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专业诗歌创作心得(通用18篇)

专业诗歌创作心得(通用18篇)

时间:2023-11-02 00:09:14 作者:纸韵 专业诗歌创作心得(通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小编特别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评论。

春天的创作诗歌

藏着鹅黄的小草芽儿,

藏着嫩绿的小树芽儿,

藏着粉红的花苞苞。

小鸟飞来了,

唱着快乐的歌儿,

小草芽儿听见了,

从门缝里探出了头;

小树芽儿听见了,

从门缝里伸出了手;

花苞苞听见了,

露出红扑扑的脸颊。

他们一起。

春天的创作诗歌

看,小松鼠岀来了!

快乐地又蹦又跳。

看,小燕子飞回来了!

人们身上的衣服,越开越薄;

小动物身上的绒毛,越来越少。

听,沙沙的春雨声,滋润着河边的小草;

听,温和的春风,把所有的小动物都唤醒!

走到田野里,到处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

走到城市里,到处都是青翠的香樟树。

闻,路边的小花,它们个个都散发着清香;

闻,温暖的空气,蕴藏着太阳的香气息。

看,小河解冻了!快活的流淌着;

看,天气变暖了,我们高兴地跳着!

诗歌创作讲座心得体会教师

近日,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诗歌创作的讲座,由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主持。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我通过这次讲座学到了诗歌创作的诀窍和技巧,也了解了对于一位成功的诗人来说,思想和灵感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中引入的第一主题是“诗歌的灵感来源”。老师告诉我们,诗歌的灵感可以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自然景色、人文历史、个人经历等。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汲取灵感,并将其转化为文字。此外,老师还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敏感和观察能力,因为有时候灵感就悄然而至,我们必须抓住它,并及时记录下来。

其次,讲座的第二个话题是“诗歌创作的意境营造”。老师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诗歌作品,不仅仅需要有好的内容和结构,更需要有独特的意境。通过精确地选择词语和展示细腻的情感,我们可以为读者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体验。同时,老师也鼓励我们要多读优秀的诗歌作品,从中学习如何创造出恰到好处的意境。

第三个话题是关于“诗歌的形式”。老师对各种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示范。他指出,形式并不是束缚我们创作的限制,而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熟悉各种形式,并灵活运用,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作品更富于节奏感和美感。同时,他还强调了音韵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应该注重诗歌的韵律和音节的搭配。

接下来,讲座上我们还讨论了“写作的技巧”。老师分享了他多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比如如何创造适当的写作环境,如何合理规划时间以提高写作效率等等。同时,他也强调了写作的坚持和努力,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他还鼓励我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因为真诚和独特是一位诗人最宝贵的财富。

最后,讲座的结尾,老师总结了整个讲座的主要内容,并鼓励我们要坚持下去。他说,诗歌创作是一条不断前行的路,只有坚持和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走得更远。听完这番话语,我深受鼓舞,对于诗歌创作充满了更大的热情和决心。

通过这次诗歌创作讲座,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思考方式。我相信,只有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我会将这次讲座的收获牢记于心,持之以恒地在诗歌的道路上前行。同时,我也希望将这些经验和知识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和力量。这次讲座是我诗歌创作之旅的重要里程碑,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诗歌创作讲座心得体会教师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能够用简约、精练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了提升自己的诗歌写作水平,我参加了一场关于诗歌创作的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教师以其卓越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诗歌造诣,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着重强调了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感受的重要性。他希望我们能够用纯净的眼睛审视世界,用真挚的感情体验自然。他说,只有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受,才能真正写出有温度、有生命力的诗歌。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自然,教师带领我们外出写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感受阳光雨水的洗礼。这样的亲身体验,让我收获了对自然的更深入理解,也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

其次,教师谈到了诗歌创作的内心体验。他说,写诗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对内心世界的表达。他鼓励我们发现内心深处的那一片净土,将自己的感悟、思考和痛苦转化为诗歌。他说,只有把真实的自己注入到作品中,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训练,让我们实时记录自己的心情变化,并试图用诗歌表达出来。这种内心的表达让我体会到诗歌为我提供的独特的情感宣泄方式,也让我更加珍惜每一篇自己创作的作品。

其次,教师着重强调了诗歌创作的语言形式。他说,诗歌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它的运用可以让作品更加韵律流畅、形象生动。他鼓励我们学习诗歌的各种格律和形式,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为了帮助我们学习和运用格律,教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写作练习,让我们尝试用定型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这种对语言形式的讲解和实践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写作技巧。

最后,教师强调了对于诗歌作品的反思和修改。他说,写作不仅仅是创作,更是修订。他鼓励我们在创作结束后,多次精读自己的作品,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他说,通过不断的反思和修改,才能让作品更加完美。为了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作品的反思能力,教师组织了多次作品分享会,让我们相互评析。这种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反思和修改的重要性,也让我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不断提高。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于诗歌创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我体会到写作需要灵感,但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断的锤炼。我懂得了诗歌创作离不开对自然的感受和观察,离不开对内心的表达,离不开对语言形式的学习和运用,也离不开对作品的反思和修改。这次讲座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热爱,让我更加坚定了继续写作的决心。我相信,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诗歌创作水平,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诗歌创作心得体会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形式,是借助细微、抽象的意象,表达出深邃的内心情感与感悟的文学体裁。在创作过程中,诗人需要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游刃有余的语言技巧。我是一名热爱诗歌的文学爱好者,经过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总结出个人的诗歌创作心得体会。

第二段:关于灵感与创作。

灵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能够带来创作灵感的来源有很多种。有时候是自然景色,如花、草、树、山、水等自然元素;有时候是身边的人事物,如家人、朋友、社会事件等;有时候是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如喜、怒、哀、乐等。当诗人遇到这样的灵感时,要及时记录下来,可以通过写日记、便笺、录音等方式进行,以便于后期的诗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要有一个恰当的心态。一方面要保持敏锐的思维和灵敏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要学会冷静和沉淀。遇到诗歌创作困难时,可以暂停创作,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或者换一种方式来进行想象。比如,放下笔,握住自己的手臂,让意象流淌出来,然后逐渐转化为文字。

第三段:关于结构与技巧。

诗歌的结构是完整的,一般包含有一定数量的诗行或者诗节。在创作过程中,应该清晰明确的掌握好诗歌的结构,将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娓娓道来。同时,在诗歌编写中,还要注意每一句话的排列,以及每个词句的含义。诗歌中的换行、断句、句式的变化等都是情感表达和意象呈现的一种形式。

此外,还有一些技巧可以用于诗歌创作,比如借鉴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灵活地运用修辞和比喻,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要注重诗歌的整体韵律与音律的掌握,让读者可以在欣赏诗歌时更好的领会其情感内涵。

第四段:关于表达与传递。

在创作一首诗的过程中,最基本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读懂、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内涵。因此,对于诗歌作者来说,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其能否有效的表达和传递这些情感和内涵。而对于读者而言,其欣赏诗歌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不同读者通过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最后一段:自我总结和展望。

如何提高诗歌的质量和水平?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将继续在敏感和认真的审视中与自己的诗歌作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关注诗歌创作,是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和体验的,当我们能够更加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就能在更深刻的层面上创作出更为精彩的诗歌作品。希望自己能够在诗歌创作的不断探索中,不断发掘和提升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技巧,从而将更多的情感和思想用诗歌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春天的创作诗歌

是你给予我生命。

我是华夏儿女。

也是您的女儿。

您辛苦一生。

养育我长大。

父母,今天离开故乡。

使我想起了您。

您那严肃的'神情。

您那深陷的眼睛。

您那满脸的皱纹。

您那粗糙的大手。

父母,今天离开故乡。

使我想起了您。

您曾用那粗糙的大手抚摸我。

在清晨叫醒我的时候。

在午休休息的时候。

在黄昏干完活的时候。

在午夜照看我的时候。

您曾用那粗糙的大手抚摸我。

父母,您为了生活更好。

在天麻麻亮的时候。

就用抚摸我的大手劳作了。

您微笑着,操持家务。

您微笑着,田间劳作。

您微笑着,上场打谷。

父母,您为了生活更好。

在天麻麻亮的时候。

就用抚摸我的大手劳作了。

父母,深爱着我。

为了我,您省吃俭用。

为了我,您努力劳作。

为了我,您辛苦一生。

父母,深爱着我。

谢谢您的教导。

谢谢您的培养。

谢谢您给予我生命。

谢谢您操劳的大手。

我敬您,爱您。

春天的创作诗歌

闯入了我的生活。

冷漠的冰,

似乎已成了过去。

柳披上了崭新的绿装,

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

风向爱情的方向吹,

柳儿扭动,

柔美细腰,

多么迷人的线条。

尽情飘摇尽情舞蹈;

石榴花穿上了石榴裙,

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

风向爱情的方向吹,

石榴花羞红了脸,

暗自丛中笑燕子穿上了燕尾服遥遥飞来了。

因为她跟春天有个约会。

燕舞,燕舞,莺歌燕舞;

我匆匆赶来,因为我跟春天有个约会。

诗歌创作讲座心得体会教师

第一段:引言(200字)。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诗歌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近日,我参加了一场由知名诗人举办的诗歌创作讲座,为期两天。这次讲座深入浅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座的主题是“诗歌创作的内外境”,通过诗人的讲授和实例分析,我对诗歌创作的理念和技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段:内境篇(300字)。

讲座开始时,诗人首先强调了创作的内境对于诗人的重要性。他说创作是一种情感传递的过程,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个内心世界就是创作的源泉。他鼓励我们要保持思考、观察和感受的敏感度,时刻留意并记录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和情感变化。他通过多个例子表达了作品中的独特性和感情共鸣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只有深入的思考才能使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段:外境篇(300字)。

在诗人的讲座中,他也提到了外境对创作的影响。他认为诗人不应该孤立于社会和现实,而应该积极关注社会、环境和世界。艺术不是脱离现实的,而是通过现实表达内心的追求和呼唤。他通过引用众多大诗人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如何用自己的眼光去发掘现实中的美和不美。他鼓励我们要善于感知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创作表达对各种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和观察。在此过程中,我更加明白了只有深入现实,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诗歌。

第四段:创作技巧篇(300字)。

在讲座的第二天,诗人分享了一些创作技巧。他说诗歌创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时间、技巧和练习。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他倡导我们多读优秀作品,从中学习和借鉴。同时,他也鼓励我们多与其他创作者交流,参加作品鉴赏和创作指导活动。在讲座的大部分时间里,我感受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挑战,对于以前产生的困惑和迷茫有了更清晰的解答。

第五段:总结(200字)。

这次诗歌创作讲座对我来说是一次极为有益的体验。它不仅为我打开了诗歌创作的大门,还帮助我梳理了创作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与诗人的深入探讨和学习,我更加清楚了自己作为一个诗人应该保持的内在和外在品质。我将把这次讲座的所学积极运用到我的创作中,不断锤炼自己的技艺,争取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我深信,诗歌创作讲座给予我的启迪和指引将陪伴我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心得体会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它与生俱来的美感和灵魂深处的表达让它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们追逐的目标。但是,尽管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灵感和创作技巧,但是要创作出一首好诗仍然是一项相当困难的任务。然而,对于我这个刚刚开始步入诗歌创作领域的人来说,我有着自己的一些心得和经验,今天我就想要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找到创作灵感。

对于刚刚开始诗歌创作的人来说,找到灵感是一个关键的步骤。我发现,许多好的诗歌都来自于生活中的点滴,例如窗外的景色、天气的变化、自己的情感体验、人生的经历等等。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写出一首好诗,就需要保持对生活的敏感和观察力,多关注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多去感受一下身边的一切,这样才能够把这些感悟融入到创作中。

第三段:注意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在诗歌创作中,形式和韵律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他们不仅能够使诗歌更加美观,也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所以,我们在创作诗歌时应该注意诗歌的形式,例如诗的结构、韵脚、节奏和押韵等等。当然,在创作时也不能让这些东西束缚我们的创作,应该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去用他们增强诗歌的美感。

第四段:发挥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作诗歌需要想象力,但是人的想象力是很难准确塑造的,每个人的想象力也会因为个人体验和背景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我认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需要运用到的部分,我们需要让想象力带领我们旅行,去创造未出现过的世界、未曾有过的情境、未知的感悟和情感,这些也许会让我们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

第五段:总结。

诗歌创作是一个相当有意义并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诗歌创作方法,但是让自己的创作充满灵感,在形式和韵律上注重细节,并且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这些都是每个创作者必须关注的要点。当我们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得到一些反馈性的回馈时,也可以更好的优化自己的诗歌创作,让自己的诗更加优秀和完美,更多的为读者和文学世界创造精彩的文学瑰宝。

春天的创作诗歌

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叙事”手法在诗歌书写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叙事性”已经成为当下诗歌书写的一个主流现象和特征,这是当代诗歌的嬗变和进步所致,这种现象从新世纪伊始就引起了诗歌评论界的适度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叙事”特征表现出愈来愈普遍并有日益增强的趋势。应该说它给当下诗歌创作带来了纷繁多样的新景观,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日常场景和内心存在的即时感受,以接近口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自觉地将“叙事”引入诗歌书写,充分使用白描、叙述、陈述、提炼、强化等修辞手段,展现和揭示现实生活某个时间和空间场景,诗意地传达主体生命体验、内在理解以及对事件、场景进行深度开掘,贡献出了一批诗歌佳作。“叙事”作为从上世纪第三代诗人就已具备的艺术手法,随着时间推移和诗歌实践的反复演练、深化,在当下形成的这种阶段性总体特征,是否已经因为具有风格学研究的而具有了诗学意义?它的生成机制如何?它和小说散文中的“叙事”、以往新诗传统中的“叙事”有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目前呈现出一种怎样的生态面貌?对诗歌创作中的叙事诗学研究提供了什么样的范本和启示?同时其中也存在着怎样需要规避、纠偏的弊端?将来的发展走向和轨迹如何等,都需要深切关注、深入探讨。笔者结合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的实例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从当代诗歌创作的整体景观和发展脉络来看,作为第三代诗人对朦胧诗反拨的重要诗艺表现手段,“叙事”手法最早出现在1980年代中后期,之后经过1990年代诗人们渐渐将之作为更为广泛的自觉艺术追求,到新旧世纪之交,“叙事性”在当代诗歌创作中所占比例日渐增大,涉及人数日渐增多,已经初步形成一种整体书写倾向。大致上看,作为一种格局的形成,是在大量70、80后诗人进入诗坛,随着新世纪来临和网络诗歌的勃兴而凸现,并持续进入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的。

新世纪伊始,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争尘埃初落,网络诗歌一时呈现出井喷态势,大量更年轻的诗人进入诗歌书写,各种民刊先后出现,当代诗歌继1990年代中后期的相对沉寂,迎来了一个相对热闹、繁荣、众花纷呈的局面。之后不久,“下半身”、“垃圾派”、“低诗歌”等先锋与另类诗歌现象的横空出世,将这一局面推进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甚至有些混乱不堪的状态。先前已然存在的“及物”写作、“事态”写作、“悖论”写作等,这时几乎无一例外的被庞大的诗人群所运用、所演练。其中,“叙事”手法得到诗人们较为普遍的接受。有意思的是,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争论之后不久,知识分子阵营中的诗人也自觉不自觉地开始转向或者说使用口语,进行“叙事”书写了。如臧棣的《世界观协会》、王家新的《桔子》、孙文波的《遗传学研究》等诗即为例证。诗歌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从高深转向平易、由精致兼具明朗、从思想高蹈进入了现实行走。另一方面,如果说“叙事”写作是民间写作论者执意坚持的一种写作操守的话,那么对于诗歌书写的新生力量和网络诗歌写手们来说,他们大都是一开始就是对之高度认同并进行自觉实践的。

迄今为止,从诗歌创作的总体状况着眼,“叙事”手法在诗歌中的普遍应用,“叙事性”写作形成的广泛影响和实际书写业绩,已经构成一种蔚为可观的诗学现象。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诗评家们也开始关注“叙事”在诗歌书写中的多与寡、好与坏、得与失,并试图将之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这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如此,这种探讨和分析还应该根据“叙事”与“叙事性”的当下形态和进一步的发展、走向有所加强,目前在这方面,切中要点的学界评判和细致入微的诗学分析,还显得相对脱节和滞后。

我们这里所说的“叙事”(在具体诗歌文本上常常表现为“叙述”),不仅和一般意义上的小说、散文中的“叙事”完全不是一回事情,就是和传统诗学上叙事诗的“叙事”亦不可同日而语。这里所说的“叙事”指的是那种在语言风格上基于日常口语,在诗歌文本结构上呈现“事态”或“情境”结构,在诗意诉求上旨在传达极具个性化的情感状态、生命体验与存在顿悟的诗作。也正是这样的作品,占有压倒多数的构成了新世纪以来诗歌书写的整体格局。在此类作品中,“叙事”不仅仅是“叙事”,既不是不是对事件、场景的简单“叙述”和描摹,也不单纯止于“叙事”,其最后指归还是抒发主观情感。只不过这种抒情和过去的直接抒情和通过繁密的意象组织抒发感情有所不同,而是依托对事件和场景的描述来表达主观感悟的。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叙事性”抒情。无论如何,诗歌的本质还是抒情的,或者说诗歌的最终目的还是抒情的。直白抒情、简单抒情是抒情,“智性抒情”、“理性抒情”也是抒情,甚至“冷抒情”、“反抒情”也是为了抒情。那么,通过对事件、场景来传达生命情感与体验,其目的仍然是殊途同归的。而这种“叙事性”抒情正是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

这种“叙事”手法作为一种整体风格,它的生成机制上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来自于对朦胧诗后第三代诗人的承继,二是具有颠覆意味的时代变化和全新的现实生活、存在状态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与作用使然。关于对第三代诗人的影响,有人已经说过,第三代诗人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营养和传统,此话不虚,也是无可争议的。作为第三代诗人,尽管没有产生众所公认的大家和较为同意艺术风格范式,但作为朦胧诗的后继者和终结者,他们的诗歌观念和作品风格在将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了笼罩和影响中国当代诗坛的主要诗歌症候,直至现在,有些诗人还在持续的产生着影响。无论是70、80后还是年龄稍微大一些的60后诗人(即人们所说的“中间代”),对于“拒绝隐喻”、“诗从语言开始”、“诗到语言为止”等诗歌观念都并不陌生,有的甚至还是高度认同的。这种影响对后来者来说,也许是具有针对性的,也许是被主动选择的。而意在消解意象、象征的“叙事”手法,在风格、流派、艺术主张不尽相同的第三代诗人那里,却是无一例外被共同认定的,因之也就被后来的诗人们所承继。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承继也并不是全盘照托、一成不变的,这种“叙事”手法还必然地受到诗人们自身所携带的文化或诗歌因子的内在影响,同时也受到诗人们生活变化、时代迁移、生存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因素所促使下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艺术观念的影响。实际情况也正如此,当下诗歌作品中呈现出的“叙事”品格,和第三代诗人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第三代诗人那里,“叙事”只是作为一种对朦胧诗意识形态化的反动,“叙事”是有意摈弃意象、隐喻、象征之后找到的表达方式,在艺术上着意反拨的意味非常外在和明显。第三代诗人的“叙事”更多的是出现在艺术观念的自觉性基础之上:朦胧诗的文化历史使命和意识形态使命已经完成,繁复凝结的意象和象征开始走向极致,“叙事”的出现恰好切中了当时诗歌艺术更新迭变的需求。正如有人所言:“1990年代的当代汉语诗人不过是把小说的手法挪用为诗歌的主要技巧,这也是当代诗歌抒情面临危机时的一种待用模式。”(1)现在回头看看,除了《山中》、《明月降临》、《大雁塔》、《镜中》等作品外,《中文系》、《尚义街2号》等当时声噪天下的名作,给人们留下的更多是诗歌观念嬗变和诗歌阶段历史的意义,从诗意的角度看,第三代诗人相当一部分作品以及那些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叙事”手法,在诗意上的成熟度及其生命力还是需要重新予以评估的。

相比之下,来自现实生活和生存变化的影响要更大一些。从1990年代初开始,短短十几年间,我们所处身于其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崛起,再到新旧世纪之交网络时代的兴起,一个商业经济勃发、物质主义流行、娱乐休闲至上、消费社会成形的新的时代面貌已经出现,人们的生存方式、生存环境、世界观、价值观及文化观、艺术观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一下子变得乱花眯眼、不可把握;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变得无所适从;生存压力与思想压力越来越大,新现象、新事物、新观念等层出不穷。反映在诗歌创作上,这种种变化必然导致诗歌艺术的的剧烈嬗变。而这一切变化肇始于1990年代之初。从那时开始算起,当代诗歌正好经过一段沉寂的低谷期,在世纪末随着网络诗歌的出现,带着“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之争,以表现在诗歌界内部(如果说存在一个诗歌界的话)的热闹纷繁的态势而进入新世纪的。这时候,诗歌不仅不再被用来作为意识形态和张扬个性的'工具,甚至也不再可能被轻易归纳为一些流派、风格,当代诗歌是在官刊、民刊、网络诗歌并存并行的状态下开始新世纪旅程的,诗歌完全进入了一个气象万千的个性化写作时代。实际上,当代诗歌的“个性化”写作也是起始于第三代诗人的。只不过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个性化”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变化,至今达到了一种极致状态。每个诗人都是一个艺术主体,每一个诗歌书写者都有一个自足的诗歌艺术世界,每一个地域每一个领域都有一个自然分化的不同的诗歌书写圈子,甚至每一单个的诗歌文本地出现都是一个新鲜的样式。有人也因之发出了诗歌界“交流绝望”的慨叹。加入诗歌书写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而“个性化”却反而变得越来越明显。也正是这种情况之下,诗人们或者说诗歌写作者们放弃了对世界的整体观照和把握,而是从个体感受和经验出发来呈现自我。他们甚至放弃了对现实世界和生活的块状、面状的介入,而改为了“点状”介入。他们从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和生存感受出发,着眼于一时一地的情绪、感觉和情感状态的捕捉。而诗歌在诸多的艺术表现手段中,“叙事”及“叙事性”在功能体现上恰恰更适合此种创作心理需求和实际诗艺需求。也正因此,“叙事”策略不约而同的被诗歌写作者所承继、所接受并在写作实践中推向极致。与其说是诗人们自觉地继承了先前诗人的风格,不如说是现代生活给诗人们提供了这种是艺术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在与这种“叙事”策略的相互选择之后,诗歌写作者们纷纷将目光转向了日常存在、日常场景,热衷于表达日常生活感受与日常经验,通过对身体、目光和思想的“及物”体验,借助日常语言来传达内心情感。这种“叙事”策略既表现在语言方式上,也表现在体验方式和思维方式上,从而具有了方法论的诗学含义。

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叙事”作为一个整体写作倾向,粗略地予以归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叙事”突破了对事件或场景的单纯叙述、交代、描摹与展示的概念界定,情绪、情感、思想等主体意识更多的诗意的渗透到事件与时间秩序之中。诗人已经不再局限和满足于仅仅把感受到或捕捉到的生活场景展现出来,而是在这种诗意的展现过程中,嵌入了自身的感情、经验与诗思巧妙地熔铸在语词和文本结构之中。如杜涯的《无限》:

在秦岭,我看到无名的花开了。

又落了。我站在繁花下,想它们。

一定是为着什么事情。

才来到这寂寞人间。

------。

后来,我去到了高原,看到了永不化的雪峰。

原始森林在不远处绵延、沉默。

我感到心中的泪水开始滴落。

-------。

我记得有一年我坐在太行山上。

晚风起了,夕阳开始沉落。

连绵的群山在薄霭中渐渐隐去。

我看到了西天闪耀的星光,接着在我头顶。

满天的无边的繁星开始永恒闪烁。

即使是在对一些单一事件的“叙事(叙述)”中,诗人的目光也不再单纯是看见或只传达事物被看见的一面,而是把诗人的强烈情感浓缩到了场景以及场景中人物之上。如诗人雨田的《站在村口的铁匠》:

村庄里的田地荒芜铁匠铺里没有打镰刀的人。

炉堂的火早已熄灭那些收割稻谷的人不知在何处。

不知姓名的铁匠从小镇的街头走到街尾。

像一团火焰站在村口路过此地的人浑身滚烫。

站在村口的铁匠其实他已经失业他是。

光芒万丈地燃烧过他的灵魂一次次被锻打。

割舍然后让人取走留在铁墩上的只有伤口。

------。

那个铁匠比我还苍老掉了自己的白发掉了牙齿。

和还没有想完的心事而他所面临的生存选择。

又是什么呢也许他的身体里还藏着最硬的铁。

我回到乡下凭借一点点光亮把内心的黑暗抽空。

不会像站在村口的铁匠那样丧失得太多也许。

我们各自的立场不太一样我还是带着最初的梦境。

走近他矛盾和虚幻当然存在那位铁匠站得比我高。

朵渔的《高启武传》则通过对爷爷饱含深情的一生的“叙事”与追思,表达出对一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中一个农民的命运无常和人性内涵的深切反思,诗歌语言具有犁铧般的耕种力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二是在“叙事”中,通过对事物或事件中具象的鞭辟入里的细节挖掘,抵达其内部逼近其真相。新世纪以来出现了大量的以细节描写和细节挖掘见长的诗作。这些作品在对具体事物或事件的细节把握上,呈现出以往诗歌作品中少见的主体观察力和语言表现力。如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全诗用了整整34行来不厌其详地展现一条狗经过5次被主人刀捅而死的过程,读来让人心惊肉跳,并由此经历了一次奇异、震悚甚至是痛苦的心理历险,逼迫着人不得不去思考人和动物、人与世界之间那种血淋淋的关系:

------。

它叫着,脖子上像插上了。

一杆红颜色的小旗子,力不从心地。

蹿到了店铺旁的柴堆里。

主人向它招了招手,它又爬了回来。

——如此重复了5次,它才死在。

爬向主人的路上。

------。

因为等待,许多围观的人。

还在谈论着它一次比一次减少。

的抖,和它那痉挛的脊背。

说它像一个回家奔丧的游子。

雷平阳是一个以“叙事”见长的诗人,他的《战栗》、《听汤世杰先生讲》、《小学校》、《存文学讲的故事》、《四吨书》、《江河流》等优秀诗作均应归功于诗中的细节描写。在这方面,蓝蓝的《鞋匠之死》,宇向的《阳光照在需要它的地方》,伊沙的《春天的乳房劫》、《牙疼不是病疼来真要命》,老了的《四兄弟》、《一个俗人的账目表》,江一郎的《两只刺猬》等都是在细节“叙事”上表现不错的作品。

而沈浩波的《中国家庭》那循环往复的语言与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韩东的《大雁塔》和《你见过大海》:

------她边摘(白菜)边嚷嚷。

她边摘。

边嚷嚷。

她说你在多弹一会儿。

到开饭的时候。

才能歇。

窗边坐着穿白衣的少女。

她在。

窗边坐着。

她在弹钢琴。

穿白衣的。

少女。

坐在窗边弹钢琴。

在貌似啰嗦重复、磕磕巴巴的“叙事(叙述)”中,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画面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个时代,不知中国有多少这样的母女这样的情景,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场景”、“中国家庭”。诗人大解的《衣服》也是以细节叙述取胜的作品:

三个胖女人在河边洗衣服。

其中两个把脚浸在水里一个站起来。

抖开衣服晾在石头上。

水是清水,河是小河。

洗衣服的是些年轻人。

几十年前在这里洗衣服的人。

已经老了那时的水。

如今不知流到了何处。

离河边不远几个孩子向她们跑去。

唉,这些孩子。

几年前还呆在肚子里。

把整个母亲穿在身上又厚又温暖。

像穿着一件会走动的衣服。

三是在“叙事”中,意象、反讽、隐喻与象征以珠片状的形式,呈现在诗歌文本结构之种。在当下诗歌文本中,意象大都变成了具象,有些具象也不仅仅是具象,而因增进情感含量而具有了意象的特质和功能。诗人们不再去精心构筑一个满是意象的文本空间,而是任由情绪和情感力度的推进,撷取眼见和经验中的具象入诗。隐喻的诗学作用和功能无需赘言,但在当下诗歌中,和意象一样,隐喻和象征不再成为诗人刻意追求的整体营造,而是依据思维的进度、想象力的吸纳,使语词、语言或诗句具备一定的隐喻和象征功能。通过大量的优秀诗歌文本可以看到,当下诗歌在语言起点上、想象力和诗思的丰富性上都较之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

如诗人老了的《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

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

到比县城大的城市去。

他们背着铺盖,决心一去不返。

每年都有人从故乡离开。

尤其是秋天,他们等不及吃月饼。

就挤上汽车,挤上火车,挤进城里的公交车。

一下车,就迷了路。

从故乡离开的人,不再说方言。

改讲普通话,像鲁西黄牛那样普通。

他们不再猜拳,不在酗酒。

不再打架,不再骂街。

顶多找个没人的地方,哭出几句乡音。

再来看看李小洛的《:到医院的病房去》和姚风的《征服者》:

《到医院的病房去》。

到一个医院的病房里去看一看。

去看看白色的病床。

水杯、毛巾和损坏的脸盆。

看一看一个人停在石膏里的手。

医生、护士们那些僵硬的脸。

看看那些早已失修的钟。

病床上,正在维修的老人。

看看担架、血袋,吊瓶。

在漏。看一看。

栅栏、氧气,窗外的。

小树,在剪。看看---。

啊,再看看:伙房、水塔。

楼房的后面,那排低矮的平房。

人类的光线,在暗。

《征服者》。

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半路死了几个。

幸存的,登上了峰顶。

他们面对镜头,挥舞着旗帜。

让全世界都看到。

他们征服了世界第一峰。

只有被镜头省略的夏尔巴人。

站在角落里,他们是脚夫。

不算是征服者。

只要付给两千美金。

他们可以帮助任何征服者。

登上珠穆朗玛峰。

在这几首诗中,打工者、医院的各种具体场景和登顶的夏尔巴人都是作为具体可见可感甚至可触的具象出现在诗中的,既是具象又都不是简单的物象,它们都程度不同的参与到了整首诗的诗意营造之中,携带着诗人的主体情感和诗思映照,发挥了比单纯物象更强的功能。而“(他们)一下车,就迷了路”、“楼房的后面,那排低矮的平房/人类的光线,在暗。”、“只要付给两千美金/他们可以帮助任何征服者/登上珠穆朗玛峰”这些句子在诗里已经不再只是承担和延续诗的“叙述”功能,而因为双关、暗示、隐喻和象征寓意的获得,使得诗歌文本的整体含量和意义指向得到了提升或者深化。而这一切的都是在诗句貌似平易、顺理成章的口语化“叙事”中得以生成的。

再就是在“叙事”中体现出对悖论与反讽手法的娴熟应用。如果说当年的王家新的《采石工》中“当你再一次弯下腰去/我看到了挺拔而起的大山”曾经给读者带来新鲜的艺术感受,那么,与之异曲同工的诗句在当下诗歌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我一生的理想。

是砌一座三百层的大楼。

大楼里空空荡荡。

只放着一粒芝麻。

——祁国《自白》。

从来没有。

如此奢华过,洗一次脸。

我用了一片汪洋。

——雷平阳《在日照》。

我会安心的住在那儿。

一个人的寺庙,拧紧水龙头。

决不能传出滴水的声音。

——雷平阳《寺庙》。

最后只剩下寂静。

最后,寂静被身体中更深的寂静唤醒。

——泉子《最后》。

而作为一个沉默者,。

我似乎应该向所有的发言者发言,。

以示沉默。

——孙磊《作为一个沉默者》。

面对纷繁万象、丰富多样并在不断生成中的新世纪诗歌,上述三个方面的归纳分析也只不过是试图解析当下诗歌“叙事性”特征的一种象征性努力。也曾经有论者将这种“叙事”称之为“新叙事主义”:“新的话语秩序的出现,必然引发诗歌语言的向内整合和叙事方式的向外拓新。从技术上说,笔者将新世纪之交(或新世纪)以来这一特定时段的诗歌称之为新叙事主义诗歌,说穿了,它就是一种失范和规范、消解与重建的众声喧哗而无穷多样的叙事形态,是一个背景更为广阔的全球文化一体化时代的语言秩序产物”此话不无道理。

诗歌是心灵的产物,又和语言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诗歌和语言的关系,就像是“疼”和“伤口”、“守夜人”和“夜”的关系一样(北岛语)。诗歌风格和诗歌语言在新诗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面临着“消解与重建”的局面,而“叙事”的确是一种新的时代的“语言秩序产物”。诗人要“诗意地栖居”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生活当中,既要通过对外在世界的观察和体悟,又要将观察与体悟到的“事象”沉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予以观照,以达到揭示真相和“去蔽”的目的。因而,“叙事”(常常表现为叙述),就成了诗人们呈现世界和心灵的先在的也是最基本的方式。没有场景,没有人物,没有事件,没有“事象”和“事境”,没有其中的线条和色彩、声响和形态,世界和心灵都会模糊甚至消失,变得一片混沌。也正因此,诗人们从“叙事”入手。竭尽全力去捕捉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中展开的场景里的深意,加之诗人主体感觉与经验、回忆的介入,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纠结、混融中,试图找出世界与心灵的真相。只不过在这方面,和朦胧诗甚至和第三代诗人相比,当下的诗歌“叙事”线索和脉络要清晰得多。因为在这里,意象变成了具象,象征基本上被有意消解掉了,具象与具象之间的连接是情绪和感觉、情感与沉思,而不依赖于先在的整体构思和创作方法论。意象之间的张力变成了具象之间细密或着松散编织的网络状态,隐喻和象征的意味从一个浑圆的瓷瓶状变成了许多闪光的珠片,散布在诗歌组织之中。

因之,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叙事”既和过去的叙事诗截然不同,而且和之前出现在诗歌传统中的“叙事”也有所区别。现实主义也注重“叙事”,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叙事”仅仅是叙事,并没有对之赋予任何其他的诉求和功能,既没有意象,甚至也谈不上具象,“叙事”只是叙述,叙述功能只是语言工具化的结果。而在浪漫主义诗歌中,有时也依赖叙事,但在那里,叙事只是抒情的铺垫。对于诗来说,得意不一定忘言,可在浪漫主义那里,抒情之时特别是抒情之后一定是忘记“叙述”的,“叙述”也仅仅基本的语言手段,“叙事”只是抒情偶尔用之的语言跳板而已。在象征派诗歌中,“叙事”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情况,在这里,“叙事”是支离破碎的,它必须让位于情绪的跳跃,让位于潜意识逻辑和局部象征、整体象征的需要。可以说,在象征主义诗歌中,相对完整的能够摸得着脉络的“叙事”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和在生成机制上与当下诗歌“叙事”有着血脉继承关系的第三代诗人相比,诗歌“叙事”的动机、手法以及表现形式、意义指归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我们将第三代诗人的和现在诗人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也许可能更能说明问题。先来看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中对鸟的描写:

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

就象鸟在一片纯光中坚持了阴影。

------。

语言就是飞翔,就是。

以空旷对空旷,以闪电对闪电。

如此多的天空在飞鸟的躯体之外,

而一只孤鸟的影子。

可以是光在海上的轻轻的擦痕。

有什么东西从玻璃上划过,比影子更轻,

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

裂缝是看不见的。

再来看看现在青年诗人北野的《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

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

你追我赶,好像有什么喜事刁在嘴上。

迫不及待地哄抢着。

我羡慕其中领头的那一个。

它的嗉子最鼓,翅膀最硬。

脑袋里的坏点子肯定也最多。

但我更爱飞在末尾的那一只。

瞧它多么依恋这个群体啊。

拼着命也要赶上自己的族类。

而我更爱,麻雀飞过的那片天空。

她看着自己的灰孩子被人类仰望。

辽阔的爱心里闪着悲悯的光。

两首诗不仅仅是主题不同,在同样写到“鸟”这个意象的时候,《玻璃工厂》中的那只“鸟”的影子是模糊的、抽象的,言在“鸟”而意在“飞鸟的躯体之外”,“鸟”在诗人心中留下的是“轻轻的擦痕”,也是不容易看见的某种深刻的“创伤”。而在现在诗人笔下就完全不同了,“鸟”就是鸟,就是麻雀,这群鸟是诗人实际生活中所看见的一群活生生、实实在在的麻雀,它们正在翻越高速公路,整个过程在诗歌的“叙述”中清晰可见。欧阳江河写“鸟”而意不在鸟,北野写“鸟”几乎就是为了写鸟,只不过最后又加上了鸟的飞翔之处——天空。而且,北野也不是在简单地描述一群麻雀翻过高速公路的过程,诗人的主观情感和愿望也都自然地融进了那群飞翔着的鸟群,是“融进”而不是“融化”,这种主观情感和愿望的加入没有削弱麻雀的形象,没有影响到麻雀形象的清晰度。由此可见,在第三代诗人那里,诗歌意象大多是创作主体的情感和哲思依靠其强度得以外显在意象之中,从而通过歧义、暗示或者隐喻使得诗歌获得较大的意义生成空间。而新时期以来的诗人们则借助所闻所见,直接描写事物本身,在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事件的“叙事(叙述)”中融进自己的主体情思,使得诗意能够在时间或者空间的顺序展开之中得以呈现。单纯从诗歌“叙事”的向度上来讲,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最起码是一种变化和丰富。

“如今诗歌语言的多样、松弛、弹性、细腻、歧义,甚至它在某些语境下的芜杂、模糊、喊陌生,还有那些新奇的悬浮感、错乱性幻境意味以及难以名状的铺排与枝蔓丛生,都可以看做是汉语在今天的语境中的合理的增生。”可以说,当下诗歌中的“叙事”是一种复杂的“叙事”,内涵丰富的“叙事”,一种完全依从于创作主体情绪、情感、感觉与生命体验的“叙事”,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与日常生活现场的贴近性、紧密性和深入性。我们称之为“新叙事主义”也好,称之为“心灵写实”也好,都需要作进一步的诗学探讨和研究。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叙事”手法的普遍运用,也的确导致出现了一些弊端。早在1990年代,就曾有人针对第三代诗人的“叙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指出过:“对所指的轻易逃离则使诗歌降格为情绪层的发泄,关涉日常生活具事、琐屑的指称性语言的叠印,则使诗歌丧失了深度,削弱了思索和表现功能。”毋庸讳言,这也是新世纪以来诗歌创作中由于“叙事”的大量出现而已经凸现的一个明显的负面现象,也适当下诗歌受到普遍普遍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有论者指出:“其中对西方诗作的复制或摹仿的崇洋写作者数量最多,,这一群体也渐成中国诗界创作主流。另外还有以市井民间作为立场、以民谣方式表述平常生活人事的日常生活叙事型的诗歌数量也众------诗性与诗意却在大量的复制与克隆中渐渐失踪了。------大量的网络顺口溜、小故事和日常生活流水账式诗歌不仅表明诗人自我盲目的重复与自以为是惯性,还说明了当下诗写者精神面貌的平面与苍白。”的确如此,在当下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大量对生活现象、主观感受直接展示与简单罗列的诗歌文本,无病呻吟、了无内容、啰唆重复,缺乏诗歌作品的基本生命力,加上诗歌价值标准的长期失范,滥竽充数、鱼目混珠的现象随处可见。网络诗歌发表门槛的消失无疑加重了这种现象,诗歌本身的实验性努力更增加了分辨的难度。“口水诗”、“垃圾诗”甚至“梨花体”诗歌的出现,都是这种现象的表征。此外,就是在那些认真严肃的诗人的作品中,由于对“叙事”的过度倚重,同时由于诗人对事件在时空顺序中的展开缺乏提炼和把握,也导致一些诗歌作品显得苍白无力,很容易使人将之等同于“垃圾”和“废品”。“将当下视为存在,诗成为行为化的语言表演。(于坚语)”这也的确是需要警惕的。也正因为如此,关于当下诗歌“叙事”特征的诗学研究才更显出其迫切性。

总的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叙事”已经成为一种当下诗歌书写的主流特征,这种“叙事”的出现和延展既来自于诗人们对第三代诗人艺术手法上的继承,更来自于当下诗人生民存在状态和影响和促迫,正是现实生活的变化使得诗人们自觉采取了“叙事”策略,并在诗歌书写时间中不断强化着“叙事”的作用和功能。这种“叙事”策略有效地拓展了语言的表述功能,情感力、想象力、思想力融合与吸纳,使得诗歌作品通过具象对意象、隐喻和象征功能的融合,能够更好地达到揭示现实生活的纷繁丰富和复杂的内心经验世界的目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已经产生了数量和质量可观的建立在诗歌“叙事”手法和策略之上的诗歌佳作,从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当下的整体诗歌书写状况,也为诗歌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资参照的优秀文本和思考的契机。诗歌艺术本身和现实生活的规定性共同决定了这种“叙事”策略仍将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诗歌创作中得以提高和发展,随着它的逐渐成熟,随着对“叙事”写作手法普遍应用所生发出的弊端之反思和扬弃,当代诗歌或许在可以预期的时间里产生出优秀的甚至是经典的诗歌文本。当然,这一期望的前提是,对于当下诗人和诗评家来说,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思考和诗学研究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亟待引起重视并需要迅速予以加强。

诗歌创作心得体会

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其词藻精美,语言华丽,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受人们喜爱。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也尝试过写诗,从中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下面就是我对诗歌创作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感受之一——创作初期。

诗歌创作的初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这时要格外注重灵感的引导与积累。可以通过阅读诗歌经典,聆听优美的音乐,观赏自然景色等多种途径来获取创作灵感。还可以采用多种写作手法,如抒情、写景、议论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写作前的状态,心情和环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尽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自己的心境与创作意识相吻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

第三段:感受之二——表达与修辞。

只有具备一些写作技巧,才能让诗歌更具创作意义,打动读者的心。因此,怎样用简洁精准的语言、抒发情感、表现画面、构建意境,是我们在写作中应该考虑的问题。此外,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很重要。比如,用擬人、比喻、拟声等手法来丰富诗歌的内涵,达到心灵感悟的效果。充分发掘自己的语言天赋,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是每位诗人的必修课。

第四段:感受之三——关注细节和实际。

诗歌创作时,光有心情是不足以写出好的作品的,还需要关注实际,关注小细节。例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一句歌词在表达扬州的美景之余,还旨在表达出三月天烟花盛开的活跃氛围。这样的写作方式,点滴之间都极为生动,让人不禁感到诗意盎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细致观察、体察,来描绘出诗句中的情景,细化到每一个细节,让作品更加自然、真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五段:总结。

诗歌创作是有一定技巧和规律的,但归根结底是需要读者灵魂深处的思考和创造力的发挥。只有在认真的积累和敏锐的感知中,才能产生出真正的经典之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探索,借鉴经典中的灵感,运用修辞手法与深厚的情感,用心感受生活的点滴,写出自己风格独特的诗歌作品。

诗歌创作需反思

有时看一些诗歌理论,看学者、专家们的诗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先古后今;先西(方)后东(方);开头冠以政治的高帽,再论理论的知识。读来读去一头雾水,到头来一无所获,反而把纯净、美丽的心境给糟蹋的没有了灵性,没有了主见。连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都分不清了,完全失去了自我。

这样说并不是不要理论了,而是不能让人家牵着你的鼻子走路。他们喜欢分门别派,喜欢让诗歌左右政治,而我们也许仅仅是个人喜爱,是阐释自身对生命价值取向的观点或仅仅是自心情绪的流露。那些“砖头”般的高调子,于我们没有切实的意义。

在创作的道路上,我们只有去实践、去探索;除此,别无捷径。探索是辛苦的,但,在前进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或者经验,应该优胜于死板的教条和理论的框框。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准则。

我们不去研究诗歌的发展问题,那是专家们的事情。自“五四”时期新诗诞生以来,经历了繁华烟云之后,到八九十年代的鼎盛时期,新诗便渐渐失去了芳华。我自己也曾放弃了诗歌的创作与梦想,十几年的诗作在搬了几次家之后荡然无存。竟然,没有半点哀伤!在文友们纷纷转型写小说、报告文学等体裁时,我又发热重拾拙笔,常言道:“好马不吃回头草”我自然算不上好马,所以,吃回头草也就无妨了。

目前,有许多爱好诗歌的人把诗写成了分行散文,诗应该有散文美,但,不能散文化。更有的人把诗制造成一种纯粹的个人臆想,别人从头读到尾,再从尾还到头,仍不知所云,实乃是一种悲哀。

我们不去强求严格的“仄平”,自由诗,自由但不能散漫。写诗必须应有一定的韵律,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的表达观点和意图。古诗词之所以经历千年魅力不减,令人读来朗朗上口、过目不忘,靠的就是韵律。新诗之所以失去读者,日渐萎缩,各方面因素很多。但,新诗失去了应有的语言美、音乐感和其艺术性,应该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

诗歌创作要讲一点艺术,就像绘画一样,你用多大尺幅的画布,应用什么样的运笔方式,什么样的颜色,表达什么样的主题等都要一一考虑进去。再如摄影,要想抓住人心,让凝固的瞬间,带给人视觉上的冲击与心灵上的'震撼,创作过程中就要用独特的视角去感知事物,再辅以光线、渲染、特写等手法去表现才能达到景物合一、传神摄魂的目的。

艺术是相通的,诗歌也应注意创作手法的应用。

其一:诗的结构;“每首分几行,每行分节,每节几字或几顿,”具备这几点要素,创作出来的诗歌就合理了,就流畅了。诗歌中跳跃式的思维,也要有张有弛,紧扣行、字、节之间的必然联系。不能互不干涉,各自成题,那样写出的诗歌,必然是云深雾浓两茫茫!

其二:音乐美;为什么叫诗歌呢?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即诗能歌。只有创作中讲究一定的韵律,不需要整齐,曲扬转承、点缀其间,音乐美就自然天成了。这里的韵不是古诗词中的束缚的押韵,哪怕韵脚错了,也无关碍,只要能有明显的节奏感,使读者在赏读时能清晰的感知作者的创作心境,以期达到读者与作者心犀相通的目的。

其三:语言美;语言美应该是是创作的主体,诗的语言不同于其他文体,诗的语言应优美,意义深远。记账一样的句子排列,是不算为诗的。一首诗歌中至少应有一到两句,值得人深思、回味、咀嚼的语句或哲理、或警句、或情愫。必要的时候应舍弃语法、结构甚至逻辑。这样一首诗才会有灵魂,才具有生命力!

(中国大学网)。

母亲节创作诗歌

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象你儿子应有的。

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心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象那岩石,

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

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

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

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

时而受痛苦的鞭笞,汹涌地卷过,

里而受到欢乐的'静静的抚爱,

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母亲节创作诗歌

载着我驶向大海。

去追寻生命的奥秘。

去探索世界的神奇。

母亲是一座高山。

蕴藏着万物。

哺育我成长。

强壮我的身心。

带着我云游四方。

用她那优美的曲调。

颂吟着祖国的历史。

母亲是一缕春风。

吹生着世界万物。

盈盈的步履间。

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母亲是丝丝春雨。

滋润着大地万物。

我爱你,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最爱。

诗歌创作需反思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中秋赏月赋诗成为人们庆祝中秋的重要环节。

中秋团圆。

中秋皎月似玉盘。

高耸夜空星稀返。

佳节共赏闲游乐。

千家万户俱团圆。

中秋。

一轮明月挂空中。

四周烟花气势宏。

中秋佳节共赏景。

欢热场面令人崇。

中秋十五月儿明。

天高云淡月明朗。

万家坐饮将月赏。

天上人间共歌舞。

但原幸福万年长。

中秋夜。

银辉斗蝉娟。

望月几回圆。

中秋。

八月十五月儿明。

赏花赏月赏秋景。

家家户户嬉戏乐。

家人尽还喜不禁。

一轮明月上寒空。

欲知千里不有风。

人间万家皆欢聚。

唯独嫦娥淒守宫。

口含遥佳品。

合家喜笑音。

十五佳节赛除夕。

月明星稀满天奇。

自传寒宫出仙子。

原是后羿之贤妻。

中秋月圆树影翩。

赏景品饼人尽欢。

仰首望夜难相聚。

心绪辗转不入眠。

中秋夜。

中秋十五月儿明。

万里长空无星影。

仙子玉颜青春逝。

怀抱玉兔桂树悯。

一轮明月立树梢。

银光倾泻大地缭。

人间尽欢齐赏月。

唯有仙子泪煎熬。

十五良辰赏蝉娟。

仰望碧空论月圆。

月影婆娑嫦娥泣。

怀抱玉兔盼人还。

团圆之时。

中秋玉盘挂碧空。

却见嫦娥伫寒宫。

待到神舟冲月日。

人仙共喜瞻玉容。

清辉皎皎洒大地。

星光点点月下依。

此情此景人相念。

俱看圆月吾心喜。

青春的诗歌创作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在四十五岁的夜里。

忽然想起她年轻的眼睛。

想起她十六岁时的那个夏日。

从山坡上朝他缓缓走来。

林外阳光眩目。

而她衣裙如此洁白。

还记得那满是茶树的丘陵。

满是浮云的天空。

还有那满耳的蝉声。

在寂静的寂静的林中。

我爱在今夜。

回看那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来过了又走了。

曾经那样热烈地计划过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的蓝图。

曾经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终。

始终没有来临。

诗歌创作:七夕

总是以为每个心灵都可以相濡以沫`````。

总是以为明天醒来不再为了昨天的事情而烦恼```。

总是以为找点快乐的时事情做就可以忘却那些忧伤```。

总是以为明天的太阳可以抚平今天淋漓的伤口````。

总是以为世界不再因为有爱而那么残酷````。

总是以为默默的等待可以给自己换来美好的结果````。

总是以为可以天长地久是事情到头来却是一场空```。

总是以为有爱的世界将会是最美好的````。

但是,我错了~!错的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错的一塌糊涂,错的彻底````。

谁?能告诉我为什么?自己始终找不到答案````。

谁?能指点迷津?自己却在爱的门外徘徊````。

谁?能体会我的心情?自己却还是傻傻的等待````。

这样的过着没一分一秒````。

让自己这颗等待的心不再等待`````。

让自己把一切都回味,为今天划上圆满的句号```。

让自己随着今天夕阳的降落消失在无人的某一个角落````。

让自己这颗寂寞的心不再寂寞`````。

让自己把所有都淡忘,为今天写完最后一篇忧伤````。

让自己随着明天朝阳的升起出现在另一个喧嚣的城市````。

忽然,感觉到风的气息````。

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该遗忘的终要遗忘`````。

让我把这唯一的生命历程献给最忠诚的它51,我的家~!

care.n《原创》。

七夕诗歌创作

朦胧,一如你牵着我的手。

走过的那段,虽短。

却走了好多个春天的路程。

美丽的绽放,是一种能耗吗。

为何开得最浓艳的花。

总是萎谢的最快。

一如最美好的时光和感情。

甜蜜的相聚,也是吗。

因为没有朝朝暮暮的尽欢。

才会有地久天长细水长流。

一如今夕,金风玉露。

延续了千年轮回的相逢。

钻到葡萄架下。

去听鹊桥上的相思窃语。

已久远得模糊不清。

今夜,忽明忽暗的。

是月下不开花竹子的隐忍寂影。

一如我愈逃愈浓的'思念。

和犹疑惶惑却又难改的心情。

竹园静静,思念无声。

一只斑斓的蝴蝶轻轻地飞过来。

又轻轻地飞去。

温柔迷离的一幕。

犹如无法触摸的幻象。

更像极了我此刻思念着的梦影。

时远时近,一如你的歌声。

会淡、会浓、会润饰。

像天上的月,在白色的寂寞里闪烁。

闪烁着一种变幻莫测的生动。

朦胧中,我仿佛看到。

你沿着思念的心桥。

急急切切地向我走近。

在春天所需要的洁白距离。

却又淡淡地微笑着停下脚步。

和多年前一样。

小心翼翼地给了我一首。

滴着水墨清愁的小诗。

把怒放的红玫瑰和思念的忧伤。

藏在了身后。

相关范文推荐
  • 11-02 2023年诚信行为心得体会及感悟范文(13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思绪,理清经验和知识的关联。心得体会的书写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整理的过程,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我会坚持写心得体会,不断提
  • 11-02 优质家长演讲稿大全(13篇)
    撰写演讲稿范文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观点,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表达风格。如果你正在准备一个重要的演讲,以下的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演
  • 11-02 专业车间业务员工作总结(汇总21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和自我评估的过程,有助于找出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探索他们的写作技巧和思路。1、20xx年年度
  • 11-02 专业看一本书后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心得体会是思考与反思的过程,通过总结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压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方面的参考和借鉴。
  • 11-02 最热核心经验读后感范文(19篇)
    读后感是书籍与读者之间的一种心灵的交流,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参与到书中的故事和思想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的读后感范文,
  • 11-02 热门小学生防侵害教案一年级(通用19篇)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知识,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些一年级教案范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1.能借助拼音认
  • 11-02 最热为你而歌心得体会和方法(模板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受、领悟和得失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成长。心得体会的撰写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思考问题,还能够帮助他
  • 11-02 最优部队后勤文职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经验的宝贵收获,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灵感和启发。
  • 11-02 最新教师新学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17篇)
    教师工作总结是一个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教学经验,提出创新性的教学观点。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教师的工作总结范文,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 11-02 2023年论文撰写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给我们带来思维上的启发和心灵上的满足,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