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优质8篇)

最新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优质8篇)

时间:2023-10-15 14:26:06 作者:文轩 最新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优质8篇)

竞聘是一个需要长期准备和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进取的态度。在竞争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要坚持和努力。以下是一些竞聘中的常见错误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警醒。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一

潮中总是催生出新的企业巨人,并购出现在每天的经济新闻头条,有学者开始排列十大并购事件,经济学家又根据统计数字确凿无误的证明:世界500强企业无一不是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进入500强。检测,企业战略。这一切无不让让任何一个雄心勃勃的企业家充满幻想,当然有雄心是成为企业家的必要条件。

1.你的企业可以去并购吗?

美国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希特认为: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市场力量,当一家企业有能力按照比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出售产品和服务,或者其经营活动的成本比竞争对手更低时,该企业就拥有了市场力量,那么很多公司可能拥有核心竞争力,但却由于规模不够而无法充分利用资源和能力,因此大多数并购行动都是通过在竞争对手、供应商、分销商、或者与本产业高度相关的业务间的并购来达到获取更强市场力量的目的,这些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却缺乏足够的规模,因而缺少市场力量的企业可以考虑采取战略并购。那些已经拥有了强大市场力量的企业,并购行为则可能有垄断之嫌而不被当局批准或认可,而那些尚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公司自身经营都存在危机,无暇顾及并购,也根本不具备并购的能力和资源。

2.适合考虑并购战略的公司

增强市场能力型并购: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为巩固自己的领先地位,并购追随地位的小型企业;市场挑战者地位的企业,同样也可以并购市场追随者地位的小型企业,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向市场领先地位挑战。通过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增加顾客细分市场,丰富分销渠道和营销网络,完善市场结构分布,经营规模的扩大可以降低营销成本,增强市场地位,但应避免市场垄断嫌疑;追求内部化型并购;包括上下游产业链上的并购,如,原材料供应商、分承包商的并购。可控制原材料资源,保障稳定供应,对紧俏和供应波动幅度较大的资源类应考虑并购;对分销商的并购可以扩大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掌握产品价值链上实现盈利最有价值的一环,因为利润的40%甚至更多是在产品分销阶段实现的,通过并购企业还可以更直接的贴近市场,及时地回应客户的要求;对下游客户的并购,相对难度比较大一些,因为产业链向下延伸,企业的经营范围和运作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一般来讲缺乏对并购企业的控制能力,难以发挥原有的企业资源和成熟的经验,当然如果企业资源充足、筹备完善、资金雄厚,对下游企业的并购往往会产生惊人的效益。所有这些沿上下游产业链的并购,都可以使企业减少交易成本,实现内部化优势。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并购战略:创业期和成长期前期,企业基本上没有进入稳定的经营状态,公司战略未成型,企业处于发展和扩张阶段,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较缺乏,没有能力也不可能考虑并购;进入成长期后期和成熟期的公司,形成了稳定的经营状态,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培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此时公司称为现金牛,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等资源,必须寻找新的投资项目,给公司提供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时候,并购战略是最好的选择,优于投资建设绿地项目,它可以使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并购迅速控制目标,及时抓往市场机会,而不是等待一个漫长的建设周期。

3.去并购什么样的企业?

这与公司的并购战略有关。一旦确定了并购战略,剩下的就是寻找合适的猎物。以下几类企业建议不去碰它们,以免并购变成陷阱。

术、历史负担沉重、巨额债务、产权混乱、隐性债务、缺乏人力资源、企业进入衰竭期等,总之,要通过慎密调查、综合分析和征求判断来确定它是“死鱼”还是“休克鱼”。

缺乏互补性的企业:并购的目的除了取得内部化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取得协同效应,协同效应来自并购双方的资产独特的互补性通过联合和整合所产生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即并购那些拥有你缺乏的而又十分必要的要素的企业。通过两个公司资源整合获得规模经营效应和协同效果,从而占领行业的主导地位,争取竞争优势,增强对市场的控制力。

非相关企业:除非你有充分的多元化的资源和战略,否则多元化会变成埋葬你的墓地,问题是很多企业在一开始实施并购战略时是很谨慎的,必定是高度相关性的企业和业务,而一旦进入并购的兴奋期,便头脑开始发热,认为自己的笔可以将所有顽石点化为金,就像超市购物一样,往自己的筐里不断地扔那些物超所值的东西,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超过了自己的支付能力。检测,企业战略。企业家在并购成功的高潮期里往往有这种兴奋和冲动,到后来,多元化占用了过多的企业资源,却无力控制,反被拖累。

4.怎样出价?

当并购者以为捡到了一个便宜货,做了一笔很划算的交易时,也许被并购企业正在偷着乐,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对于怎样出价永远都要采取最谨慎的决策。

做好尽职调查:全面调查被并购企业的真实状况,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人力资源状况等,也特别是企业面临的困境,可聘请投资银行或专业机构来做,通过详尽的调查才能得到接近真实的'评估结论和评估价值,这是确定并购出价的基础。检测,企业战略。

计算并购成本:除并购出价外,还应包括交易成本、如尽职调查的律师、投资银行家的费用,并购后整合的资金投入,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并购资金的机会成本。

减少现金出价:以并购闻名并迅速扩大规模的企业很少使用现金并购,多以换取完成,以保持公司的现金流量,不因为并购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行。

控制风险:根据并购成本,给自己确定一个溢价幅度如5%,以避免在并购竞价中冲昏头脑,为了与对手较劲而不断抬高出价,致使超出预算无法控制,这建立在对并购价值的确认基础上,要首先画出自己的风险警戒线,对高额的溢价是否能带来预期的收益要有理智的评估。

5.并购后的整合

麦肯锡公司于的研究发现,并购成功的比例只有23%,而失败的比例却高达61%。而大多数并购失败的原因是整合的失败。

不同企业文化的整合:海尔队被并购企业派出的第一个工作小组就是他的企业文化整合小组,这也是被认为并购中最困难的,如何让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并发展成为对并购企业有益的环境,使并购企业必须面对的困难之一。检测,企业战略。但我不赞成强迫被并购企业有益的环境,使并购企业必须面对的困难之一。但我不赞成强迫被并购企业接受一种文化,而应建立起一种共同的文化,问题的焦点不应该放在两种文化有多大的差异上,而应该权衡长期保持这些差异的利弊得失,成功的企业通常能够在文化整合和企业对一定自主权的需要方面找到平衡,而过于急进但错误的文化整合会直接导致资产价值的流失。

人事整合:企业并购中,人们往往考虑得更多的是诸如资产、技术、市场、无形资产等因素的整合,而人力资源因素却经常被掩饰或忽略。事实上,人事整合通常是关系并购成败的关键因素。资产、技术、市场和客户的整合全靠人力资源去实施,要能妥善处理好双方高管和员工的问题,保证被并购企业关键人力资源不发生流失,否则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导致并购失败。

业务整合: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方面的业务整合使公司减少新产品研发风险、降低开发成本,增强研发能力;对于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市场方面的业务范围重叠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的整合,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保证并购后的企业保持并增强竞争优势,并购虽然风险重重,但仍然具有如此的魅力,以至于不断有企业家在探索成功的渠道,并购不是企业发展的捷径,也不是万能的法宝,但却是企业做强做大的真实的途径。在中国有企业改制之机,在行业重组的前提下,中国必然会掀起新一轮的并购高潮,越来越成熟的企业家,加上不断增加的专门人才,这一轮并购在中国的产业整合和经济更加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将产生高于20%的成功机会,会催生出更多的巨型企业和杰出的企业家。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二

一、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问卷分五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第二部分是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联,第四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学生道德认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

1.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认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有必要且重要的。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存在和制约,使少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认识模糊,经常外于摇摆不定的状态,有时是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2)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及方式的分析。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感到相对满意,并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适合的教学方式。

(3)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的看法。

由上图可以看出有一半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的考试形式还可以,有22%的大学生认为不满意需要改进,而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的方法应该改进为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表现+平时表现。课堂外(课后)的实践教学,是对班级授课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理论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验证和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理论,去体验、分析、回答并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

(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

1.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约有70%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在寒暑假组织的参观考察及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这说明了大学举办方应加强组织和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同学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学生自发的社会实践:大学生参加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打工、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做义工等,这种自发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参考。

3.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指导社会实践的认知。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作为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可以看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社会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1.大学生自我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自我教育了解一些,并认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2.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和引导,并自行及时的调整。

3.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老师的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认为自己应是主导地位,同时希望老师像知心朋友般理解、倾听、鼓励并帮助学生。

(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日常生活的实践

1.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践。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还是有学习有关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的,并且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日常生活中有必要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而认为最难实践的地方是走出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

2.日常生活中的自律督导:部分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建立学生自律监督组织去监督、规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

(五)道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1.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道德应该有并且是诚实守信的,但约有一半大学生指出校园里没有网络道德论坛,这是各高校网络道德(教育)论坛还有待完善的地方。

2.与人相处的道德认知:大学生与人相处、与社会接触时有自己的理性思考,有自己的原则。

3.对待道德冲突的认知。“在当今的生活中,你最关注的是?”对于这一问题,有一半的大学生选择了诚信问题和择业问题。在与人交往、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面对一些道德缺失现象时大学生表现出来的态度是:60.48%的大学生对这种现象感到厌恶;17.52%的大学生能很快意识到,但只要是不触犯法律的问题就睁只眼、闭只眼。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有:

1.总体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仍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展开,尤其是在高职院校中,很多的领导甚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认为,在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重要性的排列中,专业技能往往要远远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这样的价值取向指引下,绝大部分教师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研究和使用,不太可能真正地、扎实地去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另外,有些教师不能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思想保守,怕出问题,使得实践教学一直不能很好地落到实处。

2.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内容作为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实施存在疑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的很多社会实践活动都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作为指导,这与我们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关。

3.基地建设不稳定,学生参与度不普及。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基地建设,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现实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领导对专业实践基地很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地教育投入的力度比较缺乏,而且管理上也经常是非正规状态,导致了基地建设的不稳定性。

4.大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问题。因为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能进行自我教育,而调查却发现大学生自我教育时需要有老师的指导和分析。如何把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与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同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能结合具体的实践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形式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和渠道,真正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在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是做得很不够的。大学生在遇到道德缺失或道德冲突时,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或者现行的社会准则进行处理时存在问题。

5.评价体系不系统,缺乏公正性。在对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的访谈中,很多同学反应,学校许多大型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比较严重。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通过定期的检查、考核、考评等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监督,致使评价体系混乱,主观随意性大。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

综合调查结果和调研中所反映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与要求,说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待改进。但怎样改进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却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教学质量好,增强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因此,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除有针对性地选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学内容保持基本的教育理论框架外,还应与时俱进,提高其内容的现实性、时事性、实效性、新颖性和趣味性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专题式——互动式——虚拟课堂型——实践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并针对考核方式做出改进,如改为“理论考试+社会实践表现+平时表现”作为考核方式,避免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是在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由教学实施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这项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首先就取决于教学活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的认识程度[6]。

2.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如社会实习、志愿活动、调查研究等,也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学校现有的各类教育活动(如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社会现实生活的直接体验,而且在实际运用中消化学过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正目的,使马克思主义“进头脑”,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这无疑就切实增强了其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应在学生对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引导。同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发展规律采取适合的手段进行教学,这样,教师才能以坚实丰厚的理论功底和令人叹服的逻辑分析去说服大学生,使教学焕发出强烈的理论魅力,实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教学目的。

4.加强学生自主建设的自律监督组织,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并监督、规范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以此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如针对一些大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道德缺失、道德冲突的辩论或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等。

5.政策制度保障。

一是将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明确教学计划,使其享有和理论课同等的待遇,使教学计划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是建立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经费保障、组织领导保障、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保障等。

三是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要健全,从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予以监督和考查,保证实践教学能够按照预期目标顺利开展,端正执行的方向,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三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即原来的“两课”)要突出实践性,这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确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教育手段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评价手段以考试成绩过关为主。课程结束以后,学生从修身养性、人格完善方面并没有得到一些启迪和教益,面对一大堆枯燥无味的说教和陈词滥调,反使他们陡生了些许厌恶。一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师面对如此之现状,底气不足者有之,境遇尴尬者有之,一些人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如果不从根本上改革和创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授课方式和评价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门课程将难以维系,更为严重的是会影响到未来人才的培养质量,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实际上,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十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整部《论语》便是孔子及其弟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孔子和他的弟子并没有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体会感受和掌握做人的“学问”。孔子所谓的“学问”,并不是文学,更不是其他深奥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指为人处事的方法和能力。在《论语》中,孔子开篇就表明他的学习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并不是复习的意思,而是体验、实践的意思,与“学”相对,即知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所讲内容的深刻含义,快乐便油然而生。在“学”和“习”即知行两个方面,孔子更注重“习”,如“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等等,都是强调“习”的重要性。整部《论语》告诉我们,做人的“学问”就是一些人生的体会和经验,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尽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没有上过学的人如果其人品非常好的话,他也一定很有“学问”了。由此可见,这些人生的经验和“学问”主要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而是通过对生活实践的体验而感悟得到的。这进一步说明,在学生品德教育中,“习”比“学”更重要,实践比接受单纯的.说辞更重要。

因此,可以这样说,《论语》是一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典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我们通过学习《论语》,可以得到许多这方面的启示。

那么,当下我们如何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和需要?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三个转变:

第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传统教育活动和具体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始终是绝对的权威者和领导者,老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缺乏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感情上会产生一种疏离感。而在《论语》里,呈现给我们的始终是一幅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沟通、感情融融的动人场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启蒙者和思想的引领者。要使学生体会一些做人的道理,掌握一些人生的经验,老师就应该走下讲台,更多的让学生走上讲台去亲身体验,老师由一个领导者转变为一个组织者。这个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老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设计一个好的师生互动活动方案,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因此,请老师“走下讲台”是老师转变角色的关键一步。

第二、课堂的形式要转变。“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可能在专业教学中有一定市场,但在以塑造健全人格为主要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全然没有必要。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让他们体会人生。如何让学生体会人生呢?除了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更重要的是要尽快改变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单一的教学模式,大胆地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一些特殊情境,把纯粹传授理论知识的课程变成感受社会现实的课程,可以结合理论课程的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点,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可以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等做一次考察,掌握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世界,等等。让“学生走出课堂”,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要环节。

第三、评价的手段要转变。通过考试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做法应该得到改变。这种评价方法与专业课的教学没有任何区别。为此,我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评价学生手段应该多元化。比如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调研,撰写一份关于某区域人们伦理道德状况的调查报告;也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大学生活计划,并能够付诸实施;还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个、一类需要关注的单个的人或特殊群体,并提交自己的行动计划。当然,最简单的办法是让一个家庭情况好的学生关心帮助一个家庭情况较差的学生,或让一个学习好的关心帮助一个学习一般化的学生,这些都可以成为评价的标准。评价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评价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人生成长中的重大问题,促进我们健康成长,而不是给学生一个满意的成绩。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四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形成机制

论文摘要:可以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划分为可言传的与难以言传的两类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通过教师的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获得的。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内因有教师的职业理想与动机水平、原有的知识背景、理论学习状况和自我反思意识等,外部因素则主要是社会和学校氛围。

目前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的研究较为零散,本文拟对此进行梳理、分析与探讨,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实践性知识的形式

学者们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分为三个层次,即可言传的、能意识到但无法言传的(缄默理论)和无意识的(内隐理论)。笔者倾向于把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划分为可言传的、难以言传的两类,其中难以言传的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可意识但难以言传的,下意识且难以言传的。作如此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认识论的考虑。人的意识来源于外界的刺激,只要存在着实践性知识,那么不管是在当时、还是过后,不论是自己、还是他人,它迟早都会被意识到,并通过语言、行动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真正无意识的知识是无法被感知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过于强调实践性知识的无意识和缄默性只会让我们陷入神秘主义的泥潭。

可言传的实践性知识,即所谓的显性知识。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对一些理论知识的描述和解释,包括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和对一些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技巧的说明。这种实践性知识的表述符合一定的逻辑规律,界定较为明确,并易为现象所证实或证伪。它在实践中能得到广泛传播与应用,可以同时为不同的人们所分享。

难以言传的知识,即所谓的缄默知识。可以将难以言传的知识细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其一,可意识但难以言传的知识。我们能意识到这类知识的存在,但却难以用语言表达,有些经过努力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其挖掘和表达出来。例如每个人都体验过愁的滋味,可是却无法对此进行具体描述,而少数杰出的文学家却做到了这一点。女词人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先写花已尽,泪先流,倦梳头,事事休;继而写“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但再接下来却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就把一种难以言传的愁绪表现得极为具体和形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说,难以言传的知识中的大部分仍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上。波兰尼举例说,我们可以认识一个人的脸,可以在成千上万张脸中辨认出这张脸,但却说不出我们是如何认出这张脸的。

其二,下意识的且难以言传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除了能被主体意识到的以外,还有未被意识到但却实实在在地在影响着主体行动的知识。这种知识有的表现为熟练技巧,这是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经过反复练习习得的;有的表现为顿悟、直觉与醍醐灌顶,看似无意识,实际上是以个人以前所获得的知识为基础的。在《默会维度》一书中,波兰尼讨论了关于阁下知觉的实验。在实验中,实验对象被示以大量的无意义的音节,在给他展示了其中的某些音节之后,就实施一个电击。不久,实验对象就显示出这样一种征象,即当他看到那些“电击音节”时,就预期电击会到来。显然,他已经知道如何来预期电击的到来,他具备了这方面的知识。但是,当被问及是凭什么来预期电击时,他却难以明确地指认是什么使他能够做出这样的预期。这也能解释为什么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现象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而导致一项重大成果的产生。

长期以来,人们对难以言传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不多,但恰恰是这类知识能更深刻地影响教师的教育活动。事实上,尽管教师对有关理论知识耳熟能详,但他们原有的隐性教育观念却能更深地支配教师的行为。探究实践性知识的形成机制将有助于一线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挖掘。

二、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研究表明,人脑中存在着许多分离的信息处理机制以实现某种特定的分析,但由于信息传导的串行性加工和平行性加工,使不同脑区的活动具有更为广泛的联系。任何加工过程,即使是相对简单的感觉过程,也非仅定位于少数脑区,而是多个脑区协调活动的庞大功能系统所产生的集合场效应。实践性知识是在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共同作用下,通过个体对知识的不断建构而习得的。一般而言,内隐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动加工过程,这类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并会形成一定的积累效应,是创造力的要素诸如直觉、顿悟、高峰体验等形成的基础。内隐学习所习得的知识通常表现为缄默知识,而外显学习则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控制加工过程,是通过严格的意志控制来进行的,结果就以有意识的观念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表现为一些可陈述的知识。尽管形成机制各不相同,但内隐的自动化加工与外显的控制性加工过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由控制向自动化的转化中,练习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通过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共同作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得以形成,但它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在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外显学习是在不断地对新知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中形成的。同化的过程是指新知能够被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使知识发生量的扩大;顺应的过程则是新知与原有知识结构不相容,需要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调整以后的知识发生了质的改变。相比而言,外显学习习得的更多的是显性的实践性知识,通常以理论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内隐学习更多地是在动态的“建构――解构――建构”的基础上形成的,更多地表现为隐性的实践性知识。

三、实践性知识的转化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提出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四种模式(即seci模型)可以用来对此进行描述。

社会化――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过程。在传统的师徒制中,经过师傅的示范和传授,徒弟可以学到相关工作中重要的技术与诀窍,这在书本上是得不到的,有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波兰尼认为:“不能够详细描述的技巧也不能通过规则的方式加以传递,因为它并不存在规则。……通过观察自己的导师,通过与他竞争,科研新手就能不知不觉地掌握科研技巧,包括那些连导师也不是非常清楚的技巧。隐性的实践性知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传递并得以延续的。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传播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公开化――从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将自己未经编码的经验转化为可编码的系统化的逻辑化的内容,并通过语言来描述和表达,成为宝贵的知识财富。公开化的过程扩大了实践性知识的传播空间。

综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性知识以专业知识的形式进行传递,零星的显性实践性知识组成知识体系。这种综合也许并未扩展现有的实践性知识,但却对实践性知识进行了归纳与整理,能大大提高对实践性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正如系统论所揭示的:要素间的互动所产生的“系统效应”远远大于要素的叠加之和。

内在化――从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它在知识共享的基础上产生。显性实践性知识内化为组织中所有成员的知识,并促使他们拓宽、重构自身的隐性实践性知识。隐性知识又将开始新的、在更高起点上的转化,使实践性知识呈螺旋上升态势。以上四种模式是相互转化的。以教师的校本学习为例,专家教师通过观摩交流活动将教学心得(以隐性知识形态存在)传递给其他教师,其他教师将收获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并通过不断的交流在学校内部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在汲取他人之长为我所用的同时,又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新的探索,从而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经历了从隐性一显性一隐性这种循环转化的过程,教师们也在这一过程中达到了专业成长与进步。需说明的是,公开化和内在化的过程是实践性知识得以增加的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都要求作为主体的人的积极参与。如果丧失了人的主动性,对实践性知识的挖掘与深化显然将会成为空谈。

四、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

(1)个人的职业理想与职业动机水平。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的理想及职业发展动机是影响教师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重要因素。一个热爱教育、关心学生、目标明确的教师,自然会投人更多的精力于教育教学中,研究教学中发生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不断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乐此不疲。相反,如果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那么他对待工作就会应付了事。当然,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既需要有激励教师深入钻研的内部动机,也要有外界刺激产生的外部因素。但无论是何种动机,都需要教师进行自我调节,使自身的内在需求与外在诱因相协调,从而维持教师的职业发展。

(2)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在于所学内容是否能成功地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作为支撑,将很难敏锐地感知到新的实践性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前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不兼容的情况下。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会受到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个人化的“教学理论”,这既是教学工作的有利资源,也可能是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沉重包袱。

(3)自我反思意识。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与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反思既是实践性知识的重要组成,也是影响实践性知识形成的重要因素。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特定情景下对特定问题的应对,虽然合乎目的,但仍存在着对它的合理性进行辩护的必要,需要运用反思手段加以理性分析。其次,实践性知识有处于显性状态的,但绝大部分处于隐性状态。能否了解或能够了解多少不易于显性化的隐性知识,取决于个体对这种隐性知识的敏感程度,而反思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良好途径。

(4)自觉的理论学习。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实践的反思与回顾,还需要自觉运用理论的武器对实践性知识进行深挖。教师面对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广泛地涉猎各种理论,成为一个杂家,是教师职业持续发展的要求。

(5)人际交往。实践性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它必定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中形成的,所以教师间的良好互动,共同探讨,将会有力地促进实践性知识的交流与传播。当然,作为个体的教师也处在与学生的交往和互动中,教师在影响学生的同时,学生的个性和行为也在影响着教师,促使教师不断进行反思与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2.外部因素

(1)学校氛围。良好的学校氛围易使教师产生向心力与归属感,从而使教师更愿意在学校范围内分享他们的实践性知识。而实践性知识作为共享的知识在学校范围内广泛传播,将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螺旋式增加,从而使学校的整体实力得到提升。

(2)社会氛围。国家会通过舆论宣传、教育政策制定等手段对公众进行引导,从而在整个社会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氛围。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五

(一)

敏感的读者一看见这篇文章的标题,就会发现一个新视点言语。

什么是言语呢?其实,这个词,我们平时也常用。比如,有个人要到外地去,朋友想托他顺便办点事,就对他说:你走的时候言语一声。在这里,言语就是告诉、打招呼、说话的意思。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言语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言语就是讲话(包括写作),是一种行为动作;其二,言语就是所讲的话(包括所写的话),是行为动作的结果。概括起来,言语就是个人讲话(写作)的行为和结果。

那么,言语和语言有什么区别和关联呢?语言是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或者叫做音义结合的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言语和语言的明显区别在于:(1)语言系统是稳固的、具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进行交际的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态。(2)语言是社会成员共用的工具,社会性是它的本质;言语是人们运用这个工具所写的过程和结果,个人性是它的特色。(3)语言系统的各种结构成分是有限的,但每个人都可以运用这个工具说写出无限多的话来。语言和言语有明显的区别,但也有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即先有言语,而后有语言;语言规则存在于具体的言语之中。(2)语言来源于言语,但又反作用于言语。语言对每个人的言语具有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即每个人都必须按照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进行交际,否则就不能被他人理解,被社会承认。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我们为什么主张引进言语这个概念呢?其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属性是言语教育。语文课程与教学离不开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规则系统,但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去研究语言,而是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去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语文课程与教学中花时间最多的是阅读范文,范文是作者个人的言语成品。语文课程与教学中见效最慢的是指导学生作文,作文也是学生个人的言语产品。说到底,我们是希图用他人成熟的、典范的言语成品,去影响和引导学生的言语行为,让他们的言语从粗疏走向规范,从幼稚走向成熟。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言语教育,应当属于语用研究的范畴。

单从语文课程中要学习的大量范文而言。这些言语作品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的、社会的、科学的、人文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理论、情感和态度;可以说一册语文课本就是一个小型的文化宝库。学习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认识和吸收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外来的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学习阅读这些范文,能够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熏陶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提升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而,有助于养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精髓的所在,正是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肯綮。

第二,言语,是语用主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的行为,是一个动态过程。因而,言语教育的关键,也应当是学习者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因而,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主线,应当是学生运用语言这个工具反复地、不断提升地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这正是语文课程与教学之所以倡导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的真正原因。

第三,语言有它自身的法则和规律,言语也有它自身的法则和规律。言语规律的构成,有它自身特殊的概念和范畴、知识和技能,不是语言学、文艺学、文章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规律所能替代的。研究语言的应用规律,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语用学、话语学、篇章语言学等日渐独立的学科。从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出发,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炼进行言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并且逐步形成体系,正是进一步建设语文课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

下面,我们仅就第三个方面谈一些设想。

前面已经说过,言语,既是一个行为过程,即语用主体运用语言工具去表情达意;也是一种行为结果,即语用主体所生成和产出的言语成品。这是我们研究言语教育的两个前提。

一、言语成品的面貌

(一)言语成品的类型体式

人们进行交际活动,如果借助于口语,那就生成口头言语成品,如日常交谈、广播、讲演和论辩。如果借助于书面文字,那就生成书面言语成品,如各类实用文章和文学作品。

不同类型的言语成品,大致具有相同的体式,这就是语体。因为语体就是为适应表达内容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方法的特点的总和。换言之,语体是依据语言交际功能而形成的言语风格的类型。大而别之,语体可分为谈话语体和书卷语体。书卷语体又可细分为科学语体、政论语体、事务语体和文艺语体。各类语体在用词、造句、修辞和表达方法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在用语上都有特殊的需求。

文体也是言语成品的体式,但它是专指书面言语成品,即专指文章和文学作品的体裁样式和和言语风格而言的。文体和语体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了解言语成品的类型和体式的特征,对表达者在说和写之前,有限定和指导作用;在说写过程中,有规范和调整作用;在说写结束行为之后,对接受者有引导和认同作用。

(二)言语成品的结构单位

言语表达者在说出话、写出文章之前,意念或情思都是以内部言语的形态储存于头脑中,它们往往是朦胧的、简缩的、无序的。正如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论》中所说:我们内蓄情思,往往于一刹那感其全体;而文字必须一字一句连续而下,仿佛一条线索,直到终端才会显示出全体。又,蓄于中的情思往往有累复、凌乱等等情形,而形终于文字,必须不多不少,有条有理才行。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思想内蓄于中的团块状态和诉诸于言语的线性状态。

虽然,口语是以线性的语音流出现,书面语是以线性的字符串出现;但是,从言语主体所表达的意义而言,有意义的言语仍然是一个有层级的体型装置。因为意义总有主与次、因与果、表与里、并列与总合、前提和推断、条件和结论等等区别和联系。因此,从语义的逻辑联系上看,不论是线性的语音流,还是字符串,它们都是具有层级性质的装置。言语的层级单位可以分为句子、句群、语段和语篇四种。

单句、复句都可以作为言语的单位,其中包括独短语、词句等。

句群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的言语单位。从语法的角度,一般把句子之间的关系分为:承接、并列、偏正、递进、因果、转折、条件、假设等。还有人从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着眼,补充了总分、解证、互补、对比等等关系。

语段,指的是文章中的段落。句群有时和段落重合;有时若干句子和句群才组成一个段落。段落具有表意的单一性,每个段落都可以找出或归纳出一个主句。段落的内部语句的结构具有完整性。段落用若干述句来陈述、描写、说明、解证这个主句,其句义之间的关系大体与句群内部的关系相同。段落末尾还经常有一个结句来重申或引申主句的意义。从段落所使用的表达方法看,段落还可以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议论段和抒情段,等等。

语篇,专门指完整的全文,是连贯性言语的最大单位。语篇由若干段落、段群或章节组成。语篇在意义上具有内容的整体性、完结性和层次的逻辑性;在形式上,具有与内容相应的布局结构,通常都是由标题、开头、主体、结尾四个部分构成。

(三)言语成品的检验标准

1、规范规范指的是言语遵循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的规律,没有错读、歧义、生造词、病句;没有错字和别字。

2、简明指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达出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明,讲求的是语义的清晰度。一般地说,言语是否简明主要是句子内部的问题。

3、连贯指的是句子之间的`关系,讲求的是语句的通畅性。特别是在书面言语中,句子之间排列组合要遵从一定的顺序,语句之间的联系和衔接要讲究一定的方法。

4、优美指的是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寻求最好的表达效果,语用主体对言语应进行适当的修饰,以使言语呈现出一定的审美性。为了最求言语的审美性质,语用主体往往字斟句酌,并恰当地使用辞格。

从反面看,人们就需要能够辨识出什么是不规范、不简明,不连贯,不优美的句子;并且能够对这些有毛病的句子加以修正。

(四)言语成品的个人风格

人们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要遵守语言的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规范,要遵循语体和文体的基本规则。但是每个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还是大不相同。有的简洁,有的细腻;有的明快,有的含蓄;有的平淡,有的绚丽;有的严谨,有的疏放,等等。这就是言语的个人风格;也就是说,言语风格是个人使用语言的特点的综合。出现这些不同的言语风格的主要原因,是语用主体的思想、性格、学识、修养、职业等因素在起作用。这是形成个人言语风格的稳定因素,此外,语体主体写作和说话时候的心情、境遇等,则是形成言语风格的变动性因素。还有,一个时代的文风又是形成个人言语风格的社会基础。

二、言语生成的策略

语用主体在生成一个比较理想的言语成品时,他们经常采用的策略是什么呢?与研究言语成品的静态面貌和水平相比较,研究这个问题,大概更有助于我们实施言语教育,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建设和语文教学的改革。大致说来,对语用主体在生成言语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语用策略,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探讨。

(一)依赖语境

语境,是语用主体使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活动的环境。构成语境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之分。客观因素指的是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主观因素指的是语用主体的身份、职业、思想、修养、以及临时的处境、心情等等。因此,在说话和写作时如何显示或暗示语境,在阅读中如何还原语境,就成为语用主体必须了解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了。

进一步从本质上说,言语环境是社会环境在使用语言时的反映。语用主体在特定的语境中采取相应的语用策略,既是适应语境的需求,也是防范社会语境对言语的干涉。例如,钱冠连在《汉语文化语用学》一书的第五章中列举了大量语用策略;诸如谢绝夸奖把对方当第三者借第三者的口说出自己的意见以言代行冗余信息假信息容忍语用失误等等策略,就都已经超越了语言符号系统本身,而成为一个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问题了。因此,钱冠连认为:采取语用策略不是一个语言问题,而是一个社会行为问题。语用学又叫人文网络言语学,或者人文网络说话学就是很自然的事儿了。由此可知,引导学生了解语境及其作用,实际上是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关于社会文化网络的知识,是指导和影响着他们养成在社会大环境中积极地适应生存、主动地谋求发展的人生态度和策略。因为语言和言语是每一个人都须臾不可或离的精神家园。

(二)选择语料

一种民族语言中的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规则,对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都是一视同仁的。因此,要想清楚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就必须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比如词的理性意义、词的变化规则和组合规则,组成句子的规则,句子的结构和类型,句群组造的基本规则等等。但是,在实际的言语表达中,同一个意思往往可以不止用一个词语、一种句式来表达,因为在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结构形式。比如,我已经知道这件事了。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知道了!这件事。这三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其实是一样的。但是,在具体的言语中,语用主体该用哪一个句子来表达,这就要看他所处的语言环境,他在和谁说话,他要达到什么交际目的了。这就是言语规律在起作用。因此,选择语料,是一条重要的言语规律。

为了能恰当地选择语料,语用主体就必须了解汉语音韵及其表情作用,汉语特有的流水句及音步限制等语音知识;必须了解词的意义、词的感情色彩、成语、典故、熟语、外来词语的音译词等词汇知识;必须了解语气在构成句子中的作用,语气的基本类型与转换;必须了解句子的基本成分和常规语序,有关简单句与复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松句与紧句;以及关于句群的类型、句子的衔接方法等句子和句群的知识。并且,在这些基本知识的指导下,日渐熟练地掌握恰当地选择词语,结构多样的句子,组造连贯的句群等技能。

(三)切合语体

言语行为要得体,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规则。什么是得体?从广义角度说,得体,就是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在适当的地点,说适当的话。正如吕叔湘先生所指出的:此时此地对此人说此事,这样的说法最好;对另外的人,在另外的场合,说的还是这件事,这样的说法就不一定最好,就应用另一种说法。从狭义的角度说,得体,指的是切合特定的语体。因此,了解什么是语体,语体的分类,各类语体的特征,掌握突出语体特征的方法,等等,就成为学生运用语言,生成言语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了。

(四)组织话语

句子是最小的言语单位,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但要表达比较复杂细密的思想,就得把许多句子连缀成比较大的句群和语段,组成连贯的话语和语篇。组织话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管说话还是写文章,总得有个开头,中间有个起承转合,末尾有个收束;总得把语言组织成流畅的思想情感的链条。可是,语言学的规律所涉及的范围只到句子为止。如何形成话语,表达复杂的思想、细腻的情感,这就是言语规律应当起作用的场所了。

为了组织连贯的话语,就需要了解汉语流水句的特点(比如话题与说明,主语的承前省略等),铺排句子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等),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如关联词语、指代词、序数词、修辞手段等),语段的性质和组织语段的方式(如段落表意的单一性和完整性,段落的主句与述句,五种基本段落类型等),语篇的表层结构(部分与层次,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和深层思路(思路的意义、思路的类型、思路的呈现方法)等等。并且在这些知识的指导下,逐渐练习、熟练掌握相关的言语技能。

(五)创新表达

人们为了更有效地表达思想情感,就要在准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追求表达的生动,有说服力;或者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因此人们就要讲究修辞。除了上面说过的精心地从同义结构中选择语料之外,还要运用一定的修辞格式。这样在具体的言语中,特别是文学作品中就出现了许多创新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积累这些富有创新意义的言语材料,无疑是十分有益于学生的语感形成,有益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随着语用学和修辞学的发展,随着言语现象的日益丰富复杂,人们已经明显地感到,仅仅了解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和今日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八种常见修辞格,已经远远不敷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需要了。而且,仅仅让学生知道在具体的言语中这是什么辞格,那是什么辞格,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理解和阐释言语意义的需要。于是。从言语现象的具体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具体需要出发,适当地扩展辞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言语中理解语用主体为什么要应用这种辞式,以及他是怎么样产生和运用这种辞式的,这才是当今修辞教学的要义。再以对句子的分析而言,过去,人们只习惯于要求学生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层次;这种分析,充其量仅只停留在语法层面。这种分析其实无助于学生对言语现象的真正的理解和体验。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而今我们已经应当引导学生从语法的表层分析,进入对于句子的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的认识和体验上。因此,对句子动态分析,从多维角度研究句子等等主张,就应运而生了。

为此,在语文课程和教学中,应当适当地指导学生了解如何对句子进行动态分析,了解词语的变异,句式的变化,语序的易位、语气的转换,辞式的创新,新生的广告语体和网络语体的特征等等,有意义和有趣味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性和趣味性,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热爱中华民族古老语言的新鲜活力和无穷魅力。

[主要参考资料]

1、岑运强主编《语言学基础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邢福义主编《现代汉语语法修辞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3、钱冠连著《汉语文化语用学》,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六

礼仪课程是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btec教学模式在了解酒店服务的流程要求和酒店人才规格要求后,建立起了以酒店工作的实践性和工作流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在设立课程目标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岗位礼仪技能,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酒店服务礼仪的灵活运用来提高酒店服务的工作效率,比如中职学校可以将以下几个方面作为礼仪课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礼仪课程掌握以下几个技能。首先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具备专业性的职业形象,做好上岗前的准备工作[1]。第二点是让学生熟悉酒店前厅接待的相关礼仪,例如结账、房间的预定、客人的迎送等工作。第三点是让学生在进行客房服务一系列工作流程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服务礼仪。第四点是让学生在进行餐饮服务过程中能够熟练应用餐饮礼仪。第五点是在会议举办过程和会议前期准备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相关的会务服务礼仪。第六点是让学生能够使用康乐服务礼仪来丰富宾客的酒店生活,让顾客在酒店入住期间体验到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4.2丰富教学内容

在酒店管理礼仪课程中,教师可以将酒店中的实际接待工作作为教学案例讲授给学生,比如将石家庄各星级酒店在第十三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时安排的接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其中包括接待的准备,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会议服务、宴会服务、康乐服务、离店服务等内容,这八个接待项目还分别包含了不同的工作流程[2]。接待准备中还包括基本礼节、服务用语、举止礼仪、仪表礼仪等内容。前厅服务中还包括到达服务、行李运送服务、前台服务、收银服务等内容。客房服务包括楼层接待服务和客房打扫服务。餐饮包括中餐和西餐的服务礼仪以及送餐的服务礼仪。会议服务还可以分为商务和政务两种不同类型的服务礼仪。根据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习其中的各种礼仪规范,能够加强学生对礼仪学习的重视,让学生在学习礼仪时更加投入。

4.3完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的培训、教学大纲的执行、课业的指导与设计、实施课程教学等方面。首先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edexcel批准来开设btec课程计划。由于btec模式是在中职课程教学中进行使用,因此为了实现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还可以设立一些文化基础、体育、德育等课程,将中职原有课程和btec课程结合,统筹安排,从而制定出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计划。为了保证btec课程教学的顺利展开需要对管理者和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熟练掌握btec教学模式。比如可以让教师和管理者接受培训员的校内培训和其它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包括btec教学观念和思想、btec教学背景、教学依据、课业设计、btec教学模式课程特征等内容[3]。btec教学模式中提出每个学期每个课程都要安排两到三个课业,至于科目较多的课程可以把多余课程进行整合设计。授课前,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课业设计工作。其中还要注意,btec课程的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一名顾问、咨询者和学习伙伴,因此在课业上避免将教师的单方意见作为选择的凭据。

4.4创新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通过完成课业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考核中应该将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目标,考查学生服务礼仪和规范性技能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能力,具体可以分为工作业绩和工作过程两个部分。其中工作过程考查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工作业绩则是课程结构的分数值。特别是工作过程考核,考查的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情况[4]。比如在考查学生的工作过程时,可以让老师的评分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另外一半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打分,这样既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运用程度的评价,还让学生在评分过程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一步认识强化教师在课上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

5结语

综上所述,对想要进行课程创新的教师来说,btec教学模式的出现指明了改革的方向,给教师提供了改革的新思路,让教师找到利益课程改革的新出路。同时btec教学模式的应用还提高了学生对礼仪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它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化的形式讲授出来,将空洞的内容实质化,让同学能够更容易地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3]陈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生轻松过仪态礼仪学习关的必由之途[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七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btec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点,随后提出了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程中的问题,最后叙述了btec教学模式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btec教育模式;专业礼仪;教学过程

1引言

礼仪课是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基础课程,课程的规范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礼仪规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面对当前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应该深入分析中职学校礼仪课程的教学问题,并找出有效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学生。

2btec教学模式概述

2.1btec教学模式的概念

btec教育模式是edexcel旗下的一款品牌教育产品,它是英国技术教育委员会和英国商业的简称。btec在职业人才和中、高等学历人才的培训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突出的权威性和卓越的表现。btec课程模式适用于世界上各个国家,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就能够得到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内大专文凭和国家高等教育文凭。btec课程经过了国际的认证,是一款拥有国际认可学历,国际标准资格,课程标准统一的新型培训模式,适用于世界各国。

2.2btec教学模式的特点

btec教学模式综合性较强、覆盖面广,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是按照企业的视角和要求来进行设计的,时刻同时代发展保持一致。btec没有标准的教材要求,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指导自行选择相关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大纲的要求,认识到自己应该学习的专业内容和应该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满足专业的要求。btec教学模式将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贯穿教学全程,主要包括设计创新的能力、软件和相关设备的使用、应用数字技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讯交流的能力等七个领域。

3中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程中的问题

3.1缺少中国传统礼仪教育

根据地域的不同,受到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影响,每个国家都有具有本国特色的礼仪文化,而我国在古代就是礼仪之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礼仪逐渐渗透到我国的日常生活中,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只知道介绍、点头、握手等礼仪,却忘记了我国传统的谦让、鞠躬作揖等礼仪规范。在我国举办奥运会时,会场上的礼仪小姐就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青花瓷点缀的服装,在语言举止和容貌仪表上都显示出了我国传统礼仪的独特之美。

3.2重形式轻内涵

在酒店技能比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就是礼仪展示,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中职学校酒店专业对学生礼仪培养方面的重视。比赛中一般让选手展示行走、蹲姿、指示、站姿、微笑、容貌仪表等行动,由于评价的标准都比较高,因此为了让学生的礼仪规范达到标准,学校会组织学生对微笑、坐姿、蹲姿、站姿等礼仪进行反复的练习,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会产生无聊、枯燥的感觉,不理解比赛为什么要这么繁琐,成千上万次地练习同一个动作,从而使礼仪教育起到反效果,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礼仪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个人的礼仪是由内而外体现出来的,需要教授学生先懂礼,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礼仪训练,这样才能提高礼仪教学的整体效果。在学生进入酒店管理行业后,传统礼仪教育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有许多企业反映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向客人展示出发自内心的微笑,甚至部分中职学生没有形成服务的主动意识,这就和我国中职学校重形式轻内涵的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关系。

3.3教育模式单一

目前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礼仪教育一般使用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学生的形体训练,另一种就是纯理论授课。其中理论授课在学生的礼仪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大.甚至学生对理论授课也不重视。至于形体训练方面,受到我国传统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形体训练课比较受到女生的欢迎,男生则比较排斥形体训练,甚至部分男生心中认为形体训练应该是女生的课程,因此降低了礼仪课程的授课质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礼仪方面的知识只要在走上岗位后直接学习就可以了,不需要在平时进行太多的训练。学生形成这种意识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礼仪课程中教师没有对礼仪教学的目的和初衷进行详细的讲解,礼仪课程的师资队伍不够完善。

实践性论文的论文过程篇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问题

(一)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erp管理系统,进行销售、订单、项目、生产、库存、财务、人薪、客服等全过程管理。会计电算化子系统作为erp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因此,会计电算化人员需要较强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和统筹全局的观念。但是,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仅仅是教会学生使用“用友”、“管家婆”等相关会计软件,并通过会计电算化员证考试。会计电算化实训,大多是教师围绕某一会计软件根据使用教程完成软件各个模块的演示教学。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方式单一,脱离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通过实训,学生仅仅学会了软件的操作,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

(二)填鸭式实训教学

当前,很多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一对多的进行会计软件操作演示,学生跟着老师练习软件操作。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不能自主的比较全面的去探究、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降低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效果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师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不足

会计电算化涵盖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等内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科任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须具备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但是,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科任教师,大多是学校毕业之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也很少有机会下企业实践,这就造成从事会计电算化的教师没有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的尴尬。

二、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必要性;

(一)以生为本的要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学”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教学活动应围绕“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个焦点展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

(二)人才培养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这就要求,中职会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具备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能够在模拟企业会计工作实际的实训中,全面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和掌握会计电算化动手能力。

三、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实施策略

(一)采用“分岗——轮岗”会计电算化实训

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是将中职的企业经营沙盘实训理念引入会计电算化实训,将企业物流、生产、财务、运营、营销规划的结构和流程的企业经营全过程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并将企业经营沙盘的财务角色细分为总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票据管理、财务报表、出纳管理等岗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岗位会计工作,模拟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分岗——轮岗”实训过程中,让小组成员岗位轮换,再进行轮岗后的分岗实训。通过“分岗——轮岗”实训,让学生熟悉企业组织架构,认识企业经营流程,明确会计岗位职责,从而增强学生会计电算化意识和实操能力。

(二)建设一支企业实践型教师实训队伍

教师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会计电算化人才质量。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丰富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践经验的实训队伍。一要加强教师会计、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培训,提高教师会计电算化理论水平;二要实施校企合作,选派教师下企业锻炼,提高教师会计电算化实践能力;三要定期邀请在企业一线的会计电算化专家到学校讲学,让教师不断了解、掌握会计电算化工作实际。

(三)建立“过程—结果”实训考核制度

会计电算化分岗实训,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学习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为了保证分岗实训课堂组织有序、实训成效显著,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结果评价方式,建立学生实训过程与效果并重的“过程——结果”的考核制度。“过程——结果”分为实训过程考核和实训效果考核。过程考核是考察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实训参与情况;结果考核是指以考试为手段的学生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效果评价。

相关范文推荐
  • 10-15 新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优质15篇)
    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书籍中的精髓和思想内涵。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读书心得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不同书籍的思维碰撞和启迪。新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
  • 10-15 曾子文化研究会在哪里 曾子文化读后感参考(精选8篇)
    请示是对问题和疑虑的明确表达,是对上级智慧和决策的尊重。请示时应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给出的数据和材料能够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请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咨
  • 10-15 2023年送温暖的感想 温暖旅程的读后感(精选13篇)
    感恩是一种智慧,它能让我们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谛,懂得付出与回报的真正意义。感恩的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建立之间有何关联?感恩是一种对自己的正向肯定,让我们更加自信和坚定
  • 10-15 2023年部队违反纪律检讨书自我反省(优秀8篇)
    提纲是我们写作或演讲的基础,只有清晰的提纲才能帮助我们做出一篇完整、有条理的作品。在制定提纲时,可以尽量避免过多的细节,保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部队违反纪律检
  • 10-15 2023年员工聚会祝酒词简单幽默(优质8篇)
    典礼是一种庄重而又庄重的仪式,它体现了人类对于一些特殊事件或场合的尊重和重视。典礼筹备中要注意风险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提前预测和应对,以确保典礼的安
  • 10-15 前台收银的工作总结(通用18篇)
    经济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理论知识。随着班级工作的结束,下面是一些班级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前台收银的工作总结篇一我从事本部门的收银工
  • 10-15 一年级秋天教学设计一等奖(通用8篇)
    奋斗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它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在奋斗的过程中,要注重身心的平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奋斗的道路上,我们可以遇
  • 10-15 培训机构培训心得(模板11篇)
    学习心得也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精选的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培训机构培训心得
  • 10-15 2023年护理人员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汇总17篇)
    社区工作总结是对我在社区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篇报告。下面是一些业界公认的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护理人员
  • 10-15 班主任综合评语 班主任综合评语摘录(大全14篇)
    公益活动给参与者提供了机会去体验和理解他人的困境,促进社会的平等与包容。如何确定一个公益项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进行总结的关键。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