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地理教学论文选题(精选15篇)

地理教学论文选题(精选15篇)

时间:2023-11-19 08:48:46 作者:温柔雨 地理教学论文选题(精选15篇)

范文是写作进步的阶梯,通过不断学习和借鉴范文,我们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有助于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界大力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运而生。已由过去的单媒体转化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公开课、示范课都离不开多媒体,离开了多媒体就好像不成课了。再加上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决定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就是“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是学校里就刮起了教师们必须学电脑,用电脑备课、上课的大热潮。到底有没有必要如此“热”呢?我觉得有必要对此进行一下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劣。

一、多媒体教学有如下的优点。

1.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以前的教学模式十分简单,教师带的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最多再加上一张地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一些学生因此就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本来地理教学内容丰富、时空跨度性较大,既有美不胜收、风景怡人的山山水水,又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还有抽象的空间天体和自然万物。但由于教师单调的教学模式,至使地理教学失去了它的本质。但是现在不同了,多媒体不仅能演示播放音像、动作。还能变静态为动态,形象地展现画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还能说明概念规律,时简明准确,省时又省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掌握精深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使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好地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2.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管齐下,强化学生的记忆。

在所有学习中,记忆是一大难题,许多学生一提到要记忆头就痛。其实,要提高学生记忆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的各器官要全运用起来,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其实还可以再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就好了,因为多媒体教学还能播放影音,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我们做到了观赏美不胜收的山山水水,记忆山川河流、品味民间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

3.可以烘托课堂气氛,突出人文色彩。

在2000年,地理教学改革,新教材出炉,强调地理教学的人文性。地理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地图有所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此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所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典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而又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一优越性,我们传统的地理教学手段是无法做到的。

4.可以创设意境,进而感染学生。

有不少内容离我们这个地方很远很远,要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意境和情感,有很大的难度。比如火山、地震,如果要我们进行讲解,感动学生有很大的难度,然而多媒体能做得到,加上它配上一幅制作精美的'图片,又是恰到好处的音乐……再加上专业人士的解说,就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思绪。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1.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2.课件制作比较困难,不利于推广。

多媒体又不是简单的声、画、像的简单组成,一个好的课件,不但是声音、图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而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必须对声音、图形等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对计算机软件掌握比较熟练,然而在我们这边远的山区,对计算机才走进学校的教师来说,无凝是件比较难的事。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也只能懂得皮毛的东西,再说其它科目他并不熟悉教材,条件又比较差,有这没那的,这就使得每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难度大大增加了。

3.工作与生活中难找到教材所需要的素材,也不利于课件的制作。

制作一个课件时最令人头痛的是去弄素材,这是每一位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量占去了教师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这样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多准备一些“米”,只有平时“深挖井、广积粮”才能有充足的资料,才能制作出好的课件。

所以目前最关键的应该加强对教师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培训,培养大家平时多留心身边的事,多积累,变被动为主动去制作课件。变为了应付交差了事的去做课件为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件,而去学习,去探索,去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科研与实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11月。

2.《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地理教学论文

素质教育是大概念,内涵深刻。课堂教学是小概念,意义单纯。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是知识的传授,也是情感的交流。而课堂艺术化教学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在全国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就像浩瀚的大海,课堂艺术化教学就是优美的浪花,艺术化的课堂会给学生学习带来无尽的乐趣。

初中地理,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加上应试教育的压力,这给我们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同时,也限制一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以课堂艺术化教学,为学生最佳学习方法呢?本人总结有以下几点: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矫正学生学习观念;艺术化教学;情感教育。

一、提高自身教学素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端正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第二是要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凡与地理教学有关的知识,就要收集、整理、学习、积累、总结,使自己在地理知识领域站在一个高度。第三,就是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怎样教也是一门艺术,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知识。

只有注重本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中总结教学经验,让过去的教学由“一言堂”、“满堂灌”转变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满意。

二、矫正学生学习观念。

现在,学生中普遍有一种观念,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对地理学科的不重视,在初中,已经让很多学生在知识方面出现了缺陷,她却不知在远古时代,人们却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当时学识渊博之人的代称。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的过程,从心里就没有在意,所以在上课时,不用心听讲,不做笔记,只认为这是一门背科,到了期末只要死记硬背就行,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一点都没有,也限制了个人智力的发展。要使自己的知识、智力等方面得以全面发展,就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认识能力,它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大脑对已有知识系统的加工、整理过程,即在整理、分析、综合、抽象、比较、概括。只有不断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学生学知识才能学得更快、更深、更活。

三、艺术化教学。

1.教师教学观念的根本转变。

教师应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发展需要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教师在教学上不断改变过去一些老的传统教学方法,并着力改变学生总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不板起面孔教学,多调节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热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把课间松散的情绪吸引到地理课堂上来。运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教学等多种手段,让课堂充满艺术化。教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2.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有学习独立性,有较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课堂上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善于表现的学生有展示才华的舞台,对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老师应注重培养其信心和勇气。课堂上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对回答问题主动和取得成绩的学生,应及时给予表扬。

3.让教室由“讲堂”转变到“学堂”。

艺术化教学就是教师要将学生领引到多彩的地理殿堂,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让学生感受课堂虽小,却能遨游世界,领略世界的大好河山,周游各国的`旅游景点。地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图表和记忆材料特别多,除让学生自己绘图表以养成以图释文,以图释理的习惯外,教师的创造性简图炼表锤句示范非常关键。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产生联想,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对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由“学会”转变为“会学”。教师要把自主权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老师可以把一些知识进行整合,把一些知识编成一些顺口溜或编成三字经,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灵魂,老师在板书上对地图要运用自如,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知识。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学得了知识,就要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是一条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则。教师应创设出适当的情境,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

四、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感情的力量也是强大,它有时会左右一个人的喜恶;情感它也是神奇的,有时会点燃一个颓废者心灵深处的希望;情感也是一座桥梁,它可以把教师和学生的心灵紧密的联系起来。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这名学生在这门学科上就会有较大提高。如果这名学生不喜欢这位教师,也许这名学生在这一科上的成绩会一落千丈。只有学生在充满对教师的尊敬、信任、佩服、爱戴、课堂气氛和谐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老师在师生关系融洽的情况下,老师轻松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现代教学突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教学从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学过程要开放和灵活。这样,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学习状态、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良好记忆,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的一些教学方法,我的地理课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在历次的教学评估中,我多次获同级第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地理教学论文

在目前的高中教育阶段,绝大部分高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分数确实重要,但是那也不能忽视对高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活跃高中生学习地理课程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

高中生在地理课程开始阶段是不是能够跟着高中教师的思路进入新的课程内容,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在整个地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将影响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高度集中高中生的注意力,帮助高中生尽快进入到地理课程的学习。所以,重视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值得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关注。时事新闻对于高中生的枯燥学习生活来说,是一个亮点,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际的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中印对峙的视频片段,作为地理课堂的导入材料。然后,教师将视频中设计到的本节课程有关的知识筛选出来,逐步将学生带入到地理课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得学生在高中地理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增加了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渴望,充分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正意义上起到活跃高中生的学习氛围的作用。引入新课的方式的变革,能让高中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能够有效的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地理教材是高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的依据,也是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依据。但是,目前高中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重复式教学方法,单纯的重复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内容,课堂氛围低沉无味,同时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所以,将时事新闻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融合起来,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简化,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例如在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有涉及到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章节,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以及旅游业生产分别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高中教师在上课前,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等其他方式搜集与产业活动相关的地理内容,找出一些具有显著特点的地区,并且和学生一起分析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过程,学生对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章节的内容掌握更加全面,时事新闻与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结合,帮助学生突破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增加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

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高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高中地理知识内在存在的关系,让学生全面且最大程度上认识高中地理知识,从而达到学生增加地理知识储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所以,在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科学合理的为学生设置专题学习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发展起源和变化过程,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实现增加学生学习成绩的结果。例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到太阳、地球及其他有关宇宙的教学内容,就可以为学生设置有关宇宙方面的专题学习课程,通过时事新闻的视频的播放,让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对宇宙的最新认知,了解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当然,在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宇宙演变,太阳的运动以及地球运动等方面的视频,让学生在了解最前沿的发展的同时,掌握该方面地理知识的演变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该领域的地理知识,突破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给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带来的好处有目共睹的,不仅将高中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大大的丰富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激发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活跃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得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通过时事新闻的学习,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有效的提高高中教师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培养,开阔高中生的视野,增加高中生的地理知识覆盖面。

地理教学论文

摘要:分层教学法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运用进行分析和理解,并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的认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主要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给学生们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同时把因材施教提高一个层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高中地理教师一直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他们知道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分层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教学”必须落实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1.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们的学习基础不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和认知能力不同。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时,必须熟悉《地理教学大纲》,透彻掌握地理教材的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从简单到复杂,然后进行分层,分层提高,分层推进。学习的过程一定要从基础阶段的学习到逐步增加难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进步。

2.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地理教师在给学生们讲课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来安排好教学内容,使知识由浅入深,分层提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层深入,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上一个台阶。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地学习深化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课堂的习题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浅显的习题,然后再将浅显的习题不断地扩展成为难度大一点的习题,这样学生才能够感受到动脑思考的乐趣,通过逐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得到收获。

3.逐层深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逐层深入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学习创造机会,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鼓励学生们勇于发言,对不理解的知识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班级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在课后,布置地理作业是巩固学生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要进行逐层的深入,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通过做地理作业帮助学生完成地理的基础习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分层教学,要求高中地理教师统一地安排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的总体目标,并且将每个目标进行细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给予分层指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能够积极进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他们的今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再是单一的形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克服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在课堂上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已经变成了主动的学习。教师通过分层指导,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逐层深入,这种教学方法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先要重视学校的教育,教育要从基础抓起,同时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我国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裘腋成.地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模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施方良.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地理教学论文

:随着教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教学目标也渐渐地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转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对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与重要性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探讨,打造高效率、高质量的初中地理课堂。

个性品质是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用强健的体质、敏捷的思维、灵敏的反应、强大的抗压力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学习,并保持坚强的意志、高尚的人格、纯真的情操的性格。学习初中地理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不仅能够在具有丰富思想内容的地理教材中感受爱国情怀,还应具有放眼观世界的心胸。例如,在学习“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举实例来说一说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对问题的研究与学习中产生社会责任感及环境保护的忧患意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及环保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地图、地球知识,指导学生查找民族、文字、宗教图文信息的资料,让学生在查阅资料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学生的探索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独特的地理素养、个性。初中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可是单一的课堂学习并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能够真正地启发到学生,致使学生发挥出内在的地理潜能。因此,教师可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多开展一些地理活动,并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有勇气走出课堂,大胆实践、探索,释放创新潜力,有效性地学习地理知识。

其一,善用地图,强化学生的图像思维。通过对初中地理的学习得知,地理现象和地理状况的分布是有差别的,都拥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地图所表示出的地理想象、状况与地理环境是有联系的,它简单明了地表现了人文、水文、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的分布。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识图、读图、填图,要求学生灵活记忆、运用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二,适当地加入科学探索。初中地理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地理知识,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考思路。总之,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清晰的思维,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不断展示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地理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

[1]曾毓斌.新课改下初中地理创新教学法探究[j].时代教育,20xx(24).

[2]李大雁.浅谈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xx(06).

地理教学论文

将新知识的有关内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用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让他们围绕问题去分析、去综合、去解决问题。如讲“气候”这节课时,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有一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树木、森林、气候’,很多平时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却不知所措,而一些热爱地理课的学生却如鱼得水,一气呵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样的设问使学生立即展开思考,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地震”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全人类都关心的问题,学生对地震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因此,在讲“地震”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唐山地震、汶川地震,使很多同胞失去了生命。我肯定地告诉大家,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今后还一定会发生地震。我们要预防地震,就必须明白什么是地震,地震在我国是如何分布的,地震到来时有什么征兆,我们应如何积极地去应对。”这段导语,把学生多年来疑惑而又期待解决的问题摆了出来,迅速地变成了他们学习的动力,为后面新课的讲授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主观条件。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每一片土地都有着与之相关的故事、动人歌声和壮丽篇章。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导入新课,自然会使课堂面貌焕然一新。在导入“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黄河”这节课时,我和学生一块齐唱了歌曲《黄河大合唱》。那情景,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峥嵘岁月。把学生带入这条中华母亲河的怀抱,学生在思想境界升华的同时,学习地理知识自然全神贯注、如饥似渴。

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统计数据导入新课,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如在讲“土地资源的利用及保护”一课时,引用了以下数据“:我国耕地面积一亿多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是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是澳大利亚人均耕地的二十八分之一,是印度人均耕地的七分之一。我国用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那么,怎样正确认识、合理地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呢?”在讲“环境问题的产生”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显示出世界森林消失的速度、水资源消耗速度、沙漠化进程、年垃圾排放量等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的导入,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探索。

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这个阶段又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小阶段,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和表象,也就没有理性认识。感觉是认识的起点,通过外界存在的客观事物刺激人的感觉器官才能产生感觉。所以,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教具导入新课,就能突破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如身临其境,很好地帮助学生接受知识和思考问题。如在讲授自然带时,出示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让学生在已有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自然带的分布,引导学生通过对两幅图的分析对比,找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内在联系中揭示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方法,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如在地图的教学中,我用了这样的导语:“航海家哥伦布于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时,共花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1493年去美洲,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顺利到达了。这就是因为有了地图的指引。”在“洋流”这节课,我用了这样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及其盟军严密封锁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间的唯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然而英军舰艇屡受德军潜艇的袭击,致使英军遭受极大损失。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在所学内容中去寻找故事答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一节课的开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者:张伟欣单位:山东省单县郭村镇中学。

地理教学论文

与其他年级的学生不同,高三学生已经将要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因此,高三学生不仅面临着沉重的作业压力而且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高三教学的有效性更是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论述新课标下高三地理创新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指出提高高三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人文现象和大自然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地理学科是初中到高中都需要学习的一门学科,尤其在高中,地理学科更是高考科目之一。由于地理学科是高考科目之一,因此,高三的地理教学承担着高考的压力。实行素质教育阶段,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既要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促进学生地理能力的发展。

1

1.1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实行新课改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尽管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因此,高三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2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而高三地理教学质量的好坏更是与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创新教学模式,提高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是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方式[1]。

1.3新课标标准的要求:新课标要求地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在地理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地理教材也发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例如,增加了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活动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等板块,极大的丰富的教学内容,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的要求。

2

2.1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概念和原理是教材的基础,它是前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漫长过程中推导出来的,因此,在讲授概念和原理的时候,地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另外,单纯的死记硬背地理概念和原理,并不能取得较理想的地理成绩,因此,在理解的基础上,合理的应用地理概念和原理,是有效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方式。例如,在高三地理进入专题复习阶段时,地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以前所学习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学以致用。

2.2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地理思维:选拔人才是实行高考的原因,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地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最近发生的地理事实,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促使学生能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另外,在地理教学中,各类地图的判断、大气的运动和变化、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等是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良好条件,因此,地理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地理思维。例如,地利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位于赤道附近的著名河流,以及河流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同一纬度,不同流量、地形地貌的原因,具体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然后能够根据同一原理、概念的不同的提问形式,来解决具体的地理问题。地理教师可以以尼罗河与亚马孙河为例,让学生分析两河的径流量、汛期、降雨量、流经地区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具有地理思维[2]。

2.3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地理图像是高考地理题目中的必考知识,其中剖面图、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是考查的主要形式,因此,地理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好、用好地图,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做题时间里,很快地从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例如,地理教师可以采用习题训练的方式,精心选择训练试题,合理限制做题时间,有针对性的突出学科重点、薄弱点以及显示现实问题等,以促使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建立起系统、完整的地理思维,具有良好的地理能力。同时,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地理所涉及的问题,因此,地理教师应该合理的讲解有关地理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热点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

3

总而言之,高三地理教学对于教师、学生、家长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着学校以及学生的发展,因此,高三地理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在提升学生成绩的同时,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3]。

地理教学论文

在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地理教学观念的影响,将传授地理知识,使学生到达应试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目的,从而构成了过多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高中地理教学过程的现象。因此,教师认为地理教材中章节后面的活动资料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将这部分资料简单地为学生指点一二,并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将完成教学目标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料。教师为了到达教学目标,将超多的地理知识生硬地教授给学生,很少将地理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讲述给学生,仅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还有的地理老师正好相反,过分强调了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资料,在课堂上对这部分资料进行详细地讲解,反而忽略了地理课堂应讲述的重点资料,从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却很难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难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1、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资料,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水平的目的。

2、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

效率教学水平。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活动的资料,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目的。

地理教学论文

基础环境教育的过程:

1、首先是了解环境教育,具体包括深化对个人和社会总体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

2、掌握一定的环境知识。

3、明确个人对社会的价值,具有保护和改变环境的坚强意志。

4、能为解决社会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行动,以此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学科是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地理学科与环境学科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学中强调人的关系与环境教育中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地理课程有着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其次,环境教育是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及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地区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以及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所以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地理教学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意识与能力,不能只靠一两次宣传教育、单纯的说教、提一些保护环境的要求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及反复参与实践活动等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动。学生环保意识和良好的环保道德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进行教育,正反推进,螺旋上升。课堂教学是环境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利用教材中所包含的环保教育题材,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能起到深化环保教育的作用。在此方面,我们在认真抓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学习环境教育的有关精神,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的环境教育因素,凡是能涉及环境教育的渗透点都要挖掘出来,将环保教育渗透其中,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找准切入点,力求渗得透、渗得巧,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做到有机结合适时适度,使环境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具体的途径有:

1.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环境情感教育。

地理科学与环境科学有较多相似性和交叉性,地理教学内容多涉及地理环境的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可理论联系实际,自然融入环境教育。例如“中国的水资源”教学,可渗透环境教育思想,培养惜水、节水美德,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紧迫感;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和人类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等。地理课堂渗透环境教育的优势之一:便于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无需专门的环境教育师资和教学时间。

2.开展丰富的活动,渗透环境情感教育。

2.1环保知识讲座。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强调教育必须重新定向:应该把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支持环境发展的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的。然而,这一目的实现需要我们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环境日开展专题讲座,专题教育活动。结合3.12植树节、3.22世界水日、4.22地球日、6.5环境日等环保日和资源日,我们开展了《土地沙漠化与气候环境》《水土流失与植树造林》《环境与健康》《环保从我们身边做起》《为了美好的明天》等环保讲座,将环保知识和相关理念渗透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写出体会。

2.2班团队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利用班会,教育学生环保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求学生把自己近期查阅的环保案例通过一幅幅照片,一段段视频展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自发提出倡议:“反对任何形式的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要自觉与破坏生态环境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通过活动,要求自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组织成立班级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时间参加社区环保志愿服务活动等。

地理教学论文

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吁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有效载体。《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对于初中生来说,目前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其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就成为迫切需要。

目前,二期课改要求积极推进和落实生命教育,但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形式、制度均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外,还要注意挖掘学科内容中生命教育的因素,围绕生命教育主题,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探索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生命教育。

1、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挑战的智慧与能力。

通过生命教育,提高学生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逐步学会自我保护能力;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根植于学生心中,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和身处逆境坚韧不拔的意志;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自律意识以及在日益开放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智慧与能力。

3、促成学生生命活动的升华。

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科学内容中包含着许多科学道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引导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科学,崇尚科学,诱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由于地理学科和人类活动休戚相关,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成学生个性特点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使学生的生命质量向更高层次攀登,生命活动更加充实。

1、挖掘教材生命教育资源,整合有利教育资源。

地理课程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合理地挖掘生命教育资源并进行必要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生命教育。例如:在学习《地震和火山》时,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在讲《台风》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把如何减轻台风的危害、规避台风灾害的风险作为教学的内容处理。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等教学中,让学生知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全人类的共同职责,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2、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保证课堂生命活力。

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尤其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突出生命教育,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生命的体验,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经验、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现有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保证地理课堂的生命活力,保证学生的生命成长。3、重视节日(纪念日)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唤醒学生生命情愫。

利用每年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教育学生保护环境,善待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及其生存环境,是地球公民的共同责任。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告诉学生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唤起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家园,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意识,最终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4、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应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对不同人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掌握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在评价过程中,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价值。

1、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感悟生命教育。

教师在进行知识信息的传播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情景教学法,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背景中。通过声音图片的再现和鲜活生命的展现,使学生入境、生情、思考、感悟,体会生命的价值,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和情感的共鸣。如在“河流与湖泊”、“世界的海洋”、“多样的气候”等教学中,都可以适时地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声音的再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2、结合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生命教育。

作为新课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其目标之一是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自然、认识社会。如可安排学生一次课外调查活动:调查本地区的人口、环境、资源状况,理解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理,感受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又如,可带领学生开展一次地理课外实践活动,了解本地区的风土人情、乡土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并由此上升到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3、采用演讲、讨论等形式,领会生命教育。

围绕生命教育主题,结合地理学科的知识特点,在课堂上开展一系列演讲、讨论等活动,让学生领会生命教育的含义,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如在学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时,适时开展一些“人与环境”等方面的演讲或讨论。

4、利用地理专题教育,深化生命教育。

(1)办讲座:结合地理新教材有关专题的教学,举办一些诸如环境保护、温室效应、自然灾害等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各种生存环境的影响,保护地球就是保护生命。

宣传和评比。当然,板报的内容要突出生命教育,体现生命教育的内涵。

(3)开网站:此外,在学校网站上,结合教材专题中生命教育的题材,开通生命教育专题网页,让学生把对生命的所思、所想、所感说出来。使他们增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无论从地理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时代呼吁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都是势在必行的。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生命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地理教学真正成为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

地理教学论文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运用地图进行相应的表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能够很好的表现大自然的面貌,形象直观的展现包括地形、地貌、人口、气候特点等地理信息。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中,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地图增强课堂实效,是我们地理教育者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使地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生活中,人们喜欢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赞美一个人的学识渊博,可见地理学作用之强大。学生学习地理,就需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之外,还需要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运用地图进行相应的表达。地图是按一定数学法则,运用符号系统,概括地将地球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形。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显的尤为重要。地图能够很好的表现大自然的面貌,包括地形、地貌、人口、气候特点等等,在初中的地理课堂中,利用地图引导学生进行地理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地图增强课堂实效,是我们地理教育者常用的教学手段,如何使地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地图是地理学的工具,考试大纲明确指出了对学生地图认知和运用的能力要求。地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地图、熟悉地图、阅读地图和绘制地图,更重要的是能够做到图像和文字的转换,初中的地理教材中每一课中都有大量的插图,而且每名学生还配备了地图册,专门训练学生的读图、识图、填图、解图能力,加上教师准备的挂图,地图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将这些地图运用到教学中来,教师可以教会学生理解地图的语言,能够以文释图,并能够将文字转换成图,能够利用地图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归纳和总结,教师也可以利用地图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加深记忆。

1.利用地图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的地图,制图精美,颜色鲜明,还富动态效果,学生在直观的刺激下,更愿意主动的去接收知识。例如在讲中国版图的时候,对于中国34个省的记忆,如果死记硬背,学生肯定有很大的困难,配以地图,把每个省的版图形象化,黑龙江轮廓似天鹅,广东轮廓似大象,山东轮廓似骆驼等等。在课件制作中或者填充图册中,把各省名字去掉,让学生填各省的名字,相信学生一看轮廓便能准确的辨认了。例如:本人在进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学习时,我将本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中国地图拼图板,然后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去拼图,并要求他们用便签在各省上边写出简称及省会名称,我发现各小组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大家齐心协力去找各省的位置,并分工合作去写各省的简称及省会,同学们在拼的过程中既感到小组合作的作用同时又在轻松的氛围当中记住各省之间的位置关系。除此之外,我们在讲到各省人文风情的时候,大量的人文图片、旅游风光更能让学生兴趣大增,课堂变的详实饱满。

2.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地图实际上既是可以将问题简单化的工具,也是我们总结规律必不可少的工具。当我们想比较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时,就必须用到地图。例如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地中海式气候的区别,我们需要出示两地典型的气温降水图,让同学们通过最冷月与最热月气温和全年降水来归纳。这不但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更重要的是相互比较和判断,加之教师的引导和辅助,学生理解会更容易,而且会更有成就感。

3.利用地图的绘制,增强课堂记忆效果。

在初中的地理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绘图能力的训练。例如本人在进行《澳大利亚》教学时,有关澳大利亚的位置、组成等学生很容易忘记,我就组织学生几人一组去画澳大利亚轮廓图、特殊的纬线、地形、河流、气候类型等等。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去提醒点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的角色就发生了改变,完全是学生在动,而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与指导者。作为初中生,刚刚接触地理,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并不是十分理解,即便老师在他们绘制地图之前进行讲解,但在绘制过程当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不少同学参与绘图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平时缺乏动手绘图的练习,缺乏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可能在绘制地图时无从下手,没有意识甚至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久而久之就常常会忽视使用地图,只对教材上的文字感兴趣,然后按照老师的讲解去画知识点,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记忆的效果也比较差。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读图、绘图热情,在学生绘图之前,教师应该先向学生讲清讲透各事物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减少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适时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不断修改完善,反复练习,让学生尝试各种画法,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总之,地图是地理教学当中特殊的语言,是地理知识的汇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尤其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概念和空间想象力,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利用好地图,能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更能让学生在课堂中变的积极踊跃,乐于观察和发言。所以我们地理教师要在地理课堂中指导学生多用图、多识图、多判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地理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xx第1期。

[2]《地理教学》,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20xx第6期。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衔接”指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承上启下、融会贯通,加强连续性的教学思想。它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的衔接和发展。从知识而言,高中地理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传承;从学习技能和地理素养而言,高中地理学习又是初中地理学习的递进和深入。新课标的实施使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这将直接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为促进学科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以期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指导意义。

1.1初高中地理学科地位的差异及课程设置的间断。初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地位明显不同,初中地理常被视为副科,而高中地理是文科高考科目之一。地理课程的设置也有差别,初中地理只在7、8年级开设,9年级不开设地理课。初中的地理学科地位及不作为中考科目的客观现实导致了学校、教师、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学生升入高中时面对知识量大、难度高的地理课程时感到“难学、难懂”;初中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成为共性,教师面对高一新生时也觉得高中地理“难教”。这些因素使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学习失去了连贯性和体系性,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困难的主要原因。

1.2高中地理教学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的支持体系。高中地理(《地理1》)部分内容涉及到较多的理科知识,尤其以物理和数学知识居多,如“气压与风”部分中涉及到气体的压强,“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部分中涉及到匀速圆周运动,“太阳高度角分布及计算”部分中涉及到线面夹角、三角函数等。但上述相关数学和物理知识在高一还没有系统地学习,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客观的困难,这也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

1.3学生学习心理的差异。初高中阶段学生在认知、思维及记忆方式的差异,是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障碍因素。初中地理多数要求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有直观了解,而高中地理要求学生对地理现象和事物有深层次的理解。高一学生认知阶段正处于从具体向抽象的过渡阶段,尚缺乏较高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如空间感知能力、地理图像观察能力等,这就加大了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难度,极易产生地理教学衔接的问题。

2.1重视地理课程设置的连贯性,开设校本课程或地理探究活动。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初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之间存在课程设置的间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一年的间断期(9年级不设置地理课程)。这是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实现地理教学的连续性成为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必要措施。由于现行教育体制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因此,只能在9年级开设校本课程或开展地理探究活动等形式,以保证学生地理学习的连贯性,促进地理素养和地理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理校本课程或地理探究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也符合“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改变地理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对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有深远的意义。

2.2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阐明人地关系。初中地理知识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基础,高中地理是初中地理基础的深化和升华,两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有效衔接与融合,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地理的骨架。初中地理教材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都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主题。而高中地理则侧重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编写方式人为地打乱了地理知识呈现的区域界限及一个区域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影响和联系,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要使高一学生在已有的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迅速适应高中系统地理的学习,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围绕地理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为核心的系统地理知识的整体框架。而对于地理知识体系而言,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地关系的和谐性及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其重要特征,如果割裂地对待地理知识就不能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本身及其复杂性有所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地理知识的框架。教师在深入研究初高中地理教材及课标的基础上,全面掌握不同阶段地理知识体系。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应对初中地理知识进行重新整理,了解初中地理知识的重难点,使初中地理知识以恰当的形式嵌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知识的重现进而得到强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要做好高中和初中地理知识点的衔接,使教学内容得到融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3重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衔接。初中阶段由于地理学科地位、考评方式等的影响,学生采用的地理学习方法简单、机械,学习态度消极、懈怠,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及归纳,因此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进入高中后,必须转变这种态度,才能使地理学习步入正轨。初中阶段地理学习以识记为主,高中地理学习中强调学生对地理原理、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注重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引导高一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成为初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衔接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创设地理学习情境,把抽象的学习与现实世界进行融合,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高中和初中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还是教学方式;不论是学生认知的广度,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初中到高中都有很大的跨度。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两者的共同努力和有效衔接。本文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出发,探讨了解决的相应对策,以期对中学地理教学有所裨益。

[2]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xx.

地理教学论文

教师是课堂教学环境的创造者,是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者。因此教师应该努力让高中地理课堂民主和谐、宽松愉悦起来;让学生敢想敢说,积极思考,勤于发现。

1、平等民主让合作有效。

教师要转变观念,自觉成为课堂教学的配角,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和学生活动进行和深入的推动者;平等交流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使得课堂充满活力与效果。如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例》学习时,先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结合地理知识和教材说说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情况,待学生充分思考和发言之后,师生一起读图表,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的认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所学地理知识的运用,又锻炼他们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在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时有合作探究的可能。

2、倾听赏识让学习高效。

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还是通过鼓励、肯定和赏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兴趣。学科知识之间存在着交叉、综合和渗透。地理课堂上学生的思考、分析的角度是富有创新意味的,因此,教师要真诚的学会倾听,在互相尊重和理解中实现教学相长。如在《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内容学习时,对南水北调的意义归纳有: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地区是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能够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有学生提出我们本地的水资源被北调了,对我们来说是资源输出,但是为什么要交南水北调征收的费用呢?这样的问题已经不能用地理知识来解释,于是我启发学生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给出一些合理的解释。如此,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沟通,提高了他们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改知识技能的“注入”为兴趣热情的`“注入”,努力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教师加重诱导、引导和指导,做学生自学、思考、讨论、训练、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1、兴趣激发学习活力。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主要内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求知的欲望,提高的渴望。在地理知识的新异之处设疑、设问,激发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带领学生去联想、想象,调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分析比较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如在第四单元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学习时,从身边的情况谈起,如家在乡下的学生周末放假是怎么回家的?为何乡村公交停运了?这样,学生冷静思考,就会得出交通运输线路设计需要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去考虑的认识。对此,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学生谈论的热情高涨。这对后面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以及思考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问题、影响和理由都非常重要。如此,学生不待老师怎么点拨就掌握了分析的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

2、热情推进学习效果。

要让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生有热情就要自己先有热情,如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要情绪饱满,满怀激情。用良好的精神状态激情、感染学生。另外教师教不同内容的时候,对待学生回答、讨论、提问的时候也应有不同的神情。如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人口等问题,既要有忧患情感,同时要激发学生克服问题、摆脱困境的情感。可以说,教师的情绪状态、上课状态是学生产生学习心理状态的先决条件之一。如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这一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就目前我们所在区域的工业布局谈一些看法,激发学生去了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发展的特点,从而对生活的城市的不合理现象提出看法和意见;带着情感学习该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课堂教学多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地理现象的视频,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热情。课外,可以布置学生多观察生活,思考周边的地理问题,留意一些和地理有关的政治、社会事件,拓展学生地理学习的空间。总之,要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就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和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发挥主动性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如此,地理教学才有活力,才能得到优化。

地理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高中地理教学的教育重心也有所变化,即由原来的传统向教学朝地理学科能力培养角度转化,并取得显著成效。地理对高中生而言,不只是高考的门槛,更是帮助其掌握生活知识的必备工具。本文的立足点在于阐释高中地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的重要性,重点分析如何基于学科核心能力培养开展高中地理教学,以期为高中教育提供借鉴。

何为学科核心能力?顾名词义,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形成的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该学科、解决与该学科相关的系列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中地理而言,学科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对地图的记忆、识别和使用能力,对地理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1]。之所以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这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带来的重要便利有极大关系。首先,学生具备识别和使用地图的能力,能够对发生的一些地理问题进行准确定位,然后再进行地势地貌和天气变化等不可控因素的深入分析,教师也才能顺利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教学情境中[2]。其次,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地理知识,不仅会使得其所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系统,还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及时调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避免其成为“书呆子”,遇事无从下手。

1.培养学生识别、记忆、使用地图的能力面对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系统向学生讲授有关地图的知识,例如如何利用地图辨别所处方位,如何看懂不同事物在地图上的表示方式和位置表述等。其二,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反复记忆地图上的重要信息,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技巧。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参照物记忆法”,即教会学生记忆集中化,切勿散点分布,可以将所要记忆的内容划分为几大区块,分别在每个区块中选择主要参照物,通过记忆参照物的方式对周边事物进行辐射性记忆,以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地图上记忆南北半球的温度带划分时,可以先重点将中国各地所处的温度带进行划分,随后按照中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上下辐射,如中国的北部处于北温带,俄罗斯又位于中国的北方,因此其只能是北温带和寒带,而越南、新加坡、印度等国位于距离中国很近的南部,赤道附近,即这些国家只能是热带或亚热带(因为中国的海南省已经处于亚热带地区)。此种方法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很深的印象,不至于短时间遗忘[3]。

2.培养学生学会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上文提及,地理知识的特征是散而杂,但是又有一定规律可循。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地理的系统化思维进行训练。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要引导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和此前所学进行对比,找出相通之处。其中,绘图是比较实用的一种归纳总结手法。例如,学生在学习地球周期性运动的内容时,地球的自转、公转、昼夜交替等都需要通过作图进行分析,单凭头脑想象很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在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任务,即用作图的方式将地球的`周期性运动之间的关联表示出来。学生在绘图期间便会主动思考这种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及其运动规律的不同变化阶段,有利于帮助其记忆相关知识[4]。

3.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地理知识与自然世界的贴合程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更为紧密,要想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实际解决地理问题、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地形地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观察某条河流、某座山脉或某栋房屋的构造,分析其形成如此样貌的原因;在讲解星系时,要求学生主动到天文馆了解望远镜的相关知识,或者对此前出现的日食、月食、日全食、月全食等现象进行解释;讲解地球周期性运动时,要求学生结合年月日的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对所学现象进行讨论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细节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能力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探究世界、钻研生命的兴趣,对其未来发展大有帮助。

地理教学论文

结合地理教材中典型案例,介绍了地理信息技术适用区域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探索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课堂教学的应用方式,并以具体实例突出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较一般教学的优势。

地理信息技术;区域地理;技术支持。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要求学生掌握有用且必备的地理知识;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讨;在课程中,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求掌握阅读、使用、分析地图、地理数据的技能;根据“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学内容能够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有效且牢固的掌握地理知识;要求在地理课堂中,教师需重视创设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情境。

1.区域地理的特点。对于区域地理教学而言,自然环境是教学的重点,区域地理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不同于高中地理必修一中的自然环境教学,从知识教学的层面上看,它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强调的是某一特定区域的自然环境;第二,强调区域内各自然环境要素的综合;第三,强调紧密联系区域外的自然环境;第四,强调与区域内的.人文要素紧密联系。

2.区域地理中教学存在的困难。根据上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的特点,结合“新课标”的课程目标,自然环境教学有一些问题:

(1)知识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所展示的图表等,多缺乏灵动。各种图件自身的比例尺、空间位置关系,图形和属性数据表格之间的关联不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内容的认识,对其内容的区域性、综合性等的认知的获得,比较困难。

(2)过程目标的实现有困难。传统的地理教学,教师限于教学时间,往往只讲一些基本内容,缺少与学生的互动;这容易造成学生缺少机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过程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学生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容易提高。

(3)情感目标的实现有困难。对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的教学,一般地理教学,教师运用图表、文字描述讲解自然环境内容,学生对于二维图形、图像,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区域地理中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地理信息技术具备的功能十分强大,但并非所有的功能都适合应用于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教学。地理信息技术选择依据包括以下几点。

(1)在地理课堂中,可以较好地展现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

(2)在地理课堂中,实际操作过程简单、操作量小。

(3)充分考虑学生掌握和接受知识的能力。

1.数据管理。在地理信息技术中,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具备数据的存储、组织和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录入、数据浏览和数据查询等。其中,数据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求,挖掘出地图中所隐含的区域中重要的地理信息,这使得隐含地理信息可见。

2.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空间分析功能,其包括叠合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等。叠合分析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通过几个图层的叠加,得出新图层。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叠合后的新图层,可以查看原有图层中地理要素间的关联。

3.三维可视化。在地理信息技术中,地理信息技术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包括立体显示和动画飞行。其中,立体显示功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某区域的地形地势立体显示,使学生身临其境,留下深刻印象。动画飞行功能,可以根据师生需要,将静止的地表自然要素转化为运动的,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类知识。

本文探究的是地理信息技术支持区域地理中自然环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方式。

1.提高教学的硬件设备与软件,地理信息技术需要多媒体平台。

2.加强备课,按课程标准,提前搜集准备好课程相关的地理信息素材,以备上课灵活运用。

3.加强上课环节,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可和保持上课的整体感。

4.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地理教师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培训,使教师作为地理信息技术的实施者,能够熟练驾驭该技术。

[1]在区域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xx。

[2]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相关范文推荐
  • 11-19 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方案范文(20篇)
    活动方案的评估和总结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提高下一次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活动方案范文,它们覆盖了不同类型的活动,从儿童活动到企业活动,希
  • 11-19 高考文言文教案(模板17篇)
    教案模板是为了规范教学过程而设计的一种工具,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
  • 11-19 高级管理人员简历范文(21篇)
    个人简历的格式要规范规整,包括字体、字号、间距、段落等方面,要符合求职礼仪和习惯。下面是一些个人简历成功之路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求职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 11-19 职业生涯规划教案及案例(专业12篇)
    1、我的性格:我很开朗,很外向,十分擅长与人沟通。能够在短时间内结交他人,使他人注意并了解我。可以说我是一个气场很强的女孩儿。而且对他人的言语敏感度很强,能够在
  • 11-19 七一建党节党课演讲稿(通用19篇)
    党课是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其党性修养的一种途径。在这里,我们分享一些党课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启示。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
  • 11-19 四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大全(16篇)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度。通过阅读和分析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要点和方
  • 11-19 物流运输管理实训心得(实用15篇)
    运输是指将人员、物品从一个地方搬运到另一个地方的行为。-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的运输体系,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发展模式的理解。二、实训目的...2。三、实训中遇到
  • 11-19 有债离婚协议书(优秀15篇)
    离婚协议是依法依规解决离婚纠纷的重要方式,可以减少离婚过程中的纠纷和矛盾。借助下文中的离婚协议样本,您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编写一份完整、有条理的离婚协议。
  • 11-19 法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实用17篇)
    事迹材料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生活等经历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方式。这些事迹材料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整理的,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帮助大家更好
  • 11-19 小学班主任开学工作安排(通用17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范文范本囊括了各种文体和题材的优秀作品,它们展示了不同作者的独特风格和个人魅力。1、开学准备,报到注册