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说稿(汇总14篇)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说稿(汇总14篇)

时间:2024-05-09 14:52:05 作者:JQ文豪

教学计划需要适应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里有一些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样本,希望能激发您的教学创新思维和方法。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大家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促使学生从一维到三维的发展,让学生深切感悟体积度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体、正方体模型,每组若干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直尺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与“体积”有关的知识。(板书:体积)。

2.说说对体积有哪些了解,并说说什么叫做音箱的体积,什么叫做空调的体积。3.比较空调和音箱哪个体积大,再比较两个体积近似的长方体。

过渡: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出来,就需要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长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明理。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2.探究体积计算方法。

(1)动手操作,填表。

(4)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小结:长是一排有几个体积单位,宽是有几排,高表示几层,“长×宽”表示一层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再乘高求出几层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用字母表示为:v=a×b×h(板书公式)。

(5)巩固练习:

v=abh。

=7×4×3。

=84(cm3)。

答:它的体积是84cm3。

(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板书)。

(2)巩固练习:。

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v=a3。

=63。

=6×6×6=216(dm3)。

答:这块石料的体积是216dm3。

(1)课件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给出底面积的概念。

(2)课件演示教材第43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高和体积的关系。(3)概括一般公式: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sh(4)巩固练习:

利用公式v=sh计算:

1.完成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一题。

谁来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两个精美的礼品盒,喜欢吗?猜猜看,哪个礼品盒的体积大?

生1:我猜蓝色礼品盒的体积大,因为它比较宽;

生2:我猜黑色的礼品盒体积大,因为它比较长…。

师:看来仅靠观察我们能准确比较出礼品盒体积的大小吗?(不能)。该怎么办呢?(计算)。

师:这个主意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先学后教。

1、示自学指导(课件)。

小组合作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在记录单上做好记录,摆好后仔细观察,思考: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想好后在组内交流。(时间4分钟)。

2、学生按小组分工合作,二人拼摆长方体,一人记录,一人监督,探索长方体体积与什么有关?教师巡视指导。指两个小组到前面板演。

3、组织学生汇报。

生1: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我们组发现小木块的数量和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师:能举例说明吗?

师: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来回报你们的发现?

生2:我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第2个长方体……我们组发现长乘宽乘高等于长方体的体积。例如第一个长方体的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用2×3×3=18,长方体的体积也是18立方厘米…..)。

师:真会思考,将你们组的发现写在黑板上。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其他组学生汇报。

4、验证发现。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思考,现在我们就重点看看第2小组的发现。他们组摆了3个长方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所有长方体的体积都等于长乘宽乘高吗?(师在黑板上写个“?”)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一下。这次验证有两个要求:一、尽量用多的学具拼摆,二、把你们的发现用算式表示并填在记录表2中。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并进行记录,自由汇报拼摆结果。

生1:我们组摆了两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6厘米,宽3厘米,高4厘米,体积是72立方厘米,用算式表示是6×3×4=72……我们组的结论是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

生2:我们组也摆了两个长方体,第一个长方体长……我们组的结论是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其他组你们的`结论和他们一样吗?(一样)有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这个问号可以擦下去了吗?(可以)。

同桌互说,男女说,齐说。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还可以写成…(指说)。

生:v=abh(开火车说)。

5、小结。

三、当堂训练。

1、填空。

3、计算并比较两个礼品盒的体积。

4、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体积。(单位:分米)。

(指生板演,汇报算法,在汇报过程中直接推导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5、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6、挖一个长和宽都是5米的长方体菜窖,要使菜窖的窖是50立方米,应挖多少米深?

7、一个正方体魔方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计算组合图像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五、课外延伸。

生自由发言。

六、随堂检测。

1、建筑工地要挖一个长50米,宽30米,深5米的长方体土坑,挖出多少立方米的土?

2、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橡皮,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二、教学环境:

通过“猜想——动手操作验证——探究”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兴趣盎然的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清晰的表现。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策略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实际需要中体会长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研究长方体体积的计算的需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系,提出猜想,确定研究的方向。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究,来验证猜想的正确。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的过程。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长方体体积计算的方法。体会数学运用于生活实际。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实施具体过程:

(一)激发兴趣,唤起生活经验和旧知。

课件出示:

1、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工具书,必须要常备身边的,淘气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每天都要带一本字典,现在有两本内容同样的字典,他要选择其中的哪一本经常带在书包里比较方便呢?为什么?(小本的字典。体积小)。

(二)、唤起旧知。

提出猜想。

体积是4立方厘米。为什么?因为他它含有4个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1)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求长方体所含有多少个这样的体积单位。下面我们运用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2)再加上这样的两排,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1:12立方厘米。追问怎么得到的?

学生2:一排是4立方厘米,3排就是4×3=12立方厘米。??

(3)再加上这样的一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计算的?

一层是12立方厘米,2层就是。

12×2=24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学生1:24立方厘米。

学生2: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板书:体积。

24。

猜想:

学生1:用计算公式。

(三)动手实践。

验证猜想。

1、这个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这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记录下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然后计算出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

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开始操作、计算、记录、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公式的推导。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过程和成果?(在实物投影上边摆边说)。

第一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3排,每排2个,摆2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2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二组:把18个正方体木块摆成1排,每排6个,摆3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

第三组:把12个正方体木块摆成2排,每排6个,摆1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12立方厘米,我们认为猜想的公式是正确的。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实验数据汇总了这张表,我们一起来观察。

(1)师问: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生一:每排的个数相当于长,每层的排数相当于宽,层数相当于高。

生二:因为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层数相乘就是体积,所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体积怎么求?为什么?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意图:分小组学习,是学生主动理解学习过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比较、分析实验过程,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出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们通过自己探索,学会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3)字母表示:长方体体积用v表示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

(2)看立体图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长6厘米,宽6米,

高6米,求体积。

是什么立体图形?正方体。

v=a×a×a=a3说明理由: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上面各个图形底面的面积,称为底面积。

(四)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

)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2.提高题。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实际应用。

解:v=abh=2.9×1×14.7。

=42.63(m3)。

答: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42.63立方米。

(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v=a3=6×6×6。

=216(cm3)。

答:这种魔方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4.发展题。

一块不规则的石头,要求学生借助于两种工具:一个装有水的长方体容器,一把直尺,把这块不规则的石头的体积求出来,只要求说出自己的方法。

(五)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

v=a×b×h。

=abh。

v=a×a×a。

=a3。

v=s×h教后记:

本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渗透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们要通过猜想——操作——论证去发现一些客观规律。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中体会数学,探究知识。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猜测、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使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我想,把“如果”变为现实,转换一种角度更多地把学生的思维尽情地施放出来,可能得到的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与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底面积和高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思考:如何计算它的体积?

长:2cm宽:3cm高:4cm。

1、出示正方体。

提问: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极书公式: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3、试一试。

1出示三幅图。

学生进行思考。

反馈:长×宽×高。

学生进行计算。

2×3×4=24cm3。

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的公式,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进行推理。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通过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回顾,引导学生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方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推测,从而得出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2引导学生观察:

图中阴影部分叫什么?

它们与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还能提示三个图形的体积吗?

4引导学生计逄三幅图的体积。

1、练一练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长方体的长、宽、高成正方体的棱长,再利用公式计算。

2、练一练2。

让学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独立完成。

反馈计论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找出阴影部分,并认识体面积。

独立思考:它们与高之间的关系。

得出:底面积×高=体积。

学生利用所推导出的公式,计算三幅图的体积。

反馈。

学生观察图。

计算。

教师指导详细教研组4.7。

学生在观察中体会底面积与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记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知道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合作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回顾:物体的体积概念和单位。

2.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提问长方体的体积该如何计算。

(二)生成新知。

1.操作转化。

提问:长方体的体积与哪些数据有关?引导学生通过数组成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记录、整理数据。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预设:学生数面前长方体时在数小立方体时和同组其他同学不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数小正方体,从左往右依次数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记录不够工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所得数据参考教材中的方格进行填写。

学生汇报展示,总结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关。

2.操作探究,验证猜想。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

3.总结概括。

(三)巩固提高。

1.课件展示不同长、宽、高的长方体,组织同学们计算各个长方体的体积。

2.展示两个具体的长方体,比较那个长方体的体积大小。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在生活中,找两个长方体并量出它们的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四、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师: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齐读):

2、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一)。

认真看投影出示形体,完成书本第29页的表格。

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3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四、第一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看书时,比谁看的最认真,坐姿最端正。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二)后教。

(1)指名填空。

问:有不同的答案吗?同意黑板上同学的举手?

(2)议一议。

师:分组交流一下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个别回答。让多名学生发言。

五、自学指导(二)。

认真看书第29、30页。

1、分别在表格内写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

2、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4、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4分钟后比一比谁填写正确。

六、第二次先学后教。

(一)先学。

师: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指名板书。

(二)后教。

(1)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答案,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指名回答。

师:再次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长、宽、高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用字母表示?

(3)小结。

出示公式?生齐读?

七、检测。

1、课本第30页试着做一做。(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2、课本第31页第一题(只列式不计算)。

要求:认真做题,并把字写端正,写大点。

(1)找3名同学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发现错题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2)更正。

师: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同学请举手。(用黄色粉笔更正)。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表示法。

九、当堂训练。

作业:练习七第8、9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三、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4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拓展运用:

完成练习七第5—8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谈收获: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质疑解惑: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在观察、比较中,感知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有关。通过具体操作,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个人及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勇于探索的品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引入课题。

3、(出示包装盒)大家认识它吧?它是什么形状的?

它的体积多大呢?请你估一估,猜猜它有多大?(生猜测,附带体积单位。)。

要使他说得更准确,我们得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吧,板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有六个面,这6个面可能是什么形?

学生口答。

大家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回答)那么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生猜测)。

老师这里有几组长方体,(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都有关系。)。

2、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推导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师:那么长方体的体积和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接下来,让我们在实验中来研究一下。(每组准备12个小正方体)先来听一下实验要求。

(1)摆一摆:四人一小组,用24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尽可能不同)请组长给长方体编号(1)(2)(3)(4)。

(2)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记录它们的长、宽、高,填在表中。(给每组发一张课前准备好的如下表格)。

(4)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

(5)汇报交流,发现总结长方体体积公式。

师:观察表格,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组发现:长方体体积与数出的小木块的数量相等。

师问:再看看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与所拼接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生: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正好等于长乘宽乘高的积。

(6)课件演示公式的推导过程。

如果用v表示体积,a表示长,b表示宽,h表示高,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师板书:v=abh。

(7)根据这个公式,要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长方体的什么?

同生们学会了总结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真是了不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今后在学习上同样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学习。

(1)师问:那么课前的包装盒,怎样才能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全班动笔做一做。)。

(2)师:同学们学习效率可真高,这么快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那么,你们能帮冰柜司机解决这个问题吗?(课本练习43页)。

三、知识延伸,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正方体。

师提问:这个图形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你能结合刚刚长方体体积公式,想想如何计算正方体体积,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学生讨论后得出,师课件出示并板书: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表示v=a×a×a=a3。

强调: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师介绍:a3读作“a的立方”

课件出示:一块正方体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汇报交流。

四、巩固提高。

1、有一本新华字典,它的长、宽、高分别是2分米、1分米、0.6分米.这本字典重多少千克?(每立方分米重500克)。

2、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五、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找一个长方体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并计算它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1.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体积公式的探索过程,不断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体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准备用1cm小正方体拼摆成的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包装盒,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准备1cm的正方体和实验记录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明确:要知道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中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

演示:按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各含有的小正方体个数,算出长方体的体积)

揭题:刚才,老师的这个长方体模型是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但生活中有很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是不能分割的。譬如,这个长方体的包装盒(出示),它的体积又有什么办法知道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启发:在三年级,我们学过长方形面积,还记得是怎样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吗?

学生回忆后,电脑演示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学生可能想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可以把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棱长1厘米、1分米或1米的正方体,长方体中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它的体积。

谈话:看来,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有道理。要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需要一些长方体作为研究对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摆出一些长方体。

明确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用若干个1cm的正方体任意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上序号。

(2)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所用小正方体的个数,以及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完成记录表。

(3)填完表格后,同桌核对数据,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按要求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指名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以其中的一个长方体为例,说说怎样看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的。正方体的个数又是怎样数的,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根据表中数据,自己有什么发现。)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启发:同学们通过用1cm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的活动,发现了长方体体积等于它长、宽、高的乘积。是不是所有的长方体的体积都是它长、宽、高的乘积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验证。

三、再次探索,验证规律

学生可能想到用4个1cm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正好可以得到这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4cm;也可能用“4×1×1”算出它的体积。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长方体上画出相应的分割线,确认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cm。(见图1)

出示4×3×1的长方体图,谈话: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如果不用1cm的小正方体,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在长方体上画一画,再和同学交流。

提问: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2)

明确:在这个长方体中,沿着长一排可以摆4个1cm的小正方体,沿着宽可以摆3排,所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可以用“4×3×1”来计算。

出示4×3×2的长方体图,谈话:我们再来看这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几cm?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中含有多少个1cm的小正方体吗?自己先试一试。

反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cm?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的回答后,出示图3)

引导学生用示意图表示出思考过程。

四、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揭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指出:以后我们可以直接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v=abh。

和同桌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口算各题的得数,并交流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五、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完成“试一试”。

指导测量、记录数据后独立解答。

出示正方体的包装盒,这是一个棱长12cm的正方体纸盒,它的体积是多少cm?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完成第2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一说每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或棱长)各是多少cm,再口算出它们的体积,并数一数每个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自由读题。

提问:计算冷藏车的容积,为什么要从里面量?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组织反馈。

六、全课小结,梳理学法

七、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1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及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

一、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

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通过交流得出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交流得出:v=abh.

3、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重点理解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的读法、写法。

做“试一试”。

作业做“练一练”。

做练习六第2题

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第1、2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长、正方体模型、课件、长、正方体形状的纸盒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长方体模型,您能告诉大家这个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吗?

教师演示,学生感知这个长方体模型的体积(每层有4个,共3层,一共是12个),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就是12立方厘米。

揭示课题:对一些不可以分割的长方体,我们有没有办法计算的他体积呢?(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操作探究,发现规律。

学生按照要求用正方体搭出四个不同的长方体并编号。

让学生观察,并作小组交流。

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不数,你怎样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

根据所搭的长方体填表:(表格略)。

根据表格,引导分析,发现规律。

比较每一个长方体的体积,和计算小正方体个数的方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猜想:长方体的体积和他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再次探索,验证猜想。

出示例题10,让学生摆一摆,再数一数,看看一共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如果让你摆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你能说出要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导概括,得出公式。

交流的出结论:

v=abh。

启发引导。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让学生尝试,再交流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说说正方体体积的字母公式。

应用拓展,巩固练习。

做“试一试”

先指名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再独立计算。交流时先说说公式,再说说怎样列式。

做“练一练”第1题。

观察题中的图形,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或棱长,在独立完成。

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选择几个式子说说其表示的意思,再口算。

做练习四第2题。

完成练习四第1、3题。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25—26。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及难点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本课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从中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促进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并认真听讲思考。

集体备课个性化修改。

预习阅读书本25、26页,并初步理解解。

一、以旧引新。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来认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长方体,要求四人小组内每人摆出的长方体各不相同。

师:将摆出的长方体放在桌上,并编号。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将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依次记录在表格中。

引导学生依次去数每个长方体中包含的小长方体的个数,并记录在表格中。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和讨论,我们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是不是它的长、宽、高的乘积呢?

2、验证、交流后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字母公式。

交流得出:v=abh.

3、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正方体的棱长有什么特点?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

交流得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重点理解的含义,进一步明确的读法、写法。

做“试一试”。

作业做“练一练”。

做练习六第2题。

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第1、2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课后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

一、激情导入。

1、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二、民主导学。

(学情欲设)。

生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块,看看一共有多少块,就有多少立方厘米。

生2、可以量一量。

生3、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可以像以前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想办法找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认为这个提议不错,你们认为呢?

师:谁来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猜想对吗?我们来一起验证。好,请同学们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任务呈现:

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长方体,并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

(厘米)。

(厘米)。

(厘米)。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在小组中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师巡视。

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

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任务2、继续验证。

课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请一个同学上台操作。

1、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指名一生上台操作。师巡视。

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

v=abh。

课件出示:

师: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84立方厘米。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汇报: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

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

师: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

小训练:完成例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1、口答题。

2、判断题。

3、解答题。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

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本课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

1、结合具体操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以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与探究为主,教师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

1.什么叫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分别有多大。

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

(二)操作想象,探索公式。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

具体的过程是:

(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

(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

(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操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也可以写成a3,3写在a的右上角。

(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4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做第4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完成练习七第5—8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

(1)谈收获: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质疑解惑:还有什么疑问。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相关范文推荐
  • 05-09 大萝卜小班教案美术范文(18篇)
    小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通过学习这些教案范例,可以更好地了解小班教案的编写思路和技巧。活动目标:1、尝试用棉签
  • 05-09 律师心得体会范例(精选1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维的深入剖析,是一种思考和分析自身经验的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 05-09 小学语文教案封皮(精选19篇)
    小学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一种教学材料,它能够系统化地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小学教案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 05-09 银行活动主持稿的开场白和(实用20篇)
    感谢各位的到来,我将会倾尽全力,为大家打造一场令人难忘的活动盛宴。以下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的话题和形式。男:莺飞草长满目春。女:在这个播种希
  • 05-09 户外活动主持词结束语(专业17篇)
    今天我将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希望能够顺利地引导我们的讨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主持人的表现,从中学习与借鉴。甲: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和哥哥姐姐的到来
  • 05-09 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三年级(热门20篇)
    学期工作计划的完成并不仅仅是一个目标的达成,更是一个过程的持续迭代和优化,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改进。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时,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目标,制定一些具有
  • 05-09 有安全培训的心得体会(优秀16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所获得的体验、收获和心得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方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05-09 劳务合同完整版(通用24篇)
    劳务的形式多样,既有短期的雇佣,也有长期的契约合作。劳务提供方在合作中表现出了专业和敬业的态度,得到了广泛认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劳动合同当事
  • 05-09 安全岗位职责心得体会范文(15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提升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
  • 05-09 公益社团工作计划(优秀19篇)
    公益活动不仅能够改善社会的现状,也能够提升个人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认知。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案例分析,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思考什么。20xx年是我校社团发展尤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