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历史探究题做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大全5篇)

最新历史探究题做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19:45:22 作者:JQ文豪 最新历史探究题做 历史与社会学科如何进行诱思探究教学论文(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探究题做篇一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诱思探究教学能有效适应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实施,缓解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现在,看是否有价值的好课,重点不仅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教师挥洒自如,学生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思维是否活跃,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能否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针对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思考,尝试利用诱思探究教学途径,解决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开启思维,探究新知

从上图的动机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影响学生诱思探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呢?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新需要的不满足,收到诱思探究的效果。

情境是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形成的心理总和,课堂教学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创设良好的情境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要创设和调控好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的联系,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情境创设客观上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制作不同的教具或cai,以最佳的情境画面、音乐、语言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把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知识联起来,自主体验、思考和探究新知,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两弹一星”精神永驻一目中,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观念,学生在理解和接受层面上可能有困难,又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的讲效益、讲实惠等观念相距较远,而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新知。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们了解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认真思考观察,多角度分析归纳:(1)王进喜的人生价值应该从哪里体现出来?他给我们留下哪些精神财富?(2)从实际出发,谈谈现在你作为班级一员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3)根据自己的理想,想想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合理地创设情境,以境激趣,以趣启思,以思引探,使境、趣、情、思、探有机地融于教学活动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合力。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质疑,探究新知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结构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质疑、释疑,特别是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于无疑处生疑”的方法。

阅读教材质疑方法主要是:(1)关键之处设疑问。在观点、概念、原理的关键字、词、句中提出疑问,以便准确、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2)核心之处设疑,以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提高分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后,教师应设疑“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3)困惑之处,易错之处设疑。(4)无疑之处设疑。有些问题看起来无疑,如果提出疑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民主管理”概念时,从课本内容来看,没有什么疑问,但设计“中学生在民主管理中能够做什么?”疑问,便使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质疑就是诱思,释疑就是探究。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教材,因此,教师应利用教材,通过诱思探究途径,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问题生成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意识普遍淡薄,尤其是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学生生成问题意识缺乏的情况比较严重,而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违背。于是利用组织问题生成教学,诱导学生思考、探究新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凸现出来。

问题生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自然形成,即我们所说的问题生成。

如何利用问题生成的课程资源,诱导学生启动思维,积极探究呢?

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生成能力。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生成问题的技能:(1)联系实际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却是常青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如学习“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后,针对“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是意识的,第二性的”,教师可以引入“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可不可以修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2)刨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其所以然。如在学习“恩格尔系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并进一步追究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使学生会得出“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的结论。(3)逆向反思法。思维的逆向性指思考问题时沿着一般意义的顺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或突破性成果。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生成问题。(4)引用示范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进而为学生自己主动提问奠定基础。

然后组织问题生成教学,诱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其基本程序是:提供生成问题情景或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组织“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负面影响”教学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1)美、日、印和中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比较的柱状图(1990年),(2)我国文盲状况的资料,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学习,请学生在有疑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问题中选择出紧扣教学任务的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民主方式逐个解决问题。

问题生成教学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以集体讨论共同解决,最后以民主方式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教师引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不但能从学习劳动中增长知识,而且能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初步揭示了诱思探究教学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锋.情境探究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0).

[2]聂幼犁.从法国大革命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4).

历史探究题做篇二

【论文摘要】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符合当今教育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教学理念、适用于新课改的现代教学理论之一。本文主要简要地介绍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及其重要性,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该理论,以及在运用该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加快,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变。以此同时,更多的理论和思考也在不断涌现。其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一种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形势与现实需要。

一、何谓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张熊飞教授在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并用五官、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使他们能够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人格的完善,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诱思探究教学论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兼容性的显著特点,它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致和之道”,科学地论述了教学中师生的辩证关系。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疑、质疑和解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本应引导教育学生求真、生智和向善,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和个性的健康,使他们情感的动力功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并能保持较好的学习激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以情激情,以情激趣,创设轻松、愉悦、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授课开始时激趣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重要的或关键的知识处设疑,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疑,使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得到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2.2通过示范授学生以法,使学生获得体验

学生往往是从模仿与借鉴开始学习的历程。要想达到使学生善疑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示范。教师的示范要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会教材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全身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灵体验,如鼓励学生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动情读、动脑思,诱导学生在全身的各种体验中去勇于发现、敢于质疑和学会否定,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活动。

2.3注意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好探索的作用

学生的生疑、质疑和善疑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使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转化为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生疑和质疑,并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路,诱导他们开口,并引导他们反复深入地进行思索。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提出单个的问题到提出系列化的问题、从开始提出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到能够提出复杂的深刻的问题。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好探索的作用。在教学心理上观察是探索的表现,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于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示经过充分准备的观察对象,诱导学生以此为中心去进行探索——观察,从而开始他们的认识过程。

2.4充分备课,做好反馈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备课要充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还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备课中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设计最优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并在选择体验形式时注意其形象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懂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以此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既是一种探索实践,也是一种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新,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该理论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注意探究的方法、内容和方向

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如果探究的方法、内容和方向不当,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方向也要做到不偏不倚。

3.2注意“诱思点”的选取

在教学中教师“诱思点”要有轻有重,努力做到巧妙、合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不能将诱思简单地等同于提问。

3.3注意情境的设计和呈现

情境的创设有许多方法,但并非所有的都适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呈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我们既要遵循其客观的规律性,又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巧妙地发挥该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m].

[2]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导论[m].

[3]李兴莲.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4]《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谈诱思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探究题做篇三

在我校开展“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中,老师们在“诱思”上都在寻求各种徐径,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我想谈谈“诱思”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举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绪。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就是把刻苦学习与培养兴趣相结合,他最有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知者”等几句话,很清楚地说出了好学乐学、化苦为乐的思想,其中的“好”就是有兴趣,“乐”就是爱好之后的热爱学习。兴趣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之一,是在人的某种需要中产生的'引起行动的一种倾向,吸引人去积极地追求能使他感到满足的事物。这正是我们“诱思探究教学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圣人老早就已经提出来了。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得更好:“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会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将会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他本人正是由于有了兴趣,才会在一生中不断创新、发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发明家。

当代波兰数学家、华沙大学教学研究所所长波亚斯基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年轻人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了,也许我们再也得不到最好、最有才能的年轻人来学数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数学的未来是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分不开的。”这一段话反映了国际学者把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爱好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数学这一门科学的未来发展之前途;也告诉我们这些中学数学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个学生从进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要接触一批数学教师,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上较多地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间断地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肯定地说,数学教学质量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是如何解决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是今后求生存、求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是一种感情色彩的倾向,所以要加强情感的交流,创建一种愉快的氛围。对学生某种思考的独特见解、解法的新巧给予大力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肯定心情非常愉快,很可能会终生难忘。对于那些抄作业、迟交或缺交作业的学生,往往老师要狠狠地批评,这种学生本身学习有困难,心情已经不佳了,再经老师严肃的批评,当然不会愉快,长此下去,肯定会使这些学生丧失兴趣,失去了“诱思”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根底了。因此,教师要掌握适当的方法,鼓励这部分学生改变状态、产生兴趣,这正是教师最最要紧的任务。

学习的兴趣也总是与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听懂了一堂课、掌握了一个好方法、独立解答了一道难题等等,就是老师不表扬他,他自身也会感到有一种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兴趣能持久地发展下去。

作为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精选内容,深浅得当,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他们努力完成,使学生不断积累、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正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总之,青少年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与成才。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由于热爱数学,走上了献身数学发展的道路,没有兴趣与爱好,也就不会成才。让我们每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有心人、做热心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历史探究题做篇四

论文摘要: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效果。本文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项目主课程选取、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专业课程;规划与设计;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中应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定位都要适应本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职业活动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进行项目动作的能力等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从信息收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项目规划与设计

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不是孤立进行的,它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规划与设计应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入手,包含教学大纲、项目任务(工作岗位)、项目教材(完整理论)、知识或信息资料的准备与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技术条件)、实验条件、对教师的要求、项目总结等内容。针对专业课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笔者拟谈一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一)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特别是要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出各行业、企业所要求的岗位(岗位群)需求,合理规划与设计专业培养计划,再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项目教学任务,并结合学校自身的软件和硬件优势实施项目教学。这样的项目教学才能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和实用能力更有效。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应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进行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典型岗位是工业企业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相对应的行动领域可分以扩展为以下6个方向: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与维修、电子产品制作与检修、plc的编程与调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护、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管理。这6个领域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就业方向,也是我们进行专业项目规划与设计的依据。

(二)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项目主课程

根据专业技术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中选取部分课程实施项目教学。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我院在与企业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后,确定了一些符合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将《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两门课程设定为项目主课程,设计并完善了有层次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三十余个,并根据教学应用效果不断修改与提高。在项目主课程的选取及实施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项目主课程不是单一课程的内容一门课程采取项目教学法虽然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实现,但从内容设计上基本局限在本课程内,不能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综合考虑学生所学的全部内容,不能科学地处理好不同学科间的关系,也违背了项目教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能力运用的特点,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例如,在《plc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中,所涉及的其他课程的内容有电气控制技术、传感器、变频器、维修电工和电工电子技术等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内容。

合理采用项目教学及设计,不是通篇采用有些基础性知识不适合用项目教学方法。基础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疑难概念和实验技巧,是项目教学的基础。项目任务的选取和设计应该根据专业知识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项目教学的过程和内容,而不应是牵强地将全部教学内容分别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如在《单片机应用技术》主项目课程的教学中,若干基础知识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中,有些内容如片内存储器的介绍,不是在一个项目中完全可以操作的,但将其分割又不是非常理想,对学生的学习掌握反而增加了难度。我们在《单片机技术实践》项目教材中以基础性知识与项目任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重新整合,就解决了这一问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项目教学法不能等同于技能训练由于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在许多方面比较相似,不能把一个简单的技能训练当成一个项目来实施。虽然项目教学与实习教学都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都是通过学生完成一定的课题或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项目教学重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即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并加以运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知识理论的升华,通过工作过程引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实习教学相对比较单一,注重的是某一方面技能或技巧的训练,如焊接实习,主要训练的是学生掌握焊接工艺和娴熟的焊接技术,其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达到技能熟练、形成技巧的程度。总之,在项目中要兼顾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这是项目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不同之处。

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项目教学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构成,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就是遵循项目教学的四大要素,设计出一个可操作的项目教学方案。首先,编写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应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是项目教学内容、活动、情境和结果四大要素体现的载体,是决定项目任务实施成败的关键。一个优秀的项目任务书就是一个优秀的校本教材,汇总成册就是一本优秀的项目教材。四大要素在项目任务书中的体现要与典型的岗位任务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岗位工作特点应该对应不同的表现形式,但都应该有较大的开放性。其次,素材资料和实验条件的准备。教师要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满足学生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要求,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技术实践知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掌控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再次,实施阶段。这是完成项目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要对完成项目所要用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分析和讲解。对于那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可采取“先记住再理解”的方法进行处理。必须了解的知识点,以知识连接的形式在项目完成后给出,让学生做完了再仔细领会。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给予具体的`帮助,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最后,教学评价。在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项目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评价学生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团体合作意识,不但强调个人的发展,还要注重团体水平的提高。"

从实践中看,项目教学中采用较多的是工作小组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有益于学生特长的发挥,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的形成,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同时,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尝试。在项目教学中,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目标实施、信息反馈到成果评价,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一具体环节的细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

(三)师资培养

建设一支观念新、专业化水平高、乐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项目教学的核心问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实践指导能力和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

鼓励支持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和参加培训深造项目教学是以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来组织教学内容。教师只有具备职业经验,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从整体的视角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项目。也就是说,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参加培训深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

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基本上是独立完成教学工作,可以不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业务上的交往。但是,项目教学涉及多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对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跨学科的能力,不仅要娴熟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团队合作的能力,教师要从个体的工作方式走向合作,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应联合起来进行项目教学,成立专业教学团队。

吸收企业优秀工程师到教师队伍中来在企业优秀工程师中选拔具有教学能力者进行培训,使之成为合格的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相对比较容易的方法,从人才流动趋向上也比较好实现。

更新教师观念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地完成项目,从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和热情。

(四)教学条件

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在德国往往以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的操作对象,在教学实践中体现生产工作实践。而在国内,以先进生产设备装备学校存在着相当的难度,无论是资金、原料、生产损耗等都不是学校能够承受的。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大量图片、flash动画等对项目教学起辅助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发与项目教学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教学法的实行需要教师根据授课内容选用具体项目,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因此,开发与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是顺利开展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从德国的经验来看,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没有一本固定的教材,他们让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一页一页的讲义或工作页。各专业的专业教师要开发项目教材,要按照行业发展和教学特点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来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及时汲取新知识,教学与行业技术同步发展。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项目教学法在我国职业院校生根发芽,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理念上离不开与企业紧密合作,没有企业的参与,不可能有真正来自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设计,也就不会有相应的教材和教案。我院采用“引企入校”、“厂中校”等多种灵活方式推行校企合作,编写了若干项目教材(项目任务书),有些内容还被企业作为技术培训内容,不仅为学校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员工,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项目教学是一种适合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但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最佳方案,教学实施过程应体现“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

历史探究题做篇五

学生的思维是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愿望,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多思、善思,要引导学生多问、善问。

一、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习惯于自己教学生听,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把看不懂的地方划出来,看懂的也问个“为什么”。上课时,我先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结合他们的问题讲课,启发他们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开始学生不习惯,也不会提问题。我就逐步加以启发、诱导。把老师的要求变为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思路也开阔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思维活跃了,提问没有顾虑了。于是,我讲解就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二、允许学生插问、议论,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产生新问题。他们随时都想问,有时也会插话议论。有的教师并不欢迎,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的系统性和教学秩序,常要求学生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结果等到老师讲完时,学生有的忘了,有的问题老师在自问自答中讲解了。这样压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

有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要提高提问的质量,我要求学生你们不但要问个为什么,还要思考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