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实用21篇)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实用21篇)

时间:2023-12-27 20:46:05 作者:HT书生

一个完善的应急预案不仅能够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还能减少损失并提高应对效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急预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大家好!

大学生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经过了几个礼拜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有关于大学生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健康问题。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可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相比生理而言,心理健康就尤为重要了,故只谈心理方面的问题。

心理健康能够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仅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进取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学习了这门课程后感觉到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谢谢大家!

学生心理危机跟踪干预方案

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全面做好我校20xx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师生平稳有序返校和健康安全,根据xx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办校园防控专班《关于印发xx市全面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xx年第一版)的通知》《关于印发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精准落实人员排查。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四精准”“六分”“一独立”“三全”“五管”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加强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和旅居史排查,及时动态更新重点人员台账,精准掌握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教职员工、学生分布情况,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学生返校前7天的旅居史和身体健康状况。

(二)师生返校要求及时间安排。

1、中高风险区学生推迟返校,具体返校时间另行通知。

2、低风险区师生需持48小时内(以出具报告时间为准)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

3、学生在返校前7天需返x(居住地不在xx的需返回居住地),减少外出和聚集,自觉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学生一律不提前返校,有特殊情况需提前返校的,必须报学校防控办审批同意后方可提前返校。

4、新入职的教职员工、新入(转)学学生在录取(用)、转学后,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网络,及时进行健康监测与管理服务。

(三)教职员工于8月22日前务必返x,认真做好自我健康监测,要为新学期开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四)全体师生员工要强化“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坚持“防疫三件套”(即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牢记“防护五还要”(即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咳嗽喷嚏还要遮、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尽量开),继续自觉践行《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12条》。

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严格按照《xx市20xx年秋季学期开学疫情防控工作方案》《xx市全面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xx年第一版)》,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xx省全面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0xx年第一版)》等防控措施,抓紧抓细抓落实,杜塞漏洞,确保新学期开学师生平稳有序返校和健康安全,校园安全稳定。

(一)严格落实校门管理,严防疫情输入。

入校人员凭证入校,严格执行“亮码、测温、登记、戴口罩”四件套。师生员工入校时要自觉出示学校统一制作的出入卡、测温、戴口罩;进校施工人员及相关业务人员必须出示保卫处统一制作的临时出入证、健康码、测温、戴口罩,其他人员进校经审批同意后出示健康码、扫描校门码,经登记、查验和体温检测正常后戴口罩入校,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二)严格做好返校师生健康监测和分类管理,严把开学“入口关”

1、所有师生员工务必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返x返校前应减少外出和聚集,按照学校要求继续做好每日早晚健康监测,并如实上报健康状况和活动轨迹。学校防控办将组织抽查,对不按要求进行每日健康打卡的师生进行通报。

2、从8月24日至返校前,各部门要仔细排查和精准掌握还留在境外和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以及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并建立监测台账,实行动态健康管理,每天下午4:00前将台账电子版通过微信报学校办公室。

3、所有返校的师生员工必须提交返校前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有以下情形之一者,应暂缓返校。

(1)返校前近7天还留在中高风险地区(实时更新),以及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待该地区降为低风险后,才可以申报返校。

(2)返校前7天有出现黄码或红码,或被疾控部门判定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涉疫场所暴露人员,且未按要求完成隔离医学观察、居家健康管理及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的涉疫重点人群暂缓返校,按疫情防控要求在校外完成健康管理后方可申请返校。

(3)返校前近7天还留在境外(澳门除外)或有境外旅居史的师生暂缓返校,待入境后按照属地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相关规定与要求,在校外完成健康监测和管理后方可申请返校。

(4)返校前7天出现发热、流涕、干咳、咽痛、乏力、肌痛、鼻塞、腹泻结膜炎、嗅觉或味觉等十大不适症状之一且未恢复健康的师生,以及患传染性疾病急性期(如流感急性期、肺结核病活动期等)的师生暂缓返校,待治愈后凭相关健康证明方可申请返校。

4、所有返校的师生员工,除提供返校前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外,返校后还要落实3天2次核酸检测,并做好健康监测,无异常后方可正常参加教育教学活动。

5、总务室要做好食堂、建筑工地等后勤保障各类人员每日的健康监测台账,确保人员健康安全。

所有食堂员工于8月24日前返校,返校时需提交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后2天内再做一次核酸检测。检测正常后方可开始工作。

6、各班级要做好学生返校前的告知工作:

(1)因暂缓返校不能按时返校的学生,应提前向所在班级报备,并履行请假手续;暂缓返校期间应按所在班级指引进行线上学习,待符合返校条件后再提出返校申请。

(2)学生返校途中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戴好口罩,做好手卫生;尽量减少与其他人员交流,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途中有出现发热等十大不适症状之一的,要及时报告班级并到就近医院进行诊疗,治愈后才返校。

(3)到校后应配合校门安保人员测量体温,并主动出示健康码、核酸阴性证明等,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

(4)返回宿舍后及时告知家长已安全到校,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清洁宿舍及做好手卫生,规律作息,营养饮食,科学锻炼,增强免疫力。

(5)非必要不从涉疫地区、境外网购商品,接收快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对外包装尽量消毒,尽量在户外签收拆封,及时清理快递外包装并进行手消毒。

(三)加强校园环境整治和重点场所管理。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各部门、各班级在8月28日前,要组织开展卫生清洁活动,确保办公场所整洁干净。后勤部门负责对校园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进行清理整治,做好“四害”消杀,彻底消除卫生死角,保持环境整洁。同时按照上级的防控指引,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办公楼、室内体育馆、卫生间等重点场所,空调系统、校车等重点设备的消毒、通风。

2、加强对食堂的监管。

要求食堂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做到“八个确保”“四个规范”,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并落实,食堂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确保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符合卫生标准,各环节操作规范。

(四)加快推进少数未接种疫苗人员的接种工作。

各部门、各班级要按照上学期末排查出来的未接疫苗人员情况,督促那些时间到期又没有接种禁忌的师生员工,返校前尽快到属地疫苗接种点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尽早完成全程、加强免疫接种,保护自己和家人。

(一)加强培训,全面提升和巩固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能力。

要按照《xx省校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培训工作方案》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后1个月内,开展好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具体另行通知),做到全校教职员工全覆盖,确保各岗位人员明确工作要求、掌握防控知识和相关技能,确保校园各项防控措施准确及时落实落细。

(二)完善应急方案,开展应急演练。

按照《xx省学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第五版)》,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并按照新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分层次、分形式、多场景的应急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升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加强防控物资储备。

做好学校疫情防控相关物资、设施设备的储备,按应急状态2周用量储备消耗类防护用品(如口罩、消杀用品、体温监测设施设备等),保障充足的防控物资,确保满足师生的应急需求。

(一)各部门要继续做好线上教学的资源建设、储备,以备发生疫情突发事件后学校停课期间线上教育应急使用,教务室要做好指导和检查。

(二)由学生管理室牵头,教务室配合,将疫情防控安全知识教育列为开学第一课主要内容,采取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大校园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倡导科学防控,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学生心理问题排查、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提高实效性。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根据《20xx年xx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安心育【20xx】1号)和《xx八中20xx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的重要精神,学校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下是本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教育部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立足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扎实开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神具体要求。依靠现代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学生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切实提高我校全体同学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二、主要目标。

1.注重学生心理辅导,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工作。

2.重视心理咨询室的常规建设,努力发挥心理辅导室的作用,进一步在全校做好宣传、发动、普及、教育等工作。

三、具体工作。

1.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学校各科教学应当以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为依据,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等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培养目标,使各科教学过程和学校心理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通过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真正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和效益。

2.优化学校、班级集体的文化心理环境。学校要加强校园班集体文化心理环境建设。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与交往,发挥、发展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调节学校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加强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使学校、班集体真正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

3.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学会客观地分析自我,分析自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行为的控制和调节,使学生在学校、社会、家庭的活动与交往中,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4.发挥自我教育在培养学生心理品质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班集体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纳入整体教育计划,通过开展课内外教育活动,指导学生“以人为镜”,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使他们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等心理品质。

5.建立心理咨询室,同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电话,设立心理咨询信箱,通过个别心理咨询,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使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6.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有关心理测试,对班级或年段的学生的心理素质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报告,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专题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团体心理咨询等。

四、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在校长直接领导下,心理咨询室具体负责,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全面工作计划,统筹安排。以班主任为核心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渗透。

2.通过学校“心语”信箱,心理辅导教师要及时回复学生信件,定时接受心理咨询。

3.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心理健康教师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

4.学校及时开展系列培训活动,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建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本学期举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

5.利用学校各种设施,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好学校的各种现代化设施,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国旗下讲话、校园网等宣传途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的舞台,调节学生的身心,释放学生的潜能,并通过各种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奋勇拼搏的精神等,这些,都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多方努力的共同结果,我们学校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力争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普遍性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共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质。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来的需要关注的重点学生;

2.遭遇重大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3.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

4.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5.因严重生理疾病而导致心理痛苦的学生;

6.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不安的学生;

7.其他有情绪困扰、行为异常的学生。

尤其要关注上述多种特征并存的学生,其心理危机程度更严重,应成为重点干预的对象。

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校保安人员等。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辅导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1.心理危机发生后,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领导。

2.主管领导通知心理辅导老师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3.按照分工迅速展开工作。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

引导语: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组 长:高云忠

副组长:高星生 张瑞忠

成 员:孙海宾 史喜才 余素明 王忠礼 刘建明 温志春

苏玉柱 张春伟 程建明 余鹏英 班主任 体育教师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高星生兼任办公室主任,由孙海宾、温志春及各班主任具体办公。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中职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

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和援助,避免或减少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发生。

4、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及教师。

1、教育为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对中职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为主,增加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重在预防。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3、完善系统。通过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勉互助,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

4、处理果断。危机干预工作要准确判断、果断处理、有效干预,避免因处理不及时、不得当而激发或加重学生的困扰,给工作带来被动局面。

做好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

早评估,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几点措施:

1、每学期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我校知名教师及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学生讲课。

2、老师时刻注意学生动向,一旦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倾向应及时疏导和报告班主任。

3、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与危机应对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4、对需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危机评估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教师在工作时间内接待学生的咨询(特殊情况例外),处理来访学生的心理危机 。

1、建立三级危机预警网络:各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要关爱学生,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要立即向学校分管领导、政教处报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快捷、有序地干预。

全校尤其是参与危机干预工作的教师及各处室工作人员,应服从指挥,统一行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因自己的失职造成学生生命损失的,要对个人及处室实行责任追究。

1、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需要协助而处室负责人不服从指挥的;

3、各处室对学生心理危机不闻不问,或知情不报,或不及时上报,或执行学校危机干预方案不力的。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一、活动主题:

畅想五月,让心飞翔。

二、活动目的:

1、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向同学们传授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展学生的视野。

2、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努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

3、通过此次宣传活动,向学生传授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身协调能力。

三、活动时间:

5月2日——5月26日。

四、活动对象:

法学院全院师生。

五、活动内容:

附一:“爱,就大声说”——母亲节活动策划(校级)。

附二:“心”漫画大赛活动策划(院级)。

附三:心理主题班会活动策划(院级)。

附四:法学院第三届心理剧大赛活动策划书(院级)。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是,征求孩子意见后,停掉钢琴学习,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升,孩子情感有很大变化,并表示会努力去考钢琴六级。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

大家好!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阶段,青年期的突出特点是人的性生理在经历了从萌发到成熟的过渡之后,逐渐进入活跃状态。从心理发展的意义上说,这个阶段是人生的多事之秋。进行自我调节,合理疏导不良情绪极其重要。

人生,需要启明灯,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极易走弯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欲成才,先成人。只有时刻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父母,无愧于天地。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我们大学生还存在着对生活不够自信,我们往往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我们总是焦头烂额,束手无措,甚至还会选择逃避,要知道人的潜能是无限大的,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自信的面对困难,给自己一个微笑,你会一下子豁然开朗。

心态决定命运,即使你失败了一千次,你也要想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再困难只要保持乐观,自信的心态,做命运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要把自信和快乐带给别人,让大家更爱自己,更爱生命,做的自己。勇往直前,快乐成长,让花开的更灿烂!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范文

理危机问题伴随着产生了。我们学校有613名学生,流动学生有383名占62.5%。我校流动学生心理危机有效预防是一段时期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起来任重而道远,但是意义重大。

为让流动花朵能够拥有良好的健康心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针对这些流动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旨在创设和谐宽松的校园环境,帮助流动学生掌握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学校通过教育主动地把流动学生积极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让流动学生受益,真正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

wzh是四年级新转入的一名男学生。父母亲由于常年生活在国外菲律宾进行打工,他一年级时在蔡甸区侏儒山某小学教师读书,二三年级爸妈工作赚钱后在武汉硚口区买房后转到硚口区某小学学校就读,由爷爷因为奶奶照看,爷爷看奶奶管不过来,四年级转学到我校就读,交由外公外婆照看。这名学生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流动学生。

这名学生转到我校后,经常在课中向老师报到如厕,然后后半节课都待在厕所里。他平时喜欢独处,显得有点孤僻,有自卑感。他每天常为了一点小事至少跟同学吵架一次以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单元目标成绩都不理想。第一次测试信息公布后,他有沮丧心理并伴有自虐行为。

wzh的孤立、自卑、暴力和厌学是多种不良因素的结果,如多次转学校不能很快适应新环境,家庭祖辈隔代照顾下一代的溺爱,学习效果不好等。

1.交往焦虑。

他每次转到一个陌生的学校,同学们彼此都不熟悉,又没有共同的兴趣。加之他不善于与同学互动,难以融入班集体,导致孤独,与周围的同学格格不入。导致他社交焦虑,抑郁和自卑。

2.考试焦虑。

wzh多次转学成了典型的流动学生,交往焦虑产生的自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的学业成绩。每次转学,他的成绩都会下降一点点。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对这颗独苗苗期望很高。考试失败一次一次的累计,使他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手足无措,他正处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状态。考试焦虑是一种心理障碍,它是由多重因素共同发展,超出人的承受能力,形成过大的心理环境压力而形成的。

3、溺爱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

由于代际分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让他习惯了别人为他解决问题,但是学习、生活是个人的事,是需要自己努力的,别人怎么努力也不能为他掌握知识,提高生活的能力。因此,一旦在这些地方受挫,他就容易产生退缩回去,依赖自己家长。而他的心理健康素质能力较差,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对于自己一时的失败不能进行正确认识,一直耿耿于怀无法释然导致了最终心理发展危机的产生。

4.发展成暴力倾向。

wzh一直苦恼、焦虑,想尽快摆脱心灵的羁绊,但他选择了通过攻击他人、虐待自己来解决问题。他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只要有一个小“理由”他就把所有的愤怒都倾泻在同学身上或自己的身上。他并不是受到某些网络暴力行为因素的影响,而是作为一种郁积力量的突然爆发。这种突如其来的情绪爆发是非常有害的,往往会给同学和自己带来极大的伤害和痛苦。

开学一周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发现了wzh的心理危机,并向学校领导汇告了情况。学校德育领导在了解学生情况后,马上启动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机制。他向上级主管心理工作领导做了汇报,并联系了蔡甸区心理咨询中心讨论对策。学校成立了以分管心理的副校长、四年级班主任、四年级科任教师、四年级班级心理委员为小组的心理危机预防的班子。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实施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策略。

2.营造宽松的班级氛围。

和谐民主的教育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方法。学校要求四年级教师以各种方式创造更加系统、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和谐、民主、活泼的气氛中,心理素质得以培养和提高。

班主任引导心理委员主动和他交朋友,下课后和他一起玩,和他聊天,让他逐渐在课堂上融合进班集体,在心理上认同班级,感受集体的温暖。

班主任让wzh协助劳动委员参入班级管理,让他摆桌椅,成为一个组桌椅摆放整齐的管理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多次对这棵流动花朵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辅导,其焦虑情绪有明显改善。

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干预,他的情绪基本稳定,攻击他人的次数明显减少。

3.缓解考试压力,重塑自信。

转到提高我校二周后,各科任教师进行单元目标检测,发现该生成绩极不理想,分数信息公布后,wzh有自虐行为。班主任详细系统地分析出他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同时暗示他不要害怕考试,应该把考试当成自己努力成功的工具。考试系统不但能指出你该努力的方向,也能警告你是否该努力了。每一个人需要从失败吸取教训,才能把今天的失败变成明天的胜利。

后来各科老师在班里公布成绩的时候,用的是wzh提高了多少分,而不是直接分数。这种创新做法极大的缓解了wzh对考试的焦虑,增强了对提高成绩的自信,呵护了这流动花朵脆弱的心灵,减少了他对自己的自虐行为。

4.搭建流动学生心理帮扶平台。

我们学校多次和wzh以前就读过了两所学校他的班主任老师联系,对今天心理危机的形成进行科学分析。班主任多次和他远在国外的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希望他父母多和孩子视频通话,多和孩子聊聊心里话,让他的不良影响情绪多一个合理宣泄的渠道。同时学校联系社区,让流动学生享有与本地学生平等的权利,在周末可以使用社区的图书馆、电脑室和心理咨询站等。

1、建立流动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健全预防机制。

学校在开学一周内对流入学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深入全面了解流动人口学生的心理问题,详细分析原因,建立档案。同时,为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建立严格的档案信息管理制度,设置借阅权限。每次新学年开始后,班主任对这些新转入的流动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和跟踪。此外,学校建立健全班级心理委员会、班主任、心理教师和学校心理教师之间自下而上的预防机制。这样,就可以对流动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可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2、开展多形式、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危机。

针对流动学生心理健康较为敏感和脆弱的现状,学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广播、影视、手抄报、心理剧比赛、心理健康主题日活动,引导流动学生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能,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避免因心理问题加重而造成的自残或人身伤害,努力将心理危机的发生降到最低水平。

3、巧用体育手段释放压力,及时干预危机。

当一个人经历或目睹一个重大的紧急事件,超过了他或她正常的身体和心理能力来处理压力,并且不能通过传统的方法来处理困难,他们会陷入恐慌状态,使个人失去指导和自我控制,心理危机就产生了。这是一个学校家庭无法承受的情况,它已经造成了潜在的人类心理发展结构崩溃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尽快进行干预。开展中度强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供学生释放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释放不良情绪和冲动,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摆脱心理危机。

4.教会学生自我教育、调适的方法。

流动学生心理较脆弱,学习习惯成绩差导致自卑,学校要把自我管理教育工作纳入整体进行教学活动计划中,通过培养自我教育、调适能力,不断完善我们自己,逐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从而可以达成预防心理危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雪,梁馨元.怎样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4。

[2]吴志樵.素质教育综述。辽海出版社,2011.5。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良好的心理治疗方式。无论是从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层面,还是从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角度,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同时,帮助大学生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也是每一个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1、当事人基本情况。

张某,女,22岁,大学四年级学生。来自―个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在家排行第三,有二个姐姐,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在她上高中时意外死亡,给这个家庭留下的是永远抹不掉的悲伤和大笔的债务。她于2006年考入某师范大学,就读一个月后退学复读。2007年高考前得了一场大病,影响了高考,又没有考进自己理想的学校。张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沉默寡言,与同学相处不太融洽,在班级中没有要好朋友。在家庭中,因高考一事与父母意见分歧较大,交流较少。在学校也很少与老师沟通。

2007年11月15日,在学生会早操出勤记录里,班主任老师发现张某连续旷操一周,寝室长也反映她近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异常。如她每晚都在熄灯后才去洗漱,而且声音很大,总让人感觉她是在故意制造噪音。躺在床上也是辗转反侧,很久不能进入到睡眠状态。从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她最近还经常旷课。同时在新生心理普查报告显示:她有严重的自闭心理和自杀倾向。

班主任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马上拨通了张某的电话,可电话无人接听。她赶紧把这些情况向学院主管领导做了汇报。领导指出情况危急,立即启动预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院领导在了解情况后,马上向上级主管领导做了汇报,并与校、院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协商处置对策。先是积极联系她的家长,她父母介绍: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两位老人身体不好,只能耕种很少的土地,家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一家人都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因此小儿子在这个家里倍受宠爱和关注。可一场意外不仅夺去了家中独子的生命,肇事者逃逸给这个本来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张某发奋学习,决心一定要出人头地,承担起家庭的责任。2006高考她考上了师范大学,报到一个月后,她总觉得当老师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执意要退学复读。为此与父母弄得很僵。复读期间,她成绩一直很好,老师认为以她的成绩考“985”“211”院校没问题。可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不幸出了水痘,影响了高考,最终被录取到了一个二本学校。她想继续复读,可家里人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都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了,父母就百般说服,她最终拿着两千块钱来学校报到。到校后,她发现这个学校的环境还不如师范大学,与同学比家庭的贫困又让她觉得很自卑,认为世界对她太不公平,她给家里打过电话说又不想念了,父母都强烈反对。她的父母在电话里再三恳求院领导一定要做通张某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学校安心读书。院领导在掌握了这些情况后,向她父母汇报了她在校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心平气和地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的在校安全和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班主任在寝室找到了张某并与其进行交流。“你这几天身体好吗?是不是感冒了没上操呀?”“老师,我失眠头痛。”“失眠的感觉可难受,都影响上课了吧?”“不,没事。老师你知道休学的手续怎么办吗?是不是休学就可以不交学费了?”“你想休学,是因为学费吗?咱们都办绿色通道了,以后还可以办贷款,这事你不用担心,学校会帮你解决的。”“老师,我想再参加一年高考,昨天旷课是去取复习资料了。我不甘心考这儿,高中老师都知道我应该走一个更好的学校,我有这样的实力,去年考师范没念就是觉得当老师太平庸了,一辈子不会有太大的出息。今年本想考个更好的学校,没成想高考前得了病,影响了高考成绩的发挥。我想复读考更好的大学,家里面都不同意。又害怕复读考的更糟……”“你的理想学校是?”老师知道,这个时候,只有真正走进她的心灵,她们才能更好的沟通。于是她耐心地听她讲述她的故事她的理想。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老师握着她的手深情地说:“你现在心理很矛盾,不知如何选择。是啊,每个人面临这样选择都会很难。我真的很佩服你的执着和勇气,可你要记住一点: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如何选择,你自己决定,如果留下来我会是你坚强的后盾,如果你想复读我们也尊重你的选择。”

离开寝室后,班主任又与她的班长和室友进行了谈话,嘱咐她们在生活上多关心她,有情况及时汇报。之后,班主任将谈话过程向领导做了汇报。隔了两天,院领导又把张某请到办公室与其班主任一同谈话,进行了多角度的心理疏导。一周后,校心理辅导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一次心理疏导。通过多次谈话,张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心理危机渐渐得到解除。

此后,院领导、班主任和学院心理辅导中心的指导老师在张某身上投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经常找她谈话。同时还通过班干部和她的室友侧面了解情况,发现她的状态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大四的她,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学习成绩优秀,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前几天,她告诉老师以后要考公务员。老师说,公务员现在可不好考,很容易失败。她自信地说:“老师,您放心吧,我早已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无论今后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充满信心。”

1、建立心理档案,完善预警机制。

高校应始终坚持“防止危机事件发生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全面的摸底排查,深入全面地了解心理问题学生的详细情况,科学地分析成因,建立档案。同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借阅权限,保护学生个人隐私。每学期初,辅导员都要对这些学生的情况进行调研,跟踪记录。另外,学校要建立寝室长、班级心育委员、班主任、院心理教师、校心理教师之间自下而上的五级预警机制。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2、开展教育宣传,积极预防危机。

目前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方面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有问题但不愿意被别人知道做过心理咨询或找心理医生。要扫除这些盲区,必须加强宣传和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在不同阶段,学校要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设立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栏,举办心理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日等活动。以此帮助学生了解有关青年期心理特征、心理问题的症状表现及其危害,增强心理卫生保健意识,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调节技巧,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便及时能得到心理咨询员的帮助,避免心理问题加重而导致自伤或伤人,力图将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到最低水平。

3、把握释放原则,及时干预危机。

导致危机最根本的因素是压力和问题的重要性,当个人经历或目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一旦超过其平时身心所能承受的压力,又无法通过常规的解决手段去应付面临的困难时,便会陷入惊慌失措的情绪状态,使个人失去导向及自控力。这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局面,它具有引起人的心理结构颓败的潜在可能,因此必须尽早干预。[2]尤其要及时提供释放的机会,引导学生及时恰当地释放不良情绪或冲动,从而减轻心理压力,摆脱心理危机。同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力帮助其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以消除引发其危险行为的导火线。

4、加强沟通配合,跟进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事件处理之后,并不意味着管理危机过程已经完成。学校危机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跟进辅导阶段。校、院心理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与配合,继续跟踪把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状态的变化。随时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恢复创伤的理性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功能,减少以后的心理风险,使他们能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危机,学习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应对问题和压力的能力,从而健康的生活。

5、完善管理制度,化危机为机遇。

危机既意味着“危险”,又存在着“机会”。一方面危机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甚至杀人或自杀;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当事人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另外,学校应以已经发生的危机事件为契机,配套地解决和控制一些与危机问题相关的可能导致危机事件再度发生的各种有关问题,巩固危机管理的成果。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未来危机管理的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危机制度。并以危机事件为“活教材”,加强师生的危机意识,提高师生的危机应对技能,增进学校师生处理心理危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瑞君,马喜亭.大学生心理辅导理论与实务.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5.247.

【作者简介】。

贾鑫(1974-)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玉波(1978-)辽宁阜新人,讲师,硕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控学院团委书记.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作看似笼统,实则组成部分庞杂,不仅要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日常生活等方面将工作做宽做细,更要在学生深层次思想精神层面将工作做深做专。本文以笔者在担任辅导员工作期间遇到的一名心理危机学生为例,通过对其干预的工作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探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同步发展,顺利完成在校学习,实现人生理想。

学生a某,从小父母双亡,性格较孤僻,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在开学的前段时间中,未能较好的融入集体,造成有被排挤感,心情抑郁且表露出一次自杀倾向。

(一)问题根源分析。

原生家庭过早破碎,造成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席,由亲戚轮流抚养长大,在家庭教育层面造成大范围的断档。出于缺乏自信、自卑等不良情绪的渲染,该学生性格产生偏差,较孤僻,这也直接导致了其在社交层面语言表达能力缺乏,不能够正常的融入到陌生的群体中去,甚至产生了诸多负面情绪。

(二)问题爆发分析。

从该学生过往经历看,考虑其应是具有一定承受能力,在经历过努力后顺利考上了大学,但是因为面对陌生环境,激发了最薄弱的心理底线,从产生负面情绪为开端,直至显露出极端态度。

(三)问题影响分析。

如不及时进行干预,很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不良后果。个例的行为可能影响到其他未进行过心理筛查,隐藏有激发负面心理不确定因素的其他同学。

(四)问题延伸思考。

缺乏负面情绪排解出口,影响群体中其他不确定因素。虽然只是个例情况,但是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性。狠抓学生思想工作将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挑战,这更要求承担高校学生日常工作主体的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应对性技能。

(一)立体式的支撑框架。

这个情况的解决,不可能由单一的人员能够解决。需要有立体式的解决支撑框架。在这里笔者提供一种框架供探讨。由辅导员牵头管理,由班委会、寝室室友为落实工作主体,由校领导、心理专家、任课教师等为保障,由家庭成员为校外辅助的全面支撑框架。

(二)专业介入诊治。

鉴于学生表现出极端的情绪,应及时安排专业的校心理咨询医师进行介入干预,诊治的过程中,避免学生产生出被“标签化”、“特殊化”的体验感。这个过程中应有辅导员、寝室同学等全场陪同。要注意的是,需要淡化“治疗”这个说法,而更应该强调的是“帮助”。在工作中发现,诸如此类表现的学生,在心理上大都非常敏感,特别是对存在“标签化”、“特殊化”的行为时,容易引起极大的抵触感,甚至产生出极端行为。

(三)思想上的干预工作。

课余生活方面,应积极鼓励该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如当了解到该生比较热爱篮球,应以此为入口,通过由寝室同学带动,逐渐破冰,将该学生的思想引导上正确的轨道。要注意的是,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在前期可以明显感觉到该学生的戒备之心,但是通过一些细节,让该学生敏感的神经突然放松下来,进而主动的走入群体,融入群体。当然能打开该学生心中之锁的钥匙有很多把,当工作能够做细做深,总能在某一刻得到这把钥匙打开这心中之锁。

(一)思想政治教育。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贯穿工作的主线。全面引导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心理危机转化为压力,再转化为动力,逐步将危险性淡化直至剥离。引导其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利用所学知识去实现。要注意的是,思政工作不是喊喊口号,更应通过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通过正确的路径去实现。

(二)人员配合干预。

第一领导层面,统筹指导,对由个例演变的共性问题,需要作出干预指导,落实好危机处理的大方向,完善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机制建设。第二教师层面,辅导员与授课教师、生活教师等集中监管,动态化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苗头。第三学生层面,形成班委会为工作主体,寝室为基层干预工作的最小单元,以网格化的思想进行干预工作,同时也应发挥预警功能,做到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第四专家层面,为专业干预的核心力量,是前四层面的有力支撑。第五后勤保障层面。主要为保卫处、宿舍管理部门、后勤服务部门等。

大学生心理危机严重的影响校园的和谐,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好一切可利用资源,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学生平稳度过校园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实现自身目标。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范文

摘要: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目前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由于心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家庭、社会、学校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本文针对性地分析了促使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因素,并对当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困境时,应用惯常应对方式不能处理而产生的一种不平衡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陷入极度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近年来,由于社会转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性问题,据有关调查显示,有心理问题及自杀倾向、自杀尝试的高校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针对高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构建有效的预防与干预机制十分必要。

1.1家庭问题。

一些家长因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素质、修养等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家长制,易造成孩子敏感自卑、焦虑易怒、偏执抑郁等不良的心理问题。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也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此外,家庭经济问题、父母关系不和谐等也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1.2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大学生就业竞争不断加剧,高校学生就业难早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加之当前多数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一帆风顺、未经历过挫折教育,遇到此类的问题时很容易诱发心理危机。

1.3教育缺失。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各高校虽采取多种措施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多数的教育流于形式[1],教育实效性不大。

1.4自身原因。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转变,面临着自我认识和发展的问题,对人际交往也有较高的期待,但由于当前大学生社会经验少、经历的挫折少,缺乏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且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在与人交往中,尤其是恋爱中遇到情感问题不能很好地自我排解,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各高校均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等,制定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造成突发事件后的应对方案,并通过演练、模拟、应用,不断对其进行完善。

2.1.1心理健康教育助教建设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助教建设计划是华东师范大学于2004年起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2],在这一计划中,要求每个宿舍有一名学生志愿参与,收集本宿舍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危机信息;参与培训和活动的学生,可获得学分。每个宿舍有一名学生参与活动,使得该计划的覆盖面广,采用“有偿性”的模式可增加学生的志愿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在本计划的实施中,参与活动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还能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强化自身角色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展心理自助与助人。

2.1.2“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些高校根据本校实际,构建了“课堂教学――教育活动――指导咨询――危机干预――调查研究”“五位一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针对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学生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办法,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心理异常学生及时报告制度、院系心理危机学生月报制度等,并积极成立校园心理危机援助队,构建“学校――学院――班级――医院”四级心理防护网络,创新了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高校的发展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深入,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足,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干预效果不明显:从表面上来看,我国各高校均具备较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强调危机预防、干预一体化,但在实际工作中干预重点模糊,不少学校仅重视已发生的心理危机,较少关注对学生心理危机防控意识的培养,致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行动迟缓,难以把握危机干预最佳时机,导致干预效果不佳;第二,重“处理”轻“防范”:目前不少高校并未能真正认识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关系,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危机爆发后的处理,而忽略日常的危机防范,缺乏对心理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和把握;第三,工作者专业水准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多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担当,此类工作者一般只经过简单培训,并不能真正理解和认识心理健康工作,也有些学校聘请医院精神科医生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此类工作者虽具备良好的医学背景知识,但缺乏高校学生心理咨询临床经验,使得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工作非科学化现象严重,此外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缺乏透明度、忽视心理舒缓功效等问题,使得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效率不高。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建设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任务,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紧迫性的认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范文

各班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及时请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指导,并做好咨询记录,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实行转介。

(二)讯息报告。

学生发现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视危机严重程度酌情向学校领导及时汇报。

(三)即时监护。

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立即派专人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四)通知家长。

在实施监护的同时,学校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来校,如果家长确实无法尽快赶到学校,在家长以传真、电话等方式的授权下,对学生采取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

(五)进行阻控。

对于有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有关部门应及时阻断。

(六)实施治疗。

需住院治疗的,必须要求家长将学生送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对可以在校坚持学习但需辅以药物治疗的学生,班主任应与其家长商定监护措施;

对不能坚持在校学习的,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家长监护并离校治疗。

(七)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并通知学校主管领导,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八)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主管领导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后勤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教导处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保健室成员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九)成因分析。

事故处理结束后,心理健康教师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六、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时,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资料详细完整。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部门或个人的责任。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避免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八、慈溪市贤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范文

[摘要]: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干预机制及其干预原则进行,对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方向发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日渐突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3月11日教育部在京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研讨班并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的关心。

因此,了解心理危机现象,认识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探索和建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心理危机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事人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造成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还有学生自身个性特征等。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比如:父母早亡或者离异、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受父母关注太少、甚至受父母或他人虐待等联系在一起的。自小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问题。

2、社会原因。

人际关系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大学新生,刚一到陌生的环境,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环境,这时他们的人际交往比中学时代要广阔得多,他们既有人际交往的强烈需求,又存在交往障碍。加之,近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但社会整体就业职位无明显增加,就业难已成为大学生一人校就困惑伤神的难题,来自农村的学生和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抑郁、悲观的情绪反应。

3、学校原因。

首先,面对一门全新的专业,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笔者所在的韩国语系就有不少的学生在升人大学前没接触过韩语,加之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完全不同于中学教师,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上不得其法,出现迷茫、困惑,对自己的专业越来越没兴趣进,进而导致心理上的危机。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

1、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当前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缺乏必要挫折承受能力,生活中遇到挫折往往会苦恼、焦虑、愤怒、忧郁、悲观。因此,积极稳妥开展挫折教育和挫折心理训练,必须教育和磨砺大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勇敢面对人生挫折,善于总结经验,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2、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心理讲座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针对在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学习方法和方式问题等开展专题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工作机制,而不仅仅是某一部门或者机构的任务。

首先,要有一个高效率的危机干预应对中心。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危机干预咨询中心,统一协调、指挥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心既对上级负责,也要对学校负责,更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搞的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率高的学校,大都此项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并有一位熟悉和理解此项工作的主要领导主持。

其次,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工作网络。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这一系统工程,仅有高效率的干预应对中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医院“四级防护网络”模式,使之形成互相联系、相互交叉的立体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为第一级,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分团委、学生会为第二级,各班的学生干部、党员、寝室长为第三级,医院、医务卫生所为第四级。

第三,配备和培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职人员。组建一支经过一定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的开展等。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全球教育发展接轨的重要措施。希望在中国教育中能尽快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从而及时有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件当事人或者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一般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校园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校园生活范围内,由于各种突发的、重大的危机事件所引起的校园成员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为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伤害事件,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校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心理危机事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本预案。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应遵循以下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组织健全,职责明确;预防为先,教育普及;预警及时,重点突出;干预到位,专业科学;支持系统,家校结合。

一、组织机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德育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心理老师及各班班主任老师。

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工作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副组长的协调下,开展有序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与疏导工作。

二、基本原则。

2、针对师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综合应用干预技术;

3、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

三、工作目的。

1、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3、积极预防、减缓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

四、具体措施。

(一)开学前。

1、疫情心理防控知识的宣传。

每周一次心理教育学习宣传。每周一的晨会课时间,通过网络向全校师生推送疫情防控心理知识,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减少和降低由疫情导致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困扰和心理压力。

2、清楚掌握“三类人员”涉及到的师生家庭个案,并建立档案。

(1)三类人员具体是指:现在中高风险区人员、到过中高风险区返回不足半个月人员、与来自中高风险区人员有接触史不足半个月的人员。

(2)具体实施:

b。各班班主任统计各班学生以上“三类人员”的具体信息并做好记录;

d。心理老师对以上重点关注对象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档案,若有特殊情况上报给校领导。

3、开展网络疫情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服务。

(1)学校向师生公布本校心理老师qq号:****及邮箱、线上咨询渠道,为有需要的师生提供心理咨询,同时心理老师为本校有心理困扰的师生及时进行全天网络咨询。

(2)心理老师通过各班调查了解学生疫情及其心理状态,对有需要的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班主任要及时并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与心理老师交流,以最快、最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帮助。

4、开展师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

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排摸,梳理是否存在疫情重点地区的返回或者家庭成员中有感染疫情的学生,对疫情学生情绪波动、体育锻炼情况、家庭关注变化等等多方面排摸,密切关注全校每一位学生。

(二)开学后。

1、对重点师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继续进行心理辅导。

(2)对所有有严重负面情绪困扰的师生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3)密切关注从中高风险区返回或因疫情出现心理问题的师生,做好跟踪回访,根据不同情况做好心理支持服务,减轻疫情可能造成的心理伤害,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2、针对疫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组织全校班级进行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面向学生或家庭,开设疫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微课;

1、深呼吸放松法。

吸气:深深地,慢慢地,大吸一口气,直到吸不进去,屏住;

2、躯体肌肉放松法。

选择仰面躺在床上或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握紧你的双拳,握紧,再握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抱紧你的双臂,抱紧,再抱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双腿伸直,绷紧你的脚弓,绷紧,再绷紧;慢慢放松,再放松,完全放松。

3、积极的“愿望清单”技术。

列出平时一直来不及做的所有爱好,排个队,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的活动。逐项实现,每项持续到感觉有点儿无聊。如果你的项目少,还可以发展一些新项目。也可以发布在朋友圈里,邀请更多同学一起参与,相互激励。

4、增加沟通交流。

父母长辈能够给予我们最大的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及时向他们倾诉你的感受和想法有利于缓解不良情绪。同时,当我们长时间宅在家里,难免会与父母因为写作业、看电视、玩游戏等问题产生矛盾,学着换位思考,体谅父母并与他们进行有效沟通。

(二)假期在家的日常作息安排。

假期是休养的最佳时期,应劳逸结合,既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使得身心得到放松,也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做到对上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以及下学期的学习进行合理规划。

那么,假期的作息时间表可以如何合理安排呢?

8:00起床,独立进行穿衣、叠被、洗漱等,培养自理能力;

21:00进入睡眠时间。

每位孩子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假期作息时间表。

(三)亲子沟通三原则。

1、减少负面评价,增加对孩子的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对孩子的努力做出恰如其分的肯定。因为,正面的评价会让孩子的大脑分泌快感荷尔蒙——多巴胺,进而产生“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的欲望”。

2、建立平等的话语权。只有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的亲子沟通,才能让孩子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父母应积极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孩子。在生活中为孩子创造选择的机会并尽可能尊重孩子的选择。

3、做孩子的榜样,而不是操纵者。在教育上,身教比言传更有说服力。比如,爱看书的父母,养育的孩子也更爱看书;喜欢旅行的父母,孩子也会有一颗向往大自然的心。

(四)解决冲突四步走。

1、同理孩子,拉近孩子跟你的距离:我理解……。

2、描述你看到的、听到的事实或行为:我看到,我听到……。

3、表达你的感受:我感到……。

4、提出你的期望:我希望……。

练习时间:孩子早上睡到十一点,起来就看电视,你会怎么表达呢?

(五)疫情压力下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大多数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产生心理学所说的“应激反应”,常见的反应有:

1、情绪: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情绪的起伏也会比平时强烈。

2、认知:自我价值感降低,认知歪曲,思维过程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想象力下降,犹豫不决等。

3、行为: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等。

通常大部分人的应激反应会在一周内逐步缓解。心理应激不全是坏事,它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们的警觉性、敏锐性,激发人们通过主动积极的自我调整适应新变化。

1、正确认知:从官方和权威媒体了解疫情信息,学习科学的防控知识,不过度的“涮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自我接纳:在对疫情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接纳自身正常的应激反应,不生气、不抱怨、不失落,积极寻求干预方式。

3、合理倾诉:积极向身边的亲朋好友诉说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寻求支持,可主动向班主任老师、心理老师、心理热线倾诉,寻求心理支持。

4、转移注意:避免信息过度获取,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忙起来。可以趁着假期,做些平时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与家人共处、聆听平静的音乐、看电影、看喜剧、看自己喜欢的书。

5、积极行动:尽量减少外出或是不外出,出门正确佩戴口罩;在家勤洗手,多进行消毒,进行正常的生活作息、摄取充分营养、在室内进行适量运动。

六、教职工心理调适方法与建议。

(一)注意劳逸结合,规律安排作息。

长期居家中容易失去生活规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胃口不佳、免疫力下降等身心不良的情况;居家久坐办公,也容易腰酸背痛,眼睛疲劳。所以请教师们要有序规律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放松心态,做好防护措施,增强自信。

除了工作以外,可适当安排一些较轻松的活动,拓展兴趣爱好、进行室内运动,如室内即可完成的亲子游戏等。研究证明,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可以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恢复平静,经常练习,会促使大脑创伤碎片修复,达到改善不佳心情的目的。每周坚持3-5天,可以使人精神高度集中,是稳定情绪、控制精神紧张和心理失调的有效途径。

(二)设定清晰边界,平衡双重身份。

我们很多教师目前居家办公,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要和几十个学生及家庭实时沟通、备课上课,以及每日各种数据的通知、统计、汇总、上传;另一方面,又是孩子的父母、家人,需要足够时间的陪伴。作为双重身份的工作者,教师自身对于时间的合理安排就尤为重要。

在家办公就需要营造工作环境,设定清晰的边界,当然也需要和家人沟通达成一致。如果在试图工作时,总有家庭成员或家庭事务前来打断,或者一直工作而忽略家庭生活,恐怕最终都会对工作和家庭生活带来困难。

合理看待疫情,调整思维模式;合理处理关系,转换好身份,不把工作中的问题转到家庭,也不把家庭的问题转到工作;制定每日计划,让生活和工作更加有序。也要记得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家人多沟通,互相鼓励,趁着难得的居家办公机会,增进与家人的关系,共度难关。

(三)关注、接纳情绪,找到适合自身的调节方式。

即便是成年人,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我们产生恐惧、担忧、紧张、焦虑等的情绪体验都是正常的,适当的负面情绪是为了提高我们对疫情的警惕,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应对威胁,保护好自己。

学生一般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以达到对心理危机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目的,特制定本预案。

心理危机是指学生运用通常方式不能应对目前所遇到的情形而出现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安全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由心理卫生委员、学生干部、学生辅导员及学院心理辅导员、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分工负责,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总负责。

1、有严重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易出现自伤行为的精神障碍者;

2、因心理障碍或突发事件导致产生自伤企图或行为者;

3、因心理障碍而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有暴力倾向或伤害他人倾向者;

4、出现与严重自伤或他伤事件(或人)有密切关联者;

1、生命第一的原则。发现危机情况,立即采取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

2、亲属参与的原则。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3、全程监护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安排专人对干预对象全程监护。

4、分工协作的原则。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班干部、辅导员要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一)问题的发现。

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心理委员应发动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辅导员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并做好咨询记录,并及时向学院心理辅导员反馈情况。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及时转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由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咨询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二)讯息报告。

学生如出现心理危机情况,心理委员应立即向学生辅导员和学院心理辅导员报告,辅导员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所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报告,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立即向学校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报告,职能部门主管领导视危机严重程度酌情向学校分管领导及时汇报。

(三)即时监护。

学院、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立即派专人对危机学生进行24小时监护,保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四)通知家长。

在实施监护的同时,学院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来校,如果家长确实无法尽快赶到学校,在家长以传真、电话等方式的授权下,对学生采取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对没有监护能力或不配合学校的家长,学院应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五)进行阻控。

对于有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物,学院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六)实施治疗。

需住院治疗的,必须将学生送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对可以在校坚持学习但需辅以药物治疗的学生,学院应与其家长商定监护措施;

对不能坚持在校学习的,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家长监护并离校治疗。

(七)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辅导员及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求助。

(八)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联系学生工作主管部门;联系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联系校医院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九)成因分析。

事故处理结束后,学院心理辅导员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三、实施要求。

(一)信息畅通。参与危机干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快速反应,确保信息畅通。

(二)工作到位。危机发生时,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现场,靠上工作,靠前指挥,迅速果断地采取有效措施。

(三)协调配合。相关人员在现场指挥的调度下,主动配合,服从指挥。

(四)记录备案。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书面文字记录,必要时做好音像资料的收集,确保资料详细完整。

(五)责任追究。对于因违反工作原则、延误时间、知情不报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范文

摘要: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预。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意义在于预防,而不是等到悲剧发生了才进行干预。所以,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应当作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

2、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危机往往是突发的,出乎人们的预期,如果不能得到很快的控制和及时缓解,危机就会导致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3]危机干预的目的性非常强,就是为了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带来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实践中复原或康复[4]。近年来,高中学生心理危机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部分学生在遭遇危机事件后,导致自身的生活、学习状态受到极大影响,出现厌学、肢体自残、离家出走等行为,或出现暴力攻击他人,更有甚者,选择以轻生自杀的方式来摆脱痛苦的纠缠。如果这些冲突性行为只是在学校管理、社会安全或社会法律的层面上得到阻止和解决,而没能在心理层面上予以疏导和帮助,则可能转换成潜在的压力和焦虑,进而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直接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对在校高中学生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成为各所学校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对于一个拥有几千名学生的高中校园来说,通过哪些方式可以在尽可能早的时间里起到预警的作用呢?简单来说,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并不能仅仅依靠专业心理老师的识别,而应该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控制在起始状态,及时疏导,将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引导学生健康、快乐学习。个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通过专业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通过专业的心理健康测量系统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工作,建立起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发现鉴别有心理问题或障碍的学生,必要的情况下给予专业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对情况严重者及时跟家长沟通,转介到高一级的专业咨询机构或医院就医。

2、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概念。很多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应有的正确认识与了解,并且不少学生对心理咨询充满误解与敌意,因此导致在自身出现心理适应性方面问题或遭遇重大危机事件的时候,不懂得寻求专业的咨询与帮助。

3、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作用。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很大的一个好处是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个体在团体内的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心理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生中普遍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障碍,在全校范围内招募学生,开展一系列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氛围中体验、学习、探索、成长,以达到及时疏导心理障碍的目的。

4、发挥班主任“预警员”作用。充分发挥班主任对班级和学生长时间接触的优势,将班主任成功塑造成“预警员”的角色。很多时候,对待在心理测评中表现异常的学生或是察觉到自己心理适应性方面有问题而主动寻求帮助的学生,学校的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可以提供较为专业的帮助,但对于在测评中没有察觉到异常或是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学生,心理老师很难主动察觉到学生的异常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问题,而班主任每天有大量时间跟本班同学接触,加上对自己学生的行为举动比较了解,因此一旦学生出现异常,班主任能在比较短时间内有所察觉。所以,由班主任来充当“预警员”的角色,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5、利用来自学生的力量。充分利用学生自身资源,通过自由报名或者班级同学、老师的推荐,对这些选拔出来的同学进行专业的心理沟通技巧、心理障碍识别等方面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让这些同学具备基本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识别知识,同时掌握一些专业的沟通倾听技巧,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充分发挥与本班同学朝夕相处以及学生相互之间更容易信任的优势,对有轻微心理适应性问题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对需要专业帮助的同学及时报告专业的辅导老师,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及时上报,以达到对心理危机事件最佳预防效果。

在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中,预防和应急作为两个主要方面,两者作用的时间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前者重在“防”,后者重在“治”,两者都很重要,但如果作为一个学校来说,能将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并疏导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那对于一个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范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方向发展,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日渐突出,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负面心理情绪,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教育部曾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3月11日教育部在京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研讨班,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研讨班并讲话。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成长的关心。

因此,了解心理危机现象,认识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探索和建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心理危机管理机制,才能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当事人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造成高校学生心理危机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既有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还有学生自身个性特征等。概而言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家庭原因。

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性的条件,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不少心理问题是与家庭生活的不良背景、早期不良家庭生活经历比如:父母早亡或者离异、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受父母关注太少、甚至受父母或他人虐待等联系在一起的。自小娇生惯养和过分受保护、被溺爱的孩子进入大学后,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问题。

2、社会原因。

人际关系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更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大学新生,刚一到陌生的环境,面临全新的人际关系环境,这时他们的人际交往比中学时代要广阔得多,他们既有人际交往的强烈需求,又存在交往障碍。加之,近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但社会整体就业职位无明显增加,就业难已成为大学生一人校就困惑伤神的难题,来自农村的学生和部分学生表现出焦虑、抑郁、悲观的情绪反应。

3、学校原因。

首先,面对一门全新的专业,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容易导致心理危机。笔者所在的韩国语系就有不少的学生在升人大学前没接触过韩语,加之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完全不同于中学教师,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上不得其法,出现迷茫、困惑,对自己的专业越来越没兴趣进,进而导致心理上的危机。

(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

1、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当前一部分青年大学生缺乏必要挫折承受能力,生活中遇到挫折往往会苦恼、焦虑、愤怒、忧郁、悲观。因此,积极稳妥开展挫折教育和挫折心理训练,必须教育和磨砺大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勇敢面对人生挫折,善于总结经验,锻炼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2、学校要通过健康教育课、心理讲座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针对在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问题、学习方法和方式问题等开展专题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工作机制,而不仅仅是某一部门或者机构的任务。

首先,要有一个高效率的危机干预应对中心。学校应成立以主管领导、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工作部(处)、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危机干预咨询中心,统一协调、指挥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中心既对上级负责,也要对学校负责,更要对全体学生负责。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搞的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率高的学校,大都此项工作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并有一位熟悉和理解此项工作的主要领导主持。

其次,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工作网络。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这一系统工程,仅有高效率的干预应对中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学校-院系-班级-医院“四级防护网络”模式,使之形成互相联系、相互交叉的立体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中心和相关职能部门为第一级,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分团委、学生会为第二级,各班的学生干部、党员、寝室长为第三级,医院、医务卫生所为第四级。

第三,配备和培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专职人员。组建一支经过一定心理知识技能培训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的开展等。

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这一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与全球教育发展接轨的重要措施。希望在中国教育中能尽快建立危机干预机制,从而及时有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件当事人或者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并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范文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和《**_*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按照“加强教育引导,强化过程管理,完善预防机制,注重工作实效”的原则,制订实验中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方案,有效解决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发展自我、远离侵害,预防和减少学生不良心理行为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人性化原则。中学生是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发展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在预警、干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保护和预防,切实维护中学生身心发展。

2.预防性原则。建设预警机制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预防和减少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3.教育性原则。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应及时正确引导,帮助他们认识心理危机,矫正不良心理行为。

4.参与性原则。预警干预机制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要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共同推进预警干预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5.实效性原则。建立和健全预警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心理干预工作的规范化,增强机制运行的有序性和实效性。

1.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学校危机干预工作方案,建立学校危机干预工作小组,形成危机干预工作流程。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宣传,加强教师、家长以及中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和认知,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学生危机状态的识别能力,能及时启动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系统;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以使学生在面对危机时能有效应对。

3.通过心理援助的适时介入,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当下,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正确地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避免或减少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的发生。

4.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中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建立预警干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校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组室以及有关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实验中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实验中学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小组开展各项工作。

(二)确定预警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第一,生活中出现了导致心理压力的重大或意外的事件;第二,躯体和意识出现不适感受,又未引起周围人的重视而不能得到及时疏解;第三,遭遇到依靠自身能力无法应付的困境。上述三种情况同时出现就意味着个体出现了心理危机。心理压力超过个体应对能力、情绪障碍严重或行为失衡的个体,都极易出现有潜在伤害性的危机状态。不同的学生因其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不同,在面临心理困惑和危机时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1.一般预警类。

(1)心理因素方面。

第一,个性较为内向、沉默、喜怒不形于色,心事较重,遇到一些问题不愿或无处向人诉说;或个性过于暴躁,易怒者。

第二,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因各种原因导致情绪失控者。

第三,人际冲突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或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第四,在学校和医院门诊心理测试中抑郁倾向较高者、有狂躁倾向及反社会型边缘人格特点者。

第五,有心理障碍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的学生。

(2)学习压力方面。

第一,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或者父母期望过高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学习努力但仍然考试不理想的学生。

第二,因外地(校)新转学、因病住院或休学后复学、各学期开学或结束等阶段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

第三,严重厌学、逃学,或有考试综合征及学校恐惧症的学生。

第四,因严重网络成瘾行为而影响其学习及社会功能的学生。

(3)家庭生活方面。

第一,近期家庭及学校生活中遇到重大生活事件:如家庭中有迁居、父母及亲属出现变故、家庭经济状况改变;因犯规而受批评、人际冲突、遭受失败等。

第二,成长经历中有过自虐自伤记录,最近生活中又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者。

第三,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等。

第四,因经济严重贫困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且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且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学生等。

2.重点预警类。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第一,在心理健康普查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第二,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学生等。

第三,近期在学校言行和情绪表现有些异常,比如内向的突然变得外向起来,或更加封闭、沉静、沉默;作文或作业中、与他人交谈中常谈到与死相关的话题或表达生活无意义感;外向的突然变得内向,不与人交流,有暗自流泪或与其它人留恋告别的言行等。

第四,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第五,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第六,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三)预警干预具体实施。

一级预警机制: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助理、学生家长组成小组进行监护。他们距离学生最近,最了解学生情况(其中心理助理本身就是学生),对班内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作重点预警,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并及时上报年级组。

二级预警机制:以年级为单位,各年级组、学校德育处领导组成小组进行监护。对所管理范围内学生的整体状况进行把握,调动各种力量给学生以及时的预警干预。把各班级患有抑郁等倾向的学生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上报到学校心理辅导机构或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小组。

三级预警机制:由心理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小组,给予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学生以科学专业的心理干预,将情况及时上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适时向有关医疗机构转介。

(1)各级心理监护的职责是:三个“及时”。即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面临的变化和危机,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保护和干预,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情况等。

“及时”的涵义是: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小组要向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或学校领导及时汇报,与家长联系。

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或学校***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联合协商,共同进行心理干预。确认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要明确建议家长及时转介至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和治疗。

(2)各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自我心理保健和自觉求助的教育,班级心理助理发现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同学问题后,应及时报告班主任老师。

(3)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家长维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并与家长建立联系经常沟通,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4)构成三级体系的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系统,并与家庭、学校共同形成对学生在校内的心理保护网络。

实验中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分为三个部分,即预防、预警和应急。

(1)预防:强化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学校建立心理助理制。各班设心理助理一名,负责收集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对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定期向班主任做汇报。努力学习有关心理知识,积极参加心理助理培训,用相关知识帮助同学,用乐观心态引导同学。当个别同学有严重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室,并劝说其尽快到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工作遵循保密原则,维护同学的权益,不得随意泄露同学的隐私。

第三,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每学期至少保证2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同时充实学校心理辅导室组成人员,积极开展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及朋辈互助活动,在开学、考试等重要阶段更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

第四,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学校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等形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预警:建好预警监测中心,开展学生心理普测。

预警系统是整个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所在,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第一,学校可在心理辅导室设立“心理预警监测中心”,各年级组、门卫室为校内信息监测点,校外的信息监测点主要有家委会、当地派出所、学校周边的网吧、商店等;校内监测员队伍以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门卫保卫人员、值周教师等为主。学校应在各班级设置“心理监测点”,以班主任、班干部和班级心理助理等最有可能获取第一信息的人员为主体,其他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其职责是发现监测对象和其他人员有异常情况,及时向心理预警信息监测中心报告。

第二,学校应定期定时组织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更好地开展心理危机预警的必要保证。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筛选出部分问题较严重学生,在保密的基础上与其班主任联系,作为长期关注和引导对象,并进行心理咨询等干预,防患于未然。

第三,监测信息及学生心理测评由学校心理预警监测中心负责收集并进行评估。学校监测中心要设立并公布预警电话,建立重点监测对象数据库,实行重要信息登记、通报制度。班级心理监测处理点要做好预警信息登录,对重点预警对象、重大信息获取及处理结果都要有文字记载,不得漏报、瞒报、误报。

第四,预警信息的发布。在提前获取准确的可能发生不良事件的信息时,学校“心理预警监测中心”应做好评估工作并上报学校领导,根据事件的不良程度与紧急程度下达指令,实施相应级别的预警应急援助方案。预警的级别分三个级别:

三级“蓝色”预警,主要针对那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心理问题,其危机程度为“一般”,校心理辅导室可以自行处理。

二级“黄色”预警,主要针对那些有可能演变成危机的心理行为,其危机程度为“较紧急”,学校心理辅导室要在第一时间向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校长室报告。

一级“红色”预警,主要针对短期剧烈的心理冲突和失控行为,其危机程度为“紧急”,学校要在***相关部门和教育局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干预领导小组。

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是有效保护学生的重要环节。处于心理危机情况的学生最需要的是周围人的支持与理解,一般处理危机情况需要的是:

首先,危机评估。危机评估是进行整个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提。干预者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评估迅速、准确地了解个体的危机情境及其反应。危机评估的内容包括突发事件、个体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社会状态和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等。另外,评估需要贯穿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始终。干预者必须通过评估确定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和个体的状态,了解个体支持系统的有效性,从而确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其次,制订心理危机干预方案。在评估的基础上制订符合个体生理、心理状况的干预方案。设计干预的技术,以解决目前的危机或防止危机进一步恶化,确定应提供的支持。

再次,实施干预。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体(简称危机个体?)保持密切的接触,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鼓励危机个体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指导其进行适当的情绪宣泄,以减轻焦虑,可以采用认知干预或者采用系统脱敏等行为主义取向的干预技术,向危机个体提供应对技巧;向其解释其情感反应是对灾难的正常反应,强化焦虑、恐惧等情绪的合理性;不对危机个体做不切实际的保证;强调危机个体自身对其行为和决定所负有的责任,提高其应对效能,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危机个体调动其社会支持资源,如家庭、朋友、同事、社会组织等。

最后,确定心理危机干预的结果,不断对干预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干预者通过观察、交谈以及使用量表等方法对危机个体进行心理及危机评估,以了解干预效果,并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范文

本市行政区域内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处理,适用本常规。

第二条总则。

为了保障中小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学生的身心安全,及时预警有恶性事件发生倾向的个人或人群,及时在重大事件发生现场对当事人或人群提供心理援助和疏导,及时在重大事件发生后对相关人员或人群进行维护性心理疏导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常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建立在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基础上的心理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大学生、中小学生以及从事学校教育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亲属或亲属人群。

参与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成员主要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以及高级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社会安全保障人员(公安、法律、火警等)和社区工作者等。

第四条心理危机干预从过程上来说包括:预防性干预、引导性干预、维护性干预和发展性干预。

预防性干预:在重大事件可能发生前的心理干预。

引导性干预:在重大事件发生时的心理干预。

维护性干预: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心理干预。

发展性干预:在当事人(或人群)心理康复后的以促进继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的心理干预。也包括对健康人群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第五条心理危机干预从对象上来说包括:当事人干预、与当事人相关人群干预、当事人亲属人群干预。

当事人干预:对事件发生现场中的直接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与当事人相关人群干预:对不在事件发生现场、但与当事人或人群有密切接触并受影响的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当事人亲属人群干预:对当事人或人群的亲属人群的心理干预。

第六条心理危机干预从形式上来说包括:现场干预、来访性干预、跟踪性干预。

现场干预:在重大事件现场与其他专业人员配合与合作对当事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来访性干预:对有冲突性行为爆发倾向的求助人或人群的心理干预。

跟踪性干预:重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相关人员或人群的补救性心理干预。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基本架构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子系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急系统;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

第八条预警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重大或恶性事件的发生。该系统要能在尽可能早的时间内预警可能出现的冲突性事件并能给予及时的疏导,要能对学校管理范围内的有心理危机倾向的高危人群进行必要的监控和疏导。

心理健康测量和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比较有效地区分出容易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高危人群,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疏导措施。教育部已有文件规定从20*年新学期开始,大学新生入校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各地高中在高一学生入学时也可以参照执行。

学生团队中的“心理互助员”: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心理互助员”队伍是提高心理危机预警系统效能的重要措施。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整个青春发育期,伙伴关系是对青少年个体心理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同学、朋友之间往往能够相互敞开心扉,讲内心的、真实的话。“心理互助员”是经过一定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在学生中有较强交往能力的学生。他们的活动可以团队或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他们平时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能主动运用学到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当发现有心理危机发生可能的同学和朋友时,能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反映,从而形成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反应。

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者:学校班主任队伍和学校团队、学生会工作者队伍应该接受比较系统的心理健康、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直接从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教师往往和学生接触密切,也比较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只要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培训,就能有效提高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反应灵敏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应该是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中的骨干力量。他们经过专业培训,并应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上岗资格证书。他们的预警信息来源除了直接使用心理健康档案、接受和筛选来自上述两支队伍的信息外,预警信息的来源还包括学校系统的心理辅导电话热线、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信箱、校园网中的心理健康论坛(bbs)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认真做好有冲突性事件爆发倾向(自杀、自残或暴力)人员的来访性心理干预,其岗位责任之一就是要为学校教育管理者及时提供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倾向。

第九条应急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就是,当在学校管理范围内发生重大或恶性事件(自然灾害、灾难性事故、传染性疾病、暴力冲突、自杀自残自虐等)时,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要能及时、有效地与负责危机干预的其它系统(教育管理、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社会工作等)进行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事件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对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群(同学、教师)和亲属人群(家长、亲戚)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

领导指挥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领导指挥小组是学校危机干预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负责在事件现场领导和实施对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负责协调与其他危机干预系统(管理、公安、交通、卫生、消防等)的各种关系。领导指挥组的负责人应由教育系统领导和学校负责人组成,他们应该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培训。领导指挥组的成员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有高级职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高级职称的学校医务人员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领导指挥小组可在县(市、区)级教育主管部门设立。

专家指导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的专家指导组是在学校危机发生时由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派往事件现场的、负责指导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专家工作组。它的主要责任是:对现场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指挥领导人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医务人员等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技术指导和监督;在必要时,直接进行现场干预;对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进行评估;收集和整理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心理健康资料、与心理危机干预操作过程相关的资料;对事件发生后的维护性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方案或建议;为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提供与事件相关的心理危机干预专项研究报告。

专业工作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急系统专业工作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事件现场对当事人或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导。工作人员主要由本校的和本地区(或本学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兼职)教师、已获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组成。在他们的下面还应该建立若干个临时性的工作小组,分别负责为事件现场外围的人或人群(同学、教师、家长)提供适当的心理援助和疏导。这些小组的成员可以由接受过专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学校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和教师中的骨干教师、团队学生会干部、学生中的“心理互助员”等组成。

第十条维护系统。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是指在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以及对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或人群提供补救性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系统。维护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时,心理危机干预人员无法到达现场,因而采取事后补救性的心理干预。例如,学生自己服毒自杀未遂,被抢救回来后的心理危机干预;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后,对当事人或人群的继续跟踪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重大或恶性事件发生后,对与当事人相关的人或人群的维护性的心理干预。例如,某学生自杀后,或类似“马加爵事件”发生后,对与当事人有密切交往的同桌、室友、同学、朋友等人群的维护性心理干预。

领导指挥组:维护系统领导指挥组的建立按事件发生的区域来确定。在一所学校范围内的,则以学校负责人为主;如果是在学区范围内的,则以学区负责人和相关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指挥组还应有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人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参加。

专业工作组:维护系统专业工作组人员构成与应急系统专业工作组人员构成基本相同,其任务也基本相同。在进行维护性心理干预时,专业工作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科学区分和鉴别出已患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员,要及时向上一级心理健康专业工作者求助,或及时转介到当地医疗卫生或心理咨询部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讲座、心理健康教育展览等都是进行维护性心理干预的重要手段,尤其在牵涉到的相关人群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这些活动和辅导显得尤为重要。领导指挥组要根据所发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系列,帮助不同的人群认识事件的性质、了解事件对自己心理的影响、宣泄或转移内心的心理压力、掌握自我心理状态调节的技术。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药品验收员述职报告(实用20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向上级汇报个人工作成果和经验的重要形式,它能够展示个人的努力和价值。范文中的句式运用和文字组织方式帮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报告内容和结构。
  • 12-27 党史学习教育宣讲稿(实用17篇)
    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学习总结,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我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几
  • 12-27 领导讲话稿之集体约谈讲话稿锦集(实用18篇)
    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要具备权威感和说服力,通过理性的论证和权威的依据来打动听众,激发动力。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领导讲话稿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欢迎大家
  • 12-27 慈善助学领导讲话稿(通用19篇)
    领导讲话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领导的思想深度和表达能力,以及与听众的良好互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成功的领导讲话稿,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吧。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 12-27 赵州桥教学设计活动(精选20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而制定的教学指导方案。教学计划范文中的教学时间和顺序是根据学科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行调整和优化的。一、教学目标:1、认
  • 12-27 幼儿园小班防性侵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小班的活动包括游戏、歌唱、绘画等,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习。这是一些幼儿园小班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自己的写作内容。教学目的:1、了解隐私部位,知道不
  • 12-27 超市安全消防的应急预案(热门14篇)
    应急预案的主要目的是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高效地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损失和风险。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应急预案的实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 12-27 生物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8篇)
    制定计划书有助于我们提前规划资源的分配,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撰写计划书的方法和步骤,小编整理了一份详细的范文供大家参考。高等植物的叶绿体
  • 12-27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大全(14篇)
    教学计划还应该根据教学资源和条件进行灵活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看看以下教学计划的范本,或许能够为你的教学计划添加一些新的亮点和创意。
  • 12-27 商会年会领导讲话稿例文精辟(通用15篇)
    一篇好的讲话稿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产生积极的反响,进一步推动团队的发展和工作的落实。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团结,共同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