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2023年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时间:2023-10-12 13:07:37 作者:梦幻泡 2023年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8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掌握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欢迎大家阅读以下个人简历的案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自己的简历。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乐府诗歌的基本特点,把握重点字词,学会诗歌发的分析与鉴赏。

过程与方法:实践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分析本诗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刘兰芝与焦仲卿忠贞的爱情给予肯定,对封建社会家长专制的婚姻制度给予否定。联系现实,在肯定这份忠贞爱情的同时也要明确生命是可贵的,要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

2、掌握乐府诗歌的特点。

3、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诗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介绍并了解乐府诗歌。

2、熟读全诗,概括其主要内容,解决疑难字词。

3、理清诗歌线索,划分层次。

二、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发展线索。

三、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从古到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我们从文学、影视作品中接触到很多关于爱情的传说。说说你们知道的爱情故事。(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明确“四大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这些爱情故事多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感人至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末建安中,发生的一个爱情悲剧。

二、介绍乐府诗

问题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府诗?

明确::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包括民歌和文人创作两大类。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风格质朴刚健。南朝的《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明确: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三、熟读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解决疑难字词(纠正字音)

2、二读课文,要求:本诗是一首叙事诗,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将全诗分层。(将学生6人分为一组,读完课文之后小组讨论,展示结果)

3、再理清诗歌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总结诗歌主要内容。(学生自己总结,要求线索要清晰)

明确:本诗以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发展为线索,依次写了兰芝遣归、夫妻话别、兰芝抗婚、两人殉情的情节,表现了两人对爱情的忠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人物形象

2、掌握“偏义复词”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首诗歌叙事性强,人物性格鲜明,能够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明诗歌发展的成熟。上节课我们理清了全诗的故事情节,这节课针对诗歌中的人物,我们来分析其性格的特点。

二、人物分析

(一)学习形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由各组从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刘母五位人物中选择自己要分析的人物。要求:找出原文,分析概括。

成果展示(示例):

5、从刘兰芝拒绝其他说媒可以看出她不为荣华所动,忠于爱情。

总结:焦母、刘兄以及刘母都是封建家长的代表。在当时社会,女子要遵守“三从四德”,刘兰芝在婆家受到婆婆的逼迫,丈夫焦仲卿性格懦弱,回到娘家则凡事都要听从兄长。而刘焦的爱情悲剧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个人性格使然。

(二)选取文中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如“兰芝自遣”,“仲卿求情”、“夫妻话别”、“刘兄逼婚”等,将其改写为短剧,分角色扮演。要求:自取短剧名称,小组合作,改写短剧并表演。

三、偏义复词

本诗中有些词语很有意思,大家解释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

1、便可白公姥公公婆婆,这里指婆婆。

2、昼夜勤作息劳作休息,这里指休息。

3、我有亲父兄父亲和兄长,这里指兄长。

4、逼迫兼弟兄弟弟和哥哥,这里指哥哥。

5、其日牛马嘶牛和马,这里指马。

从这些词语的解释中大家发现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引出偏义复词)

明确:这些都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作为陪衬。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熟读全诗,分析本篇诗歌艺术特色。

2、探讨本诗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乐府诗歌大多来自民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而魏晋时期又是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汉乐府有着自身的特点。本节课就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来进行鉴赏。

二、鉴赏本诗

问题:对于诗歌的鉴赏,我们可以从其思想感情、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来鉴赏。针对这首诗,我们从其表现手法上,看看有什么样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

成果展示(示例):

第一,运用比兴手法。这首诗以孔雀失偶起兴,奠定了全诗的基调,也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第二,运用铺陈手法。诗歌开头兰芝自陈:“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以时间为顺序,表现出刘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第九段兰芝离开焦家时也有一段细致的铺陈:“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兰芝刚强镇定而又留恋不舍的丰富的内心活动。后面写太守家迎亲的队伍:“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此处的铺陈渲染出太守家煊赫的财势,也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善用比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两个比喻原来的共通点变成分歧点,这对于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有很大的作用。

第四,前后照应。文中多次出现前后呼应的诗句,如以“孔雀东南飞”开头,以鸳鸯双飞结尾,增强了诗歌的意蕴;兰芝自述“十三能织素……”与后文刘母“十三教汝织……”相呼应,强调了兰芝的聪慧;刘焦分离时“君当做磐石,妾当作蒲苇……”与兰芷出嫁前“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相呼应,表现出故事情节的转折。

三、讨论:联系社会现实,你怎样看待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做法?

成果展示(示例):两种看法。第一种认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两人对爱情的忠贞是值得肯定的,况且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两人都有封建家长逼迫,重新在一起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种看法,“爱情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从本诗中可以看出两人婚姻结束之后完全可以找到更合适的人,各自组建家庭。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知识与技能: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品味古乐府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话剧的展示,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的几组“爱”,探讨悲剧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爱情悲剧的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剖析文中几组“爱”产生的原因,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一、情境导入

关于爱情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关于亲情的诗句:“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板书:《孔雀东南飞》中“爱”的分析)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熟悉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课文中的几组“爱”,探讨悲剧的成因。

2、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在阅读中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回顾故事情节

回忆《孔雀东南飞》中的故事结构、主要人物,学生回答从人物中可以总结出几组人物关系。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化鸟双飞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的悲歌

四、探究文本(借助话剧表演与小组讨论)

缕清人物关系,分析母子(女)之爱

1、焦母与焦仲卿

2、刘母与刘兰芝

3、焦母与刘兰芝

情节:仲卿求母与仲卿辞母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用终不再娶的誓言表现对刘感情的真挚,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简洁概括话剧的所选情节有感情诵读诵读评价、指导)

对话:焦刘分别的对话

(明确对话情境,比喻手法等,学生分角色表演,评价,指导)

细节描写: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赏析方法点拨细节描写)

分析朗读指导诵读展示

小结:以戏剧性对白为主体,偶尔加之细节描写。通过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深感两人用情至深,这一份爱情,曲折幽怨,动人心魄,让我们领略了悲剧爱情的魅力。

阿母心中的兰芝:

知书达理、聪明能干---十三教汝织(侧面印证了兰芝的自诉)

(阿母:慈母心肠、理解女儿)

婆婆心中的兰芝:

1、不懂礼节、自作主张----此妇无礼节,自专由(不把婆婆放在心上)

2、体态不美好---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焦母:蛮横无理、软硬兼施、顽固而有心计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

引入学生表演的话剧

总结人物形象:

1、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贤惠美丽---十三能织素等

2、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

3、聪颖智慧---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白自己在焦家处境)

4、刚强倔强---及时相遣归

(焦母:故意刁难,异常挑剔)

(二)分析姑嫂之爱

对比两组“告别”

与婆婆告别:“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与小姑告别:泪落如珠子

明确:“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

(三)分析兄妹之爱

质问:作计何不量!

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阿兄心中兰芝:

不识抬举、不知好歹、愚笨---怅然心中烦

阿兄形象:

1、性行粗暴

2、视财如命、趋炎附势---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

3、尖酸刻薄、冷酷无情---不嫁义郎体,其往何处云?

刘兄:是一个十足的市侩形象。

(四)分析夫妻之爱

通过揣摩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几次对话进行分析

焦仲卿:1、对爱情忠贞不渝2、珍惜眼前人的好丈夫3、孝顺

焦仲卿:

遵守孝道,忠于爱情,追求幸福,为爱殉情,是一个善良怯弱的书生形象。

焦仲卿眼中的兰芝

1、值得厮守终身、生死为友的合格妻子----幸复得此妇、黄泉共为友

2、受尽委屈之人----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在贯穿话剧的所有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和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辦是非但又迫于母亲不正当表达“爱”而养成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五、深掘文本与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爱的告白

焦刘双双殉情,以刘兰芝或焦仲卿的身份或其他任何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写一封信。

学生当场宣读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与加深学生对悲剧意识的理解。

拓展延伸: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外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

总结与思考:是爱,还是对爱的扼杀?忠贞的爱情之花,伴随着两个年轻生命的凋零而陨落,令人扼腕叹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情之深,尽在语言。恰当地表达“爱”,才能收获美好的亲情、爱情。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先播放歌曲《孔雀东南飞》mtv: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许惆怅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一个人不妨多有几回犹豫

只要不再有这出悲剧

莫让那悲剧又重演

那悲剧又重演

眼前温柔的灵魂

岂不是梦中的倩影

为什么无可奈何

只当她是窗外一朵浪漫的云

几千年来的故事

竟不曾唤醒犹豫的你

为什么无可奈何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问题一提出,学生马上来了激情,议论纷纷。

(好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在营造良好气氛的基础上,学生的情感较为投入,理解也较为深刻,思想在不时的碰撞中有智慧的火花出现,为这个课走向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基础落实

1、通假字。

2、文言实词。

3、词类活用。

4、古今异义。

5、文言句式。

三、研究探讨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新时期的教学模式,要求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发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意识。)

1、人物分析:(主要由学生讨论完成,教师不作具体分析)

人物形象之一——刘兰芝:

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

温柔、贤淑、勤劳

自尊、自信、自重、有礼、有节、有度、有情、有义、有心

忠贞而有反抗精神

人物形象之二——焦仲卿:

温情、软弱

愚孝

忠贞

人物形象之三——焦母:

专横跋扈

2、刘兰芝才、德、貌“三全齐美”,焦母出于什么心理而一意地要休掉这个难得的媳妇?(以下是学生讨论的结果)

无子说(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更年期说

恋子说(焦母与仲卿相依为命,兰芝的到来,使氏母子的感情依恋大不如前)

妒忌说(兰芝太优秀了,做婆婆的与之相比,大为逊色)

讨厌说(兰芝是焦父在世时作主娶进门的,焦母一直不喜欢)

煎熬说(有道是“堂上交椅轮流坐,十年媳妇熬成婆”,但兰芝却不服焦母“管教”)

隔阂说(焦母在家很孤单,而兰芝不理解,只知劳作,婆媳间缺少沟通)

无行说(在焦母眼里,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三者说(县令与太守公子均看上了兰芝,故对焦母施加压力)

另娶说(焦母喜欢东家贤女罗敷,并与之达成某种默契,故需休掉兰芝)

能干说(焦母担心儿子过于软弱,家里的大权会落到能干的兰芝手里)

门第说(焦母为仲卿前程计,想休掉无背景的兰芝,娶个门第高的小姐)

美色说(焦母担心儿子沉溺于兰芝的美色,胸无大志,耽误了仕途)

3、如何理解刘、焦之死?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存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们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记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由是观之,焦母迫害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的威压。

可以说,焦仲卿彻头彻尾就没有反抗过,而刘兰芝虽说有反抗,但不是太明显。

两人最终的双双殉情只能说是可爱的、可贵的,但不明智,其精神可嘉,做法不足取。

4、两家的合葬有没有现实可能?

有可能:从焦家

没有可能:

四、拓展延伸

1、假如刘兰芝不沿着课文叙述的路子走,还有他法吗?

五、总结收束

这首首叙事长诗震撼我们心灵的,是一个简单、普通但也更伟大、更普遍的东西,即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小序中的“时人伤之”的话便体现了作者记叙这件悲剧故事的原初动机。这种对人的生命的伟大关怀恰恰是对于文学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

为了强化《孔雀东南飞》中焦刘悲剧的震撼力,也使这一课文留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在结束全文前播放了另外一首流行歌曲——屠洪江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飞到天涯去不回

千般恋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

心碎的时候

秋声格外让人悲

天若不尽人意

我愿生死相随

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物低垂

情深的时候

哪种离别不伤悲

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

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

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

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这首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曲,满含激愤,深深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久久地沉浸在这千古悲音中,难以释怀。

六、作业交流

全文结束之后,布置学生选取文中最感兴趣或最有心得的一点,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

提示:北朝民歌。

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二、初读。

1.圈画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

2.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只作上记号,备用)

3.标出全诗各自然段序号。

4.对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

三、把握情节。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

例:东汉末期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

2.本诗共有33个自然段,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请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第(1)段―(2)段开端

第(3)段―(12)段发展

第(13)段―(22)段再发展

第(23)段―(32)段高潮、结局

(33)段尾声

(此时学生如未将第1自然段单独列出,教师不必强加,待到最后研读时再解决第1自然段的起兴问题。)

3.师:请为每部分(包括每部分内的层次)拟一小标题。

生甲:“兰芝自诉”――“兰芝遣归”――“兰芝拒婚”――“兰芝殉情”――“合葬化鸟”

生乙:我补充一些小层次的标题:

兰芝自诉

合葬化鸟

生丙:我拟的标题是:自诉;乞母、遣归、辞母、泣别;拒媒、逼嫁;死别、殉情;化鸟

四、朗读全诗(教师大声带读,学生跟读)。

五、同桌互译。

教师译前提示一:正确正确“公姥”(偏指“姥”)、“作息”(偏指“作”)、“父兄”(偏指“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兄)”等偏义复词。揣摩的窍门是根据句意、文意理解偏指义。

提示二:注意有些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如:“自由”,今义为“自由自在”,古义为“自作主张”;“可怜”,今义为“值得同情”,古义却可作“可爱”讲;“却”今为转折连词,古义却有“退”,“回头”义;“要”今义为“需要、要求”,古义却可作“约定”讲;“适”今义为“适合”,古义“有“刚才”义;“劳劳”今不用,古义作“怅惘若失”讲;“奄奄”今义作“气息将绝”讲,古义却可作“暗沉沉”讲。

教师巡答疑。

六、作业:

课后整理本诗中“相”、“谢”、“见”、“迎”、“自”、“适”的用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诗所用的.铺陈、比兴表现的手法。

2.了解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塑造人物的手段。

4.辨析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

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难字多义辩析在全班进行交流。

例:“相”字的用法。(见表)

二、研读一,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发言。

1.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她要自求遣归?

生甲:因为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

生乙: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即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中,感到了遣归之势已无可逆转,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

2.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

生:这表现了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这表明她遇事十分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3.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

生甲:她不卑不亢。

生乙:她最后要再说几句,把面子要回来。

生丙:她有礼有节。

小结:这表明兰芝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4.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岂不破坏了兰芝的形象?

生甲:兰芝殉情之意早已决定,允婚是假,殉情是真。

生乙:如不允婚,就会被其兄纠缠不清,说不定还会锁起来,后面的殉情反而难了。

生丙:如果兰芝不允婚,就没有后面太守家准备迎亲的一节,便达不到抬高兰芝身价,加强悲剧气氛的效果。

5.仲卿与兰芝相比,有哪些同异处?

同――同样忠于爱情,同是封建礼教的逆者;异――在洞察世情上,焦不如刘聪慧,在反抗封建礼教上焦不如刘坚决。

6.焦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生: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她无视焦刘的爱情,折磨兰芝,威逼利诱仲卿。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7.你是怎样认识这众多各别的人物的?

生甲: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逐渐鲜明。如刘兰芝,第一部分只知道她是个聪明要强的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到第二部分通过她严妆、辞行才觉得她这个人不简单,在焦母前不掉一滴泪,而且语言绵中带针。读到允婚一节,真还觉得她“坚持不住了”,后来看到她“举身赴清池”才更体会到她的坚贞。

生乙:诗中人物的对话也特精彩,焦母的专横:“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多有个性特点。还有焦仲卿,先是个脓包,去求母亲:“儿已薄禄相”、“伏惟启阿母”,这些对话也很有特色。

三、研读二,理解鉴赏。

1.在“兰芝自诉”、“着装遣归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赏析这首诗歌的人物形象和特点,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启发式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学习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教学重点】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教学难点】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互动教学、启发教学、探究式教学

播放通俗歌曲《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大江上下,残照斜阳,万木低垂,情深的时候,哪种离别不伤悲?这次痴心赴水何时何地相会?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红尘外,柔情内,有没有断肠的泪。我愿有情人共饮一江水,但求真心以对,今生何惧何悔。”

然后导入本课。

快速浏览全文,结合刚才的《孔雀东南飞》歌曲,谈谈你对整个故事的感受?并用一两个字概括你的读后感。

明确:悲伤、哀怨(等)

(1)文章第二段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的内容分析。

明确: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2)当兰芝离开刘家时。“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铛。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组细步,精妙世无双”。

明确:一连串夸张性动作的铺张,意在表现兰芝的美貌,以及被逐离焦家前的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突出“精妙世无双”这一点,既体现兰芝之美,坚强,也是侧面烘托对她命运不公的谴责。

(3)兰芝再嫁时候的状态又是么样子的呢?。

明确: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侧面烘托了她的美……无疑都反映了刘兰芝的善良。

明确:“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自挂东南枝”。

说明:焦仲卿重情重义,而且具有一些叛逆的精神,争取。

明确:焦母蛮横无理、兰芝的兄长不近人情。

作用:衬托出爱情的美丽和忠贞。

1.刘兰芝是那样的美丽善良,刘焦的爱情是那样的完美,焦母为什么要把兰芝休了呢?

明确:《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有人据“共事二三年”还没子嗣,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刘兰芝被休。

呈现方式:你们有什么感悟,各抒己见。

明确:以死向封建礼教抗争,更是她(他)反抗性格的升华,完成了她(他)完美的人格。

小结:因此,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结尾,正像《梁祝》这首曲子(放乐曲)一样。

作业:了解陆游与唐琬的故事。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

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二、关于“乐府”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关于“焦、刘殉情”故事的传说。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但刘兰芝却为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有自请回娘家。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替他的儿子求婚,焦仲卿闻听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兰芝成婚那天,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这个美好的传说演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

三、学生整体把握文意,提问:

1、阅读后,概括诗歌的情节。(开端是故事的开始,交代故事的人物及事件的起因,

为故事展开做铺垫。发展是故事的深入,发展反映着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同时更是人物命运的形成展现。高潮,是故事的最激烈最精彩的部分,人物的命运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展示,结局是事物的结果展示。概括故事情节的关键是理清故事的思路,焦、刘感情是故事发展思路的主要因素。)

起点:孔雀东南飞,五时一徘徊。

第一部分:开端,是兰芝对仲卿的诉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矛盾。兰芝和仲卿爱情深厚,本应白头偕老,但婆婆不容,一定逼他们离异。

第二部分:民展,写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接兰芝回来。

第三部分:发展,写兰芝与仲卿的离情别绪,二人分手之际,依依不舍。

第四部分:高潮,写兰芝与仲卿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结局,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愿望。

2、为情节各部分拟定标题。

提示:五字句。能概括内容,注意人物特点;把握精要,用得体的语言去表达。

明确:起点(首两句)

第一部分:开端,兰芝被遣。第二部分:发展,夫妻誓别。

第三部分:发展,兰芝抗婚。第四部分:高潮,双双殉情。

第五部分:尾声,告诫后人。

3、概括故事主题。

提示:(1)文章写了怎样的故事。(2)人物的情感是怎样的。(3)这个故事具有怎样的社会意义。明确:故事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4、分章节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领会文意。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孔雀东南飞(并序)》.示例.

教学目的

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

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

提示:北朝民歌。

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

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

二、初读。

1.圈画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

2.找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只作上记号,备用)

3.标出全诗各自然段序号。

4.对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

三、把握情节。

1.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结果吗?

例:东汉末期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焦仲卿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与仲卿双双殉情。

2.本诗共有33个自然段,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请按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第(1)段―(2)段开端

第(3)段―(12)段发展

第(13)段―(22)段再发展

第(23)段―(32)段高潮、结局

(33)段尾声

(此时学生如未将第1自然段单独列出,教师不必强加,待到最后研读时再解决第1自然段的起兴问题。)

3.师:请为每部分(包括每部分内的层次)拟一小标题。

生甲:“兰芝自诉”――“兰芝遣归”――“兰芝拒婚”――“兰芝殉情”――“合葬化鸟”

生乙:我补充一些小层次的标题:

兰芝自诉

合葬化鸟

生丙:我拟的标题是:自诉;乞母、遣归、辞母、泣别;拒媒、逼嫁;死别、殉情;化鸟

四、朗读全诗(教师大声带读,学生跟读)。

五、同桌互译。

教师译前提示一:正确正确“公姥”(偏指“姥”)、“作息”(偏指“作”)、“父兄”(偏指“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兄)”等偏义复词。揣摩的窍门是根据句意、文意理解偏指义。

提示二:注意有些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如:“自由”,今义为“自由自在”,古义为“自作主张”;“可怜”,今义为“值得同情”,古义却可作“可爱”讲;“却”今为转折连词,古义却有“退”,“回头”义;“要”今义为“需要、要求”,古义却可作“约定”讲;“适”今义为“适合”,古义“有“刚才”义;“劳劳”今不用,古义作“怅惘若失”讲;“奄奄”今义作“气息将绝”讲,古义却可作“暗沉沉”讲。

教师巡答疑。

六、作业:

课后整理本诗中“相”、“谢”、“见”、“迎”、“自”、“适”的用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本诗所用的铺陈、比兴表现的手法。

2.了解本诗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塑造人物的手段。

4.辨析词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交流。

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难字多义辩析在全班进行交流。

例:“相”字的用法。(见表)

二、研读一,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设问,学生讨论、发言。

1.兰芝是不愿离开焦仲卿的,为什么她要自求遣归?

生甲:因为她感到与焦母实在合不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君家妇难为”,所以不如回去。

生乙:我认为还有一层意思,即兰芝从焦母的故意挑剔中,感到了遣归之势已无可逆转,因此不卑不亢地自己先提出来。

2.兰芝是不愿离开仲卿的,为什么在离别前还要“严妆”一番呢?

生:这表现了兰芝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她是严妆来的,因而也要严妆走,这表明她遇事十分沉着、冷静、镇定自若。

3.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

生甲:她不卑不亢。

生乙:她最后要再说几句,把面子要回来。

生丙:她有礼有节。

小结:这表明兰芝从小受过很好的教养,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4.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岂不破坏了兰芝的形象?

生甲:兰芝殉情之意早已决定,允婚是假,殉情是真。

生乙:如不允婚,就会被其兄纠缠不清,说不定还会锁起来,后面的殉情反而难了。

生丙:如果兰芝不允婚,就没有后面太守家准备迎亲的一节,便达不到抬高兰芝身价,加强悲剧气氛的效果。

5.仲卿与兰芝相比,有哪些同异处?

同――同样忠于爱情,同是封建礼教的逆者;异――在洞察世情上,焦不如刘聪慧,在反抗封建礼教上焦不如刘坚决。

6.焦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生:她是一个反面人物,在诗中,她是封建旧礼教的代表人物。她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她无视焦刘的爱情,折磨兰芝,威逼利诱仲卿。是一个摧残青年,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

7.你是怎样认识这众多各别的人物的?

生甲:通过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逐渐鲜明。如刘兰芝,第一部分只知道她是个聪明要强的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到第二部分通过她严妆、辞行才觉得她这个人不简单,在焦母前不掉一滴泪,而且语言绵中带针。读到允婚一节,真还觉得她“坚持不住了”,后来看到她“举身赴清池”才更体会到她的坚贞。

生乙:诗中人物的对话也特精彩,焦母的专横:“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多有个性特点。还有焦仲卿,先是个脓包,去求母亲:“儿已薄禄相”、“伏惟启阿母”,这些对话也很有特色。

三、研读二,理解鉴赏。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知识与技能: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主要情节,品味古乐府诗歌的民歌气息和抒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话剧的展示,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课文中的几组“爱”,探讨悲剧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爱情悲剧的魅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品读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对诗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和把握,了解人物美以及爱情美。

剖析文中几组“爱”产生的原因,理解刘兰芝和焦仲卿爱情悲剧的根源与意义。

一、情境导入

关于爱情的诗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关于亲情的诗句:“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板书:《孔雀东南飞》中“爱”的分析)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在熟悉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分析课文中的几组“爱”,探讨悲剧的成因。

2、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在阅读中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回顾故事情节

回忆《孔雀东南飞》中的故事结构、主要人物,学生回答从人物中可以总结出几组人物关系。

开端:兰芝被遣

发展:夫妻惜别

再发展:兰芝抗婚

高潮:双双殉情

尾声:化鸟双飞

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的悲歌

四、探究文本(借助话剧表演与小组讨论)

缕清人物关系,分析母子(女)之爱

1、焦母与焦仲卿

2、刘母与刘兰芝

3、焦母与刘兰芝

情节:仲卿求母与仲卿辞母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用终不再娶的誓言表现对刘感情的真挚,对爱情的矢志不渝。

(简洁概括话剧的所选情节有感情诵读诵读评价、指导)

对话:焦刘分别的对话

(明确对话情境,比喻手法等,学生分角色表演,评价,指导)

细节描写: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

(赏析方法点拨细节描写)

分析朗读指导诵读展示

小结:以戏剧性对白为主体,偶尔加之细节描写。通过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深感两人用情至深,这一份爱情,曲折幽怨,动人心魄,让我们领略了悲剧爱情的魅力。

阿母心中的兰芝:

知书达理、聪明能干---十三教汝织(侧面印证了兰芝的自诉)

(阿母:慈母心肠、理解女儿)

婆婆心中的兰芝:

1、不懂礼节、自作主张----此妇无礼节,自专由(不把婆婆放在心上)

2、体态不美好---秦罗敷,可怜体无比

焦母:蛮横无理、软硬兼施、顽固而有心计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

引入学生表演的话剧

总结人物形象:

1、聪明能干多才多艺、知书达理、贤惠美丽---十三能织素等

2、勤劳能干---鸡鸣入机织

3、聪颖智慧---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白自己在焦家处境)

4、刚强倔强---及时相遣归

(焦母:故意刁难,异常挑剔)

(二)分析姑嫂之爱

对比两组“告别”

与婆婆告别:“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与小姑告别:泪落如珠子

明确:“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强。

(三)分析兄妹之爱

质问:作计何不量!

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威胁: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阿兄心中兰芝:

不识抬举、不知好歹、愚笨---怅然心中烦

阿兄形象:

1、性行粗暴

2、视财如命、趋炎附势---先嫁得府吏、足以荣汝身

3、尖酸刻薄、冷酷无情---不嫁义郎体,其往何处云?

刘兄:是一个十足的市侩形象。

(四)分析夫妻之爱

通过揣摩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几次对话进行分析

焦仲卿:1、对爱情忠贞不渝2、珍惜眼前人的好丈夫3、孝顺

焦仲卿:

遵守孝道,忠于爱情,追求幸福,为爱殉情,是一个善良怯弱的书生形象。

焦仲卿眼中的兰芝

1、值得厮守终身、生死为友的合格妻子----幸复得此妇、黄泉共为友

2、受尽委屈之人----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在贯穿话剧的所有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和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辦是非但又迫于母亲不正当表达“爱”而养成的诚正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

五、深掘文本与拓展延伸

课堂练习:爱的告白

焦刘双双殉情,以刘兰芝或焦仲卿的身份或其他任何一个故事里的人物,写一封信。

学生当场宣读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与加深学生对悲剧意识的理解。

拓展延伸: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等。外国: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两人合葬,他们所在的两个家族消除宿怨)。

总结与思考:是爱,还是对爱的扼杀?忠贞的爱情之花,伴随着两个年轻生命的凋零而陨落,令人扼腕叹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情之深,尽在语言。恰当地表达“爱”,才能收获美好的亲情、爱情。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