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优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案例24篇)

优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案例24篇)

时间:2023-10-27 21:36:41 作者:薇儿 优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案例24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还可以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当然,每个人的心得体会都不同,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写出独具个人特色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范文,相互学习和交流吧。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华大地走向富强的改革大幕。

40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地覆天翻、面貌焕然一新。“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等等……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美丽乐章奏响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

2018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与价值。

解放思想是活力之源,只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机关的思维定势,深刻思考和定位市创新与转化中心改革组建后、做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功能,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公益性服务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社会功能的一种有效延伸,是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精准把握政策,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效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益性服务机构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凭借官办、非盈利、非行政性质,直接参与科技资源整合,将沈阳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胜势;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起快速的连接渠道,及时反馈企业需求,同时及时输送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资源给企业,大大缩短科技创新进程;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平与公正。

今后,市创新与转化中心将在政策宣传、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成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当前,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初显,美国经济稳定回升,欧洲经济好于预期,新兴经济分化减小,但仍然处在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加息、减税、缩表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任务繁重,能级提升的挑战不少。因此,2018年仍然需要围绕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一,稳定经济预期。当前,稳定增长、投资、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预期至关重要。合适的增长率是重要的“风向标”,否则会产生连锁反应;投资仍然是稳定经济增长一个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需要保持合理增速;房价得到初步遏制,但要防止“大起大落”还需完善政策体系;而实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其二,转变政府职能。要深化推进“放管服”改革,突出制度供给,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活市场主体、市场要素的动力活力潜力。要继续拆除各类市场门槛。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各类证照,减少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间,统一审批标准,加强基层部门窗口建设。

其三,精准调控经济。宏观调控要“稳”。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稳”字上仍需下功夫。微观政策要“实”。针对微观层面企业的各项政策,既要“实”,也要“快”。近年来,针对企业生存发展遇到的困难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化解矛盾和困难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四,推动创新驱动。要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实行必要的产业保护政策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为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保驾护航,如探索实行2至3年的产业保护期政策。要推行务实的企业家创新激励机制,所有的政策都需要落脚在企业、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上。

其五,保护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继续推动企业“降成本”行动。如减税减费、降低社保成本等,还有降低空间。要重塑新型政商关系,保障企业家全心创业、安心发展、恒心安居。

其六,提升民间投资。要对民间投资政策进行梳理,对不能落地的要抓紧清理,对没有落实的要抓紧落地,对需要配套政策的要抓紧出台。要为民间投资开启大门,尤其一些垄断领域和行业成为民间投资“死角”,应打破利益格局,向民间资本开放。要切实解决实体企业在土地和房租贵、税费和人力成本高以及融资、用工、转型难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其七,防范金融风险。要管控好资金流向,保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解决好实体经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要防范好各类金融风险,尤其是银行表外业务、中小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风险。同时,既要鼓励金融改革创新,又要把监管重点放在建立新业务的制度规范和监管标准上。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三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xx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xx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总书记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的作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点突破、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文化服务相对缺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百年党史,处处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经验智慧、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催人奋进的强大力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可使纪检监察干部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自觉,紧扣主责主业,践行初心使命,认真履职,从严监督,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纪检监察干部要以学习党史为契机,系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汲取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宝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深刻领悟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内涵,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执行力,自觉扛起使命担当,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更好地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在正风肃纪反腐上下功夫,自觉扛起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职责使命。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强化对践行“四个意识”、贯彻党章党规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党员干部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聚焦重点工作,强化专项监督。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确保各项重点工作及时落地见效。聚焦监督常在,强化日常监督。坚持把问题线索作为日常监督的重要切口,定期研判、分类处置,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切实做到监督无时无处不在,严管厚爱同步抓好。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知史爱党,坚定全面从严治党信念,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维护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纪检监察干部要不断厚植担当精神,既要把深入学习党史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又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各单位各部门学习党史情况作为日常监督的工作内容来抓,促进党员干部在学思践悟中筑牢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坚定初心使命,以高度政治自觉担负起“两个维护”重大责任。

在汲取历史经验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不断进行自我革新,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坚持不懈抓纪律、抓作风,保持党的初心使命不动摇,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和严的主基调,始终贯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总基调。纪检监察干部肩负着新时代新征程重大责任使命,要带头旗帜鲜明讲政治,带头学党史、践初心,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党中央对云南建设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为新时代云南实现跨越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云南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云南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通过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讨、干部培训等方式,推动这一科学理论在七彩云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结合起来,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质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原文原著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读物,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深化***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始终将其作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云南省情特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2020年,云南实现赶超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从2015年的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旗帜,是党和人民的思想意志之魂,是云岭儿女拼搏奋斗的思想灯塔,只要始终坚持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用光辉思想指引方向、照亮前程,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云南抓建设谋发展,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的利益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经过接续奋斗,云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落实,就业容量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5%,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健康云南”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并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社保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连调”,工伤保险三项长期待遇标准实现“15连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比“十二五”末提高47%。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总书记的亲切关心指导下,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强大动力。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坚持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烟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点培育“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推进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材料、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数字云南、智慧云南,稳步推进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和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件照库、自然资源库建设,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充分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辐射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物流、信息、能源枢纽建设,打通跨境产业、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堵点,努力实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增强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始终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云南发展的根本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红旗飘飘”工程、边疆党建长廊等工作,组织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等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云岭铁军”。注重强化全面从严的力度和决心,围绕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建设,打出“组合拳”,构建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气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百年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一往无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在三天紧张、有序的学习中我系统地听取了市纪检监察局领导针对案件检查基本业务知识、信访工作基本业务知识、反腐倡廉制度的理论框架与技术细节、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执法工作基本业务知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监察综合基本业务知识等方面的授课辅导并与一同参加培训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探讨不仅在业务上掌握了新的理论知识更在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上深受启发对指导今后工作开展受益良多。

作为纪检监察战线的新兵,最突出的特点是缺乏纪检监察知识的系统培训与指导。这次培训,给了我非常好的学习与提升的机会。通过培训学习,增强了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和相关业务知识,进一步提高了业务素质和能力,主要收获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进一步提高对纪检监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这次学习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纪检监察身负“保障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职能的重要意义,纪检监察机关是履行党的纪律检查和政府行政监察职能的重要机关,担负着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党群干群以及社会各方面关系和谐,监督机关廉洁、勤政、务实、高效行政等重要职责。当前,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好纪检监察工作。

2、进一步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纪检监察的理论业务知识,增强了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信心。

在这次的培训学习中,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信访案件办理、案件查办的理论和实践等纪检监察业务知识,执法监察等理论知识,以及当前反腐倡廉和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知识涵盖面广、跨度大,使我全面地了解纪检监察调查办案等业务知识,接触了纪检办案、询问等的技巧与工作程序,同时深刻地认识到做好一名纪检监察干部,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架构,才能与时俱进,履行好纪检监察的各项职责。

3、进一步明确纪检监察干部身份角色,增强自我约束性及当好表率的自觉性。

纪检监察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所谓正人必先正已,严人必先律已。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要求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坚持原则,廉洁正派,做到公正、公道,要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生活上作风简朴,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个人品德修养,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真实履行职责,做党的忠诚卫士,干部的表率,群众的贴心人。

二、主要启示及工作思考。

本次培训、交流,对我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处事的方式方法有如下启发。

首先,思想上要做到目标清楚、政治清醒、行政清廉。要时刻牢记自己永远是人民的“公仆”,立足于做大事、做好事、做实事,要服从和服务于大局角度出发,找准自己的工作“坐标”,将领会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和自身的分管工作相结合,真正达到合心、合力、合拍;在重大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原则,明辨是非,自觉执行上级的决定,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用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用先进典型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提醒自己,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为人民秉公办事。

第二,生活上要做到脑勤、腿勤、口勤。遇事多动脑筋,要加强学习,用丰富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文化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靠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实现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多深入基层,到第一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探索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基层排忧解难;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多讲理少指责,多引导少谈论,不恶言伤人,不说三道四,不言不符实。

第三,工作上要做到忠实、落实、实干。为人正派,忠诚老实,忠实党和人民的事业,踏实工作;做到言行一致。工作中做到既有安排部置、又有检查督办,既人有事做、又事有人做,把落实放在第一位,分清轻重缓急,不拖泥带水,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有争创一流的精神,争当第一的勇气。讲求实际,力求实效,勇于攻难点,善于解难题,推动工作的不断深入。

本次纪检监察业务的培训,使我学习到新知识、了解到新政策、树立了新观念,我将以此为契机,加强学习,修身修心,做一名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干部。

纪检监察信访分析纪检监察干部述职述廉报告纪检监察室。

工作总结。

纪检监察干部办案工作心得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安全工作规定纪检监察述职述廉2105年纪检监察提升队伍素质建设年活动方案2015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县国税局20xx年纪检监察工作总结纪检监察员述职报告纪检监察人员述职报告医院纪检监察。

工作计划。

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纪检监察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协助党委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提高政治站位。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深发展,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凝聚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强大正能量。

完善责任体系。必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纪检监察工作并不是纪委的事,而要各部门多管齐下抓落实,将纪检监察制度贯穿渗透到方方面面。坚决惩治腐败、纠治不正之风,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各项制度,让人民始终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持实事求是。纪检监察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党的宗旨,坚守人民立场,践行群众路线。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以坚如磐石的意志和决心,把不想腐的思想与不敢腐的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处理政府、市场和市民各个主体的关系,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抉择,着力以经济进中求优、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标准治理、高品质生活诠释高质量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更高质量发展,着力聚合创新浓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是基础。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始终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增强创新策源上下功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更多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广“揭榜挂帅”,用好“赛马机制”,着力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一批重大成果。在深化创新协同上下功夫,畅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新型“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向发力上下功夫,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发挥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制度、政策、法治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聚焦更有效率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密度。更有效率的发展,即要求资源要素通过合理配置,使其边际生产率达到最高、边际报酬达到最高。更加依靠功能、产业、空间、环境、人才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打造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吸附高端要素的引力场。放大平台的吸附功能、品牌的辐射功能、要素的通道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让更多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引进来、聚起来、散开来,在流动中爆发能量、创造价值、提高效率。着力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加快推进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影响力和辨识度,塑造区域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倍加珍惜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用地全要素标准化出让措施,推动低效用地的高效复合利用,让好项目不缺空间、好企业不缺载体。

聚焦更加公平发展,着力体现民生温度。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目标,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增进人民福祉,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顾生存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效率与公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让人民更好融入城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加强前瞻布局,主动研判城市人口、空间、功能等变化趋势,提高民生工作预见性,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把民心工程、民生实事一件一件做实办好,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在高质量发展中落地生根、精彩绽放。统筹抓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既要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突出问题,在住房、就业、养老、教育、卫生、托育等各个民生领域,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民生难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

聚焦更可持续发展,着力保持生态容量适度。绿色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构建自然环境有效保护、比较优势充分释放、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体系,让城市有更高颜值、更加宜居、更有魅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珍惜城市宝贵的水绿自然资源,进一步推动城市空间融合优化、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建立资源高效利用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重点单位节能降碳,推进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新理念、新技术应用,加快低碳生活软环境建设。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环境治理体系,落实基层政府、园区和企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的作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点突破、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文化服务相对缺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无论是“十四五”发展目标,还是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都贯穿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如何把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统一到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需要强化政绩考核。近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中央领导同志同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根据《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活力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政绩考核,高质量的政绩考核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提出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的要求,是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朝大局聚力的重要体现,鲜明确立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导向。

政绩考核是一个指挥棒,也是一个明确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要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高质量发展意识,自觉把思想意识转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上来,自觉在工作和重大决策中注重高质量发展。《通知》强调,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利用政绩考核,引导领导干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从重视gdp增长速度,到推动经济社会速度与质量并重发展,既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做出表率,更需要在制度层面做出安排部署,在考核导向上主动聚焦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通知》要求,切实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工作统筹衔接,不断提高政绩考核的质量和水平,促使广大干部不忘初心使命,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作为、勇破难题、担当奉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为动力,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扎实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真正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落实三次全会精神的强大动力和实际行动,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态度坚决地坚定政治信仰、砥砺初心使命。一是坚守初心讲信仰。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筑牢信仰之基。二是坚守初心讲忠诚。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重要政治原则,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服从讲态度,步调一致讲大局,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坚守初心讲追求。共产党人的政治追求,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和对事业的执着,对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不懈追求。在新时代,需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以正风肃纪反腐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坚守政治方向。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把准政治方向,做到与党在政治上同向、思想上同心、步调上同频、行动上同步。一是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要位置,坚持原原本本系统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联系工作学,在学习上深一层、在认识上高一筹、在实践上先一步;坚持联系个人学,找准自身的不足和短板,检视问题,抓好整改。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服务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把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工作的重要任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三是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抓手,坚持严字当头,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一以贯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要求,在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等方面求突破,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坚守政治担当。勇于担当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党性要求,也是初心使命使然。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把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作为职业担当和使命情怀。坚守政治担当,一言以蔽之,就是高压反腐不动摇,正风肃纪不松劲,标本兼治不懈怠。一是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敢于向“七个有之”现象作斗争,敢于同形形色色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和制度的现象作斗争,需要有一种“吕端大事不糊涂”的情怀。二是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遇到矛盾不惧怕,碰到问题不回避,勇于直面矛盾,下力气解决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交织问题,需要有一种“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的豪情。三是面对腐败顽疾敢于重拳出击。敢于担当不仅体现在平时工作上,更体现在关键时刻和承担艰险任务中。查处腐败分子,敢于冲锋陷阵、挺身而出、攻城拔寨,需要有一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胆魄。四是面对不正之风敢于坚持原则。面对各种歪风邪气,敢于较真,不怕得罪人,敢做挡风驱邪的“泰山石”,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需要有一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刚毅。

坚守政治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牢牢抓住管党治党的“牛鼻子”,层层传导压力,把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责任,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田”种成“示范田”。一是履行协助党委之责。协助党委履行好主体责任,增强协作配合意识,积极主动为党委主体作用发挥提供有效载体、当好参谋助手,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抓具体、抓深入。二是认真履行监督责任。深化“三转”,坚守主责主业,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以监督责任的履行到位推动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实现“两个责任”贯通协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三是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领导下,挺直腰杆、瞪大眼睛开展工作,同时,在职责范围之内,加强对下级纪委开展日常监督、处置问题线索等工作的领导,增强纪委监委监督的权威性严肃性。

坚守政治使命。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巩固党的团结一致,保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目标实现,是纪检监察机关最重要、最根本的使命和责任。一是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工作始终。纪检监察机关从成立之日起,其初心就是加强监督、保证党的先进纯洁、巩固党的一致及权威。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抓作风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重要思想,把政治建设放在工作首位,把做好“两个维护”铭记在头脑中、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二是把服务大局促发展贯穿工作始终。在服务大局中找准纪检监察工作定位,自觉把纪检监察工作放在党委工作大局中考量和部署,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三是把争创一流当先锋贯穿工作始终。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努力做到反腐败更有力度、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更有温度、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更有深度、自身建设更有力度,强化自我监督,出现问题及时清理门户,落实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要求,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走在前列,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团结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增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等重点任务,不断推动云南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创新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方式,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在实现民族地区全面脱贫的基础上,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薄弱环节,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加强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健全脱贫巩固长效机制。统筹实施、协调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培育乡村特色产业,提高乡风文明程度,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把民族乡村建设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创新加强民族团结的方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创建各级各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在全社会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建立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借力融媒体、互联网讲好民族团结进步的云南故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

创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体系,加强社区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间,以及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对接协作机制,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住房、教育、医疗、技能培训、法律援助等城市均等化服务,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创新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方式,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民族文化活态保护、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打造民族节庆品牌和经典演艺剧目,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加强党和国家形象标识、政策宣传标语投放,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创新做少数民族信教群众工作方式,把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法和教规的关系,不断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加强爱国宗教力量建设,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联系宗教界代表人士机制,发挥好宗教团体、宗教界代表人士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和运转方式,增强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切实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机制,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民族工作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和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的防范化解机制,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用法治手段协调民族关系、保障民族团结。

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再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相较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度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根据国际组织预测,我国是今年疫情冲击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同期居民收入水平也大幅度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较于“十二五”收官之年上升近40%。过去5年,我国数字经济动能大幅释放,2019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高达36.2%,相较于“十二五”末提升8.7个百分点。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趋完善,先进制造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过剩产能得到有效化解。

过去5年,区域协同发展开创新局,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为引领的区域合作进展良好。全面开放新格局更上一层楼,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开放平台和上海自由贸易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开放前沿,深入探索对外经贸发展新模式,逐步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过去5年创造的成就举世瞩目,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十四五”期间将继续沿着高质量之路阔步前进。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以下方面真抓实干、高效落实。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我国正面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满足人民需求、提升发展质量的时代主线。“十四五”期间,我国应继续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促进高技术、高效率和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提高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继续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全国一体化市场建设,解决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竞争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同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能片面追求产出总量和增长速度,应更加注重提升绿色产出含量和增长的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生产模式迫在眉睫。应采取综合举措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低质低效的僵尸企业,严格管控高污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合施策缓解关键零部件供给短缺,有效保障国内国际产业链稳定,提升防范化解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我国一体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协调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以畅通经济循环。同时,通过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多层次的对外开放体系,把我国建设成为吸引国际优质资源的大型引力场,吸引优质外资、高端人才,为企业创新赋能,为产业升级助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

坚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前及未来的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将逐渐丧失,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劳动力优势正在被墨西哥、越南和印度等经济体超越,经济发展亟须由要素驱动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正孕育待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显著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聚焦新科技革命,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夯实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底盘,以技术突破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积极扩大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能力,通过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培养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红利。要注意合理借鉴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集中优势资源尽快攻克妨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卡脖子”技术,提高创新成果的产出转化效率。通过发展创新链引领产业链升级,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思想,是行为的指引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正确的思想,引领人们走向理想之路;错误的思想,却带着人们误入歧途。此次大讨论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必要性,更是当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把问题摆出来讨论,也是我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体现。

当下,上下各级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的热潮如火如荼。那么,如何破解“新官不理旧账”,不兑现承诺等伤害市场主体信心,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怎样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所谓“新官不理旧账”,其表层原因大多源自一个“怕”字。前任旧账,遗留问题,多是盘根错杂,难办的“老大难”问题,本身不易解决;同时,新任官员容易担心自己“被比较”,解决此类问题做得好,那是前任的功劳政绩,做得不好那更是不如前任,劳心劳力不讨好。不管原因是什么,不理“旧账”的“新官”,都不是群众满意、组织认可的好官。不论是怕事不敢理,还是懒政不想理,都不是能够推诿扯皮的事情。说到底是政绩观出了偏差,不负责不担当,只想请赏邀功不想担当负责,只想人前出彩,不愿低头出力。殊不知,“旧账”不清算,新绩也难出。地方政策大多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倘若“新官”上任不理“旧账”,那“旧账”就会拖成呆账、坏账、烂账、死账,短期看似只是影响了地方经济社会的一时发展,长期看其实是给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如果我们再深挖一点深层原因呢?那就是思想的问题,官本位的思想问题。我们政府的公权力不是哪一位官员的私有财产,而是人民赋予我们为百姓谋幸福的。无论新账旧账,都是地方发展的“民生账”、“发展账”,思想上必须要转变。在提高政治站位的同时,还要让思考角度“接地气”,从企业角度出发,从发展角度考虑,自然主动排除企业办事各个环节的繁文缛节、沉疴积弊。

那么如何能够,从企业角度思考问题,怎样提高干部自身的“知民度”呢?自然是“脚下有土,心里有谱”,走到基层,走进企业,也走进寻常百姓办理的各项事情中去。身为共产党员,只有始终不忘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学会用好这一办事法宝,才能把事办好,才能真接地气。

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曾提出,“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企业是由千万个个体组成的,我们立足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其本质就是营造优秀的政民环境。服务企业的同时更要服务好山城百姓,具体来说,就是让每一个个体公民在对公办理的每一个具体事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每一件百姓关心事有法依,有人管,得处理,有结果。那么企业这个个体公民的集中体现者也定能“元气满满”坚定信心,稳步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旧账”都合理,学会区分处理旧账,也是我们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本领之一。同时做好“制度的笼子”,做好离任审查,“账单”有问题的,决不能让其“一走了之”。有了这样的保证,合格的蓝图就更能得以一绘到底。

身为一方干部,只要脑子里面有信念,肩膀上面扛责任,心中牵挂老百姓,思想正确、思路清晰,定能引领一方百姓共走康庄大道。我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东北可振兴,xx可发展,xx会崛起。

从衣食住行到健康医疗,从社会交往到文化娱乐等方方面面,我们感受着“十三五”时期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而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鼓催征,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的使命在肩,胜利在望但未全功,接力谋篇“十四五”,新发展任重而道远。立足“十四五”新“风口”,党员干部需要做的不仅是追寻风口,而是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风口”,因为我们都是乘风破浪的党员干部,要带着周边的人一起飞起来,当如此!

当好“头雁”,模范立起“中国标杆”。“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回顾2020年的来时路,从疫情防控到防汛救灾,一场场战役中,鲜红的党旗始终插在斗争最前线。中国经济三季度增速加快至4.9%,体现了强大的韧性,都是因为有着诸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时代精神。黄大年立起“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奋斗目标,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国用35年的坚守,让10多万山区群众摆脱世代贫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亲自挂帅,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行动生动诠释了“头雁”要义,在“风口”立起了催人奋进的“风向标”,让涉险滩、夺隘口、闯出一条条新路成为常态,点燃了人民群众梦想和希望的火种。

带上“智勇”,扎根基层“破茧成蝶”。“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作为新时代党的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党员干部唯有当好“追光者”“守护者”,敢于做梦、勇于试错,才能愈加让乡村焕发新光彩。从讲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奋斗和拼搏图景的影片《中国合伙人》到《一点就到家》,从“走出去”到“走回来”,乡村振兴需要党员干部扎根基层,当好群众心中的“主心骨”“守护神”。黄文秀将扶贫事业作为“心中的长征”,她用脚步丈量了土地,用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真正让群众感到温暖、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将“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群众心里。那句“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朴实的话语,凝聚起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引领更多人争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攀登者”。

答好“期末考”,衔接做好“升学考”。“谋大事必先观大势,开新局必先知变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立足历史新节点,加快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抖音、快手、淘宝等云平台卖货,线上扶贫、线上招商、线上签约等工作新方式,农村环境建设、公共卫生事业改革、加强交通立法等网友“好声音”……将“发展是第一要务”作为整体构建、完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的行动指南,围绕增进人民福祉“风向标”,毫不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热忱,逾9000万党员的每一分子,赓续发展党的伟大事业,当好人民“公仆”,当摒弃“事不关己”的心态,按下预期“提速器”,让蓝图擘画未来、愿景照进现实,启航耕耘“十四五”不负十四亿人民期待。

党员干部磨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硬功夫”,不能只是站在风口,更要创造一阵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努力让自己成为“风口”,甘当闯将,书写人生最美华章,方不负韶华。

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载体。更好发挥文化产业的作用,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增加先进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多点突破、快速发展,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势头日益强劲,互联网普及率和用户规模大幅攀升。要抓住这一重要机遇,全面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创新,努力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尺度,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高水平文化服务相对缺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不断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加快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来,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共同奋斗,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摆脱封闭、走向开放,摆脱落后、走向进步。党中央对云南建设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亲临云南考察指导,为新时代云南实现跨越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边疆民族地区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劲动力。云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奋力谱写新时代云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云南省委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按照学懂弄通做实要求,通过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理论研讨、干部培训等方式,推动这一科学理论在七彩云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坚持把主题教育与开展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结合起来,改进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质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卷等原文原著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重要读物,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深刻理解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体悟这一思想彰显和贯穿的坚定理想信念、真挚人民情怀、高度自觉自信、无畏担当精神、科学思想方法。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云南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贯彻,始终将其作为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纲”和“魂”,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实践新要求,紧密结合云南省情特征,紧密结合干部群众思想和工作实际,强化问题导向、实践导向、需求导向,自觉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2020年,云南实现赶超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位从2015年的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神旗帜,是党和人民的思想意志之魂,是云岭儿女拼搏奋斗的思想灯塔,只要始终坚持深学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用光辉思想指引方向、照亮前程,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一切奋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云南抓建设谋发展,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力解决群众出行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领域的利益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经过接续奋斗,云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加强落实,就业容量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控辍保学实现动态稳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15%,129个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健康云南”大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强化,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善,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启动实施并加速推进。社会保障网不断织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实现各类群体全覆盖;社保待遇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6连调”,工伤保险三项长期待遇标准实现“15连调”,失业保险金平均标准比“十二五”末提高47%。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心指导下,云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强大动力。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坚持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融合发展,积极推进烟草、旅游、能源、生物、有色金属等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重点培育“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新型云南建设,推进生物医药、稀贵金属材料、大数据应用研究与开发、智能制造等领域重大科技项目;推进信息化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数字云南、智慧云南,稳步推进区域性国际电力交易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和人口库、法人库、电子证件照库、自然资源库建设,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充分发挥沿边开放区位优势,加快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辐射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加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综合交通、物流、信息、能源枢纽建设,打通跨境产业、跨境贸易、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电商等堵点,努力实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增强对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和带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始终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推动者。

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云南发展的根本保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云南要实现富民强省、稳边固边的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强化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云岭先锋”工程、“红旗飘飘”工程、边疆党建长廊等工作,组织实施基层党建“推进年”“提升年”“巩固年”“创新提质年”等活动,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政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本领过硬,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云岭铁军”。注重强化全面从严的力度和决心,围绕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建设,打出“组合拳”,构建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营造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新气象。只有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自身建设,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才能为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更加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百年春华秋实,九万里风鹏正举。立足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云南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坚定不移、一往无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着眼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关键期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经济总部署,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产业是经济之本,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

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

当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需要更加深入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二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努力让数字经济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大动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我国要实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就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是不可能真正。

强大起来的,只能是大而不强。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全面创新的主要引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有标志性科技成就。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打好基础,储备长远,甘于坐“冷板凳”,勇于做“栽树人”“挖井人”,实现前沿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

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在核心科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从过去以“跟跑”为主,逐步转变为“跟跑、并跑、领跑”并行,且“并跑”特征日趋明显,个别领域开始显现“领跑”态势。同时,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时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重要方向,补齐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体制机制、创新氛围方面的短板,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实施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任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一方面,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另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协同性发展为目。

标,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

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经过多年努力,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框架已经稳固搭建起来,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为改革的进一步破冰攻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强调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把“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全社会资源要素配置的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更加均衡、更加充分、更加可持续发展。

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继续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交流合作,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谋求更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出路。”我们要遵循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结构性改革,创新增。

长方式,构建开放型经济,旗帜鲜明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我们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以推进经贸大市场、金融大流通、基础设施大联通、人文大交流为抓手,走向国际开放合作最前沿,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加深,在世界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显著增强。但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因此,客观上需要深入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培育和增强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同时以高质量营商环境“稳外资”,因势利导加快构建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从整体上来判断,我们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充分发挥“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尽早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的新格局,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面对疫情和汛情等“逆风逆水”的严峻挑战,扶贫干部要勇开“顶风船”,心怀信念的“罗盘”,筑牢预警的“桅杆”,扬起干事的“云帆”,力破贫困“风浪”。

心怀信念的“罗盘”,紧扣脱贫目标。激荡风雨和恶劣天气容易让人迷失方向,扶贫干部要心怀信念的“罗盘”,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让步、不退缩,紧扣脱贫目标,坚持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首先要讲党性,树立大局意识,秉持与时俱进、为民谋利的思想,自觉服从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基层工作。其次要敢担当,充分发扬“攻坚不畏难,攻城不怕坚”的担当精神,坚定信心向前看、加油鼓劲努力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最后要咬定目标,一鼓作气、乘势而上,发扬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坚守乡村阵地,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筑牢预警的“桅杆”,完善长效机制。“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站在桅杆之上才能瞭望远方的风暴,扶贫干部要筑牢预警的“桅杆”,洞察外部环境变化,警惕返贫致贫风险,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夯实民生保障基础。要不断总结经验做法,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甘当“求学者”,学习即时帮扶、动态管理等典型做法,寻求先进做法与自身实际的契合点,做好经验转化工作,扎实完成“规定动作”。要不断探索创新,紧扣时代变化和群众需求,勇当“探索者”,不断出台特色政策,及时校准发展方向,探索出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独特道路,出色完成“自选动作”。

扬起干事的“风帆”,助力乡村振兴。主动调整风帆才能驾驭风暴、化危为机,扶贫干部要扬起干事的“风帆”,着眼发展大局,凝聚发展力量,把艰难险阻转化为攻坚动力。要着眼发展大局,精准描绘美好蓝图,既要注重考核验收,克服眼前困难;更要着眼长期发展,排除安全隐患,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要凝聚发展力量,践行群众路线,通过举办扶贫技能大赛、评选脱贫致富典型等方式,树立自强不息的榜样,不断激励贫困群众创造劳动成果,奔向美好生活。

为贯彻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学习讨论活动的具体要求,本人对相关活动内容和有关材料进行了学习研究,深入领会,对照检查,主要体会有:

1、解放思想有待提高。

面对中央提出“百年世界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公共资源交易这一尚处于较新的领域和社会现象,在思想认识、精神内涵的领会上,还存在守旧封闭、迟缓等待、思路偏窄,套旧框框,穿新鞋走老路等问题,主动跟上,开拓创新、服务主体的意识有待转变和提升。

2、担当实干有待加强。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和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态势,担当干事的付出还不足,攻坚克难的本领还不强,敢于碰硬的意志还不够,应对打压的办法还不多等。

我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改革大约在2011年左右开始,当时在全国的该领域的改革中,无论从体系构架、思想理念、发展态势等,还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和很有发展前景的形势;但时至今日,我区该领域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在全国而言已经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这其中的缘由和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

1、以本次学习讨论为契机,在改革大环境中,进一步解决思想上的束缚和弊端,深刻吸取这些年来在我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在改革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弄清“我是谁、我来自何处、将去往哪里”这一问题,进一步明晰个人以及单位的工作性质、职能与内容,通过“六破六立”,真正领会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讲话的精神内核,紧密团结在我中心党委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谋发展,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向前进。

2、比学先进,查找差距。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思路,广泛学习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取长补短,大步跟上,更好的为事业、为单位贡献力量。做好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本人要在认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研究,为做好工作提供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实践技能。建议单位充分学习国内先进省份相关机构的制度安排和具体做法,加强与高校的对接交流,尤其是国内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有一定研究的学者及高校的沟通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扩大公共资源交易事业的影响力,为我区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3、狠抓工作提升。加强对本领域以及相关行业发展的学习和了解,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工作本领,具体在自身的工作即为政府集中采购业务尤其是监督检查质疑答复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力求“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建议单位立足于把握当前“自治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综合服务平台”的地位和性质,顺应公众呼声,尽快落实统一场地及相关场内交易管理和服务,持续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抓好业务流程再造,抓好主业务“交易服务水准”,改变公共资源相关行业分散交易、管办不分导致的假公济私、权力寻租、“后花园”、“自留地”等固有顽疾,着力提高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公平性。建议单位及主管部门继续加强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接,协商进场交易服务具体事项及行业监管不到位的薄弱环节,研究场内交易、服务及管理的环节要点,注重事中、事后的交易跟踪服务,设置提供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对接端口,按照不同项目性质,提供通用性和专用性服务和管理事项,体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价值,为业务流程再造及推进分类统一的制度规则及服务办法创造条件。

4、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对区本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的职能,组织申请研究课题,向到平台开展交易工作的市场主体、社会公众以及相关交易当事人进行调研,向国内先进的省份进行调研,向有关行业调研,让市场主体说话,让群众说话,让事实说话,有针对性的找到“应进不进”,脱离监管,腐败暗藏的典型案例,形成调研报告供有权部门处理。利用承担交易信用评价的有限职能,将原来单一的仅由个别行政主管部门的单一评价组织实施,向行业组织、社会主体、同行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多维度信用评价体系转变。

5、加强请示汇报。对于工作中的困难和考虑,本人要主动向中心领导进行请示汇报和情况反映;对于各种部门、团体利益纠葛的形势,也建议我单位对于面临的实际情况和障碍,通过专题汇报、代表委员开放日等各种可以采用的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协及政府有关部门多反映,争取更广大的支持和理解,不畏固化和既得利益势力,不受人为干扰,努力消除误解,争取舆论支持,更好地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作用。应当坚信,无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和发展是动了哪些人的奶酪,无论前行的道路有多少复杂曲折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的,只要是有利于国家的,就是我们所从事工作的最大靠山和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即将启航之际,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赢打好科技创新三场“战役”。

一要尊重规律,保持定力,打好科技创新“持久战”。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尊重实际、循序渐进。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没有捷径可走,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能快速出成果、出成绩为标准评价科创工作成效,过分求快求成果只会导致“画大饼”“放卫星”,损害的将是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全社会要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包容心”来对待科研。唯有坚持实事求是,认清客观差距,把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苦干实干精神,一颗钉子接着一颗钉子敲、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走,才能让一个个小创新、小进步变为改造世界的无限伟力。

二要勇攀高峰,集智聚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就要求我们聚焦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突出短板,汇群智集群力,突出整体规划和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把“卡脖子清单”转化为“科研攻坚清单”。支持鼓励跨区域、多行业交叉融合发展,整合配置优势资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原始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努力实现更多零突破。同样,也要加快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攻坚,努力营造更加良好的科研创新生态,全力解决好科研人才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优秀科研人员专心于研究、安心于学术。

三要健全机制,完善服务,打好科技创新“转化战”。科技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效率、造福人类,一切科技创新成果都必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其价值。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的法律法规保护力度和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厘清利益分配机制,做到让科研人才(团体)放心将成果投放市场。其次,要健全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改变过去科研团体与市场主体“两头说两头都不算”的尴尬局面,让更多主体多维度参与到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全过程,充分发挥科研创新的推力和市场经济的拉力作用。最后,要简化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支付流程,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激励,切实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能力,推动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核心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1978年,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中华大地走向富强的改革大幕。

40年过去了,神州大地地覆天翻、面貌焕然一新。“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等等……中国人民的创造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美丽乐章奏响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在世界的东方熠熠生辉。

2018年,一场关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讨论在辽沈大地上迅速展开。这场大讨论必将为涅槃重生、化茧成蝶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插上一双思想腾飞的翅膀。作为辽沈大地的儿女,我殷切期待着东北振兴的早日实现,更渴望为东北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要坚定信念抓学习。人生如屋,信念如柱。一个人如果有了强大的信念,即使年近暮年,仍会精神焕发、依然故我,否则,即便正当壮年,也将毫无大志、死气沉沉。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拧紧“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把严“三观”的“总阀门”,铸就坚守信念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坚如磐石,在利益诱惑面前守住初心。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潜心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真正“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以学促行、知行合一、相得益彰。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认真贯彻“1+8”系列文件上,马上办、钉钉子、不含糊,用实际行动做“两个维护”、“四个自觉”的表率。这种信念的坚定要体现在“东北必将振兴”的强大信心上,坚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发力,有辽沈大地辽河儿女的勠力同心,东北振兴将拭目以待。

要立足岗位强素质。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当今时代,知识成倍增长、科技日新月异,要想在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时代浪潮中一马当先、立于潮头,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行家。反之,如果能力素质不过硬,再好的想法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终究无法付诸实践。因此,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实际岗位锻炼,在理论中提升思维、在实践中获得灼见,成为独当一面的干将、业务工作的翘楚,才能在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就拿我们从事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人员来说,要把公共机构节能的条款法规、节约能源资源的有效路径、“四新”前沿技术的应用、国家级省级节约示范创建的标准、国际国内垃圾处理的先进技术、兄弟城市的经验做法等掌握清楚、全局于胸,做出的方案方能细致全面,提出的建议才能切实可行、制定的措施才能因地适宜,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效益。

要敢于担当自加压。使命在肩,责任如山。“温比亚”台风过境时,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黄群同志用生命保护了国家重点实验平台的安全,在他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能称之为幸福的一生”铮铮誓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十年磨一剑”,带领自主攻关团队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中国奇迹;沈飞原董事长罗阳坚持30年如一日工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出超过过去50年总和的新型战斗机;深耕党报评论29年,为党报评论活了一辈子的“沈轩言”……他们用生命镌刻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比热爱。青春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此,东北振兴的关键时期,作为青年的我们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和“滴水穿石”的韧劲,克服“消极畏难”情绪和“事多必错”思想,敢啃“硬骨头”、勇于“挑大梁”,迎难而上、自我加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实现东北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熔铸人生理想。

老一辈革命家指出,“共产党员的革命气概,应该是充分估计困难,而且在最困难的时刻,还是挺起腰杆前进。”这是对担当做出的最好诠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当东北振兴的接力棒历史的落在我们手上,我们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必须立刻行动起来,以新担当展现新气象,以新举措实现新作为,才能让初心和使命焕发出耀目的光芒。

发挥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与价值。

解放思想是活力之源,只有打破原有的行政管理机关的思维定势,深刻思考和定位市创新与转化中心改革组建后、做为公益性服务机构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服务功能,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公益性服务机构,作为政府服务社会功能的一种有效延伸,是对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精准把握政策,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有效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公益性服务机构有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凭借官办、非盈利、非行政性质,直接参与科技资源整合,将沈阳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胜势;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在各个创新主体之间建立起快速的连接渠道,及时反馈企业需求,同时及时输送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资源给企业,大大缩短科技创新进程;公益性服务机构可以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同时能够兼顾公平与公正。

今后,市创新与转化中心将在政策宣传、资源整合、成果转化、交流合作等科技创新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成为我市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为我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协调规划、建设、管理和生产、生活、生态等各个方面,处理政府、市场和市民各个主体的关系,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战略性抉择,着力以经济进中求优、提质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标准治理、高品质生活诠释高质量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高质量发展。

聚焦更高质量发展,着力聚合创新浓度。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是基础。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始终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增强创新策源上下功夫,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更多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广“揭榜挂帅”,用好“赛马机制”,着力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重点领域“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上形成一批重大成果。在深化创新协同上下功夫,畅通创新链和产业链“最后一公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新型“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体系。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向发力上下功夫,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发挥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制度、政策、法治等方面的协同创新。

聚焦更有效率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密度。更有效率的发展,即要求资源要素通过合理配置,使其边际生产率达到最高、边际报酬达到最高。更加依靠功能、产业、空间、环境、人才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打造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吸附高端要素的引力场。放大平台的吸附功能、品牌的辐射功能、要素的通道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让更多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引进来、聚起来、散开来,在流动中爆发能量、创造价值、提高效率。着力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区域优势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加快推进产业链锻长板、补短板,不断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的集聚度、影响力和辨识度,塑造区域产业核心竞争优势。倍加珍惜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产业用地全要素标准化出让措施,推动低效用地的高效复合利用,让好项目不缺空间、好企业不缺载体。

聚焦更加公平发。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40年来,支撑我县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发展动力等,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变化,如果发展理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老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因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在实体经济上做文章。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根深叶方茂,本固枝乃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业态集聚壮大,全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要加快结构转型升级,催生传统产业增长的新动能。随着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产业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使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传统企业真正由大转强、变优。二是要启动创新这个新引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吸收先进技术等,大力发展高科技、大健康、大旅游、大数据等新兴产业,不断培育经济新的增长动能。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农业、绿色工业、文化旅游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城市、商业、文化、旅游、信息等深度融合的新业态。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县还存在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新一轮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化发展。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土地、环境、劳动力、商务成本等系列约束情况下,我县如果能发挥土地、水、矿产、农副产品、劳动力等资源丰富,以及生态环境优越的后发优势,利用产业落差加快承接国际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和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代工类产业转移,跨越式推进我县的工业化进程。二是城镇化建设将为我县注入长期发展动力。在国家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随着我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县城镇化必将步入快速推进阶段,这不仅可以加快我县发展,优化整个城镇空间格局,而且进一步推动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从而带动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是泛长三角同城化将推动我县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泛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实现网络化、公交化、共享化,势必推动同城化加快形成,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亦将成为必然。为我县外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力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农业调整,要按照“区域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龙头带农,抓科技兴农,抓基地扶农,抓市场活农,促进传统农业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工业调整,要加快机制转换和体制创新,要以技术改造、产品创新为突破口,立足本地主导产业,抓大扶强。第三产业要以市场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业,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二)要把壮大民营经济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组织引导上按照“抓大促小带中间”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民营经济的整体提升和群体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强强联合,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民营经济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带中间”就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在某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把抓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我县目前城镇化、工业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増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交通、水利、城市建设、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加大政府投资,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着力推进县经开区和东北新城两大重点区域项目进展,将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特殊“稳定器”。二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项目投资,激活民间力量,聚集有限的资金,集中发展科技含量高、市场空间大的优势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强化科技创新,加快设备更新,加速产品研发作为投入重点;通过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培育龙头企业,三要提前做好谋划工作,立足基础设施和产业现状,科学谋划,形成项目储备、推进、建设的良性循环,深入分析国家和省政策动向,抢抓扩内需、补短板的政策调整机遇,重点在事关宿松长远发展的领域,抓紧编制和完善一批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领域战略性项目,充实县级重点项目储备库,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要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竞争点。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创新服务思路,拓宽服务领城,创造宽松的宏观社会环境、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和高效快捷的服务环境,形成“磁场效应”,赢得发展主动权,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优化环境要通过积极创建“服务型”政府,切实从“管理企业、管理百姓”向“服务企业、服务民众”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提速、审批畅通和办事高效;在服务领城上,要从适应企业和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由单一办好审批办手续,向做好产业指导、信息咨询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等方面拓展;要不断健全政府部门行政效能评估监督制度,从源头治理,从机制入手,清除一切不利于环境发展的'障碍。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已经实习了近一个月,在烟草行业这个大家庭中,前辈们指点迷津,给予了我很大的关怀与帮助,使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同时也对烟草专卖的管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与使命感。

工作中,要树立责任意识,鞭策自己作为前进的动力。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是整个烟草零售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担负着重要的市场管理和行政执法职责,也因此专卖稽查人员的工作职责尤为重要。在稽查的过程中,要勤跑、勤问、勤查,加强责任感,及时掌握市场的真实信息。例如有次周队长一次市场检查时,发现客户柜台内公开摆放一盒违规卷烟,因为违规卷烟数量较少,对客户进行了教育,讲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第二天再次检查时,发现该柜台内仍然摆放着违规卷烟,于是再次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该客户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自愿接受处罚。这小事其实反映出市场稽查工作是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处理的,而并非简简单单的三令五申,那样不利于倾听客户真正的心声,也不利于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为职场新人,更是要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依托,不仅严于律己,对己负责,而且需要树立单位良好形象,对单位、对客户、对社会负有责任,以严谨踏实的态度做好工作。

从校园踏入社会,志当存高远,然而远大的理想不是空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在市场稽查过程中,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严寒,他们奔波在大街小巷,管理着、监督着烟草市场,有遇到过困难,有面临琐碎的工作,然而他们不曾懈怠,不曾怨言,不曾放弃,十年如一日的沉淀,任重道远般的坚守,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地去完成。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不好高骛远,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踏实努力地去奋斗,奉献自己的青春,成就人生价值。

走向工作岗位,需要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烟草行业的相关方针、政策要吃透,公司各种文、会议精神要有效传达,同时要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例如在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方面,对岗位采取竞聘的方式,这不仅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这体现了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坚决”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专卖管理是在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紧跟时代步伐,突破创新体制,开创新的篇章。另一方面,无论做人或做事,要摆低姿态,谦虚为本。初入新的环境,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这个团队当中,请教、借鉴前辈们丰富的经验,不仅丰富了理论知识,也开阔了自己的阅历。责任是一种承诺,坚守是一种过程,奉献的是我们昂扬斗志的青春,汲取的是知识的营养。如果说烟草事业如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那么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我坚信携手必能扬起风帆,在海中徜徉而行,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医护人员我深深地知道护理工作的苦与乐,在一些人的眼中,护士可能只是给病人打针送药吊水的小角色,每天看惯了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可能不那么和善。但是,事实上护士却是最贴近病人关心病人的。病人亲切的称我们白衣天使,因为我们时刻都在关心着病人。

刚毕业的我曾一度迷茫,不知道护士这份工作有多么重要。当我来到这里工作后,看着身边的前辈们悉心照顾关心病人,感触良多。渐渐的,我跟着他们学习,每天都会多次巡视病房,观察病人的气色询问是否有什么不适,和病人就像家人一样聊聊,我们会耐心倾听病人的心声,积极的鼓励病人战胜病魔。我们与病人朝夕相处,病人病情的好转直接影响我们的心情。甚至在交接班的时候也会主动告知病人和病人打招呼后才下班护士的工作很琐碎,但是也很重要。

记得又一次我值夜班,半夜查房的时候发现有一床病人翻来覆去的很不稳。我就上前询问他是不是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他有些不好意思的'说太疼了睡不着。我笑着安慰他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然后找值班医生为他开了安定。病人吃了后不久就睡着了。第二天看到我的时候他感激的和我道谢,说自己难得睡了一个好觉。我们的关心会让病人感觉到温暖和幸福。尤其当看到病人慢慢恢复健康,最后笑着来和我们告别出院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的回报。

现在全国卫生系统正在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我们更要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争创人民满意医院。

有人说护理工作是一门艺术,而我要说护理工作更是一种生活,一种价值,一种贡献。我们要为从事这样一份工作而感到荣幸,为病人实施护理工作,让病魔远离生命是我们的职责。白衣天使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人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赞誉,我们不能辜负这个纯洁而伟大的称号,要把我们的身心和精力投入到护理事业中去。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101%”的服务,比100%多了1%。正是这多出的1%,让xx区凭借一流的营商环境在经济基础强大的江苏省脱颖而出,变工业基础薄弱的劣势为后发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

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发展动力的强弱。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机遇,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近几年,xx区迎来历史难得的发展黄金期,有着弥足珍贵的后发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而运用、发挥、挖掘好这些优势,营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样的政策、同样的区位、同样的机遇,到最后就看政府服务好不好、信誉高不高、环境优不优,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宽松发展氛围,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提振投资者信心,创造投资创业机会,以更优异的政府服务换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更显著的发展效益。

商环境百强县区”,在全市综合考评中荣获一等奖,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高质量跨越发展优秀县区”。

xx区有五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盐化工行业、新型建材行业、机械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文体用品行业。2019年上半年,全区五大主导产业实现应税开票85.5亿元,同比增加7.88亿元,增长10.1%,占列统工业开票总量69.1%。

虽然xx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是部分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订单减少。比如机械电子行业上半年开票销售和入库税金较一季度分别下滑20.8和15.6个百分点。二是要素供给限制,制约企业发展。部分新签约企业,由于拆迁、土地置换等原因,不能按合同约定时间拿地,影响开工建设。还有一些企业要素保障没有到位,产能释放受到影响。三是原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收窄。

材料由11个减少至6个,办结时间由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印发《服务涉企高层次人才十条措施》,来淮投资客商和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除了享受常规招商引资政策外,还可享受免费体检、景区门票减免、入驻酒店折扣等“101%”服务。建立服务企业“帮帮群”,覆盖全区606家规模以上企业,一站式受理企业咨询投诉,为企业生产经营排除隐患、扫清路障。建立全市首家小微企业金融超市,设立风险基金,运用金融杠杆缓解小微及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截至目前,各金融机构对xx区发放贷款同比增长近20%,比年初增加30多亿元,等等。

xx港是江苏省重要的内河港口,年运输量达10万标箱。xx机场二期工程已投入运行,具备开通所有国内航线条件。三是完善的产业配套。全区拥有各类工业企业3000多家,涉及机械电子、教学具、盐化工、新能源、新型建材以及纺织服装、医药、食品等30多个行业、1200多种产品,其中“施塔德”电梯、“双环”齿轮、“共创”草坪、“建华”管桩、“海螺”水泥、“康乃馨”酒店布草、“苏食”食品、“旭日”教学具等30多个产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四是良好的人文环境。xx区历史悠久,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就诞生在xx区附马巷,并在这里生活了12个春秋。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部均成书于此。xx区也是淮扬菜的发源地,现存淮扬菜菜点1300余种。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

难啃的硬骨头有三个方面:一是项目落地程序还需优化;二是执法监管不够规范;三是服务意识仍需加强。对于项目落地难、落地慢、审批环节较多问题,我们将以重特大项目攻坚年活动为统领,进一步理顺项目审批流程,大力推进信用承诺、容缺审批、模拟审批、并联审批,加强帮办代办队伍建设,加速项目落地。对于执法监管不够规范问题,我们将健全完善“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机制,大力推行信用监管,提升监管执法人员素质,让“101%”的监管和“101%”的服务更好融合,共同促进。对于服务意识提升问题,我们将深入开展“三服务”流动红旗竞赛活动,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加强教育引导,打造“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深入开展“两为”整治、“中梗阻”专项整治,紧盯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作风与效能问题,强化明察暗访,坚持查处曝光,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作风改善。

工行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寻求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作为中国领先的银行之一,工商银行(简称工行)也积极适应时代潮流,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工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和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深入工行一线获取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工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工行积极适应新科技的发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智能化银行设备的普及和在线银行服务的推出,使得客户可以随时随地处理金融事务,减少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同时,工行还大力发展金融科技,以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举个例子,工行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成功解决了传统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信任问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靠性。

其次,工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在于优秀的团队。工行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培训体系,吸引和留住了一大批优秀的银行专业人才。工行注重培养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团队的协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这些优秀的团队成员为工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确保了良好的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

再次,工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在于注重社会责任。作为一家大型金融机构,工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工行积极支持公益事业,捐款助学、扶贫帮困等活动屡见不鲜。此外,工行还通过绿色金融倡议,推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投资环保和清洁能源等领域,努力成为绿色银行的典范。这种注重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使得工行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信任,也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工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还在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工商银行通过与各类合作伙伴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工行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推出了信用卡、投资理财、贷款等多种金融产品,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工行还积极拥抱互联网时代,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推出了诸如智能投顾、移动支付、云账户等新型金融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便捷性。

总之,工行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可以总结为科技创新、优秀的团队、社会责任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工行不断引领行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仍然需要认识到挑战和机遇并存,工行需要持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相信通过科技创新、优秀的团队和合理的管理,工行一定能够在未来继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是: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在平稳中还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第一,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减缓;第二,下半年外需继续减弱,发展前景不尽明朗,但内需有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从今年工业走势看,相对比较稳定,总体上已增长的趋势发展。

第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靠内需增长所拉动。从今年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国有及其他投资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一样,从内需的角度看,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表明内需增长机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进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进出口相抵,出现顺差,表明外需出现明显的回落。

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从效益看,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都曾增长趋势。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长。由此,宏观效益和通货膨胀都在良性循环区间内。

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苗头。呈现逐月大幅回落走势。

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在消费领域,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很多。

通过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方式干部培训系列读本》,我们分局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转变方式是我们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我们必须要结合街道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

应充分认识到加快街道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把产业升级作为影响街道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重点来考虑。按照的要求,一手抓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传统产业升级为主线,组织编制好合理、可行的我们街道中长期传统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划。应对其中一些低端行业和一些行业中的低端环节,则按照规划实施有计划的退出和转移。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街道传统产业中的推广使用,提高生产经营过程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带动产业结构与产业素质的提升。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我们街道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应积极引导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加快形成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或行业研发中心,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引进为主的方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新技术人才队伍。要全方位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全国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和鼓励他们以转让专利、参股合作等形式与企业结为利益共同体。

我们街道各方面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承受能力脆弱。虽然近年来,我们街道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环保产业方面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发生根本转变,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二要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三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实现废物资源化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减少废物排放提供技术保障。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动,但却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要求的发展方式。

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20xx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伴随着嘹亮的开场哨声,好比足球比赛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赛季,虽然艰辛漫长,却充满力量和希望。“谋事于始,虑患于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通过运筹帷幄的谋篇布局、行云流水的传切配合、审时度势的随机应变和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身体力行勇毅奋进,必将取得一个灿烂辉煌的赛果。

排兵布阵高瞻远瞩,知己知彼才能一矢中的。比赛要进行全局性的排兵布阵,针对不同风格的球队选择适合的打法,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中国行稳致远的“基因密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唯有清晰可见的时间表、路线图、战术板,才能对前途命运主动掌握,对历史规律深刻把握。球场上阵如沙场点兵,选择用541的防守阵型还是442的攻守平衡阵容或是343的进攻型阵容,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赛场之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xx年工作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超出预期的风险挑战,各项发展压力增大,想要最终夺魁,必须一场一场地精心准备,知所从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必须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精神为重点,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更加聚焦高质量发展,始终聚焦稳增长、补短板、惠民生的有效途径,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能。

蹄疾步稳勇毅笃行,对症下药才能一矢中的。战术的多样性由技术的全面性决定,既靠好的教练也要有好的球员,核心在于执行力。“稳”是基础和前提,开局稳扎稳打,在保证不失分的前提下,再尝试进攻;“进”是目标和方向,随着比赛的进程讲究的是攻守平衡变化丰富,不规避防守中的风险,不盲目追求进球机会。党的十九届系列全会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新时期要求我们对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更加正确认识和把握,更加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更加奋发有为、善作善成,更加稳扎稳打,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稳不是等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坚持不懈地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才能在战斗中把控局势取得先机。

审时度势迎难而上,见招拆招才能一矢中的。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面对复杂情况,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必须准确认识和把握事物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20xx年欧洲冠军联赛决赛由意大利球队ac米兰对阵英格兰球队利物浦。利物浦在上半场0比3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中场休息及时调整阵型、部署战术,下半场6分钟内追平比分,最终于加时赛点球决战中胜出,创造了“伊斯坦布尔奇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情况越是复杂、处境越是危机,就越是需要用非常之力、施果敢之策。新征程在党的领导下,更是需要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摆在发展首位,在各自的岗位中用心全情投入、用力脚踏实地。

赓续传承久久为功,谋定后动才能一矢中的。比赛会有胜负,有时需要加时、甚至点球决胜,漫长赛季唯有及时总结调整才能取得预期成绩。球场如战场,绿荫赛场正是培养顽强拼搏、敢闯敢试、砥砺血性的地方。百年前一批青年在黑暗中勇敢摸索、振臂高呼,百年后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传递神圣火炬,赓续前行力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技战术确定后,球员就是决定因素,就像武功秘籍,关键靠人的领悟。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说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足球的起源,而今则在国外发扬光大。足球是圆的,一场比赛,以弱胜强、补时绝杀的场景时有出现,新时代的征程承载着前辈的嘱托,为事业积蓄力量,为梦想不懈奋斗。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正如火如荼进行,闯入世界杯我们还需卧薪尝胆、破釜沉舟,未来的比赛我们也会拥有自己才华横溢的马拉多纳、激情四射的德罗巴、灵动飘逸的梅西、勤勉立志的c罗,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传承精神谱系,砥砺初心使命。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未来仍需风雨兼程。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前行之路,使命光荣,山水万程,步履不停。德国足球皇帝贝肯鲍尔有句名言,最终不是强者胜,而是胜者强,用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坚持,让每一个拼搏的日子都闪闪发光!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心得体会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现代化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高质量教育是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实现全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教育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因此,关注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不仅是对教育发展的贡献,更是对国家发展的贡献。

高质量教育,具有多元化和创新性的内涵特点。其一,多元化。高质量教育不仅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且着力培养学生多元化的能力,使其具备较高的社交、交往和应对能力;其二,创新性。高质量教育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开发和推广新教育技术,使学生以自主、创新、探究和思考的方式学习,培养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质量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是通过优质的教育资源、科学的教育方式和严谨的教育评价,创造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为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扎实基本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质量教育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全面、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最终推动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践行着高质量教育的理念,注重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情景模拟、案例研究等方式,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不断发掘、思考、探究和实践,融合知识与实践,以此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此外,我也注重评价的差异化和科学性。针对学生成绩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计划,为学生积极反馈和鼓励。

第五段:结尾总结。

总之,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将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者要不断拓宽教育视野、新措施、创新方法,实现高质量教育全面发展目标,提升教育工作质量,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素质兼备的人才,从而赢得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效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推动高质量教育的不断提升和创新发展。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心得体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头戏。我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师,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了新时代高质量教育的优异表现,本文将就此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完善学生成长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培养。同时,高质量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学得更有意义,同时,还要打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以推动国家进步和社会和谐。

第二段:多元化课程设置的作用。

高质量教育不仅是学生的成长,同时也需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科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同时,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也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培养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更能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发展需求。

第三段:探究式学习的体验和思考。

探究式学习是高质量教育的核心之一。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开启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探究式学习关注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加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的课程需求和应变能力,这一点对一个学生的未来的求职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段:教育品质的提升。

中国教育经过多年改革,教育品质已经实现了不小程度的提升。高质量教育的推进,更能让学生受益。一方面,它能提高教育的认知性,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它能帮助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高质量教育已经步入了新时代,但是教育改革还长着一条漫长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需要理性、审慎地看待问题,客观看待挑战,共同期望着更好地教育未来,让每个人都能平等地叱咤未来职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追寻和坚守的理念,同时也是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未来的共同信念。

总结:

一句话总结,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未来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希望我们能共同为教育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实现高质量教育的未来愿景。

新时代高质量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新时代,高质量的培训成为了提升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近期,我参加了一次针对岗位能力提升的高质量培训,并从中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并且对高质量培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从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心得以及培训效果四个方面,展开叙述和分析。

从培训内容角度来看,高质量培训的内容应该紧密结合实际需求。新时代的培训需要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及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在这次培训中,我们的培训内容由专业团队根据市场调研和岗位需求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包括了行业前沿知识、核心技能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这样的培训内容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我们适应市场变化和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从培训方式角度来看,高质量培训更加注重互动和实践。在传统的培训中,讲师往往以单向的讲解为主,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新时代的高质量培训则强调互动和参与性,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我在培训中参与了各种讨论和实践活动,对培训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从培训心得角度来看,高质量培训需要学员积极主动,并且注重实践和反思。在培训中,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主动提问和思考。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培训之后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培训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没有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就无法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这次培训中,我坚持在每次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反思和总结,使自己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从培训效果角度来看,高质量培训的效果需要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企业在培训之前需要对员工进行需求分析和综合评估,制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和计划,并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条件。而个人则需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培训效果的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考试、绩效评估等方式进行评估。在培训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估,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学员在知识和技能上都有显著的提升,培训效果显著。

总结来说,新时代的高质量培训在内容、方式、心得以及效果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升。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需求,培训方式更加注重互动和实践,个人心得体会和培训效果对于个人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也对高质量培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相信这对我的个人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未来,我将继续参与高质量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

均衡教育指的是学校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它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原则,让所有的孩子—不管他的户口所在地,不管他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保证受教育者接受基础教育所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所有管理者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家庭经济基础参差不齐。

2、父母学历层次、素质参差不齐。

3、家长对学校教育参与的热情参差不齐。

4、学生的构成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约各占50%。

这些特点就决定了我校发展速度想快,却快不起来。学校在执行各种课程、各项教学工作过程中效率不够高,效果不够显著。

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又将如何面对与改进使我校教育达到均衡发展呢?

我校教师都是来自我国东南西北中的优秀教师,但是我校教师教学水平还是存在差异的。在我校有卓越教师,有星级教师,有四心教师,也有普通教师。怎样做到年级与年级之间,同年级班与班之间,优秀教师与普通教师合理搭配,星级教师与非星级教师合理搭配,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合理搭配,教学方法勇于创新与教学方法较保守教师之间的合理搭配,都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搭配合理就会起到1+12的作用,优秀的带动普通的,积极的带动被动的,先进的带动落后的,让教师之间到处传递着一种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正能量。否则效果就会1+12。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生的素质之间参差不齐。学生进入学校一年级分班时就要力争做到均衡。分班时应按性别分为男女两类,按是否是常住户口分为两类,按家长接受的教育水平分为两到三类,然后按性别、户口情况、家长受教育的水平将学生均衡地分到不同的班级。我曾经教过一个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35人,女生13人,学校举行校运会举行接力比赛时,要求每班15个男生,15个女生,女生就凑不够人数;课堂上由于男生多,又比较好动,老师就比较难调控。现在,福田区教育局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基本就按照上面几个不同的参数实行电脑分班,使分班做到均衡化。

由于教师间和学生间能力、水平存在差异。试行走班制、走读制,即同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老师的课,让学生可以接受不同的教师的教育,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选择到高年级课堂听课。在使教育达到均衡化的同时,又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承认和接受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布置不一样的作业。在保证学生共同进步的前提下,又能使不同的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保证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我区现有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xx教育公开课公益讲坛”、“家长学校”的开展,其目的就是要在社会上提升市民、家长的整体素质,这对提升xx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化都是有力推手。目前效果也非常不错。前期调查看这里面受众群体层次比较高,对教育参与热情大。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够把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拉到我们的一个上升通道上来?这些,其实是我区、我校基础教育中最应该改变的一个群体。如果能同这类生源家长建立起良好的家校互联体系,那么,对于我校的教育均衡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我们可以邀请一些嘉宾给这类家长上课,讲授嘉宾可以是我校的名师,我区的名师,甚至是家委会的成员,优秀家长等,讲授内容以提升家庭教育、孩子升学教育、孩子的心理教育为主。使这部分家长能够迅速提高,加大参与学校教育的力度,继而在思想上提升。再向上一个层面,能够积极地,主动地走进福田教育公开课、家长学校接受更进一步的教育思想。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区域战略合作的家校互联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深化学校教育改革。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一样的天赋,一样的能力,或者一样的动机,但是所有孩子都享有一样的权利去发展天赋、能力和动机。——johnf.kennedy。

布鲁戴尔学校校长joe说,他们宁愿在孩子小的时候花多些人力和物力,帮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也不愿意让孩子长大了成为这个社会的压力。相信,在所有同事的努力下,在社区、家长的配合下,我校的均衡化教育将会在我校健康发展,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新时代高质量培训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培训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新时代,高质量培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一次高质量培训,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新时代高质量培训的心得体会的总结。

首先,高质量培训强调实践与应用。在过去,培训往往是理论性的,并缺乏实际操作和应用环境。然而,在新时代,这种培训方式已经被高质量培训所取代。我参加的培训注重实践教学,为学员提供了很多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培训,我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并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技巧。

其次,高质量培训注重个性化学习。传统的培训往往是一刀切的,无法满足个人的不同需求。而在新时代,高质量培训更加关注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式。我参加的培训根据我的职业需求和学习目标,提供了一对一的辅导和指导。这种个性化学习的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更好地适应职场的变化。

再次,高质量培训强调团队合作与交流。在新时代,团队合作和交流已成为职场的重要素质。高质量培训注重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员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我参加的培训通过团队项目的形式,让我与其他学员组成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并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和协调。

另外,高质量培训强调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新时代,知识的更新和发展速度非常快,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不再足够。高质量培训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员能够在不同领域跨界发展。我参加的培训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各种讨论和案例分析,我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这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我在职场中更具竞争力,并能够应对不同领域的挑战。

最后,高质量培训注重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在新时代,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存能力。高质量培训注重培养学员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社会的变化。我参加的培训不仅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还注重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通过各种课程和社交活动,我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并且学会了如何持续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新时代高质量培训具有实践性强、个性化学习、团队合作与交流、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以及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特点。通过参加一次高质量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将继续秉持这些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相关范文推荐
  • 10-27 优质员工转正申请自我鉴定(案例22篇)
    在转正自我鉴定中,我们需要客观地评估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下面是一些成功转正员工的自我鉴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本人自xxxx年xx月xx日起进入xx公司从事
  • 10-27 精选燃气公司年度总结报告大全(14篇)
    年度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寻找自我提升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度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xx年过去了,作为在公司奋斗9个月的
  • 10-27 最优玩转手机摄影心得(模板19篇)
    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高效,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完成各种事务,如购物、支付、预约等。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之一。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避免
  • 10-27 优质保密协议申请书(模板21篇)
    保密协议的签署能够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基础,双方都能够更加坦诚地开展合作。这些保密协议范文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和定制,制定符合您特定要求的保密协议
  • 10-27 实用师范实习申请书大全(19篇)
    更多申请书的撰写需要考虑申请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组织和结构化内容,使之具备时效性和说服力。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申请者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 10-27 实用听完讲座后的心得体会(汇总22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和改善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高质量的总结。周五我们在六年级四班观看了冯教授的
  • 10-27 热门学术文献心得范文(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示。二、原有认知的冲击
  • 10-27 最优再审申请书和材料(模板21篇)
    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编写更多的申请书可能是迈出第一步的关键。为了提高申请书的质量,可以参考以下范文来拓宽思路和提升写作水平。
  • 10-27 优质校园风采心得体会(汇总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这些范文是作者多年学习和工作的心得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校园风采是指学校在教学、科研、文
  • 10-27 优秀护理师带徒心得体会(通用2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在思维和语言上都有积极的影响。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彩纷呈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