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2023年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通用10篇)

2023年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通用10篇)

时间:2023-10-15 22:48:21 作者:紫衣梦 2023年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 幼儿园古诗梅花教案(通用10篇)

教案的运用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变通,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和不同教学环境的需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使用。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一

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2、启发幼儿用“梅花”说一句话。

小结:冬天是梅花盛开的时候,梅花有很多枝干,没有叶子,有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还有红色的,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三、引导幼儿想象画面,初步感知古诗的意境。

1、欣赏教师配乐朗诵,启发幼儿在脑海中想象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跟随课件轻声朗诵,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引导幼儿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画面?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设计提问:“凌寒独自开”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里,你感到梅花是一种怎样的花?在这首诗里、严寒中盛开的梅花是什么颜色的?它有没有香味呢?你是从哪一句知道的?培养幼儿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品质。

四、启发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朗诵古诗边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引导幼儿在美工区用吹画、点画的形式制作梅花。

活动开始,通过谈话,引起了幼儿对梅花的兴趣。在欣赏梅花的图片及课件中,了解了梅花的特点:颜色、形状还有花瓣的数量等。多数幼儿对古诗的内容非常熟悉,所以在教师引导下,大多数幼儿朗诵的较熟练,并且还能够用“梅花”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通过朗诵,使幼儿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美,体会到了梅花不畏酷寒、不屈不挠的品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特征,在延伸活动中还预设了吹画、手指点画等操作活动,不仅增加幼儿对梅花的印象,还会使动手能力得到提高。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二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三

1、喜欢古诗,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感受古诗的韵律感。

2、熟悉、理解古诗,能大胆地朗读古诗,尝试用动作表演古诗。

课件、图片若干。

一、导入

教师: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它能让红旗飘起来,让风车转起来,猜猜它是谁?”

(让幼儿了解风的知识,引出古诗《风》。)

二、展开

1.出示图片,

引导幼儿了解风的作用,分句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教师:看!风娃娃来到树林里,把树叶从树上吹落下来。

我们一起念解落三秋叶。

2.教师指导,幼儿模仿学习风的动作,感受风的作用。

教师:谁能用动作学一学树叶是怎么落下来的?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看!

教师:咦!江水怎么了?大家用动作学一学。

教师:风娃娃来到了竹林里,竹子怎么样了?你能学学竹子是怎样的吗?

3.完整播放课件,加强幼儿对古诗《风》的理解。

教师:古代有个诗人叫李峤,写了一首《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

4.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念古诗,可以适当地反复念读。

教师:表演得真棒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吧!

教师:你们念得真好听!我们再来一遍。声音再响亮点、整齐一点,那就更棒了!

三、游戏:听古诗选图片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做示范。

教师:古诗里藏着风娃娃呢,老师念一句古诗,你看看它在哪张图片上,

就把这张图片高高地举起来。”

3.教师出示图片,分句念古诗,幼儿跟读。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句古诗。

4.教师完整地念古诗《风》,幼儿表演风的动作。

教师:风娃娃想请小朋友来表演,我念古诗你们来做动作。

四、延伸活动

教师:你们真棒,都能听懂古诗的意思了。

今天我们学了一首新的古诗《风》,回家后把这首古诗《风》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风》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四

1、通过学习古诗,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幼儿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理解古诗中有关词的含义,如:鸣、青天、泊。

投影机、有关录音带。

一、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幼儿上来任取一幅画放在投影仪上,启发幼儿讲述

请幼儿按图意的内容试着讲讲画上有什么?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不断引导启发。

1、请口语能力差的幼儿讲出画上简单的词语(柳树、小鸟),能力较强的幼儿讲出连贯的话语,并介绍鸟的名称叫黄鹂。

提问:图上有什么?柳树上长出了什么?小鸟在干什么?(叫、唱歌……)小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一句话把内容讲出来。

2、教师在幼儿充分讲述的`基础上加以小结并引出古诗中的一句话。

3、放录音(两个黄鹂鸣翠柳),后提问:

这句话有几个字?他是怎么说的?鸣、翠柳是什么意思?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按图意自由讲述剩余的三幅画,老师小结引出古诗中的句子,并对较难的字进行解释。

三、欣赏古诗

古人把这四幅画按意思写出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一直流传至今,下面就请小朋友听这首诗。

四、放录音——-古诗一遍

提问:

1、这首古诗共有几句?

2、古诗的每句话写了些什么?(并请幼儿把四幅画按古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顺序排序)

五、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诵

六、教师利用投影仪简单介绍杜甫

这首诗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杜甫看到我们祖国的山山水水,心情非常激动,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古诗。以后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到外面旅游时,看到我们祖国美好山河,也可以试着编首诗。只要不断努力,等你们长大,也许有名的诗人就会在你们中间出现。

七、跟随伴奏唱古诗。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五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六

教学目标:1.喜欢听、读古诗《小池》。

2.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初夏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

1.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小池》图片。

2.古诗《小池》vcd。

3.与古诗内容相符的图谱。

教学过程:

一、幼儿背古诗《春晓》,教师:刚才我们背的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

二、教师出示《小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三、幼儿学念古诗。

1.教师“我们古代的大诗人杨万里看到这幅美景后写下了一首诗,这首古诗的名字叫《小池》”教师念一遍古诗。

2.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边讲解边出示图谱。

3.引导幼儿听古诗《小池》vcd一遍。

4.幼儿和老师边看图谱边诵读。

5.幼儿跟随vcd边拍手边诵读数遍。

四、教师带幼儿欣赏幼儿园的景色。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七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八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九

幼儿古诗教案要求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怎么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幼儿古诗教案设计方案,希望能帮到各位。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设计背景

圣诞节、元旦节来临了,宝宝们都知道这两个节日分别是我们国家和外国的新年。新年到了,寒冷也来,学习江雪让宝宝们感受冬季的寒冷和美丽的雪花。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意境。2、让幼儿感受冬天的寒冷。3、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朗诵古诗。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意境。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春晓图片)、古诗视频、古诗意境视频、废旧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

一、开始环节

1、师生打招呼、课前律动(手指游戏)

2、用玩偶企鹅宝宝引入话题。从寒冷的南极请来了企鹅宝宝,它今天给大班的宝宝们带来了古诗《江雪》。请宝宝们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听,因为这首古诗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听完之后,请宝宝们说一说是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片(四首古诗意境图画)

二、基本环节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两遍

2、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黑板上的那一幅图画是描述这首古诗的,为什么?

3、老师再次朗诵古诗,请宝宝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a.冬天的早上你睡的香吗?有不想起床的感觉吗?为什么?

b.谈谈冬季与夏季有什么不同?

c.早上爸爸妈妈叫你起床的时候,你会边起床边想什么呢?

4.根据图画讨论图画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古诗意思(师生共同欣赏、播放古诗意境视频)

a.这幅画描述的是什么季节?你们看见了什么?(千山鸟飞绝)

b.路上有没有行人?猜猜路上为什么没有人?(万径人踪灭)

c.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他穿着什么,头戴什么?(孤舟蓑笠翁)

d.老爷爷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5、共同欣赏视频(幼儿跟读)

三、结束环节

玩撕纸(雪花)的游戏

四、延伸环节

1、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让爸爸妈妈教画雪花和雪娃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准备的开放性问题较多,幼儿能开动脑筋,大胆参与活动,连平日不爱张嘴说话的小宝宝都参与了互动。但是本节课内容太多,在撕纸游戏环节,宝宝们由于时间的问题没有尽兴。

一、设计意图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如期而至了。清明节是我国许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每一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相应的阐释与表达系统,深入细致地融入民众生活。清明祭祖是中华文明礼仪的优良传统。清明扫墓不仅是人们从感情上与祖先相联系,也是构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基础。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华古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与关注。作为一线的教师将清明传统与古诗巧妙地结合,使幼儿在诗情画意里感受由中华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体验清明的民族文化传统,使幼儿性情得以陶冶,真正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欣赏与传承。

二、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对古诗吟诵的兴趣,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清明节人们踏春扫墓的传统习俗。

三、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四、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引起学诗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片,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问: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六、活动延伸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挂图、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情呀?请幼儿讨论。

2、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

2、教师总结:清明节时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有一位叫杜牧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写了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这个老人就是行人,这个小孩是牧童,这幅图描绘的就是行人在清明节向牧童问路的情节,这首古诗说的也就是这个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请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地跟读。

4、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出来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边进行指导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次朗诵诗歌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这首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同伴们互相交流。

幼儿古诗的教案小班篇十

激发幼儿喜欢音乐活动。

能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诗词的感受。

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每人一条水袖、图片

一、故事引导。

教学反思:以故事引导,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故事讲述内容接近诗词意境,对幼儿理解诗词的那种意境有所帮助。

二、教师念诗词,请幼儿根据诗词内容把图片按顺序排好。

教学反思:由于个别幼儿自小父母教他们学习古诗,老师念诗时,许多幼儿能跟着老师一起念,带动了学习气氛,老师逐句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幼儿很快把图片按顺序排好。

三、引导幼儿根据词意用手舞出动作。

教学反思: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学会了唱歌,还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四、幼儿吟诗扮演。

幼儿分辨有几句话?一人一条水袖,随乐句起舞。吟诗时模仿诗人用水袖当毛笔在地板画出线条。

教学反思:幼儿有模有样的学着古人吟诗作画,那神态让孩子们在这个环节中都充分地体验到快乐,领略到奥尔夫音乐的魅力。

三、模唱唱名旋律。

四、画出旋律线条,幼儿感受abca的曲式。

教学反思:幼儿学习唱名后,老师根据唱名画出旋律线条,幼儿初步感受了abca的曲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