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教案化石吟(汇总19篇)

教案化石吟(汇总19篇)

时间:2023-12-06 10:39:39 作者:雁落霞

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化石吟教案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1、要求学生在课前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走访有关专家,请教生物老师,或通过图书馆和因特网,查找有关古生物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一、导语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将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化石图片或文字资料,拿出来展示一下,然后放在桌子左上角,以备“拓展延伸”环节使用。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明确:

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

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

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

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明确:

“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明确:

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五、布置作业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化石吟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积累新鲜词语: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

2、了解化石展现的奇幻生物世界。

(二)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之美。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

讲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讨论点拨法。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带、投影仪等。

一课时。

一、导语。

远古时代某种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由于火山、地震、冰川等自然原因而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时间变迁,最终变成了像石头一样的东西。这就叫化石。研究化石的目的,一是了解生物的进化,二是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1、2节,通过一连串的问句,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节,肯定生物进化理论,否定造物主的存在;第4节,化石中“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科学家研究生物提供了必要条件;第5节,经过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生命由低级逐步想高级发展;第6节,赞美大自然是“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第7节,通过化石我们可以了解生物的进化。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4个“你”字,其中三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明确:诗歌的第3、4、5、6节都是化石说的话。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展示各自搜集到的古生物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每小组选派一人到讲桌前,向全班展示本小组有特色的图片,并作简要的解释。

五、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600字以上。

六、板书设计:

化石吟。

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记录了生命潜行的轨迹展现了神秘的远古世界。

自然的神奇科学的力量人类的伟大。

七、教学后记:

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3活化石教案

教学总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阳、节、风、古、人、景、色、太、平”等9个生字;认识部首左耳旁,能在老师指导下正确描摹“阳、太、平”三个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并能正确背诵。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图、听记资料补充等方式,读懂儿歌的内容,用一句话说清人们在重阳节干什么。

4、能根据画面内容,用一句话说说重阳节我们还可以干什么,初步产生尊敬长辈,孝敬老人的情感。

教学时间:

1、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阳、节、风、古、人、景、色、太、平”等9个生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并能尝试背诵。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图、听记资料补充等方式,读懂儿歌的内容,用一句话说清人们在重阳节干什么。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了解各种节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学习生字“节”。

拼读音节——板书:节。

2、引导了解各种节日名称。

出示节日名称:

国庆节劳动节(重大节日,可以放假来庆祝)。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

3、揭示课题。

师: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人们在不同的节日中做不同的事情来庆祝。今天就重点来了解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

板书课题——拼读“重”——辨析“轻重”

3、齐读课题。

33活化石教案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图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对话平台。

自读。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

朗读。

1、指名读。

2、领读,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正音。

3、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4、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5、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识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

2、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

3、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4、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写字。

1、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先书空,再引导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学生描红,临写。

4、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课件出示生词,举行擂台赛,选出识字小擂主。

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再集体交流。

熟读。

象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样的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4、全班整体检查。

表演。

假如你是“活化石”,请你任选一种生物,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先组内练习,再戴头饰到台上表演。)。

(转换角色,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写字。

1、出示“历史灭克”四个字,认读,组词。组内交流:这四个字的笔顺及怎样写好这几个字。

2、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灭、克”横不能太长;“史”和“灭”书写时竖撇要先坚后撇。

3、学生边观察边练写,教师巡视,发现不足之处随时指出。

4、选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在组内展示。

练习。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

展示。

拿出上节课的作业向大家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不必限制,可以是本课介绍的三种古生物,也可以是其他的古生物,甚至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其他动植物。)。

拓展。

1、向你的其它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2、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

3、以小组为单位继续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叫化石。

相关链接。

银杏树。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们把它看做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并与雪松、南洋杉、金钱松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园林树木。我国园艺学家们也常常把银杏与牡丹、兰花相提并论,誉为“园林三宝”,并把它尊崇为国树。银杏树为高大落叶乔木,躯干挺拔,树形优美,抗病害力强、耐污染力高,寿龄绵长,几达数千年。银杏树不仅以其俊美挺拨、叶片玲珑奇特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她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经济价值亦非常可观。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色泽鲜艳,气味浓郁,香甜可口的各种风味饮料和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是长江中的瑰宝!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化石吟教案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味美。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本诗的节奏、韵味美。

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一布置预习导学

1.查字典,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骸( )骨 驱壳( ) 裹( )藏 长眠( )葱( )茏

猛犸(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奇幻: 远古: 骸骨:

乌有: 潜行: 葱茏: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3请学生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四遍,要公正、美观。

3.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并写下来。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这首诗歌讲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全诗是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二学习指导研讨

(一)导入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变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简介作者,教师补充。

2.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三) 1.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齐读,要用感情地朗读。

3.读后讨论,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1)题目化石吟的吟是什么意思

2)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以及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

3)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4)学生再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特点。

学法指导:

阅读诗歌的'时候需要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点字 词需要用心体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诗歌的情感。

发问想象遐思飞跃回答呼应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5) 探究研讨:朗读3~6节,思考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人小组讨论以上题目,然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作补充说明)。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最后一节诗有什么特点在全诗中什么作用

三.巩固延伸

阅读课文2~5节,回答下列问题:

1.(1)选文开头的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中的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3)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中的密码应怎样理解

2.检查读一读,写一些内容。

四.课后小记:

本课授课过程中,学生对于化石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它对研究地球历史以及生物变迁过程缺乏必要的理解,但却充满了好奇心。课前布置学生们进行的资料查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果本课能够进行生物和语文的合作教学探究,辅助多媒体实施教学,那将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教后感

33活化石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知道讲了哪几种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3.培养爱自然、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学习。

2.知道并了解保护活化石的意义。

课前准备:

扩大教学挂图、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恐龙吗?是怎么知道的?恐龙是生活在很多年前的一种动物,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化石来认识它!那么,“活化石”又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看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凭借拼音,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多读几遍,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想办法识记生字的`形。

3.看看课文共分几个自然段,然后用序号标明。

4.教师范读。要求:听准字音,说说课文讲了哪几种活化石?

5.分段指名读课文,正音,并将扩大数学挂图与课文段落相配合。

二、指导学习生字。

1.认读8个生字和8个生词。

2.重点指导:历、史、化。

3.认识并记住字形。

(l)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重点指导:代不要写成“伐”,植右边有三横。

4.指导写字。

(l)看清楚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完成“我会写”。

(2)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认读生字卡、生词卡。

2.这篇课文讲述了哪几样活化石?

二、引导学习课文。

1.自由读第1自然段。

(l)化石一般存放在哪儿?(博物馆)-。

(2)化石可以用来干什么?(通过化石,我们可以看到亿万年前的动植物)。

2.学习第2自然段。

(l)指导朗读。

(2)看挂图,了解银杏树的样子。

(3)读了这段后,你知道了关于银杏的哪些知识?

(银杏树已生活了几亿年,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生长得很慢。)。

3.自学第3自然段。

(l)自由读第3自然段。

(2)你知道了哪些有关熊猫的知识。

(熊猫生活在许多年前,它爱吃竹子,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对照挂图,了解中华鲟的样子。

(3)你能说说中华鲟的有关特征吗?

(中华鲟生活在一亿多年前,生活在江河里,身披大片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嘴巴又尖又长,现在已非常稀有了。)。

5.学习第5自然段。

(l)齐读。

(2)明白这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井点出主旨:好好保护它们。)。

三、朗读全文,总结全文。

1.边看挂图,边说说这三种活化石的有关特征。

2.读了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教学板书:

银杏树——(几亿年)。

保护古生物大熊猫——(有祖先)。

中华鲟——(一亿多年)。

课后反思:

只是一语带过,“太多太阳了吧”!现今的语文课是要用人文性活化工具性,语文的训练点要在老师的心中。课后再揣摩,对我的启迪很大。

化石吟教案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导语。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恐龙、始祖鸟、鱼等),并解说(化石的概念及其作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二、整体感悟。

1、听录音,注意节奏和重音,并掌握以下字词:

奇幻、裹藏、葱茏、卓越、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悄然。

2、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集体朗读。

(2)老师点评,师范朗读。学生再读。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并划分层次。

明确:主要内容是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景象。层次划分:1、2节(总领);3--6节(主体);7节(总结)(板书)。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你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照应“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还运用排比、设问、比喻等。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显得自然亲切。全诗共5个“你”字,其中4个都用称呼化石,但第6节中的“你”却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再读课文,思考。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描绘一下画面。明确:诗歌的第6节就是都是一组画面。当然,学生也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2、挑战思维极限,科学地猜想人类可能会进化成什么。明确:学生自由发挥,言之合理即可。五、课堂小结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抒情诗,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说话”的奇异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一词两遍,并注音。

2、课后自己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写一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文章,字数要求在500字以上。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3活化石教案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生字较多,会认生字,会写生字,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苹果卡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传说见资料袋)。

学生在班里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要求能把自己复印的,摘抄的卡片整理好,内容不一定长篇大论,但必须能流畅的向大家介绍。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象小扇子,长得很慢。

2、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他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小。

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自主识字,认记生字。

这篇课文生字很多,谁能自己把他们认下来呢?出示黑板。

1、自主识字。

2、指名读,齐读。

3、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齐读。

注意“珍、肉、史”翘舌音,读准子音。

三、写字。

1、左右结构的四个(化、代、孙、植)要重点指导,(整体指发现规律,多示范)。

2、结合上一课的“住”重点指导“化,代”,以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关键。

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历史中的“史”和灭绝的“灭”的竖撇也是指导重点,要先坚后撇。

4、示范讲解。

第二课时。

1、巩固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朗读感悟课文。

3、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自查情况。

1、自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老师检查情况。

二、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三、扩展阅读。

同学已经查阅的资料,进行了交流,老师也找到一些资料,现在发给大家,请大家阅读。(将资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发给学生)课前已经看过的,就重点看没看过的内容,看后交流,印象最深,写的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

四、迁移运用。

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五、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评奖设一二三等奖。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生字较多,会认生字,会写生字,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小黑板苹果卡片课前让学生查阅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传说见资料袋)。

学生在班里交流一下自己找到的资料,要求能把自己复印的,摘抄的卡片整理好,内容不一定长篇大论,但必须能流畅的向大家介绍。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银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象小扇子,长得很慢。

2、大熊猫:古生物,爱吃竹子,他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中华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小。

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二、自主识字,认记生字。

这篇课文生字很多,谁能自己把他们认下来呢?出示黑板。

1、自主识字。

2、指名读,齐读。

3、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齐读。

注意“珍、肉、史”翘舌音,读准子音。

三、写字。

1、左右结构的四个(化、代、孙、植)要重点指导,(整体指发现规律,多示范)。

2、结合上一课的“住”重点指导“化,代”,以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关键。

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历史中的“史”和灭绝的“灭”的竖撇也是指导重点,要先坚后撇。

4、示范讲解。

第二课时。

1、巩固生字词,会写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朗读感悟课文。

3、培养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自查情况。

1、自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小组给生字找朋友。

3、老师检查情况。

二、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他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互相检查。

3、全班整体检查。

三、扩展阅读。

同学已经查阅的资料,进行了交流,老师也找到一些资料,现在发给大家,请大家阅读。(将资料袋中的部分材料印发给学生)课前已经看过的,就重点看没看过的内容,看后交流,印象最深,写的最好的地方,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述。

四、迁移运用。

鼓励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古生物知识。

五、实践活动。

分小组搜集古生物资料,进行动植物手抄报比赛。评奖设一二三等奖。

化石吟教案

一、给下列字注音并解释:

二、《化石吟》中“吟”是___________的意思。本文作者_________,本课选自_______________。本文是一首赞颂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_________与人类的__________。

三、问题解析:

1、诗中第一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一连串问句有什么作用?

3、“平凡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4、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特点?与诗中第二节构成了什么关系?这样结尾好在哪里?

7、本文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课外延伸:

1、关于“发展进化”的名言:

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

b、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孙中山。

2、学海无涯,请写出两则有关勤学的名言。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选文都与科学密切相关,内容丰富多彩。阅读这篇文章的方法与过程,应对后几篇文章的学习起到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化石吟》写的是化石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科学家通过它,能给我们展示出亿万年前地球上的奇异画面。让读者感到化石功不可没、科学很神奇、科学家更是伟大。为了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必要联系生物学的内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鱼类的进化、鸟类的进化、两栖类的进化、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内容,但又不能讲解过多,否则很容易上成生物课。课文是一首科学诗,以诗歌的形式,传达科学的内容,兼具科学与文学之美,教学过程中要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赏析其构思之妙,品味其语言表达之美。

学生好奇心极强,在书籍中、电视上对化石也会有一些了解,本诗歌读来亲切、上口,一定会很感兴趣的。对文中的语言文字运用之妙,可能品得不会太深入,浮在表面上,难言其妙。此点有待教师用心设计阅读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的语感,品出其中的美妙来。

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与韵律的美,体悟诗歌巧妙的构思、品味优美的语言,发挥联想与想象欣赏绮丽的意境。引发诵读科学诗及对科学的兴趣。

反复诵读,体会这首诗节奏鲜明、声调和谐、音乐性强的特点。

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联想、想象并用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描绘出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

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自学——合作——探究。

一、引诗:

1.学生观看一幅化石图片,发挥联想、想象,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

2.在学生表达后,引出《化石吟》的学习。感知作者“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品悟作者的表达之妙。

二、知诗: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分别在句末用“k”“x”“g”标记出作者表达“看到的`”、“想到的”、“感到的”的诗句。并准备合作交流。

2.轻声朗读诗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诗中用“/”标出诗句内部的停顿,用“·”标出诗句中的重读的词语,用“”标出诗节中的韵脚,用“”或“”标出语调的变化。

3.快速默读诗歌,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诗节的主要内容。同时思考节与节之间的关系。

4.分层朗读。读好节与节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停顿,同时发挥联想与想象,有情境感画面感。

5.分角色读诗,准备交流“研讨与练习一”。

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可以用生物课上或课外所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

要求:运用联想、想象并用优美的语言、有条理的描绘出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

三、品诗:

默读课文,批注自己感觉诗中写得好的地方。准备交流,读出其中的“好”,说出其中的“好”。

(可以从词语锤炼、修辞运用、感情表达、巧妙构思等方面进行赏析)。

四、悟诗:

学生总结本诗的特点:科学美+文学美=科学诗。科学+抒情=科学抒情诗。一读多得,值得多读。

五、用诗:

(1)看书中的化石图片进行联想想象,用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写一段话或几句诗。

(2)完成“研讨与练习三”:

化石吟教案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品味诗句中的含义;。

3、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方面的兴趣,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象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一)。

师:《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二)学生听后可以再自由诵读,在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1、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3、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三)学生讨论明确后,教师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1、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2、自主探究: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4)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提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3、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

(2)作者把化石当作会说话的人,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诗中说化石“讲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惊讶”,你是怎么理解的?

4、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5、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33活化石教案

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这些古生物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生存到今天的生物,被人们称为“活化石”。这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课文洋溢着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贴近儿童的生活,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学生爱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银杏树和大熊猫特别熟悉。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识知出发,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查阅有关古生物的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阅读、识字、交流,注意多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引发他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本课教学可以采用放手让学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了解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动物的意识。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有关录音磁带,头饰。

2、制成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并自己整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演示:(播放课件或录音,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说说你看到(或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组内交流找到的资料(文字或图片),推选出代表向全体同学介绍。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解说和生动的画面的展示中受到感染,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展示图片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同时发展了思维和表达能力。)。

对话平台。

自读。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请你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相信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2、边读边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或句子。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动手、动脑的习惯。)。

朗读。

1、指名读。

2、领读,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正音。

3、轮读,每人读一自然段。

4、选读,喜欢哪段就读哪段。

5、指读,组内指定读,互听互评。

(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朗读训练,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范读的作用,在朗读中要注意对朗读的评价。)。

识字。

1、拿出生字卡片,自主识字。

2、请小老师介绍识字经验。

3、开火车读,连词读,齐读。(注意“珍、肉、史”翘舌音。)。

4、游戏:猜猜猜。(小组合作,一人摆生字的口形,其它同学快速找到他说的生字。)。

(用不同的方法复现生字,增加学生和生字见面的机会,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写字。

1、出示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认读,交流识记方法。问: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怎么样写?(先书空,再引导发现写字规律:左窄右宽。)。

2、观察“化、代”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范写。(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学生描红,临写。

4、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

作业。

将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

《化石吟》教案

二.  放映一组关于虫鱼鸟兽的化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  研读课文。

1.     教师范读,请学生思考诗中提出的问题。

(情境设计:假设你现在就站在生物博物馆的门口,老师马上就要带你进去,你准备好了吗?看到这些奇异的生物化石,你会想到什么?)。

2.     由学生自由提问,老师归纳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讨论。

如:1,沉睡亿年的石头怎样说话?

2,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什么观点?

3,皱纹和化石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写皱纹?

3.     教师总结。

(情境设计:当你参观完生物博物馆,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你有什么感想?)。

四.  反复朗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五.  作业 。

自己收集一些关于生物化石的图片、资料,全班办一个图片展。

《化石吟》教案

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用案人自主创新。

1.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化石图片(鱼、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ppt出示课题,并解题。

1.检查预习:

a)检查读音和含义。(ppt展示)。

b)检查朗读情况。

2.老师朗诵,要求学生注意音节的停顿,语调的变化。

3.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作答)教师可适当引导到这些内容: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诗可以分为几层,试概括每层的大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4.抽学生朗读,教师作适当指导。

哪一节诗歌最能引发你的想像?你联想到了什么?请用精彩的语言描述出来。

1.第一节诗中运用连续问句有什么好处?

2.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四人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备案:

1.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和作者一去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2.既引起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

3.古代的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已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有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证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断的。在这些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找出诗人赞美化石的句子,用概括的语言说说诗人赞美化石的原因。

2.面对复原的恐龙和猛犸,你想说什么?

七、拓展阅读:艾青的《鱼化石》。

八、布置作业:

a)完成练习册。

b)试背诵诗歌。

教案:《化石吟》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2、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课前准备】。

2、教师在备课前,也要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1)。

(2)。

(3)。

(4)。

(5)。

(6)。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赞颂化石的优美诗歌《化石吟》。(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掌握以下字词:

骸骨、乌有、裹藏、葱茏、幽雅、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2、朗读。

(1)各自练读。

(2)让部分学生示范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3、让2—4名学生说出自己读完这首诗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就诗歌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一节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请你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样写,有放有收,前后照应,使全诗结构完整。

3、这首诗在创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四、拓展延伸。

1、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什么话?

五、布置作业 。

【本教案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所以我在教读本文时,一方面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逐步理解诗歌内容,并细心体会诗歌的鲜明节奏,和谐声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另一方面又将学生的目光从诗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学和古生物考古学,以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能积极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学。第三,在教学过程 中,学生能够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根据第四单元的主题——科学,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有感情的诵读课,把握内容,体会感情。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3、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木鱼石的传说》,在歌中有一句歌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就这句歌词提出疑问:“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石头虽然没有生命,但在特定的历史、特征、环境下,也会保存和传递一些信息,留给后人去研究。这就是会唱歌的内涵。通过这一阶段探索性的讨论,使学生对课文中“化石也能说话”这一问题找到一个答案,为学生本诗打下思想基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和幻灯机展示一幅化石图片,让学生对化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有更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新课讲学:在这一环节中,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重点句析。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在这首诗中,你认为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句诗?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以这种形式,通过讨论、分析、朗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句子有更深刻的理解。为后面对诗的整体把握和思想内容的理解打好基础。第二步是整体把握,结构分析,内容解剖,从三个方面入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

(2)理清层次,明确结构。全诗可分为发问、抒写、回应发问三部分。分析结构,让学生对诗的结构作以了解。

(3)体会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把握思想内涵,体味诗歌韵律,能有感情的朗读本诗。从而达到本节课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这首诗中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去想、去说、去读,不要只局限于语文这一小的知识圈子中,使语文知识和自然、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活化石》教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知道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的特点。

3、能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一起收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游戏名:熊猫卖气球。

游戏内容:熊猫手中还有11个气球还没有卖出去,只要学生读对气球上的字,就帮熊猫卖掉一个气球。(课件出示)。

师:熊猫感谢大家这么快就帮它把气球都卖光了。现在老师要带大家到三个地方去玩玩。首先我们要去的是植物园。植物园里有一种非常珍贵的银杏树,大家可以仔细看看,并在同桌之间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画面:一棵银杏树)。

第2段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课件展示的银杏树,说说自己眼中的银杏树,再回到课文当中,采用自由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出银杏树的特点。学生交流各自找出的'特点,指名读,品读这些体现银杏树特点的句子。再全班齐读本段。

第3段教学(去动物园)。

1、猜一猜。

2、说一说。

在哪里还见过熊猫呢?生畅谈,老师也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附有熊猫的图片。

3、找一找。

找出关于描写熊猫特点的语句。

4、读一读。

指名读,评读,男女生赛读。

第4段教学(去海洋管竞选讲解员)。

课件播放中华鲟的图片,学生观察。设计一个情境,海洋管要招一个讲解员给游客介绍中华鲟。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试讲,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竞选讲解员。

3、各小组派代表上台竞选讲解员,解说中华鲟。

4、学生评一评哪个同学讲的,当选为讲解员。

全班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活化石站起来读。

1、学生交流自己课外找的一些关于动植物活化石的资料。

老师也课件展示其他一些海洋活化石,植物活化石图片,供学生认识欣赏。

2、倡导学生保护这些稀有活化石,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

化石吟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通过优美的语言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的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本诗,首先应该利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化石,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1.理解和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有感情地颂读课文,理清结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4.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

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以朗读帮助理解,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展示大量古生物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的效果上先睹为快,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生物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再品析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

一、导入:

采用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图片(始祖鸟、恐龙等),并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提问:这些生物在现代的生活中还见得到吗?明确:见不到了。

提问:那这些精美的生物的图片从何而来?明确:是科学家通过对古生物的化石进行复原而来的。

提问:何谓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明确: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或生活痕迹(如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类似石头的东西。

对于这些遗留千古的化石,你们有没有兴趣一睹为快呢?

今天有一个人对这些化石也充满着好奇心,下面就让我们与他一起去领略这些化石的风采.出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对课文的生字质疑,掌握课文生字的音形意.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情感.

"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三、质疑字词:。

预习文章的过程中,留意你不会写的字词,把你认为难认,难解,难辨的生字词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后让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由学生作答。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化石的珍惜,热爱和研究;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五、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

1.诗的第1、2小节,用连续的问句开头,妙在何处?

明确:用连续不断的问句开头,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

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使读者和。

作者一起去想象亿万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倾听化石讲。

述那奇幻的神话。

2.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明确:前后照应,第七节是对第二节的回答和肯定.

3.“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明确:引出下文,又表现作者的思路。

4.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一句?

明确: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明确:“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是比喻,说明化石是古生物的档案.

同学们齐读3-6节,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下列问题:

1.自由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想象中化石所重现的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

七、放飞想象拓展知识。

化石为我们研究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依据,也向我们展示了生物进化的规律.作为今天的我们,能否大胆地放飞想象,想象生物进化之前的模样。

八、作业:

课外寻找资料,介绍一种恐龙或某种古生物。体例可写成:种属、外形(附案)习性说明、灭亡原因.

33活化石教案

1、左右结构的四个(化、代、孙、植)要重点指导,(整体指发现规律,多示范)。

2、结合上一课的“住”重点指导“化,代”,以加强对单立人写法的'认识和运用。写好关键。

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

3、历史中的“史”和灭绝的“灭”的竖撇也是指导重点,要先坚后撇。

4、示范讲解。

第二课时。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快乐新年小学(优秀24篇)
    新年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通过庆祝新的一年来表达对未来的期许。随着新年的到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精心收集的新年总结范文。20xx年12月29日,我早早起床,迫不
  • 12-06 房地产五一劳动节活动策划(优质21篇)
    活动策划需要与相关部门或机构进行协调和合作,以确保活动资源的充分利用。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活动策划的经验分享和教训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20xx年5月1日-
  • 12-06 龟兔赛跑新篇读后感(通用17篇)
    读后感可以是对作品的各个细节和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思考,帮助我们掌握作品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点。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这天,我从《新龟
  • 12-06 再见了诺顿读后感(专业15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后对其内容、情感及观点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读后感范文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对文学
  • 12-06 初三英语初三英语(优秀19篇)
    英语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机会。下面是一些学习英语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
  • 12-06 五年级种子梦说课稿大全(18篇)
    教案模板是教师备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学环节。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教案模板范文,欢迎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鲸》是一篇常识性的
  • 12-06 毕业论文的致谢查重(热门21篇)
    毕业论文是对某一专业领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种学术性文献。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某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对学生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
  • 12-06 情绪调控教案(实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指在一定周期内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系统性规划的活动,它能够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
  • 12-06 蚂蚁运粮中班体育教案(实用16篇)
    中班教案还应注意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评价的方法选择,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接下来请大家一起看一下这份中班教案,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幼儿一起学动物
  • 12-06 中班有趣的书教案(优秀18篇)
    中班教案的设计需要考虑幼儿认知、语言、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以下是针对中班教案的一些案例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