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六年级讲评课教案大全(16篇)

六年级讲评课教案大全(16篇)

时间:2023-11-16 09:28:26 作者:GZ才子 六年级讲评课教案大全(16篇)

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中要着重强调和突出的重要知识点、技能和能力。现在就为大家展示一些经典的六年级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

六年级教案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讲评课教案

1、能用方程解决有关的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

1、能自觉用解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2、正确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分数除法运用问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尤其是在解决分数乘除法混合问题时,学生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教材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分数除法问题。因此教学时,我让已经养成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的学生利用这幅主题图做充分预习,然后把所有信息设计成开放式,让学生根据信息大胆找到关系,提出问题,并出示探究指导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样让学生思之有法,学之有据,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馈时,学生会出现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用方程解决此类问题。如果有学生选择用除法计算,要引领学生做好分析,可借助线段图的功能沥青思路。

1、读一读、想一想:p29。

2、写一写、填一填:

操场上有()人参加活动;跳绳的有()人;

踢毽子的有()人;打篮球的有()人;跑步的有()人;

踢足球的有()人。

3、说一说、做一做:

感到认识模糊的与父母和同学说一说,试做名校。

4、质疑:

一、创景激情:

同学们,你们喜欢课外活动么?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课外活动?你们的课外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在课外活动中也能发生数学故事那,今天就让我们这节课进行一次快乐的数学活动好么?(1分钟)。

预习检测:5分钟。

1、判断谁是整体1,说出个数量关系。

(1)书的价钱是钢笔价钱的2/5。

(2)一种书包打九折出售。

(3)参加跳绳的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

2、解方程:

8x=4/75/8x=1/4。

3、前面的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

1、同学们观察很仔细,预习很认真,这些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么?

可能会出现:打篮球的人数是踢足球的4/9等等(随即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会出现:踢足球的有多少人?等等。(随即板书)。

3、同学们你们想解决哪个问题?

选定探究问题,出示探究指导:

独立思考我能行:(3分钟)。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我们提供的哪些条件?

找到整体1,等量关系是什么?

自己尝试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我最棒:

做完后与同座交流列式的根据是什么?(2分钟)。

4、汇报交流。

方程: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提倡)。

除法:可借助线段图理解。

5、探究其余问题。

6、总结方法:

分数应用不算难,

掌握方法是关键;

是、占、比、与、相当于,

后面数量看作1;

知一求几用乘法,

知几求一用方程。

三、运用提高:

生活处处用分数:

1、某月双休日共有9天,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10,这个月有多少天?

四、小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尾小测。(10分钟)略。

六年级教案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标内容标准的设计力求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人的歌声——乐器的演奏——音乐情绪——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的文化内涵,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来编写的。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歌唱姿势要正确;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知道音有长短;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da、dadadada、da(a)、dadada、dadadada、da(aa)、da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六年级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中国有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成全一棵树》的作者奇妙地阐释了这句话,使之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一棵“又细又小,乃至另有一些枯萎”的小树苗,在孩子的经心照料下,茁壮地发展,“比另外树更茂盛、更特立”;一个“一出生腿就残疾了”的孩子,在母亲的经心造就下,走出了一条乐成的人生之路。文章中,两条线索交错着,成为全文情节生长的脉络,使文章布局紧凑,有用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本文寓意深远。读完这个故事,每一位读者的魂魄都市被深深震撼: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活资格而终极高峻特立的树苗的坚固,为那位终于乐成了的残疾男孩儿的自强不断与自大乐观,更为那位玉成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巨大母亲的心。实在,玉成便是爱。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孩子大多自私且依赖性强,缺乏自立的精神。所以,这样一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心理很远。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更需要懂得自强不息、坚强乐观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母爱不仅仅体现在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更重要的是母亲带给我们的成长,对我们成长的“成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3.学会有一定速度的默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成全”的内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同时。

2.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感情,学会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境快乐、健康地生活,学会关爱,学会自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刘若英的歌曲《成全》。成全是所有汉语中有魅力的一个词语。你有过成全别人或被人成全的经历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成全一棵树》。(板书课题)。

二、把握内容,理清思路。

1.自读正音,检查指导。

2.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思考。一位母亲在春天里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栽在门前。这时,她那腿有残疾的小儿子请求母亲种下了一棵被丢弃的快要枯萎的小树苗。(起因)经过在孩子的精心照料下,小树茁壮成长,而母亲也改变了想法,将儿子送到了学校。(经过)许多年过去了,小树成材了,那孩子也取得了成功。(结果)。

【设计意图:既得出结论,又指导方法,为学生的学习迁移打下基础。】。

3.探究线索,理清思路。

《成全一棵树》中,你觉得谁成全了谁?文中的“树”有几层含义?

孩子成全一棵树(明线)母亲成全孩子(暗线)孩子成全自我(板书)文中的“树”一指那棵树,二指那个孩子。

【设计意图:从文章标题入手,既有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又能明晰作者写作的思路。】。

三、研读课文,探究中心。

1.出示中心话题。

孩子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孩子,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课文谈感受,交流心得。

(1)这是一棵差点被夺去生活资格,最终高大挺拔的树。

a.“那树苗是她丢弃的……有一些枯萎。”(开始时,这棵树苗先天条件不好,无人重视,容易被人丢弃。)。

b.“可是不久,那棵树苗……也长成一棵树了。”(小树的生活愿望很顽强)。

c.“小树一天天长大了……赶上了他们。”

“春去秋来,那棵小树……更挺拔。”

“许多年之后,那几棵树已经有一抱粗了。”

(这棵树已彻底摆脱随时被人丢弃的命运,他已是一棵和其他树一样正常,甚至比其他树更高大挺拔的树。)。

(2)这是一个自强不息、乐观自信的孩子。

a.“孩子举着树苗,满眼都是渴求。”

(这棵树苗和他同病相怜,它既是为树苗争取生活资格,也是为自己表达心声。)。

b.“孩子高兴极了……比母亲挖的要大、要深。”

(他深知这瘦小甚至枯萎的树苗,如果赶上或超过其它树苗的话,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外,客观上也需要大地母亲给予更多的爱。)。

c.“孩子小心翼翼……给他浇水”

“孩子经常给小树浇水。”

“上了学的孩子还总是惦记……水塘和树之间。”

(这棵先天不足的树需要他更多的照顾,一如先天残疾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

(孩子既是为小树,也是为自己争取机会,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孩子的自强不息。)。

d.“孩子背着书包……给他一个绰号:阳光。”

(虽然先天残疾,但是他依旧那样阳光,那样自信、乐观。)。

(3)这是一个深爱孩子,懂得成全孩子的母亲。

a.“母亲望着孩子……母亲点点头。”

(母亲懂孩子的心。)。

b.“这棵树能长大吗?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长成一棵大树。”

“这年冬天,母亲做了一项重大决定……让这个孩子进学校。”

(母亲从孩子精心照料小树的行动上看到了孩子那颗自强不息的心,她要给这个孩子机会,就像给那棵小树机会一样。他相信孩子会像小树一样顽强地生长,会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

c.“母亲望着已到中年的儿子……偷偷地喂那棵树哇!”

(母亲当年没有说破秘密,就像当年孩子偷偷地喂那棵树一样,母亲也在偷偷地关爱着孩子。其实,文中的孩子就是小树,母亲成全孩子,就像孩子成全那棵树一样。)。

四、回顾课文,融情入心。

六年级教案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六年级教案

欣赏课件。

“广玉兰花美吗?作者笔下的广玉兰更美!”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感受她的美。”

学生自由读文。

“哪位同学们愿意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广玉兰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发言,教师肯定表扬。

“我们已经对这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觉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给予表扬认可。

1、出示目标,学生学习。

“综合同学们的意见,我们的目标设计大致如下”

(多媒体出示)。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逐步学习,第一个目标完成后每组安排一名同学先汇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其余同学继续进行下一个目标的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2、目标一检查。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后安排一名同学板演。

教师针对学生板书情况,重点指导。

3、目标二检查。

“下面我们要进行朗读的展示,请各组3号同学来比一比,可以选取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两分钟的准备,希继续发挥合作的力量。”

学生读点评。

教师对最优学生给予配音伴读。(多媒体出示)。

“今天我们交流展示了1、2两个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第三个学习目标将为我们下节课交流展示的重点。”

“对下节课的交流展示有什么设想,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再做充分的准备,让我们期待更多的精彩呈现。”

六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六年级教案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科学知识

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重点难点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二、探索和调查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2、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3、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5、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6、学生动手制作。

7、小车进行比赛。

8、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9、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0、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1、讨论交流。

12、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3、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三、回顾和解释

1、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2、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3、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六年级教案

欣赏歌曲《啊,高山》。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1、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听后完成课后练习。

2、小结。

教学随笔:学生学习效率高,演唱歌曲时声音和谐优美。

六年级教案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黑格尔的话: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戏剧是一个民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物。

——黑格尔。

2.中华民族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据可考的就有275个剧种。你知道哪些剧种呢?下面我们来听几段戏曲,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课件播放,学生猜一猜他们分别是什么剧种。)。

3.你能说说戏曲表演有些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4.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了解的这个剧种啊,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比国粹京剧还早400多年,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它就是——藏戏(板书课题,齐读),跟其他剧种相比,藏戏有着怎样的表演特色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5.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读读学习提示,想一想这段话告诉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了解藏戏?(根据回答板书:形成、特色)。

二、读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3.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20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4.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5.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指名读前三自然段。

问号背后的东西?

(强调藏戏的特点,表达强烈的民族的自豪感。)。

3、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课文哪几段具体描写了这三个特点?

2.默读8—20小节,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体会藏戏的面具不但每一种颜色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颜色和形状还非常地夸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的现象啊,难怪作者一开始就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1句。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想想不需要舞台的藏戏简陋到什么程度?从那里体会到?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和那些以精美的舞台与华丽的灯光做背景的其他戏曲比起来,以雪山江河、草原大地为背景,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伴奏,在观众团团围坐下席地而唱的藏戏显得多么质朴、多么大气、多么豪迈啊!齐读17、18小节。难怪作者会这么赞叹—齐读课文第二句话。

5.自由读19、20小节,你还了解到藏戏的什么特点?

6.没有舞台,席地而唱,演出时戴着面具,一部戏一唱就是三五天,这在戏曲表演中是多么独特、多么稀有啊,难怪作者开篇就用了三个排比反问句来表达心中强烈的赞叹和自豪之情(齐读1—3小节)。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这么独具特色的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传说故事呢,(板书:传说)请大家自由读读4—7小节。

文档为doc格式。

六年级教案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六年级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案

“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六年级教案

1、学唱歌曲。

2、了解北京奥运会。

3、通过歌曲的学习,启发学生立志从小锻炼,为国家体育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1、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北京奥运会图片。

2、学唱歌曲。

(1)听录音范唱。

提出问题:歌曲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分段学习歌谱。

(3)解决难点。

(4)学唱歌词。

(5)设计演唱形式。

3、总结。

六年级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3、积累语感,提高语言文字的概括、理解总结、表达能力,以及阅读长篇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充分预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更加喜爱这位“人民艺术家”,激起阅读老舍先生文章的热情。

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写了老舍先生的那些事,从中体会老舍先生的性情及为人。

1、查找有关老舍的资料,阅读更多老舍的文章。

2、布置好预习作业:

a、理清文章脉络,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

b、搜集名人对老舍的评价以及相关故事资料。

一、回忆引入。

生:《我的母亲》、《济南的冬天》、《祥子买车》、《养花》和《母鸡》。

师:我相信这些文章肯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深刻的印象,谁愿意谈一谈哪篇文章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说说理由。

师:从老舍先生的文章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语言幽默,感情真挚,塑造人物鲜活的文学大师。那么在现实中的老舍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大家肯定充满了好奇。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著名文学家汪曾祺先生写的《我了解的老舍先生》。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所学的老舍文章入手,让学生重温老舍先生的文学风采,再引入本课的学习,使得水到渠成。

二、小组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师:请大家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老舍先生的哪些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来将事情概括出来,小组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本文段落虽多,但文章语言平时,内容浅显,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学,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列小标题,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生:指名回答。

师板书:为花操劳、摆杏闻香、交友聚会、为盲艺人谋划生计,解决芝麻酱供应问题。

师:归纳一下这些事件都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老舍先生的?

指名回答。

师板书:生活、工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老舍先生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再读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出示中心话题。

在这一桩桩小事中,你对老舍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哪里让你感触最深?在书的旁边把你的感触写一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次深入阅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语句,让学生在字里行间体会作家老舍的可亲、可爱、可敬。

2、自己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师:通过读课文,相信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更多的,全新的了解,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点:

a、在平淡的生活中做出情趣和美感,是一个懂得生活情趣的人。

(1)为花操劳(第一自然段)。

(2)摆杏闻香(第二自然段)。

(3)收藏画作(第四自然段)。

藏画甚多,多为精品,让等候的客人一边闻杏香,一边欣赏画中精品,他让等候成为一种享受。

(4)交友聚会(第五、六自然段)。

每天下午,来访客人不断,作家、画家……在每年赏菊时节和生日之时都会邀请大家来家中做客,是一个好客之人。

b、老舍先生身上有淳朴的“平民化”的气息。

(1)待人很亲切(第二自然段)。

握手是轻轻的,在客人未来之前,先为客人沏好茶,亲自为客人倒茶,是一个尊重客人的人。

(2)待客豪爽(第六自然段)。

在聚会中,酒是敞开供应,菜亲自掂配,最崇尚老北京风味,将熬白菜视为好东西,从中看出老舍与普通老百姓的待人处世是一样的,拉近了学生与老舍之间的距离,让人感到作家的可亲。

c、在工作中、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态度是可敬的。

(1)为客人亲自倒茶。

(2)为盲艺人的生计谋划(第八自然段)。

组织盲艺人在市文联演唱,并亲自主持,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3)关心百姓生活(第九自然段)。

北京芝麻酱缺货,提案解决芝麻酱的供应问题。

师总结:在平淡的生活中营造丰富的情趣和美感,身为大作家却又淳朴的平民气息,在工作、生活中可敬的处事态度,这位可爱的老舍先生真无愧于“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统领全课。课堂上,教师把全部时间留给学生,促进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体会老舍先生的为人性情。

四、拓展延伸。

1、课下我看见大家都搜集了不少老舍先生的资料,你能结合你的资料来谈谈你的感受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交流中让他们更有广度和深度的去了解老舍,体会老舍。

2、冰心对老舍的评价。

3、作业。

本单元我们共同学习了六篇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我相信在你的心中一定留下了对他的独特印象。课下请大家以“我心中的老舍先生”为题,写出自己的感受。

老舍先生一声写出了很多优秀的文章,课下有机会,大家可以搜集来看看。

设计意图:加深对老舍先生的印象,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多有关老舍先生的文章和材料。

六年级教案

科学概念:通过经历塔的稳定性的探究过程,认识框架铁塔和其他物体稳固不倒的前提因素是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推测——实验、制作和探索——将探索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科学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把探究结果与猜测相比较的重要性。

【】。

将探索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进行反思。

【】。

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

1.教师材料:课件、

2.分组材料:大小不同的塑料瓶。

【】。

一、创设情境,进入探究主题。

1、在生活中你们都见过塔吗?那么在你们的脑海里,塔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

2、情景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做一次导游,我要带领大家去领略一些美丽的风景。(课件展示)参观世界上著名的塔。

3、各位游客,领略了世界名塔的风采,让我们思考一下:这样高大的塔要承受哪些方面力的作用呢?(地震,狂风暴雨…)。

5、你们猜猜,组内讨论讨论。

6、哪一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猜想。(师随机板书)。

二、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1、为了证实你们的猜想是否有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建一座高塔”。

2、为了证实这一些猜测,咱们来做个实验,看,这个塑料瓶瓶口向下放与瓶底向下放,哪个更稳?(出示两个上小下大的同种饮料瓶,分别用瓶口端与瓶底端竖立在演示台上)。

3、你能证明给大家看吗?(生往两个瓶身上吹气,瓶口朝下的倒了。)。

4、我来换一种方法,再试一试.我将底下垫的台板靠近我的那端慢慢地抬起,口朝下的迅速倒下。

5、效果很明显吧,为什么呢?

6、就如刚才大家所言,上小下大放得稳。

7、指着瓶底朝下的瓶,那么你有办法让它更稳吗?

8、加沙子或水的目的是什么?(预测生:让它变重。)。

10、师演示实验.

11、为什么不是整瓶最后到下?

12、你的意思是上面轻下面重比较稳对吧。

三、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及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

1、同学们,想不想也当一次工程师,设计建造一座美丽的塔呢?好,请大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根据我们的猜想,设计并建造一座属于你们自己的塔。让我们比一比谁造的塔又高又稳又美观。

2、在建塔前,咱们一起来学习工程师的细致和严谨,首先思考如下问题,a、有哪些办法让塔更稳,b、怎样建能让塔最高.

3、学生动手建塔,教师随即指导。

(开始汇报)。

4、让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建的塔最坚固,最漂亮。可以怎么检测?

5、把塔放于斜面上测试其稳定性及抗风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验证}。

6、试分析:它的抗风能力与框架结构的高塔相比,谁强?为什么?

四、课件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口头完成。

五、课后拓展。

同学们,看了大家建造的高塔,我深感欣慰。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会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一座真正坚固美观又实用的高塔,有没有信心?我期待那一天早些到来。

6、建高塔。

底部越大越不易倒。

底部越重越不易倒。

框架结构抗风能力更强。

地基陷于地下越多越不易倒。

六年级教案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要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歌曲,《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

1、为歌曲《拉起手》画上换气记号,然后用热情、欢乐、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在理解音乐主题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总结出音乐在旋律上的特点。

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教学过程:

用做游戏的方式来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全体起立,拉起你身边同学得手围成一个圆圈站好,当音乐响起时大家就跟着音乐转圈同事做你喜欢的舞蹈动作好吗?)。

(放歌曲《拉起手》)。

同学们做这个游戏高兴吗?刚刚大家所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请大家回到自己的位置做好,我们开始学习。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拉起手这三个字是怎样理解的呢?

(学生回答)。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一起来感受音乐里所要表达的含义。

(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1、学唱曲调。

注意:歌曲中切分音的节奏、和反复记号。

老师范唱,学生学唱。

完整的将曲调演唱一遍。

2、学唱歌词。

先把歌词有感情的演唱一遍。

老师范唱、学生学唱。

随着伴奏将本首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设问: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

3、表演歌曲。

请全体同学再次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一边舞蹈一边演唱这首歌曲。

4、练习。

请在括号中填写出do音在键盘上的位置。

小结:

伸出我们热情的双手全世界的小朋友手拉手,这样的世界才会是和平的、友好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1-16 运营部个人年终总结大全(18篇)
    个人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是否高效,从而优化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策略。在这里,我们特意整理了几篇个人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员工餐厅:
  • 11-16 税务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优秀20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 11-16 幼儿园大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教案范文(14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开始培养自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时期。幼儿园大班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在课前的了解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都骄傲地捋开袖子向
  • 11-16 女方离婚净身出户协议书(精选18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对交易内容、价格、交货期等各项重要事项进行明确和约束的重要方式。合同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大家了解一份合同协议的基本结构和要素。男方与女方于x年x月
  • 11-16 高利贷合同合法(专业17篇)
    签署合同协议前,双方应当认真阅读并理解协议的各项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侵害。查阅合同协议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行业惯例和最佳实践,避免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 11-16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心得体会(优质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参加这次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活动,是一次给我自己提高自我素
  • 11-16 新疆社会稳定工作总结(优秀18篇)
    总结工作是一种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的表现,我要认真对待每个月的总结。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些写月工作总结的参考,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范文。为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
  • 11-16 幼儿园体育学期计划大全(19篇)
    监督执行:在学期计划执行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监督自己的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计划,确保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这里是一些学期计划的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
  • 11-16 班主任班级工作计划要求(热门14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是针对下一个学年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所做的具体规划和安排。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七:加强学生安全教育,构建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初中生活已颠末去了一个学年了
  • 11-16 电子厂管理工作总结(通用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是否完成、工作进度和品质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工作方向。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一起来学习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