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梅花魂的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通用8篇)

最新梅花魂的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通用8篇)

时间:2023-10-14 14:27:35 作者:琴心月 最新梅花魂的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通用8篇)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6课《梅花魂》。

一说教材

《梅花魂》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五件事,分别是读诗常落泪、珍惜墨梅图、不能回国哭、赠送墨梅画、再送血梅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文章还通过莺儿稚嫩的声音表达了外祖父的'言传身教在她幼小的心里扎下了深深的爱国之根。同时,我也准备抓住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一个句子(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来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单元训练重点及新大纲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体会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两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根据格纹内容我设计了一下四个环节:

(一)导入,初解梅花含韵

开课时课件播放教师课前收集的梅花诗,引导生读诗知梅,然后再出示配乐的美丽梅花图,让学生欣赏完后谈感受。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梅花有感性的认识,并初步懂得梅花的精神。

(二)初读,直奔重点,品梅花之秉性。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读通课文。感受梅花的品格,并以此为主题引导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二

《梅花魂》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好文章。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插入《红梅赞》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五)课堂练笔,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六)指导写法: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七)扩展延伸

课内阅读《我的中国心》,对课文做有益的补充

(八)布置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

中国心

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三

《梅花魂》说课稿(3)

《梅花魂》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梅花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梅花魂》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教育第九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清香”等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了解课文首尾相应的写作特色,理解外祖父爱梅花的真正原因。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讲,要理解借物寄情的手法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理解外祖父通过喜爱梅花来寄托深深的爱国之情便成了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具体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从图画入手,课件出示梅花诗和各种恶劣坏境下的美丽梅花图,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说说对梅花的理解。

2.讨论法:对于课文中一些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学生往往会不理解,这时候就需要团队合作的精神,当孩子们对着一个问题展开激烈讨论的时候,也是孩子们学习热情最高涨的时候。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3.品读法: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学生在读中领悟情感。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读这三次哭,让学生在读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五年级的学生对学习语文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中重在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让他们多提出问题,多思考,多合作探究,同时建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开课时课件播放教师课前收集的梅花诗,引导学生读诗知梅,然后再出示配乐的寒冬恶劣坏境下争芳斗艳的寒梅傲雪图,让学生欣赏完谈感受。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绪易受坏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多媒体播放梅花诗和梅花图,营造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对梅花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梅花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完后检查字词情况。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拼音,并正确读写“缕缕清香”,“梅花魂”等词语。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2..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是提取文章脉络的好时机,我会提出两个问题:(1)说说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五件事?(学生交流回答后通过教师的进一步概括板书读诗落泪,珍惜梅图,赠送梅图,送梅花巾,不能回国)(2)从哪件事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非常喜爱?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再读课文,既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也能让学生抓住重点事件。

(三)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增加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1)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板书爱国心)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有着深深地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之情。此环节意在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2.总结:一副《梅花图》写出了一个久居海外华侨老人的心声,赞美的是一个个有着梅花精神的中华儿女,启发我们的是,作为中国人就要有一颗中国心。(板书中国心)3.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因此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五)安排作业,强化练习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因此,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写作手法。

作业2:搜集表达“爱国心”和“民族魂”的资料,办一期手抄报。

四、说板书设计

梅花魂

中国心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有反映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简单明了,使人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文档为doc格式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四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语文知识能力目标

(1)熟记课文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我所教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一)检查预习情况

魂(hun)分(fen)外抹(ma)净低头折(zhe)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导语设计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三)整体感知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四)深入文章,感知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五)品味赏析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有恒古不变的爱国情。老师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六)扩展延伸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1.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设计意图:复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七)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中国心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五

这是篇回忆录,写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个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颂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本文脉络清楚,以“梅花”为本文的线索。我回忆与外祖父的四件事,分别是读诗落泪、爱惜墨梅图,谈梅花的品格,赠送梅花手绢。在叙述时有详有略,详写了我回国之际,外祖父把墨梅图赠送给我以及教育我要做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人。这段内容的叙述隐含了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严谨,做到了前后呼应,首位相连。开头由梅花想到已故的外祖父,结尾是看到梅花图而想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这样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而且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一位身在异乡的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1、正确、流利读全文,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自然段。

2、了解梅花的品格,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相连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这是篇回忆路,选取了外祖父几件关于梅花的往事,回顾课文,有助于把握课文重点,为进入文本打下铺垫。)

第一步:了解我第一次受训,学习第三自然段

第二步:品味爷孙俩难忘的一课,学习4-13自然段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回国的消息,当我询问外祖父是否回去时,外祖父竟呜呜地哭了,离别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把我叫到书房里,给我上了人生中难忘的一课,(出示插图)他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外祖父说得话有几层含义,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梅花秉性的理解。生交流分层情况:三层、四层都可以,只要说得有依据。梅花的秉性集中在2-4句:这里指导扣关键词:4个愈和3个最。由梅花而联想到中华民族许多有气节的物,老师追问:你联想到哪些英雄人物?他们和梅花有什么联系?接着让学生在对这两点理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外祖父5,他不仅仅是说给我听,而是表白自己的心迹,他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国人。

(设计意图:谈梅花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先从内容入手,理清条理,再抓梅花与民族魂之间的关系,梅花的品质正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最后再回到外祖父的品质上来。这样始终围绕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和情感主线。)

第三步:体会外祖父深情地流泪:学习2-15自然段,抓爱国主线

外祖父赞誉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牵挂着他的情素,每当想起就不禁潸然泪下,读全文,找找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泪?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生交流共有三处,第一次叫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流泪。此刻外祖父想到了些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指导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回国的消息时,呜呜大声哭了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联想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第三处在送别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作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生会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成回国的愿望了,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设计意图: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爱花之情,更是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我紧紧扣住了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到海外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几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每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

1、设疑: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换成其他题目可以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外祖父爱梅花,更把这种爱梅花之情寄托在爱国之情中,所以它是文眼所在。

2、读读开头和结尾,想想他们有什么联系?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小结:开头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忆了外祖父饿几件具体的事情,结尾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爱国之情,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结束语:梅花有魂,人有情,外祖父就是那千千万万侨居在海外的游子的缩影。那份对祖国真挚的情感将不断鼓舞着我们。

作业:搜集并讲述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故事。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六

本周是五年级的杨絮惠老师的示范课。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们就以杨老师的这堂课写了评析稿,我觉得老师们都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都是优秀的。例如:

1、李献秋老师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老师做到了。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老师伸出热情的手,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自己!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但今天这堂课在“生生对话”这方面不够体现出来。

2、王新新老师

(1)情穿全课。教师在备课时准确地把握了难点——体会老华侨的情感,从而设计了吟诗入情,赞梅生情,对话抒情的三个大环节。针对每一处环节老师设计了不同的过渡语,老师诗一般的语言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地得到提升,情感不断地得到升华,从而一步步的走进了文本。老师教学的情感线是很清晰的,强烈的。

(2)浑然一体,过度自然。《梅花魂》一课讲了五件事。每件事都是有因果联系的。老师利用因果关系,一一带出,推着情感不断深化、强化使情感达到顶峰,最后化作了一曲《中国心》结束。

(3)从学者学的情况来看,学生都有“学习主人翁”意识,能全身心地融入学习之中,能充分搜索到自己的记忆仓库,结合自己的知识、生活、情感等等让“文心融我心”“我情融文情”,敢想敢说,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生命感觉等方面进行评价。

3、黄卡丹老师

1、吟诵诗词,黯然流泪;

2、弄脏梅图,大发脾气;

3、不能回国,痛哭流泪;

4、临别之际,送墨梅图;

5、离开星岛,送绣梅绢。

1、巧用过渡语,使学生想读。

2、教学情境,使学生敢读。

3、巧变朗读形式,使学生乐读。

我们坚持的每次教研活动后写评析稿,这样促进了每位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将继续研究,继续创新,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校的校本教研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精彩!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我主要要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为此,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下教法。

1、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看图中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对故土的眷念。

2、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感情。

3、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二)、说学法:

1、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2、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的。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进入下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指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设计意图: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泪。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五)扩展延伸

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展开的花瓣中板书的是回忆外祖父的几件事,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心、赤子情,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形成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这样,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于一体,梅花魂不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梅花魂的说课稿篇八

《梅花魂》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好文章。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插入《红梅赞》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五)课堂练笔,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六)指导写法: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七)扩展延伸

课内阅读《我的中国心》,对课文做有益的补充

(八)布置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

中国心

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