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学余数除法心得(优秀15篇)

学余数除法心得(优秀15篇)

时间:2023-12-21 06:43:22 作者:影墨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思,是对自身成长的深刻理解。请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品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心得体会

作为小学生,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很多有余数的除法,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运算方法。通过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首先,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需要耐心。在运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数字,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进行计算。有时候我们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够找到最后的结果。例如,当我们用19除以6时,我们需要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种耐心和坚持的精神在学习之外也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其次,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需要灵活运用方法。在实际计算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数字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计算方法。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估算来快速得出答案,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倍数和分数来计算。例如,当我们用26除以3时,我们可以借助倍数的概念,先计算2倍的13再加上13分之一,就能够得到答案。这种灵活运用方法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我们需要反复思考,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先尝试用整除的方法进行计算,如果不能整除,就要进一步思考,寻找其他的解决办法。通过这样的思考过程,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进行简单的运算,还要理解“余数”这个概念。我们要明白余数和除数、被除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余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我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有时候我们需要和同学们进行讨论,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法。我们可以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合作过程可以培养我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总之,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数学技能。通过学习这种方法,我们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耐心和思考能力。同时,它也加深了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运用好有余数的除法,为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余数除法反思

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它的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因此,为了使学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来沟通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关系,在具体情境中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同时加强学生观察、猜测、想像、操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摆五辨花、探索规律)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从表内除法的引入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算理,都安排了符合逻辑的活动和思考空间,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从整节课的效果来看,学生学的还不错,但在“发现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规律时,我是指名学生板书连续的算式,原先是想这样会缩短时间,由于学生在板书过程中没有把各数对齐,使学生没能很快的观察出这个规律,反而花的时间更多,如果由老帅自己来板书可能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属下位学习,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小棒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小棒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小棒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如:数手指的游戏、有趣的思考题等很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均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比较遗憾。因此,这次的教学活动,是给我敲了一个很及时的警钟,鞭策我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朴实地搞好教学工作,是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本节课里我注重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开放”“民主”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空保证。让学生在“体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对本节课进行全面细致的反思:

一、成功之处:、设置悬念引出数学问题。

数学原本很抽象枯燥的,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悬念,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里,激发学习的热情。接着本节课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在新课教学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呈现了一幅校园里的活动场景图,创设联欢会上同学们布置会场的情境,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注意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使学生们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正好平均分,出现剩余的情况是很多的,并明白平均分时,剩下的不够再分的数就是余数,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余数”这个概念,又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对比,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结构特征有所了解和认识。在学习“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这一结论时,也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来检验了学生归纳出的结论的正确性,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各抒已见。学生经历了观察------发现-----验证这一过程,尽量做到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做到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这样一次次的自我发现,在概括探索中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

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二、不足之处:、没有重视过程教学。

在除法列竖式环节,由自己板演,缺少探索,应让学生尝试板演,共同探讨,定出写法,这样才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过程,才是教师过程的教学,对于竖式的认识,过分注重名称的认识,忽略了重难点的突破,特别是商的写法应重点强调对齐数位,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在学生的作业反映中有部分同学出现错误。2、没有及时反馈学生的错误。

对于学生的练习讲解过分重视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常见错误,应该把学生练习错误处集中拿出来,请全体学生一起纠正,避免学生在以后犯同样错误,达到书写与答案的准确性。

总之,自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数学语言方面要精炼,时间安排上要合理。课堂学生的自主性还不够。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好好专研教材,找准每节课的目标与重难点,理清思路,在教学环节中加以达成与突破,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少讲,学生多说,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听有余数的除法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绕不开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除法。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学习了如何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然而,在高年级,当我们接触到有余数的除法时,问题就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最近,我刚刚上完一堂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课,这节课让我真切地领悟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

有余数的除法是指,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除数除不尽时产生的余数。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如何正确地执行有余数的除法运算。首先,我需要将被除数除以除数,判断商是否是整数。如果商不是整数,那么就意味着有余数。接着,我需要将余数写在除号上方的线上,并在下方写出一根虚线,然后继续进行运算。最后,我将得到的商和余数整理在一起,形成最终的答案。通过这个基本概念,我理解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流程和目的,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商业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将物品分组的情况,例如将商品分成几个箱子或袋子。有余数的除法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法,通过计算出商和余数,我们可以明确地了解每个箱子或袋子内的商品数量,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运输。此外,在数学中,有余数的除法还被用于解决模运算的问题,如求解同余方程等。正是因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这些应用,使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我发现对于较复杂的除法问题,计算过程较长,容易出错。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我决定在计算过程中多一些细心和耐心,避免因为匆匆忙忙而导致的错误。其次,有时我也会在将商和余数整理为一体时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经常进行反复练习,逐渐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最后,我还发现了一些关于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特殊规律,如被除数的个位数能否整除除数等。这些规律的发现帮助我更加灵活地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运算水平。

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是一门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学科。在面对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时,粗心和急躁是不可取的,而应该保持细心和耐心。此外,克服困难和错误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运算。最重要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不是一项独立的知识,它与实际生活和其他数学概念相关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和理解,将其与其他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总结(100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明白了有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也通过克服困难和错误的过程提高了自己的运算水平。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不仅帮助我提高了数学技能,还培养了我的细致和耐心。我相信这种学习经历将在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派上更大的用场。

有余数的除法学生心得体会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除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余数的除法可能是一个挑战。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有余数的除法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思考,我逐渐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我对于有余数的除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开始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我意识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掌握整除的概念,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整除就是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即没有余数。当我们遇到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需要将被除数分解为整除加余数。例如,当我们对17除以5时,我们将17分解为3乘以5加2。这样,除法问题就变成了两个整除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容易解决。

其次,我发现了找出整除的方法对于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非常有用。在面对一个大的被除数时,我们可以先找出这个被除数的一个倍数。例如,当我们对37除以5时,我们可以先找出5的倍数,也就是35。然后,我们可以用37减去35,得到2作为余数。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快地得到商和余数,从而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此外,灵活运用余数的性质也是解决有余数除法的关键。我们经常发现,有时候余数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得到更精确的解答。例如,当我们对48除以7时,我们可以发现余数是5。根据余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我们将这个余数加上一个除数,那么结果必然可以整除这个除数。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这个问题,商是6,余数是5。通过运用余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得到解答,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另外,不仅在学习中,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际应用需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举个简单例子,当我们去商店购买一些商品时,可能会需要找零。找零的过程就是一个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例如,当我们买了一件价格为27元的商品,给店员100元,他需要找给我们多少钱呢?通过整除的方法,我们可以得知,100除以27的商是3,余数是19。因此店员会找我们73元钱。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有广泛应用的。

总结起来,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掌握基础知识,善于找出整除的方法,灵活运用余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也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提高数学水平,同时也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目要求,改动了文章结构,加上了段落分析)。

段落分析:

第一段:简要介绍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同时说明本文将从基础知识、整除方法和余数性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共68字)。

第二段:提及掌握整除概念的重要性,以及将被除数分解为整除和余数的方法。(共91字)。

第三段:指出找出整除的方法对解决有余数除法问题的作用,并以37除以5的例子进行说明。(共95字)。

第四段:强调灵活运用余数的性质,在解答有余数除法问题中的重要性,并以48除以7的例子进行解释。(共89字)。

第五段:指出有余数的除法不仅在学习中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实际应用,并以找零为例进行说明。(共123字)。

结尾段: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肯定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方法。(共80字)。

有余数的除法观看心得体会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之一,通过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次学习中,我有了一些新的观点与心得,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余数的含义。

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余数的含义。余数是指在除法运算中,被除数除以除数所得的余数。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基础概念,同时也能够理解余数对于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第三段:除法与分数。

有余数的除法还与分数有密切的关系。例如,当我们将8÷3时,得到的商为2,余数为2,可以表示为2和2/3。这样,除法不仅可以求解整数商,还可以求解带分数。这一点对于我们后续学习复杂的数学概念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除法的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场购买物品时,我们需要计算每个商品的单价,这时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计算。此外,在各种竞赛赛场上,运用余数的取值,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比赛的进程,抢得更高的名次。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的生活与学习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段:总结。

综上所述,有余数的除法不仅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还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必备的基础技能。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掌握其基础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来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相信,在后续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着更多的心得体会。

有余数除法反思

青岛版《除法的初步认识》有5个信息窗。其中包括:平均分,除法的意义、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除法的简单应用,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青岛版除法初步认识的编排和人教版有所不同。它在第一课时就把两种不同的分法同时呈现。在教学时,一定注意利用动画演示和学生的操作,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不管分的过程是几个几个分的,只要是分的结果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而象“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几只松鼠?“这类的问题中,已经告诉我们每只应分得的个数,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分和动画演示使学生明白,通过分可以知道:能分给几只兔子和几只松鼠,但还是每只分的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最后可以区分二者的不同和本质联系。

《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二教学反思。

信息窗5中说是“综合应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但没有一道题是利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全部是乘加或乘减的应用题让人不可思议。如果让学生按部就班学习的话,就要复习乘法的意义。同时铺垫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长度单位认识米和厘米教学反思。

根据教材的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来认识米和厘米,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切身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于学生人数太多,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举起你的食指,大家知道一个食指的宽度有多长吗?有些学生准备拿尺子上台测量,但又不知道怎么读尺子上的刻度。我开始引导,老师认为食指有一个一角硬币么长。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你手边的物品来测测纸条的长度,这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很多学生拿着自己的学习用品测量了食指的宽度,有的说有一个田字格那么宽,有的认为有一支钢笔的宽度么长.....为什么同样的物体,选择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由此启发学生想到:应选择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去量。虽然学生被老师一直牵着转,但还是体会到了测量需要同一个物品做标准。

为了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首先让学生找到尺子上的1厘米,用眼看,把1厘米的长度印在头脑中;用手比划,感知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当学生完成这一流程,已基本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

“用厘米量”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我设计的是“看老师测量的方法对吗?”让学生在老师错误的操作中掌握规范的测量方法,同时在测量之前,让学生进行估测,培养学生估测意识,由于学生只是初步建立起了1厘米的表象,估测的结果与实际长度相差甚远,但学生对估测很感兴趣。

由于我部分学生年龄偏小,不明白宽度的意思,把食指宽度看成是食指的长度。如何让学生对文字的更好理解,我得好好思考思考。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在中“千米的认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所以在此认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认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千米的含义。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学生熟悉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过活动安排引导学生对“1千米”进行由概念的认识到具体感知: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最后“做一做”布置了一项校外活动“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来加深强化学生认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建立起“1千米”这一没体验过的观念,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十分注重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强调新旧知识的衔接,从复习长度单位“1米”的的感性认知和距离测量,到认识“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后引出“1000米”。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自然过度“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认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八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如果只凭我的引导,全靠小学生自己去凭空想象,是不容易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需要很多学生身边长距离的实际例子进行想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认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离概念。

《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我充分考虑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经历,建立“1千米”的长度感性认识比较困难。因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和请示学校领导,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请体育教师合作带领学生用一节体育课“远足”到一处安全的公路路段进行“1千米”测量和行走。这样学生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由于学生对户外数学活动的自由感到新奇,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到路边景致,对于长度测量和体验的关注减少了,没有完成测量过程中的长度计数和计算任务,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安排好学生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争取每位学生有参与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是应用数学的乐趣。

对于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用卫星地图的测量工具,让孩子们认识城际间的距离和家乡地理环境的长度,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于长距离的认识获得更多信息。

有余数除法反思

核心提示:本课是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意义。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通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通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内容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通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通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通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通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意义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有余数的除法观看心得体会

余数的除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它不仅是数学中一个非常基本的概念,也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此次观看心得体会中,我将分享一下自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解以及对它的应用。通过本文,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并在实践中应用它。

第二段:理论讲解。

有余数的除法在数学中属于整除与不整除的范畴。当两数相除无余数时,我们可以称为整除,当有余数时,我们就称为不整除。为了更好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我们需要掌握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2.商:两数相除得到的整数部分。

3.被除数、除数:进行除法运算的两个数。

只有当被除数比除数大时,才会有余数。被除数减去除数的积就是余数。例如,11÷3=3余2,其中3是商,2是余数。

第三段:实际应用。

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比如我们常用的取模运算,就是基于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机编程中,取模运算可以用来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偶数,可以确保两个数被调整为相同的范围,还可用来实现加密算法等等。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应用于计算买菜。我们知道,当我们买菜时,有可能出现数量无法整除的情况。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余数除法。例如,我们买了12个苹果,要分给4个人,每人应该分几个苹果?这里就需要用到余数除法,答案是每人分3个苹果,还剩下余数0。

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式。在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论知识后,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应用技巧,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未来,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也能够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第五段:结论。

有余数的除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在日常生活和计算机编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熟练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还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一定会更多地接触到有余数的除法,希望大家能够好好地掌握它,它一定会推动你们前进的脚步。

有余数除法

全班交流各种算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

生看图说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余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说说竖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5.试一试:用竖式计算13÷3、47÷6。

【案例二】。

一、把握起点。

1.师:小朋友们,知道这节课我们要一起研究什么知识吗?

2.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

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借机了解生的认知基础。

生1:就是除起来有多的除法。

生2:就是点6点再写一个数的除法。

……。

生举例:7÷3 10÷4。

二、感知意义。

1.观察生举的算式,说说与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

生1:这个除法算式算起来还有多1个的。

生2:找不到乘法口诀的。

生3:不能直接算的。

余数的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可分为两块:一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计算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一是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试商中,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所以本单元知识非常重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用竖式进行除法的计算。

二、设计理念与意图: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要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要让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到了余数的由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理解竖式的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下,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我将教材略作变动,例1和例2合在一起。在学生自主摆小圆片的过程中,必然会得到两种结果:一是正好摆完没有多余,一是摆了若干堆后有多余。通过两种结果的对比,学生理解了余数的产生是生活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感悟了余数产生的意义。除法竖式的意义也是较难理解的知识之一。我将有余数除法的竖式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在小圆片的帮助下,学生很好地理解了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媒体,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不同摆法得到的不同结果,然后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余数,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如今的课改相当重视学生建的合作与交流。我在引导学生进行新知探索时适当采用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简析: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并学会除法的笔算。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及除法竖式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圆片、简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要到了,城关四小三4班的学生打算利用班队课进行联欢活动。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他们向学校借了14盆花,用来布置教室。

你打算怎样摆这些花呢?拿出小圆片,摆摆看。(生自由动手摆)。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师:同学们都喜欢课外活动对吗?你喜欢什么活动?生:„。

师:每到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你们快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呈现主题图)。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

生1:所有的旗子按四面一组,可以插几组?

生2:跳绳的同学四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

生„„。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口算除法)。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示例1。

生:愿意。

(2)(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来摆。

(3)提问思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3组,15盆刚好摆完。

生2:15里面有3个5.(4)尝试列式。

师: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5÷5=3(组)。

(5)明确写法。

师: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现在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先试着让学生说,教师讲解强调)。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示例2。

师:这儿还有23盆花也要搬到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生动手操作。

师:请你也用学具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能全部摆完,还剩下3盆,不够分一组了。

(3)(认识余数)。

师: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算式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4)(小组讨论)。

生:23÷5=。

师: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同学说一说。

生:(汇报)„。

(5)列出竖式:

生:23÷5=4(组)„„3(盆)。

师: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有余数的除法怎样书写,单位名称都是什么?)。

3.观察比较。

师: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3:我发现这两道题计算方法过程是相同的。

生4:这两道题也有不同„„。

4、尝试练习。

师:老师想检验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是否掌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选择三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两个不能正好分完。)27/9“做一做”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练习十二第1-3题。

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师:你知道为什么能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

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

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法竖式的写法,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经历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教学重点:

1、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括号里最大填几?

3、之前不仅学习了这些,还学习了根据图示列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内容“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板书)。

二、新探究。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动手摆小棒,观察结果如何?

结果:分成3组,但剩下一根没分完。

13121。

5、标名称(上黑板贴)。

同学们当小老师打开书本看一下标对没有。

6、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提问口答)。

7、根据除法竖式回答问题(1)(2)(3)(提问口答)。

8、做一做621、2。

11、回顾例题。

三、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笔算除法;

2、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

3、使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4、进一步巩固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余数意义的理解;学会笔算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感知引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小棒摆图形,好吗?

2、摆一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4根)。

3、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独立的正方形?用算式怎样表示?[8÷4=2(个)]。

在摆正方形的时候,8表示什么意思?4呢?2又表示什么意思?

二、初步感知:

(生:12根)你能用算式表示吗?那也就是说12根小棒可以摆3个正方形。(请三名学生回答并用算式表示)。

2、你们刚才说的都是刚好摆的,有没有别的情况?(生:15根)。

用15根摆,结果会怎样?(多了3根)。

3、除了多3根,还可能多几根?(多1根,多2根)。

4、可能会多4根,多5根,甚至多更多吗?为什么?

5、小结:摆这样的正方形,多出来的根数只有1根、2根和3根。

三、展开探究:

1、信封里面小棒的根数是在摆完正方形后还多2根,现在你们猜:信封里可能有几根?(生:18根)你为什么猜18根?(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4=1618-16=2)。

师示范用画图的方法检验。

2、的确多了2根,可是很遗憾,信封里不是18根。还有谁愿意继续来猜?

请学生也用画图的方式来检验。恭喜你,猜对了。

5、刚才都是用画的方法来表示摆的结果,除了画,你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生:用算式)。

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看,把你认为最合适的算式写在本子上。

6、汇报,交流:对于15÷4=3(个)……3(根)。

(1)这样的算式你们见过吗?

(2)“……”表示什么意思?在除法算式中,表示这样多出来的数,一般用六点来连接,“……”在算式中读做“余”。

(3)读算式。

(4)在除法算式中,15叫什么?(被除数)4呢?(除数)3呢?(商)。

那第二个“3”我们叫它什么好呢?(引出余数)。

9、把黑板上其余的题目也改写成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为什么所有的题目除数都是4?

四、竖式教学:

1、其实除法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不仅可以用横式表示,也可以用竖式表示。

2、生读横式,师同步示范写竖式:强调竖式中除号的写法及书写格式;结合板书讲解部分积和余数的得来。

3、另一题:对照横式,再请生仔细看看横式各部分在竖式中是怎样表示的。

4、对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进行提问。

5、竖式练习:横式改写成竖式;竖式改写回横式。

1、刚才我们都在摆这样独立的正方形,知道了多出来的根数只能是1、2、3,多出来的根数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余数”。

2、如果我们要摆这样的三角形,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这样独立的三角形?用算式怎样表示?8÷3=2(个)……2(根)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摆三角形,余数除了是2,还可能是几?(1)。

3、如果我们来摆这样的五边形,要求可以摆几个,除数是几?

如果不告诉你一共有几根小棒,你能猜出摆完后余数是几吗?(4、3、2、1)。

4、多出的根数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那摆一个图形需要小棒的根数在除法算式中的什么位置呢?(除数)仔细观察,比较一下除数和余数,你有什么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意思一样,还可以怎样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5、如果要摆独立的六边形,余数可能是几?

6、动脑筋:

a.一道除法算式的除数是9,余数最大是几?还可能是几?

b.一道除法算式的余数是17,除数最小是几?还可能是几?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有收获吗?

把你们的收获在脑子里好好整理一下,然后讲给同桌听。

有余数的除法

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1.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奇。)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4)尝试列式: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考)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教学例题2。

(3)认识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讨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察比较: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1.巩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斜。)

3.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教师将新理念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整个课的教学洋溢着新课程特有的时代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新气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中展开数学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游戏导入新课,给学生造成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境。进入新课,教师又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课本上的主题图、演示例题,通过设置问题和生动的描述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协作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容易兴奋、有积极性,学生产生了我要学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和组织交往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重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和规律时,不仅联系学生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而且通过展示生活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将书本数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生活之中,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他们身边的事情,学生感到亲切。这样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余数)和规律(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

第三,强调动脑的思维训练与动手的操作练习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思考探究,动脑筋“想”数学;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动眼睛“看”数学、动双手“做”数学。这样,不仅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建构过程,而且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运用过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思做高度统一。拓展练习,体现了数学学习开放性、灵活性、发散性和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落到实处。

整节课前后呼应,学生在探究中不断深入地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笔算。(3)使学生懂得余数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思维、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二教学重点、难点。

1谈话引入:“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看老师已经把同学们需要的长绳准备好了。我们体育运动中不仅能强身健体,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信息)说说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会解决吗?3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自主解决复习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反馈:(1)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2)展示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复习除法竖式的意义和写法,为新课做铺垫。看来昨天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表扬你们!

(2)说出他们的余数。(几里面还可以分出一个几吗?

我们认识了余数这个新朋友,那么有余数的除法该怎么样试商呢?爱思考的孩子马上就会找到答案。2学会试商的方法。

(1)课件出示: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课件出示除法竖式,说一说被除数和除数分别是多少,商几?(3)仔细观察填空题和它下面的竖式,也可以同桌商量,说说你发现什么?(试商的方法:几乘除数最接近并且小于被除数就商几。)独立练习教材51页。(刚才的收获是大家共同的智慧,现在该是各显神通的时候了,加油!(1)独立完成做一做。(2)全班反馈,课件出示。用竖式计算(我们已经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了,下面四组同学比一比看那组算的又快又对,有信心吗?)。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自我反省自我(专业20篇)
    范本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对范本的研究,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这句话
  • 12-21 房屋申请改建申请书大全(17篇)
    申请书的撰写要求我们具备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条理性,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和背景有效地传达给读者。掌握申请书的关键要素和写作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申请的质量和成功率。
  • 12-21 二年级我的发现(精选14篇)
    优秀作文需要结构严谨,观点清晰,内容充实,语言得体。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写作技巧。早晨,我走进校园,发现在电子大屏幕前,多了
  • 12-21 小班四月份工作总结下学期(实用18篇)
    通过学期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短板,以便做出提升和改进。学期工作总结范文1:在本学期的努力和付出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在学习方面,我
  • 12-21 高考语文万能题目(模板17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刻的思考,它能够反映出作者的个性和人生观。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例,希望能给大家展示一些优秀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孟简子相梁、魏,有罪而
  • 12-21 干部作风问题整顿心得体会(模板13篇)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物、经历或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形成的个人体验和领悟的文字表达,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提升自我认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
  • 12-21 商超购销协议书(专业16篇)
    传统的购销模式已经受到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冲击,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市场的变化。下面是一些成功企业购销策略的案例分享,大家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甲方(医疗机构
  • 12-21 律师年终总结发言稿(优秀20篇)
    年终总结是对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一次检视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年终总结是向别人展示自己成果和价值的机会,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
  • 12-21 我的追求具体(汇总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用文字展示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式,它能够传递出作者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欣赏优秀作文范文,是培养自己的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或许是太年轻,总是想要
  • 12-21 高中美术教师资格证笔试教案(优秀22篇)
    制作高中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这些教案范文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才华和创造力在教学设计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