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专业感动中国教师观看心得范文(19篇)

专业感动中国教师观看心得范文(19篇)

时间:2023-10-29 12:43:22 作者:笔砚 专业感动中国教师观看心得范文(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规律和经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动人情感。

感动中国教师观看心得体会

近年来,《感动中国》系列节目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这些真实的故事,展示了中国普通人的坚韧与善良。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受其启发和感动。下面将从“勇敢面对困境”、“无私奉献精神”、“培养多元智能”、“教师的责任和担当”和“教育的力量”五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勇敢面对困境。这些感动中国教师在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钦佩。在看到他们的故事时,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从容应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这种精神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同样重要。我们教师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勇敢面对教育中的困难与挑战,不屈不挠地追求教育事业的目标。

第二,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中国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和付出诠释了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地选择投身于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他们默默付出,用心灵的力量撑起了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投资,而对感动中国教师来说,这种投资是无私的,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感动中国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感到了一种责任和使命感。作为一名教师,我决心以感动中国教师为榜样,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第三,培养多元智能。感动中国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多元智能,使孩子健康全面发展。他们认识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努力引导孩子发展出多方面的能力和智慧。他们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且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深受学生喜爱,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感动中国教师的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创新和进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思考,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第四,教师的责任和担当。感动中国教师将教育事业看作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并以此为己任。他们坚信教育的力量,用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人生。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把孩子们的成长和幸福放在首位。感动中国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令人敬佩,也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担负起更多责任,坚守初心,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我们的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辛勤付出和责任担当。

第五,教育的力量。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教师的故事,我进一步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和力量。教育是传承和创新的结合,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感动中国教师的生动故事,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价值观。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够建设起一个富有爱心、义务感和责任感的社会。

总之,《感动中国》系列节目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感动中国教师用自己的故事和付出,唤醒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和认可。作为一名教师,我将以感动中国教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负责。我坚信,只要每一个教师都能以感动中国教师为榜样,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能够充满阳光、绿色和希望。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

“还是这个季节,还是这个时间。还是对温暖的渴望里,还是您期待的目光。在这个极具变化的时代里,总要有些不变的东西,让我们在向前走的时候会更踏实。”虽然言辞不是那么的华丽,但是却让人听着很舒服。

看完这个栏目,心里有说不完的感动。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如此的平凡,如此的普通,可是他们的事迹却是那么地不平凡、那么地令人震撼。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从事不同的行业,但他们却又有着同样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用一两句话是无法表达的。

有时候常在想,是什么力量致使他们有如此广阔的胸怀?他们的壮举,让有着十几亿的人口的大国动容。

在这次的评选人物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被评为雷锋传人的郭明义。他的故事从钢铁城传到全国,作为新时期的道德模范,郭明义的爱心源自于平凡,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件件的小事,但是当量达到一定的时候,就成了质的改变。可能对我们来说,献一次血,没什么的,可是他坚持了,累计达6万升血,是自身血液的6倍之多。他的血液流动在无数需要人的'血管里。

在被他帮助的人里,有一个叫杨思雯的女孩。杨思雯上小学的时候郭明义就开始赞助她上学,并且资助她和奶奶的生活。在没见到郭明义之前,她奶奶想这个人肯定是西装革履,皮鞋锃亮,至少从外表看起来是一个有钱人。可是当她看到这个默默资助她们的人,竟然是一个身上穿着劳动服、脚穿大头鞋、裤子上还有补丁的平凡工人时,她的眼泪就忍不住留下来。

郭明义以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观看感动中国的心得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依旧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歌声,是对英雄的赞礼!

岁月静好的背后,正是如这些扫雷战士一样,坚守在各个岗位的军人的忠诚守卫。这些可爱的人把眼泪你会为力量,坚持自己的信念,把风华正茂、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我们,奉献给了伟大的祖**亲。祖国有你们才安全,你们才是中国最坚固最安全的墙!再此,我要向所有的战士敬礼!

感动中国教师观看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是一档关注教育和教师的真人秀节目,让我们深入了解了一线教师的辛苦和付出。我近日也有幸观看了这个节目,并深深被其中教师们的故事所感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从这个节目中得到的一些观点和体会。

第二段:教师承担重压。

在感动中国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们的艰辛和付出。在日常工作中,教师们承担着极大的压力。他们要积极面对学生的麻木、家长的不理解,同时还要应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在这样的压力下,他们仍然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全心投入教育事业,这种担当是令人敬佩的。

第三段:教师的温暖和关怀。

除了教学上的付出,感动中国还展示了教师们给予学生的温暖和关怀。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用心呵护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的全面发展。例如,有一位教师不仅在上课时间内辅导学生,还会为他们准备早餐,关心他们的生活,这简单的行为给予学生们巨大的力量和温暖。这些教师的关怀让我感受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第四段:教师的启发和激励。

感动中国教育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教师们给学生的启发和激励。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教师耐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不断探索新知识。这种启迪和激励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正是有了这些教师的努力,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在学习和成长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第五段: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总体而言,感动中国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教师是培育未来的种子,他们的付出和辛勤工作是无价的。通过节目,我们看到了教师们不计报酬地付出,他们用心呵护学生的成长,关怀他们的生活,也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不断成长。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对教师们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尊重,一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结尾:

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对教师的工作和付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辛勤工作和付出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影响了他们的未来。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教师们的辛勤和付出,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支持,共同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

教师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感悟

毛卓云很喜欢一句心灵鸡汤,叫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并不是这句心灵鸡汤激励了他,而是他觉得,这句话就是对他工作的最佳总结。

军人出身的毛卓云,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军人的行事风格。已经56岁的他,站着坐着依然腰杆笔挺,连摘个老花眼镜,都是特别迅捷,说起来话来也是简单实在,以至于毛卓云经常为回答别人问他工作秘诀是什么而苦恼。思来想去,毛卓云觉得,还是这句话符合他的工作风格。

毛卓云是宁波市看守所管教一科的一名民警。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看守所管教的工作,会有那么多人来问他工作秘诀吗?那是因为,毛卓云这份工作有些特殊——他专门负责艾滋病在押犯人员管教任务。这些在押人员,不仅仅是艾滋病人,其中许多还是“瘾君子”,更不乏一些重大刑事罪犯。

12年来,毛卓云累计管教过511名在押人员,不仅没发生过一起意外,这位不擅长言谈的老民警,更成了许多他看管过的在押犯的知心老大哥。

【1】。

言传与身教。

“这个工作听起来简单,其实难度很大的,不仅要管教能力出众,还要胆大心细。”宁波看守所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艾滋病监室的,而是20__年应新时期的情况新开设的。宁波市看守所所长袁锦记得很清楚,一开始的时候,所里为了负责民警的安全,还特意四处找有经验的部门咨询,购入了一批防护服、安全设施,还特意改造了几间隔离性强的专门看管监室。

但这套设备,毛卓云就用了一次。

“你说穿得和宇航员一样,他们连我的脸都看不见,心理的距离太遥远了。”第一天接受这份新任务,毛卓云直言当时自己是有点“心里发怵”。毕竟,这并非是说有歧视,风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很多刚进来的在押人员心理处于崩溃状态,他们拒绝任何沟通、自暴自弃,有些人还有毒瘾,经常有自残举动,甚至不乏有怀着报复社会心态的,别说上来咬一口,就是给在押人员戴个手铐去检查身体,不小心擦破皮了也很危险。

第一天上任,一位在押人员陈某不但闹着要好吃好喝,半夜还在吵闹,其他几名在押人员也跟着起哄,给了毛卓云一个“下马威”。

虽然毛卓云说自己“发怵”,但其实,他已经准备了很久。一开始,所里还在考察适合担任这一职务的人选,毛卓云得知自己在候选人之中,考虑了很久,又花了一番工夫去深入了解艾滋病有关的病情、护理情况,数次到宁波市疾控中心向专家请教。很快,心里有谱了,主动担任了这一任务。

第一天穿了防护服,第二天毛卓云就只戴了个口罩和手套,但还是觉得“太过隔阂”,干脆就和平时一样,穿着制服就找陈某和其他在押人员谈话去了。

距离在一次次谈话中拉近,彼此也有了肢体接触,尽管只是一个拥抱,或者拍拍肩膀、握握手,但对陈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尊重和安慰。

几次谈话后,陈某很感动:“毛警官,自从我得艾滋病以来,亲朋好友都拿我当瘟神,而你却敢这样和我面对面交谈。”

毛卓云和在押人员的距离缩短,可不仅仅是心理上的。不久后,他把这些特殊在押人员专门看管的监室移到普通监室,如今更是把自己的办公室也从监室外搬到了监室里头。

言传身教,有时候言传不如身教。总说自己“和他们说的东西也都很简单直接很‘土’”的毛卓云,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这些特殊的在押人员感受到了亲近。

很快,陈某就不再闹事了,不但不闹事,还配合毛卓云做起了在押人员的思想工作。

【2】。

从“心”入手。

对于毛卓云的经历来说,陈某这样的“闹事”,真的只能算是寻常了。

为了打开在押人员的心结,毛卓云甚至做过让同事都吓出冷汗的举动。

20__年9月,29岁的王某进来时,已感染艾滋病2年。王某人高马大,脾气暴躁,因为吸毒后产生幻觉,不仅打伤了女友,更上街捅伤了民警。在押期间,王某的情绪十分不稳定,加上家人对他置之不理,女友与他反目,他一激动起来看到人就挥拳,大喊大叫,甚至拿头撞墙,毛卓云就差点挨过他一拳。

毛卓云采取了循序渐进的方式。王某情绪激动时,毛卓云就和他隔着门,反复耐心沟通。等到他情绪好一些,毛卓云就给他倒一杯水,手拉着手跟他谈心。随后的时间里,王某情绪控制有所好转,但始终还是会大哭大闹。毛卓云判断了王某的状态,在一次王某大哭的时候给了对方一个拥抱,拍着他的后背,轻声和他说话,让对方情绪平静下来。

一个拥抱,看似很普通的动作,在那种情况下,真的需要非凡的勇气和准确的判断力。

“当然我也不是没有准备,一头热冲上去。不过当时的确是比较危险的,他情绪很激动,要是被咬一口,就可能感染上艾滋病。”毛卓云说,“虽然有风险,但工作总要有人来干。”

王某的心渐渐被融化,此后他再也不闹腾了。有时候觉得心里不痛快,王某也就坐着,喊着“毛领导、毛领导”,要毛卓云来和他说说话。

案件判决后,在被送往监狱前,王某给毛卓云深深地鞠了个躬,流下了眼泪。

通过多年的积累,毛卓云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并记下了10多万字的心得体会。他与在押人员谈心时不戴口罩和手套,也没有防护服。他说:“在押人员非常敏感,只有零距离接触,才能与他们贴心。”

20__年,牟某因为组织卖淫被抓。知道自己有可能被判死刑,牟某十分紧张,在谈话时突然晕厥,倒在了毛卓云身上。毛卓云没有推开他,而是紧紧地扶着他。当知道牟某有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哥哥后,主动和他哥哥联系,让他哥哥经常写信劝导,同时又向上级请示,增加牟某妻子送衣送物的次数,用亲情去感化牟某。

10年来,毛卓云就这样从“心”入手,每天与艾滋病在押人员零距离交流,给他们关心和帮助,感化了500余名艾滋病在押人员。毛卓云说:“这些曾经或目前仍在羁押的人员,都郑重地向我表示过,要告别过去、好好做人。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

【3】。

唤起生的希望。

29岁的“瘾君子”胡某因抢劫一家珠宝店被送往市看守所。同时,他被查出染上艾滋病,胡某的精神接近崩溃。没有家人的关心,面对自己的病体,他开始自暴自弃,在看守所里屡次试图自杀,幸亏每次都被及时发现。

看着眼前这位彻底绝望的青年,毛卓云决心改变胡某,一次次和他耐心交谈。渐渐地,胡某安静下来。

“我该怎么救赎?”有一天,胡某突然问毛卓云。毛卓云趁热打铁,告诉他,做好事,一天做一件好事就是救赎。于是,胡某开始积极地打扫监室,从擦床板做起。终于有一天,胡某一字一句地对他说:“我要好好活下去。”

因为毛卓云,重新唤起生的希望的,并不止胡某一人。

许多在押人员,在离开后都会持续向毛卓云写信。

“首先感谢您在看守所里给予我的关心和照顾,由于您及时把我送到监狱医院,使我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因非法持有罪、容留他人吸毒罪、妨害作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朱某,也曾一度自暴自弃,也是在毛卓云的耐心之下,才逐渐走出自杀的阴霾,在离开看守所投送监狱后,他写信给毛卓云:“现在我心态也很好!‘心态决定着病情的发展,乐观的心情,就是最好的药。’这句话是您经常说的。”

赵某在离开后写信给毛卓云,语气就和老朋友一样:“没事的时候想想我在看守所的日子,真的挺想你……这里我们所有宁波市看(指宁波市看守所)过来的人一提到你,都竖大拇指都说你的好,真的我转来转去碰到的管教也不少,但他们都没有你对我们那么亲切那么平易近人。我想着等我年底释放出去后,我一定去找您喝酒!”

牟某在信中还替狱友带话:“再次感谢曾经在您的管辖下的教育、关心和帮助,郑重地再说一声‘谢谢你,好人有好报。’我碰到罗的时候,他也经常念叨您毛领导的好!他常说:‘唉!毛领导是真的对我好!要不是他,搞不好这条小命就没了!’呵呵,这个家伙虽然脑子缺根筋,但谁对他好倒是分得清楚的。”

王某则说:“我们就像您的孩子一样,所以我对您很是挂念。不知您身体如何,工作顺心否,来到这里我们是特别怀念在看守所的日子。时常想起您亲切的面孔,特写此信以表对您的思念之情。”

“毛领导组织两个监舍识字,让那些有一点文化的教不识字的,从三月份到现在我几个老乡差不多识几百个字了,每个星期一和星期五,毛领导都要查看作业、听写等……在改造生活中,每天九点到九点半,这个时刻,监舍里的同犯都在等待毛警官的出现,有的吱吱呜呜嘴里说着,毛领导怎么还不来,是不是今天没时间来看我们。我们多么期待他的到来,门一开,坐一排,都想听他给我们唠叨几句。”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在押人员在信中这样写道:“在这样的环境,毛领导给了我们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像亲人一样抚慰我们这颗破碎的心,在毛领导的耐心教育下,我懂得珍惜两个字,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郭某在离开后甚至还写信来“劝”起了毛卓云:“对您现在的工作我也是略知一二,但无论怎样,年纪大了,还是要注意身体,该马虎的马虎下也应该的,还有两三年工夫,不要太执着了,即使您对这份工作有着别样的感情,这些我都懂的。有时看到从宁波送来的犯人那里,我都可以得到您的消息,回想起那段日子,有您的温暖陪伴,现在都有种不一样的感受。”

“只要有时间,我就打电话问一下他们身体好不好,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毛卓云说,“只要他们说身体好,那我就放心了。”

曾有在押人员表示要来感谢他,毛卓云婉拒道:“在监室里遵纪守法,在外面好好生活,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毛卓云曾归纳出自己这些年艾滋病管教工作“五心法”(近心法、正心法、劳心法、破心法、宁心法),但怎么在工作里运用?毛卓云还是那句话: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感动中国教师观看心得体会

第一段: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有幸观看了一部名为《感动中国教师》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故事展示了一群普通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观看后,我深感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是如此伟大,更加坚定了我奉献教育事业的决心。以下是我对这部纪录片的观后感。

第二段:这部纪录片揭示了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许多教师在学生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这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然而,这些老师并没有退缩,他们积极寻找适合学生的优秀学习方法,并为了改变学生的行为而努力付出。他们以自己的真心、耐心和辛勤工作来感化学生,塑造他们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品德。这让我看到了教师的坚韧和毅力,更让我明白了教师的真正力量。

第三段:这部纪录片还介绍了一些教师在贫困地区的事迹。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学生提供教育。他们主动帮助贫困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习用具和衣物,甚至为他们筹钱上学,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们没有丝毫抱怨,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尽力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在观看这些故事时,我被这些教师的善良和无私所感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对于贫困地区学生的重要意义。

第四段:纪录片中还介绍了一些教师为改善自身教学水平而进行的学习和培训的事例。这些教师明白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他们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机会,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术环境。这让我深刻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能停滞不前,应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第五段: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教师》,我对教师的敬意更加深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发展成全面发展的人。然而,这份工作绝非容易,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教师需要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愿意无私地为学生提供帮助,给予他们关怀和指导。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这些优秀教师的榜样行为,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我周围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改变和希望。

总结:观看《感动中国教师》纪录片,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伟大和艰辛。教师是阳光,是希望,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辛勤为学生提供着坚实的庇护。作为一名中国教师,我将以榜样教师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地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而奋斗。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感悟

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妈妈看《感动中国》,一个个事迹让我热泪盈眶,同时又是让我受益匪浅的节目,其中让我最感动。

陈斌强,浙江磐安县冷水镇的一名语文教师,他9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扶养三个女儿,2007年,母亲得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母亲刚开始犯病时,神智并没有那么糊涂,曾有人问她:“把你送到敬老院好吗?”她说:“我要和儿子在一起。”当时陈斌强就流下了眼泪,他下定决心,要带着母亲去上班。他五年如一日,每天从家到学校要骑30公里的路,细心地照料母亲,帮助母亲梳头,擦身子,穿衣服……陈斌强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小时候,这根布带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我被陈老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今后,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惹父母生气,做一个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好孩子。

“百善孝为先”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习陈老师的这种精神,从自我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关心家人,关爱社会,让社会充满爱的味道。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感悟

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带着伙伴们用钢钎和斧头凿开岩石挖出一道长长的水渠,让村里的老百姓终于喝上了甘甜的清水。看到这一画面,我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是《感动中国2017》里面黄大发带领村民挖水渠中的场面。

2017年度的《感动中国》给我们讲述了十多个感人的故事,有舍己救人的消防员,有一心报效祖国的科学家,还有做了一辈子好事不留名的医生…其中,令我刻骨铭心的莫过于的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村子里一直很穷,唯一的原因是缺水。虽然有一口老井,但水已经浑浊不清,黄大发发誓要让大家喝上干净的水。于是,黄大发就带着村民们去挖水渠。虽然后来挖了快一年的水渠废了,但他也没有放弃,继续带领大家另辟蹊径,挖到悬崖了,他第一个跳下去挖。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水到渠成。

我向黄大年致敬!向所有为社会默默坚持付出的人致敬!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

前往山区支教,是周秀芳心中一直以来的愿望。这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十岁时,周秀芳因家贫面临辍学,她的老师主动承担了周秀芳的学费。之后,周秀芳半工半读完成了初中学业。初中毕业后,周秀芳参加了工作,凭着勤奋刻苦的劲头,又完成了高中和师范专业的学业。“当时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你这么喜欢看书,又对孩子有爱心,你以后当老师的话,肯定是一位好老师!”在周秀芳的学习生涯中,几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是她前进的动力和立志成为老师教书育人的初衷。

已经退休12年的周秀芳偶然得知湖南溆浦山区有不少贫困学生,童年时的亲身经历让她做出决定,前往溆浦山区支教并发动身边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从周秀芳开始支教到现在,她已经发动爱心人士筹建了22所希望小学,将价值2000多万的物资运往溆浦山区。周秀芳介绍,大部分的捐助,来自她曾经的学生。

周秀芳和在场的“未来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育人心得。她说:“在教育中,我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发挥他的长处。我曾经有一位学生是从别的学校被退学后转来的,我时常鼓励他,还让他担任班干部增加信心。如今他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人了。”

“现在的支教工作,很缺乏教师。”周秀芳说:“现在,不少支教教师一周要上二十多节课,很辛苦。今后,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偏远山区的教育情况,吸引更多的专业学生加入到支教队伍中去。”周秀芳还表示,现在的学习教育学的同学们,知识储备与技能更为丰富,能够为需要支教地区的孩子带去更多的教育形式和理念。

今年暑假,有三位周秀芳曾经的帮扶对象从贵州来到了宁波交流。最让周秀芳感到欣慰的是,这三位学生目前都就读于贵州师范学院,将成为教师反哺故乡。

“周老师,如果我们也想为支教事业尽一份力,该怎么做呢?”现场,一位教育学专业的大一学生问道。周秀芳笑着:“你尽管来找我!”说着便拿出了手机要和场下的同学加微信。

“知足、感恩、乐于奉献,这些品质是支教带给我的最大收获。希望同学们能在支教过程中,有所获益。”分享的最后,周秀芳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以孝为先,历史的滚滚长河中,孝顺的事例数不胜数,俗语说“百善孝为先”讲的是做子女的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孝顺长辈。

有一次偶尔在看一本杂志的时候,在其中一页不起眼的位置看到一篇古代孝顺的故事“黄香温席”读后甚是感动,一个9岁的小孩,甚至知道如何孝顺父母,知道为父母辛苦,知道为父母分忧,这多么让人感动啊!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自己的父母,我为他们做的实在是太少了,还记得父母曾经对我说: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你就是我们今生爱情的结晶,我们要让你生活的快乐,幸福!我笑着说,爸妈,你们什么时候会讲这么肉麻的话了!我一直以为你们对我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是应当的,原来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忽略了你们的感受,直到读到这篇文章之后,我才知道我的想法一直都是错的,原谅我幼稚的想法。

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喜怒悲伤,当我取的优异的成绩时,是你们在身边鼓励我,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更在我身边支持我,使我渡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坎坷,勇敢的向自己的目标追逐,11年的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一直陪伴我的不是别人,正是你们——我最爱的爸妈!

翻开那一本发黄的照相册,上面是父母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现早已布满了皱纹,乌黑的发丝中也夹杂着根根银丝,那双双手上也有了层层的厚茧,那正是父母为我们操心的象征。

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11年来父母对我的爱,我一直没有发现,父母的爱原来时时刻刻都在我的身边,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夹菜的动作;一段关心的话语……都体现了父母对我的爱,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我学会了感恩!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

拂去岁月的尘雾,打开历史的启示录,便会看到:只有与祖国荣辱与共,以坚定的爱国信仰紧紧把握住今天,不辱祖国使命的人,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永生的机遇、化为永存的浪花。

是的,祖国的强盛才是我们自豪的源泉,我们的自豪又是祖国强盛的士气。这士气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她的名字叫爱国。

爱国在哪里?爱国凝在慷慨激昂完璧归赵的蔺相如的眉宇间;爱国写在“诗圣”杜甫铺开的白纸上;爱国从勇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鲁迅的笔尖流出。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爱国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执着。正是无数先烈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用满腔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唱响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才使得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的舞台展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曾几何时,我对爱国懵懵懂懂,当我经历了“08年的感动”之后。再一次打开历史史册,才发现到处都是两个大字——爱国。于是我恍然大悟,爱国才是永恒的主题。

同学们,让我们把青春镌刻成精致的玉雕,让我们把年轻书写成激情的诗行,让我们把爱国情制成坚固的船桨,让我们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让我们的人生之船远航!

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有一种感动,让我们心潮澎湃;有一种感动,让我们为之鼓掌喝彩。这一种感动叫做——人间真情。读了《感动中国》,再度重逢了这种感动,了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着不平凡的人物,他们,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阳光,折射出靓丽的七彩光芒,璀璨的让所有人肃然起敬。他们,激发人们向上的精神,暖人心脾。没错,他们暖到我心里,暖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谁也不会料到,年轻的军官孟祥斌一家在给女儿买红皮鞋的路上,不幸降临了。幸福的团聚瞬间变成了残酷的永别。走在婺江边上,孟祥斌因下水救一位轻生女子而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谁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谁都知道,生命是无比珍贵的。而孟祥斌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军人,他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为什么他还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杨建华说:“孟祥斌是一个道德的楷模,他的壮举,潜移默化地深深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是的,道德是一种财富,是一种资源,它推动着社会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发展,孟祥斌的壮举应该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常常无时无刻地追问自己人生的意义,也许意义不在于追问,而在于行动。孟祥斌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孟祥斌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一个生命。这,难道你的内心不掀起波澜?原来,社会上还是有值得人敬佩的事情。

还有一些获奖人物,和他们引人深思的事迹。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带来的事迹也许也称不上伟大,但他们的执着与坚持把我彻底折服,在他们身上,能看见小草般坚韧不拔的品格。

让我们牢记这些精神,牢记这些事迹,牢记这些感动吧!让我们在被感动的同时,也去感动别人,让中国充满感动!让我们以那些人物为榜样,学会感动,付出行动,让我们的祖国更强,更大,更繁荣!

这件事感动了中国,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也感动了我。我真想对朱老师说一句,你真棒!尽管我还小,但是我特别想学习朱老师身上的良好品质,不管长大后我会做什么工作,我都会付出自己的真心!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

她是一只听不到声音的“丑小鸭”,却依靠顽强的毅力变成一只令人称羡的“白天鹅”。她不能像常人一样交流,却相继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学业,还考上大学、研究生,并成为清华博士。我县唇语女孩江梦南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今年29岁的江梦南,出生莽山瑶族乡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学校的老师。在她半岁时,就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着口型读唇语和别人进行交流。

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顺利完成了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

一个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选择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江梦南说,一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同时,江梦南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终,她选择了吉林大学的药学专业。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谁都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未来的路还很长。心有目标脚踏实地,不必患得患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_年7月4日,郴州市宜章县政府会议室,“江梦南励志事迹报告会”在这里举行。而这一年的9月份,江梦南又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

涅槃重生后的江梦南,如一只心怀大爱的凤凰,将爱的种子播撒到故乡。大学期间,江梦南回到家乡时,总会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她以自己为例,鼓励这些孩子们积极进步,带动他们融入社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别人能做到的,我们同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得更好。”孩子们举起小拳头大声宣誓,他们的身后,江梦南笑靥如花。

看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仪式,不由引起万端感慨,我由衷的敬佩这些感动中国的人们,他们让我感受到平凡中的爱和奉献亦是同样伟大。而这其中,我更愿进一步看清我的前辈朱彦夫那平凡可爱的面庞。

“冰雕”战士、“时代楷模”“感动中国人物”,他身上的光芒,朴实而耀眼,让人沐浴其中。

回顾朱彦夫伟大又艰辛的人生,我一路震撼,一路感动。

“对党忠诚,燃烧生命,爱国为民,甘于奉献”,是朱彦夫人生的真实写照。朱彦夫从头开始学习吃饭、穿衣、洗脸、戴假肢,数不清摔坏了多少碗,打翻了多少次盆,磨坏了多少副假肢,朱彦夫终于能够自己吃饭穿衣,自己穿戴假肢。朱彦夫钢铁般的精神激励着乡亲们坚持不懈地与贫困战斗。张家泉村从一个贫困村变成了乡里的先进村。

纵览朱彦夫不屈又坚韧的经历,我带着感动,再次出发。

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一个平凡人发出的无限光芒,他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指引着我们向光前行。他不追求令人艳羡的权利财富,不向往万众瞩目的地位荣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他始终默默奉献,完成着自己朴素又崇高的使命。

身边的伟人,使我在震撼之后倍感自豪,在自豪之后,更会以踔厉奋发的姿态,笃行不怠的意志,深耕三尺讲台,托举更多孩子的未来!

作为一名园丁,我深知“老师”这个称谓背后所承载的寄托与期盼。我愿跟随朱彦夫的脚步,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最大的热忱,担起作为一名“老师”所应肩负的责任。戒子纳须弥。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也可以折射出人性中最伟大的力量。就像朱彦夫,坚持无私奉献,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的美丽。

师道如此,人生亦然。在生命的途中,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虔诚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做好分内的工作,握住“爱”的手,一路平淡,一路充实,于奉献中寻找“感动”的真谛,实现“感动”的价值。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有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

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杨振宁为中国做出的贡献。

真的不是!

在1971年,杨振宁在报纸上看到,美国“禁止国家”的名单当中划去了中国。于是,他立马申请回国,成为了第一位访华的学者。回国后,国家领导人接近了他,还和他谈了很久很久。从那之后,几乎每年他都要回国,并且成为了中国沟通的桥梁。

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特殊时期,很多家庭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杨振宁呢?他拒绝了马里兰大学提供的高薪职位,把美国唯一的房产卖掉,捐给了中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同时把清华大学给他的工资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后来清华大学给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权,而没有要所有权。

除此之外,他从80年代起,就开始在中国旅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筹集资金给各大高校建造顶级的实验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华高等研究院现在已经是世界顶级的研究机构。

同时,他还为国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顶级的科研人才,比如:现在清华著名的姚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是由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建立,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顶级计算机人才。

无论是招募人才,还是募集资金建立一流实验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发起设立给科学家颁奖的各类组织,他50多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同时也没有放弃学术研究。他还帮助清华建立起了凝聚态物理系,在研究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始终如一地坚守在科研的第一线,并发表了多项成果。

而另一件让他进入公众视野的事情就是反对对撞机,实际上,他在刚回国时,就被邀请去探讨中国是否应该建立对撞机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当时参与会议的科学家中,只有杨振宁一直在反对建造对撞机。

他认为,当时中国很贫穷,能花钱建造的对撞机都是西方国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术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么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这些钱去发展计算机、芯片半导体、生物、机械工程方面的领域。

杨振宁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贡献,很难用一篇文章全部书写完。20_年度的“求是终身成就奖”颁给了他。年9月22日,在清华大学,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的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年华诞,国家也特意为这位伟大科学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1975年,抱着对祖国的怀恋,杨振宁第五次踏上回国的旅程。当来到北京后,除了与家人好友以及部分领导人见面外,杨振宁提出了自己的意愿:“我想再见_一面!”

可当时_的身体每况愈下,冠心病、白内障、肺心病等等病症折磨着这位老人,他很少再过问国家政务以及接待宾客。对于_身体恶化的情况和速度,杨振宁是难以知晓的,他只能从邓公等领导人的态度中看出,主席的身体状况并不好。带着这份遗憾和担心,杨振宁结束了他此次的访华行程。

1976年,杨振宁再次回国访问,他依然希望能够再见_一面。可他不知道的是,早在年初,_便曾发生过两次严重的心梗,多次在死亡线上徘徊,甚至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需要通过鼻孔插管注入流食维持生命体征。

即便如此,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这位老人依然不顾病体,亲自批复文件,并每天关注着前线救援情况。直到去世的前一天,_依旧坚持着看文件,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9月9日零时10分,_停止呼吸,长眠于中南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当消息通过广播电视传向全世界后,远在美国的杨振宁也得知了这个噩耗。刚刚听闻这个消息的杨振宁,十分的震惊和难以置信,他虽然知道_的身体不好,但没想到会糟糕到这种程度。眼中含泪,紧盯电视画面,杨振宁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_是一代伟人,一代伟人呀!”他再也没机会与这位伟人面对面交流了。

突闻这个噩耗,不只杨振宁,在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全都被一股悲伤情绪所笼罩。为了悼念这位开辟新中国的伟人,美国的华人华侨聚集在一起,于纽约为_办了一场特殊的追悼会。

接下来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杨振宁也出席了这场追悼会,并亲自执笔写下了名为《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的追悼词。他眼中噙着泪水,一字一句地说道: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是一个农村整体破产,工业被帝国主义掌控的社会,用鲁迅的话讲,就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社会。

面对种种压榨,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英雄人民进行坚决反抗,这其中带路的人一直都是_,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始终是中国的舵手,是中国的指路明灯。”

悼词结尾阶段,杨振宁提高嗓音,用12个字深度总结了_的一生:“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位巨人!”是的,_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他的这个概括不仅引发了现场共鸣的掌声,更是让全世界为之动容。

东京奥运会田径“男子百米”半决赛上,32岁的“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打破亚洲记录,顺利晋级决赛,成为首个进入百米决赛的亚洲人、中国人!他不仅超额实现了他个人赛前的愿望,更是让全中国为他沸腾。随后的决赛中,苏炳添以9秒98的成绩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

在世界范围内,奥运会所有赛事里面关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径,田径运动也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而在田径赛事里,关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赛跑,荣誉最高的,当属百米冠军。苏炳添能够同清一色的黑人运动员站到决赛的跑道上,他已经创造了历史。他以自己绝对的速度,证明了黄种人体能不输任何种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仅仅是体育界的希望,更是中华民族挺起的脊梁。他值得我们为他欢呼,更赢得所有人对他的尊重。“中国飞人”苏炳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创造了中国人乃至亚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后,有着太多心酸与不易。改起跑脚,一切从零开始,艰难的训练他成功度过,他的起跑能让世界飞人博尔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说男子百米赛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决赛跑道上的十秒之内,是赛道下数十年的苦练。我们为他欢呼,更为他心疼。

诚然今日,强大的祖国已经不需要几枚金牌去界定成功与否,国人对于体育赛事是否得金有了更为平和的态度。在国乒“盺雯组合”混双失利、惜败日本队的时候,国人能够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奥运会赛场,你们就已经是我们心目中的冠军。”这是祖国愈发强大给予国人的信心。

同时,越发宽松的舆论环境对于运动员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运动员们并没有因为国人的宽松,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为国家挣得更多的荣誉,是他们矢志不渝的信念。苏炳添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信念,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诠释中国速度。

苏炳添是体育之星,也是我们国人应该追的星。我们要学习他追求极致的精神,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坚持与不放弃。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业做到极致,那么我们的国家何愁不复兴。

为研究青藏高原藏族人群“高原低氧适应生理特征”这一主攻课题,精通英语、俄语、塔吉克语、汉语的吴天一,还学会了藏语。20多年的科研工作,吴天一走遍了青海、西藏、甘肃、四川4省区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诊治过上万名牧民群众,整理了大量的临床资料。藏族牧民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

1991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氧舱。吴天一成为第一个模拟试验者。气压从海拔5000米的高度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瞬间,吴天一头疼欲裂,鼓膜被打穿……但他摸清了舱体运转的安全系数。

_年,吴天一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青藏铁路开建,高寒缺氧对铁路建设者的身体健康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建设高原铁路的一大世界性难题,对高原医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吴天一多年的研究成果被立即运用于拯治青藏铁路建设者中的高原疾病上,他和同事们共同研制的抗缺氧药物、保健品发挥了作用,他主导开设的高原病科也为西进的建设者们提供了完善的抢救治疗环境,他撰写的《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被送到最前沿的施工者手中。他参与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设工程沿线建立了三级医疗机构,五年建设期间未发生一例因高原病死亡,创造了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亚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苏炳添一句话让所有人热血澎湃,而我现在就是那个无限接近这个成绩的人,也许当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荒谬,但是三年后的东京,苏炳添让这一幕真真切切的实现半决赛,九秒八三,成功战胜了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他指着自己胸口的china字样,告诉世界,我来自中国,我叫苏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进十秒的只有区区155个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类,可已经超过550人啊,苏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两米零八百米,跑道终点需要48步,而博尔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这意味着,苏炳添同样冲刺的情况下,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体力,如果说博尔特是非人类的壮举,那苏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励志故事。

20_年,博尔特统治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苏炳添19岁,在所有人感慨为何跟博尔特同一时代的时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给了朋友,相信博尔特也看了今天这场决赛,那个险些曾经打败自己的中国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着一段新的历史发起冲击,自律职业值得大部分运动员学习。

苏炳添的教练亨廷顿如此的评价,为了训练和比赛,他甚至放弃了陪伴怀孕的妻子,安胎带着30多岁的年龄,也是苏炳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就连博尔特也选择在自己31岁的时候,承认他曾考虑过退役这件事,因为很多人已经怀疑他还能不能跑进十秒,他很不开心,想在在东京大干一场的梦想永远在他的心中燃烧。

他默念着把半决赛当决赛跑,于是,放下了,这次永载史册的中国速度,我的天哪,每个人的生命当中,总有几次刻骨铭心的感动,而今天,苏炳添在亚洲的土地上,在两小时之内跑出两枪,十秒以内的成绩触碰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泪水,加油,苏炳添,希望你还能突破自己!

“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您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3月3日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播出,“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原研究员吴天一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典礼上,视频短片里一个个感人的画面,一句句真情的话语,还原了这位耄耋老人的感人事迹。

作为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吴天一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青海。当时,国内的高原医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吴天一克服自身头痛、胸闷、失眠等高原反应,频繁出入高寒地带,爬冰卧雪,为牧民治病、收集生理病理数据。受强烈紫外线的影响,吴天一40多岁时双眼就罹患白内障。在高低压实验氧舱进行首次人体模拟实验时,他的鼓膜被击穿,听力严重受损。在调研途中,他遭遇过六次车祸,留下十四处骨折,最严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点儿戳入心脏……凭借着一股韧劲,吴天一的高原医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被称为“生命的保护神”。投身高原医学研究60余年,吴天一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

回国后,他交给接待人员一份希望会见的人员名单,列在第一位的,就是他的老同学——邓稼先。因为他心中一直盘旋着一个疑问。1964年中国原子弹研制成功,举国欢腾,但美国学界一直传言这其中有美国物理学家的帮忙,杨振宁希望好友邓稼先能亲口打破这个传言。

杨振宁:希望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是中国人自己做出来的。

慎重起见,邓稼先在请示了周总理后,次日托人转交给他一封信,十分确定地告诉他,原子弹的成功完全是中国人自主研发。

杨振宁的弟弟杨振汉:我大哥拆完信以后他就哭了,然后他就跑到了洗手间,整理了以后出来。

杨振宁:这是灵魂深处的一个震荡。当我知道邓稼先的回答以后,我感情上的冲动不是当时能够自己控制住的。

杨振宁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早在1945年出国前,父亲杨武之就曾叮嘱他,“每饭勿忘亲爱永,有生应感国恩宏”。在美国,读完博士并正在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杨振宁为了继续当时的研究工作,没有像邓稼先等人那样1950年就乘船回国,但等他想回的时候,已经回不了了。

杨振宁:我们当时已经想要回来了,但美国的总统杜鲁门下了一个命令,说是中国学生在美国得到理科功科博士学位的人,不可以让他们回国,所以,很多这种人被挡住了。

这一等就是。然而,在没能回国的岁月里,杨振宁在为华人赢得了巨大的荣誉。1956年,他和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定律,颠覆性地震惊了世界,并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我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觉得不如外国人这个心理。

杨振宁的成就远不止此,1954年他和米尔斯教授共同创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为粒子物理学提供了基本框架。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翟荟:杨先生的科学贡献,是人类科学文明的一个宝库中非常璀璨的一个明珠,可能再过10,再过几千年,我们人类提到我们最重要的对于自然界的认识,还是不可避免要说到杨米尔斯理论。

学术界公认,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4个领域拥有13项诺贝尔级别的成就,他用无可辩驳的学术实力,使他背后的“中国”二字越发熠熠生辉。

杨振宁:基本上每一次探亲访问,回国以后都有中情局的人或fbi的人来了解情况。

尽管不断受到盘查和压力,杨振宁仍然坚持每年回国一两次。他跟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领导人都多次研讨中国教育和科技上存在的问题,主张重视基础理论的发展。他十分关心新中国的科研力量,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成立了“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资助了数百名中国学者去美国学习深造,这些人日后都成为了新中国建设的骨干力量。

杨振宁接到了一份协助清华大学创建高等研究中心的邀请。

杨振宁:我从小在清华长大。这个要求我必然答应。

20_年,杨振宁回国定居清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不仅不领年薪,还将美国的一栋房产捐给清华。20_年,82岁高龄的他,甚至主动为200多个大一新生教了一整个学期的《大学物理》课。他为清华高研院累计筹措资金1亿多元,为吸引中国顶尖科学人才倾尽心血。同时,他始终关心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及科技决策,以一片赤子之心进行谏言和批评,继续用他的科学精神和学术人格,在中国科学界起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

老师让我们观看了20x年的《感动中国》。里面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和事迹,如:黄旭华、刘盛兰、陈俊贵、杨建中、沈昌建……,他们都是由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口中说出来的普通又伟大的人民。我觉得这些人虽然并不是明星,但是同样闪闪发光。

其中有两位人物令我感触很深。第一位是格桑德吉,她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当时山区的孩子家庭贫困,山区的学校条件也不怎么好,校园连围墙都没有,有些山区的孩子们家离学校路途遥远必须要住宿,但是学校没有能力为孩子们提供这样的条件,格桑德吉却坚持每天亲自送路途遥远的孩子们回家。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脑海里立刻涌现出了一种想法:我们也应该像她这样,不管生活中条件有多么困难,也要坚持下去,永不言弃。当主持人把她请到颁奖典礼现场时,主持人问她:“你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她说:“我的名字中‘格桑’两个字是指美丽、善良,‘德吉’两个字是指吉祥、幸福。”当她说完这句话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听了这句话,给她的评价是:格桑花开。

还有一位是年迈的老奶奶,她叫胡佩兰,已经九十八岁高龄了,她的职业听起来很普通——医生,但她是一位非常称职的医生,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在她的眼里从来没有病人的身份及贫富,只有病情。无数的病人被她治愈,无数的新生命在她手中诞生,就这样,她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有许多被她诊治的病人和家属都去看望她,关心她。看到这儿,我心中再一次有了莫名的感动:我们以后也要向她学习,在平凡中的生活中做不平凡的事。我知道社会上很多人是不能像她这样坚持下去的。当她被主持人请到现场时,场上的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主持人是这样评价她的:秋兰为佩。但可惜的是不久后她就离开了人间,去了美丽的天堂。

我观看了《感动中国》,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在我眼前闪过,我觉得自己心里不仅是感动,也想像他们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争当生活中的有心人,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

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祖国的希望,不要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尊重我们的父母、长辈及身边的有所人,从小事做起,爱我们的'国家,要做一个爱国的人!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两位外国游客在中国旅游。在参观景点时,裤兜里的一个面值五角的硬币掉到了地上,那位游客还在兴致勃勃的参观景点,没有注意他们的脚已经踩到了这枚硬币上。这时,一名武警战士跑了过来。请外国游客把脚拿开,他便捡起这枚硬币,小心翼翼的'用纸擦拭起来。两位还没有发觉的游客问:“你有什么事吗?”那名武警战士说:“您掉硬币了!”于是便把硬币还给了他“请您好好保管!”外国游客不解的问:“这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币,为什么要好好保管?”那名武警战士严肃的说:“这枚硬币上刻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您踩到了硬币也就等于踩到了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形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那名外国游客立即把这枚硬币放到了钱夹里,并说:“真对不起,我踩到了你们国家的国徽!对不起!”那名武警战士一笑,随即走开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事情,就体现了我们中国人那爱国的高尚品质。我想,那位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是一名小学生,当看到晚会上李连杰叔叔号召我们拿起手机发送短信,为中国台湾灾区建一所小学,我马上拿起全家人的手机发送短信,虽然一条短信才捐助1元钱。但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您奉献一点爱心,中国台湾的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的新学校!在国家号召的“无车日”时,我让妈妈不要开车送我上学,我自己坐公共汽车去上学,为节能减排做一份小小的贡献。所以,我们在建国60周年时,要做一个文明、高尚、热爱祖国的人!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捡起我们身边的那张纸花,为环境加一分。在公共汽车上,为老人、孕妇让一个坐,为品德高尚加一分……让我们行动起来,在祖国的60年华诞时,为祖国做一点贡献,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让我们一点一点的积累,小溪定会变成汪.洋!

我们虽然还小,但我们是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祖国妈妈生日快乐。少年强则中国强!

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2月19日,《感动中国》如约而至,读高中时,观看《感动中国》是觉得那是高考作文不错的素材,反反复复观看。现在再看《感动中国》收获的就不是一个个高考作文“素材”,而是内心的激烈碰撞和神圣洗礼。获选感动人物和群体来自不同的岗位,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动着你我,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人格的力量。他们所表现出来令人感动、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构造着和谐社会。

作为基层工作一员,在感动和眼泪交织的背后,除了内心的震撼,还要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将这份动容转为行动,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学习他们坚如磐石的品质。复旦大学教授钟扬,16年来,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即使在身体多次亮起红灯,被医生告知不在适合上青藏高原的情况下,他仍然踏上青藏高原的征途,坚守着自己的初心、誓言和末了的心愿。开山岛守岛夫妻王继才和王仕花,在他们接受守岛任务前,有10多名民兵都因开山岛条件恶劣而未能坚守,可王继才夫妇却在没水没电、植被都难以成活的条件下,守岛32年,一次次完后才能守岛“升起”仪式,那两百多面收藏的国旗就是他们守岛的见证。青藏高原、开山岛的条件都是那么那么的恶劣,可他们以磐石般的坚韧客服困难、坚守工作,已坚韧的品质去丈量、守卫国家领土。

学习他们甘于奉献的品质。乡村教师张玉滚,师范大学毕业后,老校长3次登门请求他留下来教书,这一待便是18年。他接过老校长的扁担,将课本和学习用品从山外挑进山里。18年,他教的学生有22名考上了大学,自己却从一个21岁的年轻小伙变成了39岁的中年大叔,长期的劳累更让他看起来像一个快退休的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放弃国外优厚的研究条件,毅然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为中国制造国之重器,他毅然前往西北荒漠隐姓埋名20余载。正如他所说:“而我现在所做的这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的正是像他们这样甘于奉献的人,也正是有他们这些甘于奉献的人,我们的国家才能够这么快速发展起来。

学习他们尽职尽责的品质。扶贫干部张渠伟,由于常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医生让他尽快住院做手术,他却心系贫困人口,买了几瓶眼药水就继续回到工作岗位,走访入户,实地查看了解贫困人口生活情况,让13万多贫困人口摆脱贫穷。习总书记曾讲过“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帮扶的贫困群众在镜头下流下的感动的泪水就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扶贫工作的肯定。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极为关键的一年,广大扶贫干部、基层工作人员就要学习他这种坚如磐石、甘于奉献、尽职尽责的品质,在扶贫岗位上尽职恪守,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苦干实干。

观看感动中国心得体会

张玉滚老师的事迹不仅给老师们带来了感动,同时也向老师们传递着前行的力量。老师们纷纷立志,要学习张玉滚老师的潜心教学,无私奉献,以后的教学之路,要以爱为帆,扬帆起航,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张玉滚老师的教育之路,是一条用爱和奉献铺就的幸福之路。风风雨雨十几载,他用一条扁担挑起了孩子们通向未来的希望。因为时时刻刻想着孩子们,他以文弱之躯,冲进暴雨坍塌的危房中救出孩子,因为一心扑在工作上,他动员全家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山里的环境艰苦,风里来雨里去,不到四十岁的张老师已经满脸沧桑,但正是深深的皱纹,向我们展示了一条通向崇高的道路:教育无它,唯爱而已。

张玉滚老师,让同作为教师的我,既敬佩,又自愧不如。18年前,只有21岁的张玉滚,刚刚大学毕业,他本来可以到外面大千世界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但是为了大山里的学生能够有学上,能够学习到知识,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到山区里一座小学,担任每个月只有30元工资的代课老师。这一去,就是扎根深山十八载,他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不求回报,只做大山深处的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山区孩子们求学的道路,展现了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17年的坚守,张玉滚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成全着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教师,脚下是困难,心中是希望,眼中是坚韧,肩上是责任与梦想。应该像张玉滚老师一样,一代人带领一代人,一代人感动一代人,将师德师魂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颁奖词里这样说,“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在那艰难岁月里,张玉滚老师不惧困难,一次次的将知识的种子带进深山,为孩子们延续知识的'梦想,扁担虽单薄但它担负的梦想却很重。生活困苦,“我”来解决。教育条件有限,“我”努力钻研让自己成为全能型教师,带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时光流逝,风霜深刻了前辈的皱纹,那是用爱刻就的教育梦想和教育岁月。

他不仅是学生的老师,炊事员,父母,还是医生……他用十八年如一日的坚守,照亮了山区农村孩子们的求学之路,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灵之路。他那用自己的肩膀磨亮的扁担,陪他走过了很多的年头,也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和光明的未来,他用高尚的品格诠释了新时期师德的内涵,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我们应该用最真挚的感情付出到我们的教育事业中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感动中国观看心得体会

假如我长大成人,回首往事,遥看来路时,你是否觉得自己遗失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是不是父母给你的爱太多,而你回报的只仅仅是那海潮中的一滴。是否在他们离你而去时,你才懂得要回报他们,但却悔恨自己明白得太晚。

其实,“感恩”的前提是要学会与父母友好地沟通,让父母与子女的心灵间架起一座如水晶般纯洁,华丽的亲情桥。爸妈笑了,因为他们听到了儿女发自内心的种种呼唤与告白,走进了儿女内心的世界。他们体会到了儿女们一颗真诚的爱心,天真的童心,十足的信心,坚决的决心,细致的慧心与脆弱的悸心。儿女笑了,因为他们也聆听到了父母内心的爱,那样纯洁,像天使;那样无私,像园丁;那样浓烈,像奶茶;那样博大,像蓝天。也终于体会到了,其实端茶送水也能代替那一丝丝回报父母的爱。因为,他们相信,会有那么一天,那一根根的丝会编制成爱的一张网,将父母和自己紧紧地包围在网中,而那其中包含的爱又太多。

父母的爱就像那钱塘潮的潮水。虽然随着潮涨潮落,潮水会起伏不定,但那退了的潮水,总会有一天会再次涨上来,而且我知道会涨得更高。漫过无数子女的心头,浇灌他们的心,像一颗贝壳在潮水来临时欢呼雀跃,在潮水退下时,打开壳盖,露出那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感恩之心。好象在说:“谢谢你,把我带到了幸福的彼岸!”

我在想:“如果你长大成人,还来得及感恩父母?怎么感恩呢?”

相关范文推荐
  • 10-29 专业国庆节活动方案策划活动范文(16篇)
    策划方案应该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同情况和变化。小编找到了一些经典的策划方案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实践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金秋十月礼惠全城20xx年9月
  • 10-29 实用守正创新的心得体会(案例14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进一步提升自己。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涉及到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领域,通过不同的经
  • 10-29 2023年玛瑙协会申请书表范文(15篇)
    一封成功的申请书可以给予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因此,我们需要用心写好每一篇申请书。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申请者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 10-29 专业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心得范文(21篇)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团结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通过分享一些民族团结的好故事,希望能够传递正能量,让更多人共同参与到民族团结建设中来
  • 10-29 最优走进伟人演讲稿(模板17篇)
    演讲稿要和演讲者的身份和形象相匹配,突出个人特色和魅力,使演讲更具个性和亲和力。下面是一些富有哲理和启发性的演讲片段,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启示。
  • 10-29 最热室外活动心得体会范文(21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和感悟的深入思考,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 10-29 精选散文鉴赏课件范文(21篇)
    这份精选范文总结详细记录了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和工作表现,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精选范文,它们能够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启发和灵感
  • 10-29 最优员工的申请书(通用13篇)
    在申请加入社团或组织时,一份出色的申请信能够让你脱颖而出。读一读以下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申请书的写作要求和技巧。青海省经济贸易委员会:青海百生洗煤有
  • 10-29 最新国家能源培训心得(通用19篇)
    写培训心得是一种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反思和总结。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出精彩的培训心得。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而能源的
  • 10-29 2023年学习收获的心得体会(案例13篇)
    写下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你一些灵感与启发。很荣幸参加了为期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