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范文(15篇)

高中化学平衡教案范文(15篇)

时间:2023-12-22 20:57:37 作者:碧墨

教案中应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高中教案范文,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高中物教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对某个力进行分析的线索和方法.。

一、基本知识技能。

1、理解力的概念:

2、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3、要会从性质和效果两个方面区分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一)、对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要准确把握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三点: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2、力的相互性;

3、力的矢量性;

(二)、力的图示是本节的难点.。

(三)、力的分类需要注意的是:

1、两种分类;

2、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效果相同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什么是力”的教法建议。

二、关于讲解力的图示的教法建议。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定义: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高中教案

1、第二站我们去“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去听一听。

2、感受音乐特点(带问题听音乐)问题导入:

(1)歌曲曲调、节奏和唱法分别有什么特点?

(2)本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伴唱有何特点?学生回答:

(1)歌曲曲调缓慢、悠扬,每句节奏前紧后松,唱法柔和松弛。

(2)表达对心爱的姑娘的深切思念,是一首优美的情歌。歌曲以固定音型“啊,星星索”作为伴唱。(“星星索”是划船时伴随船浆起落节奏的哼声。)。

3、介绍克隆宗。p72。

4、歌词有什么特点呢?四句一段,句子首尾都押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化学平衡备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修模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学习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对前面知识的回顾、总结以及深化和提升学生认识化学研究及应用价值的双重任务;为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得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同时,化学反应的限度是认识化学反应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必修2》中已经学习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等相关知识,只从定性角度研究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征。定量分析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本节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将一个个数据最终转化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规律和概念。

三、设计思路:

“化学平衡常数”是纯理论课,比较抽象,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平衡常数,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及其方法,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法,对每一知识点,按照“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运用(迁移)”的认知规律,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主要分为三个认知层次:

三、迁移应用概念,会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然后让学生对本节课做个小结,做训练题来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四、学习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讨论,培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知识准备。

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什么是可逆反应?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小结。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为新授课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

【投影】联想质疑:在19世纪的英国,炼铁工业快速发展,但是化学家们发现炼铁高炉排出的废气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刚开始他们认为是因为铁的氧化物和一氧化碳反应时间不够长,导致反应不完全,于是他们把高炉建的非常高,以增加反应时间,后来发现高炉排出的一氧化碳气体并没有减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feo(s)+co(g)===fe(s)+co2(g)。

要求:先独立思考1分钟,自由举手发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情绪高涨,引出新课。

环节一:整体感知概念-从具体反应入手,让学生感性认识化学平衡常数的存在。

[交流研讨]:p42表格课前安排学生分组计算数据,课堂上每组代表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在表格中逐一填入答案,要求学生记录,分析。

[师生互动]:上述五种情况的平衡状态是否相同?平衡常数是否相同?

[概括总结]: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平衡状态有多种而平衡常数只有一个。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42最后两段,p43资料在线以及表2-2-1。然后回答问题:

2、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应注意什么?

3、平衡常数(k)的大小与反应限度间有何关系?

[师生总结]: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及平衡常数的简单应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环节三:迁移应用概念-应用概念,加深理解。

[交流·研讨]:让学生板演p43表格中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并推导单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并小结。

[师生概括]依据实例,师生共同总结平衡常数的特点: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因此,不能笼统说某一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值是多少。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及简单应用。

(四)、课堂小结及达标训练。

六、板书设计。

1、概念:

2、表达式。

3、单位:(mol/l)c+d-a-b。

4、注意事项:

(1)有纯固体或溶剂参加的反应,它们不列入平衡常数表达式。

(2)一个化学反应的k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3)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及单位与方程式的书写形式有关。

(4)化学反应的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七、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的过程设计,我预计可达到以下效果:

1、能够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而实现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变规律的传授过程为规律的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要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先以章节为单位通读课本,了解大概内容,比如插图、插图下面的标题或解说、每页底部注脚等不要疏漏。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用铅笔画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老师讲解或课前找同学讨论。对于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可以在纸上列一个图表,分层次讲知识点列举出来。最好养成超前学习的习惯:一般在一个学期刚开始,甚至在学期开始前的寒暑假,就借来课本,进行预习。

听课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速度。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式,本来被动的听课变成了一种积极、互动的活动,双向交流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上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用主动的辩证思维去学习是很有用处的,下课后也要反思自己的问题。

要等到自己的知识相对完整的时候再进行复习,重点看自己不会的东西,不死记硬背所有知识,而是去抓住各知识点问题的实质,但不要忘记巩固自己已会的知识。

“三遍复习法”:每天晚上做作业后复习当天的东西;周末复习这周学过的东西;考前安排较多时间复习自己比较差的科目。“目录——内容——联想——目录”四部曲复习法。

每一科都有专门用来归纳的笔记本。对于语文,主要归纳诗词名句、成语俗语、文言实词、虚词、病句类型、作文写法等。数理化可归纳出整个知识结构图,记清楚所学公式。英语可以按照语法分、单词等问题分类。

把记忆的时间定在晚上,并且要在独自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了。

高中化学平衡知识点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四)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一)定义: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变化的浓度,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温度(t)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q〈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摘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化学平衡原理是难点也是重点内容,该原理可反映化学的本质,能够让学生对化学反应蕴含的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而实际上,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原理具有一定难度,严重时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文章主要针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原理的知识和运用技巧。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学习技巧;。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待化学反应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有继续出现反应现象,而反应物和生成物处于逐渐稳定的状态,即被称为化学平衡,其实质是指化学本身蕴含的规律性。在这些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都不会发生数量变化,但却会以其他的物质形态而存在。由此可见,化学平衡这一原理在本质上类似于质量守恒原理。这部分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对这一原理进行理解,并掌握其应用技巧。

学生要理解化学平衡知识点,其重难点都在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而判断方法有多种,以化学平衡基本概念入手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可逆反应,其正、逆的反应速率是相等关系,即在v正=v逆的情况下,可认为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在某些化学反应中,会涉及参与反应物质的相关浓度变化计算,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去判断化学平衡状态。例如,在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其化学方程式分别含有氯化钙与稀盐酸,若是两者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即可表明该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2.有色物质参与可逆反应的判断。

在判断化学平衡状态时,也可从可逆反应的具体现象来入手,尤其是有色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情况下,更利于学生去判断。若是某个参与反应的物质有颜色,那么该化学物质的颜色会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而出现变化,一旦变化停滞或消失,则可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平衡状态。例如,在化学反应4hcl(浓)+mno2=mncl2+cl2+2h2o中,其等号两端的化学方程式都存在有色物质。在这个化学反应中,若是生成的氯气呈现的黄绿色没有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则可判断该化学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在教学这部分的判断方法及技巧之后,教师可借助更多的类似题目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锻炼其类推能力。例如,在化学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中,其生成的no的颜色若是没有再发生变化,则可认为这一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基于化学反应环境的不同。

除了上述两种判断方法,也要依据化学反应环境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对应的判断标准。若是在密闭恒定容量容器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容器内的气体压强没有再出现变化的时候,可认为该容器内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讲解客观因素(如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化学反应出现吸热或者放热情况,那么学生可结合温度变化予以判断。若是温度趋向稳定,那么表明化学反应慢慢处于平衡状态。在三氧化二铁和铝的化学反应中就很容易受外界温度影响,一般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化学实验,且其化学反应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学生在观察这一化学反应时,应该明白温度趋向稳定时,即意味着其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原理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学生却依旧难以对其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下面以一道与化学平衡原理相关的题目为例,探讨学生在化学平衡原理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并分析正确的.解题方法。例题:在恒温的状态下,在某固定容器内进行化学实验,其发生的正化学反应为2no2→n2o4,这一正反应可以释放热量,待化学平衡后,如果分别单独改变以下条件,等到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之后,可以减少平衡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有四个答案选项,其中三个分别是通入n2、no2、n2o4,而最后一个选项则为升高温度。学生在思考和解答该题时,容易陷入解题误区而选择no2这个答案。这部分学生认为,no2的通入会增大其体积分数,结合化学平衡原理可知,平衡趋向减弱状态,但不会彻底消失,可得出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结果,进而得出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下降的结论。只是题干中提示了其化学反应物仅为一种,no2的通入会引起压强上升,而化学平衡却会以右边为转移方向,在这样的情况下,no2的体积分数下降,而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却反增。而通入n2,平衡不会出现移动,但是其相对分子质量却会比通入no2时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小。综合可知,这一题目应该得出答案为n2,而学生需要继续思考,在升温前提下,化学平衡的转移方向为生成二氧化氮的方向,也就是发生吸热现象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会下降,学生可以此得出正确答案。

三、结束语。

总之,教师应该重视化学平衡原理这个重难点内容的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原理这一知识点,促使学生掌握应用化学平衡原理的方法,增强其解答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修凤艳,马颜红,王梅.“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0).

[2]经志俊.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化学平衡的移动”单元教学创新设计[j].化学教学,2017(01).

高中教案教案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思考。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板书〕2.

内环境——有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三、细胞外液的成分。

资料分析〕有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书〕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板书〕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h2co3h++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小结〕略。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题。

提示〕1.c。2.b。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思考

一、高中化学教学低效的问题和有效教学内涵分析。

2.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教学内涵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永生.高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实践的探索[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01)。

[2]钱祥军.创新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j].理科考试研究.(21)。

[3]杨志武.重新审视多媒体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性的思考[j].中学物理.2014(20)。

[4]何明.创新教育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4(18)。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5物转化率越_高___。反之,则相反。一般地,k_10_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_〈__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__=_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_〉__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

高中教案教案

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

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再者,就用几个案例来一一说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节课的生物学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别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性质。

2、酶的专一性:酶对所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一种酶仅能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分子结构相似的物质,促其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反应产物。

3、酶的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其代表是温度跟酸碱度。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思考

摘要:化学史对化学的产生、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类探索世界奥秘的历史,是古今中外劳动人民和科学工作者共同探索的历史。

从化学史对化学教育的意义着手,从现代的化学史教学现状进行反思,谈一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史进行应用。

关键词:化学史;高中化学;应用。

由于化学是以人类不断探索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化学史作为人类探索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这也是人类向文明进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而化学史对于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也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首先,化学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史里有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趣闻轶事,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另一方面对学生研究化学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鼓励,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化学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因为很多化学发明离不开中国这个文化古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比如在讲金属时可以通过中国古代炼金术、炼丹术等向学生展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化学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通过对化学史的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研究化学的方式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益处。

而化学史从最基本的层面看,还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因为这些知识源自于化学史一步一步地发展。

而通过讲解化学史,让学生不再与现实脱节,可以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反观现在的化学教学现状,虽然化学史有诸多益处,但是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史都不够重视。

而在教材的编排上,化学史这一部分也有待改变。

在教材中化学史大多以资料的形式向我们呈现,缺少相应的描述,同时也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对于如何将化学史应用到化学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化学史作为课程导入。

教师在授课时常常会设计教学情境,对课程进行导入。

而用化学史创设问题导入新课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如,在讲有机物时,便可以通过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的生平提出苯的结构式这一故事进行导入。

这样通过化学史方式的课程导入,既可以让学生学习相关的化学史知识,又可以让课堂环环相扣、紧密结合,达到高效课堂。

二、将化学史融入习题。

由于化学史逐渐被重视,近些年在考试中越来越多和化学史息息相关的题目出现在了考卷上。

不论是为了学生化学的综合水平还是应试能力,教师在设置习题时,都应选择将相关的化学史题目融入习题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学习化学知识,还可以将德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全面均衡的教育培养下不断成长。

三、把化学史领进实验课堂。

实验课是化学学科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此在实验室中可以适当引入化学史相关内容,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酸碱中和滴定这个实验中,教师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入酸碱相关的化学史,例如,波义耳研究酸碱的故事。

通过化学史,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便于学生今后对化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

四、把化学史延伸到课外探究。

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较短,因此,化学的实践与探究则需要在课外体现。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以化学史为基础,搜集相应材料进行自主探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樊荣.基于化学史与探究性学习融合的化学教学[j].内江科技,2011(32).

[2]庞正龙.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史教育.高等函授学校:自然科学版,(51).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理论”的教学思考

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作者:王洪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第十中学,河北,张家口,0750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功能作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教案教案

分析p16的表格,提出问题,从这个表格中,同学们能对组成生命的元素有什么印象。

分析资料,发表自己的看法(组成生命的元素在地壳中也存在,说明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另外细胞中的各种元素与地球组成的比例不一样,也说明了生命物质的特殊性。

(二)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观察图表,归纳。

(三)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分析数据,完成讨论题:1(略)2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最多的无机物是水;3如土豆的块茎的细胞还有糖类多;肌肉细胞含有蛋白质多;皮下组织的细胞还有脂肪多。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五)练习。

(六)总结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相关范文推荐
  • 12-22 检察院个人年度工作总结大全(18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和借鉴。我叫xx,19xx
  • 12-22 人力资源专员面试自我介绍(汇总21篇)
    人力资源管理要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培训资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您好!很荣幸有这样一个
  • 12-22 田径运动会米加油稿(实用17篇)
    在运动会上,同学们通过各项比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下面是学校运动会的一些总结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在下一次运动会筹备中提供一些建议。步子迈开,让我们飞驰在红色跑
  • 12-22 业委会总结发言范文(22篇)
    通过写总结范文,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经验和收获,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小编在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 12-22 会计调查报告题目(通用17篇)
    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同时还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调查报告是一种对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科学观察、实地调研和综合分析的书面材料
  • 12-22 疫情期间敬老院工作总结(优质17篇)
    每个月结束时,总结工作是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工作计划。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 12-22 日常工作管理制度(专业22篇)
    规章制度是一种为了管理和规范行为而制定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它可以帮助组织保持秩序和提高效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效果,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
  • 12-22 国旗下家长代表发言稿(精选16篇)
    国旗下是国民团结的象征,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都应该团结在国旗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旗下的重大事件,一起回顾这些历史瞬间。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
  • 12-22 家长申请书写给班主任范文(18篇)
    在写更多申请书之前,你需要对目标机构的背景和要求做足够的调研。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
  • 12-22 找朋友幼儿教案设计意图(优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的一份计划,它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接下来是一些教学工作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