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精选5篇)

最新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12:32:09 作者:紫衣梦 最新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精选5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篇一

目的:寻找街头错别字,并记录或者拍下来,并分析原因。

我主要调查了菜场的广告牌和商店的招牌,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用谐音乱改成语。

如发屋把“新形象”写成“新形像”,一些服装店把“一见钟情”写成“衣见钟情”、“伊拉克”写成“衣拉客”、“非同一般”写成“菲童衣般”,一家饭店把“海鲜急转弯”写成“海鲜急转湾”等。

2、写错字、别字现象。

如白沙菜场摊位前鲳鱼写成叉鱼,把鸡蛋写成了鸡旦。又如补胎冲气、禁止仃车等错误标示。

3、繁体字混用现象。

调查感受:

1、很多商家有意把字写错,为的是引起顾客的`注意,有一种广告效应。

2、调查中很少发现错别字了,真正写错别字的是一些小摊小贩,希望他们加强学习,正确写字。

3、我觉得这次调查意义非凡,让我明白了我们要正确使用文字,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认认真真,减少错别字。

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篇二

为了解预算外资金管理情况,更好地贯彻落实预算法,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水平,溧水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深入县有关部门及下属单位、镇,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预算外收支帐目及财务审计报告,对预算外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我们发现,我县预算外资金管理起步较早,政府从“收”与“缴”两个方面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控与管理,成绩显著。同时,通过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实行了综合预算,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算外资金管理体系。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一些单位认为预算外资金是部门的资金,自己可以随意使用和占有。

票据管理有一定漏洞。按照票据领取、使用、核缴管理办法,所有单位收费、往来结算业务必须领取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票据,而少数单位在市场购买“收款收据”使用,容易形成“小金库”;有的单位领用票据不登记,核销无手续;有些单位收费票据长期不入帐,占用挪用预算外资金时有发生,使票据管理难度加大。

私设“小金库”,不入专户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部门、单位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或将预算外资金直接存入单位工会帐,作为单位内部福利外资金。有的收入不入专户,以各种名义转移、截留。

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方式仍然是简单的收支两条线,资金只是在财政专户过一遍,很快又划拨回收费单位使用,支出情况追踪监督不力,造成财政资金长期体外循环。

监督机制不健全。一是预算外资金征收、入专户、拨款、使用都集中于一个部门,没有实行分开管理,对资金征收、流向缺乏必要的监督。二是对监督检查发现的违规现象,多年来一直是通报和要求整改,有的单位仍我行我素,难以处罚到位,没有约束力。调研组建议:

要认识到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一种非税收入,是地方财政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随便乱动、挪用和截留。要重新认识预算外资金的三权所属关系,即所有权归国家、调控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这是预算外资金从“两权不变”到“还钱还权”的重大改革。

要完善票据管理模式,使用新的票据管理软件,通过控制、管理、电脑缴销和银行联网的方式进行票据管理,把票据管理与资金管理科学有效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验旧换新,票款同行”,进一步规范预算外资金征管行为,有效地防止收入不进专户和截留,隐瞒收入等现象。要加大对票据稽查力度,确保从源头上加强票据管理。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核定指标,统一安排使用。部门和单位必须经财政部门批准,只能在一家银行设立一个预算外资金支出帐,且只能支不能收,只能接纳财政专户拨付的预算外资金。要防范私设“小金库”现象,防止部门、单位把预算外资金当成自己的“私房钱”、“取款机”来使用,防止预算外资金的体外循环。逐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制度,做到票款分离,资金通过财政专户进行划拨和结算。

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年度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作为预算内资金的补充,以弥补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的不足,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支出,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在条件成熟情况下,逐步推行“阳光工程”,统一各部门、单位奖金、福利发放标准,做到透明化。积极发挥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作用,从原始单据入手,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引导预算外资金合理流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篇三

一、引言

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市水利局组织调研组在全市开展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现状调查。

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一)全市水利工程概况

据我市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显示,建国以来,我市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5.95万余处。蓄水工程7828处,总蓄水量23亿m3。其中,涉及农业灌溉供水骨干工程的小(二)型以上水库500座,水库总库容6.1亿m3(中型8座,总库容2.60亿m3,小(一)型94座,总库容2.34亿m3,小(二)型398座,总库容1.16亿m3),蓄水能力4.46亿m3;山塘7030处,蓄水能力5562万m3。引水工程13941处。提水工程(泵站)2444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工程1.37万处。全市水利工程除发电用水外,每年向全市工、农业及城镇供水17.07亿m3,有效灌溉面积245万亩。

(二)全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管理运行现状

1、水库工程

水管体制改革情况:按照国办发45号和省府发19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其中,8座中型水库全部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受地方财政支出困难影响,全市完成了29座小(一)型水库改革任务,占应改革94座的30.85%,其中,习水县5座、桐梓县4座、正安县3座、道真县1座小(一)型水库全部完成改革工作,市本级完成万里水库1座。遵义县27座完成5座,绥阳县5座完成1座,红花岗区5座、汇川区4座未严格按照规定,打捆成立1个联合管理所。其余各县(市、区)共计55座全部没有完成改革任务。398座小(二)型水库全部没有实施改革工作。

管理运行现状:由于第一轮水管体制改革没有彻底,改革欠账严重,一是已改革的水库工程编制核定不到应核编制的1/3,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二是维修养护经费到位困难。除仁怀、遵义县到位少量外,其余县(市、区)基本没有按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难以落实到位。三是灌区渠系配套严重滞后。全市规划内病险水库全部完成了治理任务,消除了水库大坝安全隐患,恢复了水库正常蓄水功能,但由于灌区渠系配套建设严重滞后,渠系水利用率十分低下,无法发挥正常供水效益。据全市初步调查统计,全市小(一)型以上水库规模99个灌区,干支渠改造率不到22.3%,平均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4。398座小(二)型水库灌区绝大部分未予改造,渠系水利用系数更低。四是75座小(一)型与398座小(二)型水库由于水管体制改革没有落实,绝大部分没有明确管理主体与管理责任,安全管理令人堪忧,管理效益难以发挥。

2、山塘工程

全市现有大小山塘7030口,由村、组负责管理,但由于产权不明确,管理主体与责任模糊,维修改造投入严重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存在不同病险的山塘5756口,占总数7030口的81.9%,不能正常蓄水的4815口,占总数7030口的68.5%,无法蓄水的2980口,占总数7030口的42.4%。

3、引提工程

全市现有引水工程13941处。由于产权不明确,绝大部分处于管理缺位状态。据不完全统计,引水堤坝有5438处不能正常拦蓄发挥效益,7835处引水渠道不能正常引水。全市现有提水工程(泵站)2444处,据不完全统计,有1725处不能正常运行,1015处因机泵损坏而无法运行。

4、饮水工程

全市现有人畜饮水集中供水安全与解困工程1.37处,全部为近十年来国家投资建设,解决284.6万人安全饮水困难人口。一是产权不明确,管理主体与责任难以落实;二是水价不到位,无法实现以水养水;三是多数工程水源主要靠水库、山塘和山间小溪流,因水源工程管理不到位,供水无法得到保障。

5、其它“五小”工程

由于产权没有明确,根本没有落实管理主体与管理责任,绝大部分处于无人管理、无人投入维修、濒临报废、效益十分低下的现状。政府管不到,基层管不了。

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不彻底

小(一)型以上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虽上报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仍有55座小(一)型未开展改革工作,9座改革未彻底。已改革的小(一)型以上水库落实编制不到测算编制的1/3,且编内人员到位缓慢;“两项”经费中,由于地方财力困难,维修养护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预算,除遵义县、仁怀市外,其余县、市、区、基本无法到位。小(二)型水库未实施管理体制改革。

(二)第一轮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无一成功范例

一是97、实施拍卖、承包、租赁后,多数工程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未按照合同履行自身职责,未投入改造与维护,没有加强管理;二是多数工程擅自改变功能与用途,造成了很多用水纠纷与社会矛盾;三是目前大部分工程处于瘫痪与报废状态,甚至有些将工程用作建设用地与耕地。习水、赤水、绥阳等县(市)强力要求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与合同管理规定进行收回,交由村委会管理。

调查显示,习水县共有小山塘892口,其中,将766口进行了拍卖,占全县山塘的85.9%。拍卖后仅有103口山塘发挥效益,占拍卖山塘766口的13.4%,因管理不善,效益不断低下,持续衰减。其余663口山塘未发挥效益,占拍卖山塘766口的86.6%。擅自改变功能和用途(即变为耕地或建设用地)的山塘有98口占拍卖山塘766口的12.8%。山塘拍卖后,每年都要产生数十起水事纠纷,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三)水价改革推进缓慢

一是没有按市场规律将乡镇与村镇集中供水水价核定到位,分类水价与阶梯水价机制没有形成。二是农灌水价无法执行,收取越来越困难,目前,全市骨干工程平均水价收取率不到2.5%,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并实行农业直补后,用水户对水费收取存在强烈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是水改旱非常普遍,供水与水费收取年度加大。其余小(二)型以下水利工程水价根本无法收取。

四、调查建议

(一)加快推进农村水利改革步伐

为了从体制、机制上全面解决农村水利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抓住中国改革历史性机遇,按照中央与省出台的`一系列农村水利改革文件要求,将全市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与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统一出台实施方案,一并统筹安排,分类实施,整体推进,以加大加快农村水利改革步伐。

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篇四

调查地点:三贤路振兴公园

调查对象:空气污染(餐饮油烟)

调查内容:环境是否被污染

大家平时做饭炒菜基本上都离不开煎、炒、炸等方式,产生了大量的油烟,排到大气中,对人们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今天我们就来到城区非常有名的小吃一条街——三贤路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环境质量。果不其然,一进三贤路,我们就发现下水道口堆满了垃圾污水,有的.都堆成了一座小山。再走近时,一股腥味、臭味立刻扑鼻而来,特别的难闻。同学们经过时都捂上了鼻子,一阵风吹过,废纸和塑料在空中肆意飘荡,让蓝蓝的天空多了几处肮脏,变得不再美丽。很多饭店外面挂着的空凋排风扇正在嗡嗡地作响,排出的二氧化碳直接融入了空气中,走过时让人有种出不上气来的感觉。路口还有一家正在拆建的工地,风吹过时,扬起的尘土,把天空变成了灰灰的天空,就像人的脸上布满了脏兮兮的泥土一样。

我们还来到了振兴公园门口的小吃聚集点,这里卖烧烤的特别多,释放的油烟很呛人,妈妈说烧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种油烟人吸入后看似没有什么反应,但是科学家称炒菜油烟是看不见的健康杀手,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用油炒菜。

我们还在来往的路上闻到汽车经过时产生的尾气,也是呛鼻难闻,所以我们还要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开车次数。

调查结果:没想到,我们每天生存的环境质量是这么的不理想,环境质量由于人们的不注意在一点一点地被破坏。据了解,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和餐饮业油烟,被视为造成大气污染的三大“杀手”。所以我们从小就要了解这些常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我做起,立足校园,人人都做净化校园的环保小卫士。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全面资金管理预算报告篇五

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企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委托的其他机构,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募集和安排使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部门和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全区各部门和单位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严格按照以票管收,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完善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基本形成了“年初有预算、收入进专户、支出按计划、使用有监督”的管理机制。

1、加强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为进一步深化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需要,从制度上保障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落实到位,基本取消了各单位收入过渡户,单位各项收入实行银行代收,对所有的收费项目进行分门别类,统一设置单位代码、项目编码,建立收费数据库。各单位征收的预算外资金,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制度,即实现了票款分离,又确保了各项预算外资金及时足额缴入预算外财政专户。

2、逐步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完善预算约束机制。近年来我区对区直各单位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一样统一按照预算编制原则、审批程序和监督方法进行管理,逐步推行部门综合预算。年初编制收入计划,按照收入计划编制支出预算。支出预算由财政部门按照单位性质、资金需求及本级财力情况核定,从而达到统一编制、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各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的目的。

3、严格票据管理,实行“以票管收”。一是在票据领购环节严格监控,坚持“凭证领购、限量供应、验旧核新”的原则,严格控制“领、核、清”三个环节,达到源头控收的目的;二是在票据核销环节控制,要求执收单位以旧换新时,必须准确填制《购买审核申请表》,与财政专户上缴金额核对无误后,方可购买新票据,做到“以票管收”。

4、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体系,规范资金拨付方式。从20__年1月1日起,我区对预算外资金已建立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分散支付为辅的支出管理体系。这样,“以拨代支”的拨付方式,将逐步被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直接支付为拨付方式的新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所代替。

几年来,通过全区上下,齐抓共管、共同努力,我区预算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

1、单位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少数部门和单位对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预算外资金的财政属性认识不够深刻,有的虽然在口头上承认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但在实际安排资金使用时仍然将本单位征收的资金视为自有资金,对预算外资金管理还存在抵触情绪。

2、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对“收支两条线”、“银行代收制”少数单位落实不够,个别单位仍存在预算外收入应缴未缴、解缴不及时等情况,给财政部门资金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3、部门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财政部门在实行算内外资金统一安排和使用方面制度不完善,效果不明显。预算外资金管理上还存在重收入轻支出的现象,支出管理相对薄弱,对部门、单位的经费支出供给缺乏统一标准,部门、单位之间仍存在苦乐不均现象。

4、预算外资金财务系统不完善。目前,我区现有的预算外资金财务系统无法实现财政、银行联网,造成财政信息不通畅,难以及时掌握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缴情况;同时,从上至下对预算外资金的财务核算软件未进行统一整合,特别是随着收支科目改革的`实施,软件的升级尚未完全到位。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因为政府非税收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管理工作需要得到各部门和单位的理解、支持。所以必须加大政府非税收入的宣传力度,使各部门和单位认识到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的观念。

2、加强征收管理,确保各项资金及时足额上缴。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定期分析,根据增减变化情况,及时查找原因,督促各部门、单位做到应收尽收。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对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管理,专门制定了《__区区直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确保有关部门和单位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

3、强化综合预算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严格预算管理,认真编制年度综合收支预算,统筹考虑预算内、外收支,将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一起,支出按定额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整体效益。积极发挥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作用,强化预算外资金的支出监督,引导预算外资金合理流向,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