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汇总15篇)

2023年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0-14 00:09:07 作者:琴心月 2023年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汇总15篇)

通过发言稿,演讲者可以展示自己的知识、能力和个人魅力,对自己的形象塑造起到积极作用。那么在撰写一篇发言稿时,我们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呢?如何使演讲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发言稿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一

知识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词语。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情感目标: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读文讨论,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起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长城录像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003年,我国航空飞天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从而我们认识了一位英雄,他是谁?那你们知道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吗?对,是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长城,去领略长城的风采!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播放录像,谁来说说长城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过渡:文中又是怎么评价长城的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画出那句话。课件出示:长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导朗读(齐读,指名读,再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重读哪个词?)

提问:那么长城有什么过人之处说她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自由的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析第一段。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理解“蜿蜒盘旋”:弯弯曲曲的延伸。

观察第一幅插图

列数字(课件出示长城路线图)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画,你都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课文的哪一段描述了这幅图的内容?(第二段)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的朗读第二段,结合插图,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长城的?各有什么特点或者作用呢?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长城的示意图。

远看长城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长,近看长城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感觉呢?(高大坚固)

四、总结

长城的长,长城的高大坚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长城的`确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此外,长城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伟大的奇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你们想知道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走进长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长城。

五、板书

长城

长:六千多千米

气势雄伟

高大坚固:平宽高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2)班共有学生75人,其中男生 人,女生 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比较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下一页更多精彩“四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

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情节。

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难点:

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

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

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改写成课本剧,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

夜空群星闪烁图。

师问学生看了此图想到了什么?

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学生说看到的想到的。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背景介绍:

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学生谈自己对背景的理解。让学生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主题。

三、简介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它的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学生读并提炼出重要信息。提供相关信息,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有利于学习课文,理解主题。

四、初步感知:

1.粗读课文,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线索。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

2.检查自读情况。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讨论线索和文章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题作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下面深入学习领会。

五、细读课文:

1.细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脉络,进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2.我们已经再次细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请大家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四个情节:

一、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赶走。

二、牛郎得到老牛的指点,同织女结为夫妻。

三、牛郎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四、牛郎织女一家被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

你们最喜爱哪个情节?能否把它们表演出来呢?

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各部分的情节。

同学们讨论、交流。

理清文章的脉络。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理清脉络。

六、改编课本剧:

1.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

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合适的音乐配乐;展开丰富的想像。

2.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情节,分工编写剧本。

3.老师巡视指导。

4.组织表演。

5.对同学们的表演给予评价和鼓励。1.学生研究课本剧的编写方法。

2.自由结组,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3.表演。本环节能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

七、赏析评价:

讨论下列问题:

1.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作者对这些人物持有什么态度?

2.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3.结合故事的结尾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同学间展开讨论,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班内交流。在前边表演的基础上,学生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

八、谈感受:

可以从牛郎织女的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文章的写作特点等方面谈。

学生畅所欲言。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能有整理所学内容的过程,对本课有个整体把握,做到一课一得。

九、巩固:

1.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听。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板书设计:牛郎织女

教学后记:

本课设计通过先阅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创造地读写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只是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

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

(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五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4、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二、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家对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展开联想,想象练说。

3、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组内交流,集体评议。与金钥匙结合进行。

七、教学后记

《语文天地二》习作

习作内容

写月亮。

设计目的

在学习“明月”这个单元的过程当中,学生从古人、今人的笔下感受到月色的美,又从人类登月使学生感受到月亮无穷的奥秘,激发学生去探究月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说月亮,写出自己心中的月亮,以期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月球奥秘、训练学生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开始布置学生做长时间的观察月亮(不是一次两次的观察)、查阅有关月亮的资料、了解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等,以日记形式做下观察记录。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习作进度大约在本学期的第三周,但中秋节正好在第三周周末。我们有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了使学生有话题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根据情况可把本次习作的时间定在第四周。并且与“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密切结合。

第一课时

一、复习第二单元课文内容(5分钟)

本单元主题是《明月》,说说你对哪篇课文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二、习作准备(15分钟)

1、历代文人都有吟诵月亮的文章,不同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我们再来看看几位大作家又是怎样描写月亮的。(开卷有益中的片段可在学习《月迹》一文后就安排学生阅读,使学生对这些作品有所了解。)

2、学生自由选择性地阅读自己喜欢的几个片段,细细品味。

3、学生朗读自己欣赏的片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和喜欢的原因。启发学生由看到的月亮展开联想和想象。

4、根据学生说的不同文章,让学生说说这段时间观察到的月亮或中秋佳节自己赏月的情景、说知道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查阅资料了解到的有关月球知识、我国登月计划等。

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说得这么好,有没有想写下来的冲动?

三、学生写草稿(大约20分钟时间)

1、大家读了这么多写月亮的文章,现在请把你眼中、心中的月亮写出来画出来吧!(教师提出要求:把自己看到的了解到的描写出来,把自己想象到的写出来,体裁不限。配上简单的画。)

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加以引导。

作业:完成习作。

注:片段练习,最好20分钟内完成,限定习作时间是必要的。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

1、出示例文,共同修改。(注意引导学生从句子完整、层次清楚、用词准确方面修改)

2、默读自己的习作,圈出错别字并修改。

3、同位交换,圈出错别字,画出好句子。

4、同位互相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再提出意见或建议。

5、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抄写习作

抄写完后,鼓励学生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修改。

三、年级习作教案

习作内容:秋天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秋天,发现秋天景色的变化,欣赏秋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由于现在秋天的景色还不是很明显,因此可让学生从现在开始,一点一滴地观察秋天的变化。

二.阅读《开卷有益》:颜色变的戏法。

三.记录下观察到的秋天。

分别从自然界和人两方面来进行。

自然界又可以通过从树、草、花等方面来观察记录。

四.指导

让学生对描写秋天进行想象、联想,并在班里互相说一说。

五.学生写草稿

二课时:

一.继续写草稿

二.修改

1.在学生中找一篇好的草稿在班中大家一起修改。

2.自己读文章,修改。

3.互相读一读,划出比较好的句子。

4.自己进一步修改。

三.抄写已经修改过的草稿。

七、教学后记:

[四年级上《语文天地二》教学设计]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六

古诗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千年文化的积淀。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祖国灿烂的文化,而古诗正是这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诗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精华,浓缩着丰富的情感,积淀着智慧的结晶。引领学生走进古诗,不但能帮助他们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而且还能增加他们的文化底蕴,陶冶性情。喜欢古诗文的我,选择了《凉州词》来进行教学尝试,期望通过课堂实践,摸索出一条古诗教学的新路。

新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然而纵观平日的古诗教学,我们不乏看到古诗教学课成了诗意的串讲课,枯燥烦琐的字词分析,句意的理解,诗情的灌输,诗中的情感、美词佳句的体验过程被一句句抽象的答案所替代,因此,学生只是机械的获取知识又何来的创新与想象呢?我觉得,古诗教学应做到“自读自悟、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即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学习,最后有滋有味的把古诗读好。下面,结合《凉州词》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凉州词》中的前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短短的28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成为千古绝唱。在教学中我以“情”为突破口,指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通过朗读与想象解读文本,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古诗的意境。

一、学科整合,从历史背景导入,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这是一首唐代的边塞诗,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边塞诗很少,对于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了解甚少。因此,我从《从军行》、王翰的《凉州词》等几首反映战争的边塞诗引入,出示唐代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中原地区和塞外的区域划分,了解边塞地理位置和历史情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中戍卒的怨情打好感情基础。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和语文知识的整合,在开课伊始就达到了激发兴趣、激发情感的作用。

二、尊重学生个体感悟,体现自主学习。

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是逐词逐句分析讲解,使得学生在在教师的牵引下亦步亦趋,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只是被动的接受。本课的教学,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读自悟,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读完整首诗的感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自由汇报,并将词语板书到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静心默读《凉州词》,想一想,诗的哪些地方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学生会在古诗词句中捕捉“感受”的来源。随后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读诗感受,由古诗的意象入手,展开教学。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发挥了学生了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古诗教学的新突破。

三、紧扣诗眼,引导学生入诗境,悟诗情。

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初读感悟,从带给学生感触最深的“孤”字入手,以“孤城”为主要意象,引导学生体会边塞的荒凉地理环境。我不是让学生单纯的感受诗像,而是将孤城、高山、黄河联系起来理解,通过“万仞山”对“孤城”的衬托,通过黄河对“孤城”的烘托,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后两句,我引导学生从“怨”字入手,感悟戍卒的离愁别恨。教学中没有过于零碎的问题,重在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感悟,教师创设情境,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情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四、朗读指导有目标,分层次,讲求实效。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朗读,是学习诗歌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宋代诗人朱熹曾经说过:“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有经过充分地、反复地诵读,设身处境地进入诗的境界,仔细体味每个重点词句的含义,细致感受其中的形象美,才能深入地领略作品中的情致和趣味,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因此,在教学本诗时,我在古诗的朗读指导上很下功夫,按照认知规律,制定了“四步读诗法”,即“字正腔圆——有板有眼——读出感觉——读出意境”,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贯穿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分层次、按步骤进行练读,每个环节注重落实,做到读有层次,读有要求,读有指导,读有评价,以读悟情,以读入境。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默读、小声读、齐读、个别读、范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配乐朗读等,课堂上书声琅琅。尤其是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意境,我激情创境,让学生在哀怨悲壮的音乐感染下,为情所动,随情而读!同时,学生掌握了朗读古诗的方法,相信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也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五、大量的课外拓展,丰富文本,深化了古诗内涵。

诗的语言凝炼含蓄,耐人寻味,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大家闻一多先生曾说:诗的长处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进行适度的课外拓展,如课前的赛诗会、对玉门关的补充介绍、对唐诗中“片”字的习惯用法的讲解,由”杨柳“引出的折柳习俗及相关的古诗,对“春风”的解读,描写战争场面的边塞诗的补充,直至课后的拓展阅读王翰的《凉州词》,大量的课外拓展,以一首带动多首古诗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同时深化了古诗的内涵,让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也积淀了古诗的文化底蕴,学生在短短的课堂学习中收获颇丰。

六、挖掘文本内涵,听说读写训练扎实进行。

古诗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受文本的限制,不容易扎实展开。我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围绕《凉州词》中短短28个字,对学生进行了扎实的听说读写训练。如对“黄河远上白云间”观察角度的对比分析、对黄河从白云中流出来景象的想象练说、对黄河的词语描述、想象戍卒听到羌笛声的内心活动等。尤其是古诗学完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戍边将士的心里话,学生情之所至,言之有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七

《凉州词》这首诗抒写的是边关将士夜闻笳声而触动思乡之情。万里别家,多年不归,有时不免思乡,无论是见景还是听声,都容易勾起悠悠的乡思。诗的前两句写战士们在边关忍受苦寒,恨春风不度,转而思念起故乡明媚、灿烂的春色、春光来。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文档为doc格式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

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知道“出奇”是什么意思吗?

6、齐读第一、二小节。

(二)学习第三、四、五小节,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这么多的绿集中起来,会是一幅怎样的画呢?朗读课文第三、四、五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三、四、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再仔细读读。

第三小节: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的。

雨中的是绿色的。

水中的是绿色的。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的。

(学生看图,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指名读,全班读。

第四小节:

(1)出示文中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小节:

(1)出示小练习。

想象说话: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2)“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点名读,老师范读,全班齐读。

(三)全文朗读。

四、读写结合,拓展阅读。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2、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1)学生自读“阅读链接”。

(2)从视觉上感受灵隐之绿,以及“绿”的层次。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0 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九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俺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同学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指导同学理解课文的观察顺序和写作思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长城》,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介绍长城的短片。(播放短片)

3、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二、精读课文,剖析语言、加深认识。

(一)质疑:

针对这个评价,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讨论、学习?

过度:我们回忆一下其它的段落是从什么角度写的长城(随机板书:远望、近观、联想)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好,现在我们就先站得远一点,高一点,看看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1、这一自然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你是如何体会出来的?(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2、“蜿蜒盘旋”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第一幅远看长城图,用手势表示出来。

3、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打比方、列数字)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读出长城的雄伟气势?(指名读、男生读、齐读,给予学生鼓励。)

过渡:让我们继续随着作者从更近的角度去认识长城。

(三)学习第二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生: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成的。生: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1)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垛口、嘹望口、射口

(2)听了老师说的后,你们试着用简笔画画出长城的结构图:垛子、瞭望口、射口吧!

(同桌讨论学习)

b、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重新感受一下长城的巧妙设计和高大坚固。

3、现在,老师找个同学当小导游,边看长城近景图边给大家介绍。听了他的讲述,我们对长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披文入情,倾情长城——学习第三自然段

2、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a、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会遇到哪些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建长城的材料:一块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我想问一下,你们的体重是多少斤?(50斤)两三千斤重的条石相当于多少个同学的重量?(60个)

(2)建长城的工具: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3)长城的长度:一万三千里、或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多少:许许多多,无数)能想象出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了吗?让我们再把劳动人民的艰辛读出来。

4、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智慧体现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文,长城的长、高大坚固、设施齐全,能防御敌人又能进攻敌人。)

5从“多少”“才”字体会到什么?()

6、此刻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让我们把这千言万语转变成一种崇敬之情把这句话读一读。

三、整体把握全文,升华认识

1、教师小结:

2、假如这时你站在长城上,你想对古代劳动人民说些什么呢?

3、正是这雄伟的长城,正是这伟大的劳动人民,让作者激动、感慨,发出这样的赞叹:

4、课文学到这里,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了吗?(联系前文,从长城的长、高大坚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们付出的血汗和智慧来谈。)

5、写话寄情

正是这样的雄伟气魄,正是这世界历史上不容忽视的奇迹,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这些名人在登完长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题词。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

话。(学生写,汇报)

四、总结板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

本次的教学设计与前一次相比,本人自己感觉发生了质的改变。第一次备课时,苦于古诗教学无从下手,我只从《凉州词》中感受到了边关将士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所以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所蕴含的豪放、悲壮之气,总感觉一个字:浅。之后,我回家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感觉一个个字符变成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自己怎么也豪放不起来,我读得泪流满面,我感受到了苍凉、慷慨……因为我想到了:边关将士身处不毛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与亲人“一别音容两渺茫”,而且当时战争频繁,战士们生命不保……我读懂了: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别无它物,而只有这“孤城杨柳”,我明白了“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深层含义,战士们不是无怨,而是怨也没有用。忘记自己的痛苦和烦恼。这一次我感觉自己走进了文本,我能够引导学生挖掘诗歌背后蕴含的情境了。课后,我感觉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这件事,我明白要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是:老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读懂教材,真正走进文本。

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鼓励学生积极的自主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经过训练后,基本上能自己结合工具书,完成对诗意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对诗歌的评析,使学生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课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梯形的特征;二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它们的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行线”与“垂线”的知识。学习这一单元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完全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难点: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三、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结合平均数的特点,先让学生猜一猜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再实际计算,不但找到平均数的范围,也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此外,在平均水深110厘米深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没有危险?这个讨论中,让学生受到了安全教育。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这节课总体来说,完成了教学目标,重难点突出,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一、时间的安排不是很好,练习的时间不够,造成还有的练习没有说完。主要原因是新课的时间较长,如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说说知道些什么,可以少请几位同学回答,这里不是这节课的重点。二、课的开始由于课件突然没有声音,有点紧张,有点浪费时间。其实这并不影响本节课的教学。对于突发事件要灵活面对!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识字,以读为主,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读出声,读出味,读出情。图文结合,借助生动的插图理解故事内容,抓住关键词体会小动物的内心活动,并相机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用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做动作,形象生动地理解一些关键词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丰富词汇。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把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带到课堂上。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初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山羊与小猴、小刺猬、小白兔不同的行为的对比中,潜移默化受到熏陶,明白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就会成为生活的主人,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初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生字;初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大森林图片。)

师:在动物王国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在这些动物身上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喜欢看故事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读读故事厨师小山羊。(生齐读题目。)

(二)示题,读题。

1、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题目我知道了小山羊是位厨师

2、师:咱们一起去看看小山羊这位大厨师做了什么美味可口的东西。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小声、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着生字反复拼读几遍。

2、勾出文中带红帽子的汉字娃娃连成的词语自己拼拼读读。

3、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带音节),齐读。

4、你觉得哪些汉字娃娃的读音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学生将这些汉字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5、开小火车,其余学生认真听,注意正音。

6、将汉字娃娃的'音节去掉,开火车读生字,并口头组一个词。

7、抽生认读生字。

过渡:孩子们,这些汉字娃娃跑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它们吗?

(四)再读课文,读通句子。

1、请孩子们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分自然段抽生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多字,不漏字,在读中注意提醒学生仔细听,并就字音进行评议。

(五)记住要求会写的字,并指导写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1、四人一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娃娃的。

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做动作、猜字谜、编故事等方法。

2、有没有觉得难记的汉字娃娃?

学生提出难记的字,大家帮助。

3、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讨论怎样写好这些字。

特别注意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要给学生留足观察的时间。

4、必要的地方老师作补充发言并范写难写的字。(师范写脑字。)

(六)作业设计:

1、学生书写字,教师个别指导。

2、写完后进行评议,及时鼓励。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四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

使学生经历认识和使用计算工具的过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ppt课件

一、引入新课

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二、介绍古代计算工具,拓宽视野。(课件出示)

(一)认识算筹

师: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石子、结绳或者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板书:算筹)

介绍算筹: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式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算筹一般是用十几厘米长的竹签制成(也可以是木制、骨制或玉制的)。用这些算筹摆成不同的形式,表示不同的数目,并进行各种计算。

(二)认识算盘

1、介绍算盘的由来:用算筹计算后又过了一千年左右,中国人又发明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使用它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板书:算盘)

2、介绍算盘的组成。

(1)算盘各部分名称:

师: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仍然发挥这它独特的作用。你在哪见过有人使用算盘?(中药店、银行等)

大家还记得算盘的各部分名称吗?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梁下,每颗代表一。

出示教材第24页的两种算盘:观察有什么不同。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一颗珠子。原因是我国古代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602 134067 35215862)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已经做了预习并查找了资料,所以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结绳、算筹等使用的方法,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了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三)计算尺。

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

(四)机械计算器

17世纪中期,欧洲人发明了机械计算器。

(五)电子计算机

20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六)计算器的认识

20世纪70年代,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器,生活中开始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只要输入题目,计算器就会显示结果,运算过程自动完成。这样非常简便快捷。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计算器)

1、介绍功能键:

大家也许会发现有很多种计算器。这是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计算器。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手中的这款计算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2、使用计算器:

师:计算器怎么使用?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开始显示;输入数字和符号;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计算器上还有一些具有特别功能的键。例如,a、%等,还可以用来计算分数等。

3、利用计算器计算。

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

(2)用计算器计算乘、除法。

先估算大约得几?怎么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26×39 312÷8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4、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

9999×1= 9999×5=

9999×2= 9999×7=

9999×3= 9999×9=

9999×4=

运用比赛的形式独立练习用计算器算一算。

学生计算,全班交流。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用计算器计算比赛。

6908×37= 111111111÷9= 395412+10589=

2、算一算,找规律。

111105÷9=__________

9÷9=1 1111104÷9=__________

108÷9=________ 11111103÷9=__________

1107÷9=________ 111111102÷9=__________

11106÷9=________ 1111111101÷9=__________

四、总结提升

师: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课件出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这就要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四年级观潮教学设计篇十五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相关范文推荐
  • 10-14 2023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实用8篇)
    高二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以及教材的内容和难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教案参考,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借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 10-14 经典微语录条经典语录(实用14篇)
    当我们看到精心设计的标语时,会不禁停下脚步,去思考它所传达的意义。如何将标语的信息精准传达给目标人群,实现最佳效果?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标语范文,它们为各行各业
  • 10-14 最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汇总12篇)
    总之,提纲是我们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思想、提高写作水平。在书写提纲时,可以使用简洁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小编希望以下的提纲
  • 10-14 单位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策划书(优秀8篇)
    请示是一种职业素养的体现,它表明了一个人对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视。当我们需要向上级请示时,我们应该先明确自己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思考是否有必要请示上级的意见。请示是
  • 10-14 最新学生感谢基金会的感谢信 给基金会的感谢信(通用11篇)
    热烈欢迎各位尊贵的嘉宾!欢迎词应该向来宾传达出主办方的热情欢迎和真挚感谢。在下面的范文中,小编为大家呈现了一些不同风格的欢迎词,希望大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
  • 10-14 最新幼儿园教师国培心得体会(实用14篇)
    通过实习心得的撰写,可以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深入反思和分析,从而达到不断成长和进步的目标。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 10-14 2023年为同学献爱心的倡议书 同学爱心捐款倡议书(模板8篇)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人格特质,它体现了一个人的高尚道德修养。诚信如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小编特意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关于诚信的故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为同学献爱心
  • 10-14 最新初中三年数学知识点总结笔记(汇总11篇)
    通过学期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下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下面这些学期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他们的
  • 10-14 2023年贸易公司个人简历(优秀8篇)
    贸易公司个人简历篇一户口所在:贵州国籍:中国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62cm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国内贸易人
  • 10-14 2023年文明城市标语宣传语 文明城市宣传标语经典(大全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种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写作总结时,我们要注意抓住关键点,进行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