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汇总21篇)

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汇总21篇)

时间:2023-12-22 01:39:10 作者:飞雪

综合实践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这是一篇关于综合实践的评估报告,通过这篇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综合实践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5.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立足于探索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探索多种途径,努力保持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与学校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发展相结合。使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服务意识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组织领导机构。

领导小组组成:校长是第一负责人,组长由分管年级副校长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定、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学校教科室、教务处和团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三、实施原则。

1、综合性:强调跨学科、跨领域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重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2、实践性:强调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亲身感受和直接经验,

并养成实践意识,形成为终身学习,获得生存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

3、活动性:强调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活动作为教育的载体,开展丰富多彩、形成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4、开放性:强调“开放”,努力做到教育时空的开放,组织形式的开放,教学要求与内容的开放,教育资源与教师队伍的开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估的开放。

5、自主性: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实施方案。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课程实施现实的经验,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素质教育新亮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等领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做到“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充分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学校围绕“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的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各年级形成序列大主题,各班在大主题的总领下确定小主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科学技术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开展调查与访谈、参观、考察等多种活动,以形成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成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基本特点是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别: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中课题研究内容设定为七类,即生命与健康、安全与自救、自然探究、社会考察、环境保护、民族文化、科技创新;项目(活动)设计的内容设定为五类,即自我发展设计、家庭活动策划、校园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创新设计制作。课题研究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献爱心活动、街头宣传活动或主题班会的设计(策划),后者如对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设计等。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实施策略。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规划下由政教处负责牵头具体实施。领导小组在充分调研学校学生现状及其发展需要和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察学校及社区支持学生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有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政教处统一安排下,采用专题讲座、观看录像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的有关培训,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观念,熟悉、掌握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基本内容、技能,了解课程实施评价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处理社会实践与服务过程中的突发事件与安全问题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写实践与服务心得,以“思想先行”为健康实施“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拟开展的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如下。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校依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而设计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统一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所接触的生活世界,从熟悉、关注的社会实际角度选取主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可以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研、体验民俗、生存锻炼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政治、经济类活动如“政策宣传”、“消费导向”、“呼唤诚信”、“义务书画”等进行。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指导学生统一纸张格式认真撰写活动体会心得留存。

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指由学校学生广播站、各类文艺社团、学科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舞台,开设“理想、人生”、社会人文、科学实践、时事专题以及劳动技能如摄影等校本课程包括讲座、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等,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各年级必须根据年级师资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资源选择开展适合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必要时有些活动可以考虑跨班级或跨年级进行,以达到“师资等教育资源的共享,跨班级或跨年级学生互动交流”的目的。各年级应及时总结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活动的质量,同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经验总结等个人资料的归档工作。

3、社区服务活动。

学生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可以是大型社会公益义务活动,如配合创建卫生城市的环保卫生公益劳动、大型社会活动的义务宣传等;也可以是社会重大活动日如“学雷锋日”、“消费者权益日”、“教师节”等,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类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学生在积极参与上述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必须利用节假日、寒暑假,以个人或自愿结合的活动小组,开展如到父母单位服务当义工等社区服务活动,完成学生活动体验小结将载入学生档案袋,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

4、校内服务活动。

校内服务活动主要有“帮困助学”、定期义务劳动等。学校将统一课表,安排一定的课时确保每天有一个班级在校内开展义务劳动。全体学生在积极参与班级值日卫生、卫生包干区整洁、自行车排放等工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与条件有选择的参与开展“不让一个同学落伍”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爱心帮困活动;竞争参与学校图书馆、专用馆室管理服务活动和“学生文明示范岗”、“常规管理学生服务团”等服务管理工作。各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将所参与开展的服务活动以书面形式及时总结以载入“学生档案袋”。

五、课程实施的管理。

1、落实课程计划: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落实好课时,课时列入课表,采用集中与分散的形式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情况可以临时调整,但确保学期总课时,不得挤占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级段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表,按照“一人负责、

团体协同”的原则配备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每个班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学校、年级组织学习、集思广益,集中教师的智慧在具体活动中实施协同教学。各年级及时做好活动记录,并收集原始活动资料(如活动。

教案。

调查报告。

评价表总结论文等)统一归档,期末上交教导处。

3、加强教研活动,重视教师培训。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国家、省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与书籍,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目标及实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对各个学科的认识。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在校内开展看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的录象,听课等活动,采用内外并举的策略。

4、课程评价:课程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发展性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以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主要采用作品(手工、劳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2

页,当前第。

2

1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六年级四班共有39名同学,因为学生来源复杂,基础不一。所以虽然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在本学期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总的指导思想:一是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二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1)走进自然,增进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2)关心自然环境,自主探究自然问题,具有环保意识;

(3)参与环境保护的活动,增强环境保护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1)走入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3)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社会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具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1)反省自我,增进自我认识,确立自信,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适应社会生活,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3)了解与认识现代生产和劳动技术,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进行课题实验和课题研究等。在广泛的调查、采访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丰富的各种知识,撰写实践性的记录和报告、论文等。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学会自主提出问题、制定获得方案,并组织实施;

(2)形成自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形成问题意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亲身体验实践,开阔视野,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4.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我们将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中筛选出一些有价值的实践活动以竞赛或专题汇报的形式展开,再综合生成出一些专题实践活动,其具体安排如下:

研究性学习:尝试以研究性学习为重点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培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侧重:绿色环保、慰问孤老、创建知识宣传、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

社会实践: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本学期开展的社会调查活动是:《走近中秋》。

活动侧重: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了解祖国日新月异的计划,了解经济改革的情况,了解我们的国情情况。

1.课题的选择力求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对提出的课题进行反复的论证,在开展活动课之前,要尽可能地激发。

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初步形成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4.注重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合理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效。

5.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与教导处、德育处联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6.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7.努力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过程性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因此,我们要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学生。

2.注重多元化评价。教师对学生活动评价就注重多元化评价。采用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班级互评、请家长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在评价的内容上,应分别从能力、知识、品德、技能、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本学期,我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在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因此,我将依据学校特色活动,地方特色,以及时令,季节等,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1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2开发教学资源,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使本课程教学走向家庭、社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该课程的开放性、实践性。

3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4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打破教育与生活的隔离,孩子们在学校当中在与其他场合当中一样,需要享受一种完整的生活。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教改也好,课改也好,第一项任务就是把生活的权利还给孩子,把学习的过程变成生活的过程,加强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它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四年级小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还非常有限,所以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体验为主,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方面,强调养成初步的方向。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自己及同伴当中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扩大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更多地去看,去听,去想,去试。

考虑到四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定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通过这三大主题激发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针对四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在编写“活动资料”时,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作为四年级的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四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就是能够从直接经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来,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当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知识经济的到来,不仅使得学校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而且也更加要求学校加强同社会、同生活的联系;不仅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需要掌握系统的科学理论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更需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品质。这一切仅仅依靠以教师讲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急切需要一种更新的、更有活力、能给社区和学校,给自身的持续发展,能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能以学生的知识为基础,以他们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为进一步发挥实验中学的学科课程的优势,并使实中学生既有比较深厚的学科知识,又具有综合实践能力,拟订实施方案如下:

综合实践活动在我校已开展多年,在原开展的基础上,为体现活动的连续性和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全面性,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形成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拟分别安排: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二年级:信息、劳动与技术教学、研究性学习活动。

初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初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活动和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课时数不仅要确保,而且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日时间,抓住学生年龄小,喜欢动,对新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多安排活动,为以后的综合实践打好基础。

初二年级,进一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初一基础上提高内在质量和层次。

初三年级,结合物理、化学课程中的有关知识,实行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课内学习和课外知识运用的整合,开设学科活动课程和开设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科目:所有学科。

教师:全体教职工。

实验中学综合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活动课程中三大板块的基本目标是:

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活动是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跨学科探究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各种富有时代感的主题(如环境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教育)都可以渗透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之中。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发展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理解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各种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体验性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活动,参与社会、服务社区、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学生人格。

3.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并形成良好技术素养。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体验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并能运用所学到的技能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认知自然,了解社会,反省自我,发展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关爱自然、尊重人格,承担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对自己同步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并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为每位学生发展提供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与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

活动方案。

的实施者。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课程开发角色尤需强调,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性的集中体现。”(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力争做好以下工作:

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综合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可以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制订“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方案”,也可以以个体活动小组为单位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是过程取向的,因此,随着活动过程的开展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生成新的目标、新的主题。同时随着问题的解决和兴趣的满足,学生还将产生新的问题、新的价值观和新的对结果的设计,而这些目标与主题并不是预先设定的。所以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目标与主题产生的必然性,并肯定其存在价值,同时要在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展开探究。

2.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是实施活动的关键,首先要启发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选择的方式可以是一个学生独立选择,也可以是同伴在互动中进行选择,还可以是教师提示大的范围,学生从中加以选择。第三,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科合作的方式。第四,在课题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教师要进行有效指导。从指导内容而言,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在根本上是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与学生共同展开探究。从指导方式而言,要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所有学科老师均要参与指导,每位老师都要参与一二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每学期末(每学年),都应上交课题研究报告及相关过程资料。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等领导要亲自参与。

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每周为初一、初二、初三各3课时。上级已对课时安排有指导意见的,则按上级的指导意见,其余的则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法。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安排一些分散课时。例如课题研究、社区服务等可以几个课时一起进行,也可以分散课时进行,也应允许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

4.整合校内和校外课程。学生不仅生活于学校中,而且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将学校、家庭、社区融合起来的重要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要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要结合德育教育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环境保护宣传,敬老爱老,文艺宣传、科普宣传活动等。

5.信息、劳动技术教育活动要扎实有效开展。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网络,充分发挥实验中学传统项目(如天文观测、科技小发明、剪纸等)资源,开展积极有效的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解决学科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6.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整合。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活动课程整合,才能发挥出活动课程的活力。艺术课要尝试和社区的科普宣传、文化艺术表演整合。物理课中的电学原理要和电工知识,电器安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化学知识要和社区的保护环境相结合,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也可结合所学知识开展研究性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如钢铁锈蚀的调查,水污染的调查,土壤结构的调查等)。语文、政治等文字学科的学习和信息技术教学结合,通过网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探究增大空间。(如校园内标识用语的调查,校园内安全问题的调查等)。

具体基本步骤:

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理念引领阶段,

(二)选题、筹备阶段(包括人员的产生及分工、活动的内容、商讨各小组应该完成工作任务和步骤及要求、提出活动开展的申请。)、其中:

1、选题:教师围绕“自主、合作、发展”这一课题指导学生选定一个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可以一个人选取一个项目,也可以几个人或一个备课组或一个班级选同一项目。选定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步想法,拟出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申请:教师在第六周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实施申请表上交给项目组,由项目管理小组对申请表中的实施时间和实施过程进行抽查,第14周后不再受理。

(三)实施阶段:

1、召开开题会;。

3、做好资料的记载;。

(四)、整理资料:方案或计划;相关调查、统计、记录表格;访谈记录;。

日记。

;相关音像资料;。

调查报告。

(包括课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过程、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等)及其他相关资料。

(六)上报评估结果。

“校本评价”为主,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声音,应强调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但考虑到调动教师指导的积极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学年的学生和老师评价初定为:

达标要求:

1.能参加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有所拓展,能力有所提高。

3.活动过程中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解决问题能力。

4.在活动中能提出有创意建议。

良好要求:

1.自觉参与活动,不无故缺勤。

2.知识面明显拓宽,能力有所提高。

3.在活动中能取到一定的带头作用。

4.成果数量增加并获校级奖励。

5.在活动中敢于创新,主动关心他人。

优异要求:

1.积极主动参加活动。

2.在活动中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展示。

3.参加校、市级竞赛展示或获校、市级好评。

4.有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5.活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注重过程的活动,对教师的评价也很难有具体明确的方式方法,本学年在以前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初定为:

达标要求:

2.所辅导的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率高。

3.有一定的活动组织与辅导能力。

4.有研究精神,写有教学后记、教学反思。

5.能起到指导作用,学生反映较好。

良好要求:

2.所辅导的学生合格率高。

3.有较强的活动组织与指导能力。

4.有论文在校、市级上交流,发表。

5.学生的评价高。

优秀要求:

1.能独立组织公开示范活动。

2.所辅导的学生各方面发展较好,有学生在校内外竞赛中获奖。

3.团队精神强,能主动同其他老师研究、设计方案,探讨有效指导。

4.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

主要评价教师指导和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是否适当,是否有利于活动课教育目标的实现。

1.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

3.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活动目标。

4.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

5.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

6.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7.活动气氛活跃、愉悦。

8.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

9.在活动中教师起引导作用。

申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以一二年级老师为主。三年级老师也可参与。本学期一二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该项计为0分,三年级参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在业务精良星评比中计满分,三年级未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按平均分计。

五、项目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赵大进。

副组长:陈文东李文忠。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

2、组织实施和考核机构:

项目负责人:陈文东。

成员:向长富武月娇王运雄、王作友。

3、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拟写项目方案,组织实施,督促和指导项目组成员开展工作,对项目组成员和教师进行考评。

(2)项目组成员负责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供学习所需的理论文章,定期召开教师会议。记录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活动过程,参与对本组教师的项目考评。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或计划、调查报告必须用word文档。提供学校网站录入。

2

页,当前第。

1

1

2

小学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这学期的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调查中,我发现学生对有关“玩”的内容非常喜欢。的确,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个快乐的、天真活泼的。而孩子们玩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设计了“玩的乐趣”这一主题活动,意在让孩子们有意义的玩、有目的的玩,创造性的玩、安全的玩。在他们体验快乐的过程中培养健康的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宽松自主的活动空间,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在玩中发展,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愉快和充实。

二、活动具体目标。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与伙伴的交流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在实践活动中尊重他人,帮助他人。在玩中体验乐趣,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知识目标:

在体验玩的乐趣的同时,对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玩具有一定的了解,学习简单的玩具设计、制作、修理,设计玩的游戏。

能力目标:

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各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三、时间安排。

18周。

四、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1、让学生确定主题后,调查了解长辈童年对于玩的兴趣有哪些。初步设计寻找游戏活动的实施方案。

2、各小组长代表各小组参与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

第二阶段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长辈童年游戏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内容,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指导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设计主题的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主题活动。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

通过上网查询、调查、等活动,了解长辈童年喜欢的游戏和我们玩的游戏、传统工艺品或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学会修理玩具,从而体验劳动成果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参与学科。

调查“我们玩”和长辈玩有什么不同综合实践活动。

玩具的卫生健康。

用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综合实践活动。

自制简单的体育玩具体育。

自制简单的音乐打击玩具音乐。

调查国外小朋友玩什么,怎样玩信息技术。

欣欣赏歌曲《玩具进行曲》音乐。

探探索科学的奥秘科学。

调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

制制作手工艺品美术。

收收集有关玩方面的资料信息技术。

数玩字游戏语文游戏数学、语文。

总总结、评价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五、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办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评价内容参照如下:

1、是否认真参加每次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2、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整理资料和分析处理工作如何;。

3、在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提出研究问题和活动设想、建议;。

4、是否乐意帮助同学、主动和同学配合、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5、是否与同学一起快乐游戏、友好相处,与人交往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6、制作的作品如何,是否有创意,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7、活动中遇到困难是否能积极解决;。

(以上评价内容活动的不同,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进行评价。)。

六、评价方式。

关于学生的评价: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注重活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小组评价和小组个人评价相结合,书面材料、制作作品与学生口头汇报、展示相结合。建立小组或个人活动成长袋。

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那么具体的活动计划怎么制定呢?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20xx-20xx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活动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环境保护、名人风学习、家乡支柱经济、自然实践操作”为主题,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我校办学特色。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一种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升综合素质,自觉推进素质教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小学一二年级主要开展以家庭活动和校内活动为主,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规划,每周以2课时为宜。其他年级小学部每学期不小于10天的活动时间,初中部七八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20天,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5、各年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十五”省级科技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型及步骤:

2、方法知识普及型:在活动前对学生的活动方法进行具体的指导,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及时进行解决。

4、专题研讨型:引导并鼓励学生提出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过程中的发现等,并在学生中充分讨论,得出结论。这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五、具体活动安排:

2、九月中旬:我校位于矿区周围,这里的空气、水质等环境问题都是倍受人们关心的话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看看家乡的环境变化,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渗透环保意识,建立起全新的人与环境的观念,这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3、九月下旬:中秋过后,国庆将至,组织学生在校内进行研讨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中秋、端午、清明)的认识,以及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与外国节日(如圣诞节)的区别,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4、十月中下旬:国庆节开学后,让学生利用星期天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村庄和家庭中了解近几年来农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最后进行数据汇总。

6、十一月下旬,组织五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到莱西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进行为期一天的培训学习,通过学习,让学生开阔眼界,是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

7、十二月上旬,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在校内开展手工制作和设计等一系列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制作和创新能力。

9、20xx年一月份: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学期的情况进行汇总,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同时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一学期活动的收获,为下一学期的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访问、探索、调查、试验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社会考察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

5、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及活动范围,每个班选择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四、具体要求:

5、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五、研究内容:

(一)、活动主题:甘甜的自来水。

(二)、活动主题:安全自护我能行。

2

页,当前第。

1

1

2

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在活动中展示个性和才华。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了解绿色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学会种植一种植物的方法,为学校提供一株花苗或一棵树苗,美化校园环境,逐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初步能力。

2、了解母亲的辛劳,在母亲节期间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优良品质。

3、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通过调查,知道校园浪费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培养良好的卫生的习惯,形成自觉保护校园环境的意识,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校园文化建设出一份力。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万紫千红总是春。

1、发动学生在家前屋后种花植树,美化周边环境。

四月份:亲近自然。

1、春游:欣赏家乡的自然风光,陶冶学生情操。

五月份:感恩母亲。

2、参加学校举办的征文、演讲活动,推荐优秀作品报县参赛。

六月份: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

1、开展“清理一处杂草,拾起一张废纸,清除一处墨迹”活动,净化校园环境。

2、从我做起,不吃零食,不乱扔废纸,不随意涂抹墙壁,不踩塌花草。

2

页,当前第。

2

1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计划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求各年级、各班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继续按长短线结合的方式推进,其中长线主题活动各年级要求完成两个,由各班自主选择,可以为“江海文化”的“人文篇”(如张謇精神、海门山歌等)或特产篇(如三星绣品、三星葡萄、三和猕猴桃、海门山羊等),也可以围绕“节日文化”(如清明、端午、立夏等),还可以抓住上海世博会召开的契机开展相关研究。同时要注意学科、活动的整合,结合“每月一事”中相关主题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统筹兼顾,有效开展活动。每次大主题单元活动,都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注意丰富阅读内容,增加与社会互动和研究的成分,同时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严格按照教研室规定整理资料包。对需要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的,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协助,按要求认真辅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提高学生网上收集资料的能力。

1、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小学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本学期,随着学校班级的增多,科组团队老师也有所壮大,在保证整体队伍稳定的情况下加入了5位新成员,不同学科背景的11位教师分别指导12个不同的班级。已经申报成功的省级和区级课题将在本学期进行开题,2个在研市级课题,1个区级小课题。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够常态开展并向有效化道路迈进,潘国洪校长继续挂帅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并任教六年级及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尽管科组中多位老师实践经验较丰富,专业素养较强,但是也有相当部分是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或者对本课程理解不深。新学期,我们继续以科组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核心,发挥课题的导向作用、科组的特色和优势以及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扎实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将以《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及《广州市3-9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讨论稿)为指南,结合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工作方案。

”,进一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致力于将本校地域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融入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三、工作目标。

1、加强培训,特别是新加入教师的培训,使他们的教学水平在专家以及科组老师的帮助下迅速提高。

2、各班根据科组计划制定好班级活动主题、计划,立足常态,上好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3、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

4、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

5、整理优秀科研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并力争获奖。

6、配合做好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申报工作,并争取立项。

7、注重教学科研的探索和尝试,积极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立足新课程标准,以研促教,争取写出有质量的论文,并在全国第九届年会上获奖。

四、专题研究。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1、加强培训与学习。

本学期围绕研究专题,继续加强指导教师业务学习,努力探讨校本培训的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专家开设讲座外,还有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学科骨干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组织科组老师围绕学校征订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进行深入的研读和交流,进一步理清课程的课型及实施的策略。鼓励青年教师通过实践、探究、反思、积累,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成长起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生力量并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市区教研,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通过不同形式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使指导老师的课程指导和实施水平不断提升。

2、结对帮扶,共同提高。

按照新旧配对,同年级互帮,同主题共享的原则,把科组教师组成一个个学习的共同体,充分发挥科组骨干老师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新加入的老师尽快进入角色并逐渐成长、成熟,资深老师的专业素养也在结对帮扶中得到稳步提高。

(二)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推进课程建设。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特色教育。

1、加强博客组群等网络建设。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搭建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开通新申报课题的组群博客,完善课题的成果管理,合理利用好科组qq群进行及时的信息发布和研讨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组网络教研研讨氛围。对于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天河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优秀课程资源素材及时进行汇集和上传共享,通过网络平台,为我校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材料,促进互动与交流,共享课程资源。使博客和qq群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开展网络教研的重要阵地。

2、全方位把握,多层次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尽管老师们课程开发的意识增强了,主题开发的范围也从单纯的猎德社区延伸到珠江新城,但是老师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开发出来的活动主题由于涉足的范围扩大,却面临着调查困难,难以深入开展研究的问题,导致有些主题活动研究深度不足,甚至半途而废。本学期,科组将加强研究活动领域的规划,从学校现有的资源及学生的实际出发,整体布局,多层次开放校本课程资源。以“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邻居”、“我爱cbd现代建筑”三大活动领域为主导,细化各研究领域的活动范围,加强对各班级研究过程的进展情况及相应的指导,确保主题的顺利开展及主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考虑到起始年级的年龄特点、原有知识水平、能力、兴趣与爱好等,可以弹性选择活动主题,除了学校开发的三大领域主题外,还可以根据“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领域选择活动的主题。

(三)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1、学生学业评价。

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成长记录、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个性发展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评价。

探讨教师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袋”,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评价工作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围绕课题研究,加强科组建设。

“教而不研则浅。”本学期,我校坚持以课题研究为导向,落实每周的科组教研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组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做好现有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以及立项课题的开题、小课题的结题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效。加强科组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注重过程材料的积累,争取创建广州市优秀教研组以及迎接天河区巾帼文明岗的评估工作。整理和优化已经结题的“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开发猎德社区文化资源的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继续探索和完善“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教研模式,围绕“研究”专题,推荐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要求老师们带着问题开课、听评课,通过研讨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同时计划每月选择老师们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科组的网络的主题研究,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附各月工作安排:

1、制定本学期科组。

工作计划。

2、组织参加“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九届研讨会”的论文、案例评奖活动。

3、配合申报广州市“”规划课题:“基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实践研究”工作。

4、组织参加区教研活动。

申报广州市教学成果奖。

做好省级和区级立项课题的开题工作。

做好“天河区巾帼文明岗”评估资料的检查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2、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培训讲座。

1、在研课题正常开展教学研究。

2、检查和反馈各班主题研究进展情况。

3、邀请专家到校进行教科研培训讲座。

2、回顾总结本学期教研活动情况;。

3、各类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4、课题研究成果奖励情况统计并公示。

5、

学期工作总结。

及布置假期案例以及教学简案的撰写任务。

2

页,当前第。

2

1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国定校行的必修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后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包含了经历——感受——探究——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这一全过程,把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体验,重在发展”为指导思想,认真开展三——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增强孩子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转变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鄂汉东校长领导,丁红芳老师分管,教研组长宣洪波老师负责制订实施计划,印丽华老师负责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宣纪珍老师具体负责课时安排以及调、代课。三、四年级由印丽华老师具体负责,五、六年级分别由刘彩娣老师负责,其他各班任课老师与班主任组成“导师团”对学生活动的开展进行研究性和指导。

1、力求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使每位学生能将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系列素材,并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活动的实际情况,引起同班和评价者的重视,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判断以及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通过利用各种符号与工具,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善与他人沟通,并能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与资讯。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起自己是记录自己学习过程资料的著作者和负责人的意识,逐步养成不断反省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式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规划组织与实践能力。

4、通过对教师的月考核,进一步端正教师的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研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观察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并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5、评价侧重于过程,体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与他人的一种平等对话精神。

1、主题生成。

学科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整体发展,课程间的整合,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以及探索与研究精神。开学初,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由学科组商讨,确定各学科中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更好教学的活动内容:(英语)3a:用各种材料制作字母小卡片;4a:shopping跳蚤市场;5a:制作卡片;6a:搜集身边的英语,以交通标志为主。(数学)三数:调查周末一天的安排,摸牌和下棋游戏;四数:怎样滚得圆?了解自己,关爱自己;六数:大树有多高?(语文)三语:小小读书交流会,指导做采蜜集的方法;调查了解119、120、110等号码的功能,学会求救;寻找秋天的足迹;走进水果的世界;制作动物名片等;四语:“老师,您好”主题教育活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系列活动;神话、寓言故事交流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网络知多少调查研究。五语:研究神奇的变色龙;我读书我快乐:《水浒传》、说名道姓。六语:学剪纸、读报和剪报等。

其他学科,如美术、科学,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活动主题、内容、方式自定。每次实践活动后,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习作的指导,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学生的感受。

(2)依托社会生活、社区资源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人们经常说“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的习惯。这是我们在这一方面确定课题的用意所在。例如:中国传统节日的研究(本学期的中秋节、重阳节等)、家乡的桥等。

(3)依托已有的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新的课题。对原来开展过的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挖掘,生成新的课题。例如“日食知识”,以它为载体,生成新的课题,例如:了解星空、认识星座等。

2、参考主题。

(1)传统节日研究(三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掌握节日时间、有哪些风俗习惯等为目标;中高年级除了达到低年级的目标外,增加传统节日的历史由来研究、动手做节日食品等实践活动。本学期对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作长线研究。

(2)传统游戏研究(四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了解过去的一些传统游戏、规则并做一些与年龄段适合的游戏为目标;中高年级增加研究传统游戏与现代游戏的不同、自己动手做游戏工具等实践活动。本学期把滚铁环、玩沙包作为重点研究、开展活动的主题。

(3)农器具的研究(五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认识常用的农器具,了解常用农器具的名称、作用为目的;中高年级增加操作、使用的实践活动(“乐乐种植园”种植实践活动)。

(4)日食的研究(六年级本学期研究主题)。

低年级以调查、了解历史上发生的日食现象为主,辅以观看影像资料;中高年级拓展到认识宇宙、星空,丰富天文科学知识,发展科学、创新意识。

(5)校园资源的研究。

如“走廊文化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等,如“走廊文化的研究”:低年级以了解走廊挂图中的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生平事迹、著名成果为目的;中高年级则增加阅读他们的著作、学习他们的研究精神等内容。

(6)节日的研究。

如:日食知识、了解世博会、建国六十周年等,任课教师根据社会、国家、国际发生的热点事件开展研究、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目标可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等适当制定。

任课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或专长,充分挖掘有意义的、可行性强的主题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然后根据活动效果同年级推荐或全校推荐。

3、校本课程。

本学期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和方式有所改变,具体情况如下:

校本1课程内容仍然为“植物与生活”,依托原有的校本教材,一年级的研究内容为:走近身边的植物,二年级:认识植物的组成部分,三年级:植物的分类,四年级:植物的作用,五年级:植物的种植与栽培,六年级:植物与文化。校本2课程内容则由原来的“让生活充满爱”改为走班形式的各类项目训练和学习,具体课程项目有:手工制作、篆刻、国际数棋、刻纸、口琴、编织、剪纸、古诗词赏析、经典阅读、思维训练、阅读与写作、七巧板等。

1、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计划、年级计划层层落实。在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的带领下,各年级由年级负责人为小组长,带领教师认真制订年级计划,带着问题积极、认真地开展小组教研活动,提高实践指导水平。学校定期组织检查,提出意见,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组织有意义的校外活动。

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校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江边污水处理厂、社区调查等。但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学期教研组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课研讨活动,课后进行研讨和评议。同时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本学期每班至少需上交学生研究性项目作业、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各两份,教学反思一份。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新老师要在课前向同年级组教师学习。这一学期,本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同年级组老师观摩、评议,共同探讨,共同提高。

(3)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每班在学期末提供至少一份项目作业参与评选,优秀的项目作业将对指导老师进行奖励。通过展板,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及经验及时、准确地记载下来。在此基础上,组织全校老师、学生参观,交流。另外,每个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写好研究性的文章,积极向有关杂志和报纸投稿。

(4)加强研究,优化教学。我们把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五下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沙龙研讨日,教师们一起学习相关理论,提出活动中的困惑,共同解决问题,并把活动中好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4、完善学生、教师评价制度。

活动后师生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有利于提高今后活动的质量。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角度的反思活动,努力提高实践水平。

对学生的评价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学生互评;其次是家长评价;最后是教师评价。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对教师的评价,除了延续上学期使用的月考核制度外,还将随机进行学生调查问卷,从而促进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本学期将更加注重活动成果评价,学期末学校将通过调查问卷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评价。

4、教研活动:分组研讨本月综合课程的上课内容。

5、开展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相关实践活动。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学校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吴海燕老师上一节综合研讨课。

3、教研组例会:对综合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共同研究,以便提高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4、相关年级开展日食的研究、科学宫动植物主题研究。

1、各班按计划开展活动,注意收集和整理过程性资料,组织检查。

2、教研活动:印丽华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3、有关年级开展传统节日的研究活动。

4、教研组例会:半学期小结,下半学期综合活动内容设计,上交过程性资料。

1、教研组例会:研究如何认真办好活动成果的展板。

2、学生总结汇报交流活动,以及学生活动成果的展示。

3、教研活动:倪华玉老师上一节校本研讨课。

4、有关年级开展制作传统游戏工具(如铁环、沙包等),玩传统游戏的实践活动。

4、各班上交案例、论文、活动总结(反思)及学生活动过程的资料。

2、期末抽测调查,考核评比。

3、资料汇总归档。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性质以及学校,老师的资源情况,对综合实践课进行研究,籍此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总体目标:

(二) 具体目标:

激发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掌握一定的电工的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十六课时 (上13课时,机动2课时,评价1课时)

课程内容具体安排

第一周 对上学期的综合课的反思,总结

第二周 调查统计校园内花草树木的种类、名称、习性、产地等

第三周 对上节课的调查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周 画出学校的平面图

第五周 电子、电工 认识常见的电源

第六周 安全用电常识

第七周 家庭电路与插座

第八周 白炽灯的安装

第九周 两地控制一盏灯

第十周 日光灯的安装

十一周 电风扇的维修与检修

十二周 科技制作 橡筋动力车

十三周 简易收音机

十四周 气垫船

十五周 风力万花筒

十六周 考核,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立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年的实践中,我区各小学以活动为载体,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向纵深发展,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现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

1、成立区“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研究组: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组成,由校教导主任刘丽军同志任组长,由教研组长刘旭平同志任副组长。

2、各学校成立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教导处、教科处有关人员、任课教师组成,由校长任组长。

3、建议成立校级“导师团”:由学校教师、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外聘人才等人员组成。

1、根据《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全县20xx学年小学3—6年级开设,每周平均2课时。

2、每周2课时可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安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1日——9月15日。

(3)各学校交流课程实施方案(9月15日);

2、实施阶段:20xx年9月15日——12月31日。

(1)各学校按照课表,认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进行实施阶段的校本教研:原则上两周一次,以沙龙式研讨为主;

(3)组织区级现场观摩教学和研讨活动;

(4)参加大市范围内的教学交流活动(光盘)(12月份)。

3、总结阶段:20xx年1月。

(1)各学校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专题总结;

(2)推荐参加大市范围的评先活动。

1、认真学习,全面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

(2)学习形式:学习与研讨相结合、自主与合作相结合;重体会、重感悟、重反思。

2、积极探索,多方开发和活用课程资源。

(1)通过系统性的讲座、组织参观、校际研讨等形式有效开发和活用校内人才资源。

(2)面向社会、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目标,尝试建立家长人才资源档案库,有效开发地域、人才资源。

(3)有效开发和利用社区和社会的物质资源:自然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绿地、花草、江河湖海等;社会体验活动的设施设备,如博物馆、福利院等。以此弥补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

3、大胆实践,尝试在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1)课程目标:围绕知识、态度、能力三个基本维度研究;

(2)课程内容:围绕三条线索: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进行选择与组织,实现三者的均衡与整合。

(3)课程实施:重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领域的融合研究;重视课题发现——课题探究——成果发表的单元活动流程研究。

(4)课程评价:结合“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探索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的有机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但也有不足,表现如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总结

小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南,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结合本校的实际,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与生活的密切整合,努力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同时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真切的体验。我们的活动重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结合学校大课题研究设定了自己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将课堂作为实践基地,关注学生的活动细节,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落实具体的研究内容。

1、开发课程资源。本学期我们开发了短线——《走进花的世界》、《贴画》、《树叶贴画》、《折纸》等多项活动。总的来说,在实施中,这些活动都能够可以顺利开展、落实,因为它们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了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的过程,学生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2、常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点。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是全校集中上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老师们认真履行学校学习制定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前一周钻研教材,探讨学生,力求将每一节课都落到实处。分管主任和巡课领导会及时反馈各班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情况,表扬优秀,指出不足。尤其分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泳主任更是考虑周到,在校园网上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大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老师们开展活动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就更强了。同时学校认真组织教研组学习、研讨活动。分别以平行班、年级组、全校性三种集合学习研讨方式展开。安排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活动,并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在活动的时间上,不再占用双休日时间,而是在安排课务上,注重全盘考虑,集中在星期五内开展,使活动时间更加充足、更加有规律,从而优化教师的教育和成长方式。这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断更新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实践和反思能力。

3、特色活动特色活动一直是我们的坚持,本学期我们除了常规教学外继续保持了长线——“竹韵”的研究活动。各年级根据校本教材进行有机地系列学习。

4、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变化和表现。全面评价,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师、教师集体、学生个人、学生集体、家长与社区成员等,都是学生评价活动的主体,都应该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来。引导反思,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增强他们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信心,学会在与人相处中,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长处,提高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在这一学期,我们的同学实践热情一直很高,并且在同学们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在同学们浓厚的实践氛围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综合实践活动室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1、由于学校和学生个人的条件所限,某些可以采集的实况却

不能如实地采集下来。这也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

2、学生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计划的不够详细,在采访中问题设

置目的性不明显,层次不分明。这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改进。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动手、动脑、体验等实践手段,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课程的一种特殊发展形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实复杂性大量存在,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迷茫、忧虑和担心,但是我们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会做得更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反思

一、培训目标——清晰明确

1、通过培训,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及其理念,领会了本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掌握本学科的课改精神。

2、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能力。开发的课程要科学管理,充分利用,或形成课程体系不断加以完善,或自主设计课程结构加以不断充实。

3、提高教师课程评价的能力,形成教学反思的意识,力争成为反思型、实践型的教师。

本次培训坚持以提高驾驭实施课程能力、有效开展教学为中心,兼顾以问题探究为支点的课程研究、体验设计培训课程,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成了预期目标。

二、培训内容——丰富实效

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有效地进行教学指导并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是实施此次培训的重要指导思想。培训内容丰富 ,以丰厚、权威的内涵铸就了坚定、实效的培训精神:

1、“登高望远”的气概——专家引领。

组织实施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其目的无疑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程性质、特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管理与评价、课题研究、课程校本化以及有效教学指导等方面,发挥了专家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优势,与学员充分引领、分享,并交流、研讨,提高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专家们的精彩报告纷至沓来:

省教研室王秀玲主任的报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规范和实施策略》让我明白:要急于从课程定位的误区走出来;要勇于来一场从课程“目标泛化”向“目标细化”的头脑转变 ;要基于课标和学生实际,制订恰当科学的教学目标,过程指导到位;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乐于探究。

聆听着冯京广教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解读,感受着欧晓霞教授的“让阳光漫步,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的乐观心态,领悟着张青校长和孙来勤博士关于“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谆谆教导,思索着曲振国院长的生涯教育理念。高屋建甄的前沿课程理念和课例研究引领,给我们学员摆出了丰足的精神盛宴,受益匪浅。

2、“脚踏实地”的精神——课程体验

本次培训依托潍坊市实验学校,把实验学校教师开发的项目作为培训的重要课程资源,从说课、学习项目到展示课,充分让学员参与到现场教学过程中体验课程、感悟课程、实践课程。

说课内容包括:奇妙陀螺、创意机器人、服饰文化、紧急救护、数学好玩、金属丝工艺、动力源、无线电测向等,让我们大开眼界。奇妙陀螺、金属丝工艺(自行车)、手编饰品、卡-通石膏、篆刻等项目学习令学员意犹未尽。

本次学习只提供了两节示范课:《风筝扎制》和《彩虹鸡尾酒》,展示了学生扎实的制作技术的掌握和对彩虹鸡尾酒的调制过程的探究。

3、“兼容并包”的博大——学习交流

培训中,还以实验基地和活动育人示范校为依托,注重发挥其示范、模仿、引领的作用,参观了临朐县海尔希望小学、坊子区实验学校、金宝双语学校,学习他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特色课程,观摩他们的延展性实践活动项目,学习他们利用本地或乡土资源,提高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在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全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方案制定、活动记录、观察日记、研究报告、活动评价等表格的设置和运用。

培训中,学员们在如饥似渴的学习观摩求知中互相交流,智慧思维碰撞的火花四溅。学员论坛的激烈讨论,一篇篇字字珠玑的精彩作业,异彩纷呈的五期培训简报,凝聚着这次培训的所思、所想、所悟、所得,从而让这次培训不断丰富内容、百家争鸣、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三、培训感悟——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这次培训历时十天,每一天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在学习中汲取经验。但也对我们县甚至我们临沂市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实施现状担忧。专职教师极度匮乏,兼职教师精力、时间和能力不足,绝大多数学校不能正常开设。只停留在课程表上和应付检查的纸质教案上。我们的教研活动只局限在每年一次的优质课评选中,注重交流展示汇报,忽视了课程实施中的制定方案、亲历实践和反思评价阶段,相对于课程开展比较好的市县,我们的差距太大。需要意识到位、制度保障、资金支持、规范常态化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的综合运用,体验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课程。本着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要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基地,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和实施,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育人效果。

我们的活动不是缺少内容,而是缺少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可以有一番新天地。

纸鸢之美,尽在梦想的追求中。培训之美,正在扶摇直上、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不畏风雨,勇于向上,一定会达到“纸鸢一线牵,万里清风来”的理想境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7-9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他们的发展不仅仅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而获得的。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克服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活动课程有效经验,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同时又适应加强科技教育的信息时代需要。此次课程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与规范,对充分发挥活动课程应有的发展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二)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四)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积极开展活动,在活动中主动发展。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面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或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单一的、封闭的课堂时空,引导学生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活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和亮点,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的生长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具有自己的特殊价值和独特功能,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

倡导学生对活动主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求。

(2)面向学生生活。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劳动教室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四、强调活动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以知识点的方式来组织内容的,它的活动内容是开放的,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话题、主题或问题。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强调通过活动来综合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

(一)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生成性。

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急切装配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体不断生成,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仅不会抑制其生成性,反而能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三)开放性。

给予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具体表现为:(1)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必然具有开放性。

(2)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3)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四)自主性。

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改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实践性。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的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理念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人们总结了前一段实施活动课程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一、主张实践性学习,关注学习方式变革。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力亲为。鼓励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以知识的获取为满足,追求的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过程。这种过程性的学习是一种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实现规程学习的的最适当的方法就是自主、探究与合作。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现实与未来的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面对的学生的完整的生活领域,绝非仅仅指学生举手投足即可触及的学校、家庭、乡村、社区这样一方狭小的天地,而是远大于此,包括了上述一切并涉及国家和整个人类的现在和将来,丰富多彩的真实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发,不仅要满足学生对现实生活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需未雨绸缪,兼顾学生的长远发展,主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世界的需求。

三、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活动,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其教育的功能。一直以来的教育都是强调学习前人的思想结果。综合实践活动却主张通过解决实现问题进行学习。毋庸置疑,“问题”的选择和确定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和形成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开发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样毋庸置疑的是,面对学识和经验都嫌不足的中、小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需要努力创设情境,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从他们亲力亲为的经验中,乃至从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而“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就可以从中获得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的联系的整体认识和深刻感受。

四、着眼于完善学生的素质结构,努力追求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从小建立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因为他为学生提供了自然、科技、社会等客观事物主动结构的机会,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教育的优势。

五、重塑学校文化,推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培植学校创新文化氛围。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程,就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重塑学校文化,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培植学校创新文化氛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拓展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并主动参与社会、生活。为学知识、生活、技能的整合建立了操作平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区服务,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1、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以融合的方式设计与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根据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局域网、校园网,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

3、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建立稳定的训练基地充分利用劳动技术训练基地对学生进行训练。

4、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原创

活动主题:

重拾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

活动主题。

重拾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其次,我们的文化传统在我们的漠视的同时却渐渐吸引了众多来自于世界羡艳的目光——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人礼”并沿用至今,韩国响应端午节弄出了端午祭,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大争诗仙李白的国籍。这种种各各真的代表的只是一个礼仪一个节日一个出名的人物吗?诚然不是,在这些东西的背后蕴藏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一个民族的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我们的民俗文化,值得欣慰的是,我国陆续在世界各国建立起了孔夫子学院。尽管如此,儿童仍是我们的未来,只有在他们的心底种下一颗重视民俗的种子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得到传承。于是,我们带着这个宗旨来展开关于民俗民风的主题活动。

二、课题目标:

1.熟悉中国各地大多数的民俗,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些民俗文化。

2.通过调查、分析、学习实践能获得某些关于民俗文化的技能。

3.培养学生重视民俗文化,保护民俗文化的感情,并对身边的父母邻居产生影响。

4.对如何保护民俗,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提出自己的意见。

5.培养学生在发现、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实践中,增长知识,培养兴趣,逐步养成善于研究、勤于分析动手、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活动的对象:

小学六年级某一班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半学期。

五、活动内容:

本主题活动共设计了《谁是民俗“百晓生”?》、《人人都有民俗情》,《大家动手现民风》、《保护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这四个阶段。

《保护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是让学生通过这次的调查采访和动手实践等理解民俗民风背后的文化,不仅使学生自己能尊重民俗民风,也能辐射到身边的家长好友。

活动一:课时(2)节。

活动主题:谁是民俗“百晓生”

活动形式:自我收集信息,小组比赛。

活动内容:是学生运用查阅资料、走访、问卷等研究方法搜集出世界各国的民俗民风,使学生对这个概念有初步的了解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调查、咨询、自我探究的能力。

2.通过对民俗的收集提高学生对主题的理解。

3.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过程:1.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进行分组,并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工作。

2.老师组织各个小组的同学一起观看幻灯片,位同学讲述民俗民风的定义。

3.老师布置任务,让各组同学同个调查、查阅、问卷等手段来收集民。

俗民风。

4.以比赛的形式,各小组派代表来比比哪个小组收集到民风民俗的最。

活动二:课时半个月。

活动主题:人人都有民俗情。

活动形式:进入社会,自我探究与调查。

与老人交谈、查阅资料来比较古今的民俗民风的异同。

2.是让学生调查当今社会不注重民俗的种种现象。

己对的民俗民风的感受或者是经历过的和民俗有关的小故事,也可。

以是历代的民度对比等等。

2.每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讨论,可以做问卷,访谈等。

3.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并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民俗文化。

活动三:课时一个月。

活动主题:大家动手现民风。

活动形式:回归课堂,展开“主题party”,总结主题。

活动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形式来演绎民俗民风,可以动手制作、团体表演。

也可演奏、绘画等等。

活动目标:1.让学生再现民情民风,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内涵。

2.用自己的形式表现主题,手、脑、口三者相结合,从多个角度锻炼。

学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调查访问后将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真正将民俗文化内化于心。

活动过程:1.给一周时间大家准备排练。

2.老师组织,选定教室,和同学一起进行相关的教室布置。

3.展开“主题party”,同学们尽情表演。

4.表演结束后,为如何重让视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引起世人的注意讨。

论出几条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5.由各小组为委派代表总结此次活动,并提出相关意见。

6.教师总结这场主题活动。

7.委派专员做记录。

8.布置任务:叫每个小组的调查报告和对此次活动的总结。

七、学生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1.不能很清晰的明白民俗的概念。

2.不知道如何收集有用信息。

3.不会分析处理信息。

八、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主要围绕“重拾民俗民风,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以讨论—调查—再讨论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宗旨展开的。

本主题活动共设计了《谁是民俗“百晓生”?》、《人人都有民俗情》,《大家动手现民风》三个阶段,分别为确定主题,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成果展示和最后的汇报总结。共历时半个学期。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被分为了几个小组,并选出组长,负责组织工作。首先,我们的老师为大家介绍我们的主题,让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主题并激发学生的一定的兴趣,初定是两节课的时间。然后,有为期两周的,是同学们收集信息进入社会的时间,同学可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访谈或查阅道德别人的经历来为大家讲述的民俗民风的故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最后通过为期半个月的观察找出社会上不注重民俗民愤和传统文化的实例。再请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进一步了解节日与文化的关系。接着,通过一次“主题party”,给同学们机会自行对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各种文艺形式表现出来,如:包粽子,剪纸,写对联,民族乐器演奏,多人小话剧再现民情民风,一笔绘民俗等等。表演结束后,有同学将内化于心的民俗文化总结一下,并讨论出如何如何让大家重视民俗的建议。最后、由组长总结此次活动,老师加以点评。

这样一次历时半个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了培养同学们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自己动手能力,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作为指导,只对同学们进行必要的引导活动,一切都交给同学们自己完成。

活动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正是让学生将民俗内化与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个时候,学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的。

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希望能真正的起到作用,达到当初制定的目的,令同学们明白中国民俗民风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能发自内心地喜爱民俗,热爱中国的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3、在校内和社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订好学年段的活动计划,争取一学期搞出一到两个有特色的实践活动,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研组以备查。

5、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建设好班级图书角,让浓浓的书香弥漫校园;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并结合课本所学,运用软件或网络简单展现自己的成果。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五是结合少先队系列活动,如“班级生态角”、“争做升旗手”等活动,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周围的自然状况,开展一些社会调查,关注环境,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二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定期带领学生参加服务活动;三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四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体育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本学期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将围绕“创设一个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主题为主线,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上面所提供的活动主题,确定好本班的若干综合实践活动的子课题,并围绕子课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活动方案,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五、规范管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水平:

1、建立领导小组。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室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计划,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活动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教师具体负责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工作。

2、课程培训学习。

组织教师以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培训材料为主要学习、观摩内容,通过学习、观摩、组内讨论、交流体会,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另结合研训中心组织的活动,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并对培训及观摩活动内容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实现“互动互强”培训目的。

3、开展好教研活动。

(1)、我们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3)、为发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11月份我校将组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开放月”活动,届时每一年级推荐一位课任老师上一节教学汇报课,分3周时间完成,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担任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保护家乡文化倡议书大全(16篇)
    范本可以提供不同类型和主题的写作例子,满足不同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在我记忆中的家乡是山清水秀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
  • 12-22 助理辅导员述职报告大全(20篇)
    述职报告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内容冗长和重复。下面是一篇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在撰写过程中能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自××
  • 12-22 客房服务的实训报告范文(17篇)
    报告范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下面是一些经过评选和推荐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论文写作的指导。
  • 12-22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施方案(实用19篇)
    实施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达成目标时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它是一个具体的操作指南,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行动。我们需要根据实施方案来有序地安排和推进工作
  • 12-22 税务人员述职述廉报告范文(18篇)
    述廉报告是一种对廉政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书面报告,它有助于在廉政建设中进行思考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述廉报告,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和借
  • 12-22 评职称个人自我评价(精选22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在某一领域或方面表现的客观评估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我们应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看待自己的表现和成果。
  • 12-22 访惠聚工作方案范文(16篇)
    工作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目标的可行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随后是一些成功实施工作方案的案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路。兵团审计局“访惠聚”活动六连工作组(以下
  • 12-22 简单的工作自我鉴定(热门19篇)
    在工作鉴定中,我们可以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并找出改进的方向。工作鉴定是组织提升绩效和效能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和实施方法,供大家参考。
  • 12-22 驾驶员自我剖析材料(汇总15篇)
    通过总结和归纳经验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经验材料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作为一名中共
  • 12-22 创建消防安全社区实施方案(实用15篇)
    实施方案的成功与否,除了要看执行力和执行效果,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因素。以下是一些经典实施方案的范例,相信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消防宣传进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