积,我只是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作出否定,回避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可以准备两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直观看出面积不一样,所以不能利用周长比较面积的大小,并说明周长、面积是两个不用的概念,我们以后再研究。

在学生讲到贴邮票处(用了4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说为什么是2平方厘米,教师再总结:4个1平方厘米就是4平方厘米。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八

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我在教学中主要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同学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主要体现在: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同学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在课前导入中,我就以拍手游戏告诉同学:拍手需要左手和右手的合作,课堂也需要合作,有相互间的合作才干有胜利。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给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一种“平安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需从同学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提供观察和造作的机会”。而这节课是同学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过渡,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同学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操场的面等动身,引导同学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外表,感知“物体的外表”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协助同学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同学建立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同学找找自身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些资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同学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同学不只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同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可以使同学迅速的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同学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同学内部认知矛盾的抵触,使同学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时激起同学的欲望。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把两张纸藏起来,告诉小朋友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同学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小朋友认为格子一样大的话,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假如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怎么办?我引导同学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规范进行的必要性。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同学观察实物、操作丈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同学的学习目标,组织同学:摸一摸物体的外表,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剪一剪1平方分米、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只强化了同学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同学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资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九

今年教学评估复查,我承担了讲数学课的任务,我选择的是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课的教学。面积单位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及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进而形成表象。所以我把“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以及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单位面积的必要性”做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创设了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涂色比赛,看哪个组涂得快。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比较浓厚,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合理利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去探究新知,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让学生探究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时,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在小组内寻求帮助,学会合作精神,探究的精神。

学生初次接受面积这个概念,我以为要让学生充分地理解面积和意义。所以我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时,从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而且讲解得比较详细。其实对于面积这个概念,只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让他们进行比较面和大小时,都能比较出来,只是不知道这就是面积。所以在讲解概念时,通过实物让学生明白就可以了,不必要做那么详细的讲解而我讲解这一部分内容就花费了近20分钟的时间。

在引导学生理解引进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时,我采用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我发给每组一些圆片、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让他们利用这些图片,探究出比较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面积时要统一单位。而学生们都采用的是用同一种单位比较大小,例如,选用圆的都用圆,选用正方形的都用正方形,所以他们没有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所以,让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这一教学目标没有达成。课上我应该分发给学生们这些不同的图片,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图形比较大小,有的学生可能会比较不出来结果,这时,老师可以走到小组中,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看,老师用这种方法能不能比较出大小来呢?”就是采用同样的单位进行比较。此时的学生,才会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才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所以课前一定要对课堂生成做一个预设,想出预设的办法。

对于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这一内容,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于在小组活动及认识面积概念这两上环节用时都比较多,当讲到面积单位时,时间不够用了,用时比较少。而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课上我忽略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面积单位,忽略了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一立厘米有多大,要用不同的实物,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停地出现,让他一闭上眼就知道一立方厘米有多大,两立方厘米有多大等,一立方厘米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后,再让学生感受一立方分米的大小。继而再感受一立方米的大小。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以后,再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不要急于求成。

讲课已经结束了,崔老师给我的意见让我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让自己的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跟进设想:

针对教研室给我提出的若干问题,我对我的教学做了这样的设想:

1.本节课的导入确实让学生兴趣大增,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是不够高,面对这一情况我想,我想在设计两个随意图形的时候,让它们的差距大一些,激起部分学生的不满,也就是认为这样的评比不公平,激起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让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我想这样设计:一上课,就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两上不规则的图形,然后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我们来个涂色比赛吧,从a组和b组中各选一个人,看哪个组先涂满这个图形为获胜者,获胜组将获得一面小旗。当有一组学生涂完以后,就让另一个学生停止,分出胜负,为获胜组画上一面小旗。预设:此时如果有学生提出比赛不公平,让他们说说理由。他们可能会说出一个面大,一个面小,当然不公平。此时再找几个同学也说一说,从而引出面积的概念。若是没有学生提出比赛不公平,就请同学们说一说,为什么有的人涂得的快 ,有的人图涂得慢,从而说出图形大的涂得慢,图形小的涂得慢,再引出面积的概念。这样大约也就是要5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面积。然后再就教室的实物,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把面积的概念写在黑板上。大约再要3分钟时间。

2.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用时要少一些,大约要10分钟时间。在分发学具时,把每个组的学具都放在一起,让组内的成员自己选择,通过拼组,让他们自己探究出统一单位的必要性,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到底哪一个长方形更大。最后总结出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必需要用统一的单位才能比较出大小来,比较得才准确有。若是学生想不出办法了,都没有比较出结果来,教师要深入到一个小组,教他们怎么去做,然后在全班推广。

3.对于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这一内容,我课上我用时比较少。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再设计时我要用时大约20分钟的时间来突破这上难点和重点。这次不再采用让学生自学单位面积概念了,而是由老师出示实物,直接告诉同学们,这个就是一平方厘米,这个就是一平方分米,这个就是一平方米,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然后,分别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与这些面积单位差不多大的实物,真正让他们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不断地巩固,加深印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数学也不例外。我想,我们应该努力地让孩子们开心地去感悟数学这份“宝贵的礼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体验;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下面以桐乡沈坤华老师于2003年12月12日在蟠溪小学《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教师要求学生摸一摸自己的手背面,有没有大小?学生们开心而又惊奇地摸起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手背大,更多的学生说一样大。教师没有偏袒,而是将两种观点都写在黑板上:手背手面没有大小;有大小。这时教师进一步问,同桌同学的手背和手面谁大谁小?学生们又开心将自己的手心和手背和同桌的进行比较,当然这次的结果就一致了,是有的人大,有的人小。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体的表面是不是有的一样大,有的不一样大呢?学生们发现了周围的物体不一样大的很多。

(物体是不一样大小的,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看见,但是我们从来都是熟视无睹,然而这其中往往有许多数学知识,科学道理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那是因为我们缺少的正是牛顿的那种探求意识和探求精神,所以世界就少了许多发现。这种意识和精神需要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在学生心中的东西。)

(作为物体,在我们的眼中,有线条,有平面,有立体,但是它们在同一个问题上的含义又是不同的。从幼儿园就开始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因此学生眼中的图形是有的,只不过是“线条型”的,至于中间的部分好象可有可无。这一描、一涂,学生心中的知识更完整了。知识积累中的误区也修复了,但是却没有丝毫的错误尴尬。倒是享受着“手形”“小刀形”“钢笔形”等等或可爱,或奇怪的图形。这些小时侯就玩过的玩意儿,今天重温,分外亲切有趣。哦!数学真奇妙!)

计量必须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学生当然没有这样的切身体验,所以教师又安排了合作交流,建立面积单位的观念这一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拿出自己的儿童券,用一个物体在儿童券上摆一摆,它有多大?如:小刀、橡皮……学生显然有些不知所措。看来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也不理解老师的用意了。(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已经懂得了如何揣摩老师的意思,学会了按老师的意思行事。)不过,这摆一摆到是蛮有趣的还是赶快动手吧,要不然等会儿就没时间了。三下五除二,很快学生就举手了:我是用橡皮测量的,摆了16个橡皮;我也是用橡皮的,摆了大约5块。这时教师奇怪了,怎么会是大约5块呢?学生边摆弄着边竭力想让老师明白自己的想法。原来是橡皮大,上面一块块摆,4块多,而下面又有一窄条。也有学生骄傲地展示:我是用小刀的,我摆了9把小刀。

这时教师紧追不舍:儿童券一样大吗?那为什么测量出来有大有小呢?学生有些不以为然,这样小儿科的问题都亏你在公开课上问的出来,当然是因为橡皮有大的,有小的;橡皮和小刀的大小也不一样的。教师提示着:这样测量物体的的面积方便吗?学生不高兴了,岂止不方便,简直是乱七八糟。(因为需要,才有探索的激情,然后才有新的发现或创造。这个道理在学生的潜意识中是没有的。而这种思想却比学习任何知识更有用!因为这就是人类不断进步的根源!)教师点破:所以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些单位。你们知道有什么?学生回答到:长度单位。教师又点:那么今天的面积能用吗?学生想一想后回答,不能用,那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面积嘛!教师不紧不慢问:该用什么?学生随口回答是面积单位。教师一听乐了:你听到过的面积单位有什么?(好一个:“你知道……”“你听到过……”尊重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点,人文精神强调每个人有责任也有权利充分实现自己的个性和人生价值。人受到了尊重,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尊严的权利,就会伴随着产生责任感,因而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片刻沉默后,有几个学生举手:我家买房子时,我听说过平方米;我听说过平方公里;我也听说过平方米。教师引导学生:平方米有多大?学生们一片茫然。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师拿出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纸,向学生展示。学生看着看着就有人恍然点头了。模糊的体验有了,教师进一步追问:你估计它的边长大约是多少?这可难到了大家。于是教师让学生去拿教师准备好的1平方米卡纸,学生高兴地纷纷跑到教室外去拿,然后就四人一组,七手八脚地用尺测量起来。不久,大功告成。4条边都是1米。原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精确的数字感受也有了,实际生活中的参照还是不可缺的,小孩子毕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又引:假如请几个学生上来站在这上面,能站多少人呢?学生兴奋地猜测着:5人;9人;16人。……教师趁热打铁:那么就请你们上来试一试。学生开始有些犹豫,后来一个又一个的往上站、甚至挤。最后一数发现是11人。实际经验有没有形成呢?教师考学生了:我们旁边的东西中,哪些面积估计是1平方米?学生东张西望,接着学生有踊跃起来:半个黑板;那扇窗,去掉上面部分的玻璃;4个桌子拼起来。

教师又引导学生:要想知道准不准怎么办?学生一听,那还不简单,量!于是课堂中可就热闹了,学生们有四人组搬桌子量的,有爬到桌上量黑板、玻璃窗的。小面积能估了,那么较大的面积呢?教师又要求学生:估计我们的教室有多少平方米?学生思索片刻后犹豫着回答:60平方米;70平方米;80平方米。(“学数学”变成了“玩数学”。摸手心手背,描手描笔,挤到1平方米的纸上去,……真是有意思。这是多么真切、活生生的数学!学生的心一下便被紧紧地吸引了,心情自然也是愉快的。回答问题也不用揣摩老师的标准答案。说大,说小都是对的,谁不想说呢?让老师欣赏,多好!在玩中不知不觉掌握了不少知识。)

看来,学生们学得真不赖!应该是到了应用拓展的时候了。教师丝毫没有考学生的意味,竟然和学生们一起看起了几条有关面积的信息。当然大部分都是有关学校的一些面积数据。比如篮球场面积等。看着看着学生不由自主地读出了声音,脸上洋溢着快乐和骄傲。 (我想,这时学生脑海中已经将数字和有关学校的物体合二为一了,学校也更清晰丰满了,更可爱亲切了。爱的教育不再是机械生硬的了,那是学生心中自发的,没有丝毫的虚伪和强加的成分。知识的学习也不再只是知识的记忆,而是生活,是能力。所以做不做习题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在阅读中,学生经历了,也感受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增长,情感的体验,成长的骄傲!”)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一

本学期第二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概念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板块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对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面积的'概念和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两个部分。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以及刘教授和数学组各位老师的点评,综合自己的领悟,反思如下:

一、导入过时,没有激发出矛盾,而且在课堂结束时没有作出结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谨记,教学一定要完整,要做到知识的前后呼应。

二、在讲述面积的定义时,讲解不够透彻,还有少部分学生对这个概念模糊,下次在讲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先讲述物体的概念,然后过渡到物体的表面,最后回归物体表面大小这个概念上,这样,很自然地引出面积的定义。

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也可让学生多估一估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四、教学中,我应该重点讲清“1平方厘米”,再放手让学生去推导,“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可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五、在导出面积单位时候,应该选用一个格子数目多,面积小的图形来进行对比,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出矛盾,很自然的得出要比较面积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六、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学生在比较卡纸面积大小时用到了观察、重叠、拼、摆等多种数学方法,但老师只评价“这种方法不错”,到底不错在哪儿,没有抓住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机会,这些都值得我去反思、努力。

七、这堂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快马加鞭往前赶,使一些教学环节缺乏实效。还不得不漠视了许多孩子的感受,说是开放却放的不开,时间一到不管孩子们的探究是否成就将活动嘎然中止。看着孩子们的兴趣盎然,瞧他们的认真劲儿,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应该尽可能使每个环节更充分、有效。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教师只有将数学与跟它有关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只有通过“数学化”的过程来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生动具体、美丽鲜活的。在充满生命力的课堂中,师生共同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达到师生共识、共享、共进。

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及单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二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创设情景,举例生活化,感悟知识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这节课内容是从线过渡到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如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来测量桌面的面积,这些材料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得到的,如:信封、书本、手帕、树叶等。因此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致非常高,反馈结果多种多样:10个信封的大小、8本书的大小、6块手帕的大小、24个格子等。学生的反馈热情空前高涨,学习、探索知识主动积极,答案层出不穷。学生不仅理解了面积单位的产生,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二、任务驱动,激活思维,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任务驱动的设置,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习的欲望。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感受桌面的面积比黑板的面积小,那么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呢?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的面来测量桌面。可是测量结果不统一,怎么办?引导学生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规定统一标准进行的必要性。

三、重操作,强化学生感知

“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用实物的面测量桌面,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桌面,做做、画画、找找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四、合作学习,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能够密切师生和生生的相互关系,使教师从“权威”角色向“同伴”角色转化,从“讲师”角色向“导师”角色转化,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合作用自己身边的物体和用平方分米来测量桌面,讨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大思维的强度,充分让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达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为丰富和全面。

不足之处

课中有个环节的处理不够细化。在估算桌面大约有几平方分米这个环节中,学生基本上是瞎猜,我也只是在等待比较接近的答案出现,有一个学生报出了比较准确的答案,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匆匆把这个环节一带而过。没有充分发挥这个环节地作用,要改进。这个教学环节可以细化为如下几点:

1、第一次估算,找出差距最远的答案。

2、根据这个学生的答案,每位同学拿着自己剪的1平方分米上台在桌面上摆一摆。

3、根据摆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估算,力求一次估算正确。

4、交流总结估算的方法。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三

上周在学校开展的数学组青年教师教研课中,我执教了三年级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因为从教过三年级的数学,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准备起来不是那么的不知所措。“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这门“艺术”中学生获得了知识,而我丰富了人生的历练。并且其中夹杂着一点点的感受,在感受中我反思自己教学中所得、所失、所悟。

三年级在小学属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这节课上下来,我相信有一些是比较成功的地方,比如孩子们活跃积极,整个课堂有序而活泼。但我要反思的更多的是这节课上不成功的环节。

因为学生是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单位,对于为什么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是必须知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统一测量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前面的教学占了较多的时间,所以在后面教学面积单位认识的时候显得非常的单薄,只是浮云略水一般过了。并且因为前面环节的拖沓,使得周长和面积的精彩比较以及面积单位的应用与拓展没能通过练习体现出来,所以导致教学还是不能有效地落到实处。

不管成功与失败,这都是值得我深思的一节课。它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多一点自己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增添更多探索成功的喜悦!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四

《面积单位》这节课是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在学习这节课时,要让学生在观察 、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会,因此,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在家里剪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可以用报纸拼接。)

第二天学习这节课时,对于引入统一测量单位这个环节,我们很快就过去了。接下来是认一认面积单位,让孩子们把自己剪的三个正方形拿出来,向他们讲解: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并讲解面积单位的字母表示,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感 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同时在这个环节我还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让学生感知面积和周长的区别。

第三个环节是做一做、说一说、找一找、这些面积单位有多大。

学生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找一找自己的身边谁的面积大约是一平方厘米,孩子们很快就能找到如:大拇指甲盖,1分硬币,纽扣等 ;1平方分米如:手掌的大小,粉笔盒的面积;1平方米的大小:如:一块黑板的大小,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铺到地上,同学们站在上面,一共站了16名学生。

感受完面积的大小后,我们拿着这些小正方形来测量物体的面积,如:一块橡皮可以摆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我们的数学书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我们的黑板可以摆几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

这节课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做一做、体会面积单位的大小,启发学生找到更多的方法,从多个角度来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但是在这节课里,因为操作活动耽误了课堂时间,以至课后的练习题没有完成。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五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空间形式上经历“从线到面”的一个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先前知识是抽象的、陌生的。教学本课后,一些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的单位有了粗浅的认识。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组织了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本节课我认为对于“面积”这个概念的揭示还是比较成功,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悉物体的表面及体验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的'表象。在教学面积单位定义为何种形状、尺寸的图形时,我依据教材提示的思路,一步一步展开。但是在提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任务后,没有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个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身体哪个部位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哪个部位又是1平方分米,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显而易见。但是学生的反馈热情并没有我预计的那么高涨,这也许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有关。在教学中我应尽量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形象的实物表面的大小的认识,增加学生的形象记忆,使学生对各个面积单位形成表象认识。同时也可让学生估算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但是我在我在教学中没有体现这一环节,没有使得学生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

总而言之,这节课还是有许多不足的。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不够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十六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为模拟的两块大小差异较大的校园草坪涂色,巧妙地创设了矛盾冲突,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在进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我创设了一个“猜一猜”游戏,把两张画有不同数目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格纸藏起来,告诉他们一张有4个格,一张有8个格,让他们猜哪个面积大?学生的回答不一:有的说4个格的大,有的说8个格的大,还有的孩子认为格子一样大的,有8个格的面积就大。如果格子不一样的话,哪一张大就不一定了。这样,引发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会主动分析矛盾,主动探索解决矛盾,从而认识到学习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这个概念的认识。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2023年部门主管转正申请书(优秀11篇)
    劳动仲裁申请书是劳动者行使自己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是法律保护下劳动者的有力武器。以下是一份党员转正申请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部门主管转正申请书篇一尊敬的酒店领导:
  • 10-14 单位食堂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单位后勤人员年终工作总结(模板17篇)
    出纳在处理日常业务中需遵守财务纪律和法律法规,确保公司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护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护理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单位食堂年
  • 10-14 最新牙齿教案小班健康 小班保护牙齿教案设计(优质19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在编写高中教案时,可以结合以下范文的优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牙齿教
  • 10-14 幼儿暑假活动方案(汇总16篇)
    一个好的游戏策划可以为游戏带来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让玩家沉浸其中,享受游戏的乐趣。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整改工作,以下是一些整改案例和方法的分享。幼儿暑假活动方
  • 10-14 高中家长会的发言稿(汇总8篇)
    高中家长会的发言稿篇一尊敬老师,亲爱的家长、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亲切温暖的日子里,很高兴能代表全班同学与你们相聚一堂。您们的到来使我久久不能平静,这种心情无法
  • 10-14 金色的秋天小班教案 小班教案秋天的色彩(优秀10篇)
    小班教案的撰写要考虑到教学中的多元评价和个性发展的需求。初二教案是为适应初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一种教学计划。在编写初二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
  • 10-14 大班绿色植物教案(优质16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不仅需要教师的经验和教学理念,还需要与家长和其他教师的交流合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高一教案的经典案例,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 10-14 2023年幼儿园新学期家长工作计划书(精选8篇)
    护士不仅要具备医学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精心挑选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个完整和优秀的工作计划书的结构和内容。幼儿园新学期家长工作
  • 10-14 最新党员承诺书安全员(汇总8篇)
    请示不仅是一种沟通与协调的手段,更是展示我们工作态度和能力的重要机会。那么,在写请示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要点呢?请示是一种良好的沟通和学习方式,通过请示,我们可
  • 10-14 爸爸过生日祝福语短句 爸爸过生日祝福短信(优秀8篇)
    就职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给人带来新的机遇和可能性。在新环境中快速适应,与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对于就职的成功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就职总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