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5篇)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14:55:06 作者:笔砚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一

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框教学进行说明。

首先、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1单元第2课的第1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基本问题进行深一步探讨,探究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这部分教材分别介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学好本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避免唯心主义,具有很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每个说1~2个)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及其他们的基本形态。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使学生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能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各说2~3个)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让学生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如何得出坚持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解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课题引入: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二

标知识

技能识记: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区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方法

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分析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情感

态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教

略教学

思路

要点

教师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由学生围绕情境和探究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开展合作探究,启迪思维,联系实际,完成教学目标。课时1课时教法列举古代思想家的著名言论,进行分析、判断。

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行并结合本课知识进行归类、总结。

学法

自主探究教学

用具

常规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教学内容教和学反馈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

一、唯物主义

材料:鬼楼出售

广西岑溪市一连三间的五层半小楼因为闹“鬼”,虽然建筑成本达80万元左右,但房主最后竟然竟然只要价5万元!超低价贱卖!

该楼所处地段在明清时期是个深水湾,水深不见底,几百年来在那里翻了不知多少竹排和小船。人们经常把因各种原因淹死的尸首打捞上来晾在岸边,让死者家属认领。因为死者多是外地人,有时候尸体一放,十天半月也没人领。后来,人们传说,一到阴雨天或夜里,这里似乎就能听见野鬼的哭声。

十几年前,这块地被市里征用,开发商从别处取土将河道填平,建起了许多楼房。但人们总认为这里“阴气”很重,知道底细的人,都不敢在这一带买房。

1995年,有位做木材生意的外地老板在这里建起了这栋小楼,当时的建筑成本就有100多万元。哪知这栋楼建好不久,木材商的独生儿子就遇到了车祸,妻子从此一病不起。木材商只得把楼房低价卖了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谁知楼房的第二任主人住进去不久,生意就做砸了,于是再次把这栋楼低价卖了。

再后来,这栋楼又换了第三任主人,另外还有四五任租住的房客,但不知为什么,那些人只要住进这栋楼,不是生病,就是生意做不下去,或者遇到稀奇古怪的事。

直到两年前,这栋楼换了第四任主人后,人们才听说这栋楼“闹鬼”,楼里面半夜三更经常会听到“鬼”哭和错牙的声音。这样一来,敢住这楼的人就更少了,这楼空了一年多,卖不掉也租不出,所以第四任主人才想以5万元的超低价把房子卖掉。

从乡下来到广西岑溪市打工的陈安山和陈安国兄弟俩,因为急于结婚,大胆把“鬼楼”买下。

原来,里面居然居住了大埃及塘虱鱼一家子:两条重达五六公斤,还有七八条小鱼。他们的叫声就像“鬼”哭和错牙的声音。

真相大白后,“鬼楼”价值一夜之间飙升到100万元.

(分析上述材料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结论: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某学者问一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官员接着说:“我追求更多的物质满足,我是唯物主义者。”

从学者与民工的对话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前还存在许多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曲解。把物质享受看成唯物主义,追求精神满足看作唯心主义,是一种庸俗化理解。事实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擅自给它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a.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b.局限性

a.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b.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关于水、火、气是世界本原的学说。代表性的观点如,荀子讲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张载讲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等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是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的基础上,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划分。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的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如贝克莱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如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行,理是万物之本”。

两者的主要区别:主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感觉经验;客观唯心主义夸大了概念理念。

2015年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

军转干考试法律知识之行政法复习必备法律概念

行政法: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规范的总称。

行政关系: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行政法基本原则: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范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

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默示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佑作为的权力。

国家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机构: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行政职责: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优先权: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所享有的种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 行政受益权: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种物质利益条件。

行政机关: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派出机关:指由地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代表该人民政府组织与管理该区域内所有行政事务的行政机关。

公务员: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行政职务关系: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行政授权: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行使的法律行为。

行政委托: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将某项行政职能委托给某机关机构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办理的行为。

行政相对方: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行政职权作出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立法: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行政许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强制:指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对行政相对的人身及财产等采取的强制性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总称。

行政强制执行:公民汉人或者其他组织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迫使其履行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合同:指行政主体之间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目的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而确立变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协议。

行政指导:行政机关在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或者法律原则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用非强制性的方法或手段取得该行政相对方的同意或协助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的主动的管理行为。

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监督:行政机关实施的法律监督。

行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因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违反其法定职责和义务而应依法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行政违法: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作出的行政行为虽然合法但不合理。

行政救济: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直接侵害其合法利益而请求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行政违法或行政不当行为实施纠正并追究其行政责任以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制度。

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活动。

行政赔偿:又称行政侵权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因其行为违法而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行政诉讼: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行政争议:指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因行使行政职权而与另一方发生的争议。 行政诉讼法:指有关调整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所形成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又称法院的主管范围是指法院受理行政争议的范围。行政诉讼管辖:指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行政诉讼参加人:指参加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和诉讼代理人。

其中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

原告: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利害关系人。

唯物主义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水是万物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

“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 法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康德(德)

“物是感觉的复合” ——马赫(奥地利)

“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

“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九渊(宋);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明);

“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英国)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物是观念的集合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客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气先。

”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老子指出“道”生万物,“道”就是无;

朱熹说,“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天理则 是封建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及经典观点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承认意思第一就是唯心主义,承认物质第一就是唯物主义。

二、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具体事物当做世界的本源,就是只相信已经证实的,已经掌握的东西,认为已经证实的东西才是最可信的,不相信没有事实根据的东西。比如泰勒斯说世界的本源是水之类的。朴素唯物主义说白了就是把世界简单的概括成某物(或某些物)的集合。比如柳宗元的“气说”,希腊的“元素说”,中国古代的“五行说”。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看问题静止,僵化,多数将原子分子之类当做世界本源。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其极端表现是追求“永动机”的设计与实现。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也叫机械论。

3.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的集合,是发展的,运动的。代表观点:“否定之否定”是事物与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方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4、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也叫唯物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的提出物质、力和精神是同一个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现。还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

法国唯物主义,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主要代表有拉美特利、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反对封建统治,提出彻底的无神论思想,肯定物质世界自身的存在,是当时西欧最进步的哲学。但他们的唯物主义基本上是机械论的和形而上学的。

三、唯心主义

各种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及经典观点

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

2、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四、经典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经典观点: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王充)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经典观点: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费希特:世界是自我创造的非我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观念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四

一、新课导航

学习重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一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各自的根本观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课前自学

序号内容了解理解运用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二者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后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其表现形态有: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都主张物质第一性。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其表现形态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它们都主张意识第一性。

(3)和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不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物质与意识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又是。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

4.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思想、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三、课堂互动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篇五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后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其表现形态有: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现代辨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都主张物质第一性。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决定物质。其表现形态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它们都主张意识第一性。

(3)和是哲学中的两大基本派别。

2.哲学的基本问题

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不仅是所以必然遇到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物质与意识谁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又是。它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

4.青年学生应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2)要把思想、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之上。

(3)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

(4)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三、课堂互动

【想一想】(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二者的根本分歧

(3)方法论意义:

2.旧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

【比一比】试比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言论哲学观点缺陷哲学派别

【点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质,谁决定谁。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二是意识能不能反映物质。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2)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动能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意识的反作用再大,也要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上述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问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