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17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17篇)

时间:2023-12-28 09:10:46 作者:BW笔侠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好的预习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教学计划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范例涵盖了不同年级和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后悔。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五、作业。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文档为doc格式。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

(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

二、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出示自学方法:

(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

(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索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

个别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

2.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

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师板书:渔翁得利。)。

5、明理。

这个故事在今天同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可以警示我们什么?(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

四、指导诵读,感受古文魅力。

古文学懂了学透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

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根据学生的推荐指两人;教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

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个角色,应该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习一下,最好能背下来。

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

五、总结、拓展:

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

今天,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习古文。如果通过学习,大家更愿意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高兴了!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五.作业。

鹬蚌相争的教学设计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课件。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会课文。

2、能借助译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和故事的大意。

3、能联系实际感悟语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

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语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能联系实际感悟语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听说咱们四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最强,它对其他六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一统天下。有一次,赵国与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十分生气,调兵遣将准备攻打燕国。燕王听说了,急忙派遣当时著名的说客苏代,去出使赵国。到了赵国,苏代心平气和地给赵王讲了一个小故事,赵王听完,恍然大悟,立刻决定罢兵,并与燕国和好如初。

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在他的著作《战国策》中记录了这个故事,同时它也被编进我们的语文教材。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二则之鹬蚌相争》。

请大家看看题目,注意“鹬”字的写法。(板书课题)。

二、解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字音。

2、鹬和蚌分别为何物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请一两名同学介绍自己的资料)。

3、在了解了鹬和蚌之后,我们再来读一遍课题吧!(生齐读)。

4、古人云:“为学患无疑。”围绕题目中的关键词“争”你又有哪些疑问呢?(生质疑,师评价。)。

5、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疑问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出示大屏幕全文)。

三、初读,读通:

1请大家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一两名学生是读课文,引导正音。

4、看来我们都会读了,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生齐读)。

四、再读,读懂内容:

1、俗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读一读,用自己的办法理解生词,读懂句子。

2、哪个小组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

3、文言文的词语的含义很多都是跟现代汉语不一样的,你们还有不理解的字和词吗?

5、基本情节讲清楚了,已经很难得了!为了帮助我们理解故事内容,编者想得很周到,为我们准备了译文。让我们对照译文再来理解一下文言文吧!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6、读懂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我读原文,你们读相应的译文,好吗?

8、故事内容读懂了,那么刚才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五、精读感悟寓意:

1、那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呢?

2、一个用嘴啄,一个用壳夹,为了生存他们就争斗起来,那他们又是怎样争的呢?

3、生回答,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4、鹬和蚌在相互钳制的同时还不忘斗嘴,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里的暗战。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感受?出示大屏幕:想一想括号里可以填上那些语气词,然后带着这种语气跟同桌读一读。

5、师:鹬紧紧地咬住蚌肉,而蚌呢也死死地箝住鹬嘴,它们谁也不肯放躲过对方,都一门心思要致对方于死地,这是一场生死之争,鹬曰(引读),蚌亦谓鹬曰(引读);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它们俩都不放开对方,相持着,相持着,此时鹬气急败坏地说(学生接读)蚌亦针锋相对地说(学生接读)。

8、渔翁乐了,我们的鹬和蚌却悲剧了――他们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渔翁一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被渔翁带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心情肯定不会平静,它们又会有一番什么样的对话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试着写一写,最好能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气来!

9、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鹬和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他们的肺腑之言吧!(请2、3名学生读一读)。

10、这场悲剧能避免吗?作为悲剧的目睹者,你又会对鹬和蚌说些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完成板书)。

11、对蚌和鹬来说这个故事绝对是个悲剧,但对燕赵两国来说却是个天大的.福音。回到我们开头的故事,赵王在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恍然大悟,那么他到底听出了什么言外之意呢?(燕赵相争――秦国得利)如果只顾眼前的得失,那可就要吃大亏了!

六、拓展。

1、其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你能说出一两个吗?

2、师介绍:1934年,当国共两党争得不可开交时,日本帝国主义乘机侵占了我国的东三省。这就是“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七、总结升华:

同学们,在领会了这个故事的寓意之后,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加有味道了!(齐读)。

同学们,区区几十个字就避免了一场战争的爆发;短短一则寓言则让我们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正是:“字字珠玑化干戈,句句精炼蕴真知。”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也是寓言的魅力,这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外阅读《战国策》的其他篇目。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

(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

1、出示自学方法:

(1)读文:多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2)质疑: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3)理解: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索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

个别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

2.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

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师板书:渔翁得利。)。

5、明理。

这个故事在今天同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可以警示我们什么?(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

古文学懂了学透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

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根据学生的推荐指两人;教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

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个角色,应该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习一下,最好能背下来。

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

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

今天,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习古文。如果通过学习,大家更愿意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高兴了!

1、给文中的鹬、蚌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相争则死;相助则生)。

2、搜集古文,运用学法,感受快乐。

板书:

权衡利弊。

《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通过描述鹬和蚌相互争斗,两败俱伤,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揭示了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穿插到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之中,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伊始我用故事导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将孩子们的目光、思绪吸引过来。后在学法提示下鼓励孩子们自学研究,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诵读、自学古文。接着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鼓励他们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后再进行拓展实践,培养学生学古文的能力。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后悔。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五、作业。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三、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演:张壳出示:太阳。

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什么?谁来做做河蚌?交流。

(可这时,来了只鹬)出示板:鹬读。

(它看见了,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

问:鹬?河蚌?分别想什么?(也可加语言)也来说一说。

(河蚌急忙把壳儿合上)演:合壳(牢牢地夹住鹬的嘴不放)。

问:这时候的河蚌……(速度、力度-心里如何)。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完整地听一遍录音(提醒:注意,听仔细了)。

3、打开书本,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评价:提点意见,优点也行。

二、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

请看二、三两小节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

(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可喊暂停提醒:注意语气,表情,要进入情境)。

7、评价。

8、课后也可通过表演,复述故事。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鹬蚌互相争持,所导致的后果会是什么呢?

1、录音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板渔夫--没费一点力气,就把它们一齐捉住了。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发挥想象。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或可先同桌讨论)。

六、小练笔。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通过建立考古小分队,激发学生探究古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自学研究,讨论交流,诵读古文。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整体感知内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一、创设返古情境,点燃学习兴趣。

师板画战国七雄形式图,生动地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作文往往是在某种情境中有感而发。能够点燃作者创作热情的往往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二、建立古文学习小分队,探究古文文意。

有了兴趣,学生一定想知道“在这个情境中,作者写了什么”?让学生自主理解文意。此时我给学生提示自学方法:这样吧,你们前后4人组成一个考古小分队。先自读几遍古文,直到读得通顺流畅为止。把你觉得难写的或者容易写错的字在本子上练会。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查字典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然后再读课文。注意:一定先自己学,听懂了吗?开始吧,给大家8分钟的时间。咱们比一比,看哪个考古小分队的考古能力强。(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这里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自学方法。立足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基本的学习语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对学生提出了学习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三、展示考古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各位小考古学家,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考古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是不是在读古文,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考古小分队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3.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如果还有问题,教师也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板书:鹬)“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是怎么样记住它的?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板书:蚌相争)谁来讲一讲这个题目?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师板书:鹬啄蚌,蚌夹鹬。互不相让翁得利。)。

5.明理。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板书:智者苏代)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你从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板书:警后人)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板书:权衡得失要牢记。)。

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板书:《战国策》)一共有33篇。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都出自这部书。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的设计,我本着“整体感知”的原则,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能力。“学生轻松地学,学生学得轻松”是我的努力方向。本册教材副主编陈铮老师在对本学年古诗文的教学辅导时说:“对词语的讲解是必要的,讲讲词语过去和现在的异同。但是无论怎么讲,这种讲解不要落到实处,不要忘记整体感知。至于它的本义、它的引申义,它是怎么发展的,对小学生来讲,他还不可能发展到这种程度,不可能一时学透。它是一种文化的积累。”)。

四、指导诵读,感受祖国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

扫除字词理解的障碍后,再回归整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

古文学懂了,这回咱们再来读,看谁既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又能读出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指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教师指导。各自练一遍)。我想找3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想选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当旁白,再选一只厉害的鹬鸟,一只厉害的河蚌。咱班谁最厉害?(师根据学生的推荐指两人。教师指导。同桌两人练一练鹬和蚌的对话。教师当旁白,全体男生读鹬,全体女生读蚌。)。

这回呀,要求提高了,自己扮演3个角色,应该用3种不同的语调来演3个人是不是啊。练习一下,最好能背下来。

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师关掉大屏幕上的古文。)。

(设计意图: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本教材副主编陈铮老师也说:《语文课程标准》的各个学段都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汉语的特点是它具有音律美。它的音律、它的节奏,它四声是带调的。它用声音来表达情感。我们应该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体会、领略汉语的特点。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他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肢体的动作,通过一些声调来激发他们这种感情。)。

五、拓展:试译古文《狐假虎威》,培养学生学古文的能力。

同学们的进步可真大!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

今天,同学们通过鹬蚌相争,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知道了做事要权衡得失。在学习过程中,初步懂得了怎样学习古文。如果通过学习,大家更愿意读古文了,那老师就太高兴了!

我还为咱班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是一篇很有意思的古文《狐假虎威》。发给你们课下去阅读。学后可以和班主任交流,和同学交流,也可以和我交流,(告诉学生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和我联系。我会想你们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学生学习古文的目标是: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本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和习得的方法自己去解决实际问题,相当于拿着渔具,运用方法自己去“钓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古文的能力。)。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对话内容,明白寓意知道与人相处要懂得退让。

3、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重    点: 感悟故事内容,感情朗读对话。

难    点: 感悟故事内容,懂得与人相处要互相退让。

资源应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初读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一查工具书。

2、同桌互读、互帮互学。

4、出示课件鹬:了解鹬的外形特点。

5、出示课件蚌;了解蚌的特点。

6、文章哪几段写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呢?快速地浏览课文。

7、指名回答:(3-6段)。

8、鹬和蚌为什么相争呢?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9、出示课件:蚌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读句子再读词语“懒洋洋”

(1)、指名解释词语并演示(懒洋洋)。

(2)、怎样记住“洋”字?并给组词。

师:蚌正在晒太阳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10、出示课件:鹬用长嘴去啄棒的肉。

(1)、先读句子再读加点的字“啄”

(2)、解释字义、怎样记住这个字。

师:接下来看蚌是怎样对付鹬的?

11、出示课件:蚌夹住了鱼的嘴。

(1)、先读句子再读加点的词“夹”

(2)、给“夹”扩词。

师:鹬被夹住以后它会怎么样?

12、指名读文(第四段)。

13、出示课件:鹬怎么也摆脱不掉蚌。

(1)、先读句子再读加点的词“摆脱”

(2)、指名解释“摆脱”并给脱扩词。

师:指导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14、再指名读。

师:鹬这样大发雷霆看看蚌怎样?

15、出示课件:蚌   毫不示弱。

(1)、读词语并指名解释。

(2)、用“毫不示弱”练习说话。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蚌毫不示弱的语气读出来。

16、指名读第五段。

17、练习读鹬和蚌对话的内容并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后相互评价。

师:我们能不能把鹬和蚌相互争斗互不相让的过程演出来呢?注意表情和语气。

18、同桌练习演。

19、指名戴头饰到前边演(两组)。

师:鹬和蚌这样争斗下去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20、指名读第六段。

指名解释“毫不费力”并板书(渔翁得利)。

师:这时困在渔翁网中的鹬和蚌会怎样想呢?

21、指名回答。

师:那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会怎样想呢?

22、指名回答。

师:同学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有矛盾时要懂得退让,“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那么赵王听完这个故事会怎样想呢?

23、指名读第七、八段。

读后回答:赵王怎样做的呢?

师:赵王醒悟了,攻打燕国只能让秦国得利。

(三)、拓展延伸。

2、指名读故事。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前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并学习正确的运用语言。并注重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它们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故事内容,而且对寓言有很大的兴趣,如此浅显易懂的故事从语言和情节的理解上来说,对他们都不是难事。但是,他们的理解能力与领悟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如果想让学生通过自己读书就能真正理解简单的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也并非易事。

3.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学生事先查找鹬和蚌的相关资料。

1.通过想象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并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2.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3.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表演故事。

教学难点:懂得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出示鹬和蚌的图片)。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了解鹬和蚌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2.学生就鹬和蚌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进行介绍。

3.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鹬蚌相争》的故事。

(二)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请学生按提示说一说:

河蚌刚张开壳晒太阳,鹬(),蚌(),双方(),结果()。

(课件逐步呈现每一步)。

二)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

(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指答读文)。

2.展示课件: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1)问:鹬被蚌紧紧夹住了,如果你就是这只鹬,你会怎么想?

追问:你要是这只鹬,你会怎么生气地说?

感悟,有语气朗读。

(2)问:鹬这样生气,蚌害怕吗?它表现得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

(毫不示弱)。

(3)帮助学生理解“毫不示弱”

提问:“毫不示弱”你怎么理解?

(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师小结:“毫不示弱”表示一点儿不比对方弱。)。

[设计意图:实现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的目标,为造句做准备。]。

(4)指导造句。

“毫不示弱”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

试着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5)指导:你要是这只蚌,你会怎么毫不示弱地说?

(6)分角色朗读,同桌互读。

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5.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三)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1..展示课件: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练习。

同桌互相演一演“鹬蚌相争”的故事。

(四)小结:学完课文,谈谈体会。

(五)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鹬——啄(生气)。

互不相让——被捉。

蚌——夹(毫不示弱)。

(一)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2.我会用“毫不示弱”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3.我能讲述故事的内容,知道了鹬和蚌一起被渔夫捉去是因为()。

4.通过学习我知道“鹬蚌相争”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的道理。

[注:每项评价内容都分为“优秀﹑良好﹑达标”三个等级。]。

(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表演课本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逐步理解寓意,懂得道理;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的境界。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故事虽小,道理深刻。我认为自己在此次教学设计中以下两方面做得不错:

1.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教学内容声情并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乐在其中,学得自主、有效。

2.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研读,调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情感,细细揣摩、体味,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雨、夹、即。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雨、得、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激趣——自学——交流——诵读——拓展——实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兴趣。(讲述赵王欲伐燕的历史故事。)。

大家粗略的浏览一下课文,说说课文给你什么初步印象?

(1)全文只有59个字,就起了这么大的作用,制止了一场战争,真是一字千金、字字珠玑啊。

(2)古文乍一看晦涩难懂,读起来也感觉拗口,可细研究起来你会深刻的感悟到他的精辟、内敛、精炼。

你们想让老师讲给你们听坐享其成,还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呢?

只有拥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才能发掘出一片片未曾涉足的领域。

二、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出示自学方法:

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我们的探索之旅吧!

2、学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正确、流利、停顿适当即可。)。

同学们,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索成果啊?谁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评议:通顺、有感情、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

个别读,个别读,个别读,后齐读。

2.有谁把重点字的意思也弄明白了?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除了讲这个字的意思,还要讲一讲它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方、曝、箝、雨、得、禽。)。

在字词理解方面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果还有问题,要注意把它放回语言环境中去感悟,去理解。

3、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

哪个同学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指出直译与意译。引导学生意译,感悟两者的直接与生动、传神。) 。

4.归纳条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叫什么?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争。

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如何?(师板书:渔翁得利。)。

5.明理。

两千多年前,聪明的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巧妙地劝阻了赵王,免去了燕国的一场祸患。你能体会到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吗?(燕赵相争,秦国得利。)。

四、指导诵读,感受古文魅力。

谁能做到有感情地背诵?举手的同学把书合上,站起来一齐背诵。 。

五、总结、拓展:

六、作业:

1、给文中的鹬、蚌设计一个合理的结局。(相争则死;相助则生)。

2、搜集古文,运用学法,感受快乐。

板书:

权衡利弊。

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通过描述鹬和蚌相互争斗,两败俱伤,最后让渔翁得利的故事揭示了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反而使第三者得利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穿插到苏代劝阻赵王出兵的故事之中,旨在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伊始我用故事导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效果,将孩子们的目光、思绪吸引过来。后在学法提示下鼓励孩子们自学研究,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引导学生诵读、自学古文。接着鼓励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成功快乐。学生读古文要入情入境。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情感和文字本身产生共鸣。鼓励他们背诵,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后再进行拓展实践,培养学生学古文的能力。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语。

2、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对话内容,明白寓意知道与人相处要懂得退让。

3、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感悟故事内容,感情朗读对话。

感悟故事内容,懂得与人相处要互相退让。

多媒体。

课件出示:战国时代的七个国家分布图。同时师讲述:在这七个国家当中秦国实力最强,因此秦王有吞并其他六国的野心。这时赵国与燕国发生点矛盾,赵王想要攻打燕国,燕王赶紧派大臣苏代去劝说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阻止了战争的发生。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是什么故事具有这么大的力量能阻止战争的发生呢?想不想知道?(想)读完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一查工具书。

2、同桌互读、互帮互学。

3、指名回答:是什么故事阻止了战争的发生?(师板书:鹬蚌相争)分析鹬的字形,据形说意。

4、出示课件鹬:了解鹬的外形特点。

5、出示课件蚌;了解蚌的特点。

6、文章哪几段写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呢?快速地浏览课文。

7、指名回答:(3—6段)。

8、鹬和蚌为什么相争呢?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9、出示课件:蚌正在懒洋洋的晒太阳。读句子再读词语“懒洋洋”。

(1)、指名解释词语并演示(懒洋洋)。

(2)、怎样记住“洋”字?并给组词。

师:蚌正在晒太阳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10、出示课件:鹬用长嘴去啄棒的肉。

(1)、先读句子再读加点的字“啄”。

(2)、解释字义、怎样记住这个字。

师:接下来看蚌是怎样对付鹬的?

11、出示课件:蚌夹住了鱼的嘴。

(1)、先读句子再读加点的词“夹”。

(2)、给“夹”扩词。

师:鹬被夹住以后它会怎么样?

12、指名读文(第四段)。

13、出示课件:鹬怎么也摆脱不掉蚌。

(1)、先读句子再读加点的词“摆脱”。

(2)、指名解释“摆脱”并给脱扩词。

师:指导朗读这一段要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14、再指名读。

师:鹬这样大发雷霆看看蚌怎样?

15、出示课件:蚌毫不示弱。

(1)、读词语并指名解释。

(2)、用“毫不示弱”练习说话。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蚌毫不示弱的语气读出来。

16、指名读第五段。

17、练习读鹬和蚌对话的内容并指名分角色朗读,读后相互评价。

师:我们能不能把鹬和蚌相互争斗互不相让的过程演出来呢?注意表情和语气。

18、同桌练习演。

19、指名戴头饰到前边演(两组)。

师:鹬和蚌这样争斗下去会导致什么结果呢?

20、指名读第六段。

指名解释“毫不费力”并板书(渔翁得利)。

师:这时困在渔翁网中的鹬和蚌会怎样想呢?

21、指名回答。

师:那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会怎样想呢?

22、指名回答。

师:同学之间一定要和睦相处,有矛盾时要懂得退让,“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那么赵王听完这个故事会怎样想呢?

23、指名读第七、八段。

读后回答:赵王怎样做的呢?

师:赵王醒悟了,攻打燕国只能让秦国得利。

1、课件出示:看图续编故事,多年以后鹬和蚌的子孙在海滩边见面了会说些什么?怎么做?发挥想象把故事编完整。

2、指名读故事。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一.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四.联系生活,升华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鹬蚌相争的现象吗?你想对这样的人说什么?

五.作业。

互不相让。

两败俱伤第三者得利。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我爱北京天安门(专业23篇)
    丰富多元的文化艺术活动在北京繁荣发展,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消费场所。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精彩的关于北京的文章范例。《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一部以青少
  • 12-28 中国苦难辉煌心得体会(专业19篇)
    通过这次经历,我体会到了时间管理对于工作效率的影响。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经历了某个事件、完成了某个任务、学习了某门课程等之后,对所取得的经验、感悟、收获等进行总结和
  • 12-28 感悟母亲节(精选16篇)
    优秀作文是对社会时事和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它可以展示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想要写一篇优秀作文,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也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借鉴其中的
  • 12-28 不屈民族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民族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作
  • 12-28 国庆节活动园长致辞(专业20篇)
    国庆节是一个传统的团圆日,很多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请大家阅读以下国庆节庆祝活动总结报告,感受那些热闹而难忘的时刻。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小朋友们:你们
  • 12-28 六年级数学教案圆的面积(汇总15篇)
    六年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接下来是一些经过教师实际教学检验的六年级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出示例题。出示例3:算出
  • 12-28 快乐的中秋节节日(专业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学形式,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引发读者对问题的思考。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呈现一些权威机构评选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学习的机会。
  • 12-28 读名著简爱心得(优质24篇)
    名著通过深入人心的形象描写和情节发展,让读者们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名著导读,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并提供一些阅读上的指导。。《简·爱》这本书是
  • 12-28 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总结(专业18篇)
    活动总结是在一个活动或项目结束后,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精选的活动总结范文,相信会给大家带来很多收获和启示。
  • 12-28 榜样专题节目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所做事情的回顾,对未来的规划提供指导。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榜样》里的先进典型,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