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通用21篇)

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1-04 12:06:26 作者:灵魂曲 四年级角的度量教案(通用21篇)

教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

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学。

(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

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

4、交流评议。

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四、分层练习,及时巩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个,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记作。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

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2、说一说一副三角板各个角的度数、

3、任意画两个角,比一比哪个角大、想知道大多少,要怎么办?

(二)快乐探究。

1、请同学们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什么?

3、小组讨论:怎样测量角的度数?

我知道这样量角的: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重合;

第二步,使量角器的()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即:“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刻度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4、思考:量角器上的内外刻度一样吗?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

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通过预习,我们班学生总结出了新授课的预习方法:“看图文、找信息;看算式、想道理;有想法、记一记;见空白,填上去、”

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有序表达思维的能力,又为学生以后学习应用题奠定了基础、

针对学生当天或近阶段学习的知识,分别布置与之匹配的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或应用性作业,使学生系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品质、如:

富于“生活性”、返璞归真的现实性作业,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在萌动、例如:

2、巧置“趣味性”、呈现新意的实践性作业,使学生新奇中带着探究的愿望,拓展了视野、例如:

(1)“苹果核里有角吗?”请你找一找、

(2)“猫胡子也能当尺子吗?”请你查一查、

(3)1升水是多少千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一测、

3、折射“价值性”,引领应用的应用性作业,让应用意识贯穿于作业之中。例如:

(1)“果汁含量不达10%不能叫果汁饮料”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新课标四年级上《角的度量》教案

1、认识量角器,知道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认识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2、学生经历量角器形成的过程,在一步一步的操作中让学生自主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3、通过判断、比较、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

掌握量角的方法,会读量角器的两圈刻度。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游戏

1、媒体出示一个角,演示角变大、变小。

2、明确角的大小的含义。

3、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1、猜一猜:黑板上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呢?

2、验证:(教师出示材料)

(1)出示一个活动角,用它能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指定一学生上台演示。

(2)出示一些大小一样的小角,用它们能比较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3、小组活动:运用这些大小一样的小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交流反馈:

重点:

(1)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2)小角比的优点。

5、导出量角工具: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工具。

6、初步量角:

(1)试一试:解决用18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时注意的问题。

(2)练一练:用这个半圆工具再量几个角,引出细分,变成180等份。

(1) 认识1的角。

师:为了更加精确的量出角的大小,我们把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个更小的角。这样,就把一个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个小小角,每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2)认识几度的角。

(1) 出示5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2) 出示125的角:这个角多少度?你怎么知道的?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内圈刻度。

(3)出示反方向55的角,这个角又是几度呢?

师引出在180等份的半圆工具上标上外圈刻度。

1、读角的度数专项练习(想想做做4)。

重点:

(1)怎样正确读出一个角的度数。

(2)学生体会应该怎样正确摆量角器。

2、示范量角(突出量角要点)。

3、学生独立量角(想想做做1)。

4、拓展练习: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想想做做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上课之前,我就在想,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为这部分内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顶点和中心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看另一边在量角器上的刻度,还要分清内外刻度,(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所以在教学时,我采取了一些措施:1.上课伊始,我就开门见山向学生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目标,告诉学生,今天学的知识比较难,有没有信心学会,在学生充满信心回答后,他们精神饱满地听课,上课都比较认真,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2.在学生认识量角器时,我多次强调开口朝左,看外圈,开口朝右,看内圈,使学生弄明白在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在什么情况下看内刻度线。3.借助多媒体,演示量角方法,使学生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建立表象。这样,在量角时,大部分学生会自觉地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了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角单位以及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量角方法的其实就是用量角器上知道度数的角与要量的这个角重合,读出的量角器上角的度数就是要量的这个角的度数了。而怎样进行重合学生是容易理解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能很快地读出量角器上大小不同的角上。依据以上的认识,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下面三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课题的引进。这里我创设了让学生画角的情境,从而产生学习量角的需求。

第二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这里又分认识量角器、认识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个层次进行教学。认识量角器时,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有部分学生是具备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有的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我发现量角器最中间有一个点”。“我发现量角器上上下两个数加起来正好是180。”认识1°角时,采用的方法是:(1)出示使学生初步感知1°角的大小的直观图;(2)猜一猜这个角多大;(3)在量角器上找1°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深化理解1°角。通过以上三个环节,学生容易形成1°角的观念,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时,又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在量角器上读出一个角的度数(50),(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52)。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第三个层次是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是可取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学生讲量的方法时也讲得可以。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不对,第二个角大。”

“都错了,两个角一样大。”

课堂内,三种声音响个不停!

“老师,我有办法”,一个学生的手高高的举着!哈哈!我要的答案出现了!

“我用眼睛看。”唉,当头一棒呀!我正犹豫不决。

“可以把两个角剪了下来,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老师,我们用三角尺的一个角分别去比,也能比出来”。

还有学生手高高的举着……。

学生们的发言让我惊叹不已!

看学生们说得差不多了,我想,时机成熟了!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9月21日上午有幸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乌兰浩特市片区联合体(联盟校)间“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先后听了三节《角的度量》,感叹于三个教研团队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听完后我的感受也颇多,下面我将对本节课部分环节谈一些感受。

一、引课环节。

1、兴安一小的李静老师由刚刚结束的大阅兵引出“角”,并顺理成章引出“角的度量”以及度量的工具—量角器,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量角器,并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观察和交流的习惯。

2、而葛根庙中心小学的孙忠伟老师通过“比较两条线段哪条长?长多少?”让学生用直尺量出,再让学生“比一比两个角哪个大?大多少?”学生一眼便看出角2大,但大多少需要用量角器量出,引出角的度量和度量工具量角器。

3、卫东小学的宁伟迪老师课前先出示课标要求,做到让孩子心中有数,设计的很新颖。之后让孩子们回忆角,并说说你心目中的角,板书“顶点、一条边、另一条边”,为之后的教的度量方法打下伏笔。接着出示很多角,任意拿出两个角“比一比哪个角大?大多少?”“要求同桌合作,用三角尺上的角来量一量、比一比”,学生通过汇报得出角2比角1大,但大多少没有测量出来,从而引出量角器。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得出了结论,但对角的选择应该慎重,如果孩子选择的三角尺是30度和45度角的,不就一下量出大多少了嘛。

二、量角器的介绍。

三位老师都是通过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之后通过学生汇报和课件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量角器,相比之下,我个人比较欣赏宁老师的设计,特别是在教学中“任意找到量角器上的一度角”这个问题,使学生更加自由的理解问题,再汇报时适时地追问“为什么这个角是几度角”,顺理成章的让学生明白“几个小格就是几度”。

三、新知的自学环节。

三位老师都设计了自学环节,通过“设计目标和要求—学生自学—小组间讨论与交流—小组汇报”这一系列活动,重新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借鉴。

四、巧设“量角小儿歌”。

三位老师都用心的设计了量角小儿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量角的方法,其中宁老师的小儿歌和板书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起到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李老师和宁老师课始的比角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学生一定的问题和悬念,而在学完本课内容之后再回顾一下比角的准确方法,首尾相呼应,不仅显得结构完整,更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今天所学的角度的重要性。

总之,听完这三节课之后,反思自己的常规教学,在之后的日子里应该更加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充分的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课堂上多给孩子时间和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的教给孩子!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精选】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4课时。

课时教案。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

内容课本38、39页。

教材。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四年级第七册p83―8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教学重点: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教学难点: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学

(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

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

4、交流评议。

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1、填空

量角器是一个xx,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xx。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xx,记作xx。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3.使学生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1、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采用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的精神。

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掌握度、分、秒的进位制,,会作度、分、秒间的单位互化。

教具:

电脑课件、实物投影、量角器.

学具:

量角器需测量的角。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建立角的概念。

(一)引入角(利用课件演示)。

1、从生活中引入;

提问: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2、从射线引入。

提问:

a.我们认识了射线,想从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b.如果从一点出发任意取两条射线,那出现的是什么图形?

(二)认识角,总结角的定义。

3、过渡:角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起看。

(1)、演示:老师在这画上一个点,现在从这点出发引出一条射线,再从这点出发引出第二条射线。

提问:观察从这点引出了几条射线?此时所组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怎样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总结: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要明确组成角的两个条件:

(1)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叫角的边;

(2)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这点叫角的顶点.。

从我们想象圆规两脚张开形成角的过程得到另一个定义:

角的第二定义:角也可以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中的角,可以看做射线oa绕端点0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ob所形成的。我们把oa叫做角的始边,ob叫做角的终边。

4.平角、周角的概念。

5、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顶点、边的作用。

(1)观看角的图形提问:这个点叫什么?这两条射线叫什么(学生边说师边标名称)。

(2)角可以画在本上、黑板上,那角的位置是由谁决定的?

(3)顶点可以确定角的位置,从顶点引出的两条边可以组成一个角。

6、学会用符号表示角。

提问:那么,角的符号是什么?该怎么写,怎么读的呢?(电脑显示)。

(1)可以标上三个大写字母,写作:abc或cba,读作:角abc或角cba.

(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字母b都在中间))。

(2)所以,在只有一个角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写作:b,读作:角b。

(3)为了方便,有时我们还可以标上数字,写作1,读作:角1。

注:区别“”和“”的不同。请同学们指着用学具折出的一个角,训练一下这4种读法。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1、学习角的`度量:

(1)教学生认识量角器。

(2)认识了量角器,那怎样使用它去测量角的度数呢?这部分知识请同学们合作学习。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边学习测量方法边尝试测量。

第一个角,想想有几种方法?

1、要求合作学习探究、测量。

2、反馈汇报:学生边演示边复述过程。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正确的操作过程,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4、归纳概括测量方法(两重合一对)。

(1)用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可与内零度刻度线重合;也可与外零度刻度线重合)。

(3)另一条边所对的角的度数,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三、度、分、秒的进位制及这些单位间的互化。

在测量角时,为了更精细地度量角,有时以度作单位精度还不够,我们引入更的角度单位:分、秒。把1的角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分记作1;把1的角再等分成60份,每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1=(),1=()。

例1将48.32用度、分、秒表示。

解:先把0.32化为分,0.32=600.32=19.2.

再把0.2化为秒,0.2=600.2=12.

所以48.32=481912.

例2把30936用度表示。

解:先把36化为分,36=()36=0.6。

9+0.6=9.6.

再把9.6化为度,

9.6=()9.6=0.16所以30936=30.16.

例3计算;180-(4517+5257)。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课后练习节选。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

请大家回忆一下,今天都学了那些知识,通过学习你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第(三)单元备课时间:任课教师:

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度到抽象。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1.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2、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课型新授执教人备课时间。

分析。

本课时分三个小层次,第一个层次通过实验,直观描述什么是射线和直线,第二个层次,让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三个层次,利用射线的概念给角下定义,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教具。

学具。

准备。

直尺,三角板。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1.认识线段的特征。

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

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

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

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

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

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5.做“练。

小学四年级数学《角的度量》教案

课本。

1、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具体步骤,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并把量得的结果用符号"。"表示。

2、使学生认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计量角的常用单位"度"组织引导:

掌握量角大小的方法。

角的度量。

(一)直观演示,感受新知: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个30的角。

2、请学生上来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请学生上来用可旋转的教具表示一个比黑板上的角还大一些的角。

为什么这个同学表示的角比黑板上的角要大呢?

(因为两条边叉得大)。

4、到底大多少呢?靠肉眼能判断出来吗?

看来只能依靠工具才行。

(二)度量角度,树立印象:

1、认识度量工具。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角度的工具——量角器。

2、观察教师的木制量角器,观察上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量角器应怎样放在角上,才能正确测量呢?请讨论……。

a、顶点对中心。

b、一边对0刻度。

(一边不对0刻度可以吗?稍后的实际测量中可以点一点,以示它的方便与快捷)。

4、现在量角器放在角上(教师黑板上演示),现在角的两边看不见了,该怎么办?

a、拿小一点的量角器。(这儿合适吗?)。

b、延长角的两边。(可以吗?为什么?)。

5、读出这只角的度数。(两个数中应读哪一个数呢?为什么?)。

角1是30度记作30。

即角1=30。

教师说明"。"的表示方法。

1、看书本p53看这个角是几度,填在书本上。

测量以后请想一想:说明什么问题?

(三)实践操作,形成经验:

1、测量p54的试一试题中的两个角是几度。

2、测量p54第1题展开阅读全文。

a、看一看,哪几只角是直角?

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直角都是90度)。

b、再量一量角3与角4。

填空:p54第2题。

3、第54页第3、4题。

(四)小结:

角的测量方法。

角的度量四年级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呢?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呢?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观潮四年级教案

    《观潮》任教版小学第七册22课。这是一片写景为主的散文。作者按时间的推移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把钱塘江描绘得有声有色,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自立行家按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片培养学生预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的好文章。

    1、学生是东风东路小学四年二班的学生

    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询收集资料帮助学习。

    3、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知识面较广,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借助网络的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

    2、学习本科抓住事物的特点的几方面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作方法。

    3、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接受反映能力:

    1、培养学生与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来时的情景,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秒潮水的语句,熟练成诵部分语句。

    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类型媒体内容使用时间媒体的作用媒体使用方法知识理解网络潮的气氛10分创设情景提供观察资源浏览、观察能力应用网络潮的样子特点等15分提供观察资源制作简报浏览、制作情感接受、反应课件潮的壮观2分提供资源、情感渲染演示。

    四年级墨梅教案

    知识与技能:认识“砚”、“乾”、“坤”三个字,了解古诗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理解古诗的意思。

    :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生双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 预设修改或生成情况。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墨梅这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唐代、唐代和元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昌龄、卢纶和王冕。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墨痕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古诗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比如查资料,利用工具书,网上查询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法,池水因此变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几种,如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迹。

    c.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如下:

    (我家洗砚池边的这棵梅树,朵朵花开显出淡淡的墨痕。)

    d.进一步理解。

    这两句诗写了梅的什么特点?

    (突出了它淡淡的彩。)

    e.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淡淡的色彩?(淡墨痕)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读)读至此,产生疑问——难道梅只有这样一个特点吗? 教师点拨后两句: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5)用学习前两句的方法学习后两句。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纯洁的人品,高尚的节操。

    乾坤:天地,人间。

    c.诗句的意思。(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飘散的清香充满天地。)

    d.进一步理解。

    墨梅还有什么特点?(清香的气味)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淡淡的色彩、清香的气味。)作者这样描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首题画诗,是说作者画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艳丽来讨人称赞,而要画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发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情怀。)

    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写出梅花的特点,表现了诗人的情怀?(开头两句,由画面上所画的洗砚池写到了美化淡淡的色彩,联系非常自然,也很有情趣。后两句中突出了墨梅的“清香”作者一语双关,以物喻人,表明了诗人的人品与节操。)

    3.朗读全诗。

    4.总结全诗: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想象诗人在这样的美景里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

    5.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6.总结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请大家回忆我们是怎样学习《墨梅》这首古诗的?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五、作业:

    背诵《墨梅》

    板书设计: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年级教案

    1、指导学生了解这个童话故事是如何编出来的。

    2、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放开胆子说自己心中的故事,表达意思,培养独创才能。

    3、能把想象的童话故事写下来,语句完整、通顺,能较准确用词。

    4、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和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感受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故事,培养认真倾听、主动评价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的魅力及编童话带来的快乐。

    重点

    1、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

    2、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内容比较完整的童话故事。

    难点

    开拓学生思维,习作写得富有想象力,童话故事情节合理。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学生典型的习作例文。

    学生:多多读一些神话和童话故事,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大胆的想象。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打开思路,海阔天空地想

    我们学过《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等神话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吗?仔细想想,人类的想象力太神奇了。正是因为这神奇的想象力,才有了这些美丽的神话。想象有多大胆,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们也去放飞想象,编织我们心中精彩的故事吧。

    二、交流最喜欢的故事人物

    1、出示搜集到的人物。

    (1)今天老师把神话中的人物请到我们的课堂,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逐一展示:盘古、大禹、沉香、后羿、嫦娥、精卫鸟、女娲等神话人物。

    (2)学生谈谈对人物的认识。

    (3)教师小结。

    盘古开辟了天地,并用自身创造了万物;大禹,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沉香,习武练功,翻山越岭,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这些人物都有鲜明个性和特点,因而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2、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

    3、讨论喜欢人物的特点。

    他们的本领大,能呼风唤雨。

    他们都是神仙,女的美丽善良,男的英勇威武。

    他们都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

    他们身上有一种无私无畏、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4、引导学生说会选择跟谁过一天?为什么会选它?(指名回答后、小组互说)

    三、放飞想象,酣畅淋漓地讲

    1、同学们,你们现在都选择了要跟谁过一天,现在有谁愿意把自己和他(她)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引导学生说这一天里会去哪里,会做些什么,会发生什么故事。

    2、生讲,师引导,引导学生把故事讲具体。

    3、同桌交流。

    4、教师深入学生中间巡视,倾听他们的交流,给予适时恰当的激励、点拨。

    四、学生习作

    看到你们说得那么兴奋,你们的故事一定很精彩。你们想不想把你们的变化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讲给老师听?现在拿出纸笔,把你们的故事写下来。写完后交给我们看。写的时候注意要把故事写完整。

    五、佳作引航

    我和卖火柴的小姑娘过一天

    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此时我在大街上走着,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喷香味道。哇,真香!

    墙角下,我看到了一个人,一个熟悉的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长得很漂亮,蜷缩在墙角,冻得直打哆嗦。我关切地问:“你没事吧?”“还好。”小女孩小声地问,“你,你是谁?”“你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呀,卖火柴的小女孩。”说着我把棉袄脱下来递给她。她摆摆手说:“奶奶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她美丽的大眼睛闪着纯洁的光芒。“我,我不冷。”说着帮她穿上,并夸赞说:“瞧,多合身呀!”“谢谢!”她的脸冻得像红苹果。

    突然我听到咕噜一声响,原来是她的肚子饿了。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捂着自己的肚子。我哈哈地笑了,拿出我的蛋糕递给了她。她接过去马上吃起来,突然慢慢抬起头,眼泪顺着漂亮的脸颊流下来,她拉着我的手连声说:“谢谢,谢谢!”

    我猛然想起什么事,对她说:“跟我走吧,去我们的校园游玩吧!”小女孩信任地点了点头。

    我拉着她飞向我们的学校,向同学们介绍她并和我们一起上课。

    她和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快乐幸福地生活了一天……

    点评:这篇习作发挥想象,走进童话世界里,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摆脱痛哭,又带着她来到幸福快乐的现实世界里度过一天。描写抓住细节,细腻传情,文字里涌现出浓浓的爱意,给人满心的温暖和芳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2、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别人交换意见,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的兴趣。

    难点

    培养学生读童话、写童话的兴趣,感受童话的魅力及编童话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教师示范修改,领会修改方法

    1、激发修改兴趣。

    2、出示修改要求:想不想给自己打分呢?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要求?请看大屏幕:

    习作自评要求:

    (1)语句通顺,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敢于大胆想象。

    (2)语句通顺、生动;能把故事写清楚,写明白,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想象丰富。

    3、教师示范修改。

    (1)实物投影出示学生习作例文。

    (2)按照字、词、句、段、篇的顺序依次当面进行修改。

    二、修改作文,分享成功的喜悦

    1、“文章不厌百回改。”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好的习作按照习作提示检查一下,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进行独立修改,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标点使用是否正确,是否有错别字。

    2、自主修改习作,培养修改能力。

    3、把自己的习作跟你的学习伙伴交换一下,或者读给你的好朋友听一听,互相提一提修改意见。

    4、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情节是否具体等方面评改。)

    5、班级交流。

    三、教师激励学生,继续完善习作

    1、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根据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刚才同学间的汇报,在原文上修改。

    2、自主交流习作修改体会。

    3、教师面批面改,提高效率。

    4、誊写习作。(要求书写工整,注意格式)

    5、优秀习作或优美片段赏读。

    四年级教案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算器

    做第1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简算方法。

    做第3题:小组活动: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让学生独立完成,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再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解决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四年级教案

    科学概念: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一、导入。

    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三、课后作业。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红旗招展的时候,你估计可能刮的是(3)级风。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板书:既??又??)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独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

    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学习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来该画什么了?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

    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

    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学重复了。

    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列算式了吗?三、问题拓展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生:3名,1名。

    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生:5名。

    师:为什么?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全了,并说一说。

    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

    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获奖的情况。

    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

    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件展示)。

    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课件出示如下)学习之星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

    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在小卷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六、课堂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

    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

    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和解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教案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看懂图意,知道图中都有谁在干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理解课文内容,从溪水由清变浑,想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3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生:我知道了那条溪水又清又凉。

    师:对。(并相机板书)

    师: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大象和野猪拔树比赛,它们在比谁的力气大。

    生:我知道那条溪水后来又变浑了。

    生:我知道小兔子不让大象和野猪拔树,这样水会变浑的。

    生:我知道大象的鼻子堵了,野猪变成了泥猪。

    生:我知道大象和野猪还栽树。

    生:(异口同声)有!

    生:为什么清清的溪水会变黄呢?后来又怎么变清了?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把你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行吗?(师写 ?清——黄——清)

    师:谁还有问题?

    生:什么叫不解地 问?

    生:什么叫毁掉呢?

    生:什么叫胜负?

    (当一生提出这一问题时,有另一小组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就是输赢)

    师:你的理解很正确,你明白了吗?

    生:为什么说毁了树林就是毁了小溪?

    生:大象的鼻子为什么堵了?野猪怎么变成泥猪了?

    生:为什么溪水唱着歌向前流呢?

    师: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把它写在了黑板上,我们就把第一问题(?清——黄——清)作为中心问题。我们各个小组围绕这一问题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这一问题弄懂了,其他的问题也就容易了,开始自学吧!

    (这时,各个小组的学生开始合作学习,气氛相当热烈,教师巡视指导,大约10分钟)

    师:好了,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汇报你们的自学结果好吗?

    生:(齐声说)好!

    师:是啊!这又清又凉的溪水为什么变黄了呢?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

    微机出示图一:同学们看,大象和野猪正在干什么?仔细观察它俩的动作神态,想象一下它们可能说什么?同桌之间边表演边说。

    生:(相当活跃)同桌之间边表演边模仿大象和野猪的声音。

    师:同学们的表演可真生动呀!谁愿到前边来表演给同学们看。

    (此时学生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话音刚落就有两名学生跑了上来)

    生一和生二边模仿它们的动作边说

    生一(大象):“嘿嘿,一、二、三,我一定能拔下这棵大树,证明我比你力气大。”

    生二(野猪)眼珠瞪圆了说:“别看你鼻子长,我用尽全身的力气,哎一哎,使劲,加油,加油,我能行!”他们的表演滑稽可爱,语言有趣。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俩鼓掌、喝彩。

    师:正当它俩拔得起劲时,被小兔看见了,小兔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大家读一读第4自然段。

    生各自读。

    师:谁来读?

    生:读。

    师:大象和野猪又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野猪和大象的话?

    生:读。

    师:听了大象和野猪的话,小兔子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生:很生气。

    生:很气愤。

    生:气极了,觉得它俩不应该用拔树来比力气。

    师:那它气愤地说了什么?(微机出示)

    “比力气,你们毁掉了树林,也毁了小溪。”

    师:谁用气愤的语气读?

    生:读。

    师示范读

    生练读。

    生:“不解地问————这和小溪有什么关系?”

    师:那什么叫“不解地问”呢?

    生:就是不明白地问。

    生:就是在不知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问。

    师:对,为什么说毁掉了树林,也毁掉了小溪呢?

    针对这一问题,小组中再进行认真的讨论。

    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大约3分钟)

    师:谁来谈谈你的看法。

    生:因为树拔了,土就松了,下雨时,土就流到了小溪里。

    生:我认为树拔了,远处的土和沙就刮到了小溪里。

    师:对,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大树长着时,土被树根牢牢地抓住了,现在拔掉以后,土就开始变得松软,当下雨时就会造成水土的流失,泥沙随雨水流入溪水中,溪水也就变浑浊了。(相机板书 拔掉——浑)

    师:小兔子听了野猪和大象的话,心情怎样了?

    生:很生气。

    生:生气极了。

    师:那我们试看读一读,读出那种生气的语气。

    生:读。

    师:示范读。

    生:齐读。

    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对他俩说什么?

    生:我想对他们说,你们难道不知道你俩做错了吗?

    生:我太生气了,你们两个的行为太可耻了。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读4—8段,小组事四人为一组先读。

    生开始在小组中练读。

    师:哪个小组愿意读给大家听。(指一小组读)

    生:读。

    师:他们读得好不好?

    生:(齐声说)好!

    师:让我们掌声鼓励一下。

    生:现在我明白了是溪水变浑了,水里的泥沙赌住了大象的鼻子。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大象鼻子赌了以后会怎么样?

    生:它一定出不上气来。

    生:它一定会很难受。

    生:大象一定说:“真难受呀!我真后悔呀!”

    师:野猪变成了泥猪,它会怎么想呢?

    生:哎呀!好可怜呀!我现在是又脏又丑呀!

    师:它俩真是狼狈极了,从哪儿可以看出它俩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呢?(微机出示图)

    师:同学们看它俩正在干什么?

    生:它俩正把一棵棵小树苗栽好了

    四年级数学教案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目标: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四年级教案

    1、认识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美感.

    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预习探究

    (一)引入新课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

    2、解题,了解作者:《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山景物记》,作者碧野.(简介作者)

    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合作交流

    (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2、引导阅读:

    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让学生议论,然后交流)

    (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用笔在书本上做出标记)

    品读体验

    (四)细品语言文字,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引导学生从描写景物形态、描绘声音、描绘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感觉上去找比喻句、体会精妙之处.

    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巩固延伸

    (五)小练笔:练习写景状物作文,要求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校园的早晨、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能抓住景物的特征.

    相关范文推荐
    • 11-04 教师推进作风建设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写教师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总结经验,还可以提升教师的自我认知和专业素养。下面是一些教师心得体会的示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加强作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
    • 11-04 制药企业年度工作总结(汇总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个人或团队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面对困难形势,我们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
    • 11-04 美术课代表申请书(实用13篇)
      申请书是展示自己能力和潜力的重要材料,因此需要认真对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参考。尊敬的领导:我自20xx年xx月x
    • 11-04 小学教师二年级工作总结(汇总17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自己在教育教学、学科建设、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 11-04 作风典型案例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7篇)
      写心得体会的同时,要注重对问题的总结和分析,找出改进自己的方法和途径。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有所帮助和启发。作风是干部的重要品
    • 11-04 学习雷达技术的心得体会和方法(实用20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自己在各个方面有所提高,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写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欢迎参考以下范文。学习,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衡。不能说
    • 11-04 开学典礼教师发言串词(模板19篇)
      开学典礼是学校向全体师生展示学校的风采和形象的重要机会。希望以下这些开学典礼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
    • 11-04 退货赔偿协议(精选16篇)
      合同协议是双方遵守和约束一项交易的法律文件,它具有法律效力。下面是一些关于合同协议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甲、乙双方就于20xx年5月13日发生的.医疗过
    • 11-04 志愿者的心得体会及收获(专业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成长轨迹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提升。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例子,希望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
    • 11-04 团支部学党史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需要主动思考、深入思考,可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提高自己的见识。第一段:介绍团支部的背景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