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时间:2023-11-19 08:47:03 作者:文轩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精选20篇)

三年级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案范文中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详细信息,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和借鉴。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本单元知识内容,理清竖式计算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和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回顾。

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

师: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你还记得方法吗?

生1:在口算的时候可以把几百几十看作几十几个一。

生2:在做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时,可以拆成简单的口算题。

2.几百几十数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师:那笔算方法是什么呢?

生:笔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在计算加法时每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在计算减法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退一。

3.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还一起认识了估算,你有哪些想法呢?

生1:在解决问题时,有时候不一定非得需要准确数,知道约数就可以了。

生2:估算的时候要注意找这个数的近似数。

生3:在估算时,不是一定要用四舍五入,而是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计算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1.列竖式计算。

410+250=970-480=340+370=360+240=。

2.请你先估一估,再连一连。这三位同学应该上哪辆车呢?

设计意图:在基础练习中回忆起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这两位同学的家相距多少米?

3.我来当医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理清竖式计算的主要事项,会分析解决问题,减少出错率。

1.我今年8岁,妈妈今年36岁。当妈妈50岁时,你多大。

2.电扇245元,电饭煲187元,妈妈有400元,买这两件商品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练习,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小教理20xx班的胡小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可能性》,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加以说明。

(ppt出现四板块)。

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数据处理方法,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着的信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设计如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本节课的需要,我还准备了课件、、等教具以及学具:

教学时间:1课时。

结合本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打算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故事、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恰当的创设了儿童喜闻乐见故事、游戏的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感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养成学生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过程:

我准备按照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注意动手操作的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应用知识的学习过程。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新的课程改革在数学教学方面,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而创设的情境一定要包含数学模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丢掉了教材中联欢会主题图的引入,而是选用了讲故事这一项师生互动的游戏来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进入故事情境,故事结束后,从同学们的开始猜测的结果产生了矛盾,我这时会适时追问:你们想不想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呢?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学生的认知盲点,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故事形式导入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进入到教学的第二环节。

第二个环节:合作探究在本环节中设计了一组摸球的游戏,共将此环节分成2个环节来进行,一是让学生感知一定与不可能在课前教师为每组的同学各准备一盒大小个数相等的球。要求各组的同学分别进行摸球的游戏。要求摸到红色球最多一组同学获胜。实际上,分发到各组的盒子中,有四组同学袋内的球全是红色,而有一组同学袋内的球全是黄色,在同学们高兴的游戏,到失败的叹气,再到对比赛规则的猜疑中,教师适时点拔,让学生打开口袋看一看,在同学们对如此比赛不平的抗议声中,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总结出在全是红球的袋里任意摸出一个棋子的结果一定是红棋子,那其他小组没有获胜的原因是在全是黄棋子的袋里不可能摸到红棋子。在学生亲身实践,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评析结果的过程中,感知了一定和不可能,随着教师的适时提问:这样的游戏公平吗?怎样才能使比赛公平呢?将教学推入本环节的第二环节,体验可能。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也就是说出在一个袋既要有红棋子,又要有黄棋子。这样才公平之后,教师适时引导,这时我们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出一个球的结果会怎样?点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能是白球,可能是黄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设学生熟悉的摸球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环节为了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力,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类基础练习,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在的事,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从而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教师即兴的口语评价与引导,对整个课堂气氛,学习情感的激发起了很好的渲染,促进作用。

在顺利通过基本练习的基本上,学生跃跃欲试想突破更加难的综合题型,这时第2题涂一涂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不仅方法多样,而且已经留意到颜色的数量对摸的结果的影响,为下一节课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做好了铺垫。第3题是有关检测学生对可能性知识掌握情况的终极挑战。这题的设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环节,总结交流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最成功的是什么?通过师生的总结,突出重点,让学生明白到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件的可能性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作出判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我的板书包括课题、一定、不可能、可能重点突出,很好地体现了知识性和简洁性。

可能性。

一定不可能可能。

(确定)(确定)(不确定)。

以上是我对可能一课的分析和教学设想,我认为整个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探究型学习过程,并将学生的听、看、想、讲、做、动静等要素有机结合。

2、全课充分为学生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做中学,玩中学的快乐教育。当然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会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

整理与练习(3)。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1.教学目标: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

一、听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

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示124÷3≈,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

5.小结,总结加强。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练习。

四、作业:第18页6、7题。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内容:p19例12和“练一练”,练习四第9-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

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

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根据进率进行相邻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3)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问:你能猜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

二、自主探索,验证猜测。

1.教学例12。

(1)挂图出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2)这两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想的?

(3)用图中给出的数据分别计算它们的体积。

学生分别算一算,然后在班内交流。

(4)根据它们的体积相等,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5)谁来说一说: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吗?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3.小结:你能说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4.你能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解释为什么1升=1000毫升呢?

三、巩固深化。

1.出示练一练的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出示练习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班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班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出示练习四第13题。

学生读题,思考:两个容器各能盛水多少毫升是求什么?也就是两个长方体的什么?独立完成,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14题。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教学内容:p7例5和“练一练”,练习二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学会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求物体的4。

个或5个面的面积之和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长方体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指名回答。

提问: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正方体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5:

指名读题。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并选择一种想法算出结果。

集体交流订正。

2.出示练一练。

读题后启发学生思考:

这两个纸盒各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是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5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后集体核对。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学生自己读题。

启发思考:解答这个问题是求那几个面的面积之和?

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学生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独立解答。

3.完成练习二第8题。

先画出昆虫箱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需要木板和纱网各多少平方厘米分别求的是几个面的面积?哪几个面?

4.完成练习二第9题。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说说如果要给教室进行粉刷,需要刷哪些面的面积?再结合题目进行解答。

学生列式,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

练习二第5、7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教学内容:p18例11和“练一练”,练习四第4-8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沟通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公式,并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得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一公式,会用次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长5米、宽4米、高4米。

(2)棱长5厘米。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它是如何推导出来的?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二、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的体积计算公式。

你能指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吗?怎样求它们的底面积?

2.小组讨论;如果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吗?怎样求?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如果已知正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是否也能求出正方体的体积呢?怎样求?教师板书完整。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先计算底面积再计算体积。

第2题,问: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利用哪个公式来计算体积?

学生各自计算,指名板演,共同评议。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习四第5题。

学生分析后独立计算,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第6题。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3.做练习四第7题。

读题理解题意,用方程独立解答,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练习四第4、8题。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例如,用两位数除多位数,每求一位商的步骤与用一位数除的步骤基本相同;又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这是这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习关于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个单元,专门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

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数学三年级全册教案

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体积及容积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会正确运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2.提高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变换。

教学难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以及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挂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复习。

1.我们已经学过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我们已经学过的容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容积和体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二、课堂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15题。

让学生先分别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再让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

集体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16、17题。

求“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分析后逐题解答。

3.做练习四的第18题。

求第1个问题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多少泥土”就是求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求“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就是求它的什么?需要哪些条件?

学生再分析的基础上逐题解答。

三、本节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四的第19题。

五、指导解答思考题。

学生尝试解答。

六、阅读“你知道吗”内容。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教案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0+40+30= 10+40+20= 3+20+6=

70-20-40= 80-50-10= 65-5-20=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 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做一做:

46+25+17=

2.出示例2 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 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 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24时计时法(教材第82~83页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新课讲授】。

1.认识24时计时法。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们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

生1:4时。

师:是4时吗?

生:下午4时。师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

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

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们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

生:没有。

师:从0时到12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

师:时针继续转动,现在是几时?

生:13时。追问:为什么是13时?

生:时针已经走了12个小时,再加上1小时就是13时。

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也能像他一样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继续,现在是几时?

生:17时,我正在写作业。

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现在是几时?

生:24时。(0时)我们正在睡觉。

师:一天结束了吗?(结束了)。

师:从12时到24时,时针走了几圈?是几小时?

生:1圈,12小时。(课件出示:一天的时间。)。

师:小博士告诉大家,这种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师:根据刚才的研究探索,(课件出示:钟表)想一想,外圈数和内圈数有什么关系?

生1:内圈是时针走第1圈的时间。外圈是时针走第2圈的时间。

生2:外圈数比内圈数多12。

3.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换。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24时计时法计时了,想不想做小主持人预报节目?正好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正在招聘小广播员,条件是要用24时计时法预报,你想试试吗?老师相信你能行!课件出示: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学生自己练习播报。

师:谁第一个来应聘?(指名播报)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根据学生表现师小结。

师: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下:普通计时法是怎样转化成24时计时法的?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把前面的词语去掉。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去掉,还要在几时的基础上再加12。

师:24时计时法又是怎样转化成普通计时法的?

生:如果是第一圈的时间,直接加上前面的词语。如果是第二圈的时间,把前面的词语加上,还要用几时减掉12。

生:电话、万年历、手机、电视……。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那赶紧来挑战一下!

【课堂作业】。

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第1题。

2.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对应时刻相差12小时。

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计时方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运用得比较多的还是普通计时法。如何使学生接受24时计时法并学会用它来计时,是这节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本节课的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前猜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钟面,说说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通过对普通计时法的简单介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换做铺垫。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了中央台精彩的电视节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为24时计时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有趣的事物。因此,应紧密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选取生动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课本中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为教学资源,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钟面上的时刻,使学生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长方体。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拿出一个纸盒)。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板书:长方形。

让学生数一数纸盒有几个面?教学生有顺序的数法:上下,左右,前后各两个面,一共是六个面。

再出示一个长方体实物,其中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学生看一看长方体的各个面和相对面有什么特点。

这样使学生明白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两个面的形状相同。

2.初步认识正方体。

3.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

4.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做练习十五的第1-4题。

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相对面一样吗?

正方体、球体、三角形呢?

课题10以内连加法第11周第4-5课时。

活动内容:10以内连加法活动目标:1.学会连加法2.能够准确计算。

2+3+2=(7)。

三年级数学教案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口算、笔算、估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方面内容在安排上,以笔算教学为主线,把其他三方面内容的教学与笔算教学交融,力求形成比较优化的结构。

口算

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

笔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里有0的除法)。

估算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几百或几十多。

解答关于除法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解答关于除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本单元的重点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以“基本算法一特殊情况一实际应用”这条线索贯穿整个单元。

“基本算法”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步骤与方法,“特殊情况”是商里有0的除法,“实际应用”着重教学连除的实际问题。

2.口算教学安排在笔算教学的“两端”,即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在笔算的前面,口算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在笔算的后面。

这样安排有两个原因:首先是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的第一步,要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就是在计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所以,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是笔算的基础,应该先于笔算教学。其次是类似630;3、630;7这样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都是比较容易、比较特殊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在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学习这些口算很轻松,完全能够自己学会。所以,教材把口算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安排在笔算后面。

3.估算和笔算相伴相随、相辅相成。

全单元四道教学笔算的例题都以估计“开道”,即先估计再笔算,这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估计在这里为笔算“导向”,为笔算化解难点;估计在这里能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第l页第二个例题教学986;2,引导学生先估计“9百多除以2得4百多”,笔算时学生就可能想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第6页第二个例题教学306;3,先估计“商比100大些”,笔算时就不会漏写商十位上的“0”。

在笔算教学后又安排估算。如先说说378;2、378;6等题的商各是几位数,再计算;先估计228;3、944;8等题的商是几百多还是几十多,再计算。这些估算都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试商能力。

4.边学习、边应用,重点解决连除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笔算后的“想想做做”里都安排了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到的计算及时应用,其中有些问题解法多样、思路开放,有些问题综合了空间、时间的内容,有些问题妥善处理余数。连除实际问题思考难度较大,解法较多,教材在第11、12页单独安排教学。

计算法则是计算的方法和规则。毫无疑问,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在除的步骤、顺序及商的书写位置等方面都是有规则的,计算法则是客观存在的。计算法则的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输入,像过去的教学那样,光通过几道例题把算理、算法、注意点讲得清清楚楚,把方法、格式示范得明明白白,然后归纳出若干条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记忆--模仿”。另一种是从内部生成,先让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一个新的计算问题,经历探索过程,体会方法与步骤。然后在回顾、交流等学习活动中自己总结算法,形成法则。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索中体验--反思中提炼--迁移中应用”。前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显性的、机械的,给学生的法则是束缚与负担,必须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后一种教学学生认识的法则是隐性的、有活力的,给学生留出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不需要死记硬背,也不要过量地模仿。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原有计算为基础构建新的计算法则。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继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只要解决先把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以除数这个问题,新旧知识就沟通了。第l页第二个例题986;2采取“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地先算9个百除以2,并把“4”写在商的百位上。

2.突破知识的发展点,完善计算法则。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等于或大于除数,另一种是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后一种情况学生以前从未注意过(二年级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都是两位数)。第3页例题312;4就是教学这种情况的计算。也采用“先估计、后笔算”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先把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除以除数是合理的。

3.在适宜的时候用有效的方法使计算法则逐步清晰。

教材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优化认知结构。第4页第3题设计了四组除法题,要求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同组的两道题被除数相同,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通过分析原因,学生就把握了什么时候先除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什么时候要除‘被除数前两位上的数,这是计算法则中的重点之一。

所以说,法则仍然要教的,但不用以前的方法教学法则。新教材希望计算教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教学,同时也要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把商里有0的除法安排在学生掌握基本计算之后教学,因为商0是除法中的特殊情况,是除法计算法则的补充。学生在初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再来学习,就比较容易理解。

这部分内容分三段进行。

第一段先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二段是竖式计算时应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个规律。

例题教学商的中间有0,“试一试”教学商的末尾是0。例题的教学分两步进行,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计算,可以估算、口算,也可以列竖式笔算,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的0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如果漏了商中间的0,那么商就不是三位数,就不是比100大一些,就不是102。然后教学竖式的简便写法。“试一试”先让学生说商是几位数,也是防止漏了商末尾的0,体会商个位上写0是合理的、必要的。在这段内容的教学中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把竖式的简便写法建立在学生原有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为什么可以简写;二是用好“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明白商中间、末尾有0并不是由于被除数的中间、末尾是0,而是除到某一位时是0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如508;4的商里没有0,800;5的商里只有一个0。

第三段是当确定商的最高位后,如果某一位不够商l,也要商0。

仍然是例题讲商中间的0,“试一试”教学商末尾的0。例题432;4的教学线索与306;3相似,也是先估计、再笔算。不同之处是,当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l时,教材通过“辣椒”提出:“十位不够商l,就商0。”并出现了完整的竖式。教学时,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继续除下去。

另外,教材还及时引导学生整合笔算知识,第13页第2题的三组笔算题分别安排了商末尾有0和商中间有0的比较,商末尾是0时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比较,除时商0的两种情况的比较。第15页第2题是更大范围的知识整合,同组的三道题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要遵循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学生解答连除计算的实际问题往往有困难,因为问题的已知条件两两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既使解法多样,又干扰解题思路的组织。所以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进行教学。这种问题既可以用连除的方法解决,又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解决。经过一段练习后,又带出了另一类用连除方法解决的问题(如第12页第5~7题),这种问题在列式时,用哪一个数做第一个除数或做第二个除数都是可以的,但教学时必须使学生弄清每步的含义。

这段教材有三个特点:一是选择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书架上放书、排队分组参观科技馆、按时服药、买乒乓球拍、写毛笔字......,都是学生熟悉的、能够接受、容易理解的。现实的素材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二是呈现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逐渐向文字叙述过渡。图文结合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有生活气息,能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叙述的实际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三是教学方法以学生独立解题和相互交流解法为主,不是教师作系统分析和讲解。

教学连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作用应着重体现在组织学生进入情境,从画面、对话中寻找数学信息,完整地理解题意,有序地整理条件和问题,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还体现在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解法,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反思,弄明白先算了什么,为什么先算,先算的这一步是怎样想到的。从而整理出解题思路,提升思维水平。教学例题时要鼓励学生的解法多样,但练习时不要求他们一题多解。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带了一个蛋糕来为他祝贺,他们俩会怎么分这个蛋糕?(对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讨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

1、(交流,汇报)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呢?(半个)。

2、半个蛋糕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3、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指导的读法和写法。

4、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个蛋糕。

5、动手操作。

(1)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说一说。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圆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圆形纸片的,是(。

)个圆形纸片。

b、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纸片的,是(。

)个三角形纸片。

c、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个正方形、圆……都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认识。

1、小胖和小丁丁正准备切蛋糕时,小巧和小亚也来祝贺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们决定四个人平分这个蛋糕,那又该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替代蛋糕,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是什么意思。会写吗?一起来书空一下。

2、动手操作。

(1)你能从另外一些图形中找到吗?(每人再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这些图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没有它的?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片的(。

),是(。

)个正方形纸片。

b、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同样都是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们的校园(教材第106页及相关习题)。

1.能认真仔细的观察插图(见教材第106)页例题),解决“如果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铺草皮的方法计算出相应的费用。

2.在熟悉的校园生活情境中,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用数学”的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1.解决“只有3000元,如何铺草皮”的问题;

2.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用数学”的意识,渗透优化思想。教学过程

板书课题:我们的校园

(一)课件出示铺草皮例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生1:两块草坪同样大,长28米,宽16米。铺草皮有3种种类:白三叶每平方米2元,高羊茅每平方米3元,天堂草每平方米4元。

只有3000元的费用。

师:有哪些铺草皮的建议?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1)先算出草地的面积。

生2:因为两块地同样大,是长方形的,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式为:

28×16×2=896(平方米)

(2)铺草皮的建议。

生3: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4:全部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

生5:一半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3元的高羊茅。生6:一半铺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一半铺每平方米4元的天堂草。

(3)计算不同铺法的费用。

方法一:全部铺每平方米2元的白三叶草。

生7:896×2=1792(元)

1792元3000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style="color:#125b86">教案示例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彩笔、白纸、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图片:飞行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人?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人?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人?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二)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出示图片:小棒。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因为:4+7=11。

所以:11-7=4。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11-9=2。

11-3=811-8=3。

11-4=711-7=4。

11-5=611-6=5。

11-6=511-5=6。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培养数学技能.

(一)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鸟和小鸭子)。

(二)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三)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四)出示图片:小熊射门。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教案点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获取学习资源。

入课时,通过观察空中飞行表演,让学生大胆猜想、想象。提出一些现实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列出相关算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时用事实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二、探索解答策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本节课在解决11减几的问题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平台,准备了图片、小棒等等。为学生提供了宽泛的学习材料和充裕的学习时间。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以及逻辑推理,从不同角度通过多种方法解决了问题。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整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通过让学生整理11减几的算式,并讨论从中发现了什么。既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四、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数学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设计一节课时,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实践证明: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图文并茂、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注重情境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课伊始,以精彩的飞行表演入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结尾,变“书本中”的作业为“情境中”的作业,使学生兴趣浓厚,乐于探究。

探究活动。

接力赛。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过程。

1.以班级为单位活动.

2.教师任意说一个20以内的数,第一个学生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加号或减号)第二个学生再说一个数,第三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计算出结果.

3.以第三个学生所说的结果作为加数或者被减数,第四个学生再任意说一个运算符号,第五个学生任意说一个数,第六个学生根据前面所说的计算出结果.

4.后面的学生照此继续进行游戏.

游戏说明。

1.学生计算错误或者出的题目超出目前所学范围(例如出现19+9或者6-7这个错误)都要为同学表演节目.

2.要灵活使用这个游戏,变化着练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

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1.教学例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

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

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学例2

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房地产销售月总结报告范文(17篇)
    总结范文应该以客观的态度分析问题,有理有据地给出建议和改进的措施。接下来,我们将给大家分享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一同学习和欣赏。房地产销售员该如何做好工
  • 11-19 气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优秀21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狠抓汛前准备。以灾害性天气预
  • 11-19 高一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实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让我们了解自己工作的成果和不足,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 11-19 八年级期末题目大全(19篇)
    期末考试已经接近尾声,是时候对这个学期的学习做出一个总结了。下面是一些备战期末考试的黄金法则,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时间老人飞快的跑着,转眼,我就升至成为了八年
  • 11-19 学校专项整治工作总结报告(实用18篇)
    月工作总结不仅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的方式,更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见证和肯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一是降低门槛放宽登记。按照相关
  • 11-19 保安队长演讲稿对公司发展(实用18篇)
    公司的成立需要经过法律程序,具备一定的注册资本和组织架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公司团建活动策划方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好的建议。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这样
  • 11-19 红酒品鉴会主持词(专业20篇)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为大家主持今天的活动。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汇总,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参考。1、开场(简单介绍)。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朋
  • 11-19 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和行为的反思,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张桂梅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
  • 11-19 幼儿园十二月工作计划及重点大全(17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通常包括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艺术欣赏、科学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特点和经验,供大家分享和借鉴。
  • 11-19 创业心得体会感悟(专业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成长,也可以展现个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示例文本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社会的现实、发展和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加深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