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汇总15篇)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时间:2023-11-20 20:34:41 作者:文锋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汇总15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况。学习和研究优秀的教师教学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86并回答)。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色、味、态、密度。

实验探究一:溶解性。

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旋紧振荡,观察现象。

介绍干冰,小结物理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难道就只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么?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呢?

实验探究二: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中滴入滴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分析:是谁让滴入的紫色石蕊变红的呢?

猜想1:可能是水。

猜想3:还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演示实验,分析现象。

实验探究三:水中滴入石蕊,与最初实验探究二的现象对比。

当堂练习、布置作业。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在这个课题之前学习了碳的单质,从本课题开始学习碳的化合物,碳的化合物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又能为以后继续学习碳酸盐与酸反应做好准备。本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是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舞台表演视频,解释云雾缭绕的舞台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满二氧化碳的软矿泉水瓶,请学生结合生活常识描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白板聚焦固体co2相关知识,便于学生认识人工降雨原理。

【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展示一瓶汽水,引出合作探究1co2的溶解性:

分组实验:向集满co2的1号软塑料瓶内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扭紧瓶盖,振荡。请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能溶于水。

学生展开合作探究2倾倒co2。

分组实验:用火柴点燃烧杯中高低梯架上的两只蜡烛(梯架可稍提起以便点燃蜡烛),迅速将另一瓶co2沿着漏斗(漏斗接近瓶底)缓缓倒入烧杯中,小组学生观察现象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co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生观看“死狗洞”的视频认识这几条性质引出灯火实验的实用性。

师生合作探究3co2与水的反应:

取探究1塑料瓶中少许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引出问题,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什么?学生猜想:水?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针对上述猜想展开探究,一片花瓣上滴加少量稀盐酸,一片花瓣滴加少量水,展示。再取一片干花瓣放入co2中,一片湿花瓣放入co2中,展示。然后取出湿花瓣在酒精灯上烘干。分析讨论,展示学生的导学案,点评。

汽水打开瓶盖,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解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简介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归纳:

2.含量过高对环境的影响;

3.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危害、防止措施。

多媒体展示防止温室效应增强的措施。

请学生板演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最后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低碳、环保。评出环保小组。

学生巩固练习。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采取小组讨论式学习模式。

联系实际生活、生产学习二氧化碳。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过程:

【引言】。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学习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氧气、二氧化碳、氢气是初中学生要求全面、系统认识掌握的三种重要气体,学生在学习了氧气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氧气和氢气的掌握起着巩固和提高作用,也为学生今后学习c、co2、co、h2co3、caco3等物质及其衍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着承前起后的纽带作用。从研究方法看,这节采用学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对学生以后研究其他物质具有指导意义。从教育目的看,它对自然界的生命活动,对整个地球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由于co2含量的增加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共同关注,全面系统的研究co2的性质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本课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初中自然科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知识程序是:探究co2的物理性质——重点co2的化学性质——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本节的重点:自主建构co2的化学性质。

2学生情况。

初二年级学者、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学习环境的改变,使他们的思想处于一个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往往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次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的突破方法:充分运用实验,让学生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熟练表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能解释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的原理,并学会操作;能初步通过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并尝试分析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通过探究活动过程,体验化学方法的科学性。

初步认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的科学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创设问题的情景,丰富学生的科学体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动机;通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增多对气候的不良影响,来帮助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对二氧化碳存在的辨证理解,帮助学生树立应用一分为二的科学观念看待问题的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实验分析法,“活动——建构”模式的教学结构。把教材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和落实。此外还采了比较法、讨论法、对照法、练习法、查阅资料和读书指导法等。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魔术——可乐喷泉。

【物理性质】。

色、味、态、密度。

实验探究一:溶解性。

将水倒入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旋紧振荡,观察现象。

介绍干冰,小结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难道就只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么?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反应呢?

实验探究二:向溶有二氧化碳的溶液中滴入滴紫色石蕊溶液,震荡,观察现象。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分析:是谁让滴入的紫色石蕊变红的呢?

猜想1:可能是水。

猜想2:也可能是二氧化碳。

猜想3:还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演示实验,分析现象。

实验探究三:水中滴入石蕊,与最初实验探究二的现象对比。

当堂练习、布置作业。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方案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86并回答)。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第1页。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板书: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大理石、稀盐酸、醋酸、石灰水、胶头滴管、试管、烧杯、集气瓶、铁皮架、玻片、塑料瓶、铁架台、纸袋、石蕊、蜡烛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归纳法等。

板书设计。

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干冰易升华;。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一般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

(4)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ca(oh)2+co2=caco3+h2o。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反思

本课题主要是探究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本课题也注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介绍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奥秘,然后提出“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沽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得出二氧化碳含量高会使人窒息而死亡的原因,因此在进入上述场所时要做灯火试验。最后,也介绍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其中一种气体之一,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威胁,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1、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认识不够,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或根据其用途推断其性质时,常出错。

2、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易产生片面的认识。如有的同学认为co2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多越好。或者有的认为空气中的co2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

3、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易混淆。co2与co都会致人死亡,但其原因是不同的。co2含量较多,o2的含量相对减少,使人呼吸不到足量的o2导致窒息死亡,但co2无毒性。co有毒,它能破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缺氧,以致死亡。

4、对co2通入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认识错误。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学生误认为是co2使其变红。要认识到co2通入水中,一部分溶解,另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而不是co2。

1、初步学会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4、了解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温室气体之一的二氧化碳的介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建议。

知识讲解指导。

1.二氧化碳的性质,建议以探索式为主,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而不是教师先讲,然后做实验验证给学生看。

2.讲授方法上,建议以谈话法为主,引导学生观察,与学生讨论每一点二氧化碳的具体性质。

3.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在强调不可燃性和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同时,单独列出二氧化碳的不可燃性和一般情况下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有利于学生理解灭火这一二氧化碳重要用途。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并不陌生。但不宜一次就讲到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得到碳酸氢钙,这样只会使难点集中,增加学生难度。

课堂引入指导。

方法一:近来地球上气温正在逐渐升高,什么原因使能地球气温如此变化呢?这就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就来。

二氧化碳作为气态化合物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无论呼入的新鲜空气还是呼出的浊气中都含有二氧化碳。虽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二氧化碳的知识,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通过这节教学,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与前面的物质联系起来,织成知识网。通过本节的,完善并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在生命活动中作用的认识。

在氧气、氢气后二氧化碳,从程序来说对学生并不陌生。如物质从物质的性质、性质入手,到物质的用途。性质主要色、味、态、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等内容。二氧化碳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其熟悉的知识激发兴趣、提高信心,挖掘学生的主动性进行。

此节教学的重点是知识的教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对学生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实验探究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能力均有重要作用。

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在自然、初中学科中已经接触过的知识。教学中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验在学生物质性质、形成知识的重要作用。利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情况(生源、实验条件)不同,采用开放程度不同的实验探究法。

采取小组讨论式模式。

课程结束指导。

引导学生依据,二氧化碳的用途从用途复习。

课外实验指导。

二氧化碳性质实验有条件时可以用干冰来制备,这样能避免用盐酸与石灰石制它的氯化氢气的干扰,使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性质认识更清楚。建议补充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用u型管做,并为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打下良好基础且过渡自然。

教学设计方案1。

【引言】。

原来是二氧化碳在作怪。今天我们来二氧化碳。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板书】第三节 。

【演示】。

如图: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比空气重。刚才我们介绍的致人死亡的井的底部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引起密度大,因此,难于扩散。

【小结】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气体,压强越大,溶解得就越多,如:汽水、啤酒就是高压溶入较多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如果将温度降低至-78.5℃(101千帕),气体二氧化碳就变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含义是“外形似冰,熔化无水”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演示】。

两支燃着的蜡烛都熄灭,且下面的火焰先灭。

【提问】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板书】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进一步解释上述事故的发生及蜡烛熄灭的原因)。

【讲解】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等处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

【提问】怎样测试菜窖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

(学生讨论后归纳)。

【讲解】在菜窖里做一个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人不要进去。

【演示】。

【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颜色变红,加热后红色褪去,又恢复紫色。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演示】。

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caco3+h2o+co2====ca(hco3)2。

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讲解】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简介灭火器原理)。

2.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热,可用它做致冷剂或用于人工降雨。

3.工业制纯碱和尿素等。

4.植物光合作用。

【小结】二氧化碳是碳的一种重要化合物,掌握它的性质后合理利用它。

教学设计方案2。

【引入】。

找有关温室效应或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录像放1~2分钟。

提出问题:

2、多些行否?

3、没有行否?

【展开】。

教师组织学生实验。

根据学校条件不同,采取不同方案。

方案一: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简单讲解实验注意事项。而后又学生一小组为单位实验,边实验边填表分析每个实验的现象与结论。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性质、性质及用途。

方案二:学生以组为单位活动。教师将实验内容提前印成学案发给学生。教师讲一个实验学生做一个实验,总结一个实验。最后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填表来认识co2的性质、性质及用途。

方案三:学生边讲边实验。

方案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逐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性质。

学生实验:

实验1:观察气体实验。

利用简易气体发生装置制取一集气瓶二氧化碳,观察。再将一根燃着的火柴伸到瓶口,观察火柴燃烧的情况。(用小型塑料瓶装)。

实验2:溶解性实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实验3: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实验4:密度实验。

在自制杠杆天平的两端挂上质量相同的两个纸盒或一次性水杯。杠杆平衡后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象倒水一样倒入其中一个纸盒或杯子里。观察。

实验5:与水反应实验。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滴入2滴紫色试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加热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沸腾,观察水溶液颜色。

实验6:与石灰水的反应。

实验7:趣味实验。

打开一瓶汽水瓶盖,立即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另一端伸入一支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

学案表。

实验名称。

实验步骤。

结论。

实验1。

观察气体实验。

实验2。

溶解性试验。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一半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 。

实验3。

灭火实验。

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观察。 。

实验4。

密度实验。

实验5。

与水反应实验。

实验6。

与石灰水的反应。

试管中取少量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一段时间,观察石灰水变化。 。

实验7。

趣味实验。

总结:

密度。

溶解性。

熔沸点。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1.5倍)。

能溶于水(1:1)。

无色液体、雪状固体“干冰”

1. 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灯火试验)。

2.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co2+h2o (碳酸饮料)。

3.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抹墙)。

1. 灭火:na2co3+2hcl===2nacl+h2o+co2­。

2. 化工产品的原料。

3. 制冷剂。

4. 植物光合作用。

四、石灰是的用途。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3。

主要用途:

1. 建筑材料。

2. 制生石灰:caco3=====cao+co2­。

3.制水泥。

结束: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生炭火盆是为了生成co2。

c+o2====co2。

co2+ca(oh)2===caco3¯+h2o。

生成的caco3会比较坚硬。但引有水生成,反而开始墙壁会潮湿。

探究活动。

1.试设计家庭实验证明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存在。

2.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0.03%,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占4%。怎样用实验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

3.调查报告:结合生活经验,查阅资料,试写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报告。

4.讨论:二氧化碳是如何造成温室效应的?

提示:

1.将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  到盛有石灰水的容器中,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2.略。3.略。4.略。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

储存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适宜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适合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装运。储存、运输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2、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3、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同学们学过《石灰吟》这首诗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廉正清明,不怕粉身碎骨的坚贞品质,但从化学角度看,其中还隐含了三个化学反应哩!是哪三个化学反应呢,学完第三节内容你就会找出答案。

(二)出示教学目标 。

(三)出示自学提纲。

2、通过实验归纳二氧化碳颜色状态、密度、试说明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3、说出实验5——6实验现象,试归纳二氧化碳性质。

4、能否直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为什么?在进入前应先做什么?

5、把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观察颜色变化,加热时颜色又怎样变化?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6、向澄清石灰水吹入co2,有什么现象?为什么?写出化学方程式。

7、归纳二氧化碳用途和石灰石用途,写出工业制石灰化学方程式。

四、学生根据自学提纲,阅读课文。

五、教师巡堂分类指导,同时观察了解学情。

六、师生共同研讨自学提纲,对自学知识进行强化。

七、围绕目标进行巩固练习,自我评价。

练习a。

一、填空。

1、二氧化碳是一种          色的气体,        溶于水,密度比空气            ,固态二氧化碳叫做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                      说明                         ,反应化学方程式                                                                。

二、选择。

1、向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沉淀是(                )。

(oh)2 3  4  。

a、密度大 b、密度大且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c、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d、能溶于水。

练习b。

三、简答题。

用石灰桨抹墙,为加速硬化,常在室内放一炭大盆,其原理是什么?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八、小结本节课内容。

九、布置作业 。

附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3、与石灰水反应。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碳的性质》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主要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物质。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根据课本安排的实验,无法从实验现象直接得出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推理得出结论。因此造成难点。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尤其实验充满兴趣,但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较弱,还没有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等。所以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二氧化碳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实验和观察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合作”的实验探究模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教学两者的统一才能够体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本节课如何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综合采用以下五种教学方法:

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问题讨论法: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完成,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3、讲解法。

4、多媒体辅助法。

5、比较归纳法。

教学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我从听、思、说、做、观、议等六个方面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听――听得明白、思――敢思会思、

说――表达完整、做――操作规范、

观――观察仔细、议――学会交流。

通过这节课,不但能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以上是我的教学理念,而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所以在程序上我把本节课分五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探究、归纳小结、巩固练习、课后拓展。

第一个环节:情境导入。

第二个环节:实验探究。

我及时肯定大家积极思考,但这些回答是否完全正确呢?此时我引导学生逐一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呢?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肯定会有多种设计方案。)我及时表扬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并列举几种可行方案,比如称量法,利用汽球比较密度法。并通过演示向装有一高一低的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生动有趣的实验,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即先猜想后假设再实验最终得出结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到这里,学生已经知道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性质决定用途,所以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接下来提问:前面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讨论好方案后利用桌上仪器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或者有学生回答之前我们收集到了溶于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顺便解释了为什么不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这样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也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但若有学生实验失败应师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给学生鼓励。)。

接着,我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总结二氧化碳能溶水,一体积水大约能够溶解一体积的二氧化碳。再简单介绍一下碳酸饮料的生产。

再设疑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化学反应呢?此时我请同学们把雪碧的瓶盖换成带导管的橡皮塞,并将导管通往装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简单介绍有关紫色石蕊的性质),振荡试管,观察现象。提问学生: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学生合作动手实验,面对实验现象有许多学生猜想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甚至会有学生猜想是水。虽然不能得出确切结论,但学生的思维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有望突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提出三种猜想,使石蕊变红的是:

1、水,

3、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新物质。学生分组讨论三分钟,设计实验方案,我及时地对各组方案作出评价并指导得出正确方案。根据方案和提供的器材物品各组动手实验。

学生会得出:

1、水不能使石蕊变红,

2、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

这就是说在二氧化碳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一种新物质,它使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这种物质我们称之为碳酸,是碳酸使石蕊变红。接着我给大家介绍碳酸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并板书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把变红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加热前后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

接下来提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学生讨论后可能会有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或者利用可乐,雪碧等饮料振荡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等方案。只要方案可行,我都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按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小结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这样加强了学生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第三个环节:归纳小结。

我问大家:本节课你认识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困惑是什么......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并予以肯定,适时地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四个环节:巩固练习。

有针对性地选择习题,力图“优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吃了”。

第五个环节:拓展延伸。

设疑拓展:是不是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题(视频展示)。提及当前的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太阳能发电站、风力发电站等。呼吁大家从我做起,保护咱们的地球村。或者大家可以上网查找更多资料,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与水。

(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

co2+h2o==h2co3h2co3==co2↑+h2o(不稳定)。

(3)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检验co2)。

本课题设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用生活用品代替实验仪器,从一瓶饮料入手,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又可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步步引导,让学生从一瓶可乐中发现二氧化碳的诸多性质,然后分小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的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出现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来评价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一起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对这一课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氧化碳的性质评课稿

有幸听了高老师的《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课。通过听课知道高老师这一节课有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力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归纳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的亮点非常之多,其中个人认为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做到了面向全体,尽管是借班上课,课堂氛围调动地非常好,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实验活动,同时在讨论、回答、展示、归纳、反馈等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做到了全员参与。对于老师来说,教会一个学生并不难,但要想在一节课教会全班学生那就是件几乎很难完成的事。面对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我们不要求每一个都掌握到相同的程度,但我们要力争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教学的覆盖率。为了实现面向全体,结合所听的这一节课,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大众。

教学的内容包括教学的进度、难度、习题的选择、问题的'设置,都要以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可接受水平位依据。高老师这一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大港六中的孩子,程度相对较好,因此课堂模式选择为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例如“依据所学过的知识,你知道了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设计有效的实验”都是比较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

2、做好分层教学。

在课堂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每组的组员有明确的分工,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课堂的指令非常清晰明确。课堂教学的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结合生活实际,例举二氧化碳的用途?——依据通途体现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反思二氧化碳的功与过。同时课堂练习的选择体现了层次性,由易到难。通过不同的层次要求,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在原有几次上有一定的收获,并且能在不同层次上得到课堂展示的机会。

3、在面向全体的过程中关注个体。

我们教学的对象和目标是全体学生,但在教学过程中,却要关注个体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思维表现。高老师在课堂给了多次学生大胆猜想、质疑、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空间,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个性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重视每位学生的发展”。

回到自己的教学,经常会为学困生而苦恼,既不能因为学困生而降低教学要求,放慢教学进度,也不能对他们至于不理。只能在遵循面向全体的原则下多兼顾这些后进的个体,对他们多关注、多了解、多帮助吧!

二氧化碳的性质评课稿

任务—:让学生课前检测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完成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用的`原料稀硫酸和石灰石;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验满方法:火柴根很快熄灭;二氧化碳的用途:作气体肥料,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工业和食品原料,可用于制纯碱、尿素和汽水。灭火:二氧化碳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制冷剂可用于人工降雨。

任务二:根据分组实验二人一组要求学生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报告单上表格:

在实验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任务四:黑板温馨提示:

1:小心实验、节约使用药品;

2:实验完毕时,用过的试剂倒在讲台桌的废液缸中。其他垃圾放在教室后面两个垃圾桶内,并整理实验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总而言之:邱小芳老师本堂课的亮点是以学本课堂的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来引领学生,实验课也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和节约使用药品问题面俱到,学生上课也很轻松值得我学习。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党支部书记讲党课讲稿年大全(21篇)
    党课是党组织面向全体党员开展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党课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党课总结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党课是以上课讲授的形式进行党的
  • 11-20 丑小鸭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是一项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任务,只有坚持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教学计划的优秀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
  • 11-20 班主任家访后的心得体会(精选2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个人对过去的经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精选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
  • 11-20 党员个人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通用15篇)
    整改措施的制定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用于制定和执行整改措施。一、学习作风方面,个人作风自
  • 11-20 粮食安全人人有责演讲稿(实用22篇)
    安全演讲稿是一种重要的宣传教育活动,旨在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和案例,提高公众对安全问题的认知,促使人们尽可能地避免事故发生,确
  • 11-20 家访教师心得体会(热门14篇)
    通过总结教师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刘老师的教师心得体会: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我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热烈进行,我
  • 11-20 学校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大全(17篇)
    应急预案是针对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而制定的一套行动准则,它可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应对危机的效率。以下是我整理的应急预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关于应急
  • 11-20 护士节活动主持词(汇总19篇)
    作为主持人,我的责任是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和合作。精选以下总结引语,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男:5月12日,在许多人看来,这也许是
  • 11-20 中秋节国旗下讲话稿(热门17篇)
    国旗下讲话稿要注重情感的表达,激发听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旗下讲话样本,供大家参考学习。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寄
  • 11-20 教学设计的板书大全(16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按照教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制的一份指导教学的详细计划。教学计划范文中包含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听课时间: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