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模板5篇)

最新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01 08:17:02 作者:QJ墨客 最新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

教学重点: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

2、解释关键词

数犯曹操之忌()()

适庖官进鸡汤()

二、授新课【导入】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活动一:三国故事会

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

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

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一盒酥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

学生认为杨修死因: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杨修之死因归纳

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

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

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

板书设计:

1.杨修被杀

插2.改建园门

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

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

5.轻视吴质

6.教植斩吏

叙7.巧作答教

8.失利葬修

作业布置:

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篇二

自读目的:

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

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

教学重点:目的一;

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

教学关键:目的三;

教学方法:引导自读;

教学时数:一节。

内容和步骤:

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

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忌之

(2)一盒酥恶之

(3)杀近侍愈恶之

(4)告发丕愈恶之

(5)斩门吏大怒

(6)作教杀心

(7)鸡肋杀

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

——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

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借故杀人,

——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

——三奸:惠善后。

三、课堂练习:

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

(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3)吾乃在梦中;

(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

(5)修以鸡肋之意对;

(6)再入以惑之;

(7)操以植为能;

(8)以今夜是令,便知。

板书:

嫌门阔忌之

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

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

(恃才故旷)告发丕愈恶之曹操(奸雄)

恃才干政斩门吏大怒

作教杀心

恃才乱军鸡肋杀

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

2、了解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了解杨修的有关史实

3、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4、分析杨修的死因

教学重点:

1、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2、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独特写法

一、课前感悟:

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杨修之死》的片段。播放片段下显示:

聪明杨德修,时代继簪缨。

笔下走龙蛇,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读诗后思考:这首诗写的人物是谁?讲了什么样的内容?

二、谁是情报员(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比一比看谁收集的面)

多媒体显示: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造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他广泛收集有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的《三国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三国的故事进行了再创造;以史实为基础,融合了大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借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书的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使曹操和刘备两个艺术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互相衬托,以强烈谴责暴政,热烈颂扬仁政思想。

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篇四

知识与技能

1、理清小说脉络,概括文中典型事件。

2、赏读语言,品味关键词,分析人物性格。

过程与方法

朗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分析杨修曹操性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杨修之死得到启发:如何才是真正的智慧;热爱【】传统文学

教学重点:通过读体会语气分析人物性格,通过对关键词的品析深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

一、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1)庖官()(2)食讫()(3)佯惊()(4)伺查()

2、解释关键词

数犯曹操之忌()()

适庖官进鸡汤()

二、授新课【导入】

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看杨修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死因是什么。

活动一:三国故事会

活动1:任选文中的七个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举手上台任选一幅图表演。

活动二:大话三国人物

示范:以鸡肋事件为例。请大家找出杨修说的话,以及夏侯惇和曹操看到军士收拾行装后的表情。

由鸡肋事件,可见杨修胸无城府,一介书生,卖弄聪明而不知死活,不知收敛,不懂政治。

一盒酥

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分食讫。

活动三:三国人物之杨修论死因

学生认为杨修死因: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小结:我们通过杨修之死,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杨修之死因归纳

一、学生从故事中作者的倾向里读出的死因是杨修之死原因在己。

二、学生分析每个故事曹操的表里不一虚伪狡诈的反应,认为死因在曹操狡诈凶残。

三、老师补充材料,辅助学生真正理解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他卷入曹操立世子的政治斗争。

板书设计:

1、杨修被杀

插2.改建园门

3、分食酥饼杨修恃才放旷学会与人相处

4、语破奸心曹操老谋深算

5、轻视吴质

6、教植斩吏

叙7.巧作答教

8、失利葬修

作业布置:

杨修之死的语文课本教案篇五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