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设>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实用22篇)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实用22篇)

时间:2023-12-25 23:22:18 作者:ZS文王

撰写情况报告能够促使我们对所面临的情境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以下的情况报告范例,将为您提供一些触动和灵感,帮助您写出更加出色和精彩的情况报告。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塑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及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综合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教育又是构成基础教育的核心部分。作为个体,它承担着一个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的培养;而作为整体,它则承担着一代代国家新生力量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

为了更全面、科学地了解中学教育的现状,外在假期间通过走访和查阅资料,对##市的中学教育情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发现本市的中学教育在建国后历经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既有显著的成就,又有存在的问题。现就中学教育现状作如下分析:

一、中学教育投资规模扩大,布局趋向合理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市的中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基础教育落后的状况。政府逐年加大对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投资力度,xx年全市为发展文教卫生广电事业的财政支出为11106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3%,其中有相当部分是用来发展中学教育的。在学校的兴建方面,建国后也有了飞跃的发展。到xx年止,全市已建成普通中学270多所,其中完全中学27所,高级中学7所,初级中学220多所,九年一贯制中学21所。基本上满足了本市人民接受中学教育的需求。

中学教育布局也日趋合理。几十年来,党和政府努力改变旧中国学校分布极不合理的状况,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到目前,全市12个县区出吴堡外,都有一定数量的普通中学,各个人口众多的乡镇大都建有初级中学,在交通枢纽和经济活跃的乡镇还建有完全中学,而每个县城都有完全中学1到4所。榆阳区,横山,府谷,神木还建有高级中学5所。从而使学校的布局和城乡人口分布相适应。

二、中学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拉大

中学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匀,在调查中随处可见。首先从国家财政支出的分配上,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本市xx年财政收入计划增长×%,总支出增长×%,而文教卫生广电支出的增长额只有×%,其中用于教育经费的饮很少。其次在各部门之间,那些如政府,电力,交通等有资源支配权利的部门,在办公室和职工住房、待遇、福利等方面都远远优于学校。

中学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匀还表现在城乡差距上。城市人口的教育需求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城里中学有漂亮的教学大楼,花园式的休闲校园,完善的体育设施和教学设备。富裕的学校校长出门还有高档的公车。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中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片荒田,实验室的门上结满了蜘蛛网,室内的器材更是十分陈旧。如此的环境,乡村中学的学生怎能得到良好的前面教育。这种城乡差距严重阻碍了中学教育的发展。

三、中学教育收费逐年上升,家长难承重担

建国初的中国中学教育是一种国家补贴式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学教育事业逐步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几乎成了一中自费教育。以本市xx年城市普通中学收费标准为例,初中学费75元/学期,借读费500/元学期,课本作业本费140元,代办费95元。高中学费350元/学期,借读费800元/学期,择校费8000元,课本作业本费150元,代办费80元。此外还有个别地方和学校收什么所谓的赞助费,建校费等。而补课费,考试费,资料费则是每一所中学必收的一笔费用。

教育收费的逐年上升,直接加重了家长的负担,特别是农民家长的负担。在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农民家庭普遍是收入微薄而子女又多。大笔的中学教育收费就成了农民家庭的主要消费,且力不从心。如果一个家有两个孩子上中学,就可以花去一个农民或工人家庭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多一个或几个,这个家庭就难以再承受。这直接促成了低收入家庭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状况。教育收费高的问题,不仅影响低收入家庭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他们对新知识的接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

四、中学教育师资队伍壮大,素质有待提高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本市的中学教师队伍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提高。全市有教职工近14000人,仅榆阳区就有2203名,其中初中中专任教率达×%,高中达93%。这些人中涌现出大量的省市级教学能手,特级教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我市已形成同中学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包括培养新教师和培训在职教师两大类的师范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和壮大师资队伍。

近年来师资水平虽然有了不断的提高,但整体素质上还是有些偏低,既表现在知识的积累上,有表现在师德的修养上。本市的中学教师特别是初中教师,整体上存在和学历不高,专业技能偏低的问题。而且各县区普遍缺少美术、音乐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支教师对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几代人。所以必须大力发展师资队伍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中学教育课改步伐缓慢,教学考模式化

中国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口号叫得很响,但课程改革的步伐总是蹒跚不前。中学教育其实一直遵循一种模式,在学习上表现为一种被动性接受和强迫性记忆。典型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课本内容,学生在下面拼命地抄本书笔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现实工作中演变为一个万能公式,如果你不符合公式的要求,就必定是差生。她不要求张扬个性,更不赞成渡船过河,因为独木桥是教育公式的解。所以老师用教鞭规范学生,学生用分数应付老师。这就是所谓的“传道受业解惑矣”。

随着高考试卷标准化的不断加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及考试越来越趋向标准化、模式化。高考的电脑阅卷使试卷变得机械化、呆板化、程式化。90年代初,作文阅卷也走上了标准化,评卷标准化体现在按某种模式来进行阅卷,即开头、中间部分、结尾“三段论”模式。有人戏称其为“三股文”,其惨状可想而知。高考的“标准化、统一化”,呆滞了中学教育改革的南辕北辙,形成僵化的、模式化、程式化的教育和学习,磨灭了教师和学生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十多天的调查研究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新能力,已应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问题。

创新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具有创新潜能的创新主体。教育的结果,不仅是学生对人类已有思想文化成果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个性倾向的形成,亦即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发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不是学生消极被动地被改造,而是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使教育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亦即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展的能动过程。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工作统一部署,结合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办学实际,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学校简介。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创建于1945年9月,由东林矿业公司万盛煤矿员工子弟小学校开办;1950年更名为“西南工业部四0三煤矿子弟学校”;1951年更名为“公私合营东林煤矿职工子弟学校”;1959年9月更名为“鱼田堡煤矿子弟校”;1965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职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机修厂子弟校”;1978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二职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矿务局中学校”;1983年更名为“南桐矿务局第一中学校”;1月更名为万盛区东林初级中学校,11月,学校恢复高中办学,更名为重庆市万盛区东林高级中学,7月,与原进盛实验中学校合并,成立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30203平方米,建筑面积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5栋,实验楼1栋,共计教室78间,功能室19间,办公室47间,会议室5间。室外塑胶运动场2块,面积8000平方米,室内塑胶运动场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师宿舍1栋,学生公寓3栋,学生浴室1栋。目前有班级个,其中高中班,学生人,教职工人。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等教室基本具备。

二、文化现状。

学校的诞生与抗战和采煤都有密切的关系,经过70余年风雨,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蕴厚重的文化理念、办学理念。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养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矿工底蕴、修竹气质”。文化建设方向是“传承·弘扬·拓新”。文化建设途径是“承载传统文明·打造时代特色”。

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的办学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学校精神是“负重自强、和谐共进”。校训是“知行精进、日新月盛”。校风是“虚心致远、止于至善”。教风是“兼百家之美、严不倦之教”。学风是“博采众长日高日上”。

根据这一系列完整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教育主线,这就是“竹韵劲节、文武兼习、担当责任、永怀感恩”。围绕这一教育主线,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历史挖掘和地区实际,以及学校优势、传统等等,逐步形成以武术、羽毛球为教育品牌,兼顾其他艺术学科,以“感恩与责任”为德育主线,强力推行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

(一)武术特色:

围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术文化建设工作。如:

一是完成了武术文化浮雕;

二是以年级、班级为单位,建立了武术廊道文化;

三是在体育课中全面推广武术项目;

四是开展了以武术为主的大课间活动;

五是开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术套路比赛;

六是确立了“武术教育在学校全面开展的”课题研究;

七是以班会课等为载体,大力弘杨武术文化;

八是在学校各种活动中均有意识的穿插武术节目,以达到宣传武术特色;

九是在师生中建立武术业余爱好者联盟,开展晨练等;

十是与有关部门联姻,建立太极拳、跆拳道、散打等专业训练队伍……。

目前,已经初步营造出武术文化氛围。需要指出的是,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开展武术特色教育教学活动的资料、新闻先后在《重庆日报》、《西部开发报》、《万盛经开报》,以及地区电视台得以报道,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在重庆市的各种运动会中,武术也获得了各种金牌十余枚。

(二)竹韵文化:

二是发行了校刊、校报;

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设;

四是将学生的书画作品上墙展览;

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学校的展板;

六是开展了系列大型“竹韵劲节书青春”舞台活动;

七是开展了寝室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设工作;

八是全面绿化、美化校园,种植了比较多的树木花草;

九是重点开展了以学生会为中心的讲文明、爱卫生活动;

十是开展了有上千人参加的各种特长生专业训练,艺术体育高考成绩突出。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万盛子如广场开展的“竹韵劲节书青春”大型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交口称赞。而恢复高中办学后,艺术体育培养的学生前后有700余人进入了各级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西南大学”等等知名大学,较好的实现了高考与文化建设的结合。

三、存在问题。

虽然重庆市进盛实验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从纵向看,还没有完全发掘出学校丰厚的历史底蕴;从横向看,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特色不够鲜明,文化不够彰显,继承不够统一,执行不够严肃。在文化特色与应试教育中还左右摇摆,缺乏足够的毅力和恒心来办好校园文化建设,部分干部教师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偏见。通过调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是特色教育没有有效开展,特别是武术特色的开展工作还处于低效率状态,还没有树立成学校的文化品牌,没有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个别教师主人翁意识淡薄,敬业精神不强,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对学校布置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工作中敷衍了事,马虎应对,消极干事。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还缺乏系统化和常态化,部分工作属于见子打子状态,缺乏前瞻性,结果导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领导也围绕着自己的小地盘打算,缺乏全盘意识和牺牲精神。许多工作各自为阵,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执行力度不够,没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项工作。

三是已经完成的校园文化符号还没有最大限度地宣传展示,没有有效利用校园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地营造校园文化,以至于学生还对于学校的各种标识不够了解。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小编整理了一篇关于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2005年8月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从调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校园文化在育人中正确导向、鼓舞激励、规范管理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校园。

二、工作目标。

提炼具有时代性的办学育人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领导小组。

根据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福建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验收的通知》(闽委教宣【20xx】68号)文件精神,提炼具有时代性的办学育人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加强领导,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管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并做好自评和迎检工作。

组长:黄建新。

副组长:谢春楼林蔡霖林登畴徐肇焕王靖华陈天洪。

成员:余晶华刘文龙章志峰陈庆贤何天林杨朝东杨春兴。

下设办公室主任:余晶华副主任秦平。

成员:付伟丽耿丽刘兰钦李晴。

办公室挂靠在教育教学研究督导室。

四、工作要点。

显性文化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改善办学环境,主要围绕“六化”工程来不断加强和提升:

1、净化方面,加强卫生管理,养成卫生好习惯。落实好每周晨检工作,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发;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教室、校园卫生做到每日清扫,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理,达到教室窗明几净;桌面、墙壁无乱涂乱画痕迹,桌兜、书包无废纸、零食及包装袋等,地面无垃圾、果核、纸屑和烟蒂;绿化带无垃圾,文化墙面无脏物等。

2、绿化方面,加强绿化养护,保证成活率。校园布局整体规划,宜花则花,宜草则草,使校园“四季有花,常年长青”;加强对园丁的专业引导,将花卉养护工作责任到人。

3、美化方面,学校宣传栏、学习园地要定期更换,滚动条要每日更新,突出主题,内容要注重教育主题的实效性,力求版面布局、造型颜色搭配得当、和谐美观;加强开学初的宣传工作,通过版面展示学校办学理念、先进事迹、重大活动掠影、星级学生及学校历年成绩等,在加大宣传的同时,起到美化校园的目的。

4、校园交通方面。实现道路硬化,四通八达,晴天路面干净,雨天无泥泞;加强值周工作,严格执行学生家长接送子女的有关规定;加强校园车辆管理,要求学生不得骑自行车上学,教师做到在校园内、进出校门时推车行走,骑摩托车、驾驭机动车的老师要晚于学生通行时段5分钟后进、出校门,确保校门口交通安全。

5、亮化方面。学校墙壁粉刷一新,房屋通风透光,整洁明亮,校园亮化,教室、楼道、厕所在保证节能的同时,做到灯光通明,满足师生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需要。

6、文化方面。校园标语内容要贴近生活,发人深省。当人们走进校园时,墙上崇德、明理、劝学的标语,操场围墙上栩栩如生的体育、舞蹈图案,草坪上竖立的宣传牌(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花园里的人性化标语(枝头小花君勿采,留向风中自在开),教室、楼道内的名人名画、名言警名,学习园地、学生风采照和手抄小报等,到处美不胜收,文化氛围浓厚,让走进校园的每一位师生心旷神怡,感悟连连。

学校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积淀的过程,积累是量的增加,积淀是去伪存真,是质的灵魂的凝聚。要将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发展和提升文化品位的先决条件,从学校的传统、现在和未来的整体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全面规划、查缺补漏、重点建设。建设过程中避免将校园文化变成一元化的教学文化,应试文化,要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发挥教师专业特长,解决师资供需矛盾,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大力开展各类活动,开办兴趣小组,以活动促进师生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技能的提升。

1、加强校训校风建设。校训校风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反映,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在各项工作中,要进一步宣传““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将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让每一位同学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培养“博爱博学”的学校精神。明确“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师素质一流、教学质量一流,争创特色学校”的奋斗目标和“依法治校与民主治校相结合、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相统一”的管理策略。以“博爱博学”的校训,“诚信、合作、务实”的校风,“关爱学生、追求发展”的教风和“敬师爱校、勤学善思”的学风时刻教育激励师生。以此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校园特色。

2、加强制度建设。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在教师中开展比师德、比作风、比敬业、比奉献活动。每位教师要努力成为社会文明的典范,学生效仿的榜样,家长依赖的朋友和参谋。要切实将养成教育长期坚持抓下去,规范学生言行,不断完成“学习、工作、考勤、竞职、教研、安全、奖惩、财务、学籍”等管理制度,认真组织开好各种会议,定期举办制度学习、检查等活动,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认真推行招生“阳光工程”;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作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工作来抓。

3、宣传时代精神,体现德育为首的精神源泉。以构建人尽其才、利益协调、安定团结、紧张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动的和谐校园为目标,积极推进和谐理念,培养和谐精神,建设和谐文化。落实国旗下讲话、周工作点评、入学教育、新生军训、庆元旦活动、法制宣传、安全教育等活动,加大课堂教学和活动开展管理等措施,养成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4、从日常活动入手,加强德育实效。

从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入手,教会学生求知、做事、做人。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落实《一日常规》、《礼仪规范》,重点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采取明理--导行--自律的模式,抓反复、反复抓,常抓不懈。通过考核评价,管理人员的日检查、周评比、升旗仪式中每周工作点评等形式,树榜样、抓典型,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工作落到实处。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使校园处处体现教育和熏陶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良好育人环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德育教育的全过程,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着力点,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道德,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立足课堂主渠道,增强育人的科学性。构建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位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树立“校园课课皆育人”的意识,使课堂成为培育和发展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阵地;进一步加大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立足班级主阵地,增强育人的实效性。通过“文明班级”评选等形式,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在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自我教育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帮促”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协调任课教师与“帮促”对象进行沟通、交流,不断调整帮促策略,提高“帮促”的实效性。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网络教育。牢固树立全员德育思想,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在平时生活和活动中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在办好学习园地和宣传栏的同时,还要办好“立人文学社、《家校桥》、读书角、手抄报和宣传橱窗,继续办好”校长寄语广播、每日一歌广播,继续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利用好宣传橱窗,宣传模范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照片、师生题词寄语以及安全教室宣传画等。以此来展现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

开展文化专题活动,为学校发展搭建平台。继续把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大力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以三月份、九月份“养成教育月”活动为抓手,针对各年段学生日常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教育和规范,引导学生在家做个好子女,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明确要求,强化训练,加强检查,狠抓落实,切实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抓起,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为载体,逐步形成民族精神教育的长效机制。将民族精神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全体同学中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惜时教育、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有计划的组织读书、读报、演讲、志愿者、军训、歌曲演唱等活动,建立文学、艺术、科技、德育、小记者等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在共同兴趣与爱好的基础上,自愿结合在一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五、工作措施。

1、坚持统一部署、全员参与、全面落实。建设规划在蔡霖校长的指导下由总务处牵头落实;制度文化、自然环境、形象标识的布局规划,各处实布置、从业人员培训、艺术墙、走廊文化各种标志等由行政集体决策落实;人文环境、由支部牵头教工会具体落实校园文化活动由教导处牵头,各学部组织全校师生实施,行政值周领导具体督促;班级个性文化由教导处组织班主任具体实施;档案资料、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办公室二位主任牵头落实相关专人负责。

2、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开支需求。

3、本着“追求品味,着眼于先进性、育人性、个性化、整体性的原则”,搞好班级美化,做到图文结合,使班级成学习、活动、休闲的理想育人乐园。

(1)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风校纪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形成团结、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2)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有效阵地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建设来体现隐性文化,体现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场所。

4、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寓教于乐。充分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十.一”、“教师节”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好每期一次的校运会,尝试举办学校首次艺术节,搞好“六一”、“元旦”的文娱汇演,通过各种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5、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唱响和谐校园主旋律。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

(1)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宣传阵地、宣传设施和宣传内容。

(2)学校制定《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细则》,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班级”,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近几年来,同全国各地一样,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的状态,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立足全县农民收入现状,认真剖析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寻求激活农村经济对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一、全县农民收入现状。

1、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1998年到20xx年的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始终徘徊在5%左右,与改革开放初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速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横向比,1998年至20xx年全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均超过10%以上,全县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快、农村慢的跛脚现象十分明显。

2、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呈现出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家庭经营收入为辅的阶段性特征。20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01.8元,其中工资性收入达893.43元,占纯收入55.96%(其中:外出打工收入685.60元);家庭经营净收入623.53元,占纯收入的39%;财政性纯收入14.30元,占总纯收入的0.89%;转移性纯收入67.54元,占纯收入的4.22%。

3、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农民1998年人均纯收入(1076)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001.90元)之比为1∶3.72。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2.00元)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729.56元)之比为1∶3.58,而20xx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622元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之比为1∶3.24。全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高于全国。

4、农民人均总支出有所下降。从全县120户的调查资料看,20xx年农民人均总支出2215.78元,同比下降7.8%,各项支出内部结构亦为全面下降。家庭经营费用支出人均432.56元,同比下降12.3%。其中:第一产业支出378.18元,下降13.12%;第二产业支出10.83元,下降8.24%;第三产业支出43.56元,下降5.61%。生活消费支出全面下降,全年人均总支出1583.17元,同比下降7.81%。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由单纯的经济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就##而言,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内部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影响农民增收。

一是农业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并存。##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县份,农业基础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去年因灾,仅种植业一项农民人均减收108.59元。同时,在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向过程中,由于市场预测防范能力弱,容易使农业及农村经济遭受重创。近几年,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步子很大,许多农民主攻“非粮”产业,但因市场等各种因素影响,少数农户损失严重,甚至返贫。

二是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近年来,随着农业单产水平的提高,部分农产品已出现结构性过剩,供大于求导致价值均衡点下移,加之恩格尔系数变小,城乡居民农产品需求对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率的支撑能力下降。虽然从20xx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但是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乘机上涨更快,粮价上涨给农民增收带来的收益,多被农资价格上涨所冲销,农民种粮效益低,有的甚至亏本。尽管今年3月中旬粮食价格又出现了大幅上涨,由于退耕还林和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大部分农民无粮可卖,有的反而买粮,加大了生活消费支出。

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一家一户小规模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公司、基地、农户三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没有完全形成。另外,作为秦巴山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该县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服务水平较低。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农民主要凭经验、凭感觉、凭想当然做出相关的经营决定,农产品品种、品质难以适合市场需求,导致经常出现“卖难”的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增收。

2、农村内部劳动力转移困难,约束农民增收。

一是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难以实现就地非农就业。制约农民非农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全县农村二、三产业生产规模较小,收入一直不高,农民增收缺乏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供给与需求错位。据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学历占35.6%,初中学历占54.3%,他们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市场经济知识很有限,在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

二是城镇化进程滞后,严重约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是统筹城乡就业;城镇带动农村,很重要的是为农产品提供更大的消费市场和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该县城镇化水平不足20%,远远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沿袭着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其结果是农业劳动生产率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民的非农产业收入降低甚至无从获取,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3、农村外部劳务输出存在问题,影响农民增收。

一是服务工作不配套。由于机制不完善,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提供、技能培训、组织引导、权益保护、环境优化上不能成龙配套,尤其是信息量不足、培训工作滞后,致使全县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够高,特色优势不明显。

二是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该县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职业技能差,绝大多数人只能在最苦、最累、最脏、最险的职业岗位(挖煤、搞建造等)上“吃身体”、“吃青春”,因得职业病或遭受工伤事故致贫者屡见不鲜。

三是劳务输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冲击日渐明显。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方面,大量劳力外出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足、技术力量缺乏和部分耕地撂荒,劳务输出与农业主导产业之间“一头重,一头轻;一头热,一头凉”的问题普遍存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造成部分村干部新老交替断档,村级组织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尽管##农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增收的潜力较大。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从农业内部挖潜、农村内部突破,做好农村外部文章,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1、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继续推进强村大户战略,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农业生产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调整,烟草率先实现产业化,黄姜产业化已成雏形,蚕桑已建成10万亩基地,畜、竹产业正在蓬勃兴起。主导产业总产值超过3亿元,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奠定了基础。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优势资源还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在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和市场开拓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基地建设,需要继续推进强村大户战略,走实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路子,着力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要由初入深,在延伸加工链条上寻求突破,同时着力打造知名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以拳头产品带活农村产业。

二是要按照市场要求,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陕南中药材久负盛名,作为拥有独特的气候、资源条件的##而言,要力争在黄姜、金银花等中药材生产上大有作为;水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以汉江梯级开发为契机,做足做大汉江、旬河及主要支流水文章;果业亦是##的优势产业之一,对狮头柑、荷包杏、樱桃、柿子、拐枣等,要不断扩大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要加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增加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要围绕绿色产业发展,突出抓住四个环节。一是品种论证环节。品种论证应突出色、形、味等内在特征,又考虑耐贮存、能贩运等外在要求,为产品进军大市场创造条件;二是产品开发环节。对选择确定的品种进行改良乃至改造,使其更加适应市场要求。同时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三是宣传环节。积极向市场推介特色产品,使特色产品广为人知;四是产品和市场对接环节。一方面政府要为农产品走向市场创设平台,同时通过适时引导和组织,发挥中介优势,打通特色农业进入市场的通道。

四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属粮食产销平衡区,必须从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的高度认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决不放弃粮食生产,要坚持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动摇,坚持人均一亩基本种粮田不动摇,坚持依靠科技增加单产不动摇。

2、挖掘农村内在部潜力,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做为农村经济支柱来抓。##乡镇企业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环境。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牢固树立围绕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抓住烤烟、黄姜、畜牧、青竹四大支柱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放开视野,放宽政策,放胆实践,放手大干,全面拓宽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是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观念步伐相对滞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在税收资源、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必要条件,真正做到“在政策上放宽,经营上放开,管理上放活”,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和收取有关税费。同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矿产、医药、山地等资源优势,注入资金加大开发力度,形成一批在水电、矿产、经商、贩运、种养、服务等方面的个体私营户,让更多的农民从中获利。

三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城镇的规划工作。按照太极山水城的地域特点,突出县城扩容提质,优化县城生活环境和经济布局,对重点集镇建设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增强城镇的载体功能,辐射带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体系,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加快县城专业市场建设和中心镇农贸市场建设,抓好城区综合整治,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和城市品位。再次要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县范围内放开户口迁移政策,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城入镇建房、开店、办厂、务工经商,改善农民的收入结构,提高农民收入额。

四是要把发展旅游业做为农民增收的潜在增收点。以天然形成的山水太极城为原形,深入研讨太极源头文化,依照“太极图”规划城镇,布局景点,打造天人合一的最佳组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塑造山水太极品牌,使山水太极成为##旅游的最大卖点。同时,要加快南羊山万亩草甸、铁桶寨原始森林、歪头山溶洞群、公馆瀑布群、蜀河古民居、双河天门山、红军老祖墓等精品旅游景点开发建设。配套发展农家乐、水上垂钓、漂流、游泳、划舟等特色健身游。以旅游带动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拉动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

3、做好农村外部文章,加快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要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劳务输出产业。首先,要加强劳务基地的培养和建设。要面向市场,整合资源,培育特色劳务村镇,逐步形成以特色劳务村镇为重点的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大力培育和开发劳动力市场,不断拓宽劳务输出空间,利用各种经济协作渠道和开放平台,建立一批可靠和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入基地,夯实劳务产业基础。其次,培养“龙头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省内外新老用工单位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用工关系,不断增强其对我县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发挥本地在外承包工程“能人”的作用,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让他们带领农民进入劳务市场,实现对口输出,减少农民工的盲目流动性。第三,做好配套服务工作。要切实发挥县乡(镇)劳保服务部门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信息发布技能培训组织引导服务管理法律援助的劳务经济(产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二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全力打造劳务品牌。在培训的内容上,要结合大中城市用工及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实现务工者务工形式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同时,要根据##在人文、历史方面形成的文化影响,在建筑、采掘、服务及农技推广领域形成的就业优势,在省内外已经树立起的“好学上进、吃苦耐劳、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人”形象,进一步挖掘潜力,搞好特色培训,打造、包装##劳务品牌,占领劳务市场。

三是要妥善处理劳务输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适应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形势,积极引导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根据乡情、村情、民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劳务输出计划,把工作重点放在转移“富余”劳动力上,合理匹配人力、土地等各种资源。县乡村要根据当地事业发展需要,精心筹备、选准项目,向劳务输入基地推介项目,创造条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挥他们在外地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参与、支持家乡建设,实现由打工向创业的跳跃。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支持外出者向外承揽工程项目,挣钱后再回乡创业,形成本地与外地资本良性循环的局面,推动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市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

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当前,我市全面奔小康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核心在农民增收。为更好地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推动全面小康建设进程,近日,我们对有关乡镇、村和市涉农部门农民增收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劳动力转移、推进全民创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民收入呈现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6558元,增长11.3%;今年一季度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817元,增长17.2%。并呈现出三个特点:

1、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我市通过完善信息网络、开展技能培训、提供政策保障、强化组织协调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效。一季度,全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2465元,比上年增加607元。其中,农民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为1751元,比上年增加291元;在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为481元,比上年增加188元;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收入人均为233元,比上年增加128元。

2、高效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市围绕“四青作物”、特色瓜蔬、花卉苗木等优势主导产业,狠抓园区辐射、项目带动和科技兴农三大关键,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三大联结主体,强化质量检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三大制度,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搭建农民增收新平台。目前,全市亩产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农田面积近4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亩均产出名列全省前茅。农产品年外销额达到20亿元,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二、问题与机遇。

当前,我市农民增收工作还面临着严峻形势,主要表现为三个“两”:。

1、两个先天不足。一方面,农业是弱质产业。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始终面临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的弱质性特征仍然突出。第一,农业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近两年来,由于化肥、种子、农药、柴油等各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基本上抵消了国家取消农业税及粮价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民从事传统种植业的效益十分低下,如果计算劳动力成本,甚至还要亏本。第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弱。我市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但由于我市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工程老化严重,抗灾能力减弱,遇有旱涝灾害时对农业生产影响仍然很大。去年的“麦莎”台风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9600多万元。第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市场风险大。由于基础条件、资金、信息、市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进程还不够快。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营销手段落后,农产品流通不畅;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多,与农户之间利益联结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农民是弱势群体。由于文化水平低、经济基础差、思想观念落后等因素,农民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第一,科学文化水平偏低。目前,我市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利用新技术、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技能的能力都比较欠缺。不论是从事农业结构调整,还是外出打工,增收效果都不是十分明显。第二,创业激情不高。相当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小富即安”思想仍然存在。许多先富起来的农户,赚到钱后首先就是修屋建房,房子建好以后就“存死钱、死存钱”,不愿进行再投资。第三,适应市场能力较弱。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利用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强、农民的小生产跟不上大市场的变化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结构调整时“跟着感觉走,照着别人调”。许多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是一哄而上,导致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一旦市场发生波动,又一哄而下,从而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

2、两大制约因素。一方面,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第一,近年来,农民增收虽然较快,但总量仍偏低,多数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扩大投入再生产,对于发展前景好、增收快的项目“心有余而力不足”,拿不出钱来投资。第二,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包袱沉重,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第三,虽然各级对支农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第四,近几年,商业银行纷纷收缩了在农村的信贷业务,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吸收的资金绝大部分也流向了城市,这种状况不能满足农村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民负担仍然很重。国家取消农业税,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种田的负担。但总的说来,农民负担仍然很重。随着农资的不断涨价,农民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而教育、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负担则更是沉重,影响了农民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3、两个“不平衡”。一方面,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较高,但“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我市农户中人均纯收入达数百万元、数十万元的高收入户各村皆有几户、几十户,而人均收入在元以下的低收入户也有一定比例。据统计,全市还有40%的农户是纯农户,其中80%仍种植传统作物,亩均收入不过五、六百元;全市还有4―6%的农户还生活在贫困线(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乡镇、各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区位条件、基层组织带动能力等方面的不平衡,导致我市农民收入呈现西部高东部低、城郊地区高偏远地区低、专业特色村高一般村低的格局。

应该看到,我市农民增收虽有一定困难,但也有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趋好。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了促进农民增收这一个主题,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促进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程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被中央列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年以来,我市深入开展了以“民富、村美、班子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围绕‘民富’要求,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被列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三大目标任务之首。今年,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超过8000元,到要突破10000元”,并要求全市各级“坚持把富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快速增收的长效机制”。这些都为促进农民增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另一方面,农民增收的基础增强。近年来,我市始终突出高效农业、全民创业、劳动力转移三条主线,努力夯实增收基础,拓宽增收渠道。目前,全市高效农业占比超过了40%,全民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建筑业、服务业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蓬勃发展,农村劳动力从业技能明显提升,这些都为进一步推进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策与建议。

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系统工程,下阶段应牢牢把握以下三大重点:

1、“农内”与“农外”并举,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要求我们跳出农业促增收,做到农业内部增收与农业外部增收并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方面,要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努力推动农业向集约化、产业化、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培育“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格局。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放大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创办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知名品牌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多层次、多环节增收。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鼓励农民兴办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队伍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建立市、镇、村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中介服务组织,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网络,把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农民同市场联系起来,增强其应对市场、规避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空间。大力发展非农经济,不断拓展农业外部增收的空间。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力抓手,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农村进城定居落户的准入条件,切实研究住房、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城乡一体的就业市场、城乡平等的就业环境和城乡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引导作用,着力加强培训服务、信息服务和市场服务,加快形成城乡一体、覆盖广泛、运转高效、方便快捷的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质量。要大力发展流通经济。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畅通农产品的流通渠道,积极鼓励农民参与流通,做到政策上优惠、政治上关心、营销上帮助,不断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充分发挥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要素的集聚效应,大力发展农村营销、运输、服务等产业,扩大农民就业与增收空间。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按照“领导上给支持、服务上给环境、引导上给项目、发展上给载体”的要求,鼓励农民从就业向创业转变,从生产者向投资者转变,形成“经济以民有为主、投资以民间为主,企业以民营为主、事业以民办为主”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要放宽市场准入,做到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和行业都对民营经济全面放开,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开业条件。要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尤其要在信用担保机制方面研究一些新的对策,力求在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不断为广大的农村能人施展才干、创业致富、带富一方给予必要的支持。

2、“输血”与“造血”并举,着力激发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要加大农民增收的扶持力度。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财政支出结构,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向,真正做到财政投入向“三农”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向农村转移。要尽最大努力向上争取资金扶持。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找准工作结合点,积极主动与省、南通市有关部门对接沟通,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坚持政府导向、多元投入的筹资原则,大力加强投入机制的创新,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调动和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的投入,形成政府、社会、个人各方面共同投入农村、投资农业的新局面。要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在进一步做好为广大农户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加大对农字号企业尤其是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另一方面,要注重农民增收的能力培养。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建筑、服装、机械等方面的传统优势,整合各类职校、成教学校、党校的功能,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开展“订单”培训,让农民的就业意向和市场需求接轨。要立足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等实际,加大培训力度,把掌握新品种、新技术和实用技术推广作为重要内容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注重培养农民在经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素质,促进“打工经济”向“回流经济”、“创业经济”转变。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以促进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为重要目标,以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开发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推介力度,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逐步建立起一支以政府为主导,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民、企业等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宏大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促进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多元化、推广形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发展能力。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3、增收与减负并举,不断提升农民增收的实际成效。在抓增收的同时,要着力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做到增收与减负并举。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要严格规范涉农收费。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专门面向农民的税费项目已经全部取消。但在目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下,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收费项目仍然不少,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村集体和农民还要承担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配套任务等。这些收费项目和配套任务的存在,必然使农民承受一定的经济和劳务负担。必须严格涉农收费管理,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特别是对涉及农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认真开展专项清理,凡是不符合上级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收费项目做到该取消的取消、该调整的调整,收费标准该降低的降低,该减免的减免,并重新登记公布,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收费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着力减轻农民的生产、生活负担。当前,农村居民传统的保障体系正在弱化,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最终建立。要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抑制其过快上涨的势头,切实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负担。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力度,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成本负担。要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要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减轻农民的养老负担。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内容摘要:目前,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差异明显,农村的家庭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怎样整合农村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xx镇小学生调查问卷,了解了xx镇“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状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调查问卷教育资源家校合作

城乡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的状况,农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相比差异明显,不可同级而语。绝大多数人认为,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在于硬件,在于师资,在于生源。其实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师资可以培养,生源也并无绝对优劣。城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异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环境的差异或者说是家长素养的差异。这里所说的差异不全指家庭的贫富,家长的学识,家长的社会地位,而是指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家庭是社会最基础的单元,一个人一生所处时间最长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阶段,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以及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强整合家庭教育资源,促进家校合作是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课题。

一、调查和分析家长目前的教育理念和行为

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的正式问卷于2009年10月中旬发放到xx镇小学二、四、六年级家长手上。共计发放问卷708份,约占全校学生的60%。由班主任教师请学生将问卷带回家,请学生家长填写。11月中旬共回收到问卷597份,回收率为84.3%,剔除无效问卷43份,得到有效问卷556份,问卷有效率为93.1%,问卷的填写和回收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问卷发放与回收的具体情况见表1。

2、xx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调查结果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xx镇小学家长教育素质的总体水平,笔者分别算出了所有被调查家长的总体教育素质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的总体平均分,并进一步算出各自的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包含9个题目,其比较平均值=教育观念的总体平均值/9,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与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计算同理。在比较平均值中,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较好”,5分表示“很好”。具体填答情况如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xx镇小学生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及总体教育素质的比较平均值均在3—4分之间,其中教育态度的得分略高些,为3.84分,教育能力的得分略低些,为3.52分。可见,xx镇小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教育能力、教育行为、总体教育素质都很“一般”,从而说明,xx镇小学生家长教育观念的现代化程度、教育态度的理性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行为的科学化程度均处在“一般”水平。就总体水平而言,我镇小学生家长教育素质的水平尚可,但还存在很多比较薄弱的方面。

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在小学学生家长中,教育观念“好”的占总人数的22%,“中”的占64%,“差”的占14%;教育态度“好”的占总人数的30%,“中”的占60%,“差”的占10%;教育能力“好”的占总人数的34%“中”的占52%,“差”的占14%;教育行为“好”的占总人数的39%,“中”的占49%,“差”的占12%;总教育素质“好”的占总人数的31%,“中”的占56%,“差”的占13%。

3、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一,期望值高。90.83%家长期望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其二,过度溺爱。18.27%的学生根本不参加任何家庭劳动,47.78%的学生只参加每周一小时以下的家务劳动。正因为如此,60.12%的学生不会洗衣、做饭,54.75%的学生需要家长在上下学时接送,7.61%的孩子经常让家长帮助打扫教室卫生。更有甚者,为了让孩子能“讲究卫生”,47.19%的家长给孩子端洗脚水(“经常如此”的占14.83%)。其三,重物轻育。这种类型的家长不在少数,基本表现是:平时在物质上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成长不闻不问。然而,一旦出现问题则暴跳如雷,对学校、老师横加指责,对子女则非打即骂,或者干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其结果往往是招致孩子更加强烈的叛逆,从而破罐破摔、离家出走,甚至于对人生彻底丧失信心而走上绝路。

二、构建农村家校合作的对策及思考

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表明,农村学校要创建优质教育的障碍很大程度来自家庭和家长的差异。学校只有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才可能有条件创建优质的教育。同样从学习心理科学来讲,“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是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之一。这“支持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占很重大比例的肯定是家庭的文化环境以及一定范围之内的社区环境。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家校合作的优劣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班风、学风和孩子的学业成绩。因此,赢得家庭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家庭、学校、社区”齐心合力有三个关键策略:

策略一:创造家校相互理解互动氛围

xx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1)“形式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2)“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像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均可列入此类。(3)“管理的参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低层次参与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参与则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农村孩子学前教育的相对薄弱,新课程容量大灵活性强的特点,导致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教学内容上,再加上教学行政部门对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增强,师资队伍的快速更替,从而使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显现纯技术的特征。

另一方面,农村乡镇范围内各村小完小的撤并,通讯手段的日益便捷,都影响了家校沟通的效果。以往家校之间的亲情日渐消失,从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教学应有的魅力。如何改善这种局面?要根据实际情况,除了发挥现代通讯的优势,保持经常性的电话联系,使用大容量高速度的校讯通平台之外,学校还是要和家长及社区建立更为人性化的沟通渠道。首先是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一学期至少一次的家访活动。对交通不便的村庄社区,学校应该组织集体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建立所有学生的成长档案,共同和孩子家长一起制定孩子的发展计划,从而使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之中,赢得家长的自觉支持。其次,欢迎不同年级的家长走进学校大门,走进学生课堂,走进校园生活。在参观和交流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目标,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增进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为学校和教师,只要把握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和小步行进、渗透指导的原则,定能创设家校联系的喜人局面。

策略二:建立家长学校长效学习机制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农村家长和城镇家长一样具有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愿望,但缺少方法和相应的环境。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难教育。其实,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取决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观念决定行动,意识决定未来。一个不具备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长怎么能面对新时代的孩子呢?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现代家长必须树立现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的脱节,沟通不良甚至误解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农村学校在办学中越来越显得势单力薄。与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相对应,就要建立学习型家庭。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配置一定的学习时间,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中文化投入和时间精力的投入,形成家长带头学习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作为现代家长,在加强自身学习以及陪孩子共同学习的基础上,还要科学地指导孩子学会学习。重点从这样几个方面去指导:第一,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热爱学习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可能保持学习的自觉性。第二,培养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终身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第三,培养孩子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时时事事处处学习,能够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信息化渠道学习。

其实,只要学校积极主动引导家长参与进来,就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让人头疼的家庭作业监管不力,质量不佳问题。针对农村家长素养欠缺的现状,要让家长有效参与,必须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开展如感恩教育、责任教育、学习潜能开发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性的培训辅导项目,使家长和孩子全程参与,同步提升。为了提升家长素养,农村学校也可开展“亲子共读,快乐同行”为主题的亲子素养提升工程,让家长和孩子在共读中增长知识,转变理念,提升能力,增强农村家庭的书香气息。

09学年度,学校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王鹏博士作了一个精彩的“感恩教育”报告,现场感动和震撼了上千名家长和学生。一些家长热泪盈眶,纷纷表示以后要把孩子当作独立、平等、发展的个体,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做到家庭教育和谐、融洽,爱严有度、宽严相济,尊重孩子的一切权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发展,不能将孩子“私有化”。同时,很多学生含着眼泪表示:以后要爱父母、爱学习,不辜负父母、老师的期望,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策略三:整合社区村、镇有效教育资源

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因此,让教育依托社区就变得日益需要。家校合作要求家庭与学校除应努力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外,还应重视其彼此之间以及与社区之间重叠影响力的发挥,在孩子发展的任何阶段,学校都应主动设法将家长和社区对学生的影响力纳入学校教育过程中。

1、抓好社区、村庄的团队作用。建立社区或村庄学习小组,为孩子们提供共同学习、交流的场所;发挥高段学生的帮带作用,营造浓浓的区域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成绩。

2、发挥镇妇联的关爱作用。xx镇妇联建有巾帼联谊会,由女企业家和各村妇女主任组成,联谊会与学校一起开展关爱留守学生,争做爱心妈妈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让寂寞的花朵绽开了笑脸。

3、重视关工委的帮扶作用。老教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其独特的优势,老教师的威望、学识、经验、亲情、时空是做好关工事业的最大资源。xx镇关工委老教师积极开展对“德困、学困、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并自发筹资每年1万元钱设立奖学基金,奖励“双优生”和“进步生”,起到了良好的激励作用。

三、结语

目前,为了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教育已经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是提高学校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径。更新教师观念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前提。教师都有这种意识了,并能主动积极与家庭、社区配合,必能体现出一种新的教育境界,创造出明天教育的全新景象。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近年来,集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保持高度的政治站位,大力实施党建强基工程和队伍提升工程,为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人才保障。现将集团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集团于20xx年x月成立,xxxx年x月股权改制为市政府直属、市国资委监管的国有独资企业,2xxx年x月整合重组为xxxx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脚步,集团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实现党建与经营发展同频共振。xxxx年x月集团成立党支部,2xxx年x月成立党总支,20xx年x月成立xxxx集团党委。目前,集团党委下设x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x个。现有党员x名,其中:女性党员x名,35岁(含)以下党员x名,大专以上学历党员x名,占比xx%。

2021年,集团党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及市国资委党委等有关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对标对表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和质量过硬目标任务,深入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推动了党建与经营业务深度融合。

二、主要工作

(一)聚焦政治理论武装,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一是讲求一个“牢”字,坚持每月集中学习日制度,扎实推动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落到实处。坚持“党委会前学理论”制度,及时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3+x”模式,扎实推动基层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生活规范化标准化。二是强调一个“新”字,创办xxxx党委党校,系统化、多维度的满足员工教育培训需求,今年已举办针对性的教育培训x场,完成培训xx余人次。创新学习教育形式,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文艺晚会、读书分享会等,强化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三是力求一个“实”字,全面推动“党建入章”工作,指导合资、控股子公司修改完善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交流学习体会,查找差距和不足,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截止目前,累计协调解决群众诉求x件。

(二)聚焦党建重点任务,持续巩固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一是以“稳”的心态,扎实推进党建“三化”提质增效和质量过硬行动,对标对表工作任务清单,制定工作计划,层层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及时销号,定期报送工作进展,稳步提升集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二是以“质”的标准,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按照“应设尽设”的要求,调整优化党组织设置,近两年来,由20xx年底的x个,增加到现在的x个,基层党组织数量连续增加,实现业务发展与党组织设置同步推进。建立党员高管对口联系指导党支部、党建指导员等制度,以“手把手教”的方式,强化支部党建工作的督促指导。三是以“效”的目标,巩固集团党建“三化”建设成果,积极搭建“先锋创绩”平台,全集团划分党员责任区x个,设立党员示范岗x个,开设党员服务窗口x个,分别创建7支党员先锋队和党员攻坚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实行党建与业务双线条百分制考核,保证党建考核权重不低于x%,切实压实党支部和党员责任,保障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常态长效。

(三)聚焦服务发展,扎实推进党建与经营深度融合。一是用制度去“推动”,制定《关于开展“党建+”创建月的实施方案》,根据各支部业务特点,按照“党建+精品工程”“党建+资产运营”“党建+业务拓展”“党建+服务发展”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党建+”工作。二是以实践话“分享”,在集团内部每季度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党建+”现场交流会,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交流互动的方式学先进查问题,主动分享本支部在推进“党建+”工作的经验和不足,一起探讨研究,共同商议解决之策。三是聚群力促“融合”。今年以来,集团全体党员干部团结一致、勠力同心,在集团各大主责主业战线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了党建与经营业务深度融合,在项目多、工期紧、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仍然有新开竣工项目x余个。

(四)聚焦党员管理,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建设水平。一是着力提升党员队伍“数量和质量”,大力实施队伍提升工程和“三培养”工程,注重发展基层一线员工,今年上半年共发展党员x人,完成全年发展党员任务x人的xx%。二是注重强化党员队伍“活力和合力”,落实党内激励关怀,通过赠送政治生日贺卡、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和“亮身份、做表率、立标杆”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强化党员归属感和使命感。三是深化管理党员队伍“水平和水准”,选优配齐支委,强化班子建设,提升党组织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党性体检、信教排查及民主评议党员等工作,结合组织生活会,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扎实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进一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

(五)聚焦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发力构筑企业人才高地。一是在广开源路招才引才上“花心思”,建立并完善招聘管理办法,坚持公开招聘,严把“入口关”,杜绝“人情关”。坚决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积极参与就业招聘周、展翅计划等活动,协助做好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工作。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结合“xxxx”合作项目的推进,从xxx大学柔性引进生态环保专业博士1人。积极推动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机制,选聘职业经理人x人,逐步优化集团人才队伍结构。截止目前,集团现有员工xxx人,其中研究生学历xx人;本科学历xxx人;具有高级职称xx人;中级职称xxx人。二是在集中精力育才用才上“动脑筋”,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大力实施“三培养”工程,落实“传帮带”,培养“带头人”,切实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把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人员。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推行内部挂职锻炼制度,注重政治标准,抓好重点培养,为“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员工搭梯子、指路子、给位子,让大家有平台、有空间、有奔头。今年共有x名后备干部挂职担任子公司经营班子成员,接受锻炼培养。截至目前,集团中层管理人员xx名,其中党员中层xx人,占比x%。三是在聚才留才上“下功夫”。结合集团改革发展需要,委托第三方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薪酬体系,并修改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坚持以业绩为导向的基础上,严在日常,考在平时,进一步细化kpi指标,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奖优罚劣,让真正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者更有干劲、更得实惠。要大力实施关心关爱工程,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听取意见建议等活动,及时掌握干部员工的思想动态,了解其工作、生活状况,用心用情帮助协调解决干部员工的急难事烦心事。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挥支部和群团组织作用,积极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员工幸福感、归属感。

三、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部分支部党建统领作用认识不够,主动性不高,抓党建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人力不到位,在如何改进支部工作上思考的还不够,一味地服从集团党委的统一安排,主动谋划较少。比如在创新学习形式上,大部分支部满足于坐下来集中学习,学习形式单一。

二是全面推进“党建+”工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够,党建品牌的创建工作成效不突出,还未形成一个成熟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党建品牌。虽然有些支部根据自己的“党建+”实施方案提炼了党建工作法,但辐射性不强,亮点不突出。

三是专职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指导性、精准度不高,对专职党务工作者缺乏直接有效的激励机制。具体表现为某些党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繁多的党建工作,偶有畏难情绪。

四是人才引进工作力度还需加大。虽然自集团整合重组以来,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了不少人才,但是集团业务拓展迅速,加之项目建设任务繁重,主营业务压力连年攀升,人才紧缺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当前高学历人才队伍还无法满足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治建设,不断提升政治素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之以恒抓好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争做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国企人。

(二)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巩固拓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成果,持续推动党建强基工程,坚持不懈抓基层、强基础。对照党建“三化”建设提质增效和质量过硬工作清单,对滞后的工作、欠下的“账单”,逐项清点、挨个排查,压实基层党组织责任,发挥党建指导员职能,补短板、强弱项、提质效。

(三)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坚持公开招聘,严把人才“入口关”,加大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的市场化选聘力度。贯彻落实市国资委《xxx市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精神,执行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制度。继续实施“三培养”工程,突出政治标准,树立集团选人用人鲜明导向。建立完善尊才爱才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才归属感,提高集团凝聚力。(四)强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党建质效。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做好考核验收、总结归纳。优化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做到党建责任目标化、工作任务清单化。深化“亮身份、做表率、立标杆”主题实践活动,在集团上下掀起做实事、出实效、勇担当的实干之风,助推集团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我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五是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好坏,个性天成”,对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调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儿童中,绝大多数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导致留守少年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管教而在学习、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问题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适用错误,家庭学校沟通堵塞

在对680名农村家长的调查问卷中,有68.2%的家长缺乏与学校沟通,不少家长甚至认为交了学费孩子的教育就应该由学校负责,孩子的学业和品行出现了问题,应由学校来承担,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家长把教育子女应尽的责任推给了学校,从而与学校、与老师缺乏沟通,造成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断层。

(三)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家庭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娱乐环境有待优化。当前,家长对网络教育很难把握正确的导向,孩子迷上“网络游戏”较为严重,一旦变成“网虫”,家庭、学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间就被颠覆,这种现象在农村的初高中学生中比较普遍。

二是家庭教育资料欠缺;

三是牵头单位无此项业务经费,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二、对策与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事业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县”位居“五大战略”之首,使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就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乐观。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广大农村的家庭教育,应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加强家庭教育组织建设。

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规划中,为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是发展家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支指导能力强、业务过硬的稳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讲师团队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师及优秀家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投入,确保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每年划拨一定的专款经费,用于聘请教师、购买教材、树宣典型等开支,做到每学校每学年至少可以开课一次,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训阵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根据儿童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的目标和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努力在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普遍建立家长学校,使其成为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阵地。同时,对家长学校规范管理,加强家长学校学习资料建设和制度建设,把开办家长课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计划中,使家长培训课进一步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确保农村家长科学育儿知识的知晓率不断得到提高。

(二)创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二是改变单一的家长课模式,变单向式、传统式家长会为双向式、开放式家长会;

三是拓展家庭教学内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统、更切合农村实际;四是结合家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把校内家长会延伸到校外,利用农闲把家长会开到村、到组、到户,为农村家长输送科学的家教知识。

(三)以活动为载体,树立典型,强化宣传

一是创建家庭教育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推广家庭教育工作经验;

二是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农村父母成为学习型家长;

三是继续培养和评选“优秀家长”、“双合格家庭”、“优秀家长学校”活动,在对家教成功的好典型进行表彰的同时着重大力宣传,通过带动辐射,使科学的家教知识逐步深入广大农村。

(四)关注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宣传其义务和责任以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防止对留守、流动儿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现象发生。

城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会议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和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步伐。在文化局领导的陪同下,对我市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听取了文化局领导的情况汇报,深入文化基层单位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我市文化建设由宣传部指导,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乡镇所属文化站21个,图书馆2个,文化馆1个,书店1个,电影院2个,文化室16个,从业人员230人;现有音像、书刊、娱乐、电子游戏、网吧等文化经营业户300家,从业人员1000多人。

随着开原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文化的职能和作用越来越大,文化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实现辽北现代化小都市“文化繁荣”建设目标,广大基层文化工作者为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态势。

1、以争创先进为动力,推动文化建设。

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积极争取省、市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动协调乡镇党委、政府,卓有成效地开展省级乡镇“文化中心”、“文化先进村”创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级“文化中心”2个,省级文化先进乡镇3个,省级文化先进村5个。此项工作成绩显著,排在铁岭市前列。在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工作实践中,全市掀起了城乡共建,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热潮。通过开展城乡共建活动,基层的文化设施、设备明显改善;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健身、开展文化活动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农村文化工作上了一个台阶。

2、全市文化活动走向市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工作逐渐向社会化、市场化迈进。我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动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部实现商务动作,为我市文化活动提供了资金保证。全市民营文艺演出团体及音像、书刊、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网吧等个体文化经营户有了新的发展。各乡镇通过互相沟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胆创新,探索出一条把乡镇文化事业推向文化产业运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较好效果。例如庆云镇文化中心通过产业化经营,年创收2.5万元,不仅解决了文化活动资金问题,减轻了乡镇政府的经费负担,而且促进了全镇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为解决全市农村文化站活动经费不足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以精品创作为重点,大力加强群众性文化活动。

今年,我市已举办大型文化活动20多次,而且多次组织人员参加中央、省、市举办的大奖赛,分别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辽宁省及辽宁电视台举办的比赛中,获金奖9人次、银奖10人次、铜奖2人次,文化局获优秀组织奖。文化局创研室两部二人转作品获铁岭市参赛奖。随着《马大帅》一、二部的热播,今年赵本山又在开原拍摄了《乡村爱情》电视剧及正在筹折《马大帅》第三部,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开原的文化艺术品位,推动开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更提高了开原的知名度。

1、基层文化建设仍有不到位之处。一是发展不平衡,市区内与广大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差距在拉大,农村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5个省级文化先进村都集中在西部,东部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呈逐年下滑趋势。二是资金匮乏,农村文化场所被挤占、卖掉的现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长几乎全是兼职,农村文化阵地破坏严重,市内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培养人才工作也因资金、场地限制难以开展,目前开原的文艺人才已出现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局面,这与铁岭建设文化名城,开原建设小都市的要求很难适应。

2、基础设施仍有不健全之处。全国文化先进县对硬件设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备五个以上大型封闭文化娱乐场所,而我市却没有相应配套设施。此外,还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设备短缺,陈旧落后,文化馆、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开展活动的必要设备。有些乡、村图书室,至今还在书架上摆放着相当数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学辅导教材及不符合当前形势的政治性图书和没有利用价值的图书,以充当图书册数。

3、文化市场监管仍有不到位之处。从目前调查的情况和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对文化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是网吧吸纳未成年人进入和超时营业两个问题虽然经过多次集中专项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学的高峰期内,全市70家网吧几乎个个爆满,每天上网的中小学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养活网吧”已经成为业内心照不宣、家长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市内销售的音像制品、书籍盗版严重,有的产品盗版率高达50%以上。这也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三是歌厅、茶社噪音扰民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市内投入资金装备了隔音板的歌厅、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标问题,受到噪音影响的群众意见很大。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个别乡镇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检查时要,不检查时不要的现象。定期研究、部署、检查基层文化工作不够,帮助文化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少,影响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由于经济欠发达,市乡两级财政对文化投入的资金总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达到国家关于“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规定。必要的文化活动经费及人员开支难以保证。困扰、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陈规陋习改变难。有相当一部分群众“穷不思变,富不思文”,思想守旧落后,对文化和科技不求学、不求用,仍然是走东家串西家,个别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将为主要的娱乐形式。这种陈规陋习一时还难以转变,这给基层文化建设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1、提高对文化事业的认识。党委、政府要站在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会议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继续提高对我市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加大领导力度,把我市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市文化建设不断上质量、上水平。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和个人兴建、管理、经营文化设施。国家与集体、个人相结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格局、实行目标与实效相结合,不断提升我市文化建设水平。

2、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党委、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事业的投入,按照国家规定的“各级财政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财政支出中确定对文化投入的具体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建立以奖代拨的投资机制。鼓励创建文化先进县、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社区及建设乡镇文化中心、标准文化广场,保证有影响的重大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保证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文化单位的日常工作经费,保证专职文化工作干部开支,保证文化干部培训经费,加快我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3、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加强对网吧监管,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支持,尽快落实终端统一控制接线时间,安装过滤软件等技术性措施,解决超时营业和黄色网页问题。加大巡查、抽检、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吸纳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违规经营行为。积极与工商、公安、电信、消防等部门沟通,加大联合整治力度,推进综合执法。

4、大力发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组织开展好各类群众性大型文化活动。深入研究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大力推行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活动等。继续打好“赵本山艺术”品牌,依托艺术团等团体,引进和培养高素质文艺人才,活跃城乡文化市场,创。

作文。

艺精品,创出有开原特色的文艺品牌。

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学号:10225007。

学生姓名:郑黄山。

指导教师:汤莉。

成绩评定:

——来自福建省仙游县鲤城镇的实地调查。

前言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问题,已成为当前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分析研究惠城区老年人口的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鲤城,有着重要意义。为了解鲤城镇养老事业的发展,对此在20xx年2月10日至14日展开了以“养老事业发展情况”为主题的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20xx年2月10日至14日,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同学组成调查小组,深入莆田市仙游县鲤城镇,对家庭和路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活动。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书面问卷为载体,采用抽样方法对鲤城镇的家庭进行入户调查,在街头进行随机调查。其中,入户调查11家,随机调查29份,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43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回收率86%,问卷容量为40。

和社会能够实施推广完善养老政策服务措施。

(二)调查问题分析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0xx年,我镇老年抚养比率大幅度上升。同时,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劳动力年龄人口相对减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的缩减,给养老基金的收支平衡带来巨大压力。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急剧增加,退休费和福利费支出同老年人口增加成正比。直接导致政府的资金积累和投资能力降低。

问题二: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加上厉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出现了“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即一对年轻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的同时,还要抚养一个孩子。激烈的社会竞争让相当数量的子女没有时间或能力照顾老人。“四二一”家庭结构的出现说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负担过重,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发挥社会养老功能,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问题三: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仍显偏低。

将老年人口的基本养老、医疗纳入社会统筹保障体系中,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主要途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xx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仅为25%,也就是说每5个人口中,只有1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再从老年人口生活来源分析,只有20%的老年人有退休金,而高达35%的老年人必须由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经济供养。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口仍然以家庭子女或亲友赡养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仍显偏低。同时,城乡参保水平差距明显,参保比例远远低于城镇。如何解决农村“老有所养”是各级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四:为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从对我镇对老年人需要托老服务情况调查显示,有需托老机构帮护的老年人数有多人,而养老机构床位数(不含乡镇)不足500张。目前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养老托老机构。同时为老年人生活服务的机构和设施严重不足,截止底,全镇敬老院仅有1间,只有一所综合性社会福利院。老年医疗、保障设施更少,功能不配套,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一些敬老院、福利院设施不健全,管理欠规范,环境不够理想,不能充分满足老人们的生活需要。此外,其他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许多为老年人服务也都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为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不能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问题五: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保障问题突出。

部分来自土地收入和家庭赡养外,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养老收入,且青壮年子女大多外出,养老风险和困难程度都要比城镇老年人高。随着农村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已日益显现出来,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建议。

1、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保覆盖面。

从仅有25%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看,目前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低,尤其在农村地区,基本上还是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具有相当大的扩面空间。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将城镇各类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这一“安全网”保障范围。重点是要把城镇中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外来打工者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切实保障不同所有制职工平等享受养老保险权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需要。并针对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的特点,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积极探索和健全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尽可能使更多的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的社会保障。同时明确家庭成员的养老责任,鼓励人们从中青年开始参加储蓄养老及各类商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提高人们的养老意识,切实解决“老有所养”问题。

2、提倡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存在着“时间差”,从而使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未富先老”的局面。所以,有必要提供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依靠家庭养老依然是当前我区的主要养老形式,据统计,全镇60岁及以上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作为生活来源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5%。在现行社会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农村,要大力提倡和鼓励子女与父母、长辈同住,青年人要负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树立起敬老爱老的社会道德风范。

针对目前我镇社会化养老体系还不健全的现状,要积极推动以社会服务为中心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筹集资金,共同兴办托老所、敬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和各种照料老年人生活的社区服务福利设施,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生活服务、疾病医护、文体活动、老有所为等四大服务体系。同时对于多数愿意在家养老的老年人,要大力发展以社区服务为主体的老年服务体系。建议建立和完善社区为老人紧急呼叫服务援助系统,建立和培育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

3、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社会需求。

老年消费市场,研制和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消费需求。发展老龄产业,要重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人协会等老年社团组织,办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引导他们参与各类健康的社会活动。发展老龄产业,要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养老服务作为新兴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仅就提供就业而言,假如我区每百名老人占养老机构床位提高到发达国家目前的低限5张,按入住老人与护理人员3:1测算,即可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如果考虑到居家养老服务面对数千万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更加乐观。

4、加快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承受能力。

确保老有所养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只有社会财富丰富后,整个社会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力量大大增强,才能形成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养老保险体系的协调运行。目前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抚养系数尚低、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必须牢牢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为推行老年福利政策奠定物质基础,增强未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经济承受能力。

5、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继承和弘扬我国几千年的敬老、养老传统美德,充分运用媒体导向的作用,正确认识老年人的价值,明确年轻人应负的职责,努力营造敬老、助老、养老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遗弃和虐待老人的犯罪行为,要坚决依法惩处。继续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及时解答老年人关心热点难点问题,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结尾。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解决老年人口问题,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营造一个健康的老年人群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丰衣足食的今天,全社会更应该给老年人以更多的关怀与抚慰,使他们生活有依靠、有保障,无后顾之忧,为老年人撑起一片温馨安逸的天空,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和老有所乐。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对徐州商贸业分布形态及影响因素分析评价,得出了徐州及其他省际边缘城市有关商贸业合理发展途径:

第一,所处省际边缘区城市特殊位置,应借助其交通区位优势和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商贸业和物流业,形成区域性的物资集散地。

第二,相邻省际边缘城市应建立“自由贸易区”,加强与周边地区城市的合作与交流,区内商品实现自由流通,既能发挥各地优势,又可实现流通互补。

第三,提高商贸业空间集聚因子的强度,这对区域中心城市商贸业发展作用重大、如积极提升商贸业及与其有关的软环境,加强完善通向周边城市的交通建设。

参考文献:

1、朱传耿,王振波,仇方道.省际边界区域城市化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5(1).

2、梁双陆.中国省区交界地带经济发展思考[j].改革与战略,1998(2).

3、周婷,仇方道,朱传耿等.淮海经济区产业联系空间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6).

4、胡超美等.徐州市服务业竞争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程院学报,2009(18).

5、张海森,李宗植.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中南京与杭州的竞争与合作[j].统计与决策,2005(3).

6、严士清.江苏商贸业区域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商贸业研究,2010(4).

7、杨扬.都市圈点轴开放系统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j].江苏商论,2006(10).

8、李国君.资源型城市零售业态布局影响因素及基本框架[j].商贸业经济,2010(3).

9、王晓明.浅谈省际边缘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j].职业圈,2007(20).

10、仇方道等.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28).

我市食品工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领人事代表工委的同志,对我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听取了市人事局有关情况介绍,召开了人才相对集中的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外籍人才代表座谈会。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

(一)。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开拓创新,扎实推进,通过营造和优化人才环境、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大力引进急需人才、积极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与使用等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人才队伍建设,调动了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领导重视,尊才氛围初步形成。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把人才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考核体系,市四套班子31位领导还分别与18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科技示范园区的70多位优秀人才建立了服务联系制度。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也逐渐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价值,能够珍惜人才拥有,为他们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宣传媒体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有重点地开展了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的报道,全市尊才、惜才、爱才的氛围初步形成。

二、组织有力,引才渠道更为拓宽。

近年来,人事部门通过发函鼓励**籍毕业生回家乡工作、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市场等办法,为我市引进了众多的人才,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开始尝试赴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效果明显。自主建立的**人才网站,日点击率达500多人次,成功实现了一些网上招聘,构筑了企业和人才之间的供需平台。主动接轨上海,实施人才资源合作互动工程,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为两地人才交流提供了便利。同时,通过借用、兼职、聘用、实习等“柔性”流动方式,引进了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智力。三年来,共有20多位外国专家和40多位清华大学博士生来我市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等企业还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形成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

一是制定了我市人才高地建设的行动纲领,市委、市政府于207月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完善了对优秀人才的各种保障、激励措施。二是设立了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的专项人才开发资金,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人才实行工资和住房补贴。三是开展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兴市功臣进行重金奖励;对为社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市委、市政府授予金银铜牌企业家荣誉称号。每年科技节期间,还由市总工会、劳动局组织生产一线的人才开展技能大比武,对优胜者进行表彰奖励。四是加强感情联络,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定期组织“家在**”外地人才联谊活动,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改革深入,用人机制日渐激活。

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机关进人实行凡进必考,中层干部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市级机关大力实施干部交流换岗,镇乡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分市级机关负责人通过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实行公开招聘和评聘分开,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实现了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立足实际,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市政府有关部门以提高公务员从政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者管理能力、乡土人才推广能力为目标,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利用党校、职校、电大、农干校等培训基地,切实加强各类人才的教育培训,三年来,共培训各类干部和技术人才3万多人次。同时,积极配合抓好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培养,全市共有近百名人才被确定为省、市科技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市人事部门还经常与培养对象取得联系,全面掌握他们研究项目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业务成果,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科研经费、科研设施等方面的困难。通过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人才培育计划,有效地提高了我市人才队伍的素质。

(二)。

近年来,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逐步把工作重点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调整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上来,创新思路,突出重点,使我市的人才工作在省内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但应当清醒地看到,面对时代发展对人才工作提出的新的要求,面对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我市的人才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

一、人才总量相对不足。截至20底,全市人才总量为53729人,其中,公务员2484人,专业技术人员36451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8787人,其他人才6007人,全市每百人拥有人才量为4.74人,远低于苏南8%的人才拥有水平。我市人才的总体规模较小,人才密度偏低,在目前全市经济社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的大背景下,这样的人才拥有量与城市发展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明显不配套不协调,人才匮乏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不断成长和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从我市人才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知识结构及行业分布、地区分布来看,传统型人才较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较多,产业化人才少;继承型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少。人才主要集中在城区和机关事业单位,城区人才所占的比例非常高,教育、卫生、农林等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市专业技术人才的27.1%;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比较少,一些民营企业人才奇缺。

三、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全市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才仅占人才总数的25%,其中,研究生46人,占人才总数的0.0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829人,仅占人才总数的1.54%,远远低于2.8%的平均水平,高层次人才的匮乏已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不仅学科和技术带头人偏少,高层次经济人才、城乡规划人才奇缺,而且非常缺乏能搏击市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缺乏农村实用人才。总体来讲,我市人才的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专业人才比例过小、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偏少,并且有一部分人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少数人达不到任职条件,知识老化、更新缓慢的现象比较普遍。

四、人才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许多用人单位没有做到人岗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长、用非所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部分人才因为专业不对口而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长期“为己所不欲为”的无奈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部分人才虽然能做好本职工作,但典型示范作用不明显,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一般。人才作用发挥不佳,利用效率不够充分,造成一方面事业发展急需人才,一方面人才无用武之地。由于配置不尽合理,人才资源不足与浪费的`现象同时存在。

五、人才引进难、易流失的现象比较突出。虽然市人事部门不断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在人才市场建设和赴外招聘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却依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如我市连续几年物色、招聘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英语专业的师范类本科毕业生,但效果都不够理想。全市国际贸易、计算机、外语、生物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紧缺,但引进的难度相当之大。而另一方面,人才流失日益严重,“孔雀东南飞”现象已经成为我市人才工作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以来,仅教育系统就流失了200多位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民营企业新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平均流失率更是高达40%左右。

引起上述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大气候的关系,又有小环境的影响;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我市大部分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这一观念,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方面,往往侧重于考虑投入的成本,而忽视人才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后所产生的效益。注重的是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大学生一进单位,就希望他们是“全能冠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对人才的培训进修和继续再教育不以为然,不愿支付人才培养的有关费用;而现实学历教育和学术性培训费用的快速增长使相关人员个人难以应付高昂的学费,导致人才后续提高比较困难。政府在引才、留才方面的措施还不够有力。以教育系统为例,前几年由于财力紧张,不少乡镇教师工资无法按时足额发放,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仅直接导致许多在职教师不安心工作,想方设法外流,师范类毕业生不愿来我市就业,师资力量逐步削弱,而且使得教师的从业意愿大为降低,师范毕业生改行的比较多,报考师范类院校的生源严重不足,并且这种倾向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变。据统计,我市高中教师本科率仅为68.4%,而海安为90.2%、海门89.7%、如皋88.8%、如东87.7%、通州83.7%,差距如此之大,令人忧心忡忡。

二是人才的待遇偏低。我市人才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目前在我市企业就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月平均工资在120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在1400元左右,而全国大学生工资水平一般在1000―4000元之间,我市接近最低水平。相当一部分企业只为引进的人才交纳基本的社会保险,而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等大多没有落实,住房公积金更是极少办理。就是在这样一个较低的工资水平下,不少用人单位还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工作强度等手段,变相克扣人才应享受的待遇。平时加班不支付任何酬劳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做法,有的企业没有法定节假日的概念,过年休假都要扣去相应工资。相当多的企业没有或很少有奖金,人才的收入与业绩挂不起钩来,大大降低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经济待遇是人才去留的直接动因,虽然政府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针对我市人才报价偏低的现实情况专门出台了办法,对年7月以后进入我市工业企业的大学本科生,给予每月500元的补贴,但政府补贴的期限为三年,三年之后,用人单位能否垫补上这个差额还未为可知。如果到时人才的待遇反而不如现在,那么又将面临人才流失的窘境。

三、人才的生存成本大幅提高。我市的人才定价低,可消费水平却不低,物价水平、消费指数都紧随上海、苏南,所以在我市生活所花的基本费用相对较高。尤其近几年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才的生存成本也水涨船高。在小的方面,以“吃”为例,我市的副食品价格已与上海、苏南接轨;以“行”为例,在我们这样一个县级市,出租车的起步价高达7元,和地级市城市相当。在大的方面,以“住”为例,近两年,我市房价急速膨胀,腾空翻了番,原本一对大学毕业生夫妇工作十多年可以用积蓄购买到一套普通商品房,现在一下子得用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拥有容身之处。物价尤其是房价不断攀高,而工资水平却没有同比例跟上,使得人才在我市的生存成本大幅度增加。没有住房,就如没有根的浮萍,许多有心在我市安家落户的人才难承其担,只能望房兴叹,不得不考虑另谋出路。

四、集聚人才的综合环境不理想。综合环境差是除了经济收入之外影响人才去留的最重要因素。在产业环境上,我市规模大、实力强、成长快的企业很少,大多为传统产业,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总量偏小,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狭窄,吸纳和集聚人才的能力不强。在城市基础环境上,崇启大桥的区位优势还未凸现,交通神经末梢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市特色还不甚明晰,功能不够完善丰富,图书馆、计算机中心、网络体系等设施比较落后,人才学习、研究、交流的环境不佳。在人文环境上,部分领导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重视不够,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确立,既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不关心人才发展、不尊重人才利益、不宽容人才失败。在具体职位安排和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方面仍然重资历、轻业绩,重文凭、轻水平,不少民营企业还是小作坊、家族式管理模式,对外来人员不放心、不放手,使人才难以施展才华。舆论对科技和人才工作的宣传不够,群众对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知之甚少,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不浓。

五、人才自身存在一些不足。勿容置疑,一些知识分子自身存在弱点,以为读过几本书,接受了高等教育,就理应高人一等,待遇要高、生活要轻,不愿去车间操作,“君子动口不动手”,沾染上追求白相、追求省力、追求报酬高有外快的陋习,不愿学习进取,不愿钻研提高,不愿做艰苦工作。相当一部分人才自我完善的意识不强,平时忽视对原有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对当前科技更新换代的速度和人才竞争的形势估计不足、了解不深,压力感、危机感不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一些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认为从此进入了保险箱,得过且过混日子,对工作懒散应付,不求上进。更有一些人才,害怕挫折失败,不敢尝试创新,缺乏追求事业、追求人生价值体现的精神。另一方面,我市不少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比较高,向往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和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特别是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几乎都选择留在待遇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大中城市,多年来本地籍的大学本科生回市率仅20%左右,本地基础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从源头上大量流失。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人才,自视过高,对企业要求先下车间锻炼的做法不理解,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直接坐办公室从事设计、研究工作,感到企业大才小用,自己不受重视,从而产生跳槽想法。此外,很多外地人才反映我市缺少适合青年知识分子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工作之余生活单调乏味,加上本身社交圈小,交友空间有限,个人问题无人关心无法解决,难以在我市成家落户。

(三)。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问题是事关我市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构筑我市人才高地,促进人才强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强化人才意识,树立科学人才观念。

人才是兴业之本、发展之源、富民之策,是一个地方最可宝贵的资源。当今社会的各项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得优势,把握主动权。因此,做好人才工作,政府、用人单位甚至普通大众,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科学人才观。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位,努力营造人才辈出、各得其所的生动局面。要不断加强对人才政策、人才工作的宣传,市级领导要利用各种会议各类场合大力呼吁,营造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二、整合人才资源,促进综合开发利用。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着眼于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努力发掘其潜能,最终达到促进人才总量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相适应的目的。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用事业留人,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展示他们的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用感情留人,主动与人才加强交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在人才的职务晋升、学术活动等方面给予特殊的照顾和支持;用适当的待遇留人,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现有的财力、物力,一方面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经济待遇和身体健康状况,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关心他们的政治生活,在入党、提拔等方面予以倾斜,优秀人才还可考虑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重视二次人才资源的开发使用。离退休人才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投入少、产出多,对缓解我市人才缺乏的矛盾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要对不同专业的离退休人才进行梳理、分类,为离退休人才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加强他们与年轻优秀人才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建立人才结对帮扶制度,为离退休人员提供用武之地,让他们“金秋再创业,夕阳更辉煌”。

三、实施引才工程,壮大充实人才队伍。

从我市的人才需求情况看,单靠自我挖掘和自我培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引进外地人才或智力。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跨地域的人才观,通过“借脑生财”来不断壮大我市人才队伍实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一是“刚性”与“柔性”并用。刚性引进要放开准入限制,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可不受编制和人才结构比例的限制。柔性引进可以采取兼职聘用、项目招聘、短期聘用、学术交流等形式,使人才虽身在彼地而智为我所用;二是数量与质量并重。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顾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在当前应着重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问题,确保引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应有的价值;三是实用与创新并举。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发展经济,因此,对具有创新技术的人才要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引进。另外,要加快区域性信息网络建设,主动融入上海人才流动中介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工作网站和数据库建设,把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人才工作中去。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内在潜力。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我们要在竞争中取得人才优势,就必须大力进行人才体制改革,努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制订各类人才不同的培训规划,以需求为导向适时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坚持理论培训与实践提高相结合,切实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识人是正确用人的前提,要逐步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要按照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分别构建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努力做到客观看人、公正评人、准确识人。三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传统习惯,建立公开、竞争、择优的选拔任用机制。在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任用上,要依据成果、贡献和能力,确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健全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废除职称终身制,使确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四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和实行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分配政策,使人才价值在拉开分配档次中得到体现。对专业技术人才,要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分配制度,以此激发各类人才的潜能,促进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五、优化人才环境,打造拴心留人之地。

“水深才能养大鱼”,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事业兴。政府部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担负着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等重要职能,应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各类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一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一个地区的人才政策是否完备、配套、具有吸引力,是能否更有效地吸引人才的关键。我们要像改善投资软环境一样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既要抓好原有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落实,又要大胆吸收借鉴外地好的政策措施,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流动、保障等整体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体制;二是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良好的用人环境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和发挥人才的功效,因此,我们必须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上进行创新。要创造条件,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公平竞争中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从而使我市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向往的地方;三是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好才能使人才安心干事创业,消除后顾之忧。要关心人才特别是外地单身青年人才的生活,政府有关部门与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可经常开展人才联谊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为他们搭建交友平台,鼓励他们在我市成家立业。要积极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对于市级紧缺人才、外地来启落户人才,应制订相应购房、租房优惠政策,并在职称评定、各项保险费落实、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使他们能够扎根我市;四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良好的舆论环境能激励人才的情感,建议定期开展“人才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优秀人才,树立典型人才等手段,在整个社会营造浓厚的尊才爱才氛围,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激发人才干大事业的良好环境;五是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对于人才工作,事业是感召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我们应把人才工作的重点更多地放到搞好服务上来,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需求。政府人事部门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把提供优质的服务放到人才引进的首位,急人才之所急,想人才之所想,坚持一切从有利于引进优秀人才的实际出发,努力创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环境,让人才顺心、舒心、安心。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食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由农业大省向食品大省的转化为契机,大力发展食品流通业,使其向集约型、规模型、外向型、效益型和科技发展型转变,促进企业走“优势互补、盘活存量、结构重组、规模经营”的发展之路.

作者:沈少臣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商办工业管理办公室,黑龙江,哈尔滨,150020刊名:商业经济英文刊名:businesseconomy年,卷(期):“”(8)分类号:f407.84关键词:食品流通业转轨变型快速发展

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广电局:

今年以来,在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中心,狠抓技术维护、网络建设、广电安全等广电事业建设,强化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保证了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今年以来我县广电事业建设等情况总结如下:

一、狠抓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广播电视工作者是党喉舌和卫士,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广电工作的成效和社会各个方面。

一是抓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理论学习。今年以来,我们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坚持局机关每周二晚上、周五下午,广电台、网络中心等单位星期二晚上为集中学习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精神等重要内容,并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学习中做到集体学习有记录,个人学习有笔记。

二是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教育。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同时,我们以提高业务素质为重点,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等广播电视方面的政策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我们还在广电单位开展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理想和职业纪律等“四职”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三观”为核心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爱岗敬业的意识得到增强。

县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人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宏伟目标,使文化旅游广电工作者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任重道远。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后,我们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组织干部职工集中开展“建设文化旅游名县,广电工作者如何办”和“文化旅游名县与广电事业发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在学习中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在讨论中理清思路,自觉加压,使干部职工树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大开放、大开发观念。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二是抓广播电视维护。对县城通往五里铺的广播电视传输信号进行全面整修,架设双绞线4.5公里,补载电杆3根。并针对电视发射机房漏雨的情况,对机房顶100多平方米的面积进行防漏处理。同时多方筹集资金近万元,购买了台标发生器、字幕机等部分的科技设备,保证了广播电视播出的质量。截止目前,共完成13频道、30频道发射各1980多小时,调频广播发射1980多小时,停播率、差播率均控制在20秒和2分/百小时以内。

进度,载杆76根,建设杆路126杆公里,实现了全县14个乡镇有线电视信号的顺利开通。

三、加强防范,严格检查,狠抓广电安全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制定预案。成立以局长崔公林为组长,主管局长牛国莉为副组长的广电安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广播电视安全工作预案》,明晰了相关责任。

二是狠抓网络整合。针对我县部分村和驻岐大厂有小前端的实际,我们加强了网络整合工作力度,目前,陕九、陕汽、陕开、702厂和岐星、杏园、堰河、红星、温星、同星等村已顺利并入全县大网。

三是周密安排,强化检查。今年以来,为了确保广电安全,我们多次召开广电安全工作会,对安全工作进行精心部署。并对重点部位、重点岗位多次检查,堵塞漏洞,做到万无一失。

四是严格制度,加强值班。制定了广电安全播出及传输工作制度,对职责、要求、措施等作了明确安排,并对机房、差转台等重要岗位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强化监控。

今年来,我县广电事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局的要求比,与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比,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广电工作要点,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全面加强广播电视事业建设。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加快我县商贸流通业创新和发展,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会议纪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商贸企业升限入统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县促进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奖励方案:

一、适用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在县注册、纳税、实行独立核算的限额(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二、适用条件。

(一)年主营业务收入20xx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三)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含个体工商户);

(四)其他经统计局认定符合入统条件的`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上述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四是企业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奖励办法。

(一)首次入统限额(或规模)以上的商贸及服务业企业,县人民政府按以下标准给予首次入统奖励:

1.给予批发业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元;

2.给予零售业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3万元;

3.给予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2万元;

(二)对连续保持限上入统规模,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达到设定档次的,分档次给与稳增企业一次性资金奖励。奖励办法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上年增幅超过15%、25%、50%及以上的,分别给予1万元、3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资金。

(三)对实行产销分离且达到入统条件的企业,在首次入统奖励的基础上,增加产销分离一次性奖励资金5万元。

(四)对达到限额以上并纳入我县统计范围的零售企业,本年度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当年零售额增速超过我县行业发展目标增速且排名前三的,奖励其当年税收新增部分的县级留成部分;对达到限额以上并纳入我县统计范围内的住宿和餐饮企业,本年度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当年营业额增速超过我县行业目标增速且排名前三的,奖励其当年税收新增部分的县级留成部分。

(五)对限上(或规模)以上企业从事统计工作人员实行考核奖励。企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相关规定及时填报统计表,经县商务局、统计局考核合格后,每月给予每家企业的从事统计工作人员200元的统计调查工作经费。

四、奖励申报及其他。

(一)申报企业须在每年的4月30日前向县商务局书面申请上一年度奖励资金。由县商务局初审后,经县统计局确认,报县人民政府审定,审定通过后由县商务局向财政局申请奖励资金并兑现到相应的企业。

(二)本方案的实施年限暂定三年,自20xx年1月1日起至20xx年12月31日止。

(三)本方案由县商务局、县统计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商贸业发展主要的动力。虽然徐州处于中国的两个发达地区——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之间的谷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差甚远,但由于近年来徐州发展迅速,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淮海经济区20地级市中,人均gdp徐州达27514元,位列第六,消费能力逐步提高。但同人均gdp相对较高的莱芜、日照、枣庄等城市相比,稍显逊色。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贸业发展水平是相互影响的,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商贸业的发展,商贸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也可以推进经济的发展。

(二)交通因素。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同样也是商贸业发展的先行官。徐州有着优越的交通区位。从宏观区位看,徐州是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带、长三角与环渤海湾的结合部;从中观区位看,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沿东陇海产业带的重要城市,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从微观区位看,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第二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是江苏省北翼增长中心。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航空、铁路、公里、内河航运、管道运输五通汇流的优势。发达的交通,是徐州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商贸业集聚因素。

影响一个地区商贸业活动的因素很多,从空间关联的角度讲,主要包括来自主要表现为与周边地区的市场关联,包括市场集聚和市场竞争。优越的区位条件,是省际边缘城市商贸业发展的关键。相邻的区位,为相邻城市间商贸业的发展和合作,提供了空间上的依据。严士清对利用主成分分析影响江苏商贸业发展因素结果表明,经济和商贸业集聚因素对商贸业的拉动作用明显,人口对商贸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徐州位于苏、鲁、豫、皖交界处,是淮河经济区内最大城市,是徐州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陇海兰新经济带东部和淮河经济区的中心,在全国生产力布局中具有战略优势,能够辐射到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南等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商贸业空间集聚因素越强,中心城市商贸业的吸引范围越广,商贸业规模越大。

(四)城市规划制约与限制。

商贸业最初多自发形成,但发展到一定规模则受到政府部门规划的引导和制约。徐州商贸业的发展与徐州城市规划中徐州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关系。规划中城市的职能定位、交通状况、人文环境等影响了商贸业发展的规模,特别对商贸业的分布产生很大影响。徐州市区正在逐步打造完善双核联动、“一主四副”的商圈布局和加大物流等商贸业的发展,这种商贸业布局布局和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通过规划来限制或鼓励,是影响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五)边缘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政策是影响区域商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位于省际边缘区的城市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由于处于淮海经济区城市所属各省对边界地区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不同,导致其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江苏省提出“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扶持徐州发展服务业,努力将徐州打造成为区域商贸中心;鲁南、豫东、皖北也都相应提出了倾斜扶持政策,加快边界地区的发展,缩小省内差异。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市商贸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好“十一五”商贸流通业规划,推动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组成调研组,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五区四县及有关企业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坚持从市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新兴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1、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增幅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到2005年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4%,商贸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1%,2000—2005年商贸业增加值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亿元,增长19.1%,增幅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全市商贸网点数量已达5.9万,其中百货大楼、大商新玛特、油田商厦等9家零售商场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商业建筑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左右,全市已有各类城乡市场12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16个,要素市场5个。基本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满足了全市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商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近年来,商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6%左右,虽然比重较小,但扣除中省大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商贸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的13.1%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7%左右;全行业从业人数达18.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0%,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4%,已经成为吸纳社会新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仅林甸县20以来,解决了37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2005年全市商贸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地方企业纳税额的40%左右,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

3、商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商家抢滩的重点,每年商贸业新投资额达20多亿元。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率先引进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外知名企业,大商集团、中央商城、黑天鹅、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商家也相继进驻,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等也都先后到我市考察选址,联系进驻事宜。国内外商业集团的纷纷进入,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也正改变我市商贸流通的格局。

4、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10年时间里,商品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几十年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方式几乎全部导入我市商品市场,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庆客隆成功加盟国际食品杂货联盟(iga),接受到国际运营上的专业咨询服务,分享到iga80年的零售经验。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商城全方位上线erp系统,在商品购销、人员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5、商贸业多层面改革向纵深发展。商贸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探索股份制、租赁、兼并、破产、出售及跨地区并购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对传统经营模式和运作体制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市属177户国有商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大商、昆仑、中央商城三大商业集团,完成了商贸企业并轨改革。目前,我市只有中直大企业所属的商业企业为国有企业,其余的市属商业企业全部变为民有民营,彻底转变了经营机制。到2005年末,在全市商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有29家,占全市商业法人企业(3002家)的1%,在限额以下2863家商业法人企业中,没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通过改革,**商业企业体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搞活,在我省各大知名商企纷纷倒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下滑、亏损,而且实现全行业盈利。

业已开始起步,全市已有##家运输、邮政、仓储等物流企业。**石油物资物流园已完成规划论证,年内将开工建设,肇源港桥物流园也将完成规划论证。电子商务开始试点,目前中央商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红太阳网,努力探索电子订货、远程交易、网上服务等营销方式。2005年,全市新兴业态实现零售额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是全市商贸流通战线的干部职工,在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特殊时期,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忘我工作取得的。总结起来,**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三改一开放”,即改革、改组、改造和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推进改组做大企业规模,加快改造做强企业实力,扩大开放引进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起到了“鲶鱼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商品市场发育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对商贸流通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亟待增强。一是发展环境不宽松。自建市以来,还没有出台过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发展。就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商业已经饱和,不用支持。“三乱”现象在个别部门仍然存在,服务意识还不强。受土地、采暖、用电、物业、市内运输等费用较高的影响,造成运营成本高,消费品价格相对也较高。如我市商业网点采暖费、物业管理费每平方米平均达80多元,电费每度平均1元左右,都高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同类城市。二是扶持资金不到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设有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如中山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商贸发展,深圳每年扶持物流业和连锁业资金达1000万元,而在我市还没有商贸业专项资金。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只有林甸县成立了商务局,内贸机构也只有***区和**区设有专门机构,其他县区都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商贸管理人员极少,大部分县区只有一人,且人员变换频繁,商贸发展无法抓深,管理无法抓实,工作缺少连续性。

2、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商业规划的有效引导,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造成网点建设随意性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常常不能协调一致。据统计,东风新村地区商业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而消费人口达30多万,平均每人拥有商业建筑面积2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已超过市场容量和购买力水平,而乡村商业网点明显不足。

3、市场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是典型的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的'产品少。通过城乡消费结构抽样调查测算,95%以上的**生活消费品是外地产品,基本上是只流入、不流出;**是生产资料购入型城市,每年有200多亿元的生产资料从市外购进;**是市场功能缺位型城市,市场功能单一,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单体分散经营的流通主体所占比重较高。在全市5.9万个流通主体中,限额以上的商业法人企业只有139户、只占0.3%,独立经营的个体商户高达91%,基本属于传统经营方式与业态,只满足于初级商品交易。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总的想法是:按照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扩大内需和拉动城乡消费,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一主两次”市级商贸中心区建设;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现代批发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便民利民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努力把**建设成为黑龙江中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总体目标:通过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商业设施现代化、运营规模化、经营连锁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商业流通产业升级,努力构筑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现代流通格局。要逐步建成以3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8个区域商业中心、36个社区商业中心、10个大型批发市场、20条特色商业街为骨干的商业网络,把商贸流通业变为**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使**商贸业成为总量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分布均衡,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

聚集和辐射能力强,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大型批发市场;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门店在50个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连锁经营的销售额要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

四、下步对策措施。

为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创建宽松发展环境。聘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对《**市商业发展规划纲要》及《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连锁经营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论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纳入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即将发布的国务院《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今后,对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由商务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科学论证,促进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进一步完善、修订《**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落实专项资金,对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等进行支持。逐步降低物业、采暖、用电、用水等收费价格,努力创造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协调县区设立商务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提高商贸企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支持昆仑商贸公司等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力争到2010年,培育出2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流通企业,使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挂大靠强,逐步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企业,加大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手段、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按照“内外统一、档次升级、多元发展”的推进思路,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开拓外埠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引进来”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现代批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商贸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设立项目开证资金,建立健全**商贸流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争取最大效果。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大力开展对俄及独联体国家、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争取把更多的**本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流通规模。着重做好开拓俄罗斯市场工作,充分发挥在俄罗斯克市**商品展销中心作用,组织我市服装、汽配、餐饮、建材等民营商贸企业赴俄罗斯考察项目,对接洽谈,寻求多方面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项目合作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为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四)大力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一是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在继续巩固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庆客隆、中央商城等大型连锁企业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连锁,逐步以食品超市、便民超市替代大部分粮店、食杂店。拓展城市连锁领域,以标准生鲜食品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力争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重点建成**石油物资物流园区、**港桥物流园区、**万宝石化物流园区等3个大型物流园区。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营造有利于商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和会展市场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及家庭服务等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六)引导居民消费,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更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流通市场。以北方汽配城、高新区汽车园等为依托,多引进集汽车展示、整车销售、配件经销和售后服务与维修为一体的4s店。二是加快发展家电、电子信息和通讯产品消费市场。重点引进国美、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家电、通讯产品专卖店、专业店,扶持黑天鹅、昆仑家电等继续扩大连锁规模。三是促进现代建材装饰和家居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引导新潮建材城、正大方盛、友谊装饰材料市场等传统装饰材料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转变。四是要充分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实行多领域合作。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强与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合作,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旅联手、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加强市场监测,保证市场平稳运行。要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对重要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重要节日市场的监测;建立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平抑市场异常波动的供应保障机制,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建立全市商品流通数据信息库,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变化趋势,按照《**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控预案》,抓好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建议市财政设立“**市重要商品储备基金”,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

(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协调与指导,集中抓好专项整顿工作。以整顿食品、药品市场为重点,把好人民群众“入口”关。实施“放心肉、放心酒”等工程,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打击违法经营与建立科学防范体系相结合、引导健康消费与建立诚信体系相结合,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动检等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积极落实好《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完成对畜禽屠宰的定点工作,加强对畜禽定点屠宰场(厂)的监管,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验收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对50家较大的酒类批发企业,实行信用档案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行为。对3家成品油批发企业、268家加油站开展全面检查,保证加油站安全运行。按照《拍卖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对拍卖、典当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优胜劣汰,建立诚信机制。同时,做好旧物市场、报废汽车拆解、旧机动车交易等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抵制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行为。要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0xx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xx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xx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xx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xx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xx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

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

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心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人流和物流两条动线,即商业设施的空间结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流的进出和购物的便利;要有足够的物流通道和现代化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备,确保大批量商品的快速流动。

三是做强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爱等镇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现有市场功能,配套农产品整理、包装、深加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水平。

(二)培育发展三大商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商圈。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各类大中专院校14所,在校师生近9万人。校园经济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校园经济圈内消费客源稳定,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方式求新,消费种类相对集中,信息型消费量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配套完善商业、服务、娱乐等设施,并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整合校园经济,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住宅小区商圈。随着我县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拆迁农户集中居住区的增加,应有针对性地规划商业地产,建设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增强对内吸引和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失地农户的再就业。

三是大力发展配套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的物流、服务经济圈。针对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不同发展阶段对流通的需求,规划建设物流配套设施。近期以提供基本建设必需的物资、服务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远期以进港企业的生产原料和生产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

(三)关联行业相互配套,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商贸流通与餐饮业配套发展。我县作为区域性的组团商业中心和人居休闲中心,购物、餐饮、休闲和娱乐等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有特色,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目标市场,确定不同的主体和风格,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中心商业区要超前规划和发展,以起到龙头带动和导向性作用。

二是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配套发展。要配套高新西区、现代工业港的发展,主动承接成都各类批发交易市场的外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安靖火车客货站,逐步在犀浦、红光、安靖片区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建成物流配送连锁网、仓储运输网等,同时,进一步建立配套的仓储、货运市场,发展客、货交通,促进运输业和汽车服务业发展。

三是餐饮、娱乐、休闲业和观光农业相互配套发展。针对我县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持续低迷、对外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现状,制定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筹建餐饮、娱乐、休闲集中发展区,同时,与我县友爱“农科村”、三道堰“水乡休闲”、清河“花木集中发展区”、唐昌“横山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等配套规划发展,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打造出一批象“杨鸡肉”、“蒋排骨”、“川西水乡”等生态休闲娱乐餐饮品牌,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商贸与会展经济配套发展。会展业的发展会产生1:100的带动效应,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休闲娱乐、金融商业等相关产业。我县应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或全国类型的大型会展活动,主动承接成都各类会展分会场,以大型重点项目为载体,结合旅游、房产、娱乐、餐饮业的发展,举办生态旅游展、民俗美食展等会展,创造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良好的对外交流环境,培育商贸经济新增长点。

(四)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随着新城区开发建设,要科学规划城市新中心形成的配套流通网点新商圈,预留商贸流通、市场用地和高标准配套市场和商贸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功能齐全的公共流通设施,促使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围绕全州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我县始终坚定生态经济升级发展战略,落实扶持政策,探索发展方式,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各类企业564户,注册资本215382.31万元,从业人员1421人;登记注册农民专合社728户,出资78846.5万元,成员5304人;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833户,注册资本23823.34万元,从业2780人。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1.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基础保障,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力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领导机构,由县长牵头主抓,分管副县长具体抓,配齐34个县级部门协同抓的工作团队,明确工作内容、具体职责,细化责任落实,为民营经济工作有力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保障。抓深抓实前期工作,政、企集中座谈学习讨论省、州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深入研读川办发〔〕72号、阿委发〔2014〕10号等文件,召集60户民营企业集中商议,集思广益,委派2个工作组深入调研,收集整理并汇总形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科学制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意见》《专项基金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结合全县工业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11项优惠政策意见。设立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账户,自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门用于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已有2户企业获得商标奖励,9户获得诚信守法企业奖励。

探索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新机制、新途径,将民营经济与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一是突出银企结合。由政府牵头协调县内金融机构,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助力企业融资2.6亿元。开发小微企业投融资产品,构建高低搭配、体系健全模式,确保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同时,强化市场主体诚信建设,企业年报率为92.25%、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为100%、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均为99.18%。二是突出校企结合。主动探索校企联姻发展新模式,与西南民大、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课题争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实现合作。邀请专家及教授开展企业管理、农科等知识培训10余次,进一步促进理念提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三是突出社企结合。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推销活动,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销售新模式。发展“互联网+”“电商+”等新业态,建成2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新格局。

坚持求真务实,主动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速发展。一是全面优化服务。打造服务、效率、阳光型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合理规划,加紧规建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即将进入基础建设阶段,为企业集群、链式发展搭建载体。建立县投资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截止目前招商引资中国内省外资金累计17968万元。二是夯实制度保障。将民营企业建设纳入重点项目督办范围,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跟进落实,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立县政府民营经济发展研讨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民营企业发展等实际情况,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策”等方式,精准施策,认真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实举。,新增规上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户。三是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民营经济品牌战略,纳入产业发展“六化”进程,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展参评,“松茸”、“苹果”获国家地标证明商标,神沟九寨红葡萄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姑娘山天然沙棘获得“省著名商标”。出台《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民营企业积极申报技术创新、研发和专利等科技项目,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专项奖励。三是创新创业高地。加快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规建,为企业集群、链式发展搭建载体。我县高效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仓储物流相继试运营,已有15家企业入驻。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不足。

纵向对比近五年情况,可以说我县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横向对比先进城市,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一)在总量、规模、创新方面差距明显。

从总量看,虽然近五年我县民营市场主体翻了一番,但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差距明显。从规模看,我县“大块头”的`民营企业较少。截止20规上企业仅9户。从科技含量看,我县民营企业中科研和技术服务类企业仅16户,显现出我县民企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的差距。

(二)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部分的企业反映有融资需求,66%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77%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在融资方面主要是贷款门槛高、融资成本高、贷款渠道少、小额贷款手续繁杂等;在用工方面主要是招工难、缺少技工、人员跳槽频繁等;在用地方面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用地指标进一步压缩,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指标等等。

(三)扶持措施知晓度低,政策受益面有待拓宽。

虽然我县在简政放权、减免收费以及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都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政策措施相对分散,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民营企业对扶持政策的知晓度相对较低;一些政策措施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着不及时、不连续、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叠加效应,政策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需上级主管部门解决的问题。

提供平台,搭建载体。一是适时组织融资需求座谈会、对接签约会等,搭建银企沟通合作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二是组织对政府部门服务人员、民营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创业大讲堂等方式,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培训与管理咨询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四、下步打算和相关措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覆盖面广,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形成推进合力。下一步,政府将充分发挥好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促进发展中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查考核、实施决策等重要职责,全力推进全县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合力推动发展。

组织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全县工作统筹,加强信息共享,定期议事协商,做好各类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配套衔接,形成密切配合、纵横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研究,聚焦方向推动发展。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发展方向、行业类型、宏观战略引导。引导民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走出去”,扩大交流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民企强化科技支撑,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聚集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提层次。

(三)优化市场环境,聚力服务推动发展。

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提速、增效。

(四)强化督导考核,聚汇机制推动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构建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有指标、推进有抓手的工作格局。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商贸经济调研组。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市商贸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好“十一五”商贸流通业规划,推动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组成调研组,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五区四县及有关企业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坚持从市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新兴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1、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增幅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到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4%,商贸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1%,―20商贸业增加值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亿元,增长19.1%,增幅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全市商贸网点数量已达5.9万,其中百货大楼、大商新玛特、油田商厦等9家零售商场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商业建筑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左右,全市已有各类城乡市场12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16个,要素市场5个。基本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满足了全市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商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近年来,商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6%左右,虽然比重较小,但扣除中省大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商贸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的13.1%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7%左右;全行业从业人数达18.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0%,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4%,已经成为吸纳社会新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仅林甸县以来,解决了37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年全市商贸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地方企业纳税额的40%左右,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

3、商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商家抢滩的重点,每年商贸业新投资额达20多亿元。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率先引进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外知名企业,大商集团、中央商城、黑天鹅、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商家也相继进驻,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等也都先后到我市考察选址,联系进驻事宜。国内外商业集团的纷纷进入,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也正改变我市商贸流通的格局。

4、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时间里,商品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几十年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方式几乎全部导入我市商品市场,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庆客隆成功加盟国际食品杂货联盟(iga),接受到国际运营上的专业咨询服务,分享到iga80年的零售经验。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商城全方位上线erp系统,在商品购销、人员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5、商贸业多层面改革向纵深发展。商贸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探索股份制、租赁、兼并、破产、出售及跨地区并购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对传统经营模式和运作体制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市属177户国有商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大商、昆仑、中央商城三大商业集团,完成了商贸企业并轨改革。目前,我市只有中直大企业所属的商业企业为国有企业,其余的市属商业企业全部变为民有民营,彻底转变了经营机制。到2005年末,在全市商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有29家,占全市商业法人企业(3002家)的1%,在限额以下2863家商业法人企业中,没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通过改革,**商业企业体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搞活,在我省各大知名商企纷纷倒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下滑、亏损,而且实现全行业盈利。

6、新的流通形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庆客隆连锁超市、昆仑家电、福瑞邦医药、中央红月亮便利店、燕都餐饮等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为市民提供了货真价廉的商品。目前全市连锁超市已达102家,便民店308家,专业店、专卖店413家,新兴业态店铺总数已达到1000多家。配送、代理、租赁、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现代物流业已开始起步,全市已有##家运输、邮政、仓储等物流企业。**石油物资物流园已完成规划论证,年内将开工建设,肇源港桥物流园也将完成规划论证。电子商务开始试点,目前中央商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红太阳网,努力探索电子订货、远程交易、网上服务等营销方式。2005年,全市新兴业态实现零售额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是全市商贸流通战线的干部职工,在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特殊时期,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忘我工作取得的。总结起来,**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三改一开放”,即改革、改组、改造和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推进改组做大企业规模,加快改造做强企业实力,扩大开放引进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起到了“鲶鱼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商品市场发育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对商贸流通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亟待增强。一是发展环境不宽松。自建市以来,还没有出台过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发展。就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商业已经饱和,不用支持。“三乱”现象在个别部门仍然存在,服务意识还不强。受土地、采暖、用电、物业、市内运输等费用较高的影响,造成运营成本高,消费品价格相对也较高。如我市商业网点采暖费、物业管理费每平方米平均达80多元,电费每度平均1元左右,都高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同类城市。二是扶持资金不到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设有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如中山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商贸发展,深圳每年扶持物流业和连锁业资金达1000万元,而在我市还没有商贸业专项资金。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只有林甸县成立了商务局,[找文章到文秘资源-/-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内贸机构也只有***区和**区设有专门机构,其他县区都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商贸管理人员极少,大部分县区只有一人,且人员变换频繁,商贸发展无法抓深,管理无法抓实,工作缺少连续性。

2、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商业规划的有效引导,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造成网点建设随意性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常常不能协调一致。据统计,东风新村地区商业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而消费人口达30多万,平均每人拥有商业建筑面积2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已超过市场容量和购买力水平,而乡村商业网点明显不足。

3、市场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是典型的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的产品少。通过城乡消费结构抽样调查测算,95%以上的**生活消费品是外地产品,基本上是只流入、不流出;**是生产资料购入型城市,每年有200多亿元的生产资料从市外购进;**是市场功能缺位型城市,市场功能单一,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单体分散经营的流通主体所占比重较高。在全市5.9万个流通主体中,限额以上的商业法人企业只有139户、只占0.3%,独立经营的个体商户高达91%,基本属于传统经营方式与业态,只满足于初级商品交易。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总的想法是:按照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扩大内需和拉动城乡消费,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一主两次”市级商贸中心区建设;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现代批发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便民利民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努力把**建设成为黑龙江中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总体目标:通过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商业设施现代化、运营规模化、经营连锁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商业流通产业升级,努力构筑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现代流通格局。要逐步建成以3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8个区域商业中心、36个社区商业中心、10个大型批发市场、20条特色商业街为骨干的商业网络,把商贸流通业变为**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使**商贸业成为总量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分布均衡,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

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320亿元,年平均增长15%左右;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年平均增长18%左右;商贸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建成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对周边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培育10个功能齐全,聚集和辐射能力强,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大型批发市场;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门店在50个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连锁经营的销售额要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

四、下步对策措施。

为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创建宽松发展环境。聘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对《**市商业发展规划纲要》及《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连锁经营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论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纳入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即将发布的国务院《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今后,对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由商务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科学论证,促进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进一步完善、修订《**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落实专项资金,对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等进行支持。逐步降低物业、采暖、用电、用水等收费价格,努力创造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协调县区设立商务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提高商贸企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支持昆仑商贸公司等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力争到年,培育出2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流通企业,使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挂大靠强,逐步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企业,加大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手段、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按照“内外统一、档次升级、多元发展”的推进思路,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开拓外埠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引进来”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现代批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商贸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设立项目开发论证资金,建立健全**商贸流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争取最大效果。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大力开展对俄及独联体国家、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争取把更多的**本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流通规模。着重做好开拓俄罗斯市场工作,充分发挥在俄罗斯克市**商品展销中心作用,组织我市服装、汽配、餐饮、建材等民营商贸企业赴俄罗斯考察项目,对接洽谈,寻求多方面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项目合作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为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四)大力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一是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在继续巩固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庆客隆、中央商城等大型连锁企业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连锁,逐步以食品超市、便民超市替代大部分粮店、食杂店。拓展城市连锁领域,以标准生鲜食品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力争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重点建成**石油物资物流园区、**港桥物流园区、**万宝石化物流园区等3个大型物流园区。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营造有利于商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五)加快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把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餐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餐饮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居民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住宿餐饮业的行业管理,以推动经济实惠型连锁酒店为重点,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和会展市场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及家庭服务等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六)引导居民消费,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更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流通市场。以北方汽配城、高新区汽车园等为依托,多引进集汽车展示、整车销售、配件经销和售后服务与维修为一体的4s店。二是加快发展家电、电子信息和通讯产品消费市场。重点引进国美、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家电、通讯产品专卖店、专业店,扶持黑天鹅、昆仑家电等继续扩大连锁规模。三是促进现代建材装饰和家居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引导新潮建材城、正大方盛、友谊装饰材料市场等传统装饰材料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转变。四是要充分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实行多领域合作。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强与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合作,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旅联手、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加强市场监测,保证市场平稳运行。要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对重要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重要节日市场的监测;建立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平抑市场异常波动的供应保障机制,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建立全市商品流通数据信息库,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变化趋势,按照《**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控预案》,抓好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建议市财政设立“**市重要商品储备基金”,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

(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协调与指导,集中抓好专项整顿工作。以整顿食品、药品市场为重点,把好人民群众“入口”关。实施“放心肉、放心酒”等工程,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打击违法经营与建立科学防范体系相结合、引导健康消费与建立诚信体系相结合,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动检等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积极落实好《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完成对畜禽屠宰的定点工作,加强对畜禽定点屠宰场(厂)的监管,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验收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对50家较大的酒类批发企业,实行信用档案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行为。对3家成品油批发企业、268家加油站开展全面检查,保证加油站安全运行。按照《拍卖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对拍卖、典当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优胜劣汰,建立诚信机制。同时,做好旧物市场、报废汽车拆解、旧机动车交易等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抵制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行为。要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我市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文化产业工作,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薄弱,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等原因,我民市族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为了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为市委、市政府发展我市民族文化产业提供决策参考,根据市政协xx年度工作要点,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对我市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产业现状。

(一)文化市场的发展。

――文化娱乐、印刷市场:到xx年底,全市有23家网吧,电脑总量有1200台,年营业额在200万元以上;从事卡拉ok厅经营的有30多家,主要分布在宾馆、酒楼等,年接待量在10万人次,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有台球经营户67户,年营业额在15万元左右。据统计,全市各类文化娱乐场所195家,年营业额在1000万元以上。我市从事印刷业的有34家,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从业人员近400人,年产值过1000万元,利税240万元。

――民俗、歌舞、音乐、器乐、工艺、美术、书法培训市场:市委宣传部及相关部门多次举办唱民歌、跳土家舞的培训班,全市不少干部、职工、居民、宾馆服务员都会唱民歌、跳土家舞;劳动部门从xx年以来,开始培训绣工达3000人次以上;永红音乐教学中心,长江琴行常年开设钢琴、电子琴等器乐和艺术表演培训,杨名贵的国画、陈焕祥的书法培训等,为我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

(二)民族文艺演艺业。我市民族文化活动异常活跃。一方面,南剧团发挥了民族文艺骨干的作用,年均下乡演出100场,为部门接待演出30场以上;另一方面,业余文艺演出团体大量涌现,市城有“百荷花”、“夕阳红”、“祥和”、“红玫瑰”、“龙腾”、“诚信”等10多个民族艺术团体。大路坝等3个乡镇均建有业余文艺演出队,官坝村还建立了一支苗寨农民演出队。全市农村还有许多道师班子,他们亦文亦农,逢白会演出。

(三)根艺、石雕、盆景业。我县的根艺、石雕、盆景业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涌现一批像李永强、何平等艺术创作骨干,周功福、何平等4人先后荣获中国根艺美术学会审定的高级根艺美术师职称。周功福、魏长恩、李永强的根艺业绩已入编《中国根艺美术家辞典》等大型辞书,杨隆林等6件作品入编《中国民间艺术通鉴》,谢先华的石雕“龙船调”,获昆明国际艺术节铜奖。我市工艺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8个地区。高乐山镇肖军的“福”,单件出价20万元仍不愿脱手。全市根雕、盆景、石雕等作品上万件,从业人员1000余人,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四)民族民间工艺业。

――土家绣花鞋。全市规模较大的“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幺妹子十家绣坊”、“田大姐民族刺绣有限公司”、“山妹民族绣品”等五家刺绣企业,注册资金800万元,绣工从业人数达到xx人左右,年产绣花鞋等产品20万件,产值过1000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德国、法国等地。尤其是“土司皇宫刺绣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武陵山边区最具实力的专业刺绣公司。

――油茶汤、神豆腐、咂酒。我市唐崖河流域土、苗居民有独特的历史饮食习俗,最具特色的是喝油茶汤、吃神豆腐、饮咂酒,不仅食用方式独特,其制作工艺也很讲究。我市的许多宾馆、酒楼,把油茶汤、神豆腐、咂酒作为特色菜肴和美酒佳酿来招待客人和贵宾。忠堡168工厂生产的油茶汤已进入本地超市和外地超市销售,神豆腐在我市及周边市场广为畅销,咂酒被指定为接待用酒。

(五)文物保护与文化品牌。我市文物资源存量丰富,地面不可移动文物达3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州级3处,县级20余处。xx年以来,文体局、尖山乡政府曾先后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唐崖司村”、“唐崖土司城生态文化旅游长廊”、“唐崖土司城民俗文化风情园”项目进行申报或招商引资,虽未达到预期效果,但为开发土司皇城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市十分注重民族文化品牌开发、民族文化保护和民间文化传承,使我市的南剧、地盘子、板凳龙、唢呐、干龙船等重点民间艺术,已成为我市的文化品牌。还推出了“民间唢呐节”、“中国・梨树文化节”、“乡村民间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文化品牌。为外界熟悉我市,了解我市搭建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六)民族文化与现代传媒。近年来,我市拍摄了电影《丛林无边》,编排了大型南剧《女儿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政协文史委编纂了《民族文史》系列,民宗局编纂了民族文化丛书系列,文体局开办了《唐崖》期刊,登载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歌谣、乐器、对联等,为开发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我县现代广播电视传媒,基本形成了“全市一张网、上下一条边、传输现代化”的网络格局,干线采取750mhz传输系统,联网用户分配网改成550mhz系统,覆盖全市105个行政村26900户近20万人。从xx年起,开通了文娱频道,开办了《文艺时空》、《黄金剧场》、《百味人生》、《镜头里的唐崖》等娱乐性、趣味性很强的节目,极积探索了创办文化娱乐产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概念不清,认识不足。一是对文化产业的社会属性概念不清,把文化产业列入意识形态范畴;二是对文化产业的管理属性概念不清,习惯于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混淆起来,认为民族文化产业是文化部门或民族宗教部门的事,有的甚至认为民族文化是落后的东西;三是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概念不清,文化产业还游离于市场以外。党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概念上进行了明确的区分,文化事业带有浓厚的公益性色彩,其发展是靠财政投入和社会捐赠来支撑,而文化产业是靠创造文化产品和提供服务为主要特征,以市场营销为手段,在社会效益第一的前提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具有意识形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1985年,我国正式把文学艺术列入第三产业,旅游文化、演艺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已成为现代消费时尚,成了名富其实的文化产业。但由于对发展文化产业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在传承、挖掘、整理和开发过程中,降低了民族文化的纯度,有的甚至严重缺失,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局面。

(二)规模偏小,产品不精。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初具规模的刺绣业,根艺、石雕、盆景业,演艺业,娱乐业等,有的产品精度不够、规模偏小,有的产品打不开市场,有的占领了市场又将失去。根艺、石雕、盆景业,在传承和开发方面没有找好结合点,产品缺乏展示平台,市场局限于“内销转外送”。小村的花背篓系列,没有规模,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此外,其它的民族文化产品,星星点点,没有走向市场,更谈不上占领市场。

(三)旅游与文化剥离,融合不够。我市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缺乏文化包装,虽有几首民歌供游客欣赏,但档次不高;官坝土苗风情园虽有院校在规划,但文化底蕴不足;唐崖土司皇城遗址,虽文化底蕴厚重,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不但挖掘不够,连块招牌都没有,更谈不上与文化融合;青灵山公园气势磅礴,景区群山起舞,但缺乏准确的定位建设和文化包装。其它文物、遗址、景点,没有系统地连接,没有充分发挥其旅游价值。

(四)非物质文化挖掘不深,文化产业开发不够。我市土苗文化底蕴丰厚,但县城缺乏人文底蕴展现。秦国镛父子创建了中国第一所航校并首任校长、首次在自己领空飞行、首次航线飞行、首次单机远航、首次夜航、首次空袭、首次击落日军飞机“七个第一”!其子秦家柱有“淞沪神鹰”之称!这些都只能在民族文学丛书中看见。秦云龙,晚清贤吏。在担任四川会理知州期间,“息兵戎、赐盐帛”,大力推行“亲藏近彝”德政而有功于朝廷,多次受皇帝嘉奖和封赏,他还将贵为宫廷音乐的扬琴曲辗转带回家乡,历经艺人不断融合成地方曲艺品种。xx年,以恩施扬琴曲为名称,被列入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录;秦子文,晚清著名中医。所著《玲珑医鉴》一书分8本,共35万,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在“失传”半个世纪后,在来凤偶然发现,由国家中医古迹出版社整理出版。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有的已经被别人利用。

(五)保护机制缺失,法规不完备。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缺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从市场的主体看,一部分文化企事业还游离于市场经济体制以外。从配置上看,主要依靠行政,市场发挥不充分等;二是市场主体力量单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在文化产业管理上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造成了谁都在管、谁都没管的问题;四是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鼓励、保护和利用,外地人才没有资金引进,传统的工艺、艺术得不到传承甚至流失,形成了自生自灭的民族文化产业。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大力营造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氛围,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把财政扶持、税收优惠、市场准入、工商和价格管理、土地使用、资产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到位。市政府成立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工作专班,组织起草《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落实鄂发[xx]7号文件的《实施细则》,用政策法规来调节和保护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和艺人保护机制问题。在投入方面,建立起政府投入、金融信贷、民间融资、个人出资、企业筹资等多元投资方式;在人才保护方面,既要重用和培养乡土人才,又要舍得资金引进优秀人才,对创作、编导、表演艺人、民间民俗艺术传人、手工艺人等要建档立卡,纳入人事、劳动、文化部门管理,建立政府奖励制度,建立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和研究的民间组织。为加快我市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奠定良好的资金保障和人才保证。

(二)科学规划,搞好保护与开发。一是要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开发规划。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条件成熟的先期开发,基础工作欠缺的缓后开发,科学制定民族文化开发规划,循序渐进地做好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工作,把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二是重点做好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民族文化艺术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的规划。在旅游开发方面,要先期开发坪坝营、官坝和尖山土司皇城。坪坝营风景游在完成基础设施和索道建设后,要考虑民族文化对旅游的包装规划和人才培训规划;官坝土苗风情游,则应严格按照院校的设计方案实施;唐崖土司皇城名胜游,应对土司皇城原貌进行勾划,使之原始轮廓清晰可见,规划布局相应配套的文化服务、餐饮服务;在民族工艺产品开发方面,首先要做好优势民族工艺产品的开发规划,我县的民族刺绣业已初具规模,应制订精品标准和新产品开发方案;根艺、石雕、盆景开发,要搞好传承与开发方案,做到传承与开发相结合,最大可能地做成集团产业,对零星的文化产品要做好划行归市工作,避免杂乱零散缺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方面,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充分挖掘、整理和开发,如摆手舞、敬酒歌、唱孝歌、哭嫁歌、薅草锣鼓、唢呐曲调、干龙船、民间曲艺曲掘、整理、对模的'有传媒娱乐等的高级根艺美术师、根艺美术师职等,能开发的要开发,能搬上舞台的要尽量搬上舞台,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现代嫁接后搬上舞台。三是要重点扶持和培育文化产业培训市场,努力培养剧本创作、编导、表演、器乐、书法、美术等艺术人才。四是要妥善管理已发现和已收集的文物,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物,用图片、音像或实物展示出来,让游客欣赏。五是对已开发或一时开发不了的民族民间文化,要建立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电子信息资料库,用录音、录相、摄影、文纪录的形式建档立卡,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三)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我市旅游业的开发,要学习和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像丽江的《丽水金沙》、长阳的《巴山舞》、利川的《夷水丽川》那样,充分挖掘民风民俗文化,打造大型民族歌舞。特别是与我们条件相似的利川,他们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夷水丽川》,把土苗风情演绎得淋漓尽致,舞台与观众席相连,观众与演员互动,不看遗憾,看了震撼!发展旅游业,要把民族服饰、民族曲艺曲族小调饰、地方名吃、功经验,像云南丽江、本省五、民族器乐、民族工艺、民族小吃等搬到景区,让游客有看有玩、有听有吃,把人文景观、民风民俗同旅游紧密地结合起来!景区要有一台大型民族歌舞、一首主题歌、一组民风民俗曲艺表演、一排民族工艺品展销厅和供游人休闲享受的茶楼茶艺、民间小吃等,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旅游才能够打开市场,才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发挥名人效应,用历史点缀城市。我市人文厚重,有“荆南雄镇”、“楚蜀屏翰”之称,是土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民族文化绚丽多姿,培育了温朝钟、秦国镛、秦家柱、秦云龙、冯子恭、王云龙、秦子文等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把他们的历史事迹进行充分挖掘、整理、编入导游词和景点简介之中,在皇城广场树秦国镛铜像,在步行街两旁树历史名人雕像,市城一些街道用我市历史名人命名,在他们的家乡公路旁树碑,将大大地提升我市的文化底蕴和知名度。

(五)以现代传媒为载体,打造文化娱乐品牌。现代传媒传播快捷广泛,喜闻乐见,适合现代视角。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民风民俗为背景,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族歌舞为主要内容,组织专家编写剧本,开展文艺创作,拍摄电影、电视剧、制作幻灯、光碟,发展文化传媒娱乐产业。民族文化要主动融合现代传媒文化、大众文化和身体文化,嫁接现代传媒并注入现代元素,促进民族文化产品的消费繁荣。我市重点要把南剧、唢呐、地盘子打造成为精品,搬上银幕或舞台。用演艺业、影视业包装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现代文娱品牌。如湘西的《乌龙山剿匪记》、长阳的《巴山舞》、利川的《龙船调》等,不但发展和壮大了本地区的文化产业,还为宣传本地区、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我们也要用现代传媒宣传唐崖,用电影电视推介唐崖,用民族歌舞展示唐崖,不断壮大和发展我市的民族文化产业!

相关范文推荐
  • 12-25 小学广播站消防安全广播稿(汇总16篇)
    广播稿是一种通过声音和语言表达来传递信息和感染心灵的一种媒体形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彩的广播稿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范老师: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
  • 12-25 店面转让合同协议书(优秀20篇)
    转让合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交易的合法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转让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乙方:________________。丙方:___
  • 12-25 四年级美丽的乡村(优秀12篇)
    在写作文时,我们始终追求着优秀的表达和思维深度。优秀作文是对文笔、结构、内容等方面都有卓越表现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展示。小编为大
  • 12-25 八十岁的老人低保申请书(优质21篇)
    低保申请书是一份重要的文件,需要贫困人士真实、详细地陈述自己的困境。范文七:低保申请书实例讲解,通过解读一个实际的申请个案,帮助申请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 12-25 幼儿园安全教育月活动总结(优质14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的回顾与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活动总结范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些成功的案例,从中汲取经验和启示。为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开展“安
  • 12-25 四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上学期(优质16篇)
    编制教师工作计划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同时也需要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教师工作计划是教师工作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秀教师工作计划。
  • 12-25 七夕餐厅活动方案设计(精选21篇)
    活动方案的评估和反馈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可以通过评估结果对活动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活动方案的专业书籍和资料,希望对大家的活动策划有所帮
  • 12-25 寒假打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例文范文(23篇)
    社会实践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接下来是一些社会实践的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思考。大学生寒假去
  • 12-25 幼教自我评价简历(热门19篇)
    自我评价是一个理性审视自己的过程,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做出改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以下自我评价范文,它们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和帮助。断从各方面完善自己,
  • 12-25 餐厅服务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文(20篇)
    做好月工作总结,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也可以让领导和同事对我们的工作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