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大全5篇)

2023年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22:19:40 作者:笔砚 2023年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篇一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教案(胡云信)

〖教学目标〗:

1、学习领悟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感受深切的母爱。

2、揣摩深沉恳切的语言,披文入情,感受其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验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以及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作家巴金在他的一篇《灯》的著名散文中说过一句话:“人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是的,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是因为人有精神,人有自己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在那里?在自己的心中,在对生命的珍爱中,在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中。精神家园就是寻找,在寻找中获得一切:真理和幸福。……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寻找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检查预习,了解史铁生。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着重写地坛给我的启迪。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着重写母亲对“我”的影响和激励,母亲给“我”以生存的启发,教“我”怎样生活。

四、文本研读。

仔细品读第一部分

思考:1、第一部分内在的文脉是怎样的?

明确:是以地坛为线索:走进地坛、亲近地坛、感悟地坛。

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失魂落魄、逃避、考虑死、如何活得好一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坛是作者人生的转折点、再生地,作者与地坛有不解之缘。

2、找出写地坛与“我”关系密切的一个关键句: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哪儿等待了四百年。写故园的一个关键句“园子荒芜但不衰败”。

问:荒芜在哪里?为什么又说不衰败呢?……

这一部分有三处写景文字,作者关于生与死的思考与地坛的景物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语言,体会其思想和艺术的魅力。

五、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是无法逃避的。但不同的人却作出了迥然不同的选择。著名女作家张洁在《我的四季》中说“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的灾难中沉没。而强者却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让我们感谢挫折,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祝愿在座的各位都能够珍惜生命,直面人生!

六、作业

余秋雨建议说:“阅读是个人的事,字字句句都要由自己的心灵去默默感应,很多最重要的感受无法述诸语言。”而散文是文学创造中最接近于天然的东西,是我们真实情感的流露,你的感应质量决定了你的阅读和写作的质量。只有将你的感情真正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懂得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请阅读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谈谈你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作家史铁生在生命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截瘫了双腿,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是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双重境界,启迪了作者。作者从死神的魔掌中解脱了出来,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作者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到的,它是以母亲的苦难甚至生命为代价才参悟透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

二、文本研习。“解读母亲的苦难与伟大”。

仔细阅读第二部分。

思考讨论:

1、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母亲的苦难与挚爱?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去地坛“母亲”送,二是“我”在地坛“母亲”忧,三是我久在地坛“母亲”找。

2、史铁生“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作者对母爱的感知有那些?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段。交流讨论后明确:一是作者体会到母亲尊重儿子的选择,给“我”一个独处和思考的空间。母亲知道儿子需要地坛,需要一个宁静的去处,需要一个完成人生再认识的地方。二是儿子体会到母亲对自己在地坛时的担心。“她是怎样的心神不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还有“空落的白天后的黑夜”“不眠的黑夜后的白天”“这苦难也只好我(母亲)来承担”。三是作者体会到母亲在儿子在地坛久久不归的.担心与矛盾。她要随时接受来自地坛的噩耗,另一方面她又为儿子设想着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心灵的重担无以复加。

这里特别要引导启发学生注意,写母亲的苦难,都是通过儿子的观察、体验和设想表现出来的,这里不是直接写母亲的苦难,而是着重表现作者的心理活动,这样既能体现作者丰富的内心感情,也更能体现母亲默默承受着的巨大痛苦。这个心理过程就是作者不断超越,并坚强的活下去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过程。

3、作者在那些地方体现了自己的愧疚?为什么?从文中找出显示作者对母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的语句。

学生仔细评读第6、7自然段,感受其中的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三、学生收集关于歌颂母亲的诗篇和名句,在课堂上交流,并说说对母爱的理解和体悟。

四、作业:课后阅读《我与地坛》全文,并写出600字的读书笔记。

备课札记:《我与地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与创作主体有一定距离的散文,而是带有自传、自省、自述的意味,创作主体以真实的身份投入到作品之中,坦诚地表现自己。在内容上,它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而又自始至终饱含感情,从容地辟出专章写景、叙事、绘人,容量丰富,内涵饱满。本文的抒情性极强,而强烈的情感又是蕴涵在富有思辨色彩的语言中。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品位语言去体悟作者的深挚的情感应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品位语言又包含学生与文本与教师的对话过程,所以教学的过程具有很大的不可预设性。这里包含着丰富的隐性的教学资源,靠师生协作共同去开发利用。因此,本教案只对主要的教学环节进行设计,没有设计到细小的问题和内容。

通联:南京上新河中学email:hu-yunxin@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抒情散文为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这篇课文饱含感情又充满哲理,值得研读。

作者史铁生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废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没有人比他对园子的感情更丰富,《我与地坛》就是他在这里浸泡,在这里思考后的结晶。

本文以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为线索,围绕着对生命的认识这一主题展开叙述的。作家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自己全部生命感悟到宝贵东西传达给了读者。文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交织着对往事的追忆、对迟到的悔恨和自责、对母亲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对人生的体察。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积极态度,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捕捉景物描写中的启悟点、动情点。

(2)品味沉静、绵密的语言,培养学生评价与鉴赏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以诵读带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悟母爱,获得生活启示。

3、情感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体悟残疾人内心的痛苦及家人内心的悲苦,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2)感受深沉的母爱,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树立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坚强生活的信念。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理解“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地坛与母亲给“我”的生命启示;

2、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并由此引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教学方法

通过对全篇的感悟,引导学生分析、诵读和讨论相结合,在对全文的具体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获得真实的生命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课前放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课前准备,创设情景)

2、上课铃响,音乐声由强减弱,随音乐导入:

同学们,这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握住了命运的咽喉”,奏出了生命的强音。这就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保尔,想到张海迪,生活让他们在坎坷的道路上苦苦追寻,命运让他们在生命的长河中上下颠簸。他们在苦难中抗争,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可以说他们是生活的强者,生活的英雄!

今天我们接触的就是这样一位生活的强者,他,就是史铁生。(板书:史铁生)他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万念俱灰,失魂落魄。但他最终战胜了命运,走向了生,并用自己的双手扣开了文学之门。

在这段由死走向生的人生历程中,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废园,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母亲那毫不张扬的爱陪伴着他走过这段最痛苦的日子。作者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自己全部生命感悟到宝贵东西传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板书课题。音乐停)(动之以情,渲染气氛)

二、初听课文,体悟感情

1、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在文中勾画能触动你心扉的语句。(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听录音前强调,本文是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希望大家认真品味,不要糟蹋了这些文字,更不要伤害了作者的感情。)

2、整体理解课文,理出总体思路。

明确:节选的课文分成两部分,一是从地坛中感悟生命,二是从母亲身上感受亲情。(理清文章脉络,提出地坛、母亲两大关键词,从整体上把握感情基调。)

3、请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或段落;(2)说说为什么会触动心扉。(这一步骤既是对听课文朗读的检查反馈,更是让学生学习从文本中品味语言,咀嚼情感,并引发无数的生活经验,牵动无数的情绪。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在学生朗读片段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

三、提出本课的学习重点,梳理具体内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稍做小结。

2、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探讨三对关系,即我与地坛的关系、我与母亲的关系、母亲与地坛的关系,关注两个启示,即地坛给我的启示,母亲给我的启示。(板书学习重点)

四、我与地坛--感悟生命

明确:失魂落魄,原因是“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之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作者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状态下才关注到地坛的存在。这一步骤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残疾人内心的痛苦,从几个“找不到”概括出“我”被社会遗弃的现实。)

2、“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去地坛呢?(让学生明确除了地理位置离家近、环境静外,更重要的是“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理解“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含义。)

3、(1)这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也就是地坛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地坛特点的词语。(荒芜冷落)

(2)课文哪个地方具体描绘了古园这种荒芜冷落的破败感?(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有相应语句,让学生划出来并读一读,品味语言的韵味)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品味沉静、绵密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3)地坛荒芜冷落,并强调“很少被人记起”,是“一座废弃的古园”,目的是什么?

(换一个说法让学生明确:这个世界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4、这时候结合重点语句“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来理解“我”选择去地坛的深层原因。

明确:地坛历经沧桑,荒芜冷落,是个被人遗忘的地方,而“我”,在残废后失魂落魄,成了被社会抛弃的人,两者可谓同命相连,容易引起精神共鸣,于是,地坛成了作者宣泄情绪的最好的地方。(层层深入,找出地坛与“我”内在的相似之处,也就解决了为什么“我”与地坛产生千丝万缕联系的问题,也为后面理解地坛给“我”带来深刻的人生启示作铺垫。)

5、但是,地坛真的只是荒芜冷落吗?(明确: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让学生齐读相关的描写性文字,分析体会:尽管地坛荒芜冷落,被人遗忘,但是并不影响这里的小生命的活跃,它们仍按照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生命活力,为地坛增添新的生机与希望。)

明确:“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关于死--相通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关于怎样活?--“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

(从地坛的精神气质延伸到人的精神内涵,进一步阐释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

7、对于“怎样活”的问题,史铁生又从古园的历尽沧桑中得到启示。“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有哪些东西不能改变呢?你怎样理解这些话呢?(让学生自读第七自然段的相关内容,透过这些精微的景物描写,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用朗读与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阐发与评价中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8、小结: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我与地坛的关系”以及“地坛带给我们的启示”。

明确:在偶然的时候,由于情感上的同命相连,“我”走进了地坛,在这风雨十五年中,“我”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作者从情感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依赖地坛,在心理上迷恋地坛,因为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在痛苦和绝望之中,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了他许多感情和启迪,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地坛历久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正是帮助作者树立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坚强生活的信念的动力。

(通过小结,进一步明确本文重点探讨的一对关系和一个启示)

五、我与母亲--感受亲情

因为地坛,作者从残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解决了怎样活、怎样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的问题,但这决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的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下去,并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问题。(承上启下,过渡导入)

1、作者心目中,他的母亲是个怎样的母亲?

明确:(1)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2)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鲜明深刻。

(先从整体上把握母亲形象,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倾向,也为下一个的步骤做铺垫,有提纲作用。)

2、从哪些生活镜头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爱护?让学生选读觉得比较感人的片段。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例如:出门前的无言准备

送儿时的怔怔牵挂

在家时的坐卧难安

寻儿时的焦灼茫然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读自悟,设身处地体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捕捉动情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母亲伟大的爱。)

3、结合学生的朗读交流,提问:作者对这样的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尊敬、怀念、痛悔

例如:设想母亲的心理

写小说回报母亲

整日怀念母亲

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

(通过双向分析理解,阐释我与母亲的关系,“我”由于残废而痛苦,因而失落惆怅;而母亲因为“我”加倍痛苦,但她只是默默承受,毫无怨言。一次次的送“我”上地坛,又整日整日地为“我”担忧,正是由于“我”的原因使母亲与地坛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4、母亲给我的启示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是本文探讨的另一重要问题,但因为前面有许多铺垫,教师不需要多说,让学生自由表达即可。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齐读第十自然段,体会最后一句话。

(进一步渲染气氛,感受亲情。)

六、总结全文

母爱无言,深情无声,爱在行动,爱在理解,是母亲用博大无私的爱抚平了作者遭受的巨大创伤,增强了好好活下去,活出个样子的勇气!

让我们把最美的祝福给母亲,让我们为爱我们的人更好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真情作文,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1、妈妈,我想对你说……

2、与作者面对面时,我……

(作业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由课文中的动情点引发自己的情感,想到自己的母亲,从平凡中感受深沉的母爱;二是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选择一个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或生存的价值。)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篇三

陈琪琦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史铁生

学习目标:

1、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容

2、学习本文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

3、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听音乐。说出音乐名和作曲者?

学生回答,《命运》贝多芬

简介贝多芬: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上已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

三、阅读品析第一部分

“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1、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古园的?

明确:在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地时候。

3、“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明确:生命的暗示

4、“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荒芜并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课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

5、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如何理解?

明确:六个譬如。

肆意雕琢不能改变

身体残疾精神不变

7、如何理解地坛和作者之间的关系?

明确:

三、阅读品析第二部分

1、分组概括母亲的形象

明确:并不是直接表现,而是通过自己心灵的对话,自问自思从我理解母亲对我的爱展开。反复写表明对母亲的深深的歉意,自己痛彻心肺的悔恨与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文章更加动人。也更自然。

3、作者与作家朋友谈到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时,认为朋友的想法过于简单天真了,联系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后的想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明确:通过对比突出母爱的伟大,突出了母亲苦难的命运,也加深了作者痛楚、自咎、思念的情感。

4、诵读第五段。这些苍凉的文字来自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这样凝重苍凉的文字的,也永远感受不到在那苍茫的底色下汩汩滚动的热流。

明确: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我明白了生存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我在逆境中更坚强。

6、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请集体朗读。

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五、结束

本文参考了任玲、陈亚英老师的文章,敬请谅解

作者邮箱:cqqwym@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篇四

教材分析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抒情散文为主,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这篇课文饱含感情又充满哲理,值得研读。

作者史铁生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废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没有人比他对园子的感情更丰富,《我与地坛》就是他在这里浸泡,在这里思考后的结晶。

本文以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为线索,围绕着对生命的认识这一主题展开叙述的。作家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自己全部生命感悟到宝贵东西传达给了读者。文中始终贯穿着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交织着对往事的追忆、对迟到的悔恨和自责、对母亲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对人生的体察。从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家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积极态度,感受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捕捉景物描写中的启悟点、动情点。

(2)品味沉静、绵密的语言,培养学生评价与鉴赏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

(1)创设情景,以诵读带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悟母爱,获得生活启示。

3、情感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体悟残疾人内心的痛苦及家人内心的悲苦,培养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2)感受深沉的母爱,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树立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坚强生活的信念。

教学难点和重点

1、理解“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地坛与母亲给“我”的生命启示;

2、感悟作者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挚感情,并由此引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教学方法

通过对全篇的感悟,引导学生分析、诵读和讨论相结合,在对全文的具体认识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获得真实的生命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1、课前放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课前准备,创设情景)

2、上课铃响,音乐声由强减弱,随音乐导入:

同学们,这首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他以自己顽强的毅力“握住了命运的咽喉”,奏出了生命的强音。这就让我们不由得想到保尔,想到张海迪,生活让他们在坎坷的道路上苦苦追寻,命运让他们在生命的长河中上下颠簸。他们在苦难中抗争,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可以说他们是生活的强者,生活的英雄!

今天我们接触的就是这样一位生活的强者,他,就是史铁生。(板书:史铁生)他在“一个最狂妄的年龄忽然残废了双腿”,这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万念俱灰,失魂落魄。但他最终战胜了命运,走向了生,并用自己的双手扣开了文学之门。

在这段由死走向生的人生历程中,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废园,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在这个古园里泡了十五年,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他母亲那毫不张扬的爱陪伴着他走过这段最痛苦的日子。作者将自己十五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复杂难言的感受,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用自己全部生命感悟到宝贵东西传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板书课题。音乐停)(动之以情,渲染气氛)

二、初听课文,体悟感情

1、听课文朗读的录音,在文中勾画能触动你心扉的语句。(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听录音前强调,本文是整个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作,希望大家认真品味,不要糟蹋了这些文字,更不要伤害了作者的感情。)

2、整体理解课文,理出总体思路。

明确:节选的课文分成两部分,一是从地坛中感悟生命,二是从母亲身上感受亲情。(理清文章脉络,提出地坛、母亲两大关键词,从整体上把握感情基调。)

3、请学生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或段落;(2)说说为什么会触动心扉。(这一步骤既是对听课文朗读的检查反馈,更是让学生学习从文本中品味语言,咀嚼情感,并引发无数的生活经验,牵动无数的情绪。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在学生朗读片段的过程中,注意纠正字词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

三、提出本课的学习重点,梳理具体内容

1、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稍做小结。

2、提出本文的学习重点:探讨三对关系,即我与地坛的关系、我与母亲的关系、母亲与地坛的关系,关注两个启示,即地坛给我的启示,母亲给我的启示。(板书学习重点)

四、我与地坛--感悟生命

明确:失魂落魄,原因是“双腿残废了,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之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作者正是在这样的现实状态下才关注到地坛的存在。这一步骤意在引导学生体会残疾人内心的痛苦,从几个“找不到”概括出“我”被社会遗弃的现实。)

2、“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去地坛呢?(让学生明确除了地理位置离家近、环境静外,更重要的是“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理解“一个世界”与“另一个世界”的含义。)

3、(1)这是个怎样的世界呢?也就是地坛有什么特点呢?让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地坛特点的词语。(荒芜冷落)

(2)课文哪个地方具体描绘了古园这种荒芜冷落的破败感?(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有相应语句,让学生划出来并读一读,品味语言的韵味)

(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品味沉静、绵密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3)地坛荒芜冷落,并强调“很少被人记起”,是“一座废弃的古园”,目的是什么?

(换一个说法让学生明确:这个世界是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4、这时候结合重点语句“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经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来理解“我”选择去地坛的深层原因。

明确:地坛历经沧桑,荒芜冷落,是个被人遗忘的地方,而“我”,在残废后失魂落魄,成了被社会抛弃的人,两者可谓同命相连,容易引起精神共鸣,于是,地坛成了作者宣泄情绪的最好的地方。(层层深入,找出地坛与“我”内在的相似之处,也就解决了为什么“我”与地坛产生千丝万缕联系的问题,也为后面理解地坛给“我”带来深刻的人生启示作铺垫。)

5、但是,地坛真的只是荒芜冷落吗?(明确: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让学生齐读相关的描写性文字,分析体会:尽管地坛荒芜冷落,被人遗忘,但是并不影响这里的小生命的活跃,它们仍按照自己的方式展示着生命活力,为地坛增添新的生机与希望。)

明确:“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关于死--相通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关于怎样活?--“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

(从地坛的精神气质延伸到人的精神内涵,进一步阐释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

7、对于“怎样活”的问题,史铁生又从古园的历尽沧桑中得到启示。“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有哪些东西不能改变呢?你怎样理解这些话呢?(让学生自读第七自然段的相关内容,透过这些精微的景物描写,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用朗读与点评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阐发与评价中实现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8、小结:根据学生的交流,归纳“我与地坛的关系”以及“地坛带给我们的启示”。

明确:在偶然的时候,由于情感上的同命相连,“我”走进了地坛,在这风雨十五年中,“我”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作者从情感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依赖地坛,在心理上迷恋地坛,因为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在痛苦和绝望之中,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了他许多感情和启迪,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地坛历久弥坚的活力正是激励作者勇敢面对不幸,采取积极态度的取之不尽的源泉,正是帮助作者树立珍爱生命、珍爱健康、坚强生活的信念的动力。

(通过小结,进一步明确本文重点探讨的一对关系和一个启示)

五、我与母亲--感受亲情

因为地坛,作者从残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解决了怎样活、怎样面对残酷的不公平的命运的问题,但这决不是史铁生一个人完成的,他的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行,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下去,并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的问题。(承上启下,过渡导入)

1、作者心目中,他的母亲是个怎样的母亲?

明确:(1)她不是那种光会疼爱儿子而不懂得理解儿子的母亲。

(2)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3)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鲜明深刻。

(先从整体上把握母亲形象,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倾向,也为下一个的步骤做铺垫,有提纲作用。)

2、从哪些生活镜头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理解和爱护?让学生选读觉得比较感人的片段。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例如:出门前的无言准备

送儿时的怔怔牵挂

在家时的坐卧难安

寻儿时的焦灼茫然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让学生自读自悟,设身处地体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捕捉动情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母亲伟大的爱。)

3、结合学生的朗读交流,提问:作者对这样的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明确: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尊敬、怀念、痛悔

例如:设想母亲的心理

写小说回报母亲

整日怀念母亲

痛悔自己的倔强羞涩

(通过双向分析理解,阐释我与母亲的关系,“我”由于残废而痛苦,因而失落惆怅;而母亲因为“我”加倍痛苦,但她只是默默承受,毫无怨言。一次次的送“我”上地坛,又整日整日地为“我”担忧,正是由于“我”的原因使母亲与地坛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4、母亲给我的启示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是本文探讨的另一重要问题,但因为前面有许多铺垫,教师不需要多说,让学生自由表达即可。这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5、齐读第十自然段,体会最后一句话。

(进一步渲染气氛,感受亲情。)

六、总结全文

母爱无言,深情无声,爱在行动,爱在理解,是母亲用博大无私的爱抚平了作者遭受的巨大创伤,增强了好好活下去,活出个样子的勇气!

让我们把最美的祝福给母亲,让我们为爱我们的人更好的生活!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真情作文,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1、妈妈,我想对你说……

2、与作者面对面时,我……

(作业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由课文中的动情点引发自己的情感,想到自己的母亲,从平凡中感受深沉的母爱;二是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选择一个角度探讨生命的意义或生存的价值。)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篇五

1、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掌握阅读散文的一些方法。

2、探讨地坛与母亲在本文中的精神价值。

3、教导学生坚强面对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1、母亲、地坛在文中的精神价值。

2、散文的一种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母亲、地坛与我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设想: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信息量;课堂提问直奔重点而去,提高效率;散文的阅读,方法很多,就本篇而言,找过渡句带动全文,找议论句挖掘思想,体会意图。(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概况,熟悉文章内容,大致把握文章情节思路。)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电脑播放贝多芬钢琴曲:《命运交响曲》

教师简单介绍这首曲子的创作背景: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音乐家,可这位音乐家却在29岁时就不幸地患上了失聪的毛病,在他32岁那年,他完全地丧失了听力,面对这样的噩运,贝多芬并没有放弃,相反地,他坚强地面对苦难,“我要卡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将我压倒。”从而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无独有偶,在中国,也同样地出现了一个勇敢地同命运做斗争的,扼住命运喉咙的人――史铁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作品《我与地坛》

二、整体感知,筛选主要信息。

1.文章中哪一句话贯串全文?

明确:第二部分第一自然段

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

(承上)(启下)

三、局部挖掘,体会议论句的价值

第一部分我与地坛

1.提问:文中几次写地坛?请找出来并朗读。

明确:三处(景物描写)

第三自然段“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第五自然段“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片刻不息。”

第七自然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蕴帖而微苦的味道。”

2.在几处地坛中体现出地坛的什么特点,地坛有何价值?

明确:

a.荒凉的建筑,茂盛的植物

b.小动物的动态,草木生长

c.园子形体在改变,精神不变,生命树常青

地坛启发了史铁生。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史铁生双腿残废,精神不衰败。两者相通。

3、地坛给了史铁生什么样的启发?

明确:生,无需辩论。死,顺其自然。地坛回答了他“该不该死,为什么要出生”两个问题,可以说,地坛让作者看透了生死。

『方法点拨』找议论句,地坛给作者的启发,实质上就是地坛本身所蕴含着的精神价值,这些精神价值影响了作者的思想,使得他考虑事情,看待生活也受到地坛精神的影响。而议论性的句子正是作者思想观点的体现,是作者受地坛影响之后得出来的结论。

“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相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该不该死?

为什么出生?关于生与死的思考

怎样活着?

议论句:“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4、那么史铁生的第三个问题是谁回答了他呢?

明确:母亲。(由这个问题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我与母亲

母亲的形象美

1、找出直接描写母亲的段落。

明确:第2、3、8自然段

2、这三个段落中母亲的形象怎样体现?

第二自然段:“知道……知道……知道……知道……知道……只是不知道……”,直接回忆了母亲当年的心理。

第三自然段:“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那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无法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呢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

第三自然段:“我”上地坛母亲“无言地准备”、“目送”――理解

第四自然段:“我”在地坛母亲“担忧”、“找”――悲苦、坚忍、关爱

母亲形象:母亲的善解人意、疼爱、理解、宽容、毫无抱怨的爱……(答案供参考)

3、寻找课文中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塑造了母亲怎样的形象?明确:对比描写:儿子对母亲的行为:“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

“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设想……”

“事实上我也真的没为她想过……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

可以说,作者当时对母亲是不理解的,这更反衬出母亲的坚忍、宽容、无私的爱。

4、总结母亲形象

5、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不张扬的,那么这篇文章是不是只是为了赞美母爱呢?

明确:不是,母爱是文章的一个方面,而文章最重要的是母亲对我的启示。

『方法点拨』寻找文章中的议论句,在母亲去世之后,作者所感悟到的不仅仅是母亲的爱,更是母亲的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如第六自然段,“母亲的苦难和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第九自然段,“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里愈加鲜明深刻。”

6、那么母亲对作者到底有什么启示,对他的成长有何价值?

明确:母亲教会了我怎样活着,教会了我面对挫折的正确人生态度。

『方法点拨』寻找议论句,第六自然段: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第九自然段: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里愈加鲜明深刻。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是母亲的苦难和母亲在苦难中的坚韧给了作者最深刻的印象,深深地影响着作者。母亲对待生活,对待苦难的态度启示作者走出困境,重塑自我。

四.总结全文

提问:地坛、母亲和我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地坛和母亲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

明确:三者联系:地坛、母亲伴随着我精神的成长。

本质上的联系:默默无言却昭示着生命的意义

『方法点拨』寻找议论句,第10自然段末句,“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本质上的联系可以结合母亲和地坛两者的精神价值来回答。

五、比较鉴赏

讨论:文章以“我与地坛”为题好不好?可不可以改为“我与母亲”、“地坛我母亲”?

明确:

a.文中写的是地坛和与地坛有关的几组人物。

b.母亲和地坛的内涵相通,某种意义上,地坛也是我的母亲,母亲与地坛都给了我生活的启发。

(答案是开放性的,可以从文章的题材、风格、语言、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来考虑。)

六、拓展延伸

播放《泰坦尼克号》jack和rose生死离别的电影片断。

教师总结:生命是脆弱的,一座冰山就可能毁灭成千人的生命,但生命也是坚强的,在冰冷的大海里,rose凭着对生命的珍爱,凭着坚强的意志,活了下来。与他们的死别相比,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又是那么的渺小,与史铁生在风华正茂时失去双腿相比,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又怎么不能克服呢?生命是可贵的,生命过程中的挫折、苦难也是无法避免的,而我们。要直面挫折,绝不回避;珍视生命,勇不放弃!以此与全体同学共勉!

七、作业布置

课后观看教育片《懂你,母亲》,写一篇评论。

《我与地坛》教案2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09-29 2023年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总结(大全7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 09-29 最新大学生毕业生登记表个人总结(大全6篇)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 09-29 最大的麦穗教案设计理念 最大的麦穗说课稿(优质7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
  • 09-29 饭堂实践心得(精选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饭堂实
  • 09-29 父亲节节日策划(大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
  • 09-29 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人教版 小学级下数学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模板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
  • 09-29 女生节祝福语(模板7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 09-29 2023年团员学年鉴定表自我总结(精选9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
  • 09-29 国旗下讲话稿 国旗下讲话稿经典(汇总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
  • 09-29 2023年司机聘用协议 简单的司机聘用合同协议(大全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