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精选16篇)

大学生压力的论文(精选16篇)

时间:2024-04-10 10:46:03 作者:笔砚

范本是写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以下范文范本,相信对我们的写作会有所启发和提升。

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健康也是人类生命延续的基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健康的解释是不一样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客观世界和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确切,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的分析。旨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试论入警大学生培训常见心理压力调节论文

入警大学生是部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由于身份、角色的突然转变,他们在培训期间会产生各种心理压力,甚至转变成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生活秩序。为了提高培训质量,需要积极探寻入警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培训质量。

近年来,许多地方高校应届毕业生携笔从戎,成为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加入武警部队的大学毕业生须经过培训、考核验收,首先成一名为入警大学生学员(以下简称入警学员)。为了培养军人气质,磨练过硬的军事作风和强健体魄,掌握岗位技能和业务知识,入警学员首先要完成半年至一年的培训,并经过考核验收方能成为一名合格警官。笔者结合工作经历,主要从入警学员群体特点、心理调适、军事训练等方面对心理压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入警学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

入警学员大多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但心智、心理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待问题不能妥善处理,面对挫折容易形成心理压力。心理压力是指由环境刺激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当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疏导,个体对社会认知、性格、行为等发生变化。

(一)对现实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生长期处于纪律相对宽松、生活舒适而作息不规律的地方校园环境,个人活动空间自由,而部队要求令行禁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生活节奏紧张,有很强的约束性和统一性。封闭式管理和严格的作息制度,又让很多入警学员在培训初期感到很难适应。面对每天重复的训练、学习、内务卫生,感到厌倦或疲劳。个别入警学员甚至认为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不合理,整理内务卫生是形式主义,规章制度是“整人制度”等消极思想。新的环境、生活方式,对于大多数入警学员来说会逐步适应,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优越,自理能力较差,心理脆弱的人来说,可能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或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对高强度军事训练的不适应。

相对于军校学员和普通士兵而言,入警学员身体素质较差,动手能力弱,许多人很少参加体育锻炼。来到部队后,高强度的训练、艰苦的训练环境、严格的目标要求,让入警学员望而却步。面对强度大、内容多、要求高的军事训练时,部分入警学员产生的退缩的想法;也有部分人急于想获得老师和战友的认同或赞扬,受到伤病或者其他因素的困扰,导致在军事训练中跟不上同期其他学员或者培训计划的节奏和进度,心理上产生落差,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当受到批评后,不能主动接受,而是把问题归因到其他外部条件,消极对待,训练时得过且过,造成被动抗拒的不良情绪,产生心理压力。

(三)对角色快速转换的不适应。

“从地方大学生到合格警官”的转变是对所有入警学员的统一要求。他们在个人价值认同上基本已经形成了符合社会期望与学生规范的较为稳定的角色模式,而军人角色对于他们来说是全新而未熟知的。从老百姓、学生到军人、警官的角色转换,从父母呵护下的生活变成以自我为主的独立生活,从无需烦恼生活到需要自己为自己的生活所奋斗。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决定,無法从心理上及时认同从学生到社会人、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身份转变,不能准确定位自我的社会角色,对于即将承担的社会责任、生活压力也没有充分准备。入伍培训期间,上述思想都会普遍存在,无形中给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四)对人际交往方式的不适应。

渴望独立和仍旧依赖的心理冲突是大学生群体突出的心理特点。入警学员在入警培训期间,成人感迅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意识空前高涨,而部队是一个高度统一的组织,军营生活也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在处理与新战友和上级领导的关系时,许多人就容易出现排斥、紧张、恐惧等心理,缺乏必要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准备。所遵循“人人平等”的交往观念也与部队等级严明的规定产生冲击,导致入警学员与战友或是上下级关系不融洽,特别是培训初期,内心太多的不解,出现抵触情绪,对战友猜疑、嫉妒,有的人甚至还会出现交往恐惧。这些都是形成心理压力的根源,严重的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心理压力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心理压力,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心理问题严重时会牵涉到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到部队的日常管理、军事训练及安全稳定。

(一)引导自我调节,逐步增强身心适应能力。

在新环境的转换和社会角色转变之下,需要个人多思考,多反省。一是目标激励法,是通过树立远大理想或近期目标,从而给自身带来奋斗的精神支柱,激励自我充实生活,乐观向上。半年的培训中,入警学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划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并逐步实现这些目标,实现阶段性成功。二是注意力转移法,指通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来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放松的方法,这也是很常用且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单调的培训生活使得入警学员把自己的注意重点全部集中在训练、学习上,内心越来越压抑。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失为有效方法,例如:队列训练可以使身姿体态更加协调优雅,增加个人气质和魅力;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二)搭建交流平台,多方面缓解心理压力。

生活上,利用精神胜利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信心,发掘其兴趣爱好,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通过挖掘特长,更好地让其在训练中感化他人,达到共同进步,提升集体荣誉感。另外,要完善部队、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疏导体系。为了克服部队单方面疏导带来的局限性,应当充分调动各方面资源,比如家庭、社会。家是牵动神经最敏感的地方,通过联系家人进行教育疏导能让其更加放松、宣泄不良情绪。社会层面,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适当肯定和宣传,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成就感,消除在培训中产生的偏见或消极情绪。

(三)组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心理行为训练是缓解心理压力的重要手段,包括地面项目和高空项目。其中,地面项目主要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由团队协作完成;高空项目以挑战和超越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适时开展地面项目,可以有效地增进入警学员之间的了解,在互相协作、沟通中完成体验项目,增加相互间的交流和信任,有效缓解入警培训初期因人际交往障碍产生的心理压力。组织体验高空心理行为训练,体验挑战胜利后的喜悦,将成功经验分享给战友,不仅自己身心愉悦,还给予其他战友鼓励和信心。笔者通过组织开展心理行为训练,项目他们的很受欢迎,普遍表示要经常性的开展。可见,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是缓解入警学员心理压力的一剂良方。

(四)进行心灵关爱,做好心理障碍防治工作。

学员队干部要发挥作用,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对其进行关爱。通过倾听、开导、帮助等方式缓解各方面带来的心理压力。定期安排心理普查,建立每一个人的心理资料库。通过心理测查,了解其心理状况,分析研判后,针对其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疏导心理压力。入伍培训中,定期了解入警学员的心理状况,记录到心理资料库中。开展团体咨询,使参与者在充满理解与支持的团体氛围中,愿意尝试各种方法,探索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学习交流技巧,培养集体荣誉感。对个别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个体,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帮助其疏导心理压力,并跟踪调查其心理压力的发展情况,及时记录,提出有效应对方法。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

体育理论课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标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而恰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并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中寻求快乐,陶冶情操。

大学生压力心理学论文

就性别这一社会因素而言,现有的研究所给予女大学生的关注远远不够。有研究表明,在1985—2000这15年中,西方大学校园压力无明显变化,研究者认为这种稳定性在于这归因于在过去的15年中西方高等教育体制没明显变化[1]。这说明时代背景与大学生的压力感息息相关。然而近20年来,中国的时代背景与人们对女性的定位却发生了一定改变。现实生活竞争日益激烈,相比男大学,她们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机遇和环境,一方面她们受传统文化所营造的环境氛围的束缚,在与现代意识间的矛盾中加剧了内心的冲突;另一方面,在面对文化的动荡,社会的变革及价值观的变化时,女大学生为跻身于生存空间的竞争和拼搏,又必须理性的进行思考,挣脱各种羁绊。同时,她们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心理矛盾增多,她们内心的各种矛盾、冲突和失衡显得复杂,强烈和隐蔽[1]。女大学生表现在能力、性格、需要、动机、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与男性的根本差异说明,她们在认知的内部倾向性和独立的心理特征上有着固有特征[2]。故此,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基本特征,实有必要。

作为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试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积极心理学在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3]。它一改传统病理性的心理学在研究方向上的侧重点,主要研究个人的积极情绪、研究积极特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以及研究积极组织系统[4],进而为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正因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谋而合,因而在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方向上,国内的更多的研究者已经开始探讨将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并对传统病理性的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开展校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前景[5]。

在现有的关于大学生压力基本特征的研究领域里,前人的研究成果颇丰,如车文博等人发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压力感的主要来源为学校环境压力、学业压力、情绪压力择业压力和人际压力[6],张林等人对全国13所代表性高校2007名大学生的大一学生进行测查的研究结果发现,大一学生的防御方式和调整情绪的心理调节机制是外部求助和压抑、幻想,大二、三学生以总结经验和自我防御方式主,大四学生的应对方式则更多采用心理调节机制;城市学生在家庭、择业和学校环境方面的压力感显著低于来自乡村的学生;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择业、学校环境和学业压力感方面显著高于独生子女[7]。李虹与梅锦荣对北京1295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学习烦扰、个人烦扰和生活消极事件构成大学校园的主要烦恼,以日常烦扰所产生的压力为主要压力是大学校园烦扰的主要特点,而突发性消极事件并非大学生的主要压力源[8],等等。现有的有关大学生压力基本特点的研究重在调查压力的来源与发展趋势,并对造成压力感的社会因素(如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等)进行了分析,但该类研究却忽略了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因素,并未顾及个体对压力的评估态度对压力感的影响。就现有研究结果来看,研究者将压力情景下的认知因素主要归为个人的认知评价和认知倾向两个方面。

从lazarus的认知-评价理论来看,认知评价在人们的压力调节上其实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人们在情绪活动中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可以降低压力感,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达到更好的适应。已有相关研究[9]证明了这一点,压力作为一种外在刺激,并不直接决定负性情绪的产生。大学生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随着严厉的增大呈现增多的一般趋势,但并非较高压力必然伴随着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二者的关系与认知评价的内在调节作用有关。负性情绪体验随个体降低对外界压力事件威胁性的评估而减少;如果个体判断外界压力事件的威胁性有偏差,则负性情绪体验可能会增加。

认知倾向则在情绪反应与压力情境之间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或中介作用。研究指出,显著差异存在于认知倾向不同的个体在负性情绪体验上。乐观认知倾向的个体则相对较少,悲观认知倾向的个体负性情绪体验较多。对于女性大学生而言,个人的认知倾向对调节压力感的影响,则较男性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女大学生的年龄处于17~25之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的矛盾期,由于对事物认知不稳定,缺乏完整把握,进而造成她们的思维方式容易轻易肯定或否定,造成自卑,形成心理压力和挫折感,进而造成情绪、自信心、压力与挫折应对方面的问题[10]。在性别的差异上,认知倾向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角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女生相对乐观的认知倾向具有一定的保护性作用,男性中相对悲观的认知倾向导致了相对较多的负性情绪体验,认知倾向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较低的压力水平下。

关于认知因素是否包含于压力基本特征之中的问题中,学界存在一些争论。一部分学者通过实验发现:一般结果期待倾,也即一般认知评价倾向(个体对于与自己有关的时间发展趋势及后果的信念和评价倾向,主要包括乐观和悲观两类)与控制点、归因等人格特征具有概念上的联系,它们在内容、指向方面存在明显不同但与个体与环境互动中的效能有关,实证研究往往会发现它们具有虽然显著但却较低的相关,可见认知评价对人们压力感未必存在直接联系[11]。然而,另一部分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却表明,负性情绪体验在较高压力情境下,持有乐观认知倾向的个体不比持有悲观认知倾向的个体在较低压力情境下的多,甚至倾向于略少,这表明认知评价倾向在负性情绪产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作用[12]。对于这类状况,可以尝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来重新审视大学生压力基本特点研究。因为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核心就建立在个体积极认知对其自身心理过程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上。因此,以假设形式将认知因素考虑在压力基本特点当中,并尝试以自设问卷的形式来验证二者是否存在相关。如能证明某一认知因素对压力感具有显著高的影响效果,则说明个体认知因素亦属大学生心理压力基本特点范畴。

尽管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各自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严谨的实验而得出的结论,但是它们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便是在以正常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在测量个体压力感或与之相关的负性情绪、行为时,这些研究中使用得最多的量表为《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事件调查问卷》(les),这些量表的编制大部分不是专门针对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13],且这些量表多用于检测被测者是否存在心理问题,而对于那些心理健康处于正常水平的被试来说,这些量表的作用令人怀疑。

首先,在研究压力的领域,国内目前尚无已经被普遍投入使用的,具有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特色的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而今大学生研究领域中,依据性别分类的典型量表也很少有。很多知名专家,例如:vaillant等在经过比较研究心理健康量化工具后特别强调,在工具的适用性上,重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因素,心理健康的评价工具应该针对不同对象群体的特征来开发和使用[14]。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设计并推行一套具有我国文化特色、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选取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且能有效评估他们心理健康的量化工具。

其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量的表实证效度的探索尚显不足。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评价心理健康的量表很少有对其实证效度的探索。不能单纯使用scl-90来判断人的心理健康水平[15],尽管在正常人群中的施测结果表明它的信度较高,但实证效度很低。原因就在于scl-90完全忽视个人的美德、品质对于压力来源、压力发展趋势等基本特征的影响。在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上,国内外研究者都指出,应该从多角度、多方面来综合评价心理健康的不同层次,还应注意有效地区分和结合适应与发展、状态与特质,在使用心理健康评价工具上,研究者不能一味只重传统心理学的测量指标[16]。

最后,现有有关大学生适应的研究往往是围绕对大学新生适应的问题而展开的,而大学适应并非只在大学第一年才会出现,应该是大学整个阶段的问题[17];所以,各种评价量表和工具在理论构思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学生适应的方面的测查存有很大的不同;现有评估量表评价大学生的适应更多地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很少从积极的角度来评价大学生的适应,而是强调的是适应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此外,使用国外的量表研究和评价国内大学生适应情况较多,忽视了较大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面来看,西方大学更强调个人而中国大学更强调集体,国内研究在量表的本土化上做得还不够[18]。

当然,以上指出的关于压力基本特征研究领域的这些问题并不是要否定已有研究的价值,因为不管是从学术的严谨程度来看还是从现有的应用结果来看,对女大学生压力基本特征领域的理论进行验证和发展都是一种必要和必然。该领域在当前的发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这类问题的研究意义是不可否认的,只要按照科学的理性精神进行探索,就必然能够达成诸位研究者的初衷——造就更加美好和健康的学生个体与社会环境。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

(三)、调查地点。

互联网。

(四)、调查对象。

广东省在校大学生。

二、报告正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以至于当今的大学生常常“陷入个人问题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问题、.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现在的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及更早的对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了调查与分析。此次活动以广东省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问卷调查为形式,在互联网上做问卷调查。通过我们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总结出当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归结如下:

不考虑年级,从总体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压力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学业、就业、父母及他人的期望还有自我要求。

首先是学业,进入大学之后,学习环境与高中有很大不同,而且难度有大幅度提高,老师往往是上完课就走了,所以很大程度上需要自己下苦功,这就造成大学生普遍觉得学业方面很有压力。而大二、大三的相对而言更为明显,因为大一打基础、大四课程少,而大二大三有好多都是专业课,所以更容易出现学业上的压力。

再者是就业,因为当今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岗位需求却相对较少,所以竞争相当激烈,许多人一迈出大学的门就意味着事业,这就导致了他们对于能否就业的恐慌,上面的数据可以很清楚的体现这一问题在大三大四同学中更为突出。

接着是父母等他人的期望。这一因素也占大部分因素,因为大部分家长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期望,而这种期望往往就渗透在生活中了。有些家长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做对比,有些经常把未来什么的挂在嘴边,虽然有些并没表现出来,但是都或多或少给在校大学生带来很大压力。

最后是自我要求。各年级的学生都对自己有着高要求,并会觉得有压力。这从某一方面来说是好处,因为身处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对自己有要求是不行的。但要看是否正确处理好压力,这一点稍后会做分析。

除前四种压力以外,其他三种压力也占一定比例。感情,经济与外貌还有其他未列出来的因素。这七种压力还并不能囊括大学生压力的全部来源,部分大学生还有来自其它方面的压力,但这方面的压力属于个别现象,可能是由于自身特别的条件产生的,在此不做细析。

1、压力在生活中的角色。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2跟1占得比例为前两位,分别是71.2%和17.7%即同学们大都能在压力与自己的情绪中找到平衡或者觉得压力完全是正面影响,会给学习带来动力。7.9%的同学觉得压力影响较为负面,只有一个人觉得压力完全负面影响,剩下的`3.0%根本感觉不到压力。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心态其实还是挺好的,只有部分人会受到压力的不良影响,而在当今校园中正是这一部分人中,出现了无法缓解压力而最终想不开的人。因此,大学生心理问题还是不容忽视的。

这一题的分析中,我们还对比了男女生的观点,发现对于压力在生活中的角色,认为压力会为学习带来动力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认为没感觉的也是男生比较多,可能是男生现实压力本身就比女生大,而且男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而女生可能本身压力比较少。而找到平衡点是女生比例高,可能是女生的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可能找到其他途径解决。

2、面对压力时倾诉对象。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柱形图明显看出,在求助对象上,选择家人、知心朋友的比例女生多于男生,而且多的比较明显。这跟女生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女生一般来说都比较喜欢倾诉,而家人和闺蜜通常是最亲近的,而男生则相反。另外,我们发现,选择普通朋友和男女朋友的比例是男生高于女生,这跟男生的个性也有关系。男生通常比较成熟,有事情也选择不去让远方的家人或朋友担心,或是本身觉得麻烦,于是身边的普通朋友或女朋友就是他们倾诉的对象。而且选择不找任何人的比例男生也比女生高出一倍,由此可以看出男生承受能力远比女生强,他们往往选择自己去调节心态去承受压力。男生有选择老师的也是由于男生心智成熟吧,而女生有的找专业人员,可能由于信任吧,这个属于少数个别的,就不做具体分析了。

3、自我应对压力的方式。

因为根据调查结果,应对方式与年级、城乡、专业关系不是很大,所以我们还是从男女生角度、以及整体情况来分析。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压力面前大部分人选择转移和自然调整,部分人选择发泄、顺其自然,只有少部分人选择压抑,这说明总体的心理素质还是比较好的。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2%选择压抑的。

我们发现,选择转移的男女生比例基本一致,大家都会通过转移的方式排解压力;选择发泄上明显女生偏多,女生情绪化,有事情发生一般都会通过发泄的方式解决,比如哭泣,倾诉,写日记等;与之相反选择压抑的就男生比例高,男生都会深沉,有事情都会自己独自承受,一般不轻易表露;选择自然调整和顺其自然的男女比例相当。

三、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情况。

1-很好2-较好3-一般4-较差5-很差6-不了解。

从表中看出,觉得学校这方面工作一般和对之不了解的人占大部分。觉得很好或较好的只占16%,有13%觉得很差或较差。在各学校真正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人很少,只占很少一部分。学校在这方面的宣传也很少,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够高。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当作为重要环节,而很多高校将之忽略。

四、建议。

面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校应加以高度重视,及时了解大学生心理动态,加大思想教育力度,及时预防和排解,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1)加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圈。

首先,学校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教育应针对大学生活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加以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既主观认识自己,又客观认识他人。其次,要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方法和技巧,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学会信任、尊重、宽容,以诚相待,用真诚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2)采取各种途径,磨练大学生意志,提高情绪的调适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在改革开放、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稍遇挫折就出现心理紧张,产生心理障碍、情绪消沉、精神不振,这样的人本身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才。磨练意志,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解决心理疾病的根本途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从中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面对困境积极寻求解脱并总结教训;指导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把握与调节,豁达大度、遇事冷静,常能做到自我正确的安慰,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各种需要,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学习和生活上的不愉快当然时有发生,但应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能够正视现实并与其保持正常的接触;对周围事物有清醒的客观的认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矛盾都能很好地处理,为实现理想处处能表现出进取精神。他们自我教育能力也将随之而增长,感情沉稳,自制力增强,在很多情况下都能自己摆脱心理负担,除掉精神障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读书向来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人把学习视为一种提高自己实力、改变现状、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学校这个群体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与其在同学中的地位和印象紧密联系的。对学业的关注是与对自我关注紧密联系的。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根据客观现实条件来调整个人需要和心理期望,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当代大学生满怀激情,富于理想,勇于追求美好事物,迫切想了解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并找到解决的答案,也想了解人生的意义及应当怎样度过人生,因此,常常对社会、对国家、对自己进行种种美妙的设计。但是因为他们的激情尚不稳定,感情强烈而脆弱,知识经验积累不足,在认识上常常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往往求得在想像中的心理满足或者错误和片面的选择来对待理想和现实。高校工作者要因势利导,促使大学生在关注自我和关注社会发展之间达成一种平衡,而不脱离社会实际和社会责任,单纯地沉溺于对自己的未来的自我设计之中。同时,要注意缓解由于不满现实引起的过度的焦虑、无助等不良情绪反应,以及因此产生的不良行为,避免他们对社会产生敌意,甚至厌世等不良的态度和行为。

(5)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某校曾针对寻求帮助对象、模式在大学生中作了一项调查,发现:咨询却成为他们首选的帮助模式之一。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两方面,其一是现存的专业咨询机构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二是现有咨询机构中的咨询人认同或采用的咨询方式可能并非是学生们可接受或理想中的咨询方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高校咨询机构应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而不能等待问题的出现;应主动走到学生中间,向学生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可资利用的高校专业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不足的现状下,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应承担起部分咨询任务。尽管一般的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在专业的咨询知识方面与专业咨询人员相比有很大缺陷,但在动态的把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方面却是专业咨询人员无法相比的。如果能够具备一定的咨询知识,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能胜任一部分咨询工作的,这些咨询任务主要包括针对困扰学生的各种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现在,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经开始对现有的班主任和辅导员进行咨询方面的在职培训,并在任用班主任和辅导员时开始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咨询人员,这些无疑是将来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任用方面的一种发展趋势。

试析就业压力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论文

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价值取向,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改变就业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关健,并给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引导策略。

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1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亚纳入2009年工作要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引导毕业生主动地树立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1.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2.就业供求仍有矛质,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模式进人到大众化教育模式,2002年以后就业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缓慢,整体就业率只有76.25%。虽然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些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每年的社会用工需求,与社会的其他就业群体相比而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竟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不存在。但每年却有25%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这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1.大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扩大,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首选。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16%,19.93%.16.33%,14.29%,选择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的人数最久所占比例分别为12.84%和7.35%。另一份网络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单位无所谓、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是37.27%.20.86%.19.3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稳定的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毕业生就业面已经慢慢地扩大。

2.大学生就业地区范围扩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对于在校生来说,26.6%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为北京,36.7%选择上海,24.2%选择广州,12.5%选择中小城市和基层。另一份网络调查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66.91%选择是,而只有33.09%的人选择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刚走上社会的萃萃学子对其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毕业生不再把这些地区当作找工作的必须地,而是转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

据某华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达57.47%,而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29.68%,不就业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分别为5.49%和7.36%。但是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且在就业选择中易盲目而行。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原则,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准确理解什么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盲目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从兴趣出发,往往对所面对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估计不准,工作中会明显缺少责任感,导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担心为别人培养人术在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银。

4.大学生就业注重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分别占30.53%和27.09%,薪水和公司重视人才程度分别占18.45%和18.04%。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就业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愿景,他们也更加重视单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希望得到学习深造、专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选择更好的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过高的期望值也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失落。就业中过多的挫折,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也使毕业生官己为顺利择业设置了障碍。

5.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在压力下觉得还是从众有把握。因而放弃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很少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择业选择。就业价值观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最终导致就业行为的盲目性。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适应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价值观对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企业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理念,抱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寻找工作岗位,进人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调整好就业心态,从而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2.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大多数毕业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目标、没准备,靠碰运气,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对个人职业愿景要有充分认识,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个人需求等方面,对就业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或对企业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会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3.引导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

由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匾乏的现状,蕴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的市场。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到基层去,从基层做起,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需要关系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在西部、在广大农村可以获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学生这种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且对于大学生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使创业热情不高。创业给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营活动等,毕业生要创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注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学习帐务财务、金融、税收及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调节状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等。

5.引导大学生注重职业素质,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大学生除专业素质外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让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发挥创新意识,做到随机应变;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信息的处理能力、技术的运用能力等。

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科技突飞猛进的时期,社会复杂多变,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成长、成才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变化、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求职择业竞争的激烈、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等等,都使得大学生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高压力群体。如何行之有效的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对于推进国家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从理论上认识压力。

1、压力。

2、压力源。

随着对压力认识的深入,研究人员对压力与压力源从概念上做出了区分。压力源一般指作用于系统使其明显变形的某种力量,如物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力量。郑全全等人将中学生的压力源分为七个维度:学习问题、教师问题、家庭环境问题、父母教育方式问题、同学朋友关系问题、社会文化问题以及自身生理心理问题。[4][5]张磊等人将在校大学生压力源划分为前途、学业、个人日常、经济、人际关系等五方面[6]。

本文主要从外部因素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压力来源。具体分为学习压力、生活适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个人发展压力、家庭期望的压力。

1.学习压力:学习是大学生群体最基本的任务,尽管这一压力的强度有张有弛,并非永不改变,但由于持续时间很长,其影响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很多大学生为了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并做出进一步努力。过多的学习项目、过重的学习任务,都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2.生活环境变化的压力: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变化冲突,会给大学生带来各种适应问题。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角色转变的压力;二是客观自然环境变化的压力;三是不同生活习惯的压力;四是由独来独往的行为生活模式转变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压力。

3.人际关系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避免不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彼此关系也不一样,可能是一面之缘的同学、情深意切的恋人、活动的组织者、严肃认真的老师、宽厚无私的家长,种种关系需要不同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以前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但是相较于之前交往的人群,大学期间交往的对象来自天南地北,又处于年轻气盛的阶段,平时难免会有点摩擦。因此,人际关系的压力在无形中增大了许多。

4.恋爱的压力:大学生处在18~22岁的年龄阶段,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很多大学生已经接触或正在经历恋爱,然而有很多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恋爱保持反对态度,这对大学生的恋爱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并且恋爱过程中的经济负担也是大学生很重要的压力来源。

1.明确学习职责,正确面对学业竞争:学校在新生入校时要做好大学生涯规划的指导工作,学生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把握学业,两者相互促进。学生首先应该认识到,大学本身就是实行高等教育的地方,能够来到这里的学生都在高中学习中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所以应该正确看待大学学习的激烈竞争。

2.端正人际交往理念:大学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间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不同,日常生活中难免有矛盾。正确对待这些矛盾是处理好同学关系的关键。

3.正确对待感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大学期间的恋爱,应该是人生最为纯洁但又不失成熟的恋爱。但是不能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恋爱,要不就是主管将个人发展与恋爱结果割裂开,带着不负责任的态度面对恋爱,要不就是过于沉溺与儿女情长之中,对未来的不稳定性充满恐惧。学校、家庭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合理协调感情与发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48。

[3]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人民出版社,

[4]王道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压力源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5]郑全全,陈树林。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的初步编制。

[8]王萍萍.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j]经济理论研究2006。

大学生压力管理论文

摘要:

目的:以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大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为高校采取应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院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创业意识和观念,走出传统的就业领域,缓解中医药学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心理压力论文【】

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文化形式,即有严谨的科学方法,健全的组织机构,又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科学的人文思想是体育文化的灵魂,它决定着体育文化的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科学、健康的体育思想,会积极促进体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沿着有利于社会、人的进步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学生“崇尚科学、创新、健康、公平竞争等”。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之中,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大学生心理压力研究综述论文大学生心理压力的论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经济纵深化以及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和家庭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稳定的大事。笔者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这些论文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就业概念的界定、就业现状调查、就业难原因分析和就业对策建议等方面,具体综述如下。

一、概念界定。

“就业”是本研究需要界定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就业”,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进行的活动。戚新总结就业主要概念为:就业指的是“处于受雇用或自我雇用(自己从事有收入的工作)”的状态。就业是一个过程,它包括就业前的身体和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准备阶段、劳动力的实际使用的直接就业阶段、就业者就业能力的恢复和增强及企业雇用能力的再生及发展过程的就业后阶段。

二、现状调查。

关于就业现状研究主要是专业部门研究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从不同层次、学科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情况。

根据《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9-2010)》统计报告,2009~大学毕业生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1.0%、85.4%。20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8.2%、83.9%、86.4%和84.8%;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为70.8%、85.7%、76.4%、78.4%、82.6%、74.2%、80.5%、88.9%、79.8%、77.9%、86.1%、86.8%。

根据麦可思公司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全国2011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就业率最高的专业门类是工学(92.5%),最低的是法学(86.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1.6%,比2010届(1.5%)略高0.1个百分点。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

彭拥军从多学科视角总结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教育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与高等教育质量本身存在内在关联,切实保证高等教育质量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从历史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在精英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等阶段具有不可避免性,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状态反映了社会中权力与权利的实现程度,以及政策的颁布实施情况;从社会学视角来看,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等互为因果关系,大学生就业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对教育机会和社会机会的竞争;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会产生渗漏效应或选择性失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变成了投入与产出的回报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从多方面影响或者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率。邢志杰等认为,高校扩招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经济增长的速度以及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结果导致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肖文海等指出,高校专业调整力度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张育广强调,高校在大学生实习见习方面力度不够,例如,就业实习机会较少、质量不高,创业见习少、指导性不强,“传、帮、带”的培训指导环节比较薄弱。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王丽娟等强调,大学生就业权特殊保护严重不足,这一保护主要依政策而非法律,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大学生本应当享受的利益落空,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失业保障机制。孟芳兵的研究表明,西部志愿者计划有利于大学生就业,但优惠政策保障不足、跨省落实困难、配套设施不健全、优惠政策可操作性欠缺、普遍收入偏低、劳保制度不健全,导致多数人不远继续留在农村。

通常状况下,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的观念环境和制度环境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郑功成认为,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均含有歧视性,包括性别、学历、户籍、经验歧视等。宋真指出,高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这三个就业市场主体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同时也使供给的结构性失调和毕业生盲目择业。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很难就业。李星云指出,目前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思想观念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时代,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期望值过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工作地点、工作岗位、工作薪资等。柳小玲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不强,同时也没有认识到个人理想及价值的实现必须与社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1.社会方面的对策建议。

王丽娟指出,需强化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保护,多方面多视角予以帮助,例如,建立大学生失业救助和失业保险制度、面向市场改革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权特殊保护的救济机制、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扶持的立法工作。王庆华提出东部沿海地区需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将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业转入内地,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耿相魁认为,政府要负担责任,完善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出台相应的就业政策,调整户籍及人事管理等,通过宏观调控来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龙必尧和陈峰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利用竞争情报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高校方面的对策建议。

李雄等认为,要不断扩大用工需求,规范招工行为,改革供给体制,提升就业能力,完善就业供求匹配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宋真提出,对于信息不对称,用人单位在高校吸纳人才时,可选用订单式培养,全程参与。

4.大学生个人方面的对策建议。

边文霞提出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五层递进方案,即大学生的学习行动力、思维能力、表现力、“读写算”基础学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淡华珍等认为,大学生应当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要既能当干部又能当工人,既可在国有企业就业又可在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就业,在就业地区上,既可城市,也可乡村,既可内地,也可边疆。

五、结论与建议。

学者们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见仁见智地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和剖析,提出了许多新颖、有建设性的建议,对深化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有巨大的贡献,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第一,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索研究文献很多,但多停留在表层研究,且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很少,今后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力度和立项。

第二,从研究的成果形式来看,文献较多,专著较少;从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大学生就业的某一方面来谈,系统性不强。

第三,实践结合得不够,大多数文献只是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剖析,未进行实证调查,也就不能抽象、概括地“深加工”,提升出能够说明现实现象、解释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法、手段、程序等。

参考文献。

[1]张抗私.就业问题:理论与实际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戚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5)。

[4]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5]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招生与就业,2009(5)。

[6]邢志杰等.我国高校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的供需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4(1)。

[7]肖文海等.千方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经济管理,2004(5)。

[8]张育广.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服务.中国青年研究,2010(8)。

[9]王丽娟等.论大学生就业权的特殊法律保护.江苏高教,2012(2)。

[11]郑功成.大学生就业难与政府的政策取向.中国劳动,2006(4)。

[12]宋真.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1(1)。

[13]李星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9)。

[14]柳小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高质量人才.中国林业教育,2000(11)。

[16]耿相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探索与争鸣,2007(12)。

[17]龙必尧等.利用竞争情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思考.图书情报工作,2007(11)。

[18]李海萍等.大学生就业困境中大学应如何积极作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2011(6)。

[19]田一.求知、求实:创新就业与创业指导模式.辽宁教育研究,2008(4)。

[20]李雄等.我国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保障研究.政治与社会,2010(5)。

[22]淡华珍等.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报告.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2)。

压力

寒风白雪,横扫万里,覆压一切,唯青松抵挡无穷压力,苍翠挺拔,构造了一幅冰封千里,青松傲立的琥珀世界;大漠黄沙,朔朔烈风,如饥虎恶狮吞噬一切,唯白杨任风沙肆虐,傲然挺立,在金色世界中展现一道亮丽风景。风雪为压力,松杨似人生,松杨因风雪而雄伟,人生因压力而精彩。

《南华经》云: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多么惬意。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蓝图,渊明桃花园里觅宁静,多么令人神往。那却只是庄周梦蝶的了然一梦,神思向往的海市蜃楼。压力如明月清风,日光夜空,充斥天地间每个角落。令人无处可躲,无处可藏,便只能坦然面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寻找光明;压力给了我生命的坎坷磨难,我却用它精彩人生。只有承担起那无可躲避的压力,才能充实人生。

自古英雄多磨难,谁曾想到,天才音乐家贝多芬竟是聋的,如此的压力让生命有太多不堪承受之重,但第九交响曲的激昂澎湃却在阐释着另一种伟大。在世态炎凉的社会中穿行,在热潮冷讽的人群中流浪,流言蜚语,似六月里的阴云,梵高冲破重重阻碍,以神来之笔令人瞠目结舌,既而刮目相看。人皆言是压力摧毁了梵高,我却说是压力成就了梵高。是压力让他们穿云拔月,是压力让他们与众不同,是压力让他们神采奕奕,是压力让他们精彩人生。

长沙故地,贾生不堪生命的压力终日看杜鹃啼血,郁郁而终;东坡居士却拍大板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气势恢宏。留给后人几许叹息,几许哀愁,几许赞美,几许探究。终于在夕阳黄昏,柳暗花明之时大彻大悟:生命因压力而精彩。

明月朗照,清风习习,艳阳在天,星空璀璨。让我们可观可感可闻可抚,蓦然发现,压力不正如清风明月一般时时萦绕在我们身边吗?自然因风月而柔情万种,生命何尝不是因压力而溢彩流虹。

压力

当你赞叹初生的幼苗绿意盎然时,你可知他曾忍受着泥土怎样的重压?当你惊叹海底的带鱼灵活自如时,你可它正经受着海水巨大的压强?等你艳羡成功人士的衣冠楚楚时,你可知他经历了多少人生的重担?因为压力的存在,逼迫着我们继续前行。

压力一词似乎常常含有贬义,可它就似人生路上的催化剂,为我们带来继续前行的动力,助我们迈开继续前进的步伐。

一棵树在未成熟的树苗阶段,常常会被几条木板固定,用铁丝牢牢捆住,目的是为了让他能够笔直挺拔的生长,而不是随意扭曲。被捆上木板的树苗,因为束缚的存在,除了向上生长,别无选择,因此造就了许多年后一棵挺拔的参天大树。压力就是那固定树苗的木板和铁丝,它无疑会为我们带来自由的禁锢和痛苦的束缚,这是因为它封锁了我们所有的退路,使得我们只能选择前行,选择拼搏,选择用努力等来挣脱桎梏的那一天,而当那一天真正到来时我们会在解脱的同时感到一丝感激,一丝庆幸。

而相反,没有被木板固定的树是怎样的呢?他们随心所欲地长成了歪斜扭曲的形状,没有任何束缚的他们拥有绝对的自由,也拥有更多的选择,当他们觉得向上生长太过辛苦时,便可以停下脚步,选择向左或向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树干不够挺直,它们的形状不够完美。缺少了压力的束缚,他们有着太多退路,所以他们不会长得太高。并不是每一棵树生来就如松树般挺拔,也正是因为如此,外界的压力才会发挥作用,而拒绝的压力的他们也同样需要为自由付出代价。

在人生的长路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与压力相遇,也正是因为这次相遇,我们才会邂逅更完美的自己。当我们感到压力的重担太过沉重时,不如把自己想象成被木板定的小树,在被踩实的泥土下生长的种子,压力再为我们带来痛苦的同时,也带来了前行的动力,带来了更好的明天,因为压力,所以前行。

压力

“鸭梨”?“压力”之谓也。近年在网络上炒得热火朝天,有关压力的话题,众说纷纭,我只想说,我们都需要“鸭梨”,生活不能没有压力!

许多网站论坛上,“鸭梨”之声不绝如耳:“累啊,压力山大!”也有写作“亚历山大”,谐音双关,殊途同归。“鸭梨”从何而来?所来何为?为什么会引发大家的热议?在我看来,“鸭梨”山大是很正常的事,回头看看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稍有懈怠,或许就会被淘汰出局,有谁不累呢?,马云有这么一句话很经典:“真的很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急流奔腾的时代,只有弄潮儿才有快乐,才能生存。而对于那些无所事事,不能追随时代脚步的人,生活苦闷无趣,像一团沉闷的死水,注定会被时代遗弃。压力是时代竞争的必然产物。

不知道“鸭梨”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抱怨?生命因压力而精彩!现在的你,或者没有复杂的经历,看着别人悠闲,好生羡慕,殊不知压力才是动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贝多芬因为失聪的压力,才有〈〈生命交响曲〉〉的诞生;海伦。凯勒因为失明的压力,才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问世;爱迪生因为千百次实验失败的压力,才摘取“发明大王”的桂冠。

没有一个生命注定平庸,没有一个心灵自甘蒙尘。压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苦难。若要重复波澜不惊的生活,实在无趣;猪一样的生活,恐怕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堕落。倒不如多来点压力,或许动力和激情就来了,生活会变得多姿多彩。压力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诚然,压力可以有,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压力,会让我们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生活确实有点苦。而我觉得,同时可以把“鸭梨”理解为生活中的甜头,现实中的“鸭梨”不是甜甜的吗?假如我们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一些“鸭梨”,也就是简单理解的甜头,生活会更有活力,这不就挺好的嘛。

塞塞谬斯说:“当压力来临的时刻,我们正是待发的箭。”21世纪的青年,应该成为时代的急先锋。为了民族的未来,我们不惧压力!为了人生的辉煌,我们伸开双臂迎接压力!

压力

还记得破釜沉舟,百万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副名联吗?勾践被吴王俘虏为奴,却并未意志消沉,在还师复国的压力下,他忍辱偷生,表面上曲意逢迎,暗地里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也让夫差尝尝国破家亡的滋味!三年间,他卧薪尝胆,正如那句古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终于,他释放回国,此后厉兵秣马,终于一举打败了吴王的军队,正是因为压力使他报仇雪恨,也成为千古佳话。

还记得李贺的那句雄鸡一唱天下白吗?这瑰美壮丽的诗篇,凝聚了他无数的心血,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都要写出一定数量的作品。他骑着毛驴到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回家后整理诗句,得到一篇篇成品,正是这样才有了天若有情天亦老,才有了石破天惊逗秋雨,才有了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正是因为他给自己施加压力,留下了为后人称道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还记得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吗?那个年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大起,军阀的反动统治,外来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殖民压迫,在年幼的周恩来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学习知识,投身到革命的浪浪潮中去。当别人为了高官厚禄,光宗耀祖而读书时,他的一句话让校长惊诧不已,正是因为内外局势造成的压迫感,才造就了一代伟人周恩来。

孟子有一句话,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红军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压力,就不会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正如远行的船舶,有压力时最安全,无压力时最危险,这也就要求我们自己给予自己适当的压力,从而铸就精彩辉煌的人生。

奇迹源于压力,让我们把压力作为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不断创造奇迹。

压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学院的院长,被历届的学生称为“病毒”,他最大的特点是,生活节奏快,尤其珍惜时间,对学生要求严格,甚至是有些苛刻。在开学典礼上,就教育学生,“生活就像赛跑,如果你跑得不够快,那么你就只有惨遭蹂躏”。这些学生大多都是一出生就在家庭和学校的巨大压力下成长的,有的是父母期望太高,无奈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有的是家庭条件差,为承担家庭的责任而被迫走上这个专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所背负的越来越多,他们随着压力的增大,或许会慢慢的成熟,他们知道,他们不仅仅是个人,还背负着整个家庭。

我仍记得十分惊心动魄的一幕:乔伊被院长否定,让父亲失望,觉得自己的人生已没有意义了,便在宿舍自杀,一走了之。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也多见,本来认为这些人很可笑,逃避就有用吗?现在想想,他们也的确别无选择,或许因为,他们的承受能力本身就比较小,然而,当压力超过了他们承受的这个度,他们也别无选择,无奈之下,便想逃脱整个世界。当然,这大部分是学生,像《三个傻瓜》中的三位主人公一样,被家庭与学校压得气喘吁吁。

因此,压力太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那是不是生活中,不需要压力呢?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高压锅来说吧,众所周知,当压力太大时,高压锅会爆炸。然而它的优点是什么呢?适量施加压力,它就能比普通的锅快很多。正如我们人生,如果压力太大,那将会适得其反,若没有了压力,那将落后于人,一生都平平凡凡。所以,生活中,适当的压力也是必要的。

生活中,压力自然不可避免,然而,我们不是应该去选择逃避,而是去学会如何自我减压,让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大一点。适当的压力会带领我们更好地走向成功,走过人生。

压力

没有压力的生活是轻松的,欢快的,幸福的。无疑,我们都想生活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不再因考试而烦恼,不再因工作而烦恼,不再因钱而烦恼……这很正常,但是,如果没有压力,人便会迅速退化,如同靠着尖锐利爪生存的野兽,失去了它的爪子一样。

古往今来,如果没有压力,人类便不会制造工具,汉武帝也没必要强兵兴国,唐太宗更是不会登上皇位。当今世界,科技迅速发展,产品更新速度之快令人咂舌,为什么?这都是因为企业间面临着激烈竞争的压力,它们,创造了奇迹。

中国自建国以来,为什么能迅速发展?就是因为外国的坚船利炮等着再一次轰开我国国门!这份压力,迫使我们迅速发展、成长。正如自然界的动物,有的刚出生不足一小时就可以和大部队一同奔跑,猎食者不会因你的弱小而放弃,而会因为你的弱小而兴奋,要活命,必须成长!

有压力和没压力时做一件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一件事,没有压力时,你可能会闲懒散漫,轻松惬意慢吞吞做着,心里只觉得不急不急,可一旦有了压力,便会全神贯注,浑身上下都在全力运转,效率成倍提高。但过多的压力也会让人的心弦紧绷,如同弓弦一般,终于“啪——”的一声,彻底崩溃。而且过多的压力还会急剧降低反应能力、灵活能力,让人变得迟钝,更会让绝望的感觉充斥心间。

历史上有不少压力过大而自杀的人,也有不少因压力而成功的人。对于压力,我们要控制它,该紧绷就应紧绷,该放松就应放松,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我们自身的潜力,释放出独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光芒!

相关范文推荐
  • 04-10 进步的演讲稿分钟(实用17篇)
    演讲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向观众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和倡导思想的口头表达形式,它可以激发听众的兴趣,增强演讲者的说服力。我想我们需要准备一篇演讲稿了吧。想要写一篇出色
  • 04-10 开学季的文案标题(实用19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实用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具体的示例和模板,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范文范本是总结写作的参考资料,对于提高
  • 04-10 幼儿园教师公开课活动方案名称(优秀21篇)
    活动方案的制定是活动成功的基石,只有通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优秀的活动方案,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活动。
  • 04-10 传媒战略合作协议书(精选16篇)
    合作是一种学习和实践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个人和职业发展都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合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合作能力有所帮助。甲方:江苏财经职
  • 04-10 幼儿园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秋季(精选12篇)
    发表国旗下讲话,是对国旗、对祖国的庄严承诺,是表达我们对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决心和支持。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对你的写作有所启
  • 04-10 项目负责申请书(热门21篇)
    在现代社会中,更多申请书是人们获取各种资源和机会的重要手段。这些申请书范文按照不同主题和行业进行分类,你可以选择与自己相关的范文进行参考和借鉴。(请对团队情况做
  • 04-10 初一课外阅读心得体会大全(24篇)
    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并提炼出经验和智慧。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读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
  • 04-10 初一新生演讲稿(优质17篇)
    演讲稿的语调要自然流畅,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语速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听众的听取质量。以下是一些著名演讲者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 04-10 竞选书画协会会长演讲稿(专业14篇)
    竞选是一次激烈的较量,它要求竞选者以同等竞争者为对手,并力争取得胜利。在这里,我们为您推荐了一些竞选辩论的参考资料和技巧,希望能够帮助您取得更好的表现。
  • 04-10 公司与个人项目合作协议(实用16篇)
    合作不仅仅是一个过程,更是一种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建立。下面是一些关于合作的实用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为了充分发挥甲、乙双方在各自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