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实用8篇)

最新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实用8篇)

时间:2023-10-13 00:24:07 作者:HT书生 最新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实用8篇)

小班教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备受好评的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一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知道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欧庄园的管理情况、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等基本史实。

2.通过西欧庄园里领主和佃户之间的关系以及庄园的管理,分析西欧庄园的特点。

3.通过小组讨论,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重点】西欧庄园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西欧庄园中的农民与中国古代社会农民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2.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3.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

4.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5.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知识点二庄园法庭

6.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

7.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开庭的时间、地点不固定。

8.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9.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10.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阅读教材p38~39,探讨下列问题。

(1)在西欧庄园里主要生活着哪些人?

领主、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

(2)在庄园里土地是如何划分的?

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

(3)根据下面的材料,分析西欧庄园的性质。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4)结合下面的材料,分析领主与佃户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庄园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庄园主干活,庄园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庄园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领主与佃户之间是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户有义务为领主劳动,领主也不能随意没收佃户的土地,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探究二庄园法庭

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

材料二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

(1)材料中反映了西欧庄园具有什么权?根据所学知识猜测主持法庭的是哪些人?

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2)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是什么?

罚金。

(3)材料中反映了哪些行为会受到法庭的制裁?

佃户在劳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劳役、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到庄园以外磨面粉、侵犯全体村民权益的行为等。

(4)西欧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是什么?

习惯法或村法。

(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法庭有什么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教学反思】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对于庄园的特点,学生不易理解。为此,我着重通过大量史料,让学生分析、理解庄园的特点,并通过西欧佃户与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比较,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二

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战后,西欧恢复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形成;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概括能力。

通过西欧、日本经济在此时的高速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二次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重点。

难点: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和作用。

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战后初期的困难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欧洲地图》,启发学生回忆二次大战中希特勒军队闪击欧洲十四国、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德意战败等内容,教师归纳指出:由于西欧是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到处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各国的粮食、原料、燃料等重要物资严重奇缺,号称“不夜城”的巴黎,晚上的路灯只开一半,而且灯光微弱,德国城市的不少居民只能靠占领军的每日分发食品度日。各国许多工厂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工业水平下降。当时笼罩着西欧的气氛是严重萧条和一片绝望,西方舆论界多不乐观,认为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着手进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2.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做铺垫。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主观原因:尽管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困难重重,但是,西欧各国都经过了产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成为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经济技术基础雄厚,多数国家都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文化素质良好的劳动力,有管理经济的经验,还有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这些条件是西欧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主观原因。另外西欧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加强宏观管理也是重要因素。

客观原因:战后,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西欧采取扶植政策,推行“马歇尔计划”,自1948年至1951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120亿美元。对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帮助西欧渡过难关。

由于具备了上述主、客观条件,战后不久,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西欧的工业产量比战前提高约35%。

3.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50年代初—70年代初)

随着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相当快,进入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

西欧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仅慢于日本,却快于美国。在高速发展的内,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而美国所占的比重日益缩小,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上的地位迅速提高。

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是靠采用新科技成果取得的。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个原因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加强了宏观控制。

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战后西欧国家

西欧国家在二战中遭到严重削弱,战后,它们的国际地位远不如战前。苏联不但在二战中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而且在战后变得更加强大。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逐步取得了对西欧经济的控制。后来,随着西欧各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它们不甘心依附于美国的地位,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同时,苏联的强大,也威胁到西欧各国的安全。西欧各国对此也感到十分不安,为了抵制美苏两强的压力和威胁,西欧一些国家感到必须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分布带上,所以,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80多座。富士山就是其中一座著名的活火山,也是日本的最高峰。日地震频繁,人们可以感觉岛的地震平均每年1500多次,真不愧是“火山之国、地震之邦”。

(板书)2、多山,多火山、地震

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降水量

东京3。7、25。1、日本1610毫米

北京—4。7、26。1、636毫米

要求:(1)冬季,东京比北京冷还是暖?夏季呢?

(2)降水量,哪一个多?

(3)这说明日本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且降水量比北京丰沛,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点。

(板书)3、海洋性季风气候

(提问)日本多山,降水又较多,河流会有什么特点?

(转折过渡)日本的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那么用来发展工业的矿产资源丰富与否呢?

读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示意图”与“日本主要工业原料外国进口所之占的`百分比图”回答:

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原料和燃料?缺乏的程度如何?这些原料和燃料都从哪些大洲进口

(板书)4、矿产资源贫乏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日本

自然环境特征

群岛国家,多港湾

多山,多火山、地震

海洋性季风气候

矿产资源贫乏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四

1、通过阅读各种地图以及各种日本自然、社会、文化方面的图片,使学生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社会、文化风貌,了解日本的工业、农业、渔业现代化程度高,主要海港、主要工业区及领土组成。

2、通过读“东亚地图”“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日本工业分布图等”,及北京和东京的气候比较图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使学生了解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3、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4、通过对日中贸易即日本对我国出口的产品和从我国进口产品的调查和讨论,使学生逐步树立国际意识,增强主人翁观念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面积小,人口稠密。自然地理特征,多山、平原狭小;海岸曲折、港湾优良;多火山地震;矿产资源贫乏;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等方面。它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的因素,教材首先讲这些特征,为讲经济发展准备条件。

教材的“发达的经济”部分,主要从两方面讲述。一方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许多自然资源缺乏),充分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群岛多港口等,大力发展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迅速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说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工业部门和对外贸易概况。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说明许多重要原料依靠进口。

关于“日本的工业分布”,教材指出了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一带,并指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讲完工业分布以后,附带讲一下首都东京的情况。

渔业和农业在日本经济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它们与日本的自然、社会条件和人民生活密切联系。北海道附近海域因有寒暖流相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发达的造船业又为其提供了庞大的捕捞工具。因此日本捕鱼量常占世界第一位,鱼也成为日本人的重要食品。日本的耕地少,对农业发展不利,但日本人民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使粮食生产基本自给,在农业上也取得很大的成绩。

关于“发达经济”的教法建议

讲述“发达的经济”一段教材,可按以下步骤:

1、分析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用“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示意图”和“日本主要工业原料从国外进口所占的百分比”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缺乏哪些主要工业原料和燃料,哪些重要原料依靠进口。从世界几个大洲进口原料、燃料占多大比重。

3、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出当地输出日本的后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引申介绍日本同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贸易情况。在讲述日本经济发达,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应指出,由于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产品主要靠出口,日本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大。讲述日本经济的时候,适当交代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些背景情况,使形式认识到日本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4、讲述日本工业的分布时,应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5、渔业和农业这部分,首先说明北海道附近海域多渔场,是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然后讲述日本利用发达的造船工业和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建立强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而农业特点,也要联系日本地形、气候、劳力和经济技术条件。

关于“自然地理特征”的教法建议

国家是一个综合体,要认识一个国家,首先是明确它所在的位置和组成。明确日本的位置和组成,便于认识日本自然环境特点和内在联系,从而了解这个国家的资源情况和为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基础和可能性。

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先找出日本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以及太平洋、日本海、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xxxx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约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通过读日本政区图并填图,使学生掌握日本的领土组成和位置特征。联系前面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从日本所处的位置―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比较东京和北京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亚洲气温大陆的降水分布图,说明日本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联系地形和气候的特征,说明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降水的丰沛使日本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同时,点出其矿产资源贫乏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领土组成,主要城市,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资源的影响

【教学媒体】日本政区图、日本地形图、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东亚气候图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日本政区图

日本是我们的近邻,但是日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很多人并不清楚。今天我们首先从读图和量算距离开始认识日本,先找出东京、长崎,量算出北京至东京有多少千米?乘飞机约多长时间到达?上海至长崎约多少千米?,乘船约多少小时到达?(北京至东京有xxxx千米;乘飞机约2、5小时到达;上海至长崎的距离是800千米,乘船约27小时到达)

(引导学生讨论)日本是个怎样的国家?

问题1:是什么原因使它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大国?是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是有优越的自然环境?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就让我们来研究一下,首先看自然环境特点。

(板书)第二节日本

一、自然环境特征

(示日本政区图)

(1)日本是一个岛国,都有哪部分组成?

(2)日本滨临哪些海洋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学生回答。(日本四大岛是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临海洋:太平洋、日本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朝鲜、俄罗斯。)

学生指图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家,海岸线曲折。

海岸线曲折,使沿岸多优良港湾,在图中找出两个著名的港口:神户和横滨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是太平洋沿岸曲折还是日本海沿岸曲折?学生读图回答太平洋沿岸。

(板书)1、群岛国家,多港湾

(示日本地形图)

(提问)看日本地形图,看一看日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与“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

1、假设自己是一个日本人,想白手起家,应该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自己的事业?

2、联系日本的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的规律,阐述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中国经济?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西欧一体化进程的主要阶段,知道西欧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历史事件以及文件条约的基本内容,包括“舒曼计划”、《巴黎条约》、《罗马条约》、《欧洲联盟条约》等。理解西欧一体化发展对西欧发展的重要影响,理解西欧一体化这种区域经济集团化形式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

2、技能:

梳理知识、归纳小结的技能。

阅读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相关知识点,整理西欧一体化进程的脉络,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整理知识、归纳小结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西欧一体化这种区域经济集团化形式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将史实的分析上升到理论层面归纳、概括的能力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使学生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艰难历程,领略政治家们高超的政治智慧,感悟人类文明在曲折中前进的艰难及其难能可贵的成果,进一步加深对当今世界“和平发展”主流趋势的体悟。

二、各栏目的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简述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背景。

答:(1)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国力衰落,地位下降;(2)在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下,西欧各国感受到压力;(3)西欧各国不得不寻求联合之路,通过经济合作,以期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发挥作用;(4)法德和解是西欧走向联合的关键前提。

2、梳理课文内容,制作一张二战后西欧一体化进程的大事年表,并简述西欧一体化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法德煤钢联营的“舒曼计划”;

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建立“煤钢共同体”;

1967年,三个共同体组织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1991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共同签署《欧洲联盟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欧盟马德里会议决定“欧元”将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单一货币;

,11个欧盟成员国成为首批欧元国,并成立欧洲中央银行;

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

,欧盟扩大为27个成员国。

(二)探索与争鸣

在西欧走向一体化的道路上,德国、法国、英国的步伐不尽一致,德、法两国近代以来征战不断,芥蒂颇深,在二战后却紧密合作,成为推动西欧一体化的主导力量,而英国加入欧共体的历程一波三折,且步调常常不一致,这是为什么呢?展开课堂讨论,谈谈你的看法。

教师引导建议:

这个讨论题涉及对欧洲近代以来政治版图变迁、力量平衡变迁以及利益冲突变迁的考察,旨在使学生将以前所学习的欧洲历史问题能够有一个归纳、总结、运用的载体,并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渊源、现实问题、主客观因素等方面分析较为复杂的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引导讨论的时候可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英、法、德三国在欧洲政治版图中的力量均势关系;

(2)英国独特的外交政策,包括三环外交等;

(3)法、德历史上的宿怨及其原因;

(4)二战后西欧大国沦为二三流国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压制下的西欧国家发展诉求;

(5)以上几点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厘清线索,然后再综合起来看问题,就可以清晰地解释法德在二战后一笑泯恩仇加强联合,以及英国在欧洲联合中态度微妙的行为了。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六

知识能力知道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史实;了解并认识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知道欧共体的建立,认识其建立的原因;知道日本经济发展后在政治上的新动向,感知这种动向的现实影响。培养用经济常识观察和认识经济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利用图片和数据资料解说经济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过程方法简述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史实及原因,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及作用;介绍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史实,分析和评价其原因;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借经济实力谋求政治大国的活动及影响。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规律;形成虚心学习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态度;激发学生为振兴祖国而努力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课前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一、欧洲的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及原因:

在学生掌握了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二战后美国为什么要大力援助西欧,让学生明确美国援助西欧的真正目的,以利于学生学习后面的“美国的霸权政策”以及“美苏争霸”等问题。

2欧盟的建立及其意义:

(1)欧盟建立:

多媒体显示地图《15个欧洲联盟成员》,请大家仔细观察欧洲联盟包括哪些国家?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并结合史料分析西欧各国还希望通过建立欧共体,达到什么样的政治目的呢?(欧共体是西欧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个经济联合组织。)

(2)欧盟建立的意义:

组织学生讨论:欧盟成立后,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欧盟建立的意义?

二、日本的崛起

1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

2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提出问题: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教师指导学生从国内、国外两方面思考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内:注意引进外国技术、重视教育及先进的企业管理体制等;国外:美国的扶植)。

美国是怎样扶持日本的?为什么要扶持它?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七

需要掌握的知识:二战后,西欧恢复经济所面临的困难和经济恢复的有利条件;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欧共体的形成;西方经济的“滞胀”阶段。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理解、概括能力。

通过西欧、日本经济在此时的高速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点:二次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重点。

难点: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和作用。

1.战后初期的困难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欧洲地图》,启发学生回忆二次大战中希特勒军队闪击欧洲十四国、法国败亡、不列颠之战、德意战败等内容,教师归纳指出:由于西欧是二次大战的主要战场,经济遭到空前严重的破坏,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到处是一片废墟,遍地瓦砾,各国的粮食、原料、燃料等重要物资严重奇缺,号称“不夜城”的巴黎,晚上的路灯只开一半,而且灯光微弱,德国城市的不少居民只能靠占领军的每日分发食品度日。各国许多工厂生产处于停顿或半停顿状态,工业水平下降。当时笼罩着西欧的气氛是严重萧条和一片绝望,西方舆论界多不乐观,认为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着手进行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

2.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做铺垫。

战后初期,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将学生分成两组,展开讨论,展示自己的观点。

主观原因:尽管战后初期,西欧各国困难重重,但是,西欧各国都经过了产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成为资本主义发达的地区。经济技术基础雄厚,多数国家都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文化素质良好的劳动力,有管理经济的经验,还有在历史上建立起来的广泛的对外经济联系,这些条件是西欧经济得以迅速恢复的主观原因。另外西欧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加强宏观管理也是重要因素。

客观原因:战后,美国出于全球战略考虑,对西欧采取扶植政策,推行“马歇尔计划”,自1948年至1951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120亿美元。对西欧经济的恢复起了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帮助西欧渡过难关。

由于具备了上述主、客观条件,战后不久,西欧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52年,西欧的工业产量比战前提高约35%。

3.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50年代初—70年代初)

随着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相当快,进入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

西欧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发展仅慢于日本,却快于美国。在高速发展的'20年内,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而美国所占的比重日益缩小,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上的地位迅速提高。

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据统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是靠采用新科技成果取得的。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的又一个原因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加强了宏观控制。

1.战后西欧国家

西欧国家在二战中遭到严重削弱,战后,它们的国际地位远不如战前。苏联不但在二战中打败了法西斯侵略,而且在战后变得更加强大。美国凭借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逐步取得了对西欧经济的控制。后来,随着西欧各国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它们不甘心依附于美国的地位,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同时,苏联的强大,也威胁到西欧各国的安全。西欧各国对此也感到十分不安,为了抵制美苏两强的压力和威胁,西欧一些国家感到必须要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联合,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教案设计篇八

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用图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变化情况,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图、表、数据等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向学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的比较》,让学生从图表中直接感觉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导学生思考:战后西欧和日本为什么能够获得迅速发展?由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一)明确要求学生标记并记住

1、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成立于1993年。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20世纪70年代(20世纪晚期),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大国。

(二)欧洲的联合

1、帮助学生回忆欧洲国家在两次工业革命后的发展状况,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等内容,为帮助学生分析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做好铺垫。

2、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来分析。主观条件是西欧国家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并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客观条件则是美国对西欧的援助。当然,美国对西欧的援助是为了控制西欧,西欧接受援助则是有效地利用了这一外部条件。

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西欧在人才、技术、管理经验甚至对外经济联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为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