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法治宣传工作调研报告(优质20篇)

法治宣传工作调研报告(优质20篇)

时间:2023-12-25 05:42:21 作者:文锋

调研报告是对所调查对象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和目标,我们搜集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参考。

加强司法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为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发展先机,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组织调研人员秉着联系实际的原则,蹲下去、静下心、深入实际的开展了调研工作。此次调研工作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基层宣传文化体制改革为内容,提高研究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的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齐干吉迭乡位于县城东南38公里处,总面积9000平方公里,是阿勒泰大尾羊的原产地。全乡有耕地4.5万亩,天然草场31.8万亩,人工草场2.6万亩,林地面积941万亩。辖7个行政村,其中汉族聚居农业村2个,哈萨克族聚居牧业村5个,总人口5138人,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3%。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完成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乡村两级集体收入234.85万元,同比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20元,人均增收408元。

(一)加大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对外宣传工作。我乡现。

有外宣工作人员1人,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乡党委有关宣传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确定宣传报道重点,组织宣传报道,及时收集乡党委对外宣传报道稿件等。

一是建立健全外宣对象网络,机关、站所全体干部纳入宣传员的队伍,建立了已民族特色鲜明的赛克露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的克孜勒乌英克村、对口援疆项目龙源社区、灾后重建效果显著的博列克托别村等为外宣报道示范点。

二是扎实做好民生建设的宣传报道,20是自治区确定的“民生建设年”,民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做好民生建设的宣传报道是将党的关怀落实情况让老百姓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更多的民生政策方针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是依托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良种阿勒泰羊的繁育、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建设等优势,吸引来诸多媒体,全年累计协助县广电记者80余批次、地州广电记者30余批次完成新闻采访100余次;协助县广电记者做自治区广电新闻约稿采访10余批次;累计协助地州报社记者、外宣办完成新闻采访30余批次。

(二)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齐干吉迭乡党委政府率先垂范做学习型政府,年2月份新一届班子刚成立就制定齐干吉迭乡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丰富学习内容,学习采用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规定每周二、四下午六点为学习时间,其余为自学时间。学习形式上采取每一个副职为干部讲一节课,每个一般人员和村官引领大家学习一篇文章。要求大家一月写一篇心得体会,每个副职一季度写一篇调研报告,切实在学习工作实践中提高大家的素质。

乡党委按照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和各村的实际需要,经常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包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同时,每年多次举办由党员、村班子成员、产业化大户、普通农民自愿参加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宣讲授课,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开拓视野,乡党委推荐各村的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山东、南京等地考察学习大棚蔬菜,乡党委还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掌握一项农村实用技术,熟悉一套政策法规,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期间,乡党委组织了由全乡11名大学生村干部组成的宣讲团,分2个组巡回到9个村(社区)开展宣传宣讲活动,把全乡学习活动推向高潮。大学生村干部宣讲团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深入田间地头、个别走访党员干部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在村务公开栏内编写专题板报、组织群众在远程教育点收看科学发展观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鲜活的事例,抱着向基层党员学习的谦虚态度,向全乡农村党员宣讲科学发展观,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现阶段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创新致富门路,鼓励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三)转变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宣传思想体制改革和文。

化产业发展。多年以来,我乡连续开展了迎新年闹新春活动,每个行政村下拨不少于1万元的活动经费,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活动,参加群众达千人以上;在春节、“七〃一”、“三〃八”、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组织了大型文艺表演、趣味比赛等文化活动。

我乡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黑走马演出队、阿肯弹唱队、民族歌舞表演队等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特别是每年一次的迎新春活动,群众参与性高、活动影响面广。这些队伍均为民间自发组织,队员多为待业人员及退休人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这些民间文化队伍之中。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一些干部轻视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挤掉”思想,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不少干部还存在着“重物质动力、轻精神鼓励”的现象,只注重抓改革、抓建设、抓经济,不过问改革、建设、发展中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理论教育群众不愿接受,好的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怨恨多、抱怨多。

(二)宣传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受财力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乡镇文体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宣传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宣传干部实地调研受限,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机会很少。

(三)宣传队伍人才缺乏。长期以来,乡村两级调研外宣工作比较薄弱,虽然2011年党委换届配备了专职的宣传委员,但由于兼职工作多,现实情况就是专职不专。同时,对外宣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宣传文化专职人员少,且专职不专,各村专兼职文体宣传员素质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存在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老化、能力有限等问题。现有对外宣传队伍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四)缺少创新性的新闻报道。现有的新闻报道多是工作反映,缺少创新性的工作报道。

(五)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手段需要改进,宣传方法有待创新。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突起,对我们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方法、手段等提出了挑战。对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求,增大了管理难度。

(六)宣传文化阵地作用不够。一方面有些宣传文化阵地面积小、设施差,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农家书屋、健身工程等宣传文化阵地由于功能性不普遍,平时管理有欠缺等,并不适宜所有人群,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三、建议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多种教育手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稳农村阵地。通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专职宣传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从而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

(二)改革宣传文化体制。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贯彻落实,加大对宣传文化工作的调研。

加强司法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司法行政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去年全市司法行政机关满意度测评中,对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不满意率为7.71%,为全市最高。与全市最低的水城县4.40%相比高出3.31%。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满意度低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去年,全县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各项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民意调查测评结果却很不理想,经过深入客观调查分析,影响我县司法行政工作满意度的主要问题有:

一、宣传不到位,群众对司法行政知晓率、认知度不高,致使群众评价偏颇。一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较多,但对县乡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职责系统、全覆盖地宣传却没有,导致群众对公检法司的职能职责混为一谈,加上平时的业务往来也使群众误认为司法局就是所有司法系统的总合,还有群众认为司法局就是管公、检、法的,或者把司法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等同起来,有的群众还到司法局来投诉公检法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把对公检法的不满意算在了司法局的名下。二是缺乏专门的宣传手段和机制。没有独立的门户网站、没有专门的刊物及其他载体,更没有专门的宣传机构、人员和相关制度,致使群众知晓率、认知度都较低,更导致群众评价随意性高。三是宣传不到位致使群众认知脱节。司法行政的法律援助、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等机构都具有服务性职能,常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但是群众却不知晓,对这些部门服务职能的认知度,不能统一到对司法行政的良好评价上来,是间接导致司法行政民意调查不理想的原因。四是司法行政许多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没有得到较好的宣传,没有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二、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发挥不太好,为民服务的好事实事做得不够好。一是在普法为基础和依法治理为目标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只注重普法却偏废了依法治理。在协调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还未全面到位,致使普治整体水平还不高,因而有政协委员建议加强此项工作。普法创新方式方法不多,形式模式老套,基本处于传统普法的状况,普法针对性、实用性、新颖性差,致使群众难于接受吸收,效果不太好。在依法治理工作中,仅限于单一的行业治理或单位治理,综合治理、基层治理、专项治理还不很到位,效果也不很理想。群众在普法依法治理中感受到的好处实惠还不多,也不深刻。二是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新做法,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很多纠纷得到了就地化解。但由于调解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不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以及调解员补助难到位等问题,导致出现化解矛盾纠纷不及时、调解偶有不公正、文书档案不齐备、协议履行率不很高等问题,也是群众不满意的一大重要因素。三是部分当事人中还未能得到法律援助,特别是在指定辩护中,由于补助少,被指派的律师例行义务性出庭辩护,工作积极性不高,深入实际调查取证做不到位致使辩护效果不佳等等,也让一些群众不满意。四是在办理公证服务中,由于公证体制机制原因、公证员奇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异、办公条件不好等因素,导致群众办证不能及时获证,办证中没有休息场地,办事环境不好等,都导致了群众不满意。五是在法律服务中,部分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诚信建设还不是特别到位,服务群众的思想、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人员夸大其词、私自受案,甚至还有一些冒充律师的黑律师更是作虚假承诺,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律师声誉,也是他们对司法行政机关不满意的一个因素。六是在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中,由于服刑人员很多都受好逸恶劳思想的影响,不肯吃苦,还想挣大钱,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释解后,仍然挑挑拣拣,长时间不能就业。刑释解教人员由于其特殊经历,社会对他们存有偏见,致其就业困难、生活举步维艰。也致使一些人员不满意。

三、诸多客观因素长期制约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更好开展,也是导致群众不满意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人员编制少且事务繁多。37个司法所中一人编制所还有19个,一人所的现状严重影响着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依照《人民调解法》和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调解纠纷、案件调查、走访矫正对象必须两人以上才能开展工作,否则,就是违法行为。现在我县各司法所普遍只有两名甚至一名同志,一旦出去工作,司法所就得关门,群众来办事就得吃闭门羹。群众找不到人,办不成事,满意度自然不高。二是不能专人专职。由于司法行政管理体制多年沉淀的原因,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把司法所当作内设机构,把司法所人员当作乡镇人员使用,从事很多与司法工作无关的事务如行政包村、计划生育、禁烧防火、合作医疗收款等,不能专职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司法所业务成了附带和捎带。三是工作经费不足,工作保障难以到位。由于缺乏车辆编制和经费,致使22个司法所没有车辆,出现了处置纠纷赶赴现场不及时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司法所各项工作的开展,也直接导致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不满意。四是司法行政机关待遇差,难以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法庭、派出所、财政所都已是副科级机构,但司法所还是股级,在工作协调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司法所当前承担着监管四种罪犯的职能职责,但却没有转警,没有赋予其相应职权,履行职能职责存在许多困难;县级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经常到一线处置群体性问题和化解纠纷,但却没有岗位津贴,严重挫伤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

四、干部队伍服务能力、水平、质量整体还不够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干部职工综合素质不够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法律素养、宣传能力、科技信息化技术应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不高,也致使工作中慢作为的现象出现或者少数不作为、个别乱作为的现象。二是不善于缺乏“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不善于接近群众,不会讲群众语言,不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不会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三是不会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虽然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公证、安置帮教、法制宣传等都是事关群众利益和好处的事。但由于不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作风不细致、态度不和蔼、工作不扎实,好事办不好,实事办不实。没有尽最大可能地应用司法行政资源更多地帮助办好群众关心的',亟待解决的困难事。没有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四是没有做到心里装着大众,遇事想着群众。司法行政每项职能职责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但还没有把“心里一定要装着群众,做什么事、开展什么工作,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处处关心群众的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群众的知心人和贴心人。”的理念溶入血液里,变成每个干部的实际行动。

五、社会管理创新不够,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多。主要是在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公证事项办理、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司法鉴定等工作中的创新举措还不很多,群众感受到的实惠还不很多;在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强大和明显,在促进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方面还做得不是特别到位;在实施民生改善和保障工程还没有做到通过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最大化、无缝隙、全覆盖、无盲点地服务好群众。

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工作满意度的建议和对策。

经过调查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对于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很多,但总体来说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是需要稳定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希望解决好治安突出问题,生命财产得到保障,工作、生产、生活更加安全。二是公正执法方面。希望司法行政干部严格执法、秉公办事,切实增强法律保障力度和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是社会管理服务方面。希望司法行政机关办事更快捷、更方面、更高效,对社会管理更加人性化,对社会服务更热情、更到位、更文明,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具体来说主要反映在:一是对普法的希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方法和途径宣传,将法律规定融入法制文艺节目演出或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形式宣传,积极从传统普法模式向创新性现代化普法形式转变;二是期望人民调解更多地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可能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乡镇;期望在社区矫正监管改造和安置帮教工作中,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融入人性化因素,多帮助被监管对象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期望在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中,切实帮助当事人调查取证,切实从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法律程序上维护其合法权益,切实维护公平正义。三是群众期望干部职工的思想理念更加先进、作风更加优良、履职能力更强、工作质量更好和效率更高,随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知晓率、认知度。

一是组建宣传机构,引进高素质写作人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宣传队伍。二是抓紧建设独立的门户网站、在电视、报刊、广播等媒体上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办好简报信息、工作动态、刊物等载体。三是加强全系统人员宣传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把全系统人员都培养成宣传能手。四是大力宣传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好做法好成效以及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大力宣传本系统求真务实、便民利民、创先争优、干事创业的做法、经验和成效,更多地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和好评。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提升司法行政新形象。

一是把握主旨,提高认识,把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作为根本价值取向。首先是准确把握群众满意在司法行政工作领域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表现。群众满意度就是群众对司法行政机关工作和社会形象整体的评价,是对司法行政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是对司法行政的崇尚、尊重。其次是深入理解群众满意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司法行政工作是否落到实处、干部职工作风是否转变、是否保持良好精神状态,最重要的是让群众来评、看工作结果、看工作成效。再次是充分认识不顾群众是否满意,脱离群众思想的严重危害以及在司法行政实践中贯彻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为群众谋利益,决不能用来谋取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不能只考虑自身工作的方便而漠视群众的方便和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众满意度。二是立足本职,多办实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公平正义和热情服务,让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公平公正及时有效地解决。首先要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和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切实增强罪犯监管改造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有效性。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巩固和扩大严打整治斗争成果,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其次要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把执法活动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具体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从我们承办的每一起案件、处理的每一起纠纷、解答的每一次咨询、化解的每一个矛盾中,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再次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把方便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发挥职能作用、强化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向,把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作为司法行政机关社会管理改革的重点,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最大限度地增进群众信任感、幸福感。最后要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妥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针对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帮助群众提高法律素质,增强群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能力。结合平安建设工作,利用司法行政资源优势帮助群众抓好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等基层创建活动,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拓宽渠道,贴近群众,使群众更多地了解和更广泛地参与司法行政工作,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实惠。首先是要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地了解司法行政工作职责。通过设置政务公开栏、网站、宣传橱窗等方式深化政务公开,让群众更多的了解司法行政职责,增强参与、支持、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自觉性。其次是要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与群众谈心等方式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深入乡镇村组,主动贴近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并对征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类整理,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及时完善制度,扩大工作成果。再次是要依托服务等“窗口”部门的工作,树立良好机关形象,让更多的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司法行政工作。从小处着手,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来访咨询。如在办公楼大厅设置科室公告牌,办事流程图等方便群众来访、预约等,避免群众重复来访,节约办事成本。最后在咨询解答中,尽可能地告知群众权利义务,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可以利用告知书、明白卡、宣传册等,明确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以及救济途径。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多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渴求。

一是强化监管和帮教,扎实做好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工作。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敏感群体,这个群体的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实施整体联动;要有新举措,创造新载体,要根据当前释解人员的特点,在不断拓宽就业途径,教育其适应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高就业安置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根据释解人员的就业技能和水平进行安置。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释解人员的就业观念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摒弃好逸恶劳思想,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学得一技之长,靠诚实劳动解决自己的生计问题。以人为本,积极为释解人员办实事。能够实现再就业的帮助安置就业,符合低保条件的解决低保问题,不符合低保的,予以临时救济。二是全面加强普法方式方法创新,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加快从传统普法向现代普法的转变,积极开展靶式普法、订单式普法、联合普法、文化普法、楼宇电视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普法,加大法治县乡创建力度,管在关键点、避免形式化,切实有效开展。三是加大人民调解法贯彻执行力度,强化网络建设,全面提升调解员队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政府解决调解员补贴,争取设立专职调解员,大力加强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化解,确保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四是积极探索和拓展法律援助措施,积极推进“点援制”,深入总结人民满意法律援助新模式。加强法律援助义务值班解答法律咨询正常化管理,积极将疑难纠纷调解和刑事和解纳入法律援助试点,总结经验推广实施,真正实现应援尽援。五是全面坚强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教育引导他们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切实履行应尽义务和职责,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正义。六是全面加强协调沟通力度,争取人财物支持,大力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树立司法行政新形象。积极争取人员编制和车辆编制,解决好司法所人员和交通工具问题。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努力解决好干部队伍待遇问题,切实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全力打造办事大厅,努力为群众办事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让群众满意。

五、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为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要全面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教育引导干部要时时处处用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这面镜子对照自己,始终坚持亲民、爱民、为民。经常地自觉从干部队伍自身找原因,群众观念是否淡漠了,是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经验,是否是丧失了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化解矛盾、处理问题是否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干部是否是浮在上面、沉不到一线,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心理距离远了,是否做到感情上与群众“心连心”,工作中与群众“面对面”,为群众办事“实打实”,向群众宣传“情牵情”,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实现人民群众满意。三是要扎扎实实办好事、办实事。首先要教育干部要经常扪心自问,将心比心,多做换位思考,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来对待,把群众的事情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办理。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为群众到底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可不可以做得更好。其次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每个干部职工必须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接近群众,会讲群众语言,会用群众的方法思考问题,会把法律法规、党的方针政策与群众的需求、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为群众服务。再次是要认认真真为群众更多地解决具体问题、更多地办实事,把群众工作落到实处。群众利益无小事,不但要做好维护稳定和促进发展经济这件大事,也要把群众要求解决的琐事、杂事和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办实。最后是要善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与之进行沟通,注重面对面的沟通、心与心的交流。无论是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宣讲法律法规,帮助群众学法、懂法、守法,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都要把解决群众思想困惑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把话说到点子上,努力解开思想疙瘩,在宣传中建立感情,在宣传中形成互信,在宣传中赢得民心。三是要全面提升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干部职工核心价值观和社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首要价值追求;其次加强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培训,熟练掌握程序性、实体性和时效性规定,自觉从实体、程序和时效上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再次是加大对不维护公平正义的人和事的处理力度,全面促进公平正义得到最广泛的维护。四是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在新媒体时代引导能力。要最广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司法行政重大决策部署、司法行政在维护稳定、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以及司法行政战线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最大限度地增加舆论的“正能量”。坚决杜绝“大丑恶”事件发生。五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落实“谁拥有先进科技手段,占据信息优势,谁就掌握主动,赢得未来”的理念,牢固树立向科技要效率、人力和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加强干部队伍科技信息化能力的培训提高。六是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拒腐防变能力。要深刻认识拒腐防变的重要性、紧迫性,毫不动摇地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努力促进干警清正、队伍清廉、司法清明。抓住用制度管人管事这个根本,围绕容易滋生腐`问题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健全制度规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从源头上预防腐`问题的发生。学会在法治轨道上用权,保持清廉本色,坚守精神高地。

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进一步做好法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了解人民法院法治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水平,xx省xx市中级人民法院成立课题组,对近年来xx两级法院法治宣传工作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1.定期发布普法宣传工作通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xx中院每季度收集xx两级法院的各级媒体法治宣传发稿量、官方微信推送及网络讨论等情况,形成普法宣传工作情况通报。截至2018年12月,共发布通报19期。2014年,xx中院在市级以上平面媒体发稿量为x篇,2015年x篇,2016年x篇,2017年x篇,2018年411篇(见图一)。

2.充分依托自媒体平台,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加强普法工作议题设置,依托法院自媒体新闻平台、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及户外led显示屏等自有平台,在做好日常普法宣传的同时,在国家宪法日、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等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普法活动。2016年至2018年制作相关普法新闻40期,2013年至2018年微信平台发布普法信息1245条,累计推送x万余人次。xx中院微信公众号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法院优秀微信公众号”。

3.积极与媒体合办专栏,发布普法案例。xx中院与多家媒体开办法院专栏,对有较强普法意义的案例在《xx法制报》《xx日报》《政法专刊》进行专题报道。在xx网《微民生》直播间就普法内容以访谈的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两级法院与电视台联合录制《今日开庭》《今日执行》《正在行动》等法治宣传栏目。2014年以来,两级法院在影视合办栏目中播出的普法案例数量大幅增加(见图二)。

4.坚持新闻发布制度,提高集中宣传效果。坚持优秀案例新闻发布制度,每年将两级法院评选出的带有较强指导意义和典型性的优秀案例向社会公布,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启示、指引、规范和教育功能。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知识产权宣传周、“6·26”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适时通报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毒品犯罪等典型案例。将每年公布的典型案例集结成册,目前已经公开出版11期普法书籍《法官说法》。2013年以来,xx中院共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会87次,及时公开典型案例,提高了集中宣传效果。

5.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做好专项法治宣传。一是“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宣传工作。两级法院就“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宣传工作,2018年度在国家级媒体发稿270篇,省级媒体发稿926篇,市级媒体发稿1341篇(包含报纸、电视、网络及新媒体)。在政务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开设“基本解决执行难”专栏,刊发执行稿件662条,及时宣传执行工作动态、典型执行案例及取得的执行成果。定期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消费令和限制出境信息,共播出31360人次。二是扫黑除恶专项宣传工作。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治宣传活动中,两级法院在《xx日报》《xx法制报》《xx日报》等纸质媒体发稿11,在xx广播电视台《xx新闻》《第一时间》、xx广播电视台《xx新闻》《沈视晚报》等栏目播出电视新闻30条,在中国新闻网、中国消费者网等网络媒体广泛宣传。两级法院共计发布相关信息838条。

6.主动满足司法需求,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两级法院近两年来组织青年法官担任法治辅导员,开展“法官进校园”活动,深入到大中小学开展法治讲座、赠送法治宣教图书等法治宣传活动50余次。两级法院每年邀请40余所学校的万名学生走进法院,通过观摩庭审、法官以案释法等活动方式,指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法官深入走访金融机构、企业、社区和农村,送法上门。在节假日组织审判经验丰富的一线法官在市府广场、志愿者服务广场、社区服务站开展法律咨询活动,面向社会普及法律。

二、存在的问题。

1.法治宣传人员更迭频繁,队伍建设仍需加强。有些专门从事法治宣传工作的人员对法治宣传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少数基层法院的机构人员配置不到位。仅有个别基层法院设立了相对独立的法治宣传机构如新闻局,大部分基层法院都由政治处负责法治宣传工作;在人员配置上,由于人员分类管理之后,行政人员和部分司法辅助人员很难进入法官员额,影响了年轻干警从事法治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吸引青年骨干;个别法院未配置专人负责该项工作,或者由少数行政编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由派遣人员承担,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工作熟悉程度较差,同时,派遣人员相对缺乏审判实践经验及对法院全局工作的认识,很难在法治宣传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法治宣传设施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少数基层法院缺乏对法治宣传工作的资金物资保障和投入。有的法院很少投入资金和物资,存在以保障资金短缺为理由消极应对各项法治宣传工作的现象,个别法院很少在与电视台合办栏目中播出普法案例;目前15个基层法院中有3个法院专门招录了具有摄影摄像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并配备了专业摄影摄像器材,还有3个法院配备了专业摄影摄像器材,但未配备固定的专业人员,其他基层法院有的法治宣传设备仍停留在只有相机的水平,个别基层法院仍存在由工作人员用手机拍摄宣传资料的情况;大多数基层法院还没有建立法治宣传资料定期存档留存机制,也没有配备相应的大容量存储设备,导致资料查找困难,在制作各类法治宣传片、宣传册时历史资料匮乏。

3.法治宣传理念较为保守,创新意识亟待加强。少数基层法院把法治宣传单纯作为完成法院“面子”工程的手段,仅停留在传统媒体宣传层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度不够。少数基层法院的法治宣传方式和宣传平台不够多元,客观上存在局限性,往往仅在法院官网和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多为转发权威媒体的消息,原创内容较少或原创制作较为简单粗糙,不利于吸引公众关注;除了两级法院与省、市广播电视台联办的《今日执行》《正在行动》等执行栏目外,在电视媒体及网络上宣传的其他普法内容较少,对法治宣传工作的方式方法创新探索较少。

三、对策建议。

1.重视法治宣传工作,加强队伍建设。一是要深化对法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关注法治宣传工作重大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入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把握“九个坚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抓好各项法治宣传工作部署落实。二是要结合法院工作实际,完善人力资源配置。鉴于内设机构数量的限制,有条件的法院可以成立固定的法治宣传组,专门配备具备宣传能力和技巧的法治宣传人员,选派责任心强、法律素养高、综合协调能力出色的人员从事法治宣传工作,可以尝试由审判经验丰富但未入额的老干警专人主抓法治宣传工作,优秀青年干警相对固定期限轮岗,吸收有摄制经验的派遣人员加入。

2.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构筑法治宣传平台。一是强化经费保障,加强法治宣传平台建设。及时配备法治宣传所需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超大存储器及影视编辑设备等。有条件的法院,还可以建设法院普法直播间,从内部选拔主持人,录制讲解普法案例,利用官网、微博、微信、立案大厅led大屏幕、楼梯间播放器等平台对社会公众进行普法。二是丰富法治宣传形式,适当引入外包机制。鉴于目前法院专业摄影及新媒体法治宣传人才不足的现状,为及时开展工作,可以将重大的法治宣传片、宣传册、微信等制作工作委托相关专业制作公司有偿制作,或者引入专业人才,对法院法治宣传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和培训,提高普法宣传能力。

3.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法治宣传工作方式。一是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增设法治宣传专栏。从近五年xx中院平面媒体的发稿数量看,存在一定程度减少的趋势,这与传统媒体缩减纸质版面,向新媒体转型的背景密切相关。如需加大宣传力度,可探索增加与传统媒体共同开办法治宣传专栏,着重提高普法栏目中讲述司法案例的比重,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普法。二是增加法治宣传原创内容,以自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在法院内部建立法治宣传通报机制,各部门在重大案件审理、重要举措出台、重点普法活动之前,事先通报给宣传部门,制定法治宣传预案,通知媒体参加,开展普法宣传。充分利用法院自有平台发稿和传播迅速的特点,自觉接受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特别是一些人民群众因为不了解真实情况,对一些司法案件误信误传的时候,更要积极引导群众正确地认识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维护法院的司法形象,并依托自媒体带动传统媒体宣传。三是拓展宣传形式,做客直播间普法。可以把普法工作与公众兴趣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网络直播的优势,扩大普法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探索法治宣传的创新和优化,通过加大各类媒体宣传力度,扩大普法受众面,推动群众遵法、学法、守法和用法,提升法治宣传效果。

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为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发展先机,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组织调研人员秉着联系实际的原则,蹲下去、静下心、深入实际的开展了调研工作。此次调研工作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基层宣传文化体制改革为内容,提高研究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的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齐干吉迭乡位于县城东南38公里处,总面积9000平

方公里,是阿勒泰大尾羊的原产地。全乡有耕地4.5万亩,天然草场31.8万亩,人工草场2.6万亩,林地面积941万亩。辖7个行政村,其中汉族聚居农业村2个,哈萨克族聚居牧业村5个,总人口5138人,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3%。经济以畜牧业为主。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乡村两级集体收入234.85万元,同比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20元,人均增收408元。

二、思想宣传工作现状

神,确定宣传报道重点,组织宣传报道,及时收集乡党委对外宣传报道稿件等。一是建立健全外宣对象网络,机关、站所全体干部纳入宣传员的队伍,建立了已民族特色鲜明的赛克露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的克孜勒乌英克村、对口援疆项目龙源社区、灾后重建效果显著的博列克托别村等为外宣报道示范点。二是扎实做好民生建设的宣传报道,2011年是自治区确定的“民生建设年”,民生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与老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做好民生建设的宣传报道是将党的关怀落实情况让老百姓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更多的民生政策方针的一个有效途径。三是依托农牧结合的发展方式、良种阿勒泰羊的繁育、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建设等优势,吸引来诸多媒体,全年累计协助县广电记者80余批次、地州广电记者30余批次完成新闻采访100余次;协助县广电记者做自治区广电新闻约稿采访10余批次;累计协助地州报社记者、外宣办完成新闻采访30余批次。

(二)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齐干吉迭乡党委政府率先垂范做学习型政府,2011年2月份新一届班子刚成立就制定齐干吉迭乡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丰富学习内容,学习采用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规定每周二、四下午六点为学习时间,其余为自学时间。学习形式上采取每一个副职为干部讲一节课,每个一般人员和村官引领大家学习一篇文章。要求大家一月写一篇心得体会,每个副职一季度写一篇调研报告,切实在学习工作实践中提高大家的素质。

乡党委按照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和各村的实际需要,经常

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包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同时,每年多次举办由党员、村班子成员、产业化大户、普通农民自愿参加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宣讲授课,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开拓视野,乡党委推荐各村的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山东、南京等地考察学习大棚蔬菜,乡党委还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掌握一项农村实用技术,熟悉一套政策法规,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期间,乡党委组织了由全乡11名大学生村干部组成的宣讲团,分2个组巡回到9个村(社区)开展宣传宣讲活动,把全乡学习活动推向高-潮。大学生村干部宣讲团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深入田间地头、个别走访党员干部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在村务公开栏内编写专题板报、组织群众在远程教育点收看科学发展观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鲜活的事例,抱着向基层党员学习的谦虚态度,向全乡农村党员宣讲科学发展观,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现阶段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创新致富门路,鼓励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三)转变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宣传思想体制改革和文

竞赛活动,参加群众达千人以上;在春节、“七〃一”、“三〃八”、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组织了大型文艺表演、趣味比赛等文化活动。

我乡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黑走马演出队、阿肯弹唱

队、民族歌舞表演队等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特别是每年一次的迎新春活动,群众参与性高、活动影响面广。这些队伍均为民间自发组织,队员多为待业人员及退休人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这些民间文化队伍之中。

三、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一些干部轻视宣传思想

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挤掉”思想,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不少干部还存在着“重物质动力、轻精神鼓励”的现象,只注重抓改革、抓建设、抓经济,不过问改革、建设、发展中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理论教育群众不愿接受,好的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怨恨多、抱怨多。

(二)宣传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受财力限制等因素的影

响,乡镇文体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宣传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宣传干部实地调研受限,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机会很少。

(三)宣传队伍人才缺乏。长期以来,乡村两级调研外

职人员少,且专职不专,各村专兼职文体宣传员素质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存在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老化、能力有限等问题。现有对外宣传队伍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四)缺少创新性的新闻报道。现有的新闻报道多是工

作反映,缺少创新性的工作报道。

(五)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手段需要改进,宣传方法有

待创新。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突起,对我们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方法、手段等提出了挑战。对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求,增大了管理难度。

(六)宣传文化阵地作用不够。一方面有些宣传文化阵

地面积小、设施差,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农家书屋、健身工程等宣传文化阵地由于功能性不普遍,平时管理有欠缺等,并不适宜所有人群,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三、建议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多种教育手

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稳农村阵地。通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专职宣传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从而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

(二)改革宣传文化体制。加大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

事业及文化产业的贯彻落实,加大对宣传文化工作的调研,

推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加大宣传经费投入。我乡地处偏远,财政比较困

难,对宣传工作经费的投入有限,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提供支持和帮助。

(四)创新宣传观念。宣传文化功能要从单纯娱乐向全

面提高国民素质转变;活动方式要从单纯的欣赏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注重在活动的内容、形式上创新,争取创建特色文化乡、特色宣传文化队伍。

(五)加强宣传信息上报工作。坚持上报宣传文化体制

改革、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的信息,为领导

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为宣传文化工作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六)拓展宣传工作范畴。在宣传工作范畴上拓展外延,

包含农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新型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一事一议”等一些具体化、目标化、社会性的工作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与时俱进地组织开展宣传工作。

(七)抓好活动载体。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载体,

如成立农民讲坛、大学生村官论坛等,使宣传工作的成效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今年以来,在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与具体指导下,我镇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真抓实干,全镇宣传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1-3月份,我镇在《》上稿3篇,完成全年任务的x%,在《》上稿x篇,完成全年任务的x%,在全县均名列第一。

一、宣传思想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镇宣传思想工作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宣传“三保一弘扬”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工作重点,主动跟进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做到了“工作重点在哪里,宣传报道就在哪里;工作亮点在哪里,宣传报道就在哪里”,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银河”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一是高度重视农村宣传思想工作。我镇现有x个村(居),每个村(居)都设有1—2处宣传栏,定时更新各类报刊新闻,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准确的为群众所了解。

二是加强社区思想文化宣传和建设。我们充分利用社区 1

周边群众集中的这一特点,在社区内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以“精神文明创建、文明生态建设、群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进社区活动。通过举办多样性活动,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提高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综合文化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三是坚持理论学习,努力抓好党员干部理论阵地建设。根据、县政府的安排,一方面我们积极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全镇村(居)党支部、镇属各单位和部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思想发动、系统学习、党政主要领导讲党课、自我剖析等措施,使党员干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另一方面搞好经常性专题培训活动。围绕廉洁勤政、提升效能、食品安全、动物防疫等,开展针对党员干部的系列专题培训。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次。活动开展深入人心,机关工作作风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有了改善。

评比。

二、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十七大站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出发,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就对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更加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方向、拓展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式,着力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实效。通过积极地宣传引导,使科学发展观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提档升级的新动力,成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

面对宣传思想工作形势新要求,对照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基本情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

议和最基层保障。

二是宣传思想内容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宣传的知识面窄,有关农村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科技、法律知识的宣传还不够到位。

三是缺少创新性的新闻报道。现有的新闻报道多是工作反映,缺少创新性的工作报道。

四是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手段需要改进,宣传方法有待创新。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突起,对我们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方法、手段等提出了挑战。对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求,增大了管理难度。

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推进全镇宣传思想工作 对于新形势,新要求及我镇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和改进,不断创新宣传思想方法,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开展要坚持正确理论指导。宣传思想工作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去谋篇布局宣传思想工作,所有的创新都要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不能偏题、不能脱轨、不能越位。

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

三是加强对镇域经济建设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我镇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我镇确定的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宣传我镇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大力宣传我镇招商引资的进程、措施和成效,宣传我镇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新进展。

四是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改变过去新闻报道角度窄,关注民生问题少的弱点,加大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力度,让新闻报道真正地走进群众,切近群众,服务群众。

五是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一方面在宣传思想工作中注入时代的新元素,按照改革的新要求和发展的新形势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对其他工作和社会各阶层的渗透力、吸引力和推动力。

六是不断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新形势下,我们要在总结传统经验方法的前提下,将现代高新技术应用到宣传思想工作中,提高宣传思想的效果。现在各村都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应充分利用该阵地定期组织群众观看科教影片,开展普法、科技、思想道德、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宣传思想队伍更应该加紧学习、用心学习、经常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迎接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满足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八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面向群众,多办实事好事。不断完善群众文化设施,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充分运用有效载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十佳文明服务窗口、十佳文明服务明星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做到组织健全、制度规范,活动前制定切实可行的评选条件和奖励办法,评选过程认真负责,保证参与面,确保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围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小帮手”、“小标兵”、“小伙伴”、“小主人”、“小卫士”实践活动。

现阶段,人们的社会结构、社会条件和思想观念、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原有的工作方式、基本阵地尚未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底如何开展,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了解、接受新思想、新政策、新文化,从而建设新农村、新生活,这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面临的困惑。

一、济河街道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现状。

吸引群众参与。开展“爱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孝行社区”活动,举办首届最佳婆媳档趣味运动会,评选出“和谐婆媳”家庭13对。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推进儒风孝道之乡建设;开展“文明示范户”评选活动,扎实开展乡风文明培育工程。这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和农村良好社会风气、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三是发挥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合力作用的氛围营造方式。因地制宜,加大投入,形成了包括舆-论阵地、培训阵地和文化娱乐阵地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标准安臵led屏2个,宣传栏32个;建设廉政讲堂、道德讲堂、乡村儒学讲堂22个;高标准建设盛泉社区、金裕社区图书室,配臵图书8000余册。大力打造党家庙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百姓大舞台,安臵健身器材12件,配臵图书800册。

二、存在的问题。

解的不多。虽然,济河街道2/3的村都有农家书屋,但多是为建设而建设,真正利用起来的不多。第三,基层宣传队伍欠缺。一方面在乡镇从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大多数是兼职,而在村居社区更是没有人问津此项工作。一方面年轻干部居多,基层经验不足甚至没有什么经验,又沉不到群众中去,导致宣传思想工作与农村群众脱节。

三、意见建议。

一要创新宣传方式,让群众主动参与。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意识也逐渐增强。广场舞不仅风靡城市社区,即使小山村里也有几只广场舞。汤家庄有支计划生育宣传队,将计生政策等宣传内容编成快板、歌舞等节目,茶余饭后在村居内演出,深受中老年人、儿童欢迎,这样的队伍完全可以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支“主力军”;下一步可以组建乡村文艺队伍,通过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思想文化政策;充分利用党报党刊资源,开辟“村民阅报点”。闲暇时间聚在村里小卖铺前聊天晒太阳,是村民们最常见的消遣方式。可以委托有责任心的店主管理报刊,在店中放上报夹,定期更换报纸,只要是会识字的人,闲来恐怕都爱翻上一翻,起码多些聊天的“话题”,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会更让人信服;宣传内容应面向农村实际。根据农村群众的生活思想状况,根据他们的接受能力进行侧重宣传。如在农村移风易俗中可以与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结合起来,把传统的人文习俗包装打造为地方特色产品。

三要加强基层宣传队伍建设。建立村居宣传文化队伍,可以与文艺队伍相结合,明确专人管理负责,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开展好群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级宣传部门多给基层宣传队伍提供学习机会,宣传思想工作者需要不断 “充电”。多组织集中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活动。只有准确把握基层群众的心理与关注热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济河街道

2015.8.20

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发展先机,努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组织调研人员秉着联系实际的原则,蹲下去、静下心、深入实际的开展了调研工作。此次调研工作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基层宣传文化体制改革为内容,提高研究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的基础上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齐干吉迭乡位于县城东南38公里处,总面积9000平。

方公里,是阿勒泰大尾羊的原产地。全乡有耕地4.5万亩,天然草场31.8万亩,人工草场2.6万亩,林地面积941万亩。辖7个行政村,其中汉族聚居农业村2个,哈萨克族聚居牧业村5个,总人口5138人,以哈萨克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3%。经济以畜牧业为主。2011年完成生产总值1.15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乡村两级集体收入234.85万元,同比增长1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420元,人均增收408元。

(一)加大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对外宣传工作。我乡现。

(二)注重调查研究,积极创新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齐。

乡党委按照宣传思想工作要求和各村的实际需要,经常。

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包村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同时,每年多次举办由党员、村班子成员、产业化大户、普通农民自愿参加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和劳动力就业培训班,邀请专家宣讲授课,现场解答群众问题,取得了较好效果。为了开拓视野,乡党委推荐各村的党员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山东、南京等地考察学习大棚蔬菜,乡党委还要求每名党员干部都掌握一项农村实用技术,熟悉一套政策法规,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活动期间,乡党委组织了由全乡11名大学生村干部组成的宣讲团,分2个组巡回到9个村(社区)开展宣传宣讲活动,把全乡学习活动推向高潮。大学生村干部宣讲团采取召开党员大会、深入田间地头、个别走访党员干部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在村务公开栏内编写专题板报、组织群众在远程教育点收看科学发展观宣传片等多种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鲜活的事例,抱着向基层党员学习的谦虚态度,向全乡农村党员宣讲科学发展观,宣传开展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宣传现阶段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创新致富门路,鼓励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三)转变工作思路,深入推进宣传思想体制改革和文。

化产业发展。多年以来,我乡连续开展了迎新年闹新春活动,每个行政村下拨不少于1万元的活动经费,文艺汇演、体育竞赛活动,参加群众达千人以上;在春节、“七〃一”、“三〃八”、九九重阳节等节日组织了大型文艺表演、趣味比赛等文化活动。

我乡成立了秧歌队、腰鼓队、黑走马演出队、阿肯弹唱。

队、民族歌舞表演队等文化队伍,常年开展活动,特别是每年一次的迎新春活动,群众参与性高、活动影响面广。这些队伍均为民间自发组织,队员多为待业人员及退休人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了这些民间文化队伍之中。

三、

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政治工作软弱无力。一些干部轻视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挤掉”思想,没有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不少干部还存在着“重物质动力、轻精神鼓励”的现象,只注重抓改革、抓建设、抓经济,不过问改革、建设、发展中农民的思想认识问题。理论教育群众不愿接受,好的办法不多,导致群众对社会上某些不良现象怨恨多、抱怨多。

(二)宣传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受财力限制等因素的影。

响,乡镇文体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宣传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处于“吃不饱、饿不死”的境地。宣传干部实地调研受限,走出去参观学习开拓视野、拓展工作思路机会很少。

(三)宣传队伍人才缺乏。长期以来,乡村两级调研外。

职人员少,且专职不专,各村专兼职文体宣传员素质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存在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老化、能力有限等问题。现有对外宣传队伍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培训,整体素质提升缓慢。

(四)缺少创新性的新闻报道。现有的新闻报道多是工作反映,缺少创新性的工作报道。

(五)宣传思想工作形式、手段需要改进,宣传方法有待创新。随着手机、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手段的突起,对我们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方法、手段等提出了挑战。对我们宣传思想工作的形式、手段提出了更高更求,增大了管理难度。

(六)宣传文化阵地作用不够。一方面有些宣传文化阵地面积小、设施差,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农家书屋、健身工程等宣传文化阵地由于功能性不普遍,平时管理有欠缺等,并不适宜所有人群,作用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三、建议及今后努力方向。

(一)进一步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运用多种教育手段,用社会主义思想占稳农村阵地。通过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专职宣传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等,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质,从而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向前发展。

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调研。

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推动我县宣传思想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伊犁州党委宣传部2008年调研工作方案》要求,县委宣传部成立宣传思想工作调研小组,就我县宣传思想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总体思路、对策建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调查。6月中旬,我们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各乡镇、县直机关各单位听取领导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发放问卷、资料提炼等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宣传思想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县宣传思想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自治州宣传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宣传科学发展观,用扎实有效的工作,为不断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

(一)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宣传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宣传思想干部素质和能力层次不齐,亟待提高。

据调查发现,在全县10个乡镇和县直机关各单位中,从事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基本都是兼职。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经常性的业务培训以及自身的惰性,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均存在较多问题。表现为缺乏必要的理论功底,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论、方针理解不够深入,对外宣传缺乏深度及力度;缺乏新闻敏感性,对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反映不够敏捷及时;缺乏工作热情,对业务不够熟悉,工作中满足于照抄照搬,结合实际的少,工作创新的少;缺乏扑下身子,深入实地、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谦虚精神,宣传语言生硬呆板,不够鲜活,削弱了宣传效果;缺乏创新意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上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对上级安排的工作,漫不经心,应付搪塞;缺少工作思路,?等、靠、要?的思想依旧存在,缺少主动性、前瞻性、系统性,更谈不上创造性。

调。沿续‘一言堂’说教式的宣传,无的放矢,空洞无物;脱离实际,脱离生活,流于形式,缺乏生命力?,相当一部分宣传是搞形式主义,政治学习多数是‘走过场’,宣传思想工作不积极,不到位,不注重实效?。在宣传手段上,依然延续多年来的挂横幅,办板报,发资料等传统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四)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为严重的?两张皮?现象通过召开宣传思想工作人员座谈会,与会人员反映当前的宣传工作存在较为严重的?两张皮?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认为做思想宣传工作是耍嘴皮,做虚功。虽然口头上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但在实际中宣传思想工作往往让位于经济建设和业务工作,使宣传思想工作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二是各级干部忙于经济建设和抓本职业务,没有时间去抓宣传思想工作;三是对宣传思想工作投入力度不够,缺钱?难?;宣传思想工作绩效难以显现,没有人愿意干,缺人?难?,宣传思想工作难落实;四是宣传思想工作和实际工作相脱节,官话、套话太多,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宣传效果不明显。

(五)宣传思想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只报喜不报忧现象,舆论监督力度不够。

在走访群众过程中,有群众反映,当前的对外宣传,尤其是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成绩的多,揭露问题的少;表扬推广的多,批评监督的少。造成群众言路闭塞,信息不畅,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散布不实信息,造谣惑众,传播谣言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思路。

宣传思想工作容易失之?虚?,失之?空?。我们应该?虚?功?实?做,力避虚空。

一是要贴近实际。宣传思想工作中开展的每项活动、设臵的每个栏目、研究的每个课题、树立的每个典型,都要紧密联系当今最重要最切实际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和事项来着眼、来立意、来展开。让群众感到真实、可信,从而得到认同与支持。二是要深入实践。宣传思想工作,既要来自实践,又要不断地深入实践,更要指导和服务实践。来自实践才会使宣传思想工作更有发言权,公信度、号召力;不断地深入实践,才会使工作更切实际,更符情理,更合时宜;在来自实践和不断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宣传思想工作者更要以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清醒理性,以一个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主义者的开明睿智,以一个德识才具优良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积极敏捷,有效地提炼和升华人民群众在生动实践中闪光的东西,从而形成特色、形成经验、指导和推进工作,达到服务于实践的目的。

三是要务求实效。要通过用实用好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阵地求实效。学校的礼堂和课堂、党政机关的报告厅、会议室、厂矿企业的车间和工会俱乐部、乡村的舞台、部队的营房,一直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以高超的厨艺打造鲜美的、有利于社会肌体健康的精神大餐,来充实和丰富传统的文化餐桌。

四要通过用实用好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手段求实效。报纸、刊物、电视、广播、书籍、竞赛、演出、座谈、报告、演讲、讲座、辩论、咨询、标语、横幅、墙报、橱窗、手册、传单、谈心,这些都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手段,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传统手法,我们都应用最新、最实、最有吸引力的内容去充实它,去激活它,以求旧瓶新酒、老拳新功之效。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尽快改变宣传基础实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一是保证县乡两级财政投入。尤其乡镇一级要在争取文化阵地建设项目的同时,尽可能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农村文化阵地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二是尽可能充分利用、发挥和整合现有的资源,通过改建、合建等形式加强乡村文化站室建设;三是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集资,或利用自己多余和空臵的房屋,建设文化大院、农民书屋,使之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乐园。四是要积极扶持与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凝聚和培育文化业余爱好者队伍,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节庆日、农闲、集市,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使每个乡、村形成一个文化特色。

关于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贯彻全市。

第三调研组4月7日-9日,我们第三调研组一行四人先后深入到武功县委宣传部、武功县公安局、武功县广播电视台、市电影公司、咸阳新农村数字电影公司、渭城区委宣传部、渭城区渭城镇等县区和单位,就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基层文化体制改革、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问题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我们采取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现场实地考察等方式方法多层次广泛接触干部群众,了解和掌握到了一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开展的实情和问题,也深切感受到了基层一线对今后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提升境界、跨越台阶的热切期盼和希冀。

一、基本情况。

基层普遍反映,今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规模大、规格。

高,为多年来未有,以这样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来安排部署全市宣传思想工作,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盼,必将对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调研1中我们感到,无论是基层乡镇、一线文化公司,市级新闻媒体还是县区宣传部门,对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贯彻落实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工作扎实,效果显著,普遍做到了学习宣传到位、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结合工作到位。各基层单位都能结合实际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主要有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武功县安排部署宣传思想工作,注重挖掘自身优势。县上的同志提出,比经济,武功在全市总量小,但武功以苏武为代表符号的的文化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宣传思想战线围绕文化产业鼓好劲,加好油,就是对武功发展大局最大的作为。武功县公安局是千书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联系点。该局不断打造“武功公安品牌”,在对待群众上,实行亲民爱民行动,把群众当亲人对待;在对待干警上,实行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严格执行“双十条”规定,使干警感到从警光荣,从警严格;在对待人犯上,推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人,利用法与情教育感化人。渭城区在筹谋推进全区宣传思想工作中,无论是。

总结。

经验、查找差距,还是部署任务、提出措施,都始终从当前市委、市政府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区域龙头的战略角度着眼,围绕未来几年全区争先进位上作文章。渭城镇提出“争全市第一,进全省五强”的发展目标,全镇干部群众决心大,干劲足。市广播电视台尽管在工作中遇到连襟西安、受制较大、广告客源下降、经费紧张等困难和问题,但他们始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正确导向,不断促进宣传水平的提高。咸阳新农村数字2电影院线公司在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占领宣传文化阵地,各项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是开拓创新的意识不断增强。在调研中,我们明显感到干部看摊守业的思想淡了,守土有责,守土有为的想法强了,工作思路理清了,工作措施跟进了,工作标准提高了。针对目前工作实际,各单位都能在突破上下狠劲,在创新上鼓实劲。渭城区委宣传部力求掂准轻重,分清主次,提出“抓两头、带中间,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即着力抓好新闻通讯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重点,推动理论学习、党员教育、社会宣传文化艺术等其他各项工作整体向前推进;同时着力组织好起点高、规模大、社会影响广泛、能对面上工作起到明显支撑和带动作用的大活动。武功县以大视野整合国内外苏武文化资源,提出打造闻名国内外的知名文化品牌。市广播电视台提出以喜迎建国60周年和建台20周年为契机,在搞好新闻宣传、积极组织各种大型活动的基础上,自加压力,搞好制播分离、建立奖优罚劣制度、规范用工形式等内部改革,切实增强运行的动力和活力。

三是服务人民的作风进一步强化。能不能把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精神落到实处,关键要看干部的作风实不实。通过调研我们欣喜的看到,通过这次会议实实在在把基层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好作风带了出来。着眼于重大典型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示范带动作用的发挥,武功县和渭城区分别选择了具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县公安局和渭城镇,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宣传思想工作的典型,予以重点培育。市广播电视台坚持三贴近原则,将镜头主动对准百姓和基层,开办了《百姓视线》栏目和市民频道,受到群众的3欢迎。渭城镇、武功公安局等基层单位,也都通过组建政策下乡宣讲团、干部包村下访等多种方式问需于民、惠及于民,扩大了宣传思想工作在基层的影响力。咸阳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深入学校、农村放映,把优秀电影带给了广大群众。

二、当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近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贴近实际,服务群众,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通过对基层党员干部深层次的访谈调查,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市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宣传思想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思想观念上守土不为的现象仍然存在。调研过程我们发现这几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工作重心不明。宣传思想工作到底该抓什么,宣传思想战线的干部到底该干什么,又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定位,有的同志在思想深处是模糊的。调研中有的同志谈工作得靠材料硬撑,离开材料谈宣传思想工作胸中无数;有的同志把宣传思想工作简单化为写稿子,发言论。二是工作信心不足。自矮三分,自己看轻宣传思想工作。有的同志认为在基层宣传部不如组织部,宣传部长不如组织部长,干工作理不直、气不壮、腰杆不硬;三是工作中心错位。有的同志不是深入研究宣传思想工作实际,而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县区事务性的应景接待上,务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有的在当前形势下不是思考如何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党委中心的水平,而是在人权、事4权等部门利益上纠缠。有的满足于守摊子,不是想办法发展新业务,开拓新市场。凡此种种,都说明基层宣传思想战线思想观念到了非下大气力解决的时候了。

2、体制机制上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较多。宣传思想工作要实现大跨越、形成大合力、促进大发展,就必须形成大宣传、大文化的工作格局。但目前,这方面的一些关系和体制还亟待理顺。文化体制改革总体上进展缓慢,在配套政策上还不到位,在扶持措施上还不够有力,在突破难点、创新制度上还不够大胆。通过调研我们强烈的感受到,无论市区还是基层,体制机制不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例如我市部分县广电部门仍称中心,行政执法职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咸阳市广播电视台与咸阳广电网络公司由于主管单位不同,在有些问题上不好协调。咸阳电视台出于提高收视率的考虑,想将三个频道在有线节目中的排列位次前移,但协商多次,仍未实现。

3、队伍建设上能力作风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欣喜的看到,有的基层宣传思想干部队伍流动快,干部队伍充满蓬勃朝气,富有生机活力,但也有的地方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宣传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够,缺乏熟练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驾驭复杂问题的能力不强;有的地方,对兢兢业业、踏实干事的并且做出成绩的同志没有给好的出路,让他们长期坐冷板凳,严重挫伤了踏实干事者的积极性。这些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因为影响的是整个咸阳宣传思想战线的声誉和品牌,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以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根据县委宣传部的工作要求,结合我乡的实际情况,在宣传工作范畴上拓展了外延,包含了农民素质培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一事一议”等一些具体化、目标化、社会性的工作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与时俱进地组织开展宣传工作,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为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黄雷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现将今年的工作分五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深入学习,多层面开展推进理论素质教育。

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举行了村级纪检员培训会,且通过开展每周一次的全体干职人员的例会学习,组织集体讨论,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形成清醒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工作效率。

2、结合实际,抓好党教活动。因为农村基层党员是我们党在农村的骨干力量,所以我们通过书本学习、组织研讨、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对全乡的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通过培训,广大党员不仅增强了党性,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而且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劳动致富,带动身边群众奔小康,党员的“创先争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体现和加强。

二、以创建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全乡文明程度。

1、积极发动,深层次开展精神文化活动。开展了黄雷乡“嘹亮山歌庆七一”活动,举行了庆祝建党89周年大会,以及由乡党委政府组织举行的“8.8”坳会----湘黔边界民族联谊活动,参加群众达数万人,涉及周边两省四个县数十个乡镇(单位),规模宏大,影响极广,是湘黔边界宣传党的政策、展示民俗风情和增进民族友谊的重要平台。

法律知识教育,安全知识讲座,狠抓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等活动。

3、进一步加强转水、黄鹂、大田等村的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设立村级组织活动中心,购臵了电视等设备,增加了村民们学习、沟通交流、娱乐的渠道与方式。

三、服务大众,多角度开展宣传工作。

围绕全乡工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抗旱、人畜饮水工程、凉玉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绞壁村入户道路硬化工程、大田水库除险加固和滑坡体治理工程、计划生育等重点工作,通过宣传手册、宣传标语、动员会、逐户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为载体,立体式多角度深入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创新载体,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与培训相结合。据调查统计,共有近300人在从事服务行业,另外,沿路的宋寨、寸口、万家、转水、毛坪等村在县城打短工、做零工的不计其数,劳务输出长久不衰。同时黄雷乡已经形成了以宋寨、寸口、万家等村为龙头,建成以香菜为主的蔬菜专业村;建成全乡养牛示范点1个,在建2个,其中转水村冲上组返乡农民工吴昌霖已投入资金12万元,建成牛栏47个,种草15亩,另一部分牛栏正在建设中,预计后期投资50万元;大田村200亩柑桔基地和300亩枇杷基地、毛坪村300亩桃子基地、黄鹂村200亩文旦柚基地、万家村和宋寨村的高山葡萄园扩建至200亩;以及600余亩面积的大田库区,有15户共同承包经营,年产10万斤的“大田鱼”因纯天然无污染的品质,受到贵州省玉屏、岑巩、三穗等市场的青睐,正成为湘黔周边的渔业品牌等等,这也逐步实现了我乡劳动力的异地输出与本地转移相结合的培训目标。

五、齐心协力,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通过分发宣传手册,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条幅,召开专题动员会,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入眼、入耳、入民心,让人人都知晓,人人想参保。

2、注重以激励机制为导向。乡政府专门挤出资金,对全体乡村干部进行专项考核,对各村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的情况实行“每日一总结,每周一通报”,极大地促进了我乡的新农合筹资进度。

3、组织领导充分到位。通过召开新农村合作医疗动员大会,层层落实责任,时刻掌握进展动态,高度统一乡村干部的认识。全体乡村干部皆发扬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讲解新农合带来的实惠,解答村民们存在的疑问,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新农合,做到积极自愿地参与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来。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在工作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开展理论武装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因为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问题。

信息宣传工作是机关政务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反映一个部门工作的一面镜子,在交流工作、反映情况、服务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部门的发展。从工作实践看,只有牢牢把握信息宣传工作的关键环节,才能更好地为领导群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才能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在局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下,我局信息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工作总体思路,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对促进和推动全县农业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扩大我局的对外宣传、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完善信息员队伍建设。

科室负责人和全体信息员进行了政务信息写作培训,信息总量于当月出现翻倍增长,队伍建设效果显著。

(二)搭建信息报送网络。

分别在内网和外网建立信息专用邮箱,用于接收信息、反馈刊登情况、通报信息报送统计情况,同时将县内各信息部门下发的期刊上传到邮箱中供信息员学习交流。

(三)同步各项信息宣传工作。

将政务网部门动态维护、政府信息工作、与信息单位相关的信息报送工作相结合,做到一条信息多渠道报送、多板块刊登、多方面宣传。1至8月份,累计接收各科室、下属单位各类信息共计188条,经加工、整理,上报至政府办信息科、县委办信息科、县新闻中心、“党员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各单位信息63条,刊登21条。政务网站发布动态信息92条,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发布信息100条。

二、目前信息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个别单位对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信息工作不如业务工作重要,工作开展不均衡。报喜不报忧的现象普遍存在,致使一些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进入领导视野,信息服务决策、指导工作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二)信息报送不平衡。

动态信息报送多,经验性、问题性、调研性的信息少,信息结构相对单一。信息报送一直处于“就事论事”、报流水帐的较浅层次上,缺乏深度的提炼和挖掘,能为领导决策服务的信息少,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应有的作用。

(三)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信息工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信息存在语法错误,逻辑性不强,个别信息报送的时效性较差,一些好的题材、好的信息没有及时采编、上报,贻误了时机。

(一)加强制度建设。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信息人员的岗位职责、各单位信息报送数量、考核奖惩办法等,将信息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之中,使信息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二是建立重要信息督办制度,对全县农业重要工作、薄弱工作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约稿和定期督办措施。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把信息稿件的采用和工作业绩相挂钩,对完成任务出色的要给予精神、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切实解决写与不写一个样、多写少写一个样的问题,从而调动广大信息工作人员投递信息稿件的积极性、主动性。

开座谈会、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信息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特别是要增强其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信息宣传工作人员要善于谋大事、想大事,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想领导之所想,要把信息宣传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局的工作重心上,放在指导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大局上。

(三)加强信息调研。

要围绕我局工作中心任务,有重点地开展调研活动,并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好的做法和调研报告,分别加工整理为信息或宣传稿件,使调研活动成为证实信息、扩充信息、挖掘和开发高层次信息和宣传稿件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上下联系沟通。

加强与上下级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搞好服务,相互配合,经常不断地交流情况,对下一个时期内的信息宣传工作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不断增强信息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对我局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不断形成合力,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多体裁地宣传报道农业工作,采用专题报道、专访、短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及时、系统地对农业工作进行报道,让全社会了解我局在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从而不断推动农业事业良性健康发展。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

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和国家既定的发展战略。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传承文化的.载体,在法治建设中无疑承担着首要的责任。20xx年4月,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在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了创建法治城市的号召。本文拟针对当前法治城市创建中存在的问题,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法的最初产生,即与城市、商品交换有着不解之缘,可以说,法在城市之中孕育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法已经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市民社会自发的演变进化,法治社会或许也会自然生成;而通过有意识的开展创建活动,法治城市的形成则会更加快捷。当前,各地创建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随着区域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都非常注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注重通过创建活动,获取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等各种荣誉称号,以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相形之下,法治城市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称号并没有得到城市执政者的广泛关注。除了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之外,在全国其他地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往往悄无声息,相关职能部门也无所作为。在一个地区内部,由于执政者法律意识的不同,对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差别。创建活动没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也尚没有形成各地相互竞争加压的态势。

法治建设更多的属于软件建设,属于城市竞争力中的软实力,本身在考评方面就面临着量化的难题。加上法治城市创建涉及面广,涉及部门多,由此很难形成真正系统完善的考评细则。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其他创建活动,相关主管机构都已经出台了明确的考评标准和细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操作起来比较方便。法治城市创建,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除江苏、深圳等地出台了地方性的法治县标准、法治政府标准外,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出台,全国普法办的文件也只是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这种状况,客观上亦给创建活动的开展制造了难题。

法治城市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关。政法、司法、公安、检察、法院、法制,以及政府众多执法机关在创建活动中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机关隶属不同、性质不同、业务不同,如何整合资源,形成创建合力,对协调联动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目前各地协调联动模式不同,较多的是由县、市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这种模式面临着缺少权威、缺少制约手段等弊端,难以发挥有效作用,造成众多相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必需的任务来抓,创建往往流于口号和形式。

法治城市创建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是全国普法办提出的创建工作原则。各地在创建过程中,往往强调行政主导,本也无可厚非。正如马怀德教授所言,“在中国这样一个主要依靠行政主导的发展中国家,推行法治与发展经济一样,需要来自政府方面的强大动力”。但是,法治创建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法律信仰得以建立、法律权利得以保障、法律诉求得到满足,才能说城市实现了法治化。在当前的创建活动中,往往忽视了市民社会的培育、忽视了民间组织的参与,创建活动缺少了“源头活水”。

城市间的竞争对城市品牌塑造提出了要求,城市执政者自身有通过创建为城市获得各种“城市名片”的内在动力。比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等在经过考察认定合格后,国家相关机构往往要授予该城市荣誉称号和奖牌,一些省级政府对取得荣誉称号的城市还要给予物质奖励。作为一种创建活动,法治城市创建因此也需要有明确的看得见的荣誉作为目标。当前,江苏等地采取了授予“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的方式。在国家层面,尚没有关于“国家法治城市”如何申报、由何种机构负责评审等规定,这一定程度上将法治城市创建活动限定在了省级区域之内。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国家级目标的缺位,导致创建活力未能得到激发。笔者建议,可以在设立“省级法治城市”的基础上,尽快确立“国家法治城市”这一荣誉称号和制度,使二者能够有效衔接。

创建活动需要多方参与,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承担协调职能的模式难以满足需要。考虑到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建议设立专门的“创建法治城市领导小组”,由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司法等系统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具体涉法部门的领导为成员,定期举行例会,讨论创建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创建法治城市办公室”,直接隶属于所在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由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经验的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法治城市创建标准的拟定、日常的督察、年终的考核等职能。当然,机构方面的问题没必要整齐划一,可以由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城市特色创造性的设置,重要的是机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在具体创建过程中,为保障机构的权威性,增强其协调联动能力,可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力,比如对日常法治工作的检查权、对不服从协调的建议处分权等,该机构亦可以通过对创建工作的考评奖惩确立自己的权威。

法制城市创建涉及面广,但城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应抓住几个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法治政府建设最为关键。普通市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经常和政府机关打交道,建设服务、责任、信用、公开政府是市民的普遍诉求,这些诉求归结于一点就是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也是创建活动的重点。市民社会中纠纷不可避免,纠纷能否得到公正解决,直接影响市民的法治信仰。正如一句著名的法谚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弄脏水流,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则把水源弄坏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规范的市场秩序也是法治城市的必然要求。市民生活在城市中,首先需要生活的安全感、交易的公平感,法治城市应当是一个犯罪和治安案件低发的地区,一个市场发育成熟,市场资源自由流通合理配置,各种交易诚信公平的地区。

法治城市创建的成果将由市民共享,法治城市创建的过程离不开市民的广泛参与。要发挥办事处、社区等基层单位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调动群众参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积极性。在立法过程中,可以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由市民参与其中,做到民主立法。在司法审判活动中,推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可以将一些典型案件的法庭开到群众中间,使市民近距离的受到法治教育。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向市民宣传普及法治知识。特别是对于群众的诉求,要及时有效地解决反馈。要扩大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的范围,提高法律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使市民能够得到及时的法律帮助。在制定法治城市考评标准时,群众应该广泛参与;在出台的考评体系中,市民的法治满意度、法治参与度,应当成为主要测评指标。

创建法治城市,推进城市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城市的执政者、管理者,应当清醒的看到法治城市创建的价值所在。法治城市创建的考评标准和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对创建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法治城市创建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常抓不懈的研究和努力。

依法治国调研报告

逾二十年的全民普法工作在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离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部门对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认识不高,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公民甚至党员干部,法律意识不强,时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皇皇一个“法有关系亲疏之分”“法为有权者所用”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表现为:国民教育中侧重公民义务的教育,忽视了公民权利的教育;侧重法律条文的单向灌输,忽视了法律素质的养成。

首先是立法环节。在社会管理的多数方面现行立法层面仍处在构建枝干的阶段,实践中很难发挥有效应对社会实质需求的作用。例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率需要的行政收费法、行政强制法、行政程序法、政务信息公开法等,都还没有制定出来。同时,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立法作用发挥不明显,欠缺主动立法的理念和信心。

地方权力机关本身就应该是一级重要的立法机构,是基本法律有效实行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地方性法规应该是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法治宝典,成功的地方性立法又能为国家立法技术的不断完善提供最鲜活的素材,但可惜的是现实的地方权力机关的行政性质偏重,法律人才缺乏,日益成为一个彰显单一职能的议事机构,甚至惟命是从,此现状完全有悖于宪法规定。通过立法来呼应群体需求,既能深化有法可依,又能为群众的法治信仰提供对应的保障。

其次是执法环节。由于我国的体制原因,政府承担着大多数的社会执法功能,对侵权行为的司法救济也往往与行政权力的实施不构成自然过渡,因此,依法行政必须成为政策执行者、执法者的首要工作原则。行政权来源于法律的确认,行政权的实施必须以法律(这里指广义的法律、规章)为依据,当法无明确规定时,则应以法的原则、精神为依据,在涉及到公民群体或个人时,则必须切实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而不能为行政权的便利实施去人为地宽泛地、想当然地解读甚至遏制。人民群众在亲历的涉法实践中也将以法的规范、法的理念来审视事情本身,来审视相对方的法治素养,在最终的公正结果面前受到法的教育。

自纠自查必须以系统内的独立部门来负责,这既是一种司法技术层面的帮助,又是一种行业自律的管控;社会监督是执法者的外围监督,是以相对方合法利益为依据的精准衡量,也是人民群众参与法治建设,培塑法治信仰的积极能动,能较好地实现法制的社会目的。执法者首先要确保自身行为符合法的界定、要求,同时要依法对待相对方,切实尊重相对方的一切合法权益,确实如此才能获得令畅政通的社会效应。

程序正义促进法治的完善。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是“良法人人遵守”,程序正义是“良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人人遵守”的重要原因。只有人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法律的平等对待才会自觉遵守法律,而程序正义恰恰要求法律实现过程中的平等公正。

在这里之所以将程序正义单列出来强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国情,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的传统法律文化和观念之中“重结果轻形式”,是中国法律的一大特点,“中国人寻求的是实际的公道而不是形式上的法律”的鲜活事例比比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完善,公民民主意识、法制观念的日益增强,人们已经逐渐给予程序公正越来越多的重视。另一方面,有些法律知识有限的普通百姓,对裁判结果正义与否的判别标准,通常是从制度上看法定的程序是否得到保障和贯彻,因此程序公正才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根本保证。如果程序的设计和实施公正,那么大多数情况下做出的实体处理会是公正的;程序公正也有着独立的价值,它本身体现着民主、文明、法治和人权的精神,并不依附于实体公正的实现而存在。良好的程序公正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应该公开透明,具有鲜明、完备的形式逻辑。

第二,应当保证各方法律地位平等,不允许搞差别待遇,不允许剥夺任何一方的争辩诉讼权利。

第三,必须使裁决者处于独立和中立地位。

第四,应当为对立意见提供正面交锋和辩论的机会。只有坚持程序正义才能较好地引领法治公信力的构建,才能最终保障法制正义的实现。

人民群众在自身权益受到威胁、侵害时需要律师的介入,律师能为代理方的利益认真地为当事人辩护,能够起到牵制公检法部门行为不超出法律的作用。而这样的程序反而能够赋予相关结果以足够合法性,进而可能起到避免代理事宜的深度恶化,甚至起到防范再次发生群体性 事件的积极作用。

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律师也能在以下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参与领导接访。为领导的回复和决断提供法律保障;

三是参与突发事件善后工作。在事件各方的后续处理中以法律来平衡;四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这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权效能的有益尝试。

律师目前在我国是较为独立的具体法制事件参与方,其基本职业要求是司法制度和当事人利益之间的调节者,律师工作的成败得失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因此,我们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充分尊重律师在各类纠纷、案件中的代理、辩护职能,将其作为实现法律公平公正意义的有益介入者,切实摒弃自身单纯的矛盾、对抗意识,为提升法治公信力创造良好条件。

律师最好的“名片”是担当社会责任,做法治社会的倡导者、建设者、维护者、推动者。尤其在为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而据理力争时,折射出律师扶弱助困、匡扶正义、勇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法律作为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的必要手段,正如战国列子所说“国者,必须以奉法为重。”只有建设成为法治社会,我们才能向法治的小康社会奋进。

法治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xxxx市教委和东城区教委的有关规定,我校在x月份“法制教育宣传月”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一、学校高度重视,全员动员

x月份的法制宣传教育历来就是我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在x月初,我校专门利用行政会研究法制教育的活动方案。由校长主抓,德育副校长和教育处主任专门负责,制定了一系列的活动方案。然后通过校会向全体教师和学生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让全体师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这项活动,从而加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使教师树立知法守法的意识。

二、以板报、壁报为阵地,向大家进行法制宣传

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接触到法制教育,我校在3月份在全校班级中进行了法制宣传板报评比活动。要求每个班级都要出一期关于法制教育方面的板报,内容以《未成年人保护 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新中学生守则》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主。同时学校对各班板报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表彰鼓励。同时开展法制壁报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们理解法律的能力。我校教育处在全校班级中征集法制方面的卡通画。在同学们上交的几十张作品中,涉及了学校教育、未成年人犯罪、社会治安管理、交通法规等许多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在校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对《未成年人保护 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常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法律观念。

三、利用校园闭路电视,播放法制录像

在x月份,我校教育处和学校电教组联合推出法制教育录像联播。我们利用每天中午学生的休息时间在校园闭路电视中播放法制方面的教育宣传片,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同时对学生们较为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并对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这种形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法制方面的问题,从而加深印象,避免了学生们在法制方面容易出现的误区和错误行为。

四、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在x月中旬,我校与社区相配合,在校园内进行法制、民族精神的展板展览,整个展览共分为5个部分,利用图文并茂的展板向学生进行教育宣传。同时利用政治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通过这次活动,我校圆满的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德育计划,进一步营造了我校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加大了我校依法执教的工作力度,优化了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规范了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了学生知法守法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宣传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北大学习一周,不管是学习法律,还是学习经济、社会学,对我来说,更多是引发的是对文化的思考。当今社会,不管研究什么学科,从事什么领域,都离不开大的文化背景。党的xx大以后,提出了推动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说明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化建设不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起着特殊的基础作用和助推作用。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进一步搞好新时期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形态控制能力有待加强。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发展黄金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着种种复杂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噪音”“杂音”时有出现,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识有所滋长。

(二)党心、民心不对称,党群干群关系有待改善。随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改革进一步深入,高低收入群众之间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征地、拆迁等问题导致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人们群众对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程不理解、不支持。随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

(三)理论和现实问题脱节,解疑释惑能力有待提高。近年来,人们受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增多、程度加深,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密切关注理论动态、政策趋向。特别是随着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我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参与权和知情权提出更高的要求,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对一些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明显提高,迫切需要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有力的回答,迫切需要运用理论和政策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四)文化供需存在矛盾,文化生产能力有待发展。尽管我区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文化设施建设、队伍建设、活动载体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力度逐年加大,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特别是针对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以及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的人员对文化的需求研究得不够,措施办法还不多。这些领域是中国社会的最基层,覆盖这些盲区是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当务之急。

(五)宣传资源分散,大宣传格局有待完善。当前,宣传资源分散,阵地和队伍缺乏有机的统一和统筹发展;宣传工作还存在“孤立化”、“随意化”、“形式化”等现象,未能形成大宣传、大教育、大服务的格局,宣传合力不强。文化资源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文化阵地的内涵需进一步拓展,利用率偏低。许多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多为群众性自发组织,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二、原因分析。

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社会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不到位。一部分领导干部对宣传思想工作不够重视,积极性不高,认为宣传思想工作纯粹是务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不能很好处理经济建设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关系,认为做不做无关紧要。二是我区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虽然很深,但居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品味不够高,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与当今时代发展主题未能有机的结合,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文明城市创建有待进一步深化,共同思想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筑牢。三是文化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体系不够完善,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效率不高,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等文化垃圾依然存在。五是文化产业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实力不强,缺乏面向市场的多元化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和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和文化公益单位。六是文化人才相对匮乏。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不够浓郁;人才培养工作不力,缺乏具有一定号召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宣传文化骨干;文化创作人才、文化科技人才和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懂市场运作规律的文化经营管理专家奇缺,宣传文化人才青黄不接,队伍发展十分不稳定。

三、对策与思考。

新形势、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任重道远。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按照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一)宣传思想工作要合心。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政权的稳定,都离不开合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得民心者,得天下。如何把党的要求与群众心声统一起来,把党的思想变成群众的物质实践,把政府的中心工作变成社会的民心工程,合心工作十分重要。必须进一步以各级领导干部中心组理论学习为载体,着力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的形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干部群众,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让主流意识形态占据人们的思想,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必须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着眼于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对形势分析判断上来,立足于把力量疑聚到各项决策部署上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辅导和释疑解惑工作,正确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良好氛围。宣传思想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合乎民心。党中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强调要依靠经济力量、政治力量、文化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人的发展以精神文化为内核。只有从服务人民、服务群众出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根本立足点,宣传思想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教化、引导、激励的目的。宣传干部要当好舆情民意的侦察兵,要知道群众当前在想什么、怨什么、盼什么,有什么苗头性的思想和倾向需要引起注意,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当前的主流民意是什么,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有哪些希望和建议。要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平等的态度、民主的作风,带着感情去做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采用群众参与、沟通疏导、民主讨论的方法,努力做到入情入理,潜移默化。

(二)宣传思想工作要合力。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一大传统、一大优势,是我们党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总书记同志强调,“宣传思想战线是党的一条十分重要的战线,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和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必须始终牢牢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宣传部门要协调各方,并在实践中形成整体合力,达到最佳宣传效果。要进一步建章立制,探索机制,建立分类实施和分层培训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培训机制和骨干培训、普及性培训相结合的机制,大力开展队伍培训工作,着力抓好基层宣传员的普及性培训。积极探索有效的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建立。

规章制度。

制定队伍奖励、考核机制调动宣传队伍的积极性确保宣传思想工作深入、持久、健康、有效开展。

(三)宣传思想工作要合拍。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力和生命力来源于紧跟时代步伐;我们要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改革创新,要从时代的高度来认识宣传思想工作,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宣传思想工作,以改革的精神来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要求,与时代同频共振。要创新内容。紧紧围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紧密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及时回答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要创新观念。坚决冲破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的新认识、新思想。通过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提高来实现工作思想的创新,找到打开工作新局面的新举措。要创新形式。要深刻认识“三贴近”对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创新能力的极端重要性,把它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个方面。准确把握人们思想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做到生动活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加具体实在、入情入理、可亲可信。要创新手段。充分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推动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互相融合,对干部群众进行开放式、多渠道、多角度地宣传思想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着力推进工作创新,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要创新管理。树立科学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运用科学管理方式,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推进依法管理,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行政监督手段处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问题。

返回目录。

宣传是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表达政治主张、维护自身政权的重要工具。由于我国几千年的“人治”所带来的影响,社会的法治和大众的法治理念尚处在萌芽阶段。如果我们不知晓或者不善于运用宣传手段来表述自己的理念和传递法律的精神内核,那么社会和公众对于现行法律将盲目无从,随之对法院的抱怨和对法官公正性的斥疑将应运而生,接踵而来的将是缠诉、上访等问题所导致重复劳动的成倍增长。我们必须加大司法宣传力度,才能实现公正与效率主旨。那么,当前法院的司法宣传工作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加强司法宣传工作,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多年在基层法院的从事宣传工作的经验,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一、当前法院司法宣传中存在的问题。

(一)司法宣传制度规范中的缺失。一是现有宣传工作制度中仅有统一原则规定,具体报道的尺度范围则由各法院自行掌握,这使法院宣传工作因宣传人员能力的差别而在总体上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二是为促进法院宣传工作而订立的考评机制,若不能合理设计考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引导干警对司法宣传的方向、内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干警很可能为争先创优等因素刺激,片面追求上稿率,从而增加消息报道,减少深度报道;为迎合媒体和观众需要而增加个案报道,减少教育普法,结果可能反而使法院宣传工作偏离宗旨,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司法宣传内容的局限性与狭隘化。由于新闻媒体在报道内容方面越来越重视观众需求和广告客户的需要,而法院进行司法宣传的众多内容中,只有对各类典型案件的审理情况才可能吸引最大范围的观众群体关注,促使媒体进行采访报道,这使法院司法宣传的范围和内容受到局限,而逐渐变得狭隘。同时媒体还为了在有限版面内尽可能多地刊载广告,不断缩减其他版面,使得在司法宣传报道中以下的消息报道日渐成为主流,而一些深度报道,尤其是与法院改革、建设有关的一些大型宣传报道缺乏发表的场所,这与当前法院的宣传总体趋势和目标相背离。

(三)法院与新闻单位之间缺乏互动监督。法院有权有责对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进行审查监督,它与新闻舆论监督在实践中构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但法院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比较滞后。部分法院宣传工作未能及时适应媒体变化和新闻需要,并进行应对调整,从而影响了法院司法宣传工作的力度。

二、加强法院司法宣传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制度,规范进行法院司法宣传工作。根据新闻宣传具有的灵活性特征,在制定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宣传工作纪律进行规范管理的同时,各法院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上级部门在下达关于法院宣传原则性规定的同时,可以标注说明或举办培训班组织学习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同时就现有考评机制中不合理部分进行修订,以促进司法宣传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重视司法宣传的人才培养。从事宣传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件辛苦活,需要具备综合性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付出很多默默无闻的工作,牺牲很多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所以各法院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鼓励大家多做宣传工作,并对宣传工作突出的干部加以提拔使用。

(三)努力提高法院司法宣传工作的质量和层次。当前法院宣传工作要顺应政法新闻需求形势,适时调整工作方法,树立精品意识,加大报道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断提高法院宣传报道的质量和层次。如在报道内容受限的不利条件下,法院可以案件审判为载体,深入浅出地阐释法律的含义、理论和道理,同时结合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改革作进一步的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也可以在捕捉新闻点、遣词用语、报道技巧等方面加以改进,满足媒体报道和受众心理需要,能够为其所接纳。

(四)法院应与新闻单位进行广泛的联系合作。一方面法院应转变被动的工作作风,主动与新闻单位联络,建立稳定的信任与合作关系。通过联系和交流,促进双方对一段时期的政法新闻宣传重点或某一方面问题达成共识,以把握好新闻宣传尺度,充分发挥正面导向作用。还可通过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设专栏报道等方式,经常性介绍法院的工作重点,发布重大、典型案件的审理情况,组织好法院的重点报道和日常性的报道工作。另一方面,法院也要正确对待新闻舆论监督,对新闻单位的正确意见要认真听取、及时纠正,从而促进法院司法宣传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返回目录。

一、找准切入点,切实做好文秘档案、文化宣传工作。

二、总结提高,开拓创新,为提供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我相信,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经理办的文秘档案、文化宣传工作一定能够更加深入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和科学内涵,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为提高经理办的综合管理水平、为构建百年和谐阳光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带领下,对我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区法院、____国土资源分局、区环保局、区法制办、____镇、____乡等单位,召开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府办、区法制办等xxx个部门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区法制办专题工作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历来比较重视,每年根据省市考核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及时部署安排。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水平,区政府与高校签订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合作协议,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及时更新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培养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在重大问题决策、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从源头上把好法律关,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相关规定,区政府领导的出庭率为xx%,部门负责人出庭率为xx.x%。

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____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____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规定》、《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为核心,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构建法制工作框架,建立起了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同时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逐年增加分值比重,促使部门、乡镇街道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行政执法不断规范。对规范性文件实行“三统一”制度,三年来(20xx-20xx年)共审查了52件规范性文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实行政府合同报备案制度,确保政府合同的合法性,有效减少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提高执法案卷的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审议制度,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结果的公信力。20xx年以来我区的复议案件听证率逐年上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

四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努力打造“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有限政府”。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了行政许可事项248项,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期,努力打造“高效政府”。切实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职责,依据权力清单,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等事项,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努力打造“阳光政府”。20xx年,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213条,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93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但在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本质理解有偏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有的干部不习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在面临一些难点棘手问题时,甚至错误地认为依法工作妨碍了发展。

性文件送审时怕麻烦,不愿提交到法制办或不及时提交,导致有些违法内容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秉公执法还不够。有些单位执法案卷不但质量差,而且在检查后整改落实不够到位,案卷质量经不起考究。有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出庭应诉存在抵触心理,觉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有损形象。

三是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执法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调查取证不充分,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不强,引用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法律依据等。从我区历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因为程序错误引起的。

四是法治建设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区在法治建设方面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问责相对弱化,有些监督程序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失去了监督的实效性和威慑力。联动机制亟待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涉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及监督制约等多方面,但有的单位片面认为法治政府建设就是就是法制办的工作,与其他单位关系不大;有的单位缺乏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中,常常出现推诿、不作为等现象,造成整体工作水平下降。

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是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主体。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更加自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改革问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改革成果。

二是要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要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激励引导机制,把法治建设作为全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分值比重,突出考评重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对执法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在传统的学法基础上,将____近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汇编成册,以案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使执法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和法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尤其对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法治宣传教育。要围绕与群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治安防范等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熟悉法律,懂得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改变以往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农村法治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全面的了解农村法治建设情况,我于2015年2月对崇福集村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本村社会治安稳定,但家族势力对村委会的影响较大;女性和外出打工人员基本不参加民主政治;村民的法律意识薄弱,甚至有部分人不相信法律的正义性;老人的赡养问题也越来越成为本村的一个显著问题。

一、崇福集村的法治建设情况

(一)什么是村委会及其作用?

村民委员会为中国大陆地区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村民选举产生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产生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意见。

(二)崇福集村的村委现状

1、村委会的内部状况

在村委办公室,我们看到了村委的成员名单:李景来、李景泉、李景良、李景安、李景生。由此名单我们不难看出家族势力对村委的影响非常大,并且均为男性(据当地老人张贵之讲“从未有一位女性当过村官,村里的女性也从不会过问村委的事,那些都是外头人(即家里男人)的事情”)。这些成员的学历都成为高中,其中,李兆来、李景良两人为党员。

2、崇福集村村委工作情况及作用

则;村委对村民的社会保障的实施也很重视,村民赵刚诉说了自己的故事:赵刚从小父母双亡,靠捡破烂为生,后来娶了一个被别人称为“傻子”的女人,生下了一男一女。儿子和女都很争气,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学校考虑到他们的家境和成绩,决定免除兄妹两人的学杂费,以减轻赵刚的负担。但是人有情天无情,一场大火烧光了赵刚一家的所有家当。就在他百般无奈、深痛焦虑的时候,村委会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不但号召村民们捐钱捐物,还为赵刚一家办理了低保户、申请了贫困生奖学金。在村委会的管理下,村里的社会治安很好,村民的满意度很高。

但本村村委也存在一些工作漏洞。比如村民间发生矛盾后,常以吵架或打架的方式解决,村委却很少过问;还有就是老人赡养问题很大(基本上是因为无儿无女或子女婚后很少问及老人,但后者占多数),而村委却一直没有去解决这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三)村民心目中的法律

据调查,多数村民认为现在的法律不健全,不到位,因为村里曾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犯罪人王春因故意伤人罪被判刑5年;恰好邻村也发生了一起类似案件,二犯罪人却以同王春的罪被判刑10年。村民们表示这种事情非常不可理解。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人情重”。即说现在的法律还算健全,但是人情太重,导致司法机关在履行工作时因个人感情而出现差别。所以,持这两种观点的村民都说自己是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同时,村民们也不否认法律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作用的。比如法律在一定情况下也可以解决“人情重”的问题,像上面的事例,如果村民上访,不但可以使公民得到平等的待遇,还可以使那些以权谋私的高-官落马,受到法律的惩罚,防止“人情”的蔓延。

二、崇福集村法治建设落后的原因

1、村民法律意识薄弱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原因。由于本村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有限,法律意识也就不强。

2、法律应用过程中“人情重”,使部分村民对法律的公平正义产生了怀疑,而不愿去接触法律,并表示自己只有在没有办法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法律去解决问题。

3、村委对法律和上级决策的宣传力度不够。根据我的走访调查,本村村委除了在墙上张贴了一幅漫画式的防火防盗瓷砖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关于法律知识和上级决策及精神的宣传。

4、现在的法律不健全,民告官的代价太大,导致村民在与村委发生矛盾时,只能与其吵一次后不了了之,也导致80%以上的村官说出“你去告吧”之类的.话,这更加使有些村民认为“法是保官而非保民的”。

5、低保本是国家在再分配中对低收入者照顾的政策,但是现在的低保名额多半被中等或高收入阶层占据,使得更多的村民不愿去过问法律问题。

三、解决目前农村法治建设的建议和方法

1、加强宣传法律力度,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只有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才能从根本上进行法治建设。

2、建立健全法律及法律监督制度,以解决“人情重”的问题,恢复项目对法律公平正义的信心。

3、提出孔子的伦理道德价值观,讲求“仁义礼智信忠孝节悌”赡养老人,从物质上、精神上帮助关心老人。

4、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格低保批准,社会保障完好实施,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5、村民要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具备基本的法律行为能力,提高法律素养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6、村民自治委员会要认真为村民服务,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的监督;减少家族势力对村委的影响,保护妇女和外出打工人员的民主政治权利。

农民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农民只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现实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农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过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本次调查地点选取在大田县湖美乡,通过实地走访调查获取相关的数据,深刻分析农村法制建设的情况,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一、农村法制建设现状

1、普法宣传与群众需求脱节,农民法律意识淡薄。

调查表明:男性最想了解的法律法规前三位为:促农富农(37人,占男性61.7%);人身伤害(20人,占男性33.3%);农民工基本权益(20人,占男性33.3%)。女性最想了解的法律法规前三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人,占女性23.3%);促农富农(14人,占女性23.3%);婚姻家庭(12人,占女性20%)。不难看出,经济的欠发达并没有阻碍,农村中男女对法律的需求的差异性,男性更多的是基于事业发展而去了解法律,更多的是关注对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工作安全保障类。女性更多的是关心家庭稳定和睦,从而关注家庭健康保障,经济收入,以及家庭稳定类的法律。

农民的权利意识淡薄。“民不与官斗”、“一年官司十年仇”、“吃亏是福”等传统观念深深的影响着一群人。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法制在农村的着眼点都是如何加强管理,着重于法的政治统治功能,农民往往只把法律当成是制裁违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视了法律保障权利的功能。权利意识淡薄,主体意识模糊,缺乏维护民主权利,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识和实践活动。

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法律却没有处于至上的位置;相反,几千年来的封建人治传统已使权力至上的观念在我国农村社会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村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泛权力状态。在权大还是法大的价值取向上,广大农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法律几乎是没有权威的。在农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远远大于寻找法律救济的比重。

2、司法成本高

农民通过法律维权面临司法成本过高的问题,尤其是追讨工资的过程中,为了追讨回被拖欠的工资或工伤赔偿金,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要负担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等诸多费用,而且维权时间漫长。据统计,被拖欠工资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2年以下的农民工比例高达74.8%。维权程序复杂、成本高,使很多农民工不得不选择牺牲自己的部分权益与用人单位私了。很多农民有法律维权的意识,但是法律维权过程中产生的司法成本农民无法负担,最终不得不放弃法律维权。

3、解决途径存在隐患

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30%的男性和25%的女性选择私了。而男性有40人、女性有28人选择向村干部或政府求助,以期纠纷得到解决,占到调查人数的68%。私了由于其往往是事故双方在事故发生后自行商量解决,而大多数人对事故本身没有明确的认识,致使私了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随意性,同时其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不少事主在私了之后,又继续纠缠,乃至发生暴-力事件。例如,走访中了解到:我乡后坑村有一人被狗咬伤,私了决定600元赔偿,但治疗中伤者因病毒感染致使产生数千元医疗费,再次协商时,犬主坚持以当初谈妥600元为由,拒绝村镇两级调解,从而让处理人员十分棘手。

4、农村司法机构不健全

如自己了断,往往为一件小事走上极端的事情时有发生。

担护普法宣传和法律援助的农村司法所,往往也是有其名无其实。大多数乡镇的司法助理员,由于缺乏编制,几乎都是兼职干部或招聘人员。自身并不懂得多少法律,又从何普法和提供法律援助?村镇两级调解本是一种有效解决民事纠纷的选择,且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性。但实际中,虽然村镇两级都建立了纠纷调解室,但村镇干部大部分未学习过相关法律,同时也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培训,他们在调解中往往凭借的是几十年的工作经验。虽然不少同志的工作经验在不少调解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同时很多经验跟法律、法规有出入,甚至相悖。

二、农村法制问题原因分析

1、人口结构大龄化、文化程度偏低。被调查人员中60%为男性,40%为女性,统计表明:被调查者中56岁以上的有31人,而41岁以上的共有57人;同时初中以下学历的有77人,主要集中在41岁以上阶段。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很多法律宣传过于深奥和单调,群众理解比较困难,虽然有不少从普法活动中拿的资料,但很少细读。农村法制宣传渠道不畅。家庭联产承包开始后,集体组织形式越来越变得松散,群众大会已经很少召开。虽说电视机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但收看的节目却都以电视剧居多。农村报刊最多发行到村委会一级,国家的法律法规一般也在村委打住。农村虽然建立了农民夜校和建成开通了现代远程教育,农村小学也聘请了法律副校长,但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还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一些,加之农村干部法律知识的缺乏,农村的普法几乎就成了死角。

2、执法不公正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存在。执法不严,徇情枉法,已经成为法制进程中的毒瘤。个别基层干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在老百姓看来,“八字衙门大大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法治”心理:“上边没人,告也白告”。

3、怕打官司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于广大农村。人们习惯认为,官司缠身总不是一件好事,对打官司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农民如此,基层政府也如此。《行政诉讼法》实施后,一些基层的政府官吏至今还不适应当被告。

实质上党管一切,严重影响着司法公正,阻碍着民主法制进程。

三、农村法制建设问题对策

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不能有任何动摇。要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努力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村工作的水平。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在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这种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切实增强农村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要努力做到使广大农民知法守法,积极履行应尽义务,并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使农村干部自觉奠定法律,严格依法办事。

2、多种方式相结合,向民事等方面倾斜

(1)电视传媒对现在生活的印象是毋庸置疑的,由于其法制节目为了收视率等多关注重大的、轰动的案件,而这种案件多为恶性刑事,虽然教育了群众,但却并不具有太大的教育意义。因此,适当的向民事、劳资、致富等法律法规倾斜,让广大群众获得真正有操作性的法律。

(2)调查中,有30%的群众也通过报刊、杂志学习法律知识。走访中了解,这些喜欢读书看报的人多为附近村民的主心骨,不少群众常常向他们了解一些法律法规。只需我们在平面媒体上运用案例和法条相结合的方式,诠释法律,就能通过他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教育学习。远程教育系统内的资源涵盖了农村生活的多方面,其中也有许多贴合农村实际的法律法规,其采用专家讲解的方式,直观的将法律法规展示出来。现在远程教育点已经基本覆盖各个行政村,只需我们合理利用,也能为法律普及做出重要贡献。

3、严格规范农村执法行为

4、降低司法成本,完善法律援助职能,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建立法律援助机构,培育专职农民工维权律师,这样才能为广大农民工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法律援助服务。维权律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娴熟的法律业务引导农民工依法维权,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15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在基层,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基层是一个社会的细胞和基础,基层的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个法治化进程。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法治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对照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容乐观的现实问题。通过调查走访发现了我村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法制观念淡薄

因为部分家庭的原因,很多老一辈的农村人的文化水平非常低,民主法制意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有的人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不懂得运用法律维权,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导致违法犯罪;有的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权大于法”,喜欢采取偏激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不懂法的表现。农民对法律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产生了“扭曲的认识”。 法律对所有人本应当是一视同仁的,在法律面前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正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大多数农民却更愿意相信“量力而行”。社会财富的多寡和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为人处事的策略,他们信守“胳膊拧不过大腿”的“真理”,不敢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冒险,遇到强权强势宁愿吃亏自认倒霉。不仅如此,农民对法律的信赖度也普遍较低。在调查中也常听到这样的话:“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绝不会跟他们(法院、检-察-院、公安局)打交道 。”

(二)村务监督不到位

近年来,村官犯罪变得越来越严重,主要呈现五大特点——小官大案所占比重大;贪污贿赂、渎职案件频发;村支书、会计人员涉案众多;窝案、串案多发趋势明显;村官自治权和政府委托性权力腐败多。其中,贪污与受贿是职务犯罪中最为突出的两类犯罪。贪污犯罪比重大,反映了乡村财务管理存在严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监督不力。由于缺乏监督,原宜州市龙头乡高峰村、村委主任卢昌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虚报、侵吞国家发放的农村低保救济款、农村医疗补贴、危房改造补贴,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成为了典型的“小村官大贪”。

(三)普法教育形式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需求与兴趣也发生改变。

依然沿用以前的“拉条幅”、“发传单”、“上大课”、“灌输式”的普法模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且真正留守在农村的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条款式、会议式、文件式的法制宣传形式群众不乐意接受也不愿意接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民学习法律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随着开放开发的进行和体制的创新,村民自治中的一些问题已经显现,从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新农村的全面建设,主要表现在: (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不到位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缺乏保障。(二)村干部不依法行政现象很明显 一些村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正、不公开、不依法,有的还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和权益;土地纠纷反映的问题多,真正解决的少,有的久拖不结,使矛盾加剧,有的还发展为刑事案件或械斗事件;村务、财务管理混乱,帐目不清,村民对重大事项缺乏知情权,一些村干部对集体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严重违反村民自治制度,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使村的资财流失,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长期申诉。 (三)基层选举中的“贿选”现象有所抬头 农村的教育基础比较低,农民的文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旧的思想观念、旧的家族势力依然有一定的市场,加之农民对自己的选票价值认识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民主选举既容易被忽视,也容易被干扰。有人为了拉选票,以钱物贿赂村民以此拉拢村民的事时有发生。少数村干部讲“人治”不讲“法治”,擅长下命令,不愿意搞服务,重政策、轻法律,说话办事随意性大等问题现象普遍存在。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文明,只顾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的村民也不在少数。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我国民主政治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证农民当家作主,增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高农村依法治理水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走访调查的结果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对策:

律法规。特别要宣传党的关于家庭联产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宣传宪法,农业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农业生产与流通,税费改革,家庭婚姻,计划生育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着重培养权利义务一致的法治观念,增强农村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法制宣传教育要与公民道德教育相结合,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纳要》,使二者互为促进,提高-干部群众法制道德水平。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制订村规民约,实现依法治村,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转。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通过各种制度来保证政府法制工作人员的良好素质以及职业的稳定性和专业性。政府领导应大力支持政府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独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中的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使基层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基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切实解决行政复议能力偏低、人员短缺等问题,根据办案需要抓紧配备、充实和调剂行政复议人员。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制度,可以尝试将行政复议资格的取得纳入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行业整体的系统性建设,是推进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大上级对下级政府法制机构业务的监督、指导与培训力度,对提高政府法制工作的整体水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建议上级政府法制机构在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多到基层调研、指导工作,并适时组织一些业务培训,邀请资深专家对政府法制工作人员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培训。政府法制工作人员也应立足自身,加强自我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处理法律事务的本领。

(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创建和谐农村,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农村环境。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途径、多渠道地增加农民收入,为民主治理创造物质基础。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安防控体系,为农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1、对农村法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存在偏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越来越看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并以钱作为看问题、办事情、论实绩的标准,因此,农民对依法办事及农村法治工作的认识大大减少,而村民委员会借口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对农村法治工作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认为组织农民学法是增加农民负担,而且农村中的老人因年纪大且没文化,对法律法治搞不懂、听不进、没法用。作为村民委员会,忽视了农村法治工作对以法治村及提高广大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

2、农村法治工作“三无”现象依然存在。所谓“三无”是指农村无专职依法治理工作队伍、无专门的工作手段、无专项活动经费,农村法治基本流于形式,大多数村普遍存在简单、陈旧的宣传手段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法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3、农村法治存在的难点。在农村开展法治工作,一是集中村民学习难。主要是居住分散,外出务工人员多,在家大多是不识字的老人,在时间、地点上无法统一,若分小组分散学习、人员太少,所以很难集中组织学习;二是农村中法治骨干难找,农村的村社干部文化水平低,对他们的法律培训又少,他们所掌握的法律知识不多,让他们给村社讲解法治,也只能念念法律条款,所以学习法律的效果不明显;三是难抓到点子,村民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学法基本上处于被动,大多数村民只有遇到纠纷才去了解法律;四是认同度不高,一些村民认为,在农村抓法治是搞形式,导致权大法的认识存在,个别村民遇到涉法问题时,习惯于求助家族势力,找关系,托熟人解决,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了村民学法的积极性。

4、农村依法治理基本保障有待及时落实,依法治理力度不强。目前,我乡没有司法助理员,有阵地无人员的现象长期存在,给开展依法治理工作造成不便。

二、我乡农村法治工作难开展的原因。

1、法治观念上重视不够,认识不清。一是村民法纪观念淡薄,工作难以开展,上面只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不重视,村里干部不会主动搞,个别村干部认为村民越懂法,工作越被动,因此对依法治理工作应付了事。

2、对法治工作责任不明确。区、乡的依法治理工作机构健全,但到了村一级就无人“接招”,农村依法治理工作就成了无人管事的工作,责任不明确的现象较为突出。

3、开展法治工作力度不大,措施不硬。首先,上级缺乏对农村依法治理工作的分析研究,形式过多,活动开展较少,未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

1、着力建立农村法治工作机制,引导依法治理工作。一是配强农村依法治理工作骨干,做到有人管事,确立专职的法治宣传员,并与人民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真正把法治工作纳入村级事务管理中;二是落实工作责任,把农村法治工作纳入综合治理并与工作绩效挂钩,纳入乡对村的目标管理之中。

2、着力加强对村社干部的法律培训。对农村专职法治宣传员要分级负责,层层抓好培训,充分发挥法律培训在依法治理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乡要负责抓好村社干部的法律培训,村负责抓好对户主的法律培训,通过培训,真正实现村、社、户都有法律明白人。

带动几个村,从而促进农村法治工作有序开展。

4、着力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农村法治工作。依法治理是一项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很难开展的,因此,要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点开展法治宣传专栏,加大普法力度,要以基层为依托、以部门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掀起依法治理的高潮。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法治精神”这一重要命题以来,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由法律水平的提升转型到法律信仰的塑造,为新时期法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价值目标,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

化形态,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是推动法治进程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法治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法宝,紧扣法治如皋建设的目标,将法治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法治文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如皋正处在“转型升级调结构,奋力跨江争八强,开启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新征程”的关键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七大的新要求,大力拓展法治如皋建设新领域,把“腾江越海、登高致远”融入到法治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多方联动,全力推进法治文化工作机制。

入法治如皋建设的大局中,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群众性的重点工程来抓。严格贯彻“五五”普法考核机制,形成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社会联动,共同建设法治文化。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推进,强化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不断健全责任机制,把法治文化融入管理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切实强化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政策、资金和人员等各项保障。积极探索社会动员机制,既要使司法、行政执法机关以及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法律援助等专职人员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又要拓展社会参与途径,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法治文化建设,引导各类媒体自觉承担起公益性法治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努力形成各方面协同配合、合力共创的生动局面,为建设法治如皋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动力。

二、开拓创新,致力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项目实现品牌化。完善领导干部“卡网碟”学法套餐,致力打造“雉水在线”如皋市干部学法平台,着力提高领导干部和广大公务员依法办事、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优化法律援助“12348”文化品牌,不断丰富如皋法律援助工作的内涵,让如皋法律援助全省领先,叫响全国;在主城区公共娱乐场和主要干道,筹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和法治文化一条街,培育镇、企业、学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典型,努力建设机关与基层、城镇与乡村,多位立体的法治文化新格局。培养公民对法律的崇尚和信仰,使法治意识融入每一个公民的内心,成为每一个公民文化心理的一部分,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自觉意识和追求。

述法考评工作向纵深推进;二是做优建设法治县市的“品牌”,进一步强化镇法制工作室建设,落实专职法制员,发挥辅政职能,促进依法行政;三是做优法治政府“品牌”。加强行政争议诉前协调中心和行政争复议前协调中心建设,实施中心协调和流动协调,大幅度压降行政案件、败诉案件和重点行政信访量;四是做实基层民主法治创建品牌,将基层民主法治村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深化乡村、社区、企业等基层的依法治理工作,引导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依法办事,引导基层群众依法参与公共管理,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四个强化,大力营造法治文化浓厚氛围。

加强城市法治文化建设,良好的氛围是基础。我们要进一步突出“四个强化”,全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和环境,一是强化法治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廉政文化、行业文化、旅游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全面融合、有机结合,二是强化法治文化的传播推广。积极推进法治广场、街区、论坛、学校等法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建设一批传播法治文化的主阵地,加强对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载体传播法治信息,抓好法治专栏建设,增强与群众的交流互动。三是强化法治文化的理论研究,切实发挥法学会的作用,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更好地指导我市的法治实践。四是强化法治文化的市场运作,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在法治文化产业上投资、发展,积极开展法治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运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让法治文化不断融入主流文化之中,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法治宣传工作总结

xx年,我校依然把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治理规划之中,广泛动员教师、学生家长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从源头上遏制了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长势头。本学期,我校在预防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结合xx普法工作,全面贯彻了法制教育的各类文件,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校本学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结: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少先队组织实施,动员组织学校教师、家长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并将学校法制宣传教育列入教师的考核目标,形成了统一规划部署、检查考核制度,明确各位教师的责任;从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进行布置,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形成了较浓厚的氛围。聘请法制副校长,举办专题法制讲座,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校建立健全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校长监督、司法行政部门指导、德育处组织班级具体实施、师生共同参与、全社会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实践证明,这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符合客观实际,是开展学校法制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以学校为主阵地,突出对学生从正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使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充分利用课堂进行法制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法》、《国旗法》、《国徽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讲解这些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法制体系,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能够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同时,利用电视、黑板报、等阵地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规都是通过这些阵地向学生进行宣传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制电视节目,阅读法律书籍,使对学生的教育内容更充实、更具有说服力、更加形象生动。从而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守法的自觉性。

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传授法律知识与提高法律意识相结合;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普法教育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紧密结合学生特点,紧扣时代主题是我校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教育的关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开展好法律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成熟早,自控能力较差,存在“世界唯我独尊”的不良心理。针对这些特点,我校法制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活动,结合学生特点,根据讲解的法律条文结合学生身边典型案例进行讲解,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学生容易接受。

举办普法“黑板报、手抄报”比赛活动。让学生自主动手,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同时也受到法制教育,激发学生守法的自觉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使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基本普及。并组织学生积极撰写征文,激发了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比如通过升旗仪式,开展国旗法教育,提高学生爱护国旗的意识。再如,召开了主题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以案讲法,以事论理,提高学生法制教育意识。

基层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位于**乡政府西北部,距离乡政府1公里,紧邻309国道。全村共有135户,531人,2个自然庄,922亩耕地。党支部现有20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人,共有支部委员3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男,现年57岁,初中文化程度。

通过调查,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村党支部配齐配强了党支部班子,明确分工,能及时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在带民生产、助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组织群众参与公益事业、落实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班子成员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村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抓党支部建设的: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要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配齐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对有问题的支部成员,要本着保证稳定,“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帮助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有钱办事”,就是村级集体经济要有实力,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通通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

(五)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加强党员培训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通过抓以上几方面的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党员明显感到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增强了,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党员们也大都能够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深入村组开展调研发现,虽然我村党组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村党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轻、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多数外出,导致在家党员均为老党员,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与本领,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化发展。

(二)经济基础薄弱。一是村级党组织班子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即使主观有干事的愿望,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尴尬境地,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多年难有大的起色。二是支村两委办公经费过少。由于近年来村工作业务繁重,各种检查、会议较多,已不能满足村级日常开支,有时甚至连基本的组织生活会都难以维持,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支村两委报酬低。由于当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低保、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诸多惠农政策均需实施,给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压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脱产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力,每月工资已不能支持养家糊口,难以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个别村干部军心不稳,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的作用难以发挥。

影响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分类定级、转化提升”为抓手,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对照“五个一”(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扎实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一)开展班子建设,发挥党员致富帮带能力。

一是对农村“两委”班子实行规范化管理,把“一定三有”作为规范村务运行的根本制度,将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换届未当选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新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基础。二是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村级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确保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全村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开展阵地建设,发挥农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和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度出发,彻底改变过去党支部忽视阵地建设的思想认识误区,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功能不强的问题。一是实施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党员干部怕老百姓认为阵地建设是浪费、奢侈,把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打造成干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文化娱乐中心,确立党的阵地为党的建设服务。二是成立村级信访室,定期安排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班坐岗,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理有处说、有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三)开展“四个培养”,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人的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即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抓好“四个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

先进性教育。

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三是多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那些年轻有为、退伍及高校毕业回乡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致富能人青年选配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解决党员“双带”能力不强、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四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措施,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切实提高全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村地处**县西部,距**乡政府7公里,属丘陵山区,辖7个自然村,864人,218户,23名党员。设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全村可用耕地约3000亩,以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及豆薯类为主。村内近几年先后施建机井两眼,蓄水池三处,用于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人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改造中低产田800余亩,完成了村主街道水泥硬化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共同不懈努力,力争通过努力,使我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经济发展。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提供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

2、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积极发展多种产业,以“一村一品”带动全村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条件适宜的村民组推广以“小米”为主导,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多种产业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土地流转,用以大面积生产无公害绿色小米、蔬菜。采取“村民自筹、上级争取”的方式,同时按照“村干部带头,引进优质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事业,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提高市场竞争力。

3、对在外务工的村民,要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大兴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按照“减少农民,增长技术,致富农民”的原则,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实行评选优秀在外务工人员活动,按照优秀务工人员的传帮带模式,力争达到“一人富裕,带动一片”的效果。

(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方面。

1、村庄建设。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通过对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和业余生活,使村民更能真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两委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万元将屯绛干渠两岸改造并建成一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体综合活动广场。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提供多种房型供农民选用,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道路规划。竭力完成自然村与人行便道的硬化工程,同时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区域内通达性要求。

3.群众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采用集体筹资,个人投工的方式继续把各个自然村的饮水完全解决,为今后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村坐落在**县西部,位于**乡东北部,距县城十四公里左右。该村地属丘陵山区,但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捷,气候适宜,广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同时,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村共有228户人家,共计大约946人,辖5个自然庄。村中耕地面积2900余亩,粮田面积2500余亩。

近年来,**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乡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各种产业,促进自身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稳步进行,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农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种植业作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农产品结构的单一化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养殖业资金不足,存在着带动力不足,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农民素质不高,封建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科技人才。

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在志村两委的带领下,将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1、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行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

2、推广健康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使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将养殖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1、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力争实现100%“户户通”。

2、进一步治理村庄环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对全村未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实现村道两旁绿化,鼓励农户进行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适的新农村,做到人居与自然趋向和谐。

3、努力做好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确保人畜吃水问题合理解决。

4、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加大沼气建设投入,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清洁、安全的沼气。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尤其是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了解并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状况,进一步规划民主决策机制与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办学校及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向农村基层输送优秀人才,加快新技术的推广。进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技术与科技装备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大力覆盖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医疗建设,提高基金使用率和农民的受益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广大农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保障。

(六)强化法制教育与计划生育推广工作。定期举办各种法律知识宣传讲座与培训班,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建设法治调研报告

年11月,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近日,调研小组对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中的措施和先进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单位对建设“法治”、打造“平安”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1、党委、政府重视,工作思路清晰,奋斗目标明确。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将建设“法治”、打造“平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民心工程来抓,迅速进行了动员部署。其中萌水镇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萌水”、打造“平安萌水”工作,丝绸路街道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街道”、打造“平安街道”工作,并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人员,并要求辖区内的村、社区居委会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做到了工作事事有人抓、有人管。同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综治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从调查情况看,做好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必须从基层领导干部抓起,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综治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防控网络。萌水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调整了5个落后村的领导班子,不断加强110报警服务体系建设;丝绸路街道健全了辖区内的群防群治组织,以公安派出所专职巡逻队为主要力量,结合各种义务巡逻队,构建了完整的巡逻控制网络;凤阳集团配齐配强了企业保卫处的力量,为保卫人员配备了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企业的物防、技防措施。

3、坚持严打和集中整治,做好“处法”工作,维护大局稳定。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坚持打击和整治双管齐下,一方面他们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对刑事犯罪分子狠狠地予以打击,其中萌水镇2019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起,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1%,严打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对治安落后村、后进单位实行集中整治,实现了由乱到治。丝绸路街道在“处法”工作中,以“三无”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全力抓好“处法”工作,认真做好了辖区内109名原“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

4、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狠抓了定期排查、检查指导等制度的全面落实。2019年萌水镇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处成功15起;丝绸路街道建立健全了54个基层调解委员会和212人的调解队伍;凤阳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和员工及时沟通,防止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5、加大宣传,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各单位在辖区内采取多种方式广造舆论,使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深入人心,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进行了广泛宣传,为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普法教育,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避免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某些基层政法部门的工作作风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依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够高,寻求法律援助比较困难;群防群治力量薄弱,人员构成不固定,报酬不落实,防范专业化不强;租赁房屋、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农村班子问题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多,处理不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现有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合,社区警务建设滞后。

1、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抓住深入学习不放松。要抓好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以此影响和带动干警加强学习,形成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学风。二是抓住突出问题不放松。尤其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彻底解决,坚决防止反复。三是抓住制度建设不放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实现“说了算、定了干”的抓落实的良好作风。四是抓住教育培训不放松。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方法,积极探索干警自我教育的新途径。五是抓住争创活动不放松。以争创“五好”基层政法单位为契机,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

2、加大普法力度,纵深发展法律援助工作。要以依法治区、执法为民为主题,大力实施“四五”普法规划,继续深入开展“千名农村干部法律素质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素质,增强法律意识。同时,法律援助工作要继续向纵深发展,向村居延伸,法律援助工作者可以上门服务,就地办案,将法律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也让在场群众接受法制教育,在无形中起到“解决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

3、建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是治安防范的生力军,要规范运作,努力提高其素质。一要全面规划,做好组建工作。大力宣传组建专业治安联防队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组建专业化防范队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要订立。

合同。

保障队伍的稳定性。严格标准选聘政治可靠、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的人员由本人、所在单位和派出所三方共同签订合同有效保证队伍定岗、定责、定时、定位的要求。三是多渠道筹集经费。可以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出一部分同时以存车收费等费用支付一部分。四是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培训管理把治安联防队伍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严格实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加大对暂住、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各派出所要严格按照规定,对辖区内的出租、闲置房屋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对房屋租赁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出租房屋挂牌制度,房屋出租人必须出示房屋所有权证明,由房管部门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后向当地所在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好《出租房屋审批表》和《治安责任。

担保书。

》后,方可办理出租合同。基层派出所要加大对房屋承租人的监管力度,经常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承租房屋进行废品回收,无固定职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一部分人以此作掩护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暂住、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公安机关要组织专门人民展开经常性的排查,堵住这些地方在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上的漏洞。

5、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切实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室和法制宣传园地,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和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对辖区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服务场所和音像制品、图书报刊要加强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努力消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

6、高度重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安置帮教和转化工作,对确保社会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帮教小组到位,档案齐全,明确责任,切实做到政治上不歧视,生活上给出路,管理上不断线,降低其重新犯罪。加强对监视居住、假释、缓刑、保外就医、管制等外执犯的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不发生任何问题。

7、抓好农村“两委”班子建设。要针对农村班子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专门成立班子建设指导组,重点解决农村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无班子的村配齐班子,落后班子的村配好班子,一般班子的村配强班子。要治穷治乱同步进行,督促“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搞民营经济,为群众多办实事,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8、改革派出所勤务制度,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继续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要考虑不同区域派出所的环境差异,在指导和考核标准上不搞形式主义和整齐划一,使派出所的工作适应于辖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需要,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二是城区派出所改革必须与社区警务建设同步进行。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事后打击转移到事前防范上,依照社会公共力量抵制犯罪,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在社区设立警务区,各警务区在街面上建立规范的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组织治安防范、加强治安管理和为群众服务,构建严密的辖区治安防控网络。三是要大力推进派出所队伍建设,走依法制警,以德育警,科技兴警之路。治安防范中突出科技兴警,建立连接派出所和警务区、警务站、警务室的畅通通信联系,装备良好的交通工具,做到纵横联动、快速反应。

法治调研报告

本文目录。

位于**乡政府西北部,距离乡政府1公里,紧邻309国道。全村共有135户,531人,2个自然庄,922亩耕地。党支部现有20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人,共有支部委员3人。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男,现年57岁,初中文化程度。

通过调查,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方面,**村党支部配齐配强了党支部班子,明确分工,能及时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在带民生产、助民增收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有较强的战斗力,在组织群众参与公益事业、落实国家相关惠民政策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班子成员有较强的履职能力,能胜任本职工作,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村党支部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抓党支部建设的:

(一)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坚持,已订的制度要落实,缺少的制度要补建。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制度,做出表率。通过完善制度并严格执行,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支部一班人的事业心、进取心及责任感,以便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加大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要及时吸收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增加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配齐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让有能力的中青年出来挑大梁。对有问题的支部成员,要本着保证稳定,“多换思想少换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帮助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有钱办事”,就是村级集体经济要有实力,没有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就通通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好。

(五)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党员特别是支部成员政治思想素质和发展经济的能力。要以提高素质,增强党性为目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等,加强党员培训教育。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头脑,用先进的经验启发他们的思路,用党章约束他们的言行,增强他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教育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

通过抓以上几方面的基层组织建设,广大党员明显感到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增强了,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党委与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前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工作不到位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党员们也大都能够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深入村组开展调研发现,虽然我村党组织建设在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的有力领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基层党组织结构设置、党员作用发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影响我村党组织正常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文化层次参差不齐。年轻、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多数外出,导致在家党员均为老党员,思想观念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的能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与本领,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化发展。

(二)经济基础薄弱。一是村级党组织班子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即使主观有干事的愿望,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事的尴尬境地,基础设施与公益事业等方面多年难有大的起色。二是支村两委办公经费过少。由于近年来村工作业务繁重,各种检查、会议较多,已不能满足村级日常开支,有时甚至连基本的组织生活会都难以维持,党的基本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措施不力,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三)支村两委报酬低。由于当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低保、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诸多惠农政策均需实施,给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压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脱产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力,每月工资已不能支持养家糊口,难以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个别村干部军心不稳,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的作用难以发挥。

影响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分类定级、转化提升”为抓手,突出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对照“五个一”(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好的发展思路、一个好的工作制度、一个好的活动阵地、一个好的保障机制)的要求,扎实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一)开展班子建设,发挥党员致富帮带能力。

一是对农村“两委”班子实行规范化管理,把“一定三有”作为规范村务运行的根本制度,将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换届未当选但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员,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为新基层组织建设提供坚强的领导基础。二是执行好“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发展党员等基本制度,抓好村务公开、村规民约和村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保证村级组织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运作,确保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保证全村各项工作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二)开展阵地建设,发挥农村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协调和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高度出发,彻底改变过去党支部忽视阵地建设的思想认识误区,解决村级组织阵地功能不强的问题。一是实施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党员干部怕老百姓认为阵地建设是浪费、奢侈,把村级组织办公场所打造成干部办公中心、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群众文化娱乐中心,确立党的阵地为党的建设服务。二是成立村级信访室,定期安排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班坐岗,让群众有苦有处诉、有理有处说、有难有人帮,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三)开展“四个培养”,发挥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解决人的问题至关重要。为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一是要大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即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抓好“四个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

先进性教育。

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三是多在党员的党性观念、服务意识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上下功夫,把那些年轻有为、退伍及高校毕业回乡优秀青年、致富经商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优秀青年等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把农村致富能人青年选配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通过交任务、压担子,促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解决党员“双带”能力不强、村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四是积极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坚持党员标准,注重改善结构,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三会一课”等措施,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切实提高全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村地处**县西部,距**乡政府7公里,属丘陵山区,辖7个自然村,864人,218户,23名党员。设一个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村级组织健全。全村可用耕地约3000亩,以种植谷子、玉米、小麦及豆薯类为主。村内近几年先后施建机井两眼,蓄水池三处,用于人畜饮水和土地灌溉,人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改造中低产田800余亩,完成了村主街道水泥硬化建设。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两委班子成员和群众的共同不懈努力,力争通过努力,使我村经济社会发展迈入健康运行轨道,全村经济不断有新的增强,把农村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经济发展。

1、转变村民观念,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发展本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加强本村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我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村委会、村支委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全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只有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能够为村民提供比较丰富农村公共物品,才能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在生产服务、管理、资产积累上的职能作用。

2、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积极发展多种产业,以“一村一品”带动全村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条件适宜的村民组推广以“小米”为主导,大棚蔬菜种植和养殖多种产业发展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土地流转,用以大面积生产无公害绿色小米、蔬菜。采取“村民自筹、上级争取”的方式,同时按照“村干部带头,引进优质品种,组建经济合作社”的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事业,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提高市场竞争力。

3、对在外务工的村民,要优化劳动就业结构,大兴劳务经济。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培训,按照“减少农民,增长技术,致富农民”的原则,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实行评选优秀在外务工人员活动,按照优秀务工人员的传帮带模式,力争达到“一人富裕,带动一片”的效果。

(二)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方面。

1、村庄建设。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通过对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加快我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和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村民的文娱活动和业余生活,使村民更能真实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村两委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万元将屯绛干渠两岸改造并建成一个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村级文体综合活动广场。新建房实行统一规划,要注意提高民宅设计水平,提供多种房型供农民选用,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

2.道路规划。竭力完成自然村与人行便道的硬化工程,同时尊重道路原有脉络,满足区域内通达性要求。

3.群众饮水工程。人畜饮水还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采用集体筹资,个人投工的方式继续把各个自然村的饮水完全解决,为今后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村坐落在**县西部,位于**乡东北部,距县城十四公里左右。该村地属丘陵山区,但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条件便捷,气候适宜,广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同时,外出务工作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村共有228户人家,共计大约946人,辖5个自然庄。村中耕地面积2900余亩,粮田面积2500余亩。

近年来,**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方针,按照乡党委的总体工作思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各种产业,促进自身发展,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稳步进行,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农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种植业作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渠道,农产品结构的单一化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所在。养殖业资金不足,存在着带动力不足,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同时,农民素质不高,封建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科技人才。

各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配套;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在志村两委的带领下,将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1、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大力推行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增加对三农的资金、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

2、推广健康养殖观念与养殖方式,使养殖业健康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将养殖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1、完善道路设施建设。力争实现100%“户户通”。

2、进一步治理村庄环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对全村未绿化道路两侧的绿化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实现村道两旁绿化,鼓励农户进行庭院美化,建设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治、生活舒适的新农村,做到人居与自然趋向和谐。

3、努力做好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全村的自来水管网改造,确保人畜吃水问题合理解决。

4、加快发展清洁能源。继续加大沼气建设投入,使全村居民都能用上清洁、安全的沼气。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提高村支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同时,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尤其是财务公开制度,让群众了解并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状况,进一步规划民主决策机制与管理制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办学校及培训班的方式,加强农村教育系统建设,另一方面,向农村基层输送优秀人才,加快新技术的推广。进行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用技术与科技装备农业,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五)大力覆盖社会保障机制,切实加强新农村医疗建设,提高基金使用率和农民的受益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使广大农民各方面的生活都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保障。

(六)强化法制教育与计划生育推广工作。定期举办各种法律知识宣传讲座与培训班,使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与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和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生殖健康推进计划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工程。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返回目录。

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十多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则是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离开了法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基于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需要。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治”文化,是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重礼轻法,重德轻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轻民,重义务,轻权利等等。这些传统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仍然在阻碍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特别对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着阻碍作用。要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并借鉴国外现代法治经验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前,阻碍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由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农村一些地区至今还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有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还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还较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不健康的书刊、音像泛滥,并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因而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导致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有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传统上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从,使得乡镇区域常常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区域而存在的,这就使得乡镇执法主体的行为对区域内法治文化的状态发生重要影响。在一些社会文化欠发达、法治环境较差的地方,有的乡镇干部因自身文化和法律水平的局限,未能依法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权力,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区域内依然是传统的人治氛围;有的公款吃喝成风,参与赌博成癖;有的受地方势力、家族利益所左右,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想方设法谋取私利;甚至有的干部自身违法乱纪,贪污受贿。其负面效应所及,污染了一方的社会空气,致使部分农民对法律的信仰难以养成,对法律正义的期待难有信心。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保障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可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宣传,营造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普法规划首次将农民列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为此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村镇规划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标投标、城乡流通体系有序构建、农民工权益的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等,都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中,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农村“大普法”的格局,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和实际,以“关注民生,普法惠农”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梓、丰富多彩的农村普法活动,把法律真正交给农民,使农民了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广大农村扎根开花。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要以村级“两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转变,把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

合同。

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要利用村级服务中心的农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新闻媒体、法制文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的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二)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构筑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要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契机,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强化村民自治,实现从“人治”向“法治”、“制治”的转变。要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扎实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成为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不断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做到“民选干部为人民、民选干部受监督”,同时要求村干部主动带头守法,使村级决策管理和财务活动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轨道,还政于民,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监督。

(三)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要从法律制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提供教育和引导,从道德文化上营造谅解宽容的和谐意识,提供和气、和睦、和谐的精神支撑,为法治和谐农村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社会进步的凝聚力。要建立起以法律为核心的农村新道德体系,推动法律与道德走向统一。要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八荣八耻”及新农村建设方针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涉农执法力度,打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

加强对农民的司法保护,依法切实维护农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为此要合理设置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机构,降低农民的诉讼成本。要建立高素质的农村司法队伍和涉农执法队伍,保证其独立、公正,依法行使职权。要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犯罪活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和非法吸收农民存款、集资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要落实村“两委会”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健全村组干部监督制度,推动村务财务公开。要落实农民群众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非诉类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完备执法监督机制,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树立法律的权威。

(五)健全利益协调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

返回目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必须同步实施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工程。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只有在农村基层加强法治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的紧迫课题。

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根本内驱力。当前,在我国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党的xx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战略目标。十多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毋庸讳言,在农村现实生活中仍存在大量与法治社会相悖的现象,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没有在全社会建立起深入人心的法治文化,则是最深层的、最根本的原因。可以说,离开了法治文化,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民有9亿生活在农村,要加快依法治国进程,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基于扬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实需要。

产生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治”文化,是与现代法治观念相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要特点是:重礼轻法,重德轻刑;“人治”高于“法治”;重刑轻民,重义务,轻权利等等。这些传统法律思想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仍然在阻碍着我国法治的现代化进程,特别对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产生着阻碍作用。要消除传统法律文化的不良影响,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扬弃,并借鉴国外现代法治经验和整个人类文明成果,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

(三)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从本质上来说必然是法治社会,离开了法治的保障,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法治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内容。首先,法治文化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其价值和目的就在于裁判世间纠纷、惩罚违法犯罪、维护公平正义。和谐社会追求的也是矛盾、冲突得到有效化解,使社会归于和平与安宁,所以两者在目标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其次,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力。法治文化有助于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实现,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保障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建设,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二、当前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

多年来,农村基层经过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纷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在成为更多农民的首选,农村的法治水平正在向建设较高层次现代法治文化的方向提升。但当前农村有的地方,受自然经济长期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法治文化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农民的法治观念依然比较淡漠,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还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社会法治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当前,阻碍农村民主法治进程、影响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因素主要有:

(一)长期人治历史造成了人们畏法息讼的心理和行为习惯。

由于我国传统人治理念的根深蒂固,农村一些地区至今还缺乏现代商品社会所具有的那种民主政治的传统,有一些农民的权利和平等竞争的意识比较淡漠,重传统礼俗而轻法律规范。有的农民受封建社会“法即刑”观念的影响,片面视法为惩罚的工具,视寻求司法诉讼为畏途,每遇纠纷和冲突,往往依凭“乡下事乡下了”的传统,寻求“私了”或纠缠于行政解决的途径,还不习惯也不善于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有的基层干部在处理农村大量的复杂事务时,常漠视法律,依然习惯于用传统的办法息事宁人,一味以不扩大事态为目的,丢弃法治原则,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必要性和权威性尚未被人们所接受。

(二)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文化建设产生消极影响。

农村地区的法治文化形态是整个社会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构成,两者息息相关。作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的乡镇所在地,其社会文化环境对法治氛围的影响十分明显。局部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乡村文化生活贫乏苍白。在一些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的地方,文化设施还较为缺少,文化活动的品味不高,有的地方赌风盛行,迷信成风,不健康的书刊、音像泛滥,并处于无人过问的状态,因而严重地毒害了社会空气,戕害了青少年的心灵,导致有的青少年因此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少数地方政府的随意行为造成农民对法律信仰的缺失。

三、加快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对策。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以法律手段来规范、引导、保障农业和农村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逐步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同步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可把以下几方面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一)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宣传,营造依法办事的社会氛围。

普法规划首次将农民列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为此要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培育农民的现代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尊重法治的理念和价值取向,营造出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使依法办事成为人们思维和行为的自觉,使法律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武器。法制宣传教育所具有的增强公民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的功能,在推进法治的过程中正是承担着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能。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启动,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村镇规划的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的招标投标、城乡流通体系有序构建、农民工权益的切实保障、社会治安的和谐稳定等,都与法律法规息息相关。因此,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中,要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构建农村“大普法”的格局,结合当地农村的特色和实际,以“关注民生,普法惠农”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梓、丰富多彩的农村普法活动,把法律真正交给农民,使农民了解法律,使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深入人心,使法律能够在广大农村扎根开花。在普法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要求,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出发,树立人文的普法理念,从法律对农民的思维、道德、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入手,通过法治文化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文化素质,从而形成一种依法办事、循法而动的行为定势。要以村级“两委会”成员、党员、村民代表为重点,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注重选择农民身边需要的法律,开展普法互动活动,让农民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关注转变,把事关农民切实利益的《合同法》、《婚姻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摆在突出位置。要利用村级服务中心的农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栏、新闻媒体、法制文艺等平台,大力宣传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相融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法治文化,让农民对普法宣传效果看得见、摸的着、记得住,并从中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二)完善农村民主制度,构筑安定有序的法治屏障。

要以贯彻实施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契机,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强化村民自治,实现从“人治”向“法治”、“制治”的转变。要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依法享有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民主权利,扎实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人,成为民主制度的直接受益者,切实体现“以人为本”,从而不断促进广大农民群众民主意识、法治意识的提高,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做到“民选干部为人民、民选干部受监督”,同时要求村干部主动带头守法,使村级决策管理和财务活动真正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公开化的轨道,还政于民,对村民负责,受村民监督。

(三)加强道德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精神支撑。

构建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要从法律制度上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还要提供教育和引导,从道德文化上营造谅解宽容的和谐意识,提供和气、和睦、和谐的精神支撑,为法治和谐农村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形成社会进步的凝聚力。要建立起以法律为核心的农村新道德体系,推动法律与道德走向统一。要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及新农村建设方针的宣传教育,同时,还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在农村开展禁毒、禁赌等专项斗争,消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取缔非法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以净化农村社会环境,促进农村形成学法律、讲道德、树新风的文化氛围。

(四)加强涉农执法力度,打造依法行政的法治环境。

加强对农民的司法保护,依法切实维护农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为此要合理设置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机构,降低农民的诉讼成本。要建立高素质的农村司法队伍和涉农执法队伍,保证其独立、公正,依法行使职权。要坚决打击各种坑农、害农的犯罪活动。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和非法吸收农民存款、集资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要落实村“两委会”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健全村组干部监督制度,推动村务财务公开。要落实农民群众信访工作,妥善解决农民群众反映的非诉类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完备执法监督机制,严肃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执法违法行为,定期对执法、司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有效实施,树立法律的权威。

(五)健全利益协调制度,建立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

建立和谐法治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注重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法治机制和利益协调制度。一要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慈善救济、优抚福利、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救助机制,完善农村贫困家庭就业、就医和子女就学资助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利益驱动而形成的不稳定因素。二要建立完善农村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积极为农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使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后能通过法律途径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三要建立完善农村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净化农村社会环境,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四要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处置机制。针对民间纠纷存在主体多元化、客体复杂化、规模扩大化、行为激烈化这一难题,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新办法,积极排查调处农村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打牢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今年11月,区委、区政府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近日,调研小组对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其在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中的措施和先进经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单位对。

建设“法治××”、打造“平安××”高度重视,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好。

1、党委、政府重视,工作思路清晰,奋斗目标明确。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凤阳集团将建设“法治××”、打造“平安××”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民心工程来抓,迅速进行了动员部署。其中萌水镇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萌水”、打造“平安萌水”工作,丝绸路街道部署开展了建设“法治街道”、打造“平安街道”工作,并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确定工作人员,并要求辖区内的村、社区居委会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做到了工作事事有人抓、有人管。同时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奖惩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综治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的作用。从调查情况看,做好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必须从基层领导干部抓起,从基层基础工作抓起,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综治组织和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形成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的防控网络。萌水镇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依托,调整了5个落后村的领导班子,不断加强110报警服务体系建设;丝绸路街道健全了辖区内的群防群治组织,以公安派出所专职巡逻队为主要力量,结合各种义务巡逻队,构建了完整的巡逻控制网络;凤阳集团配齐配强了企业保卫处的力量,为保卫人员配备了必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企业的物防、技防措施。

3、坚持严打和集中整治,做好“处法”工作,维护大局稳定。萌水镇、丝绸路街道坚持打击和整治双管齐下,一方面他们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对刑事犯罪分子狠狠地予以打击,其中萌水镇2003年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5起,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51%,严打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对治安落后村、后进单位实行集中整治,实现了由乱到治。丝绸路街道在“处法”工作中,以“三无”创建活动为总抓手,全力抓好“处法”工作,认真做好了辖区内109名原“××功”练习者的教育转化工作。

4、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狠抓了定期排查、检查指导等制度的全面落实。2003年萌水镇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6起,调处成功15起;丝绸路街道建立健全了54个基层调解委员会和212人的调解队伍;凤阳集团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和员工及时沟通,防止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5、加大宣传,大力开展普法教育。各单位在辖区内采取多种方式广造舆论,使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工作深入人心,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件进行了广泛宣传,为建设“法治××”、打造“平安××”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进一步加大普法力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普法教育,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的法治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对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避免和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存在问题。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有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某些基层政法部门的工作作风还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依法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还不够高,寻求法律援助比较困难;群防群治力量薄弱,人员构成不固定,报酬不落实,防范专业化不强;租赁房屋、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农村班子问题造成的矛盾越来越多,处理不慎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现有公安派出所勤务制度与实际情况不适合,社区警务建设滞后。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抓住深入学习不放松。要抓好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以此影响和带动干警加强学习,形成浓厚的氛围和良好的学风。二是抓住突出问题不放松。尤其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彻底解决,坚决防止反复。三是抓住制度建设不放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实现“说了算、定了干”的抓落实的良好作风。四是抓住教育培训不放松。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方法,积极探索干警自我教育的新途径。五是抓住争创活动不放松。以争创“五好”基层政法单位为契机,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实效。

一件,教育一片”的作用。

3、建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化的群防群治队伍是治安防范的生力军,要规范运作,努力提高其素质。一要全面规划,做好组建工作。大力宣传组建专业治安联防队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事业单位参与组建专业化防范队伍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要订立合同,保障队伍的稳定性。严格标准,选聘政治可靠、文化程度高、身体健康的人员,由本人、所在单位和派出所三方共同签订合同,有效保证队伍定岗、定责、定时、定位的要求。三是多渠道筹集经费。可以由政府补贴一部分,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出一部分,同时以存车收费等费用支付一部分。四是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由公安部门统一培训管理,把治安联防队伍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严格实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加大对暂住、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各派出所要严格按照规定,对辖区内的出租、闲置房屋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对房屋租赁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出租房屋挂牌制度,房屋出租人必须出示房屋所有权证明,由房管部门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后向当地所在派出所提出申请,填写好《出租房屋审批表》和《治安责任担保书》后,方可办理出租合同。基层派出所要加大对房屋承租人的监管力度,经常进行检查,特别是对承租房屋进行废品回收,无固定职业人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一部分人以此作掩护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对暂住、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公安机关要组织专门人民展开经常性的排查,堵住这些地方在暂住、流动人口管理上的漏洞。

5、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切实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管理网络。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建立校内法制教育室和法制宣传园地,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深入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秩序集中整治和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对辖区内的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服务场所和音像制品、图书报刊要加强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努力消除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

6、高度重视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好这部分人员的安置帮教和转化工作,对确保社会稳定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实现帮教小组到位,档案齐全,明确责任,切实做到政治上不歧视,生活上给出路,管理上不断线,降低其重新犯罪。加强对监视居住、假释、缓刑、保外就医、管制等外执犯的管理、教育工作,确保不脱管、不漏管,不发生任何问题。

7、抓好农村“两委”班子建设。要针对农村班子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专门成立班子建设指导组,重点解决农村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无班子的村配齐班子,落后班子的村配好班子,一般班子的村配强班子。要治穷治乱同步进行,督促“两委班子”带领村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搞民营经济,为群众多办实事,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8、改革派出所勤务制度,大力推进社区警务建设。要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继续深化派出所工作改革,要考虑不同区域派出所的环境差异,在指导和考核标准上不搞形式主义和整齐划一,使派出所的工作适应于辖区经济的发展和群众需要,适应治安形势的需要。二是城区派出所改革必须与社区警务建设同步进行。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把派出所民警的工作重心由传统的事后打击转移到事前防范上,依照社会公共力量抵制犯罪,逐步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在社区设立警务区,各警务区在街面上建立规范的社区警务室。社区民警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收集掌握情报信息、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组织治安防范、加强治安管理和为群众服务,构建严密的辖区治安防控网络。三是要大力推进派出所队伍建设,走依法制警,以德育警,科技兴警之路。治安防范中突出科技兴警,建立连接派出所和警务区、警务站、警务室的畅通通信联系,装备良好的交通工具,做到纵横联动、快速反应。

第三调研组人员名单:

略。

农村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xxx个部门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有听取了区法制办专题工作汇报,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门、乡镇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历来比较重视,区政府及各职能部。

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

从源头上把好法律关,性、合理性。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相关规定,区政府领导的出庭率为xx%,部门负责人出庭率为xx.x%。

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等文件为核心,从重大。

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构建法制工作框架,建立起了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府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道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行政执法不断规范。

对规范性文件实行“三统一”制度,三逐年增加分值比重,同时将法治政促使部门、乡镇街年来(20xx-20xx年)共审查了52件规范性文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

实行政府合同报备案制度,确保政府合同的合法。

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性,有效减少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提高执法案卷的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审议制度,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结果的公信力。复议案件听证率逐年上升,四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

16213条,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

20xx年,共主动公。

93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

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

甚至错误地认为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在面临一些难点棘手问题时,依法工作妨碍了发展。

二是制度执行尚有差距。

性文件送审时怕麻烦,不愿提交到法制办或不及时提交,导致有些违法内容出现在政府文件中。还不够。有些单位执法案卷不但质量差,到位,案卷质量经不起考究。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秉公执法。

而且在检查后整改落实不够。

有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出庭应诉存在抵触心理,觉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有损形象。

三是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法行政意识不强,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

有效的制止和纠正。

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执法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调查取证不充分,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不强,引用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法律依据等。从我区历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因为程序错误引起的。

四是法治建设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方面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问责相对弱化,效性和威慑力。

目前我区在法治建设特别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失去了监督的实。

在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中,常常出现推诿、不作为等现象,造成整体工作水平下降。

负有行政。

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主体。严格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机关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改革问题,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更加自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改革成果。

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

落实到政府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

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

要在全面。

总结。

以往经验。

激励引。

提基础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导机制,把法治建设作为全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高分值比重,突出考评重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要。

____人治和法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尤其对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法治宣传教育。群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治安防范等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群众不但熟悉法律,懂得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往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要围绕与。

使人民更要改变。

法治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今年6月份,区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华带领下,对我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区法院、黄岩国土资源分局、区环保局、区法制办、北洋镇、屿头乡等单位,召开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区府办、区法制办等19个部门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区法制办专题工作汇报,征求了与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对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历来比较重视,每年根据省市考核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进行及时部署安排。为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水平,区政府与高校签订了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合作协议,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及时更新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培养法治思维,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在重大问题决策、化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借助专业人士的力量,从源头上把好法律关,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认真落实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的相关规定,区政府领导的出庭率为100%,部门负责人出庭率为91.8%。

二是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以《黄岩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黄岩区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规定》、《关于全面推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的通知》等文件为核心,从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性文件管理、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行政执法监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等方面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构建法制工作框架,建立起了完备有效的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同时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体系,逐年增加分值比重,促使部门、乡镇街道推进落实法治政府建设。

三是行政执法不断规范。对规范性文件实行“三统一”制度,三年来(20xx—20xx年)共审查了52件规范性文件,有效地规范了抽象行政行为。实行政府合同报备案制度,确保政府合同的合法性,有效减少政府在商务活动中的法律风险。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提高执法案卷的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大力推行行政复议听证审议制度,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结果的公信力。20xx年以来我区的复议案件听证率逐年上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

四是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深入推进“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努力打造“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的“有限政府”。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留了行政许可事项248项,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期,努力打造“高效政府”。切实履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职责,依据权力清单,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等事项,推进行政权力公开化、透明化,努力打造“阳光政府”。20xx年,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6213条,受理公开政府信息申请93件,已全部办结,较好地保障了行政管理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一是法治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工作不是一项单项工作,它贯穿于政府组织、决策、执行等各个环节,是一项具有基础价值的体系性工程和系统运行模式。但在工作当中,一些单位对新形势下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其本质理解有偏差,在推进的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口号化”的倾向。有的干部不习惯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解决发展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对法治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不足,在面临一些难点棘手问题时,甚至错误地认为依法工作妨碍了发展。

二是制度执行尚有差距。区政府已对政府合同、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等工作建立了系统的管理机制,并组织了多次培训,但在实施过程中,落实仍有差距。一些单位在规范性文件送审时怕麻烦,不愿提交到法制办或不及时提交,导致有些违法内容出现在政府文件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秉公执法还不够。有些单位执法案卷不但质量差,而且在检查后整改落实不够到位,案卷质量经不起考究。有些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出庭应诉存在抵触心理,觉得自己坐在被告席上有损形象。

三是行政执法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违法和不当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止和纠正。执法过程中仍不同程度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调查取证不充分,行政处罚决定书说理性不强,引用错误或者不准确的法律依据等。从我区历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来看,绝大多数是因为程序错误引起的'。

四是法治建设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目前我区在法治建设方面仍然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对行政权力的监督问责相对弱化,有些监督程序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失去了监督的实效性和威慑力。联动机制亟待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涉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队伍建设及监督制约等多方面,但有的单位片面认为法治政府建设就是就是法制办的工作,与其他单位关系不大;有的单位缺乏大局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涉及多个单位的工作中,常常出现推诿、不作为等现象,造成整体工作水平下降。

一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紧迫性。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行政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有严格贯彻宪法法律的重要职责,是实施宪法法律的重要主体。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区政府及各职能部门要更加自觉地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改革问题,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发展改革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改革成果。

二是要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区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工作,要改变依法行政与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将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推进,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领导干部要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责任感,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依法办事,严格执法,自觉按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要加大信息公开,依法公开本部门行使职权的依据、条件、要求、过程和结果,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要发挥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要在全面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评指标体系和督促检查机制、激励引导机制,把法治建设作为全区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分值比重,突出考评重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四是要创新宣传方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一方面要加强对执法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在传统的学法基础上,将黄岩近年来发生的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汇编成册,以案说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促使执法工作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治和法治、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宣传教育,尤其对行政行为相对人的法治宣传教育。要围绕与群众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拆迁、劳动争议、环境保护、治安防范等问题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不但熟悉法律,懂得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改变以往信访不信法的局面。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政府活动实施方案(优秀14篇)
    在筹备一项活动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活动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活动方案的范文中包含了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详细信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 12-25 美术教师个人简历(实用16篇)
    个人简历可以突出个人的特长和对应岗位的匹配度,提高求职的竞争力。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获得面试机会的优秀个人简历范文。编写个人简历要提高其质量,最后撰写出优
  • 12-25 数学名师听课记录(专业24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文学的欣赏能力。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迪和启示。3、揭题。生1:可以用计数器。生
  • 12-25 水泥供货合同简单(实用19篇)
    供货方在供货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因素,以确保供货行为的可持续性。接下来是一些供货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供大家了解和参考。需方(甲方):供方(乙方
  • 12-25 幼儿园宪法活动教案(热门21篇)
    幼儿园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参考幼儿园教案范文,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上幼儿园啦!在家里倍受宠爱的
  • 12-25 管理咨询协议范文(14篇)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协议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规范双方的行为,并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护。在下面是一些合同协议的实例,希望能为你的合同起到一些启发作用。甲方:法定代表
  • 12-25 劳动保护工作总结报告(精选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的工作经验,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指导。下面是一份优秀的
  • 12-25 电工临时用工协议(专业19篇)
    用工需要我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和工作环境。接下来是一些用工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供您参考和借鉴。甲方(使用部门)名称:乙
  • 12-25 项目资金使用实施方案(模板19篇)
    实施方案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和执行力度。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实施方案可能存在差异,但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参考。(一)20xx年我镇扶贫整合资金1889.38
  • 12-25 房地产销售自我鉴定(通用17篇)
    房地产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需要考虑到未来市场的变化和规模效应,进行长远规划和风险控制。房地产是指土地、房屋和与之相关的土地权益的综合概念,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