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生物学八年级教案全册(专业17篇)

生物学八年级教案全册(专业17篇)

时间:2023-12-24 14:29:11 作者:HT书生

教学工作计划有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让我们一起共同进步和提高。

新课标八年级英语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领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进程:

一、猜猜看导入:

师出示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

(设计意图: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

二、新课教学:

1、播放《神奇的九寨》,了解九寨五绝。

2、师:音乐如何描绘九寨风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九寨沟音画》。

3、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提问:

(1)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根据其所听到的音乐选择画面,追问学生根据音乐的何种特点得出上述感知,引导学生在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2)再次聆听《瀑布与溪流》音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

3、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幻灯出示莫奈的“日出”,联系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请学生谈谈日出印象。

(2)思考该给这幅画配置怎样的音乐。

(3)聆听《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4)思考:乐曲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外加引子与尾声]。

(4)分析作品:

引子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伴奏音乐继续保持引子的气氛,先由英国管,然后再用长笛,奏出表现日出的主题音乐。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长音中,加上由钟琴和钢琴重复奏出主题的片段,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

中间部:音乐转入g大调,开始由圆号演奏上行音阶,转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以继续上行模进的形式,然后由弦乐奏出主题旋律。随后,这个旋律转为d大调,并以卡农形式奏出。接着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是偶尔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那晨曦闪烁的光芒。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这两个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在高音区出现,然后割断音乐的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又转回d大调。这时音乐变得非常热烈。最后音乐停在e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面,这时竖琴开始出现连续的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我们似乎看到那光芒万丈的骄阳已经升到天际。

尾声: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音乐显得非常活跃,而且富有欢欣的情绪。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第二课时]《瀑布与溪流》与《日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音画这种题材的音乐,并体会这种题材的表现方法及特点。

2、想象并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与重点:

1、对两首音乐的欣赏(建议:难点为正确感悟两首音乐作品的意境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体会音乐作品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教材分析:

1、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斋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2、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3、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4、《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关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教学思路本课主要是通过对两部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美丽的大自然;

进一步了解音画这种音乐题材。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资料、搜集相关音乐素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

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听由著名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通俗歌曲《神奇的九寨》。引入新课: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

三、教材分析。

1、《九寨沟音画》。

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2、作品欣赏《瀑布与溪流》,并同时观看九寨沟风情图片。

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发挥想象,体会所感觉到的意境。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用美妙的诗句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3、《日出》。

《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4、作品欣赏。

启迪学生认真体会:这首作品是首游记音乐,乐曲中定音鼓所表现的形象、短笛所代表的形象、以及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不同效果。

5、课堂总结。

请学生来谈谈比较各种不同效果后的感受:音乐进行有时间上的规律、定音鼓由弱渐强表现太阳渐出、短笛模仿鸟鸣等等。单元总结:本单元意在教导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创造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地球。

新课标八年级英语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的性格,并从原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例子。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分析老头子人物的传奇色彩,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3、体会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4、阅读自读课文孙梨的文章《吴召儿》,并比较异同,进一步体会孙梨文章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二、复述《芦花荡》和《吴召儿》两篇文章的大概内容。

思考并讨论:

1、老头子和吴召儿两人性格的异同?并找出相应的例子。

相同点:豪爽、干练、乐观、自信、勇敢、机智、爱憎分明、有抗日热情、责任感强。

不同点是:老头子过于自尊和自信。

老头子对苇塘里负责的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在淀里撑着船那种悠闲自得的心情;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以为万无一失;大女孩受了伤,他觉得这一次任务没有完成,觉得丢了脸,发狠要为大女孩讨回血债,这些都是他始终非常自信、自尊的表现。“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出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三、塑造人物的方法。

塑造人物的方法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1、肖像描写: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什么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写老头子年纪虽老,但老当益壮,注重描写他的眼睛,突出他的干练、精明。

2、语言描写。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什么事也没有,安心睡一觉吧”;“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3、动作描写:

p15“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了一蹿,……他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才又拼命地往前推了一把。”表现他对这意外的发生感到很惊讶。

p17“一个干瘦的老头,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表现老头子的镇定。

动作描写集中在那一场英雄的行为上,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狠狠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4、心理描写:

p16表现老头子把大菱__的责任归咎于自己。

以上描写都是正面描写,另外还有侧面描写:

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又如写二菱对老头子的怀疑,不信任,侧面写老人的英雄行为。还有写敌人封锁的严密,也是从侧面写老头子的干练、精明。

四、领会景物描写的妙处:

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切记游离的写景,《芦花荡》的景物描写,处处与战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谐,不仅渲染了故事的气氛,也给作品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讨论:请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含义。

1、“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这段文字传达出怎样的环境?

环境很黑暗气氛有些紧张。“呆望、阴森黑暗”这些词可表现。“呆望”一词还可以看出敌人的束手无策。

芦花荡的夜色非常优美,非常安宁,淀水晶莹透澈,星星闪烁不定,从“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这一句可以看出来。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一句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芦苇长得高?怎样形容芦苇长得高?这样揣摩可以明白什么时候需要作景物描写,怎样写景。

孙犁在他的小说《荷花淀》中的一段描写,我想,与这一句所传达的语言信息是一样的。“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里的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芦苇和荷花是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意志和斗争的力量的象征吧。

2、“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表现老头子的身轻如燕,可用一种轻快、潇洒的语调来读。

3、“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

天空的明净,用环境的宁静、优美来为下文所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作铺垫。

4、“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

“用飒飒的风响”来形容老头子此时的心情,月亮也落下去了,老头子心情十分沮丧。

5、“她们在家乡的道路上行军,眼望着天边的北斗。她们看着初夏的小麦黄梢,看着中秋的高梁晒米。雁在她们的头顶往南飞去,不久又向北飞去,她们长大成人了”

把女孩子的逐渐成长描述得多么富有生活韵味,庄稼的自然成熟,雁群的南飞北回,暗喻着时光的流逝。“天边的北斗“也是一种暗喻,暗喻她们在党的光辉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6、“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咽气。”

因为天气闷热,所以鬼子要出来洗澡,为下面情节作铺垫。

7、“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通过静来反衬下面的情景,引出下文的情节。以静来写动。

8、“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正狠狠地敲打着鬼子,内心萌发着轻松、痛快的感受,鲜嫩的芦花也显得格外美丽。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件,但决没有那种凄惨的描绘,就连那个女孩子受伤后的几声__,也被轻轻一笔带过,作品要高昂浓重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即使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作者仍然以沉静从容的姿态抒写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细心地镌刻白洋淀人民心灵的塑像。

五、结合自读课文《吴召儿》进行写作手法的比较,并拓展孙梨的另一篇文章《荷花淀》,进行对比阅读,谈谈孙梨文章的风格。

孙犁文章风格:

孙犁和其他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在文学界上被成为“荷花淀派”

1、选材上,以小见大,选取小人物来写,寓伟大于平凡之中。

如老头子,没有姓名,他代表了千千万万个与他一样的普通抗日英雄,像他这样的英雄很多,吴召儿也是乡村的一个姑娘而已。《荷花淀》里的水生嫂也是抗日游击队的一个大嫂而已,并没有写一些伟大的人物。

2、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老头子和吴召儿都不顾个人安危,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是一种民族的爱国精神,实现了个人与时代的完美结合。

3、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抒情味,烘托了人物形象。

4、简洁朴素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语言清新、淳朴,如《荷花淀》里的几个大嫂的对话,很简洁,但很符合人物当时的心情。

5、文中充满乐观的精神。

如老头子的自信、勇敢,智斗鬼子的胜利;如吴召儿“无论走到哪里,都不用担心吃的”等也体现了她乐观的精神。

孙犁是我国现代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其作品大部分是小说和散文,不少篇章都具有抒情诗的艺术魅力,最能代表这种风格的是其名篇《荷花淀》。《荷花淀》写于1945年,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之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孙犁曾在白洋淀附近,教了一年小学。使得他有机会熟悉这一带的风土和人民的劳动、生活。他曾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一文中这样写道:农民抗日,完全出于自愿。他们热爱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妻子。他们当兵打仗,正是为了保卫他们。他曾经深情的追忆那段时光:他说“善良的东西、美好的东西,能达到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达到项点。我经历了美好的极致,那就是抗日战争。我看到农民,他们的爱国热情,参战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我。孙犁(语)。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

《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

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

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第二章第8课。

教学。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

然性。

2、通过历史再现,激发对辛亥革命的学习热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近代革命志士的热血付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2、培养学生学会联系历史与现实生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情景创设法。

学习方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所设计的教学方法,用“情景创设法”开展学习活动,以学生自己为主体,以历史时代背景为起点,利用“抛锚式”建构主义教学法教学,联系相关历史影音并进行深入探究,把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有机地统一起来,化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影音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新课导入】。

多媒体呈现单元知识框架图。

多媒体播放《辛亥革命》纪录片片段。

观看完纪录片后,针对影视中提到的“孙中山的想法赢得了周围一些人的赞同”,引出孙中山创建革命党并展开提问。

看图并回忆旧知,从旧的认知中寻找对新知的理解。

观看纪录片,思考“为什么孙中山会选择武装暴力革命,而不是政治改良道路?”

了解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热血救国的艰辛经历。

学生在了解完视频内容后,依据问题阅读课本内容。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复习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

将历史中的云雾般的孙中山,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影视表达出来,直击课题“辛亥革命”,用影音、图像演绎方式将辛亥革命引入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生活的镜头感受辛亥革命的真实存在。

通过多媒体影音展示内容的再现,教师抛砖引玉,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在课本中找答案,达到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结构,自主填补知识缺口。

【授受新课】。

同学们阅读课本并填写回答“兴中会”与“同盟会”的创立时间、地点、创建人以及纲领。

【承转】兴中会的“振兴中华”纲领发展为同盟会的“三民主义”,在三民主义的启发与鼓舞下,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多媒体呈现】武昌起义形势图。

【提问】。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

【多媒体呈现】。

清帝宣布退位影像视频资料。

【承转】以清政府的覆灭,清帝的退位引出第三个知识点——中华民国的成立。

【多媒体呈现】孙中山戎装图。

【提问】。

1、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

2、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结局?

【发散思维】。

学生阅读课本且之间讨论交流,并思索回忆课前所讲,结合课本知识进行着答案的推测。

学生看图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影像资料,感叹清王朝的覆灭。

学生回答。

“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

结局: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学生深思并回答成功方面:1、-了清朝统治。2、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使民主共和深入民心。

失败方面:1、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以多媒体形象的演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将历史信息进行联系比较,找出其中的继承性,让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同类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来总结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程度。

让学生在问题中将新知识慢慢消化,并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

将重要历史节点的一幕以多媒体影音呈现给学生,图文并茂的生动教学,刺激了学生的感、知觉。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历史时代背景),旧知识有时是不完善的,此处设下伏笔,意在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并为新知识的理解提供便捷之路。

【知识延伸】。

发散学生思维,增加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对本节知识的教学具有积极作用。以中山装的纹饰、纽扣向学生阐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与深入人心的民主思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的形成与转变,知道了民主革命的艰辛道路,明白了满怀热血的有识之士报国救国的壮志。掌握了三民主义的含义,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时小结和反思,加深印象和理解。

【课堂练习】。

1、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之后,继任这一职务的是:

a.黄兴b.蒋介石。

c.袁世凯d.黎元洪。

2.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首都是:

a.北京b.武汉c.南京d.广州。

3.对于辛亥革命的作用,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了清政府b.结束了封建帝制。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4.有位老人说他出生于民国三年,那么他现在的年纪是:

a.96b.93c.100d.87。

【板书设计】。

辛亥革命。

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1、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形成:

2、革命党的发展历程:兴中会——同盟会。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地点:湖北武昌。

3、起义过程:

4、清宣布退位:

三、中华民国的成立。

1、时间:1912年1月1日。

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

4、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教学反思】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指导学生利用生活影视素材,了解辛亥革命发生原因。

2、凸显历史学科特点。

以历史史实为基础,从生活走进历史,从历史走进生活。

3、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有机结合。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历史事件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4、培养学生树立尊重历史,热爱国家、热爱生活的情操。

粤教版初中初二八年级政治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的重要;引导学生形成男女平等、自尊自强的意识。教育学生懂得男女生正常交往的要求和规则。

2、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探究向偏见开战的方法,学习概括男女生交往的益处的方法;学习遇到别人的闲言碎语时的应对能力。

3、知识:通过对比男女生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认识性别偏见的存在,认识男女生交往的益处和闲言碎语的害处,初步学习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名誉权的知识。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男女生的正常交往及如何消除性别歧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第一框男女有别。

一、男女生怎样正确交往?

1、男女有别。

表现在:男生有男生的优势,女生有女生的特长,差别是不容否认的。

(1)男生和女生在个性上各具特点。

(2)男生和女生看问题的角度也有一定差异。

(3)男生和女生,在自己眼里和对方眼里,形象可是不太一样的。

(4)男女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又有各自的不足。

2、男女生定律。

第二框消除性别偏见。

一、对性别存在偏见的原因。

由于长期受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少人总认为女性在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比不上男性,因而对女性存有偏见甚至持歧视的态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二、日常生活中对性别偏见的表现。

1、受教育方面有性别偏见;。

2、学校里有性别偏见;。

3、我们内心也有性别偏见。

三、怎样消除性别偏见。

3、消除性别偏见和歧视,更离不开受歧视女性自身的自尊自爱、自强不息。

4、与保护女性相关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板书设计】。

一、男女生怎样正确交往。

二、对性别存在偏见的原因。

三、日常生活中对性别偏见的表现。

四、怎样消除性别偏见。

第2课时。

第三框优势互补。

一、我们的交往很正常。

1、男女交往益处多:有利于在智力上取长补短;有利于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的完善和丰富;能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有益;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消除两性之间的神秘感,培养健康心理。

2、正确面对异性同学正常交往间的闲言碎语。面对别人的闲言碎语,我们要有坦荡的胸襟;检点一下自己和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否有不妥之处;主动与议论自己的人多接触、多沟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不当闲言碎语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3、男女同学之间要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异性之间集体交往,尽量避免单独会面;父母老师是否支持我们与异性交往,和我们与他们沟通的多少也有关;交往的异性在品德、修养、谈吐上的表现,也决定着父母、老师对你与他交往的接受程度;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尊自爱;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

中学时代正常异性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成长。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珍惜这份美好的感情,在交往中成为更出色的男生或女生。

二、课堂作业:男女生交往的好处有哪些?

【板书设计】。

一、男女生交往益处多。

二、正确面对异性同学正常交往间的闲言碎语。

三、男女同学之间要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生物学八年级教案

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

2、教学难点。

基因的本质。

3、解决办法:

(1)强调基因是重要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重视。

(2)加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关系的举例与解析。

(3)重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记忆。

(4)对遗传效应的内容要举例解释清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测定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的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讲述: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很多基因,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着特定的遗传效应,这说明dna必然蕴含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dna分子为什么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呢?

引导学生"探究---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然后设问: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学生答出:脱氧核苷酸。

又问:有几种脱氧核苷酸?

学生回答:4种(它们分别是:略)。

1、基因的化学组成: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讲述: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例如:白花基因有特定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这样特定的排列顺序就代表白花的遗传信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白花的本身,在下一代就可以将白花遗传信息表达为白花。

2、基因不同的实质:不同的基因,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但是每个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可举例说明)。

3、基因的位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银幕显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这就是说,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须具有遗传效应(指具有复制、转录、翻译、重组突变及调控等功能)。有的dna片段属间隔区段,没有控制性状的作用,这样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有特定的dna片段,蕴含特定的遗传信息,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上,从而获得某种性状的表达。例如:把牛的胰岛素基因拼接到大肠杆菌的dna上,大肠杆菌可以生产胰岛素。

教师最后归纳: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分子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小结: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板书设计】。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1、大肠杆菌的dna与基因。

2、海蛰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与转基因技术。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计划)碱基序列。

4、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1、基因的化学组成。

2、基因不同的实质。

3、基因的位置。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苏少版八年级美术全册的教案

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学习要求学生结合其他课程及生活中获取的知识,积极地参与研究性活动。本课的教学内容体现着现代意识,与时俱进,所以这一课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知识技能学习两个方面的需要,既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突出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使学生懂得请柬是具有简易、实用、页面设计庄重、大方、美观等特点,并学习请柬制作的方法。

2、通过请柬的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请柬。

难点:

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2、学生: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欣赏,讲解,示范,演练。

1、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2、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用过请柬吗?谁能说一说请柬的用途?结合学生回答导入新课。

对了,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课题:请柬设计与制作)。

3、请柬欣赏:(出示请柬范图、引导欣赏并边板书)请柬的内容:图案设计,邀请人姓名,邀请时间地点,活动内容等。

请柬的形式: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请柬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请柬的方法。

4、剪贴请柬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精美的请柬,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到邀请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请柬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整理画面: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两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精美的请柬。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请柬,形式的不限。

《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请柬。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八年级音乐全册的教案

第一单元绿色家园。

单元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瀑布与溪流》,《日出》。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领略“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这一人类共同主题,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2、通过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感,在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能够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艺术美,能正确辨别、选择有对比性的描写景物的音乐。

教学进程:

一、猜猜看导入:

师出示九寨风光短片,请生猜猜它是我国哪个风景名胜区?

(设计意图:在猜猜看的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从而引出-“九寨”)。

二、新课教学:

1、播放《神奇的九寨》,了解九寨五绝。

2、师:音乐如何描绘九寨风光,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九寨沟音画》。

3、欣赏《九寨沟音画》选曲《瀑布与溪流》提问:

(1)音乐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根据其所听到的音乐选择画面,追问学生根据音乐的何种特点得出上述感知,引导学生在音乐要素方面进行分析。

(2)再次聆听《瀑布与溪流》音乐,教师在欣赏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

3、欣赏《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1)幻灯出示莫奈的“日出”,联系巴金的散文“海上日出”,请学生谈谈日出印象。

(2)思考该给这幅画配置怎样的音乐。

(3)聆听《大峡谷组曲》选曲《日出》。

(4)思考:乐曲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外加引子与尾声]。

(4)分析作品:

引子由定音鼓轻柔微弱的滚奏主音开始,小提琴用泛音随入,然后单簧管奏出缓缓上行的音阶,三支小号随后间歇地加进,奏出一种鸣叫的声响。在这样的音乐烘托下,长笛奏出两句具有主题音乐特色的华彩旋律,第一句很像是清晨的鸟鸣,第二句着意描绘朦胧的晨曦景色。

第一部分:伴奏音乐继续保持引子的气氛,先由英国管,然后再用长笛,奏出表现日出的主题音乐。随后,主题又变奏重复,仍由英国管和长笛相继奏出。这段音乐每次出现的最后长音中,加上由钟琴和钢琴重复奏出主题的片段,好像是峡谷中传来的回声。

中间部:音乐转入g大调,开始由圆号演奏上行音阶,转由木管组和钢琴奏出,并以继续上行模进的形式,然后由弦乐奏出主题旋律。随后,这个旋律转为d大调,并以卡农形式奏出。接着这段音乐忽然变得明亮而富有朝气,尤其是偶尔出现的钟琴音响,更像那晨曦闪烁的光芒。

再现部:音乐转入属调,主题和变奏的主题,这两个旋律以复调的手法在高音区出现,然后割断音乐的旋律又与中间部的主题形成复杂的复调关系,并又转回d大调。这时音乐变得非常热烈。最后音乐停在e大调属七和弦的长音上面,这时竖琴开始出现连续的刮奏,将音乐推向高潮,我们似乎看到那光芒万丈的骄阳已经升到天际。

尾声:以各部分主题的主要动机汇集成复调形式,在乐队的全奏中出现,音乐显得非常活跃,而且富有欢欣的情绪。最后,音乐转为急板,在辉煌的音响中结束。

[第二课时]《瀑布与溪流》与《日出》。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音画这种题材的音乐,并体会这种题材的表现方法及特点。

2、想象并体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与重点:

1、对两首音乐的欣赏(建议:难点为正确感悟两首音乐作品的意境美,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体会音乐作品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教材分析:

1、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斋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2、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3、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4、《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关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教学思路本课主要是通过对两部音乐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美丽的大自然;

进一步了解音画这种音乐题材。

教学用具多媒体、音乐资料、搜集相关音乐素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课。

复习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听由著名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通俗歌曲《神奇的九寨》。引入新课:九寨沟是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因为仅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崇山峻岭之中而得名。

教材分析。

1、《九寨沟音画》。

本课为节选自管弦乐组曲《九寨沟音画》的第五乐章。

音乐表现了九寨沟的优美风光和风土人情,音乐特点是立足与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又借鉴创新的音乐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因而,乐曲既具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又富有新意使人感到十分亲切自然、清新脱俗。

这个乐章用短笛、长笛、单簧管和英国管作连续的琶音和弦的平行进行铜管组的和声长音及全部弦乐的震音和声加上竖琴有力的刮奏以此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乐曲在琶音与分解和弦中结束。

2、作品欣赏《瀑布与溪流》,并同时观看九寨沟风情图片。

请同学们在聆听的同时发挥想象,体会所感觉到的意境。然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用美妙的诗句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表达。

3、《日出》。

《日出》是一部游记音乐表现晨曦、鸟鸣、绚丽的山谷和喷薄欲出的太阳,一派阳光灿烂、生机勃勃的大峡谷景象。大鼓柔和的滚奏表现破晓时冉冉升起的太阳,尖锐的短笛仿佛是鸟鸣,接着英国管吹起一段晨曲。

4、作品欣赏。

启迪学生认真体会:这首作品是首游记音乐,乐曲中定音鼓所表现的形象、短笛所代表的形象、以及单件乐器的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不同效果。

5、课堂。

请学生来谈谈比较各种不同效果后的感受:音乐进行有时间上的规律、定音鼓由弱渐强表现太阳渐出、短笛模仿鸟鸣等等。单元总结:本单元意在教导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创造一个绿色的、美丽的地球。

第二单元《西南情韵》。

《阿西里西》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欢快、热情的彝族歌曲声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彝族风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乐元素。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现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对歌曲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二、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红绸、彝族民族服等。

教学过程:

课堂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阶段。

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1、组织学生进行肢体活动节奏型是即兴的,动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

2、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4、对于“彝族”同学们了解多少?

5、教师利用课件梳理有关内容。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省,有十几个支系。

彝族崇尚火,是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

彝族民居、服饰、歌舞、乐器等。

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并分组坐好准备上课。

1、学生随教师打节奏作肢体活动。

2、学生欣赏教师的演唱然后各抒己见。

(彝族啊哩哩载歌载舞的节日欢庆的场面节奏感强欢快热烈…)。

3、学生互相点评。

4、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关彝族风情的知识。

5、聆听教师简介,感受西南风情。

课前几分钟的肢体活动即可以放松师生情绪,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渗透了同学间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探究: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知识:到校园或大自然中细心观察植物茎的特点,推测茎的生长特性,并能自行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细心观察并做好记录,根据接的事实归纳分析茎的向光性。

情感:通过对茎的观察、推测、实验、记录等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起,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品质,在实验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细致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茎的向光性是植物器官受单向光照射所引起的弯曲生长现象。

教学难点:植物茎的生长特点。

教具准备:硬纸盒、白纸、剪刀、小尺子、记录本等。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

教学过程:

一、导入问题:

2、平时生活中你对树枝的生长情况有何发现?

二、观察树枝生长情况。

1、划分小组观察区域。

2、提出观察要求和注意事项:

(1)观察时一定要认真细致;。

(2)要尽量与组员合作观察;。

(3)注意安全;。

(4)不伤害树木。

3、小组活动。

4、活动情况交流,交流以小组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茎的生长有向光特性。

三、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研究茎的向光特性。

1、提问:我们怎样科学合理地观察到茎的生长呢?

3、交流。

4、小组讨论:为了能更有效地研究发现茎的生长特征。应怎样实验效果更好?

5、课外进行实验观察听见。

6、指导做好观察记录表。

四、总结与拓展。

1、整理记录并发现出茎有向光性。

2、农业种植倡导“合理密植”说明了什么科学道理?

3、植物茎的向光特性对植物自身生长有何意义?你有何启发?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全册

1.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利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1.2过程与方法:

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提出问题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产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2掌握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教学难点:

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列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长:8厘米长:6分米长:8厘米长:12米。

宽:4厘米宽:2.5分米宽:4厘米宽:10米。

高:5厘米高:10分米高:4厘米高:1.5米。

2、下列图形是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搭成的。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立方厘米?

3、怎样知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新知探究。

1、长方体的体积。

(1)活动一:

师:郑老师在每个4人小组都放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和一张学习单,下面我们将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首先请看活动要求(课件出示):

a、四人小组合作用12个小正方体摆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b、每摆出一种请在学习单上做好记录,然后再摆下一种;

c、摆完后想想你发现了什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d、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反馈,学生汇报。

生每汇报出一种情况,师在黑板上的表格中板书:

师: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用每行的个数乘以行数,得到一层所含的体积单位数,再乘以层数,就能得到这个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数。

板书:体积=每行个数×行数×层数。

师:刚才同学们用12个小正方体摆出的长方体体积都是12平方厘米的,郑老师刚才也摆了两个,不过体积比你们大多了,但是要看懂郑老师的长方体必须发挥一下你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课件出示)。

你知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填表)。

(2)活动二:

师:四人小组合作,你们能摆出一个体积更大的长方体吗?

预设:长5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生:长宽高,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行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行,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2、下面的长方体,看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并指出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观察上面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

第一个:5=5×1×1。

第二个:15=5×3×1。

第三个:12=3×2×2。

通过上面的关系式,可以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c。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3、正方体的体积。

因为正方体的性质,所有的棱长都相等,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如果用字母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a·a。

a·a·a也可以写作a?,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般写成v=a3。

三、巩固提升。

1、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

v=abh=7×3×3=63(cm?)。

v=a3=4×4×4=64(cm)。

2、求下列长方体的体积。

8×4×5=160(cm3)6×2.5×10=15(dm3)8×4×4=128(cm3)1.5×10×12=180(m3)。

解:v=abh。

=2.9×1×14.7。

=42.63(m?)。

答:这块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0.23=0.2×0.2×0.2。(√)。

(2)5x3=10x。(×)。

(3)一个正方体棱长4分米,它的体积是:43=12(立方分米)。(×)。

(4)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60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分米,长8分米、宽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48÷8÷4=1.5(分米)。

答:它的高是1.5分米。

10×8×6=480(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480立方厘米。

(8×6)+(8×7+6×7)×2=244(平方分米)。

8×6×7=336(立方分米)。

答:制作这个鱼缸共需玻璃244平方分米。这个鱼缸的体积是336立方分米。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3。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明确:逻辑顺序。

二、赏析探究。

1、作者把中国石拱桥介绍得清楚明白,是因为用到了一些说明方法,接下来分小组找一找本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明确(参考):(1)列数字: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通过确凿的数据,准确地说明了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的特点。)。

(2)打比方: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形象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

(3)引用:创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突出了赵州桥构造的奇特。)。

(4)举例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用具体例子作证,显得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5)下定义: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使读者具体直观地认识到联拱石桥的形态特征。)。

2、品味课文语言:下列各句中加粗的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的比较早。

(2)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4)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明确:这些加粗的词不可以去掉,因为它们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然后再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三、感悟抒情。

学了本文,你领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吗?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呢?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一、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识的标志。

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

1、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时间是:1950年10月。

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4、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5、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6、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讨论、归纳。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第4课“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记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后果。

掌握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后果。

能力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二、承上启下: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总路线”

2、各抒己见: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

2、建言献策: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阅读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事例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明,然后再归纳。

4、综合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缺乏…,存在…,忽视…等。)。

5、实例证明: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加上…,使…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6、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然后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学生阅读,勾划出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果:图表说明: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a.领导正确:b.干群积极:

四、小结(失误: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实质;经验教训;调整成就重工业)。

课后反思:

第5课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课程标准】。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的学习,感悟、体验英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与能力:

知道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培养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难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教学步骤】。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八年级物理补充习题答案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课标分析:

1、本条标准是在运用《中国水系图》,了解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最终归宿,能根据我国主要河流的最终归宿判断河流所属的水系,并将其分为外流河和内流河两类。结合《中国内、外流区分布图》,归纳其分布特点。

2、本条标准是分别运用长江和黄河的水系图,了解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其次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理解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利、弊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八年级中国地理下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的内容,在本册书中上承地形、气候,启下水资源。

本节教材从我国的河湖概况、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等三大方面介绍中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对人类的影响,体现了河流在中国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展现了地形、气候及人类活动与河流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

教材在介绍长江、黄河时,采用了例举现实材料的方式,能从实际生活出发,清楚的表现长江、黄河的问题所在。对于课文中所给材料虽然典型,但不够新颖,可适当补充一些近年的相关资料,来让学生意识到河流流域环境岌岌可危。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想开放活跃,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已掌握一定量的世界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基本概况,能从网络、电视、科普书籍等信息渠道,对中国的河流有一定的了解。在中国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学生较为熟练的掌握了学习自然地理的方法,具有一定归纳总结自然地理知识的能力,并能初步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然而,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认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有一定困难,需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根据河流的归宿区分外流河、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运用资料,比较我国南、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利用;感悟它们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5、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知道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与治理的对策,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特征;长江和黄河的开发和利用。难点:长江、黄河开发和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主要分为我国的河湖状况、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三大部分。在学习新课中首先是通过直观材料来激发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兴趣。并围绕内、外流河分布、长江黄河特征及开发利用等核心内容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源于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和合作探究中认识我国的河流的分布特点,及河流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感悟合理利用和保护河流的重要性。每节的课后拓展借助热点问题,引发学生对我国环境的关注,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和关注现实的精神。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是由浅到深,由基础到提高,循序渐进,逐步突破的。

【教学资源】课本、图册、多媒体课件、空白水系图。【教学过程设计】。

-2-。

-3-。

-4-。

-5-。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1、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1、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历史事件是。

3、打退了当时世界最强大的侵略者,巩固了东北国防安全的事件是。

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历史事件是。

5、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历史事件是。

6、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7、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是和。

8、“”结束的标志是。

9、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事件是。

11、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

12、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的事件是。

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历史事件是。

(二)写出下列会议的名称。

1、为新中国成立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会议是。

3、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会议是。

4、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5、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会议是。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1、目的: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典型:安徽凤阳小岗村。

3、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对外开放的措施。

(1)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4)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5)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对城市的改革。

1、时间:从1985年起。

2、重点:国有企业。

3、主要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4、简要概述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概况。你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的得到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城市: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认识:改革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从而证明了改革的正确性。

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还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1987年,邓小平为党的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4、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做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6、邓小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7、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8、,邓小平逝世后,在中共十五大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以世纪》。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9、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提出了实行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5)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0、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1)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3)19,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1、邓小平理论是怎样逐步形成和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4)1992年,党在十四大高度评价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5)年,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体会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蕴含深情的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手法。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学会分析文中人物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培养尊重、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理解作者矛盾的情感。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传统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对于旧历新年的复杂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新年浓浓的节日气氛,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新年景象,通过引导学生讲述过新年的事情,渲染节日气氛,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过年的情景之中。

2、讨论点拨法。对于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矛盾情感,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及作者自身情况探讨。

3、品读鉴赏法。学生通过多次默读和自由朗读体会文中情感,感受节日气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过春节的有关图片或视频)。

师:看到这些画面,你一定不会陌生,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学生一般都知道是春节的景象)。

师:大家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过春节时心情怎样?

(两三个学生谈谈)。

师:确实,说到过节,大家都很兴奋,都很激动。我们中国,过节的习俗由来已久。在过去人们是怎样过节的,他们的心情会和我们一样吗?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林语堂先生去感受感受上世纪30年代他“庆祝旧历元旦”的氛围吧!(打出题目《庆祝旧历元旦》)。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1、文中的“旧历元旦”究竟是什么节日?

2、“旧历元旦”有哪些习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读书,老师用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读后基本上能回答:“旧历元旦”就是现在的春节。文章写到的“穿好的衣服,停止营业,闲逛,赌钱,打锣,放鞭炮,拜客,看戏”“红色春联贴满在每家门上”“街头屋前,到处是爆竹声,充塞着硫磺味”“春联、年夜饭、鞭炮、红蜡烛、福建橘子、清晨拜年”等等,这些景象和我们现在的春节景象基本一样。

三、素养提升。

1、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主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具体是几层不是很重要,但通过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其是否把握文章脉络。分两部分可以,分三部分也可以)。

第一部分(1-3段):总的写过旧历新年的习俗。

第二部分(4-5段:政府及我对旧历新年的态度。

第三部分(6段-末尾):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

(或者:第一部分:(1-5段):总的写过旧历新年的习俗。

第二部分:(6段-末尾):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

2、精读重点段落(6段-末尾),理解作者情感。

(1)文章6段之后具体记叙廿四年过旧历新年的经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勾出表明顺序的标志性词语!

(2)在第5段中作者说“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他真的“失望”了吗?作者过新年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勾出表明作者情感态度的词句!

(4)怎样理解作者过新年时的矛盾纠结的情感?

这一点对于学生应该是一个难点。可以分两步引导学生理解:

a.结合林语堂《纪元旦》一文理解。学生阅读《纪元旦》一文,看看当时作者写此文时的情感。

学生可理解到是作者既想玩耍又想工作,所以内心烦躁矛盾。

——读后不难发现,课文中多次提到“科学”“理智”“守旧”等词句,如“中国政府早已正式废除阴历新年,但阴历新年依然故我,不曾被废除掉。”“我是个极端摩登的人。没有人可以说我守旧。我不懂遵守旧历,而且还喜欢倡行十三个月的年历,每月只有四个星期或二十八天。换句话说,我的观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就是这点科学的骄傲,使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装着庆祝,一点没有真感情。”“科学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旧历,我也答应照办。”“似在嘲笑我的科学理智。那时我的科学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虚空了。”“那不是我的科学意识,一定是另外一个意识”

由此可想,作者写此文一定有深刻的意图,那他究竟要表现什么呢?那就要看看林语堂所处的时代吧!也许会帮助我们理解。

b.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师问:课文写于那一年?(提示学生在《纪元旦》一文中找到写作的时间!)。

写于廿四年(民国二十四),即1935年,当时作者所处的时代是怎样的呢?

老师介绍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国民党政府文化专制主义政策日益加强,在亡国灭种的外患内忧催化下,中国知识界先进分子的民族和民主意识被唤醒了(林语堂就是其中一员)。在五四运动后,即20世纪30-40年代又发生了一个“新启蒙运动”。新启蒙运动倡导自由、理性,主张科学的逻辑思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要求以西方文化代替中国旧有的文化,但是新启蒙运动者则是力求辩证对待中西方文化,他们认为,一种新的文化的出现,是综合了多种不同的文化产生出来的。新启蒙运动是一场民族的科学的民主主义文化运动,运动中对中西方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区别对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辩证的继承,并结合符合中国特色的外来文化,促进了新的文化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它所要造的文化不应该只是毁弃中国传统文化,而接受外来西洋文化,当然更不应该是鼓手中国文化,而拒绝西洋文化;而应该是各种现有文化的一种辩证的或有机的综合。(部分摘选自《20世纪30年代新启蒙运动浅论》)。

课文其实就可见到当时时代的印记:“中国政府早已正式废除阴历新年”“我的观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科学的理智教我不要遵守旧历”。

了解了时代背景,那同学们觉得本文要表明什么思想呢?

(学生探讨发言)。

老师总结归纳:阳春佳节的意味,迫着人喜跃,科学的理智无法镇服心灵深底的荡漾,是应该做理智的动物呢,还是应该做近情的人呢?作者在文中一直矛盾纠结,但最终理智抵制不住节日的浓厚气氛,被周围人们的欢愉所感染而不自觉地沉浸在愉悦之中。可见,我们的民俗文化、传统文化早已深入人心。走进新时代,接受新思想不是要否定旧的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尊重人们的思想情感,尊重传统文化是在20世纪30年代处于新启蒙运动中的作者所要倡导的吧!

(5)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通过作者对人们过旧历元旦的描述,探讨春节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是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因此,传统文化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在现实生活的强劲脉搏里,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我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民俗文化的观念也越来越强,比如,每年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国家要放假,我们的“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都表明我们国家及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的尊重。

3、体会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作者运用有何特点?

表达方式:用了记叙、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抒情等表达方式。(举文中语句说明!)。

特色:记叙:既有概括叙述又有细致描写;

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

抒情:作者情感的抒发多和记叙描写相结合。举具体语句分析!如:

a.五时炒年糕吃,满房是水仙的芳香,我很激烈地感到我像一个罪人。“我不准备过新年”我下了决心说,“晚上我要出去看电影。”

b.“谁给她穿的新衣服?”我责问,心旌显得有点动摇,但还能坚持。

c.六时发现蜡烛台上点起一对大红蜡烛,烛光闪闪,似在嘲笑我的科学理智。那时我的科学理智已很模糊,微弱,虚空了。

d.一时鞭炮声音四起,一阵阵的乒乓声,像向我的意识深处进攻。

e.在一片乒乓声中,我坐下来吃年夜饭,我不自觉的感觉到很愉快。

四。总结:

我们通过作者对过旧历元旦的习俗及自己过旧历元旦过程中的矛盾复杂的心情的描述,感受到了新春佳节浓浓的节日气氛,看到了中国传统习俗及传统文化的魅力,懂得了应该尊重并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二、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周恩来。

(2)共同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2、亚非万隆会议:

(1)召开: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亚非29个国家。

(3)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4)万隆会议中心议题是: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5)会议中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6)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相关范文推荐
  • 12-24 人生目标演讲稿(热门24篇)
    人生如一本精彩的章节,每一页都散发着不同的风采和情感。以下是一些名人的人生总结,他们的经历和智慧或许能够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 12-24 施工保密协议大全(16篇)
    保密协议可以有不同的层级,根据信息的重要性和敏感程度进行分类。下面是一些成功案例中使用的保密协议范文,可供参考和借鉴。披露方(以下简称甲方):代表人:接收方:(
  • 12-24 消防安全演练讲稿(汇总20篇)
    演讲稿能够传达演讲者的观点和思想,提供给听众新的知识和启示。为了提高演讲稿的质量和说服力,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考的范文和写作技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 12-24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论文大全(17篇)
    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注重员工的发展和激励,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观点和建议。(一)市场硬件建设。目前,市场
  • 12-24 高中语文劳动(精选22篇)
    人人都说,大海的胸襟是宽广的,胸怀是坦荡的,人如果当“心烦,有了不顺心的事”就到海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大海可以包容一切,这话真是一点也不假。我们到了海边,看到一
  • 12-24 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规划方案(汇总16篇)
    制定一个好的工作方案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提前预判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通过以下范文的学习,可以了解不同行业和项目的工作方案的不同特点和要求。
  • 12-24 调查实习报告(汇总24篇)
    实习报告的撰写过程中,还需加入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展示对实习工作的理解和体验。如果你正在写实习报告,但不知如何下笔,不妨参考一下下面的实习报告范文。标题应简明扼要
  • 12-24 学生时代励志演讲稿(优秀18篇)
    演讲稿通常以演讲主题为基础,对相关内容进行逻辑梳理和组织,以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学生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六十春秋过,江山万
  • 12-24 比赛领导致辞的串词(优秀13篇)
    比赛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切磋和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不断提升自己。和大家分享一些比赛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助您在关键时刻胜出。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
  • 12-24 班主任老师个人工作计划(优质14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班主任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与学生和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合作。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一: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