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实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总结(通用16篇)

实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总结(通用16篇)

时间:2023-10-22 22:05:20 作者:梦幻泡 实用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总结(通用16篇)

教师总结是教师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时,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文本形式,它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知识点总结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尽管现在如百度这样的万能搜索引擎已经让我们对于不懂的问题很容易就找到答案,但是你要知道,你随便一搜出来的答案不一定就是真正正确的答案,也并不是你的知识,这样接受到的知识除非你能过目不忘否则是并不属于你的,因为它只是解决了你某一个问题,并不能解决你的知识系统,也就是你如果不下苦功去学习整个知识脉络,你依然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一个整体框架在你的脑海中,会感觉很混乱。

这本书其实内容并没有多么深奥,甚至很多知识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太细致的去说,但是厉害在于脉络,清晰的一塌糊涂,人物、思想、文学、艺术、神话、建筑、天文、法律、教育、美容、工艺、语言、中医、帝王、饮食等等,不仅全面包含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更是按照时间的走向在每一项里都有简单介绍具体事物或是具体缘由,基本看完你会对历史的各大出名的典故或者来源了如指掌,哪里归到哪里也了然于胸。

本书其实不合适高中生读,因为在高中真的是你一生之中知识储备最多的四年,这本书中的内容在高中生看来或许有点小儿科了。因此这本书恰恰适合初中生来看,一来里面的故事简单易懂,没有太复杂的学术性知识,都是一些中国文化常识,很有吸引力;二来会对初中生的框架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作为启蒙书籍再合适不过,等到高中去学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本书中的各个小知识点都是由不同的人整合到一起的,所以每个小点之间你有时候会感觉到过度的不是很自然,或者我干脆点说就是有的人在按照史实说话,一板一眼,而有的人则稍微加了些自己的理解。个人认为像是这种百科全书式的书还是需要摒除个人观点的,不然很容易给看书的人造成误解,还有就是你自己的理解并不能说明什么,这样的强加进去说严重点其实很影响对于文化的传承。

还有一点要说一下,本书的插图在我看来还是有点敷衍了,像是随手看到哪段故事就找张图配上了,并没有什么新意,也感受不到多么用心,看书的过程中也便很难留意这些插图,并没有起到点缀的作用,相反有点画蛇添足了。

不过整体来讲,本书的脉络确实值得学习,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们取长补短就是,也不用一味的苛责,看书的我们始终要牢记尽信书不如无书就好,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有所取,有所舍,这样的看书破万卷才有神,不然不过是读死书罢了。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

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

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古代文学作品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在我们很多人的意识中,中国文化常识可能更直接地和我们从小所上的语言课、历只课相关联吧,自从离开学校后,学生时代学到的很多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拿到了这本《中国文化学识》,让我有了重新回到学校还要做作业的感觉。

首先翻看了目录,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全。目录一共包含二十个大类,大到世界、天文,小到音乐、美食,可以说无所不包,更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身为华夏儿女,心中总有一种自豪感。

就如序言中所说,中华文化并不是最悠久的,但却是最连续的,而且是古文明中目前还存于世的,也许这与我们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们终归是幸运的。

通常我们接触到的文化常识的书,更多的都是侧重于文化知识的介绍,尤其是历史故事、人物传记等等,对于一些我们学习中用较少的`建筑、美容服饰、工商赋税等等,基本都一笔带过,而且我们所学习历史的时候,都是将中国和世界人为地分割开来讲述,但在这本书里,对于我们平常接触较少的方面,都给出了一个较为系统的阐述和说明,而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是放在了第一章。这样的处理给我们眼前一亮的感觉,更容易引起我们深入书中的兴趣。

历史好写却也难写,写太细节了,内容太多,让人感觉啰嗦,写太笼统了又会被人误解对历史没有研究,更难写出新意。这本书既然包含了这么多的内容,那么在详尽方面定有所不足。确实,每个章节中的每个题目都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并没有详细展开,因为这只是一个常识性的定位,而不一定要精细,也符合书名中的标准。

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就是全面、精练但并不难,所以非常适合作为一本文化常识的启蒙或初级教育使用。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旷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干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西域】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雁荡山》:“按西域书,阿罗汉诺矩罗居震旦东南大海际雁荡山芙蓉峰龙湫。”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过秦论》“北收要害之郡”,《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赤壁之战》“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

【州】参见“郡”条。《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明清在省内设道,其中守道是小行政区,而巡道只有监察区性质。《谭嗣同》“旋升宁夏道”,这里的“道”,指道的长官。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古城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柳敬亭传》:“尝奉命至金陵。”《病梅馆记》:“江宁之龙蟠……皆产梅。”《梅花岭记》:“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成都称锦官城。《柳敬亭传》:“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指南录后序》:“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官职_、_谥号_、_号_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_令尊_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_家慈_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_冠礼_",女子年15行"_笄礼_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_字_"。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_141_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_伯仲叔季_ "表示排行。"_伯_"表示最大," _季_ "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_堂房亲属_关系,"先"表示_已去世_。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_王公年次记年法_、_帝王年号记年法_、_干支记年法_。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_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_。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朔_",十五叫"_望_",月末一天叫" 晦_"。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_五_时到_七_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_立春_、_雨水_、_惊蜇_ 、_春风_ 。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xx年是农历_庚辰_年,是属 龙_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_五_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_子_时,也就是现在的_前天晚上11点_时到 第二天凌晨1点_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_金_ 、_木_、_水_、_火_ 、_土_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_吏_部、 户_部、 礼_部、 兵_部、 刑 _部、 工 _部,各部的长官均为_尚书_。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 升降的是_吏部_。

15.古代授官叫_拜_ 、_ 除_,降官贬官叫_谪_、_左迁_。

16.汉代郡的长官称_太守_,隋唐州的长官称_刺史_,宋代州的长官称_刺史_,明代府的长官称_知府_ 。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_冀_州,"_冀_"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泰山_、_华山_、_衡山_、_恒山_、_嵩山_。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_南京_。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_北 _,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_北 _,陕西省的华阴位于_华山_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_儒教_、_佛教_、_道教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_盘古_、_女娲_、_精卫 。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_坐西朝东 为最尊,其次是_坐北朝南_,再次是_坐南朝北,最下位是_坐东朝西_。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_象形_、_指事_、_会意_、_形声_、_转注_、_假借_。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_经_、_史_、_子_、_集_。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_观灯 ,清明节_踏青扫墓_,重阳节_登高赏菊_。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_琴_、_棋_、_书_、_画_。

28."岁寒三友"指的是_松_、_竹_、_梅_ 。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宫_、_商_、_角_、_徵_、_羽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_父母_,"悌"指善事_兄长_。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高山流水_、_广陵散_、_平沙落雁_、_梅花三弄_、_十面埋伏_、_夕阳箫鼓_、_渔樵问答_、_胡茄十八拍_、_汉宫秋月_、_阳春白雪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地 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 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 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 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 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军队的编制和我们今天的编制不同。春秋时期,许多大国设立上、中、下三军,晋国、吴国甚至还扩大到五军、六军。据《国语·齐语》记载,齐国以五人为一伍,十五为一戎,十戎为一卒,十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军。以后各个朝代沿用“军”为作战单位,但人数多少不同。“冠军”的说法最早是在军队里使用的。一般把战功显赫、英勇善战的人封为“冠军将军”。而“殿”有后的意思。古时候,军队行军,被派担任后卫任务的部队叫殿军。殿军往往走在军队的最后,因而最后一名也叫“殿军”。

军礼是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说:“以军礼同邦国”,这是讲对于那些桀傲不驯的诸侯要用军礼使其服从和同。《出征前祭天祭地,把即将征伐之事报告上帝,表示恭行天罚,以上帝的名义去惩罚敌人。出征前告庙有受命于祖的象征意义。军队获胜而归,谓之“凯旋”,其时高奏凯乐,高唱凯歌。天子亲征凯旋,大臣皆出城迎接,有时远至数十里之外。如果是命将出征凯旋,有时皇帝也会亲率百官出城至郊外迎接,以示慰劳;有时则派遣大臣出城迎接。这都称为“郊劳”。军队打了败仗,称为“师不功”,或称为“军有忧”。军队回国则以丧礼迎接。国君身穿丧服,头戴丧冠,失声痛哭,并且吊死问伤,慰劳将士。

古代的战争非常频繁。除了击、攻、战等表示一般的进攻和作战外,其他一些表示战争的词大都有或褒或贬的感***彩。如征,就含有褒义,指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战争;伐是中性的,它强调“师出有名”,是一种正式的战争,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说“其后秦伐赵,拔石城”;侵含贬义,是不宣而战的入侵,如《六国论》说“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古代的战争,指挥者通过旗和金鼓来指挥,军队中的各种旗帜很多,其中帅旗叫“旌麾”,如《赤壁之战》“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又有“麾下”一词,义同“部下”,如《垓下之战》“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战旗不倒,表明指挥者仍在指挥,如果战旗倒了,则表明彻底失败了,所以《曹刿论战》中,曹刿“望其旗靡”,然后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齐军。

擂鼓是进攻与冲锋的信号,并能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所以《子鱼论战》中捉“金鼓以声气也”,《曹刿论战》中也说“一鼓作气”。金是钲之类的响器,古代鸣金收兵。

古代的战斗要列战阵,古人对阵法极为重视,《子鱼论战》中的“宋人既成列”,就是指宋军列成了战阵。

从殷商直到战国时期,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车战,比如齐鲁长勺之战(《曹刿论战》中记录的就是这次战斗),就是一次车战,所以齐军失败后,曹刿“视其辙乱”,因为溃不成军,所以车辙才乱成一片。古代大败“败绩”,据认为就是“败迹”,也就是“辙乱”,由此来指称惨败。古代天子有兵车万乘,诸侯有兵车千乘,所以《过秦论》中称秦始皇统一天下登帝位为“致万乘之势”。

先秦时期,大国有上、中、下三支部队,称为“三军”,如《子鱼论战》上说“三军以利用也”。

古代战争中使用的是冷兵器,如刀、剑、戟、箭等,火药发明后,才逐渐出现了火器,但仍不普遍,一直到近代,唱主角但是 仍是冷兵器。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史记 商君列传》“行之四年,公子虔诚,劓之”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如:成名“旬余,杖至百”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也”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即受此刑)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如“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07)大辟:砍头。如“惟大辟无所要,然犹质其首”

(08)炮烙:将人烧烤的一种酷刑。如:“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如“秦惠王车裂商君”

(10)汤镬:将人煮死。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请就汤镬”

(11)腰斩:从腰部斩簖。如《史记 商君列传》“不告奸者腰斩”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中国古代文化小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宋代以后,有种种续编和改编本,但都没有旧本流传得广泛、长久。

【千家诗】旧时蒙学读物。有《新镌五言干家诗》《重订千家诗》两种,前者题王相选注,后者题谢枋得选、王相注,所选均七言诗。两种选本都分绝句、律诗两部分,大都为唐、五代、宋作品,宋诗尤多。因入选之诗浅近易解,所以流传较广。

【唐诗三百首】诗歌总集。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孙洙编,实选唐诗三百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及乐府诸体排列。选编的原意,本作为家塾课本。所选诗作大都艺术性较高,便于吟诵,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文选】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世称《昭明文选》。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共一百二十九家,七百余篇,分三十八类。选者注意到文学与其他类型著作的区分,故不选经子,史书也仅取论赞,入选作品大多为骈文。该书是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编选的一部历代文章总集,共十二卷。全书收录自东周至明末的文章二百二十二篇,以朝代为序排列。选文多慷慨悲愤之作,语言琅琅上口。每篇的简要评注,颇有见解。是清代以后流传最广、影响较大的古文选本。

【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各类文章总集。全书七十五卷,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依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所选作品主要是《战国策》、《史记》、两汉散文家、唐宋八大家及明代归有光、清代方苞、刘大櫆等的古文。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的特点、源流及其义例。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干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全书一百三十篇,计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自黄帝至汉武帝时期共约三千年的历史。该书取材颇富,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史事。文笔优美生动,结构严谨,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作者所创的纪传体例为历代著正史者所遵循取法。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该书取材广泛,除历朝正史外,尚有野史、实录、谱牒、行状、文集等三百余种。剪裁精审,严谨清晰,功力极深,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太平广记】著名类书,由北宋李防等奉敕编辑。因成书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故名。全书五百卷,另目录十卷,按题材性质分九十二大类,一百五十余小类,收录上迄先秦两汉,下及北宋初年的作品约七千则。采录汉代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保存了今已亡佚的大量古小说资料。

【诗文集的命名方式】古人为诗文集命名的方式,主要的有:

(1)以作者姓名命名。如《孟浩然集》、《李清照集》、《陶渊明集》。

(2)以官爵命名。如《王右丞集》(王维)、《杜工部集》(杜甫)。

(3)以谥号命名。如《范文正公集》(范仲淹)、《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4)以书斋命名。如《七录斋集》(张溥)、《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文集》(姚鼐)。

(5)以作者字、号命名。如《李太白全集》、《文山先生全集》、《王子安集》(王勃)、《苏东坡全集》、《稼轩长短句》(辛弃疾)、《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6)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如《樊川文集》(杜牧)、《贾长沙集》(贾谊)、《长江集》(贾岛)、《梦溪笔谈》(沈括)。

(7)以出生地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柳河东集》(柳宗元)。

(8)以帝王年号命名。如《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嘉祜集》(苏洵)。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如《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1.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三代:夏商周。

2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三教:儒释道。

2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岁寒三友:松竹梅。

32.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之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3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39.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0.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4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4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43.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之专集:国策战国策。

45.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之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第一位伟大之爱国诗人:屈原。

4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之《文心雕龙》。

51.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之《诗品》。

52.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之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之沈括之《梦溪笔谈》。

53.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之徐宏祖之《徐霞客游记》。

54.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文化典籍

·“三曹”、“三苏”:曹操、曹丕、曹植、曹丕;苏洵、苏轼、苏辙。

·冯梦龙的“三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

·清朝散文大派“桐城派”的三个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櫆。

·三坟五典:古书名。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为“三坟”;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的书为“五典”。

·三代:夏、商、周。

·三王:伏羲、遂人、神农。

·三军: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中军为三军统帅。

·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分孟春、仲春、季春。(夏、秋、冬照此类推)。

·三牲:祭祀用的牛、羊、猪。(后来也用鸡、鱼、猪)。

·三甲:科举名。始于宋代,殿试分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三甲第一名叫传胪。明清时期相沿,一甲限三人,二甲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赐同进士出身”。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关系。

·三从四德:古代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三从”指幼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女容、妇功。

·战国“四公子”,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

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

·“前四史”: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

·唐朝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元杂剧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明清最著名的四部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

明吴承恩《西游记》。

清曹雪芹《红楼梦》。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四时:春、夏、秋、冬。

·文房四宝:笔、墨、砚、纸。

·四海: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目录辞书

研究书目的编制、利用并使其在科学文化事业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学问。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注意到目录学的作用,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以后历代均有专著。南宋郑樵有《通志·校雠略》,至清代,章学诚著成《校雠通义》,更总结了目录学的丰富经验。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经史子集】。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类书】。

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价值:一为保存我国古代大量的接近原作的珍贵资料,以供校勘典籍、检索诗词文句、查检典故成语出处之用;二为研究者直接提供了专题研究的资料。

【太平御览】。

类书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子目。引书浩博,达一千六百九十余种。引书较完整,多整篇整段抄录,并注明出处。

【永乐大典】。

类书名。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该书广泛搜集当时能见到的图书七八千种,辑成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另凡例、目录六十卷,共装订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亿七千万字,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名。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雍正初年蒋廷锡等人奉命再编,四年完成,共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六千—百零九部,一亿六千万字。每部先列汇考,次列总论,有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取材繁富,脉络清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

【丛书】。

按一定的目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又称丛刊、丛刻或汇刻等。形式有综合型、专门型两类。世界著名的古代大型综合性丛书,是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收编古籍达三干四百六十一种,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旧刻和旧钞本。丛书的作用:一是集中大量稀见难得的重要图书文献,对保存、流传、校勘古籍具有巨大意义;二是给人们治学以很大方便。

【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共收图书三干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约九亿九千七百万字。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每部再分类、细目。内容极为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有—定的作用。

【四部丛刊】。

丛书名。近人张元济主编,分初编、续编、三编,共收书五百零四种。我国古代主要经史著作、诸子百家代表作、历朝著名学者文人的别集,大都辑入。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排列,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四部备要】。

丛书名。中华书局自一九二四年起辑印,前后共出五集,收书三百三十六种,一万一千三百零五卷。选书以研究古籍常备、常见和带注的为主,有的采用清代学者整理过的本子。该书较《四部丛刊》实用,两书可互为补充。

【尔雅】。

我国最早的释问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研究者认为,此书是西汉初年的学者们编辑周秦至汉诸书的旧文递相增益而成。全书计十九篇。累计各篇条目共二干零九十一条,释词语四千三百多个。书中采用的通用语词与专科语词既结合义分科的编注体系与方式,开创了我国百科词典的先例。它的丰富的词汇训释,是研究古代语言学的重要资料;它的释词方法、编辑体例,对后世训诂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字归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义,再按六书说解形体构造,并注明读音。

【康熙字典】。

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全书四十二卷,共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一般少见的字,大都可以从中查到,是迄清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辞源】。

我国第一部有现代意义的综合词典。陆尔奎、傅运森、蔡文森等主编,一九一五年出版正编,—九三一年出续编,一九三九年出合订本。此书突破我国旧辞书的传统,吸收现代辞书的优点,以语词为主,兼收百科;以常见为主,强调实用;结合书证,重在溯源。共收单字一万一千二百零四个,复词八万七千七百九十个,合计词目九万八千九百九十条。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是一部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和古典文史研究者的参考书。

【辞海】。

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舒新城等人主编,一九三六年中华书局出版。收单字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五个,语词二万一千七百二十四条,百科词目五万零一百二十四条。按部首排列,以字带词,而词又以字数、笔画为序,在引证、释义、体例、收词等方面都较严密。一九五七年,毛泽东倡议重新修汀《辞海》,先后有九百多人参加工作,一九七九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三卷本,1980年出版缩印本。以后,《辞海》不断增补修订,——九八三年出版了《辞海·增补本》,一九八九年出版了修订后的《辞海》(一九八九年版)。

【中华大字典】。

是《汉语大字典》出版前我国大陆上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字典。欧阳溥存等主编,一九一四年成书,——九——五年由中华书局初版。全书收字四万八千多,按部首分二百十四部排列。此书继承《康熙字典》的字汇,又采录近代的方言和翻译中的新字,体例比《康熙字典》先进。

【经传释词】。

古汉语虚词研究专著,清代王引之著,共十卷。以经传为主,兼及子史,收周秦两汉占籍中文言虚词一百六十个,详加解释。

【文言虚字】。

文言虚词研究著作,吕叔湘著。书中选取最常见的二十九个文言虚词,广举例句,详加分析,并附有练习。一九四四年开明书店出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精选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官职_、_谥号_、_号_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_令尊_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_家慈_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_冠礼_",女子年15行"_笄礼_",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_字_"。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_141_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_伯仲叔季_"表示排行。"_伯_"表示最大,"_季_"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_堂房亲属_关系,"先"表示_已去世_。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_王公年次记年法_、_帝王年号记年法_、_干支记年法_。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_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_。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_朔_",十五叫"_望_",月末一天叫"晦_"。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_五_时到_七_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_立春_、_雨水_、_惊蜇_、_春风_。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xx年是农历_庚辰_年,是属龙_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_五_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_子_时,也就是现在的_前天晚上11点_时到第二天凌晨1点_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_金_、_木_、_水_、_火_、_土_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_吏_部、户_部、礼_部、兵_部、刑_部、工_部,各部的长官均为_尚书_。"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_吏部_。

15.古代授官叫_拜_、_除_,降官贬官叫_谪_、_左迁_。

16.汉代郡的长官称_太守_,隋唐州的长官称_刺史_,宋代州的长官称_刺史_,明代府的长官称_知府_。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_冀_州,"_冀_"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泰山_、_华山_、_衡山_、_恒山_、_嵩山_。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_南京_。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_北_,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_北_,陕西省的华阴位于_华山_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_儒教_、_佛教_、_道教。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_盘古_、_女娲_、_精卫。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_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_坐北朝南_,再次是_坐南朝北,最下位是_坐东朝西_。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_象形_、_指事_、_会意_、_形声_、_转注_、_假借_。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_经_、_史_、_子_、_集_。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_观灯,清明节_踏青扫墓_,重阳节_登高赏菊_。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_琴_、_棋_、_书_、_画_。

28."岁寒三友"指的是_松_、_竹_、_梅_。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宫_、_商_、_角_、_徵_、_羽。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_父母_,"悌"指善事_兄长_。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高山流水_、_广陵散_、_平沙落雁_、_梅花三弄_、_十面埋伏_、_夕阳箫鼓_、_渔樵问答_、_胡茄十八拍_、_汉宫秋月_、_阳春白雪。

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官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

(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将公历年换算成干支年的方法(略)。

(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六、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拜。

(2)升官:迁擢。

(3)降官:谪左迁。

(4)免官:罢黜。

(5)招聘:征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

(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古代文化常识介绍古代官职古代文化常识总结

论坛帖:/vbb/?threadid=6342。

絮影萍踪。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2)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3)擢。提升官职。(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url]/jyzzy/yuwen/[/url]。

/vbb/?threadid=6342。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读后感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每夜分五更9鼓)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相关范文推荐
  • 10-22 实用红色基地心得体会总结(通用15篇)
    良好的考试总结可以让我们更有目的地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军训总结范文【7】:军训中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但我坚持下来了,这让我更加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毅
  • 10-22 最新思政实践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2篇)
    辞职报告是离职前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可以向公司说明自己的离职原因,同时也是一种交代和告别的方式。以下是一些精心准备的竞聘报告范文,展示了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经验
  • 10-22 优秀爱眼护眼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
    军训心得可以是文字形式的,也可以是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记述,具有很高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近年来,随着电子产
  • 10-22 优秀全省经济会议讲话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军训过程中,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阅读以下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学员们在培训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xx届
  • 10-22 热门门窗工程实训心得(模板16篇)
    工作心得不仅可以为个人的工作经验积累提供依据,还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示。下面是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作为一个土木的学生,我们能深刻体会
  • 10-22 专业疫情问卷心得体会报告(汇总18篇)
    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竞聘报告例文,供大家在撰写过程中参考思考。自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在
  • 10-22 热门申论心得体会申论心得体会(案例12篇)
    工作心得是对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成绩的一种总结和记录。下面是一些由工作实践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申论是一种常见的考试形式
  • 10-22 最新冬不拉的读后感(汇总17篇)
    参与典礼的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庄重和庄严的氛围,使得他们更加珍视这个特别的时刻。在典礼的现场管理和秩序维护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如果你正在筹备一场典礼,
  • 10-22 优秀毕业欢送心得体会和感想(汇总20篇)
    通过读书心得,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历程和感受,与他人分享并互相借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范文,相信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 10-22 实用万能检讨书句子(模板18篇)
    辩论对于培养我们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辩论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和策略?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将看到辩论的精彩之处,希望能够激发你思考和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