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发展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优质20篇)

发展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优质20篇)

时间:2024-01-15 07:56:37 作者:书香墨

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对于写作调研报告而言,经典范文是我们宝贵的参考资料,下面是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范例。

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的安排,9月7日―12日,市委组织部牵头,从市人大、市委党校、市财政局、民政局、农业局、中小企业局等单位抽调15名同志组成三个调研组,由市委组织部三名县级领导干部带队,深入六个县市区,对全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调研采取听取县市区委汇报,召开由乡镇党委书记,县市区人大、农业、民政、财政、土地、信用社、中小企业局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进村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等个别座谈、发放调查统计表等形式进行。共调查24个乡镇、97个村(其中经济强村35个,中间状态村18个,经济薄弱村44个),召开座谈会30个,座谈党员干部群众572名,基本摸清了全市村级经济发展现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全市3705个行政村(居),2003年村级经济总收入共304.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除农业税附加和公益金)3.6亿元。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125个,占3.41%;50―100万元的142个,占3.88%;10―50万元的433个,占11.83%;5―10万元的421个,占11.5%;3―5万元的522个,占14.26%;3万元以下的1148个,占31.4%;经济空壳村813个,占22.2%。

总的看,我市村级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级对发展壮大村级经济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级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积极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把加快村级经济发展作为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保证基层组织运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基层政权的重要措施,列入重要议程,紧紧抓在手上。各县市区专门组织调研,分析现状,研究措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文件,明确目标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督促调度,推动了村级经济健康发展。岱岳区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实施“村村富”工程,逐村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促措施,一村一策,加快发展;肥城市落实大班子领导干部联、乡镇领导干部包、市直部门帮、经济强村或强企业带的帮扶制度;宁阳县把村级经济发展情况作为考核乡村班子的硬指标,严格奖惩,调动了乡村发展村级经济的积极性。各乡镇也都通过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等形式,教育引导他们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欲望,还通过制定扶持政策,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等措施,督促村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村级经济增收的渠道越来越宽。

各级广泛引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资本运营转变,以农为主向多业并举、一二三产业并重发展,形成了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的多元化发展格局。2003年,全市村级集体收入构成中,集体经营或承包企业收入2.2111亿元,占44.28%,果园、鱼塘、“四荒”和机动地承包收入0.9095亿元,占18.21%,有偿服务收入3810万元,占7.63%,盘活闲置资产收入2152.38万元,占4.31%,化解、清欠债务收入1175.52万元,占2.35%,其他收入12517万元,占25.07%。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呈现出收入来源渠道不断拓宽的趋势。三是村级经济发展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地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2003年,除农业税附加外,全市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仅占三分之一,而3万元以下的村占到53.6%。经济强村干部精神状态好,发展氛围浓,发展环境好,路子越走越宽,发展后劲十足。这些村,群众生活富裕,社会稳定,各项公益事业发展快。而村级经济薄弱村基础差、底子薄,缺资金、缺人才,村干部待遇无着落,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信息不灵,发展难起步,增收无门路。这些村,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正常运转难保证,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发展缓慢。

二、主要做法。

在发展村级经济中,各级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创造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

1、拓宽思路,多渠道、多形式增收。调查发现,有经营性收入的村,都能因地制宜,选准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不断拓展增加村级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靠企业。对原有村办企业,不断加强管理,挖潜增效,并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村级经济增长。新泰市小协镇小协村,提出了“在位子交票子,不交票子让位子”的口号,直接经营的8处企业,今年可上交村利润700多万元,5处改制企业可为村里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有的村,依托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兴办企业,通过为外来投资者提供各类服务增加收入,有的还以租赁土地、以土地参股入股等方式,增加村级收入。肥城市老城镇杨庄村以260亩土地折价入股,与杨庄煤矿合作新上了废纸脱墨浆项目,村集体每年分红100多万元。有的村,选准项目,利用公共积累新上企业,增加村级收入。新泰市东都镇南鲍村依靠原有集体积累,先后建成了电线厂等10余家企业,2003年集体增收416万元。目前,全市有383个村靠发展企业实现了强村富民。二是靠服务。一些村在推进农业种养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围绕农户需求,通过成立致富协会、行业协会等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批发市场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中介、流通和科技等有偿服务,以服务促经营,以经营养服务,增加村级收入。

宁阳县东疏镇郑庄村大力发展奶牛养殖,村里建起了养殖小区,为养殖户集中提供场地、技术、防疫、销售等服务,年增集体收入30多万元。肥城市边院镇济河堂村积极发展有机蔬菜1400多亩,通过有偿服务年增加村级收入40多万元。目前,全市农村共建立了63个批发市场、186个农村经济合作社,237个致富协会。一些村发挥劳动力比较富足的优势,积极与一些有资质、有信誉的劳务中介组织联合,组织跨省、跨国劳务输出,收取服务费,增加村级收入。全市依靠有偿服务增收的村共有207个。三是靠资源。一些村充分利用土地、“四荒”、“四旁”、山林、河砂、石材等资源优势,通过租赁、拍卖、承包、入股等方式,稳定增加村级收入。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针对村里荒山多、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引进泰山茶苑、茶厂等项目,每年集体增收10多万元。肥城市孙伯镇庄头村在路边、沟边种植速生杨8万多株,实行村集体统栽统管,收益分成,村集体每年增收100多万元。东平县彭集镇后亭村公开拍卖河砂资源开采权,村集体年增收20多万元。有的村充分挥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增加村级收入。

泰山区大津口乡栗行村、沙岭村,岱岳区下港乡木营村、肥城市仪阳乡刘台村、东平县梁林村等山区村,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集体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全市依靠资源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1290个。四是靠资产。一些村以明晰产权、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实现水库、机井等农业设施和闲置房屋、农业机械等存量资产合理流动,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村级收入。岱岳区马庄镇坊子村对闲置的原麻纺厂院进行了公开拍卖,村集体收入10多万元;宁阳县城镇东台村利用闲置的学校院落,引进浙江一织布厂,村里以电力设施、厂房入股,每年增收近5万元。目前,全市95%以上的农村闲置资产都得到了有效利用。全市依靠资产增加村级收入的村共有354个。五是靠争取。充分利用上级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开发、“村村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及物资支持。东平县大羊乡南留屯村,依托村内小流域治理项目,对上争取无偿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把2000多亩山岭薄地整治成了优质果园,并承包到户,年增加村级收入40万元。六是靠清欠。一些村对债权、债务进行集中清查、清理。对债权,积极清收,特别是一些原先“三提五统”尾欠数额较大的村,通过清欠增收辐度比较大。同时,对债务采取清欠还债、降息减债、以物抵债、债转股、依法核销等形式,妥善处理解决,减轻村集体负担。2003年,全市村级清欠收入达1175.52万元,偿还债务6461.23万元。

2、优化环境,强化帮扶。调查发现,各地都把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作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领导干部和部门包村,有力地增强了村级经济发展活力,拓展了发展的空间。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制定了税收返还政策,将各村年度工商税收(包括招商引资进入县、镇工业园的项目)新增地方财力部分,按10%至50%不等的比例返还给村集体,调动了村级发展民营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积极性。岱岳区马庄镇老宫村引进了东马石膏粉有限公司,预计年实现利税1000万元,村集体仅靠地方税收返还一项每年就可增收20多万元。同时,各级还坚持实行包村工作制度,从县市区直机关抽调精干力量常年驻村,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等方面的优势,为所包村提供有力支持。两年来,县市区共安排工作组315个,抽调县乡机关干部1253名,提供帮扶资金2028万元,实施打井、调水、修路、山区开发等重点工程项目431个,引进和帮助新上项目76个,为加快村级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有的县市区按照“地域相近、条件相似、便于工作”的原则,选择部分经济强村或强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教方法、帮资金,带动和促进发展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县市区和乡镇还积极为村级发展提供资金扶持。泰山区针对部分村难以运转的实际,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底线、体现政绩、优劳优酬”的原则,由区财政列支100万元,支付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工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费用。肥城市石横镇对6个集体经济“空壳”村,每年都从镇财政分别拔付5万元,以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上来。

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等相关部门以及*等镇街和近*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年开始连续*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安排资金*万元支持*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年对龙坞茶镇*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年又启动*片*个村、*镇*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等*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村和*村,*景区打造和*新区建设将覆盖*村、*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

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年全区*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万元,平均每个村约*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有*个村,最低的*桑园地村*万元。*万元至*万元有*个村,*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以上有*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万元。*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万元,村均支出约*万元,*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万元,平均赤字约*万元。*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年全区*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年有所降低,约为*万元,但总支出较*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万元,预计将有*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万元,其中*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地区被划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万方,公共绿化面积*万方,庭院河道绿化*万方,路灯*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年共有*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万元、村均*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

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残留量等一些主要指标还远远优于国家标准,这是我们对外宣传的一笔宝贵财富,必须牢牢扭住不放,有针对性地采取推销措施,大做文章,大力宣传。要重视发挥农村经纪人队伍的作用,充分利用他们联系广泛,消息灵通的独特优势,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营销能力。

二是在苹果文化内涵上狠下功夫。近年来,一些苹果生产发达的地区在挖掘苹果文化内涵上做大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这方面,我们也应狠下功夫,加大力度,融艺术于果品,赋予苹果以文化品质,提升苹果的价值。要挖掘地名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好“寿”文化与苹果生产相融合这篇文章,叫响“延年益寿”、“长寿之果”的口号。要积极引导果农通过贴字、贴花等形式,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书法苹果、剪纸苹果等,不断丰富果品的文化形式和内涵。

三是在突出生态特色上用足力量。当前,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市场对绿色、安全、生态、有机农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因此,要突出我们自然环境好、污染少的优势,大打绿色生态牌,大力发展有机苹果,并以此带动永寿苹果向更高层次发展。要突出生态果园、有机果园建设,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抓手,在全力推广“四大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以省市级示范园为主,加快诱虫袋等生物防治先进技术的应用。同时,积极实施“果、畜、沼、窖、草”配套发展,确保有机肥肥源,提高果品有机质含量,使每一个生产流程都能体现出生态的特点。力争在2-3年内,全县苹果产业有质的飞跃,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提升果农市场意识上实现突破。大面积提高果园管理水平,首要的是解决市场意识方面的问题。从苹果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苹果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周期。因此,要教育引导果农,着眼长远,充分认识苹果在促进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市场,不能一出现价格下跌就挖树,而到了苹果价格上涨再栽树。特别是去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国外消费市场疲软,果汁出口受限,落果价格跌倒了历史最低点,远远低于预期情况下,要积极引导群众客观分析市场行情,增强发展苹果生产的信心,同时,让群众充分认识到提高果品品质才是增收致富的关键,从而自觉地走以质取胜之路。

五是在搭建发展平台上多想办法。产业发展最终要实现和市场的对接,衔接越紧密,发展就越快。从我县实际来看,需要搭建好两个对接平台。一要建立专业果品销售市场,以小市场对接全国的大市场。在县城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果品批发市场,在每个乡镇建立1-2个二级果品交易市场。让每一个市场成为苹果产业信息交流中心、技术支持中心、批发销售中心。二要大力扶持果品协会和苹果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给予一些果业合作社、果品协会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让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把更多的果农组织起来,更好实现果农与市场对接,从而让果农得到更大更多的实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考及建议调研报告

前言:随着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入扫尾阶段及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广泛成立,部分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中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如不知道怎么使用各级拨付的项目资金导致资金闲置,发展中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和资金投入,村干部不懂经营,自身内生动力不足;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村级党组织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思路、少办法、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领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

如何破解这些发展难题?xx区xx镇xx村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通过发展产业带动村集体的经济发展,吸引人才聚集和资源聚集,在解决农民就业,实现共同富裕,迈向“三产融合”,助推乡村振兴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有效的尝试,使得“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在xx村初露端倪,为全市乃至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积累了一些可借鉴且行之有效的经验。

根据省农经站关于农经大调研活动要求,围绕以上主题,我们深入到xx区xx村,对该村近几年尤其是农村产改后村集体积极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xx镇xx村渭南市xx区西5公里、xx镇北2公里处,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920户,3200人,脱贫户74户215人,劳动力人数2100人其中在外务工人员1100余人。共有耕地4000亩,其中花椒种植1300亩,圣女果种植180亩,草莓种植60亩,核桃种植50亩,葡萄种植30亩,桃种植20亩,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和发展自主产业。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26元,2020年达13321元,2021年预计达到14500元左右。

二、主要做法。

(一)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大力发展高端葡萄农业。2020年3月开工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主要种植阳光玫瑰葡萄,9月全面建成,总投资120余万元,规划面积20余亩,为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园区现建成5。8米高、钢构冷棚16座,配套管理用房200平方米,机井1眼、抽水泵站1座、蓄水池1座,铺设各类输水管线4500余米、水泥路面400余米。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在产业园发展中,首先突出了建引领产业振兴的思路,园区采取“村党总支+”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村“三委”干部“一拖二”包棚的方式进行日常管护运营,并配有专业技术人员长期住园管理。所谓“一拖二”方式运营,就是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一个村支部委员或者村干部,带动两名党员,包一个产业大棚,负责日常管理,集体劳作。这样党员干部有积极性责任心,群众也对集体产业有信心。

二是突出“精品意识”。在园区日常管理中把“精品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环节,每项工作都按“优质品”“一等品”来打造。以2021年生产具体为例,园区一律施用从内蒙古拉的优质羊粪,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坚持全过程有机种植,对园区栽植的1200余株阳光玫瑰葡萄,正式成型定果18570余串,每一串果实颗粒控制在在70到80颗,修至密疏紧凑且每串葡萄呈圆柱形、成熟果穗控制在长20cm左右,果穗重800-900g,不超过1000g,确保了葡萄高品相、高品质、高品位。

三是让好货卖出好价钱。常言道,“好货”未必就能卖出“好价钱”。为了让“好葡萄”卖上“好价钱”,xx村采取对的方式找准对的人,销售时全部采用高端礼品盒包装,瞄准高端人群,以礼品模式出售。9月份上市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十月底已销售一空。据渭南市委组织部包村干部、该村第一书记贺龙飞介绍:“最初预算今年能收入20万元就不得了,哪成想一下就卖了65万元。这下好了,那么多设想都能逐步实现了。”65万元,也是xx村乡村振兴的起点和转折点,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的基石,刷新了xx村的纪录,让集体收入比往年翻了十番。

(二)收了葡萄再养鸡,注重发展循环经济。针对辖区内厂矿多,城镇人口多,职工收益高、消费品位高、能力强,厂矿福利好等实际,该村驻村干部和村级两委会多方考察,科学论证,决定在收获后的部分大棚里打“生态牌”,开展林下养殖土鸡业务。他们一致认为林下养鸡法是我国传统的养鸡方法,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是饲养柴鸡的生态养殖新模式。10月份将5000余鸡仔放养在大棚葡萄下,利用林下的树叶草叶及昆虫资源养鸡,这样的养鸡模式成本较低。另外,十月以后天气凉爽,病害较少,利于土鸡生长,养出的鸡更为绿色无公害,在市面上比较受欢迎。在提高了果树、肉鸡附加值的同时,也建立起肉鸡与果林互促互利的良性循环,降低了饲料成本和肥料成本。目前存栏的这5000余只鸡已预订一空,预计2022年春节前后集中宰杀,每只白条鸡可销售120元左右,仅此一项又可为xx村增加60多万元的收入。

(三)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针对xx村靠近xx城区和国家级xx镇小城镇试验区,且310国道、陇海铁路、连霍高速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这个优势,为发展壮大xx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xx村积极争取上级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在连霍高速xx停车区外围本村生产路上建设xx乡村振兴农特产品超市,性质为村集体产业。主要从事销售xx村和xx区农特产品,设有电商展示和销售平台,并为过往司机和乘客提供茶座休息、餐饮和加水等服务,预计从农特产品超市运营后,再加上其它裙带边缘产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经过孵化培育,xx村从乡村服务和旅游起步,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逐渐形成品牌,再用强大的第三产业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拉动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量品位不断提升,从而真正构建起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四)改造老旧设施大棚,激发特色产业活力。“xx圣女果”久负盛名,曾是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红玛瑙”“红宝石”,也是该村早一步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淀和成果。为了做大做强村集体产业,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该村针对2000年建成的240亩市级现代农业设施示范园设施比较老旧,品种滞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全面升级换档,激发特色产业活力。到2023项目实施后,村上将全部收回设施大棚,采取“六统一”经营管理,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升级改造后的园区每年可实现销售圣女果、草莓、葡萄等1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

三、存在问题。

1、产业比较单一,产业化水平低。目前全村种植业占80%以上,第二产业几乎没有,第三产业占比不到20%。主导产业也只有花椒、圣女果、草莓、葡萄、核桃、以及传统农作物小麦、玉米。除圣女果、草莓、葡萄等经济作物外,大部分作物亩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村上除以前建设的240亩65座设施大棚和新建的20亩16座葡萄大棚外,其余都由各家分散经营,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和50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没有,根本谈不上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

2、品牌影响不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弱。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基地远离大城市,产品集散成本大;生产者、劳动者技能差,机械化程度低,生产规模小、产量少、档次低,缺乏品牌竞争力,线上线下销售困难,市场销路没有保证。

3、人才队伍素质低,经营管理能力弱。由于一半以上具有初高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主要由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负责,但由于村“两委”干部中普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更新困难、敢闯敢试劲头不足等问题,经营管理能力差,市场意识不强,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缺思路、少办法、没平台;群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4、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产业化程度低。该村集体经济还比较传统,农民以自给自足为主,产业化程度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资金扶持,但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差,主要依靠上级“补血”,这种发展模式是极其脆弱的,而且不利于调动村集体自身“造血”的积极性。从全市看,上级的资金扶持力度有限,村集体自身缺乏资金来源,种种情况导致村集体经济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程度低。

四、对策建议。

xx村存在的问题在全市以至全省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对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支部引领,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突出党支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引领作用,通过村集体领办、党员和致富能手示范创办等措施,建好一批符合本地特色、发展前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群众就业途径进一步拓宽。全面推行村书记、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一肩挑”模式,实现党务、村务一手抓,促进村“两委”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让能人放开手脚干。也可以通过聘请省、市、县三级组织、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的专家对村“两委”班子、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经济组织带头人,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方法途径、政策法规等进行专题培训。

(二)转变发展方式,多措并举盘活农村经济。围绕新旧产业园区,着眼推动现有设施农业提档升级,引导村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上发挥好引领作用。整合土地资源,由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开发、种植(养殖)管理,统一品牌、经营销售,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组织、资源、技术、管理优势整合和集成效应,弥补一家一户规模小、升级难的不足,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村创业,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新农人入乡创业,通过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服务组织,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围绕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合作社在提供精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上下功夫,帮助群众改良种植品种、掌握现代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价格。结合距离xx城区、渭南市区、高速路服务区、渭华起义红色基因等有利元素,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采摘、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三农”之路。注重搭建信息、服务和创业三个平台建设,通过电子商务打开当地农特产品大市场,让村民足不出户把产品卖向全国,激活乡村市场,盘活乡村资源,为农业注入新的生命,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三)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合理收益分配机制,盘活集体和群众闲置资产,把小农户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紧密结合,实施村集体内部无物不股、无人不股、无事不股,将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村集体将可以投入的资产资源或惠农项目,通过入股合作的方式形成长期收益、持续发展的增收模式,用活经营权、把牢所有权,按一定比例进行折股量化分红,使村集体、村民和贫困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增收有渠道、收益有保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四)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队伍建设。首先,选拔和引进高素质的集体经济经营管理人才。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人品好、素质高、群众公认的致富能人选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领导班子。其次,加大培训力度。着重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开拓带头人的视野,提高他们把握市场、识别市场风险的能力。动员乡贤、在外务工的能人、新农人入乡创业,回村发展,以主人翁的身份参加家乡建设,尤其要注重培养后备队伍和青年农民,将有经营头脑、有管理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农民充实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队伍里。把“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当家做主,自主发展、自我发展”的原则和愿景擎在前面。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一是加大对村级股份经济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转变财政扶持方式。探索将财政扶持资金转换为资本金入股投入经营的机制,整合现有的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各类扶持资金项目,集中财力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放大财政资金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效应。三是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建立党政机关领导和干部联系帮扶责任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对接,把人才、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等资源导入农村,帮助其理清思路,联系帮扶资源,落实帮扶项目,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施甸县“山邑模式”助推农民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施甸县姚关镇山邑村,海拔1840米,地形呈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山区村。2019年,山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幅达33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2019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2019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2019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二)三种方式叠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混合入股。把扶贫项目资金77.8万元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农户以每亩水田每年800元的标准折价80.48万元、村干部自筹资金50万元,三方筹资入股到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2019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2019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2019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2019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二)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转变。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种植莲藕、集中养殖特色水产品,全村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产业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千亩荷花盛景和荷叶茶、莲子等特色产品,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使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交融发展,产业链得以延伸,实现农业附加值增加和农民增收,助推了农村经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2019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2019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里无米,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2019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2019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年XX镇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从调研情况看,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基础,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内生动力不足。

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经济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过度依赖政策性补助,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部分农村群众对集体经济认同感不够,认为发展集体经济难度大,参与支持的热情不高。导致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发展后劲不足。

发展集体经济需要资源资金支撑,xx镇下辖15个村委会,在县城规划区内的村委会8个,规划区外的7个,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资源缺乏,水面、林地面积不广。15个村虽然都有集体经济收入,但村小组有收入的不多,其中,经济效益较好的村组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离中心城区较远的村组效益不明显。集体经济较弱的村日常运作都依赖于转移支付,根本无可用财力发展集体经济。一些村也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想法,但一提到资金,就望洋兴叹,不了了之。

3、发展模式单一。

从我镇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每年相对稳定收入主要就是租赁收入这一块。集体经济较强的8个村当中有6个村是通过集体资产租赁取得的,占到总数的75%,真正依靠发展产业和其它渠道获取收入的村委会不多。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自身出发找差距和不足。

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导致思想解放不能及时跟上新形势,缺乏创新思维,对经济规律研究不深,解决经济问题办法不多。

二是工作上进取意识不强。由于生育二孩,为了顾及家庭,对工作上的要求有所降低,科学谋划和指导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是群众观念不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不深入,平常下村只注重自己要开展的工作,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年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要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用好改革成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全面深刻了解掌握×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状况,我们专门成立了课题组,深入县(市、区)、乡镇、村开展调研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考察调研等方式,较全面系统掌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新时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见建议,形成调研报告。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里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意见和规划,从保障发展用地、整合资金项目、加强金融支持等方面明确配套政策,切实增强“造血”功能。坚持一县一规划一路子一机制,基层探索的路子越来越多,成效比较明显,采取资源开发、资产盘活、物业经营、服务创收、资本运作、入股分红、招商引资等多种办法,分步骤分类别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群众的新期待,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个、占比×%,其中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仅×村、占比×%,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更是寥寥无几。有收入的村一半以上集中在1-5万元之间。二是发展步调缓慢。存在先发与后发地区不平衡,比如有的县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起步较早,有的县基础相对较好,有的县发展水平偏低。三是增收渠道不宽。收入靠集体资产经营、资源开发、资金入股分红的占到近×%,其中靠资产经营的村×个、占×,靠资源开发的村×个、占×%,靠资金入股分红的村×个、占×%,发展农业产业、村办企业、服务创收等类型仅占×%。四是发展后劲不足。选择发展“短平快”项目的村居多,考虑发展长远项目的较少。守业居多,创业少,总体带动力、可持续性不够强。

二、主要的原因。

一是发展基础薄弱。村级集体“三资”普遍薄弱,创业起步难、持续难,资源资产缺少,立地条件差,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落后,即使有好产品也难销售,发展集体经济更是难上加难。同时,不少村为按时完成水电路等项目建设任务,只好采取借、贷、垫等方式来凑足村级配套资金,日积月累,留下了沉重的债务。

二是发展门路偏窄。部分村觉得发展无门路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部分村在发展集体经济中,还存在调研不充分、论证不深入、考虑不全面、可行性不强等问题,有的甚至为了发展而发展。有的对上级政策理解把握的不够深入,没有紧密结合实际,确定项目过于草率,在具体发展项目、发展措施、发展产业上仍没有实质性突破,工作更多还停留在设想层面上。特别是在推动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方面,市场意识不强,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考。

土地方面,用地报批流转非常困难,条条都是红线。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大,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扶持资金,虽然省里开展扶持试点工作,市县也加大配套力度,但惠及面不够广,存在“僧多粥少”问题。激励措施不够完善,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的新形势下,县乡普遍反映,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怎么奖励、奖励谁、钱谁出”把握不准,导致“发展与不发展一个样、发展好坏一个样、发展快慢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不少村干部表示“我辛辛苦苦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承担着很大风险,出了问题被处理,发展好了也没什么盼头”。

四是发展动力不足。影响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村干部能力素质和主观能动性问题。思想状态问题,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心理,随着人财物向基层一线倾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在逐年增加,基本能够保证日常运转,一些乡村干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能力素质问题,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能力需要加强,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村干部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山区县村主干平均年龄达到50岁以上,少数村干部不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眼界窄、思路缺、点子少。很多基层干部认为,反正也没多少集体经济收入,村里设不设立集体经济组织无所谓,导致缺乏运作人才、运作机制。担忧顾虑问题,“这一届干满,下一届还不知道能不能选上”的想法在村干部中普遍存在,加上村集体经济的困难现状,导致不敢放开手脚工作,不想冒风险,还怕被问责。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产业经营见效慢、风险大、周期长,怕“血本无归”担责。有些干部坦言,如果发展产业经营能赚钱,很多村干部早就自己干了。

三、对策与建议。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中央、省委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高度重视,特别是开展试点工作非常及时、非常有力。总的考虑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整合资源、资金、力量下沉农村一线,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大胆探索创新,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综合基层反映,对策建议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偏远地区方面,特别是林区、库区等村庄为保护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要充分考虑这些地区的发展问题,形成财政兜底、项目兜底等机制,不让一个薄弱村在发展中掉队。三是加快消赤减债。全面调查、清理核实、审计认定乡村现有债务,按性质分类处置,对改善人居环境、兴办公益事业等因政策因素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而导致的亏空负债,应优先帮助化解。对财政涉农项目可足额安排资金的,不得要求村级配套,不得增加村级负担,防止新增负债。

对原属村集体的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老校舍、厂房和仓库等资产进行重新整合,以使用权有效转让、租赁等形式,使现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村集体“母本”作用,将存量资金入股企业经营、异地购买资产、飞地租赁等形式,实现“借鸡生蛋、异地生财”。三是灵活发展方式。考虑到资金稳定、保值问题,建议在有条件的城郊村、园中村、集镇所在地村,兴建标准厂房、商贸市场、宿舍商铺、办公楼等物业经济,通过物业出租等方法,实现稳定经营收益。同时,综合考虑村庄的区位、资源、产业、人文等因素,筛选和确定产业项目,比如,对资源丰富、基础条件相对成熟但自主资金缺乏的村,可以鼓励其参与民营经济招商引资,成立并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三要大力建强队伍力量。一是配强“领头雁”。研究制定村干部选任条件,特别要注重把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识强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带头人岗位上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对一些集体经济薄弱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必要时还要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通过下派党员干部、引回离退休的优秀党员干部等途径解决好班子发展能力弱的问题,做到选好书记带强班子、配好班子带强集体。二是培育“真本领”。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和挂职培训,并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论坛、邀请专家学者授课等方式,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信心和本领。三是干好“有奔头”。探索推行“基础补贴+绩效补贴+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结构补贴政策,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比如设立“增收提成奖”,经营收入年度增幅高的村,增收部分可作为村干部奖励金。在推荐优秀村主干考录乡镇机关公务员、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等方面,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占考核指标的比重。四是保护“担当者”。持续出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制定针对村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那些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无心之失”被查处的村干部,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区别对待,让村干部轻装上阵,大胆实践。

四要大力健全监管制度。一是规范管理办法。从农村工作实际情况看,省、市原有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一些规定实施多年已不适应现行工作需要,建议尽快修订完善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办法、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等制度文件,加强对村级集体“三资”的规范化管理,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防止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二是建强管理队伍。会同农业部门,加强县乡经管队伍建设,增加人员编制,给乡镇(街道)会计委代中心实行定岗定编,提高代理会计工资待遇,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能力培养,各级举办村级报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及会计委代中心人员培训班,持续提升村务监督工作意识和能力水平。探索建立村务情况分析、村务监督工作报告、履职评议考核等制度,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退出机制,完善基本待遇保障办法,从制度上保障他们更好履职。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对村级“三资”的清理、登记、管理,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级民主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三资”审计制度,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形成资金积累与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点领域,结合村级财务“三年一轮审”,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的查处力度。

五要大力形成长效规划。发展集体经济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特别是要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实践证明,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的地方,都是因为坚持不懈、持续用力。一是坚持推动持续。探索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和规划,分阶段推进、按目标实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个系统工程,建议省里适时出台指导性文件、明确分阶段规划,确保持续推进。二是坚持机构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要研究出台有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办法,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设置、产生、运行及其权利义务等予以规范明确,特别要从制度层面防止村级组织换届带来的人为因素影响。对于符合条件的村,鼓励通过明晰产权、专门设置集体经济组织、明确成员资格边界、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并开展依法选举等程序,逐步实现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统筹、职能分开,确保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三是坚持责任持续。基层反映,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既要合力、更要责任。近年来,×市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农业、财政、发改、住建、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参加,共同研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政策、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形成工作合力。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县乡绩效考评、基层党建考评和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作为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年度考核和驻村干部期满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定点扶贫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是新时期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挖掘农村市场消费需求潜力、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手段,对于打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为指导河沿村脱贫攻坚工作,促进财政支持扶贫工作顺利推进,2020年2月至5月,河沿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了“一抓双促大走访”活动,现将相关情况。

总结。

如下。

孔店乡河沿村位于大通区东南高塘湖沿岸,属于三市交界地带。全村耕地面积4437亩,水面180亩,共有9个自然庄,521户,1661人,其中党员32人(含驻村工作队成员)。2014年被列为贫困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45人。该村地势低洼,道路交通薄弱,基础设施薄弱。汛期和涝年水面上涨,浸没耕地,造成村民搬迁,收成变化无常,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经济社会日益空心化。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以来仅有集体水塘出租收入0.4万元/年。2017年以来着力拓展集体收入渠道,新建光伏发电站、标准化大棚等,不断加大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4年—2019年分别为0,0,0.4万,11.9万,18.1万,50.7万。2020年利用扶贫资金建设阳光大棚用于出租农户新增20万元,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到82.7万。

附:2014年——2019年村集体收入明细表。

年份。

收入组成金额(万元)。

2014。

2015。

2016。

资产出租。

0.4。

2017。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

7.9。

2018。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18.1。

2019。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50.7。

2020。

资产出租、光伏项目收益、扶贫项目收益。

82.7。

二、存在问题。

四是农村人才配备不“强”,村居带头人缺少农业发展思维,新型农民培育力度不够,农业专技人才匮乏,严重阻碍农业工作发展步伐。另外,畜禽养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压力巨大,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

三、

(一)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一是厘清底数。对各村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股权认定、确权颁证,可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从而获取稳定的集体收入,各村居可确定一定比例的集体股,其余部分根据实际决定是否分红。二是开发资源。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对部分目标土地进行招拍挂,争取条件列入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破解被征地农民生活无保障、村集体经济难持续的困难局面。三是创新形式。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农业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大户开展合作,利用龙头带动作用,引领村集发展物料供应、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多种经营,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形态。四是招商引资。针对地理位置优越、和谐稳定的村组,在符合环境保护、水源地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招商引资,引进中小企业、现代集贸中心、连锁超市等新业态,以集体土地、劳动力等资源参股经营,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加快多元产业发展。

创新集体产权收益机制,制定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办法,鼓励村民以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形式参股,同时为贫户家庭留取一定比例股份,带动村民集体致富。

二是抓功能聚合,高标建设田园综合体。在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打造集农业、旅游、生态为一体的田园综合项目,不断开拓新型业态模式,做强做优。积极引进有意向企业来村投资。下一步,要充分利用河沿村沿湖生态园、稻虾共生、生态养殖品牌基础和优势,按照园区化设计、产业化布局思路,精细规划功能区,突出设计农耕文化体验区、综合果园区、农家乐等,不断完善硬件基础配套,打造三产融合支撑点。

三是抓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18年河沿村被大通区列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村,建成后,河沿村将通过清产核资,把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完成后将采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利用先进生产、经营技术,多方筹集财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总结先进村项目经验,继续加大科技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投入,对标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兴建智慧温室大棚,引进数字控制技术,推广使用水肥一体化,控制病虫害、提高效率、降低农药使用量,达到节肥增收效果。

四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改进考核机制。精简考核指标,根据当前工作计划抓重点考核,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与班子成员年度考核、工资发放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二是加强针对性培训。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期分批分项目组织村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提升发展动力和信心。三是培树先进典型。全面带动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榜样的力量,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同时,积极培养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对带头人进行荣誉和物质奖励,并向上级积极争取扶持政策,打造农村转型发展的样板。

盘活“四荒”资源,对村集体的耕地、荒山、荒地、养殖水面等可由村统一牵头,联合农户参股,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资产经营效益。也可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推行专业承包,实现收益最大化,提高资产的经营效益。二是搞好土地经营,提高土地收益率。土地是村级集体资产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保障,全面开展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对村级土地、房屋等资产进行清查,积极开展宅基地、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用地面积。依法经营土地资产,在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积极支持集体经济组织内联农户、外联企业,搞好土地有偿流转,实现农户与集体双受益。三是开展产权创新,明确市场主体。大力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将集体经济利益与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使农民成为集体的真正主人。

经过走访调研,扶贫工作队对河沿村的村民村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对河沿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深入到农村一线,积极与村民和村党员干部沟通,为河沿村社会稳定,村民增收致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河沿村的各项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走访了*等相关部门以及*等镇街和近*个行政村,深入基层开展座谈交流,广泛听取了包括区人大代表在内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全力推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农村集体经济保持稳步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预定的工作目标。

(一)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村级运转财政补助机制,*年开始连续*年对行政村实行运转补助,累计投入金额*亿元,有效确保了行政村的正常运转。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长效管理和农村河道保洁的经费保障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河道路网环境卫生清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利等基础设施长效维护,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积极落实保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年安排资金*万元支持*个村级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加快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二)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年开始,区政府制定实施三年美丽乡村行动计划,*年对龙坞茶镇*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整治建设,*年又启动*片*个村、*镇*个村的全域化美丽乡村建设,*、*小集镇综合整治也带动了*等*个村的整治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设施配套和道路交通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为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从今年年初开始,在*、*地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累计流转土地约*万亩,并已引进两家规模企业,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通过现代产业园的引进带动,将提升村集体建设用地和现有房产的潜在价值与经济收益,为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渠道。

(四)启动整村连片搬迁。近年来,区政府花大力气、大手笔对*、*部分行政村实施整村搬迁,着力通过引进大项目、大平台,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项目已经确定落户*村和*村,*景区打造和*新区建设将覆盖*村、*村等。通过整村搬迁后大项目的引进,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村集体负债,“刚性”支出在不断增长;

增收来源乏力,相关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收支难以平衡。*年全区*个行政村村集体可分配收入约*万元,平均每个村约*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有*个村,最低的*桑园地村*万元。*万元至*万元有*个村,*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至*万元有*个,*万元以上有*个,最高的留下东穆坞村*万元。*年村级集体总支出约*万元,村均支出约*万元,*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总额*万元,平均赤字约*万元。*年区级财政投入村集体补助资金*万元,平均每村获得补助收入约*万元。依靠较高的财政补助收入,大部分村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绕城等*个村仍收不抵支。预计*年全区*个行政村可分配收入相比*年有所降低,约为*万元,但总支出较*年将出现较大增长,约为*万元,预计将有*个村出现财务赤字,合计赤字金额*万元,其中*个村在加上补助收入的情况下仍收不抵支。

*地区被划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各村在土地利用、开发建设、招引企业等方面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村集体经济发展难度极大。

**个村美丽乡村建成沥青路面*万方,公共绿化面积*万方,庭院河道绿化*万方,路灯*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个,仅靠村自身将难以维持长效管理的费用支出。三是村级债务负担过重。*年共有*个村背负债务,累计负债*万元、村均*万元。沉重的债务也带来了高昂的利息支出,如转塘何家村债务总额*余万元(含部分预付款),每年利息支出需*余万元,但其年可分配收入也仅约*万元。

(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制度不够完善,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一是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撤并后存在“并村不并账”问题,村里大部分经营收益仍归老村(组)所有,新村村集体大多无经营收入,只能靠补助收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要想发展集体经济更是“小马拉大车”。二是扶持机制不够完善。近年来区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直接有效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土地保障、物业租赁等方面还没有一套更加系统有效的配套政策。三是对村干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信心不强、办法不多。不少村干部思想上过分依赖通过留用地开发建设这一条路径,而对其他增收渠道则探索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来,区级财政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村干部也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欠缺。

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区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在帮扶方式上,要从单一财政扶持转变为政策、财政、智力等综合施策上;

在工作主体上,要充分尊重农村集体组织自治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组织的主观能动性。四要强化指导。要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部门、镇街以及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任务,大力推行领导干部联系经济薄弱村、部门和企业联村结对等制度,持续对各村进行指导与帮扶。要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向各村提供切合实际,具有政策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精准指导,帮助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拓宽发展思路,探索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一要整合资源增收。深入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旅游全域化发展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融合文章。要以景区化标准统一规划布点各村设施配套,切实为村集体发展旅游、服务村民、壮大集体经济提供空间支持。要指导各村深入挖掘当地人文、历史、民俗、特产等,发展生态游、故地游、创意农业、民宿休闲等产业项目。如龙坞茶镇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优势潜力,日前已顺利通过省旅游局*a级景区旅游资源评估。要积极鼓励指导村集体充分利用*a级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开发或者参与开发西山健身游、探险游、观光游、乡村避暑游和乡村特色小吃游、乡村民俗游等特色旅游产品。让村集体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让村集体在发展“龙坞旅游”中有所作为、大有收获。二要依托项目增收。要加快*新区建设进度,积极招引符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环境效益好的大企业、大项目落户。要切实加快两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步伐,稳妥做好后续几万亩土地的流转工作,尽快形成农业产业的集聚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三要挖掘潜力增收。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契机,加快对村级农贸市场、物业用房的提升改造,增强商业综合体能力,着力实现业态转型,提高村集体收入来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支持和鼓励村集体合理利用山林、池塘水面、“四荒”地、低丘缓坡等资源,增加村集体收入。四要合作发展增收。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以土地、物业等资源,以保底分成的方式合作、入股,稳妥参与景点打造、产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多元化发展,实现资产管理向资本运营的转变,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村级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的落地政策,及时调整布点规划,努力实现指标落地。对各村现有被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进行全面梳理,区政府要制定出台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建设政策,按照每个村规模大小,允许相应的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布局,既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又减少土地浪费。要注重发挥“一事一议”的作用,对于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项目,在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一事一议”“几个一点”的办法,成熟一个、上马一个,帮助村集体突破政策瓶颈,拓宽增收渠道。二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美丽乡村需要财政转移支付和反哺。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区镇两级对村级的专项投入和各类补助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有效使用,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要加快制订出台美丽乡村长效管理办法,制定补助标准,明确经费投入来源,确保长效管理落实。三要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加快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撤村建居步伐。加强与市人社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将区内超龄农民视同撤村建居居民以及征地农民,允许一次性缴纳养老经费,享受职工基本养老金。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联系对接,争取将绿化、保洁、路面养护等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经费纳入城市绿化保洁以及背街小巷整治经费体系,减轻区级财政与村集体的开支负担。

一要规范“三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三资”平台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推动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和规范化,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村民监督。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不断提升村集体经营管理的民主性和科学性。逐步合并村级账目,加大村集体资金资产融合力度。要加强对已有留用地开发建设的村的监管力度,确保村级资产保值增值增收。二要建立典型带动机制。要立足区内实际,突出增收特色,指导各村集体组织提炼总结增收的好思路、好方法,着力形成适合本村的增收模式。要加强农村集体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先进村集体“现身说法”,努力通过典型示范,整体推动全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三要防范风险,建立村级债务化解机制。要严格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制,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健全举债申报审批制度、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行为,坚决防止盲目举债,严防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同时要加大村级债务的化解力度,积极利用好省市区财政扶持化解村级债务的各项政策,采取有效举措努力化解村级债务,着力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对何家村等负债特别重的村,要采取“一村一策”的办法,尽快帮助解困。

适时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先进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开拓发展经济思路,增强致富带富本领。二要抓考核。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对村班子和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奖励政策,落实奖惩责任。要探索建立村干部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机制,激发“两委”班子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要重自治。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奖罚举措,引导村民树立主人翁意识,转变生活观念,消除乱扔垃圾乱吐痰等陋习,减少村级管理支出。要教育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我居住,我收益,我负责”的观念,自觉做好门前屋后卫生“三包”,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欢迎大家莅临**镇检查指导工作!今年以来,**镇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紧扣全年目标任务,聚焦发展薄弱环节,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发力点”,抓住**集体经济发展难题的“切入点”,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截至10月底全镇17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累计收入5万元以下个村3个、5-10万元4个、10-50万元10个,总收入307.62万元,占任务的68.36%。预计到2020年底,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薄弱村,完成区下达的目标任务;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70.59%以上,超过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5.59个百分点;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总体达到23.53%,超过区下达目标任务的14.53个百分点。

一是奖惩并举,定好考核“指挥棒”。出台**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考核年度奖惩办法,细化发展路径,明确奖惩举措。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将盘活集体资产增收、结合乡村振兴增收、兴建经济实体增收、争取重点项目增收、积极招商引资增收、推动农旅融合增收等六种类型的增收渠道计入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奖励范畴;将各级各部门给予各类扶持资金、社会各界给予的捐赠资金和因涉矿给予的各种赔偿、补偿、补贴等资金(集体土地流转费和青苗费可以计入奖金)以及其他不是通过自力更生增强自我“造血”功能的资金不作为增收奖励范畴。奖的动心,增收部分最高10%用于奖励村两委成员,同时对于“消薄村”和新增50万元以上村另外奖励0.5万元至2万元。罚的惊心,最高全额扣罚村两委成员绩效工资,同时扣罚其主要负责人6个月的工资,并扣除原获得奖补资金。干的舒心,进一步畅通干事创业渠道。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弥补村集体现无经济收入问题,村三委干部根据村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策。首先决定对牛砦小区1号院三层闲置社区用房公开对外招租,以来增加村内经济收入,于今年8月中旬经公开招标现已对外出租,从而每年增加村经济收入近5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推动村内工作向前开展。接着,为了配合村域内郑锅二期工程的开展,目前涉及的牛砦四组正积极开展迁坟工作,现已完成87座坟墓的迁移工作,剩余29座坟墓将于月底前积极完成,为郑锅二期工程的进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可口可乐项目前期工作也有序开展。

下一步就关注最高的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事宜,村两委干部积极作为,并在办事处的指导下积极与高新实业、中建七局进行协商、磋商,找出制约小区配套商业房建设的困难和因素,积极上下协调,努力推进商业房这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村民收人的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同时也希望上级政府高度重视,尽快落实,从而提升牛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生活质量。下一步还将就牛砦小区二号院三、四号楼下挑空闲置建筑进行公开招标出租,抓好每一点点的收入。

我们要牢固树立对标意识、看齐意识和竞赛意识,确保责任同压实、工作同推进、落实同频率,以更加抓铁有痕的意志,更加雷厉风行的实际行动,向群众展示出务实重干的精神状态和作风形象,将全年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并切实壮大我村集体体经济,并增加村民收入。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为全面掌握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区委安排,镇政府进行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全镇15个行政村,109个社。耕地面积10.62万亩,总人口20286人。201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5716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55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364.9万元。

1、村级集体拥有资产情况。2017年底,全镇15个村集体资产总额为5232.25万元。其中村集体资产100—200万元之间的村3个,200—400万元之间的村7个,400—500万元之间的村1个,600万元以上的村2个。集体资产最多的村是三坝村,资产总额685万元,占行政村集体资产总额的13%。在集体资产中,有经营性资产的村8个,占全镇村总数的53%;拥有的经营性资产总额为572.57万元,占资产总额11%。

-1村银行有贷款,最多的达150万元。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的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服务功能难以发挥。

二是基础条件薄弱,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看,全镇没有一家集体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将集体资产、资源转化为资本。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组织完全依赖财政转移支付和制种服务收入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完全变为“三靠”模式,即村级运转靠财政“补”、公益事业靠国家“投”、基础设施建设靠群众“要”。

三是干部思想保守落后,滞阻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认为集体经济就是集体办企业、上项目,怕字当头,严重缺乏创新发展意识。主要存在三种倾向:一是受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感到事事都难,难作为。二是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一届任期只有三年,大多数人只求三年平稳过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连累思想上顾虑重重怕作为。三是部分村干部存在“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的保守思想,缺乏艰苦奋斗和创新发展的精神不作为。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外地发展经验,对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深入思考,特提出如下建议:

-3制非生产性和经营性支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时,重视项目的优选和效益,避免增加新的村级债务。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措施和办法,切实化解村级债务。三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好、增速快、后劲大的村,对村集体实行奖励。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度增幅较高且总额较大的,村干部除按有关规定领取报酬补助外,可通过合法程序按一定比例提取集体经济收入中超出上年度部分,作为村干部绩效奖励来安排。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面是xx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xx〕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拥有的资产有:耕地亩,水面亩,园地105亩,滩涂亩,山场亩。

20xx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万元,按项目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万元,补助收入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万元),其他收入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三、

几点建议。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xx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

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集体经济。

供大家参考。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19〕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19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19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1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合同。

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模板

【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集体经济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我镇属于农业大镇,居民都靠种地为生,但由于大多数居民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学习,这就致使他们在农作物遭遇病害袭击的时候束手无策或是胡乱用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应当邀请一些比较有资历、有经验的农业研究学者到我镇开展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在农作物受到病虫侵害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不至于束手无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农业发展支点,推进我镇农业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充分认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发展。依托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及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的支持等措施,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二是发展领域向纵深方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农业经济,二是广泛涉足一、二、三产,向各种领域纵深发展。一产方面,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目前已建成8个区级科技示范园,50户科技示范户,发展了应时鲜果、茶叶、蔬菜种子等6个产业化项目。二产方面,重点发展机械、建材、服装、工艺品和电子等产业,生产的数控机床、锻压机床、磁性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扎实开展“五好村”、“五好示范村”创建活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巩固前几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新一轮《“五好村”、“五好示范村”评比考核细则》,提高创建标准,加大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重点从选准配强村干部队伍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村级领导班子结构,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抓经济工作的能力。采取镇机关下派、企事业单位交流、邻村调配等形式,多渠道选配村干部,重点抓好“领头雁”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富有朝气和活力、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全部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以下的占77%,大专以上文化的达70%。全区建立了一支常数为150人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村干部管理更加规范。近两年来,全区先后涌现出黎明村、韦岗村、四圩村等5个年纯收入超80万元的“五好示范村”和10个年纯收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4、大力清理村级债权,化解村级债务,为村级集体经济减负。一是集中力量清收债权。全面清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代垫代缴应由农民承担的各类税费及个人借用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等所形成的债权,采取逐户核实、与农户落实偿还协议和签订还款计划的方式,予以催缴和清收;严格按照企业改制协议,加大企业改制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最后,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首先,以城乡一体化进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借镇江大力改造公共基础设施、扩大城市版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会,充分利用身处城郊结合部的优势,推动农业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以创建“五好村”、“五好示范村”为载体,积极启动农村党组织建设“1011”工程。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区培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最后,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再次,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额尔古纳市辖行政村4个,从xx年开始实行了“村财民理乡代管”为内容的村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制定了配套的具体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经管站的负责人,基本上是乡镇办事处的会计人员,负责“村账乡管”的日常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六)脚踏实地的落实村级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都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村级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或轮训,采取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农村的工作实际通俗化授课,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

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

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

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

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

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保证,是保障村级组织有效运转、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坚强支柱。通过这次**、**等地的学习调研,我深刻认识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掘,现就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出几点看法。

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基本情况。

10。

多个全国先进、100。

多个省级先进、1000。

多个市县级先进、10000。

多个农村优秀共产党员。这个庞大先进群体的特征是,他们都是科学发展的领路人,是党的宗旨的模范践行者,是基层党组织的优秀带头人,并且用实际行动和思想境界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丰富多彩的烟台集体经济再到以史来贺、吴金印为代表的新乡先进群体,这些都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鲜活例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苏木党委将汲取本次考察所得经验,有机结合本苏木实际情况,切实抓好壮大**村集体经济。

烟台和新乡地区的先进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对实际工作也具有指导作用,我认为他们的共同特色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对本次考察的村级示范点来说,其党建基础扎实稳固,每个村级支部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党建带村建”、“旅游+”、“支部领办合作社”、“红色党建引领绿色革命”、“史来贺精神”、“吴金印精神”,这些名词的背后是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向心力,凝聚起群众的磅礴力量,正是这股力量带领着一方百姓从弱到强、从贫到富。

从烟台和新乡涌现的一批优秀支部书记看,支部书记这个带头人不仅党性修养高,作风正派,处事公正,致富能力也是首屈一指。这两个地区的致富带头人主要就是党支部书记,在各种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支部书记不仅头脑灵活,对经济运行的大方向把握非常到位,因此,村里每投入一笔资金都会有不菲的收入,村民在其带领下,在短期内都能实现生活富裕、文明有序。

依托土地平整以及前期经过土地综合治理等优势,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增加**村集体收入。推进土地综合整理,对于整治出来的新增耕地,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确权到集体经济组织。徐家窑、新艾力、布林等村土地较多,承包费用收入颇丰,下一步要深挖土地潜力,因地制宜打造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活力。

对村集体林地、机动地和荒地等资源进行认真排查,通过自主经营或者公开竞标的方式转让、出租集体资源,充分发挥资源效益,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利用路边、田边、村边、树遮等集体空闲地,发展种养殖业,盘活存量集体资产。对**村集体所有的村部房顶充分利用,积极申请光伏发电项目,实现稳定增收。监督指导规范使用集体土地租赁费用,进一步理清**村级财权事权,全面控制不应有**村级承担的费用支出,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加大党支部领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土地多种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同时引进先进管理技术,对合作社运行进行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肉牛养殖。结合**少数民族**肉牛养殖优势,整合各类资金发展肉牛养殖,成立肉牛合作组织,开展中介服务增加集体收入。

统筹规划“一村一品”、“一村一产业”,推动农旅结合,支持和鼓励村集体盘活利用闲置厂房、老校舍、仓库等各类集体资产和自然资源,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利用现有绿色小麦、红干椒、葵花、大豆、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鼓励支部书记带头领办创办实体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加集体收入。

一是拓宽渠道、开阔视野,不拘一格选贤任能。重点在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工作的退休干部、大学生村官、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中选拔人才;二是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确保每个书记每年至少培训一次。三是落实加大从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选用力度,注重发现、宣传、表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使这支队伍更有动力、更有活力,还可以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抓党建、抓扶贫、抓乡村振兴,既为农村注入活力,也使干部得到锻炼。

2019年7月25日。

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

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

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三)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学化发展。

我镇农村农业的种植模式还在是传统的农业模式:休耕、免耕、间作、套作、轮作,属于精根细作的小农经济,这样的农业发展不利于产业化农业生产的形成,政府应当加大农业生产方面的科技投入,实现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设施、机械器材、服务体系、科学技术和农民素质支撑有力的农业现代化。从而实现农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相融合,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有机整体,不可分割,资源共享,互促共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自然灾害抵御率。

我镇发展农业的水利条件十分便利,但是水利设施却比较落后,一旦遇到洪涝天气,田间的农作物就会遭遇自然天气的破坏,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确保农民在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时候不会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同时,我镇大多数农田都进行露天种植,这样一旦遇到霜雪天气,农作物很有可能被损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政府应当邀请一些镇上有经验的大棚种植户,举行一个培训班,请他们向村民介绍大棚种植的有利方面,并传授大棚种植的注意事项,提高村民的意识,有一部分人带动,继而实现全镇人民的转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促进本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进行联合,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经营者开展完善生产设施,扩大产销对接,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引进专业种养大户或专门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展标准化、生态化、专业化生产。

我区现有行政村29个,农业人口38916人,蔬菜面积10800亩,粮食面积9500亩,水产养殖面积8800亩,果园2200亩,茶园3100亩,一、二、三产企业600多家。全区村级企业完成工业销售7.4亿元,同比增长28.9%;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260元,同比增长4.93%;村级经济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8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6%,村级经济作为我区五大经济之一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当前,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重点加强了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蒋乔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嶂山水蜜桃生产示范基地等10个农业特色示范基地及五洲山茶场、蔬菜种子公司等3个龙头企业已初具规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主动与万方超市、牛奶公司等单位合作,订立购销协议,通过“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同时,大力培植各类专业协会,实施品牌战略。先后组建了七里甸葡萄协会、蒋乔嶂山水蜜桃协会、金江水产协会、蒋乔蔬菜协会和官塘园艺协会等5个专业协会,已注册“万祥”、“润星”、“润绿”等9个农业品种商标,其中“五洲”、“彭公”牌茶叶,“润农”牌番茄已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定,“惊春灵芽”和“五峰迎春”先后获省级、国家级名茶评比一等奖。特色水产养殖进一步发展,异育银鲫、青虾、鳜鱼、南方大口鲶等名优产品的养殖比例不断扩大。

材料、通讯器材、电碳制品、环保设备等产品已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产方面,在进一步巩固零售商业、小商品、餐饮、修理等服务行业的基础上,向交易市场、房地产开发、家具装饰等行业延伸,并使其成为村级经济三产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私营个体经济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多种鼓励私个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私个经济的扶持力度,私营个体经济的竞争优势日渐显露,成为我区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补充。各镇、村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和地域优势,抓住农村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培植了东亚碳素厂、江东铸造厂、光华锅炉厂、新光明大酒店等一批规模私个企业。这些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优势,严格管理,注重创新,重视人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益稳步提高。目前我区现有村级私营企业450多家,占全区私营企业总数的72%;个体工商户2900多家,占全区个体工商户的49%。

二、我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几年来,我区农村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富民强区”的总目标,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大力实施“富民强村”战略,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入超30万元的“五好村”。

2、大力整顿扶持经济薄弱村,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98年以来,我区对经济薄弱村采取“一定三帮”的措施,由一名区领导亲自挂帅,一名部门领导定点负责,带领3个部门与帮扶村“结对”挂钩,努力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一是强素质,优化班子结构。几年来,共调整了5个经济薄弱村的领导班子,使一批有脱贫致富信心,有开拓进取精神,奉献意识强,懂经营、善管理的中青年骨干,走上了村领导岗位。每年在区委党校或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进行为期7-10天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村级集体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二是寻项目,培植经济增长点。区定点领导和区级机关部门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召开了蒋乔镇马山村等12个现场办公会,开展了“寻项目、筹资金”活动,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投入资金30多万元,解决问题120多个,先后培植了蒋乔镇嶂山村白花桃园、官塘桥镇秀山村高标准茶园等农业发展项目;帮助官塘桥镇平山村、开发区蒋家门村兴建门面房40间;盘活了蒋乔镇马山村的砖瓦厂等闲置资产,为经济薄弱村的早日脱贫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全区6个经济薄弱村已彻底脱贫。

3、积极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村党支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为重点,将培植符合产业化要求、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致富示范园”作为村级经济新的增长点,按照“多形式组建、分渠道筹资、灵活性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思路,通过“送出去”(组织40多名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植、养殖大户,到扬州大学农学院培训)和“请进来”(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召开农业“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推进会和现场观摩交流会,大力推进“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全区80%的农业村建立了村级“科技致富示范园”,6个达到区级以上“科技致富示范园”的标准,15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已有1000多户农民被引上了致富之路。

回收资金的力度,加大企业各项上缴资金和借款以及其它承包关系所形成的承包上缴款的清收力度。二是筹集资金化解债务。把偿还村民小组和群众的征用土地补偿款及欠村组干部的报酬作为化解重点,对数额较大,一时难以全部兑现的,及时制定还款计划。在偿还债务上坚持先偿还农户债务,再偿还其它债务;先偿还群众债务,再偿还干部债务;先偿还个人债务,再偿还集体债务;先偿还村内债务,再偿还村外债务。截止底,全区村级债权总额771.38万元,化债率达81.80%,债务总额1260.53万元,化债率达73.64%。

三、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近几年来,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虽然比较快速,但是也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由于受体制所限,我区在土地、规划等方面没有审批权限,一些村虽然地处城郊交通干道边缘,具有发展工业经济的独特优势,但发展工业项目却十分困难,许多投资者在了解土地价格后纷纷打起“退堂鼓”。二是一些村债务较重,发展资金比较匮乏。由于兴办集体企业、兴办公益事业、拖欠干部报酬等历史原因,我区一些村负债情况还比较严重,加之银行信贷制度改革后对企业信用顾虑多,存在惜贷现象,贷款手续繁多,审查苛刻,导致一些农村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下降。目前我区村级企业发展筹集的资金60%以上靠自我积累,30%的资金通过其他渠道筹集,银行贷款不到10%。过多的非正规渠道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融资风险和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由于用人机制不健全和经济条件等原因,造成我区村级经济发展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农村专业经纪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懂市场、会经营、素质高的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四是少数村级党组织自身建设比较薄弱。主要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思想观念陈旧,开拓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两手抓的自觉性,造成村级三个文明建设发展迟缓。

四、对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和实际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切实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1、优化配置,实施人才强村战略,锻造一批领航起飞的“领头雁”。加快农。

村经济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干部人才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培养、选拔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干部人才队伍。

首先,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农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谋发展、奔小康。通过深入开展“星期六读书日”、“读书与实践”活动,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新思想观念、拓宽发展思路。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专题辅导与交流研讨相结合等形式,加强调查研究,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举措确定主题进行交流研讨;围绕村级经济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举行高层次的专家讲座,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拓展村干部培训渠道和内容,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积极实施村干部素质教育“双百”工程,采取学历进修、实用技术培训、定期轮训等措施,通过与上海大学、扬州大学、无锡全国乡镇企业家培训中心以及周边高校联合办学,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急需的知识为重点,更新知识结构,使村干部100%达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掌握1-2门实用技术,村党支部书记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引领农村经济冲刺起飞的本领。

第三,全面推行村干部公职化管理,选贤任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由镇劳动服务站和村干部签订劳动合同,推行公职化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并办理各种社会保险,增强村干部岗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年龄调轻、结构调优、知识调高”的要求,选拔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入村级班子。采取公开招聘、异村交流、村企互兼、下派任职等形式,拓宽选人用人渠道。

2、依托城市,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收支平衡。

植10个税收在200万元以上、经济纯收入在60万元以上的“五好示范村”,消灭经济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培养100名率先致富的党员干部带头人,带动1000个农村家庭建成小康示范户。一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发展新型城郊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要求,着重发展优质应时鲜果产业、无公害蔬菜产业、特色水产业、优质畜禽产业、优质茶叶产业和蔬菜种子产业。二要推进农业科技化。继续实施好三项更新工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科技致富示范园建设,抓好“十园百户万亩”工程。三要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操作规程、统一检测标准和统一产品标示。四要推进农业市场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加强市场信息搜集利用,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积极发展专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组办、领办、合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充当经纪人。五是加强行业协会的建设。以骨干企业或营销大户为主成立行业协会,健全职能。通过行业协会,制定本地区农产品的规格和标准,协调产量安排,避免恶性竞争,扩大订单农业的覆盖面,提高履约率,稳定农产品购销渠道。对外宣传产品,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促进产销衔接。预测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降低农业经营风险,保护协会成员的利益。

其次,以企业改制为基础,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一要抓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吸纳民资和外资,充分利用他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私营个体企业,将小、微、亏集体企业以多种形式出售转让给个人经营,集体企业闲置的厂房、生产设备等可以出售或租赁给私营个体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三要走以农兴工的路子,结合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工业部门。

第三,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促进农产品流通,快速发展城市近郊农村服务业。一要加快专业特色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巩固和扩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强辐射带动功能。二要积极开拓农村商品零售市场和生产资料销售市场,采取联购分销、联销经营等形式,增加农村商业网点建设,采取送货下乡等方式扩大农村市场的销售比重。三要发展仓储流通业。借助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选择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信息流高度集中的优势地段发展仓储流通业,建设大型物流中心。

3、狠抓环境建设,为富民强村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首先,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围绕“优化环境、提升功能、注重创新、突出特色”的要求,合理制定规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抓好村组道路建设、自来水入户、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营造招商引资的一流载体。

其次,积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按照wto的要求,改革登记注册办法,降低市场门槛,简化办事手续,取消许可控制,改行政审批方式为市场监督方式。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力度,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建立监督举报机制。

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拓展融通发展资金渠道。要深化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加大对农村农户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提高授信额度,简化手续,强化监测。引导和规范民间信用,降低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

最后,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经济、农业、科技等部门要及时做好各类产品、市场等经济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及时对各类产品进行收益、风险预测,向基层党组织、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为了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了解掌握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在贯彻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抓好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近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对我市的村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

总结。

汇报如下:

一、基本运行情况。

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亲自抓,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各级领导实绩考核内容。村会计员(实为报账员)实行按月办公制度,每季度向群众张榜公布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乡镇办事处与各村村委会明确各自的职责。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年终审核,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统一规范管理。经过几年来的运行,收效很大。既加大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消除了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又推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xx年财政部出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已于xx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为了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人员理解执行,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统一安排步署,于xx年底对新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了学习培训。在全面贯彻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各乡镇办事处统一了会计账薄,统一了记账凭证,统一了记账方法,统一了会计档案,规范了票据,规范了会计科目,会计管理职能真正延伸到村一级,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起到了一定的当家理财作用。与此同时,市农牧业经营管理站具体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等等,起到了一定的约束机制作用。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应收账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资产被个别村民无偿占用导致集体利益受损。二是有的村民往来帐采取重复记息,导致不良债务增多,村级债务化解难。三是开支大手大脚。

(三)报销审批不规范。一是审批不够规范。二是账款结报不及时。三是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四)会计账务处理不规范。一是会计账薄、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二是乡镇办事处会计与村会计员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善;三是有些村办公条件差,实行村账乡管前的会计凭证自行保管,因保管不善难免遗失;有的会计人员调整后,移交档案不全,甚至拒不移交账册凭证。

(五)财务公开不规范。一是乡镇办事处代理记账的审核问题。由于农经人。

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合法,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二是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开、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六)村级会计人员的队伍不稳定。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委会成员每三年选举一次,全体村民“海选”产生。每产生一届村委会,就更换一届会计人员,造成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极不稳定,从而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阻力巨大。而且,会计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七)财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有的村财务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令不行,村主要干部一人说了算,收入不进账,支出无票据。有的村坐收坐支十分严重,村账乡管是个空架子。有的村新一届领导不与上一届领导办理工作交接,旧的不交账,新的不接受,合同协议都没有,债权债务不清理。

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存在,其形成原因,一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村干部法制观念不强。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畅,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法规制度不融合,执行过程阻力大。四是农村市场主体不完备,造成会计人员零核算。五是领导干部认识模糊,重视不够。由于领导干部自我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存在等、靠、要的习惯心里。

四、建议。

(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经济载体,完善农村市场主体。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以家庭社会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是党在农村最基本的制度。20多年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它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统”的一层主要是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力,为生产农户提供配套服务,逐步形成链条式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发挥特长,专业化经营。这样一来,既可形成产业优势,又可避免农户在混合性经营中顾此失彼的弊端,还能够提高市场经济运作能力。会计核算有了对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方可实施。

(二)建立村级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制定“五统一”管理机制。一是统一乡镇办事处统管资金帐户。全乡镇办事处各村所有资金收入,存入财务会计服务中心帐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村只设一个支出帐户,使用资金时向财务会计中心提出申请,由统管帐户拔入支出帐户。二是统一报帐日。每月30日为统一报帐日,村报帐员携带本期收款、付款发票、现金日记帐,收款凭证存根,现金结报单到财务会计中心报帐。三是统一实行收付款凭证领用登记制度。各村统一使用额尔古纳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付款凭证。四是统一实行开支审批制度。五是统一财务公开。各村理财小组每季度监督财务收支、债权债务等情况并予以公布。同时,每年进行一次村级民主理财,直接接受村民的监督。

(三)建立和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村级会计人员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者,所以应当采用“专职选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双重领导”的管理办法,培养一支顶得住,站得稳、懂法规、履职能、业务精、品质好、会管理较稳定的村级会计人员队伍。从而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顺利贯彻执行。

(四)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系列化村级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财务公开和村民查帐制度;二是财务开支审批制度;三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四是“村账乡管”操作规程办法。五是民主理财制度;六是财务审计制度;七是政务公开制度;八是乡镇经营管理职责;九是会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十是收益分配管理制度等等。

(五)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建立和健全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机制,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宏观调控,克服村集体财务混乱,根除前清后乱,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农村审计力度,才能有力地遏制农村经济领域中的违法行为,才能维护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人员的专业业务水平,经济管理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准。

(七)积极开拓、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牢固树立政府和各部门的扶农思想,提高诚心服务意识。其次,加强村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政策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具有管理和发展集体经济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再次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的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现有的管理制度,管好、用好现有的村集体资产。最后,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在现行体制下,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导致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集体资产权益往往被随意侵犯,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因此,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最终形成“产权明晰,三权分离,管理规范”的农村集体资产运营机制,已是当务之急。

(八)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重农民意愿,护农民利益,增农民福祉,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扶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上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加大固本力度,培育农业良性发展、农村自我造血、农民适应市场的自立机制、自主能力。这关键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总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搞好农村财务会计工作,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认真贯彻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为农村经济环境的治理,基层组织的廉政建设,双层经营管理体制的完善,农村经济稳步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幅18%,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还是这些人,土地还是那片土地,是什么原因造成山邑村的巨变呢?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最近我和办公室的同志三次到山邑,和村党总支的同志、村民、山邑村康汇食品公司的经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山邑村变化的原因。

一、村情。

山邑村位于姚关镇西北,全村耕地面积2656亩,林地13100亩,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农户1204户,总人口4093人。村民主要以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但随着农业种植成本不断增高、土地产值效益低,群众增收致富难,扣除各种生产成本,每亩田纯收入200多元。xx年,村集体收入仅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94元。面对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致富难等问题,xx年底山邑村党总支紧紧抓住省委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这一机遇,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过程中,结合山邑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特点,探索出流转土地、混合入股、资产出租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的认可,在xx年12月5日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被总结为“山邑模式”。

二、做法。

(一)流转土地,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党总支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盘活现有的土地资源,用好农村改革政策,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规模经营。为打消群众顾虑、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积极广泛深入到群众中宣传相关政策和流转土地的好处。目前全村实现土地流转2160亩,土地流转率达84.2%,其中,流转村集体1006亩,流转本村企业416亩,流转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767亩,流转大户33亩,流转其他生产组织130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向产业大户、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促进了农业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和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得实惠、村集体增收的目标。

专业合作社。通过“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模式进行经营,合作社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把产品销售给本村的康汇食品公司。二是项目资金入股。整合农业项目资金18万元,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入股康汇食品公司,村集体每年固定分红1.7万元。三是资产出租。xx年,村集体出资28万元修建20座烤炉房,以每座烤炉每年800的价格,出租给种烟大户,每年收取租金1.6万元。xx年,以上三项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4.3万元,预计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万元。

(三)相互依托,与龙头企业互促共赢。村党总支探索“党总支+合作社+公司”的方式,与村龙头企业相互支撑、互惠共赢。村党总支自营1006亩土地,成立施甸县山邑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施甸县宝莲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规模化种藕、养鱼、养小龙虾,将产品卖给村龙头企业——施甸县康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双方受益。村党支部支持康汇公司发展并积极为企业服务,一是由村党总支统一流转土地,每年的土地租金群众直接到村领取,不与企业产生业务往来,群众认可村党总支;二是村党总支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场地、人力、政策等的扶持,对群众与企业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康汇公司作为企业回报村党组织,一是村党总支在流转土地上生产的荷叶、莲子、小龙虾、生态鱼等农产品,企业统一收购,并借助企业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平台等销往外地市场。xx年,康汇公司付给村党总支收购小龙虾、荷叶、莲子款共50万元;二是康汇公司优先考虑村内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每年可解决60多人的就业问题。

(四)因地制宜,选准特色产业发展路子。山邑村总体地势平坦、气候环境良好、水利资源丰富,加之有天然的湿地,历来有种植莲藕,养殖生态鱼、小龙虾等水产品的传统,但一直未形成规模。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了“种红莲藕发展旅游业,养生态鱼、生态小龙虾实现创收,发展农家乐助群众增收”集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夏天山邑千亩荷塘吸引了众多大理、德宏、保山等地的游人到此赏荷观光,打造了以“观荷、垂钓、采莲、餐饮”为主线的旅游观光农业,带动山邑经济发展、群众收入提高。

(五)按股分红,确保村民、村集体、村干部利益。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合理设置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项目的股权,每年的经营利润坚持“保基本惠农户、梯次分成”的原则,按三次分红进行分配。优先保障群众利益,从收入中提出80.48万元,保证农户每年每亩800元的保底租金,确保流转土地的农户“旱涝保收”;余下收入的盈余部分,再提取20%作为公益基金;结余部分按村农户38.63%、村集体37.37%、村干部24%的比例进行分红。

(六)依法依规,强化资金运行管理监督。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山邑村组建宝莲农业开发服务中心,由村级经济实体整合项目资金参股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依法依规选举产生施甸县湿地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聘请出纳和会计,经济实体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经营,村党总支在外部环境和组织劳务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确保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和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运作过程中,镇纪委加强指导监督,确保“股份合作经济”保值增值和维护群众利益。

(七)利民惠民,用好用活村集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让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用好村集体经济。制定困难老党员关爱制度,每年给每位老党员发放慰问金;把钱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用于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吸引项目资金注资。xx年,村集体出资3万,村民自筹3万元,实施村容村貌整治、美丽乡村、一事一议项目,完善村内道路、路灯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成效。

(一)“股份合作经济”激发了生机活力。采取村集体、群众、村干部三方入股的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群众收入增加,又促使村干部把“股份合作经济”真正作为自己的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三方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互相督促,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干事力量凝聚在一起。

济长远发展。

(三)群众增收有保障。土地流转后群众由1份收入变成了3份收入。一是土地租金收入,流转的土地每亩800元/年——1000元/年,这是纯收入。二是入股分红,每亩每年分红120元。三是劳务收入,通过土地流转,最大程度地解放了劳动力,xx年,全村外出务工1800多人,占全村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全年劳务经济收入xx多万元,对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64%以上。年龄在50-60岁的村民不外出打工,可就近务工,在村内帮助企业、专业合作社从事烤烟生产、莲藕种植、采摘荷叶和莲子等工作,这也是1份可观的收入。村民苏梓白(64岁)说,全家6口人,4个劳动力全部围着2亩田、4亩地转,一年下来,没有多少收入,生活很困难,如今,2亩田流转出去,不付成本、不担风险,稳稳收入1600元;老伴身体不好,在家料理家务,苏梓柏本人半年为村里管理烤烟育苗小棚,每月收入1000元,半年6000元,另外半年每个街子天做点小生意(买卖生猪),除掉吃账,半年还有3000多元纯收入;女儿、女婿和大孙子(18岁)外出广东务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苏梓白心情很好,还是一名文艺爱好者,管理自然村的音响设备,每天晚上苏梓柏把广场舞办到自家的小院上,和村民们一起尽情的歌舞。

(四)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发展。通过盘活资源、资产、资金,因地制宜谋发展,使村集体经济一年便由弱变强,还一步迈入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列,实现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更好地开展工作、服务群众。

(五)基层党建和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多种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找到了新的有力抓手,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资产的保值增值、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威信,加强了基层党建工作。

四、启示。

(一)土地流转是山邑村发展变化的根本。山邑村的经验就是用活了土地流转的政策,促进农村深化改革,通过土地流转,解决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等问题,土地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最大“红利”。

(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使村党总支气粗了,服务群众更有底气。俗话说:“手。

里无米,叫鸡鸡不来”,过去村党总支手里无钱,有些话不能说,有些事想做不能做,xx年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党总支一是出资3万元(群众筹3万),用6万元来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二是组织96名党员到善洲林场学习;三是对老党员、困难党员进行慰问,对去世的3名党员家庭进行慰问。现在的山邑村是党总支为群众着想,群众拥护支持党总支。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山邑村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康汇食品公司,xx年,该公司产值达2500万元。该村还有红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烤烟生产合作社等经济组织。一是解决了专业化生产的问题;二是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组织化程序;三是解决了一家一户闯市场,风险高的问题。现在由龙头企业、合作社闯市场,降低了市场风险,体现了规模效益。

农村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密切干群关系,增强集体统一服务功能的物质基础;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根据区人大《关于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和视察活动的通知》(贵人常办〔2020〕25号)文件规定,梅龙街道人大工委于10月中旬组织市、区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集中开展调研,现将专题调研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我街道现辖12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近5万人,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1.9万亩,其中:耕地6.6万亩,林地4.16万亩,园地0.11万亩,养殖水面0.63万亩,其他0.4万亩,属于半圩半丘陵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街。全街村集体现拥有的资产有:耕地3979.4亩,水面5205.2亩,园地105亩,滩涂814.5亩,山场5665.5亩。

2020年全街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99.68万元,按项目来源分类:经营收入(主要是林木)55.2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66.8万元(田地、水面),征地补偿收入1131.58万元,补助收入506.8万元(其中项目专项补助资金483.76万元),其他收入39.3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按规模分类(除去项目专项补助资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个;5—10万元的村2个;10-20万元的村1个;20-30万元的村3个;30-40万元的村1个;40-50万元的村1个;50-60万元的村3个;60-70万元的村2个;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通过调研,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对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低洼易涝、群众不易耕种的面积按规定进行预提的机动田地作为集体资产通过对外发包经营获得的收益,也是我街村级集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二是上级组织的政策性补助资金;三是有关村(居)通过“一事一议”以奖代补政策争取项目资金用于改善、改造本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四是资源性资产发包或租赁收入(如水面、山场等);五是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收入;六是通过项目争取的补助资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街道和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探索,虽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畏难情绪普遍较重。表现在观念陈旧、带头表率作用不强,没有树立经营农村家乡的理念,缺乏创新思维,不能因地制宜培育集体经济增长源,依赖上级有关政策性补助或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发包(若干)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竭泽而渔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有些村干部也想有所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缺乏经济管理水平,有时面对困难,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是“种好自家的田,挣鼓腰包的钱,应付集体的事”,根本顾不上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后劲严重缺乏。我街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依托土地、水面、山场等资源性资产对外发包经营来维持村级日益庞大的支出。而其他经济性收入比较微薄,几乎为零。目前全街没有一家村办企业,造成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缓慢,收入渠道越来越少,发展后劲与潜力严重不足。

(三)村级支出日益增加。2020年全街村级集体总支出648.7万元,其中:管理费用430.4万元,经营性支出105万元,其他支出113.3万元,平均每村支出40.5万元,然而年收入不足40万元的村就有9个,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江南产业集中区的落户,公益性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虽然有些项目各级政府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但真正实施起来,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给年收入较少的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四)村集体资金管理难。我街道部分村集体资金比较富裕,加上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征用,目前已有4个村(居)全部被征,3个村已征用部分面积,部分涉征村集体资产征用补偿款多达数百万元,这部分资金由于没有稳定收益和风险较低的投资途径,只能是把钱存入银行,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农民也没有得到好处,为此,部分群众甚至错误主张全部分掉。

三、几点建议。

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管好用好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人大代表们根据本街道的实际,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集思广益,拓宽增收渠道,发展村级经济,增加集体收入。

(一)立足资源优势,拓宽发展集体经济主渠道。梅龙各村由于受江南产业集中区规划的制约兴办小型工业企业项目已不现实,认为首先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统一组织好集体资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盘活集体存量资产;二是组织好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采取有效形式合理组织生产要素盘活集体资产。各村(居)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以山林、山水、田园(田地、果园)等为主特色的集体农庄项目,并采取多元化参与,产业化经营。其次实行股份合作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与村民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解决了多年来存在的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

(二)盘活现有资产,培育发展集体经济新亮点。对涉征村的集体资产要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为妥善处置涉征村的集体资产,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关系,可实行产权制度改革,让老百姓手中持有股份。同时对村集体资金实行企业化运作,民主化管理,有利于限制村干部等少数人在集体资产处置中的专权行为,这样不仅使集体收入稳定增长,而且让群众得到经济实惠,消除他们对集体资产处置的后顾之忧,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如:可以借鉴我街道新湖社区的成功做法,该社区为盘活集体资产,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于2020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首个村集体企业——池州市新湖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让社区居民们从失地农民变成股东。紧紧抓住九华机场和江南集中区建设的机遇,主动出击,联系业务,仅园林绿化这一项就带动了70余人就业,保洁业务更是解决了120余人的就业问题。也可由市、区作出统一规定(因村民自治问题)将村有大额富余资金由镇、街“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经营运作,促使闲置资金增值增效。

(三)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增收节支。村级财务管理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管理、实行公开透明,只有财务管理规范了,才能树立村级组织的威信,群众才会放心并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为此,梅龙街道辖区内的各村(居)要严格按照《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暂行办法》和《梅龙街道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实施意见(试行)》等规定,切实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内部管理和民主监督,防止资产流失,节约开支费用。一是充分发挥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作用,统一管理和处置村集体所属资产。二是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如建立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开支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其它各项制度。三是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四是坚持村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如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五是加强对集体经济的财务指导和审计工作,如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规范化管理,实行集中计账等。

(四)优化基层组织,提高集体经济建设能力。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村级班子建设至关至要。加强农村基层经济组织建设,一是要配强配好村级班子。农村工作的关键在于班子问题,要增强班子战斗力,重点选好致富路上的领头雁,选好一个人带好一个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要不拘一格地把年轻、懂科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岗位上来。对一些相对贫困且又缺乏人才的地方,不能光以内选方式,还须通过下派途径解决好班子软弱的问题。使村级班子真正具备带领一方农民开拓创业,勤劳致富的能力,成为党在农村基层的坚强堡垒。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思想教育,更新观念,明确村级班子新时期工作职责,树立为民服务、清正廉洁的思想。加强村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到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典型地方考察学习,借鉴经验,因势利导,强身固本。通过举办各种科技培训班等形式,提高村干部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素质,并在生产中运用。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要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20xx年以来,__镇党委政府按照《****×××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党办发[xx]52号)文件的要求,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党建工作上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不放。两年来,全镇的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硬任务,纳入整个经济发展规划,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一是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建立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明确责任和奖惩措施。三是相继实行了乡镇副职及党员干部包抓责任制、部门包抓连带责任制、村干部“具体责任人”等制度。四是把乡镇领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工作实绩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工资挂钩,抓得好,给予重奖等一系列措施。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健全机制,夯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总支签订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并明确了各级的责任和奖惩措施。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纳入联系领导工作实绩的考核内容。把发展集体经济情况与村干部工资挂钩,实行奖惩责任制。

2、开阔思路,选准路子。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充分依靠各村自然资源优势,建设特色经济强村,实现农村经济由传统数量型向特色质量型的转变。按照“定一个好规划,找一条好路子,富一方群众,活一方经济”的“四一”发展思路和“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村制宜,发挥优势,宜农则农,宜养则养,宜商则商,不断拓宽发展领域,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子,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一是围绕山地优势做文章,发展绿色经济。高堡村利用村集体荒山面积大,适宜桉树生产的优势,采取“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建成了50xxxx油桉基地,通过协会向群众收取管理费作为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年、余元。二是走矿产资源开发的路子。__、白塔、照和、红桥四个村委会充分利用集体矿山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开发矿产资源,使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三是抓住曲嵩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建设机遇,__、梁田、红桥、白塔、照和等村充分利用征地发展基金,在发展第三产业上下功夫,联合农户或工商企业开展农产品生产、营销和加工,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__村、白塔村利用地处集镇附近的区位优势,发展集镇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招商引资,借鸡下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吸引客商到村办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__村积极支持和配合好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00xxxx珍稀花卉苗木基地和云南绿源菇业有限公司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收取管理费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五是采取“公司+支部+农户”的形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高堡村在去年与祥龙亚麻有限公司、宣威花椒蔬菜有限公司签订了的10xxxx亚麻种植和40xxxx韩国辣椒种植订单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订单数量,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xxxx元以上。龙海村、袜度村等村积极引进亚麻种植订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五是建立发展基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小房子村利用xxxx元的.发展基金,积极引进富源“大河乌猪”,建立了仔猪繁育基地,大力发展养殖业,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xxxx元以上。

3、多方帮扶,分类指导。按照“包扶到底”的原则,镇直各部门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发挥本部门专长,积极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资出力出策略,全力帮扶。两年来,镇党委政府先后从镇直部门中抽调了3xxxx名懂经营,作风过硬的人员组成工作组,到村开展工作,积极引导村组干部拓宽视野,挖掘自身优势,瞅准种、养业,发展集体经济,从而形成了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经济戏的良好局面。镇土管所在土地承包、租赁、拍卖有关农村政策方面给予农户指导;经管站在狠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村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给予指导;林业站以“绿满马龙”工程为突破口围绕集体林园建设给予人、财、物力的支持;水务所从农田水利建设上给予资金或技术倾斜扶持;企业办加大乡镇企业兴办力度,派员到村指导,加强信息和产品销售服务;产业办根据各村特点,帮助有关村建成一批集体性质的主导产业示范基地,并做好相关服务;金融部门加大了支农资金投放率,给予资金扶持。

4、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任务常抓不懈。各村党总支以“五个好”为目标,建设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村党总支。“农村要想富,要有一个好支部”。选好人,用好人,特别是选准、选好村党总支书记,是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尤其是后进村干部的素质,培养一支有一定文化水平,思想解放,敢创敢干的村干部队伍,以党支部为核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分期分批组织基层干部到经济发展好的宣威等市县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澄清错误认识,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找准本地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另一方面,在县镇党校培训中,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三村四化”建设,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培训,消除了干部不想干、不愿干、不敢干的心理,使干部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共识,坚定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5、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积累,加强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点在厉行节约,增加积累,难点在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长久以来村集体只重投资不重管理,大部分固定资产尽管都采取了承包方式,但由于承包合同不规范,承包费偏低,折损补偿责任不明确,承包者只管使用不顾集体固定资产的维护,发包者(村集体)也不计成本,不关心折损,不进行折旧提取,因此不几年的时间,集体固定资产便没有了使用价值,前期积累昙花一现,集体经济前功尽弃。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各村都注重加强价值形态的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或者出售变现或者承包租赁。搞承包或租赁时,在要求承包租赁者维护好集体固定资产的同时,我镇还建立了村集体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每年从收取的承包费或租赁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折旧费,以保持固定资产的原价值形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我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部分村“两委”存在“等、靠、要”思想,驾驭经济工作能力差;二是部分村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投资条件差;三是部分村没有固定集体资产,没有可支配使用的资源;四是部分村虽有山地农田和其他一些资源,但无开拓门路;五是部分村虽然办了一些实业,但因管理不善,造成亏损,效益差;六是部分村办项目刚起步,成效不大。七是部分村对集体资源管理不力,忽视对集体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些村发展集体经济,仍然困难重重,从主观上讲,在于从村民到村干部都不太重视集体经济,集体观念、集体经济意识淡薄,甚至我们的乡镇干部有时也只强调村干部带头致富,而忽视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从客观上讲,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不善。

下步工作打算:为推动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再上新台阶,我们将从解决制约发展集体经济的根本问题入手,在下步工作中坚持做到: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当地实际相结合,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与搞活经营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解决好村级不良债务相结合,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走综合开发之路;二是注重培养和发挥“经济能人”的带动效应;三是大胆尝试,把现代企业制度引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四是强化村集体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五是帮助困难村“体外造血”;六是清理不良债务。

村级集体经济调研报告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但由于全镇大多处于山区、半山区地域,境内高山起伏,对xx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共有大小库塘34座,蓄水33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311亩,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现如今,xx镇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经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新型农业模式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对于我们的工作开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

一、我镇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

xx地处山区、半山区,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在种植农作物这方面,根据地区不同情况,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xx、大营、龙王塘、三印、大庄五个村,水利条件较好区域基本农田一般以青花、小夹豆、香瓜一类的经济作物为主,山地则多种植玉米和小麦。新寨、干海、青菜、王平等水利条件比较差的区域旱季一般以荞、小麦、包谷、洋芋等为主产。雨季一般种植香瓜、青花菜一类的经济作物。经济发展模式属于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劳作比较轻松,但农民手中可支配的经济收入比较少,造成我镇居民经济水平比较低下,所以农村经济的转型成了我们目前比较重要的工作重心。

二、我镇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xx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与玉溪的红塔区、江川县、晋宁县县城昆阳、晋城镇、上蒜镇接壤,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各个地区的人民经常于xx镇进行商品交易,从很大一部分促进了xx镇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xx的经济作物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二)便利的水资源条件。

xx镇境内,山脉高耸,百谷川流,有着十分丰富的水资源,三印、大庄、龙王塘等地有着多处龙潭,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十分便利的影响。除了这些自然的水资源,为了保证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顺利开展,xx镇兴修了很多水利设施:翠峰水库、石门坎水库等等,原先的大堡河河道狭窄,水流不畅遇到大雨就经常决堤成为水灾,给周围的几千亩良田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全镇居民投工投力,对河道惊醒了改造,保证了河道两岸田地的收成。在比较高的山地地区政府也出资帮助村民修建了水窖等储水设备,总体说来,xx镇的水源条件十分便利,有利于我们进行农村农业经济的转型。

(三)丰富的自然资源。

由于xx镇地处山区,山上的植被非常茂盛,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9.85%,山上各种山茅野菜品种繁多,也为干果、药材、野生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每年夏天雨季到来,各种野生菌漫山遍野,产量巨大每年的野生菌产量高达100多吨,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营销氛围及规模,因此野生菌的经济效益不高,造成一定损失。

三、我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滞后,自然灾害抵御率低。

xx镇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三县交界地,是比较重要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加之xx境内龙潭、水库较多,有利于发展蔬菜、无公害水产品等具有鲜活特色的农业模式。但由于该地地处山区,海拔高差较大,呈现出各地气候不一样的特点,使得农产品无法大规模生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规范的产业链。加之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达到了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农田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每年都有一部分农田因为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

(二)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薄弱,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低。

由于我镇处于矿山地区,所以很大精力上,我们比较注重于发展矿区经济,这就使得在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低,种植、管理、加工粗放,加之本镇农户思想较为保守,各种新品种的引进实验、示范开展困难,这就造成了农业课题无法开展实施,农业生产力难以提高的局面。我镇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低下,主要以生产销售原产品和粗加工为主,无形中损失了很大一部分经济利益。

(三)农民的科学素质不高,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xx镇表现得更为突出,农业人口共有13509人,几乎全镇都是农业人口,农民是我镇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重要的载体,是我镇重要的人力资源,农民科技文化的素质高低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业的发展水平,而且还关系到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我镇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仅1%,这就使得我镇的农村生产力较为低下,具体表现为,农户在进行经济作物种植是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知识体系支撑他的劳动,严重的影响了经济收入和全镇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四、未来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

今年来,由于无污染、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商贸客户前来签订种、养殖合同。我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成为烤烟、洋芋、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药材、野生菌类生长的良好环境。然而目前,我镇农业还在以一个比较传统的模式发展,大部分村民还在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作物,种植其它绿色经济作物的村民还比较少,加之供求信息不畅,蔬菜成熟后在集市进行交易,市场需求量较小,使得我镇基本属于本镇居民自产自销的一个模式。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政府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立足我镇实际,烤烟、洋芋(马铃薯)、荷兰豆(小荚豆)等绿色经济产品和各种水果、干果、药材、野生菌类等农业重点产业作发展规划,以政府办公室文件签发,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同时招商引资,在本地建立一些冷库等蔬菜集散基地,打开蔬菜销路,使得我镇的蔬菜种植可以形成一个产业化的发展。蔬菜种植比起传统经济作物种植的优势在于成熟期缩短,农产品价值扩大,这就有利于改善我们居民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小康社会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农民技能。

我镇属于农业大镇,居民都靠种地为生,但由于大多数居民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学习,这就致使他们在农作物遭遇病害袭击的时候束手无策或是胡乱用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应当邀请一些比较有资历、有经验的农业研究学者到我镇开展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使得农民在农作物受到病虫侵害的时候可以对症下药,不至于束手无策。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能力。同时建议成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站,使我镇在提高农民种植技能提高的同时,为我镇发展高效标准农业保驾护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01-15 乡镇组织委员工作内容(通用18篇)
    在写作过程中,范文范本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和借鉴,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灵感。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
  • 01-15 植物资源调查心得体会篇(优秀18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种展示自己成长和进步的方式,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和动力。通过阅读别人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了解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和经验。第一段:引言(150字)。资
  • 01-15 公司签双方协议(优秀22篇)
    在现代社会中,公司已经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拥有着广泛的经营范围。如果您正在经营一家公司,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经验教训,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甲方:住址:法定代
  • 01-15 供用电技术总结与体会(优秀16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提供帮助。清洁技术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和工具
  • 01-15 售后服务年度工作计划(实用17篇)
    服务月可以培养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服务月是指特定时间内,组织或团体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服务活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
  • 01-15 参观灵官峡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所学,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共同进步。下面是一些关于写心得体会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6月3日-6月
  • 01-15 交通安全安全教育教案大全(18篇)
    安全教案的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家庭、学校、社区等都应参与其中,形成合力。掌握好安全教案的核心要素,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和落实。授课时间:20x
  • 01-15 社区工作实践报告心得体会(热门17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经验沉淀下来,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和经营之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启示。在
  • 01-15 小学语文说课稿部编版(模板18篇)
    教案模板可以作为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有效的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减少备课时间,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习目标:1`、会认9个生字,
  • 01-15 队伍作风教育整顿心得体会(热门23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下面是一份对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反思,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