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浮生六记读后感谈芸娘大全(21篇)

浮生六记读后感谈芸娘大全(21篇)

时间:2023-12-06 11:01:39 作者:LZ文人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绪,并梳理出书中对自己有启发的观点。在以下的范文中,作者们通过深入思考和理解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展开了精彩的表达。

《浮生六记》读后感

译记道:“沈复简直配不上他妻子”。初读文章时,觉得沈复出身书香世家,满腹经纶,又不乏浪漫情怀,所以对这个观点持有怀疑态度。然而越往后读却越感讽刺。

沈三白,为墨客无儒侠洒脱之致,为人子无家成业就之心,为男儿无独当一面之力。他自诩性格爽直,落拓不羁,其实都是毫无担当的托辞。他自命清高,向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将自己视作傲然不群的风雅文人,却终不过是个挥霍无度的、毫无担当的、软弱无能的凡夫俗子。

最可怜的,莫过于沈三白的一双儿女,衣冠仕宦家庭出身的孩子,一个被送去当了童养媳,一个做学徒夭折。看到这里,只得叹惜。

《浮生六记》读后感

作者对七巧百出的花木园艺的描写和对一花一木一石的情义的刻画,都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古人的闲情逸致,同时也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里所包含的很多独特的艺术美和个性魅力,正如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批判束缚梅花自然生长的审美方式:“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愿你我都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毕竟你过得好不好,与生活无关,与你的心态有关;现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好像只剩下匆忙、敷衍和疲惫,少了享受与趣味,生活的乐趣,在于我们自己去发掘,没有乐趣的一生,未免显得过于干瘪。

第三卷,主要记录了沈复和芸曲折坎坷的人生轨迹,读起来着实让人难过,但是此卷文字却又让人觉得真实、感动。开卷作者就有言:“人生坎坷何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此观点引起了广泛读者的共鸣,是呀!人生坎坷并非作恶多端之孽,反而行善也会徒增烦恼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芸的善良让自己在家中困于里外不是人的境地,芸的一味付出令自己为丈夫操碎了心;理想的婚姻和家庭状态是“家和万事兴”,可也避免不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情况,只因为祸患常起于日常琐事,偏听偏信、信以为真,若得不到及时的解释,误解就会一个个接踵而至,矛盾也就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如果再没有一个明事理的人,这个家就乱套了,芸就是这诸多误会的“背锅侠”,芸担任写家书一事,使得一家人心里各生间隙,父亲因信中妖姬之事大怒,又牵扯弟弟跟邻里借钱之事,而弟弟故意掩盖事情真相,至此误会更深,归罪于芸,无奈芸百口莫辩,只能哑巴吃黄连;而作者沈复于外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蓝,文韬才情也没有超脱到可以养家之境,芸久病无钱问医,女儿被迫做童养媳,儿子无奈寄人篱下,拮据窘迫之时,还需缠绵病榻的芸刺绣补贴家用、为其出谋划策;于家不能周全家庭关系,芸平白受些恶气只能隐忍,林林总总,任由芸一人去思虑,终因心思过重,疾病连绵,怀恨辞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生于姑苏城南沧浪亭畔士族文人之家,全文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佚)和养生记道(佚),因此实为浮生四记才对。

沈复总体给人感觉是个纨绔子弟,说得严重点算得上是个败家子吧,他的能力未超过自己的父亲,甚至不能承担起一家之主应尽的责任,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小家庭衣食无忧,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却没能获取功名或学会手艺,坐吃山空,在下坡路上越走越快。

《浮生六记》所记之事为生活点滴,文笔未必如何好,胜在比较真实,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或多或少可以引起共鸣,觉得自己的`生活或工作也会有类似的情形。

从事业的角度来看沈复算是个反面教材,大家通常都盼望一代更比一代强,而沈复则是相反的,可能是从小没有培养出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沈复虽然自觉辛苦,但实则是养尊处优惯了、有些无病呻吟,应该比同时代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过得滋润,好的家庭经济基础保障也让他能够有些闲情逸致享受生活。

从结局来看,有些悲情和伤感,但这才是有血有肉的生活!

《浮生六记》读后感

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以负彼苍之厚。这是写书原因。《浮生六记》的精华是前两记,若无前两记,此书黯然失色。总体来说,全书基调是悲伤的,因为它是沈复悼念亡妻,在穷困潦倒的晚年时光,写的一本小书。其中前两记是记录往昔美好的婚后生活,最后两记养生之道也许并不是他本人所做。沈复生前和死后都没有什么名气,只是后人在书摊上翻到了他的小册子,这本书才得以出版。林语堂先生对沈复文中所描写的芸娘赞赏有加,他说芸娘是天下最可爱的女人。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且不说最后两记是不是沈复本人所做,亦或是佚名作者被后人张冠李戴,单单看前四记,最吸引人的部分也绝对不会是晚景凄凉的沈复对自己懦弱无能的忏悔录,不会是芸娘被逐出家门,终至操劳过度,显出那下世光景,一病呜呼的屈辱史。

感动读者的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爱情小故事,平淡温馨浪漫的婚后生活琐事。

浮生六记里,芸娘外貌清瘦,削肩长项,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她微露两齿,神态中有一丝缠绵,令人之意也消。

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偏偏却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喜好读书,读琵琶行,读西厢,读李太白,读杜子美。女工之暇,挨字而认,渐通吟咏。夜间,她观书出神,阅之忘倦。她甚至会写两首小词,生平却未曾得一师点通。无师自通,不可谓不聪明机灵。

她说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激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如此见识,实乃闺中人不能及也。她明白自己足不出户的局限性,她说古文全在识高气雄,女子学之,恐难入彀。唯诗之一道,稍有领悟。她的小人君子论更是可爱:“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

她不是那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女子,对于胭脂水粉,她却别有一番看法。“珠乃纯阴之精,何贵?”

她虽迂腐,却是遵从封建礼教女子的德。然而她是儒的表,侠的骨,佛的心肠。她也有其豪爽性情和潇洒态度。比如她愿意同沈复偕游诸山;神诞之际,她女扮男装,鬓为辫,添扫蛾眉,必要躬逢其盛。她愿登太湖,揽其浩渺,如能得见闺中女子不能见之物,也是不枉此生。

芸娘是最贤的妻。她藏粥专待沈复,在沈复临行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并嘱咐他:“无人调护,自去经心。”可是芸娘是个不幸的人。三口之家皆仰其供给。她敬上和下,却因沈复的软弱无能,被公公婆婆误解,颜面扫地,被迫出门。最后因为沈复的小妾被人抢走,郁郁而死。

《浮生六记》读后感

带头读书,用书香涵养城市文化气质。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打造阅读品牌。从我做起,从我们师生做起,引领家庭和社会读书,为建设书香开封做出积极贡献。

先秦诸子、秦汉文赋、唐宋诗词、明清小说,今天我给各位分享的是清代嘉庆年间一介普通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浮生六记》,感动于书中记录的日常生活的“真情”与“真趣”。拂卷,感受书中主人翁心无羁绊、洒脱真挚的个性。全书共六记,描绘爱情美好、记录童年趣事、承载坎坷人生、描摹心中风景还有中山奇遇和养生感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带给我的三美。

一个是娇憨清秀的女子,她“形削长颈,眉弯目秀”,这女子如此平凡,却美得恰到好处,举手投足间尽是知书达礼、落落大方;她又是如此的不平凡,你的目光落在她灵动的双眸之中,传递出的是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她就是沈复的妻子,陈芸。

一位是青衫磊落的书生,生性直爽,放荡不羁的书生,沈复。他约她远出游郊,她女扮男装,怎掩眉目间秀丽的风姿;他与好友郊外观花,她蕙质兰心,巧设梅花食盒,形似梅花,一盒载六菜,菜肴置身花瓣之中——好个色香味俱全!好个诗情画意!饮茶论诗、游历山水,处处有他们结伴的身影,“金风玉露一相逢,却胜似人间无数”。

或许他们的爱情并非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只因他们那平凡日常生活中真挚的情怀,而深深感动你我。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算白发爬满鬓角,我们依然对这个世界充满探险和好奇。书中曾经有这样的记载,沈复从小就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会把叮人扰人的蚊子关进自己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喷它们,对它们吞云吐雾。此时,蚊子变成了“群鹤飞舞”,令扰人的蚊子“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极富想象力;还有他常常蹲下身子,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当作小丘,把低洼处当作峡谷,打造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在这个童年创造的世界里畅游其中、自得其乐。

沈复在《浪游记快》描述了许多地方的山水风景,30年的游历他或沉醉于自然风光或畅游在人文雕琢之美,然而最让沈复心动、流连忘返的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如的幽僻的上沙村、静雅的西山、空悠的无隐庵等等,用清净心观世间山水,用真性情陶醉其中,用手中妙笔分享世人,这一山一水,都是沈复心灵休憩的世外桃源。(山水之美得之心,寄之情,绘于文)也触动千万读者心灵,所以他笔下山水分外美!

《浮生六记》是浮世生活的真实写照,沈复“以全是人工,却归于自然”的散文,道出人世真正的色彩。记爱情之美,宛如一对情侣,把酒赏月,品诗论画,比翼双飞,行走世间;写闲时雅趣,栽植花木,游历山水,春夏秋冬皆有风景;叙坎坷人世,满心期待,布衣饭菜,悠然自得。

一本书一生情,一本书记浮尘,一本书看世间。

《浮生六记》读后感

读书会最近共读沈复的《浮生六记》,当时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有两位书友说这本书对自己影响比较大,另外我之前看过这本书很短一部分,中间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继续,还有个原因是这本书不是特别厚,应该对于大部分人在半个月左右读完不是难事。我只读了前四记,下面的分享基于这四节内容。

这本书感人的部分当属作者沈复与妻子芸娘的夫妻关系。在一生中陪伴自己时间最长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而是夫妻。夫妻是知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否则沈复与芸娘的关系也不会得到那么多人羡慕。当然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夫妻关系:李清照和赵明诚、苏轼与王弗。书中有段写到维持夫妻关系一个好的方法是:相敬如宾。想想确实,有时很多矛盾的产生就是彼此感觉太熟悉,说话肆无忌惮产生了矛盾,其实内心里可能并不想伤害对方。

第一记中,作者夫妻二人不管是端午、中元、中秋等节日都会准备吃喝赏月赏景,或者有机会的时候游山玩水。想到之前看唐朝的历史,不同的节日大家都会有不同的过法,或者曲江宴饮、或者野外集会、或者上元花灯;还有古人生活十大雅事:焚香、品茗、听雨、抚琴、对弈、酌酒、莳花、读书、候月、寻幽。古人虽然物质匮乏、信息不发达,但是对节假日的重视程度比今人多太多,生活仪式感也强很多。是因为今人生活太忙碌?不会享受生活?亦或是别的?总之很羡慕、很向往古人的这种生活。

在第四记中,作者写了很多游记,但大部分都是南方的山水,只有一小段记录北方。在南方山水的叙述中,我回忆起曾经去过的无锡太湖的景色、上海豫园、浙江的山水、厦门鼓浪屿上的私家花园、广州珠江两岸的一些画面,既然能和作者书中描述的一些画面契合。另外我去过很多历史文化景点,我想我可能有机会也会写一些,记录下来也挺有意思。

之前不知在那看过一条信息,有段时间中国各地所有的师爷,绍兴出来的有一半还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作者在书中记录过自己在不同地方做幕僚的经历,而且他父亲和很多朋友也做过幕僚,他也是学了做幕僚的技能才开始做这份职业。我理解这里说的幕僚应该就是所谓的师爷吧。但是为啥绍兴出了这么多师爷,我记不起来原因了。

在读第二记“闲情记趣”时候,里面讲怎么种植一些花草,怎么装饰房间,怎么吃某种食物等等,在读这部分的时候,一直想起林语堂之前某本书(应该是《生活的艺术》)中记录过类似的事情,不过比这本书里讲的更多,也更有趣。后来发现林语堂把《浮生六记》翻译成了英文,果然两个人有某种关系。

《浮生六记》读后感

初识沈复在中学时代所学《童趣》:从“张目对日”到“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把讨厌的夏蚊留于蚊帐内想象成白鹤,实在可爱!在花台小草丛杂处,“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观虫斗,想象癞蛤蟆为“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如此天真奇妙,让刚告别童年的自己在读此文瞬间回忆起儿时相似的“物外之趣”,深感有趣。

再遇沈复是偶见试卷中课外阅读节选“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而后想出带上卖馄饨的人担锅炊同游,于是有了在郊外春光中众人“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看着眼前“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一场对花热饮的浪漫春游,今人读来仍不免艳羡,同时感叹:好个妙人,亏他想得出如此妙招!

而今读到原著,才发现节选文段之人对一女子实在不公!原文中明确提及此次完美春游玩的妙招是沈复的妻子——陈芸,想出来的!——“众议未定。芸笑曰:‘明日但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各出杖头钱,我自担炉火来。”众笑曰:“诺。”众去,余问日:’卿果自往乎?’芸曰:’非也,妾见市中卖馄饨者,其担锅、灶无不备,盍雇之而往?妾先烹调端整,彼处再一下锅,茶酒两便。’余曰:’酒菜固便矣,茶乏烹具。’芸日:’携砂罐去,以铁又串罐柄,去其锅,悬于行灶中,加柴火煎茶,不亦便乎?’余鼓掌称善。”还有游玩归来“芸曰:‘今日之游乐乎?’众曰:‘非夫人之力不及此。’”删减文段方面阅读理解,固然不失美好,然读到原文不免为被武断删去的这位心思巧妙的可爱女子鸣不平——编者就这样让许多读者错失了认识这位妙人的.机会,而且误把“创意达人”的头衔给了他的丈夫沈复。实在可惜!

一本薄薄的《浮生六记》读来,其实大半的悲喜之感都源于一个女子——陈芸。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我深以为然。

可爱的她,聪慧好学。“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夜读《西厢》忘倦,与丈夫巧论香中君子小人,戏议“腐乳”与狗,讲论诗文,品月评花,联韵作诗,文思敏捷。仰观飞云过天,感慨“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情兴否?”不禁让人想到苏轼承天寺夜游之叹,想到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思。可爱的她,勤俭顾家。“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每见朝暾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只恐被公婆说懒惰,影响其夫随之早起。恪守妇道,孝敬公婆,甚至被疑被责也不愿辩驳,破坏家庭和睦,独自忍受冤屈;家庭困顿时,为减轻家庭负担,“芸誓不医药”;为补贴家用,她连夜绣经,“致增腰痠头晕之疾。”可爱的她,温柔和善。“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弟妇催妆缺珠花,她不顾婢妪旁惜把自己的都奉献出来;被小叔利用后冤枉,不予辩驳,亦不言其过。

可爱的她,悲悯心善。观演悲剧,不忍看,选择独坐;友人逢花必折被芸娘叱“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为!”

可爱的她,巧思妙想。地下有苔纹乱石在她眼中可叠古致盆山;丈夫小饮不喜多菜,她用小蝶六只做梅花盒,置于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打开一盒六色可供随意取食,兼顾美观与实用;在夏日庭院做活花屏,恍如绿荫满窗;用旧竹帘做栏杆,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与荷花花心,第二天一早取出烹茶,香韵尤绝。芸娘的“就事论事”废物利用,真真是“竹头木屑皆有用”,可谓用得高妙!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若芸娘有抖音快手账号,把自己奇思妙想的创作发出来,肯定大火,我一定是她的小粉丝!

可爱的她,热爱生活。房间收拾得纤尘不染且有雅意;丈夫的衣物也都自做,且整洁雅致;“瓜蔬鱼虾,一经芸手,便有意外味”,地上乱石在她眼中可做古朴盆景......生活在她眼中本就是诗意的,她也不断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诗意;走出家门,自然山水园林同样让她沉醉:她曾在沧浪亭赏月大赞“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她曾和丈夫共同期待白首偕游山水;她曾陶醉于短暂的田园生活,绘理想生活是与夫“居于田园,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可爱的她,打破常规。穿丈夫衣冠,扮作男子游庙会;为一宽眼界,借归宁由,与丈夫汇合,共游太湖,感慨“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不能见此者!”在万年桥下与船家女行酒令畅饮,让让人误以为其夫挟两妓饮乐。

可爱的她,用情至深。两小无猜时因藏粥与婿被上下哗笑;新婚初别小声叮嘱;鬼节赏月因阴云如晦忧夫妻不能白头而愀然;共期白首偕游天下;对于友人所绘夫妇载花小影,芸甚宝之;爱丈夫之所爱,甚至亲自为丈夫物色妾室,珍惜破书残画,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支持丈夫写诗作画与友茶酒聚会的雅兴——“芸则拔钗沽酒,不动声色,良辰美景,不放轻过。”

可爱的她......可爱如她,真是满足了男子对于一个女子的所有浪漫想象,连我一女子在她面前都要自惭:弗如远甚!同时忍不住感慨,若有如此友人亦是人生幸事,若我是男子定然也想娶妻如此,难怪沈复自己都感慨“老天待我至为厚矣”,难怪有后人怀疑“芸娘”是沈复想象出来的人物!可就是如此可爱的一个妙人,经历却坎坷:因家中闲言被婆婆怀疑不喜;因帮丈夫为公公纳妾,失爱于婆婆;因替小叔借债作保,反被诬赖背夫借债馋谤小叔,被赶出家门。夫妻寄居友人家中,无一言为自己辩白,只等两载后其夫渐知事情始末,才得归家;因母亡弟出悲伤过甚患血疾;又因为丈夫谋憨园不得,芸“终以受愚为恨,血疾大发,床席支离,刀圭无效,时发时止,骨瘦形销”;为补贴家用,她连夜绣经,“致增腰痠头晕之疾。”得到的回报却是,“绣经之后,芸病转赠,唤水索汤,上下厌之”;而后沈复因替友人借债作保,友人挟资远遁,被人逼债。夫妇于新年将近,天色未明,被赶出家门。如出逃一般,一双儿女也都分别。芸拖着病体还为家庭做最为无奈却又是最周全的打算。女儿匆匆许人作童媳,哄儿子说出门就医,鸡唱三声,拖病体含泪离家,小儿大哭“我母不归矣!”为人母的芸强忍悲痛,只等到船出发后才放声痛哭,令人肝肠寸断。一语成谶,因为这一别,确实是母子永诀了!《浮生六记》从《闺房记乐》《闲情记趣》的浪漫喜悦读到《坎坷记愁》愁苦悲戚,感动于沈复夫妻情深意笃,又叹息于沈复的软弱,眼看着芸娘这个可爱妙人在他身边香消玉殒,无力护她周全,令人扼腕,不忍卒读。如梦《浮生六记》,芸娘逝后无可读!

《浮生六记》读后感

做个有趣的人真好,有趣的人相互陪伴过有趣的日子更是美妙。浮生六记实际上主要描写的是生活的游历,是自传体散文,而作者将自己游历的所见所闻分享给了大家,但其实存稿并不完整。

沈复之所以成为我们熟知的“沈复”,不仅仅依赖于他自身的才华、深情、意趣,很大程度上,还归功于他的妻子芸。

“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此段描述已足见芸的魅力。

在那个时代,芸不仅能打理好家里的事务,还能做女红养家、自学识字,陪沈复赏花赏月、吟诗作对,把清贫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她心地善良,心路活泼,感性风雅而不失缄默沉静,难怪林语堂先生说她是“中国文学里最可爱的一个女人”。反倒是沈复,半生游学,却一直碌碌无功,甚至多次意气用事陷家庭于困境,始终未能给芸稳定富足的生活,四十一岁的芸终在深深的遗憾中客死他乡。

沈复遇到芸,是幸运;芸遇到沈复,是幸运,也是不幸。他们相遇,是中国文学的幸运。

《浮生六记》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闲情记趣”,原来日子真的可以过成诗,而这首诗真的可以和钱没多大关系,实为惊艳。

真遗憾,我喜欢画画却不会画画,真想作一本插画版的《浮生六记》,把沈复和芸的才情意趣都画下来。

《浮生六记》读后感:谈芸娘

一见“浮生”二字,脑海中最先浮现的,就是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乍闻《浮生六记》这个书名时,便觉着,那种自在而悠闲散漫的韵味,像是一缕凝而不散的茶香。这个名字当真是好听。作者是生活在一个多么悠闲惬意的环境中,才能将这人生苦旅,记为一句浮生啊。

然而看完了书之后,去查了一番浮生的意思,“浮生”意味空虚不实的人生,联想到沈复前半生的自在得意与后半生的悲苦潦倒,才知这“浮生”二字,寄托了作者多少的悲凉。

今日对书中的其他内容先抛开不谈,我想谈的是书中的女主人公,芸娘。

芸娘在林语堂先生的评价里,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然而在我眼中,芸娘俨然拿的是宅斗剧的活剧本。她没有主角光环,除了情路仿佛无一顺遂。

众里嫣然通一顾。

人间颜色如尘土。

再说人物性格,芸娘既能如宝钗一般处事,事上以敬,处下以和,又能当街做出脱帽翘足之状,足见性情柔中带刚,蕙质兰心。

二人早觉得,来世不忘今生,才是人生意趣所在,仰仗月下老人来世再将二人结为夫妇,合卺之夕,细谈前世恩情。

更别说芸娘女扮男装同沈复一同出行,这些甜鼾人的情节了。

沈复自然也是深情的,在芸娘为公婆所厌时,他尽力呵护芸娘,同芸娘一块到乡下养病。提到这里,主要是想起了陆游因为母亲不喜欢唐婉,出于孝心无奈休妻,他“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在我看来,真的比不上沈复“珍惜眼前人”的不离不弃。还有芸娘死后,沈复不顾回煞犯煞不利生人的避讳,守在屋内以期能再见一面,战战兢兢之余仍担心芸娘魂魄柔弱被盛阳伤到,后来自号“梅逸”也是在表达对芸娘的缅怀之情。

阮郎何事不归来?

懒烧金,慵篆玉。

流水桃花空断续。

在两人甜甜地撒狗粮的时候,内宅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地暴露了出来。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还是封建礼教尤为严重的时代。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出嫁从夫。芸娘四岁失怙(丧父),家中孤儿寡母,生计艰难。而她年岁渐长,精于女红,一家子的生计就落在了她的肩上,而此时,芸娘也不过是十二三的年纪。

《步步惊心》里的女主若曦从现代穿越过去,起初也是自由散漫的性子,后来面对宫廷争斗,也变得谨言慎行起来,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行差踏错。而独自操持生计的芸娘,无依无靠,养成了迂拘多礼的性子,这又岂是沈复一句“芸若腐儒”可以说得清的?婚后的芸娘恪守礼节,即使沈复劝她“恭敬在心,不在虚文”,可芸娘还是不敢有僭越之处。纵使她已然尽心尽力,可是在内宅关系上,还是不免得罪了一大票人。

首先是芸娘与公婆的关系。芸娘因家信代笔一事落得个两头不是人,为公公所不喜,后又因为公公倩媒物色一事上失欢于婆婆。她曾为小叔作保,而邻人索债甚急,公公看到芸娘的来信,不分青红皂白就认为是芸娘背夫借债,诽谤小叔。

还有芸娘同婆家其他人的关系。《闲情记趣》在两人养兰花那里提到,有人想分他们的兰花拿去养,而二人不同意,这人便将他们的兰花根弄坏。若是家中公婆求兰花,两人孝道为上断然不会拒绝,若是家仆,自然又上不了台面。而邻里做杀兰花的事情又多有不便,那可以滚汤灌杀兰花的,自然是家中的人了。如此看来,芸娘同家中其他人的关系,也并不尽如人意。数尊大佛压在肩上,其中苦楚,也只有自己明白。

沈复对于这些自然也是不甚关心的。像那次邻人催债,芸娘写信分明是在找沈复拿主意,然而沈复自顾不暇,让芸娘自己去办。他性格豪爽,自然是不愿将这些琐事放在眼里。

纵使两人夫妻情深,这也并不是我们所处的一夫一妻制的时代。在《浪游记快》篇里,我们可以看到沈复也流连烟花之地。二人此时是一对恩爱鸳鸯,那日后呢?沈复父亲当初在外地做官时,就深感羁旅飘零,想从家乡寻觅一位女子操持起居。有沈复父亲的前车之鉴,芸娘此时又无旁人可以依仗排忧解难,她想为丈夫纳妾的想法也潜滋暗长。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芸娘这一生,哪里能有“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激洒落拓,她最多不过是在无人处,悄悄吟咏“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罢了。

作者:秃头。

公众号:顽石书屋。

《浮生六记》读后感:谈芸娘

陈芸大概是每个文人都梦寐以求的女子。时而娇憨,时而妩媚,时而聪慧,时而率真。林语堂说她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的一个可爱的女人。

可爱又可怜。

陈芸有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主义,也有中国人的家长里短。可与君游,可与君乐,可与君共苦。日子好歹,都能陪着你。你傻,她也可以陪着你傻。

初读浮生六记,开头两篇尽是趣事,觉得沈三白真是把柴米油盐过成了琴棋书画。那时候我还在爱上浪漫花艺公司工作,因闲情记趣一篇多有关于插花的记述,谢总便委托我写花语。谢总并不知道我好多都是抄的浮生六记。

之后的日子里,我时常会翻出这本书来读。喜欢这样的文字,干干净净,自然流露,极美。后代的胡兰成有这种感觉,沈从文也有点,后期的庆山也得其中三昧。

这本书应该人人都读的,好叫人知道中国文字的美,妙不可言。

有时候想,会写文,吟诗作画,人生就有了别样的趣味。譬如沈三白,生于衣冠之家,书香门第,一生有过诗酒纵情,也有过潦倒落魄,及至晚年,将一生所历记之笔墨,他的人生便有了新光彩。如普鲁斯特所说:仿佛又重新活了一遍。

因这文字,世人可观瞻沈三白的一生,也可认得陈芸这样极可爱的女子。

倘若陈芸不死呢?

倘若阿朱不死,乔峰和她的故事当怎样写?他们当真会去塞外放羊牧马吗?乔峰会快乐吗?阿朱的死成全了乔峰的痴情。

倘若归有光妻子不死,《项脊轩志》该多无聊。也不会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这样让人肝肠寸断的文句。

倘若苏妻不死,以苏轼之风流,自不会将之付诸笔墨。不会有人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倘若陈芸不死,沈三白一生不颠簸晃荡,他们的一生,也就是芸芸众生的一生。可见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是有道理的。

这是真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公众号:日白匠。

《浮生六记》读后感

1、感慨中国古时知识分子的精致和矫情。

无论沈复其人的家庭境遇或者个人生活过得多好,多坏,对生活方面他一直都比较矫情,比如温酒对诗,还有在室内养花草,非常小资,落魄时亦如是。

2、沈复的妻子芸娘,真的善良到令人心疼,一声尽心尽力照顾丈夫,满足他的各种习惯和爱好,像母亲一样纵容自己的丈夫,展现了中国传统女性的贤良淑德,但是现代社会这种品质也不一定会使自己的婚姻生活过的更好。

3、总体来看,我认为沈复就是个渣男。老婆孩子跟他一生没有过什么好日子,而且在妻子与父母发生误会的时候他并无作为,而且最终妻子含屈而亡,非常悲剧。而且因为自己日子过不下去,就让女儿早嫁,儿子给人学徒,实在懦弱无能,对于生活的现状没想办法奋斗改变,实为渣男一枚。

生活中自然有大喜大悲的时刻,但更多的多是些平常不过的日子,没有大的波澜,见不到大的起伏,每一天相似无二的日子,相似的心境,象平静的心电图映射到空间的墙上,暼一眼就象是看完了全部。

如果说是有了转变,那一定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一个那么对的人,一个专属于你的那个人,独一无二到无可替代。

之于沈复,是他的芸娘。

念起,缘生,念起,缘深。

只是一眼,心跳瞬间陡起,再无力归于平静。

她象是一个仙女,转旋袅袅起舞间,每一时,每一刻,每一天,都不再能似从前一样。平常的平常,有了她的浇灌,润润的处处透着水灵。有些拮据的日间,有了她的心思,每每流露出新意与可爱。说的每一句,总能从她的眼睛里投射出会意的笑,烦忧蹙眉时,总是能从她瘦削的肩膀处,寻得力量。

这一切无关其他,皆是因为每寸光阴,皆用心诚意抚过,暗暗出力打磨,若是说丝丝关心,早在缕缕青丝漫,尖尖梳齿间,由青花褪成了水墨。

铭心于心,无关四记或六记。

时间能隔绝的,绝不是思念。

浮生六记读后感

难得过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读完了浮生六记。

说是六记,其实只读了四记,另外两篇在历史长河里不知道飘哪儿去了。忘了在哪儿看见一句,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抱着“到底是怎么个可爱法,还能比我可爱吗”的心理翻了翻这本书。看的比较不囫囵吞的是卷一的闺房记乐,和卷三的坎坷记愁。

一篇讲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赌书消得泼茶香。青梅竹马,得偿所愿,每日谈诗论画观花赏景,鸾凤和鸣举案齐眉。另一篇讲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赶出家门,穷困潦倒漂泊异乡,父亲儿子妻子相继去世,兄弟为了财产与他反目,愁绪满怀无释处。作者写的倒是丝丝入扣,有感动有叹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评价。芸娘固然是可爱的。爱诗词歌赋,也擅长烹饪女红。心灵手巧,无论是插花还是开party都能别出心裁。温柔贤惠又古灵精怪,恪守封建礼教之余,也会穿个男装跟老公出去旅游。看上去简直完美,唯独一点我不喜欢,闲着没事儿还去给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约定,她也因为各种情感上的打击郁郁而终。试图站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去理解这件事儿,奈何我实在已经进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实意的爱了为什么还能跟人分享。或许这才是男人们如此推崇芸娘的原因吧,直男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呵呵。作者沈复,就更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一开始年少求学,与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见他终日靠着家里的庇荫吃喝玩乐,被赶出家门之后穷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养家糊口,竟然还继续附庸风雅…完全没有对妻子儿女以及人生最起码的担当。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俪情深,还照样在出差的半年流连青楼。与妻子第二次仓皇出逃,竟然连儿子和女儿都顾不得了。把女儿匆匆许配给表哥家的儿子做童养媳,托人给儿子找了个地方谋生,后来儿子早夭,沈复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续后代了,为啥是芸娘没有后代了呢,因为别人又送给他一个小妾呗。

看到最后这句,真是恶心的我连早饭都差点吐出来。陷入纠结。感动过人们的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后来又说唯有朝云能识我。冒辟疆这个始乱终弃的大渣男,竟然还有脸写出个《影梅庵忆语》。

这个人生啊…仔细琢磨琢磨就觉得特别不堪。所以,今天你丧了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

对这版《浮生六记》非常满意,封面装帧设计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这种既有美感又有格调的图案是我最满意的,其中寓意,担得起“浮生”二字,好像心里构想的那幅“浮世生活”的图画复活了!

作者从小喜欢微察事物,往往能从极其细微的地方发觉人生的乐趣,写得颇有见地。文中对小孩子的童真童趣和胸有沟壑的特点展露无遗,启发着所有人要像孩子一样去发觉身边事物的美好,去品味许多景物内有乾坤的美妙。也许只有心怀物我平等,万物有情的真诚态度,我们的眼睛才能够具备审美的视角。这于我们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唤醒,因为我们大多数成年人越长大,眼睛就越混浊不清。

试想我们有多久没有留意头顶的`星空,更别说留意那墙角怒放的生命?我们习惯了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真是这样吗?我们有了钱和时间之后,所谓的诗和远方大多数也只是如匆匆过客般止于留影,博得众人点赞罢了,其实这何尝不是物欲膨胀后的另一种苟且方式?无论是近处还是远方,都不只是一种空间的距离,而是心理和审美的距离。如果带着狭隘和偏执去看世间,那么美就会离我们很远,相反,若带着发现和欣赏的审美眼光去观景,那么无论远近都美不胜收。

浮生六记读后感

我习惯把爱看的书不厌其烦地从家里运到学校,再从学校背回家。

其实家里也有可以阅读的书,学校也有。

可就是喜欢这样背来背去。好似蜗牛一般。生怕想看的时候,手边恰好没有这一本书。

从昨晚临睡开始阅读沈复的《浮生六记》。

今天值班时偷暇将《闺中记乐》读完。

只觉得这夫妻的欢娱如此真实地有趣。

吃豆腐卤这样的小事写起来亦是生动非凡。

他们印刻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夫为朱文,妻为白文。

沈复外出,两人通信,在信笺结尾必定要盖上这一个“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章。

三百年前的浪漫,却是如此别致,让人感怀。

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充溢了沈复的哀愁。

在妻子先亡以后,他回忆起以往甜蜜琐碎时竟找出了许多可以印证“不得白头”结局的征兆。

他们做了二十三年的夫妻。虽然后期颠沛流离,然而伉俪情深,清贫而善于作乐,比起失偶的李清照,已经是何其有幸了。

古代文人,写悼妻诗的不在少数。

譬如元缜。他的《遣悲怀》。

可他与“莺莺”的故事却使我对他的深情有了很深的怀疑。

譬如陆游。他的《钗头凤》。

虽然他到老来还数次到沈园题词怀念唐婉,然而他在面对母亲的强权时远没有沈复对爱情的坚贞。

陈芸不得公爹喜爱竟被逐出家门,沈复居然追随她离开了家庭的庇荫,以至一世颠沛流离,而他却未曾有悔。

如此深情决心,试问,古今有哪位男子可以做到?

林语堂说,陈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那么,我也不禁要说,沈复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奇男子。

这两个最可爱的人的.结合,怪不得连老天也要嫉妒,让他们后半辈子尝遍坎坷,而使陈芸早夭。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爱情似乎越来越速食面了。而爱情好似也只有那么几个月的保鲜或者一年两年的保质期。

这本薄薄的小品文。

白色的精致封面。淡雅朴素的小插图。注解不多,读来亦只能不求甚解。

然而,这段三百年前的凡人婚姻却令我深深感动。

这使我的心增添了无畏和珍惜的因子,亦使我前行的步履分外轻盈起来。

浮生六记读后感

难得过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偷得浮生半日,读完了浮生六记。

说是六记,其实只读了四记,另外两篇在历史长河里不知道飘哪儿去了。

忘了在哪儿看见一句,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抱着“到底是怎么个可爱法,还能比我可爱吗”的心理翻了翻这本书。

看的比较不囫囵吞的是卷一的闺房记乐,和卷三的坎坷记愁。

一篇讲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赌书消得泼茶香。青梅竹马,得偿所愿,每日谈诗论画观花赏景,鸾凤和鸣举案齐眉。

另一篇讲的是人生在世不称意,他生未卜此生休。被赶出家门,穷困潦倒漂泊异乡,父亲儿子妻子相继去世,兄弟为了财产与他反目,愁绪满怀无释处。

作者写的倒是丝丝入扣,有感动有叹息,但情感上不知道怎么评价。

芸娘固然是可爱的。爱诗词歌赋,也擅长烹饪女红。心灵手巧,无论是插花还是开party都能别出心裁。温柔贤惠又古灵精怪,恪守封建礼教之余,也会穿个男装跟老公出去旅游。

看上去简直完美,唯独一点我不喜欢,闲着没事儿还去给老公物色姬妾,最后那姑娘背叛约定,她也因为各种情感上的打击郁郁而终。

试图站在当时的时代和环境去理解这件事儿,奈何我实在已经进化完全,理解不能,既然真心实意的爱了为什么还能跟人分享。或许这才是男人们如此推崇芸娘的原因吧,直男们不切实际的幻想,呵呵。

作者沈复,就更不知道怎么评价了。

一开始年少求学,与芸娘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也倒美好。成年之后只能看见他终日靠着家里的庇荫吃喝玩乐,被赶出家门之后穷困潦倒,不去想想怎么养家糊口,竟然还继续附庸风雅…完全没有对妻子儿女以及人生最起码的担当。

花了那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和妻子如何伉俪情深,还照样在出差的半年流连青楼。与妻子第二次仓皇出逃,竟然连儿子和女儿都顾不得了。把女儿匆匆许配给表哥家的儿子做童养媳,托人给儿子找了个地方谋生,后来儿子早夭,沈复想的是,芸娘不能延续后代了,为啥是芸娘没有后代了呢,因为别人又送给他一个小妾呗。

看到最后这句,真是恶心的我连早饭都差点吐出来。

陷入纠结。

感动过人们的这些句子和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写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苏东坡,后来又说唯有朝云能识我。

冒辟疆这个始乱终弃的大渣男,竟然还有脸写出个《影梅庵忆语》。

这个人生啊…仔细琢磨琢磨就觉得特别不堪。

所以,今天你丧了吗?

浮生六记读后感

看完《浮》,着实对沈复这人喜欢不起来,也可以说是鄙夷、厌恶。

他身上有着典型的中国文人的清淡闲雅之气。在生活窘迫之时,仍能苦中作乐,游山玩水,或与妻在闺中,时不时会三两好友,吟诗歌啸,抚琴聚谈,饮酒行令。他好热闹,好交友,是个真性情的集出世与入世于一身的人。

但要说真性情,其夫人陈芸才真是不可多得的真性情之人。早年丧父,以一人之力靠女红养活全家,并自学认字,也能吟出句句好诗;但她并不是一个只知相夫教子、知书达理的女子,除了好看的皮囊,还有着可爱灵通的内心。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她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也能想出绝妙的办法为丈夫的赏花会解决难题,而又不失雅致与乐趣,能够宽容主动为丈夫谋妻室,也主动为自家公公寻姬妾,并独自承担家庭的误会,隐忍而善良。

乍看沈一生经历众多跌宕起伏,仍能怡然自乐,可是站在家庭的角度看,妻子被家中父母误会,他无法从中斡旋解释,缓解家庭关系;妻子病重无钱医治,还得自己拖着病体赶工刺绣挣点药费,是沈无能。父亲病重,无钱赶回家中见其最后一面,在父亲生时也未能尽儿女之责,是沈不孝。还有太多的放浪形骸,他的个人精神世界倒是维护得很好,可是未想过一直都是有人在为他负重前行。我并不认为他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男人。

中年丧父、丧妻、丧子、丧挚友,这一切,何不是因果报应呢?只可惜了这些为其生命承重的人,仍未使他拾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浮生六记读后感

物极必反,品质也是一样,芸娘事事为他人考虑,极重感情,却唯独忽略了自己。忧思家庭变故,引发血疾后,仍旧操持家事,甚至在病中绣经赚钱补贴家里。后在“书信门”、“借贷门”、“娶妾门”等家庭事件中,屡屡受到公婆误解,甚至背负骂名被逐出家门。幸得朋友相助,寄居别处,眼看日子略有转机,沈复又丢掉工作,遭仆人无情背叛,终致思虑过度、病重不治。分别之际,芸娘耿耿于怀,叹多情薄命、惨然大哭后香消玉殒,沈复面对孤灯一盏,形单影只,触景生情,在妻子棺椁和墓地前,睹物思人,数度伤心落泪。屋漏偏逢连夜雨,沈复因遇人不淑,背上高额债务。作为文人,又清高孤傲,不懂谋生之道,致家境衰退。妻子离世后,在外地漂泊时,儿子早夭、父亲离逝,弟弟又设计争夺遗产,尝尽人间冷暖。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是一本很可爱的书。“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是当下人们对被心爱的偶像“圈粉”过程的高度概括,我觉得用来形容我与这本书的相遇也很贴切。

我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20xx年9月推出的彩绘本,装帧非常漂亮,护封的人物工笔彩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一古代男子坐在案前,一女在旁拎起餐盒盖子,是书中沈复夫妇定情的“共啜桃花粥”图。书中的插图也是同样风格的工笔彩画,精致淡雅,此乃“始于颜值”。于是很少主动读文言文书籍的我决心把这本书带走,就算在书架上摆着也赏心悦目。

但若从真正“读”书算起,就不是始于颜值了,而“陷于才华”和“忠于人品”有点过于笼统,我想具体分享一下这本书打动我的过程。

“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全书的第一卷名叫《闺房记乐》,追忆作者与妻子陈芸相遇相知,伉俪情笃。这特别的开篇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少女心,读的时候觉得字里行间都迸散出粉色泡泡,感叹着古代情侣的“糖”(秀恩爱的情节)怎么也这么甜。上文提到的“共啜桃花粥”一幕也是出于这一卷:沈复年少时随母送亲,结束后感到饥饿,芸便悄悄牵着他的袖子到房间,拿出藏着的暖粥小菜。这时芸的堂兄进来了,笑着调侃这对小情侣:“刚刚我要粥的时候你说没有了,原来是留着给未来夫婿呀。”

成亲后的两人更是“耳鬓相磨,亲同形影”,面对新婚后的小别离,“桃李争妍之候”在沈复眼中也“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得知可以返家时立刻“喜同戍人得赦”;两人志趣相投,芸常常陪着丈夫“课书论古,品月评花”。当沈复听到妻子说“爱李(李太白)心深”“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时,也要强地将自己与两大家并列:“我的字是‘三白’,是你的丈夫,你跟‘白’字怎么这么有缘?”发现意外的小默契是爱人之间的专属游戏;当然两人相处中也会有分歧和摩擦,沈复认为自己性格爽直,而妻子“迂拘多礼”,但还是被她的恭敬待人之心影响,自己不知不觉间也常使用“岂敢”“得罪”之类的词语。虽然每一卷的篇幅都不长,但这些“糖”遍布了第一卷的字里行间,在之后的记叙中也能偶尔觅见。

我最喜欢的是这个细节: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我觉得写恋爱剧本的编剧都可以好好读读这一卷,学习一下怎样给观众“发”细腻动人又舒服自然的“糖”。

要沉下心去读文言文著作并不容易,甜蜜的爱情或许只够支撑着我读完第一卷。能让我继续读下去的,是贯穿整本书的清新奇妙、质朴真挚的语言风格和自然流畅、引人入胜的叙事手法。

俞平伯为此书写序时说道,它不像信手写出的日记,也不像精心结撰的文章,“明明是天开的图画,然仿佛处处吻合人工的意匠”。这也是说出了我的读后感。从全文的角度来说,看似只是把自己的经历按顺序写下来一般,但又不似流水账般草率随意,作者会有意无意地在文中埋下悬念、伏笔的大小钩子。如在开篇便有一句暗示陈芸命运的“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卷一结束后简单提及的芸为丈夫纳妾未果,“竟为之死”;还有在《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后卷三的名字《坎坷记愁》,都勾起我再探究竟的好奇心。

而从语句段落的安排来讲,竟让我读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文言文难读,景物环境的的描写难读,但当我读《浪游记快》一卷时却津津有味。作者的用词简洁又形象;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间又相互推进;时常会引用传说和运用比喻的手法增强趣味性。这些描写不会让你感觉乏味,有时我习惯性跳过一些段落,但又会强迫自己倒回去,反复读两三遍,我不想错过词句中暗藏的“惊喜”:如山中那块“可鉴人形,能鉴前生”的石头、送小沙弥肉馒头的小插曲等。在写景的段落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几句:“出南门即大海,一日两潮,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船有迎潮者,潮至,反棹相向,于船头设一木招,状如长柄大刀,招一捺,潮即分破,船即随招而入,俄顷始浮起,拨转船头随潮而去,顷刻百里。”场面壮观,画面感极强,见字如身临其境,叹为观止。

最后,我欣赏这本书呈现的生活态度。有夫妻间的患难与共,芸被公婆厌恶,被逐出家门,沈复选择与妻子一起搬出去住,尽管生活变得贫苦,两人相互扶持,不离不弃;有朋友间或萍水相逢的真情相助,芸的朋友不忘幼时疾病相扶之誓,租房子认识的老妪在困难的时候给予陪伴与帮助;有个人与生活之间的相处与调解,顺境与逆境各有活法,大自然是始终不变的精神归宿。生活顺遂时,在家剪枝插花,夜里携爱侣赏沧浪风景,夏日则租田间小屋避暑,闲时与友人寻访名山大川;不如意时,在郊外树下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同样快活,跟随朋友在外经商、工作的奔波途中也能遇见别样风景,偏僻无名的山河、院寺也能发现可爱之处。因为始终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联系,作者身上散发着独特的豁达的气质,他可以是儒雅的文人,体贴的丈夫,可以是豪爽的朋友,爱好游历的旅伴,可以是“肆无忌惮,牛背狂歌,沙头醉舞”的自然中人。

浮生六记读后感

终于认识了“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

她清丽素雅,有一种缠绵之态,“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

她生而颖慧,能识字,通吟咏,曾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诗词佳句。

她能持家,娴女红,靠双手十指刺绣织染,赡养母亲,供弟求学,衣食无缺。

她活泼可爱,穿上丈夫的衣服,画粗眉毛,露出鬓角,戴上帽子,女扮男装,拱手阔步去逛庙会。

她聪颖温婉,生活贫困,一块臭豆腐也能吃出至情至性;拮据陋室,也能营造出“夜半涛声听烹茶”的小情趣。

她洒脱有趣,七月十五闺房饮酒赏月,八月十五沧浪亭秉烛夜游;她能雇馄饨担子为丈夫赏花会温酒,能和男人一样看到美妾品头论足。

人世间美好的爱情都是这样,都是从“那一眼”开始的,然后就有了一切。“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钱钟书和杨绛是这样。“遇见你,就遇见了全世界”,“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王小波和李银河是这样。《浮生六记》中,沈复和陈芸也是这样开始的。1775年7月16日,沈复第一次见到陈芸,就满心是她,不能释怀,于是告其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那天,沈复和陈芸缔结了姻缘。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个场景:一天深夜,沈复晚归,灯残人静。他悄然入室,但见仆女床边打盹,芸尚未就寝,在蜡烛旁,低垂粉颈,看书等他。仆女催促他们早睡,二人赶走仆女,“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后,沈复戏探其怀,怦怦作跳,俯耳相问:“姐姐为何心跳如舂米?”芸回眸相看,莞尔一笑,“只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账,不知东方之既白”。人说,眼眸比身体性感,情深之人,夜夜如新婚。

很多人说,生活太枯燥了,在日复一日平淡中,找不到生活的乐趣。那不是生活乏味,那要看,你和谁在一起。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在婚姻道路上,沈复和芸娘平等对待,举案齐眉,不再为无尽物质而索取,只为精神愉悦而存在,他们将柴米油盐过成了风花雪月。

夫妻二人,常珍惜光阴。生生世世,夫妻间常离不开的话题,沈复和芸娘也不离外。沈复曾说:“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芸娘说:“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是呀,今日最好,别说来日方长。于是,他们特意雕了两方图章,自己的是朱文,芸娘的是白文,都刻着“愿生生世世为夫妇”。二人相约,以这枚图章作为往来书信落款的凭证。

夫妻二人,做盆景园林。穷不可怕,茅屋陋室,也能山水丘壑,园林花香。没有花圃园林,夫妻二人,捡回精巧石子,一块一块地垒,也能在小院里垒出一个小假山;没有上好的花瓶,可家里鲜花不断。他们夏采芙蓉,秋藏菊花,花未枯萎,新花就已重新插上。一年四季,房间里永远有花香。

懂生活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把日子过得精彩绝伦。真可谓: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心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自赊。

生活原本琐碎,与其被岁月的疲长所累,失去声响,不如选择有趣的人,发现有趣的事,去过有趣的生活。唯有美好的东西才能抵抗生活中的沮丧和困顿,唯有讲究趣味的生活才能悦纳自己,滋养身心。

且看芸娘如何泡茶?在夏月荷花初开时,芸娘用小纱囊撮少许条状茶叶,置花荷花花心,次日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

且看芸娘如何制作腐乳?取当年芝麻扎出的油,加少许白糖,然后把卤瓜捣烂,拌入腐乳,取名双鲜酱,味道极其鲜美。

且看芸娘如何整理陋房?夫妻二人租住乡下老妇人家,芸娘买来白纸,糊上四壁,纸窗竹榻,焕然一新,又在房屋四周,编织篱笆,沿篱笆遍栽菊花。月亮映池,虫鸣四起,夫妻二人,穿着凉鞋,拿着芭蕉扇,就着月光,相对而饮,然后坐在竹榻,听邻居老人讲因果报应事,人间欢乐,莫过如此。

这就是生活,无需多金,只需用心。《浮生六记》中,沈复和芸娘向往的生活,也不过是:建筑宅院,绕屋买来十亩菜园,寻来仆人、老妪,栽植瓜果蔬菜,以供日常家用。君绘画,我刺绣,换得银钱,作为写诗喝酒之需。布衣菜饭,一生欢喜,不用作远游之计。这就是普通人的家常生活,这就是一屋、二人、三餐、四季,只要真心热爱生活,就不会有时间和物质的局限,生活也能过的惠而不费、趣味盎然。

读罢此书,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活得有意义,不是活得久,而是活得有感受。当一个人对人世百态充满好奇,柴米油盐的琐碎,也能兴致勃勃的过;一蔬一饭的平淡,也能有滋有味的活,这就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在烟火萦绕的日子里,活出诗意,在白天黑夜的底色中,活出多彩;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慢慢来,不慌张,做有趣的事,浪费有趣的时光。

愿我们的身边,都有一个“芸”。

《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顾名思义,应有六记,但遗留下来的只有四记,有写游记的,有写闲情记的(如何插花、养花,弄盆景等),有写闺房乐记,有写坎坷记。其中的坎坷记,是我自高中读了《活着》哭得不已之后,第二本让我伤心不已的书。

沈复的妻子芸,是一名妙女子,聪慧知书达理,甚至可以说有颗七窍玲珑心,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如果她在那个年代,生为男儿身,其成就应该要远高于沈复。

沈复与他朋友遇到难题时,总是她想出解决的法子。哪怕公公错怪自己,丈夫要替自己辩解,她都不肯。他们夫妻二人的关系自然很好,一起到乡下避暑,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会友,日子过得好不惬意。哪怕是在很困难、家里已容不下芸的时候,沈复也毅然地带着她到外面住,没有听从父亲休了芸。只可惜没有白头,芸便离开了人世。

沈复在书中说:“恩爱夫妻不到头”,虽不希望夫妻间相互仇视,但不可过于情深意重,以免不能白头偕老。

我不知道所有的婚姻是否都会以爱情为基石,但我明显是不认同沈复那句话的。如果从一段幸福指数爆棚但是短暂的婚姻、和一段平淡甚至有些无趣但是冗长的婚姻当中做选择,我必定选择前者。哪怕我因此而早早归去,也终究是没有遗憾了。

我曾问过他:“你希望自己能活到几岁?”他说70,我说那我活到69就好。说我自私也好,胆小也罢,我从来不敢想象,我们一起牵手走过那么多的年岁之后,突然他会消失,那我还有没有勇气继续活着,也是个未知数。所以,倘若真有那一天,就让我先走好了。三毛说,幸好先离开的是荷西,不然他怎能承受这样的'痛楚?我知道我承受不了。我甚至想过,真有那天,我也不管孩子了,丢给公公婆婆或者哥哥嫂嫂帮忙抚养,我追随他而去。

倒不是有多情深意重,我只是觉得,倘若此生已没有遗憾,又何必独活在这世上?我可以接受因为孩子、因为婚外恋、因为各种客观的不客观的因素分手,却接受不了感情尚好之时突然永别。

现在却觉得,真要那样,我希望一年都用不到。最多,最多半年就好了,然后你再娶个比我温柔坚强的女子,平静安宁地度过余生,我不要你日日夜夜活在痛苦里,我也不要你长长久久地记得我。

关于生死,关于命运,关于坎坷,关于幸福,其实来来回回,不过是“浮生若梦,人生几何”罢了。格子曾说,我对自己的生死一向坦然,是个可以随时去死的人。我听以后颇为震撼,心想她得有多通透的心性,才能悟得这般清明透彻。

好像话题有些沉重了,但其实《浮生六记》也讲了许多有趣的好玩的事,比如如何用水盆做。

成水底花开的效果,又记录了好些景色妙曼的自然风光。最搞笑的是,有次我看到他们跟朋友偶尔会玩考试的游戏,轮流做老师,给其他人出题,而且出题人兼做主考官,然后还要阅卷评分。不由对正在玩游戏的赵同学感叹:“古代人好可怜啊,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脑,只能以考试为乐。”

我心想,要是把他丢回古代,他要怎么活下去呢?文不行武也不行的,幕僚做不了,生意做不了,估计只能耕种了。

芸娘在吃臭腐乳和卤瓜时,沈复调皮道:“狗因为没有胃所以才吃粪便,因为它不知臭”,明眼人都能听出这是由于沈复厌恶腐乳和卤瓜的气味,对芸娘的淡嘲。而此时芸娘强行用筷子把卤瓜塞到沈复嘴里说:“我都做了很久的狗了,就委屈你尝试一下。”并一本正经地说道“情之所钟,虽丑不嫌。”这便体现出芸娘的机智活泼、天真烂漫的性格了,而这时的沈复出于对芸娘的爱,便笑着接受了食物。讲到两人拌嘴的还有一处:芸娘平日喜欢用茉莉花做发饰,既美观又香气袭人,而沈复对此则笑曰:“这茉莉花的香气都盖过了屋里佛手的香味了。”芸娘又说:“佛手是香料中的君子,香味清醒脱俗,似有似无;茉莉则是香料中的小人,香味有些谄媚。”沈复追问“那你为何近小人而远君子乎?”芸娘则笑道:“我笑君子喜爱小人啊?”两人的拌嘴日常,令人好生羡慕,我认为这正是最能还原当时他们恩爱生活的事情。也能给予我们启示,那便在是平凡的日常中,只要去发掘,也会有不一样的快乐存在。

而最让我感叹的是,当友人邀请沈复去洞庭君祠,芸娘遗憾自己身为女子,不能与沈复一同前往时,沈复便让芸娘穿其衣,戴其冠,假扮为男子与其一同前行。没想到沈复作为成年男子,为了妻子竟能想出如此妙招,不惜去冒险。也没想到在古代还真的会有女子敢冒着不敬的风险,女扮男装,看到此处我不由得啧啧称奇,沈复和芸娘果然都为“性爽直,落拓不羁”之人哪。一方仅仅因为妻子一时的遗憾,为了使妻子开心,便出此计谋,真心是爱护妻子到极致啊!而另一方则是深切体会到了丈夫的深情,配合的去实行。这实在是令人感叹,令人感叹。

沈复称赞芸娘道,“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此处实在是令人不由得心生感慨,人活一世,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若能与一知己相遇相知相守,说是人生最幸运的事也不过。这样看来,他们实在是得到老天眷顾之人,但是能够像他们一样,与一知己结为连理得人,实属少数,这便告诉我们,若是有知己在身边,可要好好珍惜,就算没有,对亲密的朋友,同样要好好珍惜,即使现世太平,可人生道路谁能料?珍惜当下,便是最好的选择。

《闺房记乐》几乎可以说是一篇沈复夫妻大秀恩爱的一卷__。让人读起来身心愉悦,对夫妻俩满腹称赞,同时也能在其中得到不少启发。

浮生六记读后感

在京东图书公布的20xx年畅销书单中,《浮生六记》高居纸质书销量榜榜首,这是一个令人意外的存在。《浮生六记》不是一本刚刚问世的新书,作者也不是人气作家,和榜单上的《解忧杂货店》《白夜行》《百年孤独》等赫赫有名的畅销书相比,这本书从作者到内容都过于普通。

在《浮生六记》的介绍中,几乎都要提到书名来自李白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确,对于李白来说,人生充满了壮志未酬的失意,对于《浮生六记》的作者沈复来说,他和芸娘的人生主旋律是痛苦的',为家长里短、婆媳姑嫂关系所困,为茶米油盐、布衣蔬食所谋,可李白游历山川、纵情山水、开怀畅饮之后写下汪洋恣肆的诗篇,沈复与芸娘谈论诗书、煮酒烹茶、悠游江南后记下闺房之乐,都记录下生活中琐屑又平常的快乐细节,带给人无穷的欢乐和回味,李白如此,沈复亦如此,平常如我辈更是如此,“浮生”是沈复沈三白的,也会芸芸众生的。沈复不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的伟人,只是一个落泊的文人、画师,我们知道沈复是因为《浮生六记》,大多数人喜欢《浮生六记》,大概也是因为沈复是一个平常人,一个不出名的画师,不富裕的文人,娶了青梅竹马却不能白头到老,历经丧妻之痛却依然得四处奔波为稻粱谋。

《浮生六记》不比那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网络小说,浮生是真实的生活,芸娘也曾是明媚的女子。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美丽的女子。当然沈复之描述,芸娘“两齿微露,似非佳相”,长得不一定能对得起读者。芸娘因家庭困难未曾读书,却跟着读书的弟弟自学认字,自称最喜欢“三白”(李白、白居易、沈三白),她温柔善良,既温柔善良,又幽默灵动颇富才情。芸娘和沈复青梅竹马,未成婚已芳心暗许,曾为来做客的少年沈复偷偷留粥,成就一段藏粥佳话。待成婚后举案齐眉,情投意合。随沈复学习写字、作诗,曾女扮男装陪沈复畅游、谈诗论画,美好得如同中国的电视剧一般。

然而生活饶过谁,闺房之乐,闲情之趣终究要经历坎坷之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会写字的芸娘在日常琐碎的家庭生活中左右失据,书生意气的沈复在处理家庭矛盾时束手无策。芸娘先后得罪公公婆婆,之后渐遭冷落,最终夫妻被逐出家门,送女儿做童养媳,儿子放友人处寄养,两人为躲债连夜逃亡之时喝粥一碗,芸娘仍苦中作乐曰“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尽管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作为一个三从四德的好妻子,芸娘却还有为丈夫纳一个如意小妾的愿望,因家庭贫困,她相中的两个好姑娘先后悔婚,芸娘至此大受打击,一病不起,很快去世。

痛失爱妻的沈三复,在流浪奔波中,哀叹“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共黄昏。无人陪我顾星辰,无人与我把酒分”。可能会经常想起那个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若无“为欢”,何来“浮生”,正是这小小的欢愉,这悠悠的茶香,伴随沈三白度过天涯孤旅。

年少时意气风发、胸怀壮志,中年时心灰意冷,落拓天涯,是沈复,是芸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记得第一次听毛不易的歌,《像我这样的人》,歌中唱到:像我这样优秀的人,本该灿烂过一生,怎么二十多年到头来,还在人海里浮沉。听到第一句我就笑了,曾经我们以为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其实早就泯然众人矣,所以成熟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模一样。

相关范文推荐
  • 12-06 酒店领导讲话稿(热门18篇)
    领导讲话稿是一种重要的组织传播工具,可以帮助领导更好地与员工沟通和交流。领导讲话稿范文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运用灵活的写作策略。各位同事:。在过去的几个
  • 12-06 应届生该好简历(模板19篇)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精炼而有亮点的个人简历,来展示自己在职业或学术领域的成就。这些个人简历范文突出了个人的特点和优势,可供您参考和借鉴。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
  • 12-06 我的宋老师(实用15篇)
    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要有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观点,还要有精准的语言表达和恰当的修辞运用。这里有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我的宋老师小学
  • 12-06 征拆工作表态发言大全(21篇)
    发言稿需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听众,选择合适的措辞和风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优秀发言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发言稿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师生安全不仅仅是
  • 12-06 奶奶悄悄地变了(实用19篇)
    优秀作文不仅仅是堆砌华丽辞藻,更应该注重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请大家看一看以下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我的奶奶是一位农民,鹤发童颜
  • 12-06 感恩节被珍藏的感恩(通用18篇)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幸福。请大家看看以下这些感恩总结的示范,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思路。时光催得人颜老,有个朋友忘不
  • 12-06 幼儿园游园活动主持稿(通用20篇)
    通过主持词,主持人可以展示自己的主持能力和组织能力。小编特意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合:大家上午好。倩:六月是洒
  • 12-06 民政办公室个人工作总结大全(19篇)
    办公室工作总结是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重要参考和指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办公室工作总结范例,为我们的写作提供灵感。20xx年以来,我办在局
  • 12-0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得体会(汇总15篇)
    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从而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新思路。感谢以下作者分享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社会不断发展,学生要经受住来自各方
  • 12-06 教学教学工作心得体会大全(21篇)
    通过对工作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我们可以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新学期伊始,即将再次走上神圣的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