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采桑子·重阳教案(优质17篇)

采桑子·重阳教案(优质17篇)

时间:2023-12-04 05:46:01 作者:念青松

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需要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合理配置教学设施和教学材料。下面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各位教师能够有所帮助。

采桑子教案

3、背诵。

领会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自学讨论法

1

录音磁带;拓展练习的幻灯片。

1929年6月,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后,毛泽东离开了领导岗位,到闽西地方工作。11月份以后,才又回到前委工作。这年秋天,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打了几次胜仗,发展了红军,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写此词,充分表达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听读;

2、自读。

1、“人生易老天难老”有怎样的哲学意味?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词人说“战地黄花分外香”?

3、“一年一度秋风劲”中的“劲”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4、概括全词主旨。

――“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相对于时间无限的宇宙来说,短暂人生只是流星一瞬,唯其如此,更当奋进,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将宇宙人格化,相对于短暂人生来说,宇宙是时间无限的。一有尽,一无穷,既对立,又统一,揭示了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正因为“天难老”而“人生易老”,所以,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伟大的革命事业。这里,体现了词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情绪是奋发昂扬的。

――红军打胜仗,黄花分外香,这是词人的独特感受,渲染了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抒发了豪迈情怀。

――“劲”字,雄悍威猛,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除陈腐的凌厉之势,表现革命形势的锐不可当。

――全词借景抒情,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采桑子教案

1. 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s。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采 桑 子

欧 阳 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采桑子教案

1.了解词的知识,积累一定数量的有关“愁”的词。

2.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积累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会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创造意境的方法。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s。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赏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勐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采桑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采桑子·重阳》古诗鉴赏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整首词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当时,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养病,重阳佳节来到,院子里的黄花如散金般盛开。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的梦想和现实再一次发生了位移,因而作了此词。

采桑子·重阳原文及赏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重阳:重阳节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采桑子教案

1929年6月22日在闽(福建)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因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在闽西征途中,诗人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文章写得豪迈,气度恢弘,使人读过,备受鼓舞。

采桑子:词牌名。重阳:题目。

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因9是阳数,故名重阳。是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的10月11日)。

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音调,读出语气、感情。

赏析。

本词为双调。前后两阕各4句。全词44个字。韵脚为: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什么?

这两句起势突兀。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这里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见于《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难老”是将宇宙人格化。为什么难老?因为那是无情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无穷无尽。如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复始。

“人生易老”是说韶光易逝,人生短促。但诗人不是慨叹人生如朝露。恰恰相反,正由于“人生易老”,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尽可能发光发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这里诗人情绪是昂扬的,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人生易老天难老”体现了什么哲理?

“人生易老”与“天难老”构成对比,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二)“战地黄花分外香。”

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

胜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异常兴奋。战地有着烈士的鲜血,战地的“黄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它平凡质朴而生机勃勃,具有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性。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分外香”写出了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了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古人也有于军中写重阳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至于一般的骚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说了。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意境,品味词的豪放风格。

2、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1、浓郁的诗情画意。

2、反复诵读,在吟诵中体味词的意境。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检查《沁园春・长沙》的背诵。

学习毛主席的另一首词――《采桑子・重阳》。

二、.写作背景。

教师结合课文后注释,补充: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心情。

本词是一曲战地秋景的颂歌。历代的诗人、作家,一接触“秋”字,总是要发一通悲秋的感叹;在他们笔下,“悲”和“秋”永远难于分开。主席的诗词一反悲秋的传统情调,把秋写得无比可爱,读了以后给人以很大的鼓舞。这首词写的是重阳节战地风光,诗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与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从容不迫、欢快愉悦的心情。

三、诵读,理解文意。

1.请一学生朗读、评价。

2.集体朗读。

3.补充注释:

【采桑子】44个字。双调。前阕,后阕各4句。平字押韵,阳、阳、香、光、光、霜。一韵到底。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重阳】9月9日的节日。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是“老人节”。

重阳节习俗:1.登高:九月重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季节,因此,登高便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的目的――登高望远,思念家乡和亲人;希望自己生活顺利,步步高升;锻炼身体。

2.吃重阳糕: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防止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3.重阳节还有插茱萸辟邪的习俗。4赏菊:喝菊花酒。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黄花】菊花。重阳节时少不了菊花,所以在李白的诗中有“九日龙山仗,黄花笑逐臣”(见子《九日龙山饮诗》)。李白的诗可能是漂在杯中的菊花瓣儿,但毛泽东的一定是盛开的菊花,秋天花香浓郁。卢照邻的诗里有“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咏桂花的香味在衣服周围绦绕的情景。

四、阅读鉴赏:

毛泽东的这首词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的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弘。它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而使人受到无限鼓舞。

1、分析上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既对立又统一。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再次,“人生易老”不是慨叹人命朝露,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而恰恰相反,着重说的是“天难老”,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发些光和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它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

“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重阳是过不完的。古人每逢重阳,也往往作诗填词,大约不外花酒空愁,一片萧瑟,满怀岑寂。只有毛泽东此词,意趣横生,戛然独造。假如说“今又重阳,”犹略似“日月依辰至”;而“战地黄花分外香”,那就横扫千古了。

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2、分析下片。

下片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诗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岁岁有重阳,秋去又秋来,“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此情豪迈异于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为什么“胜似春光”?这里可以使人想起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因为春风比秋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黄庭坚《登快阁》:“木落千山天远大”,秋天叶落以后山明天远大,就感“寥廓江天万里霜”,写出秋天开阔的景象。“寥廓江天万里霜”七个字活画出了一幅宏阔的江天万里的秋景,表现了诗人乐观、开阔的革命情怀。

五、强调鉴赏本词要点:

1、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恢弘开阔的艺术境界。词人从大处着眼,从人生感悟落笔,摆脱了个人的荣辱得失,站在历史的、宇宙的、人类的高度抒发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

2、重叠的句法。

《采桑子》上下片的二三两句,词家常用叠句,如辛弃疾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又如吕本中词:“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用叠句的,则与第二句断读;不用叠句的,则通读下来。这里的“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和“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都似叠非叠,有反复又有递进,既断读却又连转,语势流宕,音节浏亮,风调韵致都极隽美,句法则为创格。于此等处,似不着力,却见出含英咀华的功夫。

六、拓展延伸:

1、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试举例赏析。

a、[唐]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b、[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赏菊:喝菊花酒。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是全家到郊外爬小山。作为菊花节,要喝菊花酒。哪一个都有驱邪的意思。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简析:诗中很朴实地抒写了对兄弟们的怀念。全诗主客相契,情景交融,“每逢佳节倍思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写出了人们共通的感情。

2、鉴赏古人于军中写重阳。

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清本词的思路,体味作者精妙的构思。

2、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分析全词的内容,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体会本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胸怀,学习他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

教具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帝国主义在华矛盾随之尖锐,各派军阀之间的混战加剧,给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发生和坚持焉提供了条件。1929年,毛泽东领导的红军第三次入闽,这次入闽,天高气爽,秋色烂漫,胜利在望。诗人的心头充满了喜悦畅抒胸臆,写下了这首情景交融,饱含哲理脍炙人口的词作。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2、解释词语。

黄花秋风劲万里霜。

3、引导学生讨论、赏析。

(1)第一句有何哲理?

提示:这是一句带有大彻大悟意味的警句,出得非常的突兀,给人的出头捧喝之感,亦使课接下来的内容平添一般渺远苍凉之气,以自然万物的永恒写人生的短暂。

(2)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提示:乐观的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下阕应如何理解?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讲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通常人们也都能具备这样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味到的。这里的霜,不仅仅是“霜白”的意思,还是五彩斑斓,包括了黄花,叶红和各式草树,还包括了各种秋实和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

(4)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提示:a、押韵。

b、既响亮又含义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板书提纲:

特点:富含哲理:人生易老天难老。

情景交融:战地黄花分外香。

寥廓江天万里霜。

[1]。

毛泽东词二首――采桑子•重阳..由本站会员分享,,请注明出处!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阅读训练】:

1.对上面这首词语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因有情人易老,天因无情天难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从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年年重阳节都会如期而至。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野花都比以往更芬芳。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秋风比春风更强劲,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开阔的情怀。

2.根据“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意境,从《沁园春·长沙》中找出能表现此句意境的句子。

3.下片上句刚说“不似春光”,下句又马上说“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

5.诗中说“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毛泽东为什么如此颂扬秋天呢?

【参考答案】:

1.a。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3.不矛盾。“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比较单调这一特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红军打了胜仗,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4.“霜”字写出了丰富多彩的秋景。使人想到《沁园春长沙》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霜叶。

5.从景物特点上看,劲厉猛烈的秋风、霜红烂漫的秋色、铿锵有力的秋声更能锤炼人的意志,更能催人进取。从个人性格上看,毛泽东豪放旷达、积极乐观,“寒秋”的环境,更宜于构造雄深高远、阔大壮美的诗境,更宜于表现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战斗生涯,显示词人兼战士慷慨悲壮、豪健旷达的性格。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1、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2、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3、黄花:指菊花。

4、不似:不类似,不象。

5、廖廓:空阔远大。

【翻译】。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赏析】。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诸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叙写羁旅他乡的孤寂清冷,或寄寓伤时忧国的凄怆痛楚,或倾吐落拓失意的抑郁苦闷,或抒发获罪被贬的万端感慨,皆“婉转附物,招怅切清”。毛泽东的这首词却脱尽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独步诗坛。

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开篇,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这并非“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古老格言的简单趋附,而是立足于对宇宙、人生的清理并茂的认知和深刻理解的高度,揭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身逢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即菊花是作为战争的对立面出现的。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往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采桑子重阳心得体会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孟子的孟姜女,寓意健康长寿、家庭和睦的美好愿望。而采桑子在重阳节的习俗中占据着重要的一环。我有幸参与了今年的采桑子活动,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个传统节日中体验到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在采桑子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勤劳的价值。在这个匆匆忙忙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勤劳的重要性。然而,采桑子的活动却让我深刻地理解到,勤劳和付出是获得收获的唯一途径。桑树高大挺拔,亮丽的果实正等待我们去采摘,然而要想拿到果实,就需要顶着炎炎烈日、一步一步攀爬上去。采桑子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珍惜手中的果实,也更加明白努力的重要性。

其次,采桑子带给我对自然的敬畏。桑树与大自然紧密相连,虽然只是零星的一丛,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而采桑子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桑树高耸入云,枝繁叶茂,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每摘下一颗桑子,我都感受到了这来之不易的收获,每一棵桑树都似乎在默默地呼唤着我们的尊重与保护。

再次,采桑子让我体味到了和谐的美好。在采摘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大家一边交谈着,一边互相帮助着,让整个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而在采桑子的家庭中,也充满着和谐的氛围。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来采摘,他们互相勉励,分享着采桑子的乐趣。在参与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感到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也体验到了和谐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幸福。

此外,采桑子启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采桑子活动是一个悠久的传统习俗,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参与这个习俗,我充分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采桑子不仅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更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我在活动中触碰到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最后,采桑子让我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在这个食品安全意识逐渐提高的时代,许多人开始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采桑子恰恰是一种健康的活动。桑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保护眼睛、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力有着显著的效果。通过参与采摘活动,我意识到了健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

综上所述,采桑子重阳活动让我在传统节日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验和体会。勤劳、自然、和谐、传统和健康,这些都是采桑子活动所带给我的重要启示。我相信,这些体会将会伴随着我,影响着我的生活,让我更加热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采桑子·重阳原文以及翻译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翻译。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注释。

定**: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一作《定**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格律以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即欧阳炯所做格律为正体,另有七种变体。

重阳:即重阳节。

携壶:带酒。

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涵:容纳,倒映。

初:第一次,刚刚。

尘世:人间。

酩酊:沉醉,大醉。

但:只是。

酬:酬谢。

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登临:登山临水。

斜晖:夕阳。

多少:数不清。

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苏轼有感于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心境一致,作该词以表达苏轼唯物的生死观。

赏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苏轼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采桑子・重阳》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读后感:

读着这样荡气回肠的词,让人感到心潮澎湃,激动万分。毛泽东的这首词与古人写重阳节诗词的不同在于:它脱尽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扫衰颓萧瑟之气,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此词以极富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天难老”起句,起势突兀,气势恢宏。“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人们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但“难老”并非“不老”,因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规律”(毛泽东《矛盾论》)。“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一变化快,一变化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既对立又统一。揭示着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具有极强的审美启示力。“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今又重阳”是“岁岁重阳”的递进反复,年年都有重阳节,看似不变,其实也在变,各不相同:如今又逢佳节,此地别有一番风光。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习。毛泽东为何说“战地黄花分外香?”是有缘由的。毛泽东笔下的“黄花”却是和人民革命战争的胜利联系在一起的。这“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性,带有赋和比的特点。词作者是怀着欣悦之情来品味重阳佳景的。黄花装点了战地的重阳,重阳的战地因此更显得美丽。“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这一句让人们读到:这是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革命意志、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而不仅仅是“战地黄花分外香”七个字的本义,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战斗、战场、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虚掷光阴,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为革命而战,一息尚存,奋斗不止。

而“一年一度秋风劲”,这个“劲”字,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气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不是哀伤,而是振奋。诗人的感情、战士的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天朗气清,江澄水碧;满山彩霞,遍野云锦,一望无际,铺向天边,极写景色之瑰丽。

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革命意志、哲理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土地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以壮阔绚丽的诗境、昂扬振奋的豪情,唤起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采桑子重阳说课稿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

采桑子:词牌名,本于古乐采桑曲。

重阳:阴历九月初九,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十月十一日。

天难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题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相关范文推荐
  • 12-04 新人报到自我介绍范文(16篇)
    自我介绍应该注重语言的表达技巧和沟通的方式,以使自己的自我介绍更加生动有趣。自我介绍要注意给他人留有空间,不要过于自我陈述和自夸。自我介绍。是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一
  • 12-04 蝴蝶的高考(优秀23篇)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
  • 12-04 折纸蝴蝶教案(通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经典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折纸蝴蝶的教程一
  • 12-04 请假申请书实用(热门12篇)
    申请书的语言必须得当,既要显示出个人的自信,又要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参考一些成功的申请书例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要点。尊敬的公司领导:因本人有孕在身,预
  • 12-04 高中自我介绍(精选12篇)
    在社交场合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礼仪之一,它可以让他人对我们有初步的了解。自我介绍是建立关系和交流的第一步,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案例供您参考。
  • 12-04 随笔流放勇气(实用18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个人的独到见解。以下是一些备受认可和赞赏的优秀作文,相信它们能够激发你的写作热情。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一位朋友,
  • 12-04 快乐的记忆为题(汇总21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不拘泥于表面的陈述和浅薄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写作风采。快乐常常伴随着人们度过每一
  • 12-04 房地产工作总结个人范文(17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几篇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至20xx年
  • 12-04 大学生中学实习支教的体会(模板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或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这段时间的总结让我认识到,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要努力不懈,成功就会在不远的将来到来。。实习支教心得体
  • 12-04 庆祝国庆周年演讲稿庆祝建国(模板18篇)
    通过演讲稿范文的撰写,演讲者可以更充分地准备演讲内容,避免遗漏关键信息或遗忘要点。下面是一些在演讲领域有影响力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