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建设>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心得(实用8篇)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心得(实用8篇)

时间:2023-09-28 19:03:11 作者:紫薇儿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月心得(实用8篇)

心得体会是指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一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二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们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心得,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翻开历史的长篇,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之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研究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科研没有捷径,更不容许重在参与,只有在量的不断累积中才能导致研究上的质的变化,我坚信唯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庄大道。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 “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于是就: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了。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己,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学术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一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多读的过程中多动笔多思考多创新,只有当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认真完成才会有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对我的影响将伴随我的研究之路一路前行,我会在学术道路上认真走好每一步。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xx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三

界的下一个真相,而这个过程有不得半点弄虚作假,那些搞科研不为科研只为名利的浅薄思想只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些事实同样也教育了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须求真务实,坚持诚信为先。

“学风”一词,最早源于《礼记 中庸》“审问之,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学风”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当今社会,学风一般指个体或者群体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的精神风尚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气、治学原则等。从我们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科研领域,学风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其在科技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因此,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样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关系到学术研究着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国家学术界的走向。通过在校园内进行学风建设,能让同学们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学术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识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科研体制在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没有正确引导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数量,对于实际工作成果质量监督不力。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对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背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 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由于解决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有关部门必须尽早完善有关规则的制定,早日杜绝学术造假行为的发生。要彻底解决类似问题,关键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监督三个环节。教育是基础,制度是关键,监督是保障,防惩结合、标本兼治。具体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教育引导。目前关于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处罚主要是针对杜撰

(有时也称为造假、编造)、篡改和剽窃(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在这三种不端行为之外,对科研实践的危害更为长远、更具有腐蚀性。防止这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行为,主要依靠引导和教育。当前应大力宣传科技界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案例警示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科技工作者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应当以研究生为重点,在高校更加广泛地开展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盖全国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学生的科学道德教育长效工作机制,积极倡导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 精神,努力营造健康良好的学术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规范。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颁布了多项相关的政策规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层次的管理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成立了科学道 德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部成立了科研诚信办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建立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尤其是自 2019 年国务院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座谈会召开以来,各有关部门相继出台针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措施,一个严肃惩处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态势已经初步形成。在学术共同体自我规范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颁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科技期刊道德规范》《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强化学会监督责任,发挥学术期刊在引导科技工作者严守学术规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应该继续推进制度建设,完善科研经费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领域,合理确 定稳定性支持和竞争性投入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点,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确保评价过程的公开透明,增强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学术平等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学术争鸣,保护不同意见,宽容对待探索失败,激励科技工作者敢于质疑,乐于创新。

三是强化监督约束。

领域,科学研究过程越是细微、复杂、深奥,只有同一专业领域内的同行研究人员才可能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因此,科研共同体在发现和防治科研不端行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加强监督检查,完善识别查处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手段,增强对不端行为的威慑力。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 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有关部门积极处理学术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觉培养科学道德意识。虽然我们现在只是一名研究生,但也是一名科学工作者,都要捍卫学术的神圣性,在学术研究的崎岖小路上坚持求真求是求实求精的原则,绝不弄虚作假绝不助长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从工作的点滴做起,为铸就人格而努力,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这也正是每一个从事或即将从学术研究的人应尽的义务,只有做到了这些,有一天我们才有资格走进学术殿堂,为建设他而奉献生命。学风是校风的一部分,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都需要大力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一样,意义重大,需要选择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优良学风的要求和特征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纪律的综合反映。学风有好、差之分,有优、劣之别,优良的学风是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为支持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有明确、正确的学习动机,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能把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祖国未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具有学习动力,能为实现既定的成才目标而学习。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四

为学习贯彻主席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主席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10月15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北京市政府,邀请黄旭华、施一公、怀进鹏3位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并在新华网进行全国同步直播。

为及时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报告会精神,我校分别在行政办公楼418会议室及二教学楼学术报告厅、学校附院新大楼学术中心等地设立了分会场,组织师生集中和自行收看同步直播,参加收看的教师与学生达多人,科技工作群第一时间推送报告会内容。

黄旭华院士结合自身开展核潜艇研制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介绍了中国核潜艇事业如何在一穷二白情况下起家,克服严密技术封锁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一个个顶尖技术难题,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展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通过核潜艇工作者“此生没有虚度”的人生评述和“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奋斗精神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施一公院士以自身的成长经历,生动阐述了学术品味、学术道德、学术道路的深刻内涵。他告诉大家走好科学研究之路,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要有独立人格,不可触碰学术道德底线。他鼓励同学们,科学研究是让人牵肠挂肚、茶饭不思、情有独钟的美好事业,要坚持走下去,从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路可走的焦灼,到柳暗花明、灵光乍现的起伏中体会从事科研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怀进鹏院士生动讲述了中国科学家明德楷模的感人故事,阐释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师院士以全球视野研判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诠释了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眼光关照中国现实,反思了科学精神缺失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涵养精神气质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治学与管理的体会,以四个关键词——视野、自律、想象力和梦想,勉励大家志存高远、求真唯实、大胆创新、筑梦圆梦。

报告会结束后,参与收看直播的老师和学生均感觉受益匪浅,纷纷表达了各自对此次科学道德宣讲的心得和感受。科技处组织参加报告会的师生填写了报告会反响情况及工作情况调查问卷。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xx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六

在当今社会,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是国际科学界乃至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的确如此,身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有必要接受这样的教育,肩负历史使命,传承老一辈专家学者的优良学风与品质,恪守学术道德,抵制不良之风,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

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学风主要是指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态度,包括治学精神、态度和原则,也包含科技工作者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基础。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不仅是推动学术研究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对于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学术界存在各种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现在的学术研究开始变得功利化,在利益诱惑驱动下,引发各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在学术研究领域中迷失方向,淡化学术人的理想信念。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性的弱点。经济学研究都假定被研究对象为理性人,这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科研工作者的绝大多数行为必定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后作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所以人类自私的个性决定了某些科学工作者会丢弃基本的科学道德规范,在人欲望驱使下,明知弄虚作假有违道德,明知抄袭是侵权行为,仍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利益的驱动。人们心目中的科学家的范本是17 世纪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成员。这些英国早期的绅士被认为是自由而诚实的,他们不为任何私利,只为探索真理而从事科学研究。然而20 世纪以后,科学家的队伍迅速扩大,科学活动早已不仅是少数社会精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成为千百万人谋生的职业。而同时社会对科学研究的投入相对有限,这些有限的科研资源成为科学家竞相追逐的对象。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大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挂钩,致使这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科研工作者自身地位的提升与完成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紧密相关,“要么在研究后发表,要么在研究后‘死亡”’。在“发表”或“死亡” 这种业绩至上主义风潮的驱使下,研究者若不发表论文就会被无情淘汰,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就背负巨大的压力。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这就产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3、制度的缺失。人类社会区别于其它动物群体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类学会了制定和遵守制度,这也是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保证。在科研工作中,这种制度保证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包括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和惩罚制度。

目前,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尚未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仅仅依照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定义科学荣誉的大小。同时,同行评议制度不健全和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使得默默无闻潜心科研的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成果难以得到承认。对于科研工作中频繁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我们需要及时予以揭露并对行为人进行严肃处理,以保持科学的公正和纯洁。然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尚显稚嫩。实际情况是对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很难做到及时发现。根据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提供的报告,在每十万名研究人员中,大约每年只有一件不端行为会被发现,这显然比我们调查了解的科研不端行为发生率低得多。另外,现存的制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难以起到有效的惩戒作用。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应该确立起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但到现在为止所做的实际工作还是微乎其微的。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只有在著作权法中,对因剽窃而造成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规定为违法行为,应予以制裁。但执法方面却存在制裁偏轻、打击不力的实际情况,难以起到惩戒和震慑的作用。

制度的缺失降低了学术不端的成本,而同时其收益又相当可观,这就使得有某些争功近利的科研工作者对这种高效费比的选择趋之若鹜。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外在条件。

4、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一旦有学术不端行为暴露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灭火”,保全名声,而不是积极查明真相,严肃处理责任人。现存,对于学术不端事件的查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体的揭露和跟进,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这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美国科学院与美国科学基金会在对待学术不端行为上的矛盾也可以反映这个问题。美国科学院主张将不端行为的定义尽可能限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而美国科学基金会则希望将定义放宽,并加强对此类事情的监督。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似乎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风气,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到“你连抄都不会”这种声音;而整个社会则对学术不端行为更是漠然置之,有时竟然怀有是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揭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使得学术不端者更加有恃无恐,这是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由上可知,科研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它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人层次上的“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所以我们应积极加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提高科学界人士的道德素养。拥有73个基础研究所的德国马普协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协会积极为青年研究人员开展有关科学道德教育的计划,他们认为必须培养青年科学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名负责任成员的重要性”,防止不端行为比揭露少数的越轨科学家更具治本意义。在科学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要注重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老一代科学家严以律己,发挥表率作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保持科学前沿创新的精神和增强对科学事业的严肃性和责任感会起来不可低估的作用。

2、强化宣传。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有相当多的有过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大多数群众也是对这种事情冷眼旁观,甚至认为这是因为被揭露者“运气不好,倒霉了”。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宣传来扭转这种局面,把学术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形式及其危害程度告诉大家,促使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学术风气建设、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宣传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监督和惩罚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可引发科研从业者的自律。

我们应该认识到,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可以使得治理学术不端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且可以收到最佳的效果,这应当成为我们优先选择的对策。

3、设立机构。相比较而言,学术不端者也是属于高智商人群,有些不端行为还经过了相当巧妙的伪装,所以没有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对不端行为做出认定。现在大部分的学术不端是通过科技管理部门在处理,由于在知识结构和人员等方面的欠缺,很难对这些不端行为做出及时、有效、准确的判别。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分别成立专门机构来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也已经成立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专职管理机构,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委员会等,但真正具有行业性质的还很少。

4、建立健全制度。人是有理性的,都会明白“不自律就要接受他律”的道理,如果他律的后果远远劣于自律的结果,那么自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自律也不是自发的,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加强他律,包括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及其惩罚机制,包括明确的处理流程。

作为一名学术工作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我知道提高自身学术道德是何等的重要,从现在起培养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或许我们是无名的小辈,甚至没有任何的成果,但走进了学术殿堂,这一刻我们就应该告诫自己:学术工作是神圣的,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道德底线。我认为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导师应以自己的品格和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对提高研究生的个体学术修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术上有不良倾向的学生严格要求,加强学术道德和诚信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营造学术道德建设的和谐氛围。

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认真对待、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在科研、论文过程中,我们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标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命运的重要力量,肩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依托。我们应坚持原创精神,坚持文章绝对真理的理念,真实记录实验数据,不弄虚作假,不助长不正之风,从工作中的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制力,努力拼搏,尽一个学术人应尽的义务,这样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七

2020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北京举办了,你看完肯定有很多的心得体会吧?今天豆花问答网小编整理了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心得体会1

“中国科协与教育部联合发起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宣讲活动正确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旗帜鲜明地揭露和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大会致辞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德学双馨的楷模,已经91岁高龄的师昌绪老先生,亲手撰写发言稿,用钢笔把发言稿改了一遍又一遍,他的每一场报告会都被青年学子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宣讲专家组的成员之一,杨乐院士把这一工作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夫人身患重病,急需自己在身边照顾,但在每次接到地方的宣讲邀请时,他都会按时出现在宣讲报告会的现场。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田昭武和田中群院士是有名的“父子院士”。田昭武教授为了给福建高校作好第一场报告,反复修改完善讲稿,还请田中群院士提出意见,看他的报告能否被青年学子接受。

著名科学家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叔子、黄伯云、欧阳自远等,纷纷在百忙中挤出宝贵的时间,积极参与宣讲教育,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20__年12月份,宣讲教育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700个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5万名研究生新生已接受了科学道德宣讲教育。全国高校56个研究生院也全部开展了宣讲教育。参加宣讲教育活动的院士和著名专家达100多位。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心得体会2

科学道德是指科学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袁它是科技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规范和准则袁是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袁也是约束科学家之间尧科学共同体内部以及科学共同体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基本准则遥。

学风建设为立身之本立,严谨的学风为立校之本。诚信与严谨乃一个合格大学生的根本。“人无信则不立。”诚信既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又是中华明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今,大学生的整体信用形象已成为整个社会信用状况的晴雨表和风向标。诚信问题已成为迈向现代化的一道坎。它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了。在一所高校里,该校学生的诚信程度,影响着该校的学风、校风。从另一方面说,该校的学风、校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应是“诚信”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大学生要大力弘扬以信待人,以信立人的美德,成为践行信用美德的表率。目前,大学生的信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一些诚信缺失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学风。学风是一个学校校风之体现,良好的学风是优良校风形成的基础。考试作弊与诚信是格格不入的。

诚信,是人基本的素质与道德要求,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以维系的绳索,是我们正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中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向新入学研究生宣讲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目的是通过宣讲教育,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当前在我国科研诚信与优良学风是主流,但近些年来,科研造假、学风浮躁、抄袭剽窃等行为严重危害了科技界的公信力,不仅不利于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对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因而,青年人要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必须做到:欲修学,先立身,坚决抵制学术上的不正之风;严格遵循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了解历史、要爱国,要立下“强国之志”;在学术上要实事求是,学出真本事;还要坚持勤劳、勇敢、节俭的优良传统。

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首先,制订和完善投诉处理办法,完善自我约束制度。针对近年来科技界在科学道德和学风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舆论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强化必要的、严肃的舆论监督。另一方面在制度上加以完善,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约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约束措施。

树立正确的科学文化导向: 优良的科学道德与学风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的重要内涵,科学道德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良好的科学道德与学风不仅是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定和支撑,还是宝贵的科技投入得到合理有效利用的前提,是科学事业的社会信誉和公共形象的保证。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心得体会3

翻开历史的长篇,畅游在知识的殿堂之中……“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攀登科学的高峰,离不开一根探路的手杖,而学风就犹如这根手杖,他时刻指点着我们,以至我们不会误入歧途;遨游于知识的海洋,需要一枚导航的航标,指引我们前进,以至我们不会在茫茫的大海之中迷失方向。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研究生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而言尤其重要。所以说在这个巨大的群体中,做好学风建设尤其的重要。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学风建设的对象是,研究生这个成年的“非社会人”。这个群有着它独特之处。科研没有捷径,更不容许重在参与,只有在量的不断累积中才能导致研究上的质的变化,我坚信唯有通过这种办法才能走上科研的康庄大道。学风不是一两个人就可以建设起来的,我们必须让大家一起参与到其中。然而要让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是那么得容易的。我们首先得让大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如果人生中没有目标,那就和航海中没有了罗盘一样”。确实。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干什么,那还有谁能够明白呢?然而,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就是这种没有明确目标的。

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创新,不是因为没有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咱国人盲从、茫然的结果所致。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理想,目标。那这种现象我想是能够避免的。当然这还跟咱们中国人的从众心态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在进行学风建设的时候,首先要使大家都有一个目标、理想、规划。如果我们都按着上面的步骤做好自己的大学规划,我想我们的大学生活将会是另样的景象吧。还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们:“长大了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啊?”。你会充满豪情地回答老师:“我想当医生、当工程师、当老师……”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发现我们离自己的目标是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开始降低我们的目标,一降再降,最后也就没有了目标了,一片茫然。于是就:和尚撞钟——得过且过了。

如果一个集体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可以说这个集体是一个优秀的集体。它必将给所有的集体成员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要像一开始就有这么好的集体,我想可能性是比较小的。然而,一个集体中有几个学风纯正的成员是应该能够找得到的。学风建设中我们就要以这些人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利用他们的榜样作用是整个集体的学风提升几个台阶。为什么会有“嫉妒”一词,原因就在于有比你优秀的人存在。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种潜在的能力,那就是不服输的精神。当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既然他(她)都能够做出如此好的成绩,那我呢?我们会不断地反问自己,问多了,我们就得出了答案那就是:我也能行!于是我们开始努力,奋斗。我想在一个集体中都能有这种良好的上进心,那么这个集体迟早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团体。这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你推我,我推你,不断的前进,最后取得理想的成绩。

学风建设要着力在“勤”上下功夫。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对于新形势下加强研究生学术作风建设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警示意义。学习、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实践在深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惟有勤奋学习、不断学习,使学习成为常态,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做好各项工作。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学”上动脑筋。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勤”是基础,“好”是关键,“学”是核心,“用”是目的。想不想学、能不能学、会不会学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尺。

通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我深刻地意识到科研并非说说而已,而是要用严谨的态度对待并认真完成。一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有广泛的阅读,在多读的过程中多动笔多思考多创新,只有当每一阶段每一步骤都认真完成才会有科学的研究成果。这次会议对我的影响将伴随我的研究之路一路前行,我会在学术道路上认真走好每一步。

优秀的文章让人开始质疑自己的世界。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年度工作报告

2021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篇八

拒绝科学不端行为,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刚开始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对于自己专业的学科研究,我有着极大地热情,与此同时,怎么去做好一个调查研究,如何完成一篇好的论文,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的态度等,我有着很多的疑惑,而法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相关课程,老师们讲述了科学研究中会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科学规范以及科研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并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这些都让顿时我豁然开朗,并且也将在我以后的科研生涯中长期的引导、指正我,教导我如何规范自己,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在所有的课程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而想要做一名优秀的科研者,首先必须要做到合格,何为合格?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我没办法去创造或者定义一个标准来准确的界定合格的概念,但是我内心有一个自己的标准,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科研者,必须有一个对科学研究的正确的精神信仰,遵从社会的科研规范,有着创新精神以及独立的思维,并且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善于发现生活。

何为科学研究?我国国家教育部将其定义为,“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而我更偏向于认为科学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可以看出,作为一名真正的科研者,所获得的的科研成果一定是要根据自己的调查、验证,然后分析、推论所得出的。显而易见,要做一名合格的科研者,我认为最重要一点就是保证自己科研成果的真实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坚决拒绝抄袭作弊等现象出现。然而我国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层出不穷,根据调查统计,1999年至2003年,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的形式中,弄虚作假占了40%,剽窃占了34%。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1999年至2002年受理的案件调查科学道德不端行为者的专业技术职务情况得知,不端行为者中,教授研究院占了38%,副教授调研究员占了50%,讲师助理研究员占了12%。由此可看出,我国科研人员在科研实践中缺乏学术规范的训练和科学道德的教育,科学不端行为层出不穷。我们清醒的意思到,科学不端行为会败坏科学道德学风,影响科学的纯洁形象和科学界的社会信誉,有学者指出,不端行为甚至会从根本上危及“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因而这些数据应该让我们更加警醒,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一个科研的基础从自身开始拒绝各种不端行为,树立正确的科研理念。

经作为科研人员“升官发财”的一个关键评判标准或者是手段,很多科研人员并没有单纯的为了科学而研究,大多数情况是为了给自己的履历上增加一笔。其次,监督机制较为薄弱进一步推进了不端行为的出现,不端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约束,而且在不端行为发生后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这对不端行为进一步蔓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 把弄虚作假、剽窃等作为一种“正确”的科研手段。再次,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金钱的地位日益上升,许多科研人员的社会责任、社会道德意识淡泊,自律意识不强,缺乏对社会的良知与责任。出现了专门帮助学术作弊的枪手、拼手等职业。最后,诚信文化的缺失。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学道德建设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诚信在传统伦理中的地位较低,比如,“诚信”在传统伦理中德地位较低,“信”列在“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末位,信要从道、从义。

要拒绝科学不端行为的出现,做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我认为重中之重是科研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端正自己的态度,不为外部的利益所影响,坚守自己的本心和自己的社会责任,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进行科学研究,保证自己科研成果的自主性、独立性和真实性。其次,社会应该建立起一定的惩罚机制,对抄袭作弊、弄虚作假等严惩不贷。再次,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注重以正确的理念引导科研人员,要求科研人员必须从事负责人的科学研究,以推进卓越的科研实践,保持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最后,应该加强学术规范建设,通过研究和讨论形成共识,逐步建立为科研界广泛接受的理念模式与规范。

相关范文推荐
  • 09-28 2023年银行会计人员自我评价(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 09-28 最新集中学习会议记录检查情况(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
  • 09-28 最新游园活动体会(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 09-28 农民感恩祖国发声亮剑(汇总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
  • 09-28 最新年度思想工作总结(优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书写有哪些
  • 09-28 个人年度考核总结(汇总10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 09-28 2023年出租车公司年度工作总结(优质5篇)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
  • 09-28 2023年生活经历成长感悟(优秀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感悟,通过写心得感悟,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感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
  • 09-28 2023年医院副院长述职述廉报告(优秀7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
  • 09-28 最新大学生就业分析报告总结 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优秀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