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公共艺术的论文文献大全(12篇)

公共艺术的论文文献大全(12篇)

时间:2023-11-04 23:58:52 作者:纸韵 公共艺术的论文文献大全(12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把握各类作文题型的要求,提高解题能力。接下来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示例,通过阅读范本,我们可以学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公共艺术形态建构论文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城市建筑形态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形态的公共艺术化表达主要是把建筑形态的艺术表现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形式,去寻求公共艺术与建筑形态融合的策略、方法和原则,并探究公共艺术如何使其象征语意、审美意识和文化精神,通过建筑形态的艺术化表达出来,从而使公众对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更为深刻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1.1建筑艺术的公共性。

建筑,作为功能的实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建筑作为一门艺术,体现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性,是艺术介入生活的体现。生活的经历离不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无论建筑材料是石块、砖瓦、混凝土或钢筋,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与其他艺术和工艺品相比,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师们所采取的设计理念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接。所以建筑艺术是一种特殊的公共艺术,它总是试图达到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建筑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是一门技术,但终究是一门艺术,它有着自己的历史责任,它承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它寄寓了公众美好的记忆、理想、期望,它就是一种伟大的公共艺术。

1.2建筑的载体性。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建筑不仅要有实用功能,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和文化价值,往往可以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或艺术表现形式给予加强,甚至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回顾历史和传统,公共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从没有脱离与城市、建筑、环境的互动和融合,例如传统公共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依托或是附着建筑内外空间的如壁画、雕塑、工艺美术品等装饰艺术。这些装饰艺术与建筑空间有机而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强化了建筑的实用功能和审美意义,使整个建筑空间传达着特定的意义,实现了实用功能和精神表达的统一(图1)。看到狮身人面像,我们必然联想到金字塔和埃及文化;巴比伦伊什塔尔门则与华丽的釉面装饰相联系;兵马俑、石马石虎是秦汉陵墓建筑的艺术符号;哥特建筑样式同样笼罩在拱顶和玻璃镶嵌的精美装饰下。这些艺术形式附着于建筑实体或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与建筑形成有机的整体,并凸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建筑历史的闪亮标志。

建筑艺术不仅是诸多艺术作品重要的物质载体,而且有实际的物化功能,时代的审美取向和艺术思潮在建筑艺术创作中也有多方面的体现,建筑以其特有的物质功能和艺术表现力,成为新时代有力的注脚,并逐渐发展成为当代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积极地影响了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完善着公共艺术的审美意义。

1.3百分比艺术建筑。

在公共艺术融入城市建筑空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欧美国家已有相当长时间的成熟运作,在发展公共艺术的宏观规划机制上摸索并建立了“百分比艺术建筑”的作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涵义是:用艺术来从事环境建设,使艺术与周围环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公众艺术。“百分比艺术建筑”的基本作法是: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规定在建设新建筑的时候,从公共工程建设总经费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为艺术基金,它仅限于用作公共艺术品建设与创作的开支。这种作法好处在于,依靠长期立法和政策的强制性保障,使公共艺术的建设实施资金有了非常稳定的保证,从而使得城市公共艺术顺利健康的发展。

法国早在1951年制定了“1%”法律,并在1960年后普遍施行,美国的公共艺术就是在“百分比艺术计划”这一法律化形式的推动下逐步走向兴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主要城市的建筑形式由以往注重立面建筑装饰的砖石低层建筑发展至国际风格的玻璃、钢结构的高层建筑,建筑往上发展的同时建筑间留出了大量公共空地,在政府“百分比艺术计划”的援助下,在州、市、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下,大批有代表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得以产生,创造出美国现代城市新景观。美国各大城市里费城最早将“百分比艺术计划”法律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更于1967年成立。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里,由国家艺术基金会配合国家综合服务部开展公共艺术推广工作,在政府建设工程预算中拨出低额百份比用作公共艺术基金,通常是建筑预算的1%,由此70年代以后美国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

“百分比艺术建筑”可以说明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在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是与建筑密切相连的,利用建筑工程的部分预算,通过政策和法律来保障公共艺术与城市建筑空间环境的融合。

2.1纯几何体。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所谓建筑就是集中在阳光下的三维形式的蕴蓄,是一出精美的、壮丽的舞台剧。我们可以在阳光下看见物体,明暗对比浮现出它们的形状。立方体、圆锥、球体、圆柱以及棱锥等都是原始形状,光使其形状突显出来。其形象是明确的、可触摸的,没有模糊之处。因此那都是‘完美的、最完美的形状’,无论谁都无疑会同意这个看法,既使是儿童、粗人与哲学家。这也是造型艺术的本质条件。”

建筑空间形态利用纯几何形体来艺术表达,就是要利用准确规范的几何形体,通过一定的数学法则,形成简洁纯净的建筑空间。几何形通常有正方形、菱形、长发形、圆形、扇形、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等,几何体通过重复、连接、分散、加减、分割、聚合、切削等设计手法,进而组合衍生出更为复杂的建筑空间形态。纯几何体构建的“建筑化”的公共艺术空间的平面、立面的形态都很规则,并且强调形体大面积的视觉效果,不作过多的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来的色彩、质感和肌理。

2.2雕塑体。

强调体积组合,块面凹凸与面积关系,特别注重光影对形体的调节效果。通常对形体进行加减处理,采用切角、削边、凹进、凸起等手法、使建筑形态在光与影、明与暗、虚与实的作用下显得新奇、独特,达到惊人的效果。

格拉茨现代美术馆(图2)为英国建筑师彼得库克的作品,以蓝色的塑料玻璃拼贴而成,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友善的外星人”。这座坐落在格拉茨市中心的超现实主义建筑与红顶尖塔的古堡、钟楼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是格拉茨最经典的标志景观。格拉茨现代美术馆的整体形态是一种超现实的仿生式的雕塑体。格拉茨现代美术馆是彼得库克“生物存在式建筑”理念的体现和诠释,与周围传统建筑的视觉反差和突兀也使该馆被形容为“城市怪兽”、“外星人入侵”,而不规则的前卫造型又被人们称为是“有鳃的巨兽”、“巨型膀胱”、“毛毛虫”等。建筑分五部分:中间凸起的部分称为“belly”(胃);屋顶貌似心脏血管的称为“nozzles”(管口);屋顶的柱状物是可以眺望全城的休闲吧sushi-bar既“needle”(针管);地面支撑部分称为“pin”(栓脚);最后则是入口、售票处,只有这一部分是在1842年的老建筑基础上休整而来的,上面仍可看到当时精美的铸钢雕花。电梯美术馆地面展览厅共三层,主要展览空间在屋顶层,整个大厅为无柱型设计;大厅需要的自然光由屋顶探出的15根nozzles管口提供。大厅中有一个移动式斜坡道,参观者可以缓缓地被吸到“belly”既“胃”部分的展厅,营造一种被艺术吞没的剧院效果,十分新颖独特。

2.3象征体。

很多公共建筑的整体形态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象征着某一种文化、某一种精神、某一种理想,并试图通过形态的象征意义引起公众的思考和共鸣。哲学家黑格尔把象征性艺术列为艺术的最初阶段,并认为建筑最符合象征性艺术原则。设计师也常常采用象征性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加泰隆尼亚阿格巴摩天楼(图3)的设计中,建筑师让努维尔最终选择了一种“文化回音”的方式让阿格巴摩天楼融入了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这种方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克隆,也不是一种割裂,而是一种延续,实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地域文化与“普世文明”的并存,阿格巴摩天楼象征着加泰隆尼亚传统文化的遥远回音。正如努维尔所说:“建筑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它是不断变化着的文脉连续系统中的一个事件,一个给建筑师带来额外责任的持久事件。”阿格巴摩天楼建筑整体形态为圆锥形、弹壳式的轮廓,耸立在城市的上空,向加泰隆尼亚人致敬,这种形态的精神来源为精神源泉蒙萨拉特山的奇石。在外墙处理上,阿格巴摩天楼外墙所用的波形铝板有红、橙、蓝等25种色彩,每块波形铝板均正方形,与同样大小的4400个方窗一起随机组合,这种排列方式像当地传统建筑中的马赛克拼图,和加泰隆尼亚的传统文化在精神上相通。作为高技派的建筑大师,在利用最先进的建造技术同时,建筑师让努维尔善于利用建筑的立面来传送信息,设计营造富有气氛的“屏幕建筑”。这种建筑立面是结构、图案肌理、光线、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影像映射的叠加。在摩天楼的设计中,马赛克式的内层表皮传递了加泰隆尼亚地域文化的回音,玻璃百叶的外层表皮通过对地面,周围环境的天空的折射,体现着巴塞罗那的城市意象和“水”主题。

3.城市建筑形态公共艺术化的价值意义。

3.1城市印象和文化标识。

3.2艺术化空间的塑造。

人们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化”的城市公共艺术通过对空间环境的艺术化塑造,从而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需求。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潮流,在讨论建筑生产与审美接受中往往倾向于后者,在讨论建筑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时偏重于精神功能,在讨论建筑的技术文明与人类文化对建筑的作用时更强调人类文化等,在公共建筑空间中这种倾向更是明显,这些现象和潮流反映出今天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实践中,建筑师为了追求作品“美”,也不惜弱化建筑的功能价值,而造成虚构的“艺术理想”。

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公共艺术,它是建筑艺术面向公众表达的一种形式,它在关注艺术表达的同时,更加关注公众,除了满足公众对建筑公共空间的实用功能的需要,还要满足公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不仅仅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同时也是公众工作与生活的社会、精神空间。换句话说,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还是公众精神与文化的载体空间。因此,建筑形态的城市公共艺术是设计不仅要考虑建筑空间艺术形态的表达,还应以人为本,从精神文化的层次去设计以满足城市多元、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交往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第10页。

潘绍棠,公共艺术与百分比艺术建设[j],雕塑,.8。

勒柯布西耶着,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百度百科,/view/。

数字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vr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vr技术可以将环境艺术的设计内容进行直观展示,使环境艺术可以从传统思想的局限当中脱离出来,利用虚拟现实的手段对抽象思维有一个直观的表达。并且,在将环境艺术设计与vr技术整合过程当中,设计者是基于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上来进行应用的,这将会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强化人的感知,可以更好的促进vr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发展进程。

vr技术通常是需要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来支撑,且其在功能性方面表现出是一种综合的信息技术。vr就是虚拟现实,这种技术基于电脑的系统来将虚拟的情景在画面当中展示出来。并且,在展示的过程当中,融入了人的语音语调以及各种肢体动作,使其能够完整的在虚拟画面中得到展现。由于vr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比较完善,所以将其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设计当中。本文将针对vr技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行研究,从vr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内涵入手,对应用的效果和范围展开具体的分析。

1vr技术概述和特征。

1.1浅析vr技术。

vr技术依旧是虚拟现实技术,其实质是将一系列先进技术进行集合,比如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通过将这些技术进行集合营造出一个三维立体的虚拟环境,并且利用多种设备来使虚拟环境能够支撑,最后实现多维度的信息空间。vr技术会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构建不同的虚拟场景,并最终将虚拟的场景展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在立体场景中获得趋向现实的感受效果。

1.2vr技术的特征分析。

人类在进行感知时依靠的是视觉、触觉以及听觉各方面能力,通过vr技术手段构建的虚拟现实环境,其需要达到的最佳效果就是能够满足人类的感知能力。当前的vr技术手段尚未达到比较完美的感知效果,但也具备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且,人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当中能够与虚拟的事物产生互动,尽管这种互动并不是真实意义上的触觉效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使人们视觉上感受到互动,也是vr技术的一种独有特征[1]。在虚拟的环境当中最主要的特征是其构想性,通过对虚拟环境的探索,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想象力中的场景需求,这是vr技术中最显著的特征。

2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vr技术的价值。

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宗旨是能够使用最低的成本设计出最大效益的设计方案。这就需要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采取一切可行性的手段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提升。那么将vr技术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也是适应了当前状况的需求,环境艺术设计方案的内容在展现的过程中会使人难以理解,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相应的支撑,并且使设计方案能够更直观的展现出来,这将会促进环境艺术设计的质量和效果达到更高层次。

3.1将艺术设计的效果直观展现。

环境艺术设计的展现从最早的手绘图纸到电脑的效果图制作再到建筑动画制作这一发展进程,已经经历了多次展现手段的变更。而虚拟现实技术在当今时代的广泛应用也为环境艺术提供了新的展现形式。与传统的展现形式相比,通过虚拟现实的场景来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加以展现,可以使客户在虚拟环境中通过触觉、视觉以及听觉全方位加强对感官的刺激,使环境艺术的效果展现的更加直观。

3.2改善环境艺术项目的经济效益。

vr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广泛的英语与环境艺术设计当中,在具体的应用操作中,最有优势的体现是该技术促进了环境艺术相关项目经济效益的提升。由于vr运用计算机软件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构建出三维立体结构,代替了传统意义上实体的框架结构,在这一层面上就已经对成本达到了降低的效果。而在三维立体虚拟环境当中,对具体的物件进行构建也花费不了太多时间,同样只需要在软件中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可,也避免了在实际当中花费的时间和成本,极大的提升了环境艺术项目的经济效益。

在环境技术设计中,往往需要借助多种知识体系,将其融合才能对设计的内容达到完善效果,如果在其中运用的部分知识出现了错误性的理解,就会对整体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甚至要重新整体进行修改。而运用vr技术则可以使这种问题在操作中得到避免,虚拟现实系统当中由于对虚拟环境进行建模的技术,在构建开始以前需要通过表格图示等形式来对数据进行统计,并且对概念达到深层次的理解。vr技术在应用中还可以实现后台的处理效果,使环境艺术设计能够在运用vr技术的基础上,有序的进行运作,每一个环节的技术都能够在特殊情况进行单独处理,使环境艺术设计方案出现问题时第一时间就得以解决,大大提升了设计的效率。

4结语。

在现代化科技层出不穷的背景下,要将科技有效的应用到各领域当中,使科技技术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vr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当中的运用效果,可以发现该技术能够使环境艺术设计从传统形式上加以改进,并且也促进了其经济效益,所以vr技术能够在这些相关的项目当中实现技术的价值,在以后可以更广泛的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公共艺术形态建构论文

摘要:未来公共艺术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除了能满足审美需求外,也能解决社会发展与公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平衡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冲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产物,公共艺术将在公共性、艺术性的特性上,增加绿色性、科学性以及逻辑性。公共艺术不仅能美化城市,优化生活,还能启发公民的民主性,解决现实问题,促进自组织建设,使社会系统自动地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

关键词:公共艺术;发展;科学性;民主。

近年来,公共艺术在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以及学术界的重视。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总是有其发展的规律,从过去到现在,再推测到未来。公共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展现出社会文明的完善,民主意识的发展。我国公共艺术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以城市雕塑、壁画、浮雕等形式出现,艺术表达手法以写实为主,表现材质也以石材为主,目的则主要是美化城市,政治宣传等。公共艺术发展初期,时代性特征较为鲜明,表达较为直白,题材单一,如建国初期,几乎各大城市都有毛主席塑像,表现手法全是写实表现,连动态都几乎一样,其次则是工农兵主题,以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代表,最后多以古代名人,神话传说等题材为主。这一时期的公共艺术缺乏公共性,没有展现地域性特色,满足公民对艺术的需求,艺术风格与材质上依然较为传统。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的眼界也开始打开,受发达国家及地区公共艺术的影响,我国公共艺术表现的手法开始多样化,主题更宽泛,娱乐性得以加强,公共性开始得到重视,同时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公共艺术表现手法更多样,从抽象表现再到今天的数字化艺术的出现,再到展出时间的灵活性,都体现出当下公共艺术更多的考虑到地区发展对公共艺术需求,以及受众对公共艺术的参与度。公共艺术涉及到的范围也由室外城市空间为主逐渐向室内外公共空间延展开来,除去美化城市和政治诉求的目的,公众参与性、地域性、艺术启蒙性、娱乐性等特性开始得以展现,如成都太古里商业空间中,安置了些长期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如公共艺术家叶红杏的作品守候(wait&except),将等候主人归来的萌虫狗高兴的动态通过抽象的手法来进行表现,同时,太古里商业空间也不时的放置一些临时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如“我们在一起”公共艺术展就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进行,该展览为期三个月共邀请了国内11位公共艺术家,从这个展览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此次展览强调的正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而这些正是我国公共艺术近年来进步的表现。

而在未来,公共艺术将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时代的潮流,怎样发展呢?首先公共艺术公共性这一特殊属性就强调了它是属于大多数公民的艺术,这就决定了公共艺术的发展是需要去倾听大多数的声音,同时公共艺术又具有设计学的属性,是通过设计来作用于大众生活的'。如何最大化的了解公民的需求,如何全面的了解辐射区域的客观信息,如何能同时满足人、社会、自然的诉求,成为了未来公共艺术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数据这一概念,在,东南大学的王建国院士就曾在杭州西湖东岸景观提升项目中,前期通过gps网格将西湖定点并采集大数据,从而分析得出全面的客观性资料,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艺术处理,最后王院士的团队获得该项目国际竞赛的第一名。艺术本是无法量化的,但是前期通过理性的数字分析,能使后期的艺术创作更具有说服力。同理,在公共艺术设计的初期调研,我们可以利用对大数据的具体分析来了解客观情况,分析内容包括受众群体、交通、人流以及场地特质等。目前,已经可以通过从gis获得场地地形,在软件grasshopper(gh)里进行场地数据分析。通过软件gh,就可以将这些复杂的客观因素数字化,进行逻辑性分析,公共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再去艺术化处理,这样就能使公共艺术家能更准确的掌握客观条件以及各方诉求,使公共艺术在设计中能更符合地区特性,满足公民需求。

艺术化手法同样也可以在过去的表现手法上再发展,如借鉴建筑设计上所运用的参数化设计,使公共艺术成为自由空间造型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建筑参数化设计也是建筑艺术从古至今科技发展的一个产物,是古典美学向实用美学,再向科技美学的一个发展过程。建筑的参数化设计过程逻辑清晰,所有的造型都是基于科学的计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同时在满足主观审美的同时,也从宏观上解决了现实问题。由此及彼,未来公共艺术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除了能满足审美需求外,也能解决社会发展与公民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平衡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冲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产物,公共艺术将在公共性、艺术性的特性上,增加绿色性、科学性以及逻辑性。公共艺术不仅能美化城市,优化生活,还能启发公民的民主性,解决现实问题,促进自组织建设,使社会系统自动地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公共艺术虽然作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但是在未来却是有着巨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是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5).

[2]孙振华.公共艺术的政治学[j].美术研究,.2.

[3]蔡良娃,曾鹏.参数化建筑设计中美学观念的演变[j].新建筑,2013(02).

[4]伊利尔沙里宁,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论文

符号学的实质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特定联系,符号学理论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革命,构建了人类想象世界空间。

通过符号学理论的应用,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成了许多先进思想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家将符号学理论应用到了环境艺术设计中。

传统的环境设计艺术主要通过调节建筑空间的布局,来表现环境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而符号学的应用促使环境艺术设计向人性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将空间的审美和功能性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环境设计艺术所遵循的设计格局,形成了全新的空间布局结构。

与此同时利用设计艺术符号学的特点,实现了设计形式与设计文化的完美结合,丰富了环境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展现了环境设计的功能性。

由此可以看出艺术设计符号学具有深刻的内涵,对艺术设计符号进行深入的分析,不仅能够体现环境设计艺术的表达特性,还能实现环境设计艺术的创新。

环境设计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色彩。

设计艺术符号学作为环境设计艺术中的重要表现手段,是环境设计艺术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播环境艺术设计文化内涵与精神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设计艺术不断发展壮大,相关学者和艺术家对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成果如下。

(1)艺术设计符号学拓展了环境艺术的发展空间。

人类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在广阔的自然当中,人们通过符号来相互交流。

所以说符号是文化的载体,包含了人们强烈的感情和愿望,在大多数人看来符号只不过是简单的形态,事实上符号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不同符号在不同环境与场合下的应用,传达了不同的信息。

与此同时为环境设计艺术赋予了更加鲜活的形态,延伸了环境设计艺术文化,体现了现代环境设计艺术的象征意义。

时代的发展特征是决定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的关键,没有文化内涵的环境设计艺术形式过于空洞,缺少打动人心的元素。

艺术设计符号作为环境设计艺术文化的传播者,将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不同符号语言的组合与排列表达了环境设计艺术中浓厚的历史气息和人情味,实现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丰富了环境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保持了环境设计艺术的鲜明特性,与此同时为环境设计艺术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设计艺术符号学是环境设计的最佳工具。

符号元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元素,为设计者处理设计环境空间元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艺术符号具有形式多变,状态多样的特点,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充分利用符号的特点,通过符号自由的组合罗列,打造独特的空间效果,在最大限度上发挥符号的点缀作用[3]。

(4)设计艺术符号是设计师想象力的具体表现。

设计艺术符号学在环境设计艺术中的应用,赋予了环境设计艺术生命力,让环境设计艺术展现了其内在的具体价值,而不是单纯表达个人感情的无意义的设计形式。

在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根据实际的环境状况,选择能够准确表达当时情境,还能够被大众接受的符号元素,同时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符号元素与环境设计要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遵循环境艺术设计的原则,营造文化氛围。

3艺术设计符号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表现。

3.1设计艺术符号的具体形象。

图像性艺术设计带来了一种主观感受,通过艺术符号的具体形象直接表达环境设计的主旨思想,图像性设计艺术符号作为最基本的环境设计元素,在简约风格的环境设计中应用得最多。

虽然图像性符号是最基础的装饰因素,但是在实际的环境设计中,却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价值,在使用基本符号元素做装饰时,要注重调节光线和建筑背景之间的关系。

比如日本大阪城郊的光之教堂,设计者对光线的穿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之后,选择了最佳的环境设计位置,并且在教堂的十字架上安装了适当大小的玻璃,每当太阳光照射进来的时候,教堂十字架就会发出绚烂的光芒,营造了教堂应有的神圣的氛围,进一步感化了虔诚信徒的心,与此同时光之教堂也被称为最令人感动的教堂。

3.2指示性设计艺术符号。

指示性设计艺术符号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设计空间之间的关系,是设计环境总体空间结构的具体表现,通过研究指示性符号的具体含义,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了解设计空间的功能意义。

指示性设计艺术符号的应用,实现了设计环境空间结构与区域功能的完美连接,与此同时承载了设计空间的内容信息,体现了环境空间的设计形象。

指示性艺术设计符号是现代环境设计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元素。

以现代地下乘车建筑为例,在地下设计空间里,人们无法依靠方向感选择前进的方向,这个时候就需要指示性的符号表现出关键位置,比如出口和入口,以及换乘路线的具体方向。

通过辨识相关的指示性符号,人们可以迅速的做出判断,掌握地下设计的空间结构。

3.3象征性的设计艺术符号。

每一种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在环境设计过程中,选择象征性的设计艺术符号能够更加直接地表现设计的价值意义。

象征性设计艺术符号在环境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分为两种,一种是设计符号的直接表达方式,另一种是设计符号的含蓄表达方式。

其中直接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利用符号自身的特性传达信息,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冲击,继而让人们意识到环境设计的特点,了解符号引用的内在含义。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大众。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艺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公共艺术为研究主题的会议、展览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更是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表现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即公共领域,它和私人领域和权力机构都是相对的,它讨论的是社会的公共事项,可以说“公共领域说到底是公共舆论”,它是对社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的肯定,是人们对基本权利的享受。“公共”作为艺术的定语来说明公共艺术是共享的,而非个人,是以共享和交流为前提的。笔者着眼于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结合公共艺术设计的实践,探究公共艺术的本质特征所引发的思考和体会,就如何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著名设计理论家尹定邦先生认为:“公共艺术设计是指在开放性的公共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造与相应的环境设计。这类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车站、机场、公共大厅等室内外公共活动场所”。可以看出,公共艺术设计的空间载体是公共活动场所,其面对受众主体是公共大众。公共场所是所有人都可以光顾的场所,另外其又有特殊的要求,这就是它的文化表述功能。就是说,这个“空间”是物质的实用的,同时又不是纯粹的“空”,而且有着非实用性的文化表征功能。正是这种文化表征功能的非实用性、非物质性,才证明着和叙说着这个空间的.公共性,即人人都可以“分享”,都可以拥有,所以,才叫做“公共空间”。这才是“公共空间”的文化实质,体现方式就是“公共艺术”。这就涉及对公共艺术的公共要求,即它是公众的。

(一)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公共艺术是由公众、艺术家以及投资方,针对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众关注的社会主题,经过沟通合作,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有了公共合作的性质。而其中的投资方往往是政府或某一社会团体,而后者也是在政府规范下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共艺术设计投资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众行为。而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一些开发商也把建筑开发的部分预算用于公共设施和公共景观小品的建设,但往往是应付了事,效果也比较一般。但不管如何,公共大众是投资公共艺术的主体。

(二)公共艺术设计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必须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林强(莆田学院福建省351100)摘要公共艺术是一种艺术创作的思想方式,传达着艺术对公众的态度,体现了公共空间开放、交流与共享的民主思想。公共艺术的核心是让更多的人真正享受艺术的权利,提高民众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精神内涵,实现其特有的性质——公共性。

关键词公共艺术公共性公共大众位于公共空间中,公共大众可自由观看和介入;另一个是说公共艺术应该尽可能地表现民意,以打破精英艺术与大众隔绝的状态。从广义的意义上讲,公共艺术的服务主体是公共大众,只有通过公共大众的使用和评判,才能鉴别其优劣。因而公共艺术的使用权、评判权和决定权都在公共大众。

首先公共艺术设计要满足公共大众的生理和心里要求、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满不满意,只有他们最具有发言权;其次,公共艺术设计一旦完成,就要置身于公共环境之中,接受公众的使用、鉴赏和评价。这种评价可能是评头论足,也可能是尖锐的,甚至是刻薄的批评。

它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开放性和先进性,是广大公众普遍关注的、参与和认可的,并且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和自由讨论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状态,因而其审美具有时代代表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共艺术可看作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繁荣的标志,也可以看作是彰显时代风貌,昭示公众情感的形式之一。一件成功的公共艺术作品必须具有高雅的审美力,必须符合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和要求。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城市的复制现象从南到北蔓延开来,而公共艺术的发展也难逃其难。大多数的公共艺术设计都存在着盲目亮化、互相攀比、抄袭滥用的流弊。一些城市的公共艺术建设根本不考虑本来的人文、环境、自然与实际发展状况,急功近利,盲目跟进,浪费资源,严重违背了公共大众的审美情趣,使公共艺术的品味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比如在景观公共艺术中,城市里的“步行街热”、“市井文化雕塑热”、“休闲文化广场热”、“图腾柱热”等等,甚至颓废的、与人类精神背道而驰的所谓的前卫艺术也毅然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些都是对公共艺术审美情趣的误解和亵渎。

作为受到公众制约的公共艺术设计不能是身处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也不能标新立异,让公众不知所云而敬而远之;更不能“原模原样”没有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创造。而应该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结合,既有审美的境界,又能为公众所接受,即所谓“公共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要群众化”。

成功的公共艺术都会强调重视艺术作品个体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协调,关注公共大众的内心情感审美情趣要求。注重艺术作品与公共大众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努力构造和谐社会,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到雅俗共赏。

三、公共艺术设计要传达公共社会的“公共精神”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艺术现象,与其它艺术不同,必须具备更深层次的社会艺术责任,必须抛开其材质、形状、色彩、风格、样式等表面因素,深入公共艺术的内涵,反映和传达时代精神。公共艺术是一个城市的面孔,是一个地区和城市的文化符号,反映着一个城市特有的气质,展现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文化和素养。在公共艺术设计过程中,社会价值比艺术价值更重要,共性比个性更重要,公众的喜欢比艺术家个人的喜欢更重要。俄罗斯艺术批评家爱森斯坦指出墨西哥壁画绝妙地证明“一个真正卓越的艺术家首先是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及其对伟大思想深信不疑的表现者,这种信念愈强,这个艺术家就愈伟大”作为一位致力于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而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作品与公共环境的需要相吻合,还要使作品服从公众的审美需要,甚至迎合公众的审美习惯与情感诉求,更重要的是肩负着一种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去传达人类至真至纯的崇高情感。

(一)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也是公共艺术设计应传达的主旨和意义。

(二)公共艺术应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

公共艺术是现代民主社会的产物,它的第一要义就是让艺术走出博物馆,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走出高等院校,而直接进入公共空间,进入公共生活,成为公众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公共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共艺术设计的大众化、平民化,是现代设计的本质所在,也是现代设计所要追求的目标。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是因为自现代文明以来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体现了人类的本质要求。只有在这些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设计,并体现这些思想的艺术设计,才是最先进的设计,也是最符合时代要求的设计。

公共艺术设计的民主化、平民化的传达就是让公共大众感受到公共空间的美好。它不是概念、不是标榜、不是象征,而是实现人文关怀的福祉。

四、结语。

“公共性”是公共艺术设计中具有内在规定性的本质属性,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公共大众是公共艺术设计使用和评判的主体,是公共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只有充分反映公共大众的意志和审美,传达民主化、平民化的人文关怀的“公共精神”才能实现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也只有实现了“公共性”,公共艺术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

林强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性实现参考文献:[1]温洋.公共雕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马钦忠.雕塑空间公共艺术[m].学林出版社,.

[4]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杨晓.建筑化的当代公共艺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

[6]袁运甫.有容乃大[m].岭南美术出版社,.

[7]邹文.公共艺术在北京装饰[j].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2003(10).

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功能作用论文

按理说,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重视。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的文件,使得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受到足够的重视并逐步得到改善,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但是在实践中,公共艺术教育形同摆设,政策上说要重视艺术教育,但是又没有具体的措施,只是摆摆样子,行动上不重视说什么也没用,而且现在高校普遍重视文化教育,根本不把公共艺术教育放在眼里。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可想而知是不高的。

2.2教育体制不健全,政策针对不强,缺乏制度保障。

公共艺术教育机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相关政策针对性不强,公共艺术教育缺乏制度保障。教育部门出台的与公共艺术教育相关的教育政策只是表面的,没有形成一项完整的专门针对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政策制度规定,无法做到全面统筹,造成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政策制度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2)缺乏相关配套制度和手段。目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主要停留在音乐、美术等方面,整个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主管部门不明确,往往与其他教育管理混在一起,缺乏与公共艺术教育直接相关具体手段。同时教育部对大学公共艺术教育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对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缺乏专业指导和能力培养,没有形成适合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环境氛围。人们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老师的实践工作得不到认可,制约了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而公共艺术教育投入的周期性比较长,短期内是看不回报,这就需要学校颁布一系列对于资金、教学条件等的政策进行支持[2]。部分高校几乎没有设置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让很多学生在艺术实践方面缺乏可以施展的空间。

2.3教师水平有限,教学质量不高。

教师水平决定教学质量,目前,各大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教师水平有限,教学质量不高,一些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老师就是他们文化专业的老师,教学不规范,而目前的专职教师普遍较为年轻、缺乏教学经验,很多课程连基本的教学大纲、讲义、教材都是缺乏的,导致学生在上课做其他事或者逃课,授课的形式和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比起来,简直是千差万别,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影响学生们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4重视文化教育,忽视公共艺术教育。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许多大学的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呈现激烈的矛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严重脱节,学校重视文化教育,没有把文化教育融入艺术教育当中,也没有把艺术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教学资源配置的失衡。大学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缺乏和经费不足的状况,在文化教育上,学校舍得加入投入弥补教学资源的短缺.但是在艺术教育上学校往往都不重视[3]。3)大学文化教育和艺术教育还在课程结构、数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如何理性认识和正确处理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

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具有其特殊性,1)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它是学生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柱。2)学校提高认识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正确处理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广大教师都应该重视公共艺术教育,这样,公共艺术教育的才能真真正正的得到发展,得到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和认同。3)要看到艺术教育的长远性,公共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有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更要有创新能力,公共艺术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4]。

公共艺术教育培养的是具有高尚情操,审美品味与创新型的人才,它与艺术专业教育不同,它针对的是全体非专业学生,而不像艺术专业教育面向的是专业的学生。公共艺术教育追求的`不是把学生全部培养成艺术家,它所追求的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把公共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设立以文化教育课为主,公共艺术教育课为辅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教育程体系,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培养离不开强大的师资队伍力量,而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一是得依靠鼓励本校老师通过进修、培训、自学等方式来提高老师的自我文化素质和提升学历层次,只有提高老师自己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才能增强对艺术教育的使命感和对学生的责任心。二是通过引进高校优秀的专业老师,不仅能提升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成果,还能促进和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使得学生对艺术教育课程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提高不可小觑的力量[5]。

实施公共艺术教育首先得提高教学理念,明确艺术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尤为重要树立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想观。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普及教育,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高瞻远瞩,要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申报艺术专业教育,将公共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艺术专业教育的深入,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够带动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同时还影响了校园艺术氛围,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4结论。

21世纪,大学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大学生知识的积累、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个人素质的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是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它的设立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西藏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分析论文

公共管理类专业从西方引入以来,在我国综合类高等院校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在广东,目前有多所高等院校已经开设了公共管理类的多个专业,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政策、教育经济管理等专业,其中以行政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为主要代表。广东省开设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高校如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每年公共管理类的本科新生占到本校招生人数5-10%的比例。但是由于当前“公共部门”逢进必考的准入规则,使得公共管理类专业(下简称“公管类”)学生就业时专业匹配性较低,学科的专业性受到公众质疑。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论文为了研究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首先在30名近三年毕业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预试,对30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有效信息分析后,结合对专家的咨询,笔者对问卷稍作修改,随后在广东省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五所高校(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近三年来的毕业生中随机发放了600份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6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98%;其中男生151人,女生435人;其中届192人,届194人,届200人;选择继续深造和还未找到工作的共8人,4人还在实习阶段,其余574人全部稳定就业,就业率达98%。统计方法利用spss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结果。

1.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本类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毕业生的主观感受,另一个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应用状况。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后对本类专业人才培养与实际工作之间契合度的态度来看,80.37%的被调查者认为本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有点脱节或者很脱节,只有19.62%的被调查者认为两者较契合,而认为两者很契合的人数为0。这反映了在毕业生的主观感受上,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本类专业的素质要求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这说明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是不相符合的。

2.各行业的毕业生对公管类专业课知识的认知态度从毕业生就业单位来看,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有70%左右集中在企业,而金融机构占16.21%,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大约各占5%。另外,极少数通过自由职业和其他情况实现就业,或就业失败。总体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进入企业和金融机构,反映了学生就业与本类专业的相关性不够强。与从事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毕业生相比,从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对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政策分析”和“行政管理学”的专业知识认同度较高,而92.86%从事企业的毕业生认为“公共政策分析”课程没有提供实际工作技能,从事公务员的毕业生占到了该类的41.38%。

3.毕业生在工作中应用专业课知识的态度总的来说,毕业生对专业课知识实际应用的态度体现在课程性质上,实践性或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其专业知识应用也得到认可,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专业知识应用没有得到广泛认同。调查显示,毕业生对课程设置中“实践机会较少”、“各学科间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和“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有着较为集中的态度反映。数据显示,各类行业中,超过54%的毕业生认为公共管理类的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包括了以上三点。这说明了从毕业生就业的角度来看,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存在着“实践机会较少”、“学科间的联系程度不够紧密”和“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同时,有超过30%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课时安排不足”、“专业课数量不足”和“对学生思维培养不够”等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也说明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课时数量、专业课数量不足的问题,以及注意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

4.毕业生对提高就业率的途径的选择调查显示,毕业生对提高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途径选择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社会实践”上,占了总填写次数的58.62%,其次是教学质量,占到了20.2%。这说明了对于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而言,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从中提高部分社会实践能力,是提高就业率的主要途径,这反映了毕业生对实践能力的看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对广东省广外、华农和华师的三所高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毕业生进行调研后,我们经过分析发现,绝大多数毕业生认为本类专业的素质要求与社会需求是脱节的。因此,从这一个方面来看,这说明了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是不相契合的;无论是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足的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提供帮助,其专业知识没有得到足够的应用,对应的是实践性或技术性强于理论性的专业课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较为有效的应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理论性强的课程较多,一些课程不符合实际工作的应用被选定为专业必修课;而实践性或技术性强的课程较少。

2.毕业生对专业课实际知识应用态度的差异化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毕业生从事不同的行业对专业课知识应用的态度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化,主要反映在:从事政府及事业部门的毕业生对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的实际知识应用认同度普遍高于从事金融和企业的毕业生;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言,则是相反的,从事政府及事业部门的毕业生对这些课程的实际知识应用认同度普遍地低于从事金融和企业的毕业生。虽然所从事行业的不同影响对专业课实际知识应用态度的差异化,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分析的数据显示着存在于行业之间的一个共性:从事各类行业的毕业生普遍偏向于认同实践性较强课程的实际知识应用,换句话说,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3.毕业生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较为集中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毕业生对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反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实践机会较少”,“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科间的联系紧密度不够”“,课时数量和专业课数量不足”。“实践机会较少”,“与社会需求脱节”,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的。实践机会少导致学生难以应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机会少;实践机会较少也导致学生不清楚哪些课程的学习是有用于实际工作的,不利于调整学习策略;最后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到了工作时才发现能用于工作中的比较少,才发现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实践机会少”和“与社会需求脱节”是分不开的。“学科间的联系紧密度不够”,“课时数量和专业课数量不足”,这二者也是存在着相关关系的。“课时数量和专业课数量不足”这一因素致使部分课程因安排不了足够的课时,使得学生不能学习到足够多的知识;而部分课程或基于教学大纲,或基于老师数量不足无法开设。这些就导致了学生认为专业的“学科间的联系紧密度不够”。

4.毕业生对提高就业率途径的选择集中于社会实践在对“对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途径的选择”、“对参加政府或事业单位实习的选择”和“对授课老师素质提高的期望”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中,我们分析发现,毕业生普遍对参加社会实践或者获取实践经验有着较高的认同,这不仅反映了现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对社会实践方面的忽视,而且也说明对于毕业生而言,为了就业这一重要导向,参加社会实践和获得实践经验是应对就业难题的有效方式,这与上面分析毕业生对专业课实际知识应用态度的结论不谋而合。

浅谈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论文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相应提到,创造优美、和谐、绿色的生活环境是现代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从艺术和公共环境角度审视并考虑的“公共艺术”成为了人们优化生活环境,提高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

当步履匆匆的人群偶尔驻足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高耸突兀的现代建筑物中时,周围冰冷而毫无生机的环境也许会使人感到一丝的孤立和失落感。即使有电子技术来弥补人们的心理需求,但还是会使人不免感到艺术文化气息的大量流失,更重要的是缺少了人文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在开放的、公众认同的公共空间内进行的,并由大众自由参与的公共艺术创作却可以使环境中的文化含量丰富起来,改善现代都市人文景观的建设。其具有的丰富的娱乐互动性大大增强了环境中人文情感的交流和传达,有利于建立一个平稳和谐的高品质空间环境,使人们获得欢愉,体会环境带来的优美感、自然感和生命感。

所以,公共艺术作为放置于公共场所内的艺术作品,应具有与大众产生交流的特点,避免以完全孤立、与公众保持距离的观赏形式存在,而是要从大众对作品的参与及互动方面加以研究和探索,创作出生活的艺术,身边的艺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与之产生精神上的交流,真正做到将艺术融入生活。

而提到公共艺术,就不得不提到坐落于美国芝加哥洛普区的千禧公园。这个由芝加哥政府发动,与设计师紧密合作,历史上公众参与最多的公园可以说是一个超级的公共艺术项目。它分别由露天剧场、过街云桥、雕塑、互动媒体、生态环境景观等元素构成,以极具参与性的亲民互动的设计理念赢得了公众对千禧公园的热烈反响,每年吸引的'游客超过400万人次,不仅带动了重塑芝加哥先锋花园城市形象的设计热潮,而且拉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将这个中心废气地带变成了一个富有娱乐休闲功能的景观区域,是具有大众参与性的公共艺术的优秀代表和典范。

其中,出自英国艺术家安尼诗・卡普尔之手的雕塑作品“云门”,被芝加哥人亲切称为“豆子”的巨大雕塑非常引人注目,成为了人们驻足聚集的艺术广场。它高33英尺,长66英尺,宽42英尺,重约110吨,通体全部由不锈钢无缝锻造出来,且经过了高度的镜面处理,远远望去就像是一面超大无暇的哈哈镜。它将周围的建筑和天空全部倒映在了光滑晶亮的银色表面上,使人们与城市融为一体,并且在不同的角度和时间显现出不同的扭曲和光影效果,这使得单调的外表立刻具有了丰富的内容。游客们喜欢从它下方的凹陷处穿过,到它的跟前触摸、拍照,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形态的反映,这充分地展现了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参与性的独特魅力,也可见艺术品并不一定是高不可攀的、供少数人欣赏的事物,而是可供大众参与的具有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表现上的通俗性的艺术种类。

千禧公园内由西班牙艺术家约姆・普朗萨设计的喷泉与led影像幕墙相结合的“皇冠喷泉”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设计者将1000个芝加哥市民的表情用摄像机拍摄下来,把这些动态的面部表情的录像以每小时变换6张的频率投射到约15米高、6米宽的南北各1座的2座构筑体的屏幕上。与之相伴随的是涓涓流淌的水流和从人嘴中吐出的喷泉,小朋友们则会等待着电子脸孔嘟起大嘴触碰那凉爽水柱的一刻,消除身上的暑热,极具互动性和亲民参与性,是与互动媒体相结合亲民互动公共艺术优秀案例。

从千禧公园这个公共艺术项目可以看出艺术在逐步走向大众、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大众的参与是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也是关键之所在。通过大众的参与不仅仅为了完美展现艺术品的视觉效果,体现其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让身处于高密度居住状况下的人们放松身心,拉近距离,营造出人性化的生活氛围,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公共艺术是艺术与公众之间的对话,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是公共艺术作品创作的灵魂。当代公共的主体是市民大众,艺术已不再是历史传统形态下为某些特权服务的工具了,公共艺术在甩掉神秘外衣之后,已经成为了为市民大众创造自由舒适的公共空间、满足大多数人审美与情感需求的新的艺术形式,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文化精神。人的因素是公共艺术作品创作中不容忽视的关键,而公众的参与和共同创造将是公共艺术作品进一步彰显魅力的必由之路。如何确立公共艺术作品的形象,使其亲近大众,使人与环境共融,则是创作的首要环节,不管是尺度问题还是形象问题,都应围绕着这一精神而展开。因此,在设计上应多加以对这个因素的考虑,摒弃单调乏味,缺少精神交流和情感沟通的毫无生机的点缀物,让艺术品与观众产生直接互动,并创作出更多极具亲和力、感染力以及丰富的互动性公共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马诔(1985-),女,天津人,燕京理工学院艺术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艺术。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摘要:漆艺又称为漆工艺,是种古老年轻及实用装饰性的文化工艺,它所具有独特艺术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优美公共艺术环境,并体现出了现代城市的文化特色,本文就漆艺在现代公共艺术空间里的应用进行了简略分析。

关键词:漆艺;公共艺术;空间;应用。

我国是产漆最多以及用漆最早国家,漆艺是从原始髹漆发展而来,经历了漆器演化变为独立欣赏漆画,在发展过程里,不断继承与拓展,随着现代审美观点发展,漆艺与其相结合,不断活跃在我国艺术领域,原有漆艺单一拘谨形象跟现代人们求新求异心理不相符,这促使漆艺不断朝着新方向新新风格发展。

一漆艺与公共艺术空间。

漆艺可称为漆工艺,也可称为漆艺术,原有漆艺是运用天然大漆,经过制作及装饰让器物变得更为美观,令人赏心悦目的技艺,在古代被称为髹饰,也就是用漆作为媒材对器物进行装饰的技艺。

漆艺主要包含欣赏漆画、漆雕塑、漆的立体艺术以及实用性的漆器、漆屏风、漆家具等,漆艺是种古老艺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距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通过漫长历史洗礼,漆艺以浑厚、含蓄、雅致及内敛自然美,独有表现形式,以及神秘艺术魅力发展到了现代,与现代审美意识结合后,漆艺又具有了新生命力,继续着它崭新发展。

公共艺术空间也称之为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公共空间里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当中,公共艺术更多被应用在城市环境美化,人文精神注入,有效提高现代社会文化品质。

公共艺术空间主要由公共对话所构成,包含着艺术作品、公共建筑及都市景观配合,建筑环境与艺术设计整合,主要强调了艺术向生活回归,给民众带来文化认同及艺术享受,随着社会发展,公共艺术领域不断扩张,亲民意识更为强烈。

原有漆艺给人高贵、雅致及神秘之感,随着现代公共艺术发展,为漆艺发展带来了广阔发展空间,并且使其神秘面纱被揭开,也在向着亲民化发展,现代工艺形式较为多样,像绘画、摄影、雕塑、音乐、表演及工业产品等,而漆艺知识公共艺术空间里的表现形式之一,具有着纯艺术及工艺美两重属性,也就是欣赏、实用及独立审美并存,生活意境及设计创造共存。

漆艺还具有质地坚硬、抗潮防腐、耐酸耐热、表现丰富及手法多样等特点,可很好融入公共空间塑造当中,而漆艺可视艺术形式,能够有力丰富人文精神,并与公共艺术空间进行很好契合。

二漆艺在公共艺术空间的应用。

(1)漆艺实用价值应用。

漆艺原来主要应用在器物制作及装饰中,这是由于漆具有质地坚硬、实用轻便、抗腐防潮及耐酸耐热特点,这使得它广泛应用在生活器物上,制作出来的器物也是很理想生活用品,漆还具有较为特殊光彩,可取悦眼睛,给人带来欣赏愉悦感,像楚墓中的漆盾、河姆渡朱漆大碗、古代漆屏风等,不仅具有一定实用性,还具有赏心悦目作用,现代出土一些古代漆器及漆棺都具有很明显装饰性,绘制有乐舞场景、怪兽图画及彩绘等。

随着现代审美艺术发展,以及现代生活变化,漆艺发展着原有漆灯具、漆家具及漆餐具同时,还与木工艺、竹工艺及金属技艺结合发展着,拓展了漆艺发展新领域,这种综合技艺发展,可实行局部施漆,或者少量涂漆,通过各种技巧手法,不仅改变了漆艺原有模式,还能降低成本,增加器具品种形式,有效提升用具文化内涵,广泛适应现代市场发展,拓宽了漆艺发展空间,现代漆艺保留了一定手工作业同时,也正向着机械化、喷涂及批量生产发展,出现了一条现代工业之路。

作为古老漆艺,在传统艺术上具有着无可动摇地位,自然与现代收藏及古董相联系起来,原有漆艺要想不断发展,还应向多元化发展,避免一些漆艺流失,像鲁南地区云肩漆艺就随着人亡艺绝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现代漆器有天水漆器、镶嵌漆器、桐木漆器、推光漆器及河姆渡漆器,日本的漆筷、变涂漆器及绳胎漆器等也是很有名的,我国应将古老漆艺与时俱进,把现代审美理念与原有漆艺审美特色进行结合,让中国漆艺走向国际,发挥出现代社会特色风情。

(2)漆艺审美价值应用。

漆艺不仅具有着实用价值,还具有审美情趣,人们使用漆器来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审美意识需要,漆艺从漆器逐渐向漆画过渡,这种漆画可理解为绘画觉醒,漆画表现手及文化内涵是丰富深厚的,并形成了自己审美意识,随着现代审美发展,现代漆画体现了现代人审美特点。

根伟注重艺术空间张力感,运用多种手法展现其特有艺术性,具有审美价值漆艺,除了漆画外,还有室内的漆装饰、漆壁画及漆屏风等,这些漆艺可用材料优势,将环境进行美化,打破单调噪杂空间形式,活跃空间气氛,通过各城市漆艺我们能够了解此城市文化氛围、艺术空间,像扬州镶嵌漆器、上海漆器及平遥的推光漆器等,均带有当地艺术特色,把漆艺应用到建筑装修当中,不仅能美化居住环境,还能提高居住品位,有效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

像室内的外漆装修,不仅能具有保护作用及装饰作用,美化生活环境,还具有特殊的绝缘、保温及导电等作用,让漆艺在公共空间应用更为多元广泛,给人们带来作用更为广泛。

(3)漆艺人文艺术应用。

漆艺不仅具有实用、审美特点,还具有人文价值,像漆器、漆壁画、漆首饰及漆屏风等,不仅在家具及建筑等领域发挥了实用装饰作用,还体现了人们精神需求,尤其是视觉及精神上的需求,像漆雕塑、漆画等纯艺术作品,就有效体现了人文艺术追求,更展现了当代文化现象。

漆艺与公共艺术空间结合,不仅仅显现在漆器上,而是体现在人们整个生存空间各个领域,我们在漆器、漆画、漆装饰及漆雕塑等方面,均能看到漆艺的人文特色,当然我们谈漆艺人文精神及意境离不开漆材料及精湛漆工艺,而仅追求漆材料及工艺方法,忽略人文精神,也不是不能达到漆艺要求的。

在现代公共艺术空间里,现代漆艺要想获得良好发展,就需要不断吸取各方面营养元素,朝着多元化、多形式发展,像韩国立体漆艺,就融合了其他领域特色,强调了空间艺术装饰作用,应用丰富漆语言美化人们实际生活空间,并且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从而体现出特有人文环境。

三结束语。

随着后现代主义发展,原有审美艺术已从高高在上艺术形式,通过通俗化及形式化等方式让大众所接受,这给漆艺向大众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同时也促进了漆艺在公共艺术空间应用,现代漆艺应该积极吸取各领域营养元素,不断与时俱进,开拓新发展空间,有效与公共艺术结合,充分展现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秦春晓,冯艺.漆艺的公共性[j].文艺争鸣,(12)。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摘要:大多数人一听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可能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实际上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生活的城市,街道,老房子,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一部分。在现代化生活的今天,虽然高楼林立,道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是城市中的公共艺术依然会让我们感受到地域文化对当今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区域性;地域性;公共艺术。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公共艺术,不是能一概而论的。因此,在分析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上,我们要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从公正客观的角度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在这一基础上,去探讨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一、自然条件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以山西为例,山西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因此山西的名胜古迹中很多都是名山大川,有五台山、绵山等,所以整个山西地区呈现出它特有的区域性。山西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又雨水多,冬季寒冷又干燥。因此,要想在山西看到像“小桥流水人家”那种风景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山西的房子修建的时候大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和保暖,因此山西的民居墙皮都很厚。再加上山西人大部分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在民居建筑中就出现很多著名的大院,最具代表性的应属乔家大院和平遥古城了,这两处古建筑集中体现了山西民居建筑的特点。在自然条件的影响下,山西地区的公共艺术展示出浓浓的地域魅力,在很多游客来山西旅游的过程中,必带的山西特产就是山西老陈醋了。因为山西的水土较硬,醋能帮助人们消化,所以山西人对醋情有独钟,因此出现了很多优秀了手工作坊。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山西的公共艺术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二、社会条件的影响。

不光自然条件对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有很深的影响,社会环境同样也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山西的五台山作为我国四大佛家圣地之一,每年都会有众多游客去旅游观赏。佛教自汉代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山西地区也受到佛教的影响,因此出现晋祠,五台山,龙门石窟等这些与佛教相关联的景区。某些家长在孩子高考前都会去五台山给孩子求一个平安符,保佑孩子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完全没有用的,但是这也从一个途径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希冀。山西地区出过不少杰出的人物,最著名的应属武则天了,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她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山西文水县依旧留有武则天的纪念馆。在清朝时期,山西还出过一位著名的大学士,就是陈廷敬,他曾经担任过康熙皇帝的老师,有很深的文学造诣。皇城相府就是这位大学士的故居,现如今皇城相府也是国家5a级景区,每年都会吸引众多的游客前去游览。这些政治人物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山西读书人的价值取向,使山西出现了众多的大家。晋商也是山西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晋商文化对山西人做生意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晋商发展鼎盛时期,山西各地出现商业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山西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在此期间,中国的第一大票号--日升昌出现,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银行业的开端。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公共艺术,这些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开发和发展地域魅力,提高地域的.文化品味,更大程度的使人们认识和了解这些有地域特色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我们应该跟随历史的脚步去探讨地域魅力对公共艺术的影响。

在饮食方面,南方人以吃米饭为主,北方人以吃面食为主。同时,根据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我国形成了著名的八大菜系,这八大菜系分别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共同成为我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山西人爱吃醋,湖南人爱吃辣椒,四川人爱吃火锅,东北人爱吃炖菜等等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中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使得饮食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大放溢彩,对于进一步研究各地的饮食文化,提升饮食文化的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在经济方面,我国北方向来是兵家争夺的地方,南方相对北方来说比较稳定。发展到今天,由于地域的差别,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北上广发展,确实,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一线城市发展的机会会比其他的二三线城市机会多。很多年轻人都打算在这些地方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些城市所表现出来朝气蓬勃,积极进取是很多城市都没有的。因为国家政策的影响,这些城市文化艺术中的地域性充分表现出来,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与融合,更有利于提高地域的文化品位。在民居建筑方面,北方的大院,胡同,四合院与南方的园林构建都别具一格。北方的大院基本都是坐北朝南,布局讲究对称,;而南方的园林大都讲究错落有致,水石相映,设计精巧。所以有的人喜欢北方的建筑,有的人喜欢南方的建筑,这些都并不影响公共艺术的发展。正是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公共艺术的发展才呈现出不一样的姿态,我们的建筑艺术才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在文化方面,寻根文化可以说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衍生。在历史过程中山西大槐树下就有寻根文化的影子。现如今,港澳台同胞回乡祭祖,寻找自己的亲人和祖先,这些都受到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影响。有地域艺术的公共艺术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发展,地域性的不同,诗人和作者自然看到的听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寻根文化也是受到地域性的影响,所以即使身在异处,仍然会想念起自己的家乡,有感而发,写出众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地域魅力的影响下,公共艺术的价值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联系。

四、结论。

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房屋建筑,小到饮食习惯,这些都是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表现。现如今,我们应该尊重这些地域与文化的差异,并且使它们的区域性和独特性能够一直的保存下去。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分析与研究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在相关专家在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中,公共艺术与地域价值的发展会越来会好。

参考文献:

作者:陈业韩世亚单位:河北科技大学。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中职教育发展强劲。但发展的背后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落后、生源质量滑坡、制度建设滞后、经费投入不足、专业设置盲目、师资力量缺乏、教材建设滞后等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为克服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扩大宣传、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制度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增强特色品牌意识、加强教材建设等。

一、转变观念,适应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更迫切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要积极引导人们改变唯学历论英雄、鄙薄职业教育的落后人才观念,真正树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现代人才观念。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就业前景非常看好。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工荒”、“高级技工荒”的现象,在沿海地区甚至是“千金”难求一高级技工。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的评价标准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此,中职教育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以下几种可供借鉴:1、实行校企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中职学校短期内设置相关专业,学成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3、积极推进工学交替,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4、在教学管理制度上,实行学分制。根据自己爱好特长和基础条件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取得独立从事某种就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大力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形成“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育模式和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质量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健康发展。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拓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2、实行专兼结合,积极聘用兼职教师,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3、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突出职教特色。政府师资培训机构应根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师资的总体要求,改革培养师资的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多层次、多形式培训在职教师,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4、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职业学校派出大批的`教师到各地访问,进修,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有些学校还与外国的学校合作办学、办专业,把外国的教材、教师都引进来,产生了比出国留学还要好的效果。5、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考核晋升制度,以提高职教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职教师资队伍。

三、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推进各项制度建设。

首先、克服无序招生。1、政府应出面建立公平竞争机制。由省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所有中职学校包括社会力量办学的招生简章进行统一审查,统一向社会公布,以提高中职学校招生简章的可信度和严肃性,不允许中职学校自行发布招生简章;2、应建立起对中职学校重要办学指标客观公正的评估和公示制度,以增强老百姓对学校的知情权,增强考生分析选择的透明度。3、,建立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制度。对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实施一定的处罚制度,如限量招生、限期整改、媒体曝光等。

和继续教育。这些办学层次和办学形式之间不能是孤立的、割裂的,而应该是互相连接,上下贯通的统一整体。

再次、创特色教育,树品牌意识。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在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和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应显著地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学校要树立自己形象的品牌,要有名专业、名教师、名学生。要加强科学管理,要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验室及教学设施,有高水平的学科和专业带头人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在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方面更具竞争力。

1、争取更多政府投入,改进教育教学条件。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尽可能多的职教学生得到受助,以提高职业学校的吸引力,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提供学习和就业机会。

3、建立开放性的适应市场经济和职业教育要求的多元投入体制。政府应用优惠政策扶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解决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和教育用地相对紧张的困难,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学校要和企业建立紧密型的服务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争取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鼓励一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投资举办职业教育,广泛争取国内外职教项目资金,促进中外合作和交流。

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设计分析论文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有序、有效展开,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产生积极影响,对加强学生锻炼,以及提高其运动技能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实现其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本论文将主要分析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技能;全面素质;足球教学;教学策略。

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暴露。

出的不足之处目前各高校均已有序展开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但是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等方面,均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对实现其预期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整体来看,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起步相比较其它国家而言较晚。因此导致其学科属性尚未达到学术范式要求,且教学标准制定缺少学科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许多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定位为—“体育专业教学的分支”。基于此定位制定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足球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此定位和制定教学目标,相对而言缺少一定的严谨性,且无法为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指明方向。而且最重要的是会造成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只单纯的注重阶段教学,而不重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终身体育教学,这与当下全面素质教育、终身学习理念相悖。

(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展开的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具体包含足球基本理论教学、锻炼方法、竞赛规则及技巧等内容,过少甚至不涉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如此一来,教学内容偏向于专业足球教学,相对较为复杂,且其实效性不足,趣味性差。长期依照此教学内容展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势必会对学生的足球学习兴趣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导致足球教学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各高校在公共体育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投入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少,足球教学配套服务设施不到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资金不足。因此,导致部分学校足球教学受到场地限制,更多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而实际展开足球教学活动时,大多数情况下也选择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以灌输式理论教学,教师动作示范、学生演练为主。如此一来,既不满足当下体育教学发展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即没有实现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实施策略。

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活动,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相对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展开学习,并在这一体育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运动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体育观、道德观、心理状态,进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具体来说,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丰富足球教学方法。

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消除教学活动的枯燥性,从而能够更好的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足球教学活动中,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针对足球教学内容,选择游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辅助教学工作等等方法。比如,针对某足球技术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注意向学生传授动作要领,便于学生初步认识此动作。然后教师示范、学生复述,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应该注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式学习,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足球知识。教师还可以积极借助足球游戏、足球对抗赛等等活动展开日常足球教学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还应该注意创新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方法。因为足球教学在不断发展,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二)精选教学内容。

精选教学内容对于有效展开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而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注意结合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对象的特点,基于以下几方面精选教学内容:

(1)精选具有代表性的足球教学内容,而且应该注意把握其简易度。

(2)精选实用性足球教学内容,选择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的足球教学内容。

(3)侧重展开球性练习、运球技术、停球技术、顶球技术、脚内侧踢球等教学内容。究其根本在于,其是足球教学的基本内容,且也是运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技术动作。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选足球教学内容,选择利于激发学生足球学习兴趣的足球教学内容。

(三)合理制定考核标准。

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考核,不同于其它学科知识。通常情况下,选择两项足球技术作为考试内容,然后通过衡量学生的足球技术运用情况作出考核评价。此外,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等也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这种考核标准,相对而言过于简单,应该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基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四角度展开综合性评价,结合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展开综合性评价。具体阐述,主观评价指基于足球比赛,衡量学生表现出的兴趣以及其能力,而客观评价则指技术、理论考核。展开综合性评价,相对而言更能全面衡量学生在高校专业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学习情况。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展开,帮助学生加强锻炼,对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精选足球教学内容、合理制定考核标准、丰富教学方法等。希望本论文关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这一问题展开的深入思考,可以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对保障足球教学活动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刚,董晓春。山西省部分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足球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术研究,2017,2(09):128—130。

[2]王群。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08):133—134。

[3]叶明。高校公共体育足球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6(04):222—223。

相关范文推荐
  • 11-04 网格心得体会及建议(专业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改进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全民网络
  • 11-04 延安旅游的心得(优秀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内心感受和体验的反思,可以深化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困惑,不妨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延安是一个历史悠久、
  • 11-04 嫦娥归来心得体会(模板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段时间内的体验与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在实践中得来
  • 11-04 信托课心得体会总结信托实训心得(实用20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展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方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动力。借鉴他人的总结经验是一种快速提升自己写作技巧的途径,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范文。
  • 11-04 党史心得体会八百及感悟(通用20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思考和收获,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发。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实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党史是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宝贵
  • 11-04 期中小结班会教案范文(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灵活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套用和僵化教学。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爱国爱校爱集体,并不是一句
  • 11-04 红色革命经典诵读比赛主持词(汇总20篇)
    今天的活动,我将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欢乐与惊喜。我们特意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源远流长的红色经典文化,
  • 11-04 想象七年级(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性的作品,能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在阅读优秀作文范文时,我们要思考其中的亮点和值得借鉴的地方。朦胧中,我乘着时光列车001号,前往
  • 11-04 感受家乡变化实践报告(热门21篇)
    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的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五年来家乡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_
  • 11-04 协议书变更孩子抚养权大全(15篇)
    合同协议中应明确双方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以防止合同纠纷的发生。如果您对范文中的合同协议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咨询,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住址: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