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自我鉴定>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汇总15篇)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9 05:18:25 作者:字海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需要教师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和教学大纲,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一份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设计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很好。具体讲有以下几点:

1、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化。这部分知识,我采用让学生读书和看图相结合的方法去学习,然后再让学生完成读图思考,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知识。

3、根据"相互联系的水体"来说明水循环过程,并注重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绘图、回到课前问题"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并引出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什么流不尽?"导入水循的意义,并据此分析"人类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可以施加影响?水循环持续不断更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先让学生从书中找出相应的概念,学生再用自己的话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进而提出以上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很自然地过渡到水循环的意义,前后衔接很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重要规律,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节教材主要围绕“水的运动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来编排,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教材首先介绍了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类型,并指出淡水的储量不足及其巨大作用,然后以“读图思考”的开式,说明陆地水体的相互联系,从而阐明了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系着的,是运动变化的。第二部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一是水循环的类型、过程,主要环节,发生的领域及其意义;二是以“活动”的形式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维教学。

1、了解水圈构成和特点,理解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并可起用水循环知识分析常见人类活动与水资源关系。

3、通过学习淡水的有关知识,树立水资源优患意识,树立科学资源观通过水循环知识学习,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

教学难点:1、水循环地理意义。

1、长歌引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及学生学习兴趣。

2、“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课标虽未做要求,但它是水循环知识的铺垫,因此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根据“水圈构成图”,找出我们平常用到的淡水类型及其占水圈的比例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读图思考”是让学生了解各种水体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河流量如何随补给水源变化而变代。

4、学习延伸设计:收集家乡河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一、课标的要求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

标解读: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学生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

《水循环》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物态变化的概念,能够说出各种物态变化的吸热、放热情况。

2、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4.树立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再认识,归纳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使学生自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对云、雨、雾、雹、露、霜、雪的成因的认识.用水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教学策略:通过知识梳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时要紧紧抓住物态变化的特征。

2.教学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突破策略:通过对水的三态发生变化时总要伴随着吸热或放热情况的分析,使学生明白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从而推断出一般规律。

讨论式学生探究式合作与交流

窗体底端:

投影自然界中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进人大气的水是纯净的水。大气中的水蒸气冷却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水的这种循环过程不仅是水的气态、液态、固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更重要的是使陆地上的淡水不断得到补充。

2.水循环与自然现象

陆地和海洋的水不断蒸发,空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就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云中的小冰品和小水珠,如果凝聚,会越聚越大,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如果下降过程中,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如果水珠在下降过程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是冰雹。

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的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这就是雪。

夜晚或早晨,当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粒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霜。

3.水是珍贵的资源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淡水资源,地球上的水有97.2%以上是海洋咸水,人类无法直接利用.淡水只有2.8%,且2.2%以上的淡水被固定在南极洲和格陵兰的冰盖中,人类难以利用,人类实际可以直接利用的只有不到0.03%,缺水已是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有28个国家被列为缺水国或严重缺水国。所以水是十分珍贵的资源。

4.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危机

造成水严重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水的污染,而污染水资源的源头则是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等.水资源的破坏直接影响生态环境,可以引起动物、植物、人类的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水是地球上人和一切生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作为资源,是其他任何物质不能代替的`,海上溢油污染事件的频繁出现是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赤潮是海洋遭受污染后所产生的一种灾害性海洋现象,是因有机物和营养盐过多引起的。由于海水过于营养化,某些浮游生物在水里爆发性繁殖。这种生长量特别巨大的浮游生物是粉红色或红褐色的,因此染红了海水,导致赤潮。

(2)珍惜每一滴水

水是生命之源: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缺水、污染问题,请珍惜每一滴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人类现在面临水资源危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很多,如污水处理,循环使用;农业喷灌,节约用水;科技处理,海水淡化等。

水是珍贵的资源,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

1、既然水资源如此珍贵,那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么做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的循环系统,还了解了水资源是非常珍贵的,更明确了我们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课后希望大家行动起来,保护水资源。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单元第一节。此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开章明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内容不仅对本章的基础知识进行铺垫,并且能够前后联系整本教材。

新课程对本课的教学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根据这两点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及解构:本单元教材内容紧紧围绕“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展开,其中第一节主要介绍相互联系的水体之间的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二节介绍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后一节讲不同生产力条件下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纵观本章内容,本节课是全章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去论述水循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由三部分内容组成:水体的类型及关系、水循环的过程及水循环的意义。本节教材涵盖四张图表和一个具体案例:以1972年以来的黄河断流时间和断流长度为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产生的影响。除了以上内容之外,分析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水运动动力来源”还可以和第一章行星地球的知识相呼应,“水资源的影响”还可以为后面的第三章第三节及第五章整体性这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奠定了思维基础和模式。

“自然界的水循环”这部分内容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首先,课文中厘清了一些基本概念,如:水的基本形态——气态、固态、液态;地球上水体的'种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陆地水的组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等等,然后分析水体之间连续的运动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后讲明水循环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界所产生的意义。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图、立体图和简易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阅读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

针对这样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构架。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入手,才能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对水体之间的相互补充作用和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得以充分学习。

成就感也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之一。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我就从学生这两点心理需求出发,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在兴趣培养方面,我自制了一个cai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现了生活中的一滴水它所历经的“人生”。我发现学生在看的同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他们觉得这个很有意思,然后,我就拿出一杯水,让学生回忆刚刚这些水走过的“人生路”,并和学生一起通过板画展现陆地水的构成。学生通过图示、语言、课本文字等这三重刺激之下,很快就掌握陆地水的构成。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地是靠教师引导、启发及自己的思考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成就感较强,为他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1)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水是由不同形式组成的,并认识其相互的关联性以及水的循环过程和意义。

(2)对学生进行水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水循环的过程

“水是生命之源,同时和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界一样,大自然的水也是处于运动更新的状态之中。这堂课我们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课题名称:“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在探讨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自然界的水体是怎么组成的。大家知道水的存在有三种形式:气态、液态、固态。那么大家想想地球上这三种形式存在的水有那些水体呢?”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学生思考半分钟,同时提示看多媒体展示的图3.1“水圈的构成”

“对照图,我们看到不同的水体分成了不同的板块,并且他们所占的水体总量是不一样的,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而最小的水体是生物水,仅占0.0001%。,但是他们之间却是有着联系的。大自然是个统一体,不同的水体之间依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之间的交换,下面我问一个问题,上述两种水体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学生答:“生物水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变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降雨形成河水、冰川水、土壤水、湖泊水、地下水,这些水体通过各种形式的运动比如地表径流、地下径流,都可以变成海洋水。”

“答的很对,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他们不仅具有水源的相互补给关系,他们在能量、质量、数量上都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大家再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注意我说的两个词:质量和数量”

学生答:“河水少了土壤水也可能变少,海水可能会变多……”

学生答:“河水污染了,土壤水也会被污染,海水也是……”

“嗯,没错,自然界的水体是不断运动的,在物质上和能量上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条河流被污染可以造成一片土地被污染,同样可以造成海水的污染。大气水被污染同样值得我们重视,我们所说的酸雨的形成就是大气水被污染的结果。同时呢,我们也应该放眼全世界,比如一条河流如果流经多个国家,处于上游的国家如果污染了河水,下游的国家就会遭殃。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赖以生存并能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在全球水储量中仅占了1.7%左右!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水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地球上的水应该由我们共同来珍惜和保护。”

多媒体展示:图3.2“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联系刚才我说的,大家思考“读图思考”这里的两个问题。”

学生自主讨论2分钟

提问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回答1:大气水、冰川、生物水、地下水

提问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回答2:湖泊水的蓄积和排泄起到水体之间的缓冲作用。当湖泊水位较低,河流水补给给湖泊;当湖泊水位较高,湖泊水补给河流水。

引申思考:对于第二道题,大家想想看我果哪些湖泊和河流有这种补给关系?(例:洞庭湖、洪泽湖……)

“以上的内容充分说明,自然界的水体由很多部分组成,但是他们都处于相互转换、相互影响的过程,他们是相互联系的。”

“刚才说了,自然界的水处于不断的运动循环的状态之中,但是宏观上他们是怎样运动的呢?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水循环的过程并了解它的意义。”

多媒体展示板书内容:“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观看这个flash动画,大家在看的过程中注意看这种运动被分成了几个部分,各自有何特点?”

多媒体展示海上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陆地内循环flash动画

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flash动画

学生答:“分成了四个部分,三种循环。”

老师分别结合动画讲解: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我们看到的这三种循环,他们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而是同时在进行着的,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了,比如海陆间循环停止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结合“活动”的两道题目。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积极鼓励学生的课堂活动。

这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更直观演示了课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融入到教学当中。同时,探究性的教学很好的启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地理教学的新形式新思维。

高一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谈话法,讨论法。

2.读图分析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

师: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生: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师: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片中都有地球上的水体,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8页图3.1以及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师: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

生:(齐答)水圈。

师:读了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

生:海洋水。

师: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

生:(齐答)96.53%。

生: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

师: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

生:有限的。

生: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图3.2,思考讨论图右的“读图思考”

生: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板图:长江中下游河段及与之相连的鄱阳湖和洞庭湖)。

生:河水补给湖水。

生:调节洪水的作用。

师:非常好!这种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吗?

生:我们可以通过修建人工湖泊——水库来防洪。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事实上,不仅河流与湖泊之间可以相互补给,河流和地下水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相互补给关系,补给的方向均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差。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从我们研究的水体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就不科学了。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课件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河’示意图”,思考该河段河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

生:河水补给地下水。

(动画演示:水循环)。

师:从动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的水在不断地进行着连续的循环运动,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水循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屏幕上的问题,阅读教材第59页“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注意图文结合,观察图中每一个箭头的含义。

(屏幕展示思考题)。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师:三种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也是环节最完整的是海陆间循环,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这一循环过程,大家要注意每一个箭头所代表的环节的名称。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分析这条标准,与旧教材的教学要求有些不同,要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1、 旧教材一般将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分为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标准”并不要求对水循环作这样的划分或出现三种循环的概念,而是要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2、 教学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绘图方式加深理解认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与环节。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要求的重点,对水循环意义的学习应注意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如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联系起来;水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因子之一;水资源处在不断更新知中,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

1、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从而引出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2、 教材中出现了三种水循环的概念,与“标准”要求不大符合,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要淡化。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2)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 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 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1.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2.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

3.分析洋流对地理环节的影响。

1.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洋流的分布规律。

1.小组式讨论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读图分析讨论法;

4.案例分析法;

5.启发式讨论法;

6.自主学习法。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1.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活动、读图思考、案例等活动性课文。

本节教学难度相对较低,可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活动、读图思考、案例等活动性课文进行教学。如结合教材54页的“读图思考”可拓展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结合55—56页“活动”、运用水循环原理,可使学生真实地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探讨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利用读图思考主要探讨河流与湖泊之间的补给关系,适当给予拓展。

如利用案例分析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补充“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并结合读图,分析说明我国不同地区的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和汛期特点。

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要求学生找出示意图中的水循环环节、所表示的水循环的类型,并请学生上台指图进行解说,最后以动画的形式,播放自然界三种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读图,说图等活动,从自然界的水循环示意图中发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和主要环节,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联系前后所学知识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如讲“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这一知识点时,以长江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展示长江中下游平原景观图,让学生思考长江中下游是如何形成的。展示长江上游的河谷图片,让学生明确这也是水循环的杰作,告诉学生以后我们还会进一步学习河流地貌的形成。以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形成,并联系大气环流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这样,把前面所学与后面将要学习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有机整合,不但实现了旧知识的迁移运用,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

如讲“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知识点时,可通过展示各种流水地貌的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江汉平原等),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强大,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四章进一步学习水这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并联系以前所学的“地转偏向力”知识,了解河流两岸的侵蚀与堆积。

循环小数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例1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循环现象,初步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研究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归纳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的商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看成小数除法的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商的研究,学生可灵活的处理小数除法的商,为学生用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中、动眼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效。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

(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3)从数学乐园中巩固循环。

(4)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第一环节: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季节是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感受四个季节的循环现象。接着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这样有机的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环节: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1、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我出示例1、例2两道算式,让学生分组同时来完成,并用竖式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认真思考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不继续往下除?先由学生独立思考,接着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由组长整理交流结果,然后组长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有不同意见其它学生可补充。这样设计给学生探究新知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点拨及时评价,由传授者变成合作者和引导者。通过汇报交流得出三个特点:(1)余数不断重复出现,商也不断重复出现。(2)除不尽。(3)例1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例2是两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让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意义,从而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写商及商的读法,然后让学生计算4÷37.

3、让学生举出循环小数的例子,从中进一步观察特征,并用自己的话叙述循环小数的意义,然后与课本对照,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了加深理解意义让学生圈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并说一说。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理解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4、让学生阅读教材,自学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读,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出来。然后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这里还应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不全是循环小数。采用自学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能读懂的教师不要教,学生能探索的教师不要代替,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环节:从数学乐园中理解巩固循环。

习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做到人人学有必须的数学,我设计以下有层次、有针对的练习,并采用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练习形式,来巩固新知。课件出示第1题,找出图中哪个小动物说的数是循环小数。第2题对号入座,让学生从下面数中快速找出有限小数、循环小数与其它。

第四环节: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鼓励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提出质疑,共同解决,因为善于提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最突出的特点,应提倡学生多问“为什么”?接着引导学生回忆总结: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你得表现怎样?目的是让学生在重温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作业布置:练习十三1、2题。

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师生共同完成的板书形式,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重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巩固和掌握知识。

附:板书设计。

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1、让学生做主体,教师多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整体这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新理念。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的,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读图“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后感觉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做得还是不够好,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通过反思,我想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换一种导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张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来导入。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上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水,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兴趣可能会浓一些。

3、多设计一些活动。

课后发现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很好体现。本来通过学习水圈构成的有关知识,想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但是发现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这一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

反思后,我想若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检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准备以后再上课时用:即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总量。这样的活动深深地打动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多举例子。

水循环的过程我只是让学生读图与材料找出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没有举例子,发现随后学生在做题时判断水循环的类型方面有点问题。以后多举一些例子以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

5、学生基础不好,需复习初中地理。

让学生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时?学生面临困境,他们就不知道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或悬河”,所以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判断不准确。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初中地理基础没有打好,当时课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因此,我觉得高中文科生需要复习世界与中国地理。

6、借助多媒体上课。

我们学校教室里面没有安装多媒体,只有几个报告厅有。所以我们平时很少用多媒体上课。

多媒体具有直观、容量大的特点。例如:河流与湖泊互相补给关系,水循环的过程都可可以用flash动画形象的展示,对于水循环的意义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而得到感性的认识,这时多媒体可打出直观性教强的图片,使学生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这节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由多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这些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一个自然因素——水。不断进行的水循环运动将自然界的四大圈层紧密相连,并深入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的地理环境。水循环是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物质和能量循环。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我们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教材处理。

(1)开放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图3.2既可以直观的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作为水循环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本节的核心内容是“水循环”,依其发生的领域不同可将水循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海陆间循环。在该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和文字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能正确理解和表达水循环的过程,并掌握简单的绘图技能。

(2)精心设计活动。

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增强感性认识,增强危机意识,教师也可另行选择活动内容,注重指导学生研究和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过程中产生影响。

(3)充分利用图像。

课文图3.2既可以直观的说明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作为水循环内容的一个情景引入。“水循环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得到感性的认识,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直观性较强的图片、视频材料以及文字、数字资料,使学生能更具体、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

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5、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探究式学习。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让学生分小组收集有关黄河断流和济南泉水断流的相关资料,讨论出现的原因去归纳总结。

3、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把一些直观的图片和数字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1、学会用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2和图3.3理解水循环的相关性。

2、学会探究。

学生思考分析总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黄河与济南泉水断流的原因。

3、学会合作。

学生讨论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完成活动。

教学流程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图片:冰川、湖泊、河流等。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让学生了解地球上水存在的形式,对水有个大体的了解。

课堂总结从总体上回顾一下本节课,指出重点解决学生们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课外探究寻找关注自己周围生活中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让学生做《成才之路》关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习题,以巩固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

循环小数教案

1.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初步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循环小数的读写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达到认识理解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3.创设综合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一个天气预报的网页,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天气预报滚动播出。

师:你从这个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天气预报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板书:依次不断重复出现)。

师:对,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也就是循环出现。(板书:循环)。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循环现象吗?给我们说说好吗?(学生举例:扶手电梯,一年四季,时钟,一周7天,12生肖,……)。

师:你们知道得可真多!在日常生活里有很多的循环现象,那么在数学王国里有没有循环现象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吧!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师:请各组组长取出10道计算题卡,我们来比赛计算,做得最快的一组可上台展示你们的结果。(每组6人,算得快的学生可计算2题以上)。

0.5÷1.2=0.416666……90÷22=4.090909……。

2.各组讨论:如何把10个得数分类,你们分类理由是什么?然后到黑板上展示。

认识有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有限的,可数得清的)和无限小数(小数位数是无限的,数不清的)。

3.各继续讨论:请观察7个无限小数,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们的发现写下来。(每组由一人执笔)。

小组1:我们发现有些小数是从小数部分直接重复,有些是后几位开始的;整数部分不参加重复;重复的地方可以有很多位。

小组2:我们发现有些小数是一位重复,有些是两位重复,有些是三位重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除不尽。

小组3:我们发现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会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有些小数是2位2位的重复或几位几位的重复。

小组4:我们发现数位永远数不清;有些数循环位数多,有些数循环位数少;都是无限小数。小组5:我们发现有些小数前几位是不一样的,从后面的小数才开始一样。

…………。

师:你现在知道数学王国里有没有循环现象了吗?

原来数学王国里也有循环现象的,那就是我们刚刚研究的这些数——循环小数。(补充板书:小数)。

继续认识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循环的数字从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开始的.是纯循环小数,循环的数字从百分位或以后的数位开始的是混循环小数。

师:把你们手头的7个循环小数摆成两类循环小数。

4.师:请组长发练习纸,各位同学把8个循环小数中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找出来。

(在这里学生对2.727272……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发生了意见分歧,讨论激烈起来)。

师用课件出示循环节的意义: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

师:现在同学们明白了2.7272……的循环节是什么了吧?(明白啦!)。

课件演示:如果说循环小数的整数部分是火车头的话,那循环节就代表后面一节节的车厢了。

0.73444……2.727272……1.3469469……。

师:如果每个循环小数都这样写,你觉得怎么样?(不方便!)那么就请你以1.3469469……为例设计一种循环小数的表示形式,要求循环节只能写一次,还要能表示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意思。每组评出一种最简明的写法。

1.3469、1.3?469?、1.3469(无限)…………)。

师:大家的设计很有创意,也能表示循环小数的意思,老师祝贺你们也成为小数学家!(掌声)循环小数有一种国际上认可了的表示形式。(介绍循环小数的简明写法和读法)。

6.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循环小数,请同学们也自己设计一个纯循环小数和一个混循环小数。(师巡视,有典型的请学生展示并读出来)。

三、小结回顾,促进内化。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课件出示:2.010010001……是循环小数吗?

生:它不是循环小数,因为它没有循环节。

师:它不是循环小数,那它是什么小数呢?(介绍无限不循环小数)。

3.师: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种小数,同学们能否根据它们的特点把这些小数分类?

学生每组有一套小数名称卡,每组摆一摆,说一说。分好类的小组到黑板上展示。

有限小数。

《水循环》教案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知识与技能

1、基本要求

了解陆地水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动态水资源,即淡水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2、发展要求

绘制各类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通过学习水体的转化、更新,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解释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1课时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意义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关系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导入新课〗

今天的气温达到33℃,炎热的天气下我们都希望喝一杯清凉的水。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广阔的地球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水。这是蓝天下飘荡的水,这是高山之巅凝固的水,这是峡谷间奔腾的水,这是海湾边平静的水。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探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读图分析〗展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水在地理环境中以哪三种相态存在?

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是哪一种?人类能够利用的水体主要是哪些?

〖承 转〗水体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之间有相互的联系吗?

〖读图分析〗展示陆地上的水体及相互关系示意图思考:

图中有哪些水体?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河流水,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水的补给形式有哪些?

〖小 结〗各种水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保持密切的联系正是这种联系,使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不断运动,这样的过程叫水循环。

〖多媒体展示〗下面三组动画分别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水循环过程,请仔细观察:说出它们发生的区域,并在观察结束后绘出水循环的示意图。

〖课堂活动〗请一名学生上台来展示自己绘制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改正。

〖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1、 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推举发言人。

2、 列出实验需要的器材

3、 由小组发言人在黑板上绘出并解释本组的创意,其他小组质疑。

〖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1、 水循环与我们日常饮用的水之间有什么联系?

2、 水循环对地球上的水量和热量有什么影响?

3、 水循环对海陆间的泥沙搬运有什么影响?

4、 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有什么样影响?

〖小 结〗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更新淡水资源、维持水热平衡、促进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

〖全课总结〗略

〖课堂练习〗依据下图,完成下列练习

1 、请说出下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文本框: 海洋]

2、此系统代表的是________ 循环,此循环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3、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___(双选)

a、 黄河水注入渤海

b、 天山冰雪融化

c、 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d、 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课外探究〗

1、小浪底水库的建成,对当地的水循环有什么影响?

2、搜集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干预,并以恰当的方式展示探究成果。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教案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52.52552.52,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111.08÷3.313.25÷10.6

四、作业:p30第1、2题。

学生在预习后提出如下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

1、这道题能除尽吗?

2、为什么它除不尽?为

3、计算结果该如何表示?

4、什么是循环小数?

带着这些疑问,本课的教学顺利地推进。这些问题也均在教学中得到了解决。

但在练习中出现了以下几种常见错误:

1、在竖式中在第一个循环节上也打了循环节的圆点。

2、在横式上照抄竖式结果时,虽然在第一个循环节上打了圆点,可却写了两个循环节。

3、在计算竖式时几个数字还未重复两次出现时,学生就经过推理判断出它是循环小数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如:2。01212……学生除到2。0121时就发现小数位数第四位与第二位的数字相同,余数也相同而不再继续往下除了。

针对上述前两个错误,以后再教板书时我应强调格式与写法。特别是p28页下方的‘你知道吗”其中有关循环节的介绍及“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各记一个圆点”应让所有学生掌握。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名言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

【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并请学生演示。

【学生回答】。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的水循环的环节有下渗和地表径流。

(2)可能跟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有关。

(3)上中游地区过渡引用黄河水。

(4)统一调配水资源、指数造林涵养水源。

【教师总结】水循环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通过改变水循环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是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

环节三:小结作业。

我们认识了水循环这个如此庞大的系统,大家课后先去探究一下在地理环境中它具有怎样的地理意义,我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相关范文推荐
  • 11-29 工业园区党建工作自查报告完整文档(通用16篇)
    自查报告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方式,通过总结和分析自己的表现,可以评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在撰写自查报告前,不妨先看看其他人的经验和总结,这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启发和
  • 11-29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应急管理局(专业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里为大家准备了几篇关于月工作总结的典
  • 11-29 音乐著作权协议书(汇总19篇)
    合同协议是一种约定双方权益和责任的法律文件,它具有法律效力。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些行业内常用的合同协议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启发。甲方:身份证号码:乙方:身份证号码:鉴
  • 11-29 点亮心灵的灯初一(通用18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在词句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力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11-29 六年级匆匆教学设计(优秀22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达到教育教学目标,制定的一种组织教学活动的编制和实施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11-29 切西瓜教案(实用19篇)
    教学工作计划要随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以适应不同学生和不同教学环境的需求。下面是一些教育教学专家推荐的教学工作计划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1、在阅读中了
  • 11-29 追逐那一缕阳光(专业14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生动的语言和精准的描述,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优秀的作文是一种艺术,通过阅读一些优秀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希望以
  • 11-29 小班语言伞教案范文(17篇)
    小班教案也包括了游戏和活动设计,旨在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全面的发展。通过阅读小班教案范文,教师可以了解如何在小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
  • 11-29 高一登高教案(通用19篇)
    高一教案的编写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接下来给大家推荐几份高一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一、导语:一千二百多年前的
  • 11-29 聆听十九大报告体会(模板19篇)
    通过撰写报告范文,可以提高个人的沟通表达和写作能力。以下是一些独具特色的报告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新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