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儒家文化中的义 儒家思想的读后感(实用10篇)

最新儒家文化中的义 儒家思想的读后感(实用10篇)

时间:2023-09-22 11:07:53 作者:笔尘 最新儒家文化中的义 儒家思想的读后感(实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一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百家争鸣,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儒家可谓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个,而它的核心著作,就是这部由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编辑而成的《论语》了。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小学,似乎不能算作是“接触”吧,不过是鹦鹉学舌地复述几句,至于它的意思,用“一窍不通”形容倒是丝毫不为过,想想那时都是这样,不论是现代文、古诗还是文言文,只需要把作者和背诵内容记住,就足以应付考试了。步入初中,我又一次“遇见”了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论语》,同样是在课本上,学习方法却大相庭径,原本主要的背诵成了次要,理解才是最重要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论语》中的每句话都包含着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那是孔子毕生的思想结晶,也是君子基本的道德素养。

“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对亲人仁爱,对朋友仁爱,对敌人亦是如此,看似简单的三点,能做到的人又究竟有多少呢?一、二两点很好理解,第三点就不尽然了,敌人是伤害过自己的人,为什么还要对他们“仁”呢?敌人,换个角度谈就是对手,一个人,即使他再优秀,没有一个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那他面临失败也就不远了,这样去理解,孔子的“仁”就更容易接受《论语》如同一汪深不见底的潭水,任凭我们从中打捞着智慧的甘露,即使我们从中提出上千、上万桶,却依旧取之不竭。了,感谢那些曾使自己进步的人,这是应该的。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二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

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个社会里,如果每个人都能心怀着一个“仁”字,那些大义不道,烧强掠夺,不孝不敬等不良行为也就不会发生,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美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这令我想起了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我认为,“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充满“仁爱”的世界,在这个充满仁爱的世界里,人与人互相尊重,互爱互助,生活得非常和谐美好。而我又认为,儒家思想不仅是提倡用“仁”对人,还提倡用“仁”来对待自然,心怀“仁爱”的人是懂得与自然和睦相处的,而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破坏自然。儒家思想提倡的“仁”是需要我们好好学习思考的,获得“仁爱”之心,最重要的是自己有那种想要达到“仁”的决心,就像孔子说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学习儒家思想,习得了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活在世界上,有进取心和能够独立自主是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进取心才能够不断地取得进步,从而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近。仔细想想,我觉得作为一名大学生,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很重要的。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必须要培养自己的进取心,不断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儒家思想还提出了很多怎样与别人相处的问题,这让我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信用问题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在社会里生存,就要懂得怎样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重要的还是要诚信。从小学到大学,老师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做人要讲信用,只有讲信用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相信。但放眼当今社会,不讲信用却大有人在,翻开报纸,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不良商家为了一己私利而在商品里加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或者制造假冒商品的新闻,这是商家们不讲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呢?学习儒家思想后,我总结了几点:首先,在作出承诺之前要好好想想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去兑现这个承诺。其次,做出了承诺以后就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兑现,不能轻易放弃。最后,如果尽了最大的努力后,承诺还是因为意外情况的发生而无法兑现,要及时向对方说清楚,请求对方原谅并且与他一起想办法。我觉得一个人若能做到这几点,那他便是个讲信用的人了。

同时,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让我体会很深。在与人交往中,我们确实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要懂得将心比心。把自己不喜欢的,厌恶的东西扔给别人的人是不礼貌的,同时也是自私的,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的。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总在时时地提醒着我要多点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因为自己是个师范生,以后成为一个教师的机率很大,而学习儒家思想能给我很多关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感想。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儒家思想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树立好的榜样。一个做到以身作则的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同时也能对学生起着持久的积极影响。所以,现在我就必须要好好地充实自己,增强自己,不仅要知识扎实,丰富,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修养。并且,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想,作为一个教师,明白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一个班的学生,有听话的,自然也有不听话的,有聪明的,也一定会有天资不是很好的,而当老师的就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学生不听话或天资不高而对他们漠不关心,忘记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儒家思想强调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中心。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是的,一个人连基本的道德素养都没有,那他再学习也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所以倘若以后我真的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不会忽视道德教育,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让我的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儒家思想是蕴含非常丰富的思想体系,学习儒家思想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有了很多体会,但毕竟自己的水平还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决定,在以后我将会继续学习儒家思想,希望能得到更深入的理解及体会。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三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义为中心的人本主义观念,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学习和研究儒家思想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核心观念的重要性和普遍适用性,下面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儒家思想的核心的体会。

首先,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修身强调个人自律和道德修养,要求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道德品质,以此来对抗与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冲击。在儒家思想中,仁德是最核心的道德观念,它要求个人对自己和他人怀有关爱之心,以仁义为准绳来审视自己的行为。在我看来,修身的核心在于自我反省和反思,通过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只有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其次,齐家是儒家思想核心的延伸。齐家是从个体到家庭的拓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家庭的和谐发展。在儒家思想中,齐家是建立在仁爱之基础上,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来构建和谐家庭。在我看来,齐家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包容,以及亲情的维系。只有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个人才能获得适当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治国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现。治国是将个人修身和家庭和谐延伸到整个社会,通过道德规范来管理社会秩序。在儒家思想中,治国强调君主应当以仁德为标准来执政,提倡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并通过为民造福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我看来,治国需要领导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明智的决策能力,同时也需要民众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只有在一个有着公正、廉洁和互相尊重的治理下,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最后,平天下是儒家思想追求的最高目标。平天下是基于修身、齐家和治国的基础上,将和谐与稳定延伸到整个世界。在儒家思想中,平天下强调和谐共处、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并以仁义之心对待他国和其他文化。在我看来,平天下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和互相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和合作来解决国际间的问题。只有真正实现平等、和谐和共同发展,世界才能实现长期的和平与稳定。

总之,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以仁义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在现在的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儒家思想,我深刻体会到了个人修身和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一个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努力将其付诸实践,我们的社会将会越来越和谐、和平与稳定。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四

第一段:引言(约200字)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儒家思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家思想的内容和价值理念广泛地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在当代的教育领域中,师德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话题。对于教师来说,如何与儒家思想的理念产生对接,使自己的师德更加优秀,是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第二段: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约300字)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贯穿于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和文化传承中。儒家思想强调“仁”,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感性需求,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核心理念是“仁爱的、正义的、忠诚的、谦让的、智慧的”。此外,儒家思想还强调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一个人的修养的开始,也是传承文化的有效途径。

第三段:儒家思想与师德(约300字)

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授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将孔子所说的“爱敬人”、“为师之道”付诸实践。此外,儒家强调“示教”,即身教重于言传。教育者的行为所显露出来的价值和道德观是学生们很好的示范和榜样。因此,秉承儒家思想的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注重提高师德修养,做到道德高尚、言行一致。

第四段:我的师德心得(约300字)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入地体会了儒家思想与师德之间的联系。我认为,良好的师德,不仅要将学生的学业水平提高,更要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标准。作为老师,我们能够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而是如何做人处世,如何做一个有爱心的、有担当的、有信仰的人。良好的师德,需要以身作则,遵循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做到言传身教,塑造学生成为品行高尚的公民。

第五段:结尾(约200字)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与师德之间的紧密联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将儒家思想贯彻到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心理素质和文化意识,尽己之力,造福社会。而对于我自己来说,时刻记住先做好自己,做好师德,做好示范,做好爱的传递,这是我最大的追求和信仰。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能够不断探索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将儒家思想转化为实际的教育实践。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五

读《论语》感悟到儒家文化贯穿两千多年历史,辉煌古代,如今《论语》借助电视、网络、讲座向国内外传播,为建设当代人的精神家园做出了贡献。我从养生的立场思考儒学关于人生的基本准则。

1.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的思维敏捷,会学习,学的程度在于“习”,学后会用,必然产生喜悦。“习”是深入体会、反复练习,如弹钢琴,一个指法就练许多天,体育运动每个项目都要天天拼搏。习的目的在于升华,古儒叫格物,真明白了它的意义必然“悦”之。朋友来了可切磋,可升华,可传播,其乐大矣。孔子指出:人要通过学与习去追求人生的最高极点,是内悦;朋友互访,可以从中交换、互补、提高、借鉴、增强气场,使蓬荜生辉、信誉远播;君子应该有内心中的恒定地位,人不知道你的胸襟作为,又怎能生气呢?做人不是给人家看的,而是要担负起为国为民为人类的使命。圣人的这三句话是人生指南针。

2.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语。忠、信、习三者是人永远应对照的镜子。子贡问孔子国家安定政治平稳之道。子曰:“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国家要强盛(兵足),经济要繁荣(足食),人民要信实。三股力量齐备,才能使国安定政治平稳,当力量达不到时,先去兵,经济力达不到可去食,但必须让老百姓对国家有坚强的信仰力。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28年中,经艰苦奋斗,缺兵缺粮食,但人民对党坚信不移,终于建成了中华民族人民民主共和国。

3.天道: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天何言哉?”“无言”也是一种教育。“道法自然”,神接近天,圣接近地,人要开天辟地,一日九变。既要有理想主义,又要有现实主义。只有理想没有土地者是梦想主义者;只有土地没有天空是务实主义者,二者都不能得到开拓。上天给人自强不息、从容不迫的大气度:地给人以生生不息、温柔敦厚和谦仰的态度,加上人之理想与适应实践创新的摸索,成为伟大的力量,天人合一,与时俱进,一种完美的力量凝聚在心中,即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国家兴旺事业成功的基础。

4.“安贫乐道”:子曰:“贫而乐,富而好礼”。古有愿安贫乐道、寻找心灵的家园的人物如陶渊明。而今小康世界,物质极大丰富,全国老年人老有所养、有所学、有所用,更有所乐。如果说“贫”,那是道德修养不够,贪得无厌不知足。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今天,中国有几亿老年人颐养天年,多学点传统文化儒、释、道、医、哲科知识,必然生“乐”。

5.“恕”: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把宽容放大,则“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我们应该怎样修身养性?一切皆由心而得,向外延伸,儒家用“和”,佛用“空”,道用“无”,全是开放性的.,穿越千古时空,宇宙沧桑,这就是天地人合一之道也。

6.心态:如何对待人生遗憾?

生活中的遗憾,如果多次放大,就会破坏生理功能,危及生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用可以做的事去弥补遗憾。我有三宝“放、和、了”,“放”,万事放得下,身体放松,心胸放宽,心情放远。“和”,对人对物要和气、和谐、和光同尘。“了”,事大事小、一过就了、一了百了。

7.处世之道: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原则是强调做事情的分寸,避免“过”和“不及”。“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去体现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以怨抱怨将会成为恶性循环,殃及子孙后代;以德报怨,则献出越大,浪费越大。第三种态度是用率直、磊落、高尚人格,坦然面对,一切太过的疏远和太过的亲密,都会起相反的结果。子游说:“事君数(屡次),斯辱矣(招致羞辱)。朋友数,斯疏矣(也就快疏远了)”。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要保持一个尺度,不要大包大揽)如你真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让孩子独立去走上成功,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夫妻之间彼此也要给对方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是禅宗讲的“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使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全开了就要凋谢了。对待工作要尽心尽责。但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要本分,不要越俎代庖,会招来祸害和嫉妒。怎样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呢?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不刻意强求,不无故反对)无莫也(没薄厚、没远近、没亲疏),义之与比”。(道义,就是做事的原则和标准)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不要说漂亮话,取悦于人,要少说多做)“谨言慎行(要四多、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言寡尤,行寡悔(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就能成功)。”

尊礼、守礼、行礼节,“修已以敬”。子曰:“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孔子的态度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的人格写照。

8.君子之道:

“仁而不忧,知而不惑,勇而不惧”。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曾子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利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人生德大义,事关国家、大道。“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无恒产有恒心”。“矜而不争,辟而不党”。(君子在人群里从来不争,也不结帮营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的言行标准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表面上少言寡语,而内心无比坚强、坚定、刚毅)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言过其行,说的多,做的少,是君子之耻。子曰:“君子不器”。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只作一份职业摆在那里。有个故事说:在炎热天有三个瓦匠,悲观主义者说“我在出苦役”;职业主义者说:“我在垒墙,要完成任务。”理想主义者说:“我在盖教堂。”同样一件事因心态、境界不同而体现出的生命价值有异。我们都可以成为不平凡的君子,君子儒的高尚完美的人生价值观是“君子不器”。我从此处认识到君子之道三大内涵的精髓是“仁而不忧,知者不惑(明白取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勇者不惧(在道义中就要勇为,做到了仁知勇三达德)。”

9.交友之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就是人的价值取向。“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僻、友善柔、有便佞,损矣。”直:真诚、坦荡、其人格给你勇气;谅:信也、诚实,使别人精神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多闻:知识面广,从间接中转化成你的直接经验。便辟:谄媚逢迎、溜须拍马。善柔:典型的“两面派”当面奉承,背后诽谤。便佞:夸夸其谈,耍嘴皮子。人生三道坎:“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告诉人当选朋友时应注意自己的年龄段和自己的心智素养,去交益友。人老了,许多人总是谈过去,谈家常,一谈现实则满腹牢骚,这样的心态不好。

10.理想之道: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宏大的理想,不见得是权势、金钱、或什么职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生命链条中最在乎的东西。君子有天下使命、历史的使命,要不辱使命。理想之道就是给人一个淡定的起点,给一点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不管环境好坏,君子内心有一种恒定能量,使周边熠熠生辉,用生命的气场改变命运和方向。我喜爱国画,当1972繁华年我作为黑五类分子,自己一人在家,一天只领到一斤白薯干,去上山砍柴,砍了二百多斤背着下山,突然天飘大雪,山路滑窄,于是扔掉柴薪,坐在山头观雪景画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山下就是白河支流)暮色淹没了山头,我下山又走了二十多里,摸到被雪盖住的寒舍,空去空回,人生苦极反成乐。我爱针灸,因父亲是针灸大夫,我也学过中医,但没机会从医,1968—1978年间也曾治过不少病,曾为生气而停止呼吸的老太太刺透过心窝膻中穴,一针四十分钟后人好了,许多病都是医院不治之症。2006年我在医院体检出尿路结石和膀胱肿瘤,应该立即开刀,我练翻掌功半年再检查,两个病全好了。为了人类的健康长寿,我于2009年完成了《佛学养生九要参》和《百岁养生健康法宝》,忠心祝愿和谐社会人人健康长寿。

11.人生之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21世纪是科学昌明时代,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最大的难题是不知如何选择。选择要有规划,有信心毅力去孜孜不倦地学习。“过犹不及”,贪多嚼不烂,要把有限的知识融会贯通,融入自己的生命。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学、边想、边应用。经过学习、历练,提升自己,有所感悟。学习有两种方式,“我注六经”,皓首穷经,白头到老。“六经注我”,用经典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这是心灵自信,叫“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不惑”太难,当今物质极大丰盛,精神文化博异多彩,越多越奇越诱人,难辨高低、曲直、是非,这阶段要用减法,敢于取舍,舍去不必要的物、事和朋友。按照《中庸》的理念,才变成淡定而从容。

庄子《逍遥法》里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受夸赞时而不多往前走一步,受辱时而不泄气,依然坚持自己的荣辱观)”。这就是孔子的“耳顺”境界,无论什么样的话,顺心的,逆理的都听得进去。不管云在五千米还是五百米,他总能感知到这个高度。孔子因材施教,“耳顺”使自己无比辽阔,可以遇合不同的高度,而不是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以自己恒定的标准坚守在某个高度。这就是中庸的融会贯通境界。从心所欲:当今世界一体化,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有对立斗争,也有互补和交融,互化又互相辅相承,成熟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展创新,要与西方先进科学相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上半个世纪我们曾盲目横扫传统文化,现今全世界又春花怒放纷纷建立孔子学院林立于各国,在人类道德危机的重要时刻,我国古典精神力量文艺复兴《论语》更绽开独放异彩去拯救人类的本来心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古恒常。

西方文化相信“知识就是力量”,中国文化相信“道德就是力量”。21世纪的开端,世界各国纷纷建立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选择道德来拯救心灵信仰。孔子说:“仁者无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无敌”并不是别人打不过你,而是相互敬爱,以其自身人格的感召力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这才是最高的境界。从表面上看道德是柔弱的,但是只有道德才能彰显人的崇高和尊严。放眼上下几千年的漫长历史,无论是物质的力量,还是制度的力量,抑或是知识的力量,都不如德性力量那样久远和悠长,斗转星移、时光荏苒,一切都在实践的无情淘洗中灰飞烟灭,唯有那“感天地泣鬼神”的德性之光确穿透漫漫长夜和重重屏障,依然熠熠生辉,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道生之,德蓄之”,永恒不怠。我们学习中华文化,也就是学习道德文化。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六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其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也为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设提供了指导。通过学习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我深刻体会到了其在道德伦理、人际关系、治国理政等方面的价值和智慧。以下是我对儒家思想核心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相关爱。儒家认为,自私自利的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所以提倡利他主义。仁爱不仅指对家人的关爱,更指对社会每个人的关怀。只有通过仁爱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在我个人的成长中,儒家思想告诉我,只有拥有仁爱之心,才能明辨是非、善恶,才能做到真正的“以德服人”。

其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孝道。孝道是儒家道德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对父母的尊重和关爱。孝道不仅仅是儿女对父母的敬孝,也包括君臣、兄弟姐妹、师生等各种亲属和关系的关心与尊重。儒家思想强调了家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只有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实现。在我个人的成长中,儒家思想告诉我,要秉持孝道,不仅要在言行上对长辈表示敬意,更要从内心深处尊敬和关心他们,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

再次,儒家思想的核心是礼仪。礼仪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正确行为和做事的方式。儒家认为,从小事做起,循循善诱,传承文化,能够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儒家思想注重礼仪的规范,是一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在我个人的生活中,儒家思想让我学会了尊重他人,懂得了进退得当,使我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也更加懂得如何在社会中遵守规则。

另外,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诚。忠诚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价值观,是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精神。儒家认为,作为一个公民应当尽心尽力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忠诚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对国家和社会负责任的表现。在我个人的成长中,儒家思想告诉我,为了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发展,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职责,做到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忠诚于自己的工作、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总之,儒家思想的核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仁爱、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不仅为个人成长提供了道德准则,也为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建设提供了智慧与指导。通过学习儒家思想的核心,我深刻体会到其在道德伦理、人际关系、治国理政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只有在道德准则的引领下,我们才能培养真正有道德感和责任心的公民,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发展和进步。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不仅适用于古代,也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和现代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学习和传承儒家思想,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促进我们国家和社会持续进步和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孟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4、《中庸》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5、《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易经》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7、《孝经》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8、《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9、《老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0、《庄子》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11、《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12、《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3、《金刚经》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心经》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15、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6、孔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八

每个专家都可以倾向于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达大体一致的思想。当安东尼谈到通常的倾斜sway(这是常用来平衡转身的)的时候,他使用他“航船”例子.船的立桅保持对船身的垂直不变,不论船身如何随着风浪滚动都是如此.这就描绘出直线(头到脚尖)的倾斜。我喜欢这样解释这种不间断的倾斜动作:把它和熟练驾驶的飞机作转弯的倾斜飞行作比较,这时飞机转弯的离心力正好和倾斜的离心力平衡,于是乘客和机组人员都感觉到他们像处于垂直坐着或站着时的正常平衡状态.我很高兴听到安东尼非常赞同这样的事实:标准舞(摩登舞)的核心是一对舞伴的中线身体接触.关于这一点是没有模棱两可的说法的.“两个身体完全和谐一致,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而且优雅非凡.”。安东尼这麽说.如果一对舞伴接触松散,断断续续地分离身体,这就把他们用在跳舞的其它方面的一切努力都抵消了!身体的接触绝对十分重要,正如腿和脚的外转对于正确表演芭蕾至为重要一样.安东尼把这一点说得很清楚:“五个标准舞中每种舞蹈都保持身体接触是一种不容商量的事实,这是所有教师和比赛者都必须在训练中遵守的规则,而且也是评审员必须考虑到的因素。我也确认安东尼的男士内在垂直中心的概念(这是一条理论上的从头到脚的直线,男士身体转动和自转时以此线为中心)是正确的。用他的说法,女士的姿势必须是易于弯曲的和女性味十足的`。这里我来解释一下:女士身躯的弧线以从下端(脚)到上端(头)成弓形延伸。男士引导舞伴进入任何一种旋转步(spin)时,离心力必须造成她的头和肩部成弧状,离开男士向外倾斜。柔韧易弯曲的脊椎,记住了吗?在例如反向抑制步(contracheck)中,也有女士上身线条向外延伸的现象.安东尼再次强调一点,即:女舞伴绝不可使上身处于固定不变的位置.还要注意的是女士必须保持与男士相应的平衡中心,否则保持身体接触便成为不可能.哪一种说法把我引向安东尼的下一个观点呢?华尔兹中的摆动求平衡和脚尖位上的持抱.安东尼和他的舞伴是展示他的讲座中的每一个特点的三对舞伴之一,其他两对是东尼・托克曼和阿曼达・欧文以及斯科特・德拉佩和莫伦拉・科拉格雷科,他们跳华尔兹右转的前半部……并在一小节音乐中保持这个位置,他们在旋转步转动的第三步上同样停下来并保持平衡……我看这部份录像时,感觉到好像处在时间错位之中.我的思想跳回到1937年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周末之夜,黑池冬天花园向普通观众关门,我的老师伊莱特夫人拥有黑池舞蹈俱乐部――我那时16岁,雄心勃勃,是俱乐部会员.在这个同样的皇帝舞厅学舞.她教我们控制平衡和精确放脚的共同属性.所有的每一对学舞者都必须跳舞,按着口令指示去跳,一小节音乐,再用一小节音乐冻结平衡,跳另一小节音乐,在身体上升动作时再次冻结,然后重复做这个练习,直到老师叫停下为止,伊莱特女士鹰一样的眼睛一直仔细盯着每对舞伴的步伐,只要发现一点点不足之处,就予以批评指正。我建议把这种方法作为训练每个参赛舞者的标准。你在看录像时会发现安东尼和他的”助手们”有点儿不同之处:他的姿势.特别是他的脚上功夫的精确程度比赛准备就绪阶段,然而他的平衡和控制能力,比如说并脚双左旋转步(doublereversespinfootcloses)(脚尖旋转步动作,重心不变),这个动作就更精确,更富有艺术性,双脚的里面限定在一起,双脚后跟以同样高度离地而起,双脚脚尖准确地接触到同样的假想线上。请你一定把录像的这一部份重放二到三次,其中双双对对的舞者在晚会节目中跳了3个双左旋转步.请观察每一双脚,如果你能从中了解到:一个舞者出色的技术的基本细节,如果没有同等的高标准的支持,光靠最高级的令人愉快的编舞是不能获胜的,那麽,这对你来说就值很多钱。安东尼谈到舞蹈旋转步技术,这是华尔兹的历史基础。他对旋转步下了定义,他表演了用每一条腿做的站立旋转步,让没有重负的腿跟着进入负重腿后面的位置,这又一次把观众的注意吸引到平衡的重要性上。在比赛中我看到许多男士在引导女舞伴围着他们做站立旋转步的时候,不断地把重心/重量从一只脚换到另一只脚。我看(其他人也一样看)这个舞蹈者无疑是太平凡了,他还没有学会在必不可少的时间长度内保持单腿平衡。安东尼说,跳流动旋转步时绝不可打算尽可能多地扩展在舞场上的距离.这里最重要的是旋转的质量和音乐感,而不是移动多大的空间。我和安东尼在这一点上再次一致,男士身体”内部的轴心”必须垂直于地面并且感觉到是旋转的中心,女士的头和肩部必须显出是沿着旋转的周边旋转.在把重心从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时,不应前后摇摆.在第一次轴转时,脚的自然距离分配绝不可在随后的一步上增加.切不可伸腿伸脚,因为这会破坏旋转的纯净。高质量的移动旋转步的产生――有各种各样类型一一是对它本身的深入研究过程,对于这个舞蹈的单个方面可以谈很多,写很多。信息量最丰富的讲座设计出来是为了培养出具有雄心壮志的舞蹈家。安东尼・赫尔利说的不言而喻的道理与舞蹈各方面的现实符合吗?正如任何一个好学生应该做的一样,学会把理论用于实践,然后,你可能成为一个好舞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九

第一段:引言及儒家思想概述(200字)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千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具有深远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行为的思考。尊重和谐、崇尚仁爱、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第二段:礼的重要性及其价值(200字)

在儒家思想中,礼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儒家强调个体对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礼仪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礼不仅体现了个体的修养和教养,也是社会秩序的保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相处,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环境中,都要遵循适当的礼仪。礼的实践不仅体现了个人修养,也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段:仁爱的重要性及其实践(200字)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是一种人道主义伦理观念,它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仁者爱人,不仅要关心自己的家人亲戚,还要关心他人的福祉,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仁爱是从个体到家庭再到整个社会,逐步扩展的。实践仁爱意味着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和社区服务,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只有在相互关心与尊重的基础上,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第四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及其路径(200字)

在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追求完美人格和社会理想的目标。修身意味着个体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追求卓越的自我价值。齐家要求个体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促进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治国表明个体应该有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意识。最终平天下是追求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我们要通过不断修身齐家治国的努力,为社会稳定与发展做贡献。

第五段:心得与总结(200字)

儒家思想强调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种核心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儒家思想提醒我们要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交礼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现共赢共荣的发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的实践,我们也能够影响和改变社会,为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行为的思考。礼、仁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分别体现了个体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个体与家庭、社会的和谐关系、个体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儒家思想不仅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重要影响,而且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努力落实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儒家文化中的义篇十

我对儒家经典有所爱好,《论语》、《孟子》等也读过一些。经过张教授讲座指导,我对儒家学说有更深的认识与提高。

1、儒家哲学是积极有为的哲学,要求人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对现实工作是有指导意义的。特别是对在机关里混日子、不作为是有力的针砭。

2、儒家的仁义道德、忠孝节义等核心道德观与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是相融合的,一致的,必须好好学习,学以致用。

3、对儒家思想要存真去伪,掌握真谛。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不断地有注释、增减。特别是历代统治者为了有利于自己的统治对儒学进行篡改和曲解,使儒家蒙受不白之冤,不明就里的人受骗上当。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的“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似仇寇”到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手里就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疑为“刑不逮君子,礼不逮小人”真是天壤之别,必须睁大眼睛。

4、儒学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照搬照抄。如孔子轻视女子、相信天命等,是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提出的,现在社会形态变了,科学发展了,摒弃一些落后观点是应该的,也是正常的。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等级观念。我还认为更是要求每个人做好本职工作的观念。即君主做君主的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做父该做的,子做子该做的。在现代社会分工精细的社会里或单位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整个单位或整个社会也就好了。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又极大地避免有好处抢着干,没好处踢皮球的现象。

我们提倡多奉献,但这种奉献是在本职工作上的多奉献,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力为社会、他人多做奉献。

孔子提倡等级这是对的,也是客观存在的,直到今天全中国乃至世界,不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均有等级,无可厚非。孔子对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要求,上等级必然高要求。所谓“责大任大”。现在一些人论待遇,论级别,什么都要,一个不能少;说责任,说付出只想一推了之,作为公务员必受到唾弃。所以必须有上进心,必须做好与责任相当的事情,争取做得最好。

相关范文推荐
  • 09-22 2023年委托合同中的隐名代理(优秀9篇)
    生活当中,合同是出现频率很高的,那么还是应该要准备好一份劳动合同。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合同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
  • 09-22 解放思想实事求心得体会(优秀6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
  • 09-22 最新科研合同管理办法(汇总6篇)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合同来调和民事关系,签订合同能够较为有效的约束违约行为。怎样写合同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合同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 09-22 2023年合同法居间合同法条 合同法担保部分心得体会(优质5篇)
    现今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事情需要用到合同,合同协调着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那么一般合同是怎么起草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合同模板,希望大家
  • 09-22 2023年劳动合同用英文 劳动合同固定期限(通用8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合同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合同。下
  • 09-22 2023年经济适用房备案后多久下证 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 09-22 2023年教研计划指导思想围绕来写(优秀5篇)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在面对变化和不确定性时进行调整和修正。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
  • 09-22 合同的签字(模板5篇)
    随着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人们越发重视合同,关于合同的利益纠纷越来越多,在达成意见一致时,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合同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
  • 09-22 教师交流期间思想工作总结(大全5篇)
    总结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
  • 09-22 2023年思想大解放调研报告 崛起解放思想心得体会(通用7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