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体会大全(16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体会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8 06:38:22 作者:飞雪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经验积累,通过总结和概括,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下面是一些写作心得和技巧的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一、学生主动学习,引进竞争机制。

我们习惯了把备课中的所有知识点倾倒给学生,尤其是古文,认为学生水平不够,只要能听、记下来就可以了。本身学习内容深奥艰涩,加上被动学习,剥夺主动权这是许多学生厌恶古文学习的重要原因。所以笔者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特别是古文学习。

如《邹忌》一文中的字词翻译等基础知识,全部让学生自己解决,老师只在知识点归纳和文章思想内容上给予引导。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要求必须完成转注任务。这一条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习惯,我只要适当监督检查就是。为了提高预习效率增强预习效果,在学生自主学习前,我会告诉学生预习完要求若干位同学上黑板完成重点字词的注音注释,要求脱离书本,挑战自己的记忆力。这常常成为课堂的第一个兴奋点,好多学生自告奋勇的上台,然后还是由学生评改。或者用更明显的竞争机制,让各小组互相挑战,那就更热闹了,为了难倒对方,学生会把书本和教参吃透,充分讨论充分自主学习。老师只要注意提醒学生提问时不可进行无意义的挑衅和刁难,专挑怪、难、偏的提问,那将会影响该组的最终成绩。在《邹忌》一文的教学中,这种方法效果甚好。

二、创设真实情境,积极参与课堂。

三、多种教学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古文学习,我们可能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每堂课按着字音——词义——句意——段落分层——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套路带着学生一路小跑,下课时间到了,好,任务完成。至于学生在被老师固定的思路牵了45分钟后,所得几何,那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固然要形成我们的教学特色,却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变。不妨多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学习古文,是一种风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在教学《邹忌》时,我让学生小组竞赛,自己表演,自己查阅资料,围绕教学任务多样方式同时展开,充分挖掘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有表现机会。好多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再惧怕古文,不再惧怕表现。在师生共同欣赏《关雎》和《蒹葭》时,感受深挚的情感、幽幽的伤感。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看到了古文学习阳光的一面,也体会到了积极尝试的快乐,可能在这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曲折,但只要我们能时刻对教学保持不变的热情和反思的冷静,那么师生同乐一起学习的春天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国别体史书《战国策》中的名篇,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一个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善于进谏的贤士形象。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性格特点。本文文字并不深奥,文字易懂,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

回想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既有优点也有不足。现将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重难点突出,在教学中这些目标一步步得到落实。新课标指出7至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文篇幅虽长,文字却并不深奥,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和文下注释自主完成翻译全文的任务。在汇报交流时,同学们的确做到了,很轻松地就翻译出了全文。在翻译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实虚词和文言句式的积累,比如“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翻译成“以……为美”,“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方”一字一译为“土地方圆”;虚词“之”“于”等的用法;还有宾语前置句(倒装句)“君美甚”“忌不自信”,判断句“城北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省略句“与坐谈”这些句式。使同学们不仅会翻译全文,更要积累相关的文言知识,学会翻译的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其次,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的。例如,邹忌是怎样说服齐王的?这需要同学们高度的概括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又指明几个同学回答后,答案越来越全面,也越来越简练完美(一是以身边小事设喻,指出妻,妾,客美我的不同原因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二是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作比较,指出”宫妇左右……有求于王”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王接受纳谏。)随着同学们的回答我也迅速地完成了板书,板书既体现了讽谏的方法(类比推理),写作方法(以小见大),也突出了一个数字“三”,文章“三叠”式的运用,彰显了结构整齐、对称的间架之美。这时已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就突破了本文的难点。

最后,在知识迁移上“拓展延伸”环节把本课推向了高潮。劝人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同学们激情高涨,讨论热烈,一个个跃跃欲试。“语境一: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这个话题比较简单,同学们都知道劝告时委婉说出这样做对小英有怎样的负面影响,让小英体会到妈妈的良苦用心,从而欣然接受妈妈的劝告。“语境二: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这个话题比起第一个话题难度大增,难住了好些同学,正因为这个话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对劝人这门艺术更加感兴趣了,虽然刚开始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但最后张志勤同学的回答大家还算满意。当我把晏子的做法亮出来之后,大家一片哗然,纷纷感叹晏子的劝谏充满了智慧,从而领略了劝谏的魅力。

仔细回忆,不足之处尚且存在:我注意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但在阅读上读得还不够充分,这是我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不足将成为我教学的动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导,学生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的设计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让学生朗读、思考、表达,通过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学习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引领学生思考与智慧的碰撞,升华学生的思想。

2、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参与朗读、参与讨论,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也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

3、突出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学习的起点,将分析、讨论、品悟融入其中,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学习技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思路清晰,并且朗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学生意识到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体现在表达可简可繁,一切从需要出发。

4、能针对学情设计教学。针对初三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思维的拓展及能力的迁移。能将文章学习内容与考试重点,与实际生活都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1、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就目前学生具体情况来说,“三读”的效果还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放不开,谈理解似乎还比较到位,但读的效果却体现不出他的理解。

2、讨论环节需要有层进的效果,在不断的补充中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更好地被带入讨论中,此次上课讨论的层次感不强,无法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

3、设计的课容量有些大,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品悟的时间不足,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难。

3、为了鼓励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讨论,所以对学生不够简洁的发言也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导致在文章第一段的学习中花费时间太多,使后面对语言技巧部分的处理有些仓促。

1、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容量。

2、设计应当更有多种预设方案,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改变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历时半月的青年教师大比武已经落下帷幕,每位青年教师都是全力以赴,发挥自己最大的热情和才智积极参与。虽然历经教学设计、说课和讲课众多环节,比赛下来很是辛苦,但整个过程真的是对自己教学全方位的磨砺,从中学习、收获了不少。尤其是上完《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后,带来的感慨与思考也颇多。

在上这节课前,其实已经听过几位同伴和老师的公开课,都各具特色。但真正轮到自己上时,脑子里还是充满了问号。他们的设计是否适合我?又是否适合我的学生?照葫芦画瓢显然行不通。

于是我开始反复思考,结合文言文特点及学生和自身的实际,取长补短,决定以落实文言词语为基础,以朗读为手段,以理解标题为突破口,以比美的故事为聚焦点,通过四层次五环节来逐步实现教学的目标。对于比较难的文言文,采用“难文浅教”的设想,自己觉得还是比较行得通的。课上重点落实初中生应该掌握的几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学生学得实在。另外,在抓住文言文教学要求“实”的同时,又不失灵活的特点。即力求字词落实、理解扎实,和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因此整个课堂气氛一扫文言文教学枯燥沉闷的氛围,显得轻松而活跃。

特别是第一节比美的故事和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描写精彩。我是通过朗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理解感悟。首先学生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在小组合作中初步感知人物的心理和感情,然后再用为ppt画面配音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再次品读人物。另外读的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同步落实文言词语,并及时归纳总结多以词、古今义词等知识点,帮助学生记忆。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配音朗读既落实了字词的理解又把握了人物的心理,同时有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中我也领悟到,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读这一教学手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每一目标每个环节中读的形式与作用都需要有目的地进行设计,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比如:初读课文意在疏通文字,小组合作读是初步思考感悟人物,分角色读是深入理解人物,齐读是加深巩固认识等。朗读时教师强调重音、停顿、语气、语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学、读中品的方法,在反复的朗读中读透文意,学生对妻、妾、客的心理以及对邹忌这个人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文言文的味道、语文课的味道也就体现出来了。这也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感受。

因为平时与学生关系融洽,课堂上能和他们平等的对话交流,这是我们青年教师的优势。这节课上学生读客人的那段我总觉得没读出他奉承的味道来,于是我现场来了一段配音,话音刚落没想到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回赠我,这让我非常感动。也许我读得并非尽善尽美,但作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课堂上确实需要有这样的胆量与勇气。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就是在关键时候体现的吗?现在的课堂生生互动并不缺少,但真正师生之间的互动却不多见,因为这意味着教师要放下架子,挑战自己。尽管不容易,但我会把这个作为今后教学上努力的方向,因为学生们热烈的掌声给了最大的动力。

都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一点不假。上完课我才发现自己还有那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遗憾是仅关注了妻、妾、客三人的心理而没有好好品味邹忌问话时的语气和态度,其实这个应该是分析妻、妾、客时顺带追问便可实现的环节,说明教学的机智还不够从容成熟。另外自己的语言还不够精练,今后还要在教师语言的精练、生动、优美上下功夫。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它带来的思考远没有停止。连于漪老师都说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一辈子在学做教师,何况刚刚在路上做教师的我呢?唯有勤修才能一路走得更加踏实坚定!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提到《邹忌讽齐王纳谏》,许多教者和一般读者往往会把目光锁定在其中的谈话艺术上,津津乐道。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湾迷人的沿岸风景,一段奇妙的曲径回廊,一串晶莹的珍珠项链,那么,其中的谈话艺术的描写不过是沿途的一株奇葩、回廊上的一扇花窗、项链上的一粒珍珠而已。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穿过语言材料构筑的屏障,走进文本,去探寻文章更引人入胜的地方。

以往文言文教学中的思维定势,每堂课基本按字音——词义——句意——段落分层——文章思想内容——写作方法的套路带着学生一路小跑,下课时间到了,好,任务完成。至于学生在被老师固定的思路牵了40分钟后,所得几何,那就不得而知了。在上《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时,我主动转变思路,边被动为主动。把更的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自己说。

一、我引用有关齐威王的“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然后让他们边划出生字词边找出文章中出现的成语。让他们讲述发现的成语,并以故事贯穿全文,打破以往教学中简单的层次划分,结构分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使文章更流畅,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动性。

二、在学生把课文梗概弄清楚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用“比较辨析”的办法编写练习题。一部分学生负责练习题的编写,一部分学生负责解答。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分类,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近义词等。通过这一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学中的直接翻译法,或老师讲学生写的弊端,并很好的解决了文言实词与虚词的总结与汇总。

三、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分析。在疏通好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并按要求把这些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的字词句都找出来。通过这些描写让学生来说出这些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从而得出邹忌、齐王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过这堂课让我更深刻的理解要上好一篇文言课,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没有吃透文章,理解其中的深意,就难以讲解透各知识点,更无法驾驭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此要提升个人素质,提高驾驭文本的能力。

总之,我们固然要形成我们的教学特色,却也不能拘泥于此,一成不变。不妨多做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而不是死拉硬拽下学习古文,是一种风行水上,水到渠成的境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课文记叙了邹忌如何讽谏齐王及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特别对于现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而言,如能通过本文学习,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多的考虑一下他人,少一些以自我为中心,其益处也许是一生的。

课堂上,导入的时候是想通过几句流传较广的俗语引入对如何向国君进谏的话题,但学生反应并不好,可能是我的情绪传染给学生了(这一点很不好),因此整个就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当然也可以看出设计精巧的导入对于一堂课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整体感知环节主要是通过听读录音,解决字词读音及断句,以及自读课文解决疑难词句来实现的。这里虽然我出示的一些关键字词让学生齐读强调了,但仍不到位,比如“今齐地方千里”一句在断句上学生容易出错但没有强调,以至于后面有学生读错。在疑难字词及文意疏通上是让学生通过预习本的方式完成的,但在课堂上交流不充分,针对性不强,如果提前批改好效果很好一些。

关于第二个教学目标类比说理,主要是通过解题引入对邹忌讽谏方式的思考。对于课题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的把握,即有两层含义一是邹忌讽谏齐王一是齐王纳谏,但对于“讽”许多同学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这里应该板书强调一下,可课堂上我却没有想到。还有在学生回答的时候,关注度不够或者说没有意识到这种生成的重要性,而是过多的考虑自己如何讲清楚这个问题。当时有四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第二位同学回答说:“邹忌是通过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想到去劝说国王的,由自己身边的妻、妾、客想到了国君身边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想到了国家大事。”最后一位同学回答说:“邹忌和齐王两个男人遇到的问题很相似”,这里两位同学都看出邹忌的处境与国君相似的地方,如加以追问能得出其还有一处相似都因此而受到蒙蔽。那么这时再指出这种论证方法是“类比说理”也许学生更容易理解些。

关于学习本文后的一些启示,虽然学生能够说出要正确的认识自我,要听取他人的意见、注意和被人谈话的方式等等,但感觉不是很自然感觉像为了“收获”而“收获”,如果放在朗读品位人物形象时引出这个话题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上完本节课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知识容量“大”,课堂“活”了,学生“动”了,学生不经意间也收获“多”了。本教学设计主要从学生的“学”出发,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提供一个平台。《邹忌讽齐王纳谏》从导课、解题到教师诵读,学生朗读等环节,都是让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叫学生译课文,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师生共同归纳文言知识,帮学生找规律,以利于知识的迁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初步展观。“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分组设目标探究形式,列课文结构,条理清晰;分角色朗读,声情并茂;探究讽谏艺术性,分析透彻;小结收获,更是启发颇深。这是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展观。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力争使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教师既是导演,又是学习的参与者,使教法和学法相互沟通,力图体现新标精神。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

在三(4)班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读,然后逐句翻译,我纠正;特殊句式学生找,我讲;到了讨论本文的思想内容时,学生分析,我总结。结果是:一个累得唇焦口燥呼不得,一个没精打采得合上渴睡的眼。课后,我取出教案想:知识点是落实了,可是为什么学生不爱听?是形式的问题,还是……?于是,拿来教材,再读几遍,又想:如果我是学生,这篇文章什么最吸引我?结果发现,首先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本身,其次是其简洁生动的语言。至于字词,因有故事情节的辅助,并未构成多大的障碍。有了这些发现,我着手修改了教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三(3)班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归纳整理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特殊句式。这项工作似乎比较死,但我以为这是打基础,学生自己整理,印象深刻,虽“死”却“实”。课堂上,因有了前车之鉴,我决定让学生动起来:来一次小小的比赛,看哪组同学自拟的阅读检测题又快又好。学生是最好动不过的了,一听说要比赛,别提有多起劲,只两三分钟功夫,就有同学上黑板出好了题,其他组也不甘示弱。比赛很快结束了,我依据黑板上的题目进行讲评,间或插入一些问题,此时学生们尚处于兴奋状态,反应特别敏捷,对于我的提问也能随声应和,师生配合相当默契。

设计这一比赛,一是为了使课堂“活”起来;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好腾出更多的时间细细体味文章的妙处。

众所周知,《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所以吸引人,一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百余字的小故事中,居然起起落落,不止一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妙处呢?根据本文戏剧性较强的特点,我决定让学生表演。有人说,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科学,或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学习历史更快捷有效的了。同样,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莫过于让他们进入角色。于是,课前我布置了表演的任务,要求两组同学以课文为剧本表演,两组同学以翻译的现代文为剧本表演;要求除旁白外,演员必须熟记台词。课上,我抽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带着两个问题观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二、邹忌的这一次进谏为何能成功?开始表演了,两组同学各展才华,小品演得十分精彩。通过对照,不少同学发现了问题,如第二组的“邹忌”在语言表达上,明显不如第一组的变化多,三问几乎都是:“我和徐公哪个美?”(虽然学生聪明地用“帅”“漂亮”来替代“美”以避免重复,但听上去这三问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当第三问说出时,在座的同学都不由得笑出了声。表演一结束,趁热打铁,就表演讨论了原文的语言特色,然后再因势利导,分析了邹忌的进谏艺术,肯定他有勇有谋和齐王纳谏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

教完《邹忌讽齐王纳谏》,掩卷沉思,同样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反映却不同,究其根源,大概在于兴趣问题罢。3000年前,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不单纯是接受者,更是创造者,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既然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那么,教师所要花的功夫主要应在“点燃”上,而非其他。“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动起来,便能击出火花。倘若在教学设计中抛开传统的束缚,多考虑学生的“兴趣”问题,将实和活有机结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

1、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以此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质疑,并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解疑,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合作精神。

3、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落实特殊文言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既便于记忆,又利于运用,以加强文言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由于同学们的高度重视和充分预习,整堂课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在课堂上,我把“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体验和感悟的空间,搭建展示阅读个性的舞台,以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结果,无论是对文言知识的落实,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的思维极为活跃,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场面甚是热闹。不言而喻,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创造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充满智慧挑战!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的引领下,我力求在阅读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灵体味人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产生阅读的愉悦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课后,有学生告诉我:“学文言文蛮有味道的,没有了往日枯燥乏味的感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预设的课堂容量偏多,致使对某些问题的落实难以深入,不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很难利用新生成的教学资源。课前我跟学生说,这篇文言文老师讲完了是要求他们上台表演的,全班按照小组,分成两个小集体,一二组、三四组对决,结合课上老师的讲解,联系现实生活,把本文改编为一个小剧本。他们可以在小组里面选人,课后进行一定的排练,两节课上完之后,我让他们上来表演,但很遗憾,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表演不是成功的,其实这是我第一次采用这样的方式上课,当初心里有点紧张,怕到时候学生不配合,到时候没有人愿意上来就很糗了。谁知道真的失败了。我想以后在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多采用这样的方法,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做到精心设计,机智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清文章思路,识记文章情节、内容。

1、重点字词、句式

2、夯实考点,借助书后习题优质处理知识。

(一)导入

《战国策》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在古代社会,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得到君主的重用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邹忌劝谏精彩场面。

(二)回顾文意,梳理知识

1、首先请同学速度课文,回顾一下本篇文章围绕这对君臣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邹忌是如何想到要向齐王进谏的?

由与徐公比美一事悟出的道理。

3、邹忌是如何与徐公比美的?问了哪些人?回答如何?邹忌自己怎样认为的?

翻译句子(组一):

a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b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d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e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f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分别向妻、妾、客提出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直到他亲眼见到徐公,才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三人回答有和不同,邹忌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人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妻的回答多了君美甚三个字,表示了妻子的偏爱之情,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顺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不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只表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

6、邹忌悟出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自己受到了蒙蔽,怎样进谏给当时歌舞升平、疏于朝政的齐王呢?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同来回顾第二段的内容。

7、邹忌的进谏分为几个步骤?邹忌对秦王说什么道理?

翻译句子(组二)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分两个步骤。讽谏的内容分为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臣畏臣有求于臣。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同。在这里,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比喻的说理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想说明王之弊甚矣。这种以自身经历来劝说别人的方法可以理解为一种暗喻。即可理解为运用了比喻论证。第二部分,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

8、进谏得到采纳了吗?是怎样实行的?

翻译句子(组三)

a王曰:善。b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c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e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f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先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决心。将赏赐分为三个等级,也写出了邹忌讽谏的阶段性成功。

然后分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写出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概括出齐王纳谏的深远意义。第三部分(第3、4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9、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地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明白具体,说理深刻,委婉动听,使人易于接受。

(三)人物赏析

复习过本篇文章同学们认为邹忌和齐王格式什么样的人?

邹忌有自知之明的人,是一个进谏中讲求技巧的臣子;关心国事,具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齐王上算一个明君,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四、习题

(一)(1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孰与徐公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a、形貌b、衣冠,c、窥d、弗如远甚

2、下面句子中与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3、下面句子中美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a、吾孰与徐公美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d、皆以美于徐公

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二)(15分)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方法,并写出其意思。(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闻寡人之耳者

2、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b、群臣进谏臣之妻私臣

c、乃下令令初下d、门庭若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大的是()(2分)

a、门庭若市b、犹不失下曹从事c、毕礼而归之d、忌不自信

4、下面句子中的之跟闻寡人之耳者中的之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

5、下列句子中的者跟上书谏寡人者中的者意义完全相同的是()(2分)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b、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虽欲言,无可进者

6、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7、《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三)13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皆朝于齐()

(3)皆以美于徐公()必以情()

(4)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指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3分)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今义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古义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

五、板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

(比美徐公)(讽谏)(行动)(结果)

妻私宫妇左右上等国内

妾畏朝廷之臣中等国外

客有求四境之内下等

受蔽受蔽(甚矣)

六、附明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2、了解课文运用讽喻,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等特点。

本文语言不太艰深,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的要求,明确教学重点:

(1)在理解内容、层次的基础上熟读全文;

(2)结合写作背景,领会本文在当时的进步意义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学生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是教学的难点。教师不应该简单地把概念告诉给学生,而应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用学生讨论的方法来解决。

1、按“在朗读中感悟,在吟诵中品味”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

2、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通过阅读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

3、采用以探讨为主,以点拨为辅的教学方式,力求做到师生互动。

1、借助课文注释,扫除字词障碍。

2、结合习题一,熟读课文,划出妻、妾、客对邹忌赞美的话语。

1、课时:一节课。

2、课型:说读课。

一、导入新课(2分钟)。

(板书课题及作者)。

教师三言两语析题(根据职业高中学生文言文诵读水平而定):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标题是后人加的。

邹忌——齐国国相;

讽——规劝别人,使别人接受;

齐王——指齐威王;

纳谏——就是君王接受臣民的劝告。

二、整体把握(10分钟)。

提出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

1、邹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

2、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

3、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

4、听了邹忌的分析,齐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

板书以下内容:

三问。

比美反思、三答、讽谏的依据。

三思。

巧谏齐王、三比(类比)、讽谏的内容。

下令——三种赏赐。

纳谏强国、进谏——三种情况、讽谏的结果。

强国——“朝于齐”

三、讨论交流(26分钟)。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相比在文言文诵读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差距,加上这是职高学生。

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六篇文言文,鉴于这一点,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

采用诵读、答疑、讨论、交流、点拨、归纳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一学生诵读课文,疏通文意。

正音:朝服、间进、期年、数目。

二引导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运用师生互动方式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1、落实本课的重点实词、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1)实词、虚词:“阅读提示”中已列出8个。

(2)句式:文中涉及了4种句式,让学生注意分辨掌握。

判断句,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倒装句,如“皆朝于齐”。

省略句,如“朝服衣冠”。

被动句,如“王之蔽甚矣”。

2、分析人物形象。

这篇课文有两个主要人物,即邹忌和齐王。根据这两个人物的不同举动,有针对性地设计具体有趣的问题。

(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a、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

b、邹忌为什么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妾、客?

c、邹忌的“三思”,反映了他有什么样的品格?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概括出邹忌的人物形象。

板书以下内容:

邹忌。

头脑冷静、善于思考。

实事求是、缘事及理。

忠于职守、足智多谋。

善于辞令、勇于进谏。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a、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b、从进谏的三种情况看,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

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齐王的人物形象。

板书以下内容:

齐王。

闻过则改、虚心纳谏。

明智果断兴利除弊。

3、引导、学生提出“设喻”和“类比”,解决这一教学难点。

教师点拨:“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是设置,“喻”是比方。

“设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设置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另一种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含的道理。

(1)提问: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明的?

教师点拨: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拿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蔽,所以不能轻信奉承话的道理。

教师点拨:邹忌与徐公比美,省悟了妻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妻私、妾畏、客求的结果使邹忌受了蒙蔽。与邹忌相比,齐王如何呢?宫妇左右没有不偏爱王的,朝庭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有求于王的。齐王与邹忌的相似处境,导致了他的结果也仍然是受蒙蔽。

这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叫做类比推理。

板书以下内容:

妻——私——宫妇左右。

妾——畏——朝廷之臣。

客——求——四境之内。

受蔽受蔽(类比推理)。

四、感悟全文(5分钟)。

(职高学生虽然基础差,但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好,感悟能力也比较强,因此适合于这种开放式的讨论题。)。

提问:学了这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谈谈你有那些感悟?

让学生充分展示讨论,集思广益,畅谈自己多方面的感悟。答案是开放的,即使有错误的感悟也不要紧。在讨论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2、一个人,即使是普通公民,也应当积极向有关部门或上级领导提出意见及合理化建议。

3、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选择恰当的语言,抓住恰当时机,便于别人接受采纳,以提高建议效果。

4、作为领导者,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在这种开放式的讨论中,教师在备课时要为教学设计预留空间,要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和求异思维,并且要善于处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超出这个话题之外的其它争议。

五、布置作业(2分钟)。

1、课后反复诵读课文,分组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课后互相讨论,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试译全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3)、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养成阅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诵读法: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本节课将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习。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3、比较阅读法: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使他们认识到“巧说”的作用,学习到“巧说”的技巧。

1、课前准备:

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习惯。)。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好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课,你们来读一遍题目,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这篇课文是你们预习过的,我来问一下,谁知道题目中的“讽”是什么意思?学生答:“讽”指讽谏,下对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非常好,这个题目中有几个动词?学生答:有两个,一个是:“讽”,一个是:“纳”。好,那么我们根据题目来推测一下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学生答:有两个,一个是:邹忌劝谏,一个是:齐王纳谏。好,非常好,补齐主谓宾,再来一次。邹忌劝谏齐王,齐王采纳邹忌的建议。我们再来试一下,看文章哪几段是劝谏的内容,哪几段是纳谏的内容。学生答:1、2段是劝谏的内容,第3段是纳谏的内容。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劝谏的内容。

(二)品读分析第一部分:

一读——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畅。

1、学生活动:把握字音、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二读——理解文意。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品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及老师点拨等方式,分析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问了三个人分别是妻、妾、客,同样的问题“吾与徐公孰美?”,三个人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邹忌提问之前还自信满满,得到肯定答案以后,反而认为自己确实没有徐公美。借助朗读分析他们的语气及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2、老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妻:十分肯定,赞美——私(偏爱)。

妾:肯定,顺从——畏(畏怯)。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这种描述,下文邹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谓水到渠成。

三读——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之高。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老师总结:这样的语言极简洁、朴实,却能切中要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可谓“简而不陋”。

(三)阅读第二部分。

1、老师活动:用问题导学,这只是邹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载入史册?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具体分析邹忌的劝谏技巧。

类比,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补充历史上谏臣的故事,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

保护自己,并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达到劝谏的目的。

3、老师活动: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委婉劝说的技巧。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分析总结委婉劝说的技巧。

不用批评与指责,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四)课堂训练。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五)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习题,积累本课所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通过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预习第三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六)板书设计:

《战国策)。

邹忌比美:——三问、三答——三思。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劝谏(类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委婉的讽谏艺术以及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邹忌讽谏的思路和技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人们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这样既能达到利于病、利于行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就有这样一位智者,他婉言劝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使齐国政治清明。这位智者就是邹忌,同学们打开书第17课,让我们一起去拜访邹忌。

二、解释文题。

1、“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了几件事?如何解释“讽”和“谏”?

题目“邹忌讽齐王纳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其中,讽: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2、这篇文章选自《战国策》,通过积累中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

《战国策》由谁整理的?——刘向。

哪个时代?——西汉。

内容包括哪些?——多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

哪些成语故事来源于《战国策》?——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狐假虎威……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也有一个成语——门庭若市,查字典积累它的含义。(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是什么?——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网捕雀,比喻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三、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课文。从读音、语气、句读三个角度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段记叙十分生动,朗读时应注意表现出人物的情态。第二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色,朗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三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用来表现齐威王当机立断,马上颁布政令的果断。)

2、学生放声朗读。教师将学生易读错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3、提问两名同学朗读,教师指导。

4、全班齐读。

四、背诵环节。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促进背诵。课堂上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

五、课后作业。

1、继续熟练背诵课文,并用小稿纸抄写一遍。

2、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理解文意。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黑板左侧)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

齐王纳谏

(黑板中间)《战国策》:西汉 刘向 整理

成语:画蛇添足 南辕北辙 狐假虎威……

门庭若市: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往来的人很多,十分热闹。

门可罗雀:门前可以张网捕雀,比喻门庭冷落,宾客稀少。

(黑板右侧)列出在朗读过程中学生读错的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背课文。

二、问题探究。

1、邹忌讽齐王纳谏,最终取得了巨大成效——“战胜于朝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战胜于朝廷”?(学生发言后一起看课下注释。)

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政治清明,不用军事行动就能使敌国畏服。

2、邹忌是怎样含蓄地劝谏齐威王,以达到“战胜于朝廷”的?

先由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起,由一件闺房小事中发现自己受蒙蔽了,这样可以首先博得国君的`同情。由此事提醒大王您受到的蒙蔽要比臣更严重。由己事喻国事,委婉含蓄,齐王自然愉快地接受了。

3、请同学们齐背课文中邹忌含蓄劝谏齐威王的部分。(“于是入朝见威王”一段。)

4、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经历的这件闺房小事。

是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事。妻子因为偏爱他,妾因为畏惧他,客因为有求于他,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

5、他们是如何赞扬邹忌的?语气是否一样?(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老师读旁白,学生读妻、妾、客的话。)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三个字表现了妻子对他的偏爱,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用怀疑的口气,这种赞美是由衷的。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的回答中少了“君美甚”三个字,但仍然用反问句,表现了她低微的地位和畏怯的心理。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这是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6、“皆以美于徐公”,是事实吗?——不是。

文章中的哪部分体现了?我们齐背。——“明日……”

7、原来是徐公让他幡然自知,在邹忌身上有让我们学习的品行,是什么?

自知之明——“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8、就这样,邹忌运用智慧,担当臣责,以他的远见卓识和能言善辩解决了国之难题,使齐国迎来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的盛况。我们齐背第三段。

明辨是非,胸襟气度,知错能改。

三、结语。

正因为有了尽职尽责、婉言讽谏的邹忌,有了广开言路、悬赏纳言的齐王,齐国才会逐渐实现清明之治:从“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直到“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证实了这一点。

四、课后作业。

借助图书或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其他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如门庭若市、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建立以探究、理解、亲身实践、分享与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意义,培养和发展创造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初三的教学安排,本文已教学过,再加上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感觉有些单调。因此。针对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刻画简约,形象鲜明,不乏生动,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特别大的特点,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进生活,在创新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获得新的学习体验。

1、带着教材走进生活。学生根据课文的部分内容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组织学生自评。

2、,体味诵读,情感感悟。

电脑

一教时

本文的教学思路基本上可分为:阅读期待——编演评价——体味诵读,其中编演评价是主体。

(一)导入:以聊天形式导入新课。

师生问候(用英语问候),点明课题。

那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课文。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我给你们配点音乐。【播放】【配乐】学生诵读。

课文回顾,点燃阅读期待。

【媒体投影1】:

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交流;老师评价。

【媒体投影2】编演课本剧

在这之前,大家有没有尝试过,自己当编剧、导演、主演呢?

(没有,那今天我们就牛刀初试;有过,那今天我们再一展才华。)

(三)导编

1、讨论:编剧要注意的事项?

那编写课本剧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课前选择了文中的某一场景予以了编写,现在呈现给大家。【媒体投影3“讽谏”:邹忌、齐王的戏】请大家结合原文看看,老师编写的是哪一个场景?(场景“讽谏”)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原文交流讨论改编课本剧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阅读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名学生板书注意要点。

(如:设置活动场景,时间、地点、人物、旁白、人物之间的对白、对白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

请同学们注意,刚才老师编写的这个场景,只是老师结合课文内容编写的一个例子,同学们可以借鉴,更需要创新,在编写中要结合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出我们自己的个性风采。

同学们说说看,课文中还有哪些场景可以编写成课本剧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投影。

【媒体投影4】

(1)问美:邹忌、邹妻、邹妾、客人的戏;

(2)比美:邹忌、徐公的戏;

(3)思美:邹忌个人戏;

(4)讽谏:邹忌、齐王的戏;

(5)进谏:齐王、群臣吏民的戏;

(6)四国朝齐:齐王、四国使臣的戏;

“问美”(重点)

下面请前后位的同学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有其中的一位同学执笔,其他同学运用刚才的学习收获,结合课文内容,共同讨论编写好剧本。

学生阅读、讨论、编写;教师深入学生巡查编写情况,适时指导。

(四)导演

刚才大家都能仔细阅读课文,认真编写。我们精心编写了剧本,一定希望将它精心地演好。下面由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担任导演,小组内自由分配角色,准备演好自己的剧本。

学习小组互助合作,推选导演、演员,进行表演排练。

指名一个小组进行表演。或由大家推选导演,再由导演选取演员进行表演。

(演员自己要说说对角色的表演感受;观看的同学要做好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价的准备。)

(五)导评

表演得怎么样?如果学生表演比较出彩,获得同学们的掌声。

师:看来本次演出很成功。下面请我们演员自己先可以说说表演角色的感受。

怎么看就怎么说,允许争论,允许反驳,只要意见合理。

这一点评中要巧妙地将本课核心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落实,万不可将评点纠缠在非语文的东西上面。

刚才,同学们无论是演还是评,都很精彩。我们的学生就是棒。老师相信大家不仅演得投入,评得具体,而且一定还能读得精彩。

请大家推荐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评价。

(六)听配乐朗读。【媒体投影5】

最后请大家完整地听一遍课文朗读,让我们一起欣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读。

(七)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仅编写了其中一个场景,文中还有其它场景可供编写,课后大家还可编写交流。下课。

设计思考:

本节课的教学要按新课标理念进行,从教学过程和效果看,教学形式要符合新课程改革的“三维设计”理念。

主要体现:

1、要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课堂教学格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全面培养。

2、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从“导读”、“导编”、“导演”到“导评”,都要伴随着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探究,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要创设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参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独自理解和领悟。

4、要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学生从自身的理解、他人的表演与评价中分清是非、美丑,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

5、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

6、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教师只起一个“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一)、设计有以下亮点: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导,学生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的设计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让学生朗读、思考、表达,通过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学习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引领学生思考与智慧的碰撞,升华学生的思想。

2、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参与朗读、参与讨论,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也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

3、突出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学习的起点,将分析、讨论、品悟融入其中,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学习技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思路清晰,并且朗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学生意识到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体现在表达可简可繁,一切从需要出发。

4、能针对学情设计教学。针对初三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思维的拓展及能力的迁移。能将文章学习内容与考试重点,与实际生活都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二)、本课教学不足之处:

1、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就目前学生具体情况来说,“三读”的效果还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放不开,谈理解似乎还比较到位,但读的效果却体现不出他的理解。

2、讨论环节需要有层进的效果,在不断的补充中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更好地被带入讨论中,此次上课讨论的层次感不强,无法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

3、设计的课容量有些大,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品悟的时间不足,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难。

3、为了鼓励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讨论,所以对学生不够简洁的发言也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导致在文章第一段的学习中花费时间太多,使后面对语言技巧部分的处理有些仓促。

(三)、改进方法:

1、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容量。

2、设计应当更有多种预设方案,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改变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阅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 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3)、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养成阅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诵读法: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本节课将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习。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3、比较阅读法: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使他们认识到“巧说”的作用,学习到“巧说”的技巧。

1、课前准备:

老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习惯。)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好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课,你们来读一遍题目,老师把题目写到黑板上,这篇课文是你们预习过的,我来问一下,谁知道题目中的“讽”是什么意思?学生答:“讽”指讽谏,下对上用暗示、委婉、曲折的语言劝谏。非常好,这个题目中有几个动词?学生答:有两个,一个是:“讽”,一个是:“纳”。好,那么我们根据题目来推测一下本文主要讲了几个故事?学生答:有两个,一个是:邹忌劝谏,一个是:齐王纳谏。好,非常好,补齐主谓宾,再来一次。邹忌劝谏齐王,齐王采纳邹忌的建议。我们再来试一下,看文章哪几段是劝谏的内容,哪几段是纳谏的内容。学生答:1、2段是劝谏的内容,第3段是纳谏的内容。我们今天先来学习劝谏的内容。

(二)品读分析第一部分:

一读——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畅。

1、学生活动:把握字音、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二读——理解文意。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品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及老师点拨等方式,分析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问了三个人分别是妻、妾、客,同样的问题“吾与徐公孰美?”,三个人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邹忌提问之前还自信满满,得到肯定答案以后,反而认为自己确实没有徐公美。借助朗读分析他们的语气及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来探究其中的奥秘。

2、老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妻:十分肯定,赞美——私(偏爱)

妾:肯定,顺从——畏(畏怯)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

有了这种描述,下文邹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谓水到渠成。

三读——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之高。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老师总结:这样的语言极简洁、朴实,却能切中要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可谓“简而不陋”。

(三)阅读第二部分

1、老师活动:用问题导学,这只是邹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载入史册?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具体分析邹忌的劝谏技巧。

类比,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2、补充历史上谏臣的故事,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

保护自己,并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达到劝谏的目的。

3、老师活动: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委婉劝说的技巧。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分析总结委婉劝说的技巧。

不用批评与指责,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四)课堂训练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五)巩固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习题,积累本课所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文言句式。通过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预习第三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六)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比美 : —— 三问、三答 —— 三思

邹忌讽谏 :

自己(受蔽)——王(蔽甚)

委婉劝谏 (类比)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作归纳,如“朝、孰、诚、方、善、间”等。

3、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和齐王人物形象。

4、根据文章层次,背诵全文。

1、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总结和归纳重点词语和句式。

2、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正确地认识邹忌和齐王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探究故事的现实意义。

熟读课文,总结和归纳重点词语和句式。

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分析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2节课

一、导入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关照人们的内心世界,更希望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早在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高明的琴师,他就用不逆耳的忠言来规劝齐王,齐王不但虚心接受了他的批评,还任用他做了国相,来辅佐自己。同学们知道,这位琴师是谁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去拜访这位奇人吧。

二、我们先来看文章的题目,从字面上比较容易理解,那位同学能简单解释一下?

明确:邹忌运用委婉的方式规劝齐王,接受他的建议

评价:回答的很到位,预习很充分,简单的说就是(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板书)

三、本文选自《战国策》,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文学成就也非常突出,谁来接介绍一下。

评价:很全面,除此之外,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惊弓之鸟都出自《战国策》。

四、文言文的学习贵在读,只有读好才能学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五、检查一下大家读的情况,全班齐读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评价:同学们读的很整齐,流畅,声音洪亮,很激情,有一点细节问题。“有、燕”的读音不准确,两个句子的节奏连读的有写模糊。“忌/不自信,今齐地/方千里。”划分节奏重要根据意思。

六、文言文学习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提高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课文同学们在课下也做了充分的预习,又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老是想考考大家。

(1)、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编两组“词义辨析”习题。

评价:这种学习态度和精神要继续保持,做好预习工作。

七、这篇文章,其实也是一个小故事,读的时候要读出故事味,趣味性。该怎么去读呢?——故事中人物的对话很多,要揣摩人物的心理和他们说话的语气。

我们来看第一段,邹忌问了三个人,每次问的心理和语气一样吗?

三问:

妻:自信,骄傲。

妾:疑惑。

客:试探,客气。

三个人的回答也不一样。

三答:

妻:读出爱意,赞美。

妾:畏惧,顺从。

客:逢迎,奉承。

(分角色朗读,五位同学自己挑角色)评价。

明确:齐王采纳了建议,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察纳雅言,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思——由家中小事想到国家大事,进而就入朝向威王进谏。善于思考,有自知之明,反思自己,有责任心,说话有技巧,很有胆识,敢于进谏。

有智慧——智者(板书)

善——虚心纳谏,广开言路,齐国政治严明,日益强大,进谏的目的也达到了,虚心接受他人意见,从善如流,心胸开阔。

善于纳谏——明君(板书)

十、学习了全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以“由邹忌(齐威王)的,我学会了、懂得了的道理”的句式,谈体会。

十一、小结:两位人物的确留给大家许多启示。“多读古人文,学做今世人。”相信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将收获很多。当然,最重要的是:古为今用,学以致用。

十二、布置作业:邹忌虽是古人,但身处现代的我们是可以借鉴的讽谏技巧的。假如我们的一位好友沉溺于网络,整天以电脑为友,无所事事。那么同学们,我们应该如何劝导他?如何使他走上正途!写一段2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十三、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思善

智者明君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有明确而又切合实际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这三个目标全部实现:通过自由朗读、齐读和译读三个环节实现了目标(一);通过思度、研读和品读环节实现了目标(二)和(三)。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尝试融进了以下几种新的教学理念:

1、语文教学坚持整体感知在前,细致分析在后的原则,这样才符合课堂教学的规律。所以我在课堂设计中并没有将文言字词教学单独进行,而是只对于特殊用法的词语加以强调,其他部分词语随文解译。对于在书下注解中明确解释的词语,则由学生自学完成。

2、文言文的教学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文言文特有的含蓄深刻之美。在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各种方式的读,例如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反复品读、思考研读。既关注“言”也增加对“文”的感悟。

3、语文教学要民主而有效。

所谓民主,就是在课堂上把话语权、思考权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有效”是让学生在知识、学法和情感价值观上均有收获。这节课学生分析邹忌和齐王的人物特点,谈自己的感悟都体现出了民主和有效。

4、关注学生学法的指导。

比如文言文的学习重在积累,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自己归纳整理一词多义,还有指导学生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中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这节课教学过程遵循了由浅入深的原则,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教学环节衔接顺畅,问题的设计具有梯度,照顾了大多同学的认识水平,我基本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形成了较为和谐的课堂氛围。多媒体课件较好的体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

1、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完整清晰,但是由于面面俱到,难免会使有些环节落实得还不够到位,探究的还不够深刻。比如在读邹忌的“三问”的语气上时间太短。

2、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不够充分。

3、时间地安排不够紧凑,还有一个感悟的环节没有实施。

4、对学生预习地情况把握地不够。

以上就是我执教这节课的几点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之路上,我将会一如既往地去努力更新观念,积极反思,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相关范文推荐
  • 12-08 个人违纪的检讨书(实用20篇)
    检讨书的核心是承认错误并为之负责,它能促使我们更加谦逊和成熟,从而在以后的行为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这里有一些成功的检讨书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如何写作的
  • 12-08 机关单位工作失职检讨书(优秀19篇)
    机关单位的工作性质要求具备高度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下是一些机关单位的组织架构和职能介绍,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尊敬的领导:通过这件事,我深刻的体会作为
  • 12-08 护士工作总结个人个字(通用19篇)
    在撰写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客观地梳理这个月的工作内容和进展。这里提供了一些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和写作技巧,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作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我
  • 12-08 例会迟到检讨书(实用16篇)
    通过写检讨书,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以期更好地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一份典型的检讨书样例,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方面提供一些启示。尊敬的部长:今天由
  • 12-08 学生会部门月工作总结宣传部(优质22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是检验学生会成员的责任心、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一种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 12-08 小学防灾减灾(实用13篇)
    优秀作文应该具备良好的结构和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精品范例,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开展好
  • 12-08 学校后勤部门年终总结材料范文(19篇)
    在现代社会中,总结已成为个人和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参考下面的总结范文,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总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后勤工作将依据新区幼教中心新学期工作计划,紧紧围绕
  • 12-08 秋季新学期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实用21篇)
    了解安全教案的编写和使用方法,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安全教案范文,可以启发我们在安全教育中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1、新学期学生收
  • 12-08 小学二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大全(21篇)
    教案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确保教学全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品质和学生学习质量。2、能用不同的方式感谢帮助我们的家
  • 12-08 小学三年级语文小虾教案(优秀22篇)
    一份好的教案应该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这里收集了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