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大全5篇)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9 12:08:12 作者:影墨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大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篇一

年级一年级课题快乐的校园信息窗三

上课教师黄慧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人,右边队选9人,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1、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

(1)数一数

(2)排一排

(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

(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个人意见

教学过程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7○48○65○87○10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说一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8、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个人意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篇二

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篇三

1、锻炼幼儿的双脚在有间的物体上交替移动绳子向前走的能

2、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技巧。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篮球若干

教师带幼儿到户外操场,做简单的热身动作。

1、导入游戏

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来做个有难度的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好)这个游戏需要小朋友们之间合作完成,那个小组的小朋友合作好,这个小组就可能获胜。下面看这个游戏怎么做,教师示范具体玩法。幼儿观看。教师首先说明游戏的规则和过程,请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路纵队,游戏开始后,魅族排头的的两名幼儿双脚踏绳走,通过其他幼儿不断向前移动绳子前行,到达中点后原路返回,看哪一组的幼儿配合最好,那组幼儿最先完成任务,就是获胜组。注意事项在传球的过程中,要注意绳子的放好,即间隔的距离。相邻幼儿要互相配合,幼儿要注意安全。

2、游戏分组将全班幼儿分成两个小组,站成两个纵队,每组的第一个幼儿开始。

3、开始游戏幼儿准备好以后,哨声一响,游戏就开始。

4、活动结束,对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活动反思移绳过河给幼儿带来了快乐,锻炼了幼儿的身体机能,幼儿积极主动地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配合中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意志,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进一步感受了集体成员的合作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篇四

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1课时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

教学难点: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准备纸飞机、溜溜球、各一个;

师生都准备一个圆盘、一个指针,学生准备“动手做”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一)认识平移 1.出示例1图(1)依次出示3个运动的画面(火车、电梯、和国旗的运动)。

提问:你感觉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特点?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沿着直线的运动。

指出:像图中火车车厢电梯国旗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平移。(板书:平移)

举例: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二)认识旋转。

1.出示例2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表示的是哪些物体的运动吗?   引导:电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做的是怎样的运动呢?你能用手势表示这些运动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并且表示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学生交流并表示运动方式。

提问:你知道这些运动有什么特点吗?这几个物体运动时,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固定在那里而没有移动到另一处呢,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交流,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围绕一点转动。

指出:像图中电风扇叶片、螺旋桨、钟面指针这样的运动,都可以看成是旋转。(课题位置板书:旋转)旋转的特点是绕着一点转动。(板书:旋转绕着一点转动)

追问:电风扇叶片绕着哪一点转动?螺旋桨和钟面指针呢? 举例:小朋友还在哪里见到过旋转现象? 2、学生“试一试”。

(1)做转盘 出示“试一试”中的转盘,让学生用事先准备的转盘面和指针,照样子做一个转盘。

提问:你是怎样做成这个转盘的?圆面中心为什么用一个掀钮固定?(2)动手旋转 引导:请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做一做:把指针从指向a点旋转到指向b点,再把指针旋转到指向c点或者指向d点。

提问:刚才指针是什么运动?是绕着哪一点转动的?请小朋友再把指针从指着a点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周回到a点。

还可以怎样旋转一周回到a点?请大家做一做。(学生逆时针旋转)

追问:怎样的运动是旋转?(二)比较 引导:请大家用手势表示平移,再用手势表示旋转。

比较一下平移和旋转,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小结:我们刚才研究了物体的运动,认识了物体运动的两种方式,这就是平移和旋转。沿着直线移动的运动,是平移,绕着一点转动的运动是旋转。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观察,把通过平移能和绿色树叶重合的图上颜色。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平面图上的方向,让学生说说两枚棋子各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

4、完成“动手做” 指出:不管向哪个方向旋转,只要是绕着一点的转动,就是旋转运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课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河山,受到美的感染。

2认识作者观察的顺序。

3了解诗句所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体会作者赞美瀑布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瀑布、景象、比喻、衬着、仰望”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是理解诗中的比喻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案是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家乡有小河、长江。小河的水轻轻地流着;长江的水滔滔地向前流着;大海的水更是波涛翻滚着,奔腾着。不管是小河的水,长江的水,还是大海的水,都是日夜不停地向前流着。然而有一种水,却不是向前流去,而是从很高很高的山上倒下来的。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板书:瀑布)

2有的同学心里一定会想,明明是水,怎么叫瀑布呢?还有的同学又可能会想,那瀑布从高山上直接往下倒,那情景一定美妙极了。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3齐读课题:20瀑布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听配乐诗朗诵。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得什么?

(课文主要是写瀑布的美景。)

过渡:是啊!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许多有名的瀑布,如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浙江的雁荡山瀑布,江西的庐山瀑布,还有黄河流域上的人造瀑布等等。这些瀑布都是以雄伟奇丽、气象万千的姿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去领略一下瀑布的壮丽景色吧!

(二)第一节

2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你觉得瀑布的声音像什么?(放课件)

4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板书:浪涌、风吹)

5作者为什么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和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呢?请同学们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

6从瀑布的声音中,同学们可以听出瀑布怎样?

7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把瀑布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涌”字要读出浪涛的气势。“吹”字要读得轻柔。仿佛在倾听瀑布在山谷里的回荡之音。

听老师范读。

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这如浪涌岸滩、如风吹松林的瀑布声,吸引着我们急切地向瀑布走去,走啊,走啊,山路忽然一转......

(三)第二节

1课件出示瀑布远景。问:同学们看见了什么?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怎样?(惊喜)

2请男同学用惊喜的语气读这一节。

3分组讨论:(课件出示)

(1)作者现在站在哪儿看见了什么?

(2)瀑布的样子像什么?

(3)这一节介绍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色一道白银)

(1)作者为什么写“望见”而不用“看见”?

(2)“衬着”是什么意思?(衬托)

6这使我们联想到了李白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读这一节时,要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来读。“啊”字要读出刚看到瀑布是惊喜的语气。“望见了”要把望见瀑布的激动心情读出来。

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我们随着诗人,迫不及待地来到瀑布脚下。

(四)第三节

1看瀑布的近景。(瀑布在我们的眼里是这样的伟大,我们显得那么渺小。只有抬头仰望才能看到它的全部。大家一起做个仰望的动作。为什么要仰望?)

2请女同学读第三节。

3分组讨论。课件出示(同上)

4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形珍珠的屏烟雾尘)

5风吹来时的瀑布是什么样子呢?大家想不想看看?

6看录象。体会“如烟如雾如尘”的美。

7指导朗读:“好伟大啊”是发自内心赞叹,稍微读得轻一点。“珍珠的屏”要读得高昂有力。“如烟如雾如尘”要读得轻些慢些)

8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9小结: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是那么的雄伟壮丽。而这随风飘洒的情景又显得迷迷朦朦,又是一种轻柔的美。

(五)总结写作方法

1作者把瀑布写得那么美,让我们好象身临其境一般。

2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为什么?

3刚才,同学们说得句子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

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如果去掉比喻句,好吗?(老师读)比较一下。

6老师引读比喻句。

瀑布发出的巨响--

远望瀑布--

近看瀑布--

当阵阵风吹来时--

三总结全文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瀑布的?(远--近)

2他从瀑布的声、形、色三个方面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雄伟壮丽)

四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声浪涌、风吹远雄

20瀑布色一道白银伟

形珍珠的屏壮

烟雾尘近丽

课后小结:本课主要用优美的比喻句描绘瀑布的声音、色彩、形状,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的山河。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激情入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提高。

[《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