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优质5篇)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优质5篇)

时间:2023-09-30 04:09:05 作者:文轩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一

“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系列活动一方面深入生动地展现“最美乡村医生”扎根乡村、医者仁心、执着奉献的“最美”品格,另一方面展现包括主流新闻媒体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为弘扬崇高用心寻找的价值追求。

包扎墩牧区医生,居马泰,1992年7月毕业于伊宁卫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包扎墩牧区卫生院,一干就是20年。包扎墩是特克斯县三个乡镇、两个牧场以及尼勒克县一个牧场的牧民过冬的冬牧场,总面积2200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000多米,共1500户4000余人。进包扎墩冬牧场路途十分艰险,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万丈深渊,路是由牧民凿出来的,所以仅能容一匹马或一只羊通过。

每年冬季牧民赶着牛羊转场,只要稍一不慎,人和马就会坠崖,连尸首都无法找回。就在去年秋天,一位年轻的母亲抱着年幼的婴儿骑着马转场时,马失蹄,结果连人带马摔下悬崖,母女和马都没能找回来。所以,包扎墩也被当地的人成为“天堑之地”。居马泰在这样的地方一干就是20年,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身患心脏病,不能在高原山区工作,随时有生命危险。加之他妻子动了5次手术,3个孩子还年幼。当地卫生局领导签于他的实际情况,准备把他调至农业村,但是他婉言谢绝。

中央电视台转播了居马泰同志的种种先进事迹,看到他能够二十年如一日,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坚毅精神,在最艰苦的地方扎根工作,让我感觉到他的伟大,他用自己的艰辛付出和无私奉献,为自己赢得了崇高的荣誉。他那种扎根艰苦环境,爱岗敬业,默默奉献,一心为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他那样工作,我们的卫生事业一定会在老百姓的心里留下白衣天使的印象。

结合中共中央十八大会议精神,我们要把学习居马泰同志的先进事迹联系起来,不仅自己要学习,还要带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学习,要把学习这种先进事迹形成一种风气,让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形成立足岗位争贡献,爱岗敬业争奉献的良好作风,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学习之后要互相对比,寻找个人不足之处,把学习这种典型先进事迹长期贯彻下去,执行下去。

文档为doc格式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二

孙子文,男,1981年出生,中共党员,开封市鼓楼区南苑牛墩村卫生室医生。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爆发以后,在区卫健委及仙人庄卫生院领导指导下,孙子文身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付出了所有的干劲,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展现了应有的无畏。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工作中,面对疫情,他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2020年1月23日,在接受区疾控中心疫情防控工作培训之后,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孩子的恋恋不舍,爱人的担心,孙子文坚定的告诉他们“我是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治病救人,抗击疫情是我分内之事,是我必须做的。”从2020年1月23日至今孙子文一直在卫生室二十四小时待命。

由于牛墩村是疫情防疫重点村,村里设立了疫情防控监测点,孙子文为监测点免费提供自己卫生室仅有的2个电子体温枪,并向支部申请在监测点值班,作为党员的他始终坚持初心,冲在疫情最前方。

2020年01月24日至2月17日,连续23个昼夜,孙子文每天要近距离为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家属测体温、询问健康情况,送体温表、口罩,定期去其家中消毒,帮助并解决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困难,甚至照看密接人员家中的家禽。在该村的疫情防控监测点值班岗位上,也经常有他的身影出现。同时,孙子文还主动请战,承担全区确诊人员和疑似人员的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该工作,不仅要与密切接触者近距离接触,承担很大的感染风险,并且异常辛苦,从到上级卫生院做个人防护、陪同密切接触人员办理转院手续,再到将他们安全送达转运隔离点、解除自身防护,每次转运工作都要持续6——8个小时。在孙子文义不容辞地坚持下,通过孙子文相继安全转送密切接触人员17人,当中,有高度怀疑的疑似病例,也有需要搀扶的老年人,面对被感染的风险,孙子文从来没有选择过退缩,每次接到转送指令,总是立刻赶来。

2月6日早上9点,接指令后的孙子文,到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换急救车接1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出院,当办理完出院手续,已经近正午12点,将其送至仙人庄卫生院隔离后,已经是下午1点,为了节省防护服,主动询问另1名反汴人员是否出院,在车里等到下午2点,驱车到开封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其出院,直至等到下午6点办理完出院手续,开车将其送回板桥小区,换车脱下防护服已晚上8点,这一天,防护服在他身上穿着近12个小时,一天没吃东西,一天没上厕所,汗水浸透全身,轻度脱水,那天看到他疲惫的身躯,在场人无不为之动容。

在这期间,孙子文父亲患过一次重病,因家中无人,他把自己做简单的消毒后立刻赶至家中,亲自给父亲输液,又突然接到指令去魏都路伊园小区接4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到淮河医院复查,并送仙人庄卫生院进行集中隔离。因父亲还在输液,把弟弟从家中叫来照看,当天完成任务后已经下午5点,回到父亲家中已经快五点了,看着躺在床上的父亲,他第一次掉下眼泪。

2月18日,全区密切接触人员的接送工作已基本完成,他又立刻写下请战书,欲去武汉与疫区一线同仁并肩作战。

正当国内疫情相对稳定,大家都认为可以舒一口气的时候,新的使命又来了。由于国外疫情的不断恶化,接送从国外返乡人员的使命又落在了他的身上。3月15日一大早,接到上级卫生院命令,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2名从韩国返乡的人员,没吃早饭的他,做好防护上午9点就出发前往机场,在交接现场由于交接程序和手续问题,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顺利将2人接走,期间,由于没有备用防护服,他不敢喝一口水、不敢吃一点东西,将人安全的接回隔离点已是下午5点,来不及吃一点东西就又赶回自己诊所替换身体不好的父亲,一个烧饼、一包榨菜,就是他那一天吃的第一口饭。3月17日早上,又接卫生院指令,还需驱车前往新郑机场接1名从菲律宾返乡的人员,这一忙碌,又是一天。在此期间,由于辖区从国外返乡人员较多,孙子文始终担负着辖区境外输入人员和湖北返乡人员的机场、高铁站转运工作,前后共转运各类人员40余次,一个人架起了一道通往隔离点的生命线。

4月1日,该区设置在美途酒店的又一个隔离点正式开始运行,由于缺人手,已联系在岗2月有余的孙子文主动请缨,赶赴该隔离点开始工作,承担整个隔离点的卫生消毒工作。

截止今日,他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拼搏着。最难能可贵的,他干的这些工作,并不是他的分内工作,甚至本可以不去承担这些重担,他之所以非要这样做,是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良知,还有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

如果说,一个共产党人的价值非要去拿某种标尺去衡量的话:那么,不计功名利禄的付出、不顾个人安危的挺身,才真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所在。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三

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拖着残疾身躯,坚守在抗疫一线,同基层党员干部一道保卫着乡村的安全,将青春和医术献给了乡村医疗卫生事业,他就是深受村民们喜欢的医生——桥头镇增产村医务室的“跛脚村医”黄永剑。

突发病难左脚残疾

1981年,黄永剑出生在桥头镇以外十多里的偏僻山村增产村石厂坡民院中,小学就读于增产村小,后升学到桥头中学读初中,成绩保持在全班前10名,他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并一直担任班长。

可惜好景不长,1991年刚满10岁的他,有一天突然感觉腿部剧痛,继而全身发烧疼痛难忍。父母赶紧将其送往自贡第四人民医院,检查出他患了化脓性股关节炎加败血症。

当时,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看着曾经生龙活虎的儿子奄奄一息,父母苦苦哀求医生做手术。医生们冒险做了手术,黄永剑奇迹般地起死回生。黄永剑家里贫苦,这次手术花去的一万多元治疗费,还是父母四处借钱,东拼西凑的。

随后,伴随黄永剑的就是艰难困苦的保养、锻炼和恢复,为此他足足修学了一学期。当他能够拄着拐棍走路后,就赶紧复学了。从老家石厂坡到桥头镇中学就有十几里山路,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身,背着书包和干粮,拄着拐棍,一摇一跛地向中学走去。由于双腿疼痛,黄永剑每走几分钟就要歇一会儿。每天到校时间就是四五个小时,有时候走不动了,路过的同学就主动背他走一段路。

后来他灵机一动,自制了滚珠板车,上学也不那么艰辛了。板车坏了,同学们又帮着做了新的滚珠板车,陪着他一起走过漫长艰苦的求学之路。

苦学医术报效桑梓

1997年,黄永剑以优秀的成绩考上自贡卫校,他常常想着,家里为自己治病的借款都没有还清,父母还在为自己读中专做着无休止的重活。他下定决心:绝不能荒废时间,必须利用机遇刻苦钻研,锻炼医学能力!

黄永剑勤学好问,敢于实践,特别是在第三人民医院实习期间,他认认真真向老师、医生们请教和实战。黄永剑说,在三医院实习这二年,是自己医学技能进修的最好年华,老师们的无私帮助和指导,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和培养。

2000年中专毕业后,黄永剑在桥头镇医院做临聘人员,参加农村医务工作的具体实践。2001年,经镇医院老师们的推荐,他参加荣县乡镇医疗系统统一考试,正式作为村医到家乡增产村医务室工作。

对黄永剑而言,这真是意想不到,却又真实发生的神奇事情。自己是在同学与乡亲的帮助下,从这里一步一摇走出去读书学习,如今黄永剑怀抱感恩,以“学有所成,反哺家乡”这一坚定的意志,学得一身医学知识又回到了养育自己的家乡,投入到为父老乡亲看病送医的工作中。

黄永剑保持医者仁心和赤脚医生的传统,坚持下村入户、送医上门,对本村所有慢病患者进行随访,对分布在村里各个地方的疑难怪病人员、年老不便行动的瘫痪、高血压患者,要给予针对性地诊治和安慰。

2001年夏天,赖大姐回家途中被蛇咬,到县市医院路途遥远,又舍不得花钱到大医院医治。黄永剑获讯便带上药品器具,拄着拐杖走山路去给赖大姐看病、打针。

黄永剑每天风雨无阻为村民送药看病打针输液,他的报恩行动和高超的医术,博得了父老乡亲的交口称赞,诠释了医者仁心。

坚守抗疫坚守安全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个岗位,一份责任。

身有残疾的村医,拖着不便的腿脚,每天来来回回监测村里18个湖北返乡村民的身体状况,黄永剑用行动保障了全村人的健康。从非典到扑灭山火,都有他冲锋在前的身影,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的初心,也是一位乡村医生对乡亲们的大爱。

今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全镇全村党员干部迅速到各路口、社区、农家院落监测和宣传防疫,为村民抽血检验,投身到抗击新冠病毒的工作中。村医疗室中,黄永剑每天要为乡亲们看病、测量体温,分期到桥头镇医院各点参加检查、测量体温等工作,还要密切注意村里各生产队各家户出现意外,不间断上门查问。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黄永剑拖着自己的残疾腿脚,每天来来回回监测村子里从湖北返乡过年、散布在村里各处的18个村民,及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

每天配合桥头镇卫生院的安排,入户为这18个居家隔离人员进行一天两次体温监测,询问、观察他们的实时身体动态,记录台账,成了“跛脚村医”的特殊任务。黄永剑说:“我的任务就是守住18个人,守住了这18个人,便守住了全村2400多人的安康。”

增产村有2400多人,各户分布很远。早上7点,黄永剑就得出门,有些村民家里开车到不了,他就跛着脚一步步走路去。每天,黄永剑不是在村民家中,就是在山路上。

负责全村医疗工作的同时,黄永剑还要支援乐自高速桥头收费站卡点,同公安、交警等部门的同志一起,在站点排查车辆、测量体温,守好外地车辆进入贡井的第一道关口。轮到值夜班,天冷与久站刺激他的病腿越发疼痛。同事们让他休息,他却咬牙坚持:“不能影响检测排查工作,这是大事。”

增产村村支书杨宗国挨家挨户排查、宣传防疫时,每次碰到黄永剑,都叮嘱他要注意安全。杨宗国说:“之前有两天下雨,有些小路全是泥巴路,看他跛着脚走路不容易,生怕摔倒了。”

2月1日上午,不到一个小时,黄永剑已两次走进武汉返乡居家隔离观察人员刘大姐的家。第一次是上门监测体温,观察到她有些咳嗽,立马返回桥头镇卫生院汇报,第二次他又上门为其抽血检验。刘大姐看他一瘸一拐地走进门,赶忙去搀扶他坐下:“黄医生,你对我们太负责了,你自己腿脚都不方便,喊卫生院换个人来嘛。”黄永剑回答道:“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学医的,这个时候当然是我上。”

通过连续监测和观察,刘大姐的血常规显示暂无问题。2月7日,增产村18个从湖北返乡的村民全部解除隔离。这样的结果,对于村医黄永剑来说,就是坚持在乡村抗疫一线的意义。

全家行动发展村医

由于疾病,黄永剑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十分疼痛。好在妻子曾武平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一位党员,能帮上黄永剑的忙。曾武平说:“他走路痛了就搀扶一下他,帮他做下记录,帮他分担一点。”黄永剑常年要负责村里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的日常诊疗,很多不容易去、去不到的地方都是曾武平扶着他走去。

黄永剑在工作上的坚持和毅力不仅感染着村民,也让家人更加团结勤奋。黄永剑家里条件依然艰苦,他生病医治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还清。父亲因病过世,为了还债,六十多岁的母亲还在外打工挣钱。

在母亲不能照看、父亲去世的环境下,黄永剑一直在营建轻松、奋进的家庭气氛,希望让小10岁的妹妹能够安心读书。好在妹妹也以哥哥为榜样,她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从西南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妹妹成为了家里最高学历和最全面医学专业知识的人,这是黄永剑非常满意的结果,希望这将会对乡村医疗和他的村医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四

具体事迹:古丽加依娜·比亚汉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实实在在做人,点滴奉献,始终高举各民族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前列。诚实的人品、务实的工作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20xx年被授予“优秀工作人员”。

从工作到至今一直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为广大群众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医疗纠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市县镇主管部门的表彰。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二十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第一线,严寒酷暑,从无怨言。从医20多年来,总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随叫随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烦,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每每遇到老年体弱患者我就主动上门了解病情,为他们免费治疗、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还耐心向他们讲解偏瘫的康复知识,还帮他们做康复锻炼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像这种情况还很多很多。

这些年来,我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即使半夜三更出诊,也是这样,为患者扰忧解难。

我经常免费给村民进行测血糖、量血压、测体温、查心律、测脉搏等常规检查,并讲授健康、防病知识,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诊、出诊更是家常便饭。

乡卫生院不仅肩负着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而且承担着配合县卫生局、县疾控中心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预防工作是消灭传染病,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始终以防病工作为工作重点点,跟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等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老幼皆知,我乡的防疫工作始终保持在全镇的先进行列。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跟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人员一块对全村新生儿进行体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几年来,为了让更多的村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国家的优惠政,我冲锋在前,耐心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使农村充分认识到新农合的好处,提高了农民参合率,芦草沟乡村民参合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更好的解决了农村看病贵的问题。

在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实行微机操作,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则大幅度地降低。但我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常宣传医改政策,除了自己自学电脑操作、医改系统外,我还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并帮助他们尽快熟练操作流程。作为医师,我始终保持党员形象,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我还跟慢病科医师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全村1万多个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尤其为本村65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纳入慢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的上门随访服务,为了关心老人身体健康,每年都配合卫生院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及时将体检信息存入档案,真正为老人建立了“晴雨表”。

药房是整个医院重要窗口,我还跟药房工作人医院一块做计划进药。还帮他们入账盘点。替他们在药房拿药发药等工作。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我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尽自己所能为村民们消除病痛。用我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过硬的医术,解一方群众之疾苦,保百姓之安康,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为我们的中国梦保驾护航,为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无私奉献青春热血。

疫情最美乡村医生事迹材料篇五

袁__,女,35岁,本科学历,护师,2006年毕业于益都卫生学校,于2014年通过自考取得本科文凭。该同志是医院较为出色的护士之一,曾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护士。

她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热情周到。在护理岗位上始终兢兢业业,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奉献,用炽爱温暖着病榻上的患者,用满腔真情感动着每一位病人的心灵。

她切实全面履行自己的职责,她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向患者讲解入院宣教、手术前后宣教、疾病知识及药物知识宣教、饮食指导、肢体锻炼等健康教育工作,经常巡视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患者的疑问及要求,及时观察记录病情变化,评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观察效果。得到了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中,她负责何官辖区内居家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任务。在推送的居家隔离人员名单中都是从中、高风险地区或重点地区返青人员,风险高,对个人防护、专业技术要求高,规范处置采样及医疗废物,防止病毒传播。推送的名单信息不全,入户采样还要一并对隔离人员及同住家属的个人信息。

近段时间疫情形势严峻,居家隔离人员不断增多,在大量的信息汇总、把收集来的大量信息还有录入电子表格内,各方信息联络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精准统计,让真实的信息及时的报送到上级医院的实验室,对采集的样本按照要求规范处置,防止样本泄露,引起感染。及时将样本送至上级医院进行检测,尽快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每一位居家隔离人员的手机上。不仅是入户采样的信息还有医院内发热哨点的重点人群患者信息每天两次上报卫健局,一报就是一年多,从未间断,报送工作开展至今,累计向各方报送表格信息不计其数。多少天的日日夜夜,她始终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用耐心、爱心、决心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助力。

无论多苦多累她总是脸带微笑以温暖的双手和一颗善良的心,抚慰无数的病人;驱散了无数患者身心的痛苦和忧伤;她的敬业,她的无私,是南丁格尔精神的真实写照。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优秀护士。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