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6篇)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6篇)

时间:2023-10-01 07:16:54 作者:琉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6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篇一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的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错漏,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许多不足,数学网整理最新的数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1、 运用已知,探求新知。

以动手操作为手段,以探究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顺序为线索,以达到自主理解算理为核心。如:教学“42÷ 2”时,引导学生运用操作的方法和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并借助这两种方法自行探究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计算含义,从而掌握新的知识,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讨论的方法自己学习计算方法。力图继续渗透可以利用旧知学新知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2、 勤于思考,有效学习。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我注重将思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将操作、观察、叙述、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叙述中思考,在思考中体验、领悟。教师在适当的时间仅仅在关键处给予点拨:说说,“5”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算式中6减4余2,这个2表示什么?接下去该怎么计算?”“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从而促进学生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

3、 合理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课标实验教材的特点尽量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有用,但有些数学知识点并不容易“生活化”。所以就需要教师创设一个生活的情境。教材中创设的情境是一个蔬菜批发市场,学生对蔬菜批发市场的情境并不是很熟悉,但对自己喜欢吃的蔬菜非常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这些蔬菜你都喜欢吗?”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自然引入新课。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篇二

教学内容: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学生学练过程组织引导过程学生练习(口答和口算)学生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小组汇报。小组内说一说。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一、导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36÷324÷230÷360÷648÷484÷480÷290÷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师: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2、20×3=60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这题如何考虑?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练习设计:1、口算下面各题200÷5=120÷6=2400÷6=100÷5=500÷5=100×6=2000÷2=700÷7=2000÷5=160÷4=120÷3=800÷8=2、买一个要5元,李老师带150元一共能买几个?3、玩具厂计划生产600个零件,如果每天做6个,要几天才能完成任务?4、商店运进240箱苹果,每次运8箱,要几次才能完成?课后反思: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篇三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解决了数学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法估算以及乘数是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如果按照一期教材进行处理,学生虽然也能掌握知识,但是新课程数学教学内容最大的转变是生活化和综合化,而老教材在这一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根据估算这一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我大胆对教材进行整改。实际上,在教学之前,我就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书本上的例题用不用?由于书本上的例题完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最后我决定不用。在删除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以当前比较敏感的话题——台湾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解决有关“台湾”的一系列数学问题来完成教学,把数学学科与思品学科有机整合,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结合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下来,我觉得我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数学教学的目标由过去的发展“双基”的基础上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演变为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中,通过一些有关台湾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从而加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患,增强责任感,进而坚定学习信念。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在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中,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教案预设以外的新情况,若不及时进行调整,会令人遗憾。我觉得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于当学生解决364300÷9≈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我灵机一动,补充了一道3547÷5≈来加强估算合理性的训练。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3500,有的学生把3547估成4000,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没想到这一不露痕迹的小小变化,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在碰撞中学生的智慧得以升华,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这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教学中,我努力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交往,引导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将学习活动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促进。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倾听,才有交流,因此我指导学生带着尊重和欣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要学会接受别人的优点,并要从中受到启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让交流的过程成为大家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我还做到关注学困生,让学困生上台“多唱戏”。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后,我请了一位知识接受比较慢的学生,鼓励她完整的表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做到把阳光洒到每一个角落。相信这个学生通过训练,发言的欲望会不断增强,交流的能力也会提高。

由于要对教材进行整改,在选择信息时,还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例如在开放型练习中,以这样一道题:台湾省终年不冷不热,长夏无冬,每年4—11月是台湾的夏季,8个月的总温度只有176摄氏度,估计一下,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多少摄氏度?176÷8=,如果把176估成200,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约为25摄氏度,而实际情况台湾夏季的平均气温是22摄氏度,因此教案设计时一定要严谨。

总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因势利导,讲求策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原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篇四

教材解读: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法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课标要求: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算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5、体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有关0的除法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1)激活学生以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内容

建议课时数

口算除法

3

笔算除法

8

整理和复习

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篇五

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遵循学生学习除法计算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内容。

2、凸显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3、加强估算,注重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4、逻辑地呈现知识要点,精心构建认知结构。

单元教学要求:

1、学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十七课时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2、能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会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口算方法。

学习准备

教具:主题图

学具;

学习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导入

学习

1、大屏幕出示情景图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幕,图中是什么地方?你从图中都找到了什么?

(2)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仔细观察后告诉老师,行吗?

(3)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反馈不同的问题

看主题图提问题

自主学习

a、学生反馈用除法做,60÷3=20(箱)

b、那“60÷3=20”,有谁知道他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先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生1、20×3=60,那么60÷3=20。

生2、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

生3、60÷3=20,先想口诀“二三得六”。就是算60÷3=20。

生4、我们小组的算法与我们以前学习的口算乘法差不多。先不管60里的那个“0”,算完6÷3=2,再在商20的末尾添上0就行了。

交流互动

3、下面请你独自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好吗?

这两个问题,我们也应该添上那两个字。“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王叔叔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列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全班汇服。

达标检测

1、第15页的“做一做”第2题,指名口算。

2、“做一做”第1题,生独立解决,全班反馈订正。

3、课堂小结

口算除法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算的?

口算

全班反馈订正

口算除法

60÷3=20

60里有6个十,6个十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2个十,就是20。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利用表内除法的扩展灵活进行除法估算。

学习准备

教具:口算题

学具;

学习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导入

学习

1、课本例2: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

2、李思家4个月用电143度,平均每个月用电多少度?

完成练习题

自主学习

1、列式:124÷3≈143÷4≈

2、请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学习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分析比较:两种方法都正确,虽有细微差异,但都接近准确值,不影响对问题合理解决。

(124≈120120÷3=40124÷3≈40,124=120+4120÷3=404÷3≈140+1=41)

交流互动

(2)学生独立估算:143÷4≈

引导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143≈160160÷4=40143÷4≈40,143≈120120÷4=30143÷4≈30)

达标检测

1、每本笔记本3元,200元最多能买多少本?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200÷3≈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200元能估成21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时不能将200估大,只能估小。

2、185人的旅游团要在“阳光饭店”住宿,每4人一间,最少需要多少间?

(1)学生独立列式估算。185÷4≈

(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哪个答案合适?185能估成160元吗?为什么?

(3)组织学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虑所需房间数时,应将185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房间。

3、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应用除法进行估算的例子。

4、做一做第1题。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5、做一做第2题:估算学生独立完成。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买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买60本。

生3:200=180+20180÷3=6020÷3≈6

60+6=66最多能买66本。

生1:185≈2002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间。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间。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

124÷3≈

(1)124≈120120÷3=40124÷3≈40

(2)124=120+4120÷3=404÷3≈140+1=41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口算除法与估算练习

课型

练习

学习目标

1、能熟练正确口算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除法。

2、使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学习准备

教具: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30根小棒

学习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导入

学习

1、师出示口算卡片: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

开火车直接说得数

自主学习

1、做p17第1、2题

思考第2题上下三道题目之间的联系。

2、做p17第3、4题

让每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说说自己的估算方法

交流互动

1、第5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7、8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

3、教师分析引导学生了理解第6题的题意,结合画线段图帮助学生解答。

说说口算的方法

达标检测

1、游戏:神算子

游戏的规则:

(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签先数出根数。接着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

(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2、找规律

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

找规律

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与估算练习课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授课时间:月日总第课时

课题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学习重、难点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法算式的演算格式。

学习准备

教具:口算卡片

学具;小棒

学习过程

导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习策略

导入

学习

1.口算600÷627÷3

240÷8160÷4

2.笔算9÷337÷9

口算

自主学习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

3.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2: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来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让学生讲解。

师指第二个竖式,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这个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指商个位上的“6”,这个6是怎样得来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说图意

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一种是先口算出26的,应该用第二种方法才正确。

摆小棒,说算理

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交流互动

5、教学例42÷2=21

(1)刚才我们口算,那么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师:其实第二种方法有自己的优势,它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4)让学生质疑

4、指导看书质疑

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学生发表意见:(学生多数会喜欢地一种算法,简单、竖式短,很少有学生喜欢第二种也就是课本例题的形式)

提出第一种竖式也很清楚地看出计算过程。

达标检测

1、练习反馈p20做一做1

3、完成下面的除法算式。p20做一做2

4、请你当小医生,先诊断,再“治病”。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52÷242÷2=21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案三年级篇六

【教材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将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除法计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教材内容包括两部分。1、口算除法。口算除法包括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2、笔算除法。笔算除法包括一位数除二、三、四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整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能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习惯。

【学情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教法学法】谈话,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9课时。

口算除法:1课时

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1课时

一位数除两位数:1

一位数除三位数:2课时

除法的验算:2课时

商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除法:2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技能: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技能)

情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木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24÷230÷360÷6

48÷484÷480÷290÷3

二、教授新课: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

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

240÷3=

这题如何考虑?

4、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三、课堂练习:做一做;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

四、作业:练习三的1、2题。

【板书设计】6÷3=260÷3=30

20×3=6060÷3=30

600÷3=200(箱)

240÷3=80(箱)

【教学反思】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