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小池教学反思(精选5篇)

2023年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小池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09 13:55:08 作者:笔舞 2023年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小池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篇一

上完了,不知是一种内心的空洞,还是装的太多被一下子“宣泄”完的感觉,总不是个味。

静下心来,细细地体会这节课的得失,体会着沈荣老师的话,要说的确实很多。

这阵子学校正在为各科教学征集游戏活动,脑海里几乎溢满了游戏,溢满了活跃。也是,印象中,低年级的课堂要是没有几个游戏,几个活动来组织教学,孩子怎会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搜集、整理、实用,然后就是等着收获“喜悦”。为此,乐次不彼。然而,这正如沈老师所说“无谓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的,与教学目标脱节的游戏、活动能有多大的实用?能给小朋友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反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确实,反复体会其实效除了增添一点“躁动”,所剩无几了。记得在上课前,对于《小池塘》的这课教学设计,我作了很多的工作。我曾构想着为任何一个词语,任何一个环节的“闪亮”寻找可能的机会,然而,目标中所说的实实在在地理解词语,认读课文,我又作了怎样一番努力呢?似乎可以用“没”来回答。看来任何虚的都是假的!关键的不是教学方式的五花八门,而是心有内容,心有学生。

孩子原本都是些听话的小精灵。老师让他说,他就说;让他做,他就做。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简直不是简单地顺从,而是盲从了。但是有时他们也失去了“听话“这一本领,那时就会让你――教师心情烦躁。今天的课堂就是这样。此时在烦躁之余,静下心来追寻他们“失控”的原因,“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理总在我耳边回响。我的设计出了问题,原本要讲的,课前他们通过多渠道的读全明白了,或者都有了浅层或深入的了解,那这课对于他们来讲还有什么吸引力呢?孩子善于发现,喜欢成为一个发现家。他们乐于把他们熟知的,他人未发现的讲出来。他们喜欢漫无边际地“瞎”扯。这是孩子用来吸引他人的方法。然而课堂上一旦这成为了主题,那还要课文干什么呢?文本的深入体会就很难落实。而在此学生的认知就很难得以提高,他的想法还是从前的。学习这一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总之,为了孩子正确的发展,我们在设计教案上必须落到实处,以孩子原有认知为基础,好好地考虑该教些什么。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成为有效的好课。

惟有懂得思考的老师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时刻牢记着!

我想此刻的感觉应该等着我去落实行动了……

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篇二

这个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教参里的解释是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它。我不知道是不是该和学生说那是荷叶,我怕那样反而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其实结果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寻找“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他们“问题意识”的嫩芽得以呵护,快速思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锻炼。我忽然发现,其实他们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古诗《小池》很美,怎样让学生感受美,除了老师适当的语言描述,更主要地是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不同,理解也可以不同,不必强求。教师不能人为地去限制学生,用一种固定的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重要的是多为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条件,给他们提供一些思想的方法、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篇三

上完《小池塘》公开课后,细细体会这节课的得失,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小池塘》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得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设定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尽情的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孩子们善于发现,他们喜欢把他们知道的,别人还没发现的说出来,头脑很活跃。

文档为doc格式

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篇四

在《小池塘》一课中有很多“比喻句”,教学时,我抓住这个教学资源,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了解“比喻句”,使学生对“比喻句”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模仿练说“比喻句”,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突破。

认识:

学生很快地找出:白云和白鹅

点拨:白云和白鹅本来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他们哪儿相象呢?

生:白云的颜色和白鹅一样都是白的。

生:白云的倒影在小池塘里的形状和白鹅相象。

点拨:看来,只要相象的两种事物都可以来打比方了,你能说几个吗?

生:弯弯的月牙像小船。

生:小蜻蜓像一架小飞机。

【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学生只要能想象到的,他们都可以说出比喻句。】

辨别:

师:“小红长得非常像她的妈妈。”这是个“比喻句”吗?

生:我认为应该是吧!

师:说说看,为什么?

生:她们是两个人,长得又像。

生:我不同意,应该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才可以打比方,这样打比方就好象我们拿小鱼和小鱼比没什么两样,变成同一事物了。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一句话表达的效果更好呢?

池塘里像一只大眼睛。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生:读了第一句话,我看到的就是一只大眼睛,可是第二句让我看到了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生:我读了第一句,想象到小池塘像一只大眼睛。读了第二句话后,我仿佛看到的是小池塘里那水波还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大眼睛那样明亮。

师:你们说得很对,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内容更生动、形象、真切,希望你们以后不光要学会说“比喻句”,还要学会把比喻句说得像第二个句子一样生动、形象、真实、具体。

模仿:

出示一幅图(一片树林,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生:我觉得“落叶像一只只小小鸟,纷纷从大树上飞落下来。”

生:我认为“落叶像无颜六色的蝴蝶在飞舞。”

生:落叶多么像七仙女从空中洒落的五彩缤纷的花瓣啊!

创造:

师:其实,在你们的周围,就有很多相象的事物,只要你仔细观察发现,你都可以说出很多比喻句,要不你们试试看!

生:秋风像一把扫帚,把地上的落叶吹跑了。

生:北风像一把刀子,吹得我们的脸像刀割一样的疼痛。

生:小明跑步可真快,像一只兔子。

生:毽子像一只小小鸟一样,在小云的脚上飞上飞下的。

思考: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上面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从认识入手,上学生找出“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发现他们相象的地方,对“比喻句”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辨别,明白“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比较、体会生动形象的“比喻句”的表达效果,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说“比喻句”的时候出现了进一步的突破;继而,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说出无数个“比喻句”,使“比喻句”这个概念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

收获:

由此看来,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把课堂教学思想定位在“以生为本,顺学而导,以学定教”,凸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愉快地学会所学的知识。

小池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篇五

执教了《小池》一课后,我对如何进行古诗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进行了反思,有了一点好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中《小池》一诗作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为了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我尝试运用图片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

在教学《小池》时,一上课我就问学生:“这首诗和昨天学的《所见》有什么不同?”我原本是想让学生发现《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而《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从而让他们知道两种不同绝句的节奏。但是班上一个男孩的回答:“《所见》这首诗里面有人,《小池》这首诗里面没有写人,只有景物。”他的回答让我惊讶,我惊讶于孩子的发现力,也为自己备课时没有充分的备学生而感到羞愧。我连忙说:“你真会读书,发现了两首诗的不同。《所见》是一首写人的古诗,所以昨天我们学习《所见》的时候可以采用做动作表演的方法来记忆背诵。《小池》是一首写景的诗,我们今天就尝试用画画的方法来记忆背诵。想要画好《小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让后进入教学,让学生通过画画来感受本诗的.意境。

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所以,在教古诗时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

如何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可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教学模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学生在轻柔的音乐中涂鸦,画后再展示画得好的学生作品。这样的做法,不仅检查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情况,而且激活学生对学古诗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课虽终趣未完。

古诗教学一定要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学习心理原理,紧扣语文课标的精神,努力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书声琅琅,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说,充分地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到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会诗句的意境,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生经过探究交流,结合自己画的诗意图,便整体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意境,使他们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而且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