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五年级第二周第二课时教案(优秀22篇)

五年级第二周第二课时教案(优秀22篇)

时间:2023-11-25 07:08:35 作者:FS文字使者 五年级第二周第二课时教案(优秀22篇)

教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五年级教案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第二周第三课时教案

陈庄镇中心小学“问题导学”教案专用科目:数学上课时间:年月日班级五年级班主备人王志翠二备人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课题:正方体的认识第二课时项目主备二备学习目标1、知识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认识正方体的棱长。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3、情感培养(习惯培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重难点重点:正方体的特征。难点:建立正方体的空间观念。问题预设(任务要求等)教师点拨、总结等(一)复习导入:引导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接着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教师板书课题“正方体的认识”)问题提出(一):正方体有什么特征?(二)、探就新知: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拿一个正方体的物品来观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2、剪下附页2的图样做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厘米?学生独立观察,动手操作,组内汇报交流。问题提出(二):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问题导学:1、小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2、对应知识点练习:判断。a、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b、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不是长方体就是正方体。()c、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d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三)、巩固练习:1、练习五第2题。(训练意图:巩固正方体的.特征。)2、练习五的第8、9题。(训练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巩固正方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4、从生活中找一个正方体包装箱,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归纳总结: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有6个面,6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完全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长方体小结:正方体具备长方体所有的特征,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测量、讨论、交流,又认识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有6个面,6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完全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认识正方体的有6个面,6个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12条棱的长度完全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后反思

五年级语文第二课时教案模板

时)。

教材简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精读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学情分析:

由于文本的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花生这种植物的生长特点又不太熟悉,所以前应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相关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父亲说的话是本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目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落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重点)。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难点)。

教学过程:

一、回忆文内容,导入新。、谈话导入,板书题,指导“落”字的写法,齐读题。

2、回忆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板书:种、收、吃、议)。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复习旧知,巩固第一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过渡:上节我们已经学习了种花生和收花生的相关部分,这节让我们走进作者家,看看他们是怎样议花生的?、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议花生部分,看看他们议论了花生的什么?边读边勾画相关词句。(学生读书)。

2、指名汇报,引导到读父亲的话。

3、理解父亲说的话。

(1)理解可贵的意思,花生的哪一样最可贵?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花生的特点来,生谈体会。

(2)父亲说花生的可贵之处,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先提到另外三种水果?总结出“对比”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可贵一词后面的冒号,理解冒号在这段中的作用。

(4)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此段,将花生的可贵之处记在心里。

(1)引导学生读父亲接下来说的话,谈体会。

(2)作者明白了父亲的话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作者说的那段话,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的意思。谈对这一段话的体会,老师小结。

(4)再读作者的话。

三、拓展延伸。

1、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落花生这样的人?学生举例,说明理由。

2、补充许地山的资料,学生自读,谈谈想法。

3、理解文最后一句话中的“印”字,再读作者的话,读出印的很深的感觉。

【设计意图:从文中走出来,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感悟应该怎样做人。

四、总结。

1、揭示本文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2、总结谈话。

【设计意图:总结写作方法,学习作者写法,运用于习作之中。

板书设计:

1、落花生(借物喻人)。

种、收、吃、议。

可贵------做人。

五年级《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58页及练习十第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会根据平移次数推算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后该图形覆盖的总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和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感受规律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平移,根据这两个方向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思考片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参观老师的家谈话引入,自然亲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习题的设计既能起到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为学习本课新知铺垫的作用,又能在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难题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例2。

1、引出例2:(多媒体出示例2)。

2、理解题意。

问: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特别注意理解“任意一个位置”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在此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理解题目的意思有助于下一步解决问题。)。

3、动手操作。

那共有多少种贴法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尝试一下。先独立思考,有答案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同学或小组可以看看老师给你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怎样贴,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2)沿这面墙的长贴一行有多少种贴法?沿这面墙的宽贴一列呢?

(3)一共有多少种贴法,与沿这面墙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种贴法是什么关系?

4、交流汇报。学生利用实物投影仪边汇报边演示。

5、小结规律。(利用课件边演示边小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难点突破之处。让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难点,在操作中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在解决问题时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利用上节课学习的规律计算出行列的贴法总数,结合学生的解说及多媒体的演示理解行的贴法乘列的贴法就是一共的贴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小试牛刀。

(一)书p58试一试。

1、提出问题:

2、指名1生交流:明确先算长里的贴法和宽里的贴法。

3、学生试算后全班交流。

(多媒体演示:将凸字型补成长方形)明确:其实我们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把它当作长方形来思考。

问题1:长里的贴法怎样算呢?(板书依次出示:8-3+1=6)。

追问:为什么8要-3?

问题2:宽里的贴法呢?为什么6要-2?(板书依次出示:6-2+1=5)(板书依次出示:6×5=30种)。

4、小结:刚才的图案已经不再是一个正方形了,而在平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形。

(二)补充题。

3、学生试练。

(三)引导总结。

刚才我们把四块瓷砖组成正方形、凸字型、还有十字型的图案,贴在了同一面墙上,为什么他们的贴法不同?(因为形状不同、面积不同)也就是图案所占的长和宽不同,那么,长里的贴法和宽里的贴法也就不同,最后算出一共的贴法也就不一样了。

(四)谈话引发思考。

如果我们在这中间再添上一块砖,变成5块砖又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贴法呢?为什么?(虽然增加一块并没有改变图案所占的长和宽,因此长里的贴法、宽里的贴法都不会改变,一共的贴法也就不变)。

(设计意图:这一组练习的设计是很有意思的,与例题紧紧相扣,进行了一个很强烈的对比,能让学生很清楚的理解:计算一共的贴法不能只看图案所占的格子数,要先把不规则的图案看成规则的图案,分别算出行列的贴法总数后再相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规律,提高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智力冲浪。

(一)练习十第3题。

1、谈话引出数表,明确题目背景。

师:如果把这十字型的框架一道数表中,最多能框住几个数?(5个)这就是一张由1-50,这50个数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的数表。

2、算一算,明确关系:中间数×5=和同桌合作,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全班交流求和方法)。

3、利用关系,根据和180、100框数:

师:如果告诉你5个数的和你知道这个十字型应放在什么位置吗?(出示问题2)个别回答。

4、问题:用这个十字型一共能框出多少个不同的和?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得?

5、想一想:框出5个数的和最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二)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

(设计意图:学生对规律的运用已经非常熟练了,在此时让学生运用例题里的思想方法和认识的规律,解决日常生活、数学游戏中的实际问题是最为合适的。第一个题有两类问题,一类是用“十”字形的框在数表里每次框出5个数,一共有多少种框法。解决这类问题前面学生已有经验。另一类问题是研究每次框出的5个数的和与中间数的关系,只要通过几次框数活动,就能发现规律。而第二个题与前面的习题有所不同,之前都是在格子里算出规律,而这里是出现的是点子图。解题时可以先把它看成9列5行的格子图,也可以直接把点看成格来计算。这样的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四十分钟很短暂,在这四十分钟里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反思学习的过程,积累学习的经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年级第五周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五周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瑶族舞曲》教学目标:1、聆听《瑶族舞曲》,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2、能用乐器演奏部分音乐主题,并能自选主题填词演唱。教学重、难点:体会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情绪,参与音乐实践。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竖笛、钢琴等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播放乐曲《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演奏)学生听音乐进教室。营造气氛,稳定情绪,作好铺垫。二、导入新课刚才播放的是由民族管弦乐演奏的乐曲《瑶族舞曲》,旋律优美动听。说到瑶族,你能否说一说你对它的认识呢?学生讨论并回答。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好的欣赏乐曲。三、欣赏教学1、播放《瑶族舞曲》(扬琴与乐队)2、提问:乐曲的基本情绪如何?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有几个音乐主题?3、师总结1、聆听2、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及主题。4、出示乐曲的两个音乐主题:主题a、主题b、5、再次聆听主题a、b在曲中的演奏。思考:这两个主题表现了怎样的音乐形象?4、请学生唱一唱。用竖笛吹一吹。5、学生聆听,进行联想并回答。通过演唱及演奏熟悉音乐主题,进行音乐形象的联想,进一步了解乐曲。6、根据你对作品的理解,自选主题填词演唱。7、组织学生表演。6、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填词,排演。7、展示作品,学生表演。将欣赏、体验、创作融于一体,在实践中理解、表现音乐。四、总结1、将本单元的欣赏曲目编上序号,填到与其相关的中国分省(区)地图中去。2、将西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作比较,说说它们的差异有哪些?3、课堂小结4、播放歌曲《阿西里西》1、作实践与创造第四题。2、讨论、比较后分析总结。3、唱着歌曲走出教室。通过总结,加深感受。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在集体中成长》第二课时教案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习交流。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平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习交流。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平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五、总结提高。

五年级第一周第二课时教案

1.检查全诗背诵。

2.讨论分析艺术特色。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全诗的背诵情况。

1.提问个别学生全篇背诵,也可个别提问后两段的背诵,注意纠正字音和音节,特别是应读出气势来。

2.全班齐读,发现个别读不熟的,或没背下来的,再重新个别抽查,争取让学生全都背下来。

二、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这首诗有什么突出的艺术特色,由各小组负责同学归纳学生的发言分为几条,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最后由教师总结,明确:

1.大胆的夸张。

在本诗中,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使蜀地山川的雄伟奇险得到了充分体现。写蜀道的艰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的高峻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写急流瀑布是“飞湍瀑流争喧豗,崖转石万壑雷”。写到蜀地的历史则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写到人的惊恐则是“使人听此凋朱颜!”无论是写山写水写情写事,都运用了艺术的夸张。这些夸张的艺术手法,使山水形象的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以强烈而深刻的感受。果真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吗?果真是山高可以回日吗?蜀道之难果真是“难于上青天”吗?现实生活中当然是不存在这种情形的。这就是艺术的夸张。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形象、面貌,会在夸张这个放大镜里,得到非常鲜明、突出和生动的表现。

2.奇特的想像。

想像,是艺术构思的灵魂,是形象赖以表现的基本方法。本诗作者的想像力是非常奇特的,不是一般的艺术想像,而是纵横变幻、层出不穷、出人意外的。“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多么惊人的想像!为了说明山的高大,他的想像里会出现“六龙回日”,把太阳和高山联系了起来。有时诗人是“心游万仞”,站立在群山之上:“连峰去天不盈尺。”有时他又“思接千载”,回到了悠久遥远的历史岁月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他的想像忽而在高山,忽而在深谷,忽而想到月夜,忽而想到白昼。他的想像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无拘无束,无所不到的。正是借助这种丰富、自由而又奇特的艺术想像,诗人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适合于表现蜀道山川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六龙回日、黄鹤之飞等等生活现象,并且把它们组织在自己的诗篇中,以表现主题,使自己的诗篇产生了一种神奇飞腾的气势。

3.强烈的感情。

《蜀道难》从头到尾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一种赞叹惊异的情绪。一开始,“噫吁,危乎高哉!”这一声惊叹便强烈地震撼着人心。全诗在每一段具体描绘之后,都有一些单独抒发主观感受情绪的句子。这些表示惊叹的句子,因为它们都是紧接具体描绘之后的诗人的具体感受,所以能在读者的心灵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加强了读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感受。另外,即使是那些具体描绘也是在强烈的情绪之下进行的,我们读“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这些诗句时,会感到有一种磅礴的气势和强烈的感情力量冲击和震荡着我们。这种感情是产生于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而又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因此,自然景物就被涂染上了诗人的感情色彩,而诗人的主观情绪也就获得了鲜明的形象性。情与景达到了高度统一。

4.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

《蜀道难》是乐府古题,这种诗歌体裁不要求有固定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等。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自由采取适当的语言形式。李白充分运用了这一体裁的特点,使诗的语言形式更加自由活泼。全诗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长短错落不齐,这是为内容所要求的。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奔放畅达,蜀道的高山险川被夸张地表现出来。后半部分写到剑阁的险恶环境时,多用四字短句,跳荡有力,惊恐的情绪在这种语言节奏中得以表现。语言形式的变化多端,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绪服务的。诗人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必须有这种纵横崛崎的语言形式;平平仄仄千句一律的句子形式,不足以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在情绪。

三、再听《蜀道难》全诗配乐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加深理解。

四、布置作业。

1.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2.第三题的第4小题,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课下讨论。

文档为doc格式。

五年级《望月》第二课时的教案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散文,融散文、诗歌、童话三个独特的视角为一体。课文以月亮与人的关系为主线,用生动的笔调书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激发学生爱月的情怀,可以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让学生明白“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的道理。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版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又鉴于本文所在的主题单元——人与自然,在设计上我力求营造出望月的情境,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感悟,感受到自然事物的美好和情趣,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望月的美好意境。

【教学目标】。

1.紧扣意境优美的语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表达效果。

2.品读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展开想象,尝试练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读小外甥独特、充满童趣的幻想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展开想象,尝试练笔。

教学难点:紧扣意境优美的语句,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及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回顾“江中月”,创设情境。

1.板书课题。

2.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3.听写第二自然段,并对照校对。

二、沐浴“诗中月”,体悟诗情。

1.默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什么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2.师生对诗,体悟诗人的情怀。

3.一咏三叹,回扣文本。

三、放飞“心中月”,迁移创作。

1.再读3-20自然段,说说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2.出示:

“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我们通常把月亮比作什么?比较平常的比喻和小外甥的比喻,感受小外甥幻想的独特。

4.化文为诗,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小外甥那美妙的幻想。

5.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

6.出示月亮图片,模仿小外甥的幻想,尝试练笔。

7.交流体会,引读课文。

(1)月亮是那么美妙,他在作者的眼中是这样的:(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2)望月,赛诗,诗中有月,月中有情。(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3)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

(4)而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8.回顾“诗中月”,师生共悟。

四、延伸“望月情”,作业引航。

1.尝试写作:在一个有月亮的夜晚,静静地望月,细细地感受,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创作属于你的“心中月”。

2.积累写月亮的诗句,可能的话开个“诗月千年”的朗诵会。

【板书设计】。

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五年级第二周第二课时教案3月2日星期三

教学目的:

1、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2、分析主人公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请一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层次,把握内容。(目标1)(16分钟)。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周处()三横或说()蛟()蹉跎()彰()。

(2).根据文义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蚊。

(备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教师要给予这方面的指导。

2、请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周处为害乡里,与蚊、虎并为“三害”。

第二层:周处斩虎击蚊三日未归,见百姓更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第三层:周处勇于改过,走访名人,遂改励。

(备学生)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抽查回答。只要划分准确,大意概括了要点即可,无须统一答案。

四、思考讨论,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目标2)(22分钟)。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

3、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备学生)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做题能力。

板书:

少年周处。

为害乡里(略写)}。

杀虎轨蛟(详写)改过自新。

自寻二陆(详写)。

五、小结(目标3)(1分钟)。

周处是一个能接受批评,用语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解释,翻译全文。(a)。

2、写一篇读后感。(b)。

3、把自己有否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有否犯错的事情告诉同学。(c)。

七、说课精要: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应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理解,自己体会。

八、教学后记:

五年级第五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按“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按课文的内容进行说话。

4、能体会山里孩子童年的勤劳。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的读书方法学习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和《背篼》这篇课文的生词,我们知道,背篼光从外表看,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它对山里的小朋友来说,是好伙伴,好朋友,给山里的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生活乐趣,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还是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边听边想象画面,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2、学生谈想到的画面。

3、朗读、背诵。

三、明确学习方法。

2、这一单元的学习提示教给我们什么读书方法?

四、学习重点词句。

1、什么叫重点词句?

2、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是哪一句?

3、自由朗读这句话,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4、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背篼里怎么盛得下童年?)。

5、用赞扬的.语气读这句话。

五、学习2-7小节。

1、我们已经找出了重点词句,该怎样做才能深入理解课文呢?

出示:

(1)想想课文中哪些具体事例是表达重点词句的意思的。

(2)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3)围绕重点词句想想,课文主要给我们什么启发。

2、学习5、6小节。

(1)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将体现山里孩子勤劳的具体事例划下来,待会儿请这样回答:勤劳体现在_________上。

(2)学生自学,回答。

(3)按句式回答:“勤劳不仅体现在()上,还体现在()和()上,更体现在()的想法上。

(4)说说理由,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山里孩子的勤劳。

(5)体会采药的辛苦。

(6)指名朗读背诵。

3、学习第7小节。

学得真不错,就这样学,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1)指名读第7小节,找找“()是勤劳的象征”

(2)谁来做做撩起围裙一角,揩去脸上汗水和泥渍的动作。

(3)妈妈给孩子擦汗,孩子的表情怎样?

(4)你能说说他仿佛在说什么?

(5)老师这儿有三种答案,想想,哪一种是山里孩子的回答。

a、“妈妈,瞧我多能干!”b、“妈妈,我的柴够您烧一阵子了,明天可以不上山了吧?c、“妈、我不累,您放心!”

(6)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还有哪一段写到了妈妈,指名读。

(2)想想妈妈怎么呼唤?

(3)真是妈妈的手臂吗?是什么?用什么比作什么?

(4)朗读。

5、学习第5小节。

(1)引读。

(2)学生表演,教师朗读。

(3)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背诵。

6、学习第2小节。

(1)听音乐。(流水声、鸟鸣声)。

(2)谁能把听到的音乐说出来。

(3)比较句子,朗读指导。

小溪在哗哗地流着。

小溪在说着悄悄话。

小鸟在树上叫着。

小鸟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4)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情感。

(5)再次朗读,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六、谈启发。

1、回忆刚才学习的过程,看是否按“单元学习提示”的要求来学习。

3、朗读诗:《山娃子》。

归来了,山娃子,

带着一身的汗水、泥渍,

带着一路的雨露、晚霞,

归来了。

大山是您童年的天地,

山风、小溪、鸟儿,是您亲密的伙伴。

蜿蜒的山道,

是您梦的小径。

沉甸甸的背篼,

是您理想的翅膀。

哦,山娃子,

背篼里盛着一座大山,

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桥》第二课时教案人教实验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单元主题导入,激发兴趣。

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有许多美的东西,例如:我们的祖国有让我们引以为豪的锦绣山河;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当然还有许多我们不太了解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我们第八单元的专题是“异国风情”,今天我们去的第一站是德国,你们一定想了解它的民俗风情吧。(学生交流资料)。

德国有迷人的蓝色多瑙河,梦幻般的莱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等,是一个极富魅力的旅游城市。今天,我们和曾在德国留学十年的季羡林先生一起去德国游览,感受那独特的景色和风俗习惯。

二、出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从中读出学习方法。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理解了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发与教育。

从目标中你读懂了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抓住典型句子,联系上下文中的相关语句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积累。再联系生活实际加深感悟,受到启发与教育。)。

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指名学生合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作者回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的德国人爱花和养花的与众不同,以及时隔几十年后再次来德国看到的美丽依旧的情景。)。

2、浏览全文,找出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出示句子读)。

问题引导:

(1)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请联系上下文理解)。

(2)理解“耐人寻味”。

3、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交流内容: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里的时候,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师引读:德国是个爱花的民族,但他们种花却是为给别人看,这就是--读--生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过渡:大家知道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德国人种花有何独到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感受绮丽景色,积累优美语句。

四、感受绮丽景色、奇特民族,积累优美语句。

1、感受奇特民族。

请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相关的答案。读一读,谈谈感受。

(1)相机出示重点句: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2)学生谈感受。

(3)师引读:爱花却把最美的花给别人欣赏,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精神!也就是--读--生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而在德国人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你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了?(莞尔一笑,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引读--看来,这成了德国民族的一种境界,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民族!

2、感受绮丽景色。

作者看到了一种怎样绮丽的景色呢?

相机出示重点句子:走过如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找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想象情景。

(2)交流看到的情景,有感情朗读课文。生评师评。(围绕花多、花美、爱花之真切谈)。

(3)一分钟记忆,

(4)检测:填空练习。

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侯(),走在街上的时候(),这真是()的境界呀!

(5)联系上下文理解“耐人寻味”

人们走在这样的街道上,看到自己种的鲜花被别人欣赏,不由得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像这种引起人们思考,值得人们回味的情形,我们可以称它为()。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也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的表现的,举例说说。(轮流值日打扫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等)。

小结: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小练习:加关联词语。

()“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实现“人人为我”的高尚境界。

六、升华情感,发出倡议。

其实这种境界,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在举国上下迎接奥运、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上,留下你精彩的一笔吧!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七、整理板书,总结写法。

六、拓展阅读《剪掉一半的窗帘》。

很多去过欧洲的人,都会说那里如童话一般的美丽。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琢磨欧洲如此美丽的原因。直至有人告诉我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对其中的原因有所领悟。

在德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家家的窗帘都做得很短,只遮住了玻璃窗的一半,下面一半就这么空着,所以看上去好像是把好端端的窗帘剪掉了一半。这跟通常情况下国人喜欢把窗帘做成落地的截然不同,很让人费解。

有一天我们终于向一位德国的女主人发问:“为什么要把窗帘做成‘半吊子’的模样?”

“这样可以更好地欣赏摆在窗台上的花呀。”

“拉上窗帘,你不是照样可以欣赏窗台上的花?”

“可是室外路过的行人就看不到了。”

那位德国女主人的回答是不经意的,却使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看到了在我们身上日渐消失的一种美丽的境界--窗台上的花不仅是给自己看的,也是给大家看的;窗台上的花美化了家庭,也美化了整个城市;美化了城市,其实也就是美化了自己。正是有了这种高尚的境界,所以才有了至今美丽不衰的欧洲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七、总结语:美丽是一处迷人的风景,美丽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美丽是一种高尚的境界,美丽是坚持不懈的人生信念。让我们手拉手高唱美丽的赞歌。

板书: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季羡林。

借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景美。

抒情多么绮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人更美。

明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五年级第五周第二课时教案

1、生熟练的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一、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二、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三、完成练习第4题。

1.本校各年级男生、女生人数。

2.调查本小组同学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情况,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的各组人数。

3.调查自己所在年级的两个班,学校田径运动会班机的得分情况。

1.小组分工合作,整理调查到的有用的数据。

2.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学男、女生人数统计表。

1.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数据适当进行整理,然后全班交流。

2.明确这里所说的`体育达标是指最后的一次。

四、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3.小组分工合作,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五年级------同学体育达标情况统计表。

4、你还了解到你们班同学体育达标的哪些情况?

你们学校最近一次田径运动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学校田径运动会班级得分情况统计表。

五、全课小结。

六、课堂作业。

1、从表里你知道些什么?

2、你们班得分情况怎样?对你们半的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你有什么建议?

3、分析哪些项目有优势,哪些项目比较弱,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这节课你知道了复式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第五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把握全篇内容。

2、分析主人公周处的性格,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3、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步骤及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3分钟)。

1、按学号说自己最近的所见所闻。

2、抽一学生从内容、仪态和技巧方面评价。(目的在于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练习口才,让说话者也有紧迫感。)。

(备学生)如果学生讲得不好,教师应给予纠正,学生评价若不知如何说起,

教师要作适当的点拨。

二、复习旧课,导入新课。(2分钟)。

请一学生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层次,把握内容。(目标1)(16分钟)。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

(1)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周处()三横或说()蛟()蹉跎()彰()。

(2).根据文义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且/人患志之不立或/说处杀虎斩蚊。

(备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教师要给予这方面的指导。

2、请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层:周处为害乡里,与蚊、虎并为“三害”。

第二层:周处斩虎击蚊三日未归,见百姓更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第三层:周处勇于改过,走访名人,遂改励。

(备学生)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抽查回答。只要划分准确,大意概括了要点即可,无须统一答案。

四、思考讨论,把握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目标2)(22分钟)。

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周处为什么“自寻二陆”?

3、我们怎样看待周处的“凶强侠气”?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备学生)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做题能力。

板书:

少年周处。

为害乡里(略写)}。

杀虎轨蛟(详写)改过自新。

自寻二陆(详写)。

五、小结(目标3)(1分钟)。

周处是一个能接受批评,用语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掌握文章中的词语解释,翻译全文。(a)。

2、写一篇读后感。(b)。

3、把自己有否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有否犯错的事情告诉同学。(c)。

七、说课精要: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应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当中自己理解,自己体会。

八、教学后记: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苏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记叙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文章用词生动凝练,激昂的文字对于表现谈迁的顽强很有力度感,但同时也带来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上,一直是很有争议的,拿到教材,我发现,本课的四字词语特别多,我数了一下就有二十五个之多;其次,是本课运用了大量的数字。给整堂课定位的目标就是首先一定要处理好这些词语;其次是让孩子通过读,读出数字背后的内容,理解体会运用数字的效果。开课之初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引起阅读期待。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画词语,画出词语后练习读,再交流理解,然后运用积累的'四字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教给了孩子在会读、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的方法。接下来引导学生扣住开课之初提出的问题,解决“厄运”指什么?是谁遭到了厄运?他的信念是什么?等问题。最后精读第一自然段,采用“关键句突破法”让学生扣住“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及“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来体会其勤奋、艰辛,发散交流,自读自悟,反复的读悟为第二课时理解谈迁的书稿被盗后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以及重新振作,决心从头撰写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更反衬出人物的信念的坚定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读完这一自然的同时,要适时提出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谈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但理解词语和感悟人物的步骤上要更清晰些、沉稳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情”,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以情教书,理在其中。整节课教者入情入境,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再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自己在处理词语这个环节落实的比较到位,孩子们能成功运用所学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效果很好;学习通过列数字把文章写具体也基本完成了。但是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显得有点凌乱。最不足的是没有写字环节。这是本节课的遗憾。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苏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领悟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3.培养学生扣词悟文、阅读批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会读这些词语吗?一起读。

出示词语:

翔实可信鸿篇巨制化为乌有。

体弱多病终日奔波名垂青史。

3.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简单地讲一讲,用上这些词语。

二、学习第2段,感受厄运对谈迁的打击。

1.再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厄运降临到了谈迁的头上呢?请同学打开课本,读一读第2自然段,找出答案。

2.交流:什么厄运降临到了谈迁的头上?

出示句子:“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齐读。

3.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教师引读句子:“20多年的心血??这对于任何人来说??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三、学习第1段,感受初写《国榷》的不容易。

1.是什么样的一部书稿,能让谈迁这样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呢?同学们,编写这样一部史书容易吗?(生答:不容易)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不容易”的依据。

2.重点指导理解,相机出示——。

“但由于他家境贫寒??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为了抄一点史料,你愿意走一百多里路吗?真是太不容易了。从“有一次”你还能看出什么?还有无数次甚至比这次更辛苦,要想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多么不容易啊!

交流:20多年——时间真长啊!

6次——修改的次数真多!

50多岁——几乎用尽了一生!

400多万字——真是一部鸿篇巨制!

是啊,20多年,七千多个日日夜夜,那是一种多么伟大而艰辛的付出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读出数字的生命,读出“不容易”。

4.小结:所以说,小偷偷走的不仅仅是书稿,偷走的更是谈迁的心。

血啊,因此,对谈迁来说,这该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啊!让我们走进谈迁的内心,再把厄运给谈迁带来的`打击读一读。(男女生分别读,再齐读。)。

5.那么,面对如此致命的打击,谈迁放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快速浏览课文,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句子并齐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6.谈迁没有放弃,下决心从头撰写,因为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相机出示:“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四、学习第3段,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谈迁的信念。

1.从头撰写,这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下决心是容易的,真正做起来却是何等的艰难啊。请同学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出深深打动你的句子,再写一写你读书的感受。

2.学生充分阅读批注。批注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交流,选出代表发言。

3.交流,随机引导理解:

(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此时的谈迁多大岁数?59岁,对古人来说那已经是风烛残年了,但风烛残年的谈迁没有停下前行的步伐,因为他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指导:你是怎样理解“终日”的?我们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看大屏幕。出示:“展开想象”:

“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已经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仍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晚上,月黑风高,当人们_____,他一袭破衫,依然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谈迁之所以不怕困苦,不怕劳累,就是因为他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再读这句话。

(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是啊,他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

孤独打不到他,疾病击不垮他,时间和生命也奈何不了他,就是因为谈迁有——(引读课题)“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4.又经过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

出示:“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你觉得这句话怎样读才能读好,自己先试一试,读一读。

指导学生自豪地读出“翔实、精彩、不可多得”。齐读。

新写的《国榷》为什么更加翔实、精彩、不可多得,就是因为谈迁有一种——(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谈迁之所以名垂青史,令后人敬仰,也是因为谈迁有一—(引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五、学习第4段,在真情诵读中感受谈迁的信念。

1.是啊,信念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啊!

指名读句子——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这就是谈迁奋斗一生的写照,齐读。

六、升华认识,拥有像谈迁一样厄运打不跨的信念。

1.新《国榷》完成的时候,谈迁已经62岁了,仅仅过了一年,谈迁就离开了人世。《国榷》真正是谈迁用心血、信念乃至生命铸就的鸿篇巨制。

2.谈迁不仅留给后人一部不朽的史书《国榷》,更留给后人一种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谈迁一样在厄运面前毫不退缩、乐观进取的人。你知道吗?请说一说。

师生交流生活中没有被厄运打不垮的人。

3.此时此刻,老师送大家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

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会扼住命运的喉咙。

只要有信念,人生就一定会铸就辉煌。

只要有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有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模仿完成练习。)。

4.信念很重要,有信念就能不畏挫折,从头再来。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欢的《从头再来》,联系今天学习的课文,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你或许能听出全新的感受。

5.同学们,只要大家有像谈迁一样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只要大家在挫折与坎坷面前,能像歌中所唱得一样,从头再来,笑对人生,大家就一定是命运的宠儿,一定是生活幸福的人!

七、课后作业。

1.把谈迁的故事讲给小伙伴或父母听一听。

2.收集与信念有关的小故事,先读一读,记一记,再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国榷》信念。

八年级上第二十四课第二课时教案

课题:压强。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启发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或数据得出结论。

二、压强。

根据上述结论,要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只用压力的大小,在物理上我们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那么我们怎样将压力的大小和压力的作用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同时考虑进去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速度的定义,讨论交流一下我们应怎样定义压强。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f

p=。

s

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符号意义单位。

p压强帕(pa)。

f压力牛(n)。

s受力面积平方米(2)。

例题桌面上静止的一盒粉笔的重力为6牛,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1分米2。

计算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

解:1分米2=0.01米2。

p=f/s=6n/0.012=300pa。

答: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强为300帕。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出压强的定义。

讲解压强的符号、单位。

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压强。

讨论交流。

记忆压强的公式、单位、字母的意义。

熟悉使用压强的公式进行计算。

三、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如果我们要怎大或减少压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增大压力。

增大压强。

减少受力面积。

减少压力。

减少压强。

增大受力面积。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得出结。

八年级上第二十四课第二课时教案

1、教学目标: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

2、教学内容: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画一张学校地图。

3、教学准备:(1)课外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

(2)观察有关景色。

一、导语:

我们从书本上我国的地形情况,在生活中也观察到了有关景色,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操作画一张学校地图。

二、参观:带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直观校园景物以及周边景物。

三、操作:画一张学校地图。

注意:(1)比例的大小;(2)颜色的'搭配。

四、交流。(略)。

五、课外实践活动:利用当地的地图,到一个自己没有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进行观察活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苏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看了教学录像,我们大家都不难感受到孙老师语言功底的深厚。课堂上,他没有随意而多余的语言,他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迅速地组织自己的过渡语,并且每一句都融入了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中蕴涵的深刻思想的领悟。我想,他在课前一定是花了不少的功夫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使之精练,富有感情。

二、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从《国榷》的来之不易感受到谈迁的坚毅刚强。抓住主线,孙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的前面两个小节的教学上,他还用多媒体投影出了一些重点的词句,让学生从数字中体会,从词语中体会,从句子中感悟。孙老师板书中有三个词语,虽然少,却精练,让人一目了然。凝练的课堂教学,突出的教学重点很好地引导学生走入文中去感人物所感,想人物所想。

三、营造氛围,打开思路。

家境贫寒并没有动摇过谈迁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就在他大功告成的时候,他的内心不知道有多喜悦,简直是难于言表。可就在他沉浸的喜悦之中时,他遭受到了怎样的厄运?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接着追问:这样的厄运对于谈迁来说怎样?对于已是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又怎样?他茶饭不思,夜南安寝,到底在“思”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比较:别人是怎么看待此时遭受厄运的谈迁的?谈迁又是怎么对待这个致命的打击的?通过比较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加深对人物精神世界的认识,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自然会抓住“很快”、“回到”、“从头撰写”等词语体会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

“谈迁并没有被厄运打垮,他又是怎么战胜厄运,再次编写《国榷》的?”由这样一个问题过渡到第3小节的学习。第三小节要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进行理解,比如“四处寻访”、“广泛搜集”、“亲自”、“终日奔波”等词语,然学生体会谈迁的艰辛。孙老师抓住其中的一句“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让学生自读体会,学生会联系词语“年老体弱”和“奋笔疾书”来感受谈迁的精神。紧接着孙老师设置了一组想象联系来加深学生对“信念”的理解:夏夜,酷热难当,孤灯下,谈迁……。冬夜,寒气逼人,清冷的孤灯下,谈迁……。在想象练习的基础上再追问: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年老体弱的谈迁奋笔疾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读到悟,到想象人物情景,逐步加深了对信念的认识,加深了对谈迁打不垮的信念的理解。

四、扣词导读,感悟形象。

紧扣“厄运”、“打不垮”、“信念”这课题关键词,前后联系,以本为本,在多样的阅读中(如浏览,用心去读、朗读、引读、范读等)中感悟了谈过这一人物形象。如致命的打击(第2节)引读,在对话中在深入地解读的基础上,螺旋式地引导学生读文本,人物形象凸现出来。第四节,引读是匠心预设的结果。

五、利用板书,明确层次。

其次孙老师由信念入手,问学生谈迁的“信念”是什么?这里要求学生理解是自幼立志,而且这个“志”伴随谈迁走过了一生,不同于一时之间的想法。这一小节中“为了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引导学生去比较“一点史料”和“一百多里路”,从而让学生感悟谈迁对历史的责任感,在通读朗读去感受人物。这一小节中还以一个重点句: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让学生自读感悟,这几个数字在这里表现了什么,学生可以说一个数字,也可以几个数字结合起来说。20多年,一万多个日夜,记载了谈迁辛劳的付出;6次修改是为了明史的翔实可信;50多岁说明年老志坚;500多万字从数量上说明谈迁巨大的工作量,真是一本巨著。最后通板书的总结,让学生认识谈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因为这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我没有教学过,所以以上所谈纯属个人看法,如有错误,请指正。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材分析:

《修鞋姑娘》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真诚”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文中写了一位修鞋姑娘不计较报酬的多少,热情周到地为“我”修鞋。一开始受到了“我”的猜疑,最后“我”被深深地感动。赞扬了修鞋姑娘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本文首尾照应,结构严谨,运用了倒叙的写作顺序,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好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揣摩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修鞋姑娘真诚、善良的美好心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方法,编写作提纲。

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情境式、启发式”的基本教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时以教师的情带动学生的情,不失时机的进行点拨指导,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协同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师揭示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

2、学生回忆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师板书。

二、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1、生默读课文,用“--”勾画出描写姑娘的句子,并在旁边标出描写方法,想想从这些描写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并填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

外貌()。

神态()的修鞋姑娘。

语言()。

心理活动。

2、学生交流,并让学生把体会到的姑娘的特点写在黑板上的括号内,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3、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描写方法中体会到姑娘这样的特点的,师将对应的描写方法与姑娘的特点连起来。

4、学习描写姑娘的句子,体会姑娘的特点。(师相机出示语句):

(1)她却坦然地接过去,自信地对我说:“不用绱,钉几个钉子就行了。”

从语言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的自信和真诚,并指导朗读。

(2)她只是打量我一眼,也不管同意不同意,吧吧吧,三个钉子钉进去,接着一手拽着鞋底,一手扯着鞋帮,冲我使劲扯了扯,那意思是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

从动作描写中的几个重点词语体会姑娘技术娴熟(吧吧吧、钉、拽着、扯着、扯了扯),并指导朗读。

(3)、她矮乎乎的身架,胖乎乎的脸蛋,蚕眉下,一双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手上的活儿。她那冻肿了的手背,记录着她经历的风霜艰辛。

从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中体会出姑娘生活艰辛和工作认真。想象姑娘会经历哪些风霜艰辛?并指导朗读。

(4)、从姑娘和“我”的对话中体会姑娘诚实、善良的品质,理解两个“相信”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并读出不同,分角色朗读姑娘和“我”的对话。

(5)、学生自主交流,还从课文中其它描写姑娘的句子中体会到姑娘的什么特点。

三、谈写作收获,读写结合。

1、生谈谈从这节课中收获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师归纳总结。

2、让学生设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会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展现人物的哪些特点,并让学生填提纲表格,表格如下:

动作()。

外貌()。

神态()的()。

语言()。

心理活动()。

3、生上台展示表格并交流。

四、板书:

动作()。

外貌()的修鞋姑娘。

神态()。

语言()。

心理活动。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二课时苏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课文中的四字词语,结合语境理解其意思。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能力。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有关段落。

情感目标:感受和学习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教学准备。

自制ppt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向学生述说亲身经历,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懂事到现在遇到过挫折吗?(若有,请说说遇到的是什么挫折,后来是怎么克服的!)(师加以点评)。

2.陈老师在也曾遭到过一场厄运,你们想了解一下吗?(生:想)。那么陈老师就向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下这场突如其来的厄运的经过。205月,安徽省第八批特级教师评选正式启动,由于本人平时非常注重学习,于是就满怀信心地参加了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材料表格都正式报送。但是由于个别人心怀叵测,以本人超计划生育为由,导致本人县级部门未能签署意见,别人材料都报到了省教育厅了,可我的材料被退了回来。当我得知材料被退回后,当即找到了分管教育和计生的县委副书记褚正稳同志,向他说明缘由后,引起褚书记高度重视,他当即责令县计生委主任张家田同志请示市省计生委,搞清政策依据。当省市计生部门明确表态不受影响后,褚书记当即批示立即予以补签。后来经过近半个月的周折,材料终于报送到省教育厅。但因未入市政府上报名册,最终未能如愿以偿。但是,我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厄运所打垮,而是更加努力的学习、研究,截止12月份,本人就在各类教育期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或随笔10多篇,使自己的底气更加富足,为参加下一批特级教师评选创造了更加优厚的条件。

同学们,你们听后感到陈老师怎么样?能用一句或两句话说一下吗?(让学生自主说,师加以点拨。)当学生说到“意志坚强”、“不屈不挠”、“信念坚定”等词时,教师相机导入新课。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代一个史学家的故事,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感受吗?

二.初读指导,初识谈迁。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找出不认识的生字词。画出难读、难理解的长句子。

3.扫除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了解谈迁。

1.在谈迁追求信念的道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崎岖与坎。

坷相伴的,厄运打击着谈迁。

2.速读课文,思考一下:谈迁遭遇了什么厄运?(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3。学生读文,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4.交流评价:只是书稿被盗而已,为什么讲成是厄运呢?请同学们在自由的读一读课文一、二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来说说。

5.学生交流:(师出示)。

(1)“20年的心血-------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a.结合“心血、致命、体弱多病”等词理解厄运。

b。指导朗读。

(2)“经过20多年---------《国榷》”

b用数据有什么好处?(师可适当补充相关知识)。

c谁能读好这句话?

d整整奋斗了20年,整整追求了20年,花了20年的心血编写成的鸿篇巨制顷刻间化为乌有,这不得不说是一场厄运。

e师出示课件,生齐读这句话。“20多年的心血-------老人了。”

第二课时。

一.感悟课文,熟悉谈迁。

1.“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

a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他不停地流泪,说明内心如何?(很痛苦)。

b我们再来看看第2自然段的开头,当谈迁完成这部鸿篇巨制时,他内心的喜悦是可想而知的。能用哪些词来形容这种心情?(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兴高采烈、)。

而书稿遗失后,他的内心又是(悲痛不已、伤心欲绝、肝肠寸断)。

c是的,从喜悦的巅峰坠入痛苦的深渊,这真是一场厄运。谁能通过朗读表达谈迁内心的痛苦。

2、过渡:遭遇了如此厄运,常人会怎么做?(从此悲观消沉、一蹶不振、放弃自己的信念,安享晚年。)。

3、是的,很多人都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可谈迁是怎么做的呢?(出示:“很多人-------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4、读这一段话时,哪个词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你怎么理解“挣脱”?(教师随机板书:意志坚强信念坚定)。

5、正是这样一种还历史一份真实的决心,谈迁才很快--------。

三、精读课文,学习谈迁。

1、在厄运面亲,谈迁重新站立起来,那么,他又是如何同命运挑战,同厄运抗争的呢?(出示“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时间已经不多了。”)。

2、这是描绘谈迁与厄运抗争的一个特写镜头,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边听边想象谈迁与厄运抗争的画面。

3、教师引述:也许,天刚刚蒙蒙亮,窗外黄沙飞舞,而谈迁---------。

也许,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谈迁奔波劳累了一天,刚跨进门槛,突然就------。

也许,那是一个花好月圆,合家团聚的日子,而谈迁-------。

也许,炎炎夏日,闷热潮湿的茅草屋内,谈迁--------。

4、把你想象中最感人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练写,交流。

5、在谈迁的心目中,除了国榷还是国榷,为了这矢志不渝的信念,他在努力,在抗争,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时,他是在与什么抗争?(环境)当他面对孤灯,仍不停挥毫书写,他是在与孤独抗争,当他明知自己年老体弱,却奋笔疾书,这是与身体抗争,当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时,他要与时间抗争,他重新编写巨作,这是在与厄运作顽强的抗争。

6、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读“又经过了几年------名垂青史”

7、名垂青史的仅仅是国榷吗?还有什么?(不屈不挠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坚持不懈的精神、百折不挠的精神)。

8、有一首是这样赞美谈迁,谁来读一读。(出示诗)。

五、整体感悟,悟出道理。

1、谈迁成功了,他用自己不行的遭遇,精彩的人生告诉我们,(出示课文的最后一段)。

2、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感受。(有信念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人生岂能虚度,只要生命还在,就有重头再来的机会。)。

3、教师小结:让我们把这段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铭记在心。

4.师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最后一段话。

5.小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当我们有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点挫折时,我们一定要向谈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攀登光辉的顶点。

第二课时合格率

教学内容:

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填完后,交流。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记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7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3、练习五第9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4、练习五第10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五、全课总结:今天谁来说说我们运用了哪些知识?

数学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探究、交流、引导。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1、5÷5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96、6÷42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二板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主题是“有志者,事竟成”,安排了四篇精讲课文:《海伦・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篇阅读课文《精读与略读》。

本单元还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及练习3。这次习作训练的是一篇关于竞赛的“新闻报道”。练习3里包括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类似于这一主题的课文,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的第六单元――“百折不挠”,相信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时,一定会驾轻就熟。本单元安排了4篇叙事散文,在教学时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品味人物的可贵精神,感受文中主人公在困难面前是怎样鼓起勇气战胜困难的。但在《二泉映月》的文中,由于有很多音乐上的专业术语,而且阿炳生活的那个年代离现在的孩子也比较遥远,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来说,领悟的中心以及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用“创设情景,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篇课文。背诵指定课文。

2、学会本单元28个生字,认识22个三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阅读中理解和积累词语。熟记成语。

3、能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竞赛活动。

能力目标:

1、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感悟内容。

2、学习课文略写得当的方法和选择哪些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初步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

结合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内涵,学习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海伦・凯勒》,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围绕一个中心,按照时间顺序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了人物品质的方法。

2、《二泉映月》,引导学生体会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艰辛和这首名曲的丰富内涵。

4、激起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的兴趣,有心阅读《上下五千年》,了解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教学方法及环节设计:

在本单元的课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体会人物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仍应以引导学生读书为主,不要用问题分析代替读书和感悟。在指导读书时,应引导学生与人物充分“对话”,以“读懂”人物为重点。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人物及有关材料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里的主人公。教学环节为: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合作探究――课外延伸。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以往写过的关于竞赛活动的习作入手,先让学生回忆曾经写定哪些竞赛活动。接着出示教材中的例文,要求学生多读,并从读中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新闻报道的两个主要特征:一是题目要突出报道的最重要内容;二是先写结果,再写事情的大体经过。在学生初步悟出以上两点后,要求学生对照教材中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研读例文。使学生凭借例文直观感受到:例文的题目是这则报道“最重要的内容”,正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交代“事情的结果”,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审题,确定写作内容。在明确了写作要求之后,组织学生按新闻报道的写法各自口头叙述,然后再同桌互述,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必要的点拔。教学环节:回忆竞赛活动的习作――出示并多读例文――把握特征――研读例文――确定内容,交流――撰写草稿――指导修改成文。

练习3中的语文与生活主要是在引导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的悠久历史,感悟书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懂得学好书法需要持之以恒。包括三项内容:第一项训练重在读、悟。第二项重在引导学生,针对想法展开讨论。第三项训练重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以训练学生查阅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诵读与积累的训练意在积累。口语交际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干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提示中受到启发,找到更多类似的话题。然后从中选自己熟悉的话题,先在心里编好谈话提纲,再试着有条理地表达出来。教学环节中:找好话题――编好提纲――表达出来。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1、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品味,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中去,从而受到强烈感染。

3、要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4、让学生运用文中的方法开展课外阅读,去亲身实践。

习题设计:

习题要围绕教科书,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灵活地选择习题,让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应聘淘宝客服自我介绍(汇总14篇)
    自我介绍是一种引导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方式,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会如何通过自我介绍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如果你想了解一些优秀的自我介绍例句,可以查看以下范文来获取灵感。
  • 11-25 防疫告知承诺书(实用23篇)
    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在写作中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范文三:关于教育的范文,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麦积区畜牧兽医局:养殖场就做好动物防
  • 11-25 在医院实习工作心得(优质23篇)
    实习心得既是对实习过程的记录,也是对个人成长的见证。接下来是一些写实习心得的范文,希望可以给正在写作的同学们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 11-25 党支部自检自查报告(实用16篇)
    自查报告是一种对自身行为、表现或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的书面材料。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心挑选的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启发。根据x法宣(20**)14文
  • 11-25 幼儿园六一的发言稿(专业15篇)
    发言稿可以让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更加自信和有准备地面对听众。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发言稿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尊敬的各位家长、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小朋友们
  • 11-25 党员组织生活发言材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专业17篇)
    在正式场合,我们常常需要准备一个精心设计的发言稿,以确保自己的想法能够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经典的发言稿,供大家欣赏和学习。组织生活会:是党支
  • 11-25 新型冠状病毒字大全(18篇)
    优秀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综合语文素养的机会,通过写作可以展示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写作的要领和技巧。
  • 11-25 幼儿园年会的发言稿范文(17篇)
    发言稿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对话技巧和沟通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发言稿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总是在不经意间流失,转眼我在分园工
  • 11-25 儿童夏令营仪式方案(汇总14篇)
    计划书是在特定场合向相关人员介绍和阐述某项计划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和方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学校成立“快乐暑期我
  • 11-25 金融学习心得体会(热门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梳理所学的知识和经验。接下来的范文是一些写得十分出色的心得体会,相信能给您提供一些撰写方面的灵感。在大学本科的学习中,我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