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高中德育论文案例(汇总11篇)

最新高中德育论文案例(汇总11篇)

时间:2023-10-13 12:43:12 作者:雨中梧 最新高中德育论文案例(汇总11篇)

毕业意味着告别校园,踏入社会,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为了激发大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爱国文案供大家参考。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一

德育教育针对性其实质就是德育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企业需求、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修养等方面的具体需要。其必要性也主要体现在上述几方面,表现为:

1.1社会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发展不仅是物质方面的,还包括各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在改革深人的进程中,一些新的国际思潮和价值观逐渐渗透进我们社会的各阶层,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多变化,多元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冲突逐渐突出,很多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风气盛行,这些都给中职学校敲响了必须要加强德育教育对社会针对性的警钟。

1.2企业经营需要

新时期企业的经营运转资金很重要,但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良好的德育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是人才需要具备的。

1.3教育改革需要

1.4学生自身修身需要

中职学生的生源年龄段相对偏低,正是学生从少年到青年的过度期,是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独立性和对事物的认知性都不明确,很多青少年犯罪行为都发生在这个时期,因此,此时迫切需要学校做好德育方面的针对性教育,以帮助学生在技能获得的同时做好自身素质修养,教给他们正确的人生方向,培养他们良好的立足社会并服务社会的道德品行。

2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中职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好感度上比普通高中学生要低得多,主要间题在于:

2.1学生心理和生理形态差异过大

2.2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

2.3学习理论基础较差

多数学生选择中职学校都是因为中考落榜或者因为本身成绩不佳想早日学到技能进人社会,其理论知识基础都相对薄弱。在中职学校接受新的知识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比较吃力,产生厌学情绪,不会就不问,不问则更不会,这样恶心循环造成很多学生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根本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知识。这需要中职学校教育从基础抓起。

2.4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年龄和特殊性使他们很多人心理素质不高,很多学生存在自卑、偏激、反叛和懒惰心理,当然并不是说普通学校的学生不存在这些情况,只是中职学校学生情况更严重一些。这些心理状态使学生逃课、旷课成为常事,承受压力能力不强,在恶劣的外压下容易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自信和进取精神,偏激的心理还使他们遇事容易冲动而犯错,造成终生遗憾。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二

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强化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所以高中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不断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一、结合学生实际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中,要想切实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将德育教育工作与学生的实际规划进行合理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高中德育教育的认同感,强化德育教育质量。在长期以来的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导致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模式化严重,教师只是应付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没有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实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离较大,使得德育教育工作受到了学生的排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内心诉求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工作,保障相应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分析,能够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同时教师还应及时改进自己的德育教育观念,摒弃传统的德育教育灌输思想,注重对学生的德育行为培养,让德育理论转化为学生的德育行为。

二、注重实践教育

德育教育是帮助学生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高中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只注重理论教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过于注重自己的教学主体地位,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影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质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强化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德育精神,领悟德育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例如:在高中教育过程中,可以适当开展德育讲座、爱国诗歌朗诵以及走进社区等德育实践教育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同时,还能够缓解学生的高中学习压力。

三、注重养成德育教育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但是在高中学校的长期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影视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我国大部分高中在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文化课教育工作,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工作。所以要想切实强化高中的德育教育实效性,就应强化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工作。高中教学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德育教育课时,明确高中德育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保障相应教学工作的正常展开,为养成德育教育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教师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也应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养成教育,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指导和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认真听课,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有效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习惯,有利于增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四、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情感教育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德育教育的灵魂,所以要想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就应注重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有效结合。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人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并且极容易受到外界思想观念的影响。所以强化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情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德育水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和效率。情感关怀是高中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关怀,满足学生更高的情感需求,使学生能够接受情感教育,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德育教育实效性。

五、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指路的明灯,其一言一行、行为习惯以及处事方法都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中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学生德育学习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德育学习过程中参考的榜样。所以在高中德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标,强化对学生的养成德育教育,就应注重强化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展现出自身良好的德育素养,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和意识。并且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从小事做起,全面规范自己的德育习惯,以身作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以良好的德育风貌去引导学生,从而提升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六、结束语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德育水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必须要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各个高中学校应对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并积极探讨有效对策,不断提高德育教育质量,强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为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一个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2]周洵.浅谈加强高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具体途径[j].亚太教育,2016(8):140.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三

摘要:高中阶段是基础知识积累及提升的重要阶段,更是思想道德修养及身心素质提高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不但为将来进入高等学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为未来适应社会需求做出良好铺垫。高中班主任是这一时期学生学习的掌舵人,对学生的学习乃至身心发展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在高中班主任的工作中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实效性;

高中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其工作任务是艰巨的。一方面在学生的学习问题上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提升问题上也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建设、素质提高、观念形成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高中班主任应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道德观念。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有自主认知,形成三观的重要时期。高中班主任是班级的掌舵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就是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从道德、素质、学识三个方面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在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繁重而枯燥的,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思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素养,还可以使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全面,不仅是知识储备,对个人素养和能力也会做出综合考量。高中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要为当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做出良好的铺垫,使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能更全面地适应、提高和发展。

二、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低的原因

1.教育观念落后。

在教育过程中,不能确切理解教育的'本质是全方位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观念狭隘片面,使得教育工作的主旨有所偏颇。当下很多班主任对自身的教育工作理解片面,仅仅是将班主任工作定义为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够重视,片面的管理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班级风气。只有有灵魂的班集体,才能影响学生的思想建设。班主任对教育的片面理解导致班主任不能与学生,家庭,社会这些具象的方面相连接,不能从各个方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就脱离了现实意义。

2.德育工作脱离实际。

在现阶段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普遍存在脱离实际的问题。德育教育的设定应该从实际出发,在生活和学习上加以引导,而不是宽泛片面的书本教育。仅仅从书本理论上进行灌输性教育是不会有实质性作用的。宽泛的教学设定使得学生个体不能很好地理解吸收。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宽泛的德育教育失去强有力的针对性,变得不痛不痒,不能切实发挥作用。

3.德育工作方法单一。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但是当前德育工作方法片面单一,宽泛的说教方法不能与科学发展相结合,不能与素质教育学相贯通。单纯的说教课程不能使学生有主观认知,也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感,致使德育工作的实效低。

三、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提高的方法

1.贯彻全新德育教学观念。

明确德育工作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德育工作是大方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理解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在学生全方位综合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重新设立德育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明确班主任的工作职责是综合性的,区别于单纯的管理的工作。正确理解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正确认识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明确自身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工作,从生活和学习上切实发挥作用。工作中与学生、学生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环境,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并结合当前社会切实需求,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

2.把握现实需求、结合实际现象进行德育工作。

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要具有针对性以适应现实需求,从学生本身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出发。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班主任应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完善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加以归类,对学生个体的问题加以标记。并根据共性和个体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德育内容,并结合生活实践,避免单纯的说教教学,充分发挥德育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根据社会需求作为参考项制定部分德育教学内容和目标,以期未来进入高等学府的深造学习中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人才培养。

3.创新开拓德育新方法。

要实现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将德育教育与科学发展理论结合。高中班主任应在充分理解贯彻教育科学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科学发展,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使德育与当下的教育理念有机结合起来,更容易渗透理解。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还应当结合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倡导素质教育,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恰当结合素质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德育的本质特性。另外,可以将德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采用事实说话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重视德育课堂。

四、结语

随着德育教育在各个院校逐步开设,德育的实效性也被多方提及。高中班主任通过合理恰当的方法提高高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育的目的就是树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才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中这个重要阶段,提高高中德育工作实效性,是高中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安伟.高中班主任工作德育实效性问题探析[j].学周刊,(32).

[2]刘光恒.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j].科技信息,(28).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四

摘要:高中德育教育是学生高中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学生有效道德养成及良好价值观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高中班级的组织及领导者,对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及深入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促进各高中生良好德育观养成。

关键词:班主任;高中德育;重要性分析

高中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后,其思维形式及对事物的认知与初中时期具有质的差别,这一时期学生处于情感过渡期,想要及早摆脱家人及学校的身心束缚,按照自身想法满足心理需求。因此在这一特殊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及教育主体应重视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转变传统教育思维,不断促进学生德育高效建设。

1.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学生德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其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时期,因此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各种不良品德及不良行为,这种叛逆问题若没有及时解决则会影响学生良好德育的养成,影响其健康发展,且会对其他同学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应对该类问题加以重视,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不良品德可通过引导并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主动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不断促成良好德育养成。班主任在与此类学生进行交谈时,应平稳自身的心态,使学生感受到平等交流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把老师作为倾听者,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予以交流,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中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

2.1具有德育示范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便是育人,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主体,作为德育的宣传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的德育实践对学生均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古至今,人们便认为教师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将人类逐渐引入更高层的精神世界,高中学生其思维能力及社会认知能力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班主任在这一时期的任何语言、道德行为等均有可能被学生加以模仿,故而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只有规范自身的道德行为,完善自身德育认知,才能用正确的、积极的德育观去引导学生及教育学生。班主任在德育教学中以身作则,用无言的行为形成一种号召力,对学生起到巨大的精神影响力。班主任的德育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德育建设成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言出必行,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行为自己也绝不做,以身传教,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到发展的方向,促进正确德育认知及德育行为建设。

2.2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与提升

高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因素便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德育实践可有效使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转变成社会实践,但目前多数高中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德育实践教学时,通常仅将其定义为听报告、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在具体实践中将德育变成说教,因此使得德育教育缺乏社会实践,缺乏活力,导致德育效果不明显。班主任是班级事务开展及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德育实践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表现,因此其开展直接影响着班主任对班级学生的管理效果及学生日后的发展,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可针对现阶段社会中的具体德育事务与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该如何正确判断本件事的正确性。如班主任在课堂中与学生探讨现阶段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导致的德育失效等问题以及该如何加强传统德育教学时,这时班主任便可与学生共同交流,采取学生的相关想法,将社会可用资源予以整合,使学生深入实际,参与实践,开展相关德育主题班会,并将探讨热点话题引入下节课堂,增加德育内容活性,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实现德育高效教学。

2.3可有效提升德育教学各级资源整合

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不仅需要自身对学生加以德育教学,同时还需要对各级资源进行相应整合,形成资源整体实现对学生德育的高效教学。例如,在教学时,通过与任课教师的配合,加强与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之间的工作交流,不断提取学生的相关意见,从而形成良好教学系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除了与任课教师的合作,班主任在德育教学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家庭及社会的资源整合,在实践中可采取定期开家长会、座谈会及电话沟通等方式实现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社会及家庭的正面效果,不断促进学生良好德育养成。

3.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德育教学对学生整体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班主任作为班级教学的主体及教学引导者对班级学生的德育建设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现学生德育教育时,应不断重视班主任的德育教学,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升班主任的整体素养,不断推进德育发展与改革,促进其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春峰.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思考[j].新课程(中),2014,(10):162.

[2]刘红兰.新课改下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06):174.

[3]朱娜.浅谈班主任在高中德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3,(13):119.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五

一、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中出现的问题

1、教学过程中体育理论知识性不足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重点内容是教导技术和技能,针对体育理论知识方面的讲解内容不是很多。没有把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当做一项关键部分,理论的教导只有在上课时和这节课技术内容有联系的时候才象征性地讲一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和长远性。进行体育学习的时候,学生无法了解自己所学的各色各样的本领对自己有怎样的用处和意义,也不知道自己需不需要锻炼,于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课余时间积极地、频繁地进行自我锻炼学生人数非常少。

2、教学目标片面化很多高职院校把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目标放在增强在校期间学生的体质上面,这是很不全面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引导学生把体育运动当做自己爱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几点要求以目前高校体育状况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3、教学观念有待转变现在的教学体制下,教学阶段的一致性和教师的威严被超标准的扩大化了,导致老师和学生很少交流,互动不足。另外能挑选的体育活动项目也不多,让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上体育课,虽然喜欢体育运动,可是对体育课却望而生畏,很明显如此之教学形式并不符合体育教育的目标,无法令学生更好的懂得体育锻炼的技巧,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问题解决的措施与途径

1、加大对学生运动保健知识的传授如何通过使用保健知识来保护自己是学生们持久进行这种体育锻炼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常常向学生传输体质与健康知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身体健康,哪些是运动处方及运动处方的设计等。经常教导学生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和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等。

2、建立长远的教学目标长期的教学目标凭借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以及运动处方式的体育教学能够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核心内容是说在现实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体育课和学生课外的体育活动关联到一起,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学生体育学习的是不间断的,把体育意识一步一步地渗透道学生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对形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有所帮助。

3、转变体育教育观念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务必遵循“健康至上”的原则,把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目标,为了能够适应未来,要保证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全面发展。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标识是,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提高的很醒目,树立了健身观念、能力和体育意识,形成主动独立锻炼的习惯。所以,高职院校体育要了解体育的本质,实实在在地做好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要让大学生树立稳定的体育观念。

高职终身体育教育和终身体育教育两者是相互依存,彼此相长的关系,高职体育教育的改革务必把终身体育教育当做基准。从学生受益终身为根本着眼点,着手与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形成学生体育考核评估体系,构建多方位的活动氛围,达到时代对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六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因素,我国一直在提倡德育教育,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和学生的德育是息息相关的,高负荷的学习模式下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要进行适当地放松才能继续进行学习,新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2促进学生学习质量

体育教师长期从事于一线的教学,很多时候无法及时地进修,以致无法学习一些体育运动的先进性教学训练,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是想尽办法,积极创新自身的体育教育模式,采用游戏教学、分组教学、分层教学等方式,不断地改善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体育学习,从而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

2.3提升学生身体素质

体育创新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科学有效的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长期坚持体育训练能够提升身体的综合机能,进而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进而在学习中能够有充沛的精力。端正学习态度,在长期的体育教学训练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精神,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结语

体育教育创新对于我国的体育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体育运动在我国的受欢迎程度十分高,体育作为一项集体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学生的素质提升上去,体育教学才能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体育教学和训练时,需要将学生的思想和劳动技能结合,只有形成统一的整体之后,才能更加符合当代的体育教学观念。体育教学与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教学与训练中做好学生思想的正确引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真正起到增强体质,促进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烨.体育课教学创新对学生的影响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8(6):49,51.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七

论文关键词:中学学校体育学校体育隐蔽课学生德育价值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对中学体育课隐蔽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中体育隐蔽课对学生德育价值趋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师表形象中的德育价值,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中的德育价值,体育教师工作作风中暗示的德育价值,体育课常规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体育赛事中暗含的审美情趣等。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整合。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德育价值体系。体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显性课程,对体育课的组织与创设,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团结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体育隐蔽课对学生的德育品质更具有渗透性,它通过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相互整合,来实现隐蔽课的德育功能。体育隐蔽课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性的影响,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具有诱导特性。高中学校体育隐蔽课对学生德育价值趋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一、师表形象中的德育价值

师表形象的德育价值具有一定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体育教学和一般教学有所区别,它是以操作行为、身体、心动与课堂指望相适应的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并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等,是形成体育教师威信、敬佩的基本力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这里的身体美就包含着体育教师身体动作的姿势美和姿态美,同时也是体育教师心灵美的直接反映。体育教师的行为里隐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因素,因此,只有内心和外表统一、一致时,才能构成美好的品德形象。

二、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中的德育价值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重要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一个学校形成了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它能够形成该校集体的心理定势。有研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无论是理想、价值观念,还是个人行为都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因此,学校中多数人对体育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能使原先体育态度淡漠的人转变态度。

三、体育教师工作作风中暗示的德育价值

教师的工作作风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一些研究表明:放任、专制、民主的三种教育工作作风所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所谓放任作风,指教师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不介入的姿态,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允许学生为所欲为,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组织、无结构的放任自流状态。在这种作风下,不受教师的任何约束、人际间冷漠、互不关心、精神不振、班级涣散、学习不佳。所谓专制作风,即课堂上完全由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强制学生执行教师单方面的决定,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否则学生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作风下,学生对教师或阳奉阴违,或逆反抗衡,或表面惧怕而服从,依赖性大,独创性差,缺乏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所谓民主作风,即教师讲民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和步骤都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能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不断反馈的信息随时加以调整。课堂里,听到的不是教师的呵斥,而是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看到的不是僵局和苦恼,而是师生之间心领神会的微笑,看到的不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挫折情绪,而是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情绪。在这种作风下,学生责任感强,学习兴趣盎然,有信心;同学之间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并在学习中努力合作,积极探究,创造性的进行学习。

四、体育课常规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

体育课常规教学本身就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讲解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把品德教育同教学条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护器材、爱护公物的品质。再次,学校体育课的中都包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高尚情操的内容。因此,在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体育教师应该把这些内容渗透于其中。还有学校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体育赛事中暗含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开发体育和美育都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中包含着诸多美育的因素,如运动的形式美、体态美、动作美、精神美等,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表达能力。美育的教育可以来自教师和运动项目本身。言传不如身教,体育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教师是学生首先感知的对象。如果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健康匀称的体魄、恰如其分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仪表、优美端正的姿态、熟练协调的示范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激发起学习、模仿的欲望。在各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传授,教师还可以借助报刊、图片、电视、网络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优美高超的动作技术,讲述体坛名将拼搏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

参考文献:

[1]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关系及其内容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5(4):514-5.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八

快乐体育强调情感、兴趣、创造和能力培养,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为中介,达成学生对体育的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它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维空间来把握体育教学的特性和整体效益。现代体育观认为:体育必须要以健身、健心为主要支撑点,要与文化教育和娱乐融为一体。

一、“快乐体育”的含义

快乐体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高度重视并充分挖掘出每一项教学内容所特有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的兴趣,并以浓厚的兴趣,持久的意志,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和健身行为,寓教于乐,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欢乐、愉悦、和谐的情感和气氛,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主地、欢快地从事体育学习,增强体力与智力,发展个性和能力,掌握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培养自我体育能力与完美的人格,并在从事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快乐”和“喜悦”的体验。“快乐体育的教学”是以追求能让学生自发、自主地学习并能充分体验运动的内在乐趣,充满挑战性、创造性的学习为基础。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搜索网上报道,了解快乐体育的含义、作用、目的,及如何更好的开展快乐体育教学,为论述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

(二) 访谈法。

对问卷调查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学校快乐体育教学实施的情况。

(三)分析比较法。

通过对两个班级进行快乐体育教学和传统体育教学的分班教学,经过一定时期后,对两班的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比较,并分析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形成快乐学习。

快乐体育是以怎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为出发点,它标志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定,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自觉性,使学生的头脑始终跟随着教学内容、进程思考,注意力和思维活动都集中到所进行的学习内容上。快乐体育不仅重视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而且更加重视学生通过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我观察分析、自己归纳技术重点难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与把握学习、锻炼的全过程,理解自己身体与运动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自学自练及终身体育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在欢笑和快乐中度过,极大的缓和了学生身心的压力和紧张,为更好的进入后面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保障。

(二) 促进学生的社会适能力。

快乐体育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肯我的快乐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陈仁慈(温州市瓯海区三溪中学 浙江省 325000)摘 要 快乐体育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提出来的,是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引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通过对快乐体育含义和目的的阐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用快乐体育与传统体育双班教学的结果进行比较,并对快乐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快乐体育 教学 学生 影响定自我,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能在多变的社会上立足。

在快乐教学中,学生在结束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家都觉的以前沉默寡言的、甚至不合群的同学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带动下也都变的会和大家进行交流。平时成绩差对自己未来没信心的同学在快乐体育教学后,抛开了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读书差的包袱,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憧憬,学习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现在什么地方都需要口才、交流的社会,使他们多了能很好融入社会的因素。

(三)心、智、体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实践证明,快乐体育教学对每一种智力结构和心智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良好的影响。快乐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主人,因而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创设了情感体验的前景,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内在的积极性被调动,头脑随教学的进程思考,思维被启迪,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由于快乐体育教学给体育神韵,所以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未来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必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学校体育作为终生体育的重要环节,就必须奠定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基础。并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和爱好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一些易于自我锻炼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愉快、喜悦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快乐地参加学习和联系,锻炼身体、发掘潜力、陶冶情操,全面实现教学目的,也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快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应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快乐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评价方法以及教学设施的运用不仅要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锻炼、而且要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教学目标。

四、结论

总体上来看,通过对快乐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对比研究,相关的结果也分析给我们很明确的展示了快乐体育教学的优势。快乐体育教学显著的特征是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备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享受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以运用启发式、目标学习、发现学习、小集团学习、创造情景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实现目标的成就感、投身体育的满足感和得到发展的喜悦感。

快乐体育教学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以多元化的目标定位和多功能与优势展现喜人的前景,但目前尚处于不稳定、不全面、不成熟、多流派共存的松散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完善和规范,以发挥其更强劲的育人优势。同时,要辨证的看待传统体育教学,在舍弃不足之处的同时,要注重保留、继承、发扬其成功之处,使两种教学模式想物融合,优势互补,创建出多种更为先进、新颖、高效的体育教学模式。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九

可是现在的.学生似乎自制能力都挺差的。其实体育排球对排球学习也有一定的教学作用。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还可以强身健体。

同样在学生面对枯燥无味的学习,排球还可以起到放松的作用。排球游戏有助于放松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机能恢复,使人体更快的由紧张状态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游戏活动在大脑皮层所引起的兴奋可以加深运动中驱的抑制,促进其恢复,放松活动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力求做到轻松。活泼,精彩幽默,使机体,心理得到放松,对学习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总之。体育排球与学习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会玩也要会学习,劳逸结合才会对学习有帮助,反之则会起到反作用,所以有利也有弊,该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改玩的时候就使劲玩,好好发泄一下。有所节制,分清哪些可以玩,哪些不能玩。

排球运动是深受广大大学生喜爱的体青项目,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与比赛,不仅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系统的功能,还能发展力量、弹跳、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身体体质。

(二)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从现代社会中获得体育与健康信息的能力。首先,排球运动就是一个集体性项目,大学生在参与排球学习或比赛活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这都有助于大学生的交际能力的提高,具备了交往能力,待将来走向杜会时,能应对社会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和交往。第二,排球学习和比赛时,运动技能运用以及场上的各种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瞬时的应变能力,应变能力是社会适应的重要能力。第三,在排球练习和比赛中,通过技术动作组织,变化组合内容结构,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是社会适应和发展的关键能力,还有通过比赛场上技战术的运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能力和应对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社会适应学习领域水平目标的实观。

其实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活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无论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第一个好处是让参与者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在国外的教育中,体育运动被看作一项让孩子知道公平竞争的教育,因为在体育比赛中,所有机会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公平的。比如在许多球类比赛中,大家的发球和进攻机会都是均等的,所以大家必须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决出胜负。遵守游戏规则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遵守法律、法规、制度;第二个好处就是挫折教育。每个人在进入一项运动的初期都是初学者,在运动中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挫折。而如何处理这些挫折,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就像在球类运动中,如果你输给对手后,发誓一定要赢,并通过自己的训练和努力,最终打败对手,和你就此放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过程;第三个好处就是处理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奥运精神其实就是一种人格意识,既要求有个体的自强自立,也要求个体具有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就算是个人项目的运动员,其成功背后依然有很大的一个团队来支撑,如果没有团队的力量,想要取得成功是很难的。树立起一种“我为大家,大家为我”的意识,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1、广泛的群众性:

2、技术的全面性:3、高度的技巧性:4、激烈的对抗性:排球比赛中,双方的攻防转换始终是在激烈的对抗中进行。高水平比赛中,对抗的焦点在网上的扣拦上。在一场比赛中,夺取一分往往需要经过六、七个回合的交锋。水平超高的比赛,对抗争夺也越激烈。

5、攻防技术的两重性:排球是多种技术都可以得分,也能失分的项目,这种情况在决胜局比赛中更加突出,所以说每项技术都具有攻防的两重性,因此,要求技术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

6、严密的集体性:排球比赛是集体比赛项目,除发球外,都是在集体配合中进行的。没有严密的集体配合,再好的个人技术也难以发挥,更无法发挥战术的作用。水平越高的队,集体配合就越严密。

(二)、排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提高人们的力量、速度、灵活、耐力,弹跳,反应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并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状况,而且还能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素质。也是建设精神文明的一种良好手段。通过排球比赛和训练,可以培养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锻炼胜不骄,败不馁,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等良好作用。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十

体育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整合。学校体育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蔽课程,体育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德育价值体系。体育对学生德育的影响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通过显性课程,对体育课的组织与创设,来培养学生不怕困难、顽强、团结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体育隐蔽课对学生的德育品质更具有渗透性,它通过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相互整合,来实现隐蔽课的德育功能。体育隐蔽课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性的影响,它的优势在于它的作用方式是间接和潜在的,具有诱导特性。高校体育隐蔽课对学生德育价值趋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下面几个方面。

一、师表形象中的德育价值

师表形象的德育价值具有一定的行为性,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行为影响,包涵着行为的思想情感性、伦理道德性、知识品位性、智慧能力性等,是以其外延的行为来评价的。体育教学和一般教学有所区别,它是以操作行为、身体、心动与课堂指望相适应的身心互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并要求体育教师把内心的精神境界外化在身体行动上,进而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即“身教”的影响。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平易近人,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等,是形成体育教师威信、敬佩的基本力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谐和一致是最美的境界。这里的身体美就包含着体育教师身体动作的姿势美和姿态美,同时也是体育教师心灵美的直接反映。体育教师的行为里隐含着一定的思想、品德因素,因此,只有内心和外表统一、一致时,才能构成美好的品德形象。

二、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中的德育价值

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是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氛围与环境,是师生员工共建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重要的,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作为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一个学校形成了良好体育传统与风气,它能够形成该校集体的心理定势。有研究认为,人的态度在群体中存在着类化现象,无论是理想、价值观念,还是个人行为都会受到群体中他人的影响。因此,学校中多数人对体育的态度,必然成为影响所有成员的巨大力量,甚至能使原先体育态度淡漠的人转变态度。原始教育一旦成为学校多数人的共同行为方式,就将通过模仿、暗示、从众、认同等心理机制,使少数行为方式不同的个体内化自己的行为,从而与周围的心理环境协调起来。

三、体育教师工作作风中暗示的德育价值

教师的工作作风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一些研究表明:放任、专制、民主的三种教育工作作风所产生的效应各不相同。所谓放任作风,指教师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不介入的姿态,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允许学生为所欲为,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无组织、无结构的放任自流状态。在这种作风下,不受教师的任何约束、人际间冷漠、互不关心、精神不振、班级涣散、学习不佳。所谓专制作风,即课堂上完全由教师说了算,根本不听取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强制学生执行教师单方面的决定,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否则学生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这种作风下,学生对教师或阳奉阴违,或逆反抗衡,或表面惧怕而服从,依赖性大,独创性差,缺乏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所谓民主作风,即教师讲民主,课堂上的教学内容、要求、方法和步骤都是在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并且能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不断反馈的信息随时加以调整。课堂里,听到的不是教师的呵斥,而是循循善诱的启发诱导;看到的不是僵局和苦恼,而是师生之间心领神会的微笑。在这种作风下,学生责任感强,学习兴趣盎然,有信心;成员团结互助,自觉遵守纪律;有一定的创造性。

四、体育课常规教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引导

体育课常规教学本身就包含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讲解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还要把品德教育同教学条件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爱护器材、爱护公物的品质。再次,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室外进行,容易受气候、场地、器材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教学条件和环境好坏对学生的思想和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五、体育赛事中暗含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的开发体育和美育都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过程中包含着诸多美育的因素,如运动的形式美、体态美、动作美、精神美等,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美,激发学生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表达能力。美育的教育可以来自教师和运动项目本身。言传不如身教,体育的特点就是通过身体活动进行教育,教师是学生首先感知的对象。如果教师展现给学生的是健康匀称的体魄、恰如其分的语言、大方得体的仪表、优美端正的姿态、熟练协调的示范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美,激发起学习、模仿的欲望。在各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传授,教师还可以借助报刊、图片、电视、网络等手段,向学生展示优美高超的动作技术,讲述体坛名将拼搏的事迹,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如在篮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堂播放高水平的nba篮球赛,通过适时地讲解,引导学生从个人技术美、战术变化美、明星人物的个性美、攻守转化的速度美、张弛结合的节奏美、比赛胜负的悬念美、赛场氛围美等多个方面欣赏比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观赏职业选手的高超表演,学生一方面获得了美的享受,另一方也引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关系及其内容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5(4):514-5.

高中德育论文案例篇十一

一、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由于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上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师生要经历四季的变化,教师可以利用气候、场地器材对学生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同的条件下,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教育最易见效。它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格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及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

二、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的长期性和丰富多彩性决定的`体育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教材的内容丰富、项目繁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侧重不同的德育教育。如:球类运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游戏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争意识和遵守规则意识;武术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粗犷、豪放等个性和民族自豪感;跳跃项目侧重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自信等心理品质;体操、韵律操、体育舞蹈侧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的情操。二是教材内容要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教育程度的学生特点,确保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兼容性,确保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三、用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应变力和竞争意识

体育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宜选用对抗竞争性运动,如球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力和竞争意识。比赛,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竞争意识更强,同时应变力也得以提高。一场激烈的比赛,学生会一心一意地考虑如何利用战术制胜对手,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球场上,平时被意识控制着和掩盖着的心理活动、思想意志品质的真实性极易表露出来,有的自尊心强,勇敢又顽强,有的不求上进知难而退,有的个人主义占上风,基于求胜的这一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注意全局,要互相配合,个人英雄主义并不能给全队带来荣耀,当比分落后时不要气馁,不要相互指责,领先时不能松动,更不能应为外界的影响(如裁判误判,环境干扰等)影响了水平的发挥。这样,等于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同时也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总之:德育教育关系到千秋万代,是一个民族优良传统能否发扬的关键。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学生科技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只有学先做人,才能做好学问,只有做好人,才能更好的为祖国发展做贡献,才能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所以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因材施教,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和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有的放失的使德育教育工作始终贯穿其中。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