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8篇)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21:29:11 作者:笔舞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优秀8篇)

教案是我们教学的基础,只有制定合理的教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班教案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编写教案有所启发和帮助。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一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文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二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80万

周瑜3万

3.导语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3万人,而“北魏”80万人,弱小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小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三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利用动手操作的方法,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学生在课前四人为一组,自叠纸船。

1课时

(一)解题引趣,导入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 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 (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分析东吴取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充分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动手操作)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请大家齐读第26页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4、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5、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6、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学生动手演示:拆开纸船,利用西北风,分路进攻,发挥人多的优势。

4、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附: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本节课是1999年我校面向全区举行的创造教育汇报会中的一节语文创造教育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四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五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文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文,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小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小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六

本文是历史故事,是依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于赤壁的故事。

1、课文一开头告诉“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写出两军隔江相对的形势。然后点出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于是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这就是火烧赤壁的起因。

2、黄盖向周瑜献策,提出火攻之计,这是因为:曹军80万,我军才3万,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另外,曹操把船都连接在一起,用火攻想逃也逃不了,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却能打败曹军80万。因为黄盖、周瑜知已知彼,看准了敌人的弱点,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会简要复述课文。怎样做到长话短说呢?例如,对《赤壁之战》我们要抓住时间:东汉末年;主要人物:曹操、周瑜、黄盖。课文的第一段交待了事情的起因,包括两点:1、曹操率兵南下,要夺取东吴,与周瑜的兵隔江相对。2、曹军的弱点:坐不惯船,曹操叫人把船连起来,铺上木板,练水上打仗的本领。第二段虽属于事情发展的基本过程——定计,但不是重点,可以复述得简略些,只要点明黄盖定了什么计就可以了。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分五个步骤简要地复述清楚,注意哪些该复述,哪些可删去,哪些可合并。

(难句理解)“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为什么不直接写出具体的内容?因为下文有这一计策的描写:黄盖写信向曹操假降,趁东南风起的这天,用20只船,都用幔子遮着,船上装满芦苇,上面铺着火硝、硫磺,后面拖着几只小船向北岸驶去。等船队离曹营很近时,就命令士兵把火点着,士兵们上了小船,解开缆绳,让20条火船冲进曹操的船队。

课文这样写为下文埋下了伏笔,又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使文章结构严密,语言简洁,引人入胜。这是写文章的一种技巧。

《三国演义》是一部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描述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公元1xx年)开始,到晋武帝司马炎灭吴(公元2xx年)止,前后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全书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各个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小说结构宏伟严密,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洁流畅,以至成为我国古代历史小说的顶峰之作。

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太原人。他根据《三国志》和有关传说资料,经过再创作写成了这部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七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一)教师教法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一)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二)难点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三)疑点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鼓励学生参与板书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三)了解“认识起点”,据实施教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四)再读课文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激励学生深究,深入剖析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升华认识,深化思想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四)积累词语,欣赏佳句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五)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六)布置作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

赤壁之战教案设计一等奖篇八

学生视角

本课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是人所共知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共享这一名篇无疑是快乐的。

难点

课文是如何将这一复杂的事件描述得引人入胜的?

教师思考

顺序和逆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打破逐段讲读的常规,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明确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进行复述,从而实施由繁到简、由简到繁的语言训练。

重点

1,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设计特色

以画促思化难为易

信息资料

1.《三国演义》中有关“赤壁之战”的资料;

2.关于周瑜的全面评价性文章。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彼知己,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明确写作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品味歌词,导入新课

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要求同学们听后抒发感想。师借其中的重点句点拨提升学生的认识看法,使学生体会到三国人物的雄心壮志,并对他们的雄才伟略产生敬慕之情,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找出教学与生活的切合点。)

二、通渎全文,扫清学习障碍

1.速读,如每分钟一千字,强化效率感,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内容。

(进一步巩固速读的阅读方法,增强它的实用性。)

2.精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借助工具书解决,并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及进一步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形成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正确观念。)

3.全班交流。

(1)交流朗读。指名读,正音。

(2)交流学习心得。即刚才通过自主学习弄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未解决悬疑,全班讨论。仍未解决的拿到讲读时进一步明晰。

3.可拿出一二知识点进行随堂摸底小测试。以有的放矢地在课下进行个别辅导。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因在于知彼知己,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明确写作顺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抓住重点,中间开花

(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环节。)

二、环环相扣,顺逆结合

].引导思考:火攻的计策是准提出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一计策?并找出相应的段落,读读画画重点词句。明确“他们船头接船尾,船尾接船头,把船连在一起”的关键词语“接”、“连”,既是提出火攻计策的直接原因,也是火攻实施的首要条件。

2.进一步追问: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引导学生找到第2自然段,画出重点内容: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不可”。使生明确,这里的描写似乎是轻轻一笔,实则为后文火攻实施后曹军溃不成军埋下了伏笔,因此是至关重要的。

3.引导讨沦: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渡过大江”不可呢?弄清赤壁之战的直接起因乃是曹操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

4.提问:“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并要求学生按下面提示“先写战争起因,再写曹军战前准备,然后写东吴一方提出对策”,复述前三个自然段,进行语言条理性的训练。

(这样顺逆结合,环环相扣,一方面,避免了循序教学常见的平铺直叙,有利于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进行复述的兴趣;另一方面,开门见山,直奔重点环节,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有序。)

三、步步相连,繁简兼顾

1.阅读思考:“火攻是分哪几步进行的?”理解火攻实施过程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

2.照顾整体。引导学生根据“写信骗曹操,借风赴曹营,点火烧曹军”的顺序复述火攻的具体步骤。

(体现由简到繁,进一步进行语言条理性的训练。)

四、回归全文,领会中心

1.生阅读全文,对照板书,复述赤壁之战的全过程,从整体上明确写作顺序。

2.概括火攻之计妙在何处。

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课堂练习

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实践活动

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评“故事大王”。

板书

写信骗曹黄盖诈降

火攻之计风火相助实施火攻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火烧曹营曹军大败严谨部署周密安排

[赤壁之战(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2023年小学生少先队大队委员竞选稿 小学生少先队大队委竞选演讲稿(实用20篇)
    企业标语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直观地展示出企业的文化和理念。结合品牌,提升形象大家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企业标语,了解不同行业中标语设计的风格和趋势。小学生
  • 10-15 父亲节微信短语 父亲节微信祝福语(实用5篇)
    环保标语可以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环境习惯。创作环保标语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环保标语作品,汲取经验和灵感。接下来,我们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环保标语范例,希望可以引
  • 10-15 先进教育工作者个人主要事迹材料 先进个人主要事迹(通用19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的参照物,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总结时要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撑,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案例来支持自己的结论。为了方便大家参考和学
  • 10-15 最新新单位办理社保介绍信(大全15篇)
    公司宣传语是一种用来宣传公司品牌、形象或产品的简洁、精准的语句,它能够引起目标受众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对公司产生好感和信赖。在设计宣传语时,需要考虑语
  • 10-15 小班音乐高人矮人教案反思(汇总8篇)
    高一教案的编写不仅要全面准确反映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小班音乐高人矮人教案反思篇一1、
  • 10-15 最新比一比说一说教案反思(大全8篇)
    教案的设计要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初一教案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比一比说一说教案反思篇一1、能用目测额方法判断、比较
  • 10-15 美味的肉教案详细内容(优秀14篇)
    幼儿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估方式。下面是一些高中教师总结的教案编写经验,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美味的肉教案详细内容篇一最近的天气阴晴
  • 10-15 月再见八月你好的文案 二月再见三月你好发朋友圈的唯美祝福语(优秀5篇)
    伤感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无法自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伤感文案,或许能够让你找到内心深处的一抹光芒。月再见八月你好的文案篇一1、不管路有多难走,我都坚强地拼着,
  • 10-15 情绪的心理健康教案中班(精选12篇)
    中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有利于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的学习情况有清晰的了解。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幼儿园教案模板,希望能够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 10-15 2023年中学励志的话霸气(模板8篇)
    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应该珍惜和充分利用。青春是如何创造美好回忆的?让我们一起留下珍贵的记忆片段。这是一些青春励志电影的推荐,大家可以一起欣赏。中学励志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