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探讨论文(优质20篇)

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探讨论文(优质20篇)

时间:2023-12-07 11:03:45 作者:紫薇儿

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参考,帮助我们提高文采和表达能力。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声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唱好歌曲,而歌曲是语言和音乐的结合体。歌词在歌曲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对歌词内涵的理解和清晰地表达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声乐训练中,应该引导学生重视语言基本功,苦练语言基本功。

关键词:语言基本功歌词创作情感表达文化修养。

当今的声乐教学,大多比较重视声音的训练,而轻视语言的训练。有的教师认为,学习声乐主要就是塑造美好的声音,声音是第一位的,只要有了好的声音,再加上高超的声乐技巧,就能成为优秀的歌手,甚至歌唱家。可是这些人忽视了一个问题,即歌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体,没有很好的语言能力是唱不好歌曲的。在这里,歌唱者的语言能力主要指语言基本功。语言基本功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什么要加强歌唱者的语言基本功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

一、歌词在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性。

声乐与器乐不同,器乐是纯音乐,是靠音色、旋律、节奏等音乐的要素表情达意的。而声乐是有歌词的,是语言和音乐的完美结合。忽视了歌唱中语言的作用,就等于说人声只是一种乐器而已。在我国的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中,长期以来是以追求技术为核心的,教师希望用技术手段开发出最美好的音色和最宽广的音域进而塑造一个成功的歌者。可是往往最终的结果是演唱者只专注于声音的表现力,而忽视了歌词内容的准确表达。音色千人一面,演唱者唱不出歌曲的灵魂,打动不了欣赏者,甚至语言发音不清楚,更影响了听众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在声乐表演中,歌唱者是通过歌词向听众传达歌曲内容的,所以一个好的歌者首先要自己理解歌词的含义,然后通过演唱技巧的运用,把每一个字、词、句通过轻、重、强、弱、明、暗等音乐上的处理传达出歌曲的神韵,达到感动听众的目的。比如由车行作词、戚建波作曲的歌曲《儿行千里》,歌曲通过对儿子出行前妈妈为儿子煮粥、缝衣服、收拾行李等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慈祥母亲与即将远行的儿子依依不舍的场景。相信有过远行经历的人,或者长期在外生活、工作的游子都会对这样的歌词有深深的感触。歌唱者如果能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就能够打动听众。问题是有了真实感受未必就能够表达得清楚、明白,歌者只有具备了突出的乐感、技巧和语言基本功,才能把歌词的内涵表现出来。

歌词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歌曲是否优秀。在歌曲创作过程中,作曲家为事先创作好的歌词谱曲是最常用的创作手法。任何国家的歌曲发源之源头——民歌,都与该民族的母语音韵特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语中的“四声”“平仄”,极具音乐性。把歌词声调略为夸张地朗诵,即可“吟咏”出曲调来。比如大家很熟悉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北京语言韵味很浓厚的歌曲,作曲家就是在京腔京韵的基础上稍加夸张,形成朗朗上口的特性鲜明的音乐,歌曲一经演唱就很受大家欢迎。演唱者要唱好这首歌曲就应该了解这首歌曲创作的特点,了解北京语言的特点,才能把这首歌的韵味唱出来。所以说,很多歌曲是在歌词的音韵和歌词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产生的,作曲家完成了一度创作,演唱者要进行二度创作,就需要很好的语言能力,把自己读懂的东西用歌声传达出来,让听众也能懂得并且感受到。

二、歌词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这牵涉到一个长期以来争论的问题——在歌唱中,技术是第一位的还是情感是第一位的?其实技术和情感的和谐统一才是最佳答案。歌唱中情感的表达离不开语言。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欧美的摇滚乐,摇滚歌手的.歌声大多为喊唱式的唱法,不注重音色的美好,唱法没经过技术修饰,可是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为其疯狂,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各种社会问题使青年迷失方向,对社会充满了反抗的情绪,而摇滚乐手的歌词正好表达了青年人心中的想法,唱出了年轻人的心声。摇滚乐的核心——歌词,在电声乐队这样一个极具煽动性的载体上,极大地释放了青年人心中的能量,所以摇滚乐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音乐类型之一。在80年代的中国,涌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旋律清新美好,歌词积极向上,听到这些歌曲会使人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美好,心灵是那么的快乐。这是因为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对生活充满了乐观的态度。歌唱家们那清晰、准确、饱含深情的语言配合上美妙动听的旋律,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可见,歌曲如果恰当地表达了听众的思想情感,就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而触发听众情感的除了美好的旋律外,就是歌词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歌唱者的任务就是把旋律和歌词的意蕴统一起来,把歌词的内容表达出来,达到感人的效果。

一首歌就像一首诗,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诗经》,就是一首首优美的民歌。劳动人民用质朴的语言把内心的情感唱出来,就因为诗歌内容真实感人才能够传诵千年。所以歌唱者首先应该是个诗人,这句话适用于创作型的歌唱者。诗人需要的是语言的创作能力。歌唱者还应是个朗诵家,朗诵家需要有很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作为一名歌唱者,充分地表达歌词的内涵和意境是最重要的。笔者建议演唱者在拿到歌词后,应该像一个朗诵家一样,把歌词好好地、多次地朗诵,把握好每一个字的语气、每一个词的重音。如果能把歌词读得很感人,就为演唱打下了基础。

三、提高歌唱者语言基本功应注意的问题。

1.学好普通话很重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地域广阔的国家,歌唱者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方言,即地方口音。他们在歌唱时往往不自觉地流露出地方口音,造成发音的不标准,这对于习惯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艺术表达语言的听众来说,会造成听觉上的不舒适感,影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这些问题不仅仅出现在普通的歌唱者身上,甚至一些著名的歌唱家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果这些歌唱家能够在普通话语音上再提高一些,他们的艺术造诣会更高。

还有一些歌唱者存在语言发音上的欠缺,比如发音含混不清、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不分、舌尖音太重等,都非常影响歌唱语言的美感。对于这些欠缺,需要歌唱者花大量的时间练习,予以纠正。

2.有些歌曲对语言基本功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是流行音乐中的饶舌风格,在美声和民族唱法中,也有很多歌曲要求用快速、清晰的语言来表达。这对于仅仅会说话而没有进行过专门训练的歌唱者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歌唱者应该进行专门的语言基础训练,这样在演唱不同风格的歌曲时,语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笔者在教一些学习过播音主持的学生时,能感觉到他们在演唱歌曲时,语感、语速以及语言的清晰度、圆润度就比只学了声乐的学生要好很多。因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有专门的语言基础课,语言基础课能纠正常见的发音缺欠,所以在演唱歌曲时一般不需要再纠正语言发音的问题。

3.提高歌者的文化修养。有很多歌手演唱技巧已经很高了,可还是成不了歌唱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文化修养跟不上。歌者的嗓音的确很重要,可是歌者的灵魂更重要。动听的歌声一定是出自情感充沛、思想丰富的灵魂。像我国老一辈歌唱家应尚能、周小燕等,他们都是有着很高文学修养的艺术家,他们歌声的感染力来自于其对歌词意境的深刻理解和诠释。流行音乐界的知名歌星刘欢,他的成功也不仅仅因为他那高亢嘹亮的嗓音,而是他高出一般流行歌手很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正因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使他有很强的词、曲创作能力,演唱自己的歌无疑能更淋漓尽致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使歌声有更强的感染力。流行音乐界还有更为知名的歌星罗大佑,他的嗓音是很普通的,甚至沙哑,谈不上具有好听的音色,可就是这样普通的嗓音却在流行乐坛叱咤风云,他凭借自己较深厚的文学修养把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观察和反省写成歌词。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使罗大佑成为影响深远的歌者。可见,一个歌者,他的嗓音和技巧都不是最重要的。每一个歌者都应该加强自己在语言能力上的锤炼,尤其是学习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歌手,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用灵魂去歌唱,这样才能使音乐和语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歌者。

4.歌唱者应该尝试创作歌词。要求一个优秀的歌者同时拥有歌词创作的能力是很苛刻的,很多人也会认为没有必要。可是,只有歌者亲自参与到歌词的创作过程中,才能够深刻体会歌词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歌者的感情也能够被激发出来,并能够把歌词创作中的激情状态传递到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这样才能使歌词和旋律更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演唱者的情感和技巧更完美地统一起来。

声乐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成为一个好的歌唱者,单纯的声音技巧训练只能训练出声音华丽而内涵肤浅的艺匠。因此,在声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使歌唱者的美妙音色和歌词、曲调的表现力完美结合,才能唱出感人的歌声。

参考文献:

[1]赵晓生.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钢琴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钢琴教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新形势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钢琴课,并大多沿用了专业院校的培养体系,这就使得高职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没有良好的界定。因此,设定明确的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目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高职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完善。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同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钢琴教育,即使有,程度也不高;其次,高职的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大多数同学只知其然却不能灵活使用,使得学科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一些学生能够顺利地弹奏部分钢琴曲,但他们也只是在技法上一味地进行模仿,对于节奏和速度的把握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作曲中思想的表达也不够完整,对作曲家相关的时代背景也知之甚少,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对钢琴曲的弹奏选择比较盲目。在钢琴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难度较大的曲目,对于乐曲的表现力往往容易忽略。弹奏过程中,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钢琴的指法及句法练习上,忽略了钢琴的艺术表达效果。一些学生在钢琴的练习过程中,不考虑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选择高难度的曲调,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际的严重脱离,对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弊端。

(三)高职钢琴教育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高职钢琴教学大多沿用专业院校的培养体系,没有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的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这就使得高职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对于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中技能展示、知识结合以及文化思想的发挥都是随性而为,缺乏严谨性,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一)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高职钢琴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先从集体课开始打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授课,一些接受能力强、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可以在个别课上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也能够有的放矢地培养尖子生,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个人的悟性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学习钢琴技能及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很好地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钢琴学习的有效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演出,培养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弹奏时的心理素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钢琴的综合能力,指的是学生对钢琴曲的正确理解以及深入探究能力,这些能力对于钢琴教学中情感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需建立起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学会聆听,通过聆听别人演奏的曲目,找出差异及自身问题所在,对整个演奏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为今后在实践中展现出更高的演奏水平打下基础。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查阅更多的钢琴知识,从欣赏室内乐、合唱以及声乐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中体会到钢琴演奏的效果,通过融合多种演奏作品于钢琴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了解钢琴艺术,提升自身的综合表达及思考能力。

(三)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钢琴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质量及教学培养目标的构成上,高职院校需建立起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以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本质。

三、结束语。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综合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将教育视线凝结在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上,以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谈静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潇.试论职业院校钢琴学生学习目标与高职培养目标的关联——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音乐系为例[j].大众文艺,2012,(14):238-239.

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探讨论文

对口高职是指中专毕业生升入高职大专,使其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主要途径之一。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十七条指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1]”我校自起招收护理专业对口高职学生,目前尚未建立对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拟通过文献回顾,查阅、比较分析国家及本地区相关政策文件、科研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借鉴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对口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目标和评价探索,归纳整理相关经验,了解最新的前沿知识,以确定符合我校护理专业发展实际的对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的界定和内涵。

《教育大辞典》对培养目标的解释是指教育目的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说所应达到的培养要求、质量和规格。袁璟婷在《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探索》中指出:“人才培养目标其实质就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或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是培养者对所要培养出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它是教育活动的决定因素,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学校而言,人才培养目标要结合学校的层次、类型以及专业进行具体化才能真正地发挥其应有的规范、指导和检验作用[2]。”近年来,我国在中专毕业生中实行了对口升学的政策,从而使一部分应届中专毕业的护理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对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从20才开始招收对口高职护理学生,由于对口高职护理专业成立时间短,学生差异性大,其培养目标的确定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有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培养模式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强大的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使他们真正的符合社会的需求。

2、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目标综述。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是中专护理毕业生通过参加考试升入高职大专,通过这种途径升入高职的学生学制一般为2-3年,在此期间完成学校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文凭。由于这部分学生已经学习了中职的护理的相关课程,并拿到相关的资格证,甚至有部分学生已经有丰富的工作经历,所以这部分学生在培养目标上与中职培养人才层次是有差别的。中职教育强调职教育侧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而对口高职教育后更强调技能的拓展与延伸,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因此“中高职三二分段应该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实现阶段的顺利过渡和衔接,避免教育层次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错位”[3]。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对口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围绕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

2.1知识目标。

知识主要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岗位或者岗位群所掌握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等。面对对口升人高校的这部分护理学生是中专起点,在中专阶段的学习是以医学课程的专业知识为主,虽然在中专学习阶段学习了部分文化课程,但课时偏少、内容较浅,大部分文化课程都是考查课,造成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收效较差。根据相关实习医院的反馈,我校学生也存在文化知识匮乏的突出问题,甚至有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文书写作都存在问题,因此在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坚持双管齐下,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应付复杂多变的医疗环境。史可可在《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衔接研究》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与少量的技能理论知识;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要求相应的基本知识与过硬的专业知识,对硬性知识有精准的掌握,在知识面上的要求比中等职业教育阶段更为广泛与深刻。”

2.2技能目标。

职业技能,即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能否顺利就业的前提。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精神,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技能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是重中之重。中职教育侧重的是基础技能的`培训,而进入到大专学习的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对应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还要一定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与驾驭策略层面的过程的专项能力,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训。

2.3素质目标。

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指的是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的品质结构,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有一些学者将素质称之为“品性”、“品质”,它主要是指个体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身心品质、个性品质等等。在现代护理学中,人文素质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引导护生学会做人,自主发展,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提高自身的人格和修养,利用人文精神解除病人的痛苦,成为名副其实的白衣天使。对于对口高职的学生经过在校的学习和长达8个月的临床实习,在技能上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化训练,而在职业素质方面有待进一步的优化和培养,因此对于对口高职的学生不仅仅是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时应该培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与人合作与沟通能力等,这些职业素质无疑会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应对医疗环境的适应力。综上所述,对于对口高职护理专业这种中高职衔接模式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知识、技能、素质等方面,在笔者看来对口高职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时代经济的发展,也要考虑到本专业的特色,更要考虑到地域经济发展的人才需要,才能全方面、多角度的制定适合我校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十七条[z].。

[2]袁璟婷.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与评估探索[d].南京:东南大学,2014.。

[4]史可可.中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衔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3.。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

摘要:芭蓄舞是一门技能功底很深的形体艺术。本文论证了芭蕾完整训练体系对国标舞意识表现力培养的作用;并针对我国国标舞教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国标舞;芭蕾;技巧;训练体系;艺术表现力。

国际标准舞,又称“国标舞”,英文为“ballroomdancing”。它最早源自于欧洲贵族的宫廷舞会。1924年,在英国伦敦,由英国发起,欧美舞蹈界人士,在广泛研究传统宫廷舞、交谊舞及拉美国家的各式士风舞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规范和加工,于1925年正式颁布了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四种舞的步伐,总称摩登舞。借鉴芭蕾科学的教学训练方法,对完善我国国标舞运动训练手段,缩小我国国标舞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建立我国国标舞学科教学、训练理论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1芭蕾艺术理论与国标舞表现意识的美学原则分析。

芭蕾训练体系是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程式化肢体动作组合训练来提高演员身体能力及舞蹈表演意识,使舞者在各种情景中能自如地、多彩地表现出丰富的舞蹈思想内容和炽热的情感,从而塑造出崭新的艺术形象。芭蕾身体技能训练可概括为“开”、“绷”、“直”、“立”四大原则,这与国标舞竞赛规则对选手身体技术动作要求规格基本一致。

2现代芭蕾技巧训练方法在国标舞技术训练中的运用。

现代芭蕾技术分动态技术和静态技术两大部分。同样国标舞动作也有各种敏捷协调的.动态动作和各种优雅的静态舞姿,在完成这些舞蹈动作要求时,只有规格准确,节奏合理,才可能充分体现出舞蹈艺术美感。

2.1现代芭蕾的动态技术训练手段在国标舞训练中的运用。

现代芭蕾的动态技术是由跳、转、跳转结合和连接动作构成的。跳的技术有小跳、中跳和大跳。

转的技术包括地面上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这两大类别的平转以及空中的各种跳转。在国标舞运动中的动态技术有前后左右的移动、上、下的升降、左右旋转和各种动态舞姿等诸多形式,尤其是带有转和旋转性的动作比重更大,因此旋转技术就显得极为重要,而且种类繁多,形式变化更为复杂。

芭蕾的静态技术包括各种舞姿,如“阿拉贝斯克”、前(后)“鹤立”、以及各种控制、平衡等动作。

芭蕾的静态技术训练手段主要是借助把杆,根据动作的需要可采用单手扶把或双手扶把进行训练,以使所学动作达到完美的动力定型,从而找到肌肉的正确用力和全身各部位的正确位置感觉。在国标舞中也有很多凝聚式的静态舞姿造型动作,它可能是表现内力的高位控制,可能是表现柔美的重倾斜舞姿,也可能是两者的综合运用,也正是这些相对静止的造型动作,使运动员以个体和两人配合的形式,充分展示他们惊人的功力和令人陶醉的静态式的画面美。要掌握这些难度动作技术,必须通过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

芭蕾静态动作技术学习通常是运用把杆练习来实现的,在同一项练习中经过多次重复磨练,以达到熟练的掌握。而国标舞在静态技术动作教学训练中,传统的训练方法多采用直接描述性传授,而很少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因此动作的规格和固定性较差。

3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研究、借鉴芭蕾乐感训练理论方法,对完善我国国标舞运动技术教学训练手段,缩小我国国标舞运动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对建立我国国标舞教学训练理论支撑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2)我国国标舞教学训练必须改变以往的纯技术教学思想观念。既然国标舞是一项体育艺术项目,那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思考时就必须考虑艺术教学内容所占比例。

(3)动作是舞蹈运动的基本元素,解决我国国标舞选手动作缺乏艺术表现力的问题,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改变以往的动作简单模仿情况,应将动作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理论认识层面。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adtv德国舞蹈教师联合会.拉丁舞运动原理与技描述[m].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

钢琴音乐是一门比较高雅的艺术,在演奏与聆听的优美音乐的过程中,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学生的心智健康发展。在学习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必然需要掌握音乐的不同题材、艺术风格、创作背景,以及钢琴作品所涉及的内容、已经、形象等美学知识,这一过程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在钢琴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1、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钢琴教学对于素质教育有重要作用,要切实在钢琴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首先应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演奏的热爱,真正做到“爱生活,爱音乐”。首先,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将以往“灌注”式的钢琴教学转变为引导启发式教学,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积极应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方式。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形式,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教师可充分应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画龙点睛地讲解钢琴音乐中饱含的情感内涵,给学生带来钢琴曲目形式美和意蕴美的双重丰富体验。同时,钢琴形象和内涵具有多义性,教师不应设立严格的评判标准,应引导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力和表现力,曲目的.旋律、节奏及和声进行等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情感经验浸染音乐审美的色彩,使学生把钢琴演奏音乐作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注重多学科知识的借鉴与融合。

钢琴音乐归根到底是人的音乐,而人又是社会多种关系的总和,作曲家所处历史时代的社会思潮及风格流派特征都在其作品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痕,每一个音符都是作曲者的情感抒发和思维迸溅。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要真正感受作曲家的心境和情绪,领悟作品的内涵与韵味,就必须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如在学习肖斯塔柯维奇的音乐作品时,若没有若没对其大起大落、两次受谴的人生经历的体察,没有对苏联政治、经济状况与社会思潮的了解,就难以体味那种弥漫在音符字里行间,掩盖在非理性外表下的深沉痛苦。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要真正理解作品,钢琴弹奏者就必然要对历史时期的政治、文化、艺术、宗教、经济等各方面情况有所了解,才能对作品中穿越历史、流淌至今的活的灵魂进行深入透彻的体察,这样在学习音乐作品句段的处理、旋律进行的方式、节奏和力度、和声织体的编配效果等内容时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

钢琴艺术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些表演实践机会,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又能够帮助学生在表演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提高自身的演奏技能。除了正规的音乐会演出和每学期的考试这样的演奏实践之外,教师还可定期组织举办一些专门的钢琴演出比赛,或者是一个小组的观摩交流等。同时,还可采取模拟表演的办法,结合演出场地的环境特点、灯光状况、钢琴性能等,模拟近似的环境来进行钢琴练习。此外,还应该加强与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如让学生与声乐、舞蹈学生进行合作,为声乐及舞蹈进行现场的伴奏,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养。

三、结论。

总之,在钢琴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钢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业务素质的螺旋式增长。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

从xx年迈入舞蹈学院至今已经有四个年头,做为一名民间舞演员,我认为除了具体掌握民间舞蹈本身的风格、特征、动态韵律等以外,也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力。这就是多少年来民间舞长期存在着的基本功训练课的问题,我们首先从参照关系来看:

1.芭蕾基础。一直有人主张民间舞可以将芭蕾基训作为自己的基训。甚至讲前苏联的“小白桦”民间舞蹈团也是按芭蕾的方式基训出来的。我想,这条路是不可能走通的。谁都知道芭蕾是“开、绷、直”。可民间舞不是。如果一位民间舞演员经过二至四年的芭蕾基训,他一出场就会马上露出马脚。“小白桦”的事我不了解。如果是事实,那可能是因为苏联民间舞与中国民间舞在基本形态上的区别吧。有句老话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想这句话似乎不能反过来用。如果民间舞系的学生经过芭蕾基训一个个都具有王子、公主的气质和世界通行的芭蕾姿态,天知道会闹出多大的笑话。所以,在“拓宽”的意义上,知道一点,体验一下芭蕾的基训是可以的,但是若以芭蕾基训为专业主课,那就是驴唇不对马嘴,本末倒置。

2.现代舞基训。近年来有些人痴迷于现代舞训练,把现代舞基训对于人身的“放松”或者“解放”夸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甚至讲现代舞与民间舞有很多共通之外,所以长期接受现代舞训练会对民间舞产生“革命作用”。对此,我想从两方面来“驳”一下。

一是现代舞高扬“个性”,越有个性越好,可是民间舞不行。不管是广场民间舞还是舞台民间舞,它都不能离开特定的“群体意识”。即便如张继刚创编的那些“立度”很大的舞蹈也还是在“群体意识”上做文章,看不出丝毫西方式的“个性”。前面我们提到过“真”字。这个中国的“真”也可以注释成某些人在群体文化背景及其氛围之中的“符合性”,符合才是“真”,反之就是假了。

二是“反叛性”。都说现代舞源于对古典芭蕾的反叛,就算这种反叛肯定有道理,可是我们学习民间舞的人又应该“反叛”什么呢?我们已经看到若干位介入现代舞的学生象着魔一样崇拜那些西方观及其艺术手法,并且从此洗心革面,把民间舞看的一钱不值。

从以上对于芭蕾基训、现代舞基训与民间舞之间关系的分析。我们起码可以推出一条反证:就是民间舞系培养出来的人一定要是民间舞者;民间舞系推出的晚会一定要是民间舞晚会。否则,一是会让人产生误会;一是丧失了我们自己存在的理由。正象民间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长期接受芭蕾或现代舞的基本训练,那么不仅是从基本技术方面,而且肯定也会在文化心理方面,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3.古典舞基训。刚才谈了两种国外的基训,这次是我们自己民族的基训体系了。应该说,如果民间舞系目前还拿不出科学的、完整的、全面的“本门基训”那么,离我们最近、最方便也最实际的,就只有古典舞基训了。但是,能不能全盘照搬古典舞那一套呢?当然不行。一是审美理念不同;二是基本势态及其感觉不同;三是古典舞基训存在着相当比重的芭蕾成分,由此,我们对古典舞基训还得动手术,要取其所强,补我所弱,取其所长,补我所短。

其次,补充关系。

每一个舞种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中国民间舞也不例外。

1.延展性。民间舞的动作小巧细腻,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有时略感幅度稍小。尤其是女班的动作语汇基本上局限于“小法儿”,有时会给人某种“小家子气”的印象。有感于此建议从古典舞基训中提取富于“延展性”的成份,来弥补民间舞“女活儿”的部分局限。使这一块可以更大气些,更舒展一点。当然,同时也必须避免把“女活儿”搞得不男不女。

2.规范性。民间舞的动作灵活多变,“势”随“心”走,并无特定“程序”,这是民间舞的`优势与生命力的存在。但是同时也存在某些“点到为止”或者“差不多”就成了的状况。对于广场民间舞来讲,这本无可非议,但对于“学院派民间舞”来讲,就不大好。所以,建议提取古典舞基训中对“规范性”有建设作用的部分,借以规整我们存在的过分随意的地方。

3.表演性。民间舞几千年来只为自娱,不为表演。但民间舞系的任务当然不是培养“自娱性人才”。遗憾的是,在“自娱性”与“表演性”这两者之间,我们至今还存在着一定的认识上的误区与教学实践中的盲点。由此,我建立从古典车基训中提取富于表演性的成份,借以提高和增强民间舞学生将内心情感传达给观众的“艺术表现力”,逐步掌握以情感人的方式方法。

综合上述,民间舞与古典舞是天然的伙伴关系;其它舞种的基训对于民间舞弊大于利,而古典舞基训在现阶段对民间舞具有建设性的补充作用。在我们尚未形成完善的民间舞基训体系之时,我们可以在某些方面借助于古典舞基训,借以达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当然,重要的与紧迫的任务,还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早日形成我们自己的――中国民间舞基本功训练体系。

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都发生了改变,社会各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素质高,能力过硬的人才更能适应市场的竞争,也是企业争抢的对象。作为高校,更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学生,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是高职教学中的重点科目之一,所有的教学围绕着逻辑推理和命题演练展开,培养学生传统数学能力的同时,加注素质教育的新方法,让高职院校的高数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从而提高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一、引言。

现在学校都在改革,倡导素质教学,并有效的结合各个科目联系实际,应用到课堂上,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人文知识、专业技巧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拓展、以及修养、礼仪、道德等各个层面的综合培养。高职院校的数学素质教学指的是对学生思维逻辑、数理规则、逻辑变通以及抽象图形和事物的认知和接触辨析能力,不仅包括数学的公式运算,还有相关数学知识、运算方法、分析要领和数学领域的科研方向以及与相关学科相关联部分的桥梁知识,例如,计算机,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计算机方面学习和知识运用。数学的素质教育可以通过缜密的知识培养学生一种认真、负责、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精神,一个学生良好的数学素质离不开高职院校的数学素质教育,虽然当前我国的数学素质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仍然在困境中改革前进,本文简单探讨一下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关于素质教育的方法问题。

1.对高职院校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逻辑性和严谨性的培养,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自己钻研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乐于探索真理,帮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数学基础。在课堂上,围绕高等数学教学大纲,把理论知识学通吃透,在教师的指引和传授下,掌握高等数学的理论知识,只有掌握这些知识学生才能对拓展学科进行更一步的学习,因此,高等数学是一个基础学科,如果没有好的数学基础,会对今后的难度更高的学习造成阻碍。

2.对高职院校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通过有效的课堂书本知识,而且还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来着重培养,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去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兴趣。在高等数学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对以后工作最有帮助的一项能力。

3.对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建模与熟练使用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数学模型是实际问题的抽象与模拟,建立数学模型需要对问题作归纳和抽象,需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的建立、求解、验证都离不开计算机,所以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数值计算方法对数学素质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经常给定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高职院校中的高等数学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数学知识和专业的衔接和应用,不能局限与书本的公式、概念和定义,那样就成了死记硬背的书呆子,而且完全没有实际应用能力,毫无专业技能可言。因此,要经常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公式、概念,建立灵活的数学思维模式。怎样把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有效的和教学相结合呢?首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一定要注意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发散素材,教师要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题目,给定题目之后,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步骤明显,让学生先是跟随教师的指导方法,逐步掌握这种分析问题的方式,在自己头脑中加深印象,逐渐锻炼形成自己的发散思维模式,再做其他题目时,灵活的举一反三,得心应手的处理问题。另外一个途径能够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倡导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这样更能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对公式、定理的掌握更加深刻而灵活,寻找突破点,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思路去解决同一问题,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拓展学生思维,当学生能够用很多办法解决一个问题时,会尝到攻克难关的喜悦和兴奋,逐渐培养起学生挑战自我、挑战困难的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数学观念,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和意识去思考问题。高等数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培养出很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灵活的运用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数学就是严谨的、认真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战胜难题的一种信心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学会用数学的观念去观察、思考和解释生活中和生产实践中的各种难题,通过对空间、数量关系、模型和变化趋势的进一步深入探讨全方位多角度的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运用抽象的数学思维去解释那些抽象的问题,将数学的方法应用到专业技术问题层面上,高效的解决事件难题,培养学生那种严谨、完善、精益求精和求实的科学价值观和态度,形成那种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们对高等数学的学习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对知识的追求过程,高职数学课堂的素质教学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和不同见解时,就是学生求知欲的体现,教师通过科学的解答为学生们解释难题,并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敢于挑战的习惯,培养今后工作中认真、迎难而上的态度,积极的投身于社会建设中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立.高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探析[j].中国期刊资源网,,(4).

[2]王彩仙,李小纯,郭真望.专科班的高等数学教学中素质培养的思考[j].2003,(12).

[3]赵英丽.谈高职数学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j].期刊:教书育人,2009,(8).

[4]潘劲松.高职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j].期刊:新华通讯社,,(5).

[5]曾乐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

钢琴集体课在高校教学中的探讨论文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其主要是对在人们接收、加工以及记忆外部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心理特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有效推动人类工作以及学习的顺利开展。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也使得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在教育事业中。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科学地应用认知心理学,不但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而且对学生听觉能力以及钢琴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帮助。

一、认知心理学概述。

作为心理学中一项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所谓的认知心理学即为通过对人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记忆改变以及信息加工等内容展开的深入分析,从而了解个体在对待外界事物方面所存在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特点。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当前,国外的许多国家已经将课堂教学活动与认知心理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与钢琴教育教学活动的联系相对较为密切。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师就会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合理地对钢琴的曲目风格、弹奏模式以及知识理论等展开排序,之后再基于教学计划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在通常状况下,对于人们的认知而言,其是具有一定规律的,其往往都要经过四个过程,即为“注意、体验、记忆以及思维”。在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分析教学点,通过一些充满趣味的教学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教学活动中,进而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到钢琴音乐作品美妙的旋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相关的钢琴知识,提升其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

(一)结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针对大学生来说,其在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特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理认知方面。由于大学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末期,此时大学生的身体器官发育相对成熟,于是就会对其钢琴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大学生的手部发育良好之后,就能够帮助其得到充足的力量。然而,此时大学生的手部骨骼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就会导致其手指缺乏足够的灵活度,于是就会造成学生在弹奏钢琴的时候无法充分地跟上节奏。第二,心理认知方面。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已经基本趋于成熟。同时也具有相对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认知能力,而且记忆力也相对较强。不仅如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主观意识较强,而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思维,可以很快地掌握新事物。虽然伴随年龄的增长会造成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慢慢降低,然而在此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却在不断的增强,其所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并且也会慢慢产生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在此情况下开展高等院校钢琴教学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予充分的重视,要科学地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较强的记忆能力以及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更加丰富的钢琴知识.

(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从认知心理学的层面分析可知,在开展高校钢琴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关键的。其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逻辑分析能力,二是逻辑记忆能力。对于这两方面而言,其主要都是通过学习的形式进行的。从根本上而言,其都是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进行培养。在大学阶段,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是在初步成熟阶段,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也在逐渐提升。因此,在此阶段钢琴教师就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其能够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以及良好的记忆。比如,对于《c大调回旋曲》这部音乐作品而言,其属于一首比较纯粹的娱乐性作品;而对于《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属于一首炫技类的音乐作品。在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中,教师也要基于不同曲目以及所体现出的特征,再充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时代背景,对音乐作品展开深入的分析,进而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以及掌握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基于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分析可知,对于信息与事物的认知前提即为人们可以对此内容给予充分的关注。因此,为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信息,那么首先就要激发人们对其的注意力,在人们积累相应的信息资料以后,那么其大脑就会对这些信息给予加工与处理,最终发展成为人们的记忆,这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认知特点。所以,为了能够获得某项技能,那么人们就要通过记忆对相关的信息给予提取与分析。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应用,进而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所以,在高等院校教育教学中,为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钢琴知识,那么教师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其注意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所以,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比较活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针对学生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认可,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的心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更好地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集中注意力地学习相关知识。除此以外,教师也可采用弹奏演唱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学习中。对于比较纯粹的钢琴演奏而言,要求学生要从触觉、听觉以及视觉等方面进行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可以非常集中注意力地进行演奏,然而假如弹奏时间相对较长,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在演奏的时候比较机械化,导致其注意力不够集中,极易发生分散。假如能够将演奏以及演唱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使得学生更加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完成弹奏演唱过程。

(四)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

对于一个优秀的表演者而言,其不但必须要具备高水平的演奏技艺,而且还要有着比较敏锐的听觉能力。然而,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钢琴教育教学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师只是比较重视对学生弹奏技能的培养,然而却忽视了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如此一来,也就会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教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仅仅是基于教师的指示才能够发现其在弹奏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唯有借助于教师的指导才可以改掉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弹奏水平,这样就会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弹奏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要培养其听觉能力,使其可以对自己的弹奏情况进行判断,对其在弹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调整。钢琴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听力展开训练,而且要对其音乐欣赏与分析能力展开训练与培养。在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比较优秀的世界名曲,使其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升其听觉能力。在其欣赏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借助于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对其中蕴含的弹奏技巧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其学习良好的弹奏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应用在个人的学习中,进而能够使得个人的演奏技艺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于音乐作品比较繁多,多种多样。所以,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无法将其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向学生进行介绍。那么,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掌握高水平的音乐技能,那么教师就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技巧,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音乐作品以前,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的解读,对音乐作品的指法以及节奏等展开深入的分析。然后再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充分体验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弹奏技巧。在完成学习活动以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够对学习过程展开深入的反思。要引导并且鼓励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在其他音乐作品当中,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以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对于《月光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中蕴含的是一种淡然并且安静的思想情感。所以,在对此音乐作品进行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尽可能地表现出一种比较平静的状态[5];针对《命运交响曲》这一音乐作品而言,其主要表达的是顽强不屈的精神,所以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就必须要表现出一种充满激情,比较乐观、积极向上的状态。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情感的特点,掌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具有的不同风格,帮助学生能够进行准确的分析,进而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将认知心理学科学地应用在高等院校的钢琴教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钢琴教师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合理地总结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推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放松训练是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部分,由于紧张导致的手臂及身体僵硬会直接影响钢琴作品的完成。文章认为演奏时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训练对更好地演奏钢琴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放松钢琴练习聆听。

学习钢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需要复杂的、正确的技术支持。而放松训练是学习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每一个学生从学琴伊始就被老师告知要放松再放松,但具体怎么做到,却是每个学琴之人备受困扰的问题。那么,何谓放松?前苏联钢琴家尼古拉耶夫对演奏者手的状态曾这样描述:“手不应该像木棒那样僵硬,也不能像烂布那样松软,它应该像弹簧那样有弹性。”

放松,是指身体的自然放松,即从肩关节到手腕都完全放松。触键时,指尖能够撑住整个臂部的重量,腕和肘能灵活地向其他方向移动。演奏者能够感觉到肩、腕、肘以及整个手臂轻松自如,弹出的曲子坚实而有力,在快速弹奏时做到均匀、灵活、清晰。所以,钢琴演奏中的放松,是运动中的放松,是积极的放松,是松而不懈。这是掌握钢琴弹奏技术的重要基础。

一、关于手型的问题。

笔者接触过许多学生,在学琴伊始,就被告知手型很重要,一定要将手指第一指关节勾回来使指尖正对琴键,手心是空的,像手中握着一个鸡蛋的感觉,手掌在弹奏时起支撑作用。很多学生为了保持这样的手型,给整个手掌绷住了力量,手型是做出来了,但整个手掌是僵硬的。用这样的手型弹奏钢琴,是毫无音色可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不应对学生刻意强调手型的问题。告诉他们让手掌自然放松置于琴上,当手掌处于自然状态时,手型也很漂亮,此时弹奏出来的音色就会很好听,乐句也会很连贯。

二、笔者认为演奏时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问题也应值得认真对待。

大多时候,一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弹奏时的放松,却很少注意到手指落键之后的放松问题。学生弹奏时,手掌很放松,抬指时也很自然,但随着手指的落键,却将力量紧紧地绷在了手掌的掌面和小臂上,一旦形成这样的习惯,“放松”实际上就是一句空话。因为只是抬指时放松,落键后却不知道将力量从手掌面和小臂上解放出来,手指还是紧张的。手指落键之后,指尖部位的肌肉及手臂都应处于放松的弹性状态,而非僵硬地死压琴键。指尖恰到好处地把琴键保持在键盘底部,弹出的音色就优美。依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一点在钢琴教学中很重要,需要教师特别注意,尤其是对初学的学生。

放松与紧张,要松中有紧、紧中有松,松紧适度。如何让学生体会放松?笔者认为,一是要进行琴下的练习。让学生坐在琴凳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告诉学生不要用任何力,老师用手托住学生的左手腕或右手腕,慢速向上抬起,越慢越好,如果感到学生的手臂很轻,说明学生没有放松,老师可以让学生托住老师的手腕,慢慢向上抬起,并启发学生越往上抬感觉老师的手臂越重,抬到一定的高度,让学生把手立即离开,这时老师的手腕会迅速落在大腿上,这种迅速落下的状态说明手臂是放松的。通过多次托腕、上抬、离腕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手臂、手腕的放松。二是进行琴上的放松练习。学生在离琴状态下,手臂获得了很好的放松后,进入琴上放松训练。在琴上放松训练时,不用要求学生的手型,如果一开始要求学生的手型,会造成手的紧张。学生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教师将学生的左手或右手自然放在琴上,通过反复练习,做到放松。然后教师用手托住学生的手腕,向上抬起,抬到一定的高度突然离开,学生的手迅速落在琴键上,许多琴键同时下键,琴声饱满圆润。如果手臂紧张,收回缓慢落下,琴声发虚,不饱满;如果手腕加力则琴声发硬。教师可以用三种触键法弹奏,比较不同的音响,培养学生正确的触键法、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琴上的放松。

笔者认为“聆听”对于放松训练是有帮助的。法国钢琴家齐格勒总结成功的钢琴演奏时说:“许多富于才能的人所学习的钢琴奏法秘诀,绝对不是只靠手指的练习,而是借着‘以心聆听’自己弹出的声音,具备符合调节演奏效果的能力。”她的教学理念是靠听觉,“唯有用耳朵去调整,动作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齐格勒的主张非常正确。动作的放松,首先在于心态、神情,强调肢体,但不能忘记了声音、音乐本身。若全然放弃依靠耳朵,“以心聆听”去调整肢体的放松,也很难奏效。

放松训练要始终贯穿于钢琴学习的过程中,不论何时,这项训练都应进行,正确的放松是弹出好作品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赵晓声.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姜文子.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4).

[3]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辅导[m].北京:华乐出版社,.

钢琴教学中演奏基本功训练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我们的教育正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钢琴才能健康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

关键词: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智力。

我们的教育正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赖于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钢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的必修课,更应该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根据本人多年从事钢琴教学的实践,谈点这方面的体会。

一、道德情操教育。

加强对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这个目标既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来实现,同时需要贯穿和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结合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和个性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钢琴教学中,许多曲目的表现内容,本身就体现了艺术教育与道德情操教育的相融性。通过对这些曲目时代人文背景和作曲家生平情况的分析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加深对音乐作品艺术成就方面理解的同时,又在道德情操方面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教学贝多芬的作品时,注意让学生感受到贝多芬在不幸中与命运抗争坚韧不拔的毅力,可以激励大家与困难和挫折斗争的勇气;在教学肖邦的作品时,着重介绍波兰被沙俄侵占,流亡国外的肖邦对祖国的怀念和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在教学中国(二泉映月)时,用那如诉如泣的旋律,激起学生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在教学(夕阳箫鼓)时,以典雅优美的乐曲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

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钢琴教学由于历史原因,教材中采用大量外国钢琴作品。建立和加强民族音乐文化观念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迫切任务。从教学观念与教材运用入手,加大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学一些中国钢琴作品,开专题讲座,举办师生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等,使学生接受本民族音乐的教育。由于大多数中国钢琴作品都是民乐、民歌、戏剧的改编曲,取材于民间旋律,紧密结合中国音乐传统,弹奏这些乐曲,对于弘扬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培养本民族思想情感起到促进作用,增加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亲切感,并能逐步形成中国音乐的审美意识。

二、审美能力培养。

传授弹奏钢琴正确的`方法和基本技能非棠重要,钢琴教师严格训练学生弹琴的基本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学生的音乐技能并不完全代表学生的音乐能力。对任何一门艺术来说,技术只是表现艺术的一种手段。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掌握了一定的钢琴演奏技术之后,必须向表现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钢琴课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艺术素质,尤为重要。

要强化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意识。学生在练琴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忙碌于音符、节奏、键盘位置和两手的配合,结果只为乐谱所累,忽略了乐曲的“乐性”。实施美育,加强素质教育的理念必须渗透到钢琴教学之中来,将钢琴教学和音乐审美有机结合,把技术训练和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融为一体。不论是练习曲,还是钢琴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为解决某些技术难点问题而选的教材,也要注意旋律的流畅、顺通、优美。音乐本身有丰富的情感,要正确引导学生善于感悟音乐美,在学琴中获得乐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要重视进行有感情的范奏。钢琴音乐是演奏者对作品的艺术升华和情感的抒发,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也没有什么审美可谈。范奏可以反映钢琴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对音乐的热情,也反映教师的艺术水准、知识视野,甚至还有个人气质的魅力和感召力。因此,要把每一次范奏弹得有滋有味,尽量把钢琴作品美的内涵表现出来。这样的范奏不是走过场,有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对学习钢琴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要帮助学生分析和处理音乐作品。学生将一首作品弹得比较准确、熟练以后,不能就此结束,应该及时进入作品的艺术处理阶段。前期是对作品的时代人文背景、作者的流派风格和曲式结构等进行分析介绍,后期则必须对作品作一些艺术和技术上的加工处理。比如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比、某些特殊奏法的加入等。既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艺术表演水平。

要加强钢琴表演和伴奏的艺术实践。学习钢琴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独立地、有表情地演奏音乐,也能够为他人唱歌跳舞进行伴奏。当钢琴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必须让学生在公开场合“亮相’,从琴房走上讲台、舞台,从技能训练走向音乐美的表演和创造。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演奏水平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为以后登台表演解决心理紧张的通病,从而获得音乐审美表现中的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三、智力用脑训练。

波兰钢琴家利奥波德・戈多夫斯基曾深刻指出:“钢琴演奏艺术的技巧不同于技能,它和智力有关而不是体力方面的问题,它是脑力方面的学习而不是手指或体力方面的学习。”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认识乐谱上的音符,手指在键盘上机械地跑动,休息的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思维和听觉。要使学生有思想地把作品演奏到一定深度和高度,钢琴教学中智力用脑方面的训练问题比较突出。

练琴。钢琴学习进步的快慢主要取决于练琴效率,练琴效率取决于指导思想和方式方法。例如练习中大家常用的“慢练”,这是学习钢琴的必由之路,但是许多人在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慢练之后,还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慢练的目的是什么,方法要领是什么,学生的心里一点数也没有。他们把慢练仅仅作为仔细认谱的过程,毫无目的地慢练。教师应该说明白,慢练只是便于开始学习,将来还要按原速表达音乐,慢练时就得注意手指的独立性及爆发力,每个音下键的点必须是积极的,要用将来快速时的下键速度来练习,慢练只是每个音之间的空隙即准备、检查、调整的时间拉长,手指的下键速度与指尖的弹性丝毫不能减弱,经过这样的慢速练习,然后逐渐提速,把音与音之间的空隙缩短,速度就慢慢快起来了。练琴的过程是动脑的过程、思维的过程,脑子一定要走在手的前面。把好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启发他们边思索边练习,运用大脑,先思后行,才能提高练琴的效率。

读谱。许多学生拿到一首作品,往往急不可待地一弹为快,忽略了读谱这个重要环节。读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视奏能力,还有助于大家将作品弹得更准确、细致,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谱首先要弄清楚作品的谱号、调号、拍号等基本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作品的节奏、速度、强弱等问题。对作品的段落及每个乐句有较明确的划分,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视唱,提高对乐谱的认识。对乐曲的细节性问题,如跳音、连线、休止等也要加以重视,琴上练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读谱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锻炼对乐谱音响效果的想象力,在阅读过程中还能发现演奏中更深层次的问题。注重读谱,注重用脑练琴,必然会提高学琴的质量。

复调。复调乐曲因为声部复杂,运用材料多,使人看上去眼花缭乱而令许多学生头痛。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一般来说,能胜任复调乐曲的弹奏,主调乐曲相应就容易些。钢琴是多声部乐器,表现力非常丰富,在复调乐曲中它宛如弦乐三重奏或四重奏。每个声部是一条独立的横向旋律线条,要靠两只手来演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甚至五个声部,形成一手多用或声部交错的现象。弹奏复调乐曲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对学生用脑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很大。教师要重视复调乐曲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复调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准确分析乐曲。比如在赋格曲中,首先要找出主题、副题,以及两者之间不同的对比性质,并要求用不同的音色区分开来。如果主题是活泼欢乐的,不管它在哪个声部出现都要保持欢快的音乐形象;副题与主题相伴,一般从节奏或音型到音乐情绪上与主题形成对比,用不同的触键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总之,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开动脑筋、发展智力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钢琴才能健康进行,才能真正提高艺术素质。

参考资料:

1、于璐(钢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国音乐教育》第2期;

2、王瑶《钢琴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一脑力方面的训练》,《齐鲁艺苑》20第3期。

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与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培养目标不同,当然教学模式也会不一样,为了培养社会上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我们有必要探索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模式,构建适合专科院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1、学生学习的现状。

专科院校的学生不比高等院校的学生,一般专科院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水平比较低,学习积极性也比较低,学生不能主动学习,与高等院校的学生还是有差距的,这些也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2、教学的现状。

专科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这是跟高等院校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是不相同的,对于现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相对于专科院校来说是比较成熟的,现在很多专科院校用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来应用于专科院校,有的完全照搬或者大部分借用,但是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专科院校的教学,不符合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科院校还没有比较完善的声乐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计划,不同的培养目标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的,我们要针对专科院校学生的特点、课程本身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制定适合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考虑到声乐教学的特殊性,我们必须保证教学的综合性,既要有集体课的教学,也要有探讨式的小组课教学,形成比较综合的教学模式。

集体课是在大环境下以年级或者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一种方式,这个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专科院校的基础课以及公共课的教学,对于基础知识稍微欠缺的专科院校的学生,开设基础知识的集体课堂有助于帮助学生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基础知识包括发生的基本原理、歌曲的语言以及歌曲的基本知识等,了解人体发声的结构和原理,初步掌握声乐的基本知识。现在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艺术歌曲了解甚少,通过这样的声乐集体教学,让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正确的心态和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艺术歌曲和民歌。这些课程不需要一对一的教学,所以更适合开展集体课,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资源和时间,为后面的针对性和小组探讨教学奠定了基础。

小组探讨教学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的,也就是在集体教学结束后开展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及时之后,可以根据声乐的本身特点分出不同的小组,比如可以根据声部、音色分出不同的小组,有针对性的对小组教学。小组教学的规模更小,能更好的于老师进行互动,并能更近的模仿老师的发音,老师的示范和演示学生们也更容易掌握,老师也能更近距离的观察学生们在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迅速的解决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小组的探讨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取长补短,不断的完善自己,小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老师在开展小组教学模式时能更多的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做到把握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为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

3、一对一针对性教学模式。

一对一针对性的教学也就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声乐教学不同于理论性较强的专业教学,声乐教学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看学生适合什么样的声乐,比如,有的学生擅长高音,有的学生不适合高音,那么对于不适合高音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不要着重发展他的高音,可以选择他擅长的方向发展,不能笼统的一概而论。在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乐技能,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特长发展声乐,强调个性发展,这也符合声乐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特长和音乐天赋。

4、声乐合唱课。

合唱课时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合唱是比较复杂的声部的结合,更是学生们不同声部的完美结合,有一定的难度,在发展了学生每个人的特长,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声部,在合唱中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强项了,每个人的分工不同,然后齐心协力才能将合唱唱好。合唱不仅让学生发挥能力,还锻炼学生们团结合作的精神,这对学生们以后走向社会是很有帮助的,更有益于学生日后适应岗位的需要,团队意识比较强。

5、实践课。

在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声乐的全部内容之后,我们必须让学生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将学生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的过程,因为专科院校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院校,必须让学生有实践的能力,学有所用。在理论学习之余,提倡学生们举办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在各个节日或者活动中,鼓励学生们大胆的举办音乐会,利用自己的寒暑假,在社会中真正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活动,多类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学到的声乐知识更好的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舞台上体现自我价值,这样既达到了专科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当然,以上所述的教学模式需要专科院校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设施配套完善才能有效的开展,专科院校也要不断的完善教学的设施,来保证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专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学生的院校,所以,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培养目标,根据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行上述教学模式,既统一教学,又区别对待,针对性的教学,区别于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提高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开展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专科院校的声乐教学,能有效的利用资源,因材施教。这也是专科院校声乐教学的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

摘要: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人才市场需求,五年制高职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和创业型技术人才的发展方向,将职业技能教育和创业教育进行理性而有效的整合,并探究相应的发展策略,着力构建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技能;五年制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技能教育有效融合,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推行素质教育具体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也是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

一、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现状。

然而,从目前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来看,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未能满足这一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职业技能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的现象,二者缺乏有效的理性融合。一方面,受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少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管理工作依旧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缺乏细致、科学化的管理方案;另一方面,一些五年制高职院校在当前创业教育风气的影响下,盲目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投入,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忽视了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才是高职院校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创业教育模式缺乏针对性和可执行性。教育不能盲目地满足任何社会需要,而是应该把引领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使命,并且在这一前提下来审视社会的需要。五年制高职院校作为独立教育主体首先应当明确,职业技能教育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和载体,创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和追求。着力加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机整合,完善创业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学生具备多元化的工作能力与素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才是今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技术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素质要求。

五年制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实用人才”培养到后来的“高技能人才”和当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都强调以解决受教育者的就业问题为直接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技术技能。创业教育则是以创业为导向,强调对学生开展以创造、创新为核心的创业精神培育。正确的认识技术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特点是优化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也是改革职业技能实践教学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

(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

一方面,强调人才综合能力,除了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兼具较高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强调专业技能以及工作能力,不仅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具备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克服和解决一些高水平的难题,还要有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创新人才的素质。

1.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专业兴趣是技术研究的驱动力。2.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决定知识储备的能力,持久的集中注意力决定思维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助于激发创新灵感。3.严谨的工程化意识是实现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主要手段,也是创新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4.敏锐的洞察力是正确选择创新研究方向的内因,足够的自信心是从事创新实践的前提,而坚强的意志和不折不挠的精神则是成就创新成果的关键。

(三)创业人才的素质。

一般来讲,优秀的创业人才大致具备以下两类素质指标:1.基准性素质:包括专业化能力、概念式思考、冒险倾向、团队整合及合作、领导力、诚实守信以及责任心等几项内容,这是对创业者的基础素质要求。2.鉴别性素质:包括经验开放性、创新性、决策战略能力、成就导向、自信心和耐受挫折能力等几项素质,是创业者取得优秀业绩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现行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基本上都以“文化素质+基本能力+职业技能”为培养方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观念的'提升以及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大众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体制内又存在严重的兼容性差,可执行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教育主体应当明确开展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创业意识、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独立工作能力和决策能力等创业者具有的能力素质融入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并且形成系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考虑到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学制年限较长等特点,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应该遵循其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教研人员科学系统的规划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工作,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型、创造型的学习观,主动建构知识,并通过知识的重组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尝试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转变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对自身学习现状和社会需求的进一步思考,从主观上渴望成为社会上有用、能用、可用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转变就业观念,把自主创业作为择业的新选择。

四、五年制高职教育创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

五年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应当全方位整合职业技能教育主体特征和客体优势,构建分层递进的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培养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能从事相应的实践活动创新型人才。

(一)建立五年制高职教育自适应、调节机制。

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其自身必须建立一种与经济、社会完全接轨的主动适应、自我调节机制。以培养适应现代化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技能人才为目标,科学规划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二)完善创业人才培养机构,建立政府、社会、院校联动机制。

五年制高职院校应当加强与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深入合作,及时获取准确、详实的就业、创业信息,形成“接近政府、融入行业、进入企业”的政校企合作发展新局面,培养符合社会或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和技术型创业人才。

(三)完善师资结构,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三化”建设。

一方面,选拔具有创业意识的教师,针对性地开展师资培训或提供参加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条件,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支持教师带队实践,对各专业企业调研、掌握企业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用企业思维管理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用企业的思维模式管理自我。另一方面,吸纳专业知识丰富、企业经验以及社会经历丰富的教师,充实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聘请校外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结合他们的创业实践案例开展示范教学,交流创业经验;邀请优秀毕业生、政府和企业人士参与就业、创业指导,把他们对社会、企业和职业的认识与在校生分享。

(四)正确定位师生关系,实行创业导师制度,发展创业社团组织。

传统的师生关系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阻碍其兴趣和个性的形成,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再加上五年制高职学生年龄小、心智发育不健全、持久专注性较差等状况,教师应根据其心理特点扮演引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创业培养方面,先尝试选择自我学习能力强和具有创新潜力的小部分学生组建创业社团,实行“导师制”进行先期重点培养。创业导师参与到学生的创业小组中共同探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建立自信、大胆实践,逐步形成自身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继而发挥优秀成员的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扩大创业人才的培养范围。

(五)顺应市场经济需求,构建分层递进的创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创业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必要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分层级递进的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如图1所示,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项能力训练课程、拓展项目实践的模块。课程以培养综合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专业实践性强,涉及多方面能力学习领域的课程系统,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为动力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杨雪冬,吴志鹏,王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刘硕.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王淑涨.论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创业教育[j].教育评论,2012,(1).

内心听觉与钢琴教学关系探讨论文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是演唱者在演唱中的内心活动,作为一种表演艺术的心理状态,它紧密地伴随着我们的歌唱表演,演唱者的内心听觉与视觉的形成是唱好一首歌曲的重要因素。演唱因为有了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觉,声音就有了活力,就有了情感,表演就有了依据,但我们却没有重视它的存在与作用。本文就此论题进行一些剖析与论述。

歌唱是听觉的艺术,歌唱的听觉,是演唱者赖以创造歌声的重要手段,也是欣赏者赖以聆听的中介。而歌唱者的内心听觉则更是听觉的深化。听觉是有声的,它是对外界音响传播的接受和反应。而内心听觉是无声的,它是歌唱者通过歌曲旋律的有声音响记忆产生的声音表象。这种声音表象正是所唱歌曲旋律的音高、音强、音色、音程等的跃动流程,也是隐藏在演唱者内心的一条旋律线。这条旋律线不仅是歌曲的听觉记忆表象,更是演唱者进行乐感处理的音乐动脉,它通过大脑神经的情感调控,使音响听觉的表象通过有声地抒发而增强它的表现力。许多成熟的音乐指挥家从不看总谱或乐谱,音响的内心听觉记忆在他们脑海中已经形成了旋律清晰的起伏跌宕的音乐流程,并通过他的手势指挥动作去调控着乐队的有声旋律。而演唱者则是用他的歌喉,通过声音演释出内心听觉记忆的表象,以此唤起听众的记忆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使听众从歌曲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比如演唱《牧歌》这首壮景抒怀的内蒙民歌,由八小节的乐句组成了一首简洁的单一段曲式,通过读谱视唱,可以感觉到这首歌的曲调平稳舒缓,清新辽阔,强弱对比的力度变化不大,没有突发性的高低和抑扬起伏,音色基本保持轻柔圆润的情境。演唱者反复吟诵、背熟歌曲旋律的过程也是体验与切磋艺术处理的过程,掌握了歌曲的曲式结构及其音高变化规律,这是加强旋律记忆的基础,然后根据乐曲的轻重强弱、高低抑扬、快慢疾徐、顿挫连断、语气语势等处理,进一步巩固内心听觉的记忆表象。并经过反复练唱,以及录音审听来提高表现效果,使外在的音响听觉得到内心听觉的音响巩固,这样在正式的演唱中,就可以充分调控呼吸、发声等技巧来释放出娴熟于心的歌唱。同时演唱中还可以通过伴奏的提示,唤起内心听觉的记忆再现。

显然,一般简单的曲式容易记忆,而大段的咏叹调、唱段,或是多段体复杂的曲式就需要加强有意识记忆,使内心听觉得到不断的强化。比如《跳蚤之歌》,这是德国大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第五场的插曲,是魔鬼梅菲斯托和一群快活的朋友在小酒店里饮酒时唱的歌。他以皇帝畜养“跳蚤”来讽刺当时德国诸侯豢养宠臣的丑剧。歌中有对国王昏庸无能的讥笑;有对跳蚤装腔作势的嘲笑;有讲故事者轻蔑的冷笑;有人民大众敢于抗争,愤怒喊出“捏死它”以后痛快淋漓爽朗的大笑。对这几种笑要仔细琢磨,反复练习,准确把握,逐渐使不同的语气声调的声音表象储存在脑海的记忆中,并使之成为无声的音响。演唱者通过内心听觉的表象再现音响旋律的流程,释放出优美的歌声。因此对歌曲音响旋律变化的内心听觉越丰富,演唱者的乐感素质和艺术处理的能力和技巧就越高。所以,提高歌唱中内心听觉的作用,不仅增强了情感表达的音乐性,同时还加强了音乐流程的记忆力,是歌唱中心理活动不容忽视的艺术规律。

歌唱的内心视觉,又称为内心视觉表象,也简称为内心视象。内心视象可分为再现的内心视象与再造的内心视象。再现的内心视象是曾经经历或看到过的映象,通过记忆重新在脑海中呈现,而再造的内心视象则是通过一定的信息源进行想象的结果。歌唱的内心视象大都属于再造性的内心视象,即主要通过歌词的.语言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比如演唱前面提到的那首《牧歌》,歌词描绘出了辽阔草原上的一幅绮丽的风景画,那蓝天――白云――草原――羊群呈现出美丽的草原形象。演唱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过草原的生活,就要通过想象创造同样“历历在目”的“内心视象”,做到进入规定情景,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真切的大自然的现实。比如在演唱《我爱你,中国》时,从碧波滚滚的南疆到白雪飘飘的北国,从春苗秋果到森林山川……就像是一组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闪烁着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景色。这就要求演唱者在分析歌词时对所提供的情景进行深入的艺术想象,组织内心视象的具体图画,结合音乐旋律以及情感的变化在脑海中“播放”祖国的森林、山川、河流、田野、湖泊等无限风光。这种流动的内心视象,可以促进演唱者情感真切的自然感受,并通过歌声将这一美好画面传达给听众。

有的歌曲是通过描写人物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的,如果演唱者没有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头脑中没有所唱歌曲的人物形象或情景,就要依据我们生活中的人与事、电视、图片中看到的歌词中的提示进行想象,产生对歌曲的内心视象。如《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表现了年轻人互相鼓励、互相竞争的精神风貌,道出“为四化、为祖国,流过多少汗”,“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主题思想,通过对歌词的理解,对建设四个现代化祖国的亲身感受,已经给你一个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年轻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为祖国、为四化出汗、出力的内心视象。这样,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就有了一定的把握,为唱好这首歌曲奠定了感情基础。

有的歌曲是通过情绪和气氛来表达歌曲的主题思想的,如《祝酒歌》、《打起手鼓唱起歌》,演唱者如果没有经历歌中的这种场面,就要抓住主题充分分析歌词,理解歌词,熟悉旋律的高低起伏、节奏的疏密、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强弱,在你的内心视象中假设一个场景,再来确定演唱风格和演唱情绪。根据歌词内容有层次地层开,就像我们看电影或讲故事,要有一个开头、展开、结束。过程要连贯,内心要有景的画面、景的形象,歌唱才会入境、入情,情绪和气氛才会饱满。

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当我作曲时,在我的心中总有一幅画,并按照这幅画去工作”,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演唱者。演唱者就要运用内心视象对歌曲进行想象,设计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并按照拟定的画卷,运用科学的发声,去获取声音的美感。再把这一美感展现给听众,使听众随着你的歌声进入歌曲的意境中去,达到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好象自己就是歌曲中所指定的对象,只有这样你的歌声才会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在实际的演唱中是相互融合并同步进行的。歌唱的审美过程是多种心理要素的综合运动过程,它是随着音乐本身的运动过程而进行思维的过程。而审美内心听觉的思维正是对歌曲旋律――乐音与语音融合音响的思维过程,是在依字(语音)行腔(乐音)中进行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语音是基础,乐音是发挥,内心听觉的记忆实际上是依字行腔的音响表象,而审美内心视觉则主要依赖于歌词语意所概括的具象特征,它以鲜明的内心视象既提示了演唱者栩栩如生的感觉,也有助于在歌唱中唤起具体形象的生动表达。因为内心听觉和内心视象在歌曲演唱中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正如当我们看到“广茂的田野”“黄澄澄的稻穗”“收割的人们”,就会想起《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当我们听到《大海故乡》这首歌曲就会联想到“大海”“沙滩”“白云”“风和日丽”这些景象,演唱者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越敏锐,才有可能产生美好的声音,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若迟钝,声音也难有一个满意的效果。有了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象,演唱者还必须能够想象出种种富于表情而感人的声音效果,并能产生各种表现形象、情景和美好理想所需要的声音音响,通过它使作品的演唱得到完美的效果。

歌唱的内心听觉与视觉,前者促进了音乐性的抒发,而后者提高了形象性的显现,为使两者互为作用,关键在于演唱者对歌曲要有深入的情感体验。比如前者提到的演唱《牧歌》或《我爱你,中国》,演唱者形成了有组织有层次的内心听觉与内心视觉,还要有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才可能有真情的抒发。人们常说“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指只有从歌者心中流露出来的东西,才能流进听众的心灵。

歌唱中的听觉与视觉,这种内心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情感的抒发过程,它使歌唱的审美心理进入了一种对音响的感知的特殊的审美注意状态,以及捕捉不断衍化又不断发展与消失的音响过程,使内心听觉形成了依照歌曲旋律而运动的流程。在加强了富有情感的审美联想或想象而达到了在口头演唱中的情感愉悦,从而提高了听众的审美效应。与此同时,内心视觉的思维过程与其他艺术欣赏的审美状态一样,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思维的过程始终伴随着语音与乐音融合音响的具体感性因素。或者说通过音响的联想类比与通感,唤起演唱者的“形象”记忆,以诱导他们通过思维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内心视象。

歌唱中的内心听觉与视觉是演唱者的心理现象,是人们未经意识到的内在心理思维活动,而当人们有意识地去认识它的存在并积极运用和发挥它的作用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它在歌唱的艺术感染魅力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余笃刚著《声乐艺术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高职数控加工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数控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就数控程序的编制过程与其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数控车的使用效率与稳定数控加工的质量。

在数控技术的应用当中,对所加工的零件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按照特定的编程方法进行数控车床的加工,从而对机床的各个部件的预定行进轨道与行进速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所以,在数据机床的数控加工中,合理的进行加工程序的编写非常重要。经过长期的实践表明,合理的程序编制需要包含很多计算因素,下面就对数控车床的加工程序编制过程中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1程序编制时的数值计算方法。

1.1基点计算。

基点计算是程序编制中的关键环节,相邻的基点间所形成的几何元素决定着零件的轮廓。所以在编程时应该按照基点去划分程序段,程序段间的近似区间越大,则基点的数目应该越小。假设程序段间的误差为d,d应该小于等于规定编程误差范围,且d的取值应当在1/5到1/10间。基点计算目前分为两种计算,分别是人工计算与绘图计算,人工计算要求程序的编制人员具有一定的初等数学能力,熟悉掌握方程计算与三角函数计算的方法,具有实用性强的优点,但是相比之下效率较低且失误率高。绘图计算则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绘图软件将数控加工所需的相关图样进行直接的绘制,但是这要求程序的编制人员有一定绘画基础与绘图软件的使用能力。总的来说,这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千秋,在数控加工的编程计算中应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

1.2节点计算。

多数的数控机床并不具备非圆曲线的插补指令,而在编制非圆曲线数控程序过程中一般使用直线和圆弧来替换的方法来进行编程,因为直线替换法的操作简单,其表现形式也比较直观,所以精度要求的满足条件下,通常是以直线段折线代替非圆曲线[1]。节点就是直线线段与圆弧线段之间的交点,这些直线段和弧线线段在图形的构成中可以对一些曲线非圆线段进行代替,而这些图形无法通过直接的计算求出相关的坐标点,节点计算的零件其形状往往较为复杂,因此,节点计算就根据零件的精度求出坐标值,其算法最好采用就算量较大的人工计算法进行计算。

1.3刀位点轨迹计算。

刀位点即刀具的定位基准点,在数控车的加工中可以标志出刀具不同位置的坐标点,刀位点的计算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刀具而异,不同类型的刀具其刀位点也不尽相同,对于刀位点的轨迹计算而言,刀位点可以是刀尖位置点也可以是圆心位置点[2]。

2实例计算分析。

毛坯棒料的数控机床加工工件的程序原点如图1所示。加工方法:第一,确定加工的路线,按照先主后次,先粗后精的加工原则进行加工路线的确定,采用一种固定循环的指令对零件的外轮廓进行加工,然后再进行精加工,最后再进行切断;第二,在刀具的选择上应当进行四把刀的选用,一号刀具为粗加工外圆车刀,2号刀具为精加工外圆车刀,3号刀具为切槽刀,四号刀具为车螺纹刀,使用试切法进行对刀,在对刀的同时把端面进行合理的加工;第三,合理选择切削的参数,各工序的切削速度与进给速度如表1所示;第四,进行程序的编制,最关键的是确定工件右端部与轴心线的交点。

3.1数控车的加工。

数控车床加工本身就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床用数字信息控制零件和刀具位移的机械加工方法。是通过圆柱形坯料做旋转运动,刀具沿轴向进给,从而加工出精确的直径,以及合理的加工深度的加工方法。

在数控车床的加工中,有许多的事项值得注意,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控制切削用量。切削用量是切削时各运动参数的总称,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切削深度)。要确保数控车的零件加工的精度,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率,就要时刻注意对切削深度,进给速度的把控。另一方面,注意高效率走到路线的选取。走刀路线决定着数控加工中刀具的运动轨迹和工件表面的粗糙程度。为保证工件轮廓表面加工后的粗糙度要求,最终轮廓应安排在最后一次走刀中连续加工出来,确保最小化走到路线,减少走刀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1加工程序的编制。

编制加工程序是整个数控车加工的重要一环,一个完备的数据车加工程序应当是多个程序段的统一,利用基点的计算去划分程序段,确保程序段的误差在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之间。每一个程序段的`加工动作完成都称为“字”,在数控车的加工程序编制中,主要利用“字”。“字”包括准备指令g与辅助指令m,其中g指令用于为机床设计运动方式,m指令用于机床描述在进行数控加工时而采用的一切工艺手段。第一,手工编程在数学的处理上建立一个基点的坐标体系,根据图纸要求的加工路线去计算基点的几何元素起点,对于数控系统的插补功能不能满足零件的几何形状时,则必须对曲线上的一定数量的离散点进行详细计算,利用节点算法算出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再去按照精度计算出节点间的距离。第二,自动编程相对于手工编程来说,其优势是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软件来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程序的编制人员只要按照零件的图样要求将其翻译成数控语言,然后将其输入到软件当中,有软件进行自动化的数值计算和处理,在编写完成后,将加工程序通过数控语言的形式输入进数控机床,来进行机床工作的智慧。但是自动编程的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对计算机及数控软件较为精通的人员进行自动编程。

4.2加工程序的校检。

在数控车加工程序编写完毕后,要养成良好的程序检验习惯,不应对加工程序的编写存在侥幸程序。加工程序的校检工作应该具有以下四步,第一,检测刀具和约束面之间是否存在碰撞与相互干扰;第二,关于刀具类型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第三,是否对切削量进行合理的设置;第四,最终的程序是否可以满足加工需求。如果在上述的校检过程中出现错误,那我们需要及时的发现问题并使用软件进行加工模拟,然后重复程序的校检直到最终加工需求的达成。

5结语。

一台数控车床的造价相当不菲,对于其的加工程序的编制一定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考察,掌握其的工作性能与加工的范围。数控车在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中,合理对其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沿用可以降低错误率,提高编程效率,如果要对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充分掌握,就一定以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练习,才能了解数控编程的原理。

参考文献。

内心听觉与钢琴教学关系探讨论文

摘要: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钢琴教学中尤为重要,所有技法都应该为声音服务。但是听觉与声音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我们只有用“听”来辨别技法的科学性、合理性,用“听”指导技法的进步,使“听”作为我们提高弹奏钢琴技术的支点,才能使掌握技术有的放矢,才能使枯燥的技术练习变得生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我们的小琴童们也日益增多。而在我们现阶段的钢琴教育中却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说许多教师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的技术、技巧,而忽略了音乐中最美好的东西——声音以及如何辨别声音等。今天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正确看待声音在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它没有看得见的形象,也不是用文字和概念来表达的,它只用声音来表达,可是声音也像文字、概念和可见的形象一样,能够表达得清楚易懂。既然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那么每一个教师首先应当关心的是声音的训练,他的最重要的任务也在于此。但有些教师总是把注意力放在狭义的技术、华丽的快速上,而把最重要的声音训练挤掉了,或者把它放在次要的地位上。

一些教师对于如何感受声音和在钢琴上表达声音这一问题有着不正确的看法:对声音不够重视。他们对于钢琴上特别丰富多彩的力度变化和声音变化不加思考和钻研,一味地追求前面讲过的狭义的“技术”,这样导致孩子们的听觉缺乏训练,想象力也不够,更不善于倾听自己的声音。然而声音是学琴之人应当掌握的全部手段中最重要的一个。我经常听到一些钢琴老师谈论并且自己也感受到,教会学生弹好听的声音比什么都难,因为几乎一切都靠学生本人。这里指出的并不是这项工作的困难程度,而是它的重要性和尽可能完善地解决这问题的必要性。当然,训练声音是一件最困难的工作,它和学生的听觉禀赋以及精神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听觉越是迟钝,声音也就越是呆板,因此声音听觉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课题。

二、怎样教学生从“听好”到“好听”

声音听觉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本身包括许多组成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音高听觉、调式听觉、色彩力度变化听觉与内在听觉,这四种听觉中每一种对学习钢琴都有重大意义。

分析了什么是声音听觉,那我们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听觉呢?我认为听觉和其他能力一样是在要求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必须首先做到整个钢琴弹奏都是在不断的听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我询问一些学生,应不应该在弹奏时一直倾听自己的演奏,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可惜的是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他们在弹奏上最普遍的一个缺点恰巧是很少用听觉参加弹奏,在学习作品的最初阶段,总是不注意听声音,把自己的注意力完全花在视谱、节奏和“手指”上,而在学习作品的中期阶段,学生又特别热衷于技术锻炼,拼命“死抠”一些难弹的地方。长时间的这样练习,最后就导致了用粗糙而过急的触键“硬挤出”每一个音,声音平淡而无表情,更可怕的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是在残害自己的听觉。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上个世纪r.h.伊古姆诺夫的《钢琴演奏原则和教学原则》中提到:“在弹钢琴技术练习时,哪怕是最简单的练习,康士坦丁·尼古拉耶维奇没有一刻不考虑到声音的处理是否合适,他所弹奏的一切无论如何都是极具音响色彩性的,他曾那么坦诚地承认:‘对我来说,除了具体真实的声音就没有音乐。’”

我们还可以看看著名钢琴教育家t.t.涅高兹对待钢琴音响的观点。他说:“音应该存在于寂静里,止于寂静中,正像首饰匣中一颗光辉夺目的宝石,亲切而全神贯注地对待声音乃是艺术演奏必要的前提。”

对培养学生听觉来说,学会区别音响细微差别地倾听作品非常要紧,学生在演奏钢琴作品时,要用耳朵仔细倾听是否弹奏出了作品所要求的音色、弹出的音色是不是动听。这一切都要用耳朵去验证,听力水平的培养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边弹边听,时间长了耳朵自然就会分辨出自己弹奏的音色是否符合作品的要求了。

而多听管弦乐曲与重奏曲对训练色彩听觉也极为有益,教师多做一些色彩比较,教会学生倾听钢琴上弹出的许多仿佛管弦乐的音响也很重要。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了解到,这种“仿佛”、“近似”常常会改变学生的弹奏面貌,使其变得无比鲜明。例如:上音附中的赵晓生校长在讲学时曾说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单一的钢琴奏鸣曲,特别是贝多芬晚期的作品,又聋又瞎的贝多芬把钢琴看成是一个乐队,创作出的就是一首首交响曲,用钢琴弹奏出的交响曲,而演奏者就是指挥家,要了解每种乐器的性能、音色等等,也必须具备有很好的想象力和内在听觉,因此,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一直都是钢琴演奏家们喜爱研究和弹奏的作品。

那内在听觉是什么呢?内在听觉是在正确地研究作品、弹奏作品和倾听乐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培养起来的,像演奏现代音乐作品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中国钢琴家秦川,他曾在采访中谈到:内心听觉这种“听”,不仅是用耳朵,还要去看、去读,然后再反过来去听时,这种内心听觉就出来了。通过背诵移调弹奏熟悉的作品,挑选弹奏和用听觉弹奏,还有创作乐曲和即兴创作,对进一步培养这种听觉都有很大好处。

三、学会演奏优美的旋律是训练听觉中必不可少的。

学会了如何分辨好听美妙的声音,那怎样通过手指在琴键上弹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又是钢琴教学上一个重要的课题。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赵晓生教授所说的“音点”问题。他认为“音点”的训练是获得良好声音的基础,“音点”的感觉必须从初级程度开始,一首一首乐曲、一个一个触键地培养与积累起来。只有掌握了不同的触键方向、下键速度和深度,才能体会古典风格的、快速跑动的、晶莹剔透的声音与抒情歌唱的、缓慢轻柔的、飘忽抚摸的声音之间的区别。

要弹得声音动听,必要的先决条件是从肩部到指尖,包括手臂、手腕和手在内,全部放松,丝毫不紧张,然而手指却应当总是准备好的,就像前线的士兵一样,然后弹奏一些简单的音程或和弦,要求得到多样化的音色。例如:

还可以挑选一些曲子,用缓慢、适中、快速三种速度来弹奏这些练习,一个声部用跳音奏法(staccato),另一个声部用连奏法(legato)弹,并互相交换。例如《红星闪闪放光彩》:

以上这些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涉入不深,但最后我还要重申一下,声音的掌握是钢琴表演者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声音就是音乐的素材本身,使声音悦耳动听,就能把音乐小平大大地提高。所以我们要在以“听好”为起点、“好听”为目的的训练中不断探索,让我们的指尖流出更多美丽动听的旋律。

参考文献。

[1]r·米尔什坦r·h·伊古姆诺夫《钢琴演奏原则和教学原则》。

[2]t·t·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

[4]《钢琴艺术》.6期。

[5]《钢琴艺术》.4期。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人民财富日益增加。然而面对着民间巨额理财需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却存在着大量理财人员的缺口和人员素质的不足。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特点,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对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进行了论证与探索。

关键词:理财专业人员;三层双轨制;证券投资;综合素质。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润滑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金融市场动荡与理财专业人士的培养》,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4月。

高职院校钢琴教学论文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设置与教学方式探索

摘要:新课改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也需要更好地适应改革的变化,寻求创新,力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型人才。室内设计专业是与社会接轨较为密切的专业,在其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寻求创新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就以此为中心,结合教学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创新;高职院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已经成为建筑业当中的主要支柱性产业,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建筑装饰的质量要求也明显提升,这就增加了社会对于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开设室内设计专业,笔者就对该专业的创新化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论述。

一、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在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当中,要想实现创新化教学,必须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突出来讲,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上实现创新,要注重内容的应用性。为此,学校需要和市场接轨,深知市场需求,学校需要与相关的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安排一定数量的实习和实训课时,并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作为中心,实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活动不仅仅被课本知识局限,而是更好的突出了实用性的原则。

二、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工作要想实现创新化发展,还需要不断地变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科学的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第一,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教学设计,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扩大学生的视野,并且增加其对本专业的深入理解,提升学习的兴趣;第二,互动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创造环境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反馈。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课下的交流和互动。当完成教学目标之后,学生能够利用专业展示进行相互评价,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习的质量;第三,项目情景教学方法。在应用这一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实际的工程项目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参与整个项目的设计过程,这样能够通过参与提升自身对于设计方案的认识程度和设计能力,并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解决各种问题,便与其今后独立完成设计工作。

三、明确教学培养目标。

室内设计专业是建立在一定生产技术之上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的特色,且能够通过教学活动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常情况下,完整的室内设计项目是从招投标工作开始的,之后需要和甲方进行沟通,然后进行现场的勘察测绘,根据勘察数据结合项目特点设计方案,绘制图纸并做好预算工作,这一系列环节涉及到多个层面和多个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每个学科都需要涉及,且要分清主次和轻重。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首先自身要明确,室内设计专业中最为重要的学科和知识点是什么,根据这一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对于次要学科,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去讲解,否则学生一知半解、通而不精,影响到其今后的发展。因此,要实现教学的创新化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

四、实现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共同发展。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深入实践当中,才能够提升其设计的能力,为此,学校需要根据这一专业的特点,建立起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具体实践教学过程当中,要采取项目教学、工作室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够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实践能力。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必须要满足实训基地具有相应的室内设计工作室、建筑装饰实训室,建筑装饰材料展示室和作品展示室等,能够满足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对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学校则需要寻求和各个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深入企业进行实习,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在教学中一定要紧紧抓住社会的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的目标,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避免出现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五、结语。

室内设计专业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专业,同时涉及的学科知识较多,实践应用性较强,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开展工作,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化发展。

作者:余安琴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安芳.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5(2).

[2]杨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网友世界,2014(8).

[3]马晓利,孙学凯.高职院校中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思路研究[j].大舞台,2010(11).

对口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探讨论文

首先,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管理应完善其管理组织机构。高职院校与医院相结合,优势互补,一方面利用高职院校理论培养优势和医院实践经验丰富等优势,逐步建立学校和医院相结合的临床护理管理机构。从而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构建护理部、临床护理教研室、临床科室的三级护理教学管理体系。人员上构成以护理部主任、教学助理员、实习督导专家、科室护士长、教学组长、带教教员等多级护理管理机制。同时,完善临床护理管理制度、实习大纲和手册等相关管理文件,努力实现护理教学的全方位管理。其次,加强高职护理教学师资力量。高职院校应聘请一批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都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来,带动原有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也应该紧跟医学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探索和把握护理教学管理当中的新的特点和方法,建立教师队伍长期培训机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部分教师采取集中培训、岗位锻炼等多种模式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理论、方法、业务水平、教学心理等多方面的提高。定期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进行考核,敦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和实践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高职护理教学过程应积极丰富教学管理内涵。带教老师是护生从事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才、师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选好教学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定期邀请护士长、教学专家等举行专题讲座,将职业道德、安全防范、医患关系、健康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等作为讲座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也拓宽了护生的知识面。最后,教学过程注重护理礼仪、爱岗敬业教育,加强心理素质培训和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使实习学生能充分掌握一些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爱伤观念,护理学生对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发自内心的.关爱患者,是做一个合格护士的必备人文素质。着重培养护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每一位护理学生,强调每一项完整的护理操作都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强化团队意识的培养。

高职英语分层次教学实践探讨论文

(一)深化拓展对实践教学的理解。

在以往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讨中,普遍将实践教学等同于确保学生能直接参与旅游企业日常服务的操作培训,几乎所有的相关建议都是围绕如何增强学生的动手服务能力而展开的,这其实是对实践教学概念的单一化片面化理解。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在于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实践是与理论相对应的概念,不应仅局限在导游、计调、酒店服务、餐饮服务等岗位的动手操作实践,还应该包括独立思考、客观分析、创新思维等研究实践。因此,提出开展分层次实践训练有助于重新审视和思考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改变目前过度偏重于应用型训练的局面。

(二)适应人才发展的多元化层次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加多元化和层次化,既需要能够直接上手参与服务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又需要能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推动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与之相适应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发展方向和选择也日趋多元化,有的选择直接就业,参与企业服务实践,有的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更高学位,未来从事研究工作。因此分别提供侧重动手实操和侧重研究创新的实践教学训练,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人才的不同选择。

(三)推动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办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包括培养旅游管理型人才和旅游应用型人才,但受现实条件所限,目前高校普遍偏重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导致许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成为了既不具备管理思维和能力,在操作实务与技能方面又不如专科生或中专生的“中间产品”。如果增加研究型实践教学,培养形成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有望助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尽快提升到管理岗位,实现旅游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符合旅游产业深度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日趋发展成熟,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模式已由过去的数量型、程式型转换为质量型、创新型,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技能,更具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以往单纯重实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需要增加研究型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旅游业深度发展带来的整合、创新、提升需求。

(一)总体安排。

由于应用型和研究型的分层次实践教学是不同侧重的选择路径,因此需要在完成基础训练之后才进行分层。具体做法可以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之外,设置内容侧重不同的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在掌握了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定位,分别选择应用型实践教学相关课程或者研究型实践教学相关课程,或者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兼顾两种类型的课程。其中应用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训强化和深化学生的实操能力,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上手,参与各类旅游企业服务活动,而研究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各种类型的研究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深造和行业管理、行业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对于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在于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具体包括:

1.实践方式连贯化和多元化。

目前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多采用2+1或3+1的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割裂,学生在实践时学习过的理论内容早已经淡忘,二者无法有效结合。因此建议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并与理论教学进行穿插。除了集中安排的毕业综合实习之外,增加课程实习和岗位阶段实习,其中课程实习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通过观摩、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和操作要领,岗位阶段实习可以安排在小学期或寒暑假,让学生到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短期的上岗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三种不同的实习安排,使实践教学体系化,更好的实现与理论教学的互动。

2.继续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酒店客房、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餐饮及酒吧等,但有些实训基地只是划出了场地搭建了框架,设施条件落后并且更新速度慢,与现实情况脱节,无法模拟出真正的工作场景,因此需要继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确保基地内部设施到位且及时更新。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实践教学效果更佳,但现实中旅游企业由于运营压力,普遍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生。因此高校搭建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要注意寻找与企业双赢的契合点,一方面选择好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时机,可以选择旅游旺季企业人手短缺之时,企业有用人需求,同时岗位工作任务也较为饱满,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管理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既能帮助企业,又能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只有找到企业和学校互利共赢的切入点,才能真正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扩充师资队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操经验不足是许多学校都面临的难题,但让教师在短期内积累形成丰富完备的实践经验存在着诸多现实难题,因此可借用企业力量扩充教师队伍,聘请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公司等旅游企业内部有经验的员工作为客座教师,指导实践训练,或进行专题授课,有助于快速形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开展实践教学。

4.探索校企订单式合作。

校企订单式合作是指高校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又可作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此举既有助于高校贴近市场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又能够为企业输送和储备可用人才。目前部分院校已经开展了校企订单式合作,如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蓝海集团在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成立“蓝海班”,蓝海集团负责“蓝海班”学生学费,并在假期组织学生在蓝海集团进行实习,“蓝海班”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蓝海集团管理岗位工作。未来可以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三)对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对于研究型实践教学,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形成相应体系,因此重点在于梳理和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包括:

1.开设培养研究技能基础课程。

开展科研实践的前提是学生先要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因此针对选择研究型发展路径的学生,应先为其开设培养基本研究技能的基础课程,如文献检索、数据搜集、问卷设计、统计分析、研究报告写作等,为其科研实践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实践。在学生具备了开展研究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后,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研究思考能力,如针对某旅游城市或旅游景区开展旅游客源市场问卷调查,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如对某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或线路,并策划营销推广方案;再比如结合行业发展最新动态,设计《旅游法》出台对旅行社业的影响等研究专题,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和市场调查,形成专题研究报告等。

3.采取重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的考核方式。

由于研究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升,因此研究型实践教学的考核应淡化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甚至完全放弃通过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而以学生提交的调查分析报告、设计方案及研究报告等各类成果为主,结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作为考核评分依据,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总而言之,在我国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下,以适当的举措分别构建完善应用型和研究型两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助推旅游产业深度健康发展。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探讨论文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临着这种冲击与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式人才已经成为个各大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音乐教育乃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渠道。所以,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使他们更为适应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成了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正在面临的关键课题。本文就高校钢琴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借此内容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音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社会,随着国际化竞争的日益激烈,充满国际化色彩的钢琴艺术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充满多元化的钢琴演奏形式让人目不暇接,而钢琴自身也是除了演唱以外普及范围最广、学习弹奏人数最多的乐器,无论是在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人们都无法掩饰对它的喜。随着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高校钢琴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高校钢琴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弊端,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方面。

其一,部分高校教师对 21 世纪其高校培养人才的教学目标的认知尚不明确,这便造成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培养过程是盲目的。在 21 世纪,为了响应新课改理念与社会市场需求,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从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智慧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转为了综合创新素质人才。所以,不断培养提升高校学生的'创造力乃是目前素质教育最高的教学宗旨;其二,由于高校教师对当前教学目标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偏差,所以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当中便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专业理论知识与钢琴技巧上,完全忽略了对于学生们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其三,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对教学目标不确定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授课,故此学生无法得到正确的指引,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单一的、传统的、片面的;其四,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对钢琴教学内容无法产生过高的积极性,并且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们理解与感悟到处于不同时期风格与优秀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其五,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一直是课堂的核心主体,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知识内容的状态,这便造成学生的思维处在固定的模式之中,无法激活思维。

故此,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所存在的这些弊端都会成为制约高校钢琴教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为了使得音乐素质教育更好地发展,学生们也能够全面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现有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必须进行革新。

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培养乃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观念,也是未来社会经济与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乃是我国教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需求

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日渐迅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中的人才状况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所以,这便对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考验。创新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唯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真正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在我国的教育法当中规定:“高等教育的责任乃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从而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以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故此,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是现代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二)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早在 20 世纪,国务院便颁布了与教育改革及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相关规定,在规定内容之中,对于高等教育以及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方向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高等教育应当重视起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以及创业精神的培养,普遍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由此可见,在高等院校中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便是开展创新式教育,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三)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乃是实现高校钢琴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

钢琴教育是能够培养学生具象思维能力的最为科学有效的途径之一,这是一项既可以学习专业技艺又可以培养艺术审美的创造性活动。高校中开展钢琴教学这门学科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给学生们一些演奏的理论性知识与演奏技巧,其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创新能力。

(一)提升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主体,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中。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对于钢琴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与创新性。所以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培养目标转向学生的创新能力乃是高校钢琴教师需要正视的课题。高校钢琴教学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来革新现有的教学观念。

(1)高校钢琴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要单单将教师的教学定位在“传授知识、答疑解惑”上面,教师不只是知识内容的传播人,更应该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创新思维的引导者。

(2)在人才发展观方面,高校教师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的新课改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予学生们在课堂中自由发言的权力,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关系,如此便可以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3)在考核评估方面,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应该作为教育质量评估的唯一方式,评估内容应当是完整全面的系统体系,不仅仅要考核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还应当考核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4)在教学观念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成为高校钢琴教师主要教学指导思想。许久以来,高校钢琴教师一直将学生当做容器,机械式地向他们灌输音乐基础知识技能,而学生们也只会被动的接受,不会创新,对不懂的问题也不敢发言。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言九鼎的课堂,应当将课堂的主权交给学生们,为学生营造出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师生之间构成平等的交往关系,相互交流、共同启发,使彼此成为一个音乐教与学的整体。

(二)拓展现有的钢琴教学内容,夯实基础知识

根据研究调查表明,学生创思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来自于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它也需要学生拥有相对深厚的基础知识面及宽广的专业知识面。所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其教学的目标设定以及知识内容方面都应当有所扩展:其一,将文化内容与音乐知识理论及钢琴演奏技巧相互结合,要让学生不只会弹奏钢琴,还可以自弹自唱、即兴伴奏。还应当让学生领悟钢琴文化与历史背景,如此才能更好地用钢琴来表达音乐中的艺术语言;其二,钢琴教学的基本功训练应当与钢琴乐曲进行有机的结合,要在保证轻松的学习氛围的同时,还具有教学针对性。除此之外,东西方乐曲也应当相互融合,古典与现代的作品也可融合;其三,应当在教学课程规划当中增加即兴伴奏的课程。加强对于旋律的分析、和声的配置等理论性的指导实践课程,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们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创新教育乃是我国教育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而高校钢琴教学培养大学生们的创新能力的任务乃是任重而道远的。所以,欲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找到目前钢琴教学中的现状问题,唯有将这些问题解决,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才会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对钢琴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如此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而钢琴教学与音乐教育事业也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关范文推荐
  • 12-07 成长的钥匙九年级范文(16篇)
    优秀的作文可以给读者带来快乐和启示,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它们的语言优美,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写作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 12-07 镇第一季度驻村工作总结(实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便在工作中进一步提升和成长。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几篇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今年以来,在镇
  • 12-07 读书乐趣多范文(19篇)
    在童年的时光里,我就非常热爱读书,渴望读书。我的读书范围很广,《西游记》、《茶花女》、《百万英镑》、《草房子》、《小淘气尼古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华
  • 12-07 幼儿园开学典礼小朋友发言稿(热门15篇)
    开学典礼是让学生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的重要仪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开学典礼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愉快的'暑假过去
  • 12-07 考研专业复试自我介绍(实用22篇)
    家长会上,学生们也需要进行自我介绍,让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介绍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尊敬的各位考官、
  • 12-07 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热门19篇)
    最后,情况汇报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提升相关技能。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的情况汇报示例,掌握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优秀作文推荐!为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
  • 12-07 幼儿园大班月总结(优质16篇)
    幼儿园大班是孩子们迈向小学的重要转折点,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育实践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12-07 学校封闭管理应急预案(模板17篇)
    总而言之,应急预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个组织和个人都应该高度重视并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发生突发事件时,按照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来行动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 12-07 读书改变习惯小学(模板19篇)
    本学期读了顾舟群的《改变,从习惯开始》一书,让我感受颇深。就我自己所教的班级来说,很多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还不够理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
  • 12-07 预防手足口病倡议书(优秀15篇)
    范本中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信息和结构化文章。掌握好范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将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水平。3、能够用正确的洗手方法洗手。(1)出示图片(一名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