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专业17篇)

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专业17篇)

时间:2023-12-27 19:14:02 作者:文轩

通过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工作冲突和浪费。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

麻城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规模推进集群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亚麻城”

现税金1850万元,对财政贡献率达到31.5。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活思路,抓根本,推进产业链条首尾相连。几年来,我们把亚麻产业开发作为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无大企、做大产,有效推进了亚麻产业的集群式发展。一是把进入颓势的亚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突出出来。用发展的眼光理性对待亚麻产业,不以一时的荣辱兴衰做取舍。2001年,受自然灾害、市场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亚麻产业跌入低谷。在困境中,我们从经营“中国亚麻之乡”无形资产切入,力挖亚麻产业工农关联度大、劳动力密集、既富民又富县的比较优势,力挽产业断档、粗放低效的被动局面,力求亚麻产业支柱地位,顶着压力,咬住不放,举全县之力壮大亚麻产业规模,提升层次。规划并实施了总投资25亿元的“中国亚麻城”项目,31个子项目陆续启动,完成投资13亿元。三和、朝阳、兰亚、绿地等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一业兴带动百业旺,2005年,亚麻产业拉动电力、旅游、商贸业增收5000多万元,拉动社会就业4万多人,增加民众工资性收入3亿元。二是变就企业抓企业为强产业带企业。摆脱把产业开发维系于单个企业的惯势,向植根于民众的亚麻产业要前途。在扩大纺纱、织布规模基础上,把编织业作为亚麻产业新的增长点,“正规军”和“游击队”齐上,产业集群态势迅速形成。全县亚麻原茎加工能力达到6万吨,纺纱规模达到4万锭,织布能力达到2000万米,分别比2001年增长2倍、3.5倍和4倍;编织能力突破500万套(件),比2001年翻了10番。三是变产加销的链式连结为营销牵动。以贸促工,贸工联动,以有形市场建设和无形市场开发带动民营兴业。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用市场化手段建起了黑龙江亚麻市场和宗正物流中心,搭建起了全国的亚麻产品交易平台,拓展了亚麻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总投资4000万元的“中国亚麻市场”项目已由国家发改委批复,今年10月末完成项目建设,在兰西建起面向世界、辐射全国、功能完备、国内最大的现代化亚麻专业大市场。高起点对接无形市场,推介造势,炒热商机,亚麻营销网络遍布全国,编织品市场份额达80以上。去年9月份,我县被国家纺织工业总会命名为“中国亚麻纺编织名城”,被全国汽车用品行业联合会命名为“全国亚麻汽车坐垫生产基地县”,兰西已经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亚麻编织业“龙头老大”。民营企业自主开发的6大类150多种亚麻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年交易额突破10亿元。

2、集民智,聚民力,推进全民做麻。兰西的麻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我们把激活发展主体、撬动民间资本作为牵动亚麻产业集群发展的切入点,重点突破。一是利益直接。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我们引导民众投资亚麻产业的关键所在。亚麻编织是我县亚麻产业链中的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我们就把编织业定位在户型经济上,在兰西很快培育起了一大批做麻的“小老板”,民众投资亚麻产业开发的热情空前高涨。初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企业,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聚少成多,靠民众的力量推动了产业集团快速扩张。兰亚公司就是从手工编织起步的,到目前,总资产已超过5000万元,织绳机已发展到1100台,年生产汽车坐垫20万套,微电脑自控坐垫倍受市场青睐。吸纳1500人就业。绿地集团也是从小工厂发展成为现代集团企业的,新开发的“四季宝”空调坐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二是机制吸纳。以市场化手段激活发展主体,汇聚民众自发的、分散的、有创造性的智慧成果,做大产业集群规模。以政策投入吸纳。把农业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向种麻企业、种麻大户倾斜,巩固了原料“第一车间”。2005年,域内外种麻达到35万亩。以资产整合吸纳。对闲置存量采取剥离分立、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额承债等办法,让民营经济“唱主角”,增强发展活力。几年来,全县累计盘活存量3.6亿元,使兰松公司、玻璃纤维厂、米厂、亚麻厂等企业改制再生,增加纺锭2.6万锭,增加织布能力1500万米。行业自律吸纳。成立了兰西县亚麻行业协会,已有200多家民营企业入会。通过产业信息、技术的共享与互通,推动中小企业生产流程标准化,提升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质量。三是典型引带。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带作用,发展规模经济,是我们走出“小规模、大群体”之路的又一成功之举。在兰亚、绿源、绿地、博艺、精美等私企大户的带动下,产业集群、联动城乡,成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农民家庭收入构成的内动力。随着亚麻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亚麻企业遍布城乡,已有48个村屯成为编织基地。农民变工人,民房变厂房,打仗的不打的,耍钱的不耍了,出现了“一时房贵、纺工难求”的局面。全民做麻已成为兰西加快脱贫解困、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主旋律。

现在,兰西每个星期都有新的亚麻企业诞生,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强劲的扩张态势。下一步,我们要按照规划全力推进“中国亚麻城”建设,实施产业产品升级战略,研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名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下移编织车间,在村屯、农好范文版权所有户建基地,城乡联动,壮大产业集群阵容;以品牌化经营、产业化推进、集团化扩张,提升产业集群发展层次,集聚、整合、优化全国亚麻产业发展要素,打造国际知名的亚麻行业中心。到2010年,亚麻原茎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纺纱规模达到10万锭,织布能力达到5000万米,编织能力达到5000万套(件),拉动社会就业8万人,使兰西的非公有制经济更具特色,更富生机,更有牵动力,为早日实现脱贫解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年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借“桃花源”实现___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及旅游产品的全域整合,深度挖掘桃花源文化的内涵,拓展桃花源文化的外延,打造国内著名、世界有名的“大桃花源”旅游目的地。

(二)锥形化突破开发战略。

延续当前以桃花源景区为突破,以实现___县旅游业在渝东南及大武陵山区域的初步突围的思路,进一步通过重点项目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快速突破,将继续以点带面,实现全县旅游业的联动发展。

(三)区域化联动协作战略。

通过大交通体系构建及旅游营销协作来助推与周边区域旅游业联动发展,以促进从区域通道节点向区域旅游重要集散地的升级转换。

(四)协调化发展整合战略。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___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县旅游扶贫、一化促四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多重目标,同时推动民俗文化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二、战略目标定位。

(一)总体目标定位:中国土家桃源生态旅游目的地。

___旅游业发展的根基是“桃花源”及“土家源”。规划以桃源聚落为舞台,以峡江山水为骨架,以土苗文化为精髓,以生态盖岭为未来生活方式的演绎和升华,以桃源文化的活化和演绎为基础,以全域桃花源构建为依托,以土家桃花源民俗文化为亮点,共同构建和打造___县土家桃源人文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战略支撑定位。

1、旅游形象塑造定位:中国桃花源人文生态旅游高地。

2、旅游节点发展定位:大武陵山区腹地重要旅游集散地。

3、旅游经济发展定位:___县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三、总体形象定位:

桃花源的世界世界的桃花源。

第十八条形象推广口号。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___。

四、旅游市场目标与定位。

(一)客源市场定位。

1、一级市场。

即基础市场,以重庆主城为核心的大重庆地区客源市场。

2、二级市场。

即支撑市场,以重庆周边的四川、湖南、湖北、贵州、陕西省区为支撑的客源市场。

3、三级市场。

即战略拓展市场,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战略支撑的东南及东部沿海地区。

4、机会市场。

以周边世界级旅游景区湖南张家界、湘西凤凰古城、贵州梵净山、武隆南方喀斯特等为目的地的国内其它地区及港澳台、日韩、东南亚、西欧、北美海外市场。

(二)旅游市场发展目标。

到2015年末,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

到2020年末,实现接待旅游人次2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

五、产业发展定位。

(一)总体发展定位。

提速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拓展旅游新业态,构建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娱乐、购物等功能有机结合,旅游业、商业、房地产业等多种业态产业互动、功能互补的“大桃花源旅游产业综合体”。将旅游业培育成为___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二)阶段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

将___建成现代化、生态型、创新型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生态公园、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重庆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重庆市“国际民族风情旅游城市”的重要支撑、旅游扶贫示范县和充满活力的西部旅游强县。

2、远期目标。

全面建设为中国旅游强县,国际著名的土家文化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游客规模及旅游收入均进入西部地区旅游区县前列,并通过核心品牌建设和推广,在国内外形成较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村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xx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xx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350亩以上,收入近80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xx-20xx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xx-20xx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到达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水泥路、因20xx年夏季我村遭受了百年不遇自然灾害,通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毁灭性破坏,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到达150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础,能积极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

麻城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1、旅游资源优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不仅数量多,而且品位高。文化古城###、国家风景名胜区、药都、温泉之乡、凉城等都是具有全国意义的独占性资源。历史名胜、红色文化、生态风光、温泉养生、工农业观光、休闲健身、特色购物、民俗体验、节庆活动等各类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文物古迹数量众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自然资源门类齐全,共有世界地质公园处、国家地质公园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森林公园5处。红色文化得天独厚,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处、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处,在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中,###占5家;在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独占2条,共享3条。另外,###市既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工业大市,又是新型产业大市,###市倾力打造“中国电谷”、“###制造”、“低碳###”的城市品牌,为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提供基础条件,并带动###旅游向低碳、绿色、生态模式发展。

师门户、京畿重地”的功能依然在延续,而且已成为京津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京津石三角的中枢位置,距离三地都在150公里范围内,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京津石三大都市构成了###市旅游客源市场的“金三角”,过亿人口的核心旅游客源市场和周边五省三亿多人口的基本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经济庞大的市场基础。

店4家,4星级酒店13家;在全省确定的30家市场营销精品景区中,我市有5家(,占六分之一。“”旅游线路已成为国家和省旅游局的重点线路。旅游接待总人数连续6年在全省各市中处于首位。旅游业稳步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一梯队。

4、观念转变优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明确了建设旅游强市的目标,出台了系列的意见、措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旅游工作亲自进行部署安排,主管市领导深入调研指导旅游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给予极大的支持。各地也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充分发掘特色资源,将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结构、保增长的重要工作来抓。目前,8个山区县、以旅游业做为支柱产业已形成共识,###市四区在古城文化旅游聚集区建设中,旅游业也必将做为重要的产业和方向来发展,另外,发挥旅游主导产业的氛围已逐步形成。去年我市将旅游规划、项目建设、环境整治等三项旅游重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不但反映了市委、市政府抓旅游工作的决心,提升了各地发展旅游的积极性,还从产业发展和工作促进上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这都充分表明,###市在发展旅游观念上有了根本改变,领导的重视,观念的提升,是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优势所在。

1、周边区域旅游竞争加剧。###旅游经济发展,既面临京津这两个核心客源地发展旅游的挑战,也面临山东、山西、河南等周边省份的竞争,特别是还有来自省内各市的激烈竞争。北京重点打造郊区旅游圈,天津打造“近代中国看天津”城市旅游品牌,周边其他各省对旅游产业也高度支持,发展很快,对我市构成比较大的竞争压力,会形成“截流”效应。

淡化我市的资源优势,降低产品竞争力。

3、优势旅游资源未转化成优质旅游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从旅游产品结构看,一般产品多、旅游精品少,观光产品多、休闲产品少,夏季产品多、冬季产品少,短线产品多、长线产品少;从收入结构来看,需求弹性较小的住宿、餐饮、交通、游览比重较大,需求弹性较大的购物、娱乐比重小,游客逗留时间较短,人均消费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够;从旅游企业发展看,产业化、集团化的龙头旅游企业少,总体素质不高,缺乏实力和竞争力;整合宣传力度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品牌和知名度,吸引力不足,入境游客偏少,与张家口等兄弟市差距较大,制约了全市旅游业发展。

4、###中心城市旅游带动作用不强。主要的文物景点规模小,内容单一,整体水平偏低,按照标准化、精细化、人性化、数字化、国际化的精品要求差距很大,没有形成具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集散中心,对周边旅游带动性不强。城区景点道路窄、行车难、停车难,可进入性差,缺乏方便游客咨询、购物、娱乐、休闲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严重问题,制约着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当前发展旅游产业的机遇。

运动、农业观光等参与性、体验性更强的休闲度假旅游。如今国内休闲度假旅游蓬勃发展、供求两旺,并与传统观光旅游相互融合,将开辟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

2、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旅游经济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由“弱散型”向“规模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加快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从单纯景点景区向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集聚区、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把握旅游经济的发展方向,重点突破,就能在新的旅游发展阶段异军突起,占据先机。

金发展期”,旅游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另外,山东省着力构建环首都经济圈、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使之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有利于###市成为综合吸引力和竞争力更强,设施配套更完善的旅游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4、交通网络的完善将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京石、保津高铁和保阜、张石、荣乌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将从根本上改善主要客源地到###旅游的可进入性问题,太行山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我市主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将顺利纳入周边旅游线路,发展也将进入快车道。总之,###市旅游优势大大多于劣势,只要充分利用###的优势条件,发挥###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就能大跨度发展旅游经济,进一步增强###的总体经济实力,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建议。

(一)重点工作:重点工作: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规划的引领作用。

1、加强规划的引领作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编制和修订旅游规划,着重做好重点旅游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建立科学、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注重旅游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相衔接,与交通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建立严格的规划执行、监督制度,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实施精品项目带动战略。

2、实施精品项目带动战略。强力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在京津影响力大的旅游精品项目,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品牌,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带动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实施精品项目带动战略,立足于建设精品、构建品牌、差异发展,构建###市旅游项目支撑体系。塑造知名旅游品牌。

3、塑造知名旅游品牌。构建旅游品牌形象,围绕“文化古城、山水###”“京畿府第、魅力###”形象定位,整合、营销资源,创新营销方式,对重点景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认知度、影响力。同时,立足市场需求,加大旅游产品整合力度,着力培育两白一城休闲购物旅游专线游、西部太行山水休闲游、###文化休闲游、“跟着老电影去旅行”等精品旅游线路。推动旅游合作与相关产业融合。

游等专项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延展产业链条,构建现代旅游产业新格局。构建完善旅游交通网络。

5、构建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快京石、保津高铁,张石、张涿、荣乌、平山至阜平、曲阳至涞源等高速公路,京白路、白洋淀大道、白石山旅游公路、野三坡旅游公路等旅游专线公路的建设与提升,推进5a景区通高速、4a景区通一级公路、重点旅游景区开通旅游公交车目标实现,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建设市域内部由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旅游专线公路构成的旅游交通主干道及通往景区、景点的支线公路组成的交通网络。

(二)几点建议:几点建议:建议。

1、建议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将旅游产业做为###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督导考核机制,将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加大奖惩力度。

2、建议有关部门,对我市最有资源潜力、最有。

投资价值、最能实现突破、最能带动区域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力的健身、休闲、度假的旅游目的地给予重点支持,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中心、旅游集散中心、五星级酒店、冀菜特色美食街等,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古城旅游综合体,提升城区旅游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

4、建议建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由旅游产业主导区域发展;进一步加快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推动各类旅游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文物、红色等相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与拓展,加快文化旅游发展。

5、建议对旅游部门及重点景区管委会给予干部、人事、编制等政策倾斜。

6、建议十二五期间,加大旅游交通的投入。5a级景区通高速、通公交;4a级景区通一级路,通公交专线。

年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我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上看,势头良好,但整体水平比较低,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乡镇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规划指导,政策支持以及服务工作相对滞后;二是一些农家乐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还难以适应现代消费需求;三是土地、人才、资金等要素的瓶颈制约乡村旅游的上档升级。

下一步,我局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作为,想办法添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服务扶持,切实推动我县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助力。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全县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统筹、协调解决乡村旅游推进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强力促进全县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领导小组在县旅游局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将发展乡村旅游工作纳入相关乡镇和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进行考核。

(二)强化政策扶持。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兑现全市出台支持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政策,力争各类涉农资金在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的前提下,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倾斜。

(三)强化信贷支持。

协调涉农金融机构逐渐满足乡村旅游业的资金需求,对于合理利用古村古镇、农村和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的项目和企业,要积极采取多种有效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予以支持。加快推进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建设,鼓励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形式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协调涉农担保资金为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提供担保。

(四)创新发展模式。

注重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丰富多样、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乡村旅游的各种发展模式,推动不同发展模式的互补。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重点引导发展“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同时,鼓励集中连片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综合体;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支持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的旅游公司,通过“专业合作社+农户(旅游点)”、“公司+农户(旅游点)”等形式,整合分散的旅游点,连线成片开发,提高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

(五)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改进和完善乡村旅游的宣传营销形式,持续不断地做好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以城镇为乡村旅游一级客源市场,进行深度挖潜和开发;进一步加大以市内各区县为二级客源市场的广告宣传和推介。积极组织有关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以及星级农家乐和企业参加国际国内的旅游交易会、博览会,旅游节庆活动,重点推介乡村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印制乡村旅游宣传手册,制作乡村旅游宣传广告,摄制乡村旅游专题片,组织旅行社考察乡村旅游项目,参与节庆活动,力求宣传效应最大化。

(六)加强从业人员培养。

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特点,遵循“培引”结合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外来人才为辅,重点抓好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以及星级农家乐负责人的培训,特别是加强对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分管旅游工作负责人和星级农家乐及示范单位负责人、经营者的培训,培养一批发展乡村旅游的带头人。

新兴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结构调整力度持续加大,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趋紧,在此情况下,加快推进新产业发展是我县在新时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县域经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对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生产力布局、建设生态文明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围绕“工业突破强县”战略,坚持“稳步快转提质效”工作总基调,以外引内培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产业基地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全县新兴产业布局,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和关键核心技术引进,扩大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转型、绿色、创新发展。

2015年,全县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180亿元以上,到“十三五”末,新兴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速22.7%;全县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数量达到280家;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创新平台,新兴产业发明专利质量数量和技术标准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带动能力有效增强。

电子信息产业:以庆邦电子、格立特电子、协友电子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在做强、做大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发展移动终端、现代信息服务业等新的增长点,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和持续增长,打造长三角北翼具有创新优势的`电子信息产业制造研发基地。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功能性特种塑膜材料及其他通用塑膜材料,加大薄膜新材料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引进以斯迪克新型材料、首义薄膜为龙头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壮大我县新型膜材料产业,打造苏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功能膜生产基地、研发检测中心、塑膜交易中心、产品展示中心。装备制造产业:以发展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为目标,大力发展各式汽车零部件及组成、数控机床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企业规模,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展,打造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现代化制造业。

(一)坚持招大引强,打造产业龙头航母。紧紧围绕我县产业发展定位,坚持不懈地推进园区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三位一体”招商模式,拟定完善招商方案,科学编排招商计划,积极开展产业专题招商推介活动。通过招大、选优、引强,推动产业链横向拉宽、纵向加长,以大项目催生大产业,增强集群竞争优势。同时,采取兼并重组、技术改造和股改上市等措施,加速打造经济总量大、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使之尽快形成气候,产生效益,拉动行业发展。

(二)做强主导产业,促进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产业培育计划,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弥补薄弱环节,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提升技术水平,做大产业规模,使产业集聚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形成结构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体系。

(三)抓好载体建设,促进集聚发展。抢抓当前政策机遇,坚持以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为目标,重点围绕五大主导产业,认真落实有产业规划、有龙头企业、有载体平台、有扶持政策、有优质服务和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开发方式、转变招商方式的“五有三转”工作要求,通过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扶持,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重点企业和生产要素加快向园区集中、向基地集中,加快完善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提高园区承载功能,努力打造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区,增强产业集聚合效应。

(四)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要素保障。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共同致力项目攻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抓紧建设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服务,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五)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在土地指标、环境容量、人才引进、税费减免、资金奖补等方面对产业集聚发展给予支持;借力资本市场,加快推进优势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步伐,使其实现低成本扩张和产业升级;创新服务机制,通过分类分层、一企一策给力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使企业在服务中做大做强。

村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为促进蚕桑产业快速发展,确保20xx年蚕桑产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特制定《蚕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养蚕发种1万张,配发蚕药1万套,收烘鲜茧30万公斤。

(二)蚕桑强村大户建设,建设8个蚕桑基地村,40户养蚕大户。

(三)桑园基地建设,流转桑园1000亩,新建桑园1000亩,栽桑60万株。

(四)蚕室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共育室8间,蚕室20间,推广方格簇2.5万片。

(五)小蚕共育1000张。

(六)建设蚕桑专业合作社6个。

(七)加强桑、蚕新品种及“节本省力”养蚕技术推广,培训蚕农5000人次。

(一)养蚕发种。

按时领种,及时发放到户,人为损失不超过2%,种款无拖欠。

(二)强村大户建设。

蚕桑基地村年发种达到300张以上,推广方格簇0.5万片;其他新蚕区基地村年发种达到100张以上,推广方格簇0.2万片。全县建设8个蚕桑基地村;培育年养蚕5张以上、出售鲜茧200公斤的大户共40户。

(三)桑园基地建设。

1.桑园流转。将闲置桑园流转到养蚕大户中集中经营。桑园流转应完备流转合同,流转连片面积不少于5亩(或以每季增加饲养一张蚕种视同流转一亩桑园),并具备与流转桑园面积相适应的蚕室规模,年饲养种量不得少于10张,且有相关订种单位供应蚕种单据,以及售茧发票。

2.新建桑园。要求相对集中连片,种植品种为优良品种,亩栽桑不少于600株,株行距0.6m×1.8m,面积不低于5亩,投产后年养蚕量不低于2张。

(四)养蚕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蚕室(或小蚕共育室),选址坐北朝南,蚕室上有天花板,下有水泥地坪,有对开窗,配齐纱门纱窗。要求开间3.6米,进深7.2米,是小蚕共育室要有一季可共育小蚕50张并备齐小蚕饲育箱;大蚕室要有一季可养4张蚕种以上的省力蚕台。

(五)小蚕共育。

孵化整齐,一日收蚁率90%,共育到起三眠发放到户,无蚕病发生,平均张产35公斤。

(六)蚕桑专业合作社。

注册资本达到30万元以上,证照齐全,入社成员数量应达到100户以上,户均养蚕2张以上。按照蚕桑生产需要为成员提供信息,组织开展蚕桑技术培训,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七)技术推广与培训。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大力推广节本省力养蚕技术,全年培训蚕农5000人次。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和培训工作由蚕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由县蚕桑站具体实施,有关镇、供销社积极配合。

(一)验收时间。

各项工作任务要求11月底前实施结束,12月份检查验收。分配到各镇的工作任务,镇长是第一负责人,分管镇长是具体负责人,供销社及蚕桑专干是技术负责人。验收工作由县茶叶蚕桑产业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有关部门参与,基地所在镇协助,县蚕桑站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二)验收内容。

1.镇村蚕种发放登记表。

2.强村大户建设实施方案;桑园流转登记表;新建桑园的户主、地点、面积,栽桑株数;发种到户、产茧数量登记表;新建蚕室、共育室的户主、地点、建筑面积、年养蚕张数;小蚕共育户的组织者、参加的户数、共育的.张数。

3.蚕桑专业合作社章程,社员及蚕种发放登记表。

(三)验收方法。

各镇要及时掌握本地工作开展及任务完成情况,年初制定强村大户建设实施方案,年底对照方案将完成情况自查登记造册报县茶叶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供销合作社四楼蚕桑办),办公室组织有关人员对照建设任务、建设内容和标准分镇实地验收,确保验收准确度。对完成任务达到标准的予以兑现奖补资金。

20xx年初财政配套产业资金1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兑现到建设项目上。

(一)蚕种补贴20万元,每张蚕种奖补20元,以蚕茧公司发放蚕种为依据。

(二)流转桑园奖补资金5万元,每亩补助标准50元。

(三)新建桑园共奖补资金30万元,每株桑苗补贴0.5元。

(四)蚕药补贴5万元,每张蚕种配发价值5元蚕药一份,随蚕种发放配套到户。

(五)新建共育室和标准蚕室共奖补12万元。其中新建共育室每间(含配套设施)奖补0.5万元,标准蚕室每间(含配套设施)奖补0.4万元。

(六)方格簇奖补5万元,每片奖补2元。

(七)小蚕共育共奖补2万元,每张奖补20元。

(八)蚕桑专业技术培训奖补3万元,有镇村培训证明和培训资料。

(九)蚕桑基地镇、强村大户、蚕桑专业合作社奖励18万元。

新蚕区村年养蚕达100张以上的奖补0.2万元,200张以上的奖补0.4万元;

大户奖励由各镇自行制定奖补办法;

蚕桑专业合作社达到标准每个奖补1万元。

【旅游总结】市旅游局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年,我市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按照“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城市的目标,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构建以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

以旅游大项目建设促发展,以招商引资强实力,以产品打造上水平,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继续加大旅游大项目建设调度、协调工作力度,定期召开旅游大项目建设现场会、调度会,跟踪推进全市重点旅游大项目建设。

年,重点推进。

81。

个旅游大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约。

1360。

亿元人民币。

以举办。

2014。

年世园会为契机,加大世园会。

6

个场馆的招商招展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投资、管理集团的联系,围绕度假、文化、海上、海岛以及大型娱乐项目等旅游产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投入我市的旅游大项目建设。

全面推进度假旅游、海上旅游、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节庆会展、体育健身等旅游产品体系建设。重点在度假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邮轮旅游方面有所突破:在度假旅游方面,加快、、等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建设。在海上旅游方面重点发展高档游船,加快培育海上看、海上演艺、海上餐饮、海上婚庆等旅游产品;完善、等海岛旅游设施,实现海岛旅游突破。在文化旅游方面,大力挖掘旅游文化内涵,重点开发崂山道教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港中旅海泉湾演艺项目。在邮轮旅游方面,积极推动大港集团建设国际标准的邮轮母港,争取开通更多的国际邮轮母港航线。

二、以举办“三大活动”为契机,加大旅游营销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举办重大节会活动、开展海内外促销活动、加大媒体宣传、加强国内外旅游合作等方式,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青旅游,提高旅游效益。

一是举办“。

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

国内旅交会是由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旅游行业内最大的交易会,将于。

4

13。

-15。

日在我市举办,我们将借助这一平台将大力宣传我市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该会议被称为中美旅游业峰会,由国家旅游局和美国旅游协会共同主办,定于。

2010。

9

17。

19。

日在我市举办。滤布届时,将有来自美国。

50。

个州和中国。

31。

个省的旅游局长以及中美两国旅游企业的代表参加会议。

三是举办国际航协公路马拉松比赛。

定于。

10。

日在我市举办,届时将有世界范围内的航空协会会员。

3000。

人左右参加,在直接拉动我市入境游客数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国际知名度。

另外,要继续办好国际啤酒节、国际海洋节,以及北宅樱桃节、大泽山葡萄节等节庆活动。

一是加强国内旅游营销。

20。

个重点城市开展促销活动;办好“好客贺年会—心动之旅”活动,打造冬季旅游品牌。

二是加强海外市场开发。

tpo。

年会和东亚经济交流推进机构第八届旅游分会。

2014。

世园会营销宣传。继续开展媒体记者和旅行商来青采风活动。

767。

亿元人民币,增长。

15%。

以上。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功能。

加强旅游引导标识、公共信息服务、集散服务、旅游交通、旅游公厕等设施建设,增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市民和游客满意度和舒适度。

制定出台《市规范设置旅游景区引导标识工作方案》,在全市主要路网设置旅游景区引导标识;在重点旅游区域设置旅游灯箱地图;在景区点、酒店等旅游服务场所设置四国文字的标识和中英文道路双语指示牌,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标识功能,满足日益壮大的自助游、自驾游等旅游需求。

6

路高清视频线路。在重要游客集散区建立。

6

个以上功能齐全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点),形成比较完善的旅游咨询服务系统。

进一步完善以为旅游散客服务为主的旅游观光巴士服务功能,适当增加旅游观光巴士线路。

a

级旅游景区星级厕所达标率为。

100%。

提升公厕管理水平。

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以推进行业标准化为突破口,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在全市涉旅行业中全面推行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培育打造一批旅游服务品牌。

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合作,委托第三方对我市游客满意度进行定期调查,及时改进发现的问题,促进我市旅游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加强景区(点)、星级饭店服务质量监管,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探索建立导游员信用评价体系和导游员退出制度,探索建立导游员薪酬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导游服务公司经营行为,提高导游员管理水平。

举办酒店外语达标考试等培训班,导游员年审、新导游员岗前和导游员等级考试培训班,打造“金牌导游员”队伍。积极探索建立旅游人才信息交流平台,着力解决旅游人才队伍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

建立完善旅游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事故防范及安全预警机制;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不断提升安全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开展旅游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活动,严防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加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

坚持“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协作、综合整治”的原则,加强组织协调,强化联合执法,加大旅游环境秩序监管工作力度,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

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着力解决海上游艇破旧、卫生状况较差、秩序乱等问题。

研究制定“一日游”管理办法,开展综合检查和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治理无营运资质车辆、非法旅行社和无证导游,以及不法商户乱收费等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综合整治旅游风景区、城市广场及周边的旅游环境秩序,重点清理游商浮贩、乱设摊点和强索强卖等经营行为,维护旅游城市良好形象。

发挥。

12301。

98%。

以上。

村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xx镇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处,全境由东向西走向的流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的胡岭山脉和南北走向的西岭山系错综相交而成。牌楼河、八里十河、寺坪河三条河流纵贯全镇,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xx镇15村162个村民小组,4238户,15731人。全镇平均海拨950米,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400-660毫米。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是山茱萸、核桃、魔芋最佳适生区。按照全镇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结合一村一品近几年来的发展实际,现制定xx镇20xx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以畜、药、果、劳四大产业为重点,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劳务抓培训思路,坚持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增收入的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核桃、山茱萸、劳务输出产业,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走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之路,全面推进我镇产业发展,尽快让产业化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

以华茂鸡、生猪养殖、中药材、林果业、劳务输出为重点,建基地、圹规模、提效益、促增收,围绕打造优势、唱地方戏、走特色路工作思路,与华茂公司、丹南富源药材专业合作社等公司、社团合作,走公司x基地(合作社)x农户,产、供、销做保障。

规范林果基地建设,建成百亩良种山茱萸采穗基地,完成万亩山茱萸科管,千亩核桃建园,构成千亩板栗、千亩核桃和万亩山茱萸基地建设。建成白桑塬村千头育肥猪场,东沟、常路、牌楼河、银洞散养鸡基地,建大棚到达15棚以上,全镇发展魔芋3000亩,良种核桃建园1300亩,种植中药材20xx亩,建成4个村的树型金银花基地。劳务输出到达6500人以上,创收入6800万元以上。

1、山茱萸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结合党建载体促进协会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功能。继续抓好寺坪牌山茱萸品牌推介工作,抓营销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业绩。进取邀请县以上林果专家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培训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进取联系县林果站加快启动山茱萸采穗园建设项目工程。白桑塬村标准化建园500亩,科管3600亩;石庙村标准化建园300亩,科管1350亩;龙嘴村科管1200亩。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进取联系县林果站加强优质核桃高接换优培训,实现寺坪村、赵塬村高接换优4000株。

寺坪村标准化建园500亩,新发展50亩科管1350亩;赵塬村标准化建园300亩,新发展100亩,科管1000亩。

3、魔芋产业规划。

魔芋在xx镇是个新兴产业,以赵塬村、东沟村20xx年发展魔芋基地为基础,开展教育培训互动,继续提高魔芋种植面积,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

4、药业产业规划。

5、畜牧产业发展。扩大畜牧小区建设,加快花园银洞散养鸡基地建设,在入秋前引进仔鸡;力争东沟村建华茂大棚鸡10个以上,加快白桑园村千头养猪场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年底前出栏一批,带动全镇畜牧业发展。

6、劳务输出产业规划。进取抓好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培训6次以上,提高有组织外出劳务人数,努力转变务工工种,提高务工人员工资,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年底劳务输出人数到达4000人。

7、以百万亩油松林为依托,以金狮谷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倾力打造金狮谷这一xx镇生态旅游品牌,全力营造蓝天、青山、碧水的生态镇,休闲观光的旅游镇。

1、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镇上成立了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帮扶村支部制度,按照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由一个工作队驻村包抓,发展一个环境无污染、产品无公害、生产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构成一个有商标品牌的主导产品的总体要求,成立15个工作队,由副科级包片领导带队,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2、因地制宜,制订规划。镇上抽调骨干深入全镇15个村实地调查,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产业现状、工作基础、发展潜力等实际情景,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把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择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制订贴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

3、发展大户,示范带动。农村经济靠能人带动。我们把发展产业大户作为扩大基地规模、发展一村一品的突破口,采取市场引导、群众自愿、政府扶持、试点示范、各方支持的办法,培育了一批敢为人先、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名、特、优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优质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优质农资普遍推广。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指导员和农业110科技服务制度,制定无公害粮食、山茱萸、核桃、洋芋等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引导广大农民进取生产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

5、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取争取项目。实施十大惠民工程,进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产业发展示范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进取性。

6、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引导体系。发展农村产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将涉农项目有效整合,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经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努力培育一批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发展典型。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营造一村一品发展良好环境。

村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xx镇(度假区)坚决紧跟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以“聚力三进三服务五个先行开先局”为引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镇(区)经济社会运行稳中向好,为“全年红”奠定了扎实基础。截至目前,我镇(区)获得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中国体育十佳精品项目、中国休闲度假区案例、x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等荣誉,成功创建x省农业产业强镇等称号,并承办全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现场会、全省村(社)书记现场会等活动。

全镇签约亿元以上项目xx个,完成全年任务的xxx.x%,其中签约x亿元以上项目x个,签约x亿元以上项目x个。认定市“大好高”项目x个,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xxxx%,其中民间投资xxx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xxxx%。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x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x个,开竣工完成全年任务的xxx%。

以镇区高质量融合发展作为xx镇(度假区)发展主基调,镇区上下通力合作,以钉钉子的毅力完成阜溪水街一期政策处理等工作。成功引进“义新欧”贸易旗舰店、costa咖啡、xx科学艺术嘉年华、《xx往事》行浸式剧游等项目业态。完成x村白玉兰大道、xx村莫皋坞、翠萤路等提升工程,对三莫线、劳岭水库等进行局部亮化改造。完成民宿阿姨客房专业培训xxx人次,民宿管家培训xx人次。

制定《xx镇全域环境集中整治提升工作方案》,扎实开展全域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建设、人居环境、水气土治理持续保持前列。出台全省首个镇级农村宅基地审批和建房管理工作实施细则,上线全省首个农村建房“红黄绿”三色动态预警系统,有效提升宅基地审批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

以“串珠成链,链扩成片”的思路,推动仙潭村、南路村、四合村抱团发展。通过建立运营机制、抓好规划编制、推进项目清单、推动产业发展、丰富精神文化、实施社会智理等六方面,有效推进“大仙潭”建设工作。目前,千年红豆杉、银杏广场、城墙停车场等xx个节点全部改造完成,总体面貌焕然一新。

围绕“科研高地、思想高地、活力高地、人才高地、度假高地”等五大板块植入科技人才,在好风景里布局新经济。目前,xx“论剑谷”区块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x个,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x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x个。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3、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4、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5、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宜昌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班级:会计15-1姓名:谢雯莉。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旅游业已经成为不少民众休闲娱乐的选择,国内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

一、崆峒区旅游业简介。

(一)地理位置。

平凉市崆峒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镇原毗邻。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区为平凉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旅游城市。

(二)著名景胜。

崆峒区区境内先后发掘出仰韶、齐家和商周文化遗址150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珍藏文物1300多件。崆峒玄鹤、太统屯云、龙泉滴珠、柳湖晴雪、宝塔曦照、东湖荷花、天坛月夜和浚古烟村等十大景观闻名省内外。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名胜古迹百余处,山势雄伟,烟波浩淼,林海幽深,建筑独特。(三)旅游时间崆峒区四季皆宜旅游。崆峒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5.9℃,最低气温-15.2℃,年平均气温10.6℃,年降雨量466毫米,日照2455.7小时,无霜期180天。

(四)历史文化。

崆峒区在历史上为丝绸古道西进北上甘凉的第一座关隘重镇,亦为陕甘宁三省交通要塞和陇东传统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崆峒是全省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历史年代齐全。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4件。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新、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也有商、周时代的铜器以及出土的历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画等,商代的铜爵,西汉的铜灯,战国的铜簋,西周早期的铜鼎,新石器时代的白彩尖底瓶等都是馆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截至今年6月底,平凉市接待各类旅游者743.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8.01%和23.4%,全市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健康有序、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平凉市以促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重点,以推进旅游产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化为统揽,着力推动旅游大景区和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在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品牌营销、融合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主动适应旅游发展新常态、抢抓旅游发展新机遇,紧盯旅游发展态势,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思路,召开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会,印发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方面指导性文件和《2016年全市旅游工作要点》,与县区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签订旅游工作目标责任书,为全市“十三五”时期旅游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主体,抽组专人精心编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指导大景区和养生产业园编制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专项规划编制,全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为主题,开展多角度、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全省整合宣传,先后在央视一套、甘肃卫视等平台播出形象宣传广告,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北京王府井广场等场所led电子显示屏播放全市旅游宣传片和形象广告,在《中国旅游报》《读者》杂志等进行整版宣传,在机场、火车站等布设灯箱、廊桥广告。举办了省内外百家媒体、旅行社“问道崆峒·走进平凉乡村养生游体验活动”。举办2016中国西北营销大会平凉旅游(西安)专场推介会,与152家旅行社签订了合作奖励协议;在第六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期间开展崆峒武术和养生理疗项目展示,推介养生旅游线路;组团参加了相关节会,平凉市先后被评为“指定养生宜居城市”“2016最聚人气的山水旅游名城”,崆峒山景区被评为“2016最佳特色摄影地”。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不断推进乡村旅游建设,实施500万元以上旅游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77.75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1.5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22个、计划完成投资13.57亿元,续建项目13个、计划完成投资7.96亿元,截至6月底,完成投资4.17亿元。旅游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6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1亿元。加快推进崆峒镇西沟村、党原镇城刘村等7个旅游专业村建设,新建标准化“农家乐”21户。

精心打造景区特色旅游演艺,促进旅游商品研发推广,以中华崆峒养生地建设为统揽,主动融入体育赛事与运动养生、采摘观光与农事体验等活动„„深化旅游与文化融合,加快旅游与养生融合,推进旅游与多行业融合。

起草《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印发《平凉市星级农家乐评定管理办法》,开展“假如我是一名游客”及“三查三比一提高”活动,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加强智慧旅游建设,新版平凉旅游网正式上线,通过平凉旅游官方微信、微博及时发布各类旅游信息。组建崆峒山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建成崆峒山大景区省级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开通景区旅游网及免费wifi。与携程、途牛等知名网站平台签订景区网上售票协议,实现了网上预订服务,8家星级宾馆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服务。

三、产业转型。

良好的养生业发展也标志着旅游产业的转型,平凉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紧紧把握现代旅游市场发展动向的同时,从2010年开始就将旅游发展的主要精力投向养生领域,制定了“神奇崆峒·养生平凉”的战略发展品牌,在该品牌的指引下,养生旅游项目建设、养生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养生旅游宣传营销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积极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充分挖掘针灸鼻祖皇甫谧“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效应;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推出了不同主题的系列养生体验产品;大力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运动养生项目;推出的“问道祈福养生游”“养生体验健康游”“养生休闲森林游”等六条精品养生旅游线路;深入挖掘崆峒山道教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西王母文化、皇甫谧医学文化、古成纪文化内涵,扶持旅游企业加大养生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力度,提升养生旅游产业附加值。

大力开展养生旅游宣传推介。紧紧围绕“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品牌,大力开展宣传营销,先后举办了中国·平凉崆峒旅游文化节暨中华武林大会、第六届世界养生大会、第九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首届皇甫谧故里拜祖大典暨《针灸甲乙经》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2013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和首届华夏母亲节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西王母女性文化研讨会等节会活动,炒热了旅游市场,“养生平凉”旅游品牌整体形象逐渐凸显。

通过《乡约甘肃平凉》《养生之道平凉-清迈》《名医是这样成名的之皇甫谧》《主播带你去踏青-平凉》《休闲养生话-平凉》等节目分别在央视《乡约》《城市1对1》《百家讲坛》等电视栏目,进一步提升了养生平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策划制作的《烟花三月游崆峒》宣传专版在《西部之旅》刊发,出版发行了注重平凉传统和民间养生实践的《崆峒养生学》《崆峒养生与中医文化》等养生著作,助推了养生平凉旅游的快速发展。

高点定位,合理规划,绘就宏伟蓝图,平凉发展养生旅游的前景令人向往。

积极组织专业团队,策划编制了“中华崆峒养生地”之宏伟蓝图,提出了“传承六大养生文化、打造六张养生名片、建设七大养生产业园区、实施十大养生项目、开发十大养生名宴和养生小吃、推广十大养生运动、传承发展十大国医保健术和十大国医理疗术、培育壮大十大养生产业”的发展思路。

按照规划建成后的中华崆峒养生地,将高度融合养生农业、养生膳食服务业、养生休闲旅游业、中医适宜技术保健业、民间民俗工艺品加工业等十大产业,形成风格各异、功能互补的七大养生旅游产业园区。崆峒道文化养生园主要打造道家养生旅游产品;大云寺禅修养生园主要发展佛文化养生旅游产品;皇甫谧中医针灸养生产业园主要发展国医养生旅游产品;山水龙泉养生园主要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品;莲花避暑养生园集森林养生、休闲度假、科普探险、草场体验、骑射运动等于一体,重点发展森林沐浴、森林探险等森林旅游产品;云崖避暑养生园集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消夏避暑、森林科普、水上娱乐于一体,主要发展民俗养生和避暑养生旅游产品;静宁金果养生园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康体疗养、特色餐饮于一体,主要发展农业休闲养生旅游产品,打造慢生活旅游体验区。七大风格的养生产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方案已经编制完成,目前正在落地实施,建成后的产业园区必将成为日后养生平凉旅游不可取代的主体。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转型,平凉市委、市政府借势利导,紧紧抓住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陇东南中医药养生旅游保健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养生旅游发展步伐,在财政、税收、土地、人才、金融等方面都对养生旅游发展开绿灯,在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下,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财政支持、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养生产业发展格局,很多市内大型企业已将自己的发展战略转移到养生领域。养生旅游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慕名前来投资兴业的企业逐年增加,浙江商会等著名商业财团亦看好并投资平凉养生旅游,这些大型企业与地方文化充分互动,已经催生出养生会所、中医养生馆、养生健身等一大批新型业态,整个城市的养生环境初步形成,平凉的养生旅游发展已经迈向跨越发展的阶段。

四、前景定位文化与旅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互通融合而衍生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只有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才能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各展风采,焕发更加持久的生命力。

崆峒区旅游资源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历史文化优势。这些人文性质的文化资源优势,是经过传承与积淀而留下来的数千年文明发展史中最具有价值的精华部分。因此,加强文化旅游资源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必须以此为依托,不断挖掘潜力、充分彰显特色、瞄准市场需求、实现雅俗共赏。近年来,崆峒区的旅游文化产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当下要抓住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成立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有利契机,用丰厚文化土壤育旅游产业大树。面对市场,崆峒区在文化旅游资源融合方面还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

一是要找准定位,明确崆峒文化旅游的特色。特色是旅游和文化共有的灵魂,现在一些景区为了招揽游客,在旅游项目开发上无视地区文化传承和民风民俗,缺乏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搞“大杂烩、一锅煮”,或是跟风引进和随意嫁接,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结果给游客造成视觉混乱,感受混淆。如何通过对景点进行定位,规划和设计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去年市委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产业强省转变的战略部署,按照“一中心两园区”的城市建设框架,成立了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示范区按照“神奇秀美崆峒山、天下养生第一地”的目标定位,以国家首批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为依托,奋力加快推进以生态、文化、旅游、创业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步伐。

二是以理念创新为内核,提升崆峒文化旅游的发展活力。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市场经济的观念,全面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产品和服务意识;要充分发挥崆峒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在整合资源的重要平台作用,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加大与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力度,通过要素的链接与各相关产业相互渗透,进一步巩固和推进与文化产业的合作;要推动旅游产品向多元化、系列化发展。顺应现代旅游注重个性化、体验化、高端化的趋势,由一般的观光休闲产品向深度体验性产品升级,由单要素、少要素产品向全要素产品升级。

三是以全面立体发展为战略,做好文化旅游的深度策划。近年来,跨区的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相关地区间展开联合宣传推广,旅游线路对接,统一市场管理的格局正在形成。崆峒区旅游景点少,地理位置优越,应进一步打破地区壁垒,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产业要素互用。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周边县区市的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

五、综合发展分析。

(一)、游客接待能力不断提升。2016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43.74万人次,同比增长18.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2亿元,同比增长23.4%。2016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00.06万人次,增长20.1%,其中,国内游客1599.87万人次,增长2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6.79亿元,增长23.1%,其中,国内旅游综合收入86.77亿元,增长23.1%。游客接待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有效拉动了服务业的增长。

(二)、紧盯旅游发展新业态。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大会,出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大景区建设、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等支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措施。编制崆峒山大景区、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修建性规划,印发《平凉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绘就了全市旅游发展新蓝图。设置了崆峒山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了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泾川大云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争取中华崆峒养生地养老服务中心等专项建设基金项目5个,当年实现融资11.14亿元,有力支持了重大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动景区建设和品牌塑造。全年实施35个重点旅游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较上年增长了15.5%,其中崆峒山、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完成投资较上年增长了21.2%,新(改)建成旅游厕所27座,争取国家、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资金421万元,成功举办一批特色节会,进一步提升了道源崆峒、佛宝圣地、大美关山和养生平凉名片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积极开拓宣传营销和融合发展新领域。先后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北京王府井广场等国际都市繁华街区、央视等高端媒体播放了平凉旅游宣传广告。组团参加了第八届世界养生大会、第十二届海峡博览会等节会。制作了平凉旅游智慧卡、旅游线路折页等宣传资料。开通了官方微信、微博,改版升级了旅游政务网,开发了app手机客户端、旅游资讯网。举办了平凉旅游(西安)专场推介会和省内外百家媒体旅行社“问道崆峒、走进平凉”乡村养生游体验活动,推出“崆峒游学”主题旅游产品,开启“游+学”养生旅游新模式。平凉市先后被评为“指定养生宜居城市”“2016最聚人气的山水旅游名城”,崆峒山景区被评为“2016最佳特色摄影地”。

(五)、创设乡村旅游和精准扶贫新载体。以建设旅游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和主题农家乐、采摘园等乡村体验休闲产品为载体,大力推进旅游专业村建设,新建标准化农家乐52家,新增直接就业人员2400多人,实现旅游脱贫2万余人。印发《平凉市农家乐管理办法》、《平凉市星级农家乐评定管理办法》,评定星级农家乐12家。

(六)、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以“假如我是一名游客”活动为主线,举办“养生平凉”全域旅游知识暨导游风采大赛,建立旅游执法长效机制,实现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实现三星级以上酒店和4a级以上旅游景区游客中心wifi全覆盖,全年共受理旅游投诉21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参加第四届全省导游员服务技能竞赛,平凉市选手张婷、徐丽君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十一”期间,崆峒山荣获全国旅游秩序最佳景区称号。

六、展望。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作为市场上的新兴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很多地区和国家都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助力,在一些欠发达的地区,旅游业往往被称为“经济发动机”。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明显。平凉市应该抓住此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为西部开发注入生机与活力。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乐居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

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的内容,具有农家地方特色的食文化应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农村之“食”关键在于“土”和“特”,乐居的野菜、豆干、腊肉远近闻名,对过往游客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三是发展生态旅游业。以乐居大河土地整理项目为契机,顺河绿化,打造“乐居烟柳”风姿,使之与绿油油的稻田相依为伴,真正构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三、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建议:

1、要在政策上给与积极扶持。发展农村文化旅游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相互协调、全力投入。首先,要在区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鼓励农村文化旅游的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道路通讯等方面向农村文化旅游项目倾斜。同时,要组织专门人员帮助挖掘有较深文化内涵的旅游文化资源。

2、要加大对农村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强化文化旅游功能。

3、注重抓好农村文化旅游品的开发。一是要筛选出能显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旅游品。二是要在保留其古色古装的基础上,按照旅游品的要求对一些民间艺术品或古建筑物要进行重新设计、包装。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4、要注重文化旅游队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乡文化站的职能作用,千方百计吸引旅游管理人才,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的农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抢抓交通区位改善带来的机遇,推动我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4月至5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县旅游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各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县旅游产业经过十余年的集中打造,现已初具规模,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要抓住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县还任重道远,发展定位还应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还应进一步深化,发展措施还需进一步强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石柱旅游自启动至今,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黄水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特色旅游产业正在逐步形成。

一是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持续打造。围绕体现“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突出“原始性、独特性和垄断性”三大特征,县委政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全力开展了旅游资源挖掘、保护和包装工作,现已挖掘形成旅游单体资源168个。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西沱古镇、中国一号水杉母树、河嘴银杏堂、巴盐古道、藤子沟水库、六塘龙骨寨、百里土家民族长廊及生态景观走廊等。同时,持续开展旅游景区打造工作。目前,已建设相对成熟并向游客开放的景区有5个,分别是:aa级景区毕兹卡绿宫、黄水药用植物园、千野草场、油草河和三教寺秦良玉陵园。正在开发建设的景区5个,分别是:太阳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月亮湖民俗文化旅游区、河嘴银杏堂、悦崃枫香坪和西沱古镇。

二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完善了部分景区间的连接道路和景区内的旅游道路,忠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已开工建设渝利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丰石高速公路;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气、通讯无盲区;旅游服务业初步形成,现有2家旅游开发公司,1家旅行社和2家旅游门市部,旅游接待宾馆200多家,开发了莼羹、连苔、野生菌宴和土家汤锅等土家特色菜系,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多家,歌舞娱乐场所19家,部分满足了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

三是旅游规划和营销初显成效。编制完成了《石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大风堡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黄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西沱古镇、千野草场、黄水月亮湖环湖旅游、太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水区域旅游发展、鱼池岩口、冷水现代农业观光等十二个单项规划。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以“黄水林海”为核心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和以“西沱云梯街”为核心的西沱古镇成为“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古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和千野草场分别被评为重庆最美的森林和重庆最美的草地。还成功举办了森林旅游节、辣椒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绿色石柱.休闲夏都”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

四是旅游招商有较大突破。成功引进了由甲、浦辉、九福照、康居、康庄物业、龙唐等公司,协议引进资金20余亿元,开工建设了黄水月亮湖民俗文化旅游、太阳湖国际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枫香坪土家民俗文化和土司历史文化旅游项目、黄水季佳度假酒店、黄水休闲度假花园、西沱古镇保护和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景区景点的深度建设开发开始起步。

客观分析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克难攻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1.交通区位的改善将吸引游客大量涌入。随着石忠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重庆至石柱的时空距离由4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到石柱变得更为便利,今年夏季到我县出游的旅客有可能出现“井喷”。同时,随着渝利铁路开工建设和石丰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四高一铁一水”的大交通体系将逐渐形成,渝利铁路建成后重庆至石柱的车程将进一步缩短至1个小时,石柱将由重庆东部的边陲小镇变为“1小时”圈内的“后花园”,成为重庆至华中、华东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2.扩大内需的举措将促进旅游项目集中进驻。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启动内需、提振经济。长期存在的“项目找资金”变为现在的“资金找项目”,不少资金“等着项目下锅”,不少旅游项目争相入驻石柱,太阳湖、月亮湖、云梯街等旅游资源都成功引进开发业主。今年以来,我县旅游项目集中大规模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明显提速,全县旅游招商和景区开发出现多年少有的乐观形势。

3.实体经济的萧条将带来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的相对繁荣。随着金融危机下大量外向型企业的倒闭关停,国内实体经济出现产能过剩,由国家引导和市场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在全国范围内渐次展开。旅游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资源消耗少、市场需求大、劳动密集等特点,必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期间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我县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4.居家模式和旅游模式的转变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将更多地追求高品质生活,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娱乐,用于精神享受,旅游将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居家模式和旅游模式正悄然发生转变,这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居家模式转变的机遇:黄水已成为外地客户购房居家的重要目的地。现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已不满足于一年四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追求的是更加舒适的居家环境,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拥有两地甚至三地的住房。以主城为主的具有一定购买力、又想逃避夏季酷热的客户,看中了黄水的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大量涌入团购、团建房屋,作为他们避暑消夏的第二个家。据不完全统计,在黄水购买或修建房屋的外地客户现已达到了100余家,这将成为推动石柱休闲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二是旅游模式转变的机遇:石柱将成为更多更大群体的.旅游目的地。人们旅游出行已由以前单纯的观光游,逐步转变为休闲度假游。我县“绿色石柱.休闲夏都”的旅游定位正好符合这一旅游模式,将吸引更多的旅游人群到石柱休闲度假。

1.资源包装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我县旅游单体资源虽然达到了168个,但散、小、弱现象突出,不精、不特、不集中,包装打造的力度不够,基本处于没有开发或者低层次、低水平开发状态,旅游产品不新、新品不精、精品不强,与周边区县的旅游产品相比尚缺乏竞争力,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同志们:

这次全县旅游发展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省、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分析面临的形势,谋划“xx”时期旅游产业发展,安排部署xx年度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切实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建设步伐,全力推动我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随后,高书记还要讲重要意见,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肯定成绩,寻找差距,坚定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县以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为目标,加快泾川旅游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旅游产业集中突破,全县旅游产业得到长足进步。

一是旅游业地位不断提升。把旅游业作为全县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之一,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以王母宫为龙头的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步伐,整合县内资源,完善配套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强化宣传推介,全力打造泾川旅游品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xx年来,县委、县政府持续将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年度“六个集中突破”中的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不断优化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实施重点项目,全县旅游产业一年一大步,三年实现了新进步和新提升。最近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确立了旅游产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旅游业在全县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二是旅游体系初步形成。把旅游作为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修订完善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及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南石窟寺等重点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有序推进开发建设。以扩大景区容量、丰富景点内涵为重点,突出“西王母文化”,精心实施了王母宫景区和瑶池景区综合开发工程,形成了集朝觐、观赏、集会、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人文旅游景区;立足佛教文化遗产,实施了大云寺景区开发工程;彰显生态文化,实施田家沟生态风景区开发工程和官山林场休闲区建设,形成了以王母宫景区为中心,以大云寺、南石窟寺、田家沟等为依托的旅游景点体系。

三是产业要素日趋完善。把完善旅游要素作为提升服务功能的关键,紧紧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做文章,开展“泾川名优小吃”评选活动,精细开发地方小吃;依托温水资源,温泉宾馆进一步扩大了建设规模并晋升为四星级旅游饭店,确定旅游定点接待宾馆饭店8家,有效提升了游客接待能力;建成了北大路、中山大桥、南石窟大桥等连接主要景区的旅游道路网络,开通了3条旅游公交线路,提升景区道路等级;依托县内主要旅游景点,全力推出王母宫“寻根拜谒游”、大云寺“礼佛朝觐游”、田家沟“休闲度假游”、温泉“洗浴理疗游”等旅游项目,形成了地域性旅游特色,县内旅行社增至4家;设计制作旅游纪念品20多种,设立旅游定点购物单位3家;编排大型古装神话剧《王母情》等系列文化演艺节目,开发田家沟跑马、攀岩、垂钓、狩猎等游乐服务项目,引导游客参与互动,增强了游客留驻能力。

四是品牌影响不断扩大。把宣传推介作为旅游产业开发的突破口,走出去拓展客源市场,在**等地开展了泾川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多次组团参加国内旅交会、兰洽会、西交会等区域性商贸盛会;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佛道文化暨大云寺学术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人民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泾川,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等专题栏目和《中国旅游报》等10多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开展宣传报道;开通了重点景区旅游门户网站,实现了与百度、西北旅游网等知名网站的有效链接;先后与省内外6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王母故里?佛道胜地”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

二要抓投入,强化资金保障。积极打造新的投融资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地加大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充分利用好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的衔接,争取有更多的旅游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的`大盘子,争取省、市旅游项目资金支持;对相关的资金和项目,适当向重点旅游景区倾斜,支持旅游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旅游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从今年开始,设立2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力的增长逐年增加,重点支持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开展银企对接,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的贷款规模,鼓励旅游产品开发公司、乡村旅游经营户、农家乐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特别是境内外战略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兴建旅游项目,参股旅游企业,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要抓培训,强化人才保障。发展旅游业,关键靠人才。要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努力打造一支“懂业务、会经营、善管理、能创新”的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旅游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从事旅游工作的干部要加强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在学中干,在干中学,不断提升宣传推介、项目建设、行业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的能力;要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以会代训、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旅游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服务人员、导游讲解人员、出租车司机和农家乐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多渠道培养一批旅游专业人才。同时,要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旅游规划、策划、营销、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紧缺人才。要推进旅游行业标准化,建立和完善旅游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针对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不同岗位,加强导游、酒店管理人员、服务员等旅游一线人员的技能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同志们,旅游产业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县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新起点,进一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鼓足干劲,狠抓落实,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加快中国旅游强县和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建设步伐,为推动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邵局长对云南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调研的指示精神,中国旅游研究院组成了以戴斌院长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对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为期3天的全面调研。期间,专家组先后考察了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世博集团、石林5a级旅游区以及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点)和企业,并召开3次座谈会广泛征询和听取了昆明市各级领导、主要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又在中国旅游研究院召开了2次内部研讨会,最终形成了《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主要成就。

1、旅游业确立了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接待旅游者突破1亿人次大关,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分别是“十五”时期的1.51倍和1.52倍,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8%以上,旅游总收入约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2011年,昆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次突破百万大关,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00.4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接待国内旅游者突破4000万人次大关,达4002.1万人次,同比增长15.29%。旅游总收入达到367.2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8.95%,旅游直接就业人员达到12.8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昆明市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导向下,昆明市培育了一大批以石林、阳宗海为代表的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精品旅游区和以世博旅游集团为代表的具有较好投融资能力的产业主体,洲际、豪庭、豪生、希尔顿、索菲特、温德姆华美达等国际酒店品牌也相继落户昆明,昆明市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之一。截至2012年3月,全市投资额3亿元以上的开工在建重大旅游项目达23个,计划投资额62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146.37亿元。有力地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当地老百姓的就业,旅游业在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3、旅游业对“春城”城市形象品牌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昆明市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就在国内外游客认知体系中形成了“春城”的城市品牌。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昆明市不断通过举办世博会、国际旅游交易会等方式,强化游客对这一品牌的认知。春城”、“好客春城”、“浪漫春城”等口号和四季如春的城市旅游形象不断在游客群中得到传播和强化。昆明市先后被评为“欧洲人最欢迎的中国旅游城市”、“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十大休闲城市”等荣誉,知名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品牌不断的得到提升。

4、旅游业成为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经验。

昆明市历届市委及政府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并重的原则将旅游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并在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要持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成立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等方式,发挥该机构的牵头作用,及时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充分利用昆明作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的优势,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旅游业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权。这些措施为昆明市旅游业的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十一五”期间,昆明市编制完成了《昆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各项规划。通过这些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一方面统一了全市上下对旅游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地位的认识,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昆明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发挥规划在整合资源,实现省会城市区域集散中心和“龙头”作用的同时,促进了昆明市与周边区域旅游合作,为云南在东南亚旅游圈、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圈、滇西北-川西南-藏东南旅游圈发挥主导作者用创造了条件,为国际、国内旅游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3、持续通过重大事件推动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自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成功举办以来,昆明积累了通过重大事件、节庆活动持续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除了两年一届的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之外,近年来,昆明市还通过承办2008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昆明狂欢节、亚太旅游协会2008旅游战略论坛等大型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中外游客展示了云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旅游魅力。以这些活动为契机,昆明市一方面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提升国际旅游城市的形象和地位。

按照昆明市加快构建以“一湖四片”、“一主四辅”为骨架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新格局的空间布局,昆明市不断寻求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与城市功能完善与提升的衔接,城市旅游景观的打造与城市化过程的结合。先后打造城市南部湖滨旅游景观带和海埂、大渔两大旅游休闲度假片区以及城市北部的世博新区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随着大量城市旅游新景观和新地标的出现,已经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独特城市景观,在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旅游产品的同时,为昆明市民创造了游憩空间,创造了城景交融的和谐发展模式,并形成高原山水旅游城市建设的典范。

(一)面临的新形势。

1、国家战略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定位提出新要求。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云南省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地位正式确立。随着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泛亚铁路和昆曼、昆仰公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将由我国国土的西南边缘变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印经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昆明不仅要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发挥省会城市的作用,更要在国家战略体系中承担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功能,在中国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中不断发挥优势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2、国民休闲福祉提升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功能完善提出新要求。

式,《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即将出台也将为这种福祉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昆明市在云南省旅游目的地体系中长期承担着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枢纽的功能,在国民休闲逐渐成为生活福祉的背景下,以往主要为游客提供旅游产品和吸引物服务的旅游发展目标,将向着同时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满意度共同提升的方向转变,昆明市旅游也发展面临着功能转型的任务。

3、市场需求多元化对昆明的城市旅游产品更新提出新要求。

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成熟,中国的旅游消费者正逐渐趋于理性和成熟,个性化的旅游消费方式逐渐兴起,专题和特种形式的旅游日益增加,享受性和游乐性的旅游内容大大增强,游客的出游方式逐渐形成了随团旅游、自驾车、自助游等多元化格局,旅游消费需求日益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昆明以“春城”的城市品牌著称,石林、世博园等为代表的观光旅游产品知名度较高,但随着休闲度假成为国民福祉提升的重要表现形式,由观光旅游独大向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并存,由主要服务于外地游客向与市民共享将是未来昆明市旅游发展的方向。加强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城市的休闲服务功能,昆明市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转变。

4、区域旅游竞争对昆明的城市旅游市场拓展提出新要求。

“十一五”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周边省份对旅游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昆明市的旅游业也面临着来自于省内外各种类型旅游目的地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四川省、广西省均将旅游业纳入到全省重要的产业形态中,不断开发出九寨沟、阳朔等新兴旅游产品,冲击着云南省既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另一方面,随着丽江、腾冲等一大批新兴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建设,昆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地位更加强化,进一步弱化了昆明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昆明欲在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中占一席之地,面临强大的国内和省内竞争压力,需要适时调整旅游市场营销的方向和战略。

5、旅游投资不断加大改变昆明的城市旅游项目支撑体系。

“十二五”时期,昆明市计划投资近千亿元,将一批经过长期建设、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品牌,整合提升或新兴开发为国际旅游精品,包括石林-九乡旅游区、昆明世博园及新区、环滇池旅游圈、昆明轿子雪山旅游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将一批经过一定建设或已具备较好开发条件、特色鲜明、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项目,培育提升或新建开发为全国旅游精品,包括五华环翠湖文化休闲旅游区、盘龙城市商务聚集区、官渡生态湿地公园旅游区、西山森林公园旅游区等。通过开展精品旅游吸引物建设工程,实施龙头项目带动战略,昆明市的核心旅游吸引物体系格局将面临重组,昆明市旅游业发展的市场支撑将发生重大变化。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省会城市的龙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昆明市是国家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实施的前沿,是联接东南亚、南亚旅游圈各国家和地区的枢纽,是旅游目的地体系建设的区域旅游中心。但一方面,受到出入境签证政策的限制,没有能够较好地发挥桥头堡的作用,融入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东南亚旅游的格局中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也没有理顺昆明旅游与各地州的旅游竞合关系,主要承担了全省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旅游目的地的产品建设和吸引力打造明显不足,甚至落后于一些地市州的发展水平。区域旅游中心潜力没有完全转化为市场优势,龙头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2、旅游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差。

以石林、世博园为代表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成为赴昆游客的首要旅游吸引物,并占据昆明旅游产品供给体系中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长期以来对观光旅游产品的路径依赖,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及城市旅游旅游综合吸引力的提升,造成旅游产品和项目结构单一,对“春城”的城市旅游品牌支撑不够等问题。随着市场资本的不断注入,尽管先后有滇池旅游度假区、阳宗海度假区等新兴旅游度假项目的不断出现,但这些品牌的影响力在昆明属于观光型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认知情况下,仍与石林、世博园等传统品牌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市场最终表现为留不住客人,单位游客的旅游花费较低,经济效益差。

3、产业要素发育不均衡,游客满意度水平有待提升。

昆明市旅游业的各产业要素发育程度不一,呈现结构性失衡的状态。从调查结果来看,游客对昆明旅游的“吃、住、娱”认可度较高,但对“行、购、游”的认可度则较低,特别是对散客服务的满意度较差,对旅游性价比、旅行社、交通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低。认为景区基础设施较差,配套服务能力不强、购物环境差。315热线、人民网旅游投诉平台、各类微博等非官方渠道针对昆明市的投诉数量较多,投诉比率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游客满意度调查的样本城市中相对较高。尽管2010年以来,昆明市游客满意度呈现提升的趋势,但总体排名仍然不高,在样本城市仅处在中游位置,与知名旅游城市的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4、缺少旅游发展的宏观政策配套与创新体系。

没有形成旅游资源统筹发展机制和发展利益共享体制,全市旅游业发展没有形成合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开放型旅游业的需要;二是旅游投融资体制僵化,缺乏全国一流的大型旅游集团公司和市场主体营造大型旅游发展平台,旅游业的综合投资能力较弱,产业整体素质较差,抵御各种类型似乎长风险的能力较差。

总体来看,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但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西南桥头堡的战略体系下,昆明市旅游产业已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能否顺应新形势对昆明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能否对发展中的问题适时解决,不但关乎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关乎到云南省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目标的实现,更关乎到国家战略的实施。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省会城市优势、旅游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省会城市旅游创新发展的新路子,对全国类似区域的发展均具有显著示范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发展目标。

依托气候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旅游市场,构建以城市休闲、温泉度假、湖滨康疗、高原养生等为代表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体系,打造国际化的高原湖泊型休闲旅游度假地和面向东南亚的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

(二)发展战略:统筹好四个关系。

1、统筹好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依托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以旅游业发展为纽带,带动和推进中国东盟旅游联盟的实施,切实发挥旅游业在推进“桥头堡”建设中的功能,将昆明市建设成为连接东盟旅游区和中国旅游圈的枢纽,以及东南亚、南亚地区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将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国家战略转化为昆明市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区域发展优势。

2、统筹好资源、产品、市场、品牌的关系。

“春城”的城市品牌和形象,一方面注重市场主体的培育。实现资源、产品、市场和品牌的衔接,构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体系,实现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释放。

3、统筹好产业集聚与项目雷同的关系。

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项目落地要与市场需求规模相结合。一方面,把握好旅游集聚过程中的项目差异化发展,加强独特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产业拉动作用,实现旅游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使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布局由平铺向纵深转变。在发挥产业集群优势的同时,重视单体项目的细分市场开发和竞争力塑造,避免同质化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在政策制定、土地供给、空间配置上与城市整体规划和发展相结合,针对轿子山景区、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世博新区旅游改革试验区、凤龙湾等景区旅游开发给予相应的政策配套与资金扶持,在完善旅游区服务功能的同时,从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对滇池度假区、世博新区等进行开发规划,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关系。

(三)核心工程。

1、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工程。

理性引导大项目与大投资的差异化布局,通过大项目、龙头项目的带动,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在发挥集散中心功能的同时,强化昆明市作为目的地的功能。

一是从昆明旅游战略支撑板块的角度做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的整体和专项规划。将滇池度假区内现有度假酒店、高尔夫和天堂岛会展旅游综合体等项目与西山文脉连接起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聚集人气,培育游客与市民共享的旅游空间。

二是做好阳宗海区块生活氛围和文化氛围的营造,提供并完善与设计容量相符的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以昆明本地消费为基础做大市场,打造游客度假、市民共享的高原湖泊旅游度假地。三是调整经营思路,重估世博园的土地价值,培育有特色的市民休闲载体,将该区域打造为昆明的城市会客厅,以满足中产阶层的休闲和商务需求,打造市民与游客共享的生活空间。

2、品质提升工程。

围绕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挖掘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似性,提升与游客寻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要素品质。建立市委市政府统筹、部门和区、县联动的旅游市场规范和品质提升机制,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转变工作方式,重点建设和完善面向散客市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旅游交通便捷服务、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等,提高游客满意度,把昆明打造成品质旅游的样本城市。

3、“主体”培育工程。

培育本地旅游市场,以当地居民自助旅游方式为依据,面向当地居民家庭,开发家庭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整城市商业体系、餐饮体系、景区和公园体系,以适应游客及本地市场对观光需求的满足;依托都市休闲生活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观光、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培育大众旅游市场,以大众的、日常的、持续的消费支撑起战略性支柱产业。

4.国际化工程。

发挥地缘优势,把握中国—东盟战略合作的政策机遇,以世界性的眼光运作昆明城市旅游,以文化的软实力培育和资源的硬基础建设为抓手,把昆明市打造成依托国内市场、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世界城市旅游目的地,实现昆明旅游的全面国际化发展。

1、在昆明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过程中旅游业作用的发挥给予宏观指导。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在云南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过程中旅游产业的功能、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等给予昆明市更多的研究和指导,协助昆明市的旅游业积极融入东盟贸易区建设,特别是在昆明建设面向东南亚地区的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帮助。

2、在昆明建设国际化高原湖泊型休闲旅游度假地过程中给予智力支持。帮助昆明市以及市内重点景区的旅游发展编制一套全面、系统的旅游规划设计方案;在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昆明市支持和帮助。在合理引导旅游投资和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为昆明提供技术和智力上的支持。

3、在昆明旅游市场规范和游客满意度提升过程中给与技术上的帮助。在国家旅游局进行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市场营销推广,以及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活动中为昆明提供便利。重点关注昆明市的旅游市场发展状况与旅游满意度监测,在技术上为昆明市游客满意度的提升提供指导。

4、在昆明旅游业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昆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创新举措,特别是在旅游用地、旅游金融、旅游税收等方面的创新给予更多支持,并在出入境旅游政策方面帮助昆明市和云南省协调相关部门给予倾斜。

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随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下面的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范文吧!

为了推进我县三大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突破发展,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章登畅主任的精心指导和方庆峰副主任的亲自带领下,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历时数月,先后听取了营盘、石瓮、凤凰三个乡镇及景区管理处的汇报,实地察看了县内石瓮景区、牛背梁景区、凤凰古镇景区,并赴云南、四川考察了部分知名景点,通过召开各层次座谈会、走访相关人员、书面征询良策等方式,广泛听取涉游部门、旅游企业负责人和关心关注旅游产业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

经过讨论研究,集思广益,初步形成了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柞水旅游业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

1984年溶洞的开发,开始了柞水旅游业的起步。

2004年县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作出的《柞水县关于优先发展医药旅游矿产三大产业决议》,从根本上将旅游确定为我县优先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

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打造“西安第二生活区”为目标,围绕旅游发展“三步走”战略,突出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特色定位,实施了一系列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三廊六区九点”旅游整体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旅游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产业基础初步建立。

(一)主导产业地位明显提高。

近年来,县政府围绕建设陕西旅游强县和国家旅游名县的战略目标,积极培育壮大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的对外影响力得到增强,产业地位不断提高,我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省级旅游强县。

2004年决议作出后,我县又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快柞水渔鼓开发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打造柞水渔鼓文化品牌加快普及推广柞水渔鼓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家乐发展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等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政策的出台和措施的实施,使旅游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二)旅游产业各项指标稳步攀升。

2004年至2008年,5年累计接待游客269万人次,门票收入3885万元,旅游总收入4.66亿元,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特别是2007年,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县接待游客人数由2004年的3.8万人次上升到126万人次,门票收入由89万增加到1776.5万元,实现社会效益由1500万增加到1.95亿元。

旅游经济指标快速增长,社会综合效益大幅攀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份额由2004年的0.5%上升到2008年的15%。

(三)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20多年来,我县相继开发建成了天佛洞、风洞、百神洞、东甘沟银杏园、县城三道井公园和橡胶坝蓄水项目等景点,特别是近年县上强力推进牛背梁、秦楚古道、凤凰古镇、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等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牛背梁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溶洞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使柞水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得到扭转。

盘谷山庄、秦润度假山庄正式营业,姜家沟和药王庙旅游开发项目、卢才沟休闲度假和莲花台度假山庄、岭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五洲盘龙植物观赏园和五洲(万国)大酒店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s210道路改造和南关迎宾大道建设完成,县城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分步实施,乾佑河百里生态景观带工程初步建成。

县城的宾馆饭店进行了升级改造,盘龙酒店、汇生源度假酒店启动建设,乡村酒店、农家乐建设在经受旅游市场的洗礼后逐步规范,东甘沟村被评为陕西农家乐明星村。

目前,我县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交通、餐饮、住宿等综合接待能力明显提高,综合接待容量达4500人次/天。

(四)旅游文化开发有序推进。

重点抓了以渔鼓为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加快了渔鼓艺术的挖掘和开发,柞水渔鼓通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型情景歌舞剧《竹风清音渔鼓情》的成功编排,将为深入挖掘以柞水渔鼓为重点的地方文化,打造陕西知名文化品牌,成为我县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有力文化支撑。

(五)旅游工作初显成效。

一是旅游环境与市场秩序不断改善。

加强了旅游环境的治理和市场秩序整顿工作,各景区(点)“卫生脏、环境乱、服务差”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一些破坏性建设和低层次开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二是旅游市场促销机制初步建立,旅游宣传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

县旅游公司与陕旅集团成功举办了“春色柞水”首发团仪式,先后与省内外2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组团接待合同,大力宣传推介柞水旅游,进一步提升了柞水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是开展了居民学文明礼仪活动和相关技能培训,加强景区景点群众和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二、我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旅游业经过25年的不懈努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也应该看到,我县旅游业还处在一个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的发展水平。

(一)认识不到位,工作落实不够有力。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发言稿(通用22篇)
    发言稿可以根据听众的反馈和反应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好的演讲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发言稿,探索不同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亲爱的各位同学:炎炎夏日已经到来,
  • 12-27 小学生法制教育讲话稿(优秀15篇)
    优秀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校活动,通过参与社团、竞赛等方式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是一些优秀学生总结自己学习经验的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借鉴和思路。
  • 12-27 教师走进新课程的演讲稿(实用16篇)
    教师演讲稿既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也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育政策的要求此次分享的教师演讲稿是一篇富有思想的作品,它通过精辟的观点和深刻的见解给人们带来了启发和反
  • 12-27 内蒙古教育云平台开学第一课心得感想(实用22篇)
    内蒙古被誉为“中国的牧区”,以发展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蒙古历史名胜古迹一览,欢迎大家前往参观。随着“疫情”的发展,有些人为了吸引眼球,
  • 12-27 公司采购流程的管理制度(热门14篇)
    采购不仅仅是一种交易行为,更是一门需要技巧和经验的管理学科。以下是一些提升采购效率的实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条为了规范zz石油(集团)工贸有限公司油品
  • 12-27 简单开学第一课讲话稿(精选14篇)
    在撰写讲话稿时,需要充分准备和了解听众的需求和背景,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和观点。无论是商务演讲、学术报告还是庆典致辞,这些范文都可以帮助你写出一篇精彩而成功的讲话
  • 12-27 我的小狗朋友(模板16篇)
    作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写出优秀的作文。下面是一些被评为优秀作文的范文,它们在题材、观点、语言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去借鉴
  • 12-27 人民安全伴我行演讲稿(热门18篇)
    对于重大的安全事件或问题,安全演讲稿可以起到引起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关于安全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在您的安全意识上起到一定的宣传和教
  • 12-27 推广普通话活动方案(专业23篇)
    一个成功的活动方案能够提前预见和解决潜在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个活动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9月15日至21日是第xx
  • 12-27 毕业调研实习报告(专业18篇)
    通过撰写实习报告,我们可以对自己在实习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下面是一些写得相当不错的实习报告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本次实习是在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